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16 10:23:3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研究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得益于系列創新教學法的有效應用,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性與有效性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后疫情時代,線上教學正備受關注,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的緊迫感也不斷增強。聯系教學經驗可以發現,簡單地進行線上教學相對簡單,但進行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往往更為復雜,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的現實難度也相對較高。很多高校在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十分被動與茫然,各種難點也并未被有效破解。鑒于此,探尋出更為有效的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策略十分必要。
一、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概述
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很多高校紛紛在進行線上教學的同時,積極進行相應教學模式構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為線上教學的有序進行提供支撐與保障,這不僅能夠促進整體教學創新性的較好提升,對于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有很多幫助。另一方面,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使得整體教學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制約,除了可提升體育教學靈活性外,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也能從更多角度與途徑學習體育知識。但也要看到,線上教學模式構建對高校及體育教師提出了一些新要求,線上教學與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存在明顯差異,相應教學模式的構建也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對于高等院校以及體育教師而言,其自然需要對新時期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廣泛思考。
二、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的難點
(一)線上教學資源的整合難度較高
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運用是重要基礎,但線上教學資源的整合難度較高是不爭事實,這也成為了相應教學模式構建中的難點。部分教師雖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線上教學嘗試,但線上教學與線上教學模式構建存在本質差異,大多數教師并未積累足夠多的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經驗。線上教學資源的整合涉及到相應教學資源的搜集、匯總及具體的教學運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線上教學以及相應教學模式構建都會受到影響。很多高校之所以無法確立出基本的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與教師群體無法較好整合線上教學資源有直接關系。部分教師雖然能夠在互聯網上搜集相應教學資源,但缺乏具體教學目標指引,相應教學資源搜集與整合上的盲目性色彩十分濃郁。這一情形下,想要構建出具體的線上教學模式便十分困難,線上教學資源整合難度大也是相應教學模式構建中的難點。
(二)線上教學對具體平臺過于依賴
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中對愛學習等線上教學平臺過于依賴,基于具體的線上教學平臺進行教學較為可取,但從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的視角予以審視和分析能夠看出,一旦對傳統線上教學平臺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便會呈現出機械性強這一問題。結合高校體育線上教學實際看,釘釘平臺、微信、猿輔導等平臺也十分優質,但較之傳統的在線教學平臺而言,微信等一種社交軟件、自媒體軟件的利用率明顯不足。(三)線上教學學生參與度難以保障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的視角下,學生在線上教學中的參與度較低會成為相應教學模式構建中的難點。體育課程教學與一般的文化課線上教學存在很大不同,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體育課程教學基本上基于具體體育運動的項目開展,學生的運動興趣也能較好轉化為體育課程參與上的興趣。但線上教學與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程教學存在很大差異,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缺乏較高的認同感,其在線上教學的真實參與度也相對較低。這一狀態下,相應教學模式構建中自然要關注于學生參與度的提升,學生能否充分參與到線上教學之中也成為了相應教學模式構建狀況的評價標準之一。這一現象客觀存在時,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需要兼顧的內容更為多樣,學生的線上教學參與度提升較為困難也會轉化為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的具體難點。
三、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
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教師應當將線上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作為基礎,結合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整合線上教學資源的做法也十分可取。例如,在體育運動安全相關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將安全運動理念的培養,體育運動中個人防護技巧的掌握等作為基本教學目標。在這一教學目標指引下,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相關教學資源,具體包含圖片、文字、視頻、音頻與成熟課件等。在搜集線上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圍繞著教學目標的達成,整合相應教學資源,將不同形式的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
(二)依托各種軟件多元線上教學形式
在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中,確定出集中具體的線上教學形式,弱化對單一線上教學平臺的依賴較為重要,這也能夠增強線上教學模式的靈活性。例如,教師可以在媒體融合視角下,對專業的在線教學平臺以及更為靈活的社交軟件、自媒體軟件進行應用,借此多元線上教學的基本形式,從更多渠道進行線上教學。在具體的體育運動項目規則講解中,教師可以結合專業的線上教學平臺講解核心知識與要點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微信群內分享微課課件,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等方式,更為直觀的了解、掌握相應運動項目規則。專業的線上教學平臺上具有多樣的在線教學輔助功能,但微信、QQ等社交軟件更為靈活,各種軟件與專業在線教學平臺之間也具有較高的互補性。為此,線上教學模式的具體構建中,高校與教師應當更為多樣的選取線上教學形式。
(三)借助教學任務創設保障學生參與度
高校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學生參與度的提升需要重點關注,提升并保障學生參與度是避免線上教學流于形式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相應教學模式構建中的核心內容。具體來說,體育教師可以對項目導學法進行有效運用,通過創設具體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教學合作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完成相應任務與項目學習的做法十分可取。例如,教師可以創設耐力訓練、爆發力訓練策略體系構建等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查閱相關文獻,搜集相關資料,制定出相應策略體系并上傳到作業系統之中。教師則可以需要對學生的教學任務完成狀況進行具體評價,并結合教學任務完成狀況提供針對性指導與教育。通過教學任務的較好創設,以及學生小組合作下進行的教學任務解決,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參與度也能得到更好保障,相應教學模式也可以更為順利地構建。
四、結束語
高校應當順應互聯網+教育這一趨勢,積極進行體育課程在內在多種課程教學相關線上教學模式構建嘗試。在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模式構建中,除了要對具體難點予以有效破解外,高校也應當做好線上教學模式構建相關規劃。與此同時,通過定期審視線上教學模式構建、運轉狀況,發現并解決相應教學模式構建中存在的不足,積累更為成熟的經驗。更為重要的是,線上教學模式構建本身需要一定時間周期,高校及體育教師也應當將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
作者:梁方梅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篇2
由于國內疫情的不良影響,全國各大高校為了防止疫情的相互傳播與蔓延,紛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國所有高校全部停止線下授課,將原本需要在學校學習的課程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線上教學,教師們通過課件制作、視頻音頻、網絡直播等方式進行授課。體育課也是一樣,體育教師通過對原本課程的改編,將原本需要在線下才能教授的課程搬到了線上,使學生們通過網絡在家學習相關的動作要領和技術動作,從而達到線上體育教學的目的。隨著國家與各大高校對于“課程思政”的推行,線上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的有效結合成為了“課程思政”有效實施的基本條件。
一、課程思政的概念以及蘊含在體育教學中的內容
(一)課程思政的定義。“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隨著國家對于思想政治的重視程度不斷增高,2014年開始逐漸將思想政治課程向著“課程思政”轉變,將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各學科課程展現出來,將專業課與思想政治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使學生能在學識和品德上都有所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在高校“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中,高校教師和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對于實施方法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細則,導致了思想政治課程很難向“課程思政”改變。所以,高校應在教育改革的同時,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真正的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各個學科當中。
(二)體育教學所蘊含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在我國的教育發展歷程中,體育教學是從小學到大學都必須具備的一門學科,在各大院校的課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學生們積極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同時,通過正確的體育教育強身健體對于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我國也是一個體育大國,在奧運會歷史上中國隊員從默默無聞到如今的百花齊放,勇奪桂冠,體育教育的意義堅定了國家體育強國的信念,也凸顯了頑強拼搏,奮勇爭先的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的歷史文化也在不斷傳承,從古代的騎馬射箭到現代的各種規范化標準化的體育項目,體育文化也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傳承著我國的歷史文化,國家文化的傳承與保障。在體育教育中,運動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良好的運動技術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身體,強健體魄,也可以避免很多因錯誤動作導致的難受、受傷等不良反應,通過正確的體育教育,能讓學生們在掌握運動技術的同時,更能讓他們體會到體育教育中所傳達出的意識和精神,例如體育競賽中所蘊含的各種規則,為了比賽可以公平、公正、公開的進行,防止比賽中產生各種不良的行為,制定各種規則是體育項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各種規則的了解人們也能學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遵守規則的規則意識;而在競賽雙方進行比拼的同時,競爭意識和公平意識也可以得到相應的灌輸,畢竟只要是比賽就有輸贏,正確合理的競賽有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和公平意識。當然在比拼過程中,奮勇拼搏的拼搏精神也能得到體現,在團體項目中通過隊友之間的相互合作,也能使學生們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魅力和信任的力量。所以,體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涉及到思想政治對于學生的思想建設。
二、調查研究的方式與結果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調查對象為在網絡調查問卷平臺上實名登記注冊的在校大學生,所含專業涉及計算機、風景園林、電子、醫學等,調查方式是對問卷平臺上符合年齡與學歷要求的大學生們采取抽樣調查,問卷共計20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
(二)調查問卷設計。問卷主要是針對有體育線上教學的各大院校的大學生,對于“課程思政”在體育教育中的實施情況和對“課程思政”的意見。問卷共設置了15道選擇題,涉及對于體育線上教學的情況、“課程思政”的了解程度、“課程思政”在體育課程中的實施程度等。
(三)調查結果。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學生對課程思政是比較認同的,但不同的學生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相對而言,偏文科的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理解程度是比較好的,因為文科生在思想政治課程方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實際的體育線上課程的教學中,這部分學生能理解到體育教育所帶來的體育精神,并與思想政治中的一些理論產生反應,將原本一些比較單調的思想政治理論通過體育教育中的實質性對抗與體育精神結合了起來,更深層次的理解了思想政治課上所學的一些概念,使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相比而言偏理工科的專業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解程度是比較差的,因為理工科男生偏多,他們更傾向于在線下進行體育教學,通過實踐和比賽去更好地學習和體會所學知識,現在將體育課程搬到了線上,本來就對這些喜歡運動的學生來說失去了一定的興趣,對于課程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更是意興闌珊,雖然這部分學生也可以通過視頻、圖像等設備在家中進行實際動作的練習,但對于“課程思政”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反應并不好,很多學生表示線下還有可能去體驗一下競賽中的政治思想,線上基本沒有學習的動力,相比線下覺得無趣乏味,他們更注重實踐與互動。在調查結果中,60%以上的學生還是比較接受“課程思政”融合在體育教學中的,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相比于單調枯燥的思想政治課更加樂于選擇將思想政治融合于實踐中的體育課程的,即使線上體育課程沒有線下的效果好,但至少可以在實踐中去體會政治思想,使學習時更有興趣。在問卷的最后有一項關于“課程思政”與學生的期待值是否匹配的問題時,70%以上的學生選擇了不匹配,感覺結合的不好,說明在實際課程中,由于是線上體育教學的關系,學生由于對線下體育實踐比較渴望,對“課程思政”的接受度和感受度都不是很滿意,一方面,學生們希望既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得到體育方面的知識,又希望能通過一些人物事跡或傳奇經歷等體驗“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精神,顯然這方面做得不好。另一方面是因為思想政治課程在體育課程中所結合的點比較少,很難滿足學生們對于“課程思政”的期待。
三、高校體育線上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意義
“課程思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集中體現,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發展和理論升華過程,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高校體育線上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效結合起來,體育教師如果在開展線上體育教育教學中把挫折教育、敬業精神、團隊精神、規則意識等融入到體育線上教學過程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彰顯“以德樹人”的育人理念,促使顯性與隱形教育的有效結合,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這對于推進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意義。
四、高校體育線上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高校體育線上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不僅可以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還可以對學生思想上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為此,筆者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將體育線上教學和愛國精神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愛國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點,而在體育教育中,體育賽事是一個具有很高關注度的事件,可以將我國各個在體育賽事方面為國爭光的人物和事跡巧妙地運用于“課程思政”中,使其成為愛國精神傳播的一個載體,從而讓大學生具備愛國主義精神。體育教育者們要學會將體育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內容挖掘出來,結合教材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各種契機,將思想政治教育活潑生動地開展起來,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們體驗到民族榮譽感。
(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日常的學習和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局限于上大課和看相關的書籍,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的功能有限。要想充分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是要對學生有一定的深入了解,特別是學生實際的思想狀況這一方面,要有準確的判斷。在具體的體育線上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且分階段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例如在線上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人視頻或在學習交流里上傳多段錄像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相關動作要領的交流與學習,學生之間在進行對相關動作的討論和思考的同時,也能更加清晰地學習和認知所學的知識,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都為了更好地完成相關動作相互督促和進步,使單獨的個人組成了團體,從而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凝聚力,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三)提升教師素養,豐富教學內容。在很多的高校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對“課程思政”具備足夠的重視,很多體育教師也只是注重學生們強身健體,而并不注重學生內心健康的教育,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將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結合起來,將體育知識和思想政治的道德精神相融合,把育人這個概念融入到體育課程的教學之中。同時,體育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課程的內容做的更加的多元化,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在接受體育教育的同時,也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結語
體育線上教學“課程思政”是體育線上教學與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機結合,是體育知識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內容的探索和挖掘。“課程思政”在體育線上教學中的有效實施,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更能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對教育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作者:韋春生 張紅云
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篇3
隨著高等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體育教學得到了重視并成為了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動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高校體育課程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高校需要明確當前體育課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育優勢,通過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課程,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體育知識的渠道,以滿足學生對體育課程教學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通過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課程,來不斷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效果,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高效性與可持續性發展。
1高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普遍缺乏完善的體育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教學融合體系,也沒有現成的相應的教學方案可以參照。相對于傳統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而言,混合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實現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線上教學是利用網絡建立師生之間的聯系,線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地進行溝通與交流,混合式教學模式將二者融合從而發揮二者的優勢作用,能有效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但由于學校普遍缺乏完善的線上線下融合體系,很多高校的大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并未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混合教學,學校官網及相關網絡平臺的信息更新也不及時,且缺乏健全的線上體育教學考評制度。其次,在高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上,缺乏相應的應用機制。為了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需要充分發揮混合教學的優勢,而應用機制則是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的基礎保障。但現階段,由于應用機制尚不健全,因此體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施缺乏科學的依據,教學規劃缺乏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的效果,難以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此外,有部分高校雖然利用互聯網建立了校園網絡學習平臺,但是其體育混合教學模式的網絡化水平仍普遍較低。高校在網絡的維護與管理上投入較少,導致校園網絡平臺形同虛設,學生的教學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
2高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構建的基本實施路徑
2.1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混合式教學
高校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教學的開展過程當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提高各項運動技能,掌握各項運動的技巧,同時,還要求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活動中,并加強師生的互動與交流,從而才能有效提高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高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構建,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要,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對一些常規的運動的技巧、方法與訓練時的注意事項等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之后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實踐訓練,課下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對學生的線上指導,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實現線上的溝通與交流,要及時解決學生在體育訓練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完成預期的訓練目標。
2.2強化混合式課程設計的科學合理性
課程設計是高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構建的核心環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都需要以課程設計為主要參考依據。高校體育教學在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同教學階段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但彼此之間又是相互聯系與依賴的,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能力發展的基本特點以及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統籌規劃。課前教學階段的學習活動要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學習,借助信息技術與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獲取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同時還可以自主收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從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跨班級或班級內的線上社交群組,為學生提供針對知識點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的平臺,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理論與實踐知識的預習工作。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立足于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采用邊講邊練、以練代講、邊做邊評等多元化的授課方式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在教師的指導與輔助下完成實踐與綜合性知識的學習與練習任務,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課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指導活動,為學生制定個性化課后練習任務,并對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跟蹤測評,建立微信群或學習交流討論平臺,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并與同學、教師共同進行探討,從而提高體育學習的效果,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
2.3實現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的科學混合
線上教學能幫助學生形成動作的整體表象,但要想使學生真正掌握體育運動技能,還需要通過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反復練習來實現。例如:針對海島野外生存課程中“速降”的教學,首先通過線上教學模擬出房屋著火,受困者逃生的生活情境,并引出速降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之后由教師通過線下課程教學向學生示范速降操作的基本動作要領,幫助學生形成動作的整體表象,再指導與輔助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速降的基本動作要領。線上模擬情境與線下動作展示和實踐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全方位地體驗與掌握體育運動訓練的基本要領,在高校體育的其他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游泳、武術等的實踐性教學中也較為適用。針對理論性內容的講解可以采用深入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以線上教學為主,教師通過線下課堂對學生在線上學習中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情況進行檢驗,提高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進而有效節省線下課堂教學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此外,綜合性內容也是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難度較低的操作技能,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線上學習理解與掌握這些知識點,但仍有部分學生難以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完全掌握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在針對綜合性的教學內容采用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的程度把握上,存在一定難度,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教學安排等方面情況,靈活調整混合教學方案。
2.4課后借助線上教學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由于能力與生長環境的差異性,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存在明顯的差別,不是所有學生在一整節課下來都能夠全面理解與掌握教師講解的知識與動作要領,一部分學生會在課后遺忘知識,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后借助線上教學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首先,教師可以將一些體育運動要領的相關視頻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后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觀看視頻進行反復練習,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后,打破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復習鞏固的局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學生可以在復習鞏固過程中,將自己的問題和練習的視頻拍下來發到網絡交流平臺,讓教師和其他學生針對自己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并進行指導,從而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生復習鞏固的效果。此外,教師在進行課程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線上線下混合評價方式,通過設定多元化評價模式,針對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以及線下課堂教學中的綜合表現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同時,將評價的結果公布在網絡信息平臺上,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學生個性化教學指導,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習方法進行調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高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的開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高校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分析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的特點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科學設計與規劃教學內容,加強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進而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及高校體育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刁學慧,魏汝領.高校體育類“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構建路徑探究[J].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20,37(3):80-86.
[2]唐海軍,王占康.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對普通高校體育院(系)籃球專項課學習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3):6-8,12.
[3]馬凱,賈亦帥.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6):28,30.
[4]徐喆,朱萍.基于超星網絡教學平臺的線上教學策略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8):22-23.
[5]劉禹男.基于網絡資源的“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6):127-129.
[6]羅春嬋,丁義文,李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效率探究——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實驗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2):31-33.
[7]曹霞.混合教學法在排球普修課上的實驗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9.
[8]徐夢偉,林晨,史永華.病理學日常線上教學的探索及反思[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6):53-55.
作者:陳娟 郭劍 單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