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2 15:00:1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談“1+X”證書融通下會計專業課程重構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摘要:“1+x”證書制度是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的重要性制度改革,能夠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使我國職業教育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優秀職業人才,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本文以會計專業為例,探究在“1+X”證書模式下我國會計專業課程的建設,并提出一系列先進的措施,加快我國會計專業的發展,使在會計專業培養下涌現出大量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1+X”證書;會計專業課程;建構
引言
如今我國的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重要的歷史轉型期,我國越來越重視高校會計專業的發展與建設,在現代化建設中離不開專業的會計人才,如今我國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不少問題,如何提升會計人才的綜合能力,是當今及以后面臨的一項難題,因此應從會計專業課程入手,不斷提高會計專業課程的建設質量。“1+X”證書是如今我國為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建立的一種新型的證書模式,能夠提升職業人才的綜合素養,在會計課程中,“1+X”證書模式使會計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發生了改變,因此應當抓住機遇,探究在“1+X”證書模式下的會計專業課程重構,不斷提升會計課程的質量,從而服務于實際經濟的發展。
一、目前我國“1+X”制度的概況及其重要價值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職業院校的數量不斷增加,職業人才的數量也比以往增加了許多,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職業教育的結構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職業教育管理、職業教育理念和思維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時,社會整體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認為職業教育是高考落榜生選擇的學校,這就使其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滯。另外我國職業教育的針對面比較窄,在培養人才方面不能與社會及企業的需求完全適應,因此,開辟一條職業教育發展的新途徑具有重要意義。在這種情形下,“1+X”制度應運而生,2019年在對我國職業教育現狀做出分析后,我國教育部提出了“1+X”證書制度,即獲得相應的學位證書后,積極取得多種職業類證書,這種制度旨在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我國人才發展的質量,使其適應于現代復雜的經濟結構,并使其個人的綜合技能得到提升,使其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夠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提升就業質量,使我國市場經濟逐漸煥發出新的活力[1]。
二、會計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的重要意義
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模式是我國當下職業教育的最新選擇路徑,能夠提升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使其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職業人才需要,在此背景下,實行“1+X”證書制度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最新機遇,能夠使職業教育的發展實現一個大的跨越。在“1+X”證書制度下,人才培養的模式也發生了改變,過去的那種單一性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新型的人才評價和培養模式已經建立,即評價人才的手段從校園走向了社會,并使校園和社會評價雙重結合。例如,在會計專業內部,會計人才的評價標準是行業企業和院校內部的共同結合,這樣人才評價會更加客觀,更加全面,評價方式是院校職業培訓評價和自主評價與職業的雙重結合和綜合應用[2]。高職院校實行“1+X”證書制度,學校和相關企業能夠將“X”證書作為契合點,形成一種相互聯動的體系,企業全程參與到對人才的評價中來,其既是就業主體,又是辦學主體,長此以往,必然能夠提升企業培養人才的熱情,必能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從而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這也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高職院校也能夠抓住機遇,履行好培訓和教學等各項職能,為會計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并促進自身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高職會計專業來說,以“X”證書為橋梁,能夠將企業對業財稅一體化等實際工作中的需要結合到會計專業培養的方向上,并制定合適的培養策略,及時與“X”證書相關機構和部門開展合作,一起研制會計專業的教學標準,一并建設相關課程體系,并研究制定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使會計學科成為優秀的學科體系,不斷地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一種全新的產教融合形態,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與此同時,還能夠解決校企合作中出現的企業參與的熱情不夠、校企合作不規范等問題,不斷完善和豐富新型的育人機制,使會計專業人才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先行軍[3]。
三、會計專業現有課程體系與“1+X”證書試點銜接的問題
會計專業領域當前已經有一些證書,除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包含的初級會計證書外,還包含其他幾種不同類型的證書,例如,財稅職業證書、數字化管理會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這些證書的出現是信息化數字時代會計工作的新變化,對會計人才的綜合素養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財務工作者正面臨著新型的“財務工業化革命”,因此在此時代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高校應當精準定位,使專業建設能夠適應時代特點,與時代的需求相聯系,從整體的就業前景來看,新型的會計工作崗位正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新型的信息系統設計、財稅業務處理等會計崗位提供了許多的就業機會,給高校的會計課程建設與改革提供了新的選擇。因此,高校應當適應新時代變革,不斷加強會計課程體系的創新與改革,明確專業的定位及未來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會計能力和會計素養。當前“1+X”證書與會計課程的銜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1+X”證書包含的知識和技能都體現在各門會計課程中,分散性較強,分散在各門課程中,目前不少的會計證書根據企業在實際運營進程中所涉及的業務環節來考查人才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術,例如,財務共享初級證書,需要學生能夠在相關的信息平臺上做好錄入財務信息、整理票據等核算性的基礎會計工作,為了熟練掌握這些技能,學生需要學習一系列零散的課程,如成本會計和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等,這些課程雖然系統性比較強,知識點也比較完善,但是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知識多而雜亂,不能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出現首尾兩端的現象,在具體的考核時針對性也不強[4]。二是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與“1+X”證書中要求的不太一致。當前會計院校的課程體系分為理論和實踐兩種類型,理論是會計專業知識,實踐是會計專業化的實踐操作。但“1+X”證書制度中是按照職業等級的概念來設置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了使會計人才更具備實效性,將財務的等級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依次遞進,每一個等級都有具體的崗位職責和對應的培養目標,這樣分級設置能夠將會計工作系統化,使會計工作難度分明,有邏輯有條理,但是也應當看到當前不少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沒有根據對應的等級來整合知識內容,這就會使課程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能為學生展現出層層遞進的體系內容,會計人才的職業技能培養目標也不清晰[5]。三是當前的課程體系都按照傳統培養人才的模式來培養會計人才,學生只需考試及格就能拿到對應課程的學分。雖然有的院校也積極鼓勵學生考取相關的會計證書,但是不少院校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學生的真實證書考取率依然值得探究,此外,學生在學校學習的課程內容與證書要考核的內容差異比較大,學生既要完成傳統課程的學習,也需要課下耗費時間去學習職業證書考核的內容,長此以往學生就不能對知識學精悟透,不少學生考取證書的功利性較強,沒有真正將知識轉化到自己的思想中去。久之,學校就無法完成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會計人才的知識結構體系失衡,整體性人才結構矛盾比較突出,而當前企業和社會需要大量的實踐性人才,導致供給與需求失衡,學生在走進社會,走向企業的崗位后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
四、“1+X”證書模式下會計課程改革的策略初探
(一)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使教學標準與實踐標準相銜接
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應當將教學標準與實踐標準相銜接,不斷地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使專業課程體系能夠服務于企業和社會的需求,不斷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課程體系的定位應當精準而明確,那就是為培養復合型的技能型人才而服務,不斷提升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促使其將理論知識完美地融入企業崗位的實踐操作中。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當按照最新的行業和企業人才的需求來開展,高職院校應當著眼于實際,根據現實的需要不斷調整相關內容,同時也應當創新課程體系內容,使理論知識創新能夠為企業的改革發展帶來源動力。因此,高職院校應當不斷地統籌規劃專業課程資源,將職業技能等級與教學標準銜接好,并結合“1+X”證書制度下的職業等級與專業課程體系,對現有的教學結構做出改進,對教學內容做出調整,不斷地將人才培養的目標清晰化,實施積極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各方面內容做出深入研究和討論,使其能夠適應“1+X”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模式[6]。
(二)重新建構課程和“1+X”證書結合的新型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應當立足實際,不斷地加強課程體系改革,重新建構課程和“1+X”證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探索校企融合的方法路徑,建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新機制、新體系。還應及時對企業和同類院校進行調研,并結合具體的實際,校企共同分析擬定課程體系和證書相融合的“1+X”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聆聽企業對會計人才培養方法及相關課程體系設置的建議,使課程設置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高度契合。還應及時組織會計專家學者分析當前的課程內容,并制定新型的會計內容標準,將“1+X”證書培養模式下涉及的內容納入課程體系中,并對課程體系中原有的職業技能內容進行優化,及時增加新內容,使現有的課程知識模塊不斷調整及優化,此外還應擬定一項綜合的課程改革方案推動整體的課程改革,即根據實際設置一些新興的課程,以滿足實踐需求[7]。
(三)重新建構“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體系
“1+X”證書制度下課程體系的重新建構是培養新時代會計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及時確定可行性較強的實施規劃,在新課程體系建設之前,學校應當及時組織專業的教師深入企業學習探討,及時了解不同企業及行業的發展情況,及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及時了解企業會計工作的模式及類型、企業會計工作的應用前景等,為高職院校規劃課程體系打下基礎;還應當及時邀請行業的頂級專家學者參與到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中,按照“X”證書的職業能力板塊,根據“X”證書考核的能力要求,及時設置好會計工作崗位的任務,形成專業性、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好相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8]。
(四)不斷改進新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加快新型教學資源的建設
對于重新建構后的課程體系及內容,高職院校應當實施并調整新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應當在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對關鍵性、重點性的課程進行深度優化,并按照相應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來優化教學內容,根據實際崗位的工作特點及工作方法靈活地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專業教學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不發生偏離及脫節,例如,運用情境教學法、案例導入法等各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在講授課程的進程中,還應在教學的全流程融入職業技能的培養,使職業技能在課堂上活起來,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學生靈活掌握,例如,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發揮好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其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其能夠主動探尋知識的樂趣,主動思考,形成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還應運用信息技術方法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及時建立信息化實踐教學培訓基地及信息化實踐平臺,及時開發優秀的教學資源,使重新建構后的教學體系能與信息化教學理念相融合,滿足在校學生、企業工作人員等學習的需要[9]。
總結
如今我國對職業會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應當肩負起責任,及時進行教學改革,及時將會計課程體系融入“1+X”證書制度中,不斷提升會計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升會計教學水平,為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動力保障。本文首先闡述了目前我國“1+X”制度的概況及其重要價值,其次闡述了會計專業實施“1+X”證書制度的重要意義,再次總結了會計專業現有課程體系與“1+X”證書試點銜接的問題,為下一部分內容打下基礎,最后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希望能夠為高職院校的會計課程改革提供實際的借鑒。
作者:王靜 單位: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