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5 15:02:1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輻射防護培訓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一、基本情況
醫院,是一所于年9月建立的由個人籌資48萬元合伙經營的綜合性非營利性民營醫院,位于城大道號,現有業務用房平方米,職工人,設置病床張。
放射科設置于醫院綜合業務樓二樓右側,從事放射工作用房三間,共計70平方米,分別設有照射診斷室(40平方米)、工作人員操作室和值班室。現有專業技術人員4人,其中:醫師1人,主管技師1,技士2人;主要設備和設施有:北京萬東frk302-1·200ma·光診斷機1臺(屬于ⅲ類射線裝置),cr1臺,閱片燈箱1個,微機1臺、打印機1臺。
二、防護設施
(一)環境安全防護:照射室墻壁屏蔽厚度為30厘米鋇沙磚混墻。輻射監測點三個,分別是放射操作人員觀察窗、病人出入門和操作人員出入門。放射操作人員操作觀察窗為120080020的鉛玻璃,病人出入門為50毫米不銹鋼鉛門,放射操作人員出入門為木鉛門。
(二)輻射防護設備:大號鉛衣1件、大號鉛圍脖1條、大號鉛手套1雙、中號鉛眼鏡1架。
(三)輻射監測設備:oslnlight個人胸章劑量計5個、輻射監測儀1臺。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組織。醫院高度重視輻射安全防護工作,成立了以醫院法人代表同志為組長、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長同志為副組長、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員、同志為成員的“放射性安全防護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醫院內部放射性安全防護管理工作,組織對含射線裝置設備、使用、貯存、應急處理、廢棄物回收,培訓教育放射工作人員,宣傳放射防護知識,監督執行放射診療管理規定,檢查放射機器設備及其場所環境,及時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隱患。
(二)建立和完善輻射防護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線機操作規則》、《北京萬東專用透視機操作規程及維護措施》、《放射科質量控制制度》、《輻射防護制度》、《輻射設備維護維修制度》、《放射科事件報告制度》、《放射科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人員培訓制度》、《放射科人員健康及個人劑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崗位責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監測制度》、《放射科應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三)應急處置。為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放射事故,確保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事故和緊急情況造成的影響,避免事故蔓延和擴大,維護正常的醫療工作秩序,制定了《發生放射線事故應急預案》,成立了以院長同志為組長、副院長同志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的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明確了可能發生事故應急處理的職責、組織指揮、工作程序等。
四、日常管理。
1.為增強放射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意識,加強放射工作人員從事放射工作專業知識培訓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對放射工作人員采取了多途徑多種形式的培訓,并承諾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員參加省、市環保部門舉辦的輻射安全和防護專業知識培訓。
2.定期監測輻射防護效果和檢定監測儀器設備,確保監測正常運行。2010年6月德陽市同佳環境檢測有限公司進行了“醫用光機周圍環境-γ輻射課題率監測”,2010年7月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對“x、γ環境水平劑量率儀”進行檢定合格,分別報告了監測結果和檢定結果,出具了監測報告和檢定證書。
3.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一是上崗前健康體檢,上崗后定期體檢。二是工作人員上崗必須佩戴個人胸章劑量計,并定期由藍道爾個人劑量監測室進行檢測。
4.環境監測,購置安裝輻射監測儀,建立日常監測臺帳。
在核能與輻射技術應用大省廣東,全省唯一一家從事輻射防護的社團組織――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宣告成立!
“秉承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行業的宗旨,積極發揮橋梁、紐帶和平臺的作用,為促進廣東輻射行業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這是國家核安全局在協會成立之際發來的賀詞,更是對協會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
兩年來,協會櫛風沐雨,鏗鏘前行,努力推動廣東輻射行業健康發展。一個個重要節點、一項項創新舉措,見證了協會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的歷程……
做好三個服務
2013年6月20~28日,藍天下的陽江市區與東平鎮格外美麗,由協會承辦的“核電安全與核應急科普宣傳”正在熱烈舉行。
6個月后,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將在這里裝料運行。這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我國首個投入運行的新核電站,業內期待,社會關注。
生動活潑的展板、圖文并茂的手冊、深入淺出的解說,讓當地居民對核電安全與核應急常識有了更多了解,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核安全氛圍。當年底,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順利并網發電,成為中國廣核集團繼大亞灣核電基地之后在廣東省內第二個實現并網發電的核電基地。
11月9日,由協會組織的又一場專家與市民有關“電磁輻射”的圓桌對話,在廣州天河區柯木i村社區會所“溫和”進行。
與“核恐懼”一樣,因為缺乏科學的認識和有效的信息交流,不少人對變電站、通訊基站的輻射,也是談“輻”色變。然而,第三方的組織、專家權威的講解、現場儀器的檢測,使得原本“水火難容”的交流得以融洽進行,居民心頭的疑慮和抵觸情緒被打消,推動這些基礎設施有序建設。
2013年底,一封來自海外的“求助”郵件引起協會關注。中國石油測井-阿特拉斯合作服務公司給協會發來郵件,反映該公司因所處區域重新規劃公司需要搬遷,放射源無處存放,請求協會幫助尋找源庫。協會積極出面,多方聯系,最終幫助該公司解決了這個難題。
“為政府服務,為社會服務,為行業服務。”兩年來,協會準確定位,以社團組織的特殊身份和特殊作用,逐漸嶄露頭角,并成為推進廣東輻射行業健康發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為政府服務,當好推進輻射工作健康發展的參謀。廣東是廢舊金屬回收熔煉大省。如何防止放射性超標金屬制品流入社會,避免威脅輻射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受省環保廳委托,協會毅然承擔了全省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摸查這一全新領域工作。數月來,相關人員輾轉12市進行現場調查,收集相關情況,編制技術指引,組織宣傳培訓,為今后落實這些企業輻射安全監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省環保廳科研經費資助下,協會開展了“廣東省環境水中氚調查及電解濃集裝置研制”項目,為全省氚的監測防護、核電生產對環境氚影響的評價以及相關環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數據和理論支持。
此外,積極承擔全省初級輻射安全培訓工作,以及全省輻射建設項目技術評估和技術審核等相關技術服務。
――為社會服務,當好公眾維護輻射環境權益的守護人。除舉辦多場針對性強的宣傳活動之外,在不到兩年的的時間里,協會先后制作了《電磁輻射科普知識》視頻、編印了《科學認識核電》、《科學認識移動基站》、《科學認識輸變電》、《核電安全與核應急》、《綠色能量 綠色電網》科普宣傳系列手冊,出版了《醫用輻射防護》、《工業輻射防護》、《日常生活輻射防護》輻射防護叢書,深受業內人士和市民的普遍歡迎。其中,三本輻射防護叢書兼具知識性、實用性、權威性等特點,既可以作為相關行業工作者的指導教材,也可以作為普通公眾的輻射防護百科辭典。
協會網站“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和協會會刊《廣東輻射防護》雜志,更是成為輻射行業與廣大公眾交流的有效渠道和平臺。協會網站訪問、點擊量已超百萬,超過一半的內容被百度、谷歌等搜索收錄。協會會刊不僅得到了行業領導、專家的認可,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關注,并贏得廣東省新聞出版局領導贊譽“精美、精準、精彩”。
――為行業服務,當好維護行業合法權益的代言人。協會先后出臺了兩批為會員服務的規章條例,包括解答相關咨詢、提供輻射防護技術交流平臺、提供輻射防護用品信息、提供科研課題服務、提供輻射標識牌服務、提供核技術應用單位年審咨詢、為核醫學用房設計提供指導等。
其中,協會承擔中移動東莞分公司委托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影響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該課題申請四項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室內覆蓋基站電磁輻射分析報告》則為廣東移動公司申請室內覆蓋基站的豁免審批提供了技術支撐。
2013年8月28日,廣東省首屆輻射安全與防護學術交流會在廣州舉行。這是一次立足廣東、面向全國的輻射行業交流盛會,來自省內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和相關人員共140多人參加了會議。精心的組織、專業的水準、熱烈的交流、愉快的氛圍,讓與會行業人士有了更多“家”的感覺。
引領行業自律
“重視安全文化建設,強化輻射安全無小事和安全責任以我為主的觀念。”
“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處理輻射糾紛和群眾投訴,自覺維護社會穩定和公眾合法權益。”
“做好工作人員輻射防護,落實個人劑量監測和建檔。”
……
2012年6月1日,一份自律公約在廣東輻射行業企業引發熱議。這是協會成立后對外發出的第一份函件,從此廣大輻射企業管理與發展又多了一處來自專業性社團組織的指導和服務。
廣東是核能與輻射技術應用的大省,也是鈾礦、伴生礦開采與冶煉的大省,全省核與輻射技術利用單位超過三千家,涉及158個行業;在用放射源超過全國總量的10%以上;移動通信、電網規模和廣播電視發射臺站均位居國內前列;在役核電裝機容量占全國一半,預計到2020年,核電發電量將達到2400萬千瓦以上。
在廣大企業期盼中,協會應運而生,從此廣東核與輻射技術應用單位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短短兩年間,協會會員由成立之初的170家增至目前的280家,遍及省內各行業,涉及輻射安全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服務等企事業單位。作為政府、行業和公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和廣大輻射防護專業人員學術業務交流的家園,在做好服務的同時,以會員單位為基礎,引導企業自律,促進行業發展,也成為協會神圣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擔當。
2013年11月28日,為加強行業自律,保障輻射安全,協會向各會員單位發出關于開展安全和防護狀況年度評估報告工作的倡議書,并為各單位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這一創新舉措,得到了會員單位積極響應,通過檢查、發現和解決問題等措施,進一步推動了企業自身管理和全省輻射行業環境管理工作水平。
2014年5月20日,協會又針對工業類、醫療機構類、電磁類等會員單位,分別開展了創建“廣東省輻射安全與防護示范單位”、“廣東省醫用輻射安全放心示范單位”、“廣東省綠色電磁示范單位”活動。創建活動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為依據,按照“協會提倡、自愿參與,協會考核、專家評審,公示與授牌,動態管理”的方法與程序,打造一批輻射安全與防護示范單位,提升示范單位的良好形象和影響力,增強企業品牌效應與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引領行業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提升輻射防護水平,讓政府、社會和公眾放心。
提升服務能力
2013年11月25日,為滿足深圳地區廣大會員更貼身、更便捷服務的需要,協會在成立不到兩年后即在深圳掛牌成立了辦事處。
2014年5月24日,協會的建設與發展又迎來了一個大喜日子。協會醫學輻射防護專業委員會成立,為全省核醫學界提供更專業、更細致的服務。
“創全國之先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強對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對于加強醫院輻射防護工作產生的積極意義給予高度評價,“具有成本小、效果好的特點,是真正關心群眾身體健康的公益事業。”
從更貼身、更便捷到更專業、更細致的服務,這是兩年來協會快速發展、日益壯大的標志,也是兩年來協會強身健體、提升能力的彰顯。
做好服務需要有一支得力的戰斗隊伍。目前,協會已組建了一支20人的高學歷、高素質、年輕化的專職工作隊伍,其中研究生學歷5人,本科、大專學歷15人,設立了綜合部、科技部、咨詢部、培訓部、科宣部等五個部門。組建了陣容龐大、門類齊全的協會專家庫,五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流專家,為各項服務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做好服務需要有一套規范的管理制度。協會依照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要求,制定了一個《章程》、5項基本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重大活動報告制度、法定代表人述職制度、印章文件管理制度)以及其他有關管理辦法,并建立了黨支部和工會,實現了以規章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省社會組織管理局領導曾兩次親臨協會現場指導,對協會規范、高效運作給予充分肯定。
關鍵詞:X射線檢測裝置 環境影響評價 輻射防護
中圖分類號:X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a)-0046-04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for X-ray Detection Device in an Enterprise
Li Yuan
(Suzhou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uzhou Jiangsu,215004,China)
Abstract:For a company X-ray detection devi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calculating the detection device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shield parameters surrounding radiation dose rate, predict the radiation impact in greatest conditions on radiation workers and the public.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X-ray detection device protective equipment fulfil the requirement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 and the public annual effective dos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dose constraint value, enterprise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struction to mee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Key Words:X-ray detect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adiation protection
某企業新增1臺X射線檢測裝置,用于對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無損檢測。其最大管電壓為160 kV,最大管電流為3 mA,主射線方向固定朝向右側壁。依據相關規定該X射線檢測裝置在正式運行前須對輻射防護設施進行評價,以確定是否滿足相關法規要求。
1 項目概況
1.1 設備概況
新增1臺X射線檢測裝置安置在廠房X-RAY室,其最大管電壓為160 kV,最大管電流為3 mA,具體情況見表1。
1.2 周圍環境
X-RAY室位于廠房西北側,廠房共二層,無地下建筑。X-RAY室北側和西側均為工具間,南側為化學實驗室,東側為操作車間,二層為辦公區。周圍50 m范圍內沒有居民點、學校和醫院等敏感點。
2 評價標準
2.1 人員年受照劑量管理目標
職業人員年有效劑量不超過5 mSv,公眾年有效劑量不超過0.25 mSv。我們取限值的1/4作為個人劑量約束值,即職業人員5 mSv/a,公眾0.25 mSv/a[1]。
2.2 環境劑量率限值
X射線檢測裝置(鉛房)四周、頂部和防護門外30 cm處,檢測裝置周圍公眾居留等區域輻射劑量率不超過2.5 μSv/h[2]。
3 工程分析
3.1 設備參數和運行工況
X射線檢測裝置內置1個X射線發生器,額定管電壓為160 kV,額定管電流為3 mA。設備運行時保持功率恒定,出束時管電壓達到最大160 kV時,管電流可調0~3 mA。設備正常運行后年開機時間不超過600 h,每周開機時間不超過10 h(每天2 h)。企業配備4名輻射工作人員,實行雙班運行,年輻射工作時間按300 h計算。
1 600 mm(寬)×2 100 mm(高);分體式控制臺尺寸為1 200 mm(長)×1 200 mm(寬)×1 800 mm(高);X射線主射線方向固定朝向右側壁。
檢測裝置的操作臺位于鉛房一側,通過電纜與檢測裝置鉛房相連。操作臺與鉛房距離約1 m(距X射線發生器約1.5 m)。
3.2 工藝流程和產污環節
該項目X射線檢測裝置屬于II類射線裝置,非工作狀態時不產生X射線,進行檢測工作時接通設備高壓,發射X射線。
X射線檢測裝置由鉛房(包括鉛房內部固定的X射線發生器及影像接受器、連接電纜等)、顯示器、控制臺等組成,利用金屬材料對X射線吸收并成像的原理,采用X射線進行透照,并在設備外部連接的工業電視顯示器上觀察、分析被檢測件的內部缺陷。
3.3 污染源項
該項目檢測裝置主要污染源為X射線發生器產生的X射線,除此之外還有X射線電離空氣產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輻射劑量率計算過程中需已知X射線輸出量,通過查表得到160 kV管電壓工況下主射線方向X射線輸出量保守取28.7×6×104 μSv?m2/(mA?h)。同時得到距靶點1 m處X射線管組裝體的泄露輻射劑量率為2.5×103 μSv/h[3]。
4 輻射安全與防護
4.1 輻射工作場所分區管理
企業將輻射工作場所進行分區管理,以鉛房邊界作為控制區邊界,以X-RAY室建筑邊界作為監督區邊界,管理措施如下。
控制區邊界(鉛房)采用門機聯鎖裝置,設備上顯著位置設置電離輻射標志,操作臺頂部設置工作指示燈,檢測期間任何人不能打開鉛房防護門及檢修門。人員進入檢測室工作期間必須佩戴合格的報警儀。
監督區邊界加強X-RAY室入口管理,入口處設置電離輻射標志,設置門鎖,輻射工作人員經授權許可才能進入,禁止公眾進入等管理措施。
企業對于輻射工作場所的分區管理措施是合理可行的,可有效加強輻射安全管理。
4.2 輻射安全場所屏蔽設計方案
X射線檢測裝置位于獨立的X-RAY室內,設備為自屏蔽的鉛房結構,設備內部X射線出束方向固定朝向右側壁(不可調)。鉛房前、后側壁,左側壁、頂部鉛板厚度均為6 mm,右側壁鉛板厚度為8 mm,底部鉛板厚度為4 mm。上述厚度的鉛板防護結構,能有效屏蔽和降低鉛房四周、頂部的輻射水平。
4.3 輻射安全設施描述及評價
門機聯鎖:X射線檢測裝置(鉛房)正面有1扇防護門,左側面有一扇檢修門,防護門和檢修門均與X射線發生器設置門機聯鎖。防護門、檢修門未完全關閉時,鉛房內部X射線發生器不能接通高壓出束。操作期間誤打開防護門或檢修門,可以立即實現X射線停止出束。
設備正面醒目位置處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操作臺頂部安裝工作狀態指示燈,設備出束期間工作指示燈亮。
設備操作臺上安裝急停開關。發生緊急狀況時,按下急停開關,立即終止X射線出束。急停開關使用后,需復位后方可進行下一次檢測工作。
X射線檢測裝置上述輻射安全設計,符合《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防護要求》(GBZ117-2015)中有關安全聯鎖、工作指示燈、警示標志、急停開關等安全設施的要求。
5 環境影響分析
5.1 環境影響評價思路
該項目X射線檢測裝置額定管電壓和管電流分別為160 kV和3 mA。對該新增的1臺X射線檢測裝置進行理論計算。計算選取X射線檢測裝置最大工況條件(電壓160 kV,電流3 mA)進行輻射環境水平和人員受照劑量的理論預測。
該項目檢測裝置射線方向固定朝向右側壁,該方向作為主射線考慮,設備鉛房(正面)前部、后側壁、頂部和底部考慮泄露輻射及散射輻射防護,左側壁考慮泄露輻射防護。
5.2 環境輻射水平預測
對各點位分別計算有用線束、散射輻射、泄露輻射可知,X射線檢測裝置在最大工況下運行,檢測裝置周圍環境輻射劑量率在2×10-4~0.351 μSv/h之間,滿足《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防護要求》(GBZ117-2015)中關注點最高周圍劑量當量率參考控制水平不大于2.5 μSv/h要求。具體計算點位示意圖及計算結果見圖1和表2。
5.3 人員受照劑量預測評價
評價中所用的輻射劑量率數據,是依據該項目X射線檢測裝置最大工況下,X射線檢測裝置周圍30 cm處輻射水平預測值。
估算模式:P=D×T×W×10-3,式中,P為年受照劑量,mSv/a;D為輻射劑量率,μSv/h;T為居留因子,無量綱;W為年受照時間,h。
估算結果表明X射線檢測裝置運行后,預計職業人員年最大受照劑量為0.026 mSv/a,公眾年最大受照劑量為0.009 mSv/a,均滿足《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中對個人年有效受照劑量(職業人員20 mSv/a,公眾1 mSv/a)的要求,并低于該項目劑量約束值:職業人員5 mSv/a,公眾0.25 mSv/a。具體估算結果見表3。
5.4 其他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X射線裝置設備每天累積開機時間不超過2 h,連續開機時間較短,單次檢測開機在10 min以內,臭氧和氮氧化物廢氣產量很小。設備為整體封閉式鉛房結構,檢測結束后打開防護門,通過檢測室自然通風排放,臭氧50 min后自動降解為氧氣,對周圍環境影響很小。
6 輻射安全管理
6.1 輻射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配備
企業已建立了輻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配備1名專職輻射安全管理人員,參加環保部門培訓后持證上崗,負責企業輻射安全管理工作。企業為該項目1臺X射線檢測裝置配備4名輻射工作人員,雙班運行,不兼職其他輻射工作。
6.2 輻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根據相關法規要求,使用射線裝置的單位要健全操作規程、崗位職責、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設備檢修維護制度、設備使用登記制度、人員培訓計劃、檢測方案等,并有完善的輻射事故應急措施。企業已建立輻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崗位職責”“維護與安全防護”“人員培訓與健康管理”“臺賬管理”“崗位操作規程”“環境與人員劑量監測方案”和“事故應急預案”。
6.3 個人劑量和環境監測
企業開展輻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每3個月將個人劑量計收集后統一送有資質的單位檢測。企業內輻射安全管理機構對個人劑量監測結果(檢測報告)統一管理,建立檔案,長期保存至離崗30年。
企業每年委托有監測資質的單位對輻射工作場所進行年度監測,定期將監測報告送交環保部門。企業每月用輻射巡檢儀對工作場所進行環境自檢,保存相關記錄。設備出現故障維修后,委托開展環境檢測達到國家標準后再次啟用。
輻射工作人員每人均配備個人劑量計,工作時隨身佩戴。X-RAY室配備2臺有效的個人報警儀,當設備劑量率超出限值時,報警儀報警提醒工作人員采取緊急措施。
7 結語
企業新增的1臺X射線檢測裝置在最大工況下,按職業人員年受照300 h,公眾年受照600 h考慮,職業人員和公眾的最大年受照劑量分別為0.026 mSv/a和0.009 mSv/a,滿足《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中對個人年有效受照劑量(職業人員20 mSv/a,公眾1 mSv/a)的要求,并低于個人劑量約束限值(職業人員5 mSv/a,公眾0.25 mSv/a)。檢測裝置周圍環境輻射劑量率最大為0.351 μSv/h,滿足《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防護要求》(GBZ117-2015)中關注點最高周圍劑量當量參考控制水平不大于2.5 μSv/h的要求。因此,在實施了輻射污染防治措施各項要求后,人員受照劑量和環境輻射劑量率處于較低的水平,從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角度看,該項目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GB 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關鍵詞:源項調查;劑量控制;調查;分析
1 背景
核電站大修期間,現場部分管道表面的劑量率較高,對檢修人員的職業照射貢獻較大[1]。為了解管道內表面沉積的放射性核素的種類及其對劑量率的貢獻,分析放射性核素的來源,研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進一步降低現場職業人員的受照輻射劑量,福清核電從101大修(1號機組首次大修)開始進行輻射源項的調查工作。包括兩方面:(1)輻射源項測量,使用就地γ源項測量系統,對確定的測量點進行了現場就地γ譜的測量。(2)數據分析,完成現場就地γ譜的譜分析工作,最終確定管道內壁沉積的主要核素的種類、活度及各核素對管道表面劑量率的貢獻。
2 測量方法
無損就地輻射源項測量方法是核設施在役期間職業照射源項調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現場測量可以獲取兩類數據:(1)γ譜,即特定測量條件下獲得被測管道的γ測量譜;(2)管道表面劑量率。在獲得被測管道的幾何條件、材質、探測器有關參數等測量條件后,通過γ譜分析、效率刻度、活度計算等過程,可從γ測量譜中分析出管道內表面沉積的核素種類及其累積水平(內表面活度)。
在此基礎上,可計算出管道內表面沉積的放射性核素在管道外表面產生的劑量率,從而了解不同放射性核素對工作場所劑量率的貢獻。
本次調查分別使用了兩套就地γ輻射源項測量系統。一是高純鍺(HPGe)就地γ輻射源項測量系統。二是碲鋅鎘(CZT)就地γ輻射源項測量系統。
根據被測對象周圍空間大小、輻射水平高低選擇相應的測量系統。高純鍺就地γ輻射源項測量系統能量分辨率好,探測效率高;碲鋅鎘就地γ輻射源項測量系統體積小巧,探測效率相對較低,適合高劑量場所。
考慮到現場其他輻射源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干擾,故在探測器部分加上準直器/屏蔽體來降低上述影響。對某一具體被測管道,設定探測器相對被測管道的幾何位置(距離、高度、測量角度)后,在管道外進行就地輻射測量,獲得就地γ測量譜。
3 測量結果及分析
核電廠大修期間,檢修人員受照劑量較大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主冷卻水、余熱排出、化容控制等系統相關區域和設備。福清核電101 大修期間源項調查以這些系統設備為對象確定了21個測量點,分別進行了就地γ輻射源項測量及管道外接觸劑量率的測量。
3.1 沉積源項及劑量率貢獻
測量結果表明(以下表格內數據僅列相關系統的代表點位),福清101 大修期間,各管道中的Co-58和Cr-51的表面沉積活度較大;從核素劑量率貢獻來看,Co-58是劑量率貢獻的主要核素(見表1),貢獻了大約80%左右。
通過表2可以看出在壓水堆核電廠運行初期,Co-58在管道內表面的沉積活度遠大于Co-60的沉積活度,劑量率貢獻也主要來源于Co-58。
在主冷卻劑系統中,Co-58為主要的沉e核素,其他次要核素有Co-60、Mn-54、Fe-59、Cr-51、Zr-95、Nb-95、Zn-65等核素。主系統其他管道內壁沉積的Co-58表面活度在105~106Bq/cm2量級范圍,Co-60和Mn-54的沉積量基本上在103~104Bq/cm2量級。
余排系統中沉積的主要核素有Co-58、Zr-95、Nb-95、Mn-54、Fe-59和Co-60等。該系統中,Co-58沉積的表面活度在104Bq/cm2左右,比主系統沉積活度小一個量級。Co-58在余排連接管中沉積最多、余排泵上游管道中最少;Co-60則正好相反。
化容控制系統管道內壁沉積的主要核素是Co-58。在樹脂床后管道、容控箱下游管道和上充泵出口管道中,Fe-59的含量也較多,其他次要核素有Co-60、Cr-51、Zr-95、Nb-95、Mn-54、Zn-65等。此外在樹脂床后管道中測到了微量的Sb-124,在床后過濾器下游管道中發現了微量的Ag-110m。化容系統各管道沉積Co-58的表面活度比Co-60要大2個量級左右。
3.2 管道表面接觸劑量率計算值與測量值的比較
基于沉積核素表面活度的測量值,可計算出管道中各沉積核素在管道外表面產生的劑量率計算值;在沉積源項現場測量過程中,也獲取了管道表面劑量率。對比計算值與測量值,可為輻射源項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判斷提供一定的參考。
本次101大修源項調查各個測量管道表面接觸劑量率計算值與測量值間的相對偏差見圖1。從中可看出:除三環路熱端(177.06%)、余排泵上游集管(-71.40%)、化容下泄管(-49.17%)、9TEP前貯槽泵上游(64.07%)四個管道的表面劑量率計算值與測量值偏差較大外,其他管道的偏差都在±40%以內。
4 劑量控制建議
核電廠工作人員職業照射的主要來自于大修期間,其中輻射源項(尤其是沉積在管道、設備內的活化腐蝕產物)是形成輻射場的來源。根據核電廠的運行經驗,降低劑量的途徑主要是:一是降低源項;二是有效的防護最優化措施。降低源項是劑量控制最直接和最根本的辦法,但技術難點較大。防護最優化措施是通過現場輻射的測量、作業方案優化、劑量預評估、作業現場遠程實時監控等手段,降低作業劑量。
(1)可參考美國EPRI的《標準輻射監測程序》建立適合各個核電廠的輻射指數測量方案,開展輻射指數測量工作。
(2)輻射源項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核電系統運行狀況、水化學控制、去污等措施的效果,持續開展輻射源項調查與分析,為了能夠為下一步的源項減少工作提供足夠的基礎數據。
(3)對現有的個人和場所劑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的劑量貢獻作業種類(如搭建腳手架)和作業場所。并對關鍵作業進行跟蹤調查,在此基礎上可采取進一步的輻射防護管理措施。
(4)基于當前的3D模擬、虛擬現實等技術,建立核輻射作業場所的3D劑量模擬平臺,具備作業現場條件、作業狀態、作業路徑的模擬,及作業劑量的快速計算的功能。實現作業培訓、作業方案優化設計和劑量的預評估。
(5)建議建立一套核電作業現場輻射防護遠程實時監控系統。將現場作業的視頻、聲音、劑量率等數據實時傳輸到輻射防護監控中心,管理人員可實時掌握作業現場的狀態和劑量數據,并根據現場情況適當的調整作業計劃,以達到降低集體劑量的目的。
(6)在源項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開展源項控制與減少的工作。為核電廠現場輻射防護,初步提供一套技術先進、可操作性強的技術支持系統,提高現場最優化水平、降低集體劑量。
5 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福清101大修期間各被測管道沉積源項,與同類型壓水堆核電廠的沉積源項和沉積規律類似。Co-58是全系統中的主要沉積核素,對劑量率的貢獻也最大。
根據這一特點,結合國際上主要的沉積源項管理項目現狀,建議如下:
(1)重視并加強系統管道沉積源項數據的積累,為今后的源項降低與劑量控制等輻射防護措施的實施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
(2)結合核電廠的設備材料參數、水化學數據、劑量率巡測數據、個人劑量數據等,綜合分析、評價沉積源項的來源、沉積影響因素以及對職業照射劑量的影響。
(3)建議在停堆氧化運行前后開展沉積源項的測量,可進一步評價氧化運行措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茂春,陳德淦.大亞灣核電站大修中職業照射控制的實踐與經驗[J].輻射防護,2004,24(3-4).
關鍵詞:γ射線儀表;衰變;輻射劑量;輻射標準;應對
1 化工廠γ射線儀表的概況
化工現場所用的γ射線儀表主要包括γ射線料位計、γ射線密度計、測厚計、核子秤等。γ射線儀表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釋放出的γ射線進行測量的儀表,屬于含密封源儀表。放射性同位素一般為鈷-60(Co-60)或銫-137(Cs-137)。
鈷-60會透過β衰變放出能量高達315 keV的高速電子成為鎳-60,并放出兩束伽馬射線,其能量分別為1.17及1.33 MeV,半衰期5.27年[1]。
銫-137大約95%通過貝塔衰變為barium-137m1 (137m1Ba, Ba-137m1),其他約5%直接衰變為穩定的barium-137。 Ba-137m1的半衰期為153秒,并放出伽瑪射線(這是銫-137放射源的全部伽瑪射線來源)[2], 射線能量為0.662MeV[3]264。銫-137的半衰期為30.17年 [4]。
目前還沒有專門介紹化工γ射線儀表輻射知識的相關文獻,很多著作教材的內容也都比較籠統而廣泛,在使用過程中,很多使用者對γ射線儀表的輻射知識一知半解,不知道多大的輻射量、多遠的輻射距離是安全的。為了使γ射線儀表的使用者迅速直觀地掌握輻射知識,因此有必要對γ射線儀表涉及到的基本輻射知識進行歸納,令使用者能對輻射半衰期及活度、輻射劑量及單位、標準及安全量值、輻射對人體的作用、以及如何應對化工現場的輻射等各方面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
2 衰變、半衰期、活度[3]16-19
在自然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一般都是隨機發生的,不可能確切地預測到哪一個原子即將發生衰變,但是如果大量的原子被看作為一個整體,那么衰變過程就遵循明確的統計規律,稱為放射性衰變規律,用下式表達:
N=N0e-λT (1)
式中:N0――T=0時放射性原子核的數目;
T――衰變時間;
λ――衰變常數;
N――經過衰變時間T放射性原子核的數目;
若N是N0的一半,即N= N0/2那么T就是半衰期,因此將上式進行推導,可得出計算半衰期的公式:
T= (2)
活度(用A表示)是指放射性物質單位時間內發生衰變的個數。活度的單位是貝可[勒爾](Bq),1Bq表示每秒內發生一次衰變。活度的老單位是居里(Ci),1Ci=3.7×1010Bq。
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與其含有的不穩定核子數成正比,如下式:
A=λN (3)
式中:A――活度;
λ――衰變常數;
N――剩余的原子核數目;
根據式(1),因此活度的變化可以表示為:
A=A0e-λT (4)
3 輻射劑量及其單位的認識
1937年在芝加哥召開的ICRU(國際輻射單位與測量委員會)會議確定,X射線的量或劑量的國際單位稱作“倫琴”,用符號“R”表示。這次會議把以倫琴為單位的X射線的量稱作劑量。這就是“劑量”這一概念的由來。自1962年以來,所謂“劑量”,實際上指的是吸收劑量[5]36。
吸收劑量是當電離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用來表示單位質量的物質吸收電離輻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用“D”表示,SI單位為焦耳每千克(J/kg),單位的專門名稱為戈瑞,簡稱戈,用符號Gy表示。1戈=1焦耳/千克。吸收劑量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吸收的劑量,符號為D(?),SI單位為焦耳/千克/秒,單位專門名稱為戈每秒,用符號戈/秒(Gy/s)表示[5]37-38。
照射量是表示X或γ射線在空氣中產生電離大小的物理量,用X表示,SI單位為庫侖每千克(C/kg),與它暫時并用的專用單位是倫琴(R)。1倫琴=2.58×10-4庫侖/千克。照射率(亦稱照射量率)是單位時間內的照射量,符號為X(?),SI單位為庫侖每千克秒,用符號庫侖/千克?秒(C/kg?s)表示[5]47-49。
由于同樣劑量的射線在空氣中的照射量,被空氣吸收的能量,與在肌肉、骨骼組織吸收的能量是不一樣的,這由光子能量所決定,根據我們接觸到的γ射線(鈷-60能量為1.17及1.33 MeV,銫-137能量為0.662MeV),照射量率1倫琴/小時的γ射線在肌肉中的吸收劑量率相當于大約9.5×10-3戈/小時(0.95拉德/小時)[5]50-51。
一般說來,某以吸收劑量產生的生物效應與射線的種類、能量及照射條件有關。即使受相同數量的吸收劑量照射,因射線種類和輻照條件不同,其所致的生物效應無論其嚴重程度還是其發生的幾率皆不相同。為了統一表示各種射線對機體的危害程度,在輻射防護上,采用了劑量當量的概念。用適當的修正因數對吸收劑量進行加權,使得修正后的吸收劑量能更好地和輻射所引起的有害效應聯系起來。定義為:在組織內所關心的一點上的D,Q和N的乘積,公式表示如下:
H=DQN
式中,
H――劑量當量,SI單位為焦耳每千克,單位的專門名稱為西弗,用符號Sv表示。
1西弗=1焦耳/千克。
D――吸收劑量(戈)。
N――所有其他修正因素的乘積。它反映了吸收劑量的不均勻的空間與時間分布等因素。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指定N=1。
Q――品質因數。[5]52
品質因數和射線的種類、能量、受照條件有關,我們只需記住鈷-60與銫-137釋放出的γ射線品質因數為1即可。
4 天然輻射及其他輻射
在人類生活的周圍環境中,無處不在地充滿著來自天然放射性物質和其他天然源的電離輻射。事實上,即使到了人工輻射源廣泛應用的今天,天然輻射源仍然是正常情況下人類所受到輻射照射的主要來源。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由于人類生產、生活等活動所引起的天然輻射源對人類照射有升高。天然照射來自地球上天然放射性物質和其他天然源的輻射,后者主要是宇宙射線及其感生放射性[6]51。
5 輻射標準及有效劑量認識
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中規定,職業照射劑量限值為:由審管部門決定的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劑量為50mSv;公眾照射劑量限值為:年有效劑量1mSv,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提高到5mSv [7]。此劑量限值同于ICRP60號報告中的規定。
GBZ 125-2009《含密封源儀表的放射衛生防護要求》中規定,不同使用場所對檢測儀表輻射的劑量控制要求如下表[8]:
在γ射線料位計所在場合一般按照“對人員的活動范圍不限制”或“在距源容器外表面1m的區域內很少有人停留”的場所劑量當量率要求控制值,考慮到輻射防護的正當性及實際實用性,使用后者較多。
對場所有效劑量可以這樣近似計算,若γ射線料位計的使用者在2.5μSv/h劑量當量率的環境下每天工作1小時,以一年為250個工作日,共250小時,年劑量為
2.5μSv/h×250小時=0.625mSv
注:其他劑量當量率環境均可類似計算。但由于衰變的統計漲落,實際工作中某一處并沒有固定到某個劑量的當量率,人員所處位置也不是固定在某個劑量當量率的環境下。有效劑量的精確計算還需考慮輻射權重因子、器官或組織的權重因子。
0.625mSv的劑量接近公眾年有效劑量1mSv,而每天連續在2.5μSv/h劑量當量率環境下工作1小時的情況幾乎不存在。只有職業工作人員可能存在,但也不是每天都如此。職業工作人員若以每年在2.5μSv/h劑量當量率的環境下工作100小時計算,年有效劑量也只有0.25 mSv。當然職業工作人員也有可能在大于25μSv/h劑量當量率的環境下工作,則應嚴格執行職業照射劑量限值。
6 γ射線與探測器及人體的作用
探測器探測γ射線的原理主要是探測器內部的閃爍體遇到γ射線之后發生光電效應,釋放出電子形成電流,電流的變化經過放大、運算,就可以探測閃爍體所在之處的射線量的變化,換算成物料數值顯示出來。
電離輻射產生多種類型的生物效應,就放射防護而言,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的效應: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確定性效應主要指因細胞丟失導致的組織或器官功能失常或功能喪失,這些效應由大劑量照射引起,并且對它們來說存在閾劑量。隨機性效應包括癌癥以及由動物實驗結果所推論的遺傳疾患的增加,它們可能在受照后很久才顯現出來,沒有劑量閾值,其發生率與劑量成正比[6]36。
在輻射防護劑量范圍內,從幾mGy(空氣中γ射線產生的劑量當量率數值等同于mSv)至大約幾十mGy,并不會產生明顯的生物效應[6]46。化工現場密封放射源儀表的表面劑量當量率都是μSv/h量級的,有效劑量幾乎不可能達到幾mGy。化工現場的放射源一般都使用IV、V類源,國家環保總局公告2005年第62號附件放射源分類規定,IV類源屬于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V類源為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
7 如何應對化工核儀表中的輻射
國務院令第449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定,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單位,應當對直接從事生產、銷售、使用活動的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和防護的知識教育培訓,并進行考核。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31號《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對使用IV、V類源的單位,按規定應當配備大專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專職或兼職負責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還應當對輻射工作人員進行輻射安全和防護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考核,并配有安全措施、防護用品和監測儀器、操作規程、使用登記制度、應急措施、固廢處理方案。
現場工作中,應對γ射線有三條路徑:時間、距離、屏蔽,在輻射環境下時間越短有效劑量越少,同樣時間下距離越遠有效劑量越少,屏蔽效果越好有效劑量越少。
可以對比一下前文工業現場年有效劑量0.625mSv與天然本底輻射劑量2.4mSv,后者是前者的將近4倍。0.625mSv是根據GB18871-2002中公眾年有效劑量1mSv的限值,盡量較高地估計了γ射線料位計使用者的年劑量,可見實際使用γ射線儀表中,工業現場的輻射年累積劑量并不是多可怕。當然使用γ射線料位計等輻射類型的儀表,需要專業的知識及操作技能,相關使用者需經過輻射知識與輻射操作的培訓方可上崗,也可以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單位對輻射類儀表進行維護工作。
8 結束語
化工廠所的γ射線儀表使用的同位素一般為鈷-60或銫-137,它們在衰變時釋放出γ射線,通過對衰變、半衰期、活度、劑量、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的介紹,可初步了解輻射。引出輻射國家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對有效劑量進行近似計算,可進一步了解到化工現場的輻射有效劑量。對射線與探測器及生物體的作用介紹,并引出法規對IV、V類源的分類,可進一步了解到IV類、V類放射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只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使用者應當遵守國家標準相關規定,嚴格執行時間盡可能少、距離盡可能長、屏蔽盡可能好,且具有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或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單位對輻射類儀表進行維護工作。
參考文獻
[1] Gamma Irradiators For Radiation Processing[R]. Vienn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2005.
[2] Nuclide Half-Life Measurements[R]. NIST, Retrieved 13 March 2011.
福建省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辦法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預防和控制放射性污染和核事故危害,保障公眾健康及安全,促進核電事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核電廠輻射環境監督管理、核事故應急(以下簡稱核應急)管理、規劃管控、公眾溝通與信息公開等環境輻射防護工作。
第三條 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嚴格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對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公安、交通、衛生、民政等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監督管理和事故應急工作。
第五條 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納入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規劃,建立和完善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和核應急工作協調機制,提高輻射環境監管和核事故應對能力,保障公眾和環境安全。
第六條 核電廠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核安全法律法規標準,采取安全與防護措施,預防發生可能導致放射性污染的各類事故,避免放射性污染危害。
第七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核電廠輻射環境狀況信息的權利。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可能造成核電廠放射性污染的行為提出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 核電廠建設、發展規劃應當與當地環境保護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適應。
核電廠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核電廠依法經營,共同維護核電安全;核電廠應當支持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二章 輻射環境監督管理
第九條 核電廠選址、建造、運行和退役的各個階段,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并按照國家規定程序報有關部門審核和批準。
核電廠建設項目的規模、位置等發生變化時,應當依法重新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報經批準。
新建、改建、擴建的核電廠及其相關存在放射性物質排放的項目,在選址、設計審查、竣工驗收中,應當執行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其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條 核電廠在首次裝料前,營運單位應當組織有資質單位,完成環境本底輻射水平的調查,至少應當獲得最近兩年的調查數據,在同一廠址后續建造的機組裝料前,應當至少獲得最近一年的環境現狀輻射水平調查數據。
核電廠的環境本底和現狀輻射水平調查數據應當在相應機組裝料前報送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核電廠在首次裝料后,營運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要求進行輻射環境監測,定期將監測結果報送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 核電廠排放的放射性氣載、液態流出物應當符合國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標準的要求,嚴禁超標排放。
第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委托定期對核電廠輻射環境監測和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情況進行檢查。核電廠營運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所需資料并配合相關檢查活動。
檢查人員不得泄露核電廠的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
第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委托對核電廠環境輻射水平和放射性流出物實行監督性監測,定期將監測數據與核電廠的輻射環境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和分析,并將監測結果報省人民政府,通報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并向社會公開。
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核電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建設,系統運行、維護費用納入省級財政預算管理。
第十五條 禁止實施盜竊、損毀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設備等危害系統安全運行的行為。
第十六條 核電廠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貯存、處置和運輸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第三章 核應急管理
第十七條 省人民政府設立省核電廠核事故應急委員會(以下簡稱省核應急委),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核應急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承擔。
省核應急委成立專家咨詢組、聯絡員組和應急專業組,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核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
第十八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省核應急預案,報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和省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省核應急委成員單位應當根據省核應急預案,制定核應急實施程序,并確保各實施程序相互銜接、協調一致。
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根據省核應急預案,組織制定本級核應急預案。
第十九條 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核應急組織,建立相應的核應急管理機制,并按照核應急預案的要求,組織本轄區內的核應急有關工作。
第二十條 核電廠場內核應急預案由核電廠營運單位制定,報國家有關部門審查批準后,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按照國家和省核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在核電廠周圍設立應急計劃區。
應急計劃區內的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應當配合核應急組織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第二十二條 省核應急委成員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規劃建設必要的核應急指揮設施、通信保障系統、輻射環境監測系統、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氣象監測系統、地震監測系統和去污洗消場等基礎設施,并保證處于良好和隨時可用狀態。
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建設的核應急指揮中心、核應急前沿指揮所應當與省核應急指揮中心實現指揮通信聯通。
第二十三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建立核應急專用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制定核應急專用物資儲備目錄,編制儲備保障計劃。省核應急委有關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資源,做好核應急專用物資儲備。
核應急通用物資儲備納入全省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第二十四條 核電廠在首次裝料前以及同一核電廠廠址內不同堆型機組首次裝料前,省核應急委應當組織核應急實戰演習,核電廠應當參加。
核電廠在首次裝料后,設區的市核應急組織應當針對本行政區域內每個核電廠址,每5年至少組織一次核應急實戰演習或者桌面演習。
省核應急委成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組織和開展和參加核應急培訓和演習。
第二十五條 核電廠進入核應急狀態時,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按照應急預案規定采取有效措施,并向國家核應急管理主管部門、國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及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報告,并通報省核應急委成員單位。省核應急委成員單位接到通報后,應當立即根據核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
第二十六條 在核應急狀態時,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政府組織實施的隱蔽、撤離等公眾防護措施。
第二十七條 場外核應急準備資金由核電廠和核電廠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共同承擔。其中核電廠承擔的部分,由核電廠按照規定的比例以財政專項收入的形式上繳財政,并納入財政預算內管理。
場外核應急準備資金用于開展各項場外核應急準備工作,實行專款專用。
第四章 規劃管控
第二十八條 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對核電廠外圍區域實施規劃管控,報省人民政府批準。規劃管控范圍以反應堆為中心,半徑不得小于5千米。
第二十九條 核電廠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規劃管控范圍批復后制訂規劃管控范圍內的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相關城鄉規劃相銜接,在征求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同意后,依法報核電廠所在地縣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施行。
規劃管控范圍跨縣級行政區域的,分別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制訂其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征求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同意后,依法報所在地縣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施行。
第三十條 核電廠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核應急工作需要,對進入規劃管控范圍內旅游景點的游客數量進行控制。
第三十一條 規劃管控范圍內禁止建設煉油廠、化工廠、油庫、使用爆破方法作業的采石場、易燃易爆品倉庫、輸油(氣)管道等項目。
規劃管控范圍內嚴格控制人口機械增長,禁止新建、擴建大的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密集場所和生活居住區、大的醫院或者療養院、旅游景點,以及飛機場和監獄等項目。
規劃管控范圍內已建有前二款規定的禁止建設項目的,因保障核電廠安全確需征收的,依法予以補償。
第三十二條 以核電廠反應堆為中心,半徑5千米毗鄰海域內,不得新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碼頭和錨地,不得新設置船舶的防臺避風錨地。
第五章 公眾溝通與信息公開
第三十三條 核電廠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衛生、教育、廣播電視、科協等部門和核電廠應當組織開展核安全與核應急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核安全和核應急的認知水平。
第三十四條 建設單位應當在申請建設核電廠前向擬建廠址所在地公眾公布建造意向,說明所建核電廠的性質和可能對所在地的環境影響及其防治措施,并接受公眾的咨詢。
第三十五條 核電廠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核與輻射信息公開的要求,將核設施建設、運行有關信息通過網絡、報刊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及時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六條 核事故信息由省核應急委按照國家規定統一。信息內容包括:核事故及處置基本情況,空氣、食品和飲用水等受污染情況,對公眾健康及環境安全已經或者可能造成的影響,公眾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建議,以及公眾關注的其他事項。
核應急響應啟動后,省核應急委應當根據需要及時組織、持續滾動相關信息。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散布核事故信息謠言,擾亂社會秩序。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實施盜竊、損毀核電廠輻射環境現場監督性監測系統設備等危害系統安全運行行為的;
(二)散布核事故信息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在規劃管控范圍內擅自建設禁止項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第三十九條 核電廠在運行過程中對周圍公眾和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未依照本辦法規定履行職責,有下列行為之一,影響核應急救援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制定核應急預案和實施程序的;
(二)拒不承擔核應急準備義務的;
(三)拒不執行核應急預案,違抗命令,不服從指揮的;
(四)其他危害核應急工作的行為。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中下列用語含義:
(一)輻射環境,是指核電廠管理區域外的放射性水平。
(二)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三)應急計劃區,是指在核電廠周圍建立的,制定有核應急預案、并預計采取核應急對策和應急防護措施的區域。
1.1一般資料選擇DTC術后經131I治療的患者806例,其中男287例,女519例,年齡10-76歲,平均年齡43歲。病歷資料完整,均有明確的術后病理診斷,狀癌795例,濾泡狀癌11例;無轉移者237例,有轉移者569例(頸部淋巴結532例,肺32例,骨5例)。1.2治療與防護1.2.1治療前準備預約治療時患者應提供術前頸部超聲、手術記錄、病理結果,確認屬DTC術后131I治療適應證者,可按要求預約治療時間。所有患者均應停用左甲狀腺素鈉片(L-T4)并禁碘飲食4周,在低碘飲食的同時不可忽視禁用含碘藥物,如西地碘含片(含碘1.5mg/片)、胺碘酮等。特別要注意3個月內應當避免使用含碘造影劑的CT或X線檢查,常規應用的造影劑含碘量高達15g/100ml[4]。治療前患者傷口愈合良好,完善所需的實驗室檢查:血清甲狀腺功能八項檢查(至少包括TSH、TgAb、TG等),PTH,血常規,肝、腎功及血清離子五項等,育齡婦女需查血清HCG;心電圖,頸部超聲,甲狀腺攝131I率,甲狀腺99mTcO4-(北京原子高科有限公司提供)靜態顯像,可疑肺轉移者需胸部CT檢查,疑似骨轉移患者需全身骨顯像。符合治療條件的患者按要求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治醫生應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所有疑問,直到患者明白和滿意并要求患者簽字后,方可實施治療。1.2.2治療劑量清甲(去殘)患者常規給予131I3.7GBq(100mCi);同時存在功能性轉移灶者,根據治療前檢查結果,依據轉移程度不同給予相應的放射性131I劑量:存在頸部淋巴轉移者3.7-5.55GBq(100-150mCi);肺轉移者5.55-7.4GBq(150-200mCi);骨轉移者7.4-9.25GBq(200-250mCi)以達到同時治療轉移灶的目的。1.2.3給藥前準備及給藥方法囑咐患者服用131I(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前應禁食4-6h,服用后仍需禁食2h,3日內禁碘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對該治療有疑慮或對輻射安全的擔心引起煩躁、擔憂等一些現象的患者,醫護人員應積極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疏導;對易惡心,嘔吐或暈車等現象的患者,可給予減少這些不良反應的藥物來緩解。給藥方法:一次口服,將藥物咽下后立即用溫開水少量多次漱口,并將漱口水咽下,以免口腔沾染。1.2.4輻射防護對DTC患者進行口服131I治療時,除殘余甲狀腺及其病灶攝碘外,大量131I從尿液、汗液、唾液中排出,患者是一個開放活動性的強放射源。因此醫護人員要做好外照射防護,避免131I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確保周圍人群安全和環境清潔。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說明治療隔離期間的注意事項,正確處理排泄物和污物。應強調醫務人員的輻射防護意識,減少醫護人員來自服131I治療患者的不必要照射和意外事故。醫護人員必須經過放射防護培訓,操作中必須遵從操作熟練、準確迅速、安全高效的原則。給患者服藥治療時應采取時間、距離、屏蔽防護措施,如:穿專用輻射防護衣,帶防護鉛圍脖和鉛眼鏡,佩戴個人計量儀,戴橡膠手套及雙重口罩等;其次,強化患者治療隔離期間管理,謝絕社交活動,避免不必要的公眾照射。放射性排泄物和污物收集后無害化處理,減少環境污染;醫護人員與患者交談時保持一定距離,及時了解患者情況并給予合理的處理措施,盡可能做到短時間遠距離。提醒患者減少密切接觸他人;在服藥后1周內,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應該經常洗手洗澡,以有效減少皮膚污染。
2結果
806例患者在131I治療后一周內有11例出現惡心,食欲減退;9例出現失眠,多夢等癥狀;2例患者治療后因未按要求含服VitC而出現腮腺腫脹伴痛疼,以上患者經過心理調適和對癥處理,一周后癥狀明顯緩解并安全度過治療隔離期。特別是1例DTC伴雙頸部淋巴結、雙肺、腎上腺、髂肌等多臟器轉移的10歲患者按照規范的治療護理和輻射防護措施,經4次131I治療后,所有轉移灶完全消失,隨訪三年半患者無治療后并發癥,已獲得臨床治愈(圖1)。隨訪3-5年證實806例患者均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并對自己的生存質量基本滿意。
3討論
關鍵詞:核電廠;常規島;射線檢驗
中圖分類號:TL4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核電廠是通過核裂變產生大量能量,由能量轉化為熱能,熱能在一回路與二回路中傳遞,以蒸汽的形式,推動汽輪機(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再由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從而實現核能到電能的轉變。通常,核電廠有三大部份組成,核島、常規島及BOP輔助系統。而常規島部份與常規火電廠的發電原理基本相同,它實現從熱能、機械能、電能轉變過程的功能。在常規島安裝過程中,會有大量的設備及管道焊接,無損檢驗在這里得到廣泛的應用。無損檢驗是指以不損害預期實用性和可用性的方式來檢驗材料或零部件的技術方法的開發和應用,其目的是為了探測、定位、測量;評價完整性、性質和構成;測量幾何性。簡單來說是在不對材料、工件和設備造成任何損傷的前提下,利用材料物理性質因有缺陷而發生變化的現象,來判斷構件內部和表面是否存在缺陷。在常規島安裝過程中,應用最多的無損檢驗方法有射線檢驗、滲透檢驗、磁粉檢驗。由于核電廠安全質量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無損檢驗的應用比其它行業在安全,質量方面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常規火電廠的無損檢驗中,射線檢驗、超聲波檢驗和渦流檢驗都可以用來檢測材料內部缺陷的檢驗方法,但是在核電廠常規島安裝過程中,以射線檢驗作為檢測材料內部缺陷的主要檢驗方法。下面介紹射線檢驗如何在核電廠常規島安裝工程中的應用。
2程序依據
由于核設施安全性和可利用率要求的特殊性對系統和設備以及活動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包商必須建立項目質量保證體系,根據業主的程序文件檢驗要求,對射線檢驗相關的管理、技術程序文件進行編寫,做到凡事有章可循。需要編寫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無損檢驗大綱》、《射線檢驗工作程序》、《射線探傷和輻射防護管理》、《放射源事故應急預案》、《暗室處理》等。核電廠工作模式是一切按程序辦事,技術文件一經批準生效,就會作為射線檢驗的依據,進行射線檢驗,要嚴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進行。如果由于編寫人員經驗水平不足或現場技術條件的變更,發現程序文件與現場實際情況不一致,工作執行沒法得到預期的效果時,需匯報給程序文件的編制者,編制者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查找原因,對技術程序文件進行修改升版,使技術文件與現場實際情況始終保持一致性。
3質量控制
我國實踐證明,是否切實實施質量保證工作,對能否保證核設施物項和活動的質量,從而對保證其安全運行和可利用率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為了保證達到工序質量要求必須設置質量控制點。質量控制點是為了保證工序質量而確定的重點控制對象、關鍵部位或薄弱環節。質量控制點包括見證點(W點)和停工待檢點(H點)。凡是列為見證點的質量控制對象,參與檢驗相關人員應按約定時間進行活動見證和監督,并簽證合格的工序活動。如業主檢驗人員未適時出席,施工單位有權按計劃繼續工作。底片評定一般會設置為W點;停工待檢點是重要性高于見證點的檢查點,通常是針對隱蔽性施工過程或工序、對整體質量影響重大的工序、和首次使用的特殊工藝設置H點。凡列為H點的控制對象,要求檢查人員必須到場檢查,如果檢查人員未在約定的時間到場監督、檢查,施工單位應停止后續工序的施工。射線人員的資格審核一般會設置為H點。
4人員資格
從事核電廠常規島射線檢驗的人員必須持有技術監督局、核工業或電力行業的相應資格證書且只能從事個人資格證上相應級別的檢驗活動。上崗前,必須經過崗前培訓并考核合格,經授權后方可上崗作業。從事現場透照工作的射線探傷小組組長還需通過輻射安全知識的培訓并持有放射人員工作證。由于射線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所有射線檢驗人員還需按照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規范進行體檢,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體檢不合格或對放射線敏感的人員不得從事該項工作。
5材料設備
根據常規島施工現場不同的環境特點,在進行射線檢驗時,會選用不同的射線檢驗機具材料和射線檢驗方式。一般情況下,會選用X射線探傷機,γ射線源。X射線探傷機一般選用300EG-S2、300EG-B2F、XXG-3005等,其最高電壓不超過300kV。在常規島安裝工程中,預制的管道焊接接頭和除鹽水罐筒體間的對接焊接接頭會選用X射線探傷機,其檢驗的厚度較小,焊口比較集中。而現場管道安裝復雜,管線布置與配電設備等因素的限制,X射線探傷機一般不適用,這時選用γ射線源較合適。γ射線源在現場使用方便,不受管道布置,配電設置和現場環境的限制。采用γ射線源還可以進行X射線探探傷機不能進行射線透照方式,而達到射線檢驗最好的效果。由于常規島安裝工程中,涉及射線檢驗的管道厚度一般在1~36mm之間,常會選用Se-75、Ir-192兩種γ射線源。X射線機進場后,技術人員應組織持有射線Ⅱ級資格證人員每年編制其曝光曲線;γ射線的使用必須符合GB4792-84《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準》,定時進行保養。膠片的選擇根據被檢工件對底片的質量要求,以及透照工藝條件選擇合適類型的膠片,一般會選擇KODAK AA400。一些業主可能會要求選用更高級別的膠片,如KODAK MX125。使用射線膠片前,應對每盒膠片抽取一張膠片測量其固有灰霧度,其數值應少于0.3。若該盒膠片所抽檢的膠片固有灰霧度高于或等于0.3,應進行擴大比例抽檢。若仍存在超標現象,則該盒膠片不能在現場使用,并退回給供應商處理。
6探傷許可證
在進行射線檢驗前,必須向業主辦理射線許可證。由于核電工程的特殊性,當天的射線探傷作業只能當天申請,射線探傷負責人核對當天所需進行射線檢驗的工作內容,工作地點和預計完成時間,然后向業主辦理射線工作許可證。射線檢驗時,許可證必須要攜帶到現場,以便業主安全監督人員檢查。每一張射線工作許可證僅對一個射線檢驗活動有效,射線檢驗人員只能在申請的地點,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射線檢驗,禁止超出地點、時間進行射線檢驗。
7檢驗對象和檢驗比例
在核電廠常規島安裝工程中,射線檢驗主要對象是焊接接頭。包括管道對接焊接接頭,壓力容器對接焊接接頭。其中以管道對接接頭為主,不論是預制車間的管道,還是現場安裝的管道,其設計復雜,規格不一。直徑從10~2591mm和厚度從1~38mm等多種不同規格都可能需要進行射線檢驗。而其檢驗比例則需按照相關技術標準的要求執行。一般情況下,常規島管道安裝會參與電力標準,根據其壓力,溫度等參數劃分為一級管道和二級管道兩種級別管道,然后按其是否進行水壓試驗來選擇射線檢驗比例。壓力容器有除鹽水罐、除氧器,都需要進行射線檢驗。一般情況下除鹽水罐筒體間環焊縫與縱焊縫進行10%射線檢驗,丁字縫進行100%射線檢驗。除氧器則需進行100%射線檢驗。除了管道和壓力容器的焊接對接接頭,常規島內一些設備也需要進行射線檢驗。
8透照工藝
與其它行業的射線檢驗相同,常規島安裝工程中的射線檢驗優先選用單壁透照,當不能采用單壁透照時才允許選用雙壁透照的方式。射線束中心一般應垂直指向透照區中心,需要時也可以選用有利于發現缺陷的方向透照。對于大管道對接焊接接頭(管道外徑大于100mm),如果射線源可以放置在管道軸線的中間,焦距也滿足底片幾何清晰度的和靈敏度的要求,應優先選擇。不符合要求參數條件的,也可按標準文件的規定,放寬條件選擇。其它情況一般選擇雙壁單影射線透照方式,像質計放置在膠片側,并加“F”以作標識。一般不選用單壁外透法。對于小管道對接焊接接頭,則選擇用雙壁雙影法,根據管道參數與所采用的工藝標準要求,選擇傾斜橢圓成像透照法或垂直透照法。
9輻射防護
核電廠常規島射線檢驗輻射防護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過程。由于核電廠安全的重要性,賦予其射線檢驗輻射防護更加嚴格的要求。首先要管理者重視其安全的重要性,具有核安全文化意識,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從射線探傷許可證的申請到現場射線結束的每一個過程都應按業主安全程序或國家行業相關安全規定進行嚴格控制。射線探傷許可證申請時,就需要明確規定工作負責人,負責射線檢驗整個過程。在現場使用X射線探傷機進行射線檢驗時,應按GB 16375的規定劃定控制區和管理區,設置警告標志;在現場使用γ射線源進行射線檢驗時,應按GB 18465的規定劃分控制區和監督區,設置警告標志。射線檢驗時,應圍繞控制區邊界測定輻射水平,確保其滿足標準的要求,檢測人員應佩戴個人劑量計,并攜帶劑量報警儀。所有測定要以記錄形式保存下來,形成文件以備核查。業主也會對邊界的輻射水平進行抽查。射線檢驗小組還應攜帶數字劑量儀,每天記錄每人接受劑量的情況。在使用γ射線源前,需要編定《射線源事故應急預案》,并針對預案每年進行一次演練。
10工期各階段特點
射線檢驗在核電廠常規島安裝工程中,不管以安裝工程不同的階段來劃分,還是以各不同系統部位來劃分,都有其獨特的特點。根據在常規島安裝經驗,在射線檢驗開工之前,就需要針對工程安裝進度或安裝階段,每一個系統部位,計劃射線檢驗的工作安排,人員、材料、機具等需求狀況。在工程安裝前期,涉及射線檢驗的工作量比較少,一般是預制管道的焊接接頭與除鹽水罐的安裝。其特點工作量少、工期長、工作簡單、工作場地在預制車間與除鹽水罐車間,場地環境空曠,但對輻射防護有一定的難度;常規島現場安裝正式開始后,射線工作量會相應加大,尤其進入安裝的高峰期,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射線檢驗工作,現場環境經常出現交叉作業,而且管道布置錯綜復雜,給射線檢驗帶來很大困難。這段時期,進行射線檢驗的時間窗口也會有很大影響,與其他承包商的施工沖突時有發生,對射線輻射防護要求更高。所以,射線檢驗負責人在這段時間內,要合理安排員工,材料及機具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否則會造成大量工作滯后,甚至影響核電工程安裝進度;進入工程安裝后期,現場射線工作減小,這時主要是底片整理工作。每個系統部件的射線檢驗大多相同,但也有其不同的特點。如汽水分離器管線多,管道走向復雜,管道間布置密集,射線工作量大,困難,易出現漏檢與重檢的情況;汽輪機各系統,管道規格不一,小管道射線檢驗較多,檢驗比例多是100%。而采用的標準多為外國標準如ASME等,對射線檢驗人員的技術與經驗有一定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強天鵬.NDT全國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資格考核統編教材射線檢測[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