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17 18:03:5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基礎理論課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1.1研究對象
選擇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XXX省XXX市XXX醫院骨科住院的208例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占70.19%,女性62例,占29.81%;年齡16~79歲,平均年齡(49.71±8.63)。
1.2方法
1.2.1成立優質護理服務領導小組,進行科室總動員,號召大家積極參與
2009年11月11日衛生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護理工作討論會,會上醫政司護理管理處郭燕紅處長強調當前抓好基礎護理的重要性,而后連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下發,并在南京召開了全國護理工作會議。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我院領導組織護理部管理者討論并且分析當前的形勢,在院領導的支持下,由護理部主任牽頭,科室護士長統一管理,讓全科護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指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實施的意義,該項工作的順利實施能充分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落實黨和政府的醫療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可很好的為廣大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1.2.2正確認識基礎護理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通過召開骨科專題會議,讓護士尤其是新護士對基礎護理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意義有正確的認識:基礎護理不僅僅是簡單的生活護理,讓住院病人清潔,也讓病人舒適,而且是落實整體護理、提高臨床護理專業水平的重要基礎?;A護理工作在護士和患者之間有良好的溝通起橋梁作用,能夠在第一時間為患者解決一些迫切需要的問題,為患者提供全面、耐心、主動、細致的護理服務。通過每周二次小講課、不定時晨間提問,每月一次護理查房,講授基礎護理理論及實踐,強化護士對基礎護理重要性的認知。
1.2.3領悟優質服務理念精髓,轉變護士服務理念
護士作為醫院基礎護理的具體操作者,在基礎護理工作中不斷強化護士的主動服務、按需服務、不依賴家屬等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讓護士真正領悟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意義,理解其內涵。先后開展了“假如我是病人”的換位思考活動,要求全體護士在為病人進行臨床護理之前進行換位思考,站在病人和病人家屬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采取人性化的護理行動,讓病人對臨床護理工作滿意、感動。反復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貫輸和活動的開展,有效轉變護士的服務心態和行為,使她們自覺地給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舉動,使病人滿意和感動。
1.2.4組織護士學習與培訓,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
在科室內利用授課、小組討論等形式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學習“創優工程”相關文件和知識,使全體護理人員掌握優質護理服務的具體做法,領悟其精髓。爭取得到醫院護理部和其他領導的大力支持,派護士長和護理骨干參加區內、市內的“創優”專題培訓班。
1.2.5建立護理層級管理制度,確保各項基礎護理實施到位
根據護士的護齡、職稱、技術等能力建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組成的基礎護理三級質量控制體系。護士長每周抽查,月底進行一次全面大檢查,而責任護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檢查各組基礎護理工作落實情況。采用全面檢查、隨機檢查和定期檢查三種檢查方案相結合的方法,使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臨床護理,確保各項基礎護理實施到位。同時,要求護士長、責任護士、指導和管理護士。
1.2.6績效考核,實施護士獎金分配
改變以往的獎金分配制度,根據護士護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護理患者的數量、護理的質量、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績效考核,重點傾向于臨床一線的護士,提高夜班補貼,做到客觀公平。
1.2.7責任護士對骨科患者推出人性化舉措
骨科患者由于肢體創傷、骨折、癱瘓等因素大部份需臥床休息,基礎護理工作相對繁重。而責任護理護理工作的質量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住院期間患者的舒適度、安全等密切相關,責任護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提高其護理工作的質量:(1)骨科內設立“創優”服務意見征集本,責任護士除護理治療外,其他時間也到骨科患者床邊征求患者對護理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記錄在冊,并根據患者的意見進行護理服務的不斷改進。(2)責任護士做到微笑服務,在工作中學會調適自己的情緒,不將生活或者工作中自己的不良情緒帶給骨科患者。對每一位新入院患者做到笑臉相迎,進入每個病房,微笑與患者打招呼,微笑回答患者的疑問等。(3)認真落實基礎、生活護理,待患者如親人,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溫暖。(4)責任護士為開通綠色生命通道。急患者所急,斷指、斷肢患者入院時在第一時間為其做好術前準備,盡快送上手術,再協助辦理入院手續,為患者的斷指斷肢的再植成功贏得時間,減少患者傷殘率。(5)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全程康復護理。在患者入院、術前、術后、出院前由骨科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康復指導和鍛煉工作,有效促進了患者功能的早日康復。
1.3效果觀察
基礎護理合格率由護士長和責任護士按照護理部下發的基礎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進行測評,患者滿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時對護理部下發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填寫。
2.結果
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前,基礎護理合格率為81.76%;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達到84.59%;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后,基礎護理合格率為90.87%;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達到92.79%,實現了護理零投訴,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經2檢驗發現,基礎護理合格率及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在優質護理服務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歷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人類從茹毛飲血原始生活學會利用或燒熟食物,從依靠自然到繁殖飼養,從手無寸鐵到冶金煉石,這不都是進步,這不都是發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話,那人類為什么都還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進步?
2008年5月12日14:28,我相信大家對這個時間一定不陌生。就在那時,一場大地震襲擊了四川省汶川縣,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把解放官兵通過水路送到災區?是什么把救援物資通過空投送到災區?是什么第一時間打通了到汶川的公路?是什么幫助人們鋸開鋼筋挖出傷者?是什么幫醫生把搶救出來的傷員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是沖鋒舟,是直升機,是挖掘機、電鋸和醫療設備。還有,在網絡世界,里資源十分豐富,你可以從中最快地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學會更多課堂外的知識,并靈活地運用課內知識,上網還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這一切一切難道不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嗎?
有的人說科技發展帶來了大氣污染、你說科技發展產生了白色垃圾、你說科技發展形成了氣溫變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陰影就越暗,但就憑這些斷定科技發展是不好的嗎?時代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再說大氣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預防預案;白色垃圾,統一處理;汽車尾氣造成氣溫變暖科學家們也研發了太陽能汽車??纯船F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太陽能電池……環保節約的太陽能已經逐步進入千家萬戶,這不是科技帶來的嗎?
歷史學科所描述的都是學生所不曾經歷過的“過去時”,學生要認識、理解那些遠距離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興趣不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教師有必要創設歷史情境。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挖掘知識中蘊含的情趣因素,根據教學內容,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輔之教學工具,將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生動的歷史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情趣,讓學生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積極學習。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競爭激趣、游戲激趣等,只要我們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夠調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服從于教師,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師生關系緊張,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了抵觸情緒。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有必要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理解和信任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師生關系?!币虼?,教師和學生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其次,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尊重學生,樹立平等和民主意識,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協作。再次,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核心,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傊處熢诮虒W實踐中要不斷改善師生關系,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師生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寬松感、安全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聰明才智和創造性。
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問題是歷史教學的心臟。成功的課堂提問,能夠“一石頭激起千層浪”,激活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提問,將其貫穿于歷史教學的始終。那么,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度,切合學生實際。既不能太簡單,從教材中很容易就能夠找出答案,也不能太難,讓學生無從下手,而應難易適度,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著”。第二,提出的問題要有梯度,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思考。教師要把復雜問題條理化、系統化,把深奧的問題明白化、通俗化,且問題要一環扣一環,逐漸深入,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沿著正確的思路輕松解決問題。第三,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教師所提問題不能浮于表面,而應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啟發性,能夠發散學生思維。四、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能讓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所學內容。我個人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總結了幾點學習歷史的方法。
(一)背好知識點
雖然現今強調素質教育,但這并不代表學生不需要背誦、記憶一些知識點,而是要求在理解的情況下記憶知識點,這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具體來說,教學中教師應引導明確重難點,背誦、記憶重要的知識點。
(二)建立知識線索
要把所學內容更準確掌握下來,有一定的線索是很有幫助的。線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課本內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閱也就比較迅速。因此,歷史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滲透知識線索的指導。這要求教師在授課中,必須把課本內容講清楚,讓學生能夠有條理地把握相關內容,制作出每一課的相關知識線索,清楚每一課由哪些方面來組成,每一方面又分為幾點來講解。這樣,學生的頭腦里有了相關線索,需要查閱的時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確定所考內容在哪一課,也就能把答案確定下來,達到了學以致用。
(三)理解具體事件
關鍵詞:人文價值教育;課堂滲透;理論基礎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27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4-0093-03
“教育理應包含教導和學習,但也有矛盾,有教導有學習的行為或活動,也不一定就是教育。這主要是因為教育中存在價值活動。”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對價值問題、學科問題等探討,因為課堂中主要的“育人”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結合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把培養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關照學生的生命成長,回歸整個教育的原點。課堂作為學生教化和傳遞人文價值教育的重要渠道,應通過教材中富含的人文情感教育因素,對學生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施加影響,增強教育的教化功能,從而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一、關懷教育原理
關懷教育指的是從生命中學習,關注于從生活中轉化的教育。她是對無趣的科目知識學習注入新的活力。關懷教育并非灌輸可得,而是存在于每個人的內心,是人內心深處直覺和神性的展現。關懷教育同時也是各器官的一個完美結合,換句話說就是思想、言語和行為的和諧,必須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完成。人文價值教育堅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品格,因此要利用每一個機會去提升學生良好的品格,關懷教育的目標是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并且知道如何在一個變化的和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界里做到至善至美。學校把“道德教育”設立為一個學科,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給出老師期望聽到的答案,但是卻不會把他們所學的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而關懷教育是一個整體,要盡力去做任何需要的事情,以達到身體、大腦和情感的平衡。關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們相信自己,即使在面對生活中的考驗時也要感到幸福,用自己的天賦和特長讓自己和整個社會變得更好。
在“關懷教育”實施過程中,應該實現轉變學科教師為學生人文價值教育的“引導者”與“榜樣”。對于教師角色的轉變,從主導者、促進者、幫助者、指導者到參與者可以使我們從不同的視角去理解教師角色。在課堂教學滲透人文價值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人文價值教育的承擔者,其對學生人文價值教育引導責無旁貸。人文價值觀念是零散的,雖然大部分都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但卻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一體系需要學生在外界行為中去塑造??鬃釉弧安粦嵅粏?、不悱不發”。學生人文價值理念的塑造是由外界引導,由表及里的進行激發,再由內而外的生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人文價值滲透中,教師的楷模引導作用不可忽視,楷模不僅僅是聞道有先的知識傳授,也不是把自身內化的人文價值教育思想灌輸給學生,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與“榜樣”在關懷教育中的功能。
關懷教育的教師責任是:仁愛學生,并且表現出來;營造安全的環境(體能、社交、情緒方面),營造自由的環境,并且用靈活、一貫的原則和生活期望去美化它;為學校這個大集體做出貢獻,知道每個孩子的名字,而且重視每一個個體;知道每一個孩子的長處與弱點,提供為此專門開設的活動;從孩子的整個生活背景中去觀察他,在家庭關系中、在社會中跟學生的家庭保持聯系;在集體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在細微處鼓勵和培養學生的自信,挖掘和發現學生具有的人文價值,并鼓勵其發展。關懷教育的老師無時不在運用一些策略來盡自己的責任,包括講故事、聽音樂、引用名言和創造性的想象。@些對保持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平靜很有效果,使得他們能夠和內心進行自我溝通,以喚醒人固有的智慧和價值。一個老師通過認識學生的潛力價值和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巨大的轉變。然而,學生通常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潛力和能力的。毫無疑問,不管任何時候,只要老師在教學中意識到關懷教育的原則,就可以帶給他們積極的轉變。關懷教育的教師通過喚醒學生內心和思想深處良好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認識他們擁有的一切潛質,學生印象最深的是教師的人格,而不是所教的知識。
二、主體性原理
社會發展,民主已深入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個體社會生活的一種理念。學校課堂是一個濃縮了的微型社會,新課改理念下的學生主體意識的強化,已將傳統的課堂教師主導推人了歷史的深淵,關注個體和尊重學生人格已成為學生個體探究學習的前提,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民主對話與交流,成為高效課堂的一大基礎,忽視主體性,缺失民主對話與交流的課堂中的說教則會遭到學生的抵制。人文價值教育在課堂中的滲透是基于課堂知識傳授的基礎上開展的,忽視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將很難達成課堂教學的知識傳授目標,加之,學生的學習是由其個體主動構建的,其排斥外界的強行施加。學生應該且必須成為課堂的主體,缺失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就不會產生學習。
(一)課堂人文價值教育滲透基點――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主動建構.學習者對知識的學了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借助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獲得,更需要學習者在特定的情境下主動學習。人文價值教育探索發現學習具有知識學習基本屬性,所以,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主動建構是課堂人文價值教育的滲透基點和出發點。師生平等對話被公認為是道德教育的最優化途徑,平等對話促成移情,有助于理解學生的情境與需求,可為教師提供實用的教育建議,將師生之間的移情和共融,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人文價值教育本質上是一種體驗學習,因而必須在師生平等對話基礎上才能進行。同時人文價值教育學習又如同探索發現學習,可以培養師生的自主能力,師生通過該學習過程可以尋求到一種平等的對話,繼而激發和碰撞出靈感。
(二)課堂人文價值教育核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個體差異性和能力的潛伏性??茽柌褚苍赋觥皟和衅鋫€體關于價值觀問題的思維方式,兒童的道德觀念是其自發形成的,道德觀念形成有組織的思維方式”。在課堂人文價值教育中,只有將學生的主動學習行為和思維構建起來,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對人文價值教育理念的建構。否則,學生一味地跟隨老師訓練,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個機械學習和思維。在課堂人文價值教育滲透中,教師應珍視學生價值,關注學生潛能,認識學生差異性,進而激發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課堂教學的主體間性特征要求突顯學生的主體性。任何教育活動都具有主體間性的特征,而人文價值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則更多聚焦在主體間發生的。人文價值教育過程中遵循主體間的特征,主體間的交互過程中雙方不僅互相了解,且遵循共同的規則,雙方互惠互利,人格平等機會均等。因此人文價值教育過程中師生、生生關系的核心是主體間的理解。馬克思?范梅南指出“理解能讓人了解一個具體的孩子對不同事物的感受,理解什么是充分必要的,能幫助年輕一代在道德觀、審美觀、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情操上轉化的更加完美和自立。個體在社會視域內不斷的對自己的道德認識進行整合,不斷重構自己與他人、集體的社會認知經驗,并φ廡┚驗反復反思與自我判斷,最后逐漸形成和發展自己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最終形成道德上的成熟?!币虼?,在課堂人文價值教育滲透中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包含著互動與反思,互動反思促進主體間的相互了解,是主體間的情感、意識、人格得到交流,最終形成對世界的理解。課堂中師生、生生理解與相互融合促價值教育主體在他律――自律中反復調節和促進。
三、尊重事實與靈活實踐原理
尊重事實要求教師在講授學科知識時兼顧人文價值教育目標,利用課堂中的偶境進行人文價值教育滲透,把握時機抓住教學環節中有利于學生人文價值教育理念提升的任何偶發事件,即時即興挖掘人文價值教育滲透時機。
(一)靈活實踐――人文價值教育滲透抓手。人文價值教育指導于實踐,來源于實踐,課堂教學中的人文價值教育滲透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需要在實踐中被強化。學科知識教學是把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情境教學主要發生在課堂上,人文價值教育與學科知識教學都要求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情景教學有利于學生把混亂的知識結構化,生硬的技能嫻熟化,同時也需要教師考慮情境教學中的人文價值教育,教師創設的情境與學生原有的道德判斷要形成沖突。在這樣的情境教學中學生所獲得的人文價值教育將使其終身難忘,因為其價值判斷是固著在知識結構上的,也是在自身實踐中建立起來的。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P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我們整個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是整個建設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項工程在建設前都必須進行巖土工程勘察,采集相關數據。而我們勘察的成果質量會直接的影響到整個工程造價的安全。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也是一個我們不能輕視的工作。我們應該對平常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水平,保證勘察成果質量。
1. 巖土工程勘察概述
1.1 巖土工程勘察與設計的目的
巖土工程勘察與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運用工程地質學等相關理論,應用科學的勘察方法,利用先進的測試技術及儀器,依照一定的程序對建筑項目場地進行調研。調查、分析、研究與工程建設相關的工程地質條件、施工建設對所在地及周邊自然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等內容,并對勘察成果及技術參數進行評價和設計,以便為工程建設的基礎設計及施工提供科學、詳實、準確的工程地質資料及技術參數。
1.2 巖土工程勘察與設計的主要內容
主要包括現場的鉆探及原位測試、原狀土取樣、室內試驗以及編制設計文件等方面。
1.3 巖土工程勘察方法的選定
(1)收集地質資料,進行工程地質測繪;
(2)按照地質條件以及測繪成果,進行勘察綱要的編制;
(3)根據地質條件、地形地貌、工程特點,確定勘察手段和勘探方法。
1.4 巖土工程設計的程序和步驟
(1)根據勘察結果,擬訂初步設計方案;
(2)制定施工方法;
(3)進行設計方案的可行性驗證,確定最終設計方案;
(4)制定設計文件,文件中要涵蓋設計方案、施工方法、施工要求等要點。
2.勘察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勘察依據不充分、目的不明確
實踐證明,只有設計意圖明確,才能科學合理的布置工程量,解決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但在工程實際中,有不少勘察工作不完善、不具體,例如,擬建工程的結構形式、規劃地坪標高、勘探點坐標等情況不清,這些都是因為勘察單位的技術不足引起的,加上勘察單位對工程所涉及的公眾利益安全不夠重視,忽視了工程施工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地質危險和地貌問題,例如,某項工程勘察報告中提到該施工工地上有多個鉆孔遇到防空洞,防空洞與地下室的地板之間僅3m的距離,可是在勘察平面圖上卻沒有標識,相關人員也沒有對勘察報告進行核實。又如某一住宅小區原有的地貌為山地丘陵,人工漁塘較多,是建設單位在堆填后進行開發的,在勘察過程中,某勘察單位沒有對原有地貌進行詳細的勘察,也不向附近居民訪問,在后來施工中發現的其他地理情況與勘察報告中大相徑庭,原來建筑物的所有鉆孔均布置在塘堤上,導致業務不得不對工程項目進行變更。
2.2勘探點深度
各建筑基礎結構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其勘察的深度也不同,如5-6層磚混結構住宅,通常的勘探孔深為15m,而在地質較好的密實碎石土及基巖區可以減少勘察的深度。而對于多層結構的商場,高度較大的地下室,其建筑的柱網荷載較大,基礎面積大,甚至可能采用樁基,尤其在細土平原區地區,由于可能存在軟土層,僅15m是無法滿足要求的。相反,如果在碎石區,對2-3層的建筑物,有的勘察隊伍也采用15m的勘察深度,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3勘察測試手段、方法的不適宜
由于技術、素質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勘察單位對勘探裝備、勘探手段、取樣方法的適宜性沒有引起重視。例如,在碎石土層中進行標準貫入試驗,圓錐動力觸探試驗不連續、不提供綜合修正結果,勘察人員還沒有清除孔內的廢土就開始貫入,這導致原位測試結果和現場測試會出現差異。在巖層中鉆進時,無巖芯采取率,導致勘察人員無法了解其鉆探效果。
2.4勘察綱要編制不完整
一些勘察單位的勘察綱要不完整,有的甚至沒有審查過就開始施工,也沒有勘察平面圖,有的單位甚至沒有勘察綱要,或者責任人簽名或儀器編號填寫不全。一些單位的勘察原始資料沒有真正落實審核,少數單位原始資料歸檔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資料缺失,這些問題都將導致勘察問題的發生,影響巖土施工。
2.5忽視生態環境的論證
由于勘察單位對巖土工程設計、施工論證不足,導致巖土施工的質量受到極大影響。例如,一建筑場地四面緊鄰高層建筑物或馬路,而勘察隊伍在對這塊場地勘察時,除了按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定的一般要求進行外,還要重點對施工中可能對周圍的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論證,可是很多勘察單位卻忽視了這方面的工作,導致整個勘察結果無法適應施工要求,嚴重時還會導致工程變更,反而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2.6地下水位觀測
地下水位量測應該和各勘探點同時進行,而測量時間也應該在最后一個鉆孔施工完成的24h后進行,測量內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的開采情況,水位量測應與鉆孔坐標、標高回測相結合。但在工程實踐中,對鉆孔(探井)中水位的量測,沒有全面考慮到附近有無抽水井及地下水溢出的陡壁,這樣測量出來的結果無法真實的體現地下水位情況,嚴重的話,還會給巖土工程帶來很大的麻煩。
2.7試樣采取
在試樣采集中,對其工作要求沒有進行嚴格規范,原狀樣高度不夠,數量和質量也不到位,導致土質中的大量水分流失,影響對實際級配的定性或土鹽化學分析的準確性。采取地下水試樣時,鉆孔才終孔即采取,這種水樣成分無法代表地下水的真實成分。
3.改善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的策略
3.1 加強市場的管理與監督
(1)嚴格遵循一勘察、二設計、三施工的順序開展工作;
(2)嚴格審查勘察合同和勘察綱要;
(3)加強現場的監督與控制,防止弄虛作假,提高勘察工作的真實性;
(4)嚴格審查勘察報告。對勘察報告中工作量、穩定性評價、勘探質量、數據分析、選型論證、結論建議等內容嚴格審查、重點把關,尤其要重視報告中提出的建議。
(5)加強政府及相關機構的管理與監督,制止惡性競爭;
(6)大力推行工程監理制度。
3.2 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人員隊伍整體素質
(1)加強技術人員的教育和專業培訓,并制度化,更新其知識結構;
(2)鼓勵技術人員多參加學術活動,拓展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3)實施崗位輪換制度,增加內部的技術交流與溝通;
(4)推行巖土工程師注冊制度。
3.3 加強工程地質的地域性研究,制定地方性的勘察規范
我國面積遼闊,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復雜多樣,各不相同。這種情況下,如果在巖土工程的勘察與設計工作中,不考慮地區的實際,機械地套用標準統一的全國性勘察規范,必然無法保證工作的準確性。因此,要加強地域性研究,依據本區域的實際地質狀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操作性強的地方性規范標準。
3.4 廣泛采用先進的技術,提升巖土工程的整體技術水平
加強計算機技術等新技術的應用,強化自動化檢測與監測技術,確保所提供的巖土工程地質資料和技術參數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結束語:上面我們就有關巖土工程勘察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相關措施進行了分析,通過介紹我們應該了解到巖土工程勘察因為實際情況的不同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所以我們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工作的任務就是希望通過相關技術資料,分析和評價工程地質條件,更好更順利地讓我們完成巖土工程勘察任務。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巖土工程勘察的相關規則,并且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和新的知識,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更好做好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樹林.城市地鐵巖土工程勘察應注意的問題[J].鐵道勘察,2005(3).
關鍵詞:自然語言處理;特征提取;語法;語義;語用
中圖分類號:TP39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6-31112-03
Feature Selection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Technology Text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HEN Pin
(Automation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16005,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 Chinese technology texts are full of the whole Net in the form of electronic text. So, Chinese technology text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a hot theme in the information domain. This paper set up a new feature selection model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based on this model, analyses in terms of syntax ,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
Key words: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eature Selection;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1 引言
從50年代的機器翻譯和人工智能研究開始,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簡稱NLP)已有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自然語言處理是研究如何讓計算機理解和生成人們日常所使用的語言(如漢語,英語等)。目的在于建立起一種人與機器之間的密切而友好的關系,使之能進行高度的信息傳遞與認知活動。[1]
本文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理論及方法[1][2],以及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其自身較強的領域特征,建立了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并從語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來分析處理,同時也用于解決自然語言中的多義、同義和相關性問題。
2 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很自然會遇到自然語言的各種問題。因此構建一個優秀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3],是我們有效處理自然語言的關鍵所在,具有深刻的意義?;谧匀徽Z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由詞匯層特征向量輸入、語法分析、語義分析、語用分析和概念層特征向量輸出等部分組成。模型結構如圖1所示。
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過程如下:首先輸入詞匯層特征是已經經過預處理后的詞匯,包括詞性標注、句子編號等等。然后對相同句子編號的詞匯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進行語法分析,即組塊分析。再是利用已經經過處理的語料庫中的詞匯建立領域概念樹,并基于領域概念樹進行概念語義分析。最后是語用分析,利用詞間相似度和關聯度進行語境分析。整個模型中,隨著語法層面到語義層面再到語用層面,語言的處理程度逐步趨于細化,其精度也隨之提高。
圖1 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特征提取模型
3 語法分析
語法分析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發展,但仍然是一個瓶頸問題。因此目前通常采用“分而治之”的原則,來降低完全句法分析的難度,進行部分的句法分析,我們也稱之為組塊分析。因此,本文結合Abney組塊描述體系[4],定義漢語語法基本成分為各組塊形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詞性判斷規則的組塊分析策略,用于解決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分類過程中的自然語言問題。
其中,組塊標記集如表1所示。
表1 組塊標記集
詞性標記集如表2所示。
表2 詞性標記集
在本論文中,我們分析組塊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基于詞性判斷規則的組塊分析策略(Chunk Analysis base on Part of speech Rule,簡稱CABPos):
設組塊標記(Chunk Sign)記為CS;詞性標記(Pos Sign)記為PS;->表示前后標記符,如s->p表示主語組塊在謂語組塊前;每一個進行語法分析的句子(即詞串),記為Seni=ti1ti2…tim,其中seni為第i個句子,tij為第i個句子中的第j個詞匯;把每個句子等分為前、中、后三部分,分別記為Ti1,Ti2,Ti3;關聯詞表為RT。
判斷規則如下:
4 語義分析
目前,比較成熟的語義分析手段主要有格語法,語義網絡,義素分析法,優選語義學和蒙塔格語法等等[6]。本文將結合中文科技論文文本的強領域特征在原有概念樹模型的基礎上創建一個領域概念樹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概念語義分析。從而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自然語言的同義現象和相關性問題,提高了文本分類的準確率。
4.1 領域概念樹
從語義角度上分析,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往往具有強的領域特征。比如說,“禪宗”、“僧人”等詞匯就明顯地帶有強烈的“人文科學-宗教-佛教”領域的詞匯色彩;而“中超”、“切爾西”、“角球”等詞匯就明顯地帶有濃郁的“人文科學-體育-足球”領域的詞匯色彩。因此,本文在傳統概念樹基礎上結合中文科技論文文本強領域特征構建一個新的語義模型――領域概念樹。如圖2所示。
圖2 領域概念樹
4.2 基于領域概念樹模型的概念語義分析算法
向量空間模型是文本分類特征提取中用得最多的特征模型,因為它夠簡單,而且特征提取的效果也不錯。那么在VSM中,如何才能把領域概念樹中的概念反映到特征項中,我們是這樣處理的。
在數學上,詞匯層映射到概念層,可用下式表示:
(8)
式中,T0為詞匯層特征向量,Ts為概念特征向量,T可以用標題名B、作者情況Z、中文摘要W、關鍵詞G、正文ZW和參考文獻CK等替代。
基于領域概念樹的概念語義分析算法主要包括下列操作:
設概念領域樹中各概念詞匯集,標記為CDS。
Step1 輸入詞匯層特征向量:
(9)
式中Fi表示特征向量中的第i個特征項。該特征項函數主要變量是ti、wi和CS(ti),也可以包含其他特征項信息;其中ti是特征詞匯;wi是特征詞匯的權重,CS(ti)是詞匯ti的組塊標注。
Step2 對詞匯層特征向量中各特征詞匯,通過領域概念路徑以及組塊標注歸并屬于同一概念層次的特征詞匯。
式中T′i表示屬于同一概念層次的詞匯;ci表示歸并后Ti概念層次代碼標記。
Step3 計算屬于同一概念層次的特征詞匯T′i所對應的概念權重。
式中ρi表示同一概念層特征詞匯T′i的概念權重。
Step4 輸出基于領域概念樹的概念層特征向量:
由此可見,基于領域概念樹模型的概念語義分析,如果特征項中參數詞匯屬于領域概念樹中的某領域層的概念詞匯,那么該詞匯就能增強它在該領域層的權重系數,極大地解決了同義詞等語義問題,提高了分類的精確度。
5 語用分析
語用分析可以理解為詞匯的上下文語境的分析。本文中,自然語言處理在語義、語用層面上所描述的詞匯是基于領域概念樹中的概念詞匯。因此,本文基于詞匯間相似度和關聯度,提出了一種語境分析方法。
從數學角度上來分析,基于詞匯間相似度和關聯度的語境語用分析過程,可以用下式來表示:
式中Ts是概念語義分析后的特征向量,Tr是語境語用分析后的特征向量,T可以用標題名B、作者情況Z、中文摘要W、關鍵詞G、正文ZW和參考文獻CK等替代;ξ是詞匯間相似度的閾值;η是詞匯間關聯度的閾值。
基于詞匯間相似度和關聯度的語境分析算法主要包括下列操作:
Step1輸入概念語義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Step2對概念層中的詞匯進行詞間相似度計算,如公式(16)和(17):
Step3對概念層中的詞匯進行詞間關聯度計算,如公式(18)-(20):
Step4通過實驗獲得詞匯間相似度的閾值ξ和詞匯間關聯度的閾值η,取詞匯間相似度Simlexical(ti,tj)>ξ和關聯度Relaxical(ti,tj)>η的詞作為新的特征項。
Step5 輸出經過語境語用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此算法主要是通過詞間相似度和關聯度來判斷同一概念層次上詞匯間的相關性,從而進一步改善了自然語言處理過程的性能,來提高文本分類的準確率。
6 舉例
為了具體說明該方法,以某標題名來舉例說明,如下所示:
標題名:計算機病毒防治的協同理論與法律對策
設t1="計算機",t2="病毒",t3="防治",t4="協同",t5="理論",t6="法律",t7="對策"。B0表示標題名原始特征向量;Bs表示標題名經過語義分析后的特征向量;Br表示標題名經過語境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首先語法分析(組塊分析):
表3 組塊分析結果
然后語義分析:
標題中詞匯在領域概念樹模型中所對應的概念,如表4所示。
表4
所以該標題名的原始特征向量B0為:
最后語用分析:
詞間相似度關系(a=2),如表5所示。
表5 詞間相似度
詞間關聯度關系(K=4),如表6所示。
7 結論
本文利用自然語言處理的理論與技術,構建了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并從語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分析,使自然語言的處理程度逐步深化。語法層面上,我們利用了基于詞性判斷規則進行組塊分析;語義層面上,則結合中文科技論文文本的強領域特征創建了領域概念樹模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概念語義分析;語用層面上,基于概念層上詞匯間的相似度和關聯度,進行了語境語用分析。
參考文獻:
[1]劉穎.計算語言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張春霞,郝天永.漢語自動分詞的研究現狀與困難[J].系統仿真學報,2005(17),1:138-145.
[3]Mladenic D, Grobelnik M.Feature selection for unbalanced class distribution and Na?ve Bayes [A].Proc of 16th Inter Conf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99[C].San Francisco, C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9:258-267.
[4]王怡,蓋杰,武港山等.基于潛在語義分析的中文文本層次分類技術[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4,8:151-154.
[5]姚天順.自然語言理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
[6]王曉龍.自然語言處理的若干問題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04
[7]劉挺.語言模型.哈工大信息檢索研究室,2004
關鍵詞:高校 體育選修課 教學
一、引言
高校體育選項課作為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果,其教學模式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與肯定,一直以來在高校教育中都起著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體育選修課在實際高校教學中出現諸多弊端。對此,本文將淺析高校體育選修課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以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現狀
(一)學生擇取體育項目時欠缺引導
大學生活是學生的轉型階段,大部分學生沒有健全的心理素質,情緒起伏反差大,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因此盲目追求人生。大學期間,學生仍處于受教育階段,并不能依據社會和自身的需求擇取未來生活中能得以運用的知識或技能。作為學習課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雖然一直以來學生都接受過體育教育,但他們仍沒有較強的體育理論知識,不能真正掌握體育項目,對人生階段所需參與的體育活動渾然不曉。隨著終身體育的提出,高校實施體育選項課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選擇體育教師并安排上課時間,老師并沒有指導學生進行選擇,使得學生在選擇運動項目時動機不良。在外界因素的制約下,學生盲目地擇取體育項目。因此,學生在進行體育選項的時候,學校相關體育管理人員要強化教育和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從而提升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知,在社會與自身要求的基礎上,合理的選取體育運動項目。
(二)基礎水平有差異增強教學難度
與傳統班級教學方式不同,體育選項課更多的以系和年級作為教學單位使學生進行自主的選項。并以此對教學班級重新劃分,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體育課程的同時,也使得班級內學生的運動質量存在差異,同時學生的個體基礎水平有差異,使得學生間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大不相同。若老師將基礎好的學生作為教學內容的進度標準,則會使基礎較差的學生會潛意識的以為老師輕視他們、忽視他們,繼而潛移默化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反之基礎好的學生則會認為老師偏袒基礎差的,覺得學習枯燥無味、沒得什么意思,也會喪失學習興趣。總之,體育選項課使老師難以掌控教學進度,提升了教學難度。
(三)二次選項要求不滿足學生需求
在高校體育選項課中填報選課志愿時,雖然部分高等院校設立兩項志愿,但和大多數高校一樣,都對每個項目都予以主觀限制填報人數,特別是諸如健美操、球類等尤為受寵的項目。一般地,女生較喜愛瑜伽、健美操等項目,男生較喜歡較強競技性諸如籃球、足球等球類項目。由于對人數進行了限制,難免部分學生會被隨機調配到其他項目,而這些項目往往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厭學或是不認真的學習態度,或多或少的使其他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需耗費大量的時間用以維持紀律。
(四)高校欠缺健全的教學評定機制
任課教師的主觀評價是現今高校體育教學評定的主要方式,技能考核成績與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約為7:3,但在實際評價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存在個體差異,往往那些基礎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通過考試或順利,繼而相對容易獲取學分;而那些基礎素質較好或平時刻苦努力練習的學生的最終成績由于技能審核反而與平時表現差的學生低。從而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了不良風氣。
三、處理對策
首先,要加強學生選項前的指導教育,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體育和人生價值觀,從而使其運動知識得以培養,擇取滿足社會要求的項目,能使學生的意志得以強化,克服自身惰性,使學生不斷地拼搏進取,養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其次,對選項課的開設時機進行適當調整,主要夯實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有關于項目的知識基礎,同時應當以素質練習為主,使學生的運動能力及其興趣得以培養,從而為體育選項課夯實基礎;對那些或將成為終身體育的項目需要應適時地將其設為必修課程,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夯實基礎;同時應擬定相關規定,學生當至少掌握兩門選項課。
最后,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定機制,避免評定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的情況;實施多元化評價,擬定相對健全的教學評價準則,降低老師在評價過程中的隨意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教育體制下,高校應當充分認識到自身體育選項課教學的弊端,加強學生選項前的指導教育,適當調整教學時機和教學體制,并制定公平有效的評定準則,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利于自身良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長青,張鳳華. 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5:123-125.
[2]路國華. 對高校體育選項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的研究[J]. 科技咨詢導報,2007,02:231.
[3]蔣昭苑. 普通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存在的問題探析[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2:152+216.
[4]杜振巍. 對普通高校開設體育選項課的調查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專業代碼:081903 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一、培養目標
1、較好地掌握基本理論,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身心健康;
2、系統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安全技術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或獨立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國語。
二、學科專業及研究方向簡介
1、本專業隸屬的一級學科為礦業工程。安全技術與工程是針對大型基礎設施的公共安全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交叉學科,該學科以保證大型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目標,主要進行監測技術、檢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控制技術、健康診斷與評價技術等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該專業可招收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機械工程、力學、安全工程、信息技術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內容:
1)結構健康監測與信息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結構健康監測技術、監測與診斷系統、監測信息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遠程監測技術等研究。
2)結構健康診斷與安全評估:主要包括結構健康診斷理論和技術、結構健康狀態及安全評估技術等研究。
3)既有結構性能評估與控制技術:主要包括既有結構檢測技術、仿真分析技術、承載能力及耐久性評定、壽命評估、結構控制及加固技術等研究。
4)大型施工機械安全技術與工程:主要包括大型施工設備的設計、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施工控制與安全管理等研究。
三、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1、碩士生的培養方式為導師負責制,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修滿所要求的學分。
2、碩士生培養實行學年制,學制2.5年。碩士生的在校學習年限為2~3.5年(含休學)。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課程設置分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兩大類,學位課分為公共學位課、基礎理論課、專業學位課,非學位課分為選修課和必修環節。碩士生在校期間,應修最低學分為26學分,其中公共學位課8學分,基礎理論課不少于4學分,專業學位課不少于5學分,選修課不少于5學分,必修環節4學分,最高學分不超過34學分。學分積要求是學位課學分積不少于51,選修課學分積不少于15,總學分積不少于66。
課程的考核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方式A:平時成績(20%)+閉卷考試(80%)的考核方式;
方式B:閉卷考試(50%)+課程論文(50%)的考核方式;
方式C:平時成績(30%)+課程論文或課程設計(70%)的考核方式;
方式D:考查。
課程
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學時學分開課學期開課單位考核方式
ⅠⅡⅢ
公共課學位課
100401自然辯證法322√人文分院B
100402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161√人文分院B
101201公共外語64+324√√外語系A
100001專業外語161√B
基 礎 理 論 課111105數值分析483√數理系A
111108應用數理統計322√數理系A
111103隨機過程483√數理系A
111003有限元法基礎483√工程力學系A
專 業 學 位 課121701安全系統工程322√大型結構所B
121702現代結構測試原理322√大型結構所B
121703智能材料與結構322√大型結構所B
120101橋梁結構理論483√土木分院A
120102高等結構動力學42+63√土木分院B
120103高等巖土力學40+83√土木分院B
120105高等混凝土結構學483√土木分院B
120106高等鋼結構理論483√土木分院B
120803數字信號處理322√電氣分院A
130907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322√計信分院C
選 修 課131701結構工程仿真技術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2風險分析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3結構健康監測實驗技術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4現代傳感器技術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5風工程概論322√大型結構所C
131706結構振動與控制322√大型結構所C
130118工程抗震24+82 √ 土木分院C
130109彈性薄壁桿件理論322√土木分院C
130116環境巖土工程與災害防治322√土木分院C
131002結構分析及反分析方法322√工程力學系C
130903嵌入式系統及應用322√計信分院C
131201日語161√外語系C
130401人文社科系列講座161√人文分院C
必 修
環 節140001科研(教學)實踐1√D
140002學科前沿報告與學術活動8次1√√D
141501信息檢索161√圖書館C
補修課程
五、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也是培養研究生文獻閱讀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實驗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主要環節。要求做到:
1、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著重選擇對國民經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要充分考慮實驗的各種條件、課題的份量與難易程度;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在第三學期期中(10月底前)完成,開題報告統一交培養單位辦公室。
2、學位論文必須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須堅持實踐性、實驗性的原則,論文內容應以研究生本人從事的實驗、觀測和調查的材料為主。對所研究的課題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
3、碩士生論文科研時間一般不少于1年。
4、學位論文實行中期檢查制度,一般應在第四學期(5月底)進行,匯報學位論文工作的進展情況,遇到問題和困難及時向導師尋求幫助和指導,保證論文順利完成。
5、學位論文送審分兩批進行,第一批安排在第五學期期中,論文送審截止日為11月10日;第二批安排在第六學期期中,論文送審截止日為4月10日。
6、論文答辯、學位申請和學位授予參照《石家莊鐵道學院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執行。
碩士點負責人:
培養單位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
(分委員會公章)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