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7 09:25:4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基礎護理的作用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1 基礎醫學的重要性
1.1 基礎醫學的組成
基礎醫學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人體生理學》、《病原學》、《微生物》、《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等課程。醫學基礎課是護理學專業的必修課,課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聯系,是護理學專業課和臨床課學習的基礎。
1.2 對于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學習了基本的概念、理論和知識,才能進一步的專業學習和思維的開發,才能對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例如護士做肌肉注射時,需要解剖學知識,找到準確的位置,才能避免醫療事故,起到準確治療作用;運用生理學知識才能在注射時減輕病人痛苦。病理學讓學生學習疾病的病理變化,才能理解疾病的臨床表現和轉歸,才能把握預防方法和護理措施。病理生理學讓學生學習疾病發生的機制,才能理解如何進行檢查和治療。
1.3 對職業發展的影響
高級護理人才應該不僅掌握護理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且需了解相關領域的知識,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夠具備認同感,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基礎醫學是培養高級護理人才的必備內容。
2 忽視基礎醫學教學的結果
忽視基礎醫學教育,會給護士以后的發展埋下巨大的隱患。從疾病的發展規律來講,在醫院內疾病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所以在臨床上護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常規護理以外,還要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病情觀察,與醫生討論病情,制定治療和護理方案,執行遺囑等。片面的減少基礎醫學的學習,一味地增加操作,會使得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受到嚴重局限。
3 基礎課目前開設狀況
3.1 基礎課受到擠壓,課時數普遍偏少
中職及高職護理專業均是3年制,三年期間學生需學習思想政治課,體育課以及英語計算機等公共課,同時還必需保證8個月的臨床實習期。在繁重的教學計劃的擠壓下,留給專業課學習的時間明顯不足。護士執照考試通過率是衡量醫衛類學校教學質量的最直觀標準,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率。在這樣的環境下,基礎護理課的學習時間必需保證,那么就只能壓縮基礎醫學的課時。
3.2 各個職業院校選取教材不統一
編寫教材是教師們必需面對的一個問題,職稱評定對老師有教材編寫的要求,于是大量教師前仆后繼地加入教材編寫的大軍,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良莠不齊的教材。各個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對于編寫教師都有包銷任務,使得教師們在選取教材時受到了一定的制約,不能選用符合教學需求的教材。
3.3 培養計劃制定不科學
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形式良好,護理專業的招生優勢讓很多高職高專類院校大量開設護理專業,部分新開設的護理專業教學經驗不足,培養計劃制定不科學。例如,在最新版的護士執照的考綱中將原本屬于病理生理學的酸堿平衡紊亂這個教學內容放到了外科護理學,那么如果沒有及時銜接的話,可能出現兩個課程都講述或者都沒有講述酸堿平衡的情況,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4 關于基礎課改革的幾點想法
4.1 課程之間的融合
現在基礎課課程多且細,忽略了學科之間的聯系。有效的課程融合可以節約課時,其知識連貫性能更好的保持。目前幾種呼聲比較高的融合方法有:解剖學和生理學合成為正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合成為異常人體結構和功能;病理學,病原學、微生物及免疫學一起合成為疾病基礎學。
4.2 講述內容為臨床教學服務,應適當取舍
高職高專類院校在教授基礎課時,受到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時候不自覺的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深度,而忽視基礎知識要為臨床教學服務這一基本原則。如解剖學的教學中,神經系統的內容即晦澀又難懂,尤其是神經傳導部分,讓很多學生頭疼不已,但其實對于護士的臨床工作作用不大,可以考慮將這一部分課時,用于與護士臨床操作相關性強的內容。
4.3 教師交叉授課,提升授課水平
教師多數只負責本教研室的課程,對于其他專業知識不甚熟悉,對于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系和銜接不夠。于是就有一些觀點認為可以讓教師交叉授課,提升授課水平,那么如何交叉呢?有些學校已經嘗試基礎課老師之間交叉授課,還有一些人提出可以大膽嘗試讓基礎教師去兼上一門臨床課,讓臨床課老師兼上基礎課,促進臨床和基礎之間的聯系。這樣的交叉基礎課老師更加能夠理解臨床課上需要哪些基礎課的鋪墊,以后再講基礎課就能更好的把握重點和難點,更好的為臨床課教學提供扎實的知識鋪墊。
一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優勢
第一,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豐富了教學內容,它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較好地豐富了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能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將板書、掛圖、文字等信息都集中到課件里,使內容豐富翔實,加快了知識傳遞速度,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把抽象具體化,便于理解。
第二,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利用文字、圖形、動畫、音頻、視頻,由靜變動,使教學豐富生動,多樣化,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效果。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獲取知識的能力,使他們在良好的狀態下聲圖并茂地自主積極學習,不再局限于老師的書本,而是通過多渠道獲取知識。
第三,多媒體課件的內容緊扣教學大綱,可隨時更新、穿插本學科的新技術、新知識,使學生能深入拓寬學習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研究,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尤其是臨床護理教學中可以將臨床中的標本圖像、音頻資料、患者典型癥狀等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五,多媒體課件節省了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時間,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省去了書寫板書的時間,使教師更專注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能更專注于課堂的聽講,而不用忙于記錄課堂筆記。并且還具有易保存、易攜帶、可重復使用、可復制轉載等優點,保證了師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第六,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方法深得同學的喜愛、好評。
二 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不足
第一,多媒體課件的質量難以統一規范,教師的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所做的課件質量難以保證,應進一步加強學習。
第二,多媒體教學雖然生動豐富,但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減少了。
第三,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合理地進行圖片、文字、聲音、影像等多媒體的累加,會造成學生過多地關注聲音、影像,都忽略了對圖片、文字的認知,從而降低了多媒體教學的效果。
第四,多媒體教學需要輸入設備(電腦、筆記本、U盤)、輸出設備(音響、投影)、電力設備(電源、電池)等多個環節共同協調完成。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在這方面,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對場地、設備的要求較高。
三 多媒體課件更好地服務于護理學教學的方法
第一,精選課件內容。根據教學大綱做課件,注意多媒體課件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第二,傳統教學要與多媒體課件優勢互補。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要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充分利用兩者的優勢條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第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作用,教師要掌握使用課件的量和度。教師應在適當時間,運用適當的方式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做到因時制宜。
第四,教師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這些原則在Richard.E.Mayer的著作《多媒體學習》中有詳細的闡述,包括多媒體認知原則、空間接近原則、時間接近原則、一致性原則、通道原則、冗余原則和個體差異原則等。這些原則都是通過反復的實驗論證過的,可作為多媒體課件設計的參考,從而提高護理學教學的效果。
第五,培養專業的多媒體設備的管理人才。要定時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維護和檢修,做到能熟練掌握簡單故障的排查和處理,保障多媒體設備持續、有效地運轉,為護理教學保駕護航。
第六,多媒體課件要與實訓相結合。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訓操作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安裝了攝像鏡頭,來配合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講解實訓操作的步驟,而后在模型或真人上演示具體操作及要點,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攝像系統看清教師的每一個精細操作。以靜脈輸液操作為例,從如何尋找血管、定位、消毒,到進針角度及深度、固定等步驟,都可以通過攝像系統清晰地投影到大屏幕上,直觀形象地印在學生腦中。而后學生到實訓室在模擬人上反復練習,達到預期效果。在實訓過程中,教師能及時發現并指導解決存在的相應問題。
總之,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是現代教育技術中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它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如果把它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結合,將是目前較好的教學模式。所以在教學中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是當前乃至未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王艷梅、牛永紅.多媒體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7(06)
[2]Richard.E.Mayer.多媒體學習[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關鍵詞:小組合作;基礎護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678-02
小組合作式學習是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幫互助,相互溝通,討論等共同解決學習問題,達到學習目標[1]?基礎護理學時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一切護理學科的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護生基礎護理學習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其后續學科的學習進步,同時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護生不僅在技能上獲得長進,同時在溝通交流上得到培養,真正獲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教研室因此也做出了嘗試?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我校2013年入學的高護專業2個班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3名,女生36名,男生7名?年齡17-21周歲,平均年齡20.36±0.55歲,對照組42名,女生36名,男生6名,年齡17-21周歲,平均年齡20.46±0.45歲?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學習,實驗組在傳統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嘗試小組合作學習?2組在人學年份,入學成績,基礎護理開課時間,任課教師和教學內容進度,性別比,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小組合作實驗方法 實驗組以宿舍為單位根據方便可行的條件推選出10名小組長,每位組長負責3-4位護生,負責該項教學任務的主要老師負責控制權過程?在理論課每課時授課完成后,老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把預先設計好的臨床與本節課相關的護理病例交給各個組長,讓他們隨機抽取時間組織護生進行討論?實驗課則在小組分配的基礎上每組發放相應的實驗物品,教師統一講解實驗步驟,然后各小組成員通過角色互換?模擬情景,相互合作,相互溝通練習?小組間互相交流,比較分析每項操作的最佳方案?每組護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實驗報告及心得,教師在下課快結束時進行點評注意事項?對照組實驗課教師邊講述邊操作,然后護生練習的傳統教學方法?
1.2.2 評價方法
學期結束后2組護生分別進行統一理論考試和實驗操作考試?理論題目分為閱讀理解題型,綜合分析題型和機械記憶題型?操作題目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包括護生的技能操作,小組合作成績,實驗報告書寫的細節,考生總成績等于理論總成績的60%,加上40%的操作成績,總分100分?
1.3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6.0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 ±s)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實驗組護生的理論成績和實驗課成績分別較對照組高?理論考試題目中閱讀理解和綜合分析題目較對照組有所提升?見表1?
3 討論
小組合作式學習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學習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和現代交通的發達,人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廣泛,但隨之伴隨的孤獨感和自閉狀態反而越來越多?一個人如果能夠掌握團隊資源,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對團隊資源的掌握必須培養護生溝通合作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在基礎護理的臨床實踐中,護理人員面臨著醫患關系,護際關系,她們不是一家一戶的手工式作業,而是窗口工作,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該工作會因為工作量的增大面臨更多的矛盾,從而給護理人員增加雙重壓力?所以在基礎護理的教學中,培養護生的抗壓能力,溝通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2]?而小組合作式學習恰好給護生一個有效的鍛煉平臺?
3.1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3]
小組合作學習讓護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利用課間時間放松自己的心情,從而有效地進行學習?護生對于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因特網獲得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通有無,各小組之間也有手機,互訪等相互聯系?實在做不出的問題,通過小組長匯報給老師,老師可以根據問題的分類給予相應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給護生一個溫馨的學習氣氛,學生之間互相鼓勵,減少了由于無所事事而引起的小微矛盾?同學之間可以通過相互學習彬彬有禮,文明的交往方式和談吐,可以大大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本研究顯示,大多護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習基礎護理的主動性,調動其學習興趣?
3.2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護生的團隊合作精神[4]
基礎護理的繁瑣性要求護理人員在技術過關之后,還要具備相應的團隊合作能力?小組成員間形成一股凝聚力,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在相互交流中培養的護生的配合能力,小組成員間在不斷的互動交流中,逐漸行成默契的合作,在言語中懂得禮讓,表現出對別人的謙恭和尊重,同時表現出對別人的關心?在交流中可以及時發現同學的負面情緒,愉快的團隊情緒可以感化之?使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放松笑一笑?從而獲得基礎護理的應有知識,有時候強化記憶?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能夠和諧地與人相處,處亂不驚,遇煩不惱,不驕不躁,不慍不火,保持心情的平衡穩定才是最主要的?面對別人的措手不及仍然可以從容鎮靜,這是難得的,也是可以練習成功的?在小組合作中,個人學會了把控全局的能力,用自己的正能量傳染他人?可以和病人及其家屬,醫生護士都相處得很好?
3.3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護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
護理在中國形成一種新興的行業才100多年,從不被人理解的辛苦到逐漸被人熱愛的香餑餑,經歷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以往的護理人員總是被動地接受醫生或者病人的囑托,在臨床上難以充分發揮治病救人的使命?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幫助護生開拓思維,在臨床工作中用信心耐心細心給予病人真心的護理?看到別人的困難就像自己的困難一樣對待?助人者自助,時時事事給別人提供方便,同時節制自己的需求,當然是保證自己精力充沛的狀態下的付出?基礎護理一步一步的穩妥操作,用我們勤勞的雙手給予患者永生不忘的幫助?給予同事間優秀的影響力,讓他們在迷茫中有生活的目標,知道自己為社會公益需要做些什么,比如地上一只煙頭,如果沒有人把它撿起扔進垃圾桶里,它就會在那里自生自滅?病人的病情要求我們要一點一滴地來做,世界就是因為這無數個點點滴滴才更美好?
參考文獻:
[1] 高敏,常紅娟,朱明明,等.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02): 155-157,160.
[2] 毛羽艷.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專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03): 144-145.
[3] 米藏智,李勝玲,劉曉慧,等.小組合作性學習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21): 88-89.
關鍵詞:繼電保護;故障處理;關鍵技術
近幾年,繼電保護和故障處理系統被人們廣泛應用。當下,電力設備功能逐漸增多,體積也越來越大。在這一背景下,電力設備上普遍安裝了繼電保護裝置,這可以極大地提升電力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電力裝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質量問題。因此,需要對電力設備中繼電保護裝置的作用和故障處理進行認真研究,進而提升繼電保護的運行質量。
1 繼電保護的常見故障
1.1 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故障
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故障較為常見,并且具有較大的危害性。這種故障的具體表現是:電力設備的繼電保護裝置出現主變差動的現象,保護裝置中開關拒合功能出現失誤,尤其是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下的電力設備,會造成繼電保護裝置出現溫度上的積累,進而導致部分部位出現高溫現象,造成繼電保護裝置發生誤動或者失靈。
1.2 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的產源故障
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發生的產源故障,主要是因為繼電保護裝置使用的元器件質量不高、精度差以及材質不合格等,所發生的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故障,在電力設備實際運行過程中,原件的質量和產源故障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
1.3 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的隱形故障
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存在的隱形故障也可以被稱為既發故障,主要是因為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故障所導致的設備系統范圍更大、影響更遠。對于這種隱性故障,相關人員應當高度重視,這種故障的存在很有可能導致大規模停電事故的發生,還有可能造成火災的發生。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發生隱形故障,還可對整個電力網絡的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高度重視[1]。
2 繼電保護系統的作用
對繼電保護和信息系統故障進行處理主要是通過子站系統和主站系統等方式。一般情況下,為了使原有危險保護和錄波裝置的獨立性不受到影響,各個設備均要配備相應的隔離措施,同時具備一定的干擾以及抑制能力,應用原有的通信轉換器。為了滿足子站系統的可靠性要求,要令其和繼電保護裝置等同。子站系統是在現場進行安裝,并利用部分結構,這一過程中擁有很多子站,各個子站對電子上傳信息進行分析,然后確定是否報警,報警后對故障進行分析和處理,最后進行信息的歸檔和統計。主站系統采用的主要是分布式C/S結構,主要應用在地調和省調中。
通信網絡對信息進行遠程傳輸,通常情況下,將電力數據專線網當做主要網絡,把公眾電話當做交換網的雇主廣域網絡通信方式。進行整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其中子站系統進行信息的采集和通信,主站系統進行信息的分析和管理。
當前,由于在高壓電網場站內設置了較多類型的智能裝置,這些裝置有新有舊,類型眾多,每個裝置中的通信協議均是以獨立的形式存在的。子站系統對問題進行解決主要是如何實現這些裝置和管理之間的數據和通信的統一,從實際應用的角度進行分析,子站所獲得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特點,整個系統所發揮的作用均體現在主站系統上。因此,主站系統平臺結構在整個系統運行過程中占據著重要作用[2]。
3 故障處理的關鍵技術
3.1 基于以太網絡的子站系統的內部通信
根據以太網電子站系統的內部通信和通信規約,當前,大部分電子系統內部的通信方案主要包括:將串口點和點之間的接口進行適當轉換,令其成為RS485/422,然后對多個串口進行電子主機的接入,對于主線方式的通信,如,Lonworks便可以利用專用的網卡進行適當的連接。嵌入式以太網和通信技術逐漸發展起來,可以對廉價的以太網進行應用,從而代替原有方案,并且使子站系統的性能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對于硬件組織的靈活性具有重要影響。
通過對PIII 633MHz主頻以及256M內存進行工控機實驗,采用串口進行適當的擴展,以38400bps同時進行8個串口的訪問,這時WIN2000響應速度加快。對其進行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縮短串行通信物的距離,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通信波特率。
3.2 兼容撥號和網絡應用的子站信息的共享和傳輸方式
在撥號通信和數字通道并存的狀態下,對電力企業數據網的發展重點考慮,在不增加硬件投資的前提下,使得繼電保護和故障錄波信息發揮最大效益,那么相關人士應當重視以下幾個問題:(1)對性能和質量不同的通信媒介提供支持,進而對信息傳輸的可靠性提供保障。(2)同時可以進行多個任務和多個通信,結合不同要求完成不同任務。(3)對多個線程的分布和傳輸進行支持,并且存在一定的數據功能。(4)還要支持報文轉發功能,使其適應按照“主站――區域中心――子站”的通信條件或者選擇更加理想的通信路徑,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另一個子站的報文“中繼”得以實現。(5)可以實現文件的斷點傳輸功能,其中主要有自動重建數據路。(6)可以對數據進行壓縮,同時提高信息的傳輸效率。逐漸對錄波頻率進行提高,顯得十分重要。另外,允許重要事件報文的插入和傳送,特別是對數據文件進行傳送時,可以及時傳送同時發生電網事件或者影響主站對信息的召喚,但對數據文件的傳輸影響不大[3]。在運行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登陸授權等安全措施,禁止非法用戶的通信連接。針對惡意攻擊報文具有一定的過濾能力,并防止因為主機負擔過重而導致癱瘓。
3.3 信息組織和高層應用的開放性接口
信息組織不僅對存儲效率和傳輸效率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還關系到系統本身的開放性。因此和系統規范化的有關問題一直被相關工作者廣泛關注。
為了使信息唯一性和繼電保護靜態信息動態信息的統一,相關人士根據《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整定計算數據標準格式》以及COMTRADE的信息定義,當已有定義難以滿足要求時,繼電保護科就需要進行統一協調,并保證規范性和公開性。
對子站管理中的核心數據庫進行分析,為了提升系統的實時性和安全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通過相應的協議開展訪問工作,在訪問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廠家的專用格式,從而發揮各個廠家的優勢。針對區域中心位置和主站系統,因為數據量較大,同時對不同結構有一定的需要。因此可以利用與SQL語句相互符合的大型商用數據庫系統,例如SQL Server 7.0或者Oracle 9i等。其中的Oracle 9i具備較強的Web服務支持功能,它為基礎的Web信息安全帶來保障。
4 結束語
對于電力設備來說,進行繼電保護裝置的日常維護和故障排除,應當重視對技術元素的應用,對常見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故障進行詳細分類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升電力設備繼電保護檢驗工作的技術含量,使得繼電保護裝置故障處理措施得到有效完善。并構建相應的電力設備繼電保護裝置查找故障和處理故障的體系,使用技術加管理的綜合性手段,從而保障電力網絡供電質量以及整體安全性能。
參考文獻
[1]尹項根,李振興,劉穎彤,等.廣域繼電保護及其故障元件判別問題的探討[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2,5: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187-02
拔除智齒在當前階段作為一種常見的牙科手術,在手術過程中操作非常復雜,往往需要應用多種不同的手術器械等,往往會引起患者強烈的生理反應,甚至部分的患者心理上會出現一定的焦慮情緒。一方面會影響到實際手術的效果和質量,另一方面也會顯著的影響到實際的術后恢復等。因此本課題筆者主要研究當前心理疏導對于拔除智齒的患者手術前后的效果和作用,具體資料數據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7年到2018年期間所收治的共計600名拔除智齒的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將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人數共計300名,其中男性人數159名,女性人數141名;觀察組人數共計300名,男性人數154名,女性人數共計146名。兩組患者年齡均為18-5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化的護理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臨床上則給予常規化護理方式結合心理護理疏導方式進行。具體如下所示:首先構建干預基礎,對患者進行良好的教育,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并且在溝通的過程中善于傾聽,同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保證護理的效率等。
其次重視認知方面的干預工作,采用解剖學等知識對患者進行一定的知識講解,將拔除智齒的整個過程進行簡單的講述,使得患者能夠清楚的了解整體的結構以及框架,在手術過程中的體驗以及相關的疼痛過程都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幫助患者更好的了解到拔除智齒的整個過程,幫助患者更好的緩解自身緊張的情緒和心理。
第三,進行情緒干預方式,對患者講述情緒對于拔除智齒的影響,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工作,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等。
最后進行行為干預方式,幫助患者放松肌肉,轉移注意力,定期的聽音樂緩解患者焦慮的心情和緊張的心理等。
13評價標準對比兩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患者焦慮情緒和心情,同時將手術過程中的手術持續時間進行記錄。
2結果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觀察組手術平均時間為4845分鐘,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平均時間為2456分鐘。手術持續時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具有顯著的可比性。
同時從患者的心理狀況來看,觀察組患者的焦慮人數較之對照組顯著減少,只有15人在手術之前出現了嚴重的焦慮心理,而對照組人數為96人。
3討論
關鍵詞:晚間護理干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時間;復發率;作用
本研究對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晚間護理干預在縮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時間及降低其復發率中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相關診斷標準[1];將肝硬化肝癌消化道出血患者排除在外。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齡在31~78歲,平均年齡為(58.05±10.67)歲。在疾病類型方面,42例患者為肝炎后肝硬化,3例患者為原發性膽汁預計性肝硬化,5例患者為酒精性肝硬化;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在28~81歲,平均年齡為(56.35±14.13)歲。在疾病類型方面,40例患者為肝炎后肝硬化,5例患者為原發性膽汁預計性肝硬化,5例患者為酒精性肝硬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如果患者出血嚴重,則督促其絕對臥床,待病情得到有效緩解后進行緩慢運動。讓患者禁食,將其靜脈通道快速開放起來,對血容量進行有效的補充,止血、配血,必要的情況下輸血,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切實做好基礎護理及心理護理工作,出血停止后常規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并對劇烈咳嗽的現象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從而將腹壓驟增后門靜脈壓力升高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督促其保持通暢的大便等[2]。
1.2.2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常規護理+晚間護理干預,具體操作為:①飲食護理。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指導,使其晚餐不要吃得過飽,同時進食后應該停一段時間后再入睡,通常情況下進食和入睡之間的時間間隔為2~3h,從而對胃腸道血流量增加進而提升出血幾率的現象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②睡眠指導。如果患者發生了消化道出血,則督促其盡可能去坐臥位,出血停止后督促其白天也要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勞累。晚上睡眠時對進行適當的變換,從而對過多采取仰臥位的現象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囑咐患者起床過程中保持溫和的動作,切忌用力過猛,避免用力彎腰;③消化道濕化。提前教育患者在睡眠間歇期適量飲水,以對喉嚨進行有效的滋潤。運用空氣濕化器對房間濕度進行有效的調節,使其維持在60%~70%,始終保持濕潤的呼吸道。如果有感染發生在呼吸道,則給予對患者的原發病進行有效的治療,止咳化痰,從而對門脈、食管靜脈壓在夜間驟然咳嗽的作用下提升進而提升出血風險的現象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④睡前指導。睡眠前應該對應激因素的影響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在患者出血停止及出院時督促患者不要過長時間看電視,如果需要服用藥物,以促進門靜脈壓力的顯著降低、對胃酸進行有效的抑制、對胃粘膜進行切實有效的保護,則應該在睡前服用;⑤隨訪。在患者出院1w后定時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形式可以是家訪,也可以是電話隨訪等,時間為每天17:00?郯18:00,頻率為每月1次,從而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然后給予患者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此外,還應該積極督促患者及其家屬認真執行晚間護理干預[3-8]。
1.3療效評定標準 如果患者的收縮壓在12.8kPa及以上,脈率在60~90/min,大便至多2次/d,沒有發生再次嘔血及黑便現象,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患者基本達到上述標準,但大便在2次/d以上,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患者沒有達到有效標準,甚至死亡,則評定為無效[9]。
1.4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出血止血時間、復況及住院時間等進行認真的觀察和記錄,同時運用調查問卷等形式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干預行為各指標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包括疾病知曉度、良好生活方式、遵醫行為等,然后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1.5統計學處理 分別用率和(x±s)表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然后分別用?字2和t檢驗組間比較。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時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4%(47/50)明顯比對照組74%(37/50)高(P
2.2兩組患者的出血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及復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出血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比對照組短(P
2.3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干預行為各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的知曉度、健康信念、良好生活方式、按時服藥、遵醫行為、定期復查發生率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
3討論
肝硬化門脈高壓極易誘發消化道出血,臨床發現其出血規律為夜間比白天多,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夜間睡眠狀態下患者具有更為興奮的交感神經;門靜脈血流及心輸出量在午夜時分達到最高值,進一步提升曲張靜脈內的流體靜脈壓,從而提升出血幾率;門靜脈壓力在人類從白天的直立改變為晚上仰臥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等。因此,臨床必須給予患者出血高峰時段護理以充分的重視[10]。
大部分患者的生活習慣是吃較為豐盛的晚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后,臨床要求患者長時間禁食,患者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感到饑餓難忍,具有較強的進食欲,給予多進食,胃在晚餐過飽的作用下鼓脹,壓迫周圍器官血管,進而提升門靜脈壓;出血時盡可能讓患者取左側臥位,這是因為通過對患者感受的耐心詢問,發現患者在該下比平臥位頭向一側偏更容易將口腔積血吐出來。停止出血后對患者的進行適當的變換,讓患者取近似坐位或左側臥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患者門靜脈壓力的有效降低,從而使出血得到有效的減緩;由于夜晚患者在入睡后集體會增加迷走神經的興奮度,收縮支氣管平滑肌,縮小支氣管管腔或使其變形,增加呼吸道的敏感性,如果患者有肝硬化腹水,那么臨床通常會對其水攝入進行控制,同時對其應用利尿劑,患者的口唇及呼吸道會在這種情況下變得干燥,因此應該允許患者運用空氣濕化器,夜間保持濕化的呼吸道,對晚夜間的劇烈及頻繁咳嗽進行有效的緩解,讓患者感覺舒適[11]。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出血的高發時段在晚夜間,臨床要想將門靜脈高壓癥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降低到一定限度,就必須切實加強患者的晚間護理干預。此外,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性會在應激出現不良反應的作用下增高,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加重患者的病情,誘發再次出血,因此臨床應該給予患者定時定期隨訪,通過對家庭隨訪記錄的建立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督促,使其認真執行夜間護理干預措施,從而將出血復發率降低到最低限度[12]。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
總之,晚間護理干預能夠縮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止血時間,降低其復發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顏美瓊.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675-677.
[2]張耀云.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干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144-145.
[3]王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1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5):54-56.
[4]張國花.護理干預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3B):669-670.
[5]賀中云.個體系統化飲食教育在預防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應用[J].臨床醫藥實踐,2009(15):125-126.
[6]朱素堯.護理干預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32-33.
[7]李美琦,曾暉,鄒龍珍.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06):144-145.
[8]周瑞寧.頸外靜脈留置針穿刺輸液搶救肝硬化合并出血32例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9):96-97.
[9]白留江.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險因素分析[J].肝臟,2012(11):825-826.
[10]許秀華,向曉星,周年蘭,等.肝硬化急性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J].肝臟,2014(01):24-27.
方法:選取在我院分娩的孕婦206例作為本次探究的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各103例。觀察組的護理方式是臨床護理干預,對照組接受傳統助產護理。比較兩組的助產質量、產后出血以及患者的滿意度。
結果:觀察組的總產程明顯的短于對照組(t=8.6431,P
結論:應用護理干預的護理模式可以提升助產的質量,降低產后的出血,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助產質量產后出血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426-0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1],母嬰健康成為產科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如何才能提高產科的助產,降低母嬰的危險因素,值得深入的探討。本次筆者針對干預護理進行了探究,結果顯示該護理模式效果可靠。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探究的時間是2011年6月~2013年6月,研究對象是在我院分娩的孕婦206例;年齡22~33歲,平均年齡為(26.4±2.9),平均孕周是(39.4±1.6);根據區接受的護理模式不同,隨機分成兩組;患者在年齡以及基本狀況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分娩前后相關知識宣教及健康教育[2]。觀察組的干預護理如下:①環境干預。院內的環境會影響產婦心理狀態,差的環境會使其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所以待產室及產房必須要保持高質量的環境要求,室內通風好,光線柔和,安靜,定時進行室內消毒,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②心理干預。產婦心理狀態會影響分娩,所以干預護理人員要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對其進行心理指導,知家屬要關心產婦;介紹生產中的疼痛機制、時間及降低疼痛的方法等。③行為干預。“―對一”護理,助產士針對產婦特有的體力情況,幫助其進行適量的室內運動,有助于順利分娩;若其體力好,可以采取適合自己的,體質弱者則選取側臥位以減輕分娩難度;介紹飲食的重要性,要求孕婦在宮縮間歇時食用清淡高能的食物以增加分娩時的體力;在分娩結束后,針對產婦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會陰沖洗或者烤燈照射,使用50%的硫酸鎂對會進行濕熱敷,可以降低產后出血以及感染等的發生。
1.3效果評價。該探究試驗的觀察指標有產程、產后出血以及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本次探究的數據統計使用的軟件是SPSS17.0軟件,用%或(X±S)計數,使用卡方對數據資料進行檢驗,使用t值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P
2結果
對比兩組產婦的產程、出血情況以及滿意度。觀察組接受護理干預,其總產程明顯的短于對照組,t=8.6952,P
3結論
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但對于產婦來說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應激反應[3]。母嬰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新問題。傳統醫學總結影響臨床分娩的因素,未將孕婦的心理因素歸為其中。但是臨床實踐顯示,孕婦的心理是影響分娩的較重要的因素。所以我院開展了護理干預,它是圍生產期間對孕婦實施的一種新型護理,對孕婦的助產以及護理等方面均有較大的作用。應用于產科病房,可有效促進母嬰安全[4],減輕產婦痛苦[5]。可以幫助產婦改善不良心理,降低應激對嬰兒產生的影響。干預護理圍繞在整個的生產過程。在分娩之前,作為助產士,要告知產婦基本的生產信息,幫助其減輕心理負擔,降低痛苦,提高對分娩的信心。較多的產婦在生產時會有焦慮的心理,害怕疼痛、恐懼難產等。臨床統計顯示,產婦一般會錯誤的認為,順產難度大,而剖宮產較容易,所以大都選擇使用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針對產婦對分娩知識的無知,干預人員必須要對產婦進行相關的指導。講解分娩知識,使其充分的了解分娩過程,降低焦慮、恐懼情緒。在分娩期間,與家屬交流是必須的,觀察孕婦的產程,按摩腰腹部,盡量轉移孕婦的注意力,觀察胎兒,有異常及時處理。在分娩結束后,定時到病房觀察母嬰情況,產婦離院時進行母乳宣傳和健康指導等講座。
總之,臨床采用護理干預的模式可以降低孕婦在分娩期間的焦慮情緒,增加助產質量、保障嬰兒的順利分娩。
參考文獻
[1]項燕.護理干預對助產質量和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Contemporary Medicine,2013,19(10):134
[2]李小敏,王曉娟,趙佩珊.助產質量及產后出血的護理干預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0):77-78
[3]毛莉.溫馨助產護理干預對產婦分娩及產后出血的影響觀察[J].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10(4):174-17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濃度瑞芬太尼對MI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時MIR心肌保護作用的可能機制。方法40只SD大鼠隨機分為5組。對照組;模型組(缺血再灌注組);瑞芬太尼預處理各組:(瑞芬Ⅰ組濃度3μg•kg-1•min-1,瑞芬Ⅱ組濃度6μg•kg-1•min-1瑞芬Ⅲ組濃度為12μg•kg-1•min-1)。測心肌勻漿中心肌細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光鏡觀察心肌組織形態學變化;其中對照組、模型組、瑞芬Ⅱ組應用信號轉導基因芯片技術檢測心肌細胞凋亡相關基因表達。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MIR時心肌細胞膜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心肌組織結構明顯損傷,心律失常發生率上升;瑞芬太尼組呈劑量依賴性的提高心肌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減輕心肌組織結構損傷,減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發生。與對照組比較,MIR時Bax、Bcl-2、Bcl-2L1調亡相關基因表達下調,Bcl-2/Bax比率下降;瑞芬太尼組與MIR組比較,Bax、Bcl-2、表達上升而Bcl2a1、Bcl-2L1基因表達下降,同時Bcl-2/Bax比率升高。結論
瑞芬太尼預處理對在體MIR大鼠心肌有保護作用,其可能機制是恢復心肌細胞膜上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通過上調凋亡調控基因BCL-2/Bax比率,抑制心肌細胞凋亡而減輕心肌細胞損傷。
【關鍵詞】瑞芬太尼;缺血再灌注損傷;基因芯片;基因表達
Remifentanilpretreatmenton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protectiveeffectof
HanLei,LiuZhaofang
Anesthesiology,ShanghaiFifthPeople'sHospital,20024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revealtheprotectioneffectandthepossiblemechanismofremifentanilpretreatmenttoMIRrat.Methods
40maleSD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5groups:controlgroup,remifentanilpretreatmentgroup1,2,3(3,6or12μg.kg-1.min-1remifentanil)andMIRgroup.IntheMIRgrouptheratsweresubjectedto30minutesischemiafollowedby45minutesreperfusion.Intheremifentanilpretreatmentgroup1,2,3,theratsweregivenwith3,6or12μg.kg-1.min-1remifentanilbybeinginfusionedintovesselviafemoralveinfor15minutesbeforeischemia-reperfusionrespectively.Afterreperfusion,leftventricularmyocardiumsamplesofischemiaareawereimmediatelyprocessed,Na+/K+-ATPase,Ca2+-Mg2+ATPaseactivitiesweremeasured,andmyocardialhistomorphologywereobservedwithmicroscope.Atthesametime,expressionofrelatedapoptosisgeneweremeasuredwithgenearraytechnology,incontrolgroup,modelgroupandremifentanilpretreatmentgroup2.Results
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activityofNa+-K+-ATPaseandCa2+-Mg2+-ATPaseincellmembranedecreasedremarkably,inMIRgroup.AndremifentanilpretreatmentcouldsignificantlyrestoretheactivityofNa+-K+-ATPaseandCa2+-Mg2+-ATPaseinadose-dependentmanner.Underlightmicroscopic,thereweremyocardialtissuepatchynecrosis,myocardialfiberbreakage,paredwiththecontrolgroup,intheMIRgroup,expressionofBax、Bcl-2、Bcl-2L1andBirc1bgenesweredepressed,andBcl-2/Baxratiodescended.AndcomparedwiththeMIRgroup,inremifentanilpreconditioninggroup2expressionofBax、Bcl-2、Birc1bgeneswereelevatedbutBcl2a1、Bcl-2L1weredepressed.WealsofoundBcl-2/Baxratioascended.Conclusion
RemifentanilpretreatmentcansignificantlyrestoretheactivityofNa+-K+-ATPaseandCa2+-Mg2+-ATPaseinadose-dependentmanner.RemifentanilcanprovideprotectionfortheheartofMIRratagainst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yascendingBcl-2/Baxratio.
【Keywords】Remifentanil;Ischemicalreperfusioninjury;Genechip;Genediagnosis
近年來,隨著心臟外科手術和介入治療技術的進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成為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瑞芬太尼作為一種新型超短效阿片類鎮痛藥在圍術期日益得到廣泛的運用。因此探討瑞芬太尼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以SD大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在體模型,研究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機制。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①動物:80-100d鼠齡SD雄性大鼠40只,體重300±20g(南京市江寧區青龍山動物繁殖場,合格證號:SCXK(蘇)2006-018:)。②藥品和試劑:鹽酸瑞芬太尼(瑞捷1mg/支,粉劑,批號601103)購自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ATP酶測試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信號轉導通路發現者基因芯片、TrueLabeling-AMP線性RNA擴增試劑盒、SuperArrayArrayGradecRNA純化試劑盒購自美國SuperArray公司。③儀器:DW-2000動物人工呼吸機由上海嘉鵬科技有限公司制造;Spacelab監護儀和Medlab生物信號處理系統由南京美易公司制造;TGL-低溫高速離心機由漢薩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制造;XHF-1高速分散器由上海金達生化儀器廠制造。
1.2方法
1.2.1在體MIR模型建立
SD大鼠禁食12h,腹腔內注射5%戊巴比妥鈉40mg•kg-1麻醉,仰位固定,連接心電圖Ⅱ導聯于Medlab生物信號記錄處理系統;切開氣管,行氣管插管,接WG-2000型小動物呼吸機(上海)人工呼吸(頻率60beat•min-1,潮氣量20ml•kg-1)。;股靜脈切開置管用于輸液和給藥(或尾靜脈、右頸內靜脈置管)。沿左鎖骨中線切開皮膚2cm,在4、5肋間打開胸腔,剪開心包,擠出心臟,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距主動脈根部2~3mm處用4~0絲線穿過動脈備用。穩定15min后,放一橫置硅膠管打結結扎,心電圖出現J點抬高或為單相曲線者為成功模型。結扎30min后,剪開線結再灌注45min。
1.2.2實驗分組和給藥
40只SD大鼠隨機分為5組,每組8只。對照組:絲線穿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但不結扎;缺血再灌注組(MIR組):穿線后等心電穩定15分鐘,結扎血管30min后松開線結,再灌注45min;瑞芬太尼預處理各組:于MIR前靜注瑞芬太尼(RPC1濃度3μg•kg-1•min-1,RPC2濃度6μg•kg-1•min-1RPC3濃度為12μg•kg-1•min-1,瑞芬太尼用生理鹽水溶解)15min,其余同MIR組。
1.2.3心肌勻漿制備
再灌注結束立即取出心臟,用預冷的生理鹽水沖去血漬,去除心房及右心室。取心尖部缺血區心肌組織,稱重約0.2g心室肌與預冷的勻漿介質1:9混合(勻漿介質組成:Tris1.21g•L-1、EDTA-Na237.23mg•L-1、蔗糖34.2g•L-1、再以HC1滴定至pH值為7.4),在玻璃勻漿器中研磨制成l0%的混懸液,以2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放置-20oC冰箱中低溫保存,檢測心肌組織Na+/K+-ATP酶活性以及Ca2+-Mg2+-ATP酶。
1.2.4心肌組織基因檢測
再灌注結束立即取出心臟,用預冷的生理鹽水沖去血漬,去除心房及右心室。取心尖部缺血區心肌組織,稱重約0.1g心室肌(在10min內),立刻放入液氮中(-70℃)或-70℃冰箱保存,凍存心肌組織放入干冰中直接運輸(2天以內)。取適量(50-100mg)凍存組織樣品,加1ml的RNA抽提試劑Trizol(Invitrogen),勻漿后抽提RNA至用不含核酸酶的水溶解,然后加入350μl裂解結合緩沖液,再在樣品中加入350μl70%乙醇,混合均勻,上結合柱,離心,用前洗滌緩沖液洗滌一次,用洗滌緩沖液洗滌2次,最后用不含核酸酶的水洗脫,獲得適用于芯片分析的RNA。紫外吸收測定法測定RNA在分光光度計260nm和280nm處的吸收值,以計算其濃度并評估RNA純度,使用變性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RNA純度及完整性。采用SuperArray公司的TrueLabeling-AMP。線性RNA擴增試劑盒合成生物素標記的cRNA探針,首先把樣品RNA進行逆轉錄反應合成cDNA,在逆轉錄反應液中加入RNA擴增緩沖液,生物素標記的UTP和擴增酶類混合液,合成生物素標記的cRNA探針。使用SuperArrayArrayGradecRNA純化試劑盒純化cRNA探針,將純化的cRNA探針在GEAhyb雜交液條件下與所選擇的信號轉導通路發現者基因芯片雜交,cRNA探針與芯片雜交后,加入鏈親和素偶聯的堿性磷酸酶(AP)及化學發光底物反應,X射線膠片曝光在膠片上顯示檢測結果,X射線膠片曝光后,將膠片上的圖象用掃描儀掃描并轉換為灰度TIFF格式的圖片文件保存。使用配套軟件GEArrayExpressionAnalysisSuite對原始數據進行完整的芯片數據分析。
1.2.5心肌病理組織標本制作取左室心尖部缺血心肌組織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30min,浸蠟3h,切成厚約5mm的切片,作HE染色,中性樹膠封片,513T型VANOX多功能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1.3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采用SPSS10.0軟件包處理,使用配套軟件GEArrayExpressionAnalysisSuite對原始數據進行完整的基因芯片數據分析。差異基因表達用組與組之間相對應基因表達的平均標準值的比值表示,比值>2.0或
2結果
2.1MIR大鼠心電變化及瑞芬太尼預處理對其影響與MIR組比較,對照組偶出現室性早博,沒有出現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MIR組于再灌注時出現嚴重的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其中部分大鼠心電圖可以記錄到病理性Q波(圖1)。而瑞芬太尼預處理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明顯低于MIR組(表1)。
表1MIR大鼠心律失常發生率及
瑞芬太尼預處理對其影響(x±s,n=8)
與缺血再灌注組相比,P
2.2MIR大鼠心肌細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變化及瑞芬太尼對其影響
與對照組相比,MIR組心肌細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明顯降低(P
與缺血再灌注組相比,P
2.3MIR時心肌組織凋亡相關基因表達的變化及瑞芬太尼預處理對其影響
為了提高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對照組、MIR組、瑞芬Ⅱ組各分別行三次基因芯片檢測,然后取每組的均值行兩兩比較。該信號轉導通路發現者基因芯片包含了與18個信號轉導通路有關的標志基因,主要與細胞的生長周期、調亡、損傷修復、信號轉導、炎癥反應、氧化應激、能量代謝、轉錄調控、細胞增殖、細胞黏附等等途徑有關。在本實驗中,模型組和瑞芬太尼預處理組與對照組相比涉及多個基因的改變,其中有多條相關凋亡基因表達異常。MIR組與對照組比較,Bax、Bcl-2、Bcl-2L1、Bcl2a1和Birc1b等相關調亡基因表達下調,Bcl-2/Bax比率下降。瑞芬太尼預處理組與模型組相比,Bax、Bcl-2、Birc1b等相關凋亡基因表達上升而Bcl2a1、Bcl-2L1等相關凋亡基因表達下調,Bcl-2/Bax比率上升。
3討論
瑞芬太尼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效的阿片類藥物,該藥物分布容積小,分布過程迅速,消除半衰期短(3~10min),血漿與效應器官的平衡半衰期短(1.3min)。由于其獨特的藥代動力學特點,更適合輸注。瑞芬太尼輸注后起效快、藥效消失快、鎮痛作用強,是真正的超短效及強效鎮痛藥。因此瑞芬太尼在臨床運用十分廣泛。因此研究瑞芬太尼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有很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發現,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大鼠心肌細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顯著下降。MIR組再灌注時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發生率高,瑞芬太尼組出現室性早博、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發生頻率和持續的時間明顯低于缺血再灌注組,兩組比較心律失常評分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表明瑞芬太尼預處理能減少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發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其發生機制與細胞內鈣超載和氧自由基損傷有關,但確切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與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有關,細胞膜上Na+-K+-ATP酶的作用是維持細胞內外Na+、K+離子的分布,進而影響細胞內水平Ca2+。三磷酸腺苷酶對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極為重要。細胞膜上Na+-K+-ATP酶即鈉泵在細胞靜息狀態時通過水解一個ATP獲得能量,逆電化學梯度向細胞外轉運3個Na+,同時向細胞內轉運2個K+,維持細胞內高K+低Na+狀態。Ca2+-Mg2+-ATP酶也是一種膜轉運蛋白,對維持細胞內Ca2+穩態有重要作用,它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細胞內部的肌漿網上,在心肌細胞肌漿網中含量最為豐富,約占其總蛋白的90%以上,激活時可將胞漿中的Ca2+迅速集聚到肌漿網內部,使胞漿中Ca2+濃度在短時期內下降到原來的1/100。Ca2+-Mg2+-ATP酶活性受Na+-K+-ATP酶活性調節,這兩種酶對細胞內離子平衡和心肌興奮收縮耦聯有重要作用[1]。可能機制與瑞芬太尼恢復心肌細胞膜ATP酶的活性、減輕細胞Ca2+超載有關。
自1995年Schena等首次報道基因表達譜以來.基因芯片技術成為研究基因表達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本實驗中應用信號轉導通路發現者基因芯片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研究,它不同與以往的從單個基因、單條信號通路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進行研究,缺血再灌注損傷是一個機體應答的整體網絡調控過程,其損傷的機制不能用單一的基因和信號通路來解釋,近幾年來隨著基因芯片技術的發展,高通量基因表達譜的出現為從整個基因組角度研究基因在轉錄水平的變化帶來了曙光,但表達譜基因芯片的包羅萬象的特征會受到這樣的批評:如大海撈針式的缺乏科學假設為前提的實驗方案。剔除基因芯片上對研究對象毫無意義的基因正是功能分類基因芯片與表達譜基因芯片的本質區別。功能分類基因芯片上通常只有幾百個或更少的基因,這些基因包括了那些與研究對象有確定關系的基因,或至少是與研究對象的關系有待考證的基因。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過程中,心肌細胞的死亡形式包括壞死和凋亡,而且在此過程中細胞的凋亡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近年研究發現細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心肌細胞死亡的機制之一,細胞凋亡是機體在內外環境刺激下啟動自身機制,由基因調控的細胞死亡過程,細胞凋亡的調控基因很多,如Bcl-2,Bax,P53,Fas基因等[2-7]。Bcl-2是一種抑制調亡基因,Bcl-2主要位于線粒體、細胞核及內質網的膜上,它能抑制線粒體通透性轉變(permeabilitytransition,PT),抑制線粒體凋亡誘導因子(apoptosisinducingfactor,AIF)和細胞色素C的釋放,而Bax是一種促凋亡基因,Bcl-2基因和Bax基因相互作用調控細胞凋亡[8]。Bcl-2/Bax比率可反映Bcl-2/Bax在細胞凋亡中的效應,若Bcl-2/Bax比率升高,則抑制細胞凋亡;反之,則促進細胞凋亡[9]。
如Misao等[2]對37例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5例、陳舊性心肌梗死12例和正常的10例進行了Bc1-2和Bax對比性觀察。結果顯示,正常對照和陳舊性心肌梗死者的心肌細胞未檢測到Bc1-2蛋白,而急性心肌梗死9例(60%)Bc1-2過度表達,而Bax在陳舊性心肌梗死10例(83%)過度表達,急性心肌梗死中僅有2例;表明Bc1-2/Bax表達比值可能對心肌IRI中心肌細胞凋亡的保護或促進起著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在本實驗中MIR組與對照組相比雖然Bcl-2和Bax基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都是下調的,但Bcl-2/Bax比值是降低,最終介導細胞的凋亡。與MIR組比較,瑞芬太尼組Bcl-2和Bax上調,Bcl-2/Bax比值卻是上升的,抑制心肌細胞凋亡。瑞芬太尼預處理可能通過影響細胞凋亡相關基因的表達而發揮抗凋亡作用。
4結論
瑞芬太尼對MIR大鼠心肌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恢復心肌細胞膜Na+-K+-ATP酶活性有關。
瑞芬太尼能通過對MIR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相關基因的調控,達到減輕或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LuoW,GruppIL,HaryerJ,etal.Targetedablationofthephosphlambangeneisassociatedwithmarkedlyenhancedmyocardialcontractilityandionofbeta-agoniststimulation[J].CircRes,1994,75:401-409
[2]王建設,袁燦,等.大鼠心肌缺血預適應相關基因5的克隆與特性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6,14(3)
[3]徐軍美,譚嶸,胡冬煦,等.缺血預處理對兔缺血再灌注心肌bol-2,bax,p53基因表達的影響[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3,28(2)
[4]唐白云,劉喜利,吳鐘凱,等.核轉錄因子κB在體外循環下缺血預處理心肌保護機制中的作用
[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7,24(2):207-208
[5]MisaoJ,HayakawaY,OhnoM,ela1.ExpressionofBcl-2protein,aninhibitorofapoptosis,andBax,anacceleratorofapoptosis,inventricularmyocytesofhumanheartswithmyocardialinfraction[J]Circulation,1996;94(7):l506
[6]HoehhauserE,KivityS,OftenD,etal.Baxablationprotectsagainst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transgenicmice[J].AmJPhysiolHeartCircPhysiol,2003,284(6):H2351-1-12359
[7]劉穎,陳晨,吳偉康等.細胞凋亡的線粒體信號通路在大鼠缺血延遲預適應抗心肌細胞凋亡機制中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