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幼兒園家風家教總結

幼兒園家風家教總結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3-15 15:04:4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幼兒園家風家教總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幼兒園家風家教總結

第1篇

今天,由省教育系統關工委承辦的全省教育系統家長學校校長培訓班正式開班了。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廳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從事家長學校工作并為之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省教育廳黨組一直非常重視家長學校建設,每年都要聽取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的專題匯報,從去年起,就將全省教育系統家長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培訓列入全省教師培訓計劃,形成慣例,并撥出專款予以保障。省教育系統關工委也十分重視家長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多次舉辦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又專門組織全省教育系統家長學校校長培訓。這次培訓班上有專家講授,有經驗交流,力求調動參訓校長的主動性,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參與性和實效性,充分體現家長學校校長培訓的開放性和引領性。相信會對大家有啟發和幫助。希望大家珍惜機會、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借此機會,我講三點意見。

第一,要充分認識辦好家長學校的重要意義

高度重視關心下一代和家庭教育工作,專門做出重要指示,“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庭教育工作既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青少年健康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也專門發出了關于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辦好家長學校。家長學校建設,既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內涵,更是新時期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的創新平臺。家長學校主要是依托中小學校、幼兒園舉辦,以家長為教育對象,以提高家庭教育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組織形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人的思想品德養成和世界觀的形成,家庭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得如何,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因此,辦好家長學校,普遍提高廣大家長的教育素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廣大教師的重要使命,是學校教育的對外延伸,更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創造良好外部環境,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環節。只有把家長學校納入學校工作總體目標,作為校長重要的“份內之事”,才能主動承擔起培養、提高家長素質的責任,才能辦好家長學校,才能打造出教育質量持續提高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充分認識辦好家長學校的重要意義,下力氣把家長學校辦好。

第二,要在高起點上推進家長學校上新臺階

我省十分重視家長學校建設,一直積極創新實踐,取得顯著成效,在許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省教育廳、省教育系統關工委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家長學校工作的意見》及《江蘇省教育系統家長學校考核標準》,完善縣(市、區)家長學校指導小組和健全家長學校講師團,開展合格家長學校考核評估,著力打造家長學校品牌。我省探索以縣(市、區)家長學??傂P问郊訌娭行W校家長學校指導的路子。我們加強家長學校教材建設,先后三次修訂《家長必讀》教材。我們還發現、宣傳、表彰先進典型,使得我省家長學校開展得生動活潑,有聲有色。

目前,全省99%的中小學(幼兒園)都建立了家長學校,形成了教育部門主管、關工委主抓、各類學校主辦的工作格局。有近四萬名退休老教師積極參與家長學校工作,每年有600多萬家長參加聽課。在此基礎上,又在縣區級建立了家長學校總校,教育局長擔任總校校長,分管負責同志和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擔任副校長,常務副校長由在職負責同志擔任。開啟了縣(市、區)教育部門主管主抓,關工委配合抓的格局。2016年省教育廳單獨立項家長學校工作經費,首次立項30萬元,今年又增加至50萬元,支持家長學校總校建設。建設縣區家長學??傂?,是新時期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也是有效抓手,實踐證明是成功的,希望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完善。

我們應當看到,目前對家庭教育工作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關資源缺乏等現象;一些家庭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象,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在高起點上再上新臺階。

要堅持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家長學校同樣要堅持立德樹人。從現實情況看,絕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因此,要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集體,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教育孩子團結友愛、尊重他人;關心孩子的思想、情感、心理,等等,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要幫助家長樹立全面的質量觀。傳統的質量觀注重考試分數、學業成績,這沒有錯,但不全面。學業成績作為質量的結果之一也無可厚非,但是用訓練技能的方法傳授知識則違背了教育規律,也是錯誤質量觀的表現。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接連不斷重復做同樣的事,卻想得出不一樣的結論,那是悲劇。用訓練技能的方法想要培養創新能力,同樣是悲劇。質量觀的不全面,導致培養的學生創新、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弱,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也是需要我們下大力改進的。牢固樹立全面的質量觀要求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尤其要讓家長們懂得,全面的質量觀應當關注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人文素養、核心素養等質量的不同層次,只有讓孩子全面發展,才是我們的目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要錯位發展,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家庭教育應當更加注重情感、價值觀、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是對學業知識的再加碼。這一觀念,希望家長學校要幫助家長們樹立起來。

要教育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F在,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由于觀念不同、方法不當,未必都有好的教育效果。我們面對著理想教育與公眾認同之間的差異、教育規律與功利傾向的差異、合理負擔與過重負擔的差異、教育評價與社會評價的差異。因此,家長學校要努力轉變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教會家長科學的教育方法,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德國家庭教育有原則,值得學習借鑒。即能力大于成績;身教重于言教;尊重優于權威;吃苦好于吃補;規則大于寵愛;放養優于圈養;自由大于限制;自制甚于控制。我覺得這是許多家庭可以借鑒的教育方法。

要進一步探索家長學校的體制機制。加強家長學校“四化”建設。一是常態化,象基礎教育辦學一樣,不斷研究解決家長學校建設過程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創新發展;二是標準化,按文件要求,實施好辦學要求,落實好家長學校經費立項,完成好家長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輪訓;三是課程化,將《家長必讀》作為任課老師備課的母本和學生家長自學的讀本,按照《家長必讀》系統規范教學;四是特色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一校一品牌,形成特色,打造優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教育系統關工委和學校要把辦好家長學校作為自己的責任,切實加強領導,幫助家長學校解決實際問題。要抓好家長學校,不斷規范辦學行為,不斷完善管理機制。要進一步總結推廣建立家長學??傂5某晒涷?,鼓勵各地深入探索,創造更多典型。家長學校骨干教師要努力鉆研教育理論,創新教育方法,積極探索家長學校的教育規律,提高教育效果,真正成為學生和家長都喜歡的好校長。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校長的責任擔當

校長是辦好家長學校的核心與靈魂。校長的全身心投入、無私奉獻、追求探索、改革創新,無不影響著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為此,家長學校校長要切實擔負起“核心與靈魂”的責任與擔當。

要加強學習。認真學習關心下一代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充分認識關工委工作及家長學校建設在推進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教育事業中的重要促進作用,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忠于職守,敬業奉獻,將家長學校建成推進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特色平臺。

要加強實踐。圍繞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任務,緊扣當前家長學校創新建設的路徑走向,結合我省教育系統家長學校的特色亮點,進一步提高家長學校校長自身管理水平,切實提升家長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質量和整體效應。

要加強研究。結合各地教育系統家長學校的建設情況,認真研究新時期家長學校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探究家長學校建設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一步注重家長學校的質量內涵,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的品牌建設,積極探索教育系統家長學校校長創新工作的新模式。

第2篇

1.你患上“孫輩依賴癥”了嗎

爸爸媽媽忙工作,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照料孫輩,這已經成為城市里的普遍現象。有些老人還不遠千里從老家趕過來,離開故土和親朋好友,做起了“老漂一族”。雖然這其中有不少是兒女要求幫忙的,但是還有一部分老人,卻因此患上了“孫輩依賴癥”。具體癥狀是:對孫輩有強烈的依賴傾向,他們渴望孩子時時事事“黏”著自己,以“除了我誰也帶不好孩子”為榮,甚至認為自己在孫輩生命中扮演的角色遠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自己的生活中也是除了孫子之外,好像什么都沒有了,一旦孫子不在身邊,就無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人一下子就沒了精氣神。

如果你有上面的癥狀之一或之幾,就需要注意了。老人對孫輩的“依賴癥”,是隔代教養中祖輩寵溺孫輩的心理根源之一,老人一旦有了這種傾向,極易導致孩子的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問題。

五歲的松松從小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與同齡人相比,他身形偏瘦小,每天吃得也很少,有點像小姑娘一樣。因為離不開奶奶,松松至今未上幼兒園。一見到生人,他就躲進奶奶懷里,不愿意與人接觸。離開奶奶,松松常常表現出手足無措的樣子,他的許多能力都弱于同齡人。

出現這樣的情況,跟奶奶有一定關系。據了解,有“孫輩依賴傾向”的老人常常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渴了,水送到嘴邊;還沒餓,吃的東西已經準備了一大堆;戶外活動,老人更是寸步不離地跟著,剛一摔倒,馬上扶起;孩子要什么玩具,立即去買……因為老人照顧得過細、過多,孩子不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時都會感覺“不適應”,反而更依賴老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消極的循環:老人依賴孩子,孩子更離不開老人,老人也非?!跋硎堋焙⒆訉λ麄兊囊缿伲孟癯怂麄冋l也帶不好孩子。

像松松奶奶這樣有“孫輩依賴癥”的老人并不在少數,這更多地體現出老年人無助的一面,溺愛的根源是老人自身價值感缺失。老人退休之后,身體逐漸衰老,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也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孤獨感日益加重。

這時子女請他們幫助照管孩子,不僅讓他們享受了天倫之樂,也讓他們看到了自身的價值,并且把這種價值的重要性放大,才會轉換成對孫輩事無巨細的貼身照顧。這樣做還有一個后果就是讓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輕,有時還會與老人因為觀點的分歧而產生矛盾。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祖輩照顧孫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于下一代甚至隔代,中國的父母都喜歡包辦,尤其是在中國這個有著“421”特殊家庭結構模式的情況下,“孫輩依賴癥”就更加嚴重了。有份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半數以上的“獨二代”正受著隔代教育,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甚至達到七成以上。

胡女士和丈夫平時忙于工作無暇照管三歲的女兒,把家在外地的父母、公婆分別接到北京,輪流照顧孩子。胡女士發現,每次到輪班時,老人對孩子的依戀不舍之情比孩子還要嚴重,兩家老人甚至會因為孩子更喜歡誰來照看的問題爭風吃醋。是孩子離不開老人,還是老人離不開孩子,已經很難說清楚。老人愛孩子固然讓他們很放心,但同時也多了擔心:孩子在這種溺愛的環境中會失去獨立性,老人們總這樣下去是不是也失去了自我?試想當孩子長大了上學以后,不再需要貼身照料時,老人再次失去“心理依賴”時,又將如何面對新的生活呢?所以,老人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生活重心完全寄托在孫輩上,多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不僅能引導孩子擁有廣泛、健康的興趣,同時也會讓自己生活得更充實、愉悅。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到時連他們的父母都要放飛他們,更何況老一輩人呢?

2.教育孫輩時,與兒女觀點不一致怎么辦

老人和兒女由于成長的時代背景不一樣,所以不少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也不同。再加上“隔輩親”這個因素,在對待孫輩的教育上,雙方肯定會有不少分歧。

“娟娟脾氣很大,不高興就摔東西。有一次我生氣了,讓她自己把玩具撿起來。結果爺爺跑過來,說不用娟娟動手爺爺幫忙哦。”“娟娟穿著鞋在沙發上踩,我說不可以。奶奶卻說沒關系,臟了奶奶洗?!壁w女士說,老人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任性。有一次,她實在忍無可忍,跟公婆大吵了一頓。

是不是類似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都發生過?隔代教育有時不僅給孩子的性格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引發年輕人和老人之間的意見沖突。鄧小姐說:“我家小寶發燒,姥姥說要捂出汗才好,我說三歲以內的小孩要散熱才行。婆婆是北方人,愛讓孩子吃面條,才1歲多,搞得孩子消化不良,晚上總哭。我說了她就不高興。”后來,鄧小姐把老人們都請了回去,自己雇兩個保姆照顧孩子。她說:“我寧愿把每個月賺的錢花在保姆身上,也不想跟老人之間鬧矛盾,太煩了,傷不起?!蹦憧?,本來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到最后卻因為分歧無法達成一致而分開,這樣對老人也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老人們都養育過一代兒女,有的還很有出息,確實有自己的一套“育兒經”,總覺得新一代的父母年輕,沒經驗。而年輕父母覺得老一輩的有些觀念已經過時,現在就要用新的辦法來養育孩子,矛盾就這樣產生了。那么到底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老人們既可以盡享天倫之樂,又能與兒女們和平共處?其實,只要記住幾個大的原則,問題就會好辦得多。

首先,祖輩人要自覺做教育隔輩人的“配角”。孩子父母的責任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父母才是孩子成長教育的主角。尤其是當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時,老人最好不要上前護著,而應維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權威。如果確實覺得不是很妥當,可以事后再進行溝通。最好共同商量出一個爭議解決機制。當然,如果不是原則性的教育問題,年輕人與其過分跟老人計較,不如多花些時間陪陪孩子,加重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

其次,祖輩和父母協調溝通,統一思想認識,劃定愛與溺愛界限。祖輩與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取長補短,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要盡可能地讓理智戰勝情感,不過分溺愛孩子。比如,祖父母更容易包辦孩子生活上的事情,這一弊病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所以,平時應該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自覺為別人服務。當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將好的東西送與老人分享時,老人不要推讓,更不要說“把好東西全留給我孫子”之類的話,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唯我獨尊的思想。

再次,祖輩家長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盡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孩子。據報載,遼寧省有一所“隔代家長學校”,先后有800多位老人在這里學習,取得了顯著效果。對于“隔代家長”來說,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多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多看看相關電視節目、報刊,和孩子的父母多交流。經驗雖然重要,但也需要更新。

最后,我們也希望年輕的父母要端正態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家長,不要給他們增加負擔。父母要啟發孩子照顧祖輩,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機會。把孩子交給老人,讓老人關心照管孩子,倒不如將老人交給孩子,讓孩子關心照顧老人。一旦孩子找到了一個他關心的對象,他的責任意識就會增強。作為老人,要有意識地創造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機會,也要適當地擺出需要孫子“照顧”的姿態,比如可以對孩子說,爺爺的記性不太好了,寶貝要提醒我關好門窗和煤氣啊。

相關閱讀:50歲進課堂 隔代家長不難當

老伴兒退休早,精力充沛, 日日盼著帶孫子。獨生女兒和女婿又都很忙,他們生了孩子后,順理成章地就交給我們老兩口了。女兒還拍著我的肩膀說:“老爹,你辦事我放心。我這么優秀的女兒就是你培養出來的,再培養一個優秀的外孫還不是理所當然?”我對此也毫不懷疑,連連應承:“沒問題,沒問題?!?/p>

教外孫不同于教女兒,寵愛難免過分。

誰知這話卻說早了。我們當年帶獨生女兒,各有分工。老伴兒負責生活,我負責學習?,F在帶外孫,還是這樣――老伴照顧飲食起居,我負責早期教育。但沒過多久,女兒就敲打起我們來,時不時說:“老媽,我小時候,冰激凌可從來沒這么敞開供應過喔。”或者:“老爸,你以前可比現在狠多了,我沒按要求寫完大字,都要挨打的,絕不姑息遷就!現在怎么不嚴格要求外孫???”

女兒說的時候,我也會用“愛的教育”、“寬松的環境”一類的詞來自我辯護一下。但慢慢地,我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大概是因為人年紀大了,心軟、耳朵根也軟。相對于當年教育女兒,我們現在對外孫不知不覺要寵得多。慢慢地,外孫也難免表現出一些獨生子女的壞毛病,比如懦弱、自私、“窩里橫”等。

我當了一輩子教育工作者,還是省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但到了自己外孫的教育問題上,怎么就眼看著要出問題了呢?正在困擾的時候,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說他們請高校的教育專家來辦個為期一個月的學習班,講隔代教育的問題。我真是求之不得,立即報了名。通過學習,我對自己一些“不知不覺”的行為有了警惕,對教育外孫也更有信心了。下面,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來反映一下我的學習成果吧。

1.培養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能力,要從“早教”開始

小秒針一歲多,剛剛能走路,老夫子我每天黃昏到校園的操場散步,也順帶遛“小秒針狗”。我走著走著,突然聽到后頭一聲響,回頭一看,小秒針摔倒了,正趴在地上,翹起頭來看著我。眼睛下面藏著淚,蓄勢待發,我只看了這么一眼,完全沒事人一樣,扭過頭去,繼續慢悠悠往前走。走了幾米再回頭,小秒針已經跟在身后了,兩條小腿兒奮力地吧嗒吧嗒。

為這事,我很得意,女兒也很欣賞。從那之后,在我家,小秒針摔跤就不再是件事兒。記憶中就沒有小秒針摔倒后被別人抱起來的情景。摔倒了,一骨碌爬起來,趕緊追上去。這些都不用教的。

2.別讓孩子看碟下菜,堅決和孩子父母成為盟友

孩子再大點我常帶出去辦事,小秒針腿短本來就慢,還時不時要拈花惹草抓螞蟻,常常就落在老后頭,急了只管叫:“等一等”、“等等我”。擱以前,我是會等的,而且還沒完沒了地催促。通過學習,我知道,這樣做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和放任心理。于是,我改變了策略,繼續晃悠晃悠往前,回頭告誡說:“只有你追上我的,沒有我等著你的?!甭?,小秒針就養成了習慣。

孩子絕對是看碟下菜的主兒,比如說,要出門了,大家喊:“小秒針,收拾東西,我們出去。”看著吧,充耳不聞,所有人都收拾好了,他一準還在玩他的。我不得不放下肩頭的包,一邊抱怨一邊給他收拾齊整了,再拖出去才行,說不準他還嗚啊嗚啊地表示不滿和抗議。

充電以后,我強硬起來。局面慢慢改觀,說一聲“收拾”,小秒針多半趕緊丟了玩具去換衣服,因為他知道,外公外婆還有爸爸媽媽已經統一戰線,是真的會甩他的。有時候,我收拾好了撞上門就走,到了電梯口,小秒針一只胳膊拖著外套,一只手拎了鞋,脖子上吊著打開的包,丁零當啷、屁滾尿流地,赤腳就追過來了。兩三次之后,事情就順暢了?!爸挥凶约鹤?,沒有別人等”,這是在早教中必須開好的頭。以后孩子到學習上,還是這樣的邏輯和理念。別指望別人考砸,只巴望自己學得更好。

3.和女兒商量,對孫子實行“放養”政策

課堂上,教育專家總結了三種教育類型,一是教養,二是放養,三是天生天養。我和女兒商量了一下,針對小秒針的具體情況,我們選擇“放養”,還是粗放型的。包括孩子生病,就觀察著,能扛盡量扛,能不吃藥盡量不吃,有時甚至失之于疏漏和馬虎。我總覺得有些病該犯犯,才能增強自身免疫能力,同理,以后,他人生的有些錯路彎路也是應該走的。

因為放養,所以比較“馬虎”,所以漫不經心,所以不操心。不操心,就放松,心情會好。而教育者的心情好,是教育好的第一步,最關鍵的一步。

最后,總結了幾條不當“寵孫一代”的妙招:

1.常回憶自己年輕時教育孩子的情形:那時候,我不寵自己的孩子。

2.對于孫輩的要求,答應之前先數“一二三”:你也要給孩子提幾點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了。

3.疼孫之前,最好慢半拍。對于習慣性動作,比如將摔倒的孩子抱起來,也遵循上述原則,慢半拍。

4.形成好的家教家風。家里吃東西,做到無論老幼,一律平分,不讓孩子感覺“唯我獨尊”。

5.帶孩子要“懶”。比如穿衣、盛飯之類,我懶了,孩子自己就會做了。我一勤快,孩子就不動手了。

3.“帶孫費”引發的爭論

“帶孫費”是什么?就是老輩照看孫輩,孩子的父母要給老輩一定的“費用”。最近,網上的一個貼子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網友“您好”在帖中訴說了被女婿拖欠“帶孫費”遭遇:我外孫自從生下來之后就在我這里帶,剛開始因為生活費的問題我不想給他們帶,后來談好每個月給我1000元作為帶孩子的費用。持續給了幾個月之后,由于女婿單位效益突然大不如前,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原來的三成了,就一直以此為由拖了我三個月的生活費不給。大家說說,我還該不該繼續給他帶兒子?

此外,“您好”還在帖子里陳述了向女兒女婿收取“帶孫費”的理由:“別人請我去帶孩子至少都是2000元一個月,后來我合計著是自己的親外孫,就給他們打了個五折,現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老兩口在負擔,這筆費用對于兩個退休在家的老人來說太重了。”

這個帖子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報紙都開展了對這個話題的討論,參與者眾多,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為什么“帶孫費”會引發如此激烈的爭論呢?因為它折射出來的不光是錢的問題,還有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現在養個孩子太貴,一些年輕父母不得不“啃老”,否則怎么辦呢;再比如有些人覺得老年人帶孫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是給他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樂趣,何談什么“帶孫費”呢,相當一部分老人自己也是這樣的想法;還有一些老人的思想觀念已經轉變,他們不再愿意老了還在為兒女付出,尤其是帶小孩是件很累、很不自由的事,他們想輕松地過幾年自由自在的生活,要“帶孫費”可能只是一個借口而已;也有一部分老人,雖然不愿意帶,但是看著兒女實在沒人幫忙,也只好講點兒奉獻精神,勉為其難吧……種種情況,不一而足。

一般來講,有些老人退休后經濟上還是相當充裕的,他們并不依賴子女的贍養費,讓子女們往家里交些錢只是象征性的?!皫O費”其實也是如此,只是代表著一種責任,不讓年輕人在育兒上留下虧欠。含飴弄孫,繞膝之樂,如果是老人所愿意的,身體和經濟條件也允許,他們出錢出力是心甘情愿,沒有負擔的,那么就不存在“帶孫費”的問題。兒女一般也會想辦法在其他方面進行“補償”,比如有的兒女會以給孩子的生活費為由表示一下,或在父母生日及年節的時候,送上一些貼心的禮物等。除了這些物質上的回報,作為兒女還應該在精神上有所照顧,關心老人的身體健康情況和他們的心理狀態,不能當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還是要自己多陪陪孩子,適當的時候也讓老人出去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