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雜志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自2020年創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它不僅關注歷史文獻的研究,還涵蓋了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禮儀制度、民俗文化、傳統技藝等多方面的內容。該雜志旨在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共同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及其現代意義。雜志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通過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促進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
它鼓勵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應用,力求從不同角度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性和深厚底蘊。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也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強調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又關注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自創刊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已經成為了解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來源之一。它不僅推動了相關領域的學術進步,也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了豐富的知識營養。無論是高校師生、科研人員還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財富。此外,雜志還經常舉辦各種學術會議、講座等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學界內外的交流合作。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收錄信息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雜志榮譽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雜志特色
1、本論叢有權依據審稿專家意見對來稿提出修改建議,并會及時告知作者;在出版前有權對文字內容進行文辭語法上的適當刪改,如不同意,請在來稿前告知。
2、參考文獻表應列在文后,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列出,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一般不宜引用。
3、各級標題一律左起頂格書寫,1、2、3級標題分別按1,1.1,1.1.1編號,引言編號為0,一般標題層次為三級,最多不超過四級。
4、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5、請提供作者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詳細通訊地址(包括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在校學生提供所在學校、院系、年級等信息。
6、稿件須有“摘要”(中、英文),用以準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問題、研究目的以及論點、論據和結論,字數一般控制在 300 字以內。
7、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 )、性別、職稱或學位、主要從事專業及郵箱等,在首頁以頁下注形式寫明。
8、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 ;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 ;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9、文中涉及專用符號、專業術語須準確無誤(避免出現俗語),物理量符號書寫正確,計量單位采用國家標準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引用公式注明出處。
10、長度和格式:了解所需稿件的長度要求,包括所需的字數或頁面數量。此外,確保您的稿件符合雜志的排版要求和格式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