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電力系統市場化

電力系統市場化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8-01 17:07:2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電力系統市場化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鍵詞]火力發電廠 電氣自動化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S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7-0201-01

一、引言

火力發電是目前我國供電系統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它在支撐我國用電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開始關注火力發電中的各項技術。近年來,火力發電中的電氣自動化系統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火力發電廠中的自動化系統主要的功能在于將各個工作機械進行精細的控制,將這些工作的電爐等一些機械協調一致,這樣工作才會更加的協調,并且在進行工作數據收集時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全面和完善,有了這種技術,工作人員在工作時不僅僅可以更加的高效,而且可以更加的輕松,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在火力發電的過程中,電氣自動化技術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特點,這些特點在促進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發展中都有著一定的優勢。下面我們對火力發電廠的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二、火力發電廠廠用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現狀

1.火力發電廠廠用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基本功能

火力發電廠所使用的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基本功能是在監視控制這一方面,通過監視平時工作狀況下的所有事件,工作數據等,來對日常發電情況進行及時的管理,避免出現各種工作失誤的情況出現。這種系統也是以數據信號反饋系統為輔助的,通過對一些例如電量日報表等數據的反饋,來對系統的日常工作進行監控和管理,爭取每一個環節都能在全自動的環境下做到準確和零失誤,從而保證發電廠的工作正常運行,例如,通過自動化系統中的計量功能來對發電廠的電量進行統計,并且可以通過這個功能來對發電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診斷并進行及時的檢查和維修。除此之外,自動化系統對輔機耗電計算以及提高機組經濟性降低機組廠用電率是有幫助的,電氣自動化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對數據的計算,這就使得在計算過程中的用電率隨之降低。而且自動化系統減少了操作程序,不僅減少了設備的磨損程度,提高其經濟性,而且也減少了其用電率。

2.火力發電廠廠用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特點

火力發電廠的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特點在于它的系統較為繁瑣,設備較多,在維修這個方面來說相對而言比較的困難。但是正是由于它的電氣元件比較多,就會使得它的設備的操作的頻率相對而言比較的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裝置的一種保護。這種系統存在的優勢就在于它是集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于一體的,這就使得在運用這個系統的過程中,發電廠的發電效率大幅度提高,將資源最好的搭配組合,優化配置,發電的成本也就隨之降低。

3.火力發電廠自動化系統的現狀

火力發電廠自動化系統的現狀就是在運用了最新科技的基礎之上,不僅僅做到了對于電廠發電技術的自動化管理,也做到了電廠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可以將數據與其他系統進行交換,實現信息的共享。目前我國的電廠自動化系統主要分為ECS、DCS、SIS、MIS 這四類,其中電氣監控自動化系統ECS為主要系統,它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分層的方式進行監控,它包括站點的控制層、間隔層、通信層組成,這三個層面分別進行上中下的監控,將這三個層面結合在一起,實現系統對于數據的監控、收集和處,這個部分也是ECS的系統的核心。從不同的層次來看,通信層的主要任務在于完成間隔層面和站點之間的數據交換,而且對設備進行邏輯控制。而間隔層主要是用來保護監控裝置和設備的,保護監控裝置在可以將數據與上層的控制層面進行數據共享,從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務。最終將處理完成的數據通過ECS系統與其他三個系統進行交換,并且最終實現數據的共享,全方面的進行數據監控,做到發電技術的自動化。

三、火力發電廠廠用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趨勢

1.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智能化的社會,計算機技術不斷地得到發展,在火力發電的自動化系統中,雖然ECS系統已經取代傳統的操作方式,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而如今,這種系統也慢慢的走向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v觀所有的系統發展來看,都開始向智能的網絡化方向發展,以后除了現有的監控這項技術以外,還將有諸如信息記錄,零失誤操作的功能出現,這些功能會讓電廠的電氣自動化系統更加的完善,在運用這個系統的過程中,也會減少問題的產生。系統往智能的方向發展,會使電氣自動化更趨于完美。

2.網絡化技術的應用

網絡已經基本上遍布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不僅在人們的生活中,網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們身邊的工業化技術中,網絡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工業化的以太網技術被廣泛運用,國外在大型的電力設備中都加入了嵌入式的以太網監控系統。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網絡化將是以后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的方向。網絡化技術的嵌入可以幫助火電廠實現現場設備的有效控制,并且做到各站點之間數據交換安全,對設備進行監督,提高火力發電廠的工作效率,正確做到全方位的電氣自動化技術。

3.變換器電路的應用

隨著電子元件的快速更新,變換器的電路也開始更新換代,早期的變換器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高次諧波等等,之后又PWM變換器解決了這些問題。但是后期發現,PWM變換器會使點擊繞組產生很大噪聲和振動,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制出來最新的變化器,諧振式直流逆變化器。這種變換器解決了PWM變換器的噪聲和震動問題,并且保留了之前的優點,使得電子器件的損耗降到最低,并且減小尺寸,減低了成本。因此可以看出此種變換器具有很大的發展前途。

四、結語

通過上文對于火力發電廠廠用電氣自動化系統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目前我國這種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發展現狀和它的一些基本功能和特點。并且也根據目前我國的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展望火力發電廠廠用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趨勢。根據這些發現,得出火力發電廠的電氣自動化系統仍然可以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希望科技的發展可以推動這一系統的不斷發展,為我國的火力發電廠提供最必要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電力負荷 變化特征 統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P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142-02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生活用電在電力系統中所占比例加大,使電力負荷成為電力系統設計和運行中比較重要的指標之一,所以研究電力負荷的特征及其變化規律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首要條件。為此, 我們研究電力負荷的變化特征及其與氣象條件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有的放矢地提供專業氣象服務,對電力部門提高用電率、節能、合理安排調度有著重要意義。

一、電力負荷季節變化特征

通過對長春市2012―2013年電力負荷資料分析發現,電力負荷呈現季節性變化。從圖1可以看出,最顯著的電力負荷高峰在冬季,這是由于長春市冬季天氣寒冷,供熱時間長,用于取暖的耗電量也相應增加。電力負荷在夏季為次高峰期,比春秋季節的電力負荷稍高,主要是由于7月份氣溫升高,空調、風扇等制冷降溫設備被大量使用,電力負荷有所增加。所以說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產生的電力負荷,直接導致了電力消耗的季節變化。

二、電力負荷的月變化特征

分析比較兩年的電力負荷可以看出(圖2):長春市電力負荷月變化特征。1月至2月期間負荷的變化趨勢,與春節所在月份和時間有關。2012年和2013年的春節分別在1月22日、2月9日,主要受法定節日電負荷顯著偏低的影響,2013年1月份的負荷下降趨勢最明顯。3月份電力負荷都是第二高峰值,主要與春節假期后,生產性負荷恢復有關。從10月份開始,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供熱負荷增加,電力負荷有增長的趨勢。2012年12月年負荷明顯高于2013年12月,其主要原因就是2012年12月份氣溫比2013年同期偏低,2012年12月份的平均氣溫-16.7℃,2013年12月份的平均氣溫分別為-11.2℃,這說明冬季氣溫的變化嚴重影響了負荷的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年11月份的電力負荷十分接近,2012年11月份的月平均氣溫為-4.9℃,2013年11月份的月平均氣溫為-0.8℃,其主要原因就是年增長的電力負荷與由于低溫所增加的電力負荷相抵。春季,隨著氣溫的日漸升高,電力負荷有所下降。進入炎熱的夏季,氣溫進一步升高,使電力負荷較春季有所增加。這主要與夏季不時有高溫、悶熱天氣出現,空調、風扇等制冷設備的大量使用有關,兩年8月份的趨勢差異很大,除了氣溫的變化外,其它原因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秋季溫度適宜,用電量與夏季相比較低。

從兩年的逐月電力負荷變化可以看出電力負荷月變化與天氣和氣候特征有明顯的關系。

三、電力負荷的周變化特征

在一周中日平均負荷也具有顯著的變化特征。如圖3所示,我們能清楚看出兩年的周逐日變化曲線較為趨近,從周一至周五負荷變化相對較高且平緩,而周六和周日大部分單位停產休息,因此與前五天相比周六日負荷明顯降低,特別是周日負荷降低的更為明顯。這一特點在預測和分析氣象條件對負荷的影響時必須考慮到。

四、電力負荷的日變化特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日落時間和作息時間對電力負荷都有顯著的影響。日負荷曲線呈M型。各季節電力負荷的日變化均呈現出兩個峰值的特征,但不同季節最大負荷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

電力負荷的逐時變化特征。從圖4可以看出長春市2012年和2013年兩年逐時平均電力負荷大體上是一致的。在一天之中,0:00―5:00這段時間電力負荷變化不大,03:00達到了低谷,并達到了一天中的最低值。這是因為隨著傍晚的到來,大部分工廠企業生產活動和居民生活耗逐漸減少,夜間進入休息狀態。2012年的逐時平均最低電力負荷為1415Mw,2013年的逐時平均最低電力負荷為1532Mw。05:00之后,隨著人們的活動逐漸增多,長春市電力負荷迅速波動上升。尤其是06:00―07:00生活起居用電增加,電力負荷曲線上升。08:00―11:00電力負荷曲線明顯上升并達到第一個峰值,因為這段時間為人們工作時間,工廠企業機器運轉,開始生產,也為工作用電;11:00―13:00為午休時段,部分生產活動停止,這就造成了電力負荷的小幅下降;隨著午休結束、工作的開始,電力負荷也相應上升。在工作時間,上午(8:00―11:00)的平均電力負荷為2070Mw,下午(13:00―16:00)的平均電力負荷為2054Mw,上午的電力負荷略高于下午的電力負荷。17:00―20:00電力負荷出現一天中最大的峰值,這是由于這段時間除了生產用電外,人們的休閑活動也增加了生活用電,這也是一天中用電負荷最大的時段;之后隨著夜晚的來臨,各種生產及活動的逐漸減少, 20:00后城市用電量迅速下降。

五、節假日期間電力負荷特征

(一)春節期間電力負荷變化特征

春節是最隆重、最長的節日,從圖5可以看出,從春節前一周,長春平均電力負荷迅速下降,主要是春節期間,工廠停止生產、企事業單位放假,生產負荷降低。春節期間,電力負荷曲線的峰谷值出現在初二,之后電力負荷開始增加。在春節過后第一周前后,負荷上升十分明顯。直到春節后兩星期左右負荷趨于平穩,整體呈現漏斗狀分布。除夕前一天日平均電力負荷為41140Mw,與之前幾天的電力負荷相比有所降低,但仍于正常水平相對持平。之后,隨著春節節日到來,企事業單位生產和辦公負荷逐步減少,電力負荷日漸下降。正月初二日平均電力負荷降至春節期間最低值為35534Mw,比之前正常負荷水平約下降了14%。初三開始電力負荷開始回升。正月初七機關事業單位恢復正常上班,但由于企業工廠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生產,電力負荷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正月十三日平均電力負荷達到46681Mw左右,基本回落到春節前負荷值。

(二)清明、五一、端午、十一的電力負荷特征

從資料分析中可以看出五一、清明、端午和十一法定假期期間,特別是放假前期,電力負荷均有所減小,但減小的幅度不大。

六、結論

綜上所述,長春市的電力負荷有明顯的變化規律。其中季節變化、月變化及日變化等與氣象條件有明顯相關性的特點。

(一)季節變化

冬季負荷最高,夏季負荷稍高于春秋季節。

(二)月變化

1月份氣溫最低,供熱負荷增加,冬季負荷最多,春節所在的月份,負荷明顯減少。4―6月份氣溫回升,負荷開始減少,7月份盛夏炎熱,空調制冷設備使用,為夏季負荷最多的月份;8月份天氣涼爽,負荷較7月有所減少;9―10月氣溫適宜,負荷變化較平穩。11―12月份,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供熱負荷增加顯著。

(三)周變化

周變化和特征與工作日和休息日有關。一般周一到周五即工作日時負荷大;周六和周日雙休日時負荷比工作日的負荷小很多。

(四)日變化

受生活起居和作息時間的影響,白天高,夜間少,一天有兩個高峰,負荷呈M型。1―5點負荷為全天最小,5:00以后負荷呈上升趨勢,到11:00左右達到第一個高峰負荷,中午休息時間略有減少,下午負荷高于中午呈上升趨勢,直到18:00左右達到第二個高峰負荷,20:00以后負荷逐漸減小,但不同季節最大負荷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

(五)節日變化特征

春節期間電力負荷變化比較明顯。春節前期負荷高,春節期間負荷低,春節后期負荷增加。其他法定假日,特別是放假前期,電力負荷均有所減小,但減小的幅度不大。

【參考文獻】

[1]王寶書,謝靜芳.長春市電負荷變化的統計特征及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分析[J].吉林氣象,2006.

[2]付桂琴,等.氣象條件對電力負荷的影響分析[J].氣象科技,2008.

第3篇

關鍵詞:電力市場;J2EE;SWING;C/S結構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19-30058-02

Generate-Electricity-Plan Module in 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J2EE

DING Ji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lleg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recommend Power Market in China, the import of 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and its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key technique of Generate-Electricity-Plan Module are analyzed. A high applicability module which can support all kinds of requirements is designed.

Key words: 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J2EE; SWING; C/S

隨著我國電力供需矛盾的逐步緩和,按照“完善省級市場、發展區域市場、培育國家市場”的方針,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規范市場秩序,提高運營效率,加快建設結構合理、公平競爭、開放有序的三級電力市場體系,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電力自身的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國電力市場改革的必然選擇。

2006年,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和各網省電力交易中心相繼成立,三級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已正式啟動。由于三級電力市場體系是一個全新的事物,與以往的電力市場相比,對電力市場理論水平、技術實現及工程實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為配合適合國情的統一開放的電力市場體系建設,開發適應于三級電力市場體系要求的交易應用平臺,支持各級電力市場的協調運作,具有非常迫切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綜觀各國電力市場的改革之路,對于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由于國家較小,且電力網架結構較強,都采用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而并未建立分層分區的多級電力市場體系。雖然美國有多個電力市場存在,但從本質上看,美國電力市場體系與我國三級電力市場體系并不相同。我國電力市場改革經歷了省級電力市場試點和區域電力市場改革階段,但都是單層電力市場。因此,國內外的研究與實踐對我國三級電力市場體系下的電力市場交易應用平臺研究與系統開發,沒有直接照搬的理論,也沒有直接可引入的系統,而必須由國內自主開發。

目前國內的電力市場交易運營系統主要有電科院和國電南瑞兩家單位研發。電科院開發的系統是基于B/S結構(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服務器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因為瀏覽器已成為windows等操作系統標準配置,B/S結構最大的優點就是不需要安裝專門的桌面應用客戶端軟件,所以客戶端維護方便。其缺點是軟件功能上受瀏覽器的制約,一些超越了瀏覽器可以支持的功能要求,瀏覽器無法直接實現,如電力系統常見的負荷曲線、電氣接線圖顯示等功能。這種情況就需要通過安裝插件的方式來彌補瀏覽器的不足,在J2EE的運行環境里,通常需要安裝jre插件,然后用applet的方式來實現這些功能需求。

國電南瑞開發的系統采用B/S 和C/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C/S結構即客戶機/服務器結構,在客戶機上運行的是基于客戶機客戶端桌面應用程序。與B/S結構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客戶端桌面應用程序在功能實現不受瀏覽器的制約,相比之下,有更強的界面展現能力。另外一個特點是客戶端程序,它不僅僅是系統的輸入輸出界面,同時可以方便地實現如數據的本地備份、本地備份數據的導入等數據管理功能,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用戶的操作、減輕用戶的勞動程度。對于人機交互有較高要求情況下適合于采用這種方式,在電力系統的專業應用領域內的自動化系統的人機界面通常都是采用這種模式,典型的有實時監控、負荷預測、計劃編制等。C/S結構的主要缺點是需要客戶機在安裝上專門的客戶端程序,這個缺點可以通過Web下載、人工安裝、自動升級等辦法來改善。

系統采用B/S 和C/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主要的出發點是結合二者的優點,B/S結構可以用來實現數據申報和信息等功能,C/S可以很好地滿足電力市場運營系統中與電力系統的專業應用有著密切關系的應用程序對于人機界面的需求。

2 研究基礎

電力市場運營系統總體結構由交易中心主站系統、市場成員終端(系統)、以及電力市場運營系統與“SG186”一體化平臺接口組成。

2.1 硬件組成

采用企業級以上數據庫服務器,支持集群、RAID等技術特性,關鍵設備采用冗余配置。備份軟件與設備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能夠自動執行備份策略。

采用企業級應用服務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靈活的可擴展性,CPU、內存等可因系統性能的需要而進行擴充。

客戶工作站采用高性能PC工作站。

遵循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總體方案,根據需要選擇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等網絡設備。達到保證網絡安全通暢,符合系統運行的總體目標要求。對內符合安全可靠高速局域網的要求,對外滿足Web網站響應速度指標的要求和具備抵御網絡攻擊的能力。

2.2 網絡結構

系統運行環境主要包括服務器和網絡環境。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器、Web服務器、接口服務器和客戶端。在物理上,系統可部署在多臺服務器上,相同作用的服務器可以根據需要采用雙機備份的模式提高可靠性。

電力市場運營系統的服務器部署在省公司信息網的核心服務器區,省公司內部客戶端通過信息網以http的方式訪問部署在應用服務器和Web服務器上的相關服務。對暫時不能接入電力交易數據網的市場成員,應采用虛擬專用網(VPN)接入,滿足業務需要。電話撥號作為一種備用手段。同時進行訪問限制,電廠的用戶終端只能訪問用于數據申報和信息下載的Web服務器。

2.3 軟件結構

電力市場交易運營系統采用三層架構體系。用于支撐交易中心業務的應用軟件層構筑在專用技術支撐平臺和通用技術支撐平臺之上,通過標準接口系統與調度自動化系統、計量系統和門戶系統接口。(系統總架構見圖1)

圖1 電力市場交易運營系統總體架構

1)通用技術平臺提供硬件級和操作系統級的支撐。硬件平臺以高可靠和高可維護性的企業級服務器構建。此方案能夠在保證系統高性能和高可靠的前提下,提供高度靈活的配置方案,并顯著降低使用和維護費用。

2)應用軟件部分提供電力市場運營業務所需的全部功能。包括:數據申報、合同管理、交易管理、信息、市場預測、市場分析、市場監視、綜合管理和系統管理服務等。

3)架構圖中黃色標出部分即為發電計劃編制開發模塊。各類交易計劃的編制,在滿足電力市場交易規則的同時,還應滿足電網的安全要求。除去專用技術及通用技術支撐,也需要來自同級其他功能模塊技術數據的支持。

3 主要內容及關鍵技術

3.1 主要內容

圖2 計劃編制流程圖

首先通過負荷預測取得本省統調用電量,然后扣除固定受電計劃、資源可再生類競價單元電量計劃以及預留的調試電量,得到火電發電空間;然后根據火電競價單元實際完成基數電量、火電發點空間和年度總基數電量計劃計算出等進度系數;火電競價單元的根據自己的年度基數電量計劃和等進度系數,計算出基數電量的發電計劃。根據各競價單元的檢修計劃、平均負荷率、平均故障率計算出發電量限額,發電量限額扣除發電權和外送電交易電量后,對前面算出的基數電量計劃進行調整,新增出來的發點空間由其余未超出限額的競價單元迭代分配;最終發電量計劃為考慮限額的基數電量與交易電量的疊加。

3.2 關鍵技術

3.2.1 Web Services技術以及xml文件的解析(下轉第62頁)

(上接第59頁)

計劃及其相關功能模塊的基本數據有相當部分是由所處網絡不一的省網公司下屬單位提供,這就需要有數據的橫向交換。本課題使用Web Services技術以xml字符流的形式傳送。Web Services 就是一個應用程序,它向外界暴露出一個能夠通過Web進行調用的API。在本地利用配置xml,wsdl文件建立客戶端程序通過Web來調用這個應用程序,得到所需數據的xml后運用DOM(Document Object Model)以及java特有的反射機制動態解析xml文件,并將數據動態存儲至數據庫相應表中。

3.2.2 實現可以靈活配置的算法設計

通過平臺化工具定制計劃編制依據、過程和目標模板,實現不同市場、不同類型的計劃編制。根據理論研究和現場運行經驗,首次提出將計劃編制劃分計劃模板定制和計劃編制兩部分。計劃模板定義部分能夠自定義計劃編制的所有數據源、計劃編制業務邏輯,將計劃編制規則公式化。能夠考慮系統負荷需求、設備檢修、電網受阻、節能減排、進度適當等多種優化目標。計劃編制能夠從整體最優出發,考慮多個計劃周期。此外,計劃編制支持發電、購電等多種計劃口徑,計劃編制和合同、交易有機協調。通過計劃模板定義,能夠在無編碼的情況下同時支持多種計劃編制原則,適應不同市場的個性需求。計劃編制時則只需選擇計劃編制模板和計劃編制時間,自動形成發電計劃。

3.2.3 以用戶要求的報表形式展現結果

由于系統框架自帶的報表制作工具操作比較復雜,不利于格式多變的計劃編制展示。所以利用第三方jar包Formula One提供的報表制作插件,直接將計劃編制的結果以excel表格的形式展現,以替代原有的以Swing中JTable組件的展現形式。并提供excel文件下載。以最直觀,用戶最容易接受的方法來完成計劃的編制。

4 高適用實現

正如所有的軟件開發所遇到的問題一樣,計劃編制模塊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這不僅僅是隨時間的推移出現新的要求,還有因為各個地區不同的計劃編制習慣差異造成的不同。這必將導致系統計劃編制模塊版本模式差別越來越大,既要花費大量人力開發滿足不同需求,又使得將來系統維護變得更加繁瑣。于是本系統在次功能模塊上力求在總結提煉各個地區通用計劃編制方法流程,充分體現出參數,算式的靈活性的基礎上,解決上述實際問題。

實際模塊將所有參數分為函數(Function),變量(Variant),參數(Parameter)三個類型,提供相應的class支持其實現功能。在用戶界面上提供工具方法供用戶自由選擇參數自定義算法算式。對算式字符串進行解析并最終生成計算模塊,由此計算得計劃編制所需數據并展現出來。根據業務不同動態呈現不同的人機界面,選擇不同算法。運用java的反射技術,在同一個數據模型里實現多態,靈活的對界面中的數據進行顯示,實現呈現界面的可配置。

5 結束語

根據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目標和國家電網公司的電力發展規劃要求,適合國情的統一開放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已經到來。三級電力市場交易應用平臺研究成果將對我國三級電力市場的交易運營、仿真培訓、分析評估與輔助決策等電力市場應用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指導作用。開發的原型系統將可直接應用到包括國家、區域和省等各級電力交易中心,用于電力市場交易運營,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電計劃編制模塊作為整個電力市場交易運營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實現結果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整個系統的運作。本文以C/S架構為基礎設計實現的計劃編制模塊能夠很好地滿足多種開發需求,其中對于高適應性模塊的設計思想同樣也可用于其他類似軟件系統的功能模塊。

參考文獻:

[1] William Crawford , Jonathan Kaplan. J2EE設計模式[M].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5.

[2] 宋燕敏, 閔濤, 曹榮章. 電力市場運營系統的自適應設計構想[J]. 電力系統自動化, 2005(25).

[3] 楊爭林, 沈利華, 胡俊. 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主站的三層體系方案[J]. 電力系統自動化, 2004(2).

第4篇

關鍵詞:城市電網;項目規劃;經濟性

1 城市電網規劃項目的經濟性問題分析

由于當今一直推崇的電網規劃方案技術經濟評價研究都是將項目投資決策分析作為整體思路,電網規劃通常都采用項目建設評估的傳統方式,沒有從整體上考慮電網規劃自身的特征,因此與別的領域的技術經濟評價并沒有什么區別,這導致電網規劃方案的技術經濟評價當中存在著以下的缺陷:當今的電網規劃通常都是大略的計算下在電網建設當中所用到的各種設施的價格,然后結合對設備的總體投資來校對不同方案的經濟性,該種方式太過于簡略。技術經濟評價應該對投入與產出都具備比較精準的估算,但是當今很多都把研究目標聚集在電網建設的投入之上,然而在電網規劃方案技術經濟評價產出方面的研究卻卻比較少,導致在產出方面的認識比較落后。在技術投資評價當中,缺乏對于方案的敏感性分析與風險分析。電網規劃方案的經濟性受到了許多不同因素的干擾,應用簡便的技術經濟評價方法選取電網規劃方案,在一開始建設的時候或許是最佳的,然而隨著時間的延長,將很有可能會由于當時所選取的條件與數據在建設之后發生變更,導致當初最佳的電網規劃方案在建設結束之后,并不會成為最佳的,引起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投資估算由于時間段的選取問題,精準度較低。例如,沒有能夠計算到長久的運維費用,沒有很好地根據電力項目的運行周期與建設,很好的確定研究的時間段,使得計算研究的周期選取不恰當,進而影響到了分析的結果。

2 城市電網規劃項目經濟控制的原則

在電力系統工程造價中,電網規劃遵循的基本原則要與電力系統工程建設的目的、原則吻合,即保持電力系統工程項目經濟性和效益性的協調統一。具體來說,在電網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2.1 電網規劃要立足電力系統工程整體,采取逐級規劃的方法,做好下級電力工程規劃與國家電網規劃的配套、銜接,使電力系統工程既能滿足區域用電需求,又能實現南北及全國電網的連通。

2.2 電網規劃要突出電力系統工程的技術優勢,給電力系統工程技術升級和改造留出足夠的空間,不斷優化電力系統的供電質量和輸電質量。

2.3 電網規劃要擺脫以往的計劃經濟體制觀念,將電力系統工程施工建設與市場化相連接,從而創造更好的效益。對于用電頻率比較高,電網高峰時段較長的區域,要加大電力系統工程的布局密度。

2.4 電網規劃要著重做好電力系統工程投資金額總數與工程逐年投資的關聯性分析,把握電力系統工程所處區域的經濟實力,不斷優化電力系統工程的數量、布局方位和配套建設規劃。

3 城市電網規劃項目的經濟性策略

3.1 引導和控制電力系統工程造價工作

電力能源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在電力企業推行市場化經營的背景下,經營體制和模式都發生了變化,電力系統工程投資資金的來源渠道也得以擴展,電網規劃的市場化色彩越來越濃。這些都對電力系統工程造價成本管控,技術方案的制訂,工程技術的驗收、評定等環節有積極的影響。因此,電力系統工程造價工作應置于電力市場化運營模式下,通過分析、考量電力市場的供需狀況和電網容量,不斷優化和改進電網規劃方案。在電網規劃方案中,工作人員要從市場化運營與投資效益相結合的角度,引導和控制電力系統工程造價工作。在建立電力系統工程市場化造價機制時,工作人員可以借助電力應用技術的提升有效調控電力設備的價格。通過電網規劃的進一步引導,在大容量變壓器和多臺變壓器同步運行的基礎上,電力系統工程借助電力系統的規模效應可以降低其成本耗費,從而減少電力系統工程的整體造價。

3.2 電網規劃的實施步驟

預測電力市場的供需情況,分析電力系統工程的電力價格;在分析、預測的基礎上制訂多樣的電網規劃方案,著重分析各規劃方案投資與收益的匹配度;對電網規劃方案進行投資和風險預估后,優選出最佳的電網規劃方案,使其既能滿足電力市場的用電需求,又能獲取最佳的投資收益比。

3.3 經濟技術手段

3.3.1 單位新增資產的電量增量。這種指標指的是對于電網從開始階段到規劃執行完成的階段當中單位新增加的投資所可以提供的供電量增加進行量化評價的指標。它等同于供電量增量與投資增量相除,體現了投資的效率。

3.3.2 系統網損。電能通過電流的方式傳導,在不相同電壓等級的網絡轉化當中均會出現功率損耗與電能損耗。電網當中損耗的電能占到網絡首端總輸出電能的百分率被稱作是網損率。一般將整個電網的有功損耗視作網損指標,它的高低是電力企業規劃設計水平、管理水平以及生產技術水平的整體體現。

3.3.3 設備故障率。設備的利用率指的是在電網處于最大運行情況下的時候,設備負載值跟設備額定負載容量的比值,它體現的是設備是否處在最佳的運行狀態。

3.3.4 電網可擴展度。這一指標用在評價電網結構是否可以結合將來電網發展的需求來完成靈活變化。電網結構包含電網的接線模式以及變電站的接線模式。一般來說,電網的結構越簡單,利用改進電網結構來提升電網的供電性能就越容易實現。

3.4 限額設計,加強造價監管

在電網規劃中,為了使電力系統工程造價能夠滿足投資預算的要求,減少設計和施工變更增加的造價成本,應做好電力系統工程造價的限額設計和控制,從而有效控制電力工程的造價。在電力系統工程的變更方面,比如物料價格浮動、工程設備價格升降而引發的造價上升和設計變更,要謹慎對待。在電網規劃中,對于工程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案引發的變更行為,要明確變更幅度,嚴格控制不必要的變更。在電力系統工程全過程造價監控方面,政府部門要做好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結合電網規劃部門的實際情況和規劃成果提高規劃的可行性。電網規劃部門要圍繞電力工程預算動態監督電力系統工程各環節的造價成本數據信息,橫縱向對比電力工程建設各階段的造價情況,找出造價因素的變化規律。

結束語

綜上所述,怎樣選取良好的、科學的電網規劃方案,進而合理安排電網的建設計劃,防止浪費投資,完成電網的經濟穩定運行與電網的投入產出合理配置,這就是電網規劃行業當中尋求的目標,就是選取一種良好的電網規劃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評價方法,來補償現如今電網規劃方案技術經濟評價的缺漏,給我國的電網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電力企業;短期;負荷預測

【分類號】TM715

0 前言

對于電力系統而言,它主要由電網和電力用戶組成,它的作用是在滿足企業負荷要求的情況下,采用最經濟、最安全的方式為各類用戶提供滿足其不同要求、不同標準的電能。但由于電能的一些特性,尤其是電能的生產、輸送、分配和消費的同步性,難以大量儲存性,這都要求發電系統能夠隨著用戶用量的變化而將自身的負荷調整,從而實現用戶需求與供電量之間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這種平衡一方面能降低企業的損耗,給企業帶來更大收益,同時也能保證用電環境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因此,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電力系統負荷預測,既是電力系統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電力企業自動化領域中的一項關鍵內容。

電力系統負荷預測的基礎和前提是電力系統安全經濟調度、規劃、設計研究,獲得準確的負荷預測結果不僅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電力系統建設資金,獲得更大的收益,同時也意味著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與穩定,在此情況下,人們對電力負荷預測工作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短期電力負荷預測,因為電能具有較短的時效性,所以長期電力負荷預測一方面不滿足電力系統的基本情況,也會產生較大誤差。同時,由于電力市場化在電力工業內部引入了競爭機制,使各電力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有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相關數據的支撐,尤其是負荷預測的數據,更是成為電力交易中重要的數據源,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為電力企業制定最佳的發電計劃、最少的檢修計劃、最精確的電價報價以及最優的電網規劃提供依據,由此也對電力企業的短期負荷預測提出了更高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要求,如何使預測手段及預測結果滿足電力市場經濟化的發展要求,為電力企業的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課題。

1 電力企業負荷預測現狀

我國負荷預測研究起步較晚。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初期,由于電網覆蓋面小,裝機容量少等原因,負荷預測通常由調度人員根據過去地負荷歷史數據和未來可能發生的負荷變化情況,由人工進行決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后,由于電網的不斷擴大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調和部分省調、縣調的負荷預測開始采用人工預測和計算機預測相結合的辦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但在2003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出現了罕見的缺電現象,在市場機制下,對負荷預測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也對負荷預測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發展至今,隨著電力市場的開放,電力系統逐步在全國實現的總的聯網,這就導致短期電力負荷預測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融合,其智能化的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負荷預測方法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模型到多模型的組合預測,從只考慮歷史負荷到考慮各種影響負荷變化的因素,從傳統的統計學和時間序列法發展到現代的人工智能預測技術,預測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預測精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但總的看來,目前尚無一個固定的方法可以適用于一切負荷預測問題,并保證優于其它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要對負荷實際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做細致的分析。可以采用試驗比較的方法,利用某一電網的歷史數據確定該電網最有效的算法。在電力工業發達的英國、法國等都是應用了上百種方法來解決負荷預測問題的[2]。

2 基于趨勢比率法對某電力企業進行短期負荷預測

(1)建立趨勢預測模型

根據各時段的實際用電量用最小二乘法求參數a、b,建立線性預測 趨勢模型。

將計算結果填入表2第五列中。

(4)計算時段系數。把2第五列各比率填入表3的前六行中,然后計算周期趨勢時段比率的平均值。修正后的時段系數填入最后一行中。

3 總結

本文首先對電力企業短期負荷預測的現狀及相關理論進行了分析,然后選擇了趨勢預測法對某案例進行了實際操作,與實際情況相對比,表明預測方法可行,預測結果具有較強的準確性,對于其他電力企業進行短期電力負荷預測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參考文獻

第6篇

中國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這意味著我國發電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將由當前45%左右,提高到55%以上。同時,電能占終端的比重將由當前的22%,提高到32%以上。

電力系統不論從供給側還是從消費終端看,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力轉型面臨四大挑戰:一、如何確保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系統運行可靠;二、如何優化轉型路徑,實現盡可能低的清潔電力供應成本;三、如何滿足互聯網時代各利益相關方的多元化訴求;四、如何推動實現轉型發展所需要的技術進步與創新。

理清以下十個問題的思路,對能否成功應對上述四大挑戰意義重大。 一、未來較長時期內,我國電力需求還有較大增長空間。到2040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逐步完成,以及人口總量等要素變化,電力需求將從較快增長逐步進入低速增長階段。

2040年后,電力需求會進入增長飽和階段,每年增速將低于2%。

到2040年以后,根據我們的初步分析,全國用電量大約是11萬億-14萬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是8000-10000千瓦時,電能占終端消費要提升到45%,對于人均用電的數據,有很多爭議。比如,現在歐洲人均用電才8000千瓦時,那我們人均也到8000千瓦時,是不是偏高呢?

但要注意,到2040年,電能占終端消費的比重達到了45%。現在歐洲的電能占終端的比重還不到30%。電能在未來的終端消費比例增大了。

電力需求增長減速,從地域上看,會先東部后西部;從產業來看,會呈現先工業后服務業的局面。 二、電力結構從增量調整到存量調整,逐步實現清潔化,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成為主導發電能源。

2040年以前,電力需求還在增長,供應能力也要增長,還需要大量投資。在能源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電源結構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電源結構的調整具有階段性的特點。2030年之前,電源結構的調整,主要在增量里實現。2030年以后,非化石能源將成為電主導能源。

煤電裝機峰值大概在2025年前出現。總的峰值規模是12億千瓦。2030年后,隨著現有存量機組的逐步退役,煤電裝機呈總量遞減趨勢。

未來,煤電將逐步從電量供應主體,轉為容量供應主體。電力行業是一個需要瞬時平衡的系統,屆時,煤電在瞬時平衡的電力支撐方面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電力行業在助力能源行業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過程中扮演著特殊角色,承擔著更多責任。

對電力行業來說,煤炭還有發展的空間?,F在中國發電用煤的比例在5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2%,歐美發達國家是80%以上。

煤炭最好的利用方式是發電。煤炭的其他用途,在煤炭需求達到峰值后,非發電領域的煤炭消費將轉移到電力行業用于發電;所以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峰值會略晚于整個能源行業。

根據現有需求水平,和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達到80%左右的設定來分析,2025年前,電力行業將達到碳排放峰值。在這之后,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強度會快速下降,預計2030年、2050年碳排放強度較2015年的下降幅度將分別超過25%和80%。 四、電網是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應系統的優化配置平臺,要以高可靠性、高靈活性確保能源電力供應安全。

中國的常規能源分布不均衡,但實際上,從資源的豐富度來講,可再生能源也存在不均衡。這樣的能源格局,不僅需要我們在更大范圍去優化配置,還需要更遠距離的能量輸送。

我們采用一個指標叫能源距,即能源跨地區輸送的量,與它輸送距離的乘積,稱為能源距。

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能源的能源距,占整個能源距比重達到90%,屆時跨區輸送的能源絕大多數將是可再生能源。

這也對電力系統的高可靠性、高靈活性提出更高要求。我們未來的電網,必須具備故障“彈性可愈”、資源“靈活可調”、潮流“柔性可控”三大能力。 五、電力用戶將進入以“互動化”、“智慧化”和“泛在化”為特征的“電氣化2.0”時代。

電氣2.0時代,我們會增加一些用電技術需求,也會增加一些現代化信息技術?;ヂ摼W時代下用戶的參與精神和分享精神,也會拓展到能源電力行業中。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我們的用電會隨用戶的行為模式進入2.0時代。并與電力系統進行更多的互動,產生更多的訴求,實現綠色發展理念。

供氣、供熱、供電、交通以及電力等多系統的耦合,會成為一個更綜合的體系。丹麥燃煤供熱機組之所以能實現10%-100%的靈活性呢,就是因為把電力的供應與熱能供應緊密結合,這也將成為我們未來用電系統的特征。 六、新一輪能源電力轉型呈現“技術驅動”特征,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突破成為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

未來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供應系統。可再生能源無處不在,永不枯竭,但這個資源能不能方便、高效、低廉利用?必須有技術才能實現。這一次能源轉型的最大特征是技術依賴。

化石能源在助力能源轉型中還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茉匆獙崿F清潔高效發展,也需要技術的依托,沒有技術創新提升,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是無法實現的。

這個技術應該體現在各個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效率提升、電力系統高效運行等方面,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的可預測性和可控性。

大電網及其運行控制技術,是確保未來能源電力供應安全可靠水平的重要支撐。大容量、高能力、跨區域的輸電技術――如特高壓,將分布式能源更好地集成外送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大電網安全運行控制技術,都是提高電力服務的重要手段。 七、電力系統的成員構成、角色定位及利益格局的復雜性將大幅增加;氣象條件與電力系統的耦合更為密切,成為影響系統運行管理的新要素。

影響電力行業運行管理很重要的新元素將是天氣,氣象條件與電力系統的耦合更為密切,成為影響未來電力系統運行的新要素,這個也是我們在下一步技術突破和系統運行高度關注的方面。

電力系統成員數量會呈指數的增加,在中國,煤電單個機組裝機60萬千瓦已經不算大了,現在建設都是100萬千瓦。我國核電裝機容量也是上百萬千瓦,大中型水電裝機規模也較大,這些都是大塊頭的發電主體。

未來如果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格局,尤其是以分布式電源規?;l展為契機,那么,能夠以發電商命名的能源角色將是成千上萬個主體;在這樣一個格局下,需要有一個新的、共生、共贏、共同進化的生態系統。

現在整個電力系統各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定位。未來怎么進化到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每個利益相關方都需要大幅增加。 八、市場化建設是中國電力轉型的“催化劑”,需加快建立形成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電力市場體系。

為什么歐洲的風能、太陽能可以協調運轉,因為他們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歐洲電力市場。中國正處于電力市場化建設的初期,我們有很多的欠賬,現行電力市場的格局并不清晰。隨著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調用,不僅對已有一定市場化基礎的國外同行帶來沖擊,也對我國電力市場帶來新挑戰。

國外的電力市場建設是在思考如何構建一個靈活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確??稍偕茉茨軌蚋玫厝谌?。我國雖處于市場化初期,但這些因素也應該提前考慮。

未來我國的煤電發展,將從電量供應主體轉為容量供應主體。容量供應主體就是說我們在電力運行里,是需要煤電行業的。問題在于怎么在市場上體現它的價值,在電力市場的設計里,應該要有必要的輔助服務市場,或者專門的容量市場,讓不同的市場主體在這個市場里以自身優勢去獲取應得利益。 九、電力系統成本總體呈現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線”趨勢;近中期電力轉型與電力系統成本上升重疊,遠期人人將享受清潔電力紅利。

近中期電力系統成本是呈上升趨勢的,2015年-2030年,電力系統成本波動上升,2030年-2040年,系統成本緩慢上升,2040年-2050年,供電成本進入下降通道。

在2015年到2030年,電力供應力爭實現盡可能的低成本,這個時期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在這一階段,電力成本一定會上升,電力轉型期與電力成本上升期是重疊的。2030年前,是我們能不能實現經濟可持續這個發展目標的關鍵時期。

2040年以后,因為我們不需要太多的電力基礎設施的投入。在這個階段,要做的是存量優化,我們肩上的任務會輕很多,進入一個享受可再生能源紅利的階段。 十、邁向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一輪全球能源轉型將改變國際能源合作及治理架構;我國電力轉型實踐將助力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構想。

未來的國際能源合作,一定會切換到技術分享和電力供應安全這些方面。而且這個應該要納入全球能源治理架構?,F行全球能源治理架構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氣的資源可獲得性為主體。下一步,在國際能源治理結構方面,應該會有所變化。

第7篇

關鍵詞:電力系統;調度運行;現代電力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各種電器設備被廣泛的應用在社會生產與生活中,人們對電能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大?,F代電網為了能夠滿足人們不斷的電能需求,逐漸的開始對電網進行改造,讓電力系統的調度更加方便。同時,通過將現代電力技術應用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能夠顯著的提高電力系統調度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以此保證電力系統能夠安全、穩定的運行。因此,應該積極的推動各種現代電力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

二、現代電力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

(1)網絡安全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首先,應該安裝對于入侵的檢測系統,對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中的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和處理,及時的發現網絡系統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保證電力調度系統的機密性、可用性以及完整性,電力調度系統的檢測系統主要由控制臺和傳感器組成,通過將傳感器設置在交換機的端口,能夠對檢測的數據信息進行掃描,及時的發現系統中的漏洞并進行處理;其次,對VPN、BLAN進行隔離,通過BLAN和VPN的傳遞,能夠將不同的子網網段進行隔離,讓子網之間不能進行直接通信,再通過利用BGP技術,能夠完成節點之間的信息交流;再者,安全認證,電力系統調度運行的過程中,在進行終端接入時,網路安全技術通過安全認證控制相關的訪問權限,主要包括的認證方式有WEB認證、MAC認證等。

(2)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自動化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現代電力技術,其每一發展對電力系統的調度運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時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的,具體的手段是通過數據通訊,實現信息的共享。該種現代電力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作用是完成四遙、五防、電鍍采集以及故障錄波等功能。目前,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自動化技術都采用分布式、分層式的綜合性自動化系統,自動化系統的設計也不再是傳統的針對功能的設計,而是一種針對間隔而展開的新型設計,將數據采集裝置安裝在距離開關裝置較近的位置,然后利用專門的通信系統來實現各種數據的共享,同時還能夠將這些數據傳輸到相關的工程師站點和監控裝置等。該種模式能夠減少控制信號屏、二次系統等的安裝,有效的增強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安全性、實時性、靈活性,有效的提高電力調度系統的自動化水平。

(3)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直流輸電最大的優點就是輸電容量大,具有非常好的穩定性以及調度調節靈活性,在改善電力調度系統穩定性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的降低電能的損耗。基于現代電力電子技術而建立起來的柔流輸電系統,通過利用電力電子技術能夠快速、靈活的控制與調節電力調度系統的參數與潮流,這樣不僅能夠增大輸電容量,還能夠有效的提高電力調度系統的可控程度。此外,電力電子技術還可以將電子、電力技術以及相關的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能夠實現良好的使用性能,該種現代電力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4)AEMS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隨著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電網運行調度也越來越復雜,電網之間的協調性變得越來越弱,嚴重的威脅電網的安全性好穩定性。通過將AEMS技術應用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創建健全的AEMS系統,AEMS系統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通信單元、處理單元、檢測單元以及同步單元,AEMS系統簡歷在WAMS系統上,其主要目的是檢測母線之間的電壓以及發電機內部的狀況,有效的檢測發電機的實際運行狀況,當檢測到發電機出現異常問題時,能夠及時的檢測出來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AEMS系統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應用優勢在于能夠電力系統調度運行的整個過程以及所有斷面進行檢測好控制,更好的實現電力系統調度運行管理。同時,AEMS系統還可以增強電網決策的辯護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計算機能力,能夠有效的實現定價以及核算功能,從而有效的降低由于調度運行以及其他技術因素帶來的經濟風險,實現對電力系統的集中控制以及統一的調度。

(5)電力市場運營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的應用?,F代電力系統逐漸向著自動化、智能化、大規?;较虬l展,并且出現了市場化運營,電力作為一種能源,必須和其他類型的能源產品爭奪市場的份額。因此,電能想要在大市場中生存,電力市場運營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電力市場的運營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技術支持系統最為后盾,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應用最廣泛的是用于電力調度交易中心的電力市場運營支持系統。電力市場運營技術支持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軟硬件運行支持平臺、報價輔助決策系統,交易信息系統、市場分析與預測系統、報價處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結算系統、電能量計量系統、交易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等,該電力長運營技術支持系統是保證電力市場健康運行的基本條件。此外,調度人員作為電力市場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僅是電力調度系統的指揮員,同時還是電力市場的交易員,因此全體調度人員應該加深對電力市場的認識,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以技術支持系統為保障,依靠技術支持系統進行公證、公平、公開的電力交易,進而保證消費者的實際電能需求。

三、結束語

文章所述的幾種現代電力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我國的電力生產中,并且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產生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隨著國家電網系統的不斷發展與壯大,電力調度系統也在不斷的改造與擴大,電力調度系統越來越復雜,為了能夠實現電力系統調度的安全、穩定運行,勢必應該講各種現代電力技術應用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以此更好的為電網的安全、穩定以及可持續運行服務。

參考文獻:

[1]董翼.現代技術在電力系統調度運行中應用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0,(22):50.

第8篇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內容及主要任務

1.電力調度自動化的內容

電網調度自動化是早期的電力系統遠動及通信系統在引入計算機以后擴充功能而形成的一套輔助調度人員工作的自動化系統,是以數據采集和監控系統(SCADA)為基礎,包括自動發電控制(AGC)和經濟調度運行(EDC)、電網靜態安全分析(SA)、調度員培訓仿真(DTS)以及配電網自動化(DA),等幾部分在內的能量管理系統(EMS)。它收集、處理電網運行實時信息,通過人機聯系把電網運行狀況集中而有選擇性的顯示出來進行監控,并完成經濟調度和安全分析等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與人機聯系是組成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幾個子系統。遠方終端裝置(RTU)、通信設備及調度主機等設備是組成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主要設備。

2.電力系統調度的主要任務

電力系統調度的主要任務是控制電力系統運行方式,使之在正常和事故情況下,安全經濟高質量的供電。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要保證供電優良的質量優良;二是要保證系統運行的經濟型;三是要保證具有較高的安全水平;四是要保證強有力的事故處理措施。

電力調度自動化的應用現狀

隨意性和主觀性是電力工作應用部門在進行系統選型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隨著科學技術在新時代取得重大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科技領域不斷地涌現新技術、新系統和新設備,在高科技的急劇發展和系統產品的大發展時代,肯定能夠選定一款適應電網系統發展,同時也能經受住時間考驗,運行穩定、技術先進的系統產品?;蛘咧苯釉陔娏ο到y上加大投入力度,開發出這樣一款系統產品。同時,決策者還可以運用自身經驗對各系統進行綜合分析,然后進行優勢整合,以達到系統最優化的目標。

目前我國投運的系統主要有CC-2000,SD-6000,OPEN-2000。

1.CC-2000系統

CC-2000新一代的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一般采用分布式體系結構。硬件使用康柏公司的ALPHA計算機,操作系統選用了Tru64UNIX,它具有成熟、穩定、可靠和實時性能好的特點。CC-2000將電網調度的實時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及各種應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ALPHA服務器和工作站節點上。和集中式相比起到了CPU負載均衡的作用,分布式系統個別節點的故障不會影響整個系統。分布式系統是以網絡的數據可靠傳輸作為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安全運行的保證。CC-2000系統目前已集成實現了EMS/ SCADA/AGC/DTS/DMS等一體化功能,已成功應用在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華北網調、東北網調,遼寧省調、黑龍江省調、貴州省調、甘肅省調、電力調度、天津市電力調度,和長沙地調、珠海地調等,為我國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SD-6000系統

有支持SCADA、AGC、PAS、DTS、DMS、GIS、電量采集、電量計費等各種應用的分布式統一支持軟件平臺,包括分布式數據庫管理系統、分布式網絡通信管理系統、分布式人機界面管理系統、分布式任務管理系統、分布式系統設備管理系統、分布式圖表打印系統

分布式操作權限管理系統。其技術標準符合國際開放式標準,并且很高的實時性,有數據庫管理系統作保證。具有完善豐富的調度自動化功能,是幾百項工程近三十年與運行部門共同錘煉出的SCADA精品。采用多源數據處理技術和在線SCADA研究測試技術,實現了用戶化的在線計算定義功能:任意定義計算公式、程序模塊、“即插即用”雙以太網的結構,配完整網管軟件實時庫。采用商用數據庫的集成化應用,利用SYBASE、ORACLE或其他商用數據庫管理系統管理參數、歷史數據及其他數據,在應用、畫面、報表中混合存取實時庫和商用數據庫真正實現TruCluster技術的應用。

3.OPEN-2000系統

OPEN_2000處理器采用先進的32位CPU,配置嵌入式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支持模塊網絡熱備冗余、熱插拔技術,功能強大的CPU模塊擁有超大存儲容量,并可支持多種通信接口RS232、RS485、以太網??蓪崿F采集、運算、邏輯、定時、控制、通訊等功能,其程序開發方便,可與上位機組成控制系統,實現集散控制,與常用的可編程控制器PLC相比,它在處理速度上顯著提高,硬件冗余CPU同步速率更快。OPEN_2000CPU和I/O模塊的組合可以形成多種工作方式,本地、擴展、遠程工作方式分別對應于小、中、大型控制系統均有其完備的解決方案,現已廣泛應用于電力自動化控制。

我國電網調度自動化發展趨勢

為了適應電網互聯化發展趨勢的需要,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應該具備以下特征:市場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網格化、智能化、集成化。

1.市場化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電力企業會面臨市場的巨大壓力,這種壓力同時也是一種機遇和挑戰。在市場壓力下,未來的電力調度系統中,電力企業要不斷地了解市場需求,依托市場,謀求自身的發展?,F階段,在電力企業適應市場,進行戰略調整的過程中,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系統的合理規劃發展和電力工業的經營管理和持續良性發展,促使社會效益大幅度提高。這些改革措施包括為客戶提供多種選擇,增強客戶的自主性;使用客戶自動負荷管理,讓客戶為自身負責;降低高峰負荷量,提高了電力系統的安全性;減少裝機總量,提高電力容量利用率和效益等。但是,電力企業的改革措施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在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出現了電網阻塞現象,并且次數越發頻繁。另外就是由于市場機制存在不穩定因素,再加上不可預測的電力負荷不斷增加,致使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2.數字化和信息化

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意識到,在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是應對未來發展中最關鍵所在。在這種發展趨勢下,人們越來越注重對數字化電網和信息化變電站的開發和應用。電網信息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是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主流發展方向。要實現電網信息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要通過系統數字化使電網中的運行數據對電網的調度系統中的綜合信息和通信進行分層分類和分區的采集和處理。實現電網信息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不但能夠使整個電網監控過程規范化,還能夠促進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視化,從而使得系統運行更加穩定、安全、經濟。

3.智能化

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智能化是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發展的必然走向。所謂智能化,就是要運用數據集成技術,整合電力系統的穩態、動態和暫態運行信息,在電力調度過程中,加強數據分析和動態調整,加強防控和預警力度,對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運行過程進行優化處理,同時增強系統的事故辨別、故障處理和系統恢復能力,達到優化電力調度系統運行過程的目的。另一方面,調離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智能化還要求在遇到電力調度緊急情況時,系統能夠做出自主判斷并協調控制,在達到一定臨界點時,系統能夠依據其智能分析,采取適當的措施,如斷電等,來進行適當的管理,減少事故發生頻率和危害,并從總體上對電網進行調整和優化。

4.網格化

網格化電力調度類似于蜘蛛結網的網絡結構,其基礎是利用電子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由網絡上的數據格和信息數據格兩部分組成。網格化技術由無數個網絡節點,類似于蜘蛛網的蛛絲交點,其特點是通過網格傳輸,各節點建立起了共通的數據傳輸關系,可以便捷的通過調度中心實現資源共享,相互之間協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網格技術興起時間不長,其最大的特征在于能夠超強力的整合網絡上的資源。網格技術應用于電力調度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各個部分和環節之間的信息傳輸速度,大大縮短各個系統之間信息往來所耗費的時間,使得資源共享和協調更加便捷。引入網格技術作為解決電力系統分析問題的工具,對于解決中國電力系統超大規模電網的數據分享和計算分析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集成化

集成化是指要形成互聯大電網調度大二次系統,這種系統需要綜合利用多角度、多尺度、廣域大范圍的電網信息以及目前分離的各系統內在的各種數據。調度數據集成化是實現數據應用的標準化及對調度數據的整合,從而有效實現電網調度的信息化及管理現代化,對相關系統的應用進行數據共享和資源整合,為智能化調度打下基礎。

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