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基礎護理改進措施

基礎護理改進措施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9-27 09:25:4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基礎護理改進措施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基礎護理改進措施

第1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71

護理工作往往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的康復速率, 尤其是面對病程較長、住院周期較長的心內科患者尤其重要。本院在原有的護理措施前提下做出改進, 效果較好, 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200例住院心內科患者, 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觀察組男74例, 女26例, 年齡48~60歲, 平均年齡(54.2±5.8)歲;冠心病48例、高血壓28例、心律失常24例。對照組男78例, 女22例, 年齡50~57歲, 平均年齡(53.9±4.1)歲;冠心病40例、高血壓33例、心律失常2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要求患者謹遵醫囑, 定時巡視并觀察患者情況, 檢查其不良反應和生命體征變化, 隨時做好調整, 發生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 保證患者的健康安全。觀察組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采用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 從環境和患者心理上著手, 增強患者的護理體驗, 為了滿足患者需求, 可設置如家庭病房、陽光病房, 通過營造一個整潔的環境, 或是改變房間主題, 增添病房中的色差, 也可以由患者自行要求, 這樣的環境更適合患者的恢復, 也能讓患者感受到內心的溫暖, 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鼓勵[1]。在護理過程中, 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 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減輕患者的恐懼與焦慮心理, 在面對突況時也具有一定的自行處理能力。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2] 在護理過程中收集統計護理質量標準各項內容, 具體包括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和細節護理三項, 根據本院相關準則予以評價, 按百分制進行評分, 滿分為100分。在護理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統計護理服務滿意率, 并附加疾病知識問答, 調查護理過程中的疾病知識普及率問卷內容為20個小題, 滿分100分, >80分為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x-±s)檢驗。P

2 結果

2. 1 護理質量各項評分 觀察組患者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護理服務滿意率及疾病知識普及率 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率及疾病知識普及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 在護理的具體質量內容上, 運用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能獲得更好的護理質量和效果, 在病房管理和細節處理上優化程度顯著提升。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更專注于細節上的處理優化, 如病房環境、與患者的溝通等內容, 給予患者更多人性化的關懷。在事后的問卷調查結果中也可以看出, 患者更傾向于改進后的護理干預措施, 護理滿意率達到95%, 對人性化的護理內容予以了肯定的評價, 同時疾病知識普及也獲得了極為優秀的成效, 知識問答及格的患者高達98%, 這證明患者對于自身健康情況尤為關心, 對疾病知識具有相當的興趣與需求。

第2篇

一、指導思想 :我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二甲復審”為契機,以“提升職業素質、優化護理服務”為主題,努力為患者提供無縫隙、連續性、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二、工作目標 以患者滿意為總體目標,夯實基礎,鞏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為工作起點,以病人滿意度為工作終點,全面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各項護理工作。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提升服務內涵,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訂各種制度、標準 繼續完善修訂我院各項規章制度、工作職責、工作流程、疾病護理常規、臨床護理服務規范及標準。繼續完善修訂質控檢查標準與方法,完善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與督查制度,加強對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優化護理服務

(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從“三基三嚴”入手,每月組織一次業務培訓,內容包括中西醫基礎理論、專科護理、法律法規、服務意識,強化基礎護理及分級護理的落實并保證質量。

(2)提高臨床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培訓專科護理骨干。

(3)加強護理專業技術操作培訓。牢固掌握護理基本技能,夯實基本功底,同時組織開展護士技能操作競賽活動,進一步強化訓練,提升臨床護理技能操作水平,從而提高護理服務。

(4)加強護士禮儀規范學習。

(5)采取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以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護士觀察病情、落實護理措施、記錄護理文書的能力。

3、加強管理,確保護理安全

(1)加強病人重點環節的管理,如病人轉運、交接、圧瘡等,建立并完善護理流程及管理評價程序。抓住護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護理查房等關鍵環節,加強護理管理確保目標實現。

(2)加強護理安全監控管理,每月組織科室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排查及護理差錯、護理投數的原因分析討論,分析發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提出防范措施與改進措施。

(3)加強科室管理。每周對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護理安全、病歷文書書寫、護士儀表、消毒隔離等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對存在的問題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饋,在每月的護士工作例會上進行總結;對優質護理病區進行質量控制

4、夯實基礎護理

(1)切實做好基礎護理,使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化。保持病床整潔、無異味、無污跡,物品擺設整齊規范,輸液滴數與醫囑相符,勤巡視輸液病人,善于觀察病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嚴格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第3篇

一、指導思想 :我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二甲復審”為契機,以“提升職業素質、優化護理服務”為主題,努力為患者提供無縫隙、連續性、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二、工作目標 以患者滿意為總體目標,夯實基礎,鞏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為工作起點,以病人滿意度為工作終點,全面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各項護理工作。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提升服務內涵,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訂各種制度、標準 繼續完善修訂我院各項規章制度、工作職責、工作流程、疾病護理常規、臨床護理服務規范及標準。繼續完善修訂質控檢查標準與方法,完善護理不良事件上報與督查制度,加強對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優化護理服務

(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從“三基三嚴”入手,每月組織一次業務培訓,內容包括中西醫基礎理論、專科護理、法律法規、服務意識,強化基礎護理及分級護理的落實并保證質量。

(2)提高臨床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培訓專科護理骨干。

(3)加強護理專業技術操作培訓。牢固掌握護理基本技能,夯實基本功底,同時組織開展護士技能操作競賽活動,進一步強化訓練,提升臨床護理技能操作水平,從而提高護理服務。

(4)加強護士禮儀規范學習。

(5)采取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以提高全院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護士觀察病情、落實護理措施、記錄護理文書的能力。

3、加強管理,確保護理安全

(1)加強病人重點環節的管理,如病人轉運、交接、圧瘡等,建立并完善護理流程及管理評價程序。抓住護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護理查房等關鍵環節,加強護理管理確保目標實現。

(2)加強護理安全監控管理,每月組織科室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排查及護理差錯、護理投數的原因分析討論,分析發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提出防范措施與改進措施。

(3)加強科室管理。每周對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護理安全、病歷文書書寫、護士儀表、消毒隔離等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對存在的問題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饋,在每月的護士工作例會上進行總結;對優質護理病區進行質量控制

4、夯實基礎護理

(1)切實做好基礎護理,使護理工作更加規范化。保持病床整潔、無異味、無污跡,物品擺設整齊規范,輸液滴數與醫囑相符,勤巡視輸液病人,善于觀察病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嚴格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1)優質護理病區實行彈性排班。工作忙時可加班,閑時可輪休。

(2)優質護理服務病區設立責任組長1名、責任護士3名,每名責任護士護理10名病人。責任護士從入院到出院的各種治療給藥、病情觀察、基礎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工作,切實做好優質護理服務。

(3)全面履行護士職責。整合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溝通和健康指導等,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連續的護理服務。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與醫師溝通,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提供心理護理。

(4)臨床護理服務充分體現專科特色,依據科室特點豐富服務內涵,為病人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保障患者安全,促進患者康復。

5、定期滿意度調查

(1)每月組織召開工休座談會,定期聽取患者對優質護 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4篇

【關鍵詞】子宮肌瘤;腹腔鏡;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子宮肌瘤屬于良性腫瘤,育齡期婦女是此疾病高發人群,占比高達30%以上。臨床治療子宮肌瘤通常一次性子宮全切除(子宮全切除術或次全切除術)、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以及藥物治療等。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不僅能保留患者子宮,而且可維持患者月經正常、保證患者生育能力不受損害,加之科學合理護理措施,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產生[1]。我科在為子宮肌瘤患者提供腹腔鏡剔除術的同時,配合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措施,收到良好治療效果。為進一步探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在子宮肌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本文選擇71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87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年齡28~49歲,平均年齡(38.5±2.3)歲,術前患者通過B超檢查和婦科常規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排除子宮內膜出現惡性病變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相關標準。其中黏膜下肌瘤2例、肌壁間肌瘤54例、漿膜下肌瘤31例;入選患者均為首次患子宮肌瘤者,62例患者有伴隨癥狀,其中痛經72例,經量增多53例,經期延長45例,便秘10例,尿頻31例,貧血42例。隨機將患者分為1組(44例)和2組(4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因、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2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在此基礎上給予1組患者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加強護理人員思想教育。開展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措施前,要在思想上進一步明確此項工作必要性,使全體兒科輸液室(婦產科)護理人員充分了解和掌握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意義;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為原則,應制定工作實施細則,包括服務項目、服務流程、崗位設置、崗位要求以及績效考核方法等,進一步明確各個崗位人員具體職責,將護理責任落實到個人;

1.2.2簡化工作流程。根據子宮肌瘤護理特征,經過科室成員討論和研究,設計出適合實際護理工作的記錄單(表格形式)。充分減少護理人員護理文件書寫時間,逐漸取消周評估,并減少書寫交班的次數,提升工作效率[2];同時,優化排班模式,減少交班次數,保證護理人員為我科提供連續;

1.2.3完善分工模式。將護理責任落實到每個護理人員身上,提供全面化、精細化服務。根據子宮肌瘤患者實際情況(如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護理人員通常會采取比較通俗易懂的溝通方式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保持病區良好衛生環境,并保證新鮮空氣流通。嚴格落實輸液、物品消毒、隔離等要求,進一步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

1.2.4完善輔助系統和考核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淘汰陳舊護理工具,進一步滿足護理服務工作需求;子宮肌瘤患者所用到的醫療器械在接收和下送時,由我輸液室(科)專人負責;我院護理人員績效考核管理辦法規定,績效考核應以護理人員實際工作任務、專業技術難度、完成質量和日常出勤等指標為依據。績效考核要充分體現出護理人員的勞動價值,激發相關人員工作積極性,但注意要做到賞罰有度。

1.3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數據錄入到SPSS 17.0統計軟件中,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檢驗標準為α=0.05,當P

2.結果

2.1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1組1例患者術后發生出血現象,并發癥發生率為2.3%,明顯低于2組(8例,%),P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組別

疾病

心理

生理

社會

觀察組

94.9±21.5

82.6±23.9

80.1±35.8

60.2±28.7

對照組

85.5±21.6

62.9±18.6

70.1±25.6

50.8±23.6

2.2護理質量比較

開展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后,1組基礎護理、護理安全性、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以及急救物品等方面改善程度顯著高于2組,P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分)

組別

例數

基礎護理

護理安全性

消毒隔離

文書書寫

急救物品

1組

44

98.3±2.4①

97.5±10.0①

97.4±4.0①

98.1±8.0①

99.3±4.8①

2組

43

90.1±1.3

89.1±3.9

90.5±3.1

90.9±6.1

91.6±3.7

注:與2組比較,①P

3.討論

子宮肌瘤屬于育齡期婦女常見良性腫瘤,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月經量、白帶增多,腹部存在包塊,患者經期往往被延長,且常伴有貧血癥狀。由于子宮肌瘤臨床癥狀表現無特殊性,患者不易察覺,因此子宮肌瘤發病率遠遠大于臨床報道[3]。目前,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企業生產、經營等環節中,是一種高效快捷的質量管理工具。將此種模式與醫學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可通過實時性監測,不斷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并及時反饋意見和建議。我院開展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活動,以患者實際需求為基礎,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不斷改善護患關系為目標。在完善基礎服務的前提下,不斷強化護理人員自身技能,從服務內容、技術要求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我院護理工作質量。

本研究顯示,我院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強化護理工作內涵,提升護理水平,加強和完善護理模式,不僅能夠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也在規范護理人員自身行為上取得進步。對構建我院和諧醫患關系、提升護理滿意程度具有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鄧健,徐廷惠,等.高強度聚焦超聲在骨腫瘤保留肢體治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5(4):123.

第5篇

1完善護理質量控制體系,保障護理質量監督水平

護理質量評價是護理管理中的控制工作,是對所訂標準或目標實現程度、效果作出判斷的過程[2]。同時也是一個溝通過程。護理質量評價人員的思維和觀念、評價方法和力度是影響護理效果評價準確性的因素,并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

1.1完善三級質量控質網絡 在原有三級質控網絡的基礎上,增加科室內質控小組監督環節,完善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質量組織管理。科內質控小組認真學習研讀質量標準,并對照標準逐一落實各項工作,同時充分發揮監督控制作用,對科內各項工作周期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改正,從源頭扼制問題的出現,從而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在此基礎上繼續發揮快速、有效、指揮、協調和監督作用,對全院護理質量進行每月考察,協助護理部全面控制醫院護理質量。

1.2修訂完善質量控制標準促進護理質量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 認真學習領會優質護理服務文件精神,依據臨床護理質量標準基本要求,基礎護理指導原則,結合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評估細則,針對重點環節明確護理工作目標,細化每個階段,制定各個環節、各個程序、各個崗位的行為標準,細化更新了中西醫結合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著重考察科室中醫操作項目的開展和實施,堅持每月對護士進行中醫、西醫各一項護理技術的系統規范培訓和考核,提高全員護士中西醫操作技能。在原有基礎上加大中醫護理方案落實、中醫創新項目的開發、中醫特色服務項目的應用以及中醫特色健康教育的開展等護理服務質量評價的權重系數,發揮督導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形成了包括中西醫結合護理、臨床護理質量、優質護理、護理質量指標,護理操作、綜合考評等6項考察內容的系統的中西醫結合護理質量評價標準,保證實際工作和標準要求的一致性。

1.3改變督導方式 全面調整護理部護理質量控制委員會成員分工,由最初的全體質委會成員集中統一全院檢查,調整為分組分片檢查,優化人員調配,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證督察質量的基礎上達到互查效果,合理地進行護理質量控制。針對當月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系統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針對性地對護士進行培訓,采取"分析-研究-改進-調查-再改進"的程序進行定期、定向專題檢查。行政辦公室專設護理值班崗,護士長按排班表每日巡查各病區督促檢查護理人員在崗及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時給予糾正處理。引進競爭機制,每月檢查結果在院內公示,與科室績效掛鉤,激勵護士的質量意識,使護理工作處于良性循環狀態。

2加強安全管理,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只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加強工作責任心,轉變護理觀念,并圍繞護理質量管理要求不斷改進各個環節中潛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消除護理隱患,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患者安全。

2.1完善護理工作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制度 健全和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檢查,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整改,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流程,對于護理缺陷中的高危因素、高危環節、高危人群、高危時段、高危意識等應做好預防措施,經常查找安全隱患,及時解決現存問題,將安全管理納入病房的目標管理,使護理質量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同時定期對急診科、ICU、手術室、內鏡中心、血液凈化中心等特殊科室進行檢查指導,規范工作流程,強化醫院感染控制理念。

2.2開展護理質量評價核心指標監測和上報工作 針對全市護理工作中發生率較高的壓瘡發生、墜床跌倒、脫管和給藥錯誤等護理缺陷問題,重新梳理院內不良事件上報流程,細化不良事件上報表格內容,使之與全市上報系統要求相符合,從而對每例不良事件進行全面記錄和收集。開展護理質量評價核心指標上報培訓,使全院科室認識護理質量評價核心指標監測的重要性,掌握科學、規范的指標計算和收集方法,每月上報核心指標相關數據,并對收集數據進行總結分析。

2.3規范護理不良事件分析討論工作 全院科室詳細記錄每月不良事件,認真進行根因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規范護理工作。護理部匯總每季度全院不良事件及核心指標監測情況,對相關數據進行單項指標趨勢分析,并與市重點單位平均值進行比較,判斷醫院在指標控制中所處的水平以及可改善的空間。從每季度上報事件中篩選典型事例,組織全院科室利用魚骨圖深入剖析事件原因,討論改進措施,針對相關事件重新梳理規范工作流程,從每個事件中借鑒經驗教訓,提煉總結,防微杜漸,從而保障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3結果

在持續完善的中西醫結合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督導下,我院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不斷提升,2015年全院質量檢查平均分數和患者滿意度均高于2014年,見表1。

第6篇

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舉措。經研究,決定自20__年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創建活動(以下簡稱“示范工程”活動),根據衛生部《20__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及《江西省“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和20__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全省醫政暨護理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進一步規范臨床護理工作,切實加強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二、實施目標

利用2年左右的時間,通過開展以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為目標的“示范工程”活動,到20__年底,在全市范圍內創建4所“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8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和20名“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通過“示范工程”活動,以點帶面,達到強化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的目標。使患者感受到護理服務的改善,感受到廣大護士以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服務于患者的職業文化,感受到護理行業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通過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服務,在全社會樹立醫療衛生行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促進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通過提高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實現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惠民、利民的總體目標。

三、實施主題及范圍

實施主題:“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

實施范圍:全市各級各類醫院全面實施,重點是三級醫院、二級醫院。

四、實施原則

(一)“示范工程”活動與“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相結合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結合20__年“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按照本方案有關要求,加大基礎護理所占比重,組織開展轄區內“示范工程”活動。

(二)醫院自查、行政督導和社會評價相結合

醫院對臨床護理服務薄弱環節進行自查,對照本方案有關要求認真加以落實。衛生行政部門在醫院實施活動和自查基礎上,對轄區內醫院進行檢查指導。省衛生廳、市衛生局適時對“示范工程”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暗訪,通過設立公開電話、電子信箱等,廣泛收集社會意見,引入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的機制。

( )

(三)當前任務與長遠建設相結合

在20__年“示范工程”創建活動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逐步建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五、實施內容

各級各類醫院要進一步落實《護士條例》、《江西省實施辦法》,認真貫徹執行衛生部《關于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和《江西省護理質量標準》的要求,切實加強護理管理,規范護理服務,夯實基礎護理。重點做好以下20項工作:

(一)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1.醫院、病房有完整的創建計劃、目標任務和實施措施,護理人員經注冊上崗,規范執業。

2.建立健全臨床護理工作規章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和臨床護理服務規范、標準。

3.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制定并落實各級各類護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規范臨床護理執業行為。

4.建立護士績效考核制度,根據護士完成臨床護理工作的數量、質量以及住院患者滿意度,將考核結果與護士的晉升、評優相結合。

(二)切實落實基礎護理職責,改善護理服務

5.明確臨床護士應當負責的基礎護理項目及工作規范,必須履行基礎護理職責,規范護理行為,改善護理服務。

6.明確臨床護理服務內涵、服務項目和工作標準。分級護理的服務內涵、服務項目要包括為患者實施的病情觀察、治療和護理措施、生活護理、康復和健康指導等內容,并納入院務公開,作為向患者公開的內容,引入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的機制。

7.臨床護士護理患者實行責任制,使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實施成組護理,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密切護患關系。

8.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扭轉由患者家屬或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局面,減輕患者負擔。

(三)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理念,豐富工作內涵

9.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

10.不斷豐富和拓展對患者的護理服務,在做好規定護理服務項目的基礎上,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無縫隙護理,促進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

(四)充實臨床護士隊伍,加強 人力資源管理

11.醫院充實臨床一線護士隊伍,最大限度地保障臨床護理崗位的護士配置,醫院臨床一線護士占護士總數的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床護比要大于1:0.4。

12.醫院結合實際,探索實施護士的分層級管理,采用以臨床護理工作量為基礎的護士人力配置方法,并依據崗位職責、工作量和專業技術要求等要素實施彈性的護士人力調配。

13.護士長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較高,具有先進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病房全體成員愛崗敬業,優質服務,廉潔從業,勤奮工作,在病人中享有較高滿意度。

(五)完善臨床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質量

14.完善臨床護理質量考核標準,進一步細化和量化考核指標,保證護理工作的落實,能夠讓患者得到實惠。

15.護理管理部門與臨床科室建立落實基礎護理的責任制,按層級建立各級護理管理人員和臨床護士的質量考核制度,將經常性檢查和定期考核相結合,并將檢查和考核結果作為護士個人和部門獎懲、評優的依據,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16.嚴格執行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措施、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按護理程序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基礎護理合格率、危重病人護理合格率、護理人員技術操作合格率達到要求。及時準確執行醫囑。配合醫療開展臨床路徑、單病種質量控制。

17.簡化護理文書,鼓勵醫院結合實際,采用表格化護理文書,取消不必要的護理文件書寫,臨床護士每天書寫護理文書時間原則上不超過半小時。

(六)高度重視臨床護理工作,保障措施到位

18.醫院領導要高度重視臨床護理工作,把這項工作作為醫院“抓服務、樹形象”的重要契機,明確和落實醫院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標,在全院營造良好工作氛圍,調動廣大護士積極性。

19.醫院要切實履行領導責任,加強有關部門團結協作,加大經費投入,提高護士福利待遇,向臨床一線傾斜,實行聘任制護士同工同酬,調動各方面力量為全面加強臨床護理、落實基礎護理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和有力保障。

20.醫院協調支持系統要到位,完善與配備患者住院基本生活條件,實施普通患者就餐及治療飲食、建立患者家屬探視制、實施患者病號服管理,建立住院患者靜脈用藥配置中心,使示范病房真正達到管理規范、環境整潔,患者滿意度達到99%以上。

四、實施步驟

(一)籌備啟動階段(20__年2月)

各縣(市、區)衛生局根據本方案和實際情況,制定本地本單位具體實施方案,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調動醫院和廣大護士積極性,使其主動參加到活動中來。各縣(市、區)制定的具體實施方案于20__年2月28日前上報我局醫政科教科。

(二)組織實施階段(20__年3-10月)

各縣(市、區)衛生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按照有關文件要求,積極推進“示范工程”活動,各縣(市、區)衛生局要組織對轄區內醫院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指導檢查,市衛生局將在全市范圍內確定重點聯系醫院,開展改善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并進行指導。

(三)總結交流階段(20__年11-12月)。

市衛生局將對各地實施“示范工程”的醫院進行階段性總結,對患者和社會反映好,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并能發揮示范作用的醫院、病房及個人進行表彰。

市衛生局選擇示范典型醫院召開現場交流會,組織各地、各醫院間交流經驗、總結工作,宣傳和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同時,研究部署20__年“示范工程”活動,逐步建立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

五、申報程序

1.按照逐級評估的原則,報送設區市衛生局“示范工程”評估的申報單位需獲得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評估的優勝單位,市直醫院直接向市衛生局申報;報送省衛生廳評估的申報單位需為設區市衛生行政部門評估的優勝單位。報送前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示。

2.全市創建的4所“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8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和20名“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將按參評醫院得分順序產生,不分配各地創建指標,不搞平衡。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加強基礎護理內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創造條件,克服工作中的困難,堅定信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二)落實措施,穩步推進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明確職責、周密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建立長效機制,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抓實干,同時認真、全面地開展自查自建,推動各項工作扎實穩步開展,持續改進臨床護理工作。

第7篇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022-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DCA method in the holistic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method in ou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mong 128 nurse, compare th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data showed that 91% of the nurses' ability enhancement, co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Conclusion: PDCA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listic nursing.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PDCA nursing care quality

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方案要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無縫隙的護理服務[1]。PDCA就是按照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階段來進行質量管理并循環的方法。我院整體護理組2016年至2017年,應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通過檢查考核培訓追蹤改進等手段使責任護士能力提高,符合率提高,病人滿意度增高。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取整層抽樣法,隨機抽查我院當日在班的工作1年以上的共計128名臨床護士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將這128名護士隨機分配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64例,觀察組應用PDCA于整體護理中,對照組則按照傳統方法,按班管理病人。

12方法

121考核標準根據我院制定的整體護理質量標準,考核內容包括責任護士管床數量、護理評估、護理問題、護理措施、健康教育、綜合評價共6個方面,評價指標為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122檢查考核每月由護理部整體護理組不定時對醫院各臨床病區進行檢查考核,每個病區隨機抽取1名護士作為考核對象。通過深入病房查看環境,與病人交流,詢問病區環境是否熟悉、滿意,所管醫生、護士及治療方案是否了解,翻閱病歷了解該患者病情,并結合檢查表內容對責任護士進行提問,,根據責任護士對檢查表內容掌握情況,從中發現責任護士管理病人的問題與不足,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并將問題做好詳細記錄,對每月同一類問題出現頻次較高的病區,將以電子檔發放持續質量改進書,各病區接到改進書后需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持續質量改進,考核結果與優質護理服務評優掛鉤。

123培訓①培訓各病區護士長整體護理質量檢查標準,并進行解讀。病區護士長回到科室培訓科內工作人員,人人知曉。②整體組不定期參加各病區晨交班,檢查質量。并指導護士長利用晨交班、護理查房、病例討論等時間,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具體病例進行檢查、提問、講解、討論病情,并檢查護士對患者病情的觀察要點、護理問題、注意事項、制定相關護理措施,督導措施落實情況,及效果評價等。③各病區護士長對科內的重點疾病、專科特點以及檢查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應制定相關疾病的病情觀察的重點及常見病觀察要點,護理措施,并組織科內護士學習、分析討論,并制定改進措施,科室護士知曉率應達95%以上。④整體護理組制定病情報告流程和標準(包括手術及非手術患者),對檢查考核組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避免護士的盲目性。⑤護理部組織專題培訓:如何當好責任護士、護理程序的應用、護理文書書寫標準。應用循證護理的方法、拓寬護理人員對病情觀察的內容,使護士了解所要學習的項目、日常工作中需觀察的重點,從自身問題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及提高。針對院里新近1-3年內的護士,護理部會每年進行一次專題培訓,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急救相關級技能,力爭每一位護士能通過病情評估確定護理問題及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及時進行效果評價,給予每一位患者針對性健康教育,調高患者滿意度。

124標準化通過以上檢查考核、分析改進、培訓,各病區把重點疾病及常見病進行了規范。整體組把檢查的問題分析、改進并標準化,制定病情報告流程和標準(包括手術及非手術患者),避免護士的盲目性,應用到各病區。

組在下一個月進行追蹤并進行下一輪的檢查考核,將存在的問題納入下一輪的檢查考核內容。應用PDCA如此循環。

2結果

對策實施后,再次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調查2017年7月至9月期間的數據,通過統計學分析,結果見表1。

3討論

第8篇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血液透析;半永久留置導管;并發癥;營養狀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79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33-02在我國終末期腎病的發病率在10/10萬以上,血液透析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療措施之一,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充分透析的必要條件。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年齡大、血管條件差,無法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半永久留置導管為患者提供了一種較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導管長期并發癥仍然是使其失功的主要原因。持續質量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它強調的是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更要重視過程質量的控制和持續改進。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血液凈化中心對半永久留置導管的患者在護理上進行持續質量改進(CQI),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血液凈化中心半永久留置導管的透析患者37例。CQI前(2012年1-6月)半永久留置導管18例作對照組,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齡(65.3±13.7)歲,導管存活時間(17.4±6.5)月,基礎疾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9例,糖尿病腎病7例,高血壓腎病1例,狼瘡性腎炎1例。CQI后(2012年7-12月)半永久留置導管19例為干預組,男11例,女7例,年齡(64.7±14.2)歲,導管存活時間(16.3±5.2)月,基礎疾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10例,糖尿病腎病7例,高血壓腎病1例,多囊腎1例。CQI前、后兩組性別、年齡、留置導管時間、基礎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持續護理質量管理方法

1.2.1護士培訓教育自2011年底我們對血液凈化中心的護士利用多媒體進行了講座,講解長期深靜脈留置導管應用指征、正確的導管護理方法、感染、血栓控制措施等內容,并制定出相關的質量評分標準及“質量改進計劃表”,將其管理作為本科CQI的項目,分析發生導管并發癥的原因,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動態質控員三級負責制,規范標準操作流程。

1.2.2細化環節質量控制,實現從終末質量控制向環節質量控制,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從事后管理向事前約束的轉變,從而降低導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具體措施:①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的導管護理,采用責任制護理,由具備操作資格的護士進行與導管有關的操作。每次血液透析處理導管時,醫護人員均須戴口罩、帽子,一旦卸下肝素帽應立即接上血管通路或注射器,避免導管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嚴密進行局部護理,仔細檢查導管周圍皮膚情況,消毒、換藥后用無菌敷料覆蓋,以預防感染。若導管口皮膚處發紅或有分泌物,可外涂莫匹羅星軟膏,若懷疑導管感染,可選用廣譜抗生素+肝素封管。對于導管回抽無回血,抽吸費力的患者,使用20ml注射器反復進行用力負壓抽吸,如果直接肉眼可見血栓抽出,回抽無阻力,可以進行上機治療。對于反復抽吸仍不見通暢的患者一定要將封管鹽水抽出后,再用尿激酶加生理鹽水達到1萬U/ml的濃度,根據導管容量再加上0.33ml進行正壓封管,30min后抽出,通暢后可上機透析,如不通暢再按上述劑量重復1-2次。對于長期有血栓的患者可以每個月用尿激酶封管1-2次,或者用尿激酶加肝索鈉封管l-2次,可以很好的預防血栓的形成。③特殊生活指導:沐浴是長期深靜脈留置導管患者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干預組患者采用一次性肛袋,將長導管朝下放入肛袋內,撕開粘貼膜,將肛袋粘貼在雙腔導管周圍皮膚,大大減少導管在沐浴中移位、受潮或污染等情況。

1.2.3每個月進行1次護理工作總結,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檢查和考核,評估知識掌握及各項流程、措施的執行情況,并對患者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及時修正計劃進度,改進護理措施。

1.3實驗室指標所有患者均于透析前采空腹靜脈血,測定兩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紅蛋白(Hb)、血漿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透析前后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據Daugirdas公式[1]計算尿素清除率(KT/V)、Owen公式[2]計算尿素下降率(URR)、Gotch簡化公式計算蛋白分解代謝率(nPCR)[3]。KT/V=―In(R-0.008t)+(4-3.5R)UF/W,式中In為自然對數,R是透析前后血尿素氮的比值,t為每次透析時間(h),UF為每次透析超濾量(L),W為透析后體質量(Kg)。URR=(透析前BUN一透析后BUN)/透析前BUN。nPCR=2.03(C1-C2)+0.16,式中cl、c2分別為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質量濃度(mg/m1)。

1.4血管通路情況、住院事件記錄兩組患者6個月透析血流量、血管通路使用以來血栓及感染等通路功能不良發生情況。統計患者住院情況。住院事件定義為患者因各種原因住院治療24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