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科研的特性

科研的特性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8-28 16:53:4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科研的特性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科研的特性

第1篇

關鍵詞:三維動畫;圖像;藝術

虛擬三維動畫圖像是建立在繪畫、電影、文學等相關藝術門類的基礎之上,它吸收了多種的藝術表現優勢,以其更加真實的特質吸引無數觀眾的注意力,不同于傳統的表現方式。虛擬三維動畫圖像不僅僅在視覺語言上有很多新的手段,而且在視覺藝術的欣賞方面也具有更多新的特征,正是由于它在視覺語言上諸多發展,從而帶來了視覺藝術許多新的審美特點,拓寬了視覺藝術的表現力,滿足了航天科普影片的多元發展需求。

1 航天動畫科普影片

三維動畫制作是一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工作。在進行制作的過程之中,一方面要在技術上充分實現新穎的創意要求,一方面,還要在畫面色調、構圖、光線、鏡頭設計銜接、節奏快慢等方面進行藝術的再創造。三維動畫與平面設計相比,多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它需要借鑒平面設計的一些法則與影視藝術的規律進行創作。

三維圖形技術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所重視,因為三維動畫它比平面圖更加直觀,更能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是適用于那些尚未開展或準備開展的項目,使觀者提前領略項目實施后的精彩結果。如圖1

2 航天動畫制作流程

按照一般制作流程,一部完整的航天動畫影片制作大體上可以分為前期準備工作、中期動畫片段制作與后期合成制作共三個部分。

2.1 前期準備工作

由于三維動畫生產流程復雜,參與人員眾多,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大等因素,對前期的準備工作要求非常高。可以說,前期準備得充分與否是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成敗。主要包括:影片劇本創作、繪制分鏡頭劇本、進行角色造型設計與場景設計等等。

劇本是動畫片的依據,需要將文字藝術轉化為視覺藝術化即用畫面來表現劇本所描述的內容,一些不易表現視覺特點的描述是需要避免的。航天科普影片的劇本要求內容要健康、積極、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分鏡頭劇本是導演根據文學劇本進行的再創作,它們就好像是一格格連續的連環畫,使原本只有文字的影片在事先就可以影像化。拿到劇本后先同導演溝通、交流,共同確定基本構思和創作方向,然后開始繪制出情節,表明鏡頭位置,構圖和光影、角色方位和動態、時間等。在沒有正式生產之前,通過簡單的畫面可以看出整個故事的雛形,為后面的生產提供非常有用的價值的參考依據。導演通過分鏡頭劇本與各部門進行溝通,同時也為生產制作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如圖2

造型設計有人物形象設計、動作設計、動物造型、器物造型等設計,航天影片造型設計的要求比較嚴格,包括標準造型、轉面圖、結構圖、比例圖、模型分解圖等,通過角色的典型動作設計,并且附以文字說明來實現。造型要用寫實的方法、要突出角色特征,運動合乎規律。如圖3

場景設計,航天影片場景設計包括結構分解圖、三視圖,平面圖、色彩、氣氛等。場景設計是整個動畫片中景物和環境的來源,構成了畫面的主要部分。在開始場景設計的工作,首先要分析劇本,確定在鏡頭里場景所處的地理位置,當時的時間以及時代背景,是否需要視覺暗示來烘托情節發展,當前場次的鏡頭空間是怎樣設置的,這些都是需要前期考慮好。

2.2 中期動畫片段制作

結合前期的設計使用三維制作軟件制作出動畫片段。中期制作是整個動畫流程中費時最多,需要人力最多的階段。制作流程為建模、材質貼圖、燈光、動畫、渲染等。

建模,是模型師根據前期的造型設計,通過三維建模軟件在計算機中繪制出需要的模型。這一過程是三維動畫中一項很繁重的基礎工作,角色和場景中出現的物體都要建模。建模要求寫實的方式表現物體,需要有較高的美術素養。角色建模需要了解清楚角色的特征、出現的場次以及表演動作的要求、鏡頭的遠近綜合這些要素來考慮模型的制作,可以分為初模、中模和精模。角色建模需要充分考慮到動畫設置的需要,在肢體和關節布線上能夠保證平滑變形。建模在于精確,布線要合理,結構的刻畫要有足夠的細節。

材質貼圖,材質即材料的質地,是指某個表面的最基礎的材料,如木質,金屬或者玻璃都是材質。貼圖是指把二維圖片通過軟件貼到三維模型上,形成表面豐富的細節和結構。在真實世界中,由于不同質地的物體對光大吸收、反射不同,因此產生了非常豐富的視覺效果,發亮的金屬直接反射光線,而粗糙的布料是散射的光線。材質師的工作是用材質和紋理去模擬真實世界的光線散射效果,在電腦中實現真實的世界。

燈光,目的是表現設計師達到想要的一種藝術氛圍,模擬自然界的光線類型和人工光線類型。從畫面上看,燈光最基本的任務是照明,需要把畫面中的物體呈現在觀眾的眼前,根據劇本的需求打出不同影調,以分為高中低調。影調確定后,針對每個分鏡頭進行制作。通常采用三點光源設置法:一是主燈,二是輔燈,三是背景燈,每種燈可以有多個燈光組成,主燈是照射畫面的基本光源,其亮度最高,決定光線的方向,角色的陰影主要由主燈產生,通常放在正面的3/4處即角色正面左邊或右面45度處。輔燈的作用是柔和主燈產生的陰影,豐富畫面層次,特別是面部區域,常放置在靠近攝影機的位置。背燈的作用是加強主體角色及顯現其輪廓,使主體角色從背景中突顯出來,背景燈通常放置在背面的3/4處。

渲染,是指根據場景的設置、賦予物體的材質和貼圖、燈光等,由程序繪出一幅完整的畫面或一段動畫。三維動畫必須渲染才能輸出,制作的最終目的是得到靜態或動畫效果圖,而這些都需要渲染才能完成。一般經過一下幾個步驟:首先選擇需要渲染的攝像機視圖,獲取需要渲染的物體范圍,然后確定光線的強弱、方向,采取什么樣的陰影投射的方式,有貼圖陰影和光線追蹤兩種方式,光線追蹤的效果好但是很消耗系統資源。最后調節不同的材質、顏色等。這個過程不是獨立的而是多方面的結合,耐心調整,如果有粒子系統,還要另加考慮。

2.3 后期合成制作

后期合成是指將各個環節所制作出來的多層鏡頭元素進行組合,在接近尾聲并最終組合出完整鏡頭畫面的制作環節,對于完美鏡頭的呈現起著至關中要的作用。需要對畫面進行大量的燈光校準、色調調和、景深處理、特效組合等。航天動畫影片通常采用下面三步流程。1)視頻素材篩選、裁剪、排列。2)設置特效與鏡頭的過渡效果。3)添加字幕、配音等。

在航天動畫影片制作流程中,前面各個環節的操作相對比較獨立的,比如模型、材質、動畫、燈光等,后期合成與多個環節的聯系尤為頻繁和密切。在后期合成中采用以下編輯理論與技巧:

首先,在視頻選材上需要注意選取畫面平穩與運動合理的鏡頭。每個場景的時間不要太長,能把情節事件表達完整即可。要有典型性、科學性和藝術性較高的素材,因此在前期的制作中要有充足的素材,為后期提供可選擇的余地。

其次,在鏡頭組接上要合乎事物發展的規律、生活的習慣、認識上的邏輯。光線、色調、景別過度要自然、合理。動接動、靜接靜,動接動要求運動的方向和速度差別不能太大,動接靜的組接要讓動的停下來再接,在特效與過渡效果上使用時以簡潔、美觀為主,不宜追求華麗的效果。過渡效果,常采用淡入淡出、直接跳轉等方式,大場景的轉換可以用大動態的三維效果。

另外是字幕,字幕一般出現在屏幕的下方或事物的旁邊,并且要有充足的停留時間。最終把符合我們需求的視頻文件形成產品,視頻文件或刻錄光盤。

3 航天三維動畫圖像的特性

航天三維動畫科普影片以其更加真實的特質吸引無數觀眾的注意力,不同于傳統的影片。不僅僅是在視覺語言上有很多新的手段,而且在視覺藝術的欣賞方面也具有更多新的特征,正是由于它在視覺語言的諸多發展,從而帶來了視覺藝術許多新的審美特點,拓寬了視覺藝術的表現力,滿足了航天科普影片的多元發展需求。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3.1 預知性

在航天科研項目還沒有開展之前,通過虛擬影片的制作可以知道所能達到的最終效果。預知性是虛擬圖像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由航天事業的特性決定的,在每個航科研天項目開始實施之前,一般需要經過,預研階段和立項階段。在這預研階段要提前知道實施后的情況,或者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前制定出解決的方案。如神舟七號宇航員要出倉活動,首先在虛擬圖像中模擬出宇航員出倉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都有哪些步驟,需要做哪些準備,出倉后會遇到什么樣的突發事件,怎樣去解決。科研技術人員通過觀看虛擬圖像的模擬便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圖4

3.2 靈活性

虛擬動畫為航天科普影片產品研發的帶來了高度的靈活性。僅需通過修改軟件中的參數設置就可以使模擬的物體得到改變。如在宇航員的艙內部,空間非常有限而各種儀表很多,按照規定應該把最重要的經常查看的儀表放在儀表板中心區域,次重要的儀表放在其他的地方。讓其注意力落在重要儀表上。但究竟哪塊儀表放在哪個精確的位置,以及相對距離是否合適,只有通過實驗確定。因此利有虛擬圖像作為工具設計出相應具有立體感。逼真性高的排列組合方案,再逐個進行試驗,使被試處于其中,仿佛置身于真實的載人航天器座艙儀表板面前,就能達到理想客觀的實驗效果。

3.3 科學性

航天虛擬動畫圖像采取寫實的制作方式要求準確、簡潔、清晰。模型上,要求所有的物體必須用寫實的方法進行建模,不可能憑空想象,無中生有。也就是建造模型時,必須嚴格參照原型或者物體的實際尺寸,尊重原型,該方則方,該圓則圓,就是搭建不規則形象,也要做到惟妙惟肖,不能偷工減料。同時,主體與背景之間的比例一定要真實,只有這樣,模型才準確,才能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因為航天器的外形都是經過科學的辯證得出最佳的配置,不同于藝術影片有夸張造型。材質也盡可能的與真實物體接近,因為材質是物體的外在特征,我們是由它而產生直觀認識的。物體的質感通常是有外表的顏色、粗燥與細膩,剛性與柔性等幾個方面體現的。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色彩、光線的折射與反射,亮度的強弱,創作出真實可信的三維形象的外在質感。動畫上,首先得順應自然規律,要動的合理,不能隨意亂動:需要把主體的運動與背景的運動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合情合理,真實可信,極大的有利于科學內容的描述與觀眾的理解。如嫦娥衛星在繞地球五圈后飛往月球,多一圈少一圈都是錯誤的。因此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學習背景才能將工作做好。如圖5

3.4 藝術性

首先,航天三維動畫技術本身也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構成了藝術中的技術美。藝術中的技術基礎,一直都在科學發展的現有基礎之上。三維動畫藝術是建立在虛擬動畫軟件技術之上的,三維動畫新技術的出現,帶來了新的表現形式,從而擴大了藝術的新領域。

其次,航天三維動畫的藝術性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比如,適當的改變一點顏色燈光效果,有意的放大或縮小某些局部細節,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從而可以使觀眾獲得新穎的審美感受。物理的運動通過藝術手法表現出富于表現力和吸引力的美學特征。因為航天探索中還有許多未知的科學,可以用虛擬的創作方式,創作出許多現實生活中所不能感受到的視覺效果,甚至擬造出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構成奇幻的意境之美,能夠增強烈觀眾的好奇心。

實際證明,在航天科影片中運用三維動畫技術,突破了傳統表現手段的局限,具有很強的藝術效果,提高人們感性和理性認識,并較以往的視頻表現手段有更強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何清超.MAYA三維動畫設計與制作技能基礎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黃本亮.論虛擬包裝的交互審美取向[J].包裝工程,2012,32(6):57.

[3]戚發軔.巡天神州:揭秘載人航天器[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1.

[4]鮑青磊.現代科技知識博覽:航天科技知識[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0.

[5]徐矛.航天科技知識解讀[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

第2篇

2014年8月,“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實驗學校”在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延安小學掛牌。與北師大聯姻以來,延安小學打破自身發展“瓶頸”,通過專家指導、集中培訓、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斷更新學校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注重教師專業化發展,完善教師培養體系,把培養優秀教師作為打造名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此外,延安小學還依托北師大優質資源,從校園文化、校園特色等方面提升自己,以此促進學校長遠穩定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進弋江區的教育強區建設,促進區域教育均衡、優質、快速發展,2014年4月,弋江區人民政府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達成合作辦學協議,決定在弋江區開展“北京師范大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實驗區合作項目”。根據雙方合作協議,在弋江區現有學校中,選取一所小學、一所初中作為“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實驗學校”進行打造。根據和蕪湖市弋江區人民政府的合作辦學協議,經過北師大調研,延安小學有幸作為其中一所小學與北師大“聯姻”。

蕪湖市延安小學創辦于1965年春。雖然已有40多的歷史,但學校的知名度并不高。所以,許多家長盡量選擇讓孩子上相對較遠,但更有名氣的學校。2010年,學校因城市拆遷搬入利民路小學“借地辦學”后,很多人甚至誤以為兩校已經合并;近年來,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又比較多,生源流動性比較大。面對逆境中的種種困難,延安小學已經很難依靠自身實力突破發展“瓶頸”。而與北師大的“聯姻”,為學校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通道。

根據雙方協議,延安小學要力爭在一年內,明確學校發展目標和規劃,形成具有北師大教育特色的教學教科研工作體系和校園文化,學校各項工作全面提升,辦學特色初步形成;三年內,學校辦學取得顯著成果,教師專業化水平快速提升,在全市形成知名品牌,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市前列,涌現出一批在全市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五年內,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省一流,辦學特色全省知名,辦學綜合水平在全省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

雙方合作的內容還包括:北師大教育培訓中心對弋江區教育教學現狀進行評估,并就弋江區教育發展規劃提出修訂意見,形成可行性推進方案和時間表;系統實施區教育管理干部、校長、教師專業化發展專業培訓工程,打造建設教育強區必備的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全面提升全區教師的專業化和教育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培養一批全市知名的骨干教師和教育管理干部等。

“聯姻”后,為了給學校提供更加詳細的、專業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支持,進而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北師大委派大批專家和學者,對延安小學的校園管理、教育教學情況,進行了科學細致的評估,評估組的專家、領導們聽取匯報,分頭進行座談提問、心理測試和問卷調查,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了延安小學的發展歷程和辦學現狀。同時,還察看學校的課外活動――腰鼓隊和韻律操隊訓練,進行學生座談和教師調查問卷及心理測試。延安小學校長刁玉梅還詳細介紹了學校文化建設、管理體制、活動開展、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成果、政府支持、開放辦學等方面的情況。評估小組在肯定學校優勢的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不足,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議。

第3篇

【關鍵詞】婦科腫瘤;合并癥;并發癥

【中國分類號】R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112-01

老年婦科腫瘤的發生率近來持續上升,嚴重威脅著老年婦女的健康與生命安全。老年婦科腫瘤的診治是臨床上的棘手難點,提高老年婦科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是老年婦科腫瘤臨床治療中的焦點問題。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25例老年婦科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5例老年婦科腫瘤患者,患者年齡均不低于60歲。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對12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學處理采用卡方檢驗。

二、結果

125例患者中有68例惡性腫瘤,57例良性腫瘤。卵巢癌、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老年婦科惡性腫瘤;卵巢良性腫瘤、子宮肌瘤是較為多見的老年婦科良性腫瘤。平均發病年齡,宮頸癌為66.32歲,子宮內膜癌為70.46歲,卵巢癌為78.91歲,3種腫瘤在發病年齡上差異不顯著(P>0.05)。這125例患者的主要癥狀為絕經后陰道出血、腹部包塊、腹痛、腹脹,其中腹部包塊和絕經后陰道出血是最常見的老年婦科腫瘤癥狀。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癥狀是絕經后陰道出血,卵巢癌的主要癥狀為腹部包塊、絕經后陰道出血。

125例患者中有112例接受了手術。71例患者有術前合并癥,主要合并癥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腎炎、腎結石等泌尿系統疾病。36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主要并發癥有:泌尿系統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沒有死亡病例。13例惡性腫瘤患者因為合并嚴重內科疾病、病情晚期無法進行手術,分別予以化療、放療、介入化療。

三、討論

老年婦科疾病以生殖器腫瘤較為常見,子宮內膜腫瘤、外陰腫瘤、卵巢腫瘤、子宮頸腫瘤是常見的老年婦科腫瘤。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的早期診斷率顯著低于子宮內膜癌與宮頸癌,其可能是由于卵巢處于盆腔內部,在腫瘤癌變早期不易引起注意,易錯過早期診治的時機,當疾病發現時,腫瘤一般都已經廣泛轉移。因此,老年女性應當重視健康體檢,爭取能夠早期診斷、治療腫瘤。

絕經后出血是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的主要癥狀,是老年婦科惡性腫瘤發生的危險信號。老年女性在絕經后陰道出血時,應及時到醫院查明出血原因,切不可因為羞于表達、不及時就診,拖延診治,錯過最佳的腫瘤治療時機。腹部包塊是卵巢癌的主要癥狀。老年女性出現腹部包塊后,不論包塊是大是小,是實性還是囊性,均應當細致檢查,以確定腫瘤的性質。治療老年婦科腫瘤的主要方式是手術。即提高麻醉技術、術中監護能力,加強圍手術期監護與處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麻醉技術與監護能力的提高,年齡對手術的制約作用已經逐漸減輕,所以不應當因為年齡因素而錯過可以利用的手術機會。老年婦女的生理機能減退、組織器官功能衰退、器官儲備能力下降,使得手術的危險性和復雜性大大提高,因此,必須根據老年婦科腫瘤患者的特點加強圍手術期管理。老年婦科腫瘤患者有著較多的術前合并癥,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術前合并癥是引發術后并發癥,導致手術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加強術前合并癥的診治。對有高血壓的老年婦科腫瘤患者,術前應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在適于進行手術的安全范圍內,以增強患者的手術耐受能力,降低腦血管意外發生的概率。患有糖尿病的老年婦科腫瘤患者的術后并發率與死亡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將患者的血糖調整在理想水平是減少圍手術期風險,保證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醫生在準備手術時,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與內科、麻醉醫師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制定詳細的治療計劃,對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估計,并進行充分的準備,以降低術后并發癥、保證圍手術期安全。

112例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71例行全身麻醉,41例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全部患者均采用開腹手術,腫瘤切除術74例,擴大性手術38例。根據老年婦科腫瘤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方案,在不影響預后效果的情況下,盡量縮短手術時間、縮小手術范圍。在手術中,醫師應當遵循術中出血少、牽拉輕、創傷小、手術時間短等基本的手術原則,盡量做到快、穩。36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如泌尿系統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對術后并發癥進行及時、正確的處理是保證老年婦科腫瘤患者安全度過圍手術期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特征

在過敏性哮喘與咳嗽變異性哮喘哮喘的臨床診治中發現兩者在發病誘因、病程特點、臨床特征和實驗室檢查方面存在諸多差異,現將兩者的臨床特征整理如下:

1臨床資料

1.1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Atopic cough,過敏性支氣管炎)在醫學研究中有時也因發病表現、臨床特征、治療方法等方面與咳嗽變異性哮喘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被合并稱之為咳嗽變異性哮喘,甚至在網絡(百度百科、360百科等科普性非專業網站)上的介紹亦有混淆之處。但細心觀察兩者的起病、臨床特征及預后等還是可以發現明顯區別的,過敏性咳嗽的唯一癥狀是持續較長時間的無原因的陣發性咳嗽急速發作,并可伴隨咽部充血癥狀和少量白色泡沫樣痰,但在支氣管肺泡灌洗中并無出現嗜酸粒細胞增多的現象,雖然出現氣道咳嗽受體反應過度但卻呈支氣管高反應(BHR)陰性,在進行X光片或CT檢查時肺部無明顯陽性體征。在詢問患者既往病史時可得知①患者起病突然、或可伴隨咽癢等前驅癥狀,②患者過往無過敏史但在吸入刺激性煙霧、油漆、花粉等時或可出現急促、持續時間較短的咳嗽。在診治時可發現①肺部聽診時與正常者無明顯異常,②肺活量和支氣管舒張實驗均未發現有不正常之處,③應用抗生素和止咳藥物治療無效但進行平喘和抗過敏藥物治療則可實現較好效果。

1.2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稱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與過敏性咳嗽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其預后往往發展成為典性哮喘,其和過敏性咳嗽一樣同樣以慢性咳嗽為主要或唯一臨床表現,常常因多發生在夜間或凌晨的刺激性咳嗽被誤診為支氣管炎或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其病理生理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持續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BHR)。在進行臨床診治時可發現該病癥的顯著特點①咳嗽持續時間長但過往無哮喘史,②肺部聽診時一般無哮鳴音但患者呼吸短促并自感胸部憋悶,③胸部X線片、肺活量均基本與常人無異但支氣管誘發試驗中有支氣管高反應(BHR)的征兆,④無明顯感染征象且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但按照哮喘的防治原則進行抗哮喘治療則療效有所顯現。

2發病機制

2.1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的病因較為復雜且相關的文獻報道不多,多是以臨床治療中的個人觀點為主,且在診斷與治療中常與咳嗽性哮喘相混淆,尚未總結形成較為統一的理論體系以進行明確區分指導臨床實踐。

2.1.1致病因素和誘發因素 一般認為引起過敏性咳嗽的因素大致可分為致病因素(trigger)和誘發因素(contributor)兩個主要的方面。致病因素主要是指引起過敏性首發的最為關鍵、主要的方面,并在過敏性咳嗽病程過程中持續發揮作用:①個人主觀方面存在易感過敏性咳嗽的遺傳因素、免疫狀態與高lgE傾向、內分泌和健康狀況存在的變化等,②吸入花粉、塵土、塵螨、霉菌、動物皮毛等自然變應原,③接觸吸入油漆、甲醛、DDV和煙塵煙霧等污染物質,④從事接觸過敏原較為頻繁的化工、皮革等行業職業;⑤病毒、細菌、支原體等導致的上感,⑥阿司匹林類、易過敏類以及β-腎上腺能受體阻斷劑等藥物亦有可能對首發產生關鍵影響。誘發因素是指患者在病程中使病情反復發作和進一步發展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的因素,在除致病因素可能長期作用于病因以外,還包括①食用魚蝦等易過敏或過咸過甜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飲食習慣,②季節、溫度、氣壓等氣候的變化尤其是冷干空氣等因素,③運動過度或小兒哭鬧過度導致呼吸道換氣過度,④移居他處或出差所致"水土不服",⑤上呼吸道疾病或相近器官疾病,⑥社會、家庭等環境突變導致的憂郁、生氣、緊張、恐慌等應急精神狀態刺激。

2.1.2機制 有文獻認為過敏性咳嗽可能是由于患者吸入變應原誘導機體所產生特異性lgE抗體中的Fc段與受體結合而引發過敏反應,或由人體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應激釋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質所激發的過敏反應。但又有臨床研究表明有些患者血液中嗜酸細胞的濃度并不會很高,一般情況下所釋放的生物活性物質并不致過敏反應,故可能與患者局部器官特別是呼吸系統器官對其的高反應性有關,但這些推測均未得到充分的證據證明和理論支持,因此建議對患者進行支氣管粘膜活檢實驗以明確病理,并進行標準醫學研究以進一步明確過敏性咳嗽的發病機制。

2.2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病機理和病理生理亦和哮喘有著同樣的持續氣道炎癥反應和氣道高反應(BHR)。并且,過敏性咳嗽的致病因素與誘發因素亦有可能對咳嗽變異性哮喘產生誘發作用,特別是一些易致過敏性咳嗽的變應原、病毒感染、職業特點、氣候變化、激烈運動及飲食習慣亦對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產生和病情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而國內外對于咳嗽變異性哮喘哮喘的發病機制亦存在兩種主流觀點。①咳嗽變異性哮喘與哮喘的病因當屬同源,但由于患者個體或個體不同時期存在的差異導致機體對外界刺激、外界致敏性或非致敏性物質的耐受和反映程度不一而產生不同的臨床表現,支氣管黏膜腫脹則致使患者表現為咳嗽。②氣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作用部位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咳嗽表現,咳嗽性變異性哮喘的主要原因是大氣道上的咳嗽受體受到刺激而表現出的咳嗽反射。

3討論

3.1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區分 咳嗽變異性哮喘在1972年就已經由Cluser等進行首先報道,并在2002年由CINA明確規定為哮喘,但在國內一直被稱之為過敏性咳嗽,但Fujimura在1992年提出認為過敏性咳嗽是不同于咳嗽變異性哮喘哮喘的一種獨立的疾病,這種將兩者區分的觀點被醫學界越來越多地所接收。但很多人至今仍將兩者混為一談,前文亦提到有許多知名網站亦將兩者相混淆。兩者雖然在致病源、反應源、病程、臨床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存在的區別亦是非常明顯的。乙酰膽堿激發試驗、氣道高反應性(BHR)試驗是區分兩者最主要的手段,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激發試驗呈陽性且存在氣道高反應性,但過敏性咳嗽則不然。而在治療中兩者的治療也是存在明顯的區別,如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應用支氣管舒張劑治療有效但過敏性咳嗽則無效,過敏性咳嗽治療的重點在于抗過敏治療。有文獻認為雖然過敏性咳嗽也有持續較長時間的慢性咳嗽表現,但其咳嗽的致因不同于氣道炎癥反應。所以,根據這些標準就可以明確地對咳嗽變異性哮喘和過敏性咳嗽進行明確區分和科學診斷,并對癥加以治療以切實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還有文獻認為過敏性咳嗽亦可能是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前期階段,如不及時治療將有演變發展成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可能。

3.2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治療 前文已提到咳嗽變異性哮喘和過敏性咳嗽兩者在發病機制方面存在的差異,故在治療中也必須根據不同的致病因進行對癥治療方能取得較好療效。咳嗽變異性哮喘在臨床核心特點上與哮喘是一致的,所以亦可以采用治療哮喘的方法進行對癥治療,如吸入布地奈德等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口服茶堿類藥物、β受體興奮劑等可取得良好效果。特別是作為為典型哮喘的典型癥狀,咳嗽變異性哮喘隨著接觸變應原的的增加發展成為典型哮喘的可能性極大,而糖皮質激素的吸入可以防止這一趨勢的發展,因此可進行長期吸入治療。對于急性發作且咳嗽非常激烈的患者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和β受體興奮劑聯合進行抑制緩解。同時,抗過敏藥物和穩定細胞膜藥物在阻斷變態反應降低氣道反應性方面也有一定作用。而對于過敏性咳嗽(AC)的治療目前多以抗組胺類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等具備抗過敏機制的藥物為主,一般經用藥2~5d后咳嗽即可緩解,也有患者需要半月乃至更長時間的藥物治療過程方能使咳嗽癥狀消失。但考慮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如果在診治時難以區分是咳嗽變異性哮喘還是過敏性咳嗽的患者可直接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或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聯合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當可取得較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趁英,徐麗華.過敏性咳嗽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區別[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02).

[2]王海濤.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咳嗽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1(09).

第5篇

關鍵詞:人居環境時空特性時代性地域性 彈性空間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正文:

關于時?空特性的思考

眾所周知,建筑的地域性和時代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僅是在建筑領域,其他如:形式、符號、文化等很多領域中都存在時間和空間上演進性和差異性。 空間和環境類科學在這方面就體現的更加明晰。這是由研究對象‘空間’ 本身的時空特性所決定的。

從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的發展歷程來看:由于時間演進和地域差異的特性建筑和城市規劃的發展都在其自身的發展框架上展現出一定的時空差異性。這種時空差異性,以時間演進性差異為主流。地域性差異為次枝和延續,且不斷影響和推進著時間性差異的的演進。

同樣,人居環境科學作為‘人類生存空間、環境’這一課題的前沿,同樣具有鮮明的時?空特性。即:人居環境的時代性與地域性。

吳良鏞先生曾在《人居環境科學導論》一書中對道薩比亞斯的道氏學說進行了這樣的評價:“必須指出,道氏的理論主 據西方國家的現象與經驗,其對戰后第三時間人口稠密、資源進展、發展迅速、經濟貧窮的國家,如亞洲發展中國家等,涉及不多。因此,我們在借鑒道氏理論的同時,應該積極從中國實際的問題,探索適合中國發展的具體道路。此外,道氏理論由于體系龐大,往往難以抓住問題的核心,并留有一些機械的線性思維的痕跡,這種認識上的時代局限可能與道氏的早逝有關。”

吳良鏞先生提到的這種學術上和實踐上的時代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是空間環境類科學發展(建筑、城市規劃、人居環境)必然存在的特性。我們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不可能是與時?空演進完全同步的,也不可能是永遠滯后或者超前的。所以在空間環境類科學的學術研究和實踐上,沒有任何一個理論或者創作是永久性先進和絕對完美的。只能說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的有限空間內是正確和科學的。

一個科學的學科研究,一定要有時間上(時代性)的繼承、發展,也要有空間上(地域性)的繼承與發展。才可以更好、更準確的解決問題。而人居環境科學,是一門一人類聚居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目的是了解、掌握人類聚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更好地建設符合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現在我們的人居環境并不是很盡如人意,因為我們的一些片面、不合理的、盲目的行為,已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如何才能做到,盡可能合理、正確的解決現今的人居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這就是時?空特性對于人居環境科學發展的重大意義。

人居環境理論理論概況

第一位系統的提出人類聚居概念的是希臘學者道薩比亞斯,吳良鏞先生對道氏理論特點有精煉的總結:

對時代及其所面臨的任務的認識。道薩比亞斯所在的那一時?空背景下所面臨的時代任務就是指:逐漸加速的城市化革命。

考慮問題的整體觀和系統觀。道薩比亞斯認為:城市發展問題的錯綜復雜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人們總是試圖把某些部分孤立起來單獨考慮,而從未想到從整體入手考慮我的生活系統。”因此,注意到病狀,卻不研究產生病狀的原因。他認為,應該吧人類聚居環境視為一個整體,將它作為完整的對象來考慮,否則,就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理解事物的客觀規律,不能理解失誤的復雜性,從而片面、簡單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結果則事與愿違。

3.在建筑與城市科學總,較早的有意識的運用交叉學科的觀點,入多學科理論方法,從事城市研究。拓寬了城市規劃研究范疇。道薩比亞斯強調:把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政治、文化、社會、技術等各個方面,系統的、綜合的加以研究。

4.初步建筑里其理論框架。 這一點十分重要,也對學科的發展和傳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論系統框架的建立,就如同種下了一顆充滿活力的種子。是學科發展和延續的種子,當然這顆種子可能結出‘大小’、‘顏色’不相同的新果實,但對整個學科體系和理念的而傳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后繼學者能更清晰和明確學科的研究思維和核心理念,從而能夠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通過對人居環境理論形成過程來看,人類的探索研究并不是總是和時空的演變同步的,這幾位先驅的很多觀點不僅在當時的規劃領域和人居環境的研究和探索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就是在時?空演進到的今天也給與我們很多啟發和研究價值。所有先進的理論思想,是來源于人類智慧的主觀能動性和對客觀因素全面、準確的分析的綜合結果。是對時代特征和發展動向敏銳把握。

但人居環境理論的發展是多元的,在同一大時代背景下,理論和實踐在時?空的維度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的。理論指導實踐,但理論的產生,由于研究條件和范圍的限制,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理論的發展在具有先進性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時空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對優秀學術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時要綜合考慮時?空演進的差異性。

3.研究環境‘時空特性’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以及關于‘彈性空間’理論的提出

時間的演進性是客觀存在,不可逆轉的。但空間的差異性雖然是客觀存在,但卻因為有時間和人類活動的演進性,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現在空間維度上的多樣性和調節性已經因為我們的一些不恰當的發展和改造遭到了破壞,有些破壞是連鎖性的,且短時間內無法修復和改變。所以保護空間的差異性是研究和建設人居環境所必須遵從的前提。然而空間的多樣性(差異性)是要在空間的演進過程中進行保護和發展的。而空間的演進性的動力主要是是源于時間演進中的人類活動。所以傳承和發展時代價值,保護和優化地域特色。 就成了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主要工作。

而地域特色本身就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時代特征在特定的空間地域范圍內的消化與沉淀。是每個時代中最優價值、最符合當地人居環境發展的精華的積淀。繼承是肯定的,發展也是肯定的。而且在注重地域特色的同時,人居環境的發展在空間維度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重視,那就是關于彈性空間和資源可持續問題的考慮。

也就是說,在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在人居環境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

盡量不犯不易于修復的錯誤,給子孫后代留有充足的空間資源和生存資源。這就是彈性空間設置和資源可持續工作的必要性。

彈性空間是指在人居環境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要預留具有可塑性強,可更新再生的,易于生態恢復的空間領域。對這一領域要有意識的保護和‘留空’。以適應人居環境發展的需要,以及空間和生態的再生。

資源可持續這一論題,我們已經早有覺醒,但迄今為止,我們還沒喲取得實質性的成果,是需要我們在人居環境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綜合的,系統考慮和分析資源緊張與可持續的問題。

當今人居環境已經發展成一個極其復雜、綜合的有機系統。其存在的問題是綜合性的;,其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是綜合性的和復雜性的;其問題形成的過程也具有時?空演進性,存在是時間上和地域上的差異性。所以,面對綜合、復雜、具有時?空特性的問題,我們就要用歷史和發展的的眼光去探求人居環境發展演進的時代脈搏和發展動向。用綜合,有機,系統,彈性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才能夠避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付出巨大的實踐代價,甚至難以挽回的自然和資源的代價。

時代性和地域性對人居環境發展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注重人居環境發展的時?空特性,才可以更準確、更優化的處理人居環境現存的問題,以及更加合理和有機的引導人居環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地壇廟會 延慶花卉展演 特色廟會 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TN949.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6-0431-01

一、發現的問題

(一)地壇廟會對延慶花會展演,影響力差異顯著

地壇廟會自2009年客流總量突破120萬人次大關后,連續幾年客流量超百萬。相比之下,延慶花會展演每年延慶花會展演現場客流量在四萬至六萬人左右,不及地壇廟會的十分之一。在影響力和吸引力方面,地壇廟會較延慶花會展演而言優勢更為顯著。統計分析調查問卷得出,人們對于地壇廟會的認知程度很高,它不僅深受北京市民的普遍歡迎,同時在外省市也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受到外地人的青睞和追捧;而延慶花會展演屬于延慶人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幾乎無外地人光顧。因此,延慶花會展演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及地壇廟會。

(二)單一花會展演缺陷多,延慶缺少廟會活動

兩項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明顯不同。地壇廟會以地壇為場所,將中外美食名吃、年貨大集、春節祭地儀式等種類繁多的文化傳播和經營方式集中起來,借助地壇重要歷史地位,在媒體、政府的大力宣傳和社會輿論下,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項春節文化活動,每屆地壇廟會歷時較長。延慶花會展演則采用循環展演方式,展演時長2小時左右。演出團隊由各鄉鎮街道社區民眾組成,除其他文化娛樂、商品買賣。可見以花會展演為核心的延慶春節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不飽滿。同時由于場地和演出時長限制,再加上缺乏合理有效的營銷推廣,抑制了延慶春節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解決的措施

(一)加大延慶花會展演品牌推廣力度

單純從延慶花會展演本身來看,它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并不在于形式內容問題和文化底蘊的缺失,而在于品牌宣傳推廣方式和力度欠缺。在市場營銷4p要素: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中,延慶花會展演所欠缺的是促銷(promotion),其核心是品牌宣傳和推廣。延慶花會展演活動有效促銷途徑有:

1.廣告宣傳:采取平面媒體上刊登花會信息,宣傳欄、城市文化墻、公交車身、公交地鐵內的電視上、公交地鐵站內張貼或播報宣傳資料,增加關注度和影響力。

2.媒體報道:利用中央臺、北京臺及各地方臺的各種相關節目,利用節目的影響力和廣大的觀眾群體來宣傳推廣延慶花會展演活動。

3.品牌冠名:品牌冠名的好處不僅僅在于為活動提供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支持,更有助于花會展演活動的聲勢規模和活動自身品牌的影響力。

4.明星代言:包括明星幫助活動做的前期宣傳和推薦,參與現場活動,可以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創建具有延慶本土特色的春節廟會活動形式

創建具有延慶本土特色的春節廟會活動,就是將延慶特色文化風俗習慣展示、風俗活動再現、特色收益絕活、地道延慶美食、傳統小吃和土特產、年貨售賣以及現場體驗項目和各種娛樂游藝活動結合起來,引入全國風味美食、世界美食名吃和特色商品雜貨,在固定的地點形成有一定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廟會活動形式。

(三)將花卉展演與廟會并重,并進一步開發新型文化活動形式

延慶縣政府、延縣文化委員會技藝各鄉鎮文娛部門應加大力度開發新型春節活動形式,將延慶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融合,開發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式文化娛樂活動,滿足多種消費群體的需要。對于新型文化形式的創新,可以從以下角度著眼:

1.主打傳統文學品牌:進行春節活動的創新和開發,利器是充分挖掘文化特色,主打傳統文學品牌,同時賦予吉祥寓意。借當下火熱的傳統文化熱潮來開拓春節文化形式,無疑是一種不錯的構思和設想。

2.捉住本年流行風尚:以小說影視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為依托,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城的傳說”等內容的借助,讓游客能親身體驗“時空倒流”的神奇效果,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現、環境烘托、自主化、個性化的歷史演繹,增強游客對歷史的切身體驗和感性認知,極大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實現經濟文化效益雙豐收。

三、創辦延慶廟會的作用

(一)經濟方面

1.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將延慶特色餐飲行業、特色美食小吃、手藝絕活、年貨小商品售賣、文化民俗展示等活動聚集起來,不僅擴大了廟會規模,提高廟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文化娛樂形式間可以相互促進,帶來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

2.產業波及效應和產業關聯效應:廟會的創建能波及廟會周邊多種服務業,帶動延慶餐飲、住宿、交通、旅游等服務業全面發展,產生產業波及效應。特色廟會創建將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的發展,帶動延慶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化升級技藝延慶輕工業迅速發展。

3.收入效應:廟會首先帶來直接收入效應,在游客在廟會上的門票、商品購買、文化體驗和娛樂活動等消費支出為廟會組辦方和商家帶來可觀收入,而關聯產業的發展,會帶來各行業收入更大程度的增長。

4.創匯效應:延慶廟會的舉辦及日后的不斷發展,將吸引大批國外游客到廟會參觀游覽以及商品服務的消費,這將直接增加延慶的外匯收入,達到創匯的經濟效應。

5.就業效應:廟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包括園區的環境保潔、治安巡邏、售票、咨詢服務、商品服務售賣等;同時廟會的產業波及效應和產業關聯效應會促進周邊乃至整個延慶縣服務業、以及工農業的發展,進一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6.投資效應:廟會吸引外商進入延慶生產消費市場投資,不僅會增加延慶本土特色商品市場的原料、資金來源,而且有助于吸引外地乃至外商到延慶投資設廠,帶來延慶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雙重轉變,優化資源配置,帶動延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文化方面

第7篇

關鍵詞:行為特征;滿意度;河南省;入境韓國游客

中圖分類號:D56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6-0081-04

1 引言

河南地處中原,交通便利,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物產給河南帶來了大量珍貴的旅游資源。入境旅游市場是河南旅游產業的支柱之一。韓國客源國一直以來都是河南入境旅游市場的“問題市場”,但是卻蘊藏著巨大潛力,如果能主動積極地去開拓市場,將其引至“明星市場”或“金牛市場”,河南省的旅游業將是一番新景象(邵筱葉等,2006)。入境旅游在國際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入境旅游人數及旅游(外匯)收入是衡量一個國家旅游實力的重要標志;同時它也是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賺取外匯和解決就業的主要途徑(馬秋芳等,2006)。2007年9月3日起大韓航空公司正式入駐中原,首趟鄭州至韓國定期直達航班在新鄭機場起飛。該航線的開通,無疑將吸引更多的韓國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從而帶動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韓國游客的嗜好與行為特征的滿意度進行分析,掌握客源的一般性規律,對河南省的旅游國際推廣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以訪問河南省的韓國游客為對象,分析他們的需求和行為特征以及旅游的滿意度之間的關系,期望能得到旅游政策和旅游營銷上的啟示,有助于河南省國際入境旅游業的發展。

2 相關研究綜述

國際旅游學術上于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著手對游客的行為特征以及如何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滿意度進行了積極的研究。游客的滿意度在目的地營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影響著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以及再次消費比率。Woodside & Jacobs指出對游客提供便利條件,可以滿足游客的需求。Sheldon & Mak提出了外國旅游消費者選擇目的地的模型,驗證了消費者特性(consumer attributes),旅游屬性(trip attributes)和旅游形態屬性(model attributes)之間的相互關系。Gitelson & Deborah對度假型游客的行為和活動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過觀察、細致比較游客的行為和活動情況,可以增加游客的信賴性,建立最佳的市場的觀點。Shin Do-gil以赴韓旅游的美國和日本游客為對象,就旅游目的地屬性的選擇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得出美國與日本游客之間的差異性,并驗證了對重游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兩個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屬性及游客對各個屬性的滿意度。Kim Han-sik以韓國入境游的外國游客為研究對象,利用期望差異理論(expectation disconfirmation)對外國旅游消費者的人口統計學特性和消費行為進行了比較分析,證明了商品消費之前游客的感知與消費后的滿意度之間存在聯系,并提出不同國籍的旅游消費者其消費前期望與消費后滿意度之間關系存在差異性。Se Yun-one,1999通過分析赴韓旅游的中國游客行為特征和對目的地屬性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發現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有不同的旅游形態,表現出多樣的需求,各自的期待也不盡相同,對旅游目的地的滿意度存在差異性。Kim Cheol-one調查了中國游客的訪問動機和偏愛度,提出韓國旅游目的地在規劃開發時,應注意多開發符合中國游客喜好的旅游商品,避免旅行社間的過多競爭,并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來提高中國游客的滿意度。國內學術界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了顧客滿意度指數及其相關研究,但旅游城市游客滿意度遠比單項服務或產品的顧客滿意度復雜。最近國內少數學者開始關注旅游城市游客滿意度的研究,如連漪和汪俠(2004),萬緒才等(2004),曾忠祿和張冬梅(2005),馬秋芳等(2006)等分別就游客的滿意度進行了研究,但就客源市場的入境旅游者滿意度的研究還很不足。

3 研究問卷設計及樣本量說明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資料與信息,采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12.0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各項統計分析并得出結論。問卷設計為韓文格式。于2007年9月10日進行了預調查,發放問卷20份,并與被調查者深入交談,修正問卷中語意表達不清的地方,添補有關測定指標。正式抽樣調查于2007年黃金周期間10月1日、3日、5日、6日先后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候機大廳對韓國游客進行調查。正式調查問卷共發放220份,回收201份,回收率為91.4%,排除回答不完全及真實性較低的樣本后,最終使用有效樣本共計192份,有效問卷率87.3%。

3.1 問卷設計

問卷的設計包括4部分:(1)韓國游客的行為特征。根據先行文獻中關于行為特征的研究,將游客行為特征劃分為:訪問河南的次數、旅游目的、旅游動機、旅游信息的來源、旅游方式。(2)滿意度的評定。此部分采取了李克特5點量表尺度(Likert Scale),依序由1分到5分代表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根據先行理論研究并結合河南省本身的實際,主要從旅游景點景色與旅游活動、導游服務、住宿餐飲、交通購物等旅游目的地屬性因素來進行測評。(3)訪問后評價的測評,采取了李克特5點量表尺度。針對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設計了一個問題:整體上對此次河南之旅是否滿意(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針對韓國游客的忠誠度設計了兩個問題:今后你有可能再次訪問河南嗎(1=根本不可能,5=一定會);你會把河南推薦給你的親戚朋友嗎(1=根本不可能,5=一定會)。(4)樣本的個人情況,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學歷、收入等。

3.2 樣本量說明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如表1所示。192份樣本之中,性別以男性104名(54.2%)稍多,女性88名(45.8%);年齡以20歲以下這組人數最多,為46人(24.0%),其次是21-30歲,共計42人(21.9%);已婚112名(58.3%),未婚為80名(41.7%)。按教育水平大學本科人數最多,為68人(35.4%);職業以公務員和教育業人士為多,共計56人(29.2%);收入方面,月收入1001―2000元美金68人(35.4%)所占比率較多。

3.3 數據處理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統計學工具SPSS12.0。通過描述行分析得出了調查樣本的一般特性。通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Varimax rotation)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旋轉,以確定調查項目的共同成分。檢證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利用多重回歸分析(Multi-regression Analysis)方法進行了分析。

4 實證研究分析

4.1 韓國游客滿意度的因子分析及問卷的信度

首先針對韓國游客對旅游目的地屬性因素的滿意度的三十四個描述項進行KMO統計量(Kaiser-Mcyc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檢驗(Bartlett’s Test)。其結果KMO值=0.804,大于0.7,說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較好。Bartlett’s球形檢驗值=4955.788,在自由度為153的條件下和0.001水平上達到了顯著,說明旅游目的地屬性因素描述項的相關矩陣間存在公因子,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其次用SPSS12.0對36項目的地屬性因素滿意度描述項(旅游目的地景色與旅游活動11項、導游服務5項、住宿餐飲10項、交通購物10項)進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Varimax rotation)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旋轉,以使公因子有較滿意的解釋。按照常用的特征根(Eignvalue)大于1的標準,共萃取出七個公因子。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結果,將因子荷載小于0.5和公因子方差小于0.4的滿意度項舍去,最后有28項參與因子分析。共萃取出“旅游景點”、“旅游交通”、“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購物”、“旅游項目”、“旅游服務”等七個因子。

為了檢驗因子分析效果,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了內在信度分析,韓國游客的滿意度因子信賴度克隆巴赫系數(Cronbach α)值為0.728,而各個問項的信賴度其克隆巴赫系數(Cronbach α)皆在0.6以上,本研究結果應數可信。

4.2 韓國游客行為特征和游后評價

河南省韓國游客的行為特征與訪問后的評價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旅游次數中,初次到訪河南的游客為160人(83.3%),旅游目的為旅游度假(65.6%),旅游動機是想要了解歷史(34.4%), 旅游形態中主要是以團體旅游為主(57.3%), 旅游目的地信息來源主要為旅行社(52.1%)。總體滿意度評價中感覺一般的游客最多(49.0%), 其次是達到滿意的游客(36.5%)。旅游過程中最為不便之處是語言溝通問題(50.0%)。忠誠度問題的平均值都超過一般(3分),推薦意識和重游意識分別為:3.54和3.61。

4.3 旅游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的關系

本研究為了檢證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把目的地屬性因子所測出的滿意度作為自變量,將入境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作為因變量進行一般線性多重回歸分析(Stepwise),結果發現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很高,采用逐步回歸方法后,最終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根據表4的檢驗,研究結果表明:除旅游交通因子(p=0.171)之外,旅游景點因子(p=0.048)、旅游住宿因子(p=0.000)、旅游餐飲因子(p=0.000)、旅游項目因子(p=0.004)、旅游購物因子(p=0.000)與旅游服務因子(p=0.000)所得出的滿意度和整體滿意度較為接近,六個因子是整體滿意度的重要指示器。根據BETA值,這六個因子與整體滿意度的相關系數分別是:旅游景點因子0.068、旅游住宿因子0.315、旅游餐飲因子0.317、旅游項目因子0.244、旅游購物因子0.257與旅游服務因子0.296。

在目的地屬性的六個因子中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購物、旅游服務的滿意度在整體滿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如果能夠提高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設施、餐飲以及旅游服務等滿意度,那么整體旅游的滿意度也將隨之提高。因此河南省在發展對外旅游、招徠韓國游客的時候,有必要開發性價比適當的酒店住宿設施,注重韓國人飲食的習慣,開發適合韓國人口味的餐飲,并建立可提供便利的購物中心,設立配套旅游景區內的韓國語向導、解說詞等,培養韓國語導游服務人員,并利用因特網進行網絡營銷。通過這些手段,均將對河南省招徠韓國游客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

5 結論及建議

(1)本文通過選取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河南省,研究韓國入境游客的滿意度,通過因子分析法萃取出目的地屬性因素的滿意度因子為:“旅游景點”、“旅游交通”、“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購物”、“旅游項目”、“旅游服務”。在此基礎上通過韓國游客的行為特性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的差異性檢定發現:除到訪河南次數之外,其他旅游目的、旅游動機、旅游形態、目的地信息來源等變量下,目的地旅游滿意度因子存在顯著性的差異。之后通過多重回歸分析法檢證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之間關系的結果為:除旅游交通因子之外,河南入境韓國游客對旅游景點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飲因子、旅游項目因子、旅游購物因子與旅游服務因子的滿意度和整體滿意度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特別是對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飲因子、旅游服務因子的滿意度在整體滿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使用一元回歸分析法檢證了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與忠誠度(重游意識、推薦意識)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2)通過對韓國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屬性滿意度與總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研究,檢證出旅游景點、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項目、旅游購物與旅游服務的滿意度和整體滿意度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河南省在發展對外旅游、招徠韓國游客的時候,有必要建設性價比適當的住宿設施,注意韓國人飲食的習慣,開發適合韓國人口味的餐飲,并建立便利的購物中心,設立旅游景區內的韓國語向導、配套解說詞等,培養韓國語導游服務人員,并利用因特網建立韓文旅游網頁對外宣傳,進行網絡營銷。

(3)河南省位于中國的中部,便利的地理交通、豐富的山水旅游環境、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蘊、東方文化的感召、低廉的旅游費用等,均是吸引韓國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的重要條件。河南省在開發韓國市場的時候,應努力提高韓國游客的所有滿意度,促使游客向周圍人群進行推薦,并建立重游誘導戰略,讓韓國游客持續維持河南的嶄新形象,吸引客人再次入境旅游。

本次調查的不足之處,在于調查主要是在鄭州國際機場內進行,因此僅對通過航空進入河南旅游市場的韓國游客有所了解,而少數韓國游客是通過火車或汽車由其他國內地方進入河南,不通過鄭州機場離開河南,因此本研究無法反映這部分游客的情況。同時調查時間選在了9、10月份,可能會由于季節性的影響使研究結果在時間維度上缺乏代表性。因此今后研究應當選擇全年入境的游客做出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就韓國游客進行更加細分化的分析,以更好的指導旅游業的戰略決策。

參考文獻

[1]馬秋芳,楊新軍,康俊香. 傳統旅游城市入境游客滿意度評價及其期望-感知特征差異分析:以西安歐美游客為例[J]. 旅游學刊,2006,21(2):30-35.

[2]邵筱葉,成升魁,李琛. 河南省旅游市場分析及客源目標市場選擇[J].經濟地理,2006,26(1):164-168.

[3]Woodside, A. G., L.W. Jacobs. Step two in benefit segmentation:Learning the benefits realized by major travel marke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85, 24(1):7-13.

[4]Sheldon, P. J., J. Mak. The demand for package tours:A mode choice model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87, Fall:13-17.

[5]Gitelson, R.J., K. L. Debora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demographic variables benefits sought and subsequent vacation behavior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0, 28(3):24-29.

[6]Shin Do-gil. 對韓中觀光交流和文化發展史的考察[J]. 觀光政策研究,1993, 4(1):225-242.

[7]Kim Han-sik. 國際觀光貿易商品選擇的相關研究[D]. 韓國慶熙大學, 2000.

[8]Se Yun-one. 中國觀光客行為特性的研究[D]. 韓國嶺南大學, 1999.

[9]Kim Cheol-one. 擴大吸引中國游客的觀光商品開發方案[D]. 韓國觀光研究院, 1999.

[10]連漪,汪俠. 旅游地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的研究及應用[J]. 旅游學刊,2004, 19(5):9-13.

第8篇

京劇節的特點是流派紛呈,老生、旦的各個流派尤其齊全,都有新劇目新傳人,實在賞心悅目,看得人心花怒放。雖然現在也有理論家對戲曲流派極有微詞,但從地方戲視角看,我對戲曲流派卻是“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極度景仰和崇拜。因為只有形成流派,才能把戲曲音樂的好處發揮到極致,而且不應該僅把流派看成只是一種固定、僵化的唱法、技巧,它們確確實實是把不同類型的人內心的集體情感通過特定也是最好的歌唱方式表達得淋漓盡致。流派的創始人天才、深刻地洞察、尋找到這些共同的特定的集體情感及其表現的特定方法,他們唱出這樣一些人們心靈深處的聲音、生命深處的聲音。或許是上帝假他們之聲,來度這些人們,來舒緩他們的內心,來引領他們歌唱。而唱流派的人又借由流派的引導,進入自己和同類人情感和人性深處,進入一種他們熟悉的有鮮活體會的集體情感,獲得這種情感回腸蕩氣完美的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獲得了類的、情感的認同和皈依的快樂和幸福,于是一代代常唱常新,反復咀嚼、回味,樂而不疲。反對流派,力倡個性、創新的說法,反而讓人覺得與戲曲傳統的民族集體性、類型性的本質特性不搭調。也有人拿“文學藝術的本質、規律永遠是個性的、創新的”理論來反對,這當然是“理論正確”的,但也往往大而無當,把文學藝術的本質、規律絕對化肯定是有問題的。相對于唯個性唯創新而言,反而是集體的積累,傳統的形成是文化、文學、藝術更常態更穩定的東西,更本質更主流的東西。再說,相對于不斷變化的外部世界而言,我們怎么堅守傳統都同時會被時代之河裹挾前行,都會有些東西被沖刷有些東西被附著,我們甚至完全可以憂新不憂舊;而從人性、心靈內部來看,人類的變化并不大,返本也可以開新,溫故也可以知新,能對人自己有一點理解、想象、領悟、洞察的咀嚼、回味,就很了不起了,這也只能是通過“移步不換形”的努力才庶幾能夠獲得。我們似乎只能不斷借由著集體和傳統,才能認識自己,獲得一點新鮮。

流派的好處還在于規范、講究,借著集體的力量,“移步不換形”,能幾乎達到極致。福建地方戲由于劇種小,很難形成流派,唱腔上音樂上的規范、講究實在少見,大多還是停留在原始傳承狀態,所以唱得好的唱得有韻味的點不出幾個來。京劇的演員不同,歸不到流派就很難成角。而角的首要條件是要唱得好,唱不好幾乎什么希望都沒有。不僅演員唱得好,票友也唱得好。京劇的音樂研究、唱腔研究達到非常高明非常精深的地步,那些研究者的水平一點也不比專業院校教授對西洋音樂的研究水平差。尤其是對傳統劇目、流派的唱段唱腔,一聲一字爛熟于心洞若觀火,研究得極為透徹,聽聲辨音能力神乎其技。當然,他們對戲曲音樂的觀念也與福建不同,他們認為戲曲戲是“車”,曲是“轍”,車要怎么開你自己要看著辦,因為路只有一條,車只能受路規范。所以京劇(昆劇)的劇本音樂性強,一讀就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感。當然,南北方的戲有各自的特點,北方看戲習慣叫“聽戲”,南方則習慣叫“看戲”。北方唱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演,南方講究“一句曲一步科”,演往往重于唱,或演、唱不相伯仲。福建的老百姓評價戲也總是說“戲搬(扮)得好”、“很會搬(扮)戲”。京劇劇本的文學規律要合音樂規律,要順音樂規律,甚至有時不惜走向極端。《二堂舍子》劉彥昌的兩個兒子打死奸官的兒子,二人爭相抵命,劉彥昌不知如何是好,公堂上唱了一大段周代叔齊與伯夷的故事,文不大對題,大家都覺得不好,但唱腔好,百年傳唱,無人敢改。因為音樂的美和情感力量完全超越、覆蓋、淹沒了文學。京劇里還往往有的唱段唱詞文字不通,不知所云,但卻成為名段。唱詞只是其聲律完美地協樂律而隨音樂不朽。福建京劇院林戈明先生生前曾舉過很多例子來開導我們。福建的劇本文學規律是主體、主導的,音樂規律要合文學規律,要順文學規律,而且長期以來不怎么研究不怎么講究文學與音樂這兩個規律的結合。省外專家常常批評福建的戲(其實指的是新戲)不好聽——其實我們也覺得不好聽,我覺得其中根本原因不在劇種音樂本身上,而在我們的觀念、創作出了問題。而如果一個劇目、一個劇種一直不好聽下去,這個劇目甚至這個劇種都會很快消失的,這是一點也不危言聳聽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福建的戲曲文學走出了一條以文學性、文學規律見長的路,這是很了不起的,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傳統,也使得福建戲曲有了與他人不同的亮色、特點,這是非常寶貴的。但是我們抓劇本、抓劇目而不認識、不重視音樂結構,不重視音樂性也是顯見的。講這些不是要否定福建戲曲文學的傳統,而是希望能揚長補短。我特別反對“揚長避短”的說法,短只能補,不能避,戰術上可以打打“球”,繞著紅燈走,戰略上這樣做便是急功近利,便是短視,最終是會把一切都繞進去。

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福建對傳統戲的整理改編走出一條非常著名的路子,那就是主題上能化腐朽為神奇,能點石成金。比如封建主題,我們把它倒過來變成反封建等等,其次是重視表演上有劇種特色的劇目。但是我們肯定沒有也不會像北方那樣,為了著名的唱腔唱段來整理改編一個傳統戲——而這在京劇、昆劇中是比比皆是的。這說明我們的路子是有局限的,至少不夠完整、不夠寬闊,不盡符合戲曲的藝術規律。其實傳統好的唱腔唱段的價值和寶貴程度一點不比文學的、表演的小。好的唱腔唱段不僅加深我們對劇目的認識,加深我們對劇種的認識,也會加深我們對人、對自己內心情感和人性的認識。而且很多戲是“戲以曲傳”的,是唱段使劇目傳世的。一個劇種的生命力,一個劇種傳統的深厚,甚至一個劇種的大小,音樂上相當程度是依賴好的唱腔唱段的積累和傳唱的,而不只是有多少支唱腔和器樂曲牌,多少套鑼鼓經的。關于這一點,我們的認識是很不夠的。

昆劇節的感受是老劇目比新劇目多。以福建的觀念,一定會認為一屆會演,新劇目要遠遠多于老劇目,并以之為會演是否成功的根本標志。其實戲曲是傳統的藝術、積累的藝術,會演的舞臺上新舊劇目有一個比例是非常應該的。把劇目的新創性、原創性強調到極端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符合戲曲的常態和規律的。昆劇節上很多老戲都是明清傳奇的經典劇目,文學本或者其他劇種的改本甚至演出,有的早已看過,故事情節都較熟,寫法也熟,但是每個戲仍然是非常吸引人的,關鍵是音樂非常好聽,能讓人聽上癮,能讓人迷醉。昆曲是曲牌體,音樂上尤其是唱腔唱法上的自由度遠沒有板腔體的大,曲牌約束力很大,所以曲牌體的劇種很難形成流派。但是我覺得每個戲不僅曲牌好聽,而且曲牌的連綴成套也很漂亮,似乎必須是那樣的一套曲一套曲地聽下來才過癮,曲不成套就意猶未盡,就不能盡興。套曲有它自身的力量,不僅可以把故事情節把人物情感表達出來,而且又有超出故事情節、人物情感的東西。比如大河載舸,沉浮從容,自身亦深不見底,滔滔不絕。我對昆曲音樂沒任何研究,但是每出一套曲(其實整個戲又何嘗不是一大套套曲)給人的流暢感非常舒服,內在的結構之美真正是“順理成章”,聽多了還讓人有了一種審美期待,覺得曲牌就該是這么銜接,一支支順下去,呼之欲出,如期而至。變化太大,反而感到不熟悉不快樂。

有的音樂家(包括戲曲的作曲家)說曲牌、套曲太簡單,寫起來很容易,把唱段套上去就可以,是簡單、低級的勞動。我覺得持這樣的觀念最好不要給戲曲作曲。套曲有非常嚴謹的結構,有更為精致、準確的表現力,它是集體創造、積淀而成的,需要戲曲所有的經驗、識見,獨具慧眼與創造性,有個體作曲家、音樂家遠達不到之深廣處。昆曲的套曲,有它自己的戲劇性處理、戲劇性發掘、戲劇性推力,對情感的抒發,有自己的一套起承轉合,總是能夠一步步把人物、把我們觀眾的情感勾引出來,然后醞釀、開展起來,最后發泄、爆發出來。它有另一種完整性、結構力,可以把我們內心的集體情感不管是我們意識到的還是尚未意識到的,召喚出來并調理得非常暢通舒服,有整合我們情感及其結構的力量。戲曲曲牌的套法,有它獨特的內在規律性、內在合理性和創造性,這如同人的經絡、氣脈,如同陰陽、五行,另有一種讓你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經過幾百年磨合,它自身已經血脈貫通,形意相屬,而且儀態萬千。說到底,音樂性中含有戲劇性,音樂規律中含有戲劇規律,音樂思維中含有戲劇思維。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如何與之神交,如何去心領神會。作曲只能“我注六經”,不能“六經注我”,不能師心使氣,自辟蹊徑。曲牌體與板腔體的作曲不太一樣,板腔體更動聲動色一些,曲牌體的更不動聲色一些,但是不動聲色也一樣是一種高明。板腔體淋漓盡致、震撼,曲牌體輕聲細語、貼心。如果說曲牌是詞、句的話,那么把它們套得好,你就是語言大師、文學大師,套得不好,你不過是說白話而已,而且還口齒不清。我們有的新戲,一個唱段,曲作者可以說我每一句都來自哪個哪個曲牌,句句都有來歷,可是串起來又什么味道都沒有,一場戲,曲作者可以說我每支曲都有出處,可是套起來又不是那么回事,原因大致也在這里。昆曲的曲作者更注意曲牌的完整性、套曲的規律性。說到底,他們精通并尊重劇種音樂的完整性,把個人的創造性巧妙地隱伏在傳統中,揮發在傳統樂理、樂律上。看過昆劇節,我反而認為有曲牌的劇種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它們有遺產,有積累,很富有、很深厚。曲牌體的音樂思維,在我看來是曲牌思維、套曲思維。

關于福建的戲曲音樂創作,也談幾點感想。我覺得尤其是年輕的作曲家,除了對本劇種的曲牌曲譜要熟記于心,除了聽熟了前輩藝人的錄音唱片,研究他們是怎么處理行腔、潤腔之外,作曲家還必須多看戲,多看傳統戲、折子戲。除了要找到音樂與劇本的關系,還要找到音樂與表演的關系。前面說過福建地方劇種的特點是一句曲一步科,所以一定要經由樂舞一體的途徑,把本劇種表現、表達情感獨特的地方,把那千變萬化的曲折弄清楚,要把表演上身段舞蹈的韻律節奏與唱腔、伴奏的關系弄清楚。因為我們的表演都是附著在音樂之中,音樂都是體現在表演之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程式表演有它自己的規律,什么樣的曲牌,就會有相應的表演。所以說我們創作的不只是戲劇故事的音樂,也不只是表現人物內心情感的音樂,還必須是可表演的音樂。音樂要深化人物的意蘊、人物的情感,還要寫出音樂對肢體的呼喚,誘發表演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可能性,要音樂到哪里,表演到哪里。在過去沒導演的時代,作曲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導演,引導演員進入人物,進入情感,進入表演。北方的戲可以站在臺上抱著肚子唱,南方的戲肯定是不可以的。因為南北方劇種的音樂特質、內在規律不一樣。此外,曲作者看的戲多了,舞臺熟悉了,對行當之間的戲曲特殊的戲劇性、戲劇關系的理解也會加深,音樂的色彩也會更豐富,表現力也會更豐富,劇種的特點、特色也會更鮮明。所以說作曲家不僅要懂譜、懂戲,還要懂表演,功夫還要在曲外。要相信能與表演相彰得益的音樂才是好音樂,要記住戲曲的規律是以表演為中心。

順便說一說配器。戲曲音樂本來大致只有唱腔、伴奏曲牌,加上場景的器樂曲、鑼鼓經。后來引入了西方的作曲理念,交響化趨勢是欲罷不能了,主題音樂、人物個性音樂等創作理念以及西洋樂器大量進入等等也是不一而足。這些對作曲家們豈止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這些當然也是很大的進步,但是強調過頭了對劇種特色的解構、瓦解也是不爭的事實。其中的分寸,還是要精準把握。現在的問題是,劇本創作、演員表演越來越進入戲曲自覺的時代,我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劇本寫得越來越簡練、干凈、透明,線索越來越少,人物越來越少,有時整臺戲人物就五六個,七八個,舞臺也越來越空、越來越透,漸得一桌二椅的精髓、深意。可是樂隊越來越大,人數往往成倍超過臺上的演員,這真是讓人不知道該怎么辦好。唱腔曲牌化,配器交響化,對于戲曲音樂算是最客氣、最尊重傳統的了。我不大清楚二者的思維是否有沖突、有矛盾,需要花什么樣的智慧和力氣來解決它。但我知道,樂隊是越做越大了,而且演奏員只看樂譜只看指揮,不看場上不看表演了;劇種打擊樂在總體音樂中的位置、份量越來越小了,表演與鼓板的交流、對話越來越少,互相逗引、召喚、應承、生發的空間和能力越來越小,鼓板的思維和主導、指揮的功能正在喪失。福建有稍變弋陽的大腔戲、四平戲,不被絲弦,只有鑼鼓、幫腔,音樂簡潔,常常是不斷重復、迭加,推向,產生集體情感的轟然共鳴,讓人享受音樂、唱腔的狂歡。我不是說這種簡單的音樂多么好,只能這么做,但是它確有現代配器復雜的、交響的音樂所沒有的原始的好處和魅力。這次福建省第二十五屆戲劇會演,很多劇團樂隊演奏員只好臨時外請,花費很大,在劇目總經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成為劇團的沉重負擔。當然還有以前唱腔與配器大多一人做,現在大多分開做,音樂越來越宏大,越來越復雜。配器尤其追求立體化、交響化,或者譽為戲曲的民族交響化、民族歌劇化,其中確實有許多了不起的成果、創造和創新,給古老戲曲以新氣象、時代氣息,但是也可以明白看到交響樂、歌劇創作理念、欲望不可阻擋進入的堅強意志,以及唱腔配器分開做二者之間常常產生的痕跡或者說裂痕。戲曲劇本、創作理念經由話劇化,現在正回歸戲曲化。我不知道戲曲音樂應該是怎么樣,只是希望把舞臺的焦點關注更多給表演。各門類的文學藝術的元素、創造成果,最后都得有效地集中、匯聚在演員表演上。我倒覺得,戲曲音樂重中之重是唱腔,其權重甚至可占百分之七八十,唱腔不好聽,這個戲的舞臺生命基本就差不多了。對一般觀眾而言,“戲以曲傳”,至今好像還沒人說“戲以樂傳”。

看昆劇《牡丹亭》杜麗娘和柳夢梅幽媾的戲,《玉簪記》潘必正、陳妙常追舟相會的戲,音樂與表演結合得非常漂亮,是極致的精雅,是美輪美奐的雙人舞。這當然是積幾代人才華、經驗、智慧苦心經營而得的。看福建的戲就很少有這樣的場面,福建戲曲曲牌體的劇種也是男女同腔同調。以后在梨園戲《呂蒙正》的“過橋入窯”,《朱弁冷山記》的“公主別”依稀看到,想象中莆仙戲《春江》也應有類似場面。當然戲有所不同,但是音樂與舞蹈配合達到極致的感覺還是不如昆劇。新創劇目只在梨園戲《董生與李氏》中“夜窺”二人隔墻的表演中偶見,場景音樂寫得很有表演的空間和舞韻,很有表演的召喚力、想象力和表現力。一支笛子,幾分鐘一氣不歇地流動吹奏傳統曲牌【柳青陽】,其間只有節奏的變化,照樣把情感、情緒吹上,把表演吹上。其讓人心馳神迷的程度,一點不亞于大交響。真希望我們的作曲家能在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多與演員們一起共同創造一些這樣的讓人癡醉的折戲或片斷,讓這樣一些劇種特點得到最精彩綻放的片刻。如果我們都不下苦功,都不如古人,我們還能拿什么振興戲曲?

此外是幫腔問題。福建的戲曲幫腔少,讓人印象深的更少。其實我們各劇種均不乏幫腔。我聽過的記憶比較深的是梨園戲《高文舉》中“冷房會”給王玉真的幫腔。這段幫腔不長,大約就兩三句。幾句幫腔一下子讓人感到是一個女性群體出聲幫她傾訴,是歷代這樣的女性群體擠附在幫腔上,幫助她同時也是在傾訴自己的悲慘命運和不幸痛苦,非常震撼人。其實因為是折子戲,只有兩三個小演員在幕后幫腔而已。關鍵是音樂寫得好,寫得恰當,寫出了類型的集體情感,寫出了深度和厚度,寫出了劇種音樂的力量。所以戲曲的作曲,不是只寫一個人的情感,而是要把這個人的情感植附到這種人的集體類型情感上。唱一個人的情感是歌劇,唱一類人的情感才是戲曲。當然一個人可以有典型性,但類型性表現得更多是民歌、民謠、神話、傳說的情感效應。所以唱腔寫不到位,就會變成一個人的歌唱,而不是一類人的歌唱。戲曲的曲牌曲調,積淀的都是類型的情感和表達方式,這是新的作曲者一定要認識、體會到的。曲寫新了,寫個性化了反而沒有味道。孔子學鼓琴,說“得其曲,得其數,得其意,得其人,得其類”,層次分得很清晰,先是能演奏下來,然后分析它的曲式結構,再來是理解了它的主題意蘊,接著是由樂及人,了解作曲家,最后才是領悟了它表現的類型的集體情感,它到底打動了哪一類人的情感,引起哪一些同樣命運同樣遭遇的人的共鳴。戲曲的曲牌、作曲亦當如斯看,庶幾近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