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護理培訓

護理培訓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3-17 18:03:0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護理培訓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護理培訓

第1篇

生命相托,責任心是每一位護理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沒有責任心無以做任何事情。病人生死攸關。因此我責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細節都容不得我馬虎,日常工作中我一定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認真做好每項護理操作程序,時刻具備“慎獨”精神。

尤其是危重病人,細心在護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被稱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比別人多了一點細心。病情的變化。需要我時刻在觀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燭,讓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嚴格三查八對,多留意病人的病情變化,做到眼勤,手勤,腳勤,完成各項護理措施,做好護理記錄及交接班工作,嚴防差錯意外的發生。

雖然我讀書期間,專業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是賴以工作的基礎。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掌握了臨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醫學知識是不斷發展更新的這就需要我多學習,多了解臨床護理新進展。要善于總結歸納,靈活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與時俱進,敢于創新。

對待每一位患者,作為一名護理人員。都要有愛心,一視同仁,每一位來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擔心、害怕的心理,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屬難免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對我護理工作者諸多挑剔,言語沖突,既然選擇了護理工作,就必須接受工作帶給我委屈和無奈,放平心態,做好各項護理措施的同時還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多寬慰病人,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隱私權,為他康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病人不僅只是獨立的個體,護理工作還要求我具備良好的溝通技能。還是一個社會人,患病期間,要滿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時,也要考慮他情感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價值的需要。工作中學會護患之間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病人實施護理操作過程中要避免只是生硬機械的完成操作,還要與患者有情感的交流,為我護理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更好的服務病人,促進他康復。

第2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提升護理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培養并建立一支具備科學管理知識及能力的護理管理隊伍,提高護理管理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程、全面、規范的護理服務,和諧醫患關系,保障醫療安全。

三、培訓對象

(一)全市各縣:衛生院、中心衛生院。各區: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

(二)市管一級醫療機構護理管理人員包括護理部主任、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

四、培訓內容

醫療衛生政策法規、醫院管理學概論、護士長能力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質量持續改進、安全管理、護理程序運用、護理業務技術管理、績效管理、溝通與交流、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文書書寫要求、信息化與流程管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

五、培訓方式

全脫產15天(理論+實習+結業考試+論文),教學形式采用理論授課、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臨床實習相結合。考核合格頒發《護理管理人員崗位培訓證書》。

六、培訓地點

市第一醫院,具體見培訓通知。

七、培訓要求

(一)護理管理人員的培訓是護理隊伍建設的組成部分,與護理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全市各縣、區市管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做好培訓的組織管理,確保人人參訓。

(二)培訓實行分級負責制,市衛生局委托市護理學會負責對一級醫院護理部主任、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的培訓。

第3篇

今天上午,作為旁聽者的我有幸參加了“__省護理管理人員培訓班”的兩堂課。

第一節課是來自__省人民醫院護理部的溫賢秀主任關于“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新思路”的講解,溫主任結合他們醫院的運作模式、工作經驗就護理部、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層面如__做好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合理排班及科學培訓等方面給我們做了交流,通過溫主任的講課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護理管理者們在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多了一些新的認識、新的思考及思路。

第一節課是我們中心醫院的__書記就“優質護理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給我們作了講解。__書記圖文并茂地給我們回顧了優質護理從“夯實基礎護理”走到如今的“改模式、重臨床、建機制”的歷程,結合我院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績__書記給我們講解了優質護理對病人、對護士、對護理學科、對醫院以及對社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時她告訴我們長效機制不是一勞而逸、一成不變的,他必須隨著時間、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所以我們得走一走、停一停、看一看,回顧走過的路,我們要總結經驗、不足,去除那些形式的東西,修訂計劃、方案繼續前行,這樣我們才能將優質護理不斷深化。__書記還就5.12期間我院學習考察團到英國參觀學習情況給我們作了簡單的分享,讓我深受觸動,5.12期間我國各大層面的醫院護理團隊都在以各式的慶祝、慶典活動來紀念我們的護理先輩南丁格爾,而作為南丁格爾精神發源地的英國,甚至南丁格爾護理學院卻一如既往,悄無聲息,通過交流學習她們才知道原來那里的醫務工作者們都已將南丁格爾精神融入了自己的骨髓里、生命中,他們將“關愛、奉獻、傳承、創新”融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他們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紀念南丁格爾、傳承南丁格爾精神,他們這種不重形式重內涵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每個醫務工作者都要謹記我們的職責“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們除了用我們的醫療技術去服務患者外,我們更要記得還要用我們的愛心、耐心去關愛幫助患者,履行自己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第4篇

解放軍102醫院江蘇省常州市213000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各種突發性意外傷害、交通事故、中毒事件逐漸增多,人們對急診醫療服務的期望和需求也日益迫切。急診護理能否高效率、高質量地搶球各種危機病人,是衡量綜合醫院管理和技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能否妥善處理和解決好急診科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是否進行了全科化的培訓,直接關系和影響著醫院的整體形象。因此醫院的急診護理和全科化培訓工作應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 急救;護理;全科化

急診醫學是以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為基礎,以臨床醫學的診治措施為手段,在機體整體角度上研究和從事急危重癥的及時快速救治及科學管理體系的臨床綜合學科。也就是說,急診醫學是一門用最少的數據和最短的時間挽救生命,減輕痛苦的藝術[1]。急診醫學的定義和性質決定了急診工作的如下特點[2]:

(1)時間性:時間就是生命,生命急救的時間性要求醫護人員反映迅速、判斷準確、救治及時和措施得力。

(2)復雜性:患者多因癥狀就診,多涉及多系統、多學科,要求醫護人員有較強的鑒別診斷能力和較高的綜合救治水平。這些特點對急診專科護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急診護士需要扎實的,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急診護士必須加強全科化教育和培訓,而急診重癥監護病房中的綜合性護理實踐是全科化培養的重要場所。

1急診護理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疾病譜和死因順位已經發生改變,創傷致死、致殘率在大城市明顯上升,中毒、災害等突發事件屢有發生,對急診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目前我國急診醫學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急診醫學或國內的傳統學科相比,急診護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問題。如:急診護理發展觀念落后,運行體制模糊和功能定位不明確,急診護理教研水平較低;專業方向不明,風險大,壓力大和待遇低,導致急診護理專業隊伍不穩定。這些因素嚴重影響急診護理的發展特別是急診醫學水平的提高。

2急診護理培訓的現狀和急診科的問題

2.1急診護理培訓的現狀

國外把急救醫學及護理作為本科生的必修課程[3]。而我國則把急診醫學及護理的培養放在了畢業后的繼續教育培訓中,專科的進修培訓教育是我國的特色,但是急診專科人員的進修培訓工作非常薄弱、開展困難。必須采取由專科急診向全科急診形式轉變,采取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癥監護-康復一體化的急診管理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急診護理的整體水平,穩定急診護理專隊伍,使急診護理得到長足的發展。

2.2急診科的問題

(1)全能護士培養。

(2)積極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3加強急診護理的管理措施

3.1組織學習

組織全科護士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醫院的規章制度,增強法律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護的觀念。加強急診護士的規范化培訓,掌握常見疾病的觀察要點與方法、危重患者搶救技術及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苦練基本功,定期進行理論操作、應急能力的考核。護理規章制度是護理工作的規范、法寶,是行動的指南。因此,必須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將差錯消失在萌芽狀態,為患者提供安全護理。

3.2加強培訓

加強導診人員的嚴格管理及相應的專業培訓,提高導診護士的責任感,使其具備較強的急診意識,對就診者按輕、重、緩、急預檢分診,對危重患者先護送入搶救室,并立即通知醫生、護士做緊急處理,協助診室的醫護人員搬運患者,開通綠色通道。

4全科化培訓的必要性

4.1全科化培訓順應醫學科學的發展趨勢

一個合格的急診護士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在“全科化”基礎上的“專科化”。過早專科化培養會導致知識結構不全面。因為,隨著醫學科學分支的交叉和滲透,原本屬于專科的知識不斷轉變為全科化的基礎知識,全科化的外延不斷擴展,內涵不斷充實。其他學科成熟的新技術、新業務不斷應用于急診醫學,要求急診人員對其他學科的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全科化培訓順應醫學科學的發展。

4.2全科教育適用于急診護理

我國現階段大多數醫院的急診科是由各專科急診組成,急診科大多配備的是內外科醫師。因此,急診科護士大多較熟悉內外科急救護理,而對其他學科的急救護理較為生疏。急診醫師的水平不均衡性、急診醫師隊伍的不穩定性、醫療活動的個體性及急癥病情變化性,決定了現階段急診護理質量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急診醫療的特點,要求急診護理適應全科護理的發展方向,加強急診護士的全科化培養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總之,急診護士需要扎實的,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急診護士必須加強全科化教育和培養,而急診重癥監護病房中的綜合性護理實踐是全科化培養的重要場所。急診護士從專科護理向急診全科護理發展是本世紀急診醫學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沈洪,于學忠.世紀初中國急診的探討(續二)[J].中國危重急救醫學,2013,13(5):259.

第5篇

[關鍵詞] 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感染;綜合預防;組織和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1(a)-138-02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training and nursing management

YIN Xiaoho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in Ningxi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Ningxiang 410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tudy of the hospi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deepening, more and mor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 has been increasing. As the neonatal immune function is not yet mature, so that newborns susceptible to infectious diseases easily, especially respiratory, gastrointestinal and skin infections which are the neonatal period the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to carry out infection to control nursing training and nursing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Key words] Intensivecareunit; Neonatology; Infecti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近年來,新生兒重癥監護的管理已越來越受重視,院內感染在醫院感染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發生率高達5%~25%。由于新生兒剛剛失去母體的保護,不能適應外界的環境,生理功能尚未成熟,院內感染是常見危害因素之一[1]。醫務人員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院內感染,加強護理管理,降低院內獲得性感染的數量。現將本院對監護室內感染控制的護理培訓與護理管理的體會介紹如下:

1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

1.1 室內環境因素

監護室內的空氣不流通,人員隨便進出,造成室內空氣污濁,增加患兒被感染的概率[2]。室內的醫療用品沒有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監護室內的呼吸機、嬰兒培養箱、光療箱、遠紅外線搶救臺、心電監護儀、治療車、嬰兒磅秤、嬰兒沐裕池等一些輔助治療的醫療儀器及固定裝置的消毒清潔工作,容易被人們忽視,造成交叉感染。另外,室內物品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新生兒院內感染的原因之一。

1.2 新生兒本身因素

新生兒離開母體的保護,自身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夠成熟,是造成新生兒院內獲得性感染的重要原因。由于NICU病室內的患兒中大部分是早產兒、極低體重兒或者其他缺陷的患兒,他們的身體各個器官較嬌弱,生長發育不完全,及易使細菌侵襲體內。由于新生兒多種細胞因子產生均低下[3],吞噬細胞功能不足,對細胞的殺菌作用減弱,易造成呼吸道和腸道感染。患兒在疾病狀態下進一步消耗免疫活性物質[4]。監護室里較容易發生院內獲得性感染。

1.3 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

目前醫院應用廣譜抗生素非常普遍,存在濫用、誤用現象,易產生耐藥菌株。廣譜抗生素的長期使用不當,造成菌群紊亂,導致耐藥菌株的增加和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1.4 創傷性操作

由于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加之NICU病房的患兒病情危重,變化快,必要時進行創傷性操作如行氣管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機等最易引起感染。對患兒進行氣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改變了呼吸道的環境,降低呼吸道黏膜功能,增加了呼吸道黏膜損傷的機會,損傷的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容易誘發感染。

1.5 醫務人員因素

醫務人員通過接觸患兒,給患兒帶來感染。造成院內感染的直接途徑是醫務人員的手[5],醫務人員衛生依從性低,不嚴格執行洗手制度等因素直接接關系到院內感染控制的效果。另外,室內患兒應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如喂奶用具、尿布、包被、毛巾等護理用品未執行嚴格的消毒措施,或者未予重視管理,造成院內感染。

2 預防院內感染的管理措施

2.1 改善室內環境,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監護室內的呼吸機、嬰兒培養箱、光療箱、遠紅外線搶救臺、心電監護儀、治療車、嬰兒磅秤、嬰兒沐浴池等一些輔助治療的醫療儀器及固定裝置,容易被人們忽視,造成交叉感染。要求醫護人員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對室內的每一件物品都要嚴格消毒滅菌,避免交叉感染。改善室內空氣環境,空氣是新生兒感染最重要的傳播途徑之一,要嚴控室內空氣流通,室內的溫度濕度。室內硬件建設要到位,嚴格貫徹執行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消毒管理辦法》等相關條例。必須落實NICU消毒隔離制度、建立護理消毒隔離常規及質量標準,加強業務培訓,建立信息反饋制度[6]。

2.2 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

新生兒離開母體的保護,體質嬌弱加之NICU病室內的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極易易感,所以醫護人員必須每天做好皮膚護理:保持新生兒皮膚清潔,特別注意耳后、頸周、腋下等皮膚褶皺處有無斑疹,破損、膿點;做好口、鼻、眼的護理:每天清理分泌物,眼睛保持清潔;做好臀部護理:勤換尿布,保持臀部清爽,避免大小便刺激而引起臀部不適;做好臍部護理,每天用雙氧水擦凈臍部,用等滲鹽水擦洗,再在臍部涂上碘伏,以防感染。用過的生活垃圾要及時處理,避免再次污染。

2.3 規范化用藥

選用高效有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而發生二重感染。通過藥敏培養選擇正確的抗生素,要根據藥物的半衰期給藥,嚴格掌握藥物的配伍禁忌。合理使用抗生素,嚴格控制耐藥菌的產生。

2.4 加強監護室內的無菌原則

監護室內大多是早產兒,體重偏低兒及身體發育不全兒,在監護室里的一切操作,都要時刻注意無菌原則。建立護理消毒隔離常規及質量標準。已感染的患兒要和未感染的區分放置。重視醫護人員手的清潔和消毒,任何操作前都要嚴格洗手操作,提高醫務人員洗手意識,必須嚴格執行衛生洗手六步法[7],為新生兒護理用的一些護理用品及治療器械要及時消毒滅菌,嚴格按照消毒滅菌的制度執行,減少醫源性感染。做到各項操作規范化。

2.5 提高醫護人員責任心

加強業務培訓,利用定期培訓醫護人員、崗前培訓等手段規范醫護人員各項操作,不斷提高業務知識。一切以患兒為本,科學的護理,具有高度的責任心。牢固樹立消毒隔離觀念,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常規。要定期對醫院工作人員進行醫德醫風教育,開展如何控制及避免院內感染的知識講座,消毒滅菌信念牢記于心,嚴格落實各項消毒隔離制度,使院內感染率控制在相對較低的水平[8]。

綜上所述,監護室是患兒院內或得性感染的高危病區之一,院內感染直接威脅到新生兒的生命,醫務人員必須加強院內感染控制的管理,時刻監測,要想使院內獲得性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須引起相關部門和人員的重視,這就需要為醫務人員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提高醫務人員責任心、完善監護室內硬件設施,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新生兒院內感染是可以降低的。

[參考文獻]

[1] 周敏,丁愛國.新生兒醫院感染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8):799-800.

[2] 戚小敏,趙桂榮,王悅,等.ICU院內感染的控制和預防[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7):2377.

[3] 張秋蘭,董增義,魏淑珍,等.新生兒外周血輔T淋巴細胞亞群功能特點觀察[J].新生兒雜志,2002,7(2):55.

[4] 張秋月,楊明生.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防治[J].實用兒科雜志,2002,17(3):52-53.

[5] 陳鳴,府偉靈,陳依賜.呼吸機的相關肺炎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998,8(4):211-213.

[6] 何伶俐,雷學忠.醫院感染控制新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83-285.

[7] 徐亞敏.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院內感染的監測及控制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148-149.

第6篇

1.方法

將護士采用隨機單盲的分配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名,觀察組采用轉變后的護理培訓模式進行培訓,同時對照組采用院內常規護理培訓模式培訓,在實施相關措施一年半后對兩組各項相應臨床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2.轉變后的護士培訓模式

2.1思想培訓

由相關人員對入選的護士思想進行統一,激發其臨床服務熱情,同時使其明了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重要意義,充分理解和把握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及實質。圍繞怎樣更進一步有效地改善護理工作服務、提高患者對于護士的服務滿意度及如何推進護理工作創新發展等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使護士充分理解“優”“質”的概念及怎樣才能做到“優”“質”。同時結合國內先進醫院的護理工作分析差距,激發護士的服務熱情以及護士的主觀能動性。

2.2護理工作實施前要求

嚴格認真執行護理工作中的各項要求,努力組織好學習《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分級護理服務項目》以及《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的等相關規定的護理工作內容,切實按照相應規范落實每日的基礎護理項目。進一步要求護士嚴格按照規范后的“鋪床法”“口腔護理法”及“床上擦浴法”“皮膚護理技術”“皮膚壓瘡評估量表使用方法”“危重患者翻身法”“氣管切開吸痰”等相關護理操作來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

2.3臨床護理工作要求

在護理工作過程中,盡量使責任細化,使護士和患者相對固定,這樣可以便于護士較為系統地對自己的患者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同時選擇1~2名責任組長,主要對本組護士進行調查,如在護理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糾正,同時修訂各班次護士崗位職責以及相應護理工作流程,改變傳統的院內排班制度,在本組中患者最需進行生活護理的時段(如晨、晚間),增設由本組護士組成的護理班,主要是在晨、晚間負責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巡視病房等生活護理并及時觀察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康復指導等工作。

2.4病歷書寫

簡化優化本組護士所在科室的病歷書寫模式,取消“一般患者護理記錄以及一級護理巡視單”等相關護理記錄,簡化“入院評估表”以及“危重患者護理記錄”書寫格式,重視護理工作文書的內涵質量,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節省護士書寫時間,增加護士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時間,而且還突出了對重要內容的相關記錄,使護士能夠集中精力對主要內容展開相應工作,達到“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的臨床目的。

3.評價指標

收集護士培訓模式轉變前和實施一年半以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比較。患者滿意度調查情況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相應的患者進行調查,調查表內容包括健康宣教、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患溝通等方面,評分采用Liken5級評分法:很滿意為5分,較滿意者為4分,較不滿意為3分,不滿意者為2分,很不滿意計為1分。問卷滿分總計100分,由醫院聘請的第三方相關調查員在患者出院時完成滿意度相關調查。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采用MMSS量表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展開調查。

4.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在護理培訓模式轉變前,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轉變護理培訓模式后,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5.15±5.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23±5.03)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護理人員滿意度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護理培訓模式轉變前,兩組護理人員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轉變護理培訓模式后,觀察組護理人員滿意度為(4.01±0.4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3.25±0.5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護士是保證患者能得到專業化、高質量醫療護理的必要人員,故臨床中能否合理安排專科護士進行專業化的護理顯得格外重要,為此,本院根據醫院科室的實際臨床護理工作需求情況,結合專科專業的護士培訓特點、素質要求以及相應的使用范圍,配置了比例合理的專科專業化護士來開展護理工作,同時制訂了合理的應用方法和相應標準,通過實施護士培訓模式的轉變工作,進一步提高了本院優質護理內涵的質量。扎實的護理理論基礎是每一個護士所必備的條件,同時護士的規范化培訓也是護士進入臨床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林征等指出,對護理人員所開展的相關培訓也是一個質量持續改進的過程。規范化的護理工作要求是實現優質護理服務的根本所在,故重視對護理人員的培訓管理不僅有利于院內護理隊伍的整體發展,還有利于實現為患者提供專業、到位、安全、優質護理服務的目標。故在護士進入臨床護理工作之前勢必要進行相關培訓工作,正確的護士培訓對于今后護士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護士培訓的規范化不僅能在醫院中形成較好的護理理念,而且還能使護士進一步提高護理技能,增進臨床護理工作能力,故對護士開展崗前、崗中的規范化培訓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但在很多醫院中,護士培訓依舊沿用以前的模式,隨著人們對于護理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此種培訓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滿足患者的需要,故在常規護士培訓模式的基礎上,轉變護士培訓模式顯得至關重要。本院在以前培訓模式的基礎上,對護士培訓模式進行了轉變。崗前培訓的主要目的是使護士熟悉工作流程、醫院環境,同時結合患者實際需要對護理工作進行改進。有很大一部分護士是剛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員,其觀點還沒有完全從書本知識轉變到臨床應用中,通過適時的崗前培訓可以使其盡快進入角色,實現從學生到醫務人員的轉變。在崗培訓的主要目的是結合患者實際臨床要求對護士進行培訓。

現今醫院往往采取的是轉科實習的方式,通過在醫院各科室間輪轉,熟悉不同科室的護理工作以及工作內容的差異,進而熟練掌握各種不同疾病的相關護理知識,為日后的專科護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本院在對剛剛任職的護士的培訓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以進一步提高本院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如根據護士實際接受情況進行1周2次或者3次的相關重復培訓,確保每位護士能對本科相關護理工作非常熟悉;實行分組護理比賽制,對每組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并對優勝者進行獎勵;同時對其進行心理素質的提升,心理素質好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個要點,只有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及時、準確地對情況進行處理。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幫助護士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同時還有利于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差錯,有助于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本院在對相關文件進行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護理情況開展了轉變護理培訓模式的實踐。通過相應的護理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了本院患者對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同時在護理培訓中,本院總結護理經驗,展開相關調查,對比患者、護士對“好護士”和“高護理質量”概念理解的差異,從實際出發,結合患者與護士的情況與要求對護士進行有目的的培訓,正如王翠香等指出的,患者和護士對于“好護士”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理解存在差異,雖然有很多相同點,但在護士培訓工作中更加應該注重差異點,只有縮小差異,才能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增加患者的信任度,提升患者滿意度。

因此,在臨床護理培訓中,應以患者需求為中心,護理工作應多從患者的相關要求出發,只有這樣才能改善護患關系。雖然近年來護理工作人員的滿意度有所上升,但仍未達到患者的相關要求,而本院自從轉變護理培訓模式之后,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得到提升,護士對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進一步得到改善。本研究中,雖然培訓前兩組的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經過不同培訓模式培訓后,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調查發現,經過轉變的護理培訓模式培訓后的觀察組護理人員滿意度為(4.01±0.47)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3.25±0.55)分,兩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四、結論

第7篇

思想培訓

我院護理人員絕大多數熱愛護理專業,刻苦鉆研,勇于實踐和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但由于護士年齡的偏大和新畢業人員加入護理隊伍,其中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優良的醫德素養。針對此種情況,我院從2001年開始,進行繼續護理學教育工作,引導和改變全院護理人員的思想觀念,通過學習提高了護士的思想素質,從而有效的改善了服務態度。通過職業道德和思想教育,使她們一言一行都嚴格按護士的行為規范去做,保持一種健康、樸實、向上的精神風貌。各病區和門診增設了服務臺,成立了責任小組,對住院患者進行醫院情況的詳細介紹,對危重、腫瘤手術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如外科有位70多歲行賁門癌根治手術的患者,由于護理得當,沒有發生褥瘡和其他方面的并發癥,得到了醫院及患者家屬的好評。近年來全院有15%的護理人員先后被評為“巾幗建功三八紅旗手”、“院先進工作者”。

專業理論培訓

我院護士認真自覺學習,休息日、夜班不放棄學習機會,力求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參加高等護理教育學習的人逐年增多。體會到繼續教育給了大家動力,在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中不斷充實了自己。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繼續教育對各階段護士的理論知識及技能不斷補充、提高、鞏固,院內有計劃組織新技術、新知識學習,拓寬護士的知識面。科內有計劃安排學習,組織高年資護師講課,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她們的素質水平也隨之提高。

突出腫瘤專科特色

第8篇

關鍵詞: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干預對策

護理安全是一項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指標,同時也是患者康復的保障。如果失去這個保障,護患糾紛不可避免,隨之會產生很多的問題[1]。在普外護理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可能是導致護理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這些不安全因素中護理人員素質尤其關鍵,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以避免失誤或糾紛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此情況,選取普外科護理人員 10 名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來探討分析普外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采取的干預措施;分析其專業的護理培訓對提高普外科護理安全因素防范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科從事2年以上工作時間的護理人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人,觀察組給予專業護理知識培訓,年齡25~38(28.4±2.1)歲;中專學歷有2人,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6人。對照組不接受專業護理培訓,年齡在22~37(26.8±2.9)歲;中專學歷有1人,大專或大專業以上學歷7人。

1.2方法對普外科2012年1~6月住院患者發放調查問卷,在發放過程中向被調查的患者解釋清楚調查原因,耐心講述怎樣填寫問卷,并獲得患者的支持。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患者對護士的護理行為評價和滿意度,問卷滿分為100 分。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使用方差分析法,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 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出現失誤的人數對比通過對普外科住院患者實施臨床護理過程中,分析護理人員其護理模式及操作水準等進行比較分析,兩組比較均具有差異(P<0.05)。見表1。

2.2 患者對上述兩組護理人員滿意度的對比通過對普外科住院患者進行筆錄調查及護理人員操作規范,分析兩組護理人員滿意度,比較均具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普外科護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知識水平不高、護理態度不好、護患溝通不良影響護患關系。一些護理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直接上崗,缺乏全面的理論知識,容易出現差錯和失誤[2]。個別護士經驗不太豐富,且沒有及時總結日常護理操作后經驗的習慣, 往往處理一些疾病時墨守成規,不能做出正確的處置,甚至延誤了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影響導致造成護患糾紛。

我國大多數醫院護理工作任務繁重,一線護理人員缺乏,使某些工作不到位,目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這種職業特點使人為不安全因素增多;另外,護理人員與患者每天都會接觸,但一般都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很少有心靈上的溝通和關心。未細致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甚至有的護理人員向患者解釋病情時沒有耐心[3]。個別護理人員違反操作規程,屢次出現護理記錄錯誤,不按時或不能及時遵醫囑給藥,未遵守無菌操作或發錯藥,院內感染。

因此,為技術知識水平不是很高的會員制訂全面科學的理論培訓計劃,提高護理人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定期進修培養業績突出的優秀護理人員,培養她們不僅熟悉儀器設備和急救藥品,還要掌握它們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與此同時,為避免醫療糾紛, 對實習護士一定要進行崗前培訓和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加強法律知識。給護理過程提供參考的依據,護理人員必須把患者的用藥情況及病情變化、給予的處理措施進行準確并完全的記錄,書寫時要做到字跡清楚、客觀準確、完整,避免出現護患糾紛時找不出依據,時刻提高警惕,做到最大限度的預防風險[4]。科學合理的排班制度,科室護理人員在工作時精力充沛,減少錯誤的發生,對普外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夠預防護理失誤,減少糾紛的發生。

從此次研究可以看出,接受專業的護理培訓能夠提高防范各種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護患糾紛,調節護理人員與患者直接緊張的關系,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滿意度;證實了專業的護理培訓普外科護理的安全防范的價值,對提升我科室護理工作人員的效率及滿意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俞美定.護理安全隱患的相關因素分析和管理對策[J].護理雜志,2004,21(12):70-71.

[2]李淑琴.普外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12):2681-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