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公文范文 互聯網+教育下體育學業情緒和教學應對

互聯網+教育下體育學業情緒和教學應對

發布時間:2022-10-10 08:36:4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互聯網+教育下體育學業情緒和教學應對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互聯網+教育下體育學業情緒和教學應對

摘要:運用問卷調查、教學實驗、數理統計等方法,以學業情緒為視角,探討醫學生體育學業情緒特征與教學應對,以期更好地發揮網絡課程功能。研究認為,由于教學內容屬性不同、教學對象性格迥異以及認知能力差異,當前體育實踐網課僅對體操類項目學生、女生和二年級學生的學業情緒有積極影響,而對球類項目學生、男生和一年級學生的學業情緒有負面影響。建議從充分發揮科技力量,聚焦短板推進智慧教學;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突出德技兼修育人價值;轉變傳統固有認知,提升網課教學應對能力入手,實施應對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醫學生;體育學業情緒

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1-2]等文件陸續頒布,促使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的新階段。在學校體育領域,“互聯網+教育”逐漸成為主要形式之一,并由理論課開始向實踐課拓展[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教育部部署“停課不停學”工作,進一步加速推動體育實踐網絡課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全面鋪開。作為時代發展產物,其被委以更豐富的教育任務,寄予更高的育人期望,同時如何達成課程使命也亟待解決。學業情緒是學習領域中一項非智力因素,因與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等有著密切聯系,被視為預測學習者學業成就的核心要素,也是檢驗課程效果的重要依據[4]。2002年,它由Pekrun等人提出,一直受到教育界關注。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學業情緒有助于認知活動的順利開展,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5-8],這些成果對促進教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但目前體育教學中關于情緒的研究還很缺乏[9],現有成果主要集中于觸發因素以及作用機制的探討[10-12],基于課程角度的應對研究有待深入。因此,結合體育“互聯網+教育”的探索需求與學業情緒的重要價值以及現有文獻中對策研究的不足,本文立足醫學本科院校進行研究,在充分了解醫學生體育學業情緒特征后提出教學應對,以期更好地發揮網絡課程功能,為優化人才培養路徑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支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取樣的方法,在上海醫學院校抽取10個班級450名學生。納入標準:(1)愿意配合完成教學實驗;(2)一學期全程以網絡形式進行實踐類體育課學習;(3)心理問卷填寫有效,且得分在實驗前同質性檢驗中沒有異常。最終確定研究對象433人,具體分布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第1周課程開始前,了解研究對象體育學業情緒的初始狀態;第二次在第16周課程結束后,了解研究對象網絡學習后的體育學業情緒變化。使用的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董妍等[13]2007年編制的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該問卷包含4個分量表,共72道題。其中,積極高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16題,積極低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14題,消極高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17題,消極低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25題。每題采用5級計分法,符合程度越高賦分越高。問卷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與分半信度較高,相關顯著性水平均達到0.01,且在此次研究中統計得到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在0.87~0.94之間,問卷信度好。

1.2.2教學實驗法

教學實驗通過“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開展,課時16周,課程均為實踐類屬性。所有網課都建有引導欄、任務點、資料庫、習題庫、討論區、作業欄等板塊。每周課前,教師基于章節知識發布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流程、重點、難點等;課中,教師建立任務點打卡,利用文本、PPT、視頻、在線答題等形式,推動學生逐步完成章節學習,同時在討論區進行實時答疑,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課后,教師布置實踐作業,通過短視頻檢查教學效果,糾正學生不足之處。

1.2.3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數據用百分比表示,計量數據用(x±s)表示,顯著性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不同體育項目醫學生的學業情緒差異不同

體育項目醫學生實驗前后學業情緒得分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球類項目組在積極高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方面,除了希望維度外,其他維度得分實驗前都高于實驗后(P<0.05),在積極低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方面,只有滿足維度實驗前高于實驗后(P<0.01);在消極高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方面,各維度得分實驗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消極低喚醒學業情緒分量表方面,分量表得分及厭倦維度得分實驗前都低于實驗后(P<0.05或P<0.01)。體操類項目組積極學業情緒和消極學業情緒分量表、維度得分及總分方面,都未出現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不同體育項目醫學生實驗后學業情緒得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積極情緒分量表方面,球類項目組積極低喚醒學業情緒、放松維度得分低于體操類項目組(P<0.05或P<0.01);在消極情緒分量表及其維度方面,球類項目組得分均高于體操類項目組(P<0.05或P<0.01),見表3。

2.2不同性別醫學生的學業情緒差異不同

性別醫學生實驗前后學業情緒得分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男生組在積極情緒分量表方面,積極高喚醒學業情緒、高興維度得分實驗前都高于實驗后(P<0.05);在消極情緒分量表方面,厭倦維度得分實驗前低于實驗后(P<0.05)。女生組在積極情緒分量表及其維度方面,實驗前后的得分差別不大(P>0.05),基本屬于同一水平;在消極情緒分量表方面,厭倦維度得分實驗前低于實驗后(P<0.05),見表4。不同性別醫學生實驗后學業情緒得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積極情緒分量表方面,總分、積極高喚醒學業情緒、自豪維度、高興維度、希望維度、平靜維度得分女生組高于男生組(P<0.05或P<0.01);在消極情緒分量表方面,厭倦維度、無助維度女生組分數低于男生組(P<0.05),見表5。

2.3不同年級醫學生的學業情緒差異不同

年級醫學生實驗前后學業情緒得分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一年級組在積極情緒分量表方面,總分、積極高喚醒學業情緒、自豪維度、高興維度、積極低喚醒學業情緒、滿足維度實驗前得分高于實驗后(P<0.05或P<0.01);在消極情緒分量表方面,總分、消極低喚醒學業情緒、厭倦維度、無助維度得分實驗前低于實驗后(P<0.05或P<0.01)。二年級組在積極情緒分量表方面,放松維度實驗前得分低于實驗后(P<0.01);在消極情緒分量表及其維度方面,實驗前后得分無差異(P>0.05),見表6。不同年級醫學生實驗后學業情緒得分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積極情緒分量表方面,總分、積極低喚醒學業情緒、滿足維度、平靜維度、放松維度一年級組分數低于二年級組(P<0.05或P<0.01);在消極情緒分量表方面,總分及其維度得分一年級組高于二年級組(P<0.05或P<0.01),見表7。

3討論

在“互聯網+教育”視域下,統計不同體育項目、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醫學生體育學業情緒得分可見,該形式對于各組別的情緒影響各有特點,表現如下。

3.1體操項目學生情緒穩定趨好,球類項目學生情緒多維變差

項群理論指出,按照“屬+種差”對運動項目進行分類,在教學中探求同類項的共性教學規律和異類項的差異問題十分重要[14]。通過不同項群的集束性特征審視教學活動,可獲得全新認知,提供方法學指導[15]。此次研究以不同項群為視角,觀察醫學生學業情緒,發現對于體育實踐類課程而言,全程采用“互聯網+教育”,項群間表現大相徑庭。體操類項目實驗前后總體而言學生情緒波動小,表現較為穩定,且他們的情緒有趨向變好之勢。球類項目實驗前后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有幾個維度明顯變化,呈現出積極情緒降低、消極情緒上升的特征。究其原因,體操類項目可能一方面由于線上教學多采用視頻跟做,與線下教師領做形式相似,學生已形成學習定式,比較熟悉而無負擔;另一方面線上視頻可反復觀看,學生通過加練增強動作記憶與質量,使自我效能感提升,一定程度抑制消極情緒產生。而球類項目的線上教學缺少了項目特有的頻繁互動屬性,使課堂的趣味性與競爭氛圍大打折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困難,尤其是線下同伴協作練習的消失,令多數學生有孤軍奮斗之感,無助、沮喪、厭倦等消極情緒相繼出現。

3.2女生積極情緒感受更多,男生消極情緒感受更強

關于學業情緒的性別差異,控制價值理論認為男女生情緒結構是一致的,取決于對控制感和價值的評估,評估內容不同會引起學業情緒的差異[16]。研究顯示,對于體育課采用“互聯網+教育”,女生的評估優于男生,表現為積極情緒明顯多于男生(P<0.05或P<0.01),消極情緒少于男生(P<0.05)。積極情緒方面,女醫學生正處于外形逐漸向成年女性發展階段,由于害羞、畏難等心理影響,運動惰性增強[17]。體育線上教學正好在內容上增加了理論知識的比例,使她們運動壓力減小,并且理論中體育項目歷史、技戰術、賽事欣賞知識的輸出深化了她們對所學體育項目的價值感,從而提升了積極情緒。而男醫學生由于好動的性格特點,喜歡實踐多過理論,他們更傾向于通過線下練習習得技能,獲得成就感,線上理論學習比例的上升與他們期望的學習形式有所出入,但又無力改變,致使積極情緒減少。消極情緒方面,女生也好于男生,男生厭倦等感受在線上教學后有所增強。細探緣由,主要是沒有了同伴間的實時幫助與鼓勵,加上自身技能獲得過程中的不自信、不明確以及氣氛的缺失,使他們的學習體驗時常有挫敗感、無聊感,不良情緒由此產生。

3.3二年級學生情緒全面優化,一年級學生情緒狀態不佳

差異教學論認為,學習者之間存在智力、個性、認知風格等不同維度的差別,只有找出其中不同,才能實施差異化針對性教學[18]。研究顯示,體育課開展“互聯網+教育”,不同年級醫學生在學業情緒上有極大差別。一年級學生表現為積極情緒明顯減少(P<0.05或P<0.01),消極情緒明顯增多(P<0.05或P<0.01)。與之相反,二年級學生表現為積極情緒增加(P<0.01)。這一現象可能是認知與能力方面的差異所致。認知方面,一年級醫學生剛進入大學,對體育課的認識與期待還停留在中學線下課的實踐形式,大學線上課的出現以及理論知識的加入,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增加了課程難度,讓他們難以應對,不少學生思想上不愿意接受線上課。而二年級醫學生經過一年大學生活,心智更為成熟,對新事物持更包容的態度,他們發現了線上教學的靈活性、豐富性,也獲得了更好的學習體驗。能力方面,一年級醫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大多數自主學習習慣尚未養成,面對線上課程的全程自行把控不適應、困難多,情緒低落。而二年級醫學生隨著學校網課的普及,在大一階段已訓練有素,對網課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進度的掌握等有自己的經驗,自主學習能力強,學業情緒也相對更為正面積極。

4對策建議

從各組別的學業情緒特點可知,體育實踐網課的推行對于體操類項目學生、女生和二年級學生群體的學業情緒起到積極作用,但對于球類項目學生、男生和一年級學生群體的學業情緒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其主要原因為教學內容的屬性不同,教學對象的性格迥異以及教學對象的認知、能力差異。對此,提出現階段需著重針對球類項目、男生以及一年級學生課程進行完善,具體教學對策建議如下。

4.1球類項目課程:充分發揮科技力量,聚焦短板,推進智慧教學

為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借助科學技術手段,從3條路徑入手,在線上教學中體現多實操、重互動的球類項目實踐課主要特點。一是配備信息化教學場所。以球類場館建筑為平臺,將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場館建設、改造中,通過語音提示、圖像識別、影像重現、智能問答等方式創設人與機器、人與人之間的多維交互學習情境,滿足線上教學擁有線下體驗的課程需要。二是豐富“線下特質”教學資源。在現有信息化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全面收集、錄制實踐形式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操練機會與方法,提升課程的運動服務功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實踐需求。三是開發球類運動專項App。依托VR、AI、AR等技術,構建球類項目虛擬仿真運動環境,借助人機互動方式完成體能、技術、實戰水平等級的精準計算,科學反饋,增強學習的目標性、趣味性,實現沉浸式運動體驗。

4.2男生課程: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突出德技兼修育人價值

深入學習《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9],通過思政元素的挖掘,深化課程價值、增加趣味感、驅動學習行為。一方面,以傳承體育精神為支點、傳授運動技能為重點,貫徹德技兼修育人主旨。立足優秀典型,設計“思政講堂”板塊,以體育名人為代表錄制運動寄語,引領課程開篇;以優秀事跡為內容剪輯紀錄短片,貫穿教學過程;以感受交流為形式搭建互動平臺,升華學習意義。另一方面,以敘事教育為主要手段,講好體育故事。構建體育課程敘事體系,依托生動故事串起各章節學習內容,改變學生只注重技能學習的單一認知,傳播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通過展現體育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培養學生榮譽至上、公平競爭、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等優秀品質,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4.3一年級課程:轉變傳統固有認知,提升網課教學應對能力

認真解讀《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明確高校體育需要適應信息化建設與革新。從教師與學生角度,共創新生網課教學良好局面。教師角度: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認知,了解“互聯網+教育”的內涵與教育優勢,提高他們使用信息技術學習的主觀意愿;二是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和設備,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探索學生喜愛的當前網課形式與內容,不斷求新求變。學生角度:一要盡快“獨立”,通過網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習慣,使教師的作用逐漸由主導轉向輔助;二要提升“能力”,將信息化學習納入常態學習內容范疇,增強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充分用好體育網課資源,發掘課程價值。

作者:陸樂 紀之光 王洪彪 單位:上海健康醫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