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20 09:59:5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影視文化內涵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 影視歌曲;藝術表現;影視藝術
在影視藝術、戲劇藝術、話劇藝術、音樂藝術等眾多藝術形式里,存在有相同的共性,又存在著不同的個性。它們具有共同的審美價值、共同的趨向性與藝術內涵的交叉性,并在不同的領域里具有各自的藝術特點。影視作品融文學創作、舞臺與表演藝術、音樂藝術于一體,是一種最具綜合性質的藝術形式。影視藝術(影視文學、影視音樂、影視表演等)與以及其他藝術形式,都在引導和強調藝術的人文精神,并圍繞人文這個主題,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和方法表現該主題。所以,各個門類藝術之間就是一種共融和互動。
影視歌曲具有豐富的文學內涵又有最直接的音樂表現,它承載了文學與語言的內涵的同時,又承載了特定故事情節與人物的需要,也融合了歌唱藝術形式。其目的均是表現和表達人的思想、情感與創造藝術的美和價值。影視歌曲的創作依據是影片的特定歷史(時代)背景、文化內涵與文學創作形式,以及影片具體情節、人物形象、人文環境、音樂的地域風格等諸多因素的塑造與形成。所以,影視歌曲屬于雙重的文學創作,既有歌曲的詩詞歌賦,又有影片自身的文學內涵。
一、對影視歌曲內涵的理解
影視歌曲應該屬哥歌曲創作范疇。所不同的,在于影視歌曲創作的文學內涵比一般歌曲創作更加的豐富。首先是文學內涵的依附性質,歌曲創作的語言、音樂、風格與影片的時代背景、文學價值觀念等等因素獲得統一;其次,影視歌曲是一種最直接MTV形式,給觀眾直接的影音效果,不需要我們坐在音樂廳、劇場專門欣賞歌唱演員的表演。我們更多的剜關注和感受歌曲的音樂、影片的故事情節、人物的表演等多因素的合成效果。如: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中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感人之處在于:第一,故事發展的情節;第二,演員的表演;第三,歌曲音樂的色彩;第四,演唱者如泣如訴的演唱。可以說,這首歌曲是多因素合成效果的典范。所以,每一部成功的影片都包含著文學家、影視藝術家、作曲家們的心血。正像每一首歌曲都包含著作曲家強烈的思想感情,每一個音符與節奏的變化,乃至速度與音符時值的長短,均蘊含著作曲家無限的深情與雕琢。
在歌頌祖國體裁的影片中,給筆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影片《海外赤子》(20世紀70年代末),更具體地說是其中的那首歌曲《我愛你中國》。從歌詞的創作中,我們看到詞作家深厚的文學水平。特別是運用連串的疊句、排比句“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我愛你青松氣質,我愛你紅梅品格,我愛你……”
筆觸凝練,內涵豐富,語言質樸,情感炙熱,以此抒發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正是因為這首歌曲《我愛你中國》讓人們記住了這部電影,也記住了歌唱家葉佩英,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海外赤子,用她那甜美的歌喉、圓潤的嗓音,唱出了海外赤子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和熱愛,將他們的深情完全傾注在動人的歌聲中,打動著每個人的心。
因此,我們要理解這些影視歌曲作品的內涵,加強對歌曲內容的分析理,加深對作品的情感體驗,使情感的表達與歌曲內容達到完美統一。這樣能夠使我們對整部影片人物情感的表達與歌曲情感體現保持一致,使影片的情節、人物的表演、歌曲的情感,更真實、更準確、更具感染力。
二、影視歌曲的“意境”與整體布局
意境是一種想象,是藝術創作中必須富有與發揮的想象力,也是藝術處理與表現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分析了解影視歌曲的創作“意境”與布局。首先,作曲家通過作品優美的旋律以及獨特的曲式結構,將音樂構思及內容準確地按照劇情的發展體現出來,完成了對“意境”的整體布局,特別是對情感的處理與把握,要讓音樂的思維符合文學作品的內涵,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必須嚴格遵循和以此進行準確的演繹,那樣才能使影視歌曲獲得一個最佳的布局,才能更好地展現給觀眾。
其次,驅動“意境”全面展現與詮釋作品。每部影視藝術作品的題材與描繪的目的也不同,如:歷史題材、戰爭題材、時代生活題材、科幻題材、兒童題材、神話題材等等。無論是哪一種題材,只有把握好“意境”這個基調,才能有好的構思,才能有好的創作、好的表演、好的影片。例如:電影《牛郎織女》(最早的黃梅戲版本1963年)的“意境”構思源于我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作家將其創作為文學作品,影視藝術家們將其演繹成為影視作品。黃梅戲版電影《牛郎織女》以戲曲演唱與人物造型的形式展現影片的整體布局,有點像歌劇的發展布局。第一部分敘述牛郎和織女被銀河相隔兩岸,意在表現相愛之人不能相見的痛苦與焦慮。第二部分主要講述牛郎織女的愛戀過程,更多的是表現快樂幸福的生活。第三部分王母將織女抓回天庭,牛郎背著一雙子女窮追不舍,卻在最后時刻被銀河阻斷。那種眼見親人從身邊被搶走的撕心裂肺之痛,在作品中得以深刻的體現。第四部分是作品的升華部分,“天上人間盼團圓”展現了一幅壯麗的圖畫,盼望團圓的心情和相見的激情。可見,作品“意境”的構思呈現創作者一種生活的積累、記憶積累,情感的積累。這種積累越來越豐富,音樂的想象力越強,其“靈感”也就越活躍,“意境”中的音樂畫面也就越生動具體。
三、藝術表現之風格
影視歌曲也存在有風格上的差異。如前面黃梅戲影片《牛郎織女》中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劇種。影片,以黃梅戲原有的“載歌載舞”的表現和黃梅戲的故事性、通俗性、音樂性特點,以及貼近生活的演出風格,加上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芳的演唱,使得這部電影與黃梅戲一樣得到人們的喜愛。唱腔簡潔、明快,音調好聽字義易懂,獨白帶有濃郁方言土語色彩,這也是黃梅戲獨具風格的體現。再如:影片《漩渦里的歌》的主題歌《船工號子》,歌詞的語言形象、生動,極富人性化色彩;其音調兼有船歌、號子、山歌之風格,將音樂達到了突出的效果。在語音、語調上加入四川方言的特色,使語氣具有強勁的感召力,再現了船工那種搏擊流、闖險灘的豪情與霸氣。所以,演唱時對語言和音樂的理解和把握的準確,以及歌唱者的聲音和技巧的運用,均是為了展示作品的藝術風格。演唱者只有正確地區分和準確地把握作品的風格,才能充分展現作品的風格與魅力,才能使歌曲演唱達到詮釋影片的特定情節與風格特點。
四、文學與音樂色彩
影視作品中的文學色彩決定了作曲家的音樂色彩,也決定了歌手演唱的基調。同時,影視作品的題材(抒情:贊美、敘事、戰斗等)已經將其內涵的格調劃分明確。作曲家在深入細致地分析原作的創作意圖、作品的時代背景、故事的內容、人物的表演等環節之后,設定歌曲 的結構、曲式、調性,以及旋律的起伏發展、節奏與和聲色彩,指引演唱者的情緒走向。還要按人物的感情線來設計音樂的情感線的層次、起伏、,還要把握文學語言與音樂語言的對比性。再有,音樂的風格和旋律的結構形式還要兼顧未來歌手的演唱特點、嗓音特點,技術風格等等。在強調文學性的同時,還要在重點的詞、句上加以強調,并且落實在沒個字每個音上。例如:《我愛你中國》中的“好像乳汁滋潤著我的心窩”一句,上行的音樂好像是將“乳汁”漸漸裝滿(音樂的制高點)“心窩”,此時語言的文學色彩與音樂色彩得到了極好的融合,達到了一種沁人心脾的藝術效果。
五、影視歌曲之經典作品
影視歌曲在影片中雖然是以錄音播放形式出現在特定的情節與場合,但是對演唱者演唱的整體水平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如:性別、聲音、嗓音特點等等。影視歌曲讓我們熟悉了很多的作曲家,歌唱家、更讓我們難以忘懷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如:
1 影視作曲家王酩:電影《海霞》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陸清霜演唱;電影《黑三角》的主題歌《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電影《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淚花流》,李谷一演唱,等等。
2 影視作曲家徐沛東:電視劇《籬笆?女人?狗》中主題歌及插曲《籬笆墻的影子》,毛阿敏演唱;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劉歡演唱;電影《和平年代》中的歌曲《熱血男兒》等。
3 影視作曲家趙季平:電影《紅高粱》里的《妹妹你大膽向前走》、電視劇《水滸》里的《好漢歌》,劉歡演唱;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主題曲《大宅門》,《喬家大院》的主題曲《遠情》,譚晶演唱;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歌曲《百姓才是頭上天》,戴嬈演唱,等等。
4 影視作曲家雷蕾(女):電視劇《便衣警察》中的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劉歡演唱;電視劇《四世同堂》中的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駱玉笙演唱;電視劇《渴望》中的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李娜演唱;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歌曲《陽光男孩、陽光女孩》TG4組合等演唱。
5 影視作曲家張千一:電視劇《趙尚志》歌曲“嫂子頌”,李娜演唱;電視劇《天路》中的歌曲《青藏高原》,李娜演唱;電影《紅十字方隊》中的歌曲《相逢是首歌》,俞靜/蔣涵演唱;電視劇《成吉思汗》中的歌曲《傳說》,騰格爾演唱;電視劇《光榮之旅》中的歌曲《感謝生活》,劉歡演唱。
[關鍵詞] 中國服飾;英漢翻譯
【中圖分類號】 J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8-017-1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 服飾文化傳遞著時代變遷與文化發展的信息。受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影響,中國服飾中國服飾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風俗習慣、道德禮儀、等級地位、典章制度以及審美情趣。中國服飾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
一、服飾色彩、質料、款式的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服飾色彩的變化與歷代帝王與信仰密切相關,反映了其色彩崇拜的觀念意識。在傳統文化中,黃色既是自然之色,也是皇權和尊嚴的象征;紅色是一種傳統的喜慶色彩;白色代表兇兆、悲哀;黑色常常使人聯想到黑暗、恐怖、陰險、惡毒、死亡等。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穿綢緞之人富貴,而穿麻布、粗布之人貧窮;穿顏色鮮艷之人富貴,而穿顏色灰暗之人則貧窮。中國傳統的服飾制度是有尊卑等級之分的,分冠類款式和服裝及飾品類款式。周朝貴族戴的冠稱作冕和弁;秦朝的冠式是官員和品職的標志;魏晉南北朝的冠服多承襲漢代制度;隋唐時期官員朝服是文武官員朝參時的服飾;宋朝沿用唐制;明朝的冠冕只準黃帝、太子、親王、郡王在祭天、冊立、登基時穿戴;清代冠式沿用滿族旗服,帽頂飾以頂珠。中國古代帝王服裝分朝服和公服。周代的朝服是冕服;唐代則是圓領官袍,頭戴幞頭,腳登皮靴;明朝官服以“補子”飾于官員的前胸和后背;清朝官府采用滿服及明朝的補子飾品。
二、服飾在漢英翻譯中的傳遞
中國傳統服飾的翻譯一般采用直譯、意譯及改譯的方法。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有這樣的描述:芳官梳了頭,挽起鬢來,戴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妝,又命將周圍的短發剃了去,露出碧青頭皮來,當中分大頂,又說:“冬天作大貂鼠臥兔兒帶,腳上穿虎頭盤云五彩小戰靴,或散著腿,只用凈襪厚底鑲鞋”。楊獻益、戴乃迭就采用了直譯的方法翻譯:He found that Fang guan had finished doing her hair, which was fastened up in a knot, and she was wearing some trinkets. At once he insisted on her dressing in a different style. He urged her to shave off her fringe completely, exposing her bluish scalp, and to part her in the middle. He also said that in winter she should wear a sable cap in the shape of a crouching hare and small tiger-head battle boots decorated with multicolored curling clouds, or leave her trouser ends loose and wear white socks and thick-soled boots.而在《儒林外傳》第四十九回有這樣的描述:只見一個四十歲的大漢,兩眼圓睜,雙眉直豎,一部極長的烏須,垂過了胸膛,頭戴一頂力士帽,身穿一領元色緊袖袍,腳踹一雙尖頭靴,腰束一條絲鸞滌,肘上掛著小刀子。楊獻益、戴乃迭則用意譯的方法進行翻譯:In came a tall man in his forties, with prominent eyes, straight eyebrows, and a long black beard which swept his chest. He was wearing an athlete’s cap, a tight-sleeved gown, boots with pointed toes, and a silken girdle. He also carried a dagger.改譯的例子有:那風姐家常帶著秋板貂鼠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Xifeng had on the dark sable hood with a pearl-studded band which she wore at home. She was also wearing a peach-red flowered jacket, a turquoise cape lined with grey squirrel and a skirt of crimson foreign crepe lined with snow-weasel fur.(楊獻益、戴乃迭譯)。
參考文獻:
[1]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4.
[2]Yang Gaien-yi and Glady’s Yang. The Scholar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3.
[3]盧紅梅,華夏文化與漢英翻譯[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4]胡文斌,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論稿[M].中國書店,2005.
關鍵詞:室內設計;漢畫
1 關于南陽漢畫
南陽漢畫像磚、畫像石的神秘氣息、浪漫精神,豐富的想象力及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特征,形成中華民族的本土藝術精神,漢畫像中的動物、神獸和人物、仙靈在形象特征表現上運用了想象、奇幻、夸張、神似的手法,生動奇麗,暗示性地傳達了漢畫的精神內涵與品質,南陽漢畫的奇幻神似的形象特征,在超越時代局限的同時,在藝術成就上實現了藝術的精神內涵創造和藝術形式內涵創造的完美結合,藝術表現方面比較多樣化:
(1)雕刻技法多樣化,主要可分為平面陰線刻,凹面陰線刻,平面剔底淺浮雕、橫豎紋襯底淺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又以橫豎紋襯底和平面剔底淺浮雕為最多。(2)畫面布局疏朗,主題鮮明突出。(3)形象刻畫不飾細部,注重整體效果。簡略的大輪廓顯示出粗獷、豪放的審美特點,(4)恰當的夸張和變形,使南陽漢畫迸發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氣勢,(5)畫像線條流暢,動感強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輕歌曼舞,充盈著浪漫、灑脫的美學情趣。
2 室內空間現狀問題透視
室內設計在我國成為一門專業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在經歷了對中國傳統和西方現代派作品的學習、模仿甚至抄襲的啟蒙掃盲之后,中國室內設計開始步入了自己的創新階段。不少室內建筑師已經在思考如何“創新”,如何“體現地域文化元素”,提出“本國特色”的需求,應用某些手法已反映了是在不自覺地應用某種藝術文化元素。WWW.133229.coM
室內設計元素的開發需要中國室內建筑師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總結,將認識向理論高度升華。同時,室內設計又是多元的,除了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外還有精神需求、文化需求、物質需求、使用需求、環境質量需求……所以我們對室內設計理論的探索也必定是多元而又豐富多彩的。
3 漢畫在室內空間的應用
3.1 風格定位
(1)中國古典風格。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古代的文化主干,強調的“禮”制約著中國倫理道德,也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起居、倫理觀念,民俗禮教的載體,在比較封閉的室內,主仆分明、長幼有序、尊卑有別,既能分割,又便與聯系。在傳統建筑裝飾中追求個性的無拘無束、妙肖自然,“豐富完滿之美”“空靈脫俗之美”“天人合一”之意境之美,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注重理想浪漫的“神似”及“情”與“理”交融,同時影響到室內的陳設,所以漢畫作為中國古典設計元素足已體現出“禮”的境界。
(2)新古典風格。
①“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點。在注重裝飾效果的同時,用現代的手法和材質還原古典氣質,新古典具備了古典與現代的雙重審美效果,完美的結合也讓人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②講求風格,在造型設計的不是仿古,也不是復古而是追求神似。③用簡化的手法、現代的材料和加工技術去追求傳統式樣的大致輪廓特點。
新古典設計風格在當今室內設計中是比較流行的,在室內裝飾上可以采用現代的手法和材料將漢畫的體現出來,勾勒出漢畫的輪廓,在空間增添出古典的氣息,文化的韻味。
(3)帝國主義風格。
帝國風格作為法國第一帝國時期的一種風格,它顯示一種權威,以男性為中心,線條硬朗,氣派豪放。在舉行第28屆雅典奧運會時,中國與希臘聯合發行《奧運會從雅典到北京》紀念郵票,其中的“北京天壇祈年殿”郵票背景襯圖及小版張邊飾采用了南陽漢畫像石——武士,從而展現了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達到一種文化交融的效果。由此,我們嘗試可以在此風格的裝修中加些漢畫元素。帝國主義風格體現的都是些硬直的線條,漢畫一般體現的是曲線,當一種風格體現硬直的線條時,曲線的運用更加重要。帝國主義風格是炫耀般的,毫不掩飾的,高調的,漢畫則需是含蓄內斂與低調的,這樣的搭配在不動聲色中達到視覺平衡、做到以柔克剛的效果。
(4)新漢代風格。
張錦秋師承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時空觀和“和而不同”的創作觀,新漢代風格不同于古典風格,它應是現代功能技術與早期文化特征的和諧統一,例如可以利用現代技術表現漢代的設計風格,在跨度、大空間的營造,采光、通風等各技術層面滿足內部空間的使用要求,使其成為展廳、浴場、飯店等功能性場所。其次,在表現漢代風格文化的特有氣質和內涵上,對空間形式的處理,并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將漢代建筑的符號特征經過藝術的加工,創造性的表現出來。例如平直、古樸的檐口,簡潔、雄健的柱飾;高聳、氣派的石闕等,將這些元素提煉、加工,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加以表現,在建筑細部上對漢畫中的人物、動物、植物、文字、幾何紋、云氣等紋樣進行抽象再造,打造質樸、雄渾的新漢代風格,設計中可以在重點區域使用“方”、“圓”為母題組織平面布局,突現“明堂辟雍”的傳統理念。色彩上以灰白色為主調,在檐口等重點部位使用紅褐色加以點綴,典雅而醒目。
3.2 漢畫題材的選擇
(1)祥瑞、辟邪升仙類,
其中的祥瑞動物有青龍、白虎、鹿、大螺、玄武(龜)、朱雀(鳳)等,以及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怪異禽獸。升仙的方式主要有羽人戲龍或乘龍、駕龜,鹿車、虎車、魚車等。
(2)舞樂百戲類。
常見的舞蹈有建鼓舞、踏鼓舞、長袖舞、七盤舞等。雜技與幻術項目主要有倒立、飛劍跳丸、沖狹、弄壺、吐火等,
(3)角抵戲類。
其表演形式可分為人與人斗、人與獸斗和獸與獸斗三種,前兩種又包括徒手相搏、持械相斗和戴假面具等多種形式,斗獸畫像中常見的動物有牛、虎、熊、兕等。
(4)天文星象類。
典型畫像有刻有陽烏或三足烏的日輪、刻有蟾或兔的月輪、表現日食天象的“日月合壁”、象征“四宮”二十八宿的“四神”、牛郎織女星、北斗星、蒼龍星座、白虎星座、慧星(蚩尤旗)等。
(5)神話傳說類。
伏羲、女媧、羲和、常羲、羿射十日、嫦娥奔月、雷公出行、風伯、雨師、河伯魚車、東王公與西王母等。
(6)裝飾圖案類。
主要有菱形穿環、菱形套連、十字穿環、三角形圖案等數種。
3.3 漢畫在室內空間界面的體現
(1)墻面,在室內設計中,墻面的裝飾效果一直被設計師所重視,也是大部分設計師發揮藝術能力的重要載體。將漢畫發揮到墻面的裝飾上是不難的事情,采用的材質空間比較大。
(2)吊頂,在室內裝修中,一般采用木龍骨做骨架,用石膏板或木材做面板,涂料或壁紙做飾面終飾的藻井式吊頂,做這種吊頂時,我們可以將漢畫圖案繪制在藻井中間的位置。石膏板吊頂在室內空間應用的非常廣泛,這種吊頂一般都采用在空間的四周,這樣避免降低空間的高度。這樣在吊頂的中間就可以采用漢化的圖案。例如,酒店大堂、賓館的吊頂中間,酒店包間的吊頂中間等等。
(3)隔斷。隔斷工程,近年來發展較快,許多地區已采用。隔斷工程種類繁多,它能代替繁重的抹灰飾面工程,隔斷的種類比較多,有活隔斷、死隔斷、家具隔斷、立板隔斷、軟隔斷、推拉式隔斷,在隔斷上采用漢畫藝術是比較靈活的,可以以實體的模式進行繪制,也可以以鏤空的模式進行雕刻。
(4)地面。理石拼花在大堂空間的人口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采用的理石拼花均為一些幾何圖案,造型比較單一,缺少一些藝術特色和文化特點,如果在理石拼花上采用漢畫的圖案一定會增添不少藝術效果。
3.4 漢畫在室內空間的制作方法
(1)繪畫。漢畫是中國兩漢時期的藝術,其所涵蓋的內容主要是兩部分:其一為繪畫(壁畫、帛畫、漆畫、色油畫、各種器繪等)。
關鍵詞 影視文化 大學生 價值觀
影視文化是建立在音樂、舞蹈、繪畫、雕刻、建筑等多種藝術門類交匯點之上的綜合性藝術文化類型,兼容政治、經濟、社會、哲學、法學、文學、教育等多種社會科學富有深邃思想內涵的一個門類。影視文化以其“圖文聲像并存”的優勢,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們的言談舉止、生活方式、審美品格甚至價值觀念的形成。成為制約和影響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影視文化是承載社會價值觀的大眾文化
影視作品承載著人類生活的各種信息,影視文化作為一種大眾文化,不僅是人們休閑娛樂或文化消費的手段,而且體現著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承載和傳播著各種社會價值觀念,而且在交流和傳播各種價值觀念、思想觀點和社會規范方面起著獨特的功能與作用。其特點是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影響深遠。
在今天,電視已經介入到世界的多數家庭,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視文化傳播的及時性、快捷性、同步性。是任何文化媒介都不可比擬的。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大量的電影作品可以通過DVD、VCD等形式被復制保存,并通過網絡迅速地傳播。從而徹底打破了傳統電影播放中的時空限制,為電影的觀看和傳播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與傳統的藝術相比,影視文化是一種貼近百姓的藝術,它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已經成為了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游戲廣場。影視文化在傳播中,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甚至是視頻短片、MTV,它們以多種形式存在同時還承載了許多的文化理念。影視文化傳播用直接、真實、生動的形象再現生活、記錄事態、傳播信息。讓觀眾從直觀化的視聽中得到真切的認識和感受。無論是新聞報道、專題討論、實況轉播,還是故事片、科技片、系列片等,都為各類形態的文化提供了極其廣闊的表現空間。影視文化的兼容性使它成為擁有綜合性手段最多并得以全方位展示的文化載體。
二、市場化條件下的影視文化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發展,影視作品也由原來單純的政治類影片向情感、娛樂等類型轉變,更趨向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受市場規律的影響,影視作品在反映大眾生活的同時。必然考慮收聽率、收視率、上座率,它決定了影視作品能否在商品社會中生存下來。影視作品的商業化以及市場經濟對文化的滲透,導致某些影視作品生產者價值觀扭曲,將追求商業價值觀作為唯一目的。特別隨著影視產品迅速普及,電腦、光盤、互聯網等主要媒體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影視作品中的許多思想觀點、情感取向和審美取向,極大地影響乃至改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是對社會新思潮、生活新風尚、新時尚的塑造,是其它任何媒體力所不及的。
在充滿競爭的21世紀,我們正處在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感到混亂、空虛、壓抑和無所適從。影視以其便利的形式和條件,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獨特的影響力日益成為學生們重要的思想源、心理依托和感情寄托的對象。大學生喜歡電影、電視連續劇等影視作品,因為影視作品反映著大眾的世俗生活,反映著物質消費和娛樂的合理性,許多影視作品中影視人物的行為思想為學生所追逐、所渴求、所效仿。但在消費文化的狂熱鼓吹和利潤的驅使下,往往會使影視文化走向淺薄、粗俗的一面,淪為享樂和滿足感官欲望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有意識地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滲透,推進“文化殖民主義”。尤其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影視傳播的途徑增加,由于網絡文化的無序性,西方文化的滲透與意識形態的入侵更加便捷,使西方精神文化產品、價值觀念觸手可及,很多青年大學生在自覺不自覺中接受其影響,從而淡化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打破了我們原有的價值體系。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呈現出多樣、復雜的特點。由單一的價值觀信仰轉為多樣的價值觀信仰:由充滿理想主義的價值取向轉為求實務實的價值追求:由集體本位轉為重視個人價值:由重義輕利轉向義利并重等等。
影視文化較強的感觀刺激特點,與青年大學生爆發式的激情和青春期的特殊心理,一拍即合,社會上媚俗取利的作者投其所好。粗制濫造影視作品,誘導青少年陷入藝術欣賞的誤區,就拿“異類影視片”來說,這種以暴制暴處理社會和生活矛盾的簡單方式、渲染和夸張的武功、以及黑社會對社會價值觀念的極度扭曲、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刺激,必然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當異類影視形象成為學生的青春偶像時,學生的審美情趣發生鮮明的傾斜,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教育所傳授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觀念所起的作用。異類青春偶像主導著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價值判斷,使學生在教育與情感行為上產生矛盾和背離。
三、發揮影視文化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積極作用的對策
1、影視文化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指導,唱響社會主旋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人類社會最先進的價值體系,是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和愿望要求的價值體系。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使人們個體的、集團的價值選擇、價值認同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相協調,這樣才能夠為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的建設打牢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作為文化的載體,影視作品必定反映自己所屬國家、民族的社會生活,傳達出社會文化的各種信息和人們的精神追求,進而體現出特定的社會價值觀念和文化內涵。從媒介的社會責任而言,影視作品應發揮正面導向作用,在經濟和社會效益上找到平衡點。而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駕馭者、使用者則應清醒地認識到媒介的文化承載和傳播功能,以及媒介開啟心智的功能,使其肩負起教育國家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責任。影視文化傳播的思想文化導向應該圍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影視文化的品位,提高道德情操,唱響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發揮影視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影視文化是指以電影、電視等方式所進行的全部文化創造,圍繞這些創造所形成的產業成為影視文化產業。以影視文化產業為基礎,以影視文化資源為吸引物的旅游業,被人們成為影視文化旅游。早在上個世紀隨著西方電影文化事業的發展,對于影視文化旅游的研究也逐漸深入。最早的對影視文化旅游的研究源于“電影引致旅游”,意指電影的制作地或電影拍攝地等成為旅游者出行的旅游目的地,而由此產生的旅游動機。伴隨著科技發展,影視文化的載體多樣化,影視作品無論從形式到內容到傳播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人們對于影視文化旅游的外延和內涵也逐步擴大。我國的影視文化旅游研究起步較晚,但隨著影視文化產業的興起和繁榮,尤其是近幾年關于文化對于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的認知,更多的學者開始從產業融合的角度重新審視旅游業與影視文化業共同發展的問題。
長沙影視文化業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有目共睹,從知名全國的綜藝節目到不斷的電影電視作品的出爐,到金鷹電視文化藝術節的打造,長沙影視文化產業也逐漸形成規模,影響力從地方擴大到全國。研究如何促進長沙影視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由文化出效益,由效益推文化,形成良性的影視文化和旅游業的互動,對湖南省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長沙影視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一)優勢
1.影視文化品牌初步建立。長沙影視文化品牌主要集中于電視行業和動漫業中。從1997年湖南電視臺第一套節目上星開始,二十年時間內,“電視湘軍”名號響徹全國。旗下的電視節目更是一次又一次玄奇了全國電視收視狂潮,節目涉及面廣,引領時代潮流,影響力大,并被觀眾親切的稱為“芒果臺”。其中每周一播的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綜藝節目,從1997年與衛視上星同時間開始播出,開創了中國娛樂節目的先鋒,歷經二十年時間,獲獎無數,影響力有增無減。最近幾年收視率排名靠前,2013年更雄踞榜首。2012年-2013年跨年演唱會、2015-2016年跨年演唱會以及《爸爸去哪兒》等節目都創下了當時收視新高。2016年上半年除了央視頻道組外,湖南衛視四大時段基本上收視率都穩居第一。湖南廣電集團在不斷發展革新中,整合資源,適應市場需要,還向自制劇和電影市場進軍,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節目制作體系。以“快樂”為口號,以節目為載體,以“金鷹電視藝術節”為旗幟的湖南廣電湘軍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影視文化品牌。
影視文化旅游資源較為豐富。長沙作為湖南廣電集團所在地,也是其影視文化作品產生和發源地。從空間來看,湖南廣電集團眾多節目的拍攝都在長沙及其周邊區域進行。其中作為長沙“十大城市名片之一”的金鷹影視文化城是其制作和傳播的集中地。包括金鷹大廈、長沙世界之窗、長沙海底世界、湖南國際影視會展酒店、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職工生活小區、駿豪花園(圣爵菲斯)七大項目。長沙世界之窗將世界奇觀、古今名勝以及大型機械游樂、時尚主題活動等匯集于一園,海底世界匯集了各種海洋生物。湖南國際影視會展中心是全國一流的五星級園林式酒店,造價達一億美元的湖南國際會展中心是目前華中地區規模最大,集合了會展、休閑、影視交流、節目參與等功能于一體,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粉絲和旅游者匯集于此。從時間上而言,每兩年舉辦一次的金鷹電視藝術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觀眾前往長沙共襄盛事。而《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節目也稱為青少年暑假期間必追的節目之一,成為了長沙重要的旅游資源。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長沙處于湘東北處,屬于中華腹地,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樞紐作用,在多邊的大流通中可以東西逢源、南北策應,既得益于沿海市場的強勁輻射,又受惠于內陸市場的全面聯動。是長江中游地區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長沙交通發展迅速,已形成從空中到地面到地下,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絡。從公路方面看,計劃到2020年建立以航空為門戶、鐵路與公路為骨干、港口為補充、公共交通有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其中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力爭達到800公里,建成 “一環七射六縱”高速公路網;新改建干線公路1200余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6000余公里。在高速鐵路方面的發展更加令人矚目,尤其是武廣、滬昆、渝夏高鐵線路的交匯使得長沙成為全國高鐵版圖上的黃金樞紐。現在從長沙乘坐高鐵6小時內可達到全國16個城市。大小交通的完善使得旅游通達性和舒適度大大增加。
(二)劣勢
長沙影視文化旅游產業的產、供、銷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尚未完全建立起來。
從產的角度而言,主要指的是產品或者生產。長沙影視文化資源優質,但是以此為核心打造的影視文化旅游產品形式較為單一,質量不高,數量偏少。文化創意產業要與旅游產品融合,要進行深度挖掘。而旅游產品不僅需要點,還需要很多個點,才能串成線,連成片,形成回路的旅游線路。長沙影視文化旅游主要以影視作品拍攝制作基地、影視文化節慶、以及影視拍攝地等為主要吸引物。這些從具體的地理范圍上而言,都以湖南廣電為中心點,缺乏向外的輻射的線或面。
從供方面而言,主要是指產品和客源的連接者――旅游中間商,以旅行社為主。作為旅游目的地,長沙市旅行社仍以紅色旅游產品為主打產品,缺乏對影視文化旅游市場的重視,相應的市場調研和產品組織開拓更無從談起。
從銷的角度來看,由于缺乏有特色的影視文化旅游產品,對這類產品所針對的目標市場的營銷舉措也很欠缺。大部分被長沙影視文化旅游所吸引的游客由于缺乏組織性和專業性,旅游滿意度不高。導致旅游資源吸引力和游客重游率相悖的情況。
從全世界來看,美國環球影視城也是以影視文化作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地,影視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多有影響力的電影電視,把美國電影推向世界的同時,也為環球影城文化旅游提供了大量的題材。除了有電影中的場景重現,更增加了大量的體驗式節目,不僅僅是影視中心,更是世界三大娛樂主題之一。
[關鍵詞]影視文化 大學生 價值觀
一、中國影視文化發展的主要趨向
未來的中國影視文化發展要做到既不削弱其教化價值,反而會增添內在的感染力和廣泛的親和力。在博大精神的文化傳統渲染下,汲取人類藝術的精華,中國電影的民族藝術特色一定會發揚光大。同時,要積極回應世界影視文化發展的挑戰,要“”也要懂得“內外有別”。在此基礎上,未來的中國影視文化要繼續堅持“大眾化”的原則,繼續深入地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貼近時代,為百姓觀眾所喜聞樂見。在影視創作的審美品格上,要將“通俗”與“雅致”結合,真正實現“雅俗共賞”。
二、外國影視文化的基本狀況
1.歐美影視文化的基本狀況
當今世界的影視文化發展中,不得不提到美國影視文化。而其中以好萊塢最具影響力。好萊塢一直是美國的造夢工廠,它所營造的一個個神奇而瑰麗的夢境,讓全世界的人們為之向往。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20世紀的最后20年里,歐洲占據世界影視藝術的中心的地位,回首歸去,展望未來,歐洲影視在秉持著自己本土藝術特色之外,還吸收了當下好萊塢影視制作上的商業特色,力求在“陽春白雪”的同時,也有客觀的票房保障。”
2.日韓影視文化的基本狀況
日本是影視歷史最長久的亞洲國家,又是在影視發展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特征最為鮮明的國家。90年代以來的日本影視迎來了收獲期,在創作方法手法上,不再局限于現實主義的白描,而是廣泛借鑒了現代主義管用的象征,隱喻手法。
影視制作生產方面,韓國影視的年度產量不斷穩步增長。視競爭方面韓國影視的藝術表現為從容沉著,而且表現更為出色和更具爆發力和有韌性。從影視創作的美學表現來看,韓國影視創作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商業影視為主流,韓國大片開創與當道,混雜性類型影視生產等三個方面。
三、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1.大學生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及其影響
中外學者對價值觀的界定不盡相同,但共性是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取向和人生態度,深深的影響著思維方式人生觀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
(1)有利于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
優秀的影視作品把豐富的社會信息傳遞給當代的大學生,有利于他們間接的了解社會,認知社會,通過影視作品不斷提升自我,改造自我,增強社會責任感。
(2)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樂觀、上進的生活態度
現在很多大學生并未真切感受到社會環境的多方面因素對人的行為的制約,很少有機會磨練意志,所以,很多大學生心理素質不夠成熟,承受能力差,心里調試能力不強。豐富的影視作品不僅向廣大學生展示社會上的美好事物,社會“善”的一面,也將社會上的丑惡現象呈現在熒屏上,就像一個萬花筒,把社會的方方面面,即一個全方位的社會展現在大學生面前。利于學生們更全面地了解社會并以正確的姿態投入社會。
(3)有利于大學生增強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具體體現為集體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對于當今的大學生,由于時代的局限和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最缺少的而最應該學習的就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影視作品以其獨有的魅力和廣泛的傳播途徑成為增強大學生奉獻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主旋律影視片就是通過弘揚民族優良品質,歌頌民族英雄,啟迪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感染和教育大學生。
但并不是說影視文化就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著弊端和不足,需要我們去面對和改進。在消費文化的狂熱鼓吹和利潤的驅使下,往往會使影視文化走向淺薄、粗俗的一面,淪為享樂和滿足感官欲望的工具。一方面,社會上有些媚俗取利的作者投其所好,粗制濫造影視作品,誘導青少年陷入藝術欣賞的誤區;另一方面,網絡的無序性和世界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日益加強,有些西方的發達國家有意識地推進“文化殖民主義”,從而淡化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打破了原有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形成了一些錯誤的社會觀和道德觀:(1)歐美部分影視文化導致大學生崇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2)影視文化導致大學生婚戀道德觀的畸變。(3)暴力影視文化導致大學生道德觀的退化。
四、如何應對不良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1.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1)加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此塑造大學生的道德基礎。(2)加強基本理論的教學,從科學角度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及其本質。
高校領導者首先應該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充分認識到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其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從課堂角度,道德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方面的教學,從理論上對社會主義倫理道德加以闡釋。(2)充分發揮高校文學,歷史,哲學等一批人文社會學科的優勢,加強對社會主義倫理道德的培養。(3)還要增強西方文化課程建設力度,以此增強大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辨別能力。
2.將影視文化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1)把影視資源作為手段,搬進學生的課堂,以豐富教學手段。(2)把影視作品作為對象,真正融進學生的生活中去,以此營造更有利于大學生發展的校園環境。
關鍵詞:影視文化;流行;大學生,價值觀;價值觀教育
1 流行影視文化與大學生的交融
1.1 淺析流行影視文化
影視文化是指以電影、電視為載體和媒介的多媒體綜合性文化,包括電影文化和電視文化。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豐富的感官體驗,易于被受眾認知和接受,所以相對于其他文化形式更具有大眾傳播性,進而使得各種社會價值觀念以影視為載體得到廣泛傳播有了可能。
而何謂流行呢?援引1989年版《辭海》的解釋,流行就是“在社會群體中,迅速傳播或盛行一時”。符合此條件的文化傳播現象,就可以稱之為流行文化。可以看出影視只是流行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一種類型的影視成為流行文化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首先,這一類型的影視需要博得某一社會群體或者大眾的普遍喜歡和熱烈追隨,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討論和模仿其提倡的行為方式。其次,其所表現和傳達的價值觀點能夠引起大眾或某一社會群體的心理共鳴,進而產生強烈的復制效應。另外,影視文化要想成為流行文化還需要物質和科技層面的提高與創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已經得到極大的滿足,科技的不斷創新,網絡的極速發展,及各種終端的便利消費,為影視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傳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1.2 大學生對流行影視文化的消費
大學生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知識的能力要比普通人強,這使大學生成為最富于理性思維的群體,然而,他們許多價值觀念尚未成型,具有超強的可塑性。這種特征決定了其作為社會先導群體的龐大消費量和對流行影視文化的敏感。
隨著人們認知方式的改變,大學生除了利用傳統書本增加知識與閱歷的同時,更多的開始依靠視聽體驗更佳的影視文化制品來獲取認知和日常經驗。有調查表明,目前在校大學生的計算機擁有量已經超過50%,智能有機、平板電腦、MP5等智能化媒體播放終端的擁有數量也達到驚人的程度。另有調查顯示,當前在校大學生平均花費在“電子屏幕”上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花費在書本上的時間。所以,針對流行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2 流行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2.1 當前流行影視文化的特征
(1)雙向互動性。實際上,流行影視文化并不只是大眾傳媒的生產物,而是由大眾與傳媒間互動所產生的,即:大眾影響傳媒,傳媒又反過來影響大眾。因此流行影視文化本身是雙向的、不斷更新成長的。
(2)價值導向性。流行文化的雙向互動性,決定了其必然會對受眾產生價值觀念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多元化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影視文化已經完全納入商業化運營的軌道,在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社會需求,這種影響也越來越具有交叉性和復雜性。但大體可以分為積極層面的價值取向影響和消極層面的價值取向影響。
2.2 流行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影響
當前大部分主流影視文化都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追求真善美,影響社會健康輿論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同時也積極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有利于增強社會責任感,塑造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隨著網絡的發達,當前大學生越來越多地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流行影視文化恰恰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的絕佳窗口。例如,影片《任長霞》、《雷鋒》通過對真實人物事跡的改編,弘揚了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社會健康價值觀;影片《一個都不能少》、《美麗的大腳》等真實的反映了西部艱苦的教育生活環境,從而鼓勵了一大批甘心付出,前往艱苦西部支教任職的大學生,對當前鼓勵大學生走下基層也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又如影片《一九四二》也對培養大學生歷史責任感和堅持艱苦奮斗精神有較強的教育作用。
其次是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據調查表明,目前大學生普遍的影視文化鑒賞水平還處于較低層次的“看、聽”等被動接受的階段,遠沒有達到“去偽存真”的鑒賞高度。積極引導大學生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反映生命真諦的影視作品,對大學生們掌握鑒賞技巧,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道德觀。當前勵志類的影視作品在大學生群體中備受歡迎,從國外電影《阿甘正傳》、《一球成名》、《跑出個未來》、《追夢女孩》,到國產影視作品《杜拉拉升職記》、《下一站天后》等,諸多勵志類影片,通過對勇于堅持、頑強不息、奮斗拼搏精神的弘揚,極大程度地鼓勵了正處于人生關鍵轉折期的大學生努力靠自己雙手取得成功,勇于堅持夢想,為夢想努力拼搏的擇業觀和職業道德觀。
2.3 流行影視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
首先是泛娛樂化造成的思維淺智化。所謂的泛娛樂化,就是一切以“樂”、“討樂”等為衡量準側,通過各種手段為大眾提供消遣、娛樂,使受眾獲得最大程度的身心愉悅與滿足的社會現象。基于這種前提而產生的各種影視制品,就自然而然的去想盡一切辦法,“討巧”、“獻媚”受眾。例如,2005年前后紅極一時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娛樂選秀類節目,以及伴隨著香港早期喜劇而誕生的越來越多的無厘頭影視劇,純粹追求收視率,為娛樂而娛樂,內容單一,缺少內涵。這樣的流行影視文化對大學教育所提倡的精英式教育、深層次思考、偉大思想的碰撞等宗旨嚴重背離,如果不加改變,將對大學教育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產生不好的影響。
其次是過度追求眼球效應帶來的低俗化、媚俗化。當前許多流行影視作品為了在文化產品的海洋中脫穎而出,不擇手段地人為制造關注點來博得大眾眼球的關注。例如,香港情《一路向西》和內地電影《白鹿原》。這兩部電影的宣傳手段都是首先通過曝光影片中的大尺度劇照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時由于尺度相當大,引起不少的爭議,這樣就會增加了影片的認識度,以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近年來像諸如此類的影視劇越來越多的借助“裸”、“脫”、“激情”等低俗手段來做為其影視作品的宣傳點,借機大肆炒作,對主流健康價值觀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另外,倡導物質至上的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導致的個人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合理盛行。隨著當前我國社會變革轉型期的商品經濟的大發展,許多流行影視也從一開始的提倡個體思想解放到過度的夸大個人感官享受,通過對都市奢靡生活的夸張描述,塑造一個個完美的“高富帥”、“白富美”偶像,并通過網絡得到快速的傳播,致使社會上乃至大學生群體中產生了許多盲目模仿,盲目追星的行為,進而產生了過度追求名牌時尚消費的不良消費主義行為。同時,對金錢財富的不正常宣揚,也極大的促使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滋生。
3 當前流行影視文化影響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對策
3.1 開展影視鑒賞課程的精細化、多樣化教學,加強高校校園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的大學影視教育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課程設置方面,雖然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影視鑒賞類課程,但據調查,大部分影視鑒賞類課程都停留在課堂放電影給學生看,課間自由討論,課后簡單做評論的粗放階段。這就需要影視鑒賞類課程改變以往粗放式管理,整合大學豐富的學科資源,精細化、多樣化教學,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和成立相關影視文化論壇等手段,切實提高學生真正的鑒賞審美水平。
3.2 強化正面影視作品的導向作用,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流行影視文化
在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提倡先進的、優秀的影視文化,建立校園內部影視文化交流網站或論壇,通過正面引導教育,達到陶冶情操,提高品味,自覺抵制不良影視作品的目的。同時,高校本身加強建立校園內部網絡文化監管機制,自動屏蔽低級、低俗的影視文化進入,堅決杜絕一些不良影視作品在校園內部網絡傳播,最大程度地創造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
3.3 國家管理方面,最大程度地規范流行影視文化的發展
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強媒介領域法律規范,對不良文化予以禁止和疏堵。例如,加強媒介領域的監管力度,對宣揚不良文化的媒體以嚴厲的處罰;同時設立影視分級制度,對相關的影視作品予以嚴格審查等,給大學生一個健康向上的影視文化環境。
總之,在以后的大學生校園影視文化建設中,應充分考慮其群體的特殊性,對流行影視文化進行嚴格地控制,使其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進而才能更好的為大學生價值觀健康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蔣原倫.媒體文化與消費時代[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吳飛,王學成.傳媒,文化,社會[M].人民出版社,2005.
[3]夏建中.當代流行文化:概念、歷史和理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0(5).
近年來,隨著一批批在甘肅取景拍攝或反映甘肅文化歷史的影視劇作品的熱播,甘肅不僅讓國內觀眾越來越了解和向往,而且在海外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各類在甘肅取景的影視劇作品在劇中展示了甘肅各地的風光,獨特的地域風情和吸引力使甘肅成為全國比較重要的影視劇外景地。敦煌、景泰、張掖、武威、民勤、甘南、永登、榆中、天水、慶陽等地都曾作為影視劇外景地出現在銀屏銀幕上。《敦煌》、《大敦煌》、《敦煌再發現》、《大河西流》、《新西游記》等影視作品中展示最多的奠高窟、嗚沙山、月牙泉,更進一步將敦煌推向世界,電影《英雄》的外景拍攝地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的魔鬼城,多部影視劇拍攝的影視基地敦煌影視城(又名“仿宋沙洲城”)。國內各大旅行社設計的敦煌旅游線路中,這些景點已經被開發成為經典的觀光游覽地。現階段,敦煌影視旅游的發展是甘肅省內最具規模和經濟效益的11l。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將外景地選在甘肅南部重鎮——夏河縣。影片上映后,給夏河縣的旅游發展帶來了契機。2008年游客人數達到35萬,比2007年影片上映前增長了25%【2J。隨著《三槍拍案驚奇》的熱映,片中外景地張掖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的旅游逐漸升溫,“麻子面館”在電影拍攝結束后被保留下來,成為丹霞地貌中一處人文景觀,為景區旅游創收。景區的門票已經從原來的2元漲到現在的20元[31。景泰縣擁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近年來受到影視界的青睞。《神話》、《花木蘭》、《美麗的大腳》等十多部影視劇分別在黃河石秫、永泰龜城等處拍攝。大敦煌影視城已建成并向游人開放,其大漠、敦煌、綠洲、黃河以及宏偉氣勢使其成為西部地區的一個精品影視基地。黃河文化題材的電視劇《黃河浪》、《老柿子樹》、《黃河古鎮》以甘肅榆中縣的青城古鎮為影視基地進行拍攝,突出反映了甘肅的自然景觀、民俗風情、黃河文化和甘肅人堅忍不拔的品格精神。其中,《老柿子樹》一經央視八套播出,立刻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極大地吸引了國內觀眾對甘肅的關注,對提升甘肅旅游形象、擴大對外宣傳營銷、贏得廣泛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起到了客觀的推介作用。《老柿子樹》還對黃河水車、羊皮筏子、蘭州水煙的制作等打著深厚甘肅烙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全方位透視了黃河文化與西部風俗。據統計,僅在甘肅,就約有96萬觀眾觀看了該劇。對電視劇引起的觀光熱。蘭州市各旅行社設計了主題為“看老柿子樹,游古鎮青城”的旅游線路。青城古鎮也舉辦了榆中青城民俗文化旅游節,為游客提供具有濃郁民俗民風特色的表演和展覽14t。這些影視作品的拍攝和上映極大的宣傳、帶動和促進了甘肅經濟、影視文化等許多領域。
二、甘肅影視旅游發展現狀
甘肅影視旅游和以前相比取得了喜人成就,但從總體而言還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優惠的產業政策欠缺,沒有形成系統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影視旅游是由電影電視引致的旅游,影視劇的質量及國際影響力是影視旅游的核心和宣傳媒介,是影視旅游發展的基本保證。因此,發展影視旅游首先要打造一流的影視劇,以真實的場景和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大量游客.實現以影視帶動旅游、旅游促進影視的良性發展。一流影視劇的出臺需政府優惠產業政策的扶持,韓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2001年,成立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制定和完善了《電影振興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并出臺了促進影視業發展的優惠措施,如財政支持在國家預算中提高到l%,通過文化登記制度、稅收政策等鼓勵企業向文化事業投資,設立文藝振興基金等專項基金為舉辦影視節等文化節慶活動提供資金支持。促進了一批優秀影視劇的出爐翻。甘肅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與國外和其他省份相比支持力度不夠,對影視導演拍攝作品的吸引和優惠政策欠缺。同時,由于對影視旅游作為新興旅游營銷工具的作用還不夠重視,在對如何充分地利用影視媒介形式以及如何利用已經產生的影視旅游效應持續發展影視旅游等方面,甘肅旅游業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對影視旅游產品深層次開發還處于較淺水平,甘肅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在全國范圍內相對落后,影視拍攝、影視制作活動還不豐富,目前在甘肅還沒有建立起任何類型的影視博物館、檔案館以及以影視內容為基礎的影視主題公園,還沒有產生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影視節慶。甘肅影視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利用還只是初步的涉入,即利用各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影視劇組的外景拍攝和游客的觀光休閑旅游,沒有深度挖掘游客需要。圍繞影視旅游資源開發出能帶給游客深層次娛樂體驗的影視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的影視旅游服務和項目與市場需要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缺乏有競爭力的影視旅游產品。
(二)內涵不足,文化挖掘極度缺乏現代旅游產品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沒有歷史文化積淀的旅游景點是缺乏生命力的。甘肅省內不少影視旅游地在開發過程中對于文化主題的深化力度存在較大的不足,筆者去過景泰石林多次,發現導游在介紹景點時,幾乎很少提及在此曾拍攝過的影視作品,宣傳意識和經營意識淡薄。對于景點的介紹往往局限于靜態觀賞,依然本著影視城主要為劇組服務的拍攝至上的理念,較少為旅游者的需求考慮。即使有影視宣傳意識的旅游景點,也大多只是立牌簡單表明此地拍攝劇目、參演明星,導演等情況,僅限于圖片展示,不能使旅游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難以滿足旅游者重現熒屏經典一幕的愿望。
(三)交通、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落后影視旅游開發中交通是影響旅游資源吸引力大小及旅游開發的必由之路。而甘肅的許多地方交通設施落后,行走困難,再加上吃飯、住宿等游客的基本生活問題無法解決、沒有足夠的接待設施等因素成為限制該區游業發展的“瓶頸”,無法充分發揮這些旅游地的潛在優勢,使這些風景優美的地方“養在深閨人未識”而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三、甘肅影視旅游開發對策
在甘肅,影視旅游的發展暴露出種種問題,這些問題既要靠管理部強宏觀調控和積極引導,也需要相關經營單位加強市場調研,主動開發適合消費者口味的創新型旅游產品,使甘肅的影視旅游走得更快更遠。
(一)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參與,加強市場運作要努力轉換政府角色,影視旅游是影視文化與旅游的交叉產物。發展影視旅游依賴于影視文化業的發展。政府對文化產業所給予的各種政策和資金扶持,對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甘肅文化產業發展緩慢,受落后觀念和舊體制的束縛.與其他省市相比,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在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與布局上缺乏統一的協調機構,扶持文化產業的各種政策尚不完善,缺乏協調機制。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在影視文化產業的生產經營中使用宏觀調控手段。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將發展影視旅游作為提高甘肅影視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沖破思想觀念和體制障礙.轉換政府職能,為影視旅游發展創造良好的行業環境。同時還要搞好市場運作,加大對我省旅游景區的宣傳力度,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提供降低影視制作成本和盈利的商機,以吸引各影視拍攝機構和投資商前來拍攝外景或制作影視劇,引導影視旅游地向良性競爭的方向發展。保持影視旅游地良好的內外部環境,豐富影視旅游產品。重視影視體驗以拍攝場地為依托,借鑒國外和其他省份的成功開發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充分考慮自身的現狀和旅游者的心理,突破原有的靜態觀賞為主的旅游產品,向更高層次的參與層面拓展,營造影視氛圍,增強游客參與性。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景區,恢復當時風貌、建筑、設施以及人們的穿著打扮,并模仿當時的生活場景,營造一種新鮮而有趣的生活氛圍,使旅游者隨處可見各種戲劇性的場面,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其中一員,甚至成為主角。
(二)增強影視旅游的文化內涵,實現可持續發展影視旅游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更深層次是其文化旅游屬性。影視文化與旅游文化相結合,提升影視旅游的文化內涵,一方面,要有好的影視作品推出,好的影視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旅游資源。是吸引旅游者前往影視拍攝地旅游的主要誘因。另一方面,要發掘有文化內涵的影視旅游景點,“喬家大院”等旅游景區的走紅離不開自身的文化內涵。缺乏歷史文化內涵的影視基地,其旅游經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只有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才能與影視劇互相促進。
(三)加強軟硬件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甘肅要推動影視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對相關工作進行謀劃和細化,改善好交通、道路、住宿、餐飲等極大地限制旅游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旅游景區的生活配套設施,擴大接待規模,提高接待等級,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創造良好的旅游接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