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22 13:52:3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雙碳背景下綠色低碳轉型思考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在“雙碳”背景下,制造業作為阜陽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戰場。如何抓住“雙碳”目標發展的機遇,進行綠色低碳轉型正成為一個全新命題。
一、“雙碳”背景下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必要性
(一)重塑行業競爭新優勢的現實需要
當前,制造業所處的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低要素成本所帶來的優勢逐漸減弱,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偏低,部分行業還存在嚴重產能過剩的問題,外加上資源環境的約束,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于阜陽制造業來說,綠色低碳轉型是打破發展慣性、應對環境變化的挑戰,更是主動作為、重塑行業競爭新優勢的現實需要。綠色低碳轉型后,制造業發展模式轉向精細化、高質量,裝備、工藝、產品等實現創新升級,產業鏈和價值鏈得到提升,行業競爭新優勢將得到重塑。同時,綠色低碳轉型會促進制造業的低碳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又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滿足市場需求的低碳產品必將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會顯著提高,從而有助于重塑行業競爭新優勢。
(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由于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還是依靠制造業的發展,因此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從短期來看,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會帶動綠色技術的創新,從而可以降低碳的排放,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促進綠色生產方式的形成。這將使制造業在綠色制造、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實現新的增長,有助于率先搶占低碳產品市場,助推制造業的發展,從而為阜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從長遠來看,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可以實現降低碳排放的目標,有助于協同治理溫室氣體排放和傳統污染物,這不僅可以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還可以改善環境的質量,從而可以降低氣候變化產生的不利效應,減少對經濟發展造成的損失,從而推動阜陽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就是保持經濟發展與保護資源、環境相結合。由于工業化發展依然是人類發展的主要方向,長期以來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為特征的粗放型生產模式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危害。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所造成的危害也在不斷增大。為此,中央指出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中國工業綠色低碳轉型,首先是制造業轉型,因為制造業大量消耗能源,從而會產生嚴重污染。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一方面以低能耗、低排放為中心,通過技術革新提高了資源能源使用率,保護了環境和資源;另一方面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強調不僅要顧及當代人的生存和發展,還要兼顧下一代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是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二、“雙碳”背景下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面臨的困境
(一)綠色低碳意識較欠缺,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如今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很多行業紛紛搶抓機遇,采取措施來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相比之下,阜陽多數制造業企業家的目光未放長遠,長期以來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未意識到綠色低碳轉型的迫切性和潛在效益,僅局限于短期效益。他們舍不得關閉當下已經落后的產能,舍不得投入資金用于環保。對于短期效益不顯著、也許會有投資風險的綠色產業,他們更不愿予以扶持。這些就會產生很多不合理的資源消耗,導致資源大量浪費。有些企業即使規劃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只是把綠色低碳增長作為宣傳和顯示成績的口號,沒有采取真正的行動。所以從整體上來看,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意識較欠缺,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二)綠色低碳轉型成本高,資金支持力度薄弱
由于我國綠色低碳技術起步晚、技術發展不成熟、生產成本高、產業化程度低,阜陽制造業在進行綠色低碳轉型時,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綠色生產設備和技術,綠色低碳轉型成本很高。然而,目前阜陽大多數制造業企業尚處于產業價值鏈的底端,所獲得的利潤偏低,外加上生產要素和環境成本的上漲,制造業的利潤可以說微乎其微。所以,進行綠色低碳轉型的資金不得不依賴于外部融資。但是,由于阜陽多數制造業是中小企業,規模較小且抗風險能力弱,金融機構不愿意對其借貸,而民間直接借貸利率太高,阜陽制造業企業承受不起,這就導致融資主要依靠國家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所以,資金支持力度薄弱的問題制約了阜陽制造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三)綠色低碳技術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近年來,阜陽一些制造業企業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才剛剛起步,核心綠色低碳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所以綠色低碳技術與其他制造業同行相比差距較大。再加上大部分產品核心技術仍受制于國外,影響了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進程,所以整體上看,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技術水平較低,阜陽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從總體上看,阜陽制造業仍然進行的是低層次技術創新,目的是為了滿足企業當下的生產需要,所采用的核心技術大多來自外部,部分產品的開發和改進是建立在所引進的外部技術之上。由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阜陽制造業在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這就導致其所生產的產品僅能在低端的市場流通,僅憑低成本優勢來獲取利潤,一旦喪失低成本優勢,就很難立足于市場。
(四)綠色低碳制度不完善,政策環境尚未形成
對標“雙碳”目標,阜陽現有的制度、政策體系等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需要。對于阜陽來說,綠色低碳產業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缺乏規范的行業、技術及產品檢驗的標準,發展綠色低碳的制度還不完善,所以綠色低碳的政策環境尚未形成,這就導致阜陽制造業在進行綠色低碳轉型時,沒有完整有效的政策體系做支撐。比如,綠色低碳產業政策在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缺乏整體規劃與布局,由于缺乏清晰的監督和考核標準,政府在對高能耗、高排放企業進行征稅時,缺乏執行力度。所以,阜陽政府應堅持系統性、全局性思維,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統籌謀劃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三、“雙碳”背景下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路徑選擇
(一)增強綠色低碳意識,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隨著人們綠色低碳意識的普及和提高,綠色消費正快速增長,那些還未施行綠色低碳發展的行業將會逐漸被淘汰。就阜陽制造業而言,越早意識到轉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對其發展越有利。所以,阜陽制造業企業要增強綠色低碳意識,將綠色低碳作為企業經營的指導理念和使命。從生產工藝、技術,到企業的經營管理,逐步完成低碳、零碳;在重視使命指引的同時,更要重視微觀行動,企業必須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并落實好“雙碳”目標的具體措施。為了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企業必須加強節能提效,對現有的生產設備進行研究和改進,使現有的生產設備可以減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費和消耗;同時,不斷引進節能新設備,從而對生產過程中的材料和能量重復利用。這可以逐步淘汰高能耗、高碳排產業,加強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積極開展技術能力建設,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
(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完善融資服務體系
制造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到綠色低碳項目和技術中,僅靠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顯然遠遠不夠,更需要依靠市場化的投融資手段,將更多低成本的社會資金用于綠色低碳節能項目和技術創新。這不僅可以提升綠色低碳節能項目和技術的融資水平,還可以使綠色低碳產業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推動生產的綠色低碳化。這就需要發揮金融所具備的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引導金融資源通過綠色化的渠道向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匯聚,加大金融對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健全綠色金融支撐體系,從而完善融資服務體系。要實施綠色金融業務專業化,擴大服務對象范圍,提供多種服務類型,解決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所存在的融資困難的問題。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投資者的綠色投資意識,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環境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并積極引導資金流向綠色低碳項目。
(三)創新綠色低碳技術,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技術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綠色低碳發展的水平,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可以助推綠色低碳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加快替代傳統的高碳產業。因此,要把技術創新作為阜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內容,擴大企業內外合作。在企業內部組織建立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團隊,了解企業對綠色低碳技術的需求,然后有計劃地對企業的傳統技術進行改造或替代。在企業外部,圍繞阜陽制造業技術發展需要,依托骨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對碳減排、碳中和相關重大技術攻關項目的立項和建設力度,系統深入開展關鍵技術的攻關和研究。
(四)建立碳排放監督機制,健全低碳政策法規
政府應根據阜陽制造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低碳政策來促進其進行綠色低碳轉型。一方面應該建立碳排放監督機制,監督阜陽制造業對低碳戰略和法規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且要監督各生產經營環節碳排放總量及減排達標情況。此外,政府要逐步建立獎懲制度,對阜陽制造業企業進行合理的獎罰,從而激勵其采用先進的低碳減排技術和措施來完成碳減排目標。另一方面應該健全低碳政策法規,為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保駕護航。對高耗能、低效率的制造業企業征收碳稅,使生產者承擔破壞自然環境、濫用社會資源的成本,迫使其進行綠色低碳轉型。對開展新的低碳技術的企業,根據其需求予以政策的重點扶持,不斷探索和完善綠色低碳轉型支持政策體系。
作者:李文娟 馬疏影 馬疏影 單位:中共臨泉縣委黨校 阜陽市臨泉縣生態環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