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環境分析小結

環境分析小結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8-27 15:04:0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環境分析小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環境分析小結

第1篇

鎮江市衛生監督所監督三科,江蘇鎮江 212000

[摘要] 目的 了解鎮江市市直管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狀況, 為有效的改善學校教學環境衛生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選取鎮江市市直管14所學校,每個學校抽取有代表性的2間教室,進行教室人均面積、課桌椅、黑板 、采光、噪聲及教室照明等方面的教學環境衛生進行現場監測,并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分析。結果 教室采光、課桌面平均照度的符合率均為100%,教室人均面積、噪聲、黑板平均照度、課桌椅配置的符合率分別為92.9%、85.7%、28.6%和14.3%。結論 鎮江市市直管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現狀突出問題為黑板平均照度、課桌椅配置的符合率低,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要改善教學環境, 營造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教學環境。

[

關鍵詞 ] 學校; 教學環境;監測;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a)-0040-02

為認真貫徹《學校衛生條件》,了解本市市直屬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現狀,發現存在問題,為有效的改善學校教學環境衛生提供科學依據,于2014年4~5月份對市直管14所學校開展了教室人均面積、課桌椅、黑板、采光、噪聲及教室照明等方面的教學環境衛生現場監測。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隨機抽取市直管學校14 所, 其中普通中學12所、技工學校2所,每所學校檢測 2個有代表性教室,共檢測 28 間教室。

1.2方法

采用測距儀、鋼卷尺、數字聲級計、TES 數位式照度計、聲級計等儀器進行現場監測,所有儀器校正后用于現場監測。評定依據為 《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2011)、《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GB 7793—2010)、《采光測量方法》 (GB 5699—1985)、 《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 (GB/T 3796—2002) 和 《書寫板安全衛生要求》 (WB28231—2011)。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教室人均面積

監測教室28間,符合中學教室人均面積≥1.39m2標準的有26間,合格率為93.9%,此次監測教室人均面積最小的為1.27m2。

2.2課桌椅

所有監測學校課桌椅均能做到一人一席,教室后排與黑板距離、后橫向走道、縱向走道基本符合要求,其中14.3%學校教室的前排課桌前緣與黑板的距離滿足2.2 m的要求;按照每間教室至少應設有2種不同高低型號的課桌椅的標準,有4間教室符合要求,符合率為14.3%。

2.3黑板

按照標準要求, 中學黑板規格應達到 1.0m × 4.0m。檢測的14所學校 28 間教室的黑板共28塊,無破損、無眩光,黑板規格均符合要求;局部均配有2盞以上黑板燈;28.6%的教室檢測黑板平均照度在500Lx以上。

2.4教室采光照明

28間教室墻壁和頂棚均為白色或淺色,窗戶為無色透明玻璃;單側采光從左側入,雙側采光主采光設在左側。檢測窗地比,均超過1:5,符合率100%。28間教室燈管均垂直于黑板,為控照式燈具,燈具距課桌面的懸掛高度均不低于1.7 m,課桌面上檢測照度為308~1902Lx,平均照度均大于300 Lx,符合桌面上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300 Lx的標準。

2.5噪聲

85.7%的教室噪聲≤50 dB。

3 討論

本次檢測結果顯示,鎮江市學校教學環境總體衛生情況良好。本次監測的均為市屬直管學校,市政府對學校衛生設施的投入較多,學校硬件設施相對較好。28間教室教室采光、課桌面平均照度的符合率均為100%,教室人均面積、噪聲合格率分別為92.9%、85.7%。但仍有不容樂觀的地方,如黑板平均照度、課桌椅配置的符合率較低。

71.4%的黑板平均照度達不到《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 (GB 7793—2010)的要求,檢查結果與北京市東城區[1]、2012年上海市黃浦區[2]監測結果基本相近。14所學校的共性問題為黑板燈懸掛位置和角度,有的黑板燈懸掛高度過高或過遠,燈光無法投射到黑板的位置;黑板燈傾斜角度不夠,光線射在黑板上方的墻上;還有的使用時間太長,沒有及時更新,強度不夠。

課桌椅配置的符合率低;85.7%的教室課桌椅配置不符合衛生要求,只有一種型號。其中10所學校教室的課桌椅為固定式且只有1種高度,4所為可調節式,但有2所學校為可調節而未調節,只有1種高度;大部分學校使用為一種高度的課桌椅,一方面教育行政采購部門及大部分學校對課桌椅配備的衛生標準了解不夠,為教室整齊美觀, 基本配置統一高度的課桌椅;另一方面學校和學生也缺乏健康使用課桌椅的意識;有的學校即使有兩種型號的,新購置時根據學生身高調節課桌椅,以后也因涉及工作量大,工序復雜等而基本不根據學生身高來調節課桌椅高度;另外可調節性課桌椅反復調節后,螺絲滑牙,課桌椅易變形,影響穩定性,存在安全隱患,這也影響了學校調節課桌椅的積極性。學校在排序課桌椅時不了解衛生標準,導致14.3%學校教室的前排課桌前緣與黑板的距離達不到2.2米的要求,這與盤錦市監測結果基本一致[3]。

鎮江市市直管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現狀突出問題為黑板平均照度、課桌椅配置的符合率低,長期使用不合衛生標準的課桌椅 , 很容易導致學生視力不良、脊柱彎曲[4]。黑板的平均照度低于標準 ,造成學生注視黑板時,容易出現視疲勞。前排課桌前緣與黑板的距離過近,看黑板時學生頭仰的太高,對眼睛有害而且對頸椎也不好,極不利于學生的發育成長。2013年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數據顯示:我省7-22歲年齡段學生的近視率為75.5%,大學生近視率較2010年上升了26.4%,鄉村男女生近視率較2010年分別增長了7.5%和7.4%[5]。學生視力下降,近視率上升雖然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用眼過度疲勞則是引發近視的主要因素。近視不良檢查率的上升,除了課業負擔重外,教學環境衛生不合格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及時整改我市教學環境衛生問題,尤其是教室黑板燈的改造和課桌椅的科學、規范的調配、布置,是當前我市市直屬學校改善學校教學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4結語

①板燈的懸掛高度、傾斜角度進行調節,黑板燈與黑板上緣的距離在1m左右為宜[6];對使用時間過長的燈管進行更換,保證黑板的平均垂直照度不應低于500Lx。

②課桌椅配置以固定式高度為主,配以少量的可調節式課桌椅作為調劑。根據學生學年中期乃至末期的身高組成比例狀況,中學課桌椅可以配置2、3、4、5、6號的5種基本型號課桌椅,按每間教室至少應設有2種不同高低型號的課桌椅配置,另外再適當增設一個以180.cm為標準身高的最大型號1號課桌椅,以滿足身高較高的學生的需求。如果一名學生適合兩種型號的課桌椅,考慮到學生生長發育較快,可優先適用尺寸較大型號[7]。要科學布置教室的課桌椅,符合《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2011)的標準要求;學校應每學期調整一次課桌椅,以滿足學生身高增長的要求。

③育部門和衛生部門有必要建立衛生教育聯合協作機制。要重視新建、改建和擴建校舍時的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8];學校在新建、改建、擴建校舍時,應當主動溝通以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協助指導,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大對教育部門的宣傳、培訓,增強教育相關部門的教學環境衛生相關知識、意識,加強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的監管力度,將監測結果及指導意見及時反饋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學校也應加強教學環境衛生的管理,積極爭取主管部門的支持,加大投入,逐步改善教學環境,使校園的基礎設施符合衛生標準,以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環境。

[

參考文獻]

[1] 馬莉蓉,黃劍輝,秦媛.北京市東城區中小學教室衛生學現狀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3 年第 40 卷第 12 期2206-2207頁.

[2] 欒奕欽、許霞敏、羅海燕等.2012年上海市黃浦區學校教學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 年第 23 卷第10期6115頁.

[3] 邵亞坤, 鄭洪巖, 李玲玲.2010 年度盤錦市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 2011 年 9 月第 25卷第 9 期664-665頁

[4] 蘇婉華.廣州市海珠區 2007 年學校衛生監測評價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8, 22(11):74-75.

[5] 呂玉婷.2013年江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布. 江蘇教育報[N].2014年5月14日A1版.

[6] 楊冬梅、周鳳梅.北京市通州區中小學黑板燈衛生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 2004年 4月第25卷第2期226頁.

[7] 楊玉娟,歐陽芳.中小學課桌椅配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年4月第02期36-37頁.

第2篇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1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1-0090-02

【關鍵詞】 采光;小氣候;噪聲;學生保健服務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規定,學校教學建筑、環境噪聲、室內微小氣候、采光、照明等環境質量以及黑板、課桌椅的設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為了解中山市中小學校教室的衛生狀況,筆者于2007和2008年高考前分別對中山市的中小學校進行了環境衛生監測,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監測中山市中小學校27所,教室144間,其中城區學校教室70間,鎮區74間;公辦學校教室62間,民辦學校82間。監測項目包括采光系數、課桌面平均照度、黑板照度、教室CO2含量和噪聲。

1.2 方法 采光系數監測依據《采光測量方法》(GB 5699-1985),測量條件選擇在全陰天;課桌面和黑板的平均照度監測依據《室內照明測量方法》(GB 5700-1985),每間教室監測9個點,平均照度為9個點的加權平均值,黑板監測3個點,平均照度取平均值;噪聲和CO2監測依據《學校衛生監測綜合評價》(GB/T 18205-200)執行,噪聲值相對于本底噪聲進行修正。用SPSS 11.5對監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3 評價依據 依據《學校衛生監測綜合評價》(GB/T 18205-2000)對采光系數(≥1.5)、課桌面平均照度(≥150 lx)、黑板照度(≥200 lx)和噪聲(≤50 dB)進行評價。

2 結果

2.1 采光系數 由表1可見,城區教室采光系數顯著高于鎮區(P<0.01),民辦學校教室采光系數顯著高于公辦學校(P<0.01),民辦學校教室采光系數的合格率顯著高于公辦學校(P<0.01)。

2.2 課桌面平均照度 城區學校課桌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顯著高于鎮區學校(P值均<0.01);民辦學校課桌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公辦(P值均<0.01)。見表2。

2.3 黑板照度 城區學校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顯著高于鎮區學校(P值均<0.01),民辦學校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公辦(P值均<0.01)。見表3。

2.4 微小氣候和環境噪聲

城區學校教室CO2含量顯著低于鎮區學校(P<0.05),民辦學校教室CO2含量顯著低于公辦學校(P<0.01),144間教室噪聲的總合格率為1.96%。見表4。

3 討論

教室環境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教室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效率,教室光線充足是保證學生正常學習秩序和視力良好發育的重要條件[1]。噪聲對學生的語言、思考和煩惱度均有影響[2]。新風量不足,呼吸產生的CO2可造成室內CO2含量嚴重超標,影響學生學習,降低課堂教學效果[3]。對學校教室環境進行監測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3.1 教室采光照明的總體合格率不容樂觀 監測結果顯示,學校教室的采光系數合格率平均為73.61%,學生課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為85.42%,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合格率為76.47%。由此可見,中山市學校教室的采光照明情況不容樂觀,這與很多學校為節省能源,教室內安裝燈管的數量不夠、燈管的擺放位置不正確以及學生上課時拉起窗簾有關。

3.2 城區學校和民辦學校的采光照明情況優于鎮區學校和公辦學校 城區學校和民辦學校的采光系數、黑板面平均照度、課桌面平均照度均顯著高于鎮區學校和公辦學校,采光照明情況的監測合格率城區學校教室顯著高于鎮區學校。這可能與城區學校的條件較好、教室的照明裝置足夠以及學校的重視程度有關,而民辦學校多為近幾年的新建學校,與教室的環境條件較好有關。

3.3 教室CO2濃度合格率較高,噪聲合格率較低 監測結果顯示,教室噪聲的監測合格率較低,超過《學校衛生監測綜合評價》(GB/T 18205-200)推薦限值(50 dB)。這與很多學校周圍有建筑工地,并且學生上課期間工地照常工作以及部分學校處于鬧市區以及鄰近交通主干道有關。

綜上所述,中山市中小學校教室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這些狀況很多在學校新建的時候已經存在?!秾W校衛生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學校在新、改、擴建校舍,其選址、設計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并取得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但是,該項工作在很多地市的疾控部門未能開展,造成了學校的衛生監測結果不符合要求,影響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4 參考文獻

[1] 林煒夏,呂大廣,吳炳勝.關于教室采光照明兩個問題的商榷.醫學動物防制,2005,21(2):145-146.

[2] 馬國亮,宋建業.城市居民受交通噪聲影響的模糊灰色聚類綜合評價.鐵道運輸與經濟,2008,30(3):88-90.

第3篇

方法:將我院收治的6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臨床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調查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觀察住院時間。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83.33%,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并促進早日康復,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 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295-01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生于結腸和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的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疾病,或可延伸至降結腸及整個結腸。病理漫長,反復發作為該病的主要特點。臨床治療過程中,予以患者及時、有效、系統的護理措施對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30例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齡28歲~68歲,平均(54.3±5.5)歲。病變部位:直腸22例,乙狀結腸20例,橫結腸18例。隨機將本組60例患者分為2組,即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以及一般體征上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2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臨床治療,治療過程中:

對照組30例患者行常規護理,即由接診護士向患者介紹潰瘍性結腸炎的相關治療和治療的意義、目的和方法,同時予以基礎常規護理。

觀察組30例患者則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即由專科醫師、檢驗醫師及主管護師共同組成專家組,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具體教育路徑如下:

入院當天:向患者介紹科室人員、主治醫師及主管護士配置情況,領導患者熟悉病房環境、設施及相關制度。并指導患者做好相關自我介紹,建立良好的病友關系。

入院第2d:對患者潰瘍性結腸炎知識的健康教育需求進行調查,根據患者的教育需求進行健康教育分組。然后,有針對性的向患者介紹潰瘍性結腸炎病相關知識及各項檢查時間、注意時間及目的意義等。同時,根據現有的國際、國內的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護理路徑資料和相關文獻,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的綜合考慮,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完成護理記錄[1]。

入院第3d~出院前1d:遵醫囑及前期制定的護理計劃,予以患者各項專業護理措施,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對存在負性心理的患者,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和心理需求,予以患者心理障礙疏導,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和疾病康復的信心。2基礎護理。指導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腹瀉頻繁者加強患者肛周皮膚的清潔護理,以預防感染。藥物保留灌腸者則預先叮囑患者排凈大便,后行低壓保留灌腸。針對伴有腹痛者,密切觀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質、時間。一旦發生異常,立即告知醫師,并遵醫囑應用解痙劑,觀察生命體情況及腸鳴音。3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尤其是腹瀉患者,住院期間應及時補充營養,多進食易消化富含鈣、鎂、鋅、葉酸、鐵等微量元素的流質飲食,并適當減少飲食中纖維素成分。必要時可用靜脈高營養治療,使腸道得到休息[2]。4用藥指導。指導患者遵醫囑正確用藥。

出院當天:做好患者的出院宣教,并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等。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滿意度。自行編制患者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2組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標準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評價等級,滿意率為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之和[3]。

1.3.2 住院時間。觀察并統計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計量檢測數據以(X±S)表示,計數檢測數據以率的形式表示,組間兩均數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30例患者中,對護理效果滿意22例,基本滿意7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6.67%(29/30);對照組30例患者中,滿意17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5例,護理滿意度為83.33%。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住院時間。觀察組30例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2.2±2.5)d,對照組30例患者平均為(16.5±4.3)d,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患者在住院期間,以時間為橫軸,以各項專業護理措施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而開展的針對性、系統性的護理干預模式。護理臨床路徑的應用能夠讓責任護士明確目標,每天對病人進行評估,能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便于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同時也拉近了護患之間的距離,提高病人的滿意度。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因此,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并促進早日康復,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楊茜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7(32):201-203

第4篇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療效

股骨頸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頸基底部位-股骨頸頭頸二者交界處發生的髖部骨折,一般發病人群主要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年齡較高,生理功能嚴重退化,骨質較為疏松,且常出現肌力減弱,進而造成穩定度下降,易出現跌倒等意外狀況[1-2]。由于患者年齡較高,生理狀態均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復位及固定難度較大,且易引發股骨頭缺血壞死及其他并發癥。本文旨在探討研究分析全髖關節置換治療對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160例高齡股骨頸股骨折患者,分別對其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及人工雙極頭股骨頭置換術,現將總結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入的160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根據治療方式將其分組。全髖關節置換組:共80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齡分布75~98歲,平均年齡(78.9±7.4)歲;共60例新鮮性骨折患者,20例陳舊性骨折患者;骨折分類:共40例頭下型,30例經頸型,10例頭頸型。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共80例患者,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齡分布76~90歲,平均年齡(77.4±7.2)歲;共55例新鮮性骨折患者,25例陳舊性骨折患者;骨折分類:共35例頭下型,30例經頸型,15例頭頸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無差異,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3] 人工股骨頭置換組: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由護理人員仔細消毒,于髖關節后外側行切口,切開關節囊,若發現增生則可將其切除,直至暴露股骨頭后取出,充分沖洗髓腔置入雙極頭人工股骨頭。

全髖關節置換組:手術切口基本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同,仔細清理髖臼、髖盂及髖唇等處剩余的關節囊,沿外展45°、前傾15°方向使用髖臼銼磨削髖臼,仔細沖洗骨碎及骨屑,置入髖關節假體。

1.3觀察指標[4]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及術后疼痛狀況。疼痛程度:輕度:患者術后疼痛基本能夠忍受,不影響正常睡眠;中度:患者術后可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持續性疼痛,對睡眠可產生一定的影響;重度:術后疼痛無法忍受,對睡眠產生嚴重影響甚至無法入睡者。 觀察并評價兩組患者手術后肢體功能狀況。評價:優: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為輕度,髖關節活動恢復正常水平,步行姿態正常,可獨自進行穿褲子、襪子、系鞋帶等簡單活動,坐位時無畸形,髖關節可正常進行屈曲、外展、伸直、外旋、內旋及內收等活動;良: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位中度,髖關節活動恢復尚可,步行姿態基本正常,能夠在旁人輔助下進行穿褲子、襪子及系鞋帶活動,坐位時無畸形;差:上述標準均未達到。優良率=優+良。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數據均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統計,通過?字2檢驗或t檢驗判斷結果,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出血量 全髖關節置換組平均手術時間(112.3±25.1)min,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平均手術時間(70.3±22.6)min,兩組比較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明顯意義(t=6.23,P

2.2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 全髖關節置換組:輕度50例,中度25,重度5例,人工股骨頭置換組:輕度50例,中度25例,重度4例,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對比差異不明顯(P

2.3兩組患者術后功能評價狀況 髖關節置換組術后功能評價優37例,良60例,優良率為97.0%,人工股骨頭置換組術后功能評價優26例,良55例,優良率為81.0%,兩組患者優良率對比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

3討論

由于高齡患者的機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各項器官功能也隨之衰退, 因此,即便是較小的手術創傷也有較大的可能性對患者產生嚴重的影響[5]。術后盡早下地步行,恢復患肢功能為治療高齡患者骨折的重要目標。另外,由于高齡患者器官及代謝功能均顯著減弱,因此骨折后極易產生壓瘡、泌尿功能感染等情況,甚至可引起死亡。

由于高齡患者通常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因此,當髖部受損時就極易導致股骨頸骨折。股骨頭與股骨頸粗隆連線二者間,由于人體解剖結構決定了該處斷裂時的高剪切應力,當患者股骨頸發生骨折后可致使股骨頸囊中的血管環受到破壞,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被阻斷,進而對骨折的愈合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結果顯示,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手術傷口較大,出血量較多,手術時間較長,但術后治療效果較為理想,預后狀況比較好。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結果顯示,由于雙極股骨頭置換無需處理髖臼,因此操作相對全髖關節置換較為簡單,且手術時間較短,約為1~1.5h,而術中出血量小、手術創口小、費用低,因此,人工雙極頭股骨頭置換可使用于無法承受大手術且身體狀況較差的高齡患者。有相關文獻資料顯示,髖關節置換手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髖臼假體與股骨假體二者相互匹配,對于髖臼的骨性負重部位形成較為集中的壓力,引發一定的疼痛感[6]。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對髖臼邊緣進行特殊清理,髖臼被充分暴露于視野中,髖臼假體邊緣與真臼邊緣二者處于平行狀態,在術中時可在最大范圍內向不同方向活動髖關節,確保假體的穩定性,有效減少關節與假體之間的相互摩擦,從而改善疼痛程度,并避免功能障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全髖關節置換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程度明顯低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全髖關節置換組術后功能評價優良率97.0%,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優良率為81.0%。

綜上所述,全髖關節置換與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對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均有治療效果,根據患者自身健康狀況、經濟能力、術前的生活狀態及預期壽命等選擇適宜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馬永福.全髖關節置換與單純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55-56.

[2]閻戈,王愉思,徐勇強,等.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對照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5):164-165.

[3]袁堂波,黃立新,蔣建農,等.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6):485-487.

[4]劉瀚霖,汪暉.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在股骨頸骨折治療中臨床對比分析[J].北方藥學,2011,8(9):61-62.

第5篇

摘要目的:探究與分析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細節護理減少并發癥的效果。方法:收治婦科行腹腔鏡手術患者8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細節護理組的手術時間及清醒時間均較基礎護理組縮短,而細節護理組尿量較基礎護理組明顯較少,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手術細節護理并發癥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etailed nursing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laparoscopic operation

Liu Hongy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of Yinan County,Shandong 276300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details care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operation.Methods:80 cases with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operation were selected,and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ir clinical datas.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 and awake time of the detailed nurs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basic nursing group,while the urine volume of the detailed nursing group less than the basic nursing care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Gynaecology;Laparoscopic operation;The detailed nursing;Complication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已逐漸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過程中[1]。所謂腹腔鏡手術是指利用攝像系統,借助光源,配合器械操作的一類新型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特點,已被廣大醫療工作人員及患者所接受及認可[2]。但在腹腔鏡手術治療期間,不僅要正確掌握手術步驟及注意事項,還需實施有效的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婦科行腹腔鏡手術患者80例,按照時間就診順序分為兩組,基礎護理組40例,年齡21~45歲,平均(24.5±1.9)歲,其中宮頸癌5例,子宮腺肌病12例,宮外孕9例,子宮肌瘤23例,內膜癌11例,卵巢良性腫瘤8例,其他12例。細節護理組40例,年齡23~47歲,平均(26.3±2.2)歲,其中宮頸癌7例,子宮腺肌病13例,宮外孕12例,子宮肌瘤25例,內膜癌9例,卵巢良性腫瘤10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與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基礎護理組患者給予生命體征檢測,床鋪清潔等護理。細節護理組患者給予的護理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常因為手術治療或住院而加重了心理負擔,常產生焦慮與抑郁情緒,延誤手術治療的進程。此時,要求護理人員能夠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對患者的手術過程進行耐心的解答,告知手術的目的及意義,包括手術時間、術后康復情況及麻醉過程等,以消除患者的疑慮,取得其信任,幫助手術過程的順利進行[3]。②做好訪視工作:對患者各項生理指標及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包括呼吸頻率、心率、血壓及體溫,排除潛在的疾病危象,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4]。另外,在采用腹腔鏡手術前,對其進行皮試,避免出現感染等過敏反應的發生。除此之外,囑患者在術前12小時內避免進食,4小時內避免進水,同時使用肥皂水進行清腸處理。③術后心理護理:術后因腹腔鏡手術常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創傷,因此會給患者帶來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還可因創傷而夾雜各種不適感,導致不良情緒的加重[5]。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及時對患者術后心理健康進行開導,呼吁并鼓勵患者積極參與醫師的配合,保證術后康復過程的順利進行。

觀察指標: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手術時間、尿量情況及清醒時間,以及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腸粘連、惡心嘔吐、皮下淤血等。

統計學指標: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以P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尿量及清醒時間比較:細節護理組的手術時間及清醒時間均較基礎護理組縮短,而細節護理組尿量較基礎護理組明顯較少,P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細節護理組患者術后出現腸粘連、惡心嘔吐及皮下瘀血的患者均較基礎護理組明顯較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細節護理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基礎護理組明顯較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改變,婦科腹腔鏡作為一類較為新型的微創技術已逐漸應用于臨床實踐中。不僅要求醫療工作人員能夠充分掌握腹腔鏡的操作技術,同時要求護理人員能夠以良好的護理服務模式與其相配合[6]。在傳統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僅對其生命體征與床鋪清潔做出工作,但無法緩解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延誤了手術的進程,并易引發護患糾紛的發生。

現我院采取以人文關懷為主的細節護理,臨床效果較為突出,研究結果顯示,細節護理組與傳統護理組相比,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及術后清醒時間,減少尿量,并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包括惡心嘔吐、腸粘連及皮下瘀血等,提升了原有的手術安全性。另外,在采取細節護理時,還需注意患者的疼痛護理,可為患者服用止痛類藥物或止痛貼,緩解傷口疼痛,并伴有溫暖體貼的語言安慰患者,隨時為患者開導,鼓勵其積極參與到康復進程中來[7]。另外,還可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包括藥物更換時間、康復期間的注意事項等,囑患者定期來院檢查,若出現緊急情況,需及時來院就診。還需注意傷口愈合過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等情況的發生[8]。除此之外,還需注意飲食情況,避免使用辛辣過咸的食物,多食用營養均衡的食物,達到促進傷口愈合的目的。

綜上所述,細節護理可為婦科醫療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護理保障,易被患者及其家屬所接受及認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護理服務的質量,同時提升醫院內的信譽,值得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優君.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護理[J].現代中西結合雜志,2001,10(12):1194-1195.

2趙玉芳,薄海欣.1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輸尿管損傷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7):6272-6273.

3李全福.腹腔鏡手術與術后肩痛的相關性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3,8(4): 227-228.

4Ghezzi F,CromiA,Uccella S,et al.Laparoscopy versus laparotomy for the sur qical management of apparent early stage ovarian cancer[J]. Gynecol Oncol,2007,105(2):409-413.

5Tarik A,Fehmi plications of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572 cases from a single institude[J].Obstet Gynecol,2004,24(7):813-816.

6夏曉夢,方小玲,黃鳳英,等.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54例臨床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10(3):179-181.

第6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60

本院在肝功能患者開展臨床診療時, 采用血液凈化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并在治療期間配合對癥護理干預, 取得滿意效果?,F選擇2012年1月~2015年9月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進行說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本院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 符合疾病相關診療標準[1], 且患者及家屬對本院相關診療措施知情同意。27例患者中男15例, 女12例, 年齡48~79歲, 平均年齡(56.37±7.54)歲。

1. 2 排除標準[2] ①年齡≥80歲者;②治療前合并嚴重感染者;③合并其他內科疾病者;④資料不全者;⑤存在相關禁忌證者;⑥無家屬及精神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治療方法 27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內科治療, 對患者體內電解質紊亂進行糾正, 并保護患者的肝細胞功能, 常規進行營養支持性治療, 充分預防感染。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 對患者實施血液凈化治療, 選雙腔大口徑導管, 充分防止感染。在局部麻醉狀態下對患者行股靜脈穿刺,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采用血液凈化機對患者行血液凈化治療, 血漿置換量控制在1500~2000 ml, 置換速度則為10~20 ml/h, 透析流量為2000 ml/h。治療期間要根據實際需要對患者凝血時間進行嚴格控制, 并對鈣離子濃度進行科學調整[3]。

1. 3. 2 護理方法 ①置管護理:為充分避免雙腔導管使用過程中出現堵塞, 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操作技能, 嚴格按照醫囑執行置管服務, 進一步提升導管置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②出血護理干預措施:血液凈化治療前, 護理人員要對導管相應位置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 并采用生理鹽水對導管及相關裝置實施沖洗。同時, 置管過程要保證固定牢靠。③良好監護:對存在護理風險的患者, 要對其進行重點監護, 并在治療過程中時刻關注其身體情況, 對患者局部皮膚進行密切觀察, 發現不良風險事件要及時通知醫師進行相應處理。④血管護理:血液凈化治療可導致患者血管功能受到影響, 造成患者出現機械性損傷。為此, 護理人員要做好穿刺點皮膚護理, 發現出血應及時進行加壓止血處理。⑤導管護理:加強巡視力度, 觀察血液凈化治療時導管狀態, 發現回血狀況, 要立即進行相應處理。在充分固定導管及相應裝置的基礎上, 對患者肢體活動進行有效指導, 避免出現導管破裂現象。

1. 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各項目指標(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直接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γ-谷氨酰轉移酶)進行觀察, 同時對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并做好統計、分析和記錄。生活質量以WHOQOL-BREF自評量表作為問卷調查工具, 涉及生理、心理、社會、環境4個相關領域, 每個問題分值為1~5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高。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 1 通過血液凈化治療后, 患者肝功能各項指標改善優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 27例患者治療期間未出現并發癥及不良風險事件, 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干預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第7篇

關鍵詞:膽結石;臨床護理路徑;圍術期;護理效果

目前,膽結石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病,指的是發生在膽囊內的結石引發的疾病[1]。膽結石的臨床治療中,手術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手段之一[2]。臨床護理路徑是患者在住院受治療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年齡為20~78歲,病程1~9年,診斷結果符合《膽結石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膽結石護理措施;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實施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住院當天:將對病房的具體情況、病房的設施、接診的主治醫生及責任護士的基本情況,對該病的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全面系統地介紹;②當治療情況發生變動時要及時告知患者為什么要變動治療并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面對在治療;③及時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及護理的需求,并耐心講解患者及家屬治療方案,講解膽結石手術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識;④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的心理感受,關心體貼患者,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特征,減少患者負性情緒對疾病的影響;⑤放松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全身放松訓練,擺出放松,緩慢呼吸,放松肌肉,同時可選擇患者喜歡的輕柔音樂幫助放松,緩解手術所帶來的恐懼心理;⑥語言溝通:護理人員應適時鼓勵治療有一定成效的患者,多肯定、鼓勵,給予其心理支持,提升治療信心。在與情緒不良患者進行溝通時,護理人員應注重自身態度、語氣和聲調,溫柔、和緩、帶有一點嚴肅的態度和語氣患者容易接受;⑦術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飲食方案,要求患者嚴格執行醫囑;⑧出院當天:向患者及家屬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保證休息充足,營養充沛,定期到醫院復查。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軟件建立數據庫,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治療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度高達96%,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度僅為70%,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度,P

2.2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患者在術后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新型醫療服務管理模式,是對某種疾病的患者采取以住院時間為橫坐標,以住院時期的診療、護理及健康教育等為縱坐標坐定的日程規劃表[3]。臨床路徑是根據患者情況為患者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其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護理人員和主管醫師、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夠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需求[4-6]。本文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效果、住院時間、術后活動時間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1(5):52-53.

[2]杜凱,于保榮,楊帆,王濤.臨床路徑和支付方式改革在膽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估[J].中國衛生經濟,2012,12(5):24-26.

[3]張宏艷,咸國哲,孔靜,等.膽管鏡治療術后殘余結石并發癥分析和護理干預[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11):1224-1226.

[4]Ahmet,Topal,Jale Bengi,et al.The effects of 3 different intra-abdominal pressures on the thromboelastographic profile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Surgical laparoscopy,endoscopy&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11,21,(6):434-438.

第8篇

【關鍵詞】 微創臨床路徑;心血管疾??;護理;康復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918-02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臟、動脈、靜脈、微血管等[1],近年來,隨著人們的飲食習慣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成年人發病率高。微創技術,就是應用當代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以電子鏡像代替傳統的肉眼直視,對患者體內的疾病進行觀察及治療[2];雖然這種手術方法創傷較小,但對患者實施護理時,護理人員同樣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他們對醫院的滿意度?,F就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診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通過對其中的30例患者實施了微創臨床路徑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關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診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6-73歲,平均年齡(51.4±7.7)歲,其中冠脈內支架植入術18例,先天性心臟封堵術8例,射頻消融術4例;觀察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54.5±6.9)歲,歲,其中冠脈內支架植入術16例,先天性心臟封堵術9例,射頻消融術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對其進行護理,具體方法為:①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遵循關注、真誠、尊重、人文等原則。同時,護理人員應檢查術前準備工作完成情況及質量。②病床的安置及急救物品的準備。將患者安排到病患較少的房間,病室要光線充足、安靜、整潔。③常規對患者進行呼吸、脈搏、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征的測量和記錄。④在術后的24-48h內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做好相關的記錄,使患者得到貼心優質的服務,盡量減少術后病情的變化,一旦發生特殊情況,必須立即采取措施。

1.2.2 觀察組 對觀察組的患者醫師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微創臨床路徑護理,具體方法為: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及時收集他們的相關信息,總結他們各自疾病的特點,為他們制定各自的微創路徑表[3]。②按照制定好的“微創路徑表”進行操作,護理人員首先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他們路徑表的相關內容及作用,使患者和家屬能最大程度的配合護理工作。③護士每天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對患者出現不利于治療的行為給予及時糾正;最后統計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康復時間等數據,總結護理經驗。

1.3 滿意度評定 由醫院護理部成立隨訪調查小組,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滿意度調查,所示數據均由患者親手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統計軟件分析,對分析所得結果采用均數及標準差的形式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護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完全康復,平均康復時間為15.7±8.3d;對照組有1人治療無效死亡,出現5例并發癥;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8人,滿意21人,比較滿意1,不滿意0人,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4人,滿意14人,比較滿意8人,不滿意4人,滿意度為86.6%,觀察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康復時間的相關數據對比中均優于對照組,相關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對患者實施護理時,護理人員應該嚴格遵守微創路徑表對患者實施護理。接到護理任務后,護士應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術采取的方案;準備好手術室,調節室溫給患者和救治人員良好的手術環境;迅速準備好手術工具,以及手術過程中會用到的器械設備。手術中護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對突況要及時觀察分析、快速反應,不能夠慌亂,做到鎮定自如、急中求穩,穩中求勝;在手術開始時,及時調節燈光確保良好的視野,及時補充消耗的藥物,同時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迅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突況的預防[4]。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應該熟練掌握用微創臨床路徑的護理技術,同時要具備較強的臨床觀察、分析和應急反應能力,手術中要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手術操作中的相關措施,這對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Marquette CH,Marx A,Leroy S,et al.Simplified stepwise management of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a pilot study.Eur Respir J,2006,27:47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