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大學生網購現狀論文

大學生網購現狀論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2-27 11:10:4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大學生網購現狀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大學生網購現狀論文

第1篇

調研結果表明西安大學生在網絡法律行為方面存在著依法上網意識較為淡漠、網絡相關法律知識匱乏及網絡行為失范表現多樣等問題。究其原因在于網絡環境及現實社會環境的雙重影響與制約、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法制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及大學生特定心理動機驅使和網絡自律松懈等。

【關鍵詞】

西安市;大學生;網絡法律行為;存在問題;成因分析



一、調查樣本的選取及基本情況

為了解大學生網絡法律行為的現狀,2011年3月,選取7所高校(西安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長安大學、西安財經學院、西安外事學院)本??聘髂昙?、專業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有效收回591份,有效收回率98.5%。

二、大學生網絡法律行為存在問題的現實表現

1、依法上網意識較為淡漠

調查中被問及“你會使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識解決上網過程中遇到的糾紛嗎”,11.6%的人表示“經常使用,相信法律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2.7%的人表示“偶爾使用”,41.3%的人表示“基本不使用,除非迫不得已”。在回答“你覺得自己的網絡行為會不會觸犯法律法規”時,50%的人表示“肯定不會”,25%的人回答“可能不會”,另外有25%的表示“有時會”。在問及“你合法的網絡權益受到侵害時,你會選用哪種解決方案”,僅有7.4%的大學生選擇“利用法律來維護”,34%的選擇“進行道德譴責”,28%的選擇“以牙還牙,進行報復”,還有29.8%的表示“不知道”。關于責任承擔方面:有45%的大學生表示當自己的網絡行為觸犯法律時敢于承擔責任,而不敢承擔法律責任的占31%,還有24%的人表示不確定。

2、網絡相關法律知識匱乏

調查中問及大學生“你對網絡法律法規了解嗎”,近74%的人回答“不太了解”,15%的人表示“根本不知道”,而回答“很了解”的大學生僅有11%。在問及“你能否區分開網絡行為的違法與犯罪嗎”,只有24%的大學生能夠區分,52%的能夠部分區分,還有23%的人不能區分。在網絡法律知識的獲取方面,65%的大學生表示是通過國家的普法宣傳獲取,自學獲取的占11%,通過課堂上老師講授獲取的13.8%,未從任何渠道獲取的占12.2%。

3、網絡行為失范表現多樣,亟待規范

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13%的人表示曾散布過有損他人名譽的信息。27%的人在公共論壇中曾經嘻罵、嘲諷過他人。4.4%的人曾捏散布謠言,以訛傳訛。12.5%的人承認曾通過不同渠道獲取他人的郵件。13%的人參加過人肉搜索。有16%的人曾利用互聯網傳播、下載黃色圖片、視頻及電影。36%的人曾經瀏覽。14%的人曾試圖利用計算機病毒,襲擊電子郵件信箱、個人主頁等。21%的人曾襲擊網絡防火墻以獲得更快網速等。

有11%的人承認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對他人作品有抄襲。31%的人曾經在網上購買過盜版書籍、影視資料等。7.3%的人承認曾在貨到付款的網購訂單中留虛假電話、地址。19%的承認曾使用過盜號工具與黑客工具,超過12%的大學生正在使用各種盜號工具和黑客工具。

三、大學生網絡法律行為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1、網絡環境及現實社會環境的雙重影響與制約

首先,虛擬的網絡化生存,淡化了大學生的法律規范意識。網絡活動的虛擬性、匿名性、隱蔽性等將傳統的人與人交往,變成人與機器交往,這種虛擬的網絡化生存成為網絡行為違法失范的重要依托條件。網絡空間在組成上采取了去中心和非層級化的擴散式結構,這使得網絡行為主體的確定和行為活動的控制及責任的認定都比較困難,從而給上網者提供了很好的“隱身衣”使其可以任意的“修飾”和“包裝”自己,去實施破壞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學生的法律責任意識。

2、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法制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大學生自接觸電腦和互聯網絡的那刻起,“技術”和“操作技能”就深深的印在腦海里,不論是學校還是教育者,關心更多的是大學生的技術長進,而忽略了“法律規范”、“規則”、“網絡文明”等知識的教育與引導。

一方面,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大學生網絡法律規范教育不夠重視。借用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的“從游”比喻:“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學校及教育者的“水”和“前導”作用在大學生網絡法制教育過程中的缺失,導致大學生網絡法律知識匱乏,規范意識淡漠,對法律規范持懷疑態度。在問及“你參加過學校組織的網絡法律法規宣傳活動或講座嗎?”,36.2%的大學生表示“從未參加過”,20.5%的大學生表示“形式化、沒意義”,選擇“對自己的網絡行為有一定的影響”的大學生占11.1%,而表示“能了解網絡法律法規知識”的大學生占24%。

另一方面,高校的網絡法制理論教育與網絡法制實踐教育脫節。我國高等院校對新形勢下網絡環境中法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新內容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對大學生網絡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無法做出快速反應,教育內容、方法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因此,大學生對傳統課堂網絡法律知識傳授及組織的相關宣傳活動缺乏興趣,甚至排斥,導致教學目的收效甚微甚至毫無作用。

3、大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松懈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大學生網絡行為的道德失范和違法犯罪之間并不存在天塹鴻溝,兩者之間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在某些情況下兩者可相互轉化。大學生網絡行為法律規范適用狀況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道德自律松懈造成的。道德是人們以自身的評價標準而形成的規范體系,它不由任何機關制定,也不具有強制力,只受到內心準則、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它存在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因而道德對網絡行為的調控力量來自于網民自身的內在驅動力,是自覺的、主動的, 具有廣泛性和穩定性的特點。

4、特定心理動機驅使

動機是行為的先導,個人的活動是由一定的動機所引起,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動機是內在需求和外在誘因相互作用的產物。大學生網絡行為的違法失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利益、炫耀、獵奇、宣泄等特定心理動機的驅使。個別學生在追逐利益的驅使下,行為發生嚴重變異,甚至為了錢財不惜鋌而走險,從事非法活動,如在網絡交易活動所為的“欺詐”、“詐騙”、“盜竊”等行為,正是在物質利益和經濟回報的誘惑與驅使下做出的違法犯罪行為。另外,隨著人的社會化,個體的壓抑會越來越多,大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壓力變大,心態也變得復雜,經常出現各種矛盾和問題而帶來焦慮、失望或困惑等。出于排解這種壓力和釋放緊張情緒的需要,大學生經常會選擇網上宣泄,部分心理素質欠佳的大學生會實施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使網絡的“人文環境”遭受到污染和破壞,甚至使他人的合法權益無辜遭遇侵害。

【作者簡介】

第2篇

關鍵詞:青少年 網絡 生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3-0110-02

移動互聯網以其強大的信息功能和豐富的娛樂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思維方式。網絡發展之初,僅用于開展科學研究和傳遞情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網絡旋風開始席卷全球,網絡的使用以指數形式遞增。從用戶數量來看,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報告,截止2013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 截至2011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2.32億,占青少年總體的64.4%[基金項目: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聯2013年度專項調研課題(青少年工作研究)(QSNYJ2013124)],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作為一種最新的網絡媒體,得到了全國青少年(青少年,心理學家通常將青少年期的年齡界定為11歲左右到21歲左右,大致相當于中學和大學教育階段)的認可和追捧。它已經涉及到青少年生活的幾乎每一個方面。無可否認,網絡正在不斷重塑我們的生活。盡管對網絡的作用一直眾說紛紜,但網絡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河南省屬于中原經濟區,中原經濟區發展起步晚,經濟水平還遠遠跟不上沿海城市,而河南省又是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用工需求少,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城鎮失業人員增多,于是出現了大量河南人外出務工,衍生出了一些新群體“留守青少年”、“新生代青年農民工”等等,另外,手機等終端的普及也給網絡生活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這是河南省的社會特征。從上文的數據中可知青少年是網絡用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群體,他們正處于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對建立親密社會關系的需求也日益強烈,所面臨的網絡互動與現實社會互動的沖突也最多。

鑒于河南省青少年的新情況以及網絡生活出現的一些新變化,本研究以河南省青少年為調查樣本,主要從網絡基本使用情況、網絡使用頻率、網絡使用能力、網絡使用活動、網絡使用動機、對網絡的觀點等方面調查河南省青少年網絡生活方式現狀,并針對現狀提出具有建設行、可實施的建議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河南省的兩所高中、兩所初中以及一所職業學校的308名學生接受了調查,完整回答了《青少年網絡生活方式調查量表》,此量表參考了北京大學趙國棟等編制的《北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量表》,回收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86%,其中男生占57%,女生占43%,年齡主要集中在12―18歲,來自城市的約占52%,來自非城市的約占48%。

2.研究方法

參考北京大學趙國棟等編制的《北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量表》【3】,刪除原問卷主要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學習方面的調查,增加適用于青少年網絡生活方式的項目,修訂原有項目表述以便適合青少年,最終形成本次調查量表《青少年網絡生活方式調查量表》。本量表主要由人口統計變量和量表組成,其中量表又由幾部分組成:網絡基本使用情況;網絡使用頻率、網絡使用能力;網絡使用活動;網絡使用動機;對網絡的觀點。量表內各條目按照1-5級評分,1分:非常不同意;2分:比較不同意;3分:中立;4分:比較同意;5分:非常同意。

3.填表方法

在正式實施問卷調查時,研究者在班級的自習課上進行發放,鄭州市外的由班主任在自習課發放指導學生填寫,所有的施測者按照統一的指導語指導學生填寫,任何量表只要有一整個項目未填,即按無效回答處理,不計入統計分析。

4.統計方法

將收集到的問卷原始數據輸入到Excel數據模版里,使用SPSS17.0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二、統計結果

在填寫問卷的學生中,63.2%的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其中88%的人使用的是臺式機,只有12%的學生使用的是筆記本,相比于大學生擁有電腦的普遍性,仍然有36.8%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電腦;在上網頻率這個項目中,有占一半的學生回答“偶爾上網”,只有24%的學生表示經常上網、幾乎每天上網、每天必然上網;在上網地點上,55.2%選擇的是在自己家里上網,27%的選擇在網吧上網;在上網時使用的電子設備選項上,用臺式機和用手機上網的比例一樣,都超過了30%。在每周平均的上網時間上,總的平均時間達到17.43小時,平均2.5小時/天。

在網絡使用活動項目上,問卷數據顯示青少年只是偶爾會通過互聯網搜索學習資料、討論學習問題、下載學習資料、觀看視頻教程等進行網絡學習;青少年網民網絡應用的娛樂化特點比較突出,達到85.8%,青少年的網絡音樂、網絡視頻和網絡游戲使用率分別占比例處于前列;網絡溝通交流上也表現得非常活躍,即時通信、微博、社交網站和個人空間的使用率也高于網絡學習的,經常在網絡上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的達到75.3%;青少年網民網絡購物行為較少,86.8%的青少年表示不經常網購;73.9%的青少年表示自己目前的休閑娛樂多半與科技產品有關(上網、游戲、聽歌);而在其他的例如:在網絡上經常做現實不允許做的事(19%)、我喜歡在網絡發表我的看法和觀點(29.4%);在互聯網里找志同道合的朋友(24.5%)等等這些脫離社會的行為青少年并不如我們所預先認為的高比例。

在網絡使用能力項目中,65.9%的青少年不認為上網和操作瀏覽器軟件對于自己是很容易的;71.6%的青少年不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有關電腦使用的各種基本技能和方法;只有13.1%的人認為自己是個電腦高手;73%的人不認為學會使用各種網絡技術是容易的;83.7%的人不會解答自己身邊同學問的關于互聯網的問題。

在網絡使用動機項目上,較顯著的特點是,青少年上網沒有特別明顯的動機,達到30%以上的幾個動機分別是:和朋友分享心情(30.2);增進與家人、朋友的感情(31.4);為了休閑娛樂(35.3);為了緩解壓力(39.3%)。在其他動機如為了節省電話費、及時獲取信息、網絡購物、實現自我價值等上,青少年大部分都是保持了中立的態度,只有少數人有這些動機。

在對互聯網的觀點項目上,分別只有不到20%的青少年認為在網絡中自己更有成就感;認為自己喜歡網絡交流方式;認為在網絡中感到興奮和快樂;認為網絡可以激發創造力;認為在網絡中很容易找到歸屬感。大部分青少年對網絡保持一個客觀中立的態度,但是從總體上看,大家認為互聯網是積極向上的,是能改變生活的,在“網絡可以幫我提高現實技能(如溝通技能)”;“認為科技和網絡技術發展得太迅速”;“認為互聯網幾乎對我的生活中的各個部分都起到很大促進作用”項目上的比例達到20%以上甚至30%。

三、問題與對策

從統計分析結果來看,青少年網絡使用并沒有預想的那么糟糕,雖然使用的項目目的等方面與設想的不同,但從大體的結果來看還在可控之中。下邊討論下青少年網絡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1.主要存在的問題

青少年網絡生活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1使用項目比較集中,主要集中于音樂、視頻、游戲以及社交網站與軟件。

從統計結果上來看,青少年使用網絡的項目奉行娛樂至上,很少觸及下載學習資料、討論學習問題、網絡視頻學習等內容,并且電腦使用時間較長,2.5小時/天,這應該與青少年平時課業任務較重,壓力較大有關,導致青少年在網絡使用中,娛樂項目占了絕大部分。

1.2在網上做現實中不能做的事情比例雖然不高,但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網絡上做一些現實中不能做的事情,這些事情自然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家長不允許青少年做的事情,也就是我們平時認為的網絡危害,另一方面是現實中無法操作的事情,比如與較遠地方的同學親友聯系等等。前者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要進行監管和教育,防止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

1.3上網動機不明確,需要引導

從統計中可以看出,青少年使用網絡,沒有一個主要動機,所有項目都比較平均,但是從上文使用情況來看,最終選擇娛樂項目的占絕對比重,與原始動機不明確不符。

1.4使用網絡能力不足,需要提高網絡使用能力

在統計中可以看出,上網時出現問題,青少年并不知道如何解決上網問題,對網絡問題處理能力不足,當出現問題時不能自己解決或者幫別人解決問題,需要給青少年一指導,幫助其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對策與建議

為了解決青少年網絡使用動機、使用項目以及使用能力方面的問題,引導青少年正確的使用網絡處理問題,并且防止網絡對青少年造成傷害,提出以下對策:

2.1加強網絡管理力度,防止對青少年造成傷害

青少年主要使用網絡音樂、網絡視頻、游戲,網絡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在不適合青少年的音樂、視頻、音樂中增加限制,防止青少年接觸到不健康的娛樂項目,造成身心的損害;家長應指導青少年網絡使用,幫助青少年在上網設備上屏蔽不健康信息,經常檢查青少年網絡設備,加強監管;網吧監管要加強,未滿18周歲的青少年拒絕進入,一旦發現有網吧接收青少年上網,直接關門整頓;凈化網絡環境,把毒源清除出網絡。

2.2增加戶外活動,提高同學之間的友誼以及青少年融入大集體,減少網絡使用。

學校和家長應該增加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多組織大集體活動,減少青少年無聊獨處時間,讓青少年融入大集體,同時也能在長輩的指導下學習到更多的社會技能,拉近家長、教師與青少年之間的距離,建造和諧家庭、和諧校園,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家長和學校要做好溝通,多交流青少年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了解青少年的真正想法,更好的處理青少年遇到的困惑。

2.3學校增加計算機等基礎課程,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以及解決網絡問題。

中學應開始計算機課程,介紹計算機文化,教授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當遇到問題時,正確的處理方法;多進行網絡使用方面的介紹和活動,讓青少年了解更多的網絡知識;教授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學習,從網絡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通過調查、統計和分析,針對河南省青少年網絡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部分已經可以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其他措施需要監管部門、學校、家長通力合作,盡最大努力引導、教授青少年合理、健康使用網絡。通過實施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讓青少年不受網絡的侵害,正確獲得知識。但由于提出的措施還未全面,后續需要在大范圍內檢測相關措施效果,并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提出的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3.pdf》.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2011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pdf》.

[3]趙國棟等 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之聚類分析:以北京大學為例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vol.8,No.4 (147-162) 2010.10.

[4]張文新.青少年發展心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4-7.

[5]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2010-07-15].http:///special/cnnic26/.

[6] 石紹華,高晶:北京市青少年的上網情況及心理發展調查報告。北京市政府、共青團市委編,2002年.

[7]林絢暉,閻鞏固.大學生上網行為及網絡成癮探討.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4),281-283.

[8]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評述[J] .社會學研究.1995 ,(4) :41-48.

[9]侯磷.網絡消費行為對生活方式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7:33-34.

[10]吳明隆. SPSS 統計應用實務[M] .臺北文魁信息股份公司,2000.

[11]郭良, 卜衛.2003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西寧、呼和浩特青少年互聯網采用、使用及其影響的調查報告[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