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9 10:20:1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高產奶牛養殖技術要點探討3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0引言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肉類、蛋類和奶類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高。奶制品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然而高產奶牛的日常養殖工作與其自身的泌乳量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奶牛養殖企業需要重點意識到高產奶牛養殖技術的重要性。
1高產奶牛生產特點
在畜禽領域中,可以將飼料中含有的營養元素轉化為畜禽產品效率較高的是蛋雞,僅次于蛋雞的便是奶牛。奶牛對飼料中的蛋白質等其他能量元素的轉化效率可達到肉牛品種的5倍左右。我國高產奶牛每年生產牛奶的數量高達8000kg,所產出的產品遠超過相同自重的肉牛品種,其為養殖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在肉牛之上。與普通奶牛品種相比,高產奶牛的泌乳高峰形成時間較長,通產在誕下犢牛后的40d左右會產生泌乳高峰期,少數奶牛會在此基礎上向后拖延10~20d。高產奶牛的泌乳曲線呈現出較大的拋物線型,整體傾斜度相對較小,高產奶量的維持時間比較長。但是想要獲取良好的泌乳量就要為其提供一定的營養元素和成分。因此,與一般奶牛品種相比,高產奶牛對于飼料中的營養成分要求較高,如果不為其提供足夠的營養元素,便會對高產奶牛的能量轉化造成影響。
2現階段高產奶牛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2.1種類篩選不科學
養殖行業需要篩選出具有足夠泌乳量的高產奶牛,但是從整體視角來看,很多高產奶牛的養殖企業并沒有充分考慮此項標準條件。而且很多養殖管理人員為了減少成本,往往會選擇品種低級、品質較差的奶牛,導致奶牛在后續的養殖管理期間出現體弱多病和生殖受限等不良現象,直接影響奶制品的數量和質量,為養殖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2.2管理不足
目前,很多高產奶牛的養殖企業對奶牛養殖管理不足,沒有意識到奶牛養殖環境的重要性,導致整體養殖環境衛生狀況不達標、活動范圍較小,直接對奶制品的整體效率和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進而造成奶制品的加工生產及銷售環境難度較高。除此之外,高產奶牛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獲得適當的活動時間,這樣對高產奶牛全面吸收營養及產量提升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3飼料營養搭配不合理
為了保證高產奶牛具有充足的泌乳量,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喂養和管理。如果飼料營養搭配不均勻或不合理,便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泌乳量不足,還會對高產奶牛自身的消化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阻礙高產奶牛的正常生長發育。另外,部分養殖企業為了提高奶牛的產奶品質,濫用能量飼料進行喂養,嚴重危害了高產奶牛的健康。
3高產奶牛養殖技術要點
3.1品種選擇
不同品種的奶牛所展現出的乳品質量和生產能力有區別。目前,我國養殖規模較大的品種為荷斯坦牛,是一種泌乳量相對較高的奶牛類型,在正常的飼養管理情況下,每年可產乳約7000kg。但是荷斯坦牛與娟珊牛相比,前者的乳分指標相對較低。例如新疆地區飼養的褐牛生產水平遠遠低于中國荷斯坦奶牛整體水平,但是新疆褐??梢陨钤诳崾詈蛧篮葠毫迎h境條件下,更適宜在牧區范圍內養殖。除了奶牛品種方面的區別性,在個體方面,可以結合體系外表、胎次、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體系(DHI)及初配年齡等方面展開科學篩選。①根據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體系(DHI)進行合理判定,重點探析奶牛的乳脂率、母乳量等重要指標的維持時間。②根據奶牛外表特征、體型品質等進行有效篩選,高產奶牛普遍展現為體格高大、乳房結實、后肢有力等特點,高產奶牛的體型外貌為三角形狀態。③按照奶牛的胎次和初配年齡加以選擇,奶牛通常在8~12月齡便已步入性成熟時期,但整體發育程度不足,如果提前配種會大大減少奶牛的泌乳量,最佳適宜的配種時期是16~18月齡,在此期間奶牛自重占據成年奶牛的70%左右,并完全達到性成熟狀態。1~2胎奶牛與3~5胎奶牛相比,前者的泌乳量會減少15%左右。
3.2科學規劃牛舍
牛舍在建造選址期間,養殖人員需要選擇地勢環境高、陽光直射范圍廣且遠離直風的位置。牛舍在建設期間需要秉持著“坐北朝南”的基本原則,確保每一頭奶牛都可以獲得一定范圍的活動空間,并科學采用養殖場中的閑置空間,有效減少牛舍建造及選址環節所消耗的資金。結合高產奶牛的養殖數目,可以在養殖場的周圍創建出大范圍的奶牛活動區域,并在活動區域內提供大量的飼料槽和飲水槽,保證高產奶牛在飲食、飲水過程中不會受到影響及干擾。
3.3牛舍環境建設
高產奶牛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外界環境的多重變化,而且會因外界條件因素的動態改變產生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甚至造成大批量奶牛死亡等狀況。雖然高產奶牛的產奶量有所增長,但是酮病、蹄病等疾病的產生概率也隨之提升,產奶質量及數量也有所下降。結合相關調查可以看出,當高產奶牛生活在環境惡劣、活動范圍小的牛圈中,牛蹄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和損壞,而且高產奶牛更傾向于躺臥在柔軟的墊料上方。另外,在高產奶牛的養殖過程中,由于高產奶牛的排泄物會引來過多的飛蟲,如果不及時做好牛舍的環境清潔工作,不但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會影響奶牛健康。所以,在高產奶牛養殖期間需要為其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并在外部的臥欄位置鋪設細沙,內部鋪設橡膠墊,及時清除牛舍中存留的奶牛排泄物,為其營造出健康、舒適、易于生產的養殖環境,切實提高高產奶牛的奶量品質。高產奶牛對高溫比較敏感,炎熱的天氣條件會對奶牛的熱平衡產生嚴重破壞和影響,并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和生產能力。據相關數據統計,高產奶牛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確保牛舍的溫度維持在12℃~15℃,如果環境溫度過高可以通過開啟門窗等方法促進牛舍內部空氣的有效流動,并有效降低牛舍溫度。另外,可以在飲食通道的適當位置上設立噴淋器,在環境溫度上升至30℃左右時,可以利用水壓0.2MPa的噴淋器開展物理降溫,保障噴淋時間在10min/次左右。并在運動區域增設遮陽裝置,減少過度陽光照射而影響奶牛的生長發育。
3.4喂養要點
3.4.1普通喂養
高產奶牛的日常糧食需要充分滿足多樣化特點,以青粗飼料為主,適量精料為輔,為其提供科學化的飼料喂養方式。養殖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粗飼料的整體品質,并為其提供具有平衡性的青綠多汁型的飼料。在炎熱的夏季,需要適當提高奶牛日常飼料的營養成分,為其提供足夠的水源,并在日常喂養過程中增添適當數量的能量型飼料。飲用水的溫度需要維持在12℃~16℃。高產奶牛喂養期間應嚴格按照少給多添、定量定時的基本原則,不可向牛舍中投喂發霉變質飼料。
3.4.2圍產期奶牛喂養
處在圍產期的高產奶牛需要精心呵護和科學喂養,主要以高質量青干草為主。在分娩前15d左右為其提供適當的精料。生產完畢后的牛應提供干凈適宜的溫水,并向其中添加2kg紅糖和少許食用鹽。分娩后1~2d喂養容易消化吸收的飼料,分娩3d后可以增添一定量的精料,保證為高產奶牛提供0.5~0.8kg/d的遞增量,嚴格掌控塊根和青貯的喂養數量。3.4.3泌乳期喂養養殖人員需要為高產奶牛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飼料,并促使奶??梢蚤L時間維持較好的食欲,盡量讓其食用飼草料,青干草和其他相似飼料可以自行食用,精料營養需要按照奶料比3∶1進行喂養。
3.5強化奶牛的清潔護理
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針對第一次懷孕產奶的母牛而言,養殖人員需要在母牛產生妊娠現象的300d內對其進行全面乳房按摩,并按照1次/d、3min/次的標準進行按摩,在奶牛分娩前15d左右停止乳房按摩處理。在高產奶牛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定期對奶牛的身體表面進行全面刷拭,針對即將產奶的高產奶牛需要在產奶前1h左右進行刷拭處理。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對牛舍展開清潔處理和消毒防蟲處理,保證牛舍整體環境的清潔程度和高產奶牛的衛生健康情況,避免產生各類疾病和安全隱患,為高產奶牛的健康發育提供更多的保障。
3.6科學擠奶
3.6.1擠奶前操作
1)擠奶前應采用干燥且無菌毛巾對高產奶牛的乳頭進行干擦處理,清理其表面殘留的污漬或雜質。2)對高產奶牛的產奶品質進行全面檢測,在正式擠奶操作前需要提前擠出3把奶,并對擠出的奶品質展開深層次檢查和探析,如果察覺奶分中含有凝塊,便要繼續擠出9~10把奶,如果存在乳房炎等癥狀,便可斷定此高產奶牛患有乳房炎,并停止擠奶操作展開藥物治療,直至無乳凝塊后再進行擠奶操作。在檢驗奶品質期間,需要時刻查看奶牛的乳房和乳頭是否存在損傷,在檢驗階段尤其不可忽視乳房炎癥狀的奶牛。3)全面消毒。運用碘甘油溶液清洗奶牛的乳頭位置,有效去除乳頭表面存留的病原菌,防止后續擠奶工作產生嚴重的交叉感染,除了對乳頭展開有效消毒后還要對附近表皮進行噴灑消毒。4)擦拭。消毒工作結束后利用無菌干燥毛巾對高產奶牛的乳頭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展開擦拭處理,擦拭第一次后應及時翻轉毛巾并擦拭第2次,通常情況下,一頭高產奶牛單獨使用一條毛巾進行擦拭處理,不得交叉使用。
3.6.2擠奶操作
1)上杯,需要將高產奶牛的乳頭按照一定順序套在集乳器的奶杯當中,上杯期間需要保證速度滿足擠奶操作標準,避免吸入過多的空氣。因牛奶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如果與大量空氣相接觸會產生難聞的異味,也會影響到整體牛奶品質。上杯過程需要維持在60s內。2)看杯,吸奶期間需要時刻觀察奶牛的具體狀態,防止出現過度擠奶或抽空漏氣等狀況。
3.6.3擠奶后操作
做好高產奶牛的乳頭消毒,并及時進行擦干處理。通過藥浴等方法進行泡杯,減少嚴重的交叉污染,高產奶牛完成擠奶工作后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奶杯消毒,可以將奶杯用清水沖刷后放入0.3%氯酸鈉溶液中進行藥浴消毒。
3.7強化夜間管理
目前,很多高產奶牛的養殖企業更注重白天的管理工作而忽視夜間管理的重要作用,便導致高產奶牛的泌乳量逐漸下降。通過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高產奶牛的夜間管理質量與產奶量息息相關。養殖人員可以在晚上10:00左右向奶牛提供適量的草料和清水,這樣不但可以滿足高產奶牛體能消耗的各項要求,還可以切實提升高產奶牛的抗逆能力,促使產奶量實現最大化效益。另外,還可以在夜間增設熒光燈照明,結合高產奶牛的生長情況為其提供固定時間的光照效果,加速高產奶牛的新陳代謝,切實提升喂養飼料的消化程度,不斷提高高產奶牛的產奶量。除此之外,高產奶牛更愿意生活在安靜和諧的環境氛圍下,而且夜間時期奶牛的警惕性相對較高,一旦發生驚嚇便會降低產奶量。養殖人員還需要嚴格掌控后半夜的管理時間,全面關注奶牛的發情狀況和休息狀況,并及時應對各種突發性問題,避免因檢查工作欠妥而造成高產奶??毡诘难舆t,影響高產奶牛的產奶品質。
4結語
為了切實提升我國高產奶牛的產奶品質和數量,需要在高產奶牛的養殖工作上下功夫,通過各項管理措施和養殖技術避免各種疾病的產生,致力于實現高產奶牛產奶量提升的基本目標。在實際養殖工作中,養殖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強化日常管理、加強奶牛乳頭保養并為其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大力推動我國高產奶牛養殖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奶制品。
作者:楊紅衛 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工作總站
高產奶牛養殖技術要點篇2
0引言
隨著乳制品市場的逐漸擴大,規?;膛pB殖場呈現逐漸增多的態勢,規模化奶牛養殖產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農牧民通過發展奶牛養殖業,達到增產增效和鄉村振興的目的。隨著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現代化養殖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品種生產性能低下、日糧搭配不合理、養殖環境不良、疾病高發的情況,造成奶牛的泌乳性能顯著下降,各種繁殖障礙性疾病在養殖場中頻繁出現,奶牛的利用年限縮短,無法發揮高產奶牛的生產特征,不利于提高養殖效益和養殖質量。需要定期做好奶牛生產性能的測定工作,充分掌握奶牛的生產特征,并加快優良繁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注重科學搭配飼料,科學生產牧草,構建健康化的養殖管理方式,保障奶牛能在良好的生長環境中更好的發揮生產性能,為實現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
1做好奶牛生產性能測定
1.1樣本采集
首先,測定牛的科學選擇。參與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的養殖場,應具備一定的養殖規模,積極推廣應用機械化擠奶技術,并且能配置流量計或者帶攪拌和計量功能的采奶裝置。保證牛進行有效的標識處理,系統繁殖記錄比較完善,保證牛的出生日期、父本和母本、外祖父祖母的實際情況,并且在養殖檔案中要詳細記錄母牛的分娩日期和犢牛的生產情況,在測定之前應該隨樣本同時送達生產性能測定中心。其次,樣本采集。在進行生產性能測定過程中,對測定養殖場的所有生產階段的奶牛采集乳汁,要求相鄰2個月參測牛頭數變化不超過10%。按照生產性能檢測中心制定采樣計劃時間送樣,同時報送有關電子檔案等資料信息。對每頭泌乳牛1年測定10次,最少不得少于6次[1]。每頭牛每個泌乳月測定1次,2次測定間隔為26~33d。最后,樣品保存與運輸。為防止奶樣腐敗變質,在每份樣品中需加入布羅波爾防腐劑1粒,并上下搖勻使防腐劑充分溶解。采樣結束后,應將樣本放置在2~7℃的環境中進行,保持這樣能維持乳汁品質1周左右。采集樣本結束后,及時送到檢測實驗室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實驗室在接手組織樣本過程中應該詳細的檢查和記錄,樣本采集材料是否齊全,是否存在破損情況,采樣的標號和樣品箱是否一致,如果資料不齊全或者組織存在不同程度損壞,應該及時通知牧場進行重新采樣。
1.2樣本測定
首先,檢測設備的配置。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尤其是在實驗室測定中主要選擇使用乳成分體細胞聯用檢測儀、恒溫水浴箱,冰箱采樣瓶、采樣袋、采樣儀器設備。其次,檢測原理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一般選擇使用紅外原理的手段,對乳汁中的乳脂率乳蛋白進行進一步檢定。乳汁中的體細胞數量監測主要是選擇使用相應染色劑對細胞核進行染色處理后,選擇使用電子自動計數器來檢測乳汁中的體細胞數量,然后確定檢測結果。再次,測定內容。主要測定乳脂肪、乳蛋白質、乳糖、全乳固體、非脂全乳固體、尿素氮、體細胞數、丙酮和β~羥丁酸等。最后,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報告[2]。數據處理中心根據最終的檢測結果和養殖場所提供的各種信息,制作關于奶牛繁殖配種、生產性能及飼養管理、乳房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檢測報告,并將最終的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給養殖場,養殖場根據檢測內容和相關問題,及時對養殖管理方案做出有效的調整。
1.3注意事項
首先,在操作過程中,采樣人員如果不能保證充足采樣,在采樣管或者采樣袋上沒有詳細的標注牛的編號或者信息記錄不清晰,采集過程中樣本出現不同程度的腐壞,都會影響最終的生產性能檢測結果。當遇到不合格的樣本后,檢測技術人員應根據不合格樣品和可疑樣品的具體來源,對牛場的采樣操作進行針對性的監督指導,并且在采樣過程中應該嚴格執行流量計校準技術生產測定中心的技術人員應該對測試的牛場流量計進行針對性的校準和維護,一般每年進行1~2次。其次,實驗室檢測要嚴格規范生產性能檢測實驗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樣品檢測工作。①培訓專業測樣員,要保證專業,檢測工作人員能詳細的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檢測方法,尤其是要詳細的掌握乳汁成分及體細胞檢測工作原理,熟悉各種設備的安裝操作,日常維護要求,當出現故障后,能第一時間排除故障,切實提高儀器突發問題的應急處理能力。②定期對儀器進行校準處理。在生產性能測定中,應定期對檢測使用到的儀器進行進一步的矯正,保障工作正常運轉合理。③使用控制樣確保儀器穩定。再次,在檢測過程中要確保所獲得的各種基礎數據比較完整,詳細的記錄牛的胎次、系譜、產犢日期及泌乳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這對構建完善的生產性能檢測報告有很大幫助。如果涉及的各項日期提供不完善,不僅影響對牛生產性能的總體評估,還會影響數據對種公牛遺傳評估的效率。最后,確保測定工作的連續性。間斷參加測定的牛場,由于不能緊密的跟蹤牛的產乳汁的變化情況,更不能對乳汁中的體細胞數量進行進行針對性的檢測分析,導致生產性能測定報告不能直接反映牛的實際生產性能,最終對牛的生產指導產生較大影響。在生產性能測定過程中涉及多種內容,多項指標包括奶牛生產持續周期、產奶高峰期、產奶時間和產奶量,如果養殖場的牛不能在一定時間內連續完成檢測工作,勢必影響上述指標的準確表達,進而對生產性能測定報告的準確性、真實性產生影響。
2高產奶牛良種繁育技術
按照引進國內外優質凍精→提供優質奶牛基因→規范奶牛改良站點→奶牛養殖場、小區、農戶(選種選配)→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生產性能檢測)→奶牛體型線性評定→選育優質奶牛→組建核心群。根據《全國奶牛體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和育種規劃,對地區奶牛養殖場的品種改良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制定中長期的改良計劃,保證改良計劃的可執行性,確定改良和選育目標,開展平衡育種。對于規模化養殖的奶牛,應將生產性能測定納入日常養殖管理中,并且將該項技術逐漸向合作社、家庭農場或者中小規模養殖戶推廣。根據測定反饋的信息,對牛建立5年的遺傳改良選育方案。對不同的牧場,提出各自的奶牛改良方案。全面開展奶牛品種登記[3]。根據中國奶協所制定的關于荷斯坦母牛品種登記實施方案,針對性的做好母牛的登記處理工作,加快構建科學的種植資源庫和遺傳感染庫,保障品種選育更加科學合理,實現有序管理奶牛養殖業的生產,增加效益。引進國外優質高產奶牛凍精及性控凍精,加快遺傳改良進展、加速擴大優良奶牛體。做好繁殖母牛個體和群體的針對性選育,引導規?;膛pB殖場或者養殖戶選擇具有優良遺傳性能的后備牛作為繁殖母牛,及時將生產性能下降,老弱病殘帶病的奶牛淘汰處理,組建高產優質核心群體。
3奶牛優質飼草生產及日糧平衡配套技術
按照優質牧草品種篩選→科學合理種植→適于本地氣候特點的收儲加工→平衡日糧調制→全混合日糧飼喂(TMR)→提高奶牛單產。第一,實施地方飼料資源開發與科學高效利用技術,針對反芻動物營養特點,開展地方飼料資源營養價值評定。根據奶牛可吸收飼草飼料營養需要量,建立日糧高效利用配制技術,提高飼料利用率。第二,以當地飼草飼料資源為基礎,飼料加工企業為依托,開發與當地飼料資源相匹配的配合飼料產品。根據飼料營養成分特點和奶牛飼養標準,采用科學的配方軟件,研制出價格適中、適合奶牛不同生長發育階段、不同生產性能需要的系列安全高效預混料、濃縮料、精料補充料、犢牛代乳料等高效飼料配方,開發出相應的奶牛飼料產品,普及推廣科學的奶牛配方飼料[4]。第三,推廣冬閑田種草和飼料青貯技術。冬春季節缺青時間長是影響奶牛產奶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經試驗測定在原日糧基礎上每日供給苜蓿和黑麥草鮮草20kg,產奶量提高28.6%,根據地方氣候特點科學合理進行牧草的生產和種植,積極推廣應用青貯技術。對于小規模的養殖戶要求,每養殖一頭奶牛應該配置333.33~666.67m2生產地作為飼料專用地,發展人工種草和積極推廣青貯技術,能更好地解決奶牛冬春季節青旅飼料供給不足的問題,保障飼料供給均衡。
4奶牛健康養殖技術
以維護消化系統健康、生殖系統健康、乳房健康為重點,開展奶牛疾病綜合防控,達到保障奶牛健康的目的。
4.1奶牛消化系統健康與營養調控技術
依托當地飼草資源、應用先進營養調控技術,建立基于當地飼料原料、適合奶牛場規范化和農戶實用化的奶牛日糧平衡、專用飼料調配的營養調控體系,對不同生長發育期、不同生產狀態的奶牛進行平衡營養飼養,充分發揮個體遺傳潛力,提高單位個體的生產性能[5]。
4.2奶牛生殖健康
通過獸用B超儀、發情監測系統等設施設備和技術應用,開展發情鑒定、早期妊娠診斷、性別鑒定、卵巢檢測、生殖系統疾病檢測試驗研究,提高奶牛子宮健康水平,提高繁殖率,降低早產率。
4.3奶牛乳房健康
通過乳腺檢測儀、體細胞檢測儀等設施設備和技術應用,檢查亞臨床乳房健康、炎癥或感染,快速測試牛奶體細胞含量,提高牛奶質量。
5高產奶牛異位發酵床養殖技術
5.1養殖設施配置
利用異位發酵床養殖技術,應該加快建立糞便蓄積池、噴淋池、微生物發酵池及陽光大棚,等同時還應該設置水泥將切割泵、攪拌機、自動噴淋設備、自動翻攪設備和變軌移位機等。
5.2發酵原料添加
奶牛發酵床養殖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發酵原料主要包括發酵基質和發酵菌種,一般在發酵床中,使用的發酵原料是由木屑、谷殼花生及玉米粉制作而成。一般按照谷殼和木屑4∶6的比例進行搭配[6]。在發酵處理中,要保證所選擇的菌種能耐高溫,使用專用的菌種,首次添加量一般控制為0.33kg/m3。
5.3糞便處理
發酵床中的發酵原料填裝高度一般控制在1.5~1.7m,當原料填充完畢后,可按照發酵床的處理能力,將儲存在儲糞池中的糞便,通過噴淋機一次性或多次性的噴灑到發酵池的表面,并及時將攪動設施打開,輪換交替的對發酵原料進行攪拌處理,確保糞便和發酵原料能有效結合,處理后混合機室的水分能達到55%~65%。一般每間隔1~2d對發酵原料進行翻堆1次,每次噴淋糞便經過24h發酵處理后,確保發酵池底部35cm處的溫度能達到45℃,48h后溫度能達到60℃以上,在此溫度下應該保持24h,然后進行翻堆處理后再一次噴灑糞便,整個發酵周期通常為3d,當發酵池中的發酵基質沉降量下降到15~20cm時,應及時補充發酵基質,維持發酵池中的菌種數量。發酵基質原料一般能連續使用1~2年,腐熟后的發酵混合物能生產有機肥或者食用菌專用的培養基質,也可在設施蔬菜種植過程中應用一舉多得。
6結束語
畜牧產業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極大推動了奶牛養殖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在奶牛養殖業發展進程中,為更好地保證乳汁品質,充分發揮奶牛的生產特征,則需養殖戶樹立健康養殖理念,采取科學有效的養殖管理手段。尤其是在高產奶牛養殖管理期間,應對養殖要求有所認識,提高重視程度,嚴格落實日常養殖管理方案,注重做好奶牛生產性能的有效監測,保障奶牛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高產穩產的特征,并延長高產周期。加快健康生態養殖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加強對奶牛的日常管理,嚴格按照牛養殖管理技術要點進行科學飼養,注重做好環境的有效清理,及時發現患病牛,及時對患病牛處理,妥善做好糞污資源的無害化處理,切斷病源的傳播渠道,降低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流行率,切實延長奶牛的生產周期,為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張娜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
高產奶牛養殖技術要點篇3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奶制品的數量要求更大,并對奶制品的質量要求更高。高產奶牛的養殖過程影響奶制品質量,飼養工作者需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狀況,優化養殖管理,以生產出高質量的奶產品。
1高產奶牛簡介
高產奶牛是本土母牛與純種荷蘭牛的高代雜種,通過長時間的選育而產生的,是當前我國唯一的乳用牛種類?,F階段,我國有近300萬頭荷斯坦牛,其中品種牛各胎次的產奶量高達6359kg,乳脂率達到了3.56%,良種牛在305d內的產奶量可達7022kg,乳脂率達到了3.57%。而且我國制定了相關國家標準,分為南方型與北方型2種,生產質量與產量日益提升。發情判定是奶牛養殖最重要的環節,奶牛唯有通過配種、妊娠以及產犢后才可產奶。奶牛理想化的繁衍周期便是“一牛只生產一胎”,也就是每胎之間的時間差距為365d,去掉60d的干奶期,泌乳時間為305d。低產奶牛的胎間距能一定程度地減少,由于低產奶牛的泌乳時間相對偏短,泌乳末期的產奶量相對較少。高產奶牛的胎間距能合理推延,由于高產奶牛的泌乳時間較久,泌乳末期的產奶量較大。如果胎間距較小,便會影響產奶量;如果胎間距較長,會影響奶牛的終生產奶量。若奶牛缺失了繁衍能力,便無需再進行飼養。所以,完成好高產奶牛的發情判定工作對于提高牛奶質量和產量意義重大。如果發情鑒定工作完成質量較差,便會造成牛群漏配問題,進而導致產犢時間間隔的增加,養殖成本大大提升,繁殖率直線下降,嚴重影響奶牛養殖企業的經濟利潤。精準的發情判定更是順利實施超數排卵、人工授精以及移植胚胎的核心所在。
2當前高產奶牛養殖中存在的不足
2.1高產奶牛種類選取問題
需選取具有更大泌乳量的高產奶牛,但是多數高產奶牛養殖企業在品種選擇環節往往忽略了此需求。此外,一些管理者出于成本考慮,通常會選擇種類相對較次的高產奶牛,導致奶牛出現體弱多病、營養不良以及生殖受限等問題,從而嚴重影響奶制品的品質,最終造成企業經濟損失巨大。
2.2飼料方面的問題
為確保高產奶牛能有足夠的泌乳量,需科學喂養高產奶牛。如果飼料搭配不合理,就會導致高產奶牛的泌乳量不足,甚至影響高產奶牛的消化系統,從而嚴重危及高產奶牛的體質健康。此外,不得隨意運用能量飼料實施喂養,保證飼料配置的合理性,高度關注微量元素的摻入比例,以免高產奶牛發生疾病。
2.3日常管理方面的問題
現階段,多數高產奶牛養殖企業在高產奶牛運動與衛生管理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正常狀況下,高產奶牛養殖企業有關管理與技術工作者未充分考慮到奶牛養殖的衛生狀況以及環境等,導致環境衛生不達標、運動管理相對較差,間接影響奶制品的品質,從而導致加工奶制品銷售困難。同時,高產奶牛日常情況下需適量運動,有助于高產奶牛的食物消化、營養吸收,促進牛奶產量的提高。
3高產奶牛養殖技術要點
3.1科學規劃牛舍
牛舍建造地址需盡可能地選取朝陽、背風以及地勢環境較高的區域。對于牛舍的建設,需做到“坐北朝南”,需確保每頭牛都能有3~4m2的充足活動空間,科學有效地運用養殖場中的全部空間,盡可能地降低場地建造的成本費用。按照高產奶牛養殖的具體數量,在養殖場外部規劃出面積充分的奶?;顒訄?,同時在活動場周圍需配套建設飲水槽和飼料槽等,以確保高產奶牛的飲食不受任何因素的影響。
3.2選擇優質的奶牛品種
現階段,我國養殖數目最多的高產奶牛種類是荷斯坦奶牛。此高產奶牛來自于荷蘭等國家,通過我國飼養工作者的養殖、繁衍,并將其與傳統黃牛實施雜交,產生了國內獨有的荷斯坦奶牛。養殖該類型高產奶牛,可獲得非常高的產奶量,且產乳質量較佳。
3.3創造健康舒適的環境
高產奶牛對外界環境的改變往往難以短期適應,極易因外部環境的改變而遭受病毒和細菌的感染,造成各類疾病的出現,嚴重時導致其死亡。雖然高產奶牛的產奶量有較大增長,但是蹄病、乳房炎以及酮病等疾病的發病率也不斷增長,產奶質量和產奶數量不同程度地降低。根據相關研究可知,高產奶牛生活在相對狹窄的牛欄以及不舒適的牛圈中,躺臥時間偏短,牛蹄便會受到巨大損害。同時,高產奶牛習慣躺臥于比較柔軟的墊料上,以免肩關節疼痛和皮膚破損。高產奶牛所排出的糞便氣味較大、蚊蠅亂飛,如果不第一時間清理干凈,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會嚴重影響奶牛的健康生產。因此,高產奶牛養殖時,需確保奶牛有足夠的空間,需在外部臥欄上鋪一層細沙,在內部臥欄上鋪一層橡膠墊,并及時清理掉高產奶牛排出的糞便,以創建舒適、健康的養殖環境,加強高產奶牛的產奶量與品質[1]。與西方奶牛產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對比,目前我國的奶牛養殖行業依然保持著人力投入大的特征,因此需發展自動化、智能化高產奶牛養殖業,不得過于尋求機械化和規模化。需在確保牛奶質量和高產奶牛體質健康的基礎上,盡量加強高產奶牛的平均產奶量。需全面認識現階段我國奶牛行業的具體態勢,以推動高產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3.4喂養要點
3.4.1普通喂養技術。高產奶牛的日糧構成需滿足多元化要求,以青粗飼料為主體,輔以適量精料,科學配置飼料。確保粗飼料的品質,長期平衡性地提供青綠多汁飼料。夏季,需合理提升高產奶牛日糧的營養濃度,確保飲水量充足。夏季,高產奶牛的日糧需做到營養豐富,摻入適量的能量型飼料。飲用水的溫度維持在12~16℃。高產奶牛喂養過程中,需嚴格遵守“以精促粗、先粗后精、少給多添、定量定時”的基本準則,不得喂養冰凍、發霉變質以及毒素殘留較多的飼料。
3.4.2犢牛的喂養。對于犢牛,需盡早斷奶?,F階段,我國多運用二三月齡斷奶的方式,即在犢牛出生后喂養初乳,1周齡后鍛煉其食用高質量的青干草與犢牛料。1月齡內主要喂養牛奶,1月齡后漸漸縮減牛奶喂養的次數與數量,逐步提高青粗飼料與犢牛料的喂養數量,同時確保飲水的干凈、足夠。同時,在犢牛長至70~90日齡、體質量為70~80kg且日采食量達到1kg精料時斷奶[2]。
3.4.3圍產期牛的喂養。高產奶牛處在圍產期時,即母牛產前、產后15d,需細心喂養,草料以高質量青干草為主。分娩前15d能適量摻入精料,合理削減糟渣類飼料數量。剛生產的牛需即刻提供一桶干凈的溫水,同時摻入約1.5kg麩皮、2kg紅糖以及極少許的食用鹽。分娩后一兩天需喂養極易消化的飼料,分娩3d后適量增加精料的喂養,保持每天0.5~0.8kg的遞增量,嚴格把控塊根、青貯的喂養數量。
3.4.4泌乳盛期的喂養。喂養高蛋白、高能量的飼料,并使奶牛維持較好的食欲,盡可能地食用飼草料,此時青貯料和青干草等可自行食用。精料喂養的數量需根據奶料比3∶1提供。
3.4.5泌乳中后期(產胎后101d至干奶期)的喂養。泌乳中期階段,產奶數量不斷減少,但是減少的幅度相對較低,各類飼料的喂養數量需維持相對平穩。泌乳后期階段,產奶量快速降低,需按照相應的產奶量合理減少飼料喂養量
3.4.6干奶期的喂養。需嚴格調控精料的喂養數量,日糧以粗飼料為主,并加入適量的礦物質飼料。
3.5強化夜間管理
當前,多數高產奶牛養殖場僅關注白天的日常管理,對夜間管理并未引起高度重視,最終造成高產奶牛產奶量的日益降低。大量實踐表明,高產奶牛夜間管理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產奶量[3]。
3.5.1合理增加夜間喂食量。夜間10:00左右,需喂養合適數量的草料,數量不得過大,避免導致消化問題,提供足量的清水。這不僅能有效達到高產奶牛的體能耗費需求,而且能提高高產奶牛的抗逆能力,增加產奶量。
3.5.2增加光照時間。夜間能運用白色熒光燈進行照明,光照從以往的9~10h增加至13~14h,以加速高產奶牛的新陳代謝,提高飼料的運用率和消化率,產奶量顯著增長。
3.5.3夜間需維持絕對安靜。高產奶牛喜好安靜的環境,特別是在夜間,若遭遇突發性驚嚇,或許會造成牛奶酸度的提升和產奶量的減少。
3.5.4鋪墊好睡床。高產奶牛在夜間長期保持趴臥位,若長時間趴在濕硬地面上,不僅影響產奶量,而且極易造成各類疾病的出現。因此,需在高產奶牛趴臥的位置鋪上軟草,潮濕位置需鋪上一層草木灰,以確保高產奶牛的睡眠質量。
3.5.5適量的夜間運動。夜間需將高產奶牛趕到場外進行約1h的活動,能增強高產奶牛的消化能力,提高奶牛的食欲,促進產奶量的增加。
3.5.6強化夜間觀察工作。大部分高產奶牛均會在夜間發情,養殖工作者需牢牢把握后半夜這個主要時間段,嚴格觀察高產奶牛休息、發情以及反芻等情況,及時發現、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避免因檢查不到位造成高產奶??諔哑诘耐涎?,嚴重影響高產奶牛的產奶量[4]。
3.6加強奶牛的清潔與護理
高產奶牛養殖過程中,對于首次懷孕的母牛,飼養工作者需在妊娠300d時對其實施乳房按摩,需保持每天1次的頻率,時間3~5min較為適宜,在分娩前15d終止按摩。管理高產奶牛時,每天均需對奶牛的身體實施充分的刷拭,需每天進行2次刷拭,對于將要產奶的高產奶牛需在產奶前1h進行刷洗。定期清潔牛舍,以確保牛舍足夠干凈。確保高產奶牛的衛生清潔情況,能有效避免各類疾病的出現,并保障高產奶牛的體質健康[5-6]。
4結語
為有效提高高產奶牛的產奶量,需完成好高產奶牛的養殖工作。增強高產奶牛的體溫控制能力,以免各種疾病的發生,確保高產奶牛的產奶質量和產奶量。高產奶牛具體養殖環節,需強化日常管理、加強乳房保養工作及喂養合適的飼料,以推動高產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義杰.淺談高產奶牛飼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5):151.
[2]熱比亞木?肉孜.高產奶牛飼養管理問題與解決途徑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7):90.
[3]弓瑞娟,張鵬.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探究[J].中國畜禽種業,2014(11):100-101.
[4]孫波,姜婷婷,王連波,等.高產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2013(7):53.
[5]劉俊蘭.綠色養殖技術在高產優質奶牛養殖中的應用[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37(9):93-94.
[6]劉海濤,張永強.高產奶牛的養殖技術[J].當代畜牧,2013(35):73-74.
作者:徐志漢 單位:武漢輕工大學動物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