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14 15:11:5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渡河工程專業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基金項目:軍隊院校“2110三期”軍事土木工程學科重點建設領域項目(2011lgdx -0222)
作者簡介:尹峰(1974-),男,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人防工程、巖土工程研究,(e-mail)plaustyin@163.com。
摘要:以工程兵合訓學員未來任職崗位任務需求為牽引,以提升學員未來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為目標,研究軍隊綜合性大學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闡述了“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和總體設計思路,介紹了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組織應用,并對實施效果進行了總結分析,有效解決了傳統工程技術課程教學與合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可為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合訓專業;課程教學;教學模式;任務牽引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5007004土質學與土力學是解放軍理工大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研究土的基本力學原理和工程問題的學科。為更好適應軍隊綜合性大學多種人才培養目標,從2011年開始,課程組針對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開展了教學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背景
(一)合訓學員專業業務培養目標分析
軍隊綜合性大學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合訓學員與非合訓學員這“兩類人才”的專業業務培養目標是有明顯區別的 [1] 。非合訓學員的專業業務培養目標是: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滿足初級專業技術崗位任職需要,具有初步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合訓學員的專業業務培養目標是:了解軍兵種相關業務,具有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提出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案。可以看出,對于合訓學員來說,其未來任職崗位是初級指揮軍官,所以對其專業業務能力的要求是“具有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提出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案”。因此,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對合訓學員而言重要的是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非理論的探究和推導。
(二)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的作用
軍隊綜合性大學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教學目標與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有明顯區別。一方面,信息化戰爭對作戰工程保障和工程防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教學內容與國防工程建設和戰場工程建設密切相關,掌握必備的土工知識是遂行作戰工程保障,進行防護工程建設的基礎。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頻繁參與國家抗洪搶險、抗震救災、道路搶通等各種非戰爭軍事任務,在行動中客觀顯露出一些技術弱項,如道路的快速搶通保通技術,次生災害防護,克服管涌、固定滑坡、處置坍塌、排除漏洞的方法等。因此應強化工程兵專業技能訓練,特別是針對搶險救災這種特殊環境下工程作業的專項訓練,使指揮員能夠按工程設計方案組織指揮[2]。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內容可廣泛應用于解決江河潰壩決口、塌方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工程地質災害的產生、防治和救援任務,因此,課程在工程兵合訓學員未來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作為傳統的工程技術課程,在長期培養工程兵技術干部和人防工程學員的過程中,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但是,在面向土木工程大類的工程兵合訓學員對象時,其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長期從事工程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員內在知識結構與合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二是傳統工程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與合訓學員的核心能力素質教育不適應,不適應以“領導力、創新力、戰斗力”為核心素質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三是合訓學員內在的學習動力與工程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不相適應。因此,有效解決傳統工程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與合訓學員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非常迫切。雖然是學歷教育階段開設的課程,但依據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的特點,結合學員未來的任職需要,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應作為技能培養型的課程,從實戰需求出發進行教學模式設計[3]。
二 、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總體設計
(一)總體改革思路
在一些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得到了成功
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教學主線,促使學員通過完成任務而學到知識和技能。教員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科學可行的任務,針對所設計的任務進行講解、分析,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要求[4]。學員受任務驅動,在教員指導下,通過查閱資料、實踐操作、合作討論等多種學習探索方式完成任務,并從中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5]。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尹峰任務牽引式教學在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中的應用
借鑒“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成功經驗,創新延伸,進一步使教學重心前置,提出“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其總體設計思路是以合訓學員未來任職崗位任務需求為牽引,以提升學員未來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為目標,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條件等方面,重構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的教學體系,系統解決傳統工程技術課程教學與合訓學員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矛盾。
(二)教學內容重構
在歷次搶險救災行動中,工程兵部隊通常被作為主力軍和突擊隊,用于重要部位和關鍵時刻,執行急難險重任務,是搶險救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6]。因此,與非合訓專業的課程知識教學目標不同,課程組重點研究了多樣化軍事任務對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的知識體系重構要求,完善課程標準,重新梳理面向合訓學員的課程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弱化地基基礎工程設計理論以及設計規范的內容,強化土質學與土力學理論與工程地質災害的產生、防治和救援的聯系,構建了與工程地質災害、工程事故、潰壩決堤、應急加固等緊密相關的課程知識體系,使課程教學內容更貼近工程搶險的應用背景,從而滿足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實際需求。 (三)教學模式改革
在傳統的工程技術課程教學中,常用的“案例式”“研討式”等教學模式有助于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并不能有效培養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研究創新基于培養合訓學員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課程組經過深入研討,在傳統的“案例式”教學模式基礎上改革創新,提出了“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即把課程各章的主要教學內容與特定的未來崗位任務相聯系,假設一個未來任職崗位可能遇到的任務,學員通過完成該任務學習課程知識。通過兩個學期在4個專業的初步實踐,課程組逐步完善了“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組織。
(四)教學資源建設
為達到合訓專業的課程教學目標,還需要完善相應的教學條件,整合教學資源。一是建設以搶險救災為主題的教學視頻庫和案例庫,由教員和學員共同完成,使學員間接參與教學活動。學員參與搜集、整理資料,制作案例庫和視頻庫,借助查閱期刊、文獻、網絡新聞等手段,消化大量的工程案例,在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可以使學員真切體會課程知識在指導工程實踐中的重要應用,大大拓展對課程知識的認知程度。二是編寫具有軍事土木工程特色的配套輔助教材,如《土力學工程案例解析》《工程地質災害救援技術》,拓展學員的知識視野和應用范圍。三是積極持續開展教學研究,把課程建設列入軍隊院校“2110三期”軍事土木工程學科重點建設領域項目,以及大學的教育教學改革課程,不斷提高課程的整體建設水平。
三、合訓專業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實施
在前期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課程組創新實踐了“任務牽引式”的教學模式,并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步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是按照以下流程進行的。
(1)任務想定。根據各章內容,結合未來崗位任務需求,想定一個任務,在各章教學開始之前布置。想定的任務均具有軍事特色,體現軍事應用。例如:課程第二章“土中水的運動”想定的任務是“長江大堤管涌應急防治救援”,課程第三章“土的壓縮沉降計算”想定的任務是“巨型雷達基座沉降計算與變形監測”,課程第四章“土的強度計算”想定的任務是“部隊大型油罐地基承載力確定”。
(2)課堂理論講解。教員根據該章想定的任務,圍繞完成任務所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優化本章理論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講解理論知識,使課堂內容與任務的完成緊密結合,促進學員的學習自覺性。如任務之一“長江大堤管涌應急防治救援”的內容要求中,學員要想完成這一任務的解決方案,就需要學習土中水的滲流模型,掌握達西定律,以及土的滲透破壞原理和類
型等,這恰恰就是本章的核心理論知識。
(3)課外自主學習。學員為完成想定任務的解決方案,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需要相關實踐技術的保障。這部分內容是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無法獲取的,依靠教員自身的知識積累也很難全面掌握,需要教員指導、學員自主完成,通過觀看網上視頻資料,閱讀相關專業技術期刊,網上查找技術解決方案等,補充完成想定任務所需的各種技術知識。
(4)撰寫解決方案。教學組織中,把學員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5名學員,共同完成想定任務的解決方案。教員需要提前規范撰寫解決方案的內容標準,每章想定任務的解決方案包括任務背景、任務要求、理論計算、技術保障措施、組織實施方法、任務小結、參考資料等模塊。方案形式包括文字方案和匯報內容,在編寫過程中,教員需要利用答疑時間到教室加以指導,幫助學員隨時解決問題。一般要求在各章課堂教學最后一節課之前上交任務解決方案,由教員預先從方案內容形式、理論應用、技術措施的選取等方面進行評價把關,遇到方案整體質量不達標的,提前交由學員小組繼續完善,以保證任務方案課堂匯報的質量。
(5)方案匯報。各章課堂教學的最后一節課作為學員方案的匯報課,由各組派出代表匯報本組的任務解決方案,匯報形式普遍采用多媒體,本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說明。在實際課堂組織中,一般一節課只能選擇2~3個小組的方案進行分享匯報,這需要教員在課前的方案評價中,選取有代表性的方案在課堂上匯報,并對其他方案一并點評。同時教員還要引導學員對其他組的方案進行質詢和點評,取長補短,知識共享。
(6)總結歸納與延伸拓展。學員編寫的任務解決方案是在初次理論學習,缺乏實踐背景的條件下完成的,在指標選取、條件假設、技術應用等方面難免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在課堂匯報分享時,也會出現不著重點、浮于表面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員加以恰當的引導,甚至追問,挖掘問題的本質。對于學員之間互相的方案評價質詢,也要科學把控,引導學員善于發現其他小組方案的亮點。最后教員還需要對該章方案完成的整體情況進行點評歸納,回歸到本章的教學目標,并對沒有涉及的問題進行延伸,引導學員在學習之余繼續探究。
四、實踐效果與經驗總結
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先后在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國防工程與防護等合訓專業的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教學中實踐應用,并引入評價機制,取得了積極效果。實踐表明,只要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傳統工程技術課程教學也可以體現軍事特色,教學目標完全可以從單一的工程技術理論教育向多種能力培養轉變,突破工程技術素養與軍事指揮能力培養的矛盾。
當然,“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也是需要不斷修正和完善的,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員自身的知識儲備需要更新,教學組訓能力需要提高。由于長期從事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課程組教員的知識儲備明顯與合訓專業的課程教學目標不匹配,需要及時更新。同時,“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員具有對教學內容的統籌能力、對學員分享的導調能力和精辟的總結能力。在學員課堂方案匯報分享時,教員需要整體掌控分享進程和討論問題邊界,巧妙啟發學生思路,歸納、提煉和總結,并引出教學核心內容,如此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第二,各章想定任務的設計需要持續完善。一方面,想定的任務源于合訓學員未來任職崗位需求,這種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各章任務可以不斷改進甚至重新設計,以便更貼近崗位實際。另一方面,任務本身的理論、技術難度和涉及知識點的廣度要盡可能與該章的基本教學目標一致,不要求一個任務就覆蓋本章全部的知識點,而應注重學員對核心理論知識的把握理解,進而實現對其他知識點的融會貫通。 第三,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加大任務完成方案的考核比重。改革之前的土質學與土力學課程考核由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構成,其中考試為閉卷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以課程作業和課堂回答問題評定,占30%。實施“任務牽引式”教學模式改革之后,以任務完成方案代替平時成績,完成方案和考試成績各占課程總成績的50%,增強了考核方式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胡江華,許衛東,劉君.偽裝工程“兩類人才”培養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
14(1):77-80.
[2] 曾楊智,高亞明,葉春雷.工程兵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探析[c]//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的工程保障技術論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
[3] 曹義,姬洪濤,劉衛東.緊貼實戰需求講好《野戰給水》課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33 (3):84-85.
[4] 祝宇凌.“任務驅動教學法”與“探究式學習”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 (6):230-232.
[5] 黃云仙,黃峰,梁妙元,等.“數字信號處理”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探索[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13(6):72-73.
[6] 王小凡,姬洪濤,文曉宇.對工程兵專業加強搶險救災教學訓練問題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1 (3):97-98.
application of task traction teaching mode in jointtraining
profession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yin feng
(college of defense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p. r. china)
abstract: to meet the coming post task demands of engineering corps jointtraining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arry out diversified military tasks, the teaching mode of soil and soil mechanics course was reformed in jointtraining specialty of comprehensive military university, the connotation of “task traction type” teaching mode and the overall design ideas were illustrat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as introduc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was concluded and analyzed. the teaching mode effectively solv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goal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jointtraining professional,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reform of ability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