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07 18:09:1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高中歷史知識重點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1、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h)。晨線和昏線的判讀。(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東早西遲。(3)地轉偏向: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讀)。
2、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o。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擴大,溫帶縮小。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溫帶擴大,熱帶、寒帶縮小。(2)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軸的指向保持不變,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之間的回歸移動。
3、區時、地方時的計算:1地方時:兩地地方時差=經度差×4分鐘,東加西減。2區時:確定兩地所在時區,計算兩地區時相差多少個小時,東加西減。T1一T2=N1一N2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T為區時,N為時區序號。
(來源:文章屋網 )
【摘 要】新課改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師在歷史教學的設計和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注意培養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思維方式,脫離書本上固有內容并運用已知的歷史知識去觀察、分析、研究并解決歷史問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歷史思考的方式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自己尋找到答案。
關鍵詞 高中歷史;關鍵知識點;處理策略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知識點的界定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核心知識點。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知識點應如何界定呢?
1.首先應該根據教科書編寫的特點與具體內容來確定
現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有四種版本,其共同點是以專題史的方法呈現。專題史的特點是圍繞某一特定的歷史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研究者通過對具體內容的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加深對這一歷史問題的理解,進而揭示這一問題背后隱藏的歷史規律。所以,核心知識點就是專題中的核心概念。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為例,該專題研究的特定問題是“政治制度”,因此,凡是政治制度都可以視為核心知識,如早期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等。
2.核心知識點的界定還要依據專題的核心價值
專題的核心價值是專題的靈魂。還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為例,該專題旨在揭示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演變發展的趨勢,從而說明中華文明在政治上屬于專制文明。它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成就,如: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科技文教的高度發達,文學藝術的繁榮等都與政治上的專制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根據這一核心價值——集權與專制,可以將核心知識點進一步細化,那么中央集權演變的趨勢就成了核心知識點中的核心。
3.核心知識點的界定還要參考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內容標準中,它對核心知識點有自己的規定,如“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2)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3)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4)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從中不難看出,它規定的核心知識點是“早期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核心知識點的界定往往需要將上述三個原則結合起來。如“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專題,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1.早期政治制度屬于血緣政治與分權模式,秦統一后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則屬于官僚政治與集權模式;2.集權與專制是古代政治發展的主要趨勢,明清時期集權與專制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制約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將“早期政治制度”確定為核心知識點,可以說明第一個問題;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定為核心知識點,可以解釋第二個問題。所以,從政治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專題中,“早期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具典型意義。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知識點的處理
那么課堂教學中的核心知識點如何來處理?現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專題為例,試加以說明:
1.補充史料,創設情景,直觀感知
高中歷史教材專題史的呈現模式,甚至于某些知識點都是支離破碎,這對于學生來說很難把握整體知識和內在規律。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核心知識點進行必要的史料補充和概念解釋,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如:針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一核心知識點,很多同學無法準確判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這兩個概念。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給同學們展示了一則材料“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于弟,以地候之。’于是上從其計。”并簡要介紹了主父偃出生貧寒,后在內朝備武帝顧問。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及起用布衣組成“內朝”分別有何作用?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頒布“推恩令”是王國越分越小,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即是中央集權。起用布衣組成“內朝”制約丞相,集權于皇帝,即是君主專制。
2.巧設問題,類比分析,深度認識
近年來,高考命題呈現這樣一個特點“小切口,深分析”,要求學生具備從史料中提取信息、歸納觀點、概括規律及多角度分析等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巧用類比分析以加強學生對主干知識的理解,開拓學生思維,將知識規律化、核心化。如:針對“早期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建立的基礎、傳承方式、與中央的關系、歷史作用等多角度分析比較“分封制”“郡縣制”。通過類比,認識到中國政治文明發展的內在規律——由血緣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分權模式到集權模式。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知識的處理,即要求教師備好教法與學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能力去設計教學方案,將歷史教學和學生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更要備好學情,善于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盲區與誤區,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參考文獻
[1]馮長運,李明海.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朱煜.高中歷史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歷史文藝復興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文藝復興產生原因一、物質基礎
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商業城市的興起,手工工場的發展,經濟繁榮。
二、文化基礎
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典籍從東羅馬帝國傳到了意大利。
三、階級基礎
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
四、人才優勢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五、地理位置
意大利相對鄰近東方,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造紙術,印刷術)。
六、導火索
黑死病在歐洲流行。
七、深層原因
教會嚴格控制人們思想,激起資產階級與平民的不滿。
文藝復興作品思想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彼特拉克《歌集》、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并把它應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圣經,將圣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文藝復興的影響1、文藝復興是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準備。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準備。
2、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
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
文藝復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發生的主要原因①意大利半島最早萌發了資本主義經濟:14、15世紀,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城市,工商業發達,出現了早期資產階級,他們具有新的開拓創新精神,不滿足于當時天主教會控制下的陳腐、呆板的生活。
②意大利豐厚的文化遺產:意大利是古代羅馬、希臘文化的中心地帶,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遺跡,容易使當地的人們回憶起古代的輝煌。拜占庭帝國保留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拜占廷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許多學者逃到意大利。他們帶來了許多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這其中有許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們還在意大利各地講學,促進了意大利人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
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優勢:各城市共和國的統治者和富商巨賈競相延攬才智之士,匯集了眾多的博學才子。可引用佛羅倫薩美第奇的話:“應該把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們作為天上的神仙對待,而不應該把他們看成是馱畜。”
人們正是在研究、學習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過程中,發現了它與教會文化的不同之處,并加以改造利用,掀起了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表象,實際是資產階級新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
知識點教學是新授課主要內容,包含物理概念、公式、規律,占物理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掌握新知識,培養新技能,又能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確實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下面,以高中物理曲線運動這一節課為例淺析高中物理知識點的教學流程.
曲線運動盡管不是這一章學習重點,但它是后續學習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的基礎,曲線運動雖然是生活中常見的運動,但學生之前主要學習的是直線運動,并不知道曲線運動的特點和原因.這節課的重點知識是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授課時可按照感知、實驗、探因、應用的流程組織教學.
流程之一:感知
所謂感知,就是教師根據課題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創設情境、列舉實例、做小實驗、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等方法,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學習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時,教師可以演示旋轉的陀螺甩出墨水,讓學生觀察白紙上的墨跡認識速度方向,可以讓學生觀看砂輪磨出的顆粒、鏈球運動,體驗雨中轉傘時雨水如何甩出,思考自行車的擋泥板該如何安裝,讓學生對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有感性認識.
學習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時,教師可以用網球演示或讓學生自己用網球體驗,直線運動和做曲線運動兩種情況,讓學生知道怎樣才能讓網球做直線運動,怎樣可以讓網球做曲線運動,可以播放視頻或直接演示,怎樣讓原本沿直線運動的鐵球拐彎.讓學生對力與速度方向的關系有了感性認識.
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知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為下階段學習探究打好基礎.
流程之二:實驗
實驗指的是物理學習中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探究活動,可以是學生分組合作實驗也可以是學生獨立操作實驗.學習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時,學生用曲線板分組實驗,將曲線板彎成任意曲線形狀,研究沾有墨水的小球的運動軌跡,體驗小球離開曲線板后的運動方向.也可以就地取材,用PVC線管組裝成各種形狀的曲線,代替曲線板,研究小球從線管中出來的速度方向有什么規律,學生在做中學,體會小球運動的速度方向的特點,體驗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及它的速度方向的變化.
學習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時,學生分組實驗,利用給定的器材探究條形磁鐵放在哪兒可以讓沿直線運動的小球做曲線運動,讓學生動手操作,探尋規律.
實驗是了解、研究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為了獲取信息,也是提高學生設計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把實驗獲得的信息演繹、歸納出結論,養成對實驗嚴肅認真、對實驗結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流程之三:探因
探因也就是理論探究,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和規律進行探究,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原因找出結論.為什么速度方向沿切線方向呢?教師可以從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無限逼近的思想出發,從理論上探究曲線上兩點無限逼近的速度方向沿該點的切向方向,也可以由割線概念引出切線:當B點非常非常接近A點時,這條割線就叫做曲線在A點的切線,從理論上得出曲線某點的速度方向沿該點的切線方向.
理論探究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時,教師可提出:根據力與運動的關系分析水平拋出去的網球為何做曲線運動?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網球受力情況,某時刻速度方向,再用自由下落的網球為何做直線運動進行對比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將做曲線運動的結論.教師也可以從加速度方向與速度變化方向的關系入手,讓學生思考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加速度方向如何規定等問題,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教師可追問:運動軌跡、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三者有什么關系?進一步拓展深化所學知識.
探因讓學生體驗理論探究過程,既鞏固已有知識,又進一步加深理解,更主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嚴密的思維習慣,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流程之四:應用
應用是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認識、加深理解程度、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在新授課課堂上以練一練、做一做、說一說、想一想等形式出現,要求問題簡潔明了,以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為佳.學習過曲線運動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以及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設計幾道常見的曲線運動習題讓學生動手在圖上畫一畫,如畫出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衛星和拋出的小球的力和速度方向,讓學生會根據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及曲線運動速度方向分析解決具體問題.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
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
(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見圖[第二冊P98];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于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于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于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內容:靜電屏蔽〔見第二冊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114〕等勢面〔見第二冊P105〕。
高中物理會考知識點:恒定電流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并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并=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流表內接法: 電流表外接法:
電壓表示數:U=UR+UA 電流表示數:I=IR+IV
關鍵詞:中職生;電子商務;實踐
1、引言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我國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據估計,在未來10年,我國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高達200萬人,要遠遠高于其他專業的社會需求。近幾年來,很多中職學校均設立了電子商務專業,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就業脫節,學生電子商務的實踐能力較差。本文即通過分析目前中職生電子商務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何加強中職生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以提高中職生的電子商務實踐能力。
2、當前中職生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沒有充分認識到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電子商務專業與實踐的結合非常緊密,如果不重視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就很難培養出既懂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又具有電子商務活動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
2.2電子商務實驗流于形式。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讓學生自己到企業尤其是電子商務公司進行參觀或者學習,這種做法的弊端在于很難控制實驗效果。另一種是由于電子商務教師不懂如何操作實驗軟件,在電子商務實驗課上任由學生自己試驗,缺乏對實驗過程的有效指導和監督。這兩種實驗方式都難以保證實驗效果,電子商務實驗流于形式。
2.3電子商務實驗變成編程序或者建網站。部分中職學校的電子商務實驗課就是讓學生編寫程序,或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構建商務網站。盡管這樣能鍛煉和培養學生構建網站的能力,但這并不是電子商務實驗課的全部,畢竟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是計算機軟件專業人才,而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2.4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環境滯后。作為一門與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學科,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環境從硬件上來說,應當有實戰訓練場所、實驗條件、網絡通訊設備以及相應的硬件系統;從軟件角度來說,電子商務實驗室必須有嚴格規范的實驗室管理制度,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規范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氛圍。
2.5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師資缺乏。目前許多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師資缺乏,很多教師過去都是計算機或者商務教師,很少有科班出身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他們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體系設置以及實踐教學都是處于探索之中,由此也給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帶來較大的影響,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
2.6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即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合理設置課程和配置教學資源,建立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配套的教學內容體系。目前中職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還有一定的欠缺,從而影響了學生電子商務實踐能力的培養。
3、如何提高中職生電子商務實踐能力
3.1探索建立新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模式,完善實踐課程體系。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和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方向,調整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在此基礎上,制定新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計劃,探索新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模式。
(1) 模擬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一個虛擬的電子商務模擬系統,掌握電子商務的概念和方法,讓學生掌握電子商務全過程的系統知識。由于系統模擬的是電子商務公司真實的業務處理流程,因此,在系統中實習,就如同進入了真實的互聯網環境,學生可以分別以供應商、采購商、中介、第三方認證、銀行、庫管員、財務人員、系統管理員、網站設計者、數據庫編程員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去進行實戰性的演練。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明確其未來工作的任務和方向,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2)開發實驗教學。開發實驗教學就是利用開發工具,針對發現的新問題、新現象或者某些有意義的商業計劃將其實施的過程。教學方式可以采取虛擬案例教學方式或者實際項目開發教學方式。開發實驗能夠構建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環境,剖析電子商務的各個流程,創造性的構建電子商務系統平臺,使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開發實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電子商務整體觀念,培養學生獨立實施、組織運行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和制定可行性對策的能力,實現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目標。
(3)創業實驗教學。創業實驗教學是指在內部管理環境和外部商業環境中的商業項目實施教學、在這個層次的教學中,不僅要求設定電子商務項目的業務模式、經營模式、組織管理模式、技術模式、資本模式等各項方案,而且還要將其實施和運營。
3.2建立校外實習訓練基地。和企業合作辦學,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這是當前很多中職學校實行的辦學模式。通過與相關企業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學校的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另一方面,實習單位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實習,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是否將來留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3.3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師資隊伍。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直接決定了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質量。加強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可以使他們在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也具有相應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能力,反過來也能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專業的理論教學。
參考文獻:
[1]張春慧,王樹進,淺析實踐性教學在電子商務專業中的重要性[J],經濟研究導刊,2009,(31):228-229。
氣旋(cyclone)是指北(南)半球,大氣中水平氣流呈逆(順)時針旋轉的大型渦旋。在同高度上,氣旋中心的氣壓比四周低,又稱低壓。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關于氣旋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關于氣旋知識氣旋、反氣旋
氣旋與反氣旋,是兩種相反的天氣系統,它們的天氣、風向分別為:
(1)氣旋
氣旋為低氣壓中心,周圍的空氣向氣旋中心涌入。
①天氣: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氣流,氣流上升的過程中,冷凝形成降水;
②風向:在水平方向上,氣流涌向氣旋中心,并發生偏轉(北右南左),因此表現出的旋轉方向為【北逆南順】。
(2)反氣旋
反氣旋為高氣壓中心,空氣由中心流向四周。
①天氣: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降氣流,天氣晴朗;
②風向:在水平方向上,氣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動,并發生偏轉(北右南左),因此表現出的旋轉方向為【北順南逆】。
高中地理關于鋒面知識解讀鋒面氣旋的形成
鋒面氣旋的形成,通常是在中高緯度近地面,在地面上形成的低壓受陸地物理性質等因素的影響,其氣壓中心分布并不均勻和規則,這樣在槽線的兩側必然出現風向并不一致的情況,因此形成鋒面氣旋。具體形成過程如下。
我們先從鋒面和氣旋的知識點來看鋒面氣旋的形成。鋒面是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它是一個狹窄而又傾斜的過渡地帶。氣旋就是低氣壓,在北半球,它是氣流從四周向中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天氣系統。
如圖所示,這是一個低氣壓區域,根據北半球風向的畫法,可確定它的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低氣壓向外延伸的狹長區域稱為低壓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圖中AB、CD為兩條槽線。
鋒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圖中氣旋東部偏南風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北移動時,遇到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圖中CD附近)。
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是來源于北方高緯度地區的偏北風,南下會遇到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圖中AB附近),這樣地面天氣系統中的鋒面氣旋便形成了。北半球的氣旋是一個按逆時針方向流動的旋渦,它同樣也帶著已生成的鋒面隨氣流呈逆時針方向移動。
高中地理關于鋒面知識鋒面氣旋天氣系統的特點
(1)鋒面的特點:①狹窄傾斜的過渡地帶;②兩側溫度、濕度差別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2)鋒面系統的分類及天氣
注意: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后,出現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鋒面氣旋的識讀方法:
1.無論是氣旋還是反氣旋,都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從高氣壓區斜穿等壓線吹向低氣壓區。
2.鋒面只形成于氣旋中,因為氣旋的水平氣流是向中心輻合,在槽線(低氣壓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兩側冷暖氣流易相遇形成鋒面。
而反氣旋的氣流呈輻散狀,在脊線(高氣壓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處地方的連線)兩側氣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鋒面。
3.鋒面氣旋前方、后方的確定是看氣流的前進方向,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后方。
4.鋒面氣旋中冷鋒和暖鋒的判定:以上圖為例,首先確定冷暖氣團,在一個低壓系統中,兩個鋒面將低壓區分為兩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緯度較高,為冷氣團控制,南半部分緯度較低,為暖氣團控制。
然后再根據氣旋中氣流呈逆時針向中心輻合,推理出鋒面B、D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故為冷鋒;鋒面A、E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故為暖鋒。
【關鍵詞】物理情境理論與實際
進入新的學期,同學們將從力學、運動學和牛頓運動定律轉向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及機械能等相關知識的學習。關于曲線運動以及天體運行等知識的學習需要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力,而機械能的知識則需要同學們不斷的總結并對比記憶,甚至還需要逆向思維來增加同學們對該部分知識的操控能力。下面,我就針對這一學期物理知識的特點給同學們幾點建議。
一、注重物理情景畫面
隨著電視和互聯網的普及,無論是曲線運動還是天體運行,同學們都會在腦海中存有一定的物理情景。例如自行車比賽的圓形賽道、摩天輪的圓周運動和計算機模擬的衛星、地球和太陽的自轉以及相互間的公轉,甚至于彗星繞太陽運行中的橢圓軌道等,這些物理情景都能夠成為我們理解并驗證相關知識的重要依據。
物理是門實驗的科學,物理教學要從實驗出發,可利用物理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如在氣體流速與壓強關系教學中,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并將手指移開,觀察乒乓是否下落。在未做實驗之前,絕大多數學生一致認為球會下落,是因為球受重力的作用。實驗結果,乒乓球不僅沒有落下,還被吹貼在漏斗中,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個現象既出乎學生的意料中,又會使他們感受到實驗的重要性,迫切希望找到問題的答案,帶著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得出結論,這樣獲得的知識才印象深刻。
二、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我們在看哈爾濱的“大冬會”,在觀看滑雪時會發現,滑雪者從雪道飛出后以完美的曲線落地,而其中的原因是因為重力和速度不在一條直線上;短道速滑運動員在圓形滑道內競技時,仔細觀察會發現運動員為獲得更高的速度都是將身體俯下,帶冰刀的雙腳并不全是向后用力,而是向圓形賽道的外側用力,結合圓周運動的理論我們理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獲得一個向內的摩擦力以提供運動員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還有在電視上看到的眾多天體環繞的模擬畫面,結合圓周運動的知識可知,如衛星繞地球所做的圓周運動正是因為地球對衛星的萬有引力作為向心力的結果.
另外對電視和網絡的畫面進行仔細的分析,能夠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和記憶一些結論.如我們都見過繞太陽運行的眾多行星的運行畫面,仔細觀察會發現離太陽近的行星快速環繞運動,而離太陽遠的行星環繞速度就慢得多,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天體運行中的線速度與半徑成反比;我們在科幻電影中見到的行星外環繞有眾多的衛星和小天體,而這些衛星為什么不會相撞呢?結合理論分析發現,原來在同一軌道平面上的衛星的速度和周期都是相等的,因此永不會相撞.
這些結論在同學們學習相關知識后都能夠由理論推導出來,但在結合清晰的畫面進行分析后,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識,還能夠形象的進行記憶,而且遇到創新試題時,能夠很快在頭腦中形成直觀的物理情景,幫助同學們快速分析與解題.
三、注重對比等學習方法的運用
在圓周運動與天體運動知識中出現較多的相似知識,而這些知識的學習應以對比記憶為上,例如線速度與角速度的區別與聯系、軌道半徑與星球半徑的區別、公轉與自轉的區別、同步衛星與其他衛星的區別及聯系以及環繞速度與發射速度的大小關系等,這些近似的概念都是同學們在學習和應用中常常容易混淆的,而兩者之間又多有聯系,所以應該用對比的方法幫助同學們理解和記憶并能有效的區分兩者間的關系。
四、注重否定對學習物理的作用
本學期還涉及到動量與機械能的學習,而這兩部分知識主要講解一種有別于運動學的解題方法,即由動量與能量入手,解決物理問題,主要定律有四個: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同學們在學習時不能機械的記憶與應用,而應該將定律得否定結論結合起來記憶與理解,才能對本章知識有充分的理解,例如動量守恒的內容:當系統不受外力或者合外力為零時,系統地總動量守恒。而如果將該定律否定的話:當系統所受合外力不為零時,系統的總動量一定發生變化,結合動量定理又可以得出結論:合外力的沖量一定等于總動量的變化。又如機械能守恒定律:物體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能守恒。否定結論為:當物體受到重力或彈簧彈力之外的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會發生變化。深入分析會發現:重力或彈簧彈力之外的力做多少正功,物體的機械能就增加多少;重力或彈簧彈力之外的力做多少負功,物體的機械能就減少多少。這些知識看似平常,但對同學們學習該部分的知識非常的有用。不僅有助于理解定律,而且我們所總結到的結論在解題時也常常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