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13 11:16:5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助產士自我評價總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關 鍵 詞】 講評課;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880(2011)12-0033-02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是否厭倦過學生時代傳統的,枯燥乏味的練習講評課呢?當老師拿著試卷獨自一人口干舌燥之時,恐怕往往是學生昏昏欲睡之時。怎么才能實現英語練習講評課的有效和高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呢?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總目標。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際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經過幾年的實踐與研究,我校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出了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練習講評課模式。
二、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意義學習是對學習者真正有價值的學習,它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為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它具有以下要素:
1. 學習具有個人參與的性質,即整個人(包括情感和認知)都投入學習活動。
2. 學習是自我發起的,即使在其動力或刺激來自外界時,但要求發現、獲得、掌握和領會的感覺來自內部。
3. 學習是滲透性的,它會使學生的行為、態度乃至個性都產生變化。
4. 學習是由學生自我評價的,因為學生最清楚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一理論也強調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過程應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助產士”和“催化劑”。學生有自己制定學習方案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有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創造,自我評價的權力。
三、教學目標
練習講評課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認識到自己在語言學習中的不足并及時有效地解決。因此,應從以下幾方面促成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2. 及時發現學生語言知識與能力方面的疏漏并有效彌補。
3.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自主糾錯的能力。
4. 通過師生、生生間的有效互動,培養學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5. 教學過程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通過對練習的講評,對所學的分散的知識點,歸納與整理并形成體系。
6.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錯誤,試著分析錯誤的原因,并改正錯誤,做到討論與評講時,學生心中有數。
四、基本原則
1. 三維目標原則:教學目標的設置應準確、全面、具體,不僅有知識與技能目標,還應有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教師應將教學目標分解,并通過具體形式內化為學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的探究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內化為學生自覺的動力。
2. 興趣及習慣培養原則:教師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自主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3. 自主探究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語言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問題,并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交流中通過回憶與查找相關知識以及分析問題本身的結構、要求,再探索解決策略。
4. 活動性原則:課堂教學以活動為載體,教師充分利用教學內容材料,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歸納,并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探究,組內糾錯,組內講解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在合作中發展。
5. 主動、有效參與原則: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應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教給學生參與方法,靈活調控學生的參與狀態,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參與形式。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大膽質疑,參與討論交流,從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6. 平等交往,和諧互動原則:教學過程是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也是情感交流和人際交往的過程。在交流中有效互動,增進感情,培養學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與人相處的能力。
7. 及時反饋和激勵評價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收集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控,及時矯正反饋出來的問題。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層次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及評價尺度,幫助學生通過努力體驗成功,從而增強和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熱情。
五、基本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1. 收集數據。對題型分類,并對各題得分率進行統計,使講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重難點突出。也可通過多次作業和測試數據的縱向對比,對學生的知識落實情況進行有效監控,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2. 分析得失分原因,正確對待錯誤。學生的錯誤是一種真實有價值的資源,它是一面鏡子,以錯誤為鏡,可知教學的得失,從中既可發現學生的知識缺陷,又可發現他們學習方法和策略中存在的問題。面對錯誤,我們應該對錯誤分門別類,找準癥結,確定講評重點、難點,預見下一階段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防范錯誤的再次發生。
3. 有效利用正確率高的題提供的有用信息,得到正面的經驗。可考慮將成功的經驗移花接木于錯題的講解策略中。
(二)課堂講評
1. 失誤不糾,講評前可拿出幾分鐘讓學生自己糾錯,總結教訓,并減少過失性失分,養成良好的自查習慣。錯誤分為失誤與錯誤。失誤是由于記不起或緊張、粗心、疲勞、激動等犯的言語差錯,沒有規律,只是偶爾發生,不會重復出現,自然無須糾正,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2. 在教師的幫助下,要求學生利用教材,利用借助于工具書,連接相關知識點,部分可自主糾錯的題自主糾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良好習慣,并在知識的遷移中獲得一定的學習策略,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經過兩輪自查后,剩余的題將是難度大,失分率高的題,但教師并不急于講解而是發揮小組協作的精神,學生通過小組內以及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4. 教師在以上步驟中,除提供幫助外,還應收集信息,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認識不夠深刻的,策略應用不當和不充分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歸類,為教師的點評做準備。講評中將題型分為閱讀題和非閱讀題,重點在學習策略的講解,同時也適當有應試技巧方面的滲透。
5. 講評形式要有變化,避免單一、枯燥,在練習講評課中也應不時地激發和調控學生的課堂情緒和學習熱情。
(三)課后的鞏固工作
1. 學生的自評:①結果的滿意度;②過失失分分值;③自主糾錯的分值及自主探索的學習策略;④小組交流中的收獲;⑤學習策略的增長情況。
2. 教師將知識分解為及時鞏固和延時鞏固兩類。對下一步教學進行合理安排。
3. 學生整理錯題集,妥善保存作業。在今后的學習中定時復習,強化鞏固。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校的英語練習講評課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越發成熟和完善,課堂效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學生們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從練習的講評課中受益良多,也更加熱愛英語這門學科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