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商業項目風險分析

商業項目風險分析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8-27 15:04: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商業項目風險分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商業項目風險分析

第1篇

項目投資將深受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美等因素的干擾,即使公司建立起完善的“首席風險官”制度,但在風險官有限理性的驅使下,仍無法將項目風險完全納入掌控之中。本文分別做了公權力影響力風險分析、項目商業運營風險分析。在此基礎上,展開了應用層面的討論。

關鍵詞:公司制;項目投資;風控機制

在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現狀下,需要不斷增強對公司制項目投資的風控管理。對于國有風司而言,其投資項目大多集中在能源、公共交通、公共基礎設施等領域,從中不難知曉:這一投資方向有效克服了市場失靈現象的發生。然而,上述項目一般存在著投資時間長、建設規模大,以及具有強的正外部性等特征。這就表明,在不進行有效的資金風險干預的情形下,項目投資將深受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美等因素的干擾。盡管目前諸多投資類公司建立起完善的風控職能崗位,但在風險官有限理性的驅使下,仍無法將項目風險完全納入掌控之中。因此,現階段需要重新審視項目投資的風險機制,并在其基礎上構建起有效的管控措施。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風險類型分析

以投資市政項目為例,以下進行兩個方面的風險類型分析:

(一)公權力影響力風險分析

梳理現階段的相關文獻可知,許多作者都將風險機制的生成歸因于財務管理范疇,這一視角將阻礙我們客觀認識公司制投資項目所面臨的風險。筆者認為,由各級政府主導下的城鎮化進程中,在市政工程項目建設中公權力的影響力無處不在。對于投資項目風險引致而言,便是借助公權力影響力來干擾對投資項目的正常風險評估。不難理解,無論是公有還是非公投資公司,都必須以盈利作為首要目標。但目前存在著市政項目的公益性特征與投資公司經濟利益訴求之間的矛盾,從而在某種壓力驅使下非理性的投資項目仍然存在,而這又植根于國企傳統的“委托-”問題使然。

(二)項目商業運營風險分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項目投資領域衍生出了大量的合作模式。當前以PPP模式最為搶眼,且也成為了各級政府開展市政項目的首選合作模式。這里就存在著一個風險誘導因素,即政府并不是一個經濟單位,因此政府在自身職能范圍內引資完成項目建設,其只對項目的外部負責,而難以對項目的經濟價值負責。從而,這就使得項目投資存在著資金回收上的風險。盡管目前可以采取債轉股的形式來解決應收賬款問題,但這仍需要進行機會成本分析。可見,投資市政項目必然需要面對該項目的公益性和外部性要求,那么其最終的投資回報則會因政府官員的行為偏好而顯得不確定。

二、風控機制的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風控機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

(一)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若要規避公權力對業務開展所帶來的干擾,便需要切斷企業內部人控制這一可能性。前面已經提到,作為國企的一種類型———國有投資公司,其仍然存在著內部人治理的現實問題,且在委托關系下也會淡化對公司盈利能力的關切。這就要求,需要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來建立權利制衡機制。筆者認為,當前正在嘗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在國有投資公司中試點。這樣不僅能擴充公司的資本金,還能強化公司建立市場需求導向下的行為偏好。建立在混合所有制基礎上的內部治理結構,在涉及投資項目評估時必然會更加以經濟效益為導向。隨著一股獨大到多元化股東結構,必然會隨著利益關切的多樣性來削弱傳統政企不分的現狀。

(二)強化項目風險評估

由于筆者所在公司的投資項目都存在著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工程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這里就需要強化項目的風險評估工作。作為以民生工程為導向的項目投資,必然會面臨著社會環境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因此,在項目風險評估中應將視野從財務報表拓展到社會領域,如考察可能存在的社會輿論風險,以及在施工過程中用地糾紛問題。在新媒體時代底層民意也會快速的在網絡上進行傳播,這勢必會影響到決策層的價值判斷。可見,強化風險評估的視野一定要拓展。

(三)完備投資團隊建設

在項目制管理模式下,還需要完備投資團隊的建設。建設路徑包括:

(1)增強投資團隊成員的責任意識,特別在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過程中,實體經濟面所出現的發展低迷現狀,更要求投資團隊的成員能為公司的經營風險負責。增強的途徑可以通過專項培訓來實現,也可以通過國企思想政治工作來完成。這里需要注意,無論是培訓還是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使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責任意識”與“切身利益”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2)建立起學習型團隊。通過構建自主、自覺、互助的學習生態,來促使成員能在更加廣闊的視域下來完成項目風險評估。這里就需要項目負責人帶頭踐行業務學習活動,并在引領示范作用和幫扶機制下來感染其他員工。

三、應用

以下針對PPP項目投資類型,結合以上風控機制進行應用討論。應用討論分別從明確項目產權、強化項目審計兩個方面來展開。

(一)明確項目產權

在PPP項目中存在著一個重要內容,即政府在一定時限內給參與建設的企業許可證,來為企業經營該項目提供壟斷租金,這也是對企業參與項目建設的一種回報。因此,項目的所有權屬于政府,而使用權屬于特許企業。在明確產權的基礎上,應嚴格界定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權益和責任,其中就包括誰來承擔融資成本的條款。這樣一來,投資公司的風險防控便有了明確的對象。為了防止因地方政府換屆而帶來的融資風險,還需要在明確項目產權上強化政府主體職能。

(二)強化項目審計

PPP項目所具有的融資風險還反映在項目特質上,如建設規模、建設周期,以及項目的外包狀況。因此,為了督促項目資金能按期還本付息,還應強化對項目的審計活動。審計活動的實施包括:

(1)審計小組的構成;

(2)審計時段的設置;

(3)審計反饋的整改等。這里需要強調,針對審計小組的構成可以選擇異地的第三方審計機構來參與。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在應對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美因素的干擾時,投資公司應首先從強化內部控制入手,遵循制度化風險管控的模式來建立起有序的項目投資環境。

四、總結

事實表明,在不進行有效的資金風險干預的情形下,項目投資將深受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美等因素的干擾。而且本文認為,即使公司建立起完善的“首席風險官”制度,但在風險官有限理性的驅使下,仍無法將項目風險完全納入掌控之中。本文分別做了公權力影響力風險分析、項目商業運營風險分析。在此基礎上,風控機制可從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強化項目風險評估、完備投資團隊建設等三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伍貽安.基于公司制的項目管理模式研究[J].經濟師,2008(12):285-286.

[2]伍貽安.構建基于項目公司制的財務控制模式[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24):70-72.

[3]李志華.基于建筑業項目公司制下的財務控制模式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7(10):19-20.

第2篇

關鍵詞:商業銀行 項目融資 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項目融資風險是指在項目融資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風險類型,如項目融資的項目建設開發階段風險、項目試生產階段風險和項目生產經營階段風險。我國商業銀行項目融資風險管理是指為了應對可能發生在項目融資全過程中不利于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安全的各種風險而進行的一系列風險管理行為。我國商業銀行項目融資風險管理有別于一般的項目融資風險管理,它是以我國商業銀行信貸安全為中心作出的對項目融資風險的管理。搞好商業銀行項目融資風險管理,不僅能更好地保障銀行的利益,而且可以促使項目融資更加規范,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商業銀行項目融資風險管理一般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處理和風險管理的評價四部分,這四部分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風險識別是整個風險管理的基礎,是指通過對大量來源可靠的信息資料進行系統了解和分析,認清項目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而確定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及其性質,并把握其發展趨勢的行為。

風險評估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分析和評價損失對項目的既定目標的影響程度;通過對由風險識別獲得的資料和數據的處理,得到關于損失發生的概率及其程度的有關信息,為選擇風險處理方法,進行正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風險處理是針對各種風險的類型及其可能的影響程度、項目的承受能力、項目風險管理的目標等,決定采取行動與否,并在認定需采取行動之后,尋找和選擇應采取的各種避免和控制損失的對策,分析各對策的成本和后果,確定最佳的風險處理方案。

二、商業銀行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的特征

項目融資的風險管理作為一般的管理活動有著一般風險管理的共性,但又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

1、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風險分析的首要前提

項目的風險分析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分析和評價許多與項目有關的風險因素,并通過對項目的原材料供應、技術設備及人力資源的獲取、項目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狀況、項目的環境效益等一系列因素的分析,對項目做出綜合性的技術評價和經濟效益評價。一份詳實、權威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將有助于項目融資的組織以及對項目風險的識別和判斷,因而成為風險分析的首要前提。

2、風險的識別作為設計融資結構的依據

項目融資是根據投資者的融資戰略和項目的實際情況“量身訂做”的一種結構性融資,其核心部分是融資結構。一個成功的融資結構應當在它各參與方之間實現有效合理的項目風險分配,其前提是對風險進行識別,從而使風險管理的目標明確化,進而找出控制項目風險的方法和途徑,設計出風險分擔的融資結構,以實現投資者在融資方面的目標要求。

3、以項目的當事人作為風險分擔的主體

項目融資風險處理和核心環節就是在項目風險與項目當事人之間以合同形式建立對應關系,形成風險的約束體系,從而保證融資結構的穩健性。為了實現項目融資的有限追索,對于與項目有關的各種風險因素,需要以某種形式在項目投資者與項目有利益關系的其他參與者和貸款人之間進行分擔。一個成功的項目融資結構應該是在項目中沒有任何一方單獨承擔起全部項目債務的風險責任,一旦融資結構建立之后,任何一方都要準備承擔任何未能預料的風險。

4、以合同作為風險處理的首要手段和主要形式

項目融資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體現在項目風險的分擔上,而合同正是實現風險分擔的一個關鍵所在。在項目融資中,將各類風險具體化,需要以合同的方式明確規定當事人承擔多大程度的風險,用何種方式來承擔并以合同作為風險處

三、商業銀行項目融資風險的識別

新的金融風險伴隨著金融創新一起出現,項目融資也不例外。在項目融資中,風險的合理分配和嚴格管理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是項目各參與方談判的核心問題,所以風險的識別就成為了第一個關鍵點。

造成項目風險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自然環境、法律政治、經濟金融、市場需求、不可抗力、設計、施工技術、運營、合同、材料設備、其他。詳見下圖:

四、項目融資貸款的風險評估

系統而全面的識別項目風險只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在選擇風險對策之前,需要對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估,以確定風險量的大小、風險的性質等風險特點,根據風險的特點確定風險處理對策。風險的評估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風險定義可以推出不同的評估方法。如果風險被定義成“損失的概率”,則可以采用專家判斷法或統計分析法來確定發生損失的概率;如果風險被定義為“損失的大小”,則可以采用敏感性分析法來確定某個參數變化時的損失的大小;如果風險被定義為“預期的損失”,則可以采用期望值法來計算可能損失的加權平均數;如果風險被定義為“風險事件所有可能后果的概率分布的方差或在負方向上的方差”,則可以采用統計分析、方差分析的方法來評估風險;如果風險被定義為“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給定的時間區間和置信度水平條件下,預期的最大損失”,則則可以采用VaR法來評估風險;如果風險被定義為“信用等級”,則可以采用結構化的系統分析法來確定信用等級,如信用評級機構所采用的方法。風險評估的主要作用在于區分出不同風險的相對嚴重程度,以便根據預先確定的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作出相應的決策。

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清晰地了解到商業銀行項目融資貸款風險管理的整個流程,只有在這樣的流程框架下才能做好我國商業銀行的項目融資貸款風險管理工作。搭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是對項目融資貸款進行風險管理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商業銀行項目融資貸款風險管理水平將得到很大提高,項目融資也會因此在我國得到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Peter.K.Nevitt,Frallk Fabozzi.Projeet Finaneing.1995

第3篇

關鍵詞:電力項目;投資風險;管理措施

1 電力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的歷史及現狀

電力建設項目是關系到我國工業、商業及民用公共事業的持續發展,是我國快速發展中的經濟基礎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用電量隨著積極發展持續創新高,2000年,發電設施的裝配與電量總和我國排名世界第二名。從文獻上查詢,我國的在電力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著作最早始于80年代中期,基本都是通過風險的規律方面進行闡述。2001年,(PMRC)正式的推出了項目管理知識體系(C一PMBOK)[1],,通過(C一PMBOK)對風險管理做了一個詳細規范,此規范體系的推出,對我國學者和從業各專業技術人員對項目風險的控制管理起到一個標準依據作用。奠定了我國在電力建設項目上風險控制管理的理論和技術支持。盡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項目風險管理上能有效的運用,我們還需要不斷的通過實際來檢驗,來完善和尋找新的捷徑和方法。

2 現今電力建設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的措施

2.1 項目風險的分析

項目風險的管理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和具體項目的實施進行風險度量,從而給出對策進行管控;項目的規模、結構、地理環境和參與人員越大,風險越大,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反之一個道理。大致經常用的項目風險識別來自于不可控風險,比如地質災害(地震、山洪、塌陷)和社會金融經濟風險(政策、社會因素、利率)以及未知因素;還有可控的風險,比如在參與人員上(管理水平、決策能力、施工的個體)和技術(施工、設備和設計)。對于以上的風險,目前采用的方法有專家調查、檢查表、蒙特卡洛、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故障樹分析法[2]。一般電力建設項目都要經過投資到運營等各階段,而每一階段性都需要對風險進行識別控制管理,通過識別,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提出應對方法,對投資者進行提供有效的依據和信心。

2.2 項目風險的管理

2.2.1 首先對識別到的風險進行規避。

風險控制是從管理手段人為的減少風險因素出現的機會,是用于杜絕在后期的施工或經營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具有預防、和超前管理的優勢。

(1)對已知風險,從客觀因素上實行規避,從而有效實現風險的控制;在電力建設行業,常常會遇到高風險或者會失去控制的高風險項目,也有一是因為企業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可能會造成重大風險的項目,那么首先考慮的是能否放棄這一項目,不論未來利潤如何,如風險過大導致失敗,超過自身承受能力,將來得不償失;其次,風險來自于技術或者政策的影響,那么可以考慮從其他方面進行規避,從而達到風險的控制。

(2)在對一項項目進行風險管理的時候,往往都是高投資高回報的項目,那么對于可控風險來說,實行風險轉移也是不錯的選擇,不如在施工過程中,能參與投保來控制的風險和聯合投資建設來進行風險轉移,在轉移過程中,可以整體,可以分包,也可以項目細分合作;通過一些列的舉措,從而減少并降低風險的承受能力和可靠性。當然,在回報上,是同等比例的,這就依靠專家管理團隊的精誠合作了。

2.2.2 對不能規避可投項目風險的管理措施

電力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控制措施在投資預期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管理者在對項目實施中必要的手段,對在電力建設的項目中對項目各項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從前期開發階段的風險分析,再到建設期以及經營期等等各個階段的風險預測管理;確保整個電力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以能實現達到投資預期的效果。

(1)成立風險控制管理機構[3],對前期的所有識別因素進行客觀分析,并出具風險分析報告且進行可行性的研究分析,從理論上設計處理方案,一般用多種,從技術上實現風險的減小或者消除;對于出具的方案,是否采用,是否在其他項目運用過,如未采用過,可對方案進一步的完善和討論驗證,夯實方案基礎,確保方案可執行性。

(2)對可能發生風險或者往期電力建設項目中發生或發現的風險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風險解決預防方案。對風險控制管理機構沒有完善的風險問題,進一步在以后的施工或運營中發現問題,能第一時間解決和預防問題,從而達到風險管理控制的要求。

3 結語

電力建設項目在投資主體多元化和電力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項目種類繁多,輸電線路、變電站和電廠等設施的建設,都具有各自的項目特色。在投資電力建設項目環節,風險是無可避免,但是就怕不能夠重視起來,因忽視造成重大損失的項目比比皆是。所以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才能在風險來臨時,簡單化解。現今從風險識別到化解好的管理方案也是層出不窮,風險管理也是日新月異,同時也更高的要求我們能將不確定的風險化為可度量和控制的風險,使其更具有可預見、可化解、更系統,從而使投資者的每一次投資都能最大限度的獲得收益。

參考文獻:

[1]房開建.電源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碩論[J].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4(08).

[2]王信茂.我國電力投資體制改革30年回顧[D].電力技術經濟,2008(06).

第4篇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 is an extremely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t is from feasibility study, design, construction to completion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is a process full of risk, therefore, th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control and decision making, they can better into project risk to the project profi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概述 風險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風險是由于從事某項特定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經濟或財務的損失,自然破壞或損傷的可能性。工程項目管理風險就是在項目管理活動或事件中消極的后果發生的潛在可能性。每一個工程項目都必然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工程風險不僅包括在整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過程中,自然災害和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而造成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不確定性,而且也包括技術性、管理性問題引起的經濟損失的不確定性。國際工程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根據工程風險環境和設定的目標對工程風險分析和處置進行決策的過程。包括工程項目風險識別,工程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工程項目風險防范和控制和工程項目風險決策,其目的在于通過對項目環境不確定性的研究與控制,達到降低損失,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過程

(一)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是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找出影響項目質量、進度、投資等目標順利實現的主要風險。這項工作相當重要,它是整個風險管理系統的基礎。缺乏這一基礎,任何風險管理都是空中樓閣,毫無實現之可能。

識別風險的過程包括對所有可能的風險事件來源和結果進行實事求是的調查。識別風險必須系統、持續、嚴格分類并恰如其分的評價其嚴重程度。

風險辨識過程通常分6個步驟(見下圖)

確認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

這里強調的是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這項工作包括兩項內容:即首先要辨認所發現或推測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是確定無疑的,則無所謂風險。眾所周知的結果不會構成風險。確認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的第二項內容就是確認這種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還是確定無疑的,而不是憑空想象的。辨識風險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確認不確定性和它的客觀存在。

建立初步清單

建立初步清單是辨識風險的操作起點。清單中應明確列出客觀存在的和潛在的各種風險,應包括各種影響生產率、操作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的各種因素。人們通常憑借企業經營者的經驗對其作出判斷。建立清單可采用商業清單辦法或通過對一系列調查表進行深入研究、分析而制定。

初步檢查清單通常作為風險管理工作的起點,作為確定更準確的清單的基礎。多數情況下,清單中必須列出有分析或參考價值的各種數據。

確立各種風險事件并推測其結果

根據初步風險清單中開列的各種重要的風險來源,推測與其相關聯的各種合理的可能性,包括盈利和損失、人身傷害、自然災害、時間和成本、節約或超支等方面,重點應是資金的財務結果。

制定風險預測圖

風險預測圖采用二維結構(如下圖)

上圖第一維中,不確定因素的評價與其發生概率相關,第二維中,風險的評價與潛在的危害相關。這種二維圖形是一種重要的圖形表示,通過這種二維圖形評價某一潛在風險的相對重要性。鑒于風險是一種不確定性,并且與潛在的危害性密切相關,因而可通過一種由曲線群構成的風險預測圖表示(如上圖)。曲線群中的每一曲線均表示相同的風險,但不確定性或者說其發生的概率與潛在的危害有所不同,因此各條曲線所反應的風險程度也就不同。曲線距離原點越遠,風險就越大。

進行風險分類

對風險進行分類具有雙重目的;首先,通過對風險進行分類能加深對風險的認識和理解;其次,通過分類,辨清了風險的性質,從而有助于制定風險管理的目標。

風險分類有很多種方法,注重于開列清單,不管概率大小和輕重程度,統統羅列;或根據其造成的影響的嚴重程度分類列舉等;但這樣往往忽視了不同風險事件之間的聯系。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依據風險的性質和可能的結果及彼此間可能發生的關系進行風險分類。這樣的風險分類能更徹底地理解風險、預測其結果,且有助于發現與其關聯的各方面的因素。常見的分類方法是以由若干個目錄組成的框架形式,每個目錄中都列出不同種類的風險,并針對各個風險進行全面檢查。這樣可避免僅重視某一個風險而忽視其他風險的現象。

建立風險目錄摘要

這是風險辨識過秤的最后一個步驟。通過建立風險目錄摘要,可將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匯總并排列出輕重緩急,能給人一種總體風險印象圖。而且能把全體項目人員都統一起來,使各人不再僅僅考慮自己所面臨的風險,而且能自覺地意識到項目的其他管理人員的風險,還能預感到項目中各種風險之間的聯系和可能發生的連鎖反應。當然,風險目錄摘要并非一成不變,風險管理人員應隨著信息的變化和風險的演變而及時更新。

風險分析與評估

風險分析與評估是在風險識別之后,對工程項目風險的量化過程。它是指用定性、定量或者兩者結合的方法處理不確定的過程,并將經過分類的風險按照其權重大小給予排序,綜合考慮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引起損失的后果。對于不同權重的風險,管理者應該給予不同程度的重視。風險分析和評估是風險識別和管理之間的紐帶,是決策的基礎。

風險分析可以從整體出發弄清楚各個風險事件之間確切的因果關系,以便制定出系統的風險管理計劃,同時可以考慮各個不同風險之間相互轉化的條件,研究如何才能把威脅化為機會,進一步量化已經識別了的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后果,減少這種估計的不確定性。

風險分析具有以下好處:

使項目選定在成本估計和進度安排方面更現實、可靠。

使決策人能更好地、更準確地的認識風險、風險對項目的影響及風險之間的相互作用。

有助于決策人制定更完備的應急計劃,有效地選擇風險防范措施。

有助于決策人選定最合適的委托或承攬方式。

能提高決策者的決策水平,加強他們的風險意識,開拓視野,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風險分析與評估包括以下三個必不可少的主要步驟:

采集數據

首先必須采集與所要分析的風險相關的各種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從投資者或者承包商過去類似項目經驗的歷史記錄中獲得。所采集的數據必須是客觀的、可統計的。

某些情況下,直接的歷史數據資料還不夠充分,尚需主觀評價,特別是哪些對承包商來講在技術、商務和環境方面都比較新的國際項目,需要通過專家調查方法獲得具有經驗性和專業知識的主觀評價。

完成不確定性模型

以已經得到的有關風險的信息為基礎,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結果給以明確的定量化。通常用概率來表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可能的結果體現在項目現金流表上,用貨幣表示。

對風險影響進行評價

在不同風險事件的不確定性已經模型化后,緊接著就要看評價這些風險的全面影響。通過評價把不確定性與可能結果結合起來。

風險分析全過程如下圖所示

(三)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風險是基于客觀存在的分布,而防范則是基本主觀的判斷。如果主客觀一致,即可判定預測風險,從而可以有效地防范之。既然風險是在給定情況下存在的可能結果間的差異,那么人們就有可能憑經驗推斷出其發生的規律和概率。雖然這些規律和概率并非一成不變,但通過一定時期內的觀察,可推斷出其大致規律,從而可以有意識地采取一些預防手段來防范。

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術來設法避開或控制風險,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所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的重點在于消除風險因素和減少風險損失。管理者可以采用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自留、風險分散、風險降低和風險抵消等方法來進行控制。防范和控制有多種方法,主要有:

⑴回避風險。即繞開風險事件,放棄有風險的活動。例如放棄承包有風險的工程或者停止任何有風險的業務。毫無疑問,這是消極的辦法。因為風險與利潤并存,沒有風險的利潤是不存在的。回避了風險,也就回避了利潤,停止了謀取利潤的活動。而作為企業,沒有利潤是無法生存的。因此回避風險只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而不是根本辦法。

⑵控制損失。既然風險事件難以避免,回避風險不如迎著風險上。但迎著風險上不等于赤身上戰場,以肉體擋槍眼,而是要準備好各種應對措施,見機行事,千方百計減少和控制損失。控制損失的辦法通常有以下兩種:

分離風險。即把風險源與其他可能受其影響的事項隔離開,使其局部化。例如項目施工,原擬流水作業線中某一環節出了問題,為避免影響全局,只好犧牲出問題的環節以保全局。

分散風險。即增加風險承受體或者將風險化整為零,例如聯合承包或工程分包。

⑶轉移風險。即將自己無力承受或者不愿承受的風險轉移給他人。轉移風險包括非保險轉移如轉包工程、實行擔保制度等和保險轉移即投保。當然,風險轉移給他人,自然潛藏的利潤也就轉給了他人。因此轉移風險應該有一個前提,即風險屬于自己無力承受或者經過比較認定不值得自己去承受的風險。當然有時候則是強制要求轉移的風險,例如工程強制保險。

⑷自留風險。有些風險是無法轉移給他人的。例如保險公司不承接的險種如戰爭險,承包商無法向他人轉移,只好自留。另一種情況則是承包商經過認真的分析,覺得留下由自己承擔比轉移給他人更為合適,因為轉移給他人要付出較大代價,而這種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本來就不高,即便發生了自己也能承受得起,或者可能造成的損失不會太大,如果事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避免其造成損失。這類風險如果向保險公司投保,不淡繳納的保險費高,而且保險公司的賠付態度不能令人滿意等等。經過認真比較之后決定不予轉移,自己留下。這種情況下,承包商應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預留一筆應計費,或者參加保險互助合作社。決定自留風險前,應認真權衡利弊。

⑸利用風險。有些風險,特別是投機風險頗有利用價值。例如政治風險或者金融風險。這些風險雖然很可能使承包商蒙受重大損失,但如果承包商能因勢利導、巧妙利用,則很有可能使承包商得到意外利益。

風險的決策

風險對策多種多樣,不同的風險,應采用不同的對策,有如醫生治病,必須對癥下藥。每個項目應該在風險面前臨危不亂,應對有方。這就要求認真研究各種可行的管理措施,制定正確的管理決策。

選擇風險管理決策不能憑空武斷,也不能想當然或一廂情愿,應該尊重客觀實際,按照客觀規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逐一比較、逐一論證。制定風險管理決策時,尤其不可忽視對危險的發生概率和頻率以及對經濟效益產生重大影響的許多關鍵因素。

選擇風險管理決策應該多種手段并用,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不能依賴于單一方法或僅重視某些眾所周知的因素和現象。

實施一項工程無疑會遭遇多種風險,承包商必須采取相應對策。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說針對不同風險采取相應對策。高層管理人員要走在風險的前面,對風險應預先制定對策,而且要對癥下藥,不能消極防御。

為了有效的管理各種可能的風險,國際工程項目高層管理人員應該首先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分類排列,進而對各項風險的保障予以分類,然后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采取相應的對策,以達到避免風險或減輕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甚至利用風險擴大收益之目的。為此,國際工程項目部應該有針對性地、有步驟地采取相應的對策。

第5篇

關鍵詞:電網項目 工程造價 風險評價

引言

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電網項目投資成本日益增加,許多業內人士對電網工程項目風險因素等多方面研究極其重視。文獻[1]從項目風險因素分析定性角度進行闡述,并未進行量化分析。文獻[2]從定量角度,運用蒙特卡洛模擬方法,但缺乏客觀數據的支持。另外也有學者采用熵權法[3]、風險價值法[4-5]等來研究電網工程造價風險問題。文獻[6-7]建立基于風險評估理論電網工程造價預測模型,但是由于缺乏實際算例論證,其結果需要完善考證。

綜上可見,目前研究集中體現在發電項目的風險因素分析方面,而對電網工程方向上的工程造價風險分析研究還不夠廣泛和深入。依據電網工程概算與結算費用歷史數據的對比情況,對影響電網工程造價的土建工程費用、通訊工程、電纜工程、架空線費用等模糊因素進行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確定模糊風險因素服從的概率分布,以及計算出其期望值以及方差,建立電網工程造價風險評估模型,并提出規避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計算方法,為電網項目投資方提供決策支持,提高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規避的效率和精度。

一、電網項目工程造價及風險評價

(一)理論基礎

電網項目工程造價是在建設全周期進行工程造價的確定及控制,使得電網項目取得最大投資收益。基本內容如下:

1.提高電網項目工程造價管理水平,編制制定的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必須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以及其他生產經營要素消耗的數量標準,反應施工生產和生產消費之間的數量關系。

2.保證工程造價基本費用構成的科學性。

3.確定基本建設各階段合理的工程造價。

(二)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分析

電網工程實施者如果不能在投資規劃的時間內把項目造價完成,就會遇到造價風險。因此,我們定義電網項目造價風險為:由不可預測性性因素使項目造價未達到預期估算目標,或者由于不可預測性因素影響項目造價精確性。

電網項目一般都是復雜繁瑣的,且投資巨大,在實施過程中經常出現超出預算的現象,因此在工作中應該以下問題:

1.不同電網工程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工程要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地完成,包括材料價格、人力資源價格,設備費用等都是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

2.電網工程項目投資的主體較多,其中包括類型種類繁多。不同主體的的目標、利益不同,因此對風險因素考慮方面也不同,風險防范及規避措施重心均不同。

二、基于蒙特卡羅模擬法在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分析

(一)蒙特卡洛法

蒙特卡羅(Monte Carlo)方法其本質是一種模擬概率的方法。其思路是:為求解某個問題,建立起隨機過程及概率模型,使參數等于問題解,通過對過程及模型的觀察,抽樣實驗最后計算出所求參數統計的特征,以及給出所求問題解的近似值,解的精度誤差。通過多參數概率分布抽樣模擬,可以得到不同方案項關指標的統計特征。

基于蒙特卡羅方法模擬電網工程造價風險分析的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確定風險源

2.確定各種風險源的概率分布

根據歷史統計資料及分析概率分布擬合,確定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源的概率分布。

3.基于規劃方案各風險源的概率分布產生各種風險變量的隨機數

確定各種源的概率分布后,基于蒙特卡洛模擬產生一定概率分布隨機數的方法,產生各種風險源的隨機數。

4.通過模擬分析得出規劃方案風險模擬值

通過蒙特卡洛模擬分析,基于規劃方案的計算公式,得到風險的概率統計值。

5.進行多次模擬

反復進行步驟3和步驟4,重復N次,就得到該電網規劃方案的N個風險模擬值。一般而言,N值越大,模擬的概率分布越接近真實值。但是重復計算次數N的值,在理論上尚未證明,一般相對誤差滿足允許誤差的要求即可終止計算。

6.分析模擬結果

(二)蒙特卡羅模擬法在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分析中的優勢

相比較其它方法,對于不可預測性因素分析,蒙特卡羅模擬方法有運用廣泛且具有應用上優勢,該方法是通過對不可預測性因素的模擬,量化電網工程項目評價各個的指標特征值及累計概率曲線。該方法不但可以比較清楚分析指標期望值的數據大小,而且較直觀的呈現出方案的風險值程度,這就有效提高決策的準確及科學性。除此之外,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目前可以通過電子數據工具計算完成,這使得計算過程處理過程相當嚴密。該方法可以定性確定評價指標,并且在此基礎上定量確定項目所承擔的風險值,因此,本文選擇該方法進行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的計算。

三、案例分析

(一)項目概括

某市康南變電站位于鳳凰大道南側,距康南路與鳳凰大道交匯處約100m,距市區中心約5km。10kV出線最終規模為24回,一期出線22回。本期出線11回,備用11回。建國商務區內負荷性質以居住為主,商業為輔。隨著南繞城路城市拓展帶、鳳凰大道快速交通帶、以及各具特色的居住區陸續建成,前期開發建設用電量將激增。到2014年負荷水平預計達到55.07MW,到“十三五”末期達到飽和水平。用戶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希望除自身原因外造成其它原因停電。綜上所述,為滿足新增負荷用電需求、優化供電分區和網絡結構,實施康南變10kV配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基礎數據收集困難,存在別數據空缺,依據上述基礎數據采用德爾菲法,利用專家豐富的經驗和對風險識別的能力,對所需的基本數據進行預測。

(二)確定分布概率

本文應用decision tool-@risk軟件確定電網工程項目風險指標的概率分布。

表3-1 各子項目的造價項分布參數表(元)

項目 分布形式 最小值 最可能值 最大值

電纜溝(1.5*1.5) 三角分布 5419 5820 7998

頂管DN1500 三角分布 4567 4681 4789

電纜豎井(3.0M 3.0M 1.8M) 三角分布 28766 29298 30129

分線井(4.0M 4.0M 1.8M) 三角分布 28769 29050 29886

通訊設備 三角分布 3399899 3491153 350199

配電設施環網單元 三角分布 17179806 17640913 1778998

10KV電纜線路 三角分布 26433415 27142888 2899112

10KV架空線路 三角分布 650704 668169 678212

其它費用 三角分布 1309889 13152198 1334899

(三)蒙特卡洛模擬計算

按第二章給出的方法和程序對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指標進行模擬。

圖3-1電網項目造價分布頻率圖

圖3-2 電網項目風險造價分布

通過計算機數據模擬 10000 次后,可以看出所累計頻數呈現如圖3-1收斂性。通過分析該項目工程各子項目的單價樣本特征值,得出這些樣本工程子項目單價的最可能值、最小值及最大值(見表3-1),在考慮引起電網項目造價變動的主要因素(電纜溝、頂管、電纜、豎井、分線井、通訊設備、配電設施、環網單元、10KV電纜線路、10KV架空線路)差異的基礎上預測出各子項目造價累計成現三角分布。

通過計算及圖3-2示該電網項目風險造價累計樣本也成三角分布,可以得出:頻率波動最大的區間為 564.6.5-746.8萬元,其概率大致為 90%左右,根據大數定律,該電網工程項目各風險分析指標單個造價累計結果確定在該區間是較為合理的。從圖3-2及計算分析可知,估計出現造價為 600萬元可能性較大,因此定義為基準造價(不可抗力等無法識別的風險的費用除外),并定義在90%處造價與基準造價的差值為不可預見費,如圖可見在90%處的造價為 650萬元,所以根據上述理論計算得不可預見費為50萬元。

四、結束語

本文系統的闡述了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分析的常見問題,在介紹工程造價基本理論以及電網工程項目存在的風險因素分析相結合分析的基礎上,論述了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電網項目工程造價風險分析,與其它文獻相比,本文在造價風險分析確定上更加科學合理化,這就為電網項目工程造價精度提高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雪銘,吳瑞明.評價方法的發展與體系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9(2):351-356.

[2]徐建新,閆旖君.基于變異系數法的灰色關聯決策模型在城市供水方案.優選中的應用[J].水資源與 水工程學報,2009,18(4):9-11.

[3]朱吉超,耿弘.江蘇省城市化水平綜合評價研究[J].管理論壇,2009,(2):34-37.

[4]郭亞軍,姚遠,易平濤.一種動態綜合評價方法及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27(10):154-158.

[5]馬贊福,郭亞軍等.基于增益水平激勵的動態綜合評價方法[J].系統工程學報,2009,24(2):243-247.

第6篇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本文探討了軟件外包項目的生命周期,研究了項目風險管理過程,重點對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以期能夠提升軟件外包項目的風險管理水平.

關鍵詞 :軟件外包;生命周期;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4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114-03

根據商務部服貿司統計,2013年中國共簽訂承接服務外包合同167424份,合同金額954.9億美元,同比增長55.8%;執行金額638.5億美元,同比增長37.1%.軟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簡稱SO)產業作為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比超50%,且處于上升趨勢.中國軟件企業是世界軟件產業分工中的重要成員,但是軟件開發失敗率卻一直都很高.根據Standish Group對超過8000個軟件項目的統計表明,失敗原因中管理與技術問題分別占65%和35%[1],因此要提高軟件外包項目的成功率,風險管理是關鍵.

軟件外包活動中涉及到委托方和承包商,兩者都面臨著外包風險,中國企業作為承包商需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對軟件外包項目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本文從承包商視角在分析軟件外包生命周期的基礎上,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探討,并對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為項目承包商進行風險管理提供借鑒,以期能夠提升項目風險管理水平,從而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1 軟件外包項目的內涵

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它包括商業流程外包(BPO)、信息技術外包(IT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軟件外包作為服務外包的重要組成部分,指企業為了專注核心競爭力業務和降低軟件項目成本,將軟件項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發包給提供外包服務的企業完成的軟件需求活動,涉及以軟件為載體的BPO、ITO和KPO,主要包括企業應用軟件設計與開發、應用軟件系統集成、測試與維護以及應用系統的數據服務等.

軟件服務外包有在岸和離岸之分,在岸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也稱為境內外包),是指外包商與其外包供應商來自同一個國家;而離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指外包商與其供應商來自不同國家,外包工作跨國完成.境內外包更強調核心業務戰略、技術和專門知識、從固定成本轉移至可變成本、規模經濟等;離岸外包則主要強調成本節省、技術熟練的勞動力的可用性,利用較低的生產成本來抵消較高的交易成本.目前,中國企業從事的軟件外包絕大多數為離岸外包業務,憑借人力成本優勢作為外包“接包方”,從日本和歐美等國企業(“發包方”)承接軟件外包項目的技術工作.

2 軟件外包項目的生命周期

國內外相關學者對軟件外包管理過程做了不少研究,如:Mahnke Volker將軟件外包全過程劃分為10個階段:外包決策,外包管理,合同前,合同簽訂,合同后,活動識別,承包方選擇,合同執行,監控和測試,關系管理[2].Kliem提出的軟件外包過程包括外包決策、尋找承包方、承包方的選擇與評價、與承包方談判、簽訂合同、合同的執行及產品過程驗收7個階段[3].雷吉川,袁清清認為IT外包項目包括立項階段,啟動階段,實施階段,收尾階段四個階段[4].

目前,對軟件外包項目管理過程的研究多數是從發包方的角度出發,從承包商的角度進行研究的文獻很少.國內學者曹萍等從承包商視角,將軟件外包項目過程劃分為4個大的階段:項目投標階段,合同簽訂階段,合同實施階段,驗收和評價階段,但其劃分還不夠全面.

本文通過對軟件外包項目的特點和關鍵過程進行分析,將項目生命周期劃分為5個階段(如圖1所示):項目選擇階段(S1)、項目投標階段(S2)、項目簽約階段(S3)、項目執行階段(S4)、項目交付階段(S5).

在項目選擇階段,企業要積極的尋找外包項目來源,綜合考慮備選項目所需資質、人力、進度和質量要求,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初步確定需要進行投標的項目.在項目投標階段,企業要成立項目投標小組,積極與發包方進行溝通,并根據發包方要求編寫項目投標書,參與投標、講標和答疑等環節.若能中標,則進入項目簽約階段;否則,回到上一個階段繼續尋找新的項目.在項目簽約階段,要與發包方進行洽談,重點圍繞商務和技術層進行談判,雙方共同確定項目的功能和技術要求、開發進度計劃、項目質量要求及項目費用等相關事項,最終形成書面合同進行簽訂.項目執行階段,是軟件外包項目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階段,所有的項目成果均在此階段產生,包括了軟件開發服務的大部分環節,絕大部分工作任務由承包方企業完成.承包方在此階段,要認真做好項目需求獲取與確認,以及項目計劃與實施方面的工作,加強風險管理,嚴格把控項目質量、進度和成本.項目交付階段,作為軟件外包項目的收尾工作,要根據簽訂的合約,制定項目交付計劃,準備項目交付物,接收發包方和第三方的審查和驗收.

3 軟件外包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過程

Boehm[5]和Chaette[6]最早將風險管理引入軟件項目管理,二人提出了各自的風險管理框架,為軟件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兩個基本步驟,其中風險評估包含風險識別和分析等工作[7].結合軟件外包項目生命周期,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研究,有助于提高軟件外包項目的風險管理可操作性,從而增強抗擊風險的能力.

軟件外包項目風險管理貫穿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隨著項目的推進每個階段的風險管理的側重點和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均不同,但在生命周期每個階段都應加強風險管理.在項目生命周期的各階段的風險管理都包括風險因素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策略及風險監控處理等過程,如圖2所示.

風險識別是確定何種風險可能會對項目產生影響,主要任務包括識別并確定項目的潛在風險有哪些,引起這些風險的主要因素,以及項目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在充分識別項目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后,進入到風險分析過程.風險分析包括風險估計和評價,風險估計是對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和給項目所帶來的損失大小進行量化分析.風險評價是在風險估計的基礎上,對各風險事件后果進行評價,并確定嚴重程度順序,最終得到各種風險因素和項目總體風險水平.風險應對策略是指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已識別的風險和總體情況,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和整體策略.風險應對策略主要有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減輕和風險接受等4種方法.風險監控是對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并根據需要進行應對策略的調整.風險監控跟蹤已識別的危險,監測殘余風險并識別新的風險,保證風險計劃的執行,并評價這些計劃對減輕風險的有效性.

4 軟件外包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風險因素識別

4.1 項目選擇階段風險因素識別

作為項目承包方項目選擇是企業運營的首要任務,選擇合適的項目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前提.該階段主要風險包括:①外包項目內容的不確定性.明確外包項目所涉及的工作任務、技術要求和生產成本等內容,以免項目不合適帶來的損失.②外包項目發包方的不確定性.在選擇外包項目時,不僅要看項目本身,還要對發包方進行評估,以免因發包方的財政能力薄弱、管理現狀不良等,造成承接項目受損.③投標項目選擇不當.因為信息不充分或判斷失誤等原因,選擇了不當的項目,很可能導致在項目投標環節失敗,即使投標成功也會使承包商面臨較高的風險.

4.2 項目投標階段風險因素識別

通過項目投標成功獲得外包合同是軟件外包承包企業生存的根本,項目投標階段的風險主要是項目不能中標及可能導致不中標的關鍵因素,該階段主要風險包括:①項目報價不合理.項目報價偏高,發包方可能不能接收,在投標中失去競爭優勢;報價偏低,雖有利于中標,但可能會影響項目的開展和質量.②項目投標團隊組成的不合理性.項目投標團隊組成不合理,將不利于投標過程中的競爭.承包方應組建由技術人員、項目管理專家、財務人員及設備采購人員組成的專業投標團隊.③項目投標分析的不全面性.項目投標分析不全面,將會導致投標過程判斷錯誤或不準確.投標團隊應對發包方、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等因素進行收集、分析和評價,并根據招標文件要求編制標書.

4.2 項目簽約階段風險因素識別

成功與發包方進行項目簽約,對于承包方至關重要,但項目簽約階段同時也是風險來源和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該階段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①項目服務范圍和要求描述不清晰.外包合同雙方都期望項目簽約過程中合理規避風險,項目服務范圍和要求描述不全面、不清晰,都不利于項目的推進,并很可能導致項目最終失敗.②付款進度和金額不合適.對于承包方來講,資金是項目執行階段的保障,如果進度和金額不合適,很可能嚴重影響項目的進度和質量.③合同缺乏柔性.因為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外包環境是一種動態環境,因此應簽訂柔性的合同,以適應技術進步、行業變動等外包環境的變化,從而提高外包成功的概率.

4.4 項目執行階段風險因素識別

承包商是外包項目的實施方,用戶方希望實施方做得更好,但實施方卻想做得更少.在軟件外包關系中,雖然在追求軟件外包項目的成功上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但發包方和外包商作為獨立的法人主體都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由于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在項目執行階段,承包方將面臨更多可能發生的風險.該階段主要存在的風險因素包括:①需求風險.如:客戶需求的不斷變更,需求或表述不準確,發包方對需求分析支持不夠等.②進度控制風險.如:由于承包商的自身管理、技術水平偏低及其他因素,可能導致項目進度延誤.③開發工具和技術風險.如:選用的開發工具和技術手段不合適,導致項目返工或功能實現達不到合同要求.④人力資源風險.如:團隊人員流失,成員能力不足,整體協作不力,導致人員不能滿足項目需求等風險.⑤財務預算風險.如:由于經驗不足或估算方法不當等原因,導致財務預算不足,影響到項目的完成.

4.5 項目交付階段風險因素識別

項目交付階段作為軟件外包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檢驗和確認項目成果的過程,順利通過項目驗收,完成項目交付,收到合同規定的款項是承包商的目標.但要實現該階段的目標,可能面臨以下風險:①項目驗收風險.由于合同條款表述不清晰,項目任務完成達不到要求,與發包方、客戶溝通不暢等,都很可能導致項目驗收過程緩慢,甚至不合格;②財務收款風險.項目即使交付,也可能由于發包方或客戶財務狀況不佳,或者對項目的完成不滿意,導致付款拖延或不能足額支付.③客戶評價風險.項目完成后,客戶心中對承包方都會有一定的評價,如果項目完成過程不順利,讓客戶感到承包方能力不足或不用心等,很可能會對今后是否繼續與承包方合作產生影響.客戶評價太低,會導致承包方商譽受損,嚴重影響今后外包任務的開展.

5 結語

作為軟件外包項目的承包商,需要在項目生命周期的各階段,在識別項目風險因素的基礎上繼續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對風險進行評價.同時根據風險分析評價的結論,確定各種風險因素和項目總體風險水平,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并實時對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并根據需要進行應對策略的調整.基于生命周期理論對軟件外包項目進行管理,能夠提升項目風險管理水平,可以及時地發現并減少項目風險,提高軟件外包項目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The Standish Group.Extreme chaos[DB/OL].[2010-01-20].http//: standishgroup.com.

〔2〕Mahnke Volker,Overby Mikkel Lucas,Vang Jan.Strategic outsourcing of IT services,theretical stocktaking and empirical challenges[J].Industry and Inovations,2005,12(2):205-253.

〔3〕KLIEMRL.Managing the risks of outsourcing agreements[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1999,16(3):91-93.

〔4〕雷吉川,袁清清.基于生命周期的IT服務外包項目風險控制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1(12):70-72.

〔5〕Boehm B W.Software Risk Management[M].Washingt 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1989.

第7篇

關鍵詞:建設項目風險管理對策

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活動,其理論和實踐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等多種學科。項目的風險、風險的形成過程、風險潛在的破壞機制、風險的影響范圍以及風險的破壞力錯綜復雜,單一的管理技術或單一的工程技術、財務、組織、教育和程序措施等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完全奏效。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和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將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程度。隨著建設項目規模的日趨擴大、技術工藝復雜性的提高以及項目所處社會經濟環境的日益多變,各類風險明顯增多且相互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風險管理已成為決定建設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一、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從工程項目本身具有的特性角度來看

工程項目投資巨大、工期長,從其籌劃、設計、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個過程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并且由此產生的風險損失金額巨大,后果嚴重。因此將工程項目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實施全局的、綜合的風險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內在特性所決定的。

(二)從工程項目涉及的相關利益主體來看

無論是工程項目投資商、承包商、監理商,還是建筑設計商、供應商等,都面臨著不可回避的風險。各利益主體都趨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因此一項工程項目的實施就必須從整體的角度來考慮利益與風險的分配與衡量問題,風險管理能夠達到工程項目總體風險的最小化,實現不同利益主體風險人配的均衡狀態,保障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從國際建設環境來看

近年來,在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我國承包商以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優質的工程施工技術在國際建筑舞臺嶄露頭角。但由于我國建筑企業涉及國際建筑工程項目的時間較短,在風險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往往略顯不足,影響了最終的盈利,因此如何認識和避免風險對于從事國際建筑工程項目的中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風險管理的對策

在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依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及其總體目標,通過程序化的決策,全面識別和衡量工程項目潛在的損失,從而制定一個與工程項目總體目標相一致的風險管理防范措施體系,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項目風險的最佳對策。在管理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規避或減輕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策略:

(一)風險回避

如果風險評估出來的風險因素對項目威脅太大,風險量和發生的可能性都很大,企業難以承擔和控制風險,便應當在承包之前放棄承包或在實施之前毅然放棄項目實施,以免造成更大的風險損失。制定并執行企業制度,禁止實施某些活動,依法規避某些可能造成風險的行為,也是風險回避的有效對策。風險回避具有簡單易行,能將風險的概率降低到零,但回避風險的同時也放棄了獲得收益的機會。

(二)風險降低

這種對策可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減少風險發生后的損失量。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風險事件發生盡量降低其損失。如項目管理者在進行項目采購時可預留部分項目保證金,如果建設材料出問題則可用此部分資金支付,這樣就降低了自己所承擔的風險。采用風險控制方法對項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項目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

(三)風險分散

是指增加承受風險的單位以減輕總體風險的壓力,從而使項目管理者減少風險損失。可以把建設項目中的風險分散給其他單位,包括業主、分包人、合伙人、投資人、供應商等,但采取這種方法的同時,也有可能將利潤同時分散。

(四)風險轉移

經營實踐中有些風險無法通過上述手段進行有效控制,經營者只好采取轉移手段以保護自己。在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風險轉移是工程風險管理對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保險和工程擔保是風險轉移的兩種常用方法:

1.工程保險

工程保險是指業主和承包商為了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向保險人(公司)支付保險費,保險人根據合同約定對在工程建設中可能產生的財產和人身傷害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工程保險一般分為強制性保險和自愿保險兩類。

2.工程擔保

工程擔保是指擔保人(一般為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其他金融機構、商業團體或個人)應工程合同一方(申請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債權人)作出的書面承諾。工程擔保是工程風險轉移措施的又一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許多國家政府都在法規中規定要求進行工程擔保,在標準合同中也含有關于工程擔保的條款。

(五)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即是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不予轉移。這種手段有時是無意識的,即當初并不曾預測到,不曾有意識地采取種種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時也可以是主動的:即經營者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若干風險主動留給自己。這種情況下,風險承受人通常已做好了處理風險的準備。主動的或有計劃的風險自留是否合理明智取決于風險自留決策的有關環境。不過應指出,風險是否自留,這是一項困難的抉擇。風險自留在一些情況下是惟一可能的對策。有時企業不能預防損失,回避又不可能,且沒有轉移的可能性,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自留風險。

對于以上所述的風險管理控制方法,項目管理者可以聯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風險管理者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盲目使用。

三、實現項目風險管理的現代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用計算機來管理工程項目的信息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對于具有參與方地域分布廣、專業分類雜、信息量大特點的大型工程項目而言,項目的信息溝通和協調特別重要,決策者需要提供及時、有效的項目信息,而各參與方也需要迅速地了解各自的進度,同時管理信息系統還可以減少項目信息溝通和傳遞的費用。

建立項目風險管理計算機系統,包括以下方面:

(一)信息管理子系統

在該子系統中儲有項目內外部與項目有關的科技、經濟、市場和社會方面的各種信息;具有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統計和辨偽的功能,系統中的信息可以隨時更新。

(二)風險評估子系統

主要對項目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發生時間、持續優化、造成的后果、可控程度做出估計。

(三)風險對策子系統

它可以針對項目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風險處理決策,供決策者參考使用。此外,采用計算機模擬輔助工程風險分析可以有效地解決復雜工程投資分析所帶來的大規模信息處理問題,給風險分析與投資決策帶來了新的突破。

第8篇

關鍵詞:EMC項目 風險特征 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低碳經濟,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MC,是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節能服務公司不僅從這種特殊的商業服務模式中獲取了巨大節能效益,同時也承擔了較高風險。本文在歸納EMC項目風險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風險評估模型,為節能服務公司量化管控風險提供了參考。

一、EMC項目的風險特征

(一)節能服務公司承擔項目絕大多數風險

為激發用能企業的節能積極性,在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下,用能企業在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只涉及項目改造成果的使用,部分用能企業存在少量項目資金投入,整個項目的實施風險大部分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而用能企業幾乎不承擔風險。

(二)項目風險因素多

由于商業模式特殊,節能服務公司經營EMC項目面臨諸多風險因素。例如:國家政策法規保障體系不健全,財政補貼落實不到位;利率波動帶動財務成本不穩定,企業效益難以保障;設計、施工存在失誤率,項目收益率無法達到預期;客戶存在失信可能,或是客戶無法持續經營;節能量監測計量技術不成熟;能源價格變動不可控等等。總之,節能服務公司較一般施工企業和服務企業存在更多的風險觸發因子。

(三)項目各階段風險不同

與其他服務類項目風險較為集中的特征不同,EMC項目的風險分散在項目各個階段:能源審計、節能項目評估、合同談判與簽署階段主要面臨節能量預測準確率的風險;節能項目融資階段主要面臨融資風險;設計節能改造方案階段主要面臨節能技術非標準化的風險;項目施工、人員培訓及設備運維階段主要面臨運營風險以及節能設備質量風險;節能效益分享階段主要面臨客戶信譽度、能源價格變化等風險。而政策風險則貫穿項目始終。由此可見,項目的每個階段均有不同的風險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風險應對措施。

(四)風險可變性強

由于項目履約周期長,政策變更、技術進步、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均可能改變項目面臨的主要風險,或是改變單個風險因子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因此,EMC項目的風險可變性較強。

二、EMC項目風險評估模型設計

顯著的風險特征決定了節能服務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其中最核心的技術問題是建立適用的風險評估模型,對各EMC項目風險展開定量分析。本文認為處于發展初期的國內節能服務公司在構建風險評估模型時,應充分考慮簡單高效原則及模型數據的可獲取性,因此,建議綜合應用風險矩陣與波達方法構建項目風險評估模型。

(一)模型構架

首先,進行風險矩陣的構建。其次,應用專家評價法對風險致損程度和風險發生概率進行評級。然后,使用波達(Borda)序值法量化每個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出次序,將全部風險因素按照兩個一組的方式進行所有可能性的組合,對每個組合中的兩個風險因素進行對比后構成一個判斷矩陣,以便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獲得每個風險因素相對項目整體風險的權重。最后,根據每個風險因素的風險致損程度和風險權重綜合評估一個EMC項目的整體風險,形成量化的風險評估結論。

(二)設計風險矩陣

風險矩陣最早產生于美國國防采辦風險管理工作,根據EMC項目風險特征和風險度量需要,可將風險矩陣設計如圖1-1所示,其中,風險因素列根據具體項目的項目風險因素清單填列。

(三)確定風險因素的致損程度和發生概率

由于EMC項目在國內行業市場很難收集到歷史數據,國外行業市場數據的適用性不確定,且EMC項目的風險因素大多為定性指標,故一般以專家打分法(德爾菲法)為基礎,同時利用現代模糊數學和統計分析工具,獲得風險致損程度和發生概率的量化數據。專家打分工作開展的具體方式是:通過風險因素評分表獲得專家打分結果,并根據打分結果構建風險因素致損程度矩陣、風險因素發生概率矩陣。設收集到n個專家的風險因素評分表,得到評價矩陣如下:

式中dri――第r位專家對第i個風險因素的致損程度評分;

tri――第r位專家對第i個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評分;

m――已經識別的風險因素數量;

n――收集到的專家風險因素評分表數量

在簡單算術平均法或加權算術平均法中選擇一種方法,計算評價矩陣中每個風險因素的平均分值,獲得致損程度評價綜合值di、發生概率評價綜合值ti。若不考慮專家打分的權重可采用簡單算術平均法,公式如下:

式中di――風險因素i的致損程度評價綜合值;

ti――風險因素i的發生概率評價綜合值。

若考慮專家打分的權重可采用加權算術平均法,評價綜合值公式如下:

(四)確定風險權重

應用波達方法計算風險矩陣中每一項風險因素的波達數,并根據波達數對風險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序。同上,設m為項目風險因素的總體個數,設i為某個風險因素,設k為某一標準(k=1,表示風險因素致損程度標準,k=2表示風險因素發生概率標準),風險i的波達數表達公式如下:

其中rik的具體計算方法說明如下:如果根據致損程度標準,在總計m個風險因素中,有5個風險因素的致損程度高于風險因素i的致損程度,則風險因素i在致損程度標準下的風險等級ri1=5。

在確定每個風險因素的波達數后,需要排列各風險因素的波達數,以確定每個風險因素的波達序值。波達序值的確定方式:找出所有波達數高于風險因素i的風險因素,計算這些風險因素的數量即風險因素i的波達序數。例如,風險i的波達數在m個風險因素的波達數的降序排列中排第1位,即有0個風險因素的波達數大于風險i的波達數,則風險i的波達序值為0,以此類推。

確定各項風險因素的波達序值,排列出各風險因素的重要性后,需要確定每個風險因素對于上一層次即項目總體風險的相對重要性,即權重。具體方法是:邀請專家根據重要性程度對所有風險因素進行每兩個因素為一組的對比評分,并依據一定的判斷尺度確定判斷結果對應的量化值,將判斷結果排列成比較判斷矩陣。判斷尺度表見表1-1:

每位專家根據兩兩比較打分結果建立判斷矩陣,然后對所有專家的判斷矩陣中的元素求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的綜合判斷矩陣的相應元素,隨后進行一致性檢查,形成修正后的判斷矩陣,作為計算權重的依據。m個被比較風險因素構成一個兩兩比較判斷矩陣A:

式中 aij――風險因素i與j對于準則層C(項目綜合風險)重要性的比例標度。

完成判斷矩陣構建后,需要通過數學計算求得矩陣的特征向量ω=(ω1, ω2, ω3,…, ωm),特征向量表示該項目所有風險因素對項目綜合風險的影響程度大小,即風險權重。

對判斷矩陣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以保障結論基本合理。一致性檢驗的方法是:首先,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其次,按以下公式計算一致性指標CI。

式中λmax――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

若CI=0,則表示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否則需要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CR=CI/RI,相關計算方式及參考數據在此不作詳述,RI值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可查相關數學用表,見表1-2所示。當CR

(五)綜合評估項目風險

綜合評估項目風險等級的方法是加權法,具體方法是:將項目各風險因素的致損程度評價綜合值與相對應的風險權重相乘,并將乘積累加,得出項目的綜合風險。設風險因素致損程度評價綜合值為R=(d1,d2,d3,…,dm),根據上文得出的權重ω,項目的綜合風險Z可通過以下公式求得:

ω――兩兩比較判斷矩陣A的特征向量。將求得的項目綜合風險Z與既定的風險等級標準進行對比,判斷項目綜合風險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同時,將項目各風險因素的致損程度綜合評價值與項目綜合風險進行比較,若某個或某些風險因素的致損程度綜合評價值高于項目綜合風險,則當項目實施時需要特別關注這個或這些風險因素。

三、結束語

本文以風險管理工作程序為主線,針對EMC項目運作的特點,系統地探討了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風險對策與控制的內涵及常用技術手段,以此為基礎,構建了一個具有廣泛適用性的EMC項目風險控制框架。

此外,本文還對EMC項目運作中風險管理的特征和實踐進行了分析,在對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將項目中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定量化和模型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