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公文范文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3篇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3篇

發布時間:2023-01-19 08:47:5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3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3篇

聯網技術農業中的應用篇1

過去,我國多是采用人工管理模式進行農業生產建設和管理,這種生產模式不僅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且難以取得良好的生產效果。隨著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生產和建設的要求,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就需要農業建設和管理人員對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進行改革升級,積極探索以物聯網技術為主的現代化智能技術在農業生產建設中的應用,并大力開發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生產經營模式,才能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建設質量和生產效率,從而才能實現智慧農業的目標要求。

1物聯網技術與智慧農業的概念

1.1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指的是按照約定的協議,利用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及信息傳感設備等將不同的物質與網絡相連接,從而使不同的物體通過信息傳播媒介進行信息通信和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跟蹤、定位、監管等功能的現代技術。在具體使用過程中,物聯網結構體系可細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感知層,主要通過掃描識別相關物體,獲取物體相關的數據信息,然后將數據信息傳輸至系統處理設備中;第二層為網絡層,主要是對處理后的數據信息進行再傳遞;第三層為應用層,該層主要是借助于用戶端接口和網絡層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全面把握,并根據用戶需求對相應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從而使物聯網技術產生的數據信息和實現的功能滿足用戶需求[1]。

1.2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指的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融合計算機、移動設備等現代化設備及智能化科學技術,從而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具體來說,就是將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監測技術、無線通訊技術、3S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以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和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如對農業生產數據信息進行遠程可視化監測、診斷和控制,根據監測的農業生產數據信息制定科學的農業管理規劃,遠程監測農業病蟲害災害問題并自動預警等[2]。可以說,智慧農業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和促進了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同時也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整體發展水平。

2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從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物聯網技術僅是智慧農業中應用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之一,但是,該項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對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卻具有重大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提高了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利用無線智能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環境參數,然后,利用物聯網技術中的智能物聯網監控系統實時傳送和處理所采集數據信息,不僅能幫助用戶們制定科學的農業生產管理決策,還能為農作物生產和溫室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能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2)推動農業走向信息化,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智慧農業中,在農業種植現場使用各種無線傳感器、傳輸設備及無線基站等,不僅能促進農業管理人員采用自動化監測系統輕松、快速獲取種植現場的各種信息,同時還能利用軟硬件系統和手機客戶端對農業種植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自然災害進行監測及預警,從而能精準地進行現場管理,物聯網技術的這種高度信息共享性、自動化特性,有效推動了農業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3]。

3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3.1在智慧農業統籌規劃管理中的應用

合理地進行農業統籌規劃管理是推動農業生產、管理、加工等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由于農業生產管理涉及的內容眾多,因此,就需要借助于物聯網技術廣泛收集農業生產中的相關數據信息,并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處理,才能實現合理的農業統籌規劃,例如,可應用物聯網技術中的無線傳感技術廣泛采集與整合農產品相關長勢、規模、植保、產量、品質等信息,利用物聯網技術中的網絡通訊技術、衛生遙感技術對各項農產品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監測,并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利用物聯網技術中的衛星遙感技術對農業生產經營中的關鍵數據信息進行定位和實時傳遞,不僅能促進農業統籌規劃工作高效開展,還能降低管理人員的農業統籌規劃管理難度。在智慧農業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農業統籌規劃管理,首先需采用信息采集設備、無線或有線傳感節點、傳輸系統及太陽能供電系統等監測植物生長環境動態變化及植物生長環境中的植物養分含量、土壤溫度、土壤水分、空氣濕度、空氣溫度、光照強度等參數,根據各項參數便可實現農業園區的自動施肥、噴藥、灌溉、降溫等,第二步則是應用農業園區視頻監控實時監測弄作物生長情況,以便農戶能根據農作物生產實時狀態合理調整種養方案,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統籌規劃管理中的應用見圖1所示。

3.2在智慧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要達到智慧農業生產目標要求,就需要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生產中各項農作物生產信息及相關環境變化的智能化監測,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便能達到這一要求,如利用物聯網技術中的相關智能化技術設備和無線傳感技術,不僅能快速采集和監測農作物生長土壤、養分、溫度、空氣、光照等數據信息,還能動態監測農作物生產環境的變化,從而能為農業生產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另外,借助于物聯網技術中的智能物聯網監控系統還能實現農業園區的農作物灌溉、施肥、松土等自動化生產運營和管理[4]。

3.3在智慧農業灌溉中的應用

農業灌溉是農業生產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科學合理的農業灌溉不僅能有效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和產量,同時還能節約農業水資源,從而為農戶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要實現智慧農業灌溉,就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在不同類型的農田中配備不同功能的傳感器,利用這些傳感器全面收集農產品生長過程中的濕度、溫度及光照等環境條件數據信息,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分析和總結不同農產品不同時期的灌溉需求,在根據其灌溉需求制定合理的農業灌溉方案,另外,利用物聯網技術還能實現農業灌溉的智能化控制和農田灌溉作業自動化,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農業灌溉工作的效率、準確性和有效性,還能提升農作物生產質量。

3.4在智慧農業監管中的應用

農業監管主要包含了農業生態環境監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做好農業生態環境監管是保障農產品生產質量、產量的前提條件,因此,其在農業生產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往,多是依靠人工進行農業生態環境監管,不僅耗時、耗力,且難以達到良好的監管效果,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及其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利用智能物聯網監控系統不僅能快速、準確地采集不同農田的環境質量數據信息,同時還能自動化處理和分析采集的數據信息,從而能幫助農田管理人員合理評估農田的生態環境現狀,進而有助于其制定出合理的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方案或修復措施。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應用則主要是指利用物聯網技術可追溯查詢農產品全供應鏈質量,如在農產品信息收集環節,管理人員可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編碼板塊進行劃分,并配備相應的電子標簽及條碼,這樣便能促進農作物除草、施肥、澆水等流程均有對應的記錄信息,然后,在農作物加工至農產品的各個環節也配備相應的電子標簽及編碼,這樣在農產品銷售環節中,商家和消費者便可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其追溯碼進行查詢,從而能明確農產品生長、加工、銷售等全供應鏈質量,進而能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3.5在智慧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農業病蟲害防治也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農業病蟲害防治質量的好壞對農作物產量、質量均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就需要農業管理人員全面做好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既往,農業管理人員多是在農業病蟲害發生后采取農藥或其他病蟲害防治技術對其進行處理,這種做法會顯著降低農產品質量。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出現,農業管理人員就可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智慧農業病蟲害防治,如應用物聯網技術全面收集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潛在病蟲害的各項數據信息,如病蟲害發生時間、危害部位等,然后制定合理的農產品病蟲害防治方案。另外,農業管理人員還可利用智能化技術對農作物進行自動化精準噴施農藥或構建農產品農藥噴施自動化裝置,這樣可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和降低農作物中農藥的殘留量,從而能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的安全[5]。

3.6在智慧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

進行農業生產的最終目標不僅是人們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時還需進行農產品銷售,從而為農業管理人員創造一定的經濟收益。既往,農產品銷售多是采用線下銷售模式,這種銷售模式的銷量并不高。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和在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就可利用物聯網技術收集農作物生長全過程中的所有數據信息,并將這些數據信息上傳至電商平臺中展示給消費者看,這樣不僅能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相關認知,還能促進農產品自身的質量和安全性提升,從而能為其贏得良好的市場口碑。另外,利用物聯網技術還能實現農產品的網絡化銷售,這樣能促進銷售人員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進行農產品銷售,從而能顯著擴大農產品銷售途徑,進而能有效提升農產品銷量。

4結束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是,在既往的農業生產和管理過程中,我國采用的多為傳統人工生產和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并不利于解放農業生產力,且難以提升農業生產和管理效率。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便隨著信息技術也發展起來不少可應用于農業生產管理中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如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監測技術、無線通訊技術、3S技術等,其中,以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如在農業統籌規劃中的應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農業灌溉中的應用、農業監管中的應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及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不僅有效提高了我國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和促進我國農業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同時也促進了傳統農業模式向智慧農業模式轉型發展,從而有效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模式改革升級。

作者:董明星 單位: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篇2

農業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基礎保障,是立國之本。隨著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推廣應用,中國農業正朝著現代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發展智慧農業模式是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物聯網技術是在第一、二次計算機和網絡革命后誕生的新技術,是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技術,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信息化支持條件[1]。物聯網技術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動態數據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比較強大,能夠進行智能化識別和追蹤,因而在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智慧農業屬于一種智能能源系統,其能利用智能技術手段促進農業生產變得更生態、環保和高效[2]。在智慧農業發展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技術與生產之間的聯動性,可為整個農業體系建構一個多維度的信息環境,提高信息傳輸速度,確保信息交流過程的有效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真正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智慧化。

1物聯網技術與智慧農業闡釋

1.1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實質上來說,就是指“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種網絡是以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而延伸拓展形成的網絡體系,其建構起連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橋梁,同時還實現了人機交互。因為物聯網的基礎和核心是互聯網,具有連通性和物物聯接的特點,用戶端可以擴展到任何物品,實現物品間的信息交換與通信。從技術支持角度看,傳感技術與射頻識別技術是物聯網體系運行的主要技術[3]。利用傳感技術可以定向對物聯網內的物體實施信息傳輸,同時,也能夠對物聯網所覆蓋的區域信息進行傳輸與處理。從系統架構方面看,物聯網系統架構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可靠傳遞層、全面感知層和智能處理層,其中,全面感知層采集和處理物體實時信息時,主要是利用二維碼、傳感器和RFID等技術進行,可非常方便地進行操作;可靠傳遞層利用互聯網技術、移動電信網絡和無線傳感網絡等進行處理和信息再傳訾婷,王士龍(山東省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中心,山東淄博255000)遞;智能處理層通過智能化控制來實現人機交互或人與人交互,最終能夠較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1.2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指利用計算機、移動設備等,對傳統農業進行生產實踐支撐,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智能化控制,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的一種先進農業生產模式。智慧農業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生產、服務、交易與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每個環節的數據信息在農業生產中都是交互傳播和共享的,獲取信息非常便利快捷。智慧農業基于專業理論知識和智能化硬件設施設備,能夠進行遠程可視化監測和診斷,可以對農業生產的各方面信息進行監控和管理,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高效化管理,促進農業發展降本增效[4]。智慧農業具有非常顯著的智能化特征,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水平非常高,這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發展,是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可進一步推動中國農業高效、高產、綠色、安全、優質地發展。依托物聯網技術,可建構一個多維度的信息環境,為智慧農業穩健、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

2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策略

2.1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在智慧農業生產中充分應用物聯網技術,能為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能對農業園區進行自動化管理和運營,利用無線傳感技術動態監測相關環境變化情況,采集土壤、空氣、溫度、光照和養分等各項信息數據,并提供施肥、灌溉、松土等優化解決方案,從而為農業生產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例如,灌溉是農業生產的關鍵一環,對農作物的生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農業灌溉不僅能夠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還有助于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應用物聯網技術控制和管理農業灌溉時,可把相關的傳感器安裝在田地中,利用傳感器來對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溫濕度、光照等外部環境條件進行監控。同時,還能結合農作物在各個生長階段的需求,為其控制合理的水肥,自動進行灌溉操作,灌溉的效率與精準性也得到極大的優化提升,保證農產品品質,有效節約水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2.2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監管領域中的應用

現代人們對物質生活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應用物聯網技術對智慧農業進行監管,主要是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監管,保證農作物及農產品的生長狀況、品質與安全性良好。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受到環境的影響比較大,物聯網技術可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生態環境監測,分析評估農田生態環境情況,提供科學的環境改善方案。應用物聯網技術,還能對土壤的養分、結構等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和監管,從而幫助農業種植者篩選適合土壤生長的相關作物品種。物聯網技術還能對大氣環境、水環境等因素進行檢測,根據所得的參數和指標分析結果,可以及時發現有害物質,如微生物和重金屬離子元素等,幫助人們及時做好改善和防護措施,確保農產品安全高效地生產。物聯網技術還能采集和整合農產品相關長勢、產量、品質、規模、植保等信息,提高農作物和農業生產管理的有效性。

2.3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病蟲害的發生會極大地危及農作物的生長,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促進農作物豐產和農民增收。物聯網技術中有定位系統,該系統能利用衛星遙感技術,來對農業生產關鍵數據信息進行精準監測,及時發現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為相關部門開展農業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物聯網技術能夠根據監測的病蟲害情況,自動進行農藥噴施,而且是自動化地進行精準噴施,不僅能降低病蟲害防治成本,還能減少農藥用量,使農藥利用率提高,降低農作物投入成本,并能降低農產品中農藥的殘留量。物聯網技術還能統計分析農作物各生長時期的病蟲害數據信息,幫助人們提前制定病蟲害防控措施,實現智能化的病蟲害防治。

2.4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絡在線銷售逐漸成為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在農村地區,很多農產品的電商平臺也逐漸建立起來,應用物聯網技術可進一步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構建產、供、銷統一服務平臺,為智慧農業發展拓展途徑。物聯網技術能夠將農產品整個生產過程在電商平臺上進行展示,確保農產品的質量與安全保證,能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度,也有利于在市場上樹立良好的形象。物聯網技術運用于智慧農業中,還創建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等不同環節的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同時,物聯網技術還能充分滿足消費者的農業生產監控和實景體驗,增強購買欲望。

3結語

綜上所述,現在各地都在探索智慧農業建設和發展問題,而物聯網作為農業信息化、智慧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其在智慧農業中的廣泛應用是必然趨勢。各地在實踐中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把控智慧農業發展特征,應用物聯網技術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實現農業生產高精度、智能化控制,最終推動農業生產更加高質、高效地發展。

作者:訾婷 王士龍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中心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篇3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很多領域。為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實現農業智能化管理,應積極運用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加快智慧農業建設,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差距。未來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就是發展智慧農業模式,引入物聯網技術可促使傳統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的轉變,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

1智慧農業與物聯網技術的概念

1.1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指在傳統農業中引入相關智能技術,借助計算機、移動設備等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智能化控制的一種先進的農業生產模式[1]。智慧農業涉及很多前沿信息技術,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將這些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中實現對農業生產信息的自動化采集,并通過計算機處理后做出相應的智能化決策。

1.2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的定義目前尚無統一定論,從字面意思可知,它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此處含義主要有兩層:1)物聯網的基礎和核心是互聯網,這是依托互聯網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網絡;2)物聯網的用戶端可以擴展到任何物品,實現物品間的信息交換與通信。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將物聯網命名為“theInternetofThings”,并對物聯網的定義進行了補充,它是指任何時間與任何場所,任何物體間的互聯[2]。

2智慧農業物聯網主要架構分析

2.1系統結構設計

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主要包括智能監管設備、自動調控設備、信息采集器、智能網關等硬件設施。信息采集器搜集與環境有關的信息后處理成模擬信號,然后通過模數轉換器將其處理為數字信號,再借助無線傳輸設施把信號轉換為電磁波[3]。其中,無線傳輸設施采用了具有能耗小,建網活動空間大,可以多終端接入等優點的zigbee技術。智能網關負責對數據信息進行全面處理,將信號傳輸至監控中心,由監控中心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與存儲。與此同時,通過專家系統對采集信息進行智能判斷,將調控指令發送給自動控制器,實現對現場設施的自動化控制。此外,現場圖像信息可傳輸至監控中心,實現遠程可視化監控。

2.2物聯網感知層

RFID設備、傳感器、視頻監控設備是構成物聯網感知層的主要構件,主要作用是收集數據信息。利用zigbee節點、CAN節點等由通訊模塊將搜集的信息傳輸給物聯網對應的智能網關,從而實現對現場數據信息的實時測驗與采集。應用系統位于上層,所傳達的指令可通過智能網關傳輸給繼電器,實現對農業設備開關的調控,進而實現對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化調控。

2.3物聯網網絡層

網絡層主要涉及WLAN、LAN、CDMA、4G等網絡技術,能夠即時準確地傳輸農田生產數據信息與控制指令。物聯網網絡層可以將感知到的相關農業生產數據高速、高安全、無障礙地傳輸至任何需要的地方,使數據在世界范圍內實現長距離、大范圍的通信。

2.4物聯網應用層

應用層是面向終端用戶的,屬于智慧農業的最高層,可按用戶的不同需求建立各自操作平臺。物聯網應用層中存在數個應用系統,可以對農業生產環境、過程、病蟲害進行辨識。同時,物聯網應用層可將物聯網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做出相應處理,從而完成對農業生產場地的自動化管理與調控[4]。此應用層的用途主要是實時采集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等過程中的數據,并進行數據共享,讓工作人員做出更合理的決策,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與生產效率。同時,還能加強對產后流通、安全溯源、多渠道銷售等相關環節的管控,從而推動農業朝著高效、高產、綠色、安全、優質的方向發展。

3智慧農業中物聯網的主要應用

3.1應用于農業灌溉領域

灌溉屬于農業生產的關鍵一環,灌溉是否合理關系到農作物能否正常生長,有利于節約水資源。在田地中安裝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搜集作物生長中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圍繞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水肥需求給出有效的灌溉方案,之后利用物聯網給出灌溉指令,自動完成灌溉操作。不僅極大提升了灌溉效率與精準性,利于農作物生長,而且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有效節約水資源。

3.2應用于農業監管領域

農業監管工作包括2個層面:1)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監管;2)加強對農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性監管。農業生態環境決定著農產品質量和安全[5],利用物聯網獲取農田的主要環境質量數據,由系統進行分析后評估農田生態環境情況,然后給出科學合理的環境改善方案。

3.3應用于農業病蟲害防治領域

病蟲害是為害農作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加強病蟲害防治管理是確保農作物豐產的主要措施?;谖锫摼W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化精準噴施農藥,從而提升農藥的利用率,減少農藥用量,減輕農產品中農藥的殘留量,節省農藥支出成本。借助物聯網及時獲取農作物各生長時期的病蟲害數據,可以了解病蟲害的發生時段、為害部位、藥劑類型等,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防治方案,再經物聯網完成農藥的自動噴施操作,實現智能化的病蟲害防治。

3.4應用于農產品銷售領域

當前,網絡在線銷售正成為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利用物聯網在電商平臺上展示農產品整個生產過程,讓消費者對農產品有更全面的認識,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的信任度,從而增加購買意向,而且也能獲得良好的口碑。因此,在智慧農業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對生產環節中的農產品或運輸包裝過程中農產品貼上RFID電子標簽,同時,在運輸、倉儲、銷售等不同環節及時更新數據信息,從而建立起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對農產品從生產、加工、運輸到銷售整個環節的數據信息進行共享與透明化管理,從而實現對農產品全過程的可追溯性管理。

4推動物聯網在智慧農業領域發展的建議

為更好地推動物聯網技術與智慧農業的有機融合,實現我國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出下列建議。1)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補貼優惠。將與農業物聯網有關的產品與設施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并出臺相關鼓勵措施,鼓勵科研院校、科技涉農企業、電信運營商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從而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局面。2)加大對農業無線傳感網絡技術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與應用。加強農業物聯網技術自主創新,重點對無線傳感器網絡農業應用技術加以研究,攻克相關技術難點,研發出更多適合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軟件產品與農用智能終端產品等。3)加強頂層設計,做好農業物聯網技術相關標準研究,組織專家團隊參與農業物聯網技術標準制定,掌握話語權。

5結語

將物聯網技術融入農業領域符合智慧農業建設的需要,智慧農業作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的主要目標。由于我國智慧農業發展比較遲,在推廣與應用過程中面臨著不少困難,但伴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加快,智慧農業發展也必將提速。今后農業物聯網的發展目標是實現農作物生產全過程的精準管理,水肥藥的自動化控制、病蟲害的智能監控與預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等。其中,應重點構建更為完善的農業生產模型,比如,病蟲害預警模型、氣候災害預警模型、不同農作物生長模型等。同時,探尋云計算技術與農業生產發展深度融合的路徑,重點研究農業物聯網應用服務模式,建設從農業數據中心到手持移動終端設備的數據交換寬帶,以農村“三網融合”為契機推動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傊S著科技的進步與現代農業的發展,物聯網在農業領域必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也必將成為打造智慧農業的主要基礎。農業物聯網屬于一個新興研究領域,需要相關學者、專家、農技人員的繼續努力,根據農業生產特點與需要不斷優化農業物聯網技術,最終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率、高精度的智能化控制。

參考文獻:

[1]李志成,張沐詩.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19,35(21):122,124.

[2]張熙.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性研究[J].寶鋼技術,2018,11(2):46-47.

[3]王金翔,鄭筆耕.物聯網技術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5,27(16):112-113.

[4]夏波,劉志琴.淺析物聯網在智慧農業的發展[J].通訊世界,2015,34(7):306-307.

[5]文黎明,龍亞蘭.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0,18(15):54.

作者:唐浩強 單位:甘肅省慶陽林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