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醫療婦科疾病的方法

醫療婦科疾病的方法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10-07 08:50: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醫療婦科疾病的方法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醫療婦科疾病的方法

第1篇

關鍵詞:婦科疾病;普查;干預措施;慢性宮頸炎;乳腺增生;健康教育.

婦女病普查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它是提高婦女身心健康,降低婦女病患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為進一步了解新時期婦女婦科疾病患病情況,為婦女病制定干預措施提供依據[1]。本文中對我站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進行2143例婦科疾病的普查情況和干預措施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

對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站進行2143例婦科疾病的普查,患者均為平素健康,排除患有多種嚴重慢性疾病,依據城鄉情況進行分組,城鎮組1070例,年齡26—64歲,平均年齡(32.50±4.50)歲,鄉村組1073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33.50±3.00)歲,對比兩組平均年齡,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2143例均進行腹部B超、陰道鏡、TCT、存在陰道鏡異常診斷患者宮頸活組織病例檢查,乳腺B超檢查[2]。

1.3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結果

2.1婦科疾病總體發病率

2143例婦科檢查結果顯示發病率最高為慢性宮頸炎643例,發生比例為(30.00%);其次發病比例為陰道炎279例,發生比例為(13.02%),乳腺增生性疾病130例,發生比例為(6.07%),子宮肌瘤患者100例,發病比例為(4.67%)。

2.2對比城鄉婦科疾病發病情況

其中城鎮組婦科疾病慢性宮頸炎為240例(22.42%);其次發病比例為陰道炎106例(9.90%),乳腺增生性疾病57例(5.33%),子宮肌瘤患者30例(2.80%),顯著低于鄉村組。鄉村組婦科疾病慢性宮頸炎為403例(37.56%);其次發病比例為陰道炎173例(16.12%),乳腺增生性疾病73例(6.80%),子宮肌瘤患者70例(6.52%),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婦女病普查普治是定期對婦女進行婦女病普查.有利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降低婦科病尤其是惡性腫瘤的患病率有重要意義。南京近五年來,宮頸癌、卵巢癌呈上升趨勢。而乳腺癌呈下降趨勢。但普遍存在南京地區患病率低。尤其在農村檢出病例數少的現象[3]。我們認為與婦科普查的人群、普查的方法、醫師的診斷水平、普查后的隨訪等相關,如:某些鄉鎮還停留在單純婦科檢查和乳腺觸診,相應的輔助檢查較少,易造成某些疾病的漏診;目前一些普查單位采用巴氏涂片篩查宮頸癌,其準確性受多種因素影響,造成漏診高,假陰性率高.可達44%一71%等。這提示我們應進一步規范婦科普查工作,提高普查普治質量[4]。尤其是針對農村婦女,由于對各種婦科疾病知識的缺乏和自我健康意識的單薄,鄉村醫療水平較低和相關保健知識的宣傳較少,導致不能及時和定時進行婦科檢查,缺少自診、自查的相關意識,因此導致婦科疾病發病率較高,并且顯著高于城鎮婦女。

通過我站進行2143例婦科疾病的普查,結果顯示慢性宮頸炎、乳腺增生性疾病、陰道炎、子宮肌瘤為婦科發病率最高、最為常見的臨床疾病,并且鄉村發病率均高于城鎮發病率,應針對具體情況分別進行治療,同時加強婦女的婦科疾病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提高婦女對婦科疾病的重視,提高自我健康意識,減少發病,同時還應加強對鄉村婦女的婦科疾病知識的普及和增加對農村婦女婦科健康檢查等措施,從而善生活質量和增強健康度。

參考文獻:

[1] 蓮紅,冷麗佳,景存仁.2004年高校女教職工婦女病調查結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0):271.

[2] 徐梅.海島婦女婦科疾病普查結果分析及干預措施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0):2606-2607.

[3] 方菲菲.婦科疾病普查和治療結果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24):345-347.

第2篇

關鍵詞:婦科疾病;治療;疾病護理;心理輔導

1概論

1.1概念闡述 女性生殖系統的疾病即為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但由于許多人對婦科疾病缺乏應有的認識,缺乏對身體的保健,加之各種不良生活習慣等,使生理健康每況愈下,導致一些女性疾病纏身,且久治不愈,給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1.2研究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在產科學、腫瘤學、子宮內膜異位癥、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生殖道感染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全國第三屆產科熱點會議暨第二屆產科主任論壇會上,提出了目前產科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特別是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在先兆子癇、妊娠期糖尿病的病醫學研究方面取得長足發展。

2婦產科常見的疾病

婦科病的種類有很的多,而且發病原因也不盡相同。就臨床表現而言,目前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有:手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產后大出血、惡性腫瘤以及產前抑郁癥。其中手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指在進行手術后,手術切口部位的敷料變黃,會出現液體流出,這樣一來切口愈合相對就會比較慢,影響皮下組織,嚴重的話常常會出現皮膚下陷,流出黃色的膿狀液體。產后大出血是指患者術后出現大出血,采用常規的治療和控制方法都無法有效治療。此外,還會誘發各種凝血障礙,不及時控制的話可能會出現患者死亡。惡性腫瘤也是在一些地區比較多發的疾病,有些是因為居住地食物和飲水誘發的,一旦出現這種疾病,如果沒有相應的醫療設備,患者就只能接受放化療,生活質量會嚴重受到影響,痛苦不堪。當然,目前比較高發的還有產前抑郁癥,這是一種心理性疾病,如果不及時接受針對性治療,還會產生生理性問題,不利于胎兒的發育,特別是現在都市生活中壓力比較大,這類病的發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3常見婦科病治療方法

3.1手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療 患者手術之后,切口必須進行必要的護理。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切口液體時滲出現象。那么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檢查是否存在感染的情況,如果發現有感染的跡象,應立即采取措施。如果治療之后仍會出現黃色滲液,則應當拆除縫線,并用生理鹽水進行消毒之后包扎,同時口服抗生素,并注意日常保健。

3.2產后大出血治療 產后大出血是有標準的,特別是對于一些醫療條件不是很健全的社區醫院或者鄉鎮醫院,必須要根據標準進行診斷。一般情況下,判斷產后大出血的標準是:患者在術后有超過1500 mL的出血量或者出血量大于1000 mL。這種大量出血導致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不僅會危及患者的健康,還會誘發各種凝血功能障礙,嚴重的會導致患者死亡。在這一情況下,醫生應該對患者給予極大的關注,并開展有效的治療措施。

3.3惡性腫瘤治療 由于資金方面的限制,很多社區醫院或者鄉鎮醫院缺乏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的高新儀器等有效工具。醫生可以考慮采用中醫聯合療法,減少對醫療機器的依賴。中醫聯合療法,可以在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采用該種中醫聯合療法治療能夠降低缺乏先進醫學設備的不足,能夠保證患者生命質量,避免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3.4產前抑郁治療 產前抑郁同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未來胎兒的健康息息相關,卻常為醫院所忽視。為此,醫院可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幫助患者解決產前抑郁。醫療工作者應該認真地研究分析導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現抑郁情況的原因,并結合臨床實踐摸索其病情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各種防治措施。同時,醫療工作者還要結合目前掌握的醫療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可能發病的人群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糾正患者對于分娩以及各種分娩方式的不正確認識,避免妊娠期婦女在一些不正確的無醫學依據的猜測和臆想中產生悲觀消極情緒。

4結論

婦科病一度成為困擾女性患者的常見疾病,對于患者本人來說經常會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作為醫護人員,本著治病救人的理念,相信大家都想盡自己所能為患者減輕負擔。筆者在此提出的防治措施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醫務人員能夠深入研究,為以后的醫療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素婷.淺談婦產科常見的疾病與防治[J].中國衛生產業,2012(6).

[2]劉海意.婦產科常見疾病與染色體核型異常的關系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3(10).

[3]王建六.全國婦產科感染、急癥與并發癥診斷及處理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6).

[4]劉荷一.三維超聲在婦產科常見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生醫學雜志,2004(5).

[5]遲少珍.婦女保健及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6).

[6]何少杜.婦女保健及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J].中國保健營養,2013(1).

[7]張文艷.婦女保健及婦產科常見健康問題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6).

第3篇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進行婦科醫學檢驗的患者120例,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38歲,患者所患的婦科疾病種類有所不同,其中因為陰道炎而接受治療的70例(58.3%),因為人工流產或者放置節育環而進行相關檢驗的30例(25%),因為婦科手術或者其他原因而進行醫學檢驗的20例(16.7%)。所有患者的陰道分泌物的檢驗均在我院相關的檢驗室進行。

1.2方法

利用隨機原理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各60例,為了便于記錄,把這兩組分別命名為1組和2組,并把每一個小組都再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把木質刮板以及棉簽作為取樣工具對患者陰道分泌物進行取樣,在1組中采用鹽水鏡檢法進行檢測,在2組中運用革蘭氏染色法對其進行檢測。在利用鹽水鏡檢法時,相關的檢測人員必須注重氫氧化鈉的加入,從而保證檢測率的準確性。革蘭氏染色法就是在對相關分泌物進行鏡檢前對其進行染色,進而觀察相關的細菌的檢出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的獲取以及分析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另外為了方便相關研究的進行,把本次研究的結果以四張圖標的形式所呈現。

2結果

通過相關驗證性措施的采取,可以發現利用棉簽作為取樣工具的感染檢出率高于以木質刮板作為取樣工具的組別。其中利用棉簽作為取樣工具的綜合檢出率為84%,以木質刮板為取樣工具的綜合檢出率為75%。利用革蘭氏染色法比利用鹽水鏡檢法的檢出率要高,其中利用革蘭氏染色法的綜合檢出率為93%,利用鹽水鏡檢法的綜合檢出率為81%。

3討論

第4篇

【關鍵詞】 婦女病;乳腺病;普查;預防

為了解佳縣佳蘆鎮已婚女職工健康狀況,更好地進行婦女病的防治,提高婦女健康水平,2008年1月-2009年12月間,對佳縣佳蘆鎮已婚女職工進行婦女健康普查1336例,并對檢查情況進行分析,為進一步做好醫療保健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佳縣佳蘆鎮已婚女職工在我站體檢中心進行已婚婦女健康普查1336例,年齡23~55歲。

1.2 普查方法 我站體檢中心采用統一軟件錄入格式,固定2名經驗豐富的婦科醫師詢問病史,婦科檢查并用統一軟件錄入檢查結果。應用圖片等教育方式向普查對象進行有關婦科常見病防治知識教育,增強保健和防病意識,提高自我保健的知識技能。對1336例已婚婦女行婦科雙合診,雙乳房視診、捫診,分泌物化驗,宮頸細胞學檢查,子宮附件B超檢查,乳腺探測儀檢查。檢查結果及綜合建議以書面形式反饋受檢者。

1.3 診斷標準 疾病診斷及分類按樂杰主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婦產科學》(第7版)教材進行診斷與分類,乳腺疾病以《外科學》(第7版)的教材診斷為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檢查結果由負責普查的婦科主治醫生進行匯總、整理、分析。

2 結果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間,佳縣佳蘆鎮已婚女職工在我站體檢中心進行已婚婦女健康普查1336例,其中患各種婦科疾病及乳腺病共計510例,患病率38.17%,婦科疾病296例,占總檢查人數22.16%,乳腺疾病214例,占總檢查人數16.02%,其中部分女職工同時患多種婦科及乳腺疾病,婦科疾病前三位分別為宮頸炎、陰道炎、子宮肌瘤。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為主,其次為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見表1。表1 佳縣佳蘆鎮2008年1月-2009年12月已婚女職工婦女病檢出情況

轉貼于   3 討論

3.1 乳腺疾病 本次普查乳腺疾病患病率16.02%,乳腺增生位于第一位。在所有受檢查者中,尤其是教師患乳腺疾病者多,教師主要從事腦力勞動,大腦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導致內分泌紊亂。有資料報道,文化程度越高乳腺疾病的發生率越高[1]。還有因工作、學習等客觀因素,晚婚率較高,初產婦的年齡相對較大,生育少,哺乳期短,甚至有的因工作緊張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使正常生理過程紊亂,再加上避孕失敗,人流等各種原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脂肪、高膽固醇攝入增多、肥胖等因素,又不能保證足夠有效運動,使乳腺疾病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有必要引起注意。

3.2 生殖道感染 本次佳縣佳蘆鎮已婚女職工普查結果表明常見婦女病的患病率22.16%,明顯低于國內報道的80.56%[2],與職工的個人保健意識提高,并每年定期婦女病普查是分不開的。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宮頸炎是本次普查中居第2位的婦女疾病,以25~50歲年齡組為主。宮頸糜爛是發生宮頸癌的高危因素,有宮頸糜爛者宮頸癌的發病率較無宮頸癌者高5~10倍[3]。因為此年齡組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較高,性生活較頻繁,又經歷月經、分娩、人流及放、取避孕環等內外因素的干擾,宮腔容易受到機械性損傷和遭到病原體侵襲而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感染糜爛。其次是陰道炎,以50歲以下年齡為主。陰道的解剖及生理特點形成自然的防御功能,同時有自凈作用。但有的女職工有長期使用衛生護墊,穿緊身內褲等不良習慣,使局部透氣性差、血液循環不良,有的過度講究衛生,經常沖洗陰道,使陰道與細菌群之間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形成致病菌產生條件,增加了生殖道感染的機會。4 預防

大力開展宣傳教育,營造自我健康的心理環境、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飲食結構健康,加強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如蔬菜、水果、黃瓜、黃豆,避免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攝入。開展普查普治的三級預防措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后嚴密隨訪,定期檢查。

參考文獻

1 陳旅芬,張樹菜,林碧青,等.婦女乳腺疾病相關因素的探討.中國婦幼保健,2001,16(9):599.

2 段麗娟,段桂芬,楊秀清.1204例已婚婦女婦科病普查結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0):1396.

第5篇

【關鍵詞】婦科;病癥;治療;預防

全世界約85%的成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炎癥,這其中46%有反復發病的情況出現,更可怕的是,有婦科炎癥的女性得宮頸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6.7倍。因此研究婦科病癥的治療以及預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婦科常見病的癥狀出發,重點分析了婦科病癥的常規治療以及防治措施。

1 婦科疾病常見癥狀

1.1 陰道流血

陰道流血是女性生殖器疾病最常見的一種癥狀,是指來自生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如陰道、宮頸、子宮等處。絕大多數出血來自子宮,除正常月經外均稱為陰道流血。陰道流血也可為凝血障礙性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肝功能損害等。

1.2 異常白帶

白帶是由陰道黏膜滲出液、宮頸管及子宮內膜腺體分泌液等混合而成,其形成與雌激素作用有關。正常白帶呈白色稀糊狀或蛋清樣,高度黏稠,無腥臭味,量少,對婦女健康無不良影響,稱為生理性白帶。生殖道出現炎癥,特別是陰道炎和急性宮頸炎或發生癌變時,白帶數量顯著增多且性狀亦有改變,稱為病理性白帶。

1.3 下腹痛

下腹痛為婦女常見的癥狀,多為婦科疾病所引起。應根據下腹痛的性質和特點,考慮各種不同婦科情況。但下腹痛來自內生殖器以外的疾病并不少見,應注意鑒別。

1.4 外因瘙癢

外陰瘙癢可由婦科疾病所致,也可由全身其他疾病引起。應根據外陰瘙癢持續時間、是否伴有局部皮損以及患者年齡加以思考。

(1)外陰瘙癢持續時間長,伴有局部皮損 可由外陰上皮良性或惡性病變引起,尤其是患者年齡較大,瘙癢和皮損久治不愈者。若外陰皮膚或大黏膜呈生牛肉狀,要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必要時,皮損處活檢,明確診斷。

(2)外陰瘙癢,伴有陰道排液 多為陰道排液刺激外陰所致,尤其是年輕患者,應檢查陰道分泌的性狀以及致病菌。

(3)外陰瘙癢伴內褲點狀血染 多為陰虱引起。

1.5 下腹部腫塊

下腹部腫塊是婦科患者就醫時的常見主訴。腫塊可能是患者本人或家屬無意發現,或因其他癥狀(如下腹痛、陰道流血等)做婦科檢查時或行B型超聲檢查盆腔時發現。根據腫塊質地不同,分為囊性和實性。囊性腫塊多為良性病變,如充盈膀胱,卵巢囊腫、輸卵管卵巢囊腫、輸卵管積水等。實性腫塊除妊娠子宮、子宮肌瘤、卵巢纖維瘤、盆腔炎性包塊等為良性外,其他實性腫塊均應首先考慮為惡性腫瘤。

2 婦科炎癥的治療方法

患有婦科疾病的女性,一定要先積極的檢查,弄清楚自己是患有哪一種疾病,以及病情的輕重等。根據婦科疾病情況,以及病原體、體質、藥物敏感、實際情況來選擇治療方法,遵從囑咐,按時復診,不隨便停止治療以及在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盆浴、游泳、陰道沖洗等活動。婦科炎癥治療主要包括物理療法、藥物療法、手術療法等。

2.1 物理治療

物理療法主要包括激光冷凍、微波等,適用于重度宮頸糜爛,術前應行宮頸刮片,時間為月經干凈后3~7d。

2.2 藥物治療

1.盆腔炎性疾病 主要采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抗生素治療可懲處病原體,改善癥狀及體征,減少后遺癥。經恰當的抗生素積極治療,絕大多數盆腔炎性疾

病能徹底治愈[1]。

2.滴蟲陰道炎治 治愈此病需全身用藥,初次治療可選擇甲硝唑2g,單次口服;或替硝唑2g,單次口服;或甲硝唑400mg,每日2次,連服7日。口服藥物的治愈率為90%~95%。服藥后偶見胃腸道反應,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此外,偶見頭痛、皮疹、白細胞減少等,一旦發現應停藥。

2.3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宮頸息肉行摘除術;常規送病理檢查;(2)盆腔炎手術原則以切除病灶為主,視年齡、體質、炎癥情況決定手術范圍。若盆腔膿腫位置低,凸向陰道后穹窿時,可經陰道切開排膿。

3 婦科炎癥的預防措施

3.1 加強宣傳

很多女性在生活中對婦科疾病了解不夠,不知道引發婦科炎癥的因素,所以在生活中也不知道該怎么預防炎癥。因此,要加強對女性關于婦科炎癥知識的宣傳,特別是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的細節和預防婦科炎癥重要性方面的宣傳,提高女性對婦科炎癥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他們對婦科炎癥知識的了解,促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個人健康特別是生殖健康#,加強對婦科炎癥的預防,并且在出現婦科感染后及時就醫治療,使婦科炎癥能夠得到及時的控制。

3.2 防止醫源性感染

醫源性感染是指女性在醫院治療或者醫院手術的時候受到的感染[2]。女性在婦科疾病檢查,以及流產、結扎等婦科手術中,都涉及到外陰和陰道,如果在這些過程中,醫生沒有注意預防感染,或者手術不規范都會造成女性生殖器感染導致醫源性感染。因此,女性在涉及到相關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在正規醫院進行,并且做好相應的消毒和防感染措施等。

3.4 加強女性性衛生和性健康教育

女性性衛生要求婦女有健康的性心理、基本的性知識和良好的性生活習慣。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們確立正確的性觀念,選擇健康的,預防性傳播疾病和消除性犯罪。兒童時期的教育重點是建立正確的性別確認;青少年時期的重點是在普及性知識基礎上,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性道德;成年時期的重點是建立幸福和諧的性生活;老年時期的重點是指導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的性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育齡婦女;婦檢結果;預防對策

為全面了解某轄區育齡婦女的健康情況,為制定育齡婦女婦科疾病防治計劃提供有效的依據,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轄區的育齡婦女保健工作。我們對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轄區內的1029名育齡婦女的婦檢結果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一系列的預防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轄區內育齡婦女共有1029人,年齡24歲~50歲,都已婚。

1.2方法 所有受調查的育齡婦女均使用婦女保健登記本,在上面填寫個人的職業、年齡、月經史、孕產史、計劃生育措施以及婚姻史和生育史等信息[1]。由轄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專業婦科主治醫生按婦科疾病進行常規檢查,通過窺陰器來檢查引道和宮頸的患病情況,進行白帶常規檢查來確定是否患有陰道炎,通過宮頸刮片來進行細胞學的檢查,通過B超來進行乳腺疾病和子宮附件的檢查。

1.3診斷標準 上述進行的所有檢查結果的診斷都按照《外科學》和《婦產科學》的相關標準進行。

2結果

通過對該區域的孕齡婦女進行調查,接受檢查的所有育齡婦女當中患婦科疾病的有754人,也就是說患病率達到73%。其中,患有乳腺疾病的有181人,患病率達到17.5%,而個人身患多病的育齡婦女人口達到305人。而在30~39年齡段的婦女患乳腺疾病、宮頸糜爛及附件炎較多,在40~48年齡段的婦女患子宮肌瘤、附件包塊及陰道炎較多。

3結果分析及預防對策

3.1此次婦檢結果中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達到了17.5%,其中主要是乳腺增生,而患此病的育齡婦女大部分是參加工作的人,這也許同他們所經受的工作壓力較大有關,工作時他們的大腦會時時處于緊張的狀態,這會使他們的內分泌產生紊亂,從而導致患病[2]。還有的人由于學習和工作等一系列的原因,晚婚率較高,而哺乳期較短,還有的人會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能正常哺乳甚至不愿意哺乳,這一系列的原因都會使他們正常的生理過程發生紊亂,從而使他們身患乳腺疾病。

3.2通過對接受檢查的育齡婦女進行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發現1例宮頸癌前病變,這表明通過對育齡婦女進行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各種惡性疾病,這對他們的保健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3]。宮頸癌對女性的威脅是非常大的,所以育齡婦女要充分重視防癌普查。

3.3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轄區內所有育齡婦女患病率達到73%,只低于國內報道的80.56%,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是由于轄區內的育齡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差,所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加強對育齡婦女的健康教育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如定期舉行一些同醫療保健知識和性衛生知識相關的教育講座和咨詢服務活動。積極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推行一些有效的避孕措施。鼓勵育齡婦女積極治療陰道炎以及宮頸炎,降低惡性循環,從而有效降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4]。

3.4婦科疾病最常見的就是生殖道感染,其中居于首位的是宮頸炎(宮頸糜爛),比例高達21.5%,分布在各個年齡段中,主要是年輕人、無業者、進行多次人工流產等人群。宮頸炎容易導致發生宮頸癌,宮頸炎患者宮頸癌的發病率比無宮頸炎者高5~10倍。原因是這個年齡段卵巢功能旺盛,雌性激素分泌較多,較頻繁,且又經歷分娩、月經、人流手術操作等內外因素的干擾,再加上經期不注意衛生、性生活不注意清潔等使得宮頸容易受到損傷和受到病原體感染而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損害,引起宮頸發生糜爛等病變。其次是陰道炎,占有比例為17.3%,主要是在30~48歲這個年齡段,陰道本身生理特點具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同時具備自凈作用[5]。但是有的女性有穿緊身內褲、長期使用衛生護墊等不良習慣,導致陰道透氣性差、血液的循環不順暢;有的則過度的潔癖,經常清洗陰道,使得陰道內的菌群之間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增加致病菌的產生,這些都是導致生殖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要教導育齡女性加強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生殖器受到機械損傷,抵制多個伴侶性生活。

3.5通過此次調查過程發現,很多育齡婦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而且自主尋求生殖健康服務的意識比較薄弱,在1029名接受檢查的育齡婦女當中在最近1年接受婦檢的比例為69.8%,還有很多沒有接受檢查的育齡婦女將未參與原因總結為沒有時間、無人組織、沒有意愿以及沒有必要。可見,很多育齡婦女缺少這種自我防患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且很多都存有被動接受別人提供服務的心理,缺乏主動尋求服務的意識。

4結論

通過對某轄區內1029名育齡婦女的婦檢結果分析可知,大部分育齡婦女都患有常見的婦科疾病,這與他們自身健康有關,但也同的他們年齡、社會環境和經濟條件等一系列因素有關。根據婦檢結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針對育齡婦女的特征進行宣傳方式的調整,要鼓勵他們定期并主動地參加到婦科檢查當中,進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對婦科疾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進而有效提高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符浮,邢玲玲,黃海溶.某貧困地區育齡婦女婦科體檢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0):3852-3853.

[2]王群.社區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5):5048-5049.

[3]楊詩妍.80例育齡婦女普查體檢陰道分泌物的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33):132-132.

第7篇

【關鍵詞】 優質護理;婦幼保健;意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護理模式的改變,醫學護理模式要求醫療服務從原有的“功能制護理”到新型的“責任制整體護理”的轉變,為了適應這一趨勢的轉變,在護理工作中推出了全新的護理模式——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優質護理的內涵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護理基礎上,注重以患者為中心,它已達到護理工作的最高境界[1]。婦幼保健服務的主要工作的目的在于通過預防保健、定期的普查及相關疾病的治療措施,提高孕產婦及圍生兒的生存率,減少死亡率和傷殘率,在控制某些疾病的發生和性疾病的傳播的基礎上最終目的為了促進婦女的身心健康。婦幼保健院是我國衛生保健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能夠更好的與臨床醫學以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形成我國醫學衛生防病保健的基本體系,其宗旨是促進和維護婦女身心健康。采取以預防為主,以保健為中心,以群體為服務對象,以基層為重點,以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的方法,提高民族綜合素質,維護家庭幸福和后代健康,并促進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貫徹和落實。本研究開展優質護理對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的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來我院婦產科咨詢、體檢以及就診的婦女共800例,其中年齡在20-58歲。平均年齡34.8歲。

1.2 方法 針對我院診治的婦女作為研究對象,其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開展統計一年內的婦幼保健服務工作水平,主要以:在門診每月進行一次婦女保健知識宣傳教育、發放婦女保健宣傳資料供其自主閱讀。病房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進行婦女保健及康復咨詢。來院就診時具體護士做到以下優質護理服措施:

1.2.1 服務態度 良好的護患間的溝通能夠使護士更加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通過了解能更好為患者服務,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所做的每一項護理工作都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患者能夠以最好的狀態配合。護患交談時語氣要溫和,讓患者能夠感到親切、從而增加信賴感;遭受到家屬和患者的不滿或誤解時,護理人員保持微笑,仔細聆聽患者訴說,不必要與其爭辯,心平氣和的為矛盾事件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及家屬的內心得到安撫,消除患者及家屬的不滿態度,做以理服人的工作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從全方面盡量滿足患者的,不能直接拒絕患者,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必要時用委婉的語氣說出自己的意見。

1.2.2 護士的行為舉止 要求護士儀表端莊,著裝整齊統一。護士可以淡裝上崗,但要端莊大方,微笑服務,舉止文雅良好的職業形象展現在患者面前。對于年老且行動不便的患者,可以幫助洗頭和其他日常生活護理,讓病人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情況給予用藥指導,制定健康的飲食結構,定期開展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對于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釋和回答,幫助患者消除恐懼和緊張的心理,做到充分尊重和保護患者的隱私。科室內定期召開護理會議,大家共同討論工作中的不足不斷改進工作。在護理工作中做到馬斯洛的基本需要層次論,盡量滿足患者自我實現和高層次的尊重的需要[2]。

1.3 判定方法 本組調查研究的對象是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后一周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得到數據,數據內容主要有關婦科疾病的理解意識、保健知識以及行為方式的整體資料,進行統計后評估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的效果分析。本次研究的婦科保健的調查問卷是參照國內外相關婦女保健的調查問卷的形式而自身制成的[3]。調查問卷分別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后進行填寫。問卷內容及信息主要有患者個人信息、婦科疾病的理解意識、預防保健知識和行為方式等部分組成。患者的個人信息包括本人的姓名、年齡、性別、等;婦科疾病保健知識部分有25道選擇題,選項的答案分別為“是”和“否”,回答“是”為1分,“否”為0分,滿分為25分。理解意識部分有25道選擇題,選項答案分別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同意”、“一般”、“完全同意”,回答選項所對應的分數為1分、2分、3分、4分、5分,總分為75分;行為方式部分有25道選擇題,選項答案有“無”、“不經常”、“一般”、“常常”、“總是”,回答答案所對應的分數為1分、2分、3分、4分、5分,總分75分。

1.4 學據處理 數據分析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l3.0進行統計,以P

2 結果

此組調查對象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后婦女與未進行優質護理前相比較從婦科疾病理解意識、預防保健知識和行為方式進行統計,結果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明顯優于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前,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婦女通過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有助于使婦女對婦科疾病預防保健知識的掌握,使自身保健意識以及自身行為得到提升,在婦女保健的觀念和意識樹立到廣大婦女心中。有關的調查研究也證明了有效的護理服務措施在婦女保健中有著促進作用[4]。本組研究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方形式多樣、時間安排合理、健康宣講內容通俗易懂、易于實施、為研究組婦女及其家人開設了電話回訪及時為婦女的疑問提供了解答,提高了婦女對預防保健的認識的理解和掌握,準確的婦女保健知識和信息提供。由優質護理服務后的統計分數得以證明婦女在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前后行為方式的提高最為顯著,以原有的53.7分提升到了69.8分。優質護理服務使婦女在了解掌握了一定相關疾病的預防保健知識的同時,更加的懂得婦女保健對自身健康的重要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促進廣大婦女主動學習相關的疾病保健知識,使婦女的自身保健意識得到培養,積極教導婦女采取正確的健康保健行為愛護自己。據有關文獻道[5],我國各地區婦女疾病的患病率在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患病高達70%以上,主要的婦科患病率包括子宮肌瘤、陰道炎以及宮頸疾病的患病率最高。醫院設置定期開展婦女保健工作是降低婦科疾病患病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從而可以提高婦女生活的質量。為婦女定期做好癌細胞的早期診斷、定期檢查篩查與積極有效的治療可降低癌病的患病率、提高患者治療后的效果。社會各界應加強重視婦女保健工作,保障婦女身心健康是一條漫長持久的項目工程,提高婦女保健水平。

參考文獻

[1] 谷愛真,湯現印.3809例已婚婦女健康查體結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5):54.

[2] 張穎.產后訪視的現狀及展望[J].中國婦幼保健,2008,16(23):2327.

[3] 林毅途.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中的作用研究[J].預防保健,2012,06(03):1006.

第8篇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醫護人員的要求也由過去的單純治療轉變為同時要得到良好的心理護理,而個體化健康教育作為婦科護理的重要環節,是病房整體護理的延伸和補充,極大程度上體現了護理服務“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1]。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婦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在婦科護理中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婦科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2]:①符合相應婦科疾病診斷標準的患者;②年齡18~60歲;③不合并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者;④不合并有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疾病;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3]:①孕產婦、哺乳期婦女;②合并有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③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者;④合并有精神及心理性疾病者;⑤合并有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疾病者;⑥有手術禁忌癥者。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共120例。

按照隨機的原則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各60例。其中試驗組年齡19~50歲,平均年齡(40.6±5.8)歲;體重42~66kg,平均(51.5±5.3)kg;子宮肌瘤患者26例,卵巢囊腫患者18例,不孕癥患者10例,異位妊娠患者6例。對照組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39.4±6.5)歲;體重43~65kg,平均(52.0±4.9)kg;子宮肌瘤患者23例,卵巢囊腫患者17例,不孕癥患者15例,異位妊娠患者5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術前1天由麻醉師和手術室護士進行常規訪視,包括:對患者血常規、尿常規,心、肝、腎等重要器臟功能的檢查以及心電圖的監視等;試驗組術前1天由麻醉師常規訪視,而手術室護士對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術前一天,手術室責任護士與患者接觸,作自我介紹;了解術前患者的身心狀況,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告知患者進行手術的必要性;選擇全身麻醉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介紹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健康宣教,以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

2)針對患者表現出的不同心理狀態制訂心理疏導計劃。①對焦慮、恐懼者主要采用真誠的語言與其交談,啟發患者講述自己的顧慮和心理需要及期望;并以溫和的語氣與患者講解有關手術的過程、麻醉方式及麻醉蘇醒時可能出現的一些不適;向患者說明手術前一些必要性介入性操作,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使之產生陳述性記憶,提高患者的心理閥值,不致因全身麻醉蘇醒時的刺激而出現躁動等不良反應。②對于心理素質較穩定、知識較豐富(特別是對醫療知識有一定了解的)的患者,向其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人員及麻醉師的素質等;使患者消除緊張不安心理,產生安全感、信任感,主動配合完成手術麻醉過程。

3)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在麻醉誘導前再次告訴患者麻醉后蘇醒期的感覺以及拔管時的不適,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配合麻醉師的處理。

4)心理干預,主要是采取放松療,相關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情況一對一、面對面地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對提出針對性解決問題的護理對策,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好轉。

1.3統計學分析

將所有數據經SPSS18.0統計軟件錄入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定量資料的描述采用(),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分析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新意義[4]。

2.結果

2.1 護理效果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0.0%,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運動功能、自我管理水平評分邊角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健康行為、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質量等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術后兩組患者躁動情況比較

試驗組術后蘇醒時間、拔管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037,P=0.000;t=13.094,P=0.000),試驗組的VAS評分等級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361,P=0.018)。

3.討論

婦科疾病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類型疾病。近年來,婦科疾病患者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5]。常見的婦科疾病包括子宮肌瘤患者、卵巢囊腫患者、不孕癥患者、異位妊娠、宮頸糜爛等,給患者的生活來帶極大的不便。因此,對婦科疾病的有效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個體化健康教育體現了護理服務“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從個體化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方式來看,較好地體現了對患者的人性化關懷和個體性護理,這種護理模式,尤其注重對患者心理因素的護理,通過傾聽患者的主訴,及時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有利于患者充分表達和宣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