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治療呼吸科有效方法

治療呼吸科有效方法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10-24 10:38:5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治療呼吸科有效方法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治療呼吸科有效方法

第1篇

關鍵詞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 呼吸系統疾病 療效觀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3

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主要病癥為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1]。對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效果進行研究,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統疾病患兒86例,A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齡3.6~9.1歲,病程6~13個月;B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齡4.1~8.5歲,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組(治療組)患者治療方法:采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靜滴,>6歲兒童:2次/日,18mg/次。<6歲兒童:3次/日,8mg/次。<2歲兒童:2次/日,7.9mg/次[2]。因而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每天用藥總量以嬰兒體重計算30mg/kg,分4次給藥。應使用注射泵給藥,靜脈輸注時間≥5分鐘。②B組對照組治療方法:采用布地奈德藥物治療。<6歲:180~310μg/日,分2~4次使用[3];>6歲兒童:230~750μg/日,分2~4次使用。以2周1療程,堅持使用3個療程。

療效判斷方法:①顯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病情恢復正常,不良反應發生率<5%;②有效:患者病癥有一定程度改善,接近正常,不良反應發生率<10%;③無效:患者病癥無改善,病情無恢復。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對86例患者進行為期9~14個月跟蹤隨訪,患者恢復較好,治療效果不佳患者經第2次治療,恢復良好,無復發狀況。經統計,A組53例患者,評定為顯效37例,有效15例,無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現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9%;B組33例患者,評定為顯效16例,有效11例,無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現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亂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2.1%。見表1。

討 論

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因一般為氣管或肺部病變所引起,病情較輕患者病癥主要為咳嗽、胸悶等,病情較重患者[4],則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生命危險。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農村則占首位。更應重視的是由于大氣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及其他因素,使國內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肺癌、肺部彌散性間質纖維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有增無減。

鹽酸氨溴索是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常用藥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進分泌物溶解[5],從而使呼吸系統順暢,促進排痰,改善呼吸狀況,從而起到治療患兒呼吸系統疾病,促進肺功能和呼吸系統功能恢復的目的。對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效果進行研究,并以傳統布地奈德藥物治療為對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癥恢復較快,病情改善效果較好,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對于對照組較低,有效率98.1%,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9):1175.

2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2.

3 李為春.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11):1486.

第2篇

[關鍵詞] 鹽酸氨溴索;呼吸系統;感染

臨床中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發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統出現功能性紊亂、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現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高熱等為主[1],老年或新生兒患者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不可逆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將探討鹽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統疾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間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6-71歲,平均(39.24±2.34)歲;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氣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氣管炎7例。觀察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3-73歲,平均(41.51±4.27)歲;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氣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氣管炎7例。兩組患者臨床癥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為主,且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營養不良患者[2]。

1.2治療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采取鹽酸氨溴索(15mg鹽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靜脈注射,2次/d),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評價標準[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哮喘或肺部干濕羅音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經X光影像檢查顯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復;(3)無效:經過治療后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沒有出現好轉甚至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總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P

2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無效7例(17.5%),總有效率為82.5%;觀察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無效1例(2.5%),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統紊亂、感染等導致,發病時患者呼吸道內的炎性分泌物會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尤其是兒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狹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現呼吸道感染,就會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氣道,影響通氣功能。因此,臨床治療以止咳祛痰為基本原則。

鹽酸氨溴索注射劑(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稱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謝產物(Bromhexine)[4],其性狀為無色透明液體,是臨床中常用的祛痰劑,具有促進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對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藥后可以促進纖毛上皮的再生,恢復纖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改善呼吸道纖毛區與無纖毛區的消除作用,保證呼吸道的自凈機制。有報道稱[5],鹽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抑制中性粒細胞中H2O2的產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減弱氣道高反應性;此外,鹽酸氨溴索還可以抑制白細胞和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白三烯,減少嗜酸粒細胞釋放細胞因子,抑制氣道平滑肌收縮,在祛除呼吸系統內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時還同時具有鎮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過本組研究可以發現,治療后觀察組治愈27例,有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2.5%),說明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應用鹽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臨床療效確切,治療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柯海紅,袁強,劉光發,等.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9,7(3):151-152.

[2] 劉麗,王曉林.空氣壓縮泵治療小兒合胞病毒肺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0,03(11):941-943.

[3] 張世梅.蘆金萍.嬰幼兒喘息性支氣管炎治療前后潮氣呼吸肺功能的改變[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7):1127-1128.

[4] 黃燦媛.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小兒支氣管肺炎69例療效觀察[J].右江醫學,2010,38(3):306-307.

第3篇

【關鍵詞】 NPPV;呼吸衰竭;臨床觀察;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4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56-01

目前無創性機械通氣(NPPV)已正式成為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治療第一線的手段[1],為呼吸衰竭的患者搶救和康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此對臨床護理工作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筆者現將無創性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病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呼吸衰竭使用NPPV治療的患者45例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61-89歲,平均年齡為67.18±2.10歲,其中肺源性心臟病的患者19例,COPD的患者21例,危重哮喘的患者10例,此組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1]。

1.2 方法

1.2.1 上NPPV治療的標準 ①呼吸窘迫癥狀主要包括呼吸困難、輔助呼吸機的正確使用、胸腹部矛盾式呼吸;②經血氣分析值、PaCO2>60mmHg、PaO2

1.2.2 臨床NPPV治療好轉的標準 經檢測患者的呼吸頻率

1.2.3 NIPPV的使用 ①選擇合適的面(鼻)罩置于患者面部;②開動連接NPPV呼吸機;③用固定帶將面(鼻)罩固定于患者面部且牢固無漏氣現象;④正確的調節呼吸參數,由低到高,初始時吸氣壓力(IPAP)可以給予8cmH20,呼氣壓力(EPAP)可以給予4cmH20,經NPPV治療5-20min后逐步調節至合適參數水平。

2 臨床觀察與護理

2.1 上機前護理干預 首先應做好對患者接受無創通氣治療的充分解釋和說明的工作,闡明使用NPPV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與患者主動交談,講解患者使用面罩通氣開始時會產生憋氣的感覺,主要與呼吸機順應,均會有一段的適應過程,告知患者保持自己的自主呼吸,以觸發機器進行送氣,而不是等待機器強制的給予通氣,使患者簡單了解NPPV的治療原理,最終能夠取得使患者積極的配合。

2.2 上機后護理干預 在NPPV開始治療前4-8h中要有專人進行監護,對于通氣中發現面罩連接處有無漏氣現象并及時的給予調整,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并根據呼吸機上的監測參數的變化調節合適的參數,采取有效的處理,保證無刨通氣的有效療效。

2.3 密切觀察病情情況 ①密切的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體征的變化。②仔細觀察患者面罩的漏氣情況,必要時將固定帶張力調整適宜松緊度;③觀察患者的皮膚顏色以及四肢末梢的灌注情況;④反復檢查患者的呼吸運動與呼吸機送氣以及壓力調節等是否匹配,是否觸發輔助的呼吸機,有無胸腹矛盾運動以及呼吸形態改變的現象;⑤鼓勵患者有效的呼吸,鼓勵患者排痰和及時清理呼吸道;⑥正確的指導患者放松有規律地呼吸,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盡量閉嘴使用鼻腔呼吸,以防氣體進入胃內導致腹脹[2];⑦告知患者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時(例如咳嗽咳痰或嘔吐時)能夠迅速將面罩拆除,避免引起分泌物及嘔吐物的誤吸,提高治療中的安全性;⑧仔細觀察患者有無耳部、鼻部、眼部的不適或者其他的并發癥發生。規律的進行實驗室檢查:根據動脈血氣分析值及時的調整呼吸機的各個參數,做胸部X線檢查以了解肺部實質情況。密切監測呼吸機顯示屏或監視屏上所監測的潮氣量、每分鐘通氣量、漏氣量、氣道壓力、呼吸頻率以及心電監護儀上的心電圖波形、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的顯示,并根據患者的病情改變進一步對呼吸機參數進行調節。

3 討 論

無創正壓通氣(NPPV)是指不經人工氣道(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的呼吸機輔助通氣的臨床治療方法,NPPV是通過鼻面罩將呼吸機管路與患者呼吸系統相連,并且由呼吸機提供正壓支持完成正常通氣輔助的人工通氣方式[3]。呼吸衰竭是呼吸內科常見的危重癥,所表現的臨床癥狀為缺氧,能夠迅速有效地糾正缺氧,增加肺的通氣是搶救呼吸衰竭的關鍵措施。機械通氣是搶救嚴重低氧血癥最有效方法。對于呼吸衰竭合理的給予無創機械通氣治療,保證患者的吸氣和呼氣期給予小同水平的正壓通氣,可減少患者自主呼吸作功,降低氧機體耗氧量,增加肺部的氧合,能夠改善缺氧狀態,救治低氧癥狀,避免給予氣管插管等救治,大大減少了因氣管插管所帶來的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俞森洋.現代機械通氣的監護和臨床應用[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392-393.

第4篇

關鍵詞:無創雙水平正壓通氣;呼吸衰竭;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56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6-0115-02

近年來,隨著通氣技術的發展,無創性人工通氣由于操作方便易行、能有效改善通氣、消除呼吸肌疲勞以及并發癥少等優點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被廣泛用于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我們用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機通氣對各種疾患所致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4年1月-2009年3月在本院內科住院和急診科留觀治療的60歲以上的 患者88例,隨機分為BiPAP組和對照組;BiPAP組43例,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齡(68.31±5.97)歲;其中COPD急性發作16例,重癥肺炎12例,急性左心衰8例,哮喘急性發作4例,其他3例。對照組45例為同期病情相當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齡(67.68±6.21)歲;其中COPD急性發作18例,重癥肺炎11例,急性左心衰10例,哮喘急性發作3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種、癥狀體征、合并肺部感染情況等條件均相似,動脈血氣指標(PaO2、PaCO2、SaO2、pH值)無顯著性差異。

1.2 入選標準

入選患者符合以下條件:①臨床表現: 有呼吸困難或發紺、肺部哮鳴音或濕性音;②Sa%

1.3 方法

(1)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規內科綜合治療,包括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持續低流量吸氧,必要時用激素、呼吸興奮劑及營養支持等治療,心衰患者予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

(2)BiPAP組:加用美國偉康公司生產的BiPAP呼吸機(S/T-D30型),經面/鼻罩正壓通氣,選擇自主呼吸模式(S/T模式),根據病情調節好各種參數,吸氣壓力(IPAP)自6~8 cmH2O起,逐漸增加壓力一般在15~20 cmH2O,呼氣壓力(EPAP)為2~8cmH2O,治療過程允許患者在飲水、咳嗽時除去面罩。

(3)觀察指標:觀察記錄患者呼吸困難、紫紺及肺部音等臨床指標的變化,治療前及治療后24 h及5d后分別檢測動脈血氣1次。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呼吸困難、兩肺哮鳴音或濕性音消失或顯著減輕,PaO2、SaO2 和PaCO2 恢復正常;有效:上述臨床癥狀、體征減輕,PaO2、SaO2 明顯增高或接近正常,PaCO2降低或接近正常;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的變化

表1、表2顯示BiPAP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動脈血氣(PaO2、PaCO2、SaO2和pH)值差異不明顯(P>0.05);BiPAP組在配合BiPAP呼吸機治療后,顯示PaO2、SaO2明顯提高,PaCO2明顯降低,pH值改變也有顯著差異,提示通氣對提高動脈氧飽和度和氧分壓有明顯作用,同時顯著糾正高碳酸血癥,有助于呼吸衰竭的糾正,效果更好;而對照組除動脈氧飽和度和氧分壓有差異外(P0.05)。

2.2 兩組治療后臨床狀態變化

BiPAP組顯效30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顯效加有效)為86.05%;無效6例:3例因病情加重、 2例因不良反應(主要是鼻面罩壓迫不適、腹脹等)不能耐受而均改有創機械通氣繼續治療,另有死亡1例。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57.77%;無效19例:13例病情加重,改有創機械通氣繼續治療,6例死亡。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BIPAP呼吸機由M.Baum和H.Benzer于1989年首先應用于臨床,早期主要用于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國內自防治“SARS”以后,BiPAP呼吸機開始大規模進入各級醫院。

目前BiPAP呼吸機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它本質上相當于壓力支持通氣,采用渦輪供氣方式,可產生較大的持續氣流,具有漏氣補償功能,因此使用鼻面罩時不會因漏氣影響治療效果;BiPAP通氣可提供吸氣相壓力(IPAP)和呼氣相壓力(EPAP)兩種不同的輔助通氣水平,提高了人機配合的程度,避免人機對抗,在吸氣時給予一個較高的壓力,克服氣道阻力而讓患者能夠吸入充足的通氣量,“放大”潮氣量減輕呼吸做功,對微弱呼吸肌提供幫助;而在呼氣時又自動降低,并保持一定的壓力防止小氣道及肺泡閉陷,使氣體易于呼出。

采用BiPAP通氣可提高吸入氧濃度,并增加潮氣量和每分通氣量,提高氧飽和度,常用于自主呼吸通氣量不足的輔助支持,防止呼衰導致多器官功能損害,明顯減少了有創通氣的機率。例如在治療COPD并發的呼吸衰竭時,僅靠低流量吸氧和呼吸興奮劑治療往往難以奏效,而有創通氣常有人機對抗的缺點,此時采用BiPAP呼吸機通氣增加潮氣量和每分通氣量,提高氧飽和度,改善呼吸困難。丁秀蘭等[1]應用BIPAP呼吸機治療急診科不同病因呼吸衰竭患者(包括左心衰竭、大葉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認為BiPAP呼吸機無創治療對于多種類型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有滿意療效。

BiPAP呼吸機還可通過PEEP改善肺的氧合功能,而肺的氧合功能改善是防治呼衰的重要措施;有文獻報道無創通氣治療早中期ARDS,療效較為肯定[2];鄧西龍[3]回顧了28 例經臨床診斷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患者,結果經BiPAP通氣治療1h后,患者動脈氧飽和度和氧分壓上升,改善氣體分布和通氣/血流比,糾正低氧血癥,并阻斷嚴重缺氧導致器官功能損害的惡性循環,維護心腎等器官功能穩定。

從我們觀察的結果表明,BiPAP組動脈血氣值和臨床療效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BiPAP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后,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CO2,改善氣促、紫紺,并減少氣管插管。在臨床工作中,在明確有呼吸肌疲勞而存在早期呼吸衰竭時,在常規內科治療基礎上,及早使用BiPAP呼吸機通氣支持,能減輕呼吸作功和耗氧量,使疲勞的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復[4]。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對COPD早期,已出現呼吸肌耐力下降[5]的患者亦有效。

BiPAP通氣的臨床療效與通暢的氣道和完整的呼吸驅動有關,當患者有昏迷、舌后墜時會影響通氣效果;于學忠等[6]通過留置口咽氣道后進行BiPAP機械通氣治療Ⅱ型呼衰,既有效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又明顯改善呼吸功能并降低氧消耗。另外應用時要注意監測潮氣量,由于存在面罩腔增加通氣死腔問題,潮氣量小于或當EPAP設置過低時(

我們體會初始應用時,部分患者不適應面罩而不愿使用,經充分解釋并且注意正確操作次序,逐漸增加通氣壓力,大多患者會逐漸適應而易于配合治療。在安放面罩時要根據患者的臉型選擇大小合適的面罩并調節好松緊度,以增加密閉性和舒適性。

總之,BiPAP通氣治療具有以下特點:無創性,同步性能好,對循環系統干擾少,不明顯增加機會性感染等。加上體積小,操作簡便,便于非專科醫護人員掌握和護理,因而應用范圍廣,除了監護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外,也適合用于非監護病房,術后復蘇和急診室,并可應用于醫院間轉送病人和作為家用呼吸機使用,其療效確切可以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線治療,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丁秀蘭,揚乃眾,李文娟,等.BiPAP呼吸機在急診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老年學雜志,2001,21(6):442-443.

[2] 朱蕾,鈕曬福,李善群.經鼻(面)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23:225.

[3] 鄧西龍,尹熾標.BiPAP呼吸機無創通氣治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3,12(8):515-518.

[4] LIEN TC,WANG prision of BiPAP nasal ventilation viairon lung insevere stable COPD[J].Chest,1993,104:460.

第5篇

【關鍵詞】 咪達唑侖;瑞芬太尼;重癥急性胰腺炎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cititis,SAP)又稱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病理改變以胰腺彌漫性出血和組織壞死為特征,是一種全身性炎性反應,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復雜,并發癥多,病死率高。持續性的上腹疼痛為SAP最早出現的癥狀,同時由于ICU的治療環境因素,患者表現為焦慮、煩燥、譫忘、掙扎等癥狀,進一步使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導致病情加重。我科49例患者通過鎮靜鎮痛治療后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6月~2008年9月間我科收治的SAP 49例,按入住ICU的時間順序分為治療組26例(男20例、女6例)和對照組23例(男18例、女5例),平均42.7歲。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SAP診治草案的(2000年杭州會議)標準[1],發病時間4~56h。所有病例均行B超,部分病例經CT或手術確診,其中行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39例,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10例,死亡7例。

1.2 方法 兩組病例入科后常規予以無創心電多功能監測、抗炎、營養、呼吸支持等綜合治療。治療組依據Rosmay指數評分,給予咪達唑侖0.03~0.2mg/kg.h,加瑞芬太尼3~15ug/kg.h微量泵泵入,隨時調整泵入速度,使病員處于有效鎮靜狀態。對照組根據患者臨床表現臨時給予曲馬多100mg肌肉注射、安定10mg靜脈或肌肉注射鎮靜鎮痛治療。

1.3 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小時的心率、呼吸、平均動脈壓和外周血氧飽和度。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1.0軟件進行分析,結果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P

2 結 果

治療組治療后生命體征有明顯變化(P0.05),兩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變化比較見表1。治療組死亡率8.0%,對照組死亡率20.8%,有效的鎮靜鎮痛治療能提高SAP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變化比較

3 討 論

重癥急性胰腺炎在ICU治療的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和所處治療環境因素,生理、心理處于應激狀態,可出現內分泌、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有研究表明,疼痛和焦慮嚴重時可出現或加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甚至于出現器官功能損害和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2]。有效的鎮靜鎮痛治療可改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舒適性,氧耗和應激反應,耐受有創操作,避免人機對抗,意外拔管的發生,減少并發癥,提高搶救率。咪達唑侖是苯二氮草炎受體特異性激動劑,具有抗焦慮、抗驚厥、鎮靜、催眠、順行性遺忘和肌松等作用,其作用起效快,半衰期短,對呼吸、循環、抑制作用小,與阿片類鎮痛藥物有協同作用。可明顯減少阿片類藥物的用量[3]。瑞芬太尼是芬太尼族中最新成員,純粹的u受體激動藥,臨床上其效價與芬太尼相似,起效迅速,藥效消失快,是真正的短效阿片類藥,被組織和血漿中非特異性酯酶水解代謝酶迅速水解,不受肝腎功能影響,可控性強。在重癥急性胰腺炎ICU綜合治療中使用咪達唑侖與瑞芬太尼,能最大限度降低疼痛、焦慮、環境刺激、有創治療等帶來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改善病員預后。

參考文獻

[1] 張圣道.進一步提高我國重癥胰腺炎療效的有關問題[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9,19(9):517.

第6篇

【關鍵詞】呼吸科;醫院感染;易感因素;控制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根據資料顯示,我院呼吸科在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間共有住院患者1157例,有53名患者發生了醫院感染,平均年齡62歲,平均住院時間21d,感染率4.58%。

1.2方法總結我院呼吸科醫院感染患者的情況,分析其易感因素,并針對易感因素提出有效的、實用的控制措施,從根源上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

2結果

我院呼吸科在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間共有住院患者1157例,有53位患者發生了醫院感染,感染率4.58%。詳細情況如下:第一是呼吸道感染,有30位患者(占56.6%);第二是泌尿系統感染,有9位患者(占16.98%);第三是胃腸道感染,有8位患者(占15.09%);第四是上呼吸道感染,有5位患者(占9.43%);第五十其他感染,有1位患者(占1.89%)。

醫院感染病原菌的情況如下,前五位的分別是:銅綠假單胞菌(15.53%),葡萄球菌(9.41%),不動桿菌(7.43%),大腸桿菌(6.42%),金黃色葡萄球(5.36%)。醫院感染病原菌耐藥率分析如下:前五位的病原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可達以下比率:銅綠假單胞菌(頭孢曲松85.3%、頭孢他啶6.12%),不動桿菌(舒巴坦70.82%、左旋氧氟沙星51.2%),大腸桿菌(頭孢他啶53.2%、他唑巴坦63.6%),葡萄球菌(頭孢唑啉44.1%、慶大霉素36.8%),金黃色葡萄球菌(頭孢哌酮53.2%、左旋氧氟沙星24%)。

住院患者侵入性治療情況分析:吸氧(90.22%),靜脈留置管(81.32%),霧化吸入(46.22%),尿管(22.7%)等。

3討論

因為呼吸系統疾病大多都是傳染性疾病并且多數患者為高齡長期住院患者,所以在呼吸科醫院感染的發生率較高。具體原因如下:①患者反復感染導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清除分泌物的能力減弱,從而造成痰液瘀滯,為細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②高齡患者的身體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③應用兩種以上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也存在著較高危險。將多種抗菌藥物聯合使用會嚴重影響正常生理環境,雖然能夠殺滅正常寄生微生物和敏感的非致病菌,但是也能引起致病菌大量繁殖。④例如吸氧、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反復吸痰等有創操作也為細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吸氧時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如果時間過長會損壞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呼吸道黏膜一旦受損,呼吸道和肺部就失去了一層保護,其感染幾率就會增加很多[3]。呼吸機價格普遍比較昂貴,配套的輔助配件(如濕化瓶、接頭、呼吸活瓣等)一般僅有一套,呼吸機的消毒問題,增加了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幾率。⑤由于胃腸功能長期低下、腸道蠕動減弱,給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較易發生胃腸道感染。

通過以上的總結分析,對呼吸科醫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根據這些易感因素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醫院應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拓寬培訓內容,通過培訓使科內每一名醫護人員明確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和控制醫院感染源的方法,并加以實施,例如:加強消毒定時紫外線和空氣凈化消毒機消毒等[4]。醫院還可以通過電視等媒介使患者了解引起醫院感染發生的主要因素和醫院感染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自覺性,使患者與醫護人員一起創造健康環境。醫院應每天定時、按時對病房進行通風換氣,時刻保證病房的空氣清新,每天定時、按時對病房內物體進行清洗和消毒,并保持干燥。檢測并控制病室細菌,對感染患者用過的物品及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按標準進行處理。患者住院時間越長,其感染的機會就越多,感染率也就越大,所以應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如患者的病情有明顯好轉,不需要繼續留院觀察時,應動員患者出院。操作過程要規范,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和程序操作,有侵襲性操作的醫護人員,在操作過程中要熟練掌握侵襲性操作和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每一天都要更換吸氧者的鼻導管,更換時應從另一側鼻孔插入。用0.5%有效氯對各類與患者接觸的器材導管進行擦拭消毒,擦拭時不可碰觸導線的連接線,避免連接線受損。護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尤其是對長期臥床患者應幫助其定時翻身、為其叩背,促進痰液排出,避免墜積性肺炎發生。手可以傳播許多種細菌,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但是有許多人的洗手方法不正確,不能真正地保持手的清潔,普通洗手時間應超過10s,手掌、手背、手指、指縫、手腕等都應該清洗,醫護人員不僅要使用肥皂和水清洗手,還應在接觸每一名患者后用乙醇甘油擦手,乙醇甘油對手比較溫和,使用方便,是簡單有效的洗手方法,每月都要進行一次檢測,不得檢測出致病菌,避免交叉感染[4]。

參考文獻

[1]杜廣清,杜菱,董紅娟.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臨床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02):238-240.

[2]郭彩霞,馬成云,孔祥桂.醫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02):118-121.

第7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疾病,II型呼吸衰竭并昏迷是其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病死率高。BiPAP呼吸機具有雙水平無創氣道正壓通氣功能(NIPPV),能迅速有效的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滁留,從而為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救治贏得時間,創造條件【1】,為研究NPPV對COPDII型呼吸衰竭并昏迷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我院例該病患者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COPDII型呼衰并昏迷患者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齡69.6歲(56-85歲)根據病史、體征、X現及實驗室檢查,符合COPDII型呼吸衰竭診斷標準【2】。

1.2方法 常規予心電監護、吸氧、抗感染、擴張支氣管、化痰、使用呼吸興奮劑、營養支持,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在此基礎上加用美國偉康公司的S/T-D型BiPAP呼吸機進行無創通氣治療。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合適的口鼻面罩及單項閥,工作模式為同步/時間(S/T)控制,面罩旁孔給氧,氧流量3-4L/分(使SPO2在90%以上),吸氣壓(IPAP)為12-24cmH2O,呼氣壓4-6cmH2O,呼吸頻率16-24次/分。根據患者病情及血氣分析結果隨時調查參數。

1.3觀察方法 在治療前后監測血氣分析,觀察患者神志、呼吸頻率、血壓、血壓胸悶、氣促等臨床癥狀及插管率。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配對t檢驗,數據均以±S表示,P<0.05為顯著差異。

2. 結果

2.1臨床癥狀的改善 20例患者在持續人工通氣后3天神志均轉清,口唇紫紺,呼吸困難減輕,心率減慢,血壓基本無變化。3例因肺部感染嚴重,痰液粘稠行氣管插管,1例因家屬放棄治療,自動出院,治療前后生命體征變化見表

2.2 血氣分析比較 治療后PH值升高,PaCO2下降、Pa O2和Sa O2升高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治療后動脈血氣分析比較

3. 討論 COPD急性加重期因支氣管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呼吸肌疲勞等因素致氣道阻力增高及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形成,使患者呼吸功耗增加,不能維持有效的通氣量,導致Pa O2進一步下降,PaCO2升高,發生II型呼吸衰竭。如不及時有效增加通氣量,糾正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可危及生命,以往的治療是給予常規治療的同時使用呼吸興奮劑或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通氣,有創通氣并發癥多,如呼吸機相關肺炎,脫機困難,氣壓傷等。且患者及家屬難以接受,而NPPV具有無創、方便、副作用小,不需做氣道護理,且符合生理要求等優點,在臨床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逐漸增多,成為治療呼吸衰竭有效治療手段之一【3】

NPPV為無創性機械通氣,保留了上呼吸道生理濕化和免疫功能,無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對循環系統影響不大。它治療COPDII型呼吸衰竭的理論基礎是:BiPAP呼吸機可提供壓力支持通氣,在其吸氣時提供一個較高水平的吸氣壓(IPAP),從而達到克服氣道阻力,輕松吸入氣體,使肺膨脹 ,改善通氣的目的。同時,又能在呼氣時,給患者提供一個較低的呼氣壓(EPAP),輕松呼出氣體,EPAP又可起呼氣末正壓(PEEP)的作用,增加功能殘氣量,防止肺萎縮,減少滲出,改善氧合和氣體交換,從而提高Pa O2,降低PaCO2。【4】

通過觀察,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①對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應盡早上機。②參數,從小到大逐漸增加上調至患者能耐受。③呼吸肌疲勞及痰液引流不暢是COPD急性加重呼吸衰竭兩個主要原因【5】,所以呼吸道一定保持通暢,同時拍背、翻身、引流痰液,當自主呼吸微弱,氣道分泌物多,咳嗽無力,BiPAP呼吸機治療無效,應及時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的人工通氣方法,④嚴密監護下應用NPPV后2-3小時常規測血氣分析,如無明顯改善應及時改為氣管插管,有創通氣。⑤意識障礙不是進行無創通氣治療的絕對禁忌癥,即使對意識障礙的患者,只要自主呼吸存在,保持呼吸道通暢,多數重癥病人可避免氣管插管,有著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沈進, 傅靜奕.無創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華西醫學,2009,24(1):61-63.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霍學云,蘇琳.無創正壓通氣治療老年COPD并呼衰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2):242-243.

第8篇

【關鍵詞】急性喉炎;喉梗阻;腎上腺素;布地奈德;霧化吸入

小兒急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急性彌漫性炎癥,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起病急,癥狀重,如不及時治療,可并發喉梗阻而危及生命〔1〕。我科從2011年9―2012年9月,應用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布地奈德混懸液氧化霧化吸入用于小兒急性喉炎喉梗阻的急救,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本組急性喉炎低效性呼吸形態患兒是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療診斷為急性喉炎患兒,男68例,女52例,年齡0.6―5歲。120例患兒均X線攝片排除肺部疾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對照組6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臨床癥狀無顯著性差異。

1.2 診斷標準(1)120例患兒均有犬吠樣咳嗽、聲嘶、喉鳴、吸氣性呼吸困難Ⅰ-Ⅲ度,排除Ⅳ度呼吸困難病例(2)低效性呼吸形態,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氧飽和度降低(3)缺氧的表現,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嗜睡,煩躁不安,發紺。

1.3 治療方法:建立靜脈通道,兩組均給予常規補液及全身給以足量的抗生素、抗病毒、止咳、化痰、吸氧等治療,保持呼吸道通暢,體溫超過38.5o者給予解熱藥或物理降溫。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0.5mg+布地奈德混懸液0.5mg,連接面罩式氧化霧化吸入器,氧流量>5L/min,每次10-20min,氧化霧化吸入治療,2次/d。對照組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地塞米松0.3-0.5mg/kg/d靜脈滴注,2次/d。觀察兩組治療2h、6h、12h、后臨床療效,每組每次均由同一人觀察聲嘶、犬吠樣咳嗽、吸氣樣喉鳴、呼吸困難消失情況并記錄

1.4 效果標準:觀察兩組患兒治療護理前后聲音嘶啞、吸氣喉鳴、犬吠樣咳嗽完全消失為顯效;聲音嘶啞、吸氣性喉鳴、犬吠樣咳嗽減輕為有效;聲音嘶啞、吸氣性喉鳴、犬吠樣咳嗽等臨床癥狀無減輕或加重為無效。

2 護理措施

2.1 病情觀察:小兒喉腔狹小,聲門下區粘膜下組織松弛,粘膜淋巴管豐富,分泌物不易排出,發炎后易導致喉痙攣和喉阻塞,若不及時發現和診治可危及生命「2;首先應進行初步評估呼吸困難的程度,同時記錄生命體征,備好氧氣、吸痰器、氣管切開物品。觀察患兒有無鼻翼煽動,呼吸困難,發紺及吸氣性喉鳴。密切觀察患兒面色、唇色、膚色、意識狀態、呼吸頻率與節律。當患兒出現缺氧加重,鼻翼煽動,口鼻周圍發紺或蒼白,趾端發紺,血氧飽和度下降,出汗,心動過速,煩躁不安,意識障礙,甚至抽搐時,應立即報告醫生,迅速實施氣管切開的緊急措施。

2.2 辯證施護: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次,每次20-30分鐘,注意保暖,保持室溫18-220,濕度在50%-60%,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易刺激咳嗽加重呼吸困難。經常檢查幫助患兒擺好舒適的,如半臥位,使患兒頭、頸、胸位置不可扭轉或過度后仰。保持病室安靜,盡量減少哭鬧,因為任何驚嚇和活動都會增加耗氧量,加重呼吸困難。給患兒喂藥時最好避免強行灌服,以免藥物誤入氣管,使呼吸困難加重。患兒進食時容易嗆咳,易少量多次,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乳品或流質半流質食物,避免過飽,禁止刺激性食物。

2.3 霧化吸入的護理:向患兒和家長做好解釋工作,介紹霧化吸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取得配合。霧化吸入時保持環境清潔安靜,專人負責霧化吸入,以保證藥物有效吸入。藥液配制要新鮮,現配現用,劑量濃度準確無誤,以提高療效。

3結果

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兩組患兒均痊愈出院,無死亡病例,治療組顯效41例,無氣管切開病例,總有效率98.3%;對照組顯效22例,氣管切開2例,總有效率81.6%;,治療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聲嘶、喉鳴、吸氣性呼吸困難等癥狀減輕和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討論

由于小兒喉黏膜下組織較疏松,炎癥時容易發生腫脹而出現喉梗阻。喉炎患兒不僅要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還要選擇有效的給藥途徑,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重癥小兒急性喉炎伴有喉水腫和重度呼吸困難,僅靠全身應用抗生素和靜脈點滴激素治療喉梗阻是遠遠不夠的,全身應用皮質激素副作用較多,且需體內轉化后才能發揮作用,起效較慢,而早期給予鹽酸腎上腺素+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可有效贏得搶救時間。鹽酸腎上腺素可以激活α受體,使粘膜血管收縮,喉部粘膜水腫減輕而改善氣道梗阻「3,可在短時間內減輕患兒喉梗阻的癥狀,改善呼吸,為進一步診治爭取時間,經霧化吸入,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吸收快,作用強,并因血管收縮,藥物吸收少,不良反應小。布地耐得是新型糖皮質激素,可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黏液分泌,減輕喉部水腫,緩解呼吸困難〔4〕,霧化吸入全身不良反應小,呼吸道局部濃度高,起效快;布地奈德特異性抗炎作用是地塞米松的20-30倍,小劑量即可達到顯著療效,作用持久,布地奈德有較強的親脂性,進入呼吸道后與呼吸道粘膜組織內脂肪酸形成一種無活性布地奈德-脂肪酸復合物在局部沉積,并可緩慢分解釋放成游離狀態進入組織,使局部保持較高血藥濃度,從而延長作用時間〔5〕;傳統超聲霧化吸入的缺點是只能濕化不能同時給氧,氧化霧化吸入療法,具有作用直接、奏效快、藥物用量少及全身副反應小等優點,霧化的同時可以給氧、濕化,充分的濕化可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并減輕喉部水腫以緩解呼吸困難。此法可以抗炎、抗水腫、氧化、濕化同時進行,可以有效解除喉梗阻,避免氣管切開病例,是小兒急性喉炎急救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廣應用,尤其適用于兒童。

參考文獻:

[1] 田勇泉.耳鼻喉頭頸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3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62-1163

[3] 姚明輝.藥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2

[4] 王正敏,陸書昌.現代耳鼻喉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927-930

[5] 孫先軍,鄭平.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急性喉炎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