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公文范文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研究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研究

發布時間:2022-12-19 09:38:2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研究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研究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篇1

玉米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來源,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近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玉米需求量不斷增長,玉米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在保證糧食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1]。但玉米種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產量和品質有所降低,為此需進一步研究玉米栽培技術,并加強推廣,進而為玉米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推動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玉米栽培環境要求

1.1溫度

玉米屬于喜溫類的作物品種,整個生育期需要較高的溫度。氣溫下降至10℃以下時,會對玉米種子發芽帶來一定影響,導致發芽遲緩;氣溫超過20℃時發芽旺盛,當溫度達到40℃以上時玉米種子停止發芽[2]。苗期可耐受-3℃的低溫,拔節期要求氣溫達到16~26℃,開花階段要求氣溫保持在26℃左右,灌漿期適宜溫度為20~24℃。

1.2光照

玉米屬于短日照的作物品種,在日照時數8~10h條件下能夠開花結果。

1.3水分

玉米植株高大,葉片和葉面面積較大,生長過程需水量較大。生長期適宜降雨量為410~640mm,干旱會對玉米產量及其品質帶來不利影響,夏季降雨量不足150mm的地區不適宜玉米栽培[3]。但降水較多,會對光照條件帶來不利影響,阻礙玉米的光合作用,導致病害發生概率增加,并易發生倒伏、雜草等危害,對玉米產量及其品質的提升帶來嚴重影響。

1.4土壤

玉米栽培對土壤沒有嚴格的要求,土層深厚、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的栗鈣土、黑鈣土及沙質土壤均可栽培。

2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2.1選種

玉米高產栽培過程中選擇優良品種非常重要,這也是實現玉米高產的關鍵,應結合地區氣候條件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宜品種。首選抗逆性好、產量高、病蟲害少的優質品種,以保證玉米健康生長,為其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4]。玉米品種選擇好之后,將種子放置于陽光下暴曬,并用藥劑拌種,以提高發芽率,減少各類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有效促進玉米健康生長,實現高產。

2.2精細整地

為了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在玉米栽培過程中需精細整地。整地過程中可運用滅茬整地法,用機械開展滅茬工作,把田塊中的秸稈充分粉碎后進行深耕,打破犁底層,深度控制在25cm以上,之后平整土地待播。運用滅茬整地方法開展整地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對玉米植株健康生長非常有利。

2.3合理栽培

玉米栽培選擇好時機非常關鍵,栽培過早或過晚都會對玉米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栽培過程中還要科學控制種植密度,植株間隙太大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太小會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響。通常情況下,栽植密度控制為45000~52500株/hm2[5]。確保栽培密度合理,可有效保障玉米生長過程的營養供應,提高植株免疫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4田間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是保障玉米健康生長的關鍵,田間管理要抓好施肥與除草工作。玉米生長過程中對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施足底肥非常關鍵,底肥應和種子間隔4cm以上,以免引發燒種問題,底肥首選農家肥。根據玉米不同生長期科學追肥,保證玉米養分充分供應,為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通常情況下玉米從種子發芽到3葉期這段時間不必進行施肥,處于這一階段的玉米幼苗所需營養由種子直接提供。玉米植株生長至5葉期時,應結合定苗情況合理施加攻苗肥,早期施入攻苗肥時要確保氮肥是玉米整個生育期氮肥施入量的50%左右[6]。玉米進入中期生長階段時應合理施加穗肥,穗肥施入量為玉米整個生育期施肥總量的40%。玉米生長后期發生脫肥現象時可在降雨后補施尿素,也可在苗期將玉米緩控釋專用肥一次性施入。充足的肥料不僅為玉米生長提供有利條件,也會加速田間雜草的生長,進而與玉米搶奪水肥,因此要及時開展中耕除草。合理的中耕除草能夠有效提高土壤溫度,也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氣性,為玉米創造有利的生長空間,控制和減少雜草對玉米造成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在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應聯合開展松土、培土、中耕、除草、施肥等工作,確保處于土壤深處的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養分,促進玉米健康生長,為其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

2.5病蟲害防治

2.5.1病害防治玉米生長過程中時常發生一些病蟲害問題,不僅威脅玉米的健康生長,還會降低玉米產量。常見的病害有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等[7]。大小斑病發生時玉米葉片部位出現大量斑點,不僅嚴重威脅玉米健康生長,還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和質量。為了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種植人員需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防治管理。玉米栽培過程中應選擇優良的抗病品種,并合理施肥,促進玉米健康生長,提高其抗病性。此外,可用多菌靈藥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施1次,連噴3次便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退菌特8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施1次,連噴3次。上述藥劑交替應用防治效果更好。玉米瘤黑粉病又稱為玉米黑霉病、玉米黑粉病,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而導致的一種玉米局部侵染性病害,孢子堆大小不同、形狀不同,但大多表現為瘤狀,直徑3~15cm,發病初期外面有一層白色的膜包裹,孢子堆破裂之后會有很多黑色粉末散發出來,這些便是冬孢子。玉米瘤黑粉病分布廣泛,在我國發生已有70多年之久,其發生與大量施入氮肥有關。為了有效防治玉米瘤黑粉病應堅持“選擇優良抗病玉米品種、控制與減少菌源聯合化學防治”的綜合防治原則,將田間病殘株及時清理或深埋,控制或減少菌源數量。農家肥要充分腐熟,堅持輪作,輪作周期保持在3年以上。可通過種植大豆達到倒茬的目的。運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時,可用除銹劑在幼苗出土前對地表進行全面噴施,種子用15%的粉銹寧拌種,粉銹寧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4%。抽穗階段噴施1%的波爾多液或50%福美雙700倍液,可有效控制該病害造成的危害。為了保障玉米植株健康生長,需進一步強化栽培管理,合理確定栽植密度,科學施肥灌溉,尤其是在抽雄前病情高發期水分供應須充足,并加強玉米螟防治工作。

2.5.2蟲害防治玉米螟與紅蜘蛛是玉米生長過程中主要的蟲害。玉米螟通常經玉米葉片鉆入心葉,并啃食心葉,嚴重影響玉米健康生長。紅蜘蛛為紅色,體型較小,主要附著在玉米葉片背面。玉米進入灌漿期后,蟲害發生率較高,遭受危害的玉米植株葉片變白干枯。將赤眼蜂投放在田間防治玉米螟,葉面噴施阿維菌素防治紅蜘蛛。

3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意義

3.1提高玉米產量

玉米栽培過程中推廣應用高產栽培技術,是保障玉米高產穩產的關鍵。推廣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近年來市場上對糧食需求不斷增大,玉米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需進一步加強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3.2提高經濟效益

以往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很多農民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玉米栽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玉米品種不斷增多,由于品種差異性,種植技術也存在很大不同。為了實現玉米高產穩產,提高經濟效益,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4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路徑

4.1加大栽培技術的科研投入

為了更好地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需進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只有栽培技術研究成熟之后,才可向廣大農民進行推廣。推廣過程中可以建立示范基地或組織相應培訓,組織廣大農民對新的玉米栽培技術進行學習。針對農民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強化技術培訓質量,有效促進農民更好地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為玉米高產穩產奠定良好基礎。

4.2加大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宣傳力度

為了使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民充分了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優勢,有助于該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相關部門可借助電視、廣播、微信、QQ等加大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宣傳力度,并深入到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科學指導,促使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被更好地推廣和應用。

4.3建立高產技術示范基地

打造高產技術示范基地,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可定期將農民組織起來,深入基地學習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加深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了解。同時,合理引導廣大農民,調動其建設高標準玉米高產種植示范田的積極性,通過種植大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廣大農民積極主動地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5結語

為了實現玉米高產穩產,需加強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調動廣大農民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積極性,推動玉米種植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王小莉 單位:甘肅省合水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局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篇2

1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1.1選種及種子處理

在選種時,需充分考慮種植地塊實際情況,分析當地地形地貌、土壤環境、降水及積溫條件等。與此同時,盡可能優選高產抗病玉米品種,待確定栽培品種后,需嚴格落實種子處理工作,以促進種子萌發,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種子處理主要包括曬種、浸種及拌種。曬種可促進種子吸收水分,以提高其出芽率;浸種可為種子萌發提供水分;拌種可有效防治病蟲害。

1.2整地

玉米植株具備相對發達的根系及較強的適應性,要想提高玉米的產量,就需為其營造一個適宜生長的土壤環境。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栽植地塊。在玉米具體生長過程中,玉米主要依賴土壤獲取養分及水分。因此,需保證玉米栽培土壤疏松,具備良好的通透性。在播種前種植戶需做好相關整地工作,以提升土壤肥力及水分利用效率。通過整地,保證地表土質細碎并且平整,避免存在雜物,為后期播種奠定基礎。

1.3播種及密植

1.3.1適時播種

待第一次透雨后可播種玉米,此時即可直接播種干種,亦可播種40℃水浸泡12h的種子。在播種后,選擇細土作為蓋種土壤,同時將蓋土厚度控制在2~3cm。此時不建議在播種過程中使用種肥,以防燒苗或降低土壤內水分含量。

1.3.2合理密植

不同玉米品種所適宜的種植密度存在較大差異。早熟玉米品種因發育期較短同時植株較為矮小,可對其適當密植,一般將種植密度控制在9萬株/hm2;若種植地塊具備良好的降雨及灌溉條件,可適當密植;若種植地塊較為干旱,需降低種植密度。

1.4地膜覆蓋

通過覆蓋地膜可保證土壤內水肥含量,提升玉米苗抗旱性能,進而促進玉米增產。在此過程中需注意應在澆透水后覆膜,同時將墑面寬度控制在0.6~0.8m。

1.5水肥管理

1.5.1灌溉

若條件允許,可引入噴灌設備,采取噴灌方式為玉米生長提供充足水分,進而提升玉米產量。

1.5.2施肥

需施入2.25萬~3萬kg/hm2有機肥,有機肥結合秋整地、旋耕、耙地均勻施入耕層土壤,深度達到25cm以上。磷鉀肥全部通過種肥同播,一次性深施,在拔節期、大喇叭口期、灌漿期各按1/3比例追施尿素。

1.6病蟲害防治

1.6.1大斑病防治
在玉米抽雄吐絲期,每公頃使用75%百菌靈1500~1950mL或50%多菌靈懸浮劑1200~1500mL兌水1.95萬mL向葉面噴施防治大斑病。

1.6.2玉米螟防治

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產卵期釋放赤眼蜂或在大喇叭口期每公頃使用1.5%辛硫磷顆粒劑以1∶1.5比例與細沙拌勻后撒入喇叭口內。

2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現狀

2.1栽培技術應用不合理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是一項以提升玉米產量為最終目的而研發的種植技術。但是因部分地區信息接受渠道限制,玉米種植戶很難及時學習并掌握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因文化水平較低,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問題,玉米產量難以提升。另外,農村地區普遍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缺乏完善的農業配套設施,水利設施落后,導致玉米種植戶忽視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影響玉米增產增效。

2.2推廣體系不完善

當前,中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導致其推廣應用效果較差,推廣范圍狹窄,使用規模較小,無法提升玉米產量及增加收入。

3加強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的措施

3.1加強重視

結合當前玉米高產種植需求,相關主管部門需充分認識到玉米高產在中國農業生產及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發及推廣工作加強重視,滿足玉米種植的高產需求,為各地大面積種植玉米奠定基礎。與此同時,需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對種植人員積極引導,幫助其明確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學習并掌握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實現玉米高產。另外,還需大力宣傳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組織相關科普活動,積極推廣先進的高產栽培技術,為后期玉米種植機械化奠定基礎,推進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

3.2建立科學的技術推廣體系

為提高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成效,相關主管部門需建立科學的技術推廣體系,轉變傳統的推廣理念,創新落后的推廣方式,以提高技術推廣效果。為使玉米種植戶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可通過系統科學的技術推廣體系以加大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力度,借助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理論講解提升推廣效果,擴大推廣范圍,真正實現玉米高產。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大力普及,相關主管部門可針對性建立網絡技術推廣平臺,采取信息化技術實現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有效推廣,不斷擴大其推廣范圍,為種植戶提供更多學習渠道,以提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效果。

3.3各部門加強合作

首先,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農業科研單位需有效合作。通過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幫助農業科研單位提高自身研究成果轉化效率,同時提供實際生產參考信息,以提升農業新技術研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其次,農業生產經營企業需與科研單位強化交流合作,由農業經營企業為科研單位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及資源支持,使農業新技術研發獲得保障;而農業科研單位需為農業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通過資源及優勢互補,使農業技術實現全方位發展。此外,國家農業部門也需與農業科研單位強化合作,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3.4嚴格把控生產環節

基于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保證其得到科學應用,玉米種植戶除需積極學習外,還需嚴格把控玉米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各個環節,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玉米生長狀況等因素嚴格選擇適宜的肥料,保證玉米種植過程中的施肥質量。在玉米不同生長階段需科學配置肥料,結合其不同生長階段具體養分需求科學施肥,嚴格控制施肥量,保障土壤肥力。在施加氮肥的過程中,需沿著玉米葉子滴水線澆灌,嚴禁直接將氮肥施加于玉米苗周圍,保障玉米吸收充足的養分。

3.5完善相關設施建設

要想有效推廣并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就需幫助種植戶明確落實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利益。這一目標的實現除了需要技術人員的大力推廣,還需在技術及設備上給予相關配套指導,幫助種植戶系統掌握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具體方法,真正實現玉米高產。

作者:谷永麗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篇3

隨著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突破,高產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收益,不斷地提高玉米農作物的經濟地位和價值。盡管如此,從整體來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和范圍仍有很大的空間,需要結合我國農作物的種植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切實發揮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應用價值,為農民辛勤勞作增收創收助力賦能。基于此背景,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意義、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方式展開如下論述:

一、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大范圍提高玉米的產量

玉米高產種植有利于大范圍提高玉米的整體產量。我國玉米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各地的單產差別比較大,有選種方面的主觀因素,也有天氣土壤等外界因素,更有人們各自為主、不規范統一的種植技術因素。而集中統一大范圍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采用科學化的管理方式種植玉米,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減少惡劣天氣、土壤貧瘠、病蟲害等外界環境帶來的損失,極大地提高玉米作物的產量,有利于幫助廣大農民實現更高的農作收益。

(二)有利于鞏固玉米的經濟效益地位

玉米高產種植有利于鞏固玉米的經濟效益地位。在排除玉米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的前提下,對于農民來講,玉米的產量就相當于它的直接經濟收益。因此,玉米高產種植不僅是對辛苦勞作產出產量的肯定,更是對辛勤付出獲得經濟收益的獎勵。即好的玉米作物收成,往往能給農民帶來更好的物質生活。從這一角度來理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可以給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也促使更多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玉米,由此形成一個良性的玉米種植效應,不斷鞏固玉米作為經濟作物的重要地位。

(三)有利于玉米高產種植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我國現階段的玉米種植缺乏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對可耕地的總體投入與應有收益不成正比,玉米的高產對化肥、農藥、天氣的依賴性比較大,缺乏科學綠色的種植理念和方式,在可持續與短期高產高收益下,農民更傾向于短期的收益和回報。而大力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采用科學綠色的種植方式,在增量增產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持耕地土壤的韌性,不僅符合綠色農業的發展要求,也更有利于實現玉米的長期可持續耕種,實現玉米高產種植的科學化發展。

二、當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基本模式

(一)科學化玉米選種

科學化玉米選種是確保玉米高產種植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環節。玉米選種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據耕種環境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選擇地將產量效益最大化。具體來說,如黑龍江的大多數地區氣候干燥寒冷,常年多風,在選種時要優先考慮這一因素,盡量選擇抗旱性好、莖稈粗壯、抗倒伏的玉米品種,確保在干旱多風天氣玉米能正常發育生長。玉米選種的科學化就是要做到符合當地種植環境,確保玉米整個生長周期的正常發育,為增量增產提供保障。此外,選好玉米種子后,要將種子進行必要的晾曬,用藥劑拌種,提高發芽率,減少病蟲害。當然,市場上也有直接拌好藥劑的品種可供選擇。

(二)靈活合理化種植

靈活合理化種植玉米也十分關鍵,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播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根據耕地土壤的濕度或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播種,確保種子及時發芽破土,汲取水分和養分,促使玉米正常發育;二是要把控種子播種的密度,前后間距和左右間距要適合該玉米品種后期的生長發育,如有必要在玉米幼苗期可以人為進行調整,間距過密的地方要拔掉,間距過大的地方可以移栽,確保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一般來說,每667m2種植密度為3000~3500株。靈活合理化種植玉米,有利于后期的田間管理和玉米整個生長周期的營養汲取和正常發育,也能起到抵御惡劣天氣的作用,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三)精細化田間管理

精細化田間管理,就是根據玉米的生長發育周期在關鍵節點進行精準細致的措施處理,主要體現在施肥和除草兩個方面。

1.施肥。施肥可以分為播種前的底肥和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追肥。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加底肥時,盡可能確保底肥與玉米種子間隔4cm左右,避免底肥燒種,這一問題可以通過調節播種機器來有效解決。

2.除草。田間不僅有玉米植株還有雜草,兩者存在激烈的競爭關系,要在玉米的不同時期選擇合理的除草方式,確保玉米能夠汲取足夠的生長養分。常見的除草方式多為施用農藥除草劑,既省時效果又明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正規廠家、農藥殘留性低的除草劑,確保玉米田間土壤的韌性不受破壞。

(四)加強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分為玉米病害和玉米蟲害,兩者種往往交叉重疊出現,也會單獨出現。

1.病害。玉米常見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等。對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選擇優良品種,科學施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大斑病和小斑病發生時,可選用多菌靈等藥劑噴灑植株進行治理。

2.蟲害。玉米生長過程的蟲害主要有玉米螟和紅蜘蛛。防治玉米螟時可以采用在田間投放赤眼蜂來防治,一般在玉米螟幼蟲發育前期放赤眼蜂;防治紅蜘蛛時,可以用阿維菌素乳油噴灑玉米葉片背面,以提高防治效果。三、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主要方式

(一)持續加大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科研投入

加強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推廣是一項事關國計民生的大工程,首先要從源頭出發,在技術上不斷持續加大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科研投入,不斷突破技術壁壘,持續優化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為農民的玉米種植增量增產增收。

1.相關部門及研究單位應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積極投入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研發,加大力度促進科研成果的技術應用轉化,提高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實踐性。

2.農業相關部門應積極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的農業種植技術幫扶機制,從耕地土壤處理、玉米種子選擇、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給予農民更實用更精細的指導和幫助,獲取更多玉米高產種植實踐科研數據。

3.各地政府應積極牽頭倡導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研發,從稅收政策減免、科研成果補貼、人才技術引進等多方面給予支持來保障玉米高產技術科研的有序開展。

(二)有序推進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科學宣傳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好的技術仍然需要借助好的推廣宣傳加以快速化普及應用,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提升。玉米高產種植技術亦是如此,在推廣該技術時也要善于借助推廣宣傳的口碑效應,快速地帶動廣大農民了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并參與實踐。要做好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科學宣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大新聞廣電平臺的權威宣傳,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可以進行跟蹤報道,形成系列專題農業紀錄片,在相關農業頻道進行周期循環播放。2.善于運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采用小視頻形式傳播玉米高產種植小技巧,讓農戶打開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地了解和學習,也可以開通官方微信留言平臺,實時在線收集農戶種植過程遇到的困難疑惑,并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總之,要借助多種形式更直接、更便捷地幫助農戶參與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實踐中。

(三)建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作物示范基地

好的典范往往能引起極大的群體帶動效應,促使一件事能夠被快速傳播和效仿。基于此,根據玉米種植分布范圍,有選擇地建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農作物示范基地,借助示范基地的增量增產增收的效益引起廣大農戶的集體關注和參與效應,能快速地為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樹立堅挺的口碑,甚至能起到比任何宣傳更直接的連鎖效應。建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示范基地,要形成一種良性的種植技術推廣氛圍。

1.要做到示范基地有序、有條件地對外開放,讓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比如,定期組織農戶進行參觀,尤其是在玉米種植的關鍵環節。

2.要做到示范基地的信息化公開透明,讓農戶可以通過特定渠道了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相關信息。3.示范基地也要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專有的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及時有效地科普玉米高產種植知識,與農戶進行更為便捷的互動和交流。這樣一來,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示范基地就能真正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意義重大,既有利于大范圍提高玉米農作物的產量,又有利于鞏固玉米農作物的經濟效益地位,長遠來看,更有利于玉米高產種植的科學可持續發展。總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大范圍推廣普及十分必要。因此,統一規范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基本模式,從玉米選種、種植、管理等環節優化方式和技術,為農民高產種植玉米提供可借鑒、可操作的種植經驗十分有意義。而推廣玉米高產技術也不僅限于科研投入、推廣宣傳、示范基地等,需要更多從事農作物研究、工作和勞作的人員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推進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曹彥沖,馬富東,李曉華,等.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農業,2019(18).

[2]劉保伸.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7).

作者:隋彬 單位:安圖縣石門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優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