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04 16:40:3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銀行業前景分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 餐飲業;配送服務;專業物流;前景分析
[中圖分類號] F420 [文獻標識碼] A
一、物流配送在餐飲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重要性
(一)配送服務在現代餐飲業中的應用現狀
1.配送觀念不強烈。現代餐飲企業對物流配送的認識還不夠,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都還被傳統“自給自足”的觀念所束縛,自辦物流的現象還很普遍。另外就全國連鎖餐飲企業來說物流配送技術還不成熟,而這也是我國物流配送方式在現代餐飲企業中不能很快發展的重要原因。
2.配送設施不夠先進。目前,現代餐飲企業的配送方式還比較簡單,再加上國內的餐飲企業相比國外餐飲企業在包裝、配貨和運輸過程中的落后如沒有完整的衛生標準和檢驗規格、沒有科先進的冷凍冷藏技術和設備等,也因此造成在物流配送過程中的損失很大。
3.配送服務差強人意。就目前從我國餐飲企業提供的配送服務上來說,整體上比較落后,物流成本比較高,技術應用程度較低,配送內容也缺乏競爭力。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配送的目的是為了利潤,卻忽視了產品在配送過程中所形成的服務,而這也是配送服務比較落后的基礎原因。
4.信息化程度比較低。與現代產業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沒有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另外在餐飲企業和物流供應商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信任問題,彼此之間的信息不暢通導致管理決策層不能及時掌握最新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等,也因此無法做出最正確的市場決策。
(二)物流配送在連鎖餐飲服務業的重要地位
物流配送是現在企業中普遍應用的一種管理方式,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該方式已慢慢滲透到各行各業,如在連鎖餐飲企業中的運用,其配送對象是各連鎖店鋪,對象具有隸屬關系,是實行統一經營條件下的商品配送,其購銷關系穩定而且連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商品配送。如今國內的餐飲外送還只局限于大型餐飲連鎖企業,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從它們的實際應用事例可以看出,能夠外送的餐飲企業多為大型具有一定資金支持且門店覆蓋率光的企業,一般餐飲企業甚至個體餐廳根本不具有系統的送餐上門能力。而隨著社會發展以及消費者期望的提高,有餐飲送貨上門服務需求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希望能夠在家品嘗到各式各樣的美味而不是只有那幾種單一的快餐。但是大多餐廳因為人員較少、設備不齊全等不具備送餐上門能力的制約,無法滿足客戶此類需求。因此專業的餐飲物流型企業是適應市場需求并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與空間的。
當前,“服務效率”已成為餐飲業的競爭的關鍵。消費者希望所得到的食品是干凈、衛生而其所接受的服務效率是高的。為此,一些國際領頭餐飲業如麥當勞細心制定了一些規則、設計了一些設備及工具,匠心獨具的加快了服務效率。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餐飲連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物流配送已日漸成為餐飲連鎖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二、餐飲型物流企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1.無完全相同的餐飲業物流模式借鑒。目前主要問題集中在無完全相同的餐飲業物流模式的企業可以借鑒,只能從相關企業中尋找經驗,探索過程較為艱難,另外國內外對此方面的研究較少,很難找到一個強有力的理論支持該模式。我團隊現已經積極聯系并有意請教省內物流方面的專家學者,請老師們對于該項目提出專業的可行性意見,雖暫無成型模式可借鑒,但經過專家分析并給予有價值建議后仍可以使該項目健康發展;
2.與餐飲企業自有物流沖突。目前主要大型快餐企業都有自有物流,該項目只能從地方性餐飲企業做起,市場擴大較慢;因此選址較為重要,由于外賣消費者對送餐時間有硬性要求,這就需要公司與合作餐廳或消費者家中距離不能過遠。因此公司選址傾向于美食餐廳或商業樓、居民樓密集的地方;另外我們也可以尋找當地較大連鎖規模的快餐企業,與其聯合建立高度合作,目前定位為高校如學府路、大學城周邊的餐飲企業。
3.餐飲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成本較高。企業需自建呼叫中心,建立餐飲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培養專業的客服團隊,擁有專業的訂餐服務流程、訂餐過程追蹤與消費者反饋體系。通過電腦系統進行高效的鏈接,達到與餐飲機構以及消費者的快速交易。雖然我們在資金技術等方面還不足以自創一套適用于本企業自己的物流模式,但我們可以利用目前市場上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架構、一些大型企業如:“百勝餐飲集團”幾十年的管理經驗進行資源共享,通過學習他們的運營模式從而得到自身的長期發展,以創新型的業務模式獲得企業最終的成功。
(二)解決措施
1.完善供應鏈管理。完善的供應鏈管理,縮短原材料供應時間,保證原材料的質量,更能降低采購成本。
2.高度信息化處理。物流信息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理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儲存的數字化等。物流信息化能更好地協調生產與銷售、運輸、純粹等各環節的聯系,使餐廳與物流中心之間的精細對接。
3.提升核心競爭力。餐飲業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專心至于于原材料品質、產品種類和服務質量,從而達到培育企業的核心能力。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加靈活性、提高進入市場的可能性、增強市場反應能力。
三、物流配送在未來餐飲業中的發展前景
(一)餐飲物流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的餐飲業發展非常迅速,據有關方面的統計,餐飲業的增長率要比其它行業高出十個百分點以上。可以說我國正迎來一個餐飲業大發展的時期,因此,餐飲型物流企業市場潛力巨大,前景非常廣闊。但可能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餐飲型物流企業須根據自身條件和環境條件的要求,看清物流配送市場的發展趨勢,選擇適當的管理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
(二)自身優勢
1.運送&呼叫中心的運營能力。企業需自建呼叫中心,建立餐飲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培養專業的客服團隊,擁有專業的訂餐服務流程、訂餐過程追蹤與消費者反饋體系。通過電腦系統進行高效的鏈接,達到與餐飲機構以及消費者的快速交易。以必勝宅急送為例,其對外送員工及餐廳員工培訓內容與要求相同,均擁有一整套排班系統,可根據餐廳、呼叫中心的高低峰時段編排班表,提高效率。因此公司對運送團隊的培養要積極重視,關系到送貨時間、服務態度等服務質量,只有顧客滿意才是企業根本生存之道。
2.成本控制能力。必勝宅急送對外送產品本身工藝的改變導致制作成本下降,同時為了符合大眾化的品牌定位,其價格比必勝客餐廳低15%。必勝宅急送的發展在達到一定規模后,有能力壓縮產品的利潤。因此我們可以采取送貨上門食品達到一定金額后適當打折或減免一定金額的方式進行促銷。自建呼叫中心、建立餐飲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培養外送團隊是一筆很大的投入,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目前市場上相對成熟的管理體系架構、一些大型企業如:“百勝餐飲集團”幾十年的管理經驗進行資源共享,通過學習他們的運營模式從而得到自身的長期發展,以創新型的業務模式獲得企業最終的成功。
3.管理體系。送餐服務不可避免會遇到特殊情況,如在用餐高峰期、特殊天氣等情況下對產品外送的質量與時間要求等。在此類情況下若企業沒有很強的體系和營運能力是做不到讓消費者滿意的。因此企業必須對自有呼叫中心進行領先管理理念并擁有一定成熟的管理體系架構,只有最高效科學的管理體系才能保證其宅急送業務的順利運營。
[參 考 文 獻]
[1]梁紅巖.論物流配送是連鎖經營成功的關鍵環節[J].生產力研究,2002(4)
[2]勵建容.現代快餐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3]張素珍.我國物流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黃石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5)
[4]郭毓東,徐亞純.中小物流企業發展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9)
【關鍵詞】工業用水;中水回用;前景;約束性因素;要求
一、前言
我國水資源總量巨大,但人均水資源十分少。在我國的近七百個城市中,其中的四百多個常年缺水,其中的一百多個嚴重缺水。我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水危機,解決這一問題無非有兩方面的措施,一是擴展水源,一是推廣節水技術。也就是常說的開源與節流。在城市用水中,工業用水占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因此對工業用水進行開源和節流會對整個城市用水產生重大的意義。在這篇論文中,筆者和大家討論的是城市工業用水中的開源,也就是工業中水回用。工業中水就是區別于上水和下水的水,上水就是來自供水廠的自來水,下水就是城市污水。
二、工業中水回用的要求
1955年,日本人就開始了中水回用。1980年,美國的中水回用工程已經有了五百多項。以色列由于自然環境的原因,是個長期缺水的國家,所以特別注重對污水的回收和凈化,在這方面處于世界前列。以色列法律明確規定:海水淡化前,污水必須用盡。1958年,我國開始對城市污水回收利用進行研究,目前我國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將中水用于工業冷卻水。
對工業中水回用有以下要求:
(一)工業中水可以進行大規模處理;
(二)處理后的水量穩定,有穩定的中水來源,處理后的水質符合標準;
(三)初投資、運行費用比較廉價,經濟上可行,價格上具有競爭優勢;
(四)處理工藝適宜、可行;
(五)污水水質穩定,來源較固定;
(六)不對生產的產品產生不良影響,對當地生態環境、人體健康不產生不良影響。
總結起來可以說大致有三方面,分別是:處理工藝、用途、水源。處理后水的用途和中水的水量、水質決定了中水處理系統的規模和形式。而系統的規模和形式又決定著成本,成本又決定著水價,
三、應用前景
在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十分大,平均每年達到了四百億立方米,而現階段的處理率僅達到了百分之十。我國水資源的缺口也十分大,缺水量已經達到了六十億立方米,如果市政處理水可以全部回用,那么一半的缺水量就可以得到解決了。在我國,污水處理技術正在逐漸成熟,處理量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低,這樣一來單位成本就更是越來越低。再加上我國日益加強對工業用水的限制,所以工業中水回用在我國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工業中水回用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使用,發展這一技術已經受到國家的重視。
四、約束性因素
我國對中水回用的技術主要是膜分離技術,這項技術本身約束著中水回用的推廣。而且工業中水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還存在一些別的約束性因素。
(一)工業中水本身的缺陷有:
1、水量不足以滿足工業用水量,還需供應其他水;
2、工業中水中的污染物有些很難去除,即便能去除也要花費昂貴的成本,經濟上制約著推廣。
(二)中水回收技術的因素:
1、中水回收核心技術國產化程度不足。近些年來,膜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十分迅速,無論歐美還是日本的膜裝備銷售商,都十分看好中國這一新興市場。日本某膜制造商都曾說過,在2012年前后,中國將成為膜使用量最大的國家。中國的膜使用量雖然大,但生產卻遠遠滯后。目前,中國的膜市場上占主要的是進口膜。近十年以來,中國國內不斷有膜生產商出現,而且價格上占有優勢。但在抗污染性、使用壽命、研發等方面還遠遠落后進口膜。因此,在總體競爭優勢方面,國產膜不及歐美日等國家。
2、回收技術標準化問題。膜的運行參數、抗污染性、使用壽命、節流效率、形式、材質各不相同。即便是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膜使用和生產標準。很多項目在進行小試或中式后,然后選定設計參數和供貨商,然后才能進行啟動。這一過程十分緩慢,嚴重制約了該技術的推廣。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08年,歐盟耗巨資啟動了研究該問題的課題,一直持續到現在,而且尚未結束。
3、膜技術專業化使用不足。膜技術無論技術本身還是應用,技術含量都十分高。用戶在使用時,由于經驗不足等自身原因,導致了膜使用壽命降低或出現運行故障,用戶因此而降低了對該技術的認可。因此,膜技術在中水回收和利用方面推廣時,要進行專業化的運營和制造,還要建造專業化的工程。在運行時,可借助專業化運行公司的經驗。這樣可以提高膜的使用效果,延長膜的使用壽命。
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一直將膜技術作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水處理技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這一技術。2003年時,膜市場主要被美日占領,歐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將膜技術作為了高新技術的一種,并組織全部成員國進行裝置開發和應用開發。
(三)其他約束性因素有:
1、水價太低。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水價比較低,這既影響了節約用水的發展,也導致了用自來水比用回收的工業中水貴不了多少,這樣就導致了工業中水回收缺乏經濟效益,也缺乏市場。勉強建立了項目和工程,也由于費用問題難以為繼。
2、配套設施不完善。我國大部分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時,沒有考慮中水回收管道的修建。在市政管道建設和修路時,也沒有預留。有些道路下面已經鋪滿了管道,中水管道已經無法鋪設。有些道路盡管可以鋪設中水管道,但要破路才能進行鋪設,這既增加了成本,也影響了城市交通。
3、中水資源共享及統一規劃的制約。由于中水水質存在多樣性,而生產企業自身回用領域的狹窄造成中水的大量浪費。就中水回用本身來說,也存在一個開源的問題,就是開中水使用之源。例如:為了提高中水使用率,彩虹(張家港)平板顯示有限公司除了將中水回用于工藝冷卻水等生產用水,同時積極開拓,將剩余中水資源回用于辦公樓衛生間用水及廠區綠地澆灑用水,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產生大量具有回收使用價值的中水,但自身卻不能完全消化,由于缺乏資源共享渠道與機制,造成大量的中水資源按照工業廢水一樣排入了廢水處理站。
4、融資問題。我國現在的工業中水回收工程大部分是政府投資,這是很難解決融資問題的,也會導致質量降低和資金不足。因此,要拓寬主要融資渠道,可以引進外資,也可以鼓勵民間融資。盡快使中水回收利用實現市場化。
參考文獻
[1]洪鯤.我國中水回用的前景及約束性因素分析[J].重點行業COD減排實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6.
[2]文屹.關于工業中水回用的幾個問題[J].西南給排水,2006,28(2).
[關鍵詞] 液基細胞學; 人瘤病毒; 宮頸病變; 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11.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7562(2011)01-0045-03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013
[收稿日期] 2010-09-27 [修回日期] 2010-12-05
[作者簡介] 姜清明(1971-),男,江西南昌人,主管檢驗師。
Application of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combined HPV-DNA checking
in cervical screening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JIANG Qing-mi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 Shaoguan 512028,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combined HPV-DNA checking in cervical screening for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HPV-DNA checking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ho underwent TCT and showed positive(ASCUS and above)during June 2009 through December 2009.Results: (1) The number of TCT positive combined HPV infection was 116, including ASCUS 69(60%), LSIL 36(31%), HSIL 6(5%), SCC 5(4%). 39 out of 116 cases were the highly risky type of HPV, with the positive rates 16(23%), 14(39%), 4(67%) and 5(100%) respectively in AUSCS, LISL, HISL and SCC, indicating SCC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high risk type of HPV infection. (2) The average age of the 39 high risk type of HPV infection cases was 42.1, while it was 33.5 in the 77 low risk type of HPV infection cases,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CT and HPV-DNA checking in cervical screening for precancerous lesion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which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llowing up patients.
[Key words]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human papillomavirus; cervical lesions; diagnosis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范圍內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1]。人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續感染是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發病的重要致病因子[2]。本研究將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聯合HPV基因分型檢測用于HPV感染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以期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TCT結果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ASCUS)及以上的患者共340例,年齡19~72歲,平均39.7歲。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癥,至少半年內未進行任何宮頸病變診治處理,所有患者均進行HPV基因分型檢測。
1.2 方法
1.2.1 主要試劑與儀器 TCT儀,購自美國新柏氏公司;HPV分型基因芯片試劑盒購自深圳凱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電子陰道鏡為SLC-2000B型。
1.2.2 液基細胞標本采集及處理 采用專用塑料刷收集宮頸外口和頸管的脫落細胞,將收集的細胞洗入盛有Thinprep細胞保存液小瓶中,保存液中的標本經Thinprep 2000系統程序化處理(將標本中的黏液、血液和炎癥細胞與上皮細胞分離,經高精密度濾器過濾后轉移到靜電處理過的載玻片上),制成直徑為2 cm的薄層細胞涂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中性樹膠封片。
1.2.3 HPV檢測實驗方法 采用凱普HPV核酸擴增分型檢測系統進行21種HPV基因亞型的檢測,將剩余在Thinprep細胞保存液小瓶中的標本移入1.5 ml微量離心管中,14 000 r?min-1離心5 min,棄去上清液,保留管底的細胞塊,加入50 μl裂解液懸浮沉淀,100 ℃水浴加熱15 min,14 000 r?min-1離心5 min,取上清液進行PCR擴增、雜交、洗膜及顯色。檢測高危型亞型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低危型亞型6、11、42、43、44、CP8304等21種基因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方法
1.3.1 細胞學診斷標準 采用2001年TBS診斷標準[3],包括正常范圍內(within normal limit, WNL)、意義不明的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及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其中ASCUS、LSIL、HSIL及SCC為細胞學檢查陽性。
1.3.2 HPV-DNA擴增結果判定 倒去顯色液,用清水沖洗1次膜條,肉眼觀察檢測結果,HPV單一感染時,在膜芯片上相應HPV亞型探針位點處可見到1個藍色斑點,雙重或多重感染時在膜芯片上可見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顯色斑點。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行χ[WTBZ]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TCT結果
TCT陽性合并HPV感染者共116例,ASCUS、LSIL、HSIL、SCC的陽性例數及陽性率詳見表1。
表1 TCT結果
注:各組間陽性率比較,P<0.05
2.2 TCT陽性時HPV高危型感染情況
116例TCT陽性標本中HPV高危型39例,陽性率34%。不同類型標本HPV高危型感染情況檢測結果顯示,ASCUS、LSIL、HSIL、SCC各組間HPV高危感染率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TCT陽性時HPV高危型感染情況
注:各組間HPV高危感染率比較,P<0.05
2.3 TCT陽性時HPV低危型組和高危型組的比較
HPV低危型組共發現ASCUS 53例,LISL 22例,HSIL 2例,SCC 0例。ASCUS與LSIL患者多分布于HPV低危型組,HSIL與SCC患者多分布于HPV高危型組,同時提示SCC與HPV高危型感染密切相關。見表3。
表3 TCT陽性時HPV低危型組和高危型組的比較
a 與ASCUS+LSIL比較, χ212.65, P<0.005
2.4 TCT陽性時HPV低危型組和高危型組發病年齡的比較
HPV低危型多分布于30歲以下患者,高危型多分布于30歲以上患者,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4。
表4 TCT陽性時HPV低危型組和高危型組發病年齡的比較
a 與≤30歲者比較, χ28.40, P<0.01
3 討 論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以經過醫學干預使其發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的人類惡性腫瘤,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癌前病變是防止宮頸癌發生的關鍵。HPV感染是宮頸癌重要的致病因子。傳統的巴氏涂片法由于取材、制片、診斷等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導致較高的假陰性率,已逐漸被TCT技術替代[4]。本研究通過TCT檢測共搜集ASCUS及以上患者340例,其中HPV陽性者116例,陽性率34%。HPV基因檢測是直接針對病因的檢查,本研究發現,HPV低危型多分布于ASCUS與LSIL患者,高危型多分布于HSIL與SCC患者,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05),說明HPV感染危險類型與細胞學分級一致,低危型者細胞分化好,高危型者細胞分化差,5例SCC患者均為HPV高危型,與楊毅等[5]報道的HPV感染與CIN病變級別類似。
HPV低危型多分布于30歲以下患者,且感染率高,高危型多分布于30歲以上患者,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HPV感染危險類型與患者年齡有關,30歲以下年輕患者多為低危型,30歲以上患者高危型明顯增多,其中31~50歲患者高危型的比例最高,與臨床上宮頸癌患者的發病年齡多位于該年齡段相符合,高危型以HPV16、HPV58、HPV52亞型為多,與Lin等[6]報道的一致。116例HPV陽性患者中35例(30.2%)患者合并多重感染。高危型及多重HPV感染可能是宮頸癌的危險及促發因素[7]。
高危型HPV病毒可以從感染到癌變的全過程中檢出,并且可確定已經發生細胞形態改變者的病因;TCT能檢測已經發生的細胞學改變,可判斷是否進入亞臨床或者臨床期;兩者聯合既有利于預防又有利于治療指導,所以HPV基因檢測聯合TCT在子宮頸癌的防治中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患者的隨訪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Ell K, VOURLEKIS B, XIE B, et al. Cancer treatment adherence among low income women with breast or gynecologic canc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tient navigation[J]. Cancer, 2009,115(19): 4606-4615.
[2] BOSCH F X, MANOS M M, MUNOZ N, et al.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 cervical cancer: a world wide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study on cervical cancer(IBSCC)Study Group[J]. J Nati Cancer inst, 1995,87:796-802.
[3] SOLONON D, DAVEY D, KUMAN R, et al. The 2001 Bethesda System: 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J]. JAMA, 2001,287(16):2140-2149.
[4] 潘秦鏡,李凌,喬友林,等.液基細胞學篩查宮頸癌的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1,23(4):309-312.
[5] 楊毅,王友芳,郎景和,等.高危型人瘤病毒雜交捕獲法Ⅱ評估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6,(3):395-398.
所謂低碳經濟指的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著稱的經濟發展模式。人類社會在經歷了早期的農業文明以及現代的工業文明之后,開始逐步重視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轉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廣的經濟發展模式,開始探尋一條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低碳經濟在上述“三低”的基礎之上,還有這“高效率、高附加值以及高效能”的“三高特點”,因此,其經濟發展模式與人類社會現在所亟需的經濟發展需求相符,為人類在經濟大力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提供了可能。具體而言,低碳經濟相較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而言,通過減少碳排放,以有效減少人類社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與損害,以使經濟社會步入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我國金融業尚未能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
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化升級,經濟結構的大幅度調整,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以及推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但是,從實踐情況來看,我國金融業尚未推出相應的金融產品或者為低碳經濟體推出適應其發展的金融服務,導致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缺乏適宜的金融生態環境,進而其發展陷入了瓶頸之中。具體而言,我國金融業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限制和阻礙了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1.由于低碳金融是新型概念
其進入到我國的歷史也較短,因而我國金融機構對低碳金融的理論認識還不足,也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提供專業支持,金融業特別是商業銀行在對待低碳金融項目的審批、運作、風險管理等方面缺乏成熟的經驗,這導致銀行業對待低碳金融項目的熱情不足,進而低碳金融項目很難從我國的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支持,嚴重制約了低碳金融項目的發展。
2.低碳金融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不成正比。
我國金融業的存在與發展都是以經濟利潤作為目標。但是,受到專業人才資源的缺乏、技術水平的有限以及其他客觀條件的影響,我國向低碳企業轉型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重重阻礙,轉型成本高,而金融業特別是我國商業銀行,由于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體制對低碳企業的低碳金融項目的風險以及還款能力進行評估,不敢對低碳企業的金融項目發放貸款,這對于本就資金短缺的低碳金融項目而言更加是雪上加霜。從實踐來看,我國低碳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確能夠享受一些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發展過程中也能夠逐步樹立起綠色企業形象。盡管如此,商業銀行對發放貸款的嚴苛性、安全性以及收益性,低碳企業想要企業自身的低碳金融項目獲得貸款支持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碳金融相較于傳統金融而言,其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同樣重視環境保護,因而其發展過程中對環境保護的成本投入遠遠高于傳統的金融業,這與目前我國的金融業的實際發展理念還不相符。因而,我國低碳金融在享有較高的社會民聲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3.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而言,國際上關于節能減排最權威的國際公約便是于1997年于日本京都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后于2011年在南非規定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限。雖然,相較于上個世紀而言,各國政府都已經重視并積極投身實踐來進行節能減排,但是,立法上卻并未取得什么實質性進展,特備是發展中國家,由于減排任務輕,政府對于企業的減排監管過于寬松,也未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碳排放行為,這導致部分企業仍然至人類生存環境于不顧,大肆排放污染物。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銀行業的前景分析
1.碳交易市場出現的歷史原因。
隨著《京都議定書》的實施,各國在碳排放上都承擔起了應承擔的責任。然而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特別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為了減少本國的碳排放,在能源開發與利用上不惜花費大成本,但目前而言其效果還并不十分顯著。因此,其減排成本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而反觀發展中國家,其能源利用率低下,減排壓力小,減排成本低廉。上述現象直接導致同一減排單位的國別差價,進而,各國政府、企業為了平衡低碳減排目標,開始以金錢換取低碳排放指標,低碳交易市場應運而生。
2.我國銀行業在低碳經濟大背景下的發展前景。
雖然自出現后,低碳交易市場曾受到過一定的打擊,市場也曾一度陷入低迷狀態,碳排放價格也曾經大幅度下跌。但是,上述現象都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例如,碳交易市場初期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慮未加入《京都議定書》,這些原因都是導致國際上碳交易市場中碳排放價格大幅波動的重大原因。然而,在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大部分國家的經濟都開始出現了復蘇現象。金融業相關學者認為,自2011年后,碳交易市場已經顯露生機,這也為各國碳產品的創新以及碳交易市場的繁榮提供了一個有利時機。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開始逐漸意識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性,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都給予了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的發展以極大的政策扶持,我們也可以從互聯網、報紙以及電視等傳媒媒介上了解到我國政府在低碳金融發展過程中給予的政策扶持措施。自我國上一屆領導班子以來,我國政府就已經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任務之一。作為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經濟大國,我國擁有著令人矚目的碳交易市場發展潛力,而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的參與,將會給碳交易市場帶來巨大的金融支持,注入新的活力。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之下還未發揮應有的作用,低碳企業想要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也困難重重,但是應當看到,無論是我國的低碳交易市場還是低碳金融產品的創新都為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契機,而如何把握當下的發展契機,才是我國銀行業應當予以關注的問題。
四、結語
>> 以資產證券化為城鎮化融資 浙江省資產證券化的現實條件和突破口選擇 河南省發展資產證券化的突破口選擇 信貸資產證券化為何曲高和寡 如何盤活存量 獨立資產管理模式或成突破口 信貸資產證券化為何不叫座 如何盤活存量貨幣? 透視盤活存量 下決心盤活存量 “盤活存量”成核心 招行加緊“盤活存量” 沼肥利用:盤活沼氣產業的突破口 資產證券化研究 淺析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概述 “資產證券化”欲說還休 走近資產證券化 淺議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之路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5-04-18.
[2]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EB/OL].,2013-02-22.
[4]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庫[EB/OL].,2015-04-21.
[6]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EB/OL].,2015-04-24.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5-2-26.
[8]中國保監會.2014年保險統計數據報告[EB/OL].http:///web/site0/tab5179/info3948914.htm,2015-01-26.
[9]王勇.信貸資產證券化成為銀行業常態管理工具[EB/OL].http://.cn/Info/20412474,2015-04-14.
[10]張明,鄒曉梅,高蓓.中國的資產證券化實踐: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2013,(11):31-36.
[11]胡海峰,陳世金.中國新一輪資產證券化的緣起、進展及前景分析[J].人文雜志,2014,(1):41-48.
[12]何小鋒,黃嵩.資本:資產證券化[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
【關鍵詞】宏觀經濟;財務分析;價值分析
一、公司前景分析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碼:600000)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在全國設立了33家直屬分行,518個營業機構,員工達18420名,從而架構起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經營服務格局。
截止2009年9月30日,浦發銀行總股本為88.30億股,實際流通A股79.26億股,總資產15874億元,在全國上市銀行中排名為第六名。除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外,浦發銀行資產規模排名僅次于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之后,資產實力比較雄厚,總資產規模較大。截至2009年9月30日,浦發銀行主營收入為263.42億元,在全部上市銀行中排名第8位。凈利潤增長率為4.53%,在全部上市銀行中排名為第五位,位于民生銀行,深發展,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之后,但遠遠高于行業平均的-0.45%的增長率,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業績。截止2009年9月30日,每股收益為1.30元,排名第二位,高于行業平均的每股收益0.69元。可見浦發銀行在行業中各方面表現均較為穩定,有著較高的收益率。
綜上所述,浦發銀行在全國銀行業中有一定的實力和地位,并有著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收益率。
二、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對銀行業的影響分析
(一)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009年我國宏觀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保持了平穩的運行態勢。
1.國內生產總值以穩定的態勢增長,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實現同比增長6.1%,7.1%,7.7%。
2.固定資產投資仍然以較快的速度保持增長,2009年前三季度分別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8129.10億元、91321.00 億元、155057.10 億元,累計同比增長為28.80%、33.50%、33.40%。
3.2009年11月,實現進出口總額為20821386.0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為11365342.90萬美元,同比增長-1.20%;進口總額9456043.10萬美元,同比增長26. 70%,而11月份進口同比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自于2008年11月進口量的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基數的下降。如果去年11月份基數沒有大幅度下降,那么今年11月份進口量就沒有那么大的增長幅度。由于2008年12月份進口量的大幅下降,估計今年12月份進口同比還會有一個大的增幅。2009年1月份到11月份的情況來看,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的增長率一直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4.2009年1至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一直維持在15%左右,與去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21%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總體來說,維持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率。2009年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去年11月上漲0.6%,這是自2009年2月份以來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通脹的預期并沒有實現。
5.2009年,貨幣供應量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2009年11月,狹義貨幣余額(M1)為212500.00億元,同比增長34.62%,廣義貨幣余額(M2)為594600.00億元,現金流通量余額(M0)為36300.00億元,同比增長14.99%。全年貸款增量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11月,全年共新增貸款92142.07億元,而2008年全年新增貸款數量為49114.3億元。這緣于最近一段時間寬松的貨幣政策。信貸的高增長往往會引起不良資產的增多。在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的資產質量將會受到考驗。
總體來說,我國的經濟形勢比較穩定,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國內投資繼續大幅增長,由于我國出臺的一系列的刺激經濟政策的出臺,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刺激消費的政策,在全球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穩定的增長,進出口雖然有所下滑,但一直在向好的發展。所以說,2009年我國整體的經濟形勢良好。但我們知道,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主要靠政府拉動,大規模的政府投資,減稅,政府補貼,放寬信貸政策等。所以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
(二)宏觀經濟對銀行業的影響分析
銀行業是一個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宏觀經濟的變動對貨幣供應量、銀行貸款量、不良貸款率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而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的環比增長率、大盤指數走勢、銀行貸款總計余額的環比增長率等多項指標對銀行指數的走勢具有顯著影響。
作為經營貨幣特殊的金融企業,銀行是典型的宏觀經濟周期行業,不管是利率、匯率變動,或是全球經濟波動,銀行都會首當其沖,暴露在風險之下。在我國間接融資占主體的融資框架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在不同的經濟周期,風險大相徑庭。在經濟繁榮時期,因為企業盈利情況良好,貸款質量往往不會發生問題;但在經濟衰退時期,除直接影響銀行經營收入外,還可能因為企業經營與效益受較大影響,給銀行帶來新一輪的不良資產。此外,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的擴大成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但在經濟過熱隨之而來的宏觀調控,又讓銀行成為了風險的重要承擔者,銀行信貸規模增長速度和投向受到“壓制”,必將給銀行的經營帶來較大的風險。
在2008年11月份之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M2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本外幣貸款量環比增長均出現了一個緩慢下滑的趨勢。然而,以2008年11月為轉折點,M2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本外幣貸款量迅速上升,直到2009年7月份,這種上升態勢才逐漸結束,轉向一種比較平坦的向下的走勢。M2貨幣供應量環比增長率和銀行本外幣貸款量環比增長率之間變化趨勢極為相似,出現幾乎相同的變化趨勢。同時,在M2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本外幣貸款量環比增速下降的時候,浦發銀行出現一個向下的走勢,當M2貨幣供應量和銀行本外幣貸款量環比增長的時候,浦發銀行的價格走勢是向上的。可以看出,浦發銀行的價格走勢受M2貨幣供應量,銀行貸款存量的影響,與大盤指數有基本相同的走勢。
三、財務評價
(一)資產質量分析
資產質量可以通過資本充足率來衡量。資本充足率是指風險資本(包括核心資本與附屬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根據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的規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2008年底,浦發銀行所有者權益為 417.02億元,比2007年底增加了47.37%;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為7518.21億元,比2007增加2010.44億元,增長36.50%。2008發行了82.00億元的次級債券,適時補充了資本,但充足率還是從上年的9.15%降至9.06%,核心資本充足率則由5.01%上升至5.03%。2009年6月末浦發銀行所有者權益為468.09億元,比上年底增加了12.31%;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為9,724.65億元,比上年增加2,206.44億元,增長29.35%。資本充足率從上年的9.06%降至8.11%,核心資本充足率由5.03%下降至4.68%。浦發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有待于提高。
(二)流動性分析
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應具備的變現或償債能力,以滿足客戶的資金需求。
資產的償債性是通過存貸比例來衡量的。2008年底,公司負債總額12677.24億元。其中,本外幣一般存款余額為9472.94億元,增加1838.21億元,增幅24.08%,存款余額在上市銀行中位居中游水平。全年人民幣和外幣存貸比分別為72.85%和40.36%,嚴格控制在監管標準之內。2009年上半年,公司負債總額15,726.26億元,其中本外幣一般存款余額為12,344.56億元,增加2,871.63億元,增幅30.31%,存款余額在上市銀行中位居上游水平。
(三)盈利能力分析
1、獲利能力分析
資產收益率。銀行的資產收益率是衡量其資產運作能力,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2009年9月30日,資產收益率(ROA)為0.65%,去年同期資產收益率為0.88%,比去年同期降低0.23個百分點。2008年,2007年,2006年浦發銀行資產收益率分別為0.96%,6.01%,4.86%。可見自06年以來浦發銀行的資產收益率是逐漸上升的,但由于在09年資產的大規模的擴張,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
股權收益率。股權收益率又叫股東權益報酬率,是衡量股東凈資產收益能力的關鍵指標。2009年9月30日,股權收益率為15.8%,而去年同期為25.8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個百分點。2008年,2007年,2006年浦發銀行股權收益率分別為30.01%,19.43%,13.57%。預計2009年的股權收益率要低于2008年,但是2009年銀行業的股權收益率出現了普遍下降的情況。
2、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2009年浦發銀行主營業務收入比2008年有小幅度的增長,沒有出現08年和07年那樣大幅增長的狀況,2009年主營業務利潤率比08年和07年有小幅度的增長,這就充分說明了09年凈資產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來源于資產規模大幅度的增長,09年上半年浦發銀行資產規模大幅度增長23.68%;但是營業收入并沒有隨著資產規模的大幅度增長而出現增長的狀況。這一情況也是銀行業今年出現的普遍情況,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近期行業平均值為15.63%,也就是說浦發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與行業指標基本持平。有一定的后續發展能力。
四、股票價值分析
根據股票價格的推算公式:股票價值等于市盈率乘以每股收益。
根據穩定增長公司的股權資本的價值計算公式推導出來的市盈率(PE)的表達式為:
其中DPR為紅利支付率,gn為股票紅利的增長率(永久性),r為股權資本要求的收益率。
1、紅利支付率和股票紅利的增長率
2008年浦發銀行的股東權益為4170179.9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2.2110元,實現凈利潤為1251596.81萬元,2008年,浦發銀行實行每10股派2.3的方法,得出浦發銀行2008年的紅利支付率為10.40%。根據2001年來浦發銀行的分紅情況,可以得出浦發銀行紅利的增長率為21.21%。
2、股權資本要求的收益率
股權資本的要求收益率r可以運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得出。
r=Rf+β(Rm-Rf)
其中,Rf為無風險收益率,Rm為市場預期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一般用一年期的國庫券的收益率來預測無風險收益率。我們以2009年10月份發行的第五期憑證式國債一年期的收益率2.60%為無風險收益率。
β值是反映個別股票相對平均風險股票變動程度的指標。可以用浦發銀行的每月收益率與同期上證指數每月收益率進行回歸分析,我們選取了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10年間的浦發銀行的月收益率和上證指數的月收益率。根據從股票市場取得的樣本數據,利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加權最小二乘法的分析確定出β系數為87.4%。
市場預期收益率是指市場各種投資未來的平均收益率。我們把市場預期收益率和無風險收益率之間的差額定義為風險溢價。通常使用市場平均預期報酬率與無風險利率之間的差額來估算市場風險溢價。我們計算從1996年到2009年每年的年平均收益率與當年無風險利率之間的差額的平均值為22.10%。
所以得出的股權資本要求的收益率為21.92%。
綜上所述,將所有的數據帶入公式中,計算出來的市盈率為16.8。
根據預測,浦發銀行2009、2010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38.8、17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91%、28.8%;每股凈收益分別為1.53元、1.96元;每股凈資產分別為7.65元、9.54元。所以2009年浦發銀行的股票價值應該為25.77元左右。目前浦發銀行的股票價格在20元左右,所以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五、總結
綜上所述,浦發銀行在銀行股中有一定的位置,并有一定的上升的潛力。通過對其財務狀況的分析,說明浦發銀行資金勢力雄厚,財務狀況良好,并且在2009年整體經濟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保持了一定的贏利能力。并且運用估值模型進行估值,說明浦發銀行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考慮到銀行股容易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和大盤有相似的走勢,所以一定要密切關注未來宏觀經濟的走勢,以及產生的對銀行業的影響和對整體股票市場的影響。國家統計局的2009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報告中顯示,我國經濟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復蘇,并且在2010年度,我國的宏觀經濟會更一步朝好的方向發展。在未來,浦發銀行的投資價值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參考文獻
[1]趙立東,張新海,牛晨.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09,11:11-12.
[2]于潔.銀行股投資的財務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8,18:204-207.
[3]趙雪枝.股票定價相關模型及應用[J].工業技術經濟,2009,8:144-148.
[4]孫健,葛從峰.商業銀行股票定價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07,5:35-38.
我國的財務公司是為了配合國有經濟體制改革,作為組建大型企業集團試點的配套政策產生。自1987年央行正式批準設立第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至今,我國的財務公司已有二十余年的歷史,并已由初建時期的較小規模、較單一品種經營,發展到如今的實力日益強大、業務范圍日趨合理、規范。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共有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逾170家,表內外資產規模超過4萬億元,是銀監會成立之初的8倍,所有者權益3500億元,資本實力是2003年的9倍多;平均資本充足率28%,不良資產率為0.11%。
而作為一類重要而特殊的金融機構,財務公司一直受到監管部門的專業監管。在發展過程中,監管部門對其功能定位也幾經調整。由強調提供金融服務到中長期金融服務再到資金集中及財務管理服務,投資業務由快速發展到剝離到再次恢復。2014年《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修訂稿)》的出臺,表明監管部門對財務公司的職責定位予以明確,將財務公司服務范圍限定于集團內部成員單位,重點發揮其資金集中及財務管理服務職能。
1.國內財務公司監管環境分析
(1)監管政策不斷完善,規范財務公司發展。財務公司行業經過20余年的發展歷程,發展定位及監管思路已經明確,監管部門先后印發了多項規章制度對財務公司的業務發展進行規范,對財務公司合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2)監管內容逐步細化到業務操作層面,有效規范財務公司業務發展。財務公司屬于混業經營,受多個主管部門監管。而且,財務公司行業具有其特殊性,其依托不同產業集團,在業務操作層面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為此,監管部門已針對投資、發行金融債券、委托業務出臺了專門的制度文件,以規范業務操作及風險,有利于財務公司業務的規范化開展。
(3)金融機構分類監管進一步深化,有助于促進財務公司健康發展。監管部門深化金融機構分類監管,對財務公司建立了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評價結果對財務公司在市場準入、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等方面采取不同的監管安排。實施分類管理,業務審批逐步放開,財務公司可在滿足監管條件后進行多樣化經營。
(4)混業經營特性導致面臨多個主管部門的監管。對財務公司行業的監管主要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實施。為了給集團成員單位提供綜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監管部門賦予了財務公司混業經營的資質。在我國金融業分業監管大背景下,其混業經營的特性決定了會面臨多方監管,包括銀監會、人行、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等多個政府主管部門。
(5)參照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監管過于嚴格。由于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在我國金融體系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小,因此對其監管主要參照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專門針對財務公司出臺的制度辦法相對較少。財務公司服務范圍局限于集團內部成員單位,相對于面向社會公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的客戶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相對較小,從而使得財務公司面臨著相對嚴格的政策監管。
2.現階段財務公司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經濟持續增長為財務公司加快發展帶來戰略機遇。“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將加速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貫徹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中央企業“十二五”發展總體思路中“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目標,企業集團間兼并重組加快,具有國際知名品牌及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將得到較快發展,企業集團的數量和規模將進一步得到壯大,進而為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發展帶來戰略機遇。
(2)金融體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財務公司業務拓展提供空間。我國將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占比,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將為財務公司創新業務發展模式,推進外幣資金集中,拓展國際業務的深度和廣度提供空間。同時,財務公司作為與實體經濟聯系最為直接、緊密的金融機構,有望獲得更多的監政策傾斜,從而將獲取更大的業務空間。
(3)利率市場化一方面對財務公司傳統存貸業務帶來挑戰,另一方面,對財務公司構建市場化產品定價機制,參與市場競爭,推動產品創新起到積極作用。財務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存在同質性,但其“服務集團”的定位決定了其產品定價與市場定價會存在偏差。自2013年7月20日起,人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進程邁出關鍵一步。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一方面會收窄財務公司利差,對財務公司傳統存貸業務帶來挑戰。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也有助于財務公司構建市場化的產品定價機制,提升其利率趨勢分析決策能力,有助于推動財務公司依賴與集團內部成員單位之間的關系優勢,挖掘成員單位潛在需求,進行產品創新。
(4)外匯業務的逐步放開有利于財務公司外匯業務的開展。“十二五”期間,國資委鼓勵中央企業“走出去”,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隨著大型企業集團“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對境外融資、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境內外資金一體化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為此,外管局通過新規、開展試點等措施積極提供支持。外匯業務的逐步放開有利于財務公司發揮外匯管理職能,對于打通境內外資金管理屏障,降低集團財務成本,提高資金收益、規避匯率風險起到積極作用。
二、現有監管環境下財務公司面臨的發展瓶頸
根據上述分析,財務公司依托集團的特性決定了其會隨著企業集團的發展不斷壯大,但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大型跨國企業集團“走出去”過程中對境內外資金一體化管理的需求又對其提出了一定的挑戰,也對目前的監管政策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財務公司的發展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瓶頸。
如果銀行的戰略因缺乏相關性或因過時而需要進行大幅完善,應該中止任何建設下一代銀行系統的IT投資項目,直到銀行的業務戰略重新得到確立
如果銀行在戰略相關領域中,在下文提到的5項IT能力方面都很有實力,就無需斥巨資建設下一代系統
下一代銀行系統必須保證為股東創造的價值為正值
在韓國銀行業近年開展的IT項目中,最顯著的一個趨勢是大幅度提升其IT能力,通常被稱為下一代銀行系統(NGBS)。
如今,下一代銀行系統一詞已演變為銀行界的一個通用名詞,什么東西都可以拿來往里裝,經常被認為是醫治當前銀行系統所有缺陷的靈丹妙藥。雖然各家銀行對其定義和實現的手段各不相同,但韓國的每家銀行都應該暫時停頓下來反思一下,它們希望通過該系統達到什么目的、它們為什么需要這一系統以及如何來實現這一系統。如果不謹慎,下一代銀行系統的實施努力將可能在無意中造成股東價值的巨大損失。
目 的
韓國的下一代銀行系統必須以建設“以客戶為中心”的IT能力為目標。促進競爭及盈利性業務戰略的實現,要求銀行系統須從目前的“以渠道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或者“以賬務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參見附文《什么是銀行系統?》)。成為一家“以客戶為中心”的銀行,意味著銀行需要從客戶視角來反思IT能力,而不僅僅是從銀行的視角將現有工作流程進行自動化。根據麥肯錫的經驗,韓國的銀行應該注重發展5項“以客戶為中心”的具體IT能力:
1. 通過建設“終端到終端”流程、從客戶獲取及管理到服務中止及收費這一系列IT系統支持能力,大幅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風險管理還應該納入不同風險情形下的實時監督和現金流管理。
2. 通過將目前的交易處理IT架構改造成以客戶為中心、以價值為本的關系架構,培養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觀。同時,建立綜合的客戶價值管理能力,包括完整的聯系記錄、客戶周期價值分析和單個客戶盈利能力。
3. 根據具體客戶群價值定位開發替代渠道,以及跨多個渠道建立一體化流程和IT系統,建立一體化的多渠道能力,實現統一的銀行業務體驗。
4. 建立靈活、高效和參數化的產品制造體系,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以及通過開發第三方接口,促進銀行產品以及理財、銀行保險等非銀行產品的外包。
5. 利用并優化現有的核心銀行系統和后臺業務,通過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如:合并多項數據源、清理源數據、創建主客戶信息文件)和建立強大的管理信息系統(MIS)的能力(如:按產品、客戶群、銷售效率以及銀行業務員和綜合業績管理核算各業務單元的損益情況)來實現。
為促進以上5項能力的建立和發展,韓國的銀行還需要根據節約成本的服務水平協議法(或作為利潤中心)將IT部門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單元構建,并通過成立IT投資理事會來管理IT項目投資(如:確保IT投資項目取得正的凈現值),從而實現IT組織架構和管控的轉型。
理 由
近年來,業務環境的重大變化迫使銀行變得更具競爭力和盈利性。這些變化包括:監管條件的轉變(如:放松管制、私有化);市場結構的發展(如:整合、現代化、來自國外的競爭);客戶的日趨成熟(如:老齡人群對新型理財和銀行保險產品的需求不斷加大)以及新的技術、渠道選擇(如: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渠道的整合)。所有這些變化都意味著,銀行需要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然而,并非所有當前的銀行系統都能達到這樣的靈活性。
銀行投資建設下一代銀行系統的主要理由,是要將IT能力與業務戰略銜接起來。這種銜接允許銀行采取兩大步驟:根據它們的未來運營模式(FMO)發展自身能力,主動估計下一波金融危機,并做到未雨綢繆。
韓國的銀行要首先確定其未來運營模式,對其業務進行分散管理(如: 將各種業務按照獨立的專門業務聯合體來進行組織,確立多種業務定位)。這樣做可以使目標客戶群與差異化分銷渠道相對接,同時將服務成本與客戶群的盈利能力相一致。這是因為銀行需要面向具體的價值群,針對各群體實施不同的戰略,并且需要通過系統而又嚴格的成本壓降來出色地控制成本,取得高額盈利。
韓國的銀行還需要為今后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未雨綢繆。目前,還不清楚韓國何時可能遭受到另一次金融危機襲擊,但沒人懷疑,它正面臨從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到世界經濟放緩等多重風險。如果又一次金融危機襲擊了韓國,那么不幸的是,這次危機的強度、速度和長度都將超過1990年代末的那一次。為避免危機重演,銀行的高級管理層必須密切關注危機的早期預警信號,為一旦危機來臨時順利渡過危機、擺脫危機陰影、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金融危機開始時的頭100天非常關鍵。銀行必須通過實施并不斷完善危機戰略來決定其方向。銀行危機戰略的中樞是其關注現金、債務情況以產生最大現金流的能力。為方便對危機運作的實時決策,銀行必須依靠一套融歷史業績分析和交易信息為一體的精密的風險管理系統。因此,銀行擁有一個精密的風險管理系統作為下一代銀行系統的主要成份至關重要。高級管理層形成對客戶、產品和渠道的這種全盤觀點,將使他們能夠對危機管理局面進行合理評估,確定優先順序,并作出正確決策。
方 式
推出下一代銀行系統,提出了如何把現有系統向新系統轉型的問題。
大幅改變IT(如:大改大修)對銀行并不合適,因為潛在的成本和風險可能超過由此產生的利益。對下一代銀行系統等項目的大改大修,通常會延緩業務利益的實現長達數年之久,因為銀行在過渡到新系統的過程中相當耗時。
采用大改大修法的唯一情形是:由于維護成本高于新系統的開發成本,從而使目前系統不再具備生命力;關鍵的故障對業務已構成重大威脅。銀行必須規劃實現最終目標的最優化的過渡路徑,要小心地在IT投資項目的時機選擇和利益實現之間找到平衡。
根據麥肯錫與全球銀行客戶的合作經驗,銀行應該選擇可控的IT系統過渡方法。可控的過渡方法將有助于根據業務要求逐步實施IT構件,并確保向新系統的優化過渡。這種方法還有助于在新能力的建立期間對當前業務運作的持續支持,往往能設計做到“自給自足”。在實際操作方面,開展下一代銀行系統重大工程建設的銀行應該牢記以下5大原則:
1. 確定業務和職能要求并進行優先排序:以利益、成本、風險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開展完善的業務前景分析,確定其在版本升級的過程中推出的次序;
2. 確定目前遺留系統的局限與缺陷:使當前系統優化并做到透明化,確定IT投資最優化的順序;
3. 研究實際的轉型案例:確定“最佳做法”,并確保企業對組織變革的充分準備;
4. 制定務實的實施計劃: 配以切實的里程碑和利益跟蹤機制;
5. 平衡和優化能力的獲取,如: 內部員工和外包的優化組合。
投資決策標準
通過近年開展的多個項目,我們歸納了3項關鍵的成功標準用以確定是否應該開展像下一代銀行系統這類的項目。這些標準是在因戰略目標不一致、選擇的技術不恰當以及業務不充足而遭遇失敗的眾多項目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那些或是目前正在進行下一代銀行系統建設,或是打算不久就開展此類項目的韓國的銀行,應該暫時停頓下來,采用下面的3項標準重新思考:
審視業務戰略: 如果銀行的戰略缺乏相關性或已經過時而需要進行大幅完善,應該中止任何建設下一代銀行系統的IT投資項目,直到銀行的業務戰略重新得到確立。
評估當前的IT能力:并不是韓國所有的銀行都需要匆忙制定建設下一代銀行系統的計劃。如果銀行在戰略相關領域中,在上面提到的5項IT能力方面都很有實力,它就無需斥巨資建設下一代系統。銀行應該利用目前的銀行系統,有選擇地加強對其業務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那方面能力。然而,IT歷史悠久的銀行,往往面臨著在IT各架構層標準各異的多元化的IT格局。如果銀行目前的系統特性包括不加控制地應用系統普及、僵化的、以產品為中心的遺留架構、簡陋的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效率低下的風險管理能力,則通常需要通過實施下一代銀行系統等IT重大投資項目來加強其IT能力。
確保股東價值:正如任何其它IT投資項目一樣,下一代銀行系統必須創造正值的股東價值。確保股東價值正值的一項實際方法,是確保下一代銀行系統的總生命周期產生正凈現值(NPV)或內部收益率(IRR)滿足必須的最低指標。如果銀行確定下一代銀行系統的建設投資產生的凈現值為負數,或者內部收益率低于要求的回報,它就不值得進行下一代銀行系統的IT投資。(本文作者均系麥肯錫公司咨詢顧問)
銀行系統簡介
基礎銀行系統
指銀行中使核算和數據處理速度較手工處理速度更快和更精確的一套技術組合。這一系統的存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從 Wilhelm Schickard在17世紀初發明機械計算機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電子手段處理和存儲紙質信息,銀行就一直投資建設這些系統。各銀行一直追求銀行業務自動化,最終在1964年,以IBM推出System/360為標志的商業化成果而結束。該系統能用電子手段采集、處理和存儲大量信息。
成熟銀行系統
隨著銀行業在產品制作、客戶服務和資金流動方面能力的不斷提高,銀行系統也日趨成熟。銀行系統不斷發展,逐步具備更高級的功能。后臺業務自動化效益開始顯現,分、支行的勞動生產率也得到了提高。以上因素一齊為降低銀行的非利息支出做出了貢獻,是銀行實現盈利的主要支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