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4 15:13:3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骨科脊柱護士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醫院最主要的任務,是滿足患者需求、治療疾病。除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醫院各??频脑\療能力永遠都代表著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為此,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院作為一家縣級市的二級甲等醫院,將發展重點放在了創建有特色的重點??粕?。早在2007年,醫院就提出“興化病人興化治,疑難雜癥不出市”的奮斗目標,強化學科建設,早于其他很多縣級醫院,率先發力推動臨床專科化,提升醫院綜合診治能力,履行好縣級龍頭醫院在本地區的教學、科研、疑難危重癥患者的綜合診治的職能。其前瞻性的發展戰略與2009年新醫改的目標不謀而合。
??萍毞峙c整合
2007年是興化市人民醫院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在新的管理層成立后,通過與職工的交流討論,醫院設立了全院一致的發展目標,在管理流程和制度落實上進行改進,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在此基礎上,醫院若想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必然要主抓專科建設,將專科精細化,以做強做精。2007年,醫院門診量達433343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5673人次,在客觀上已達到進一步細化??频囊幠!?/p>
為此,醫院將普外科細化為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甲乳外科、肛腸科、小兒外科、燒傷整形科;將內科細化為心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血液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呼吸內科、腫瘤內科、感染科以及重癥醫學科。并引入人才,創建了放射介入科和手外科,從而使醫院臨床??七_到31個。
在專科細化的過程中,醫院也面臨著來自各學科帶頭人的很大阻力。但在嚴格推行的兩年后,無論在患者還是同行眼中,醫院的??萍夹g都樹立起知名度,在醫療技術上發生了質變,醫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找到了發展目標,患者也得到了更好的技術服務。
目前醫院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普外科、腫瘤科、骨科、泌尿外科、婦科為泰州市重點??疲粌嚎?、胸外科、口腔科、腎內科、呼吸內科為興化市優勢???;微創外科、介入放射科等具有地域優勢的新重點專科已經基本形成。
未來的一兩年內,醫院還計劃推出建設一個省級重點專科,并對重點??铺峁└鼜娪辛Φ闹С?,包括增加科研經費、減少會議人數限制、增加數量、優先購買設備、提供更多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等。
另一方面,臨床的專科化不僅指專科的細化,還包括??崎g的整合。??萍毞峙c整合的依據,是患者需求和醫學發展。
以骨科為例,脊柱病、關節病、創傷等都擁有較大的患者群,而人員配備和病區分配為骨科的細化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骨科還可再細化為脊柱、關節、手外科、創傷等4個組。
而在整合方面,普外科與消化科要實現在內鏡診療技術領域的全面優化整合,在微創技術領域將推進普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等全面合作,搭建高水平的微創技術平臺。由于介入治療的發展,對心臟病患者進行介入治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判斷,需要心臟內科與心胸外科合作。
醫院的學科戰略貫徹,是一項全面立體的工程。醫院在建設新大樓時,將原來分散設立的心內科與心胸外科、兒外科與兒內科、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消化內科與胃腸外科等相關專科比鄰而設。這種病區分配也是專科整合的體現,合理利用了空間和人力資源,為下一步各診療中心的建立打好了基礎。
學科建設與人才建設并行
臨床??苹?,離不開人才建設。縣級醫院引進人才仍面臨著一定難度。為此,醫院采取了“引進來,走出去”的思路。
在引進上,醫院通過參加高校人才洽談會,利用網絡招聘信息等各種渠道,積極引進學科帶頭人和成熟技術。2007年,醫院只有3名碩士,現已發展到碩士生導師11人、碩士研究生78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3人,泰州“311”工程培養對象13人,興化市“313工程”培養對象17人,形成了相對合理的人才梯隊,為部分強勢??七M一步細分打下基礎。
在走出去上,醫院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山醫院、紅房子醫院、瑞金醫院、長海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同時邀請各位國內頂尖專家到醫院義診講學、定期坐診。通過講解和長時間的接觸滲透,醫院醫護人員得以學到更加規范的技術動作,以及學科的各種外延知識,使學科建設更加規范。
在人才建設中,更為根本的則是規劃好、培養好、使用好現有的人才隊伍,嚴格規范化培訓、鼓勵在職繼續教育、加強“三基三嚴”培訓、定期組織管理培訓。醫院打破了過去只能在省內或上海進修的規定,放眼全國,到各個頂級專科進修學習。
在護理方面,醫院也下大力度,將大批護士送去進修、參加專科護士培訓,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開闊眼界。
除此之外,醫院還組織應急預案、急救技能演練,利用開展理論及操作競賽等各種形式,促進全員素質的整體提升。
人才建設不僅體現在技術上,管理也應與之同步。醫院注重完善科主任和醫師的考評體系,突出教學與科研得分的權重,將考核結果直接與職稱晉升掛鉤,與職務升遷掛鉤,與年度評先評優掛鉤。加強臨床教學管理,形成“科主任-主診醫師-二級診療醫師-實習醫生及護士”一對一互動教學為主的帶教網絡,并以“師帶徒”的模式促進低年資專業技術人員的成長。
另外,醫院通過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院推行績效管理,將管理中的難點通過調整考核權重的方式進行科學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經驗與做法先后在國家級、地市級醫院管理論壇上交流。2013年,醫院在本地區率先開發了“陽光用藥”監管平臺軟件,短期內實現了全院藥占比、抗菌藥物使用率、處方平均金額、不規范處方數、用藥不適宜處方數、超常處方數的全面下降,得到省、市紀委的高度好評,并將該做法全面推廣。
論文摘要 本文重點敘述腹部實質性臟器創傷的急救與護理。本組護理患者入院后即置搶救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置監護室,設專人護理,進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詳細記錄液體出入量(特別記錄尿量),注意各臟器創傷的鑒別,保持呼吸道暢通,備好搶救器械。施行心理護理,解除病人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樹立病人治療信心,做好術后搶救的準備工作,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確實做好各項基礎護理。本組病例中78例,77例痊愈出院,1例因入院較晚,失血過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術后第2天死亡。
資料與方法
我院從2005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78例腹部實質性臟器創傷病人,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齡6~73歲。合并失血性休克40例,脾破裂48例,肝破裂20例,腎創傷8例,胰腺損傷2例。除1例因失血過多,入院較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急救與護理
(1)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爭取搶救時間。
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的變化:病情輕微的病人每0.5~1小時測脈搏、呼吸及血壓;休克病人每5~15分鐘記錄脈搏、呼吸及血壓1次;并著重觀察病人的意識與表情,皮膚色澤與肢體溫度,瞳孔、呼吸次數與節律等方面變化,注意有無心、腦、肺及腎部的并發癥。本組病例中39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均進監護室,設專人護理,進行心電監護、嚴密觀測生命體征的變化而及時糾正休克,防止了并發癥的發生。
各臟器創傷的鑒別觀察:根據創傷部位及腹腔腫塊的部位、大小、疼痛發展情況鑒別。傷于左季肋部,左腰部,并出現癥狀先兆應考慮脾破裂的可能;肝創傷部位偏于右上腹部及右側腹部,可出現嘔血、便血;胰腺損傷見于上腹部創傷;腎創傷或腎破裂見于腰三角部,側腹部明顯疼痛腫脹,壓痛及血尿,有時形成腹膜后大血腫,表現明顯腰背痛、腹脹和腸麻痹等。
詳細記錄液體出入量(特別記錄尿量):檢查尿量、尿比重及酸堿性。按需要每小時或每日1~2次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最好亦測定血細胞比容。血化學檢查注意血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及電解質濃度。本組資料中48例脾破裂和20例肝破裂病人均及時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為搶救爭取了時間。
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輸入氧氣時應通過濕化瓶或于病人口部置濕紗布,以保持呼吸道濕潤,防止黏膜干燥。每2~4小時檢查鼻管是否通暢。
(2)快速輸液,補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1~2條有效的靜脈通道。選用6或8號大針頭快速輸液,一條保持輸血,另一條輸液及滴注血管活性藥或麻醉用藥。如靜脈穿刺有困難者可靜脈切開或采用頸內、外靜脈穿刺,腹部創傷病人,靜脈輸液部位選用頸部或上肢能提高輸液效果,有利于抗休克。輸液中根據病人的脈搏、血壓及每小時的尿量、中心靜脈壓調節輸液速度。搶救嚴重休克時每分鐘滴速80~100滴,在20~30分鐘內輸液1500~2000ml,注意病人有無咳嗽及血性泡沫樣痰,警惕肺水腫及心力衰竭的出現。用升壓藥時每5~10分鐘測血壓1次,從最低濃度、最慢速度開始。
本組資料中2例病人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中心靜脈壓的變化可指導輸血、輸液速度及量,是對循環狀況判斷的重要措施。如中心靜脈壓<8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需繼續補液;中心靜脈壓>15cmH2O表示血容量已足或心功能不佳。本組病人無1例因輸液過量而致急性肺水腫的發生。
(3)心理護理。
由于導致創傷的原因均是意外,病人無思想準備,故護士應解除病人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信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另外,關心患者家屬也很重要,患者視家屬為惟一能說知心話的人,讓家屬在醫療現場患者會感到溫暖。本組資料78例病人均根據病情做了不同心理護理,取得滿意效果。對搶救成功幫助很大。
(4)術后麻醉及清醒期的護理。
①病人進手術室后,立即整理床鋪,備好無菌引流瓶、引流管、氧氣、吸痰器及搶救車,為病人術后回房做好術后搶救準備工作。②術后麻醉未清醒時取去枕仰臥位,待清醒及血壓平穩后采取半臥位,以利引流和改善換氣;注意監測體溫、脈搏及血壓和術區傷口情況,禁食并進行胃腸減壓;記錄出入液量;定時翻身、叩背,協助病人做深呼吸,以增加肺通氣量,刺激咳嗽,排出痰液;注意口腔護理,漱口液根據病情選擇液體種類;繼續合理選用抗生素,防止腹腔內或肺部感染。③對置引流的患者保持引流通暢,妥善固定,防止脫落。更換引流袋時注意無菌操作,觀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質、顏色。腹腔實質性臟器創傷病人術后一般引流液的顏色在前8小時內可為血性液體,以后顏色逐漸變淡,如繼續有血性液體流出或顏色加深提示有出血可能,應及時報告醫師,酌情處理。
討 論
腹部創傷在平時和戰時都比較多見,多由生產或交通事故造成,少數為吞咽異物和醫源性創傷。腹部創傷范圍較廣,凡橫膈以下、盆底以上軀干部的創傷均屬腹部傷,包括腹壁腹腔內臟器(肝脾胃腸等)、盆腔臟器(直腸、子宮、膀胱等)、腹膜后器官(腎胰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等)和橫隔盆底本身的損傷。腹部創傷屬于普通外科治療范圍,由于骨折有共同的診治標準,脊柱和骨盆的骨折常劃歸矯形外科(骨科)處理,這類骨折常合并腹膜后或盆腔臟器損傷,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