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03 11:32:2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互聯網+教育下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對策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摘要:在現今社會,隨著國家對教育改革的重視與深入,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已經成為各科教師的一個主要目標,尤其對語文學科來說,因為只有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才能夠讓他們了解語文中的文學知識,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應當主動利用“互聯網+”的教育模式,來創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式和途徑,教師要及時地為學生搭建“互聯網+教育”的平臺。基于此,本文將對“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與策略進行探討,以此來供相關人士參考與交流。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意義與策略
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對語文的一些文學常識更加了解,以此來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創新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式。可以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采用“互聯網+”的方式進一步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因為“互聯網+教育”的方式,完全符合當代的教育環境特征。小學語文教師如若采用“互聯網+教育”的方式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的話,可以充分加大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力度。
一、“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意義
(一)有著資源共享的開放性
利用互聯網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的第一個意義是,互聯網上有著海量的資源,語文教師不論是想利用哪一種途徑或者是方法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育,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不同的途徑。除此之外,互聯網上還有大量的資源可以共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語文教師為了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所投入的成本,因為互聯網上有著海量的資源可以被用來學習和共享,所以就節省了小學語文教師在這方面的花費。最主要的是互聯網上大量的語文教學共享資源也得到了高效科學與合理的利用,減少了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的難度。
(二)可以讓小學生養成自學的好習慣
“互聯網+教育”的培育方式,可以讓小學生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因為“互聯網+教育”的培育方式,打破了傳統教育方式中的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的模式,“互聯網+教育”的核心素養培養方式,把學生放在了教學的主體地位上,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所發揮的作用,留給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讓學生的維能夠在自我學習和反思當中得到發展。比如說,在“互聯網+教育”的環境下,如若語文教師想要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話,可以采取的方式有讓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師所發的互聯網資源進行預習和自學,并且在預習的過程中,要寫下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看法,或者是自己在預習課文當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學生在書寫自己的看法和問題的過程當中,就會鍛煉自己的語文思維,培育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最主要的是這樣做也會讓小學生逐漸養成自學的好習慣,慢慢地讓學生適應“互聯網+教育”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方式。
(三)可以使語文教師的專業學識更加扎實
“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推行可以使教師的專業學識更加扎實,因為在互聯網這個大平臺中,有許多與教育相關的信息,并且也比較容易檢索,如果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從互聯網上搜索答案,久而久之,會逐漸使教師的知識面得到拓展,積累的與專業相關的知識也更加豐富,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更高質量的課堂教學。這點在小學語文教師的身上體現尤為明顯,因為與語文相關的一些題型主要是考察不同類型的文學常識,如果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夠及時地對自身的一些知識進行填充和學習的話,很可能會被時代發展的潮流而淘汰,只有小學語文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夠扎實,才能夠使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地為學生們進行各方面知識的講解。還有就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為強烈,經常會問東問西,如果語文教師的學識不夠扎實的話,很有可能會被孩子們問住,所以語文教師不斷發展和鞏固自己的學識是很有必要的,能夠使學生初步了解語文這一科目,從而能夠進一步使學生們對小學語文這一科目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也愿意去對它進行深入的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本身學識的不斷扎實還可以不斷提高自己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為國家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
二、“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策略
(一)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創建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教師往往會創建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和培養自己的核心素養。但是對傳統的教學情境進行創建的時候,往往比較單調,不能夠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而所創建的教學情境不能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對的。小學語文教師之所以創建的教學情境比較單調,是因為自己手頭可以利用的資源和素材比較少,在創建教學情境時會有些力不從心。不能夠把自己對于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所思所想,更好地體現和構建以及進行最終的展示。而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話,就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師手邊的教學資源,讓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創建教學情境的一些感想得到更好的展現。教育部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不斷更新課文內容,加強創新,編寫出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語文課本,在小學課本內容的選材中,往往選用畫面性以及韻律性較強的課文。課本中,唐詩宋詞的選擇也顯得極其重要,對于古詩詞的選擇,往往采取一些易于理解、可讀性強、感情豐富、積極向上、充滿童真童趣的古詩。通過互聯網,引入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真切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那么,應當怎樣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創建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情境呢?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第一,小學語文教師在創建教學情境時,一定要使自己所創建的教學情境和本節課所講的課文內容相符合。比如說,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海的女兒》這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海的女兒》相關的視頻和圖片,激起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提前幫助學生進行導入,創建適合的教學情境。第二,在創建教學情境時,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語文教師在對教學情境進行創建的時候,一定要逐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小學生漸漸對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和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和興趣。比如說,在學習《海的女兒》時,語文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問題,詢問學生有沒有見到過美人魚的圖片,或者是學生心目中對于美人魚的印象,接著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吸引學生學習本節課的注意力。第三,可以讓學生自己做手工,把課文中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展示,可以讓學生做小美人魚的圖片,在學生做手工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海的女兒》影視作品中的音樂和片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靈感,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小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最終逐漸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第四,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國內外神話故事之間的銜接,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的神話故事,像是牛郎織女和精衛填海等,在多媒體設備上搜索相關的故事冊,邀請班上學生上講臺來給其他學生講故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而且可以讓他們對我國的傳統神話故事有初步的了解和興趣,以此來使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逐步得到發展。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使得古詩詞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例如,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將古詩詞教學與電子白板結合在一起,可以從視覺、聽覺、語言等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加強學生的理解。而且,古詩的語言常常具有押韻以及韻律的特性,教師就要結合文章特點,利用白板,將畫面、音頻等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的理解。對于小學高年級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將這些古詩以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結合自己對于古詩詞的了解,寫一篇心得,感悟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內容更加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為了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可以采取的第二個措施,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的時候,不能只依靠外界的力量——即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自身認識到培養自己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那么應當怎樣才能讓學生明白培養自身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呢?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要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育,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在傳統的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課堂上,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留給小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進行自我反思和學習,而是把一節課的時間全部用來講授,完全不給小學生進行反思和喘息的時間,這不僅會加重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也不利于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因為這樣做的話,從長期來看會讓學生對學習語文喪失興趣,那么在課下、課前和課中學生也不會主動對語文中的一些知識點進行思考,十分不利于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那么應當怎樣做才能夠進一步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第一,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這樣做是因為有很多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并沒有這一習慣,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很長的時間,那么在這一段時間中,就需要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督促和要求。比如說,在學習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留下預習的任務和問題。例如,讓學生通過對《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內容進行閱讀,總結出圓明園毀滅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去對課文進行閱讀,不僅提高了他們自學的效率,而且也讓小學生對這篇課文有著一定的學習興趣。第二,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課上記筆記的良好習慣。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中,不僅是對教師課上所講內容的一個總結,而且還會加深自己對某一段或某一句話的印象。比如說,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要讓學生對重點的段落進行仔細聽講和記筆記,最主要的是為了使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語文教師還要進行一定的監督,在每一節語文課下課后,要時不時地對學生記筆記的情況進行抽查。第三,語文教師要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拓展,讓學生通過對歷史資料和歷史視頻的觀看,初步了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學習。
(三)利用智慧構圖軟件,創設教學場景
教育部根據小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發展特點,不斷更新課文內容,加強創新,編寫出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語文課本,在對小學課本內容進行選擇時,往往選用畫面性以及韻律性較強的課文,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微課將相關場景展現出來,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并且加以互動,引入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真切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教材所選的古詩詞都是易于唱和、誦讀的,將古詩詞教學與電子白板結合在一起,可以從視覺、聽覺、語言等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加強學生的理解。而且,古詩的語言常常具有押韻以及有韻律的特性,教師就要結合文章特點,利用白板,將畫面、音頻等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的理解。對于小學高年級的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將這些古詩以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結合自己對于古詩詞的了解,寫一篇心得,感悟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能夠對于古詩詞的內容更加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與綜合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育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更加容易理解語文當中的一些文學知識,而且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前隨著“互聯網+教育”模式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育時,利用了“互聯網+教育”的模式,這種做法不僅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而且也更容易吸引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本文也對“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措施進行了探討,相信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曹靜.“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8):1.
[2]楊聰穎.“互聯網+”條件下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1.
[3]胡露露.““互聯網+教育””環境下的小學語文家校聯合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13):25-26.
作者:程蕊紅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