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30 09:51:2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改革3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規范財務行為的現實表現及成因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規范財務行為的表現
1.監管部門所反映的財務違規違紀行為近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強化了內部管理,中央銀行也加強了金融監管力度和頻率,但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違規違紀行為仍屢禁不止。當前,國有商業銀行存在著以下四方面的財務違規違紀:一是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報表編制的隨意性和會計信息披露的人為性較強。二是賬外經營和“小金庫”仍未根絕。三是經營狀況反映不實,特別是涉及到權責發生制類的財務收支項目,人為因素較多,真實性較差。四是成本控制不嚴,“跑冒滴漏”以及鋪張浪費現象仍很普遍。
2.經營過程中所反映的財務不規范行為除了以上違規違紀行為之外,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還普遍存在著以下不規范財務行為:(1)對經營費用的追求。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的粗放經營,以及業務開拓和發展的需要,上級行很難準確地確定下級行的費用指標。分支機構在爭費用指標時,往往把最硬的“缺口”留出來,如上級行要求投入的科技費用、新業務發展費用等等。另一個表現是費用開支權限分散,費用支出控制不嚴,導致費用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2)對固定資產投入的追求。盡管近幾年來加強了對自身固定資產投入,特別是對房屋等基本建設投入的控制力度,但分支機構對固定資產投入的欲望仍很強勁。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分支機構不顧經濟金融環境差異和電子設備使用效益,一味加大電子化投入,使得固定資產投資膨脹,邊際使用效益低下。(3)創造利潤的內在動力不足。與對費用、固定資產的渴求相比,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創造利潤的內在動力明顯不足,突出表現在對利潤計劃的核定上,下級行總會找出種種理由要求少核利潤計劃或調減利潤計劃。
(二)國有商業銀行不規范財務行為的成因
形成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行為不規范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
1.財務目標定位不清晰。國有商業銀行在財務目標的定位上,長期以來趨同于企業目標。由此,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在財務行為上,只注重賬面利潤,而不注重國有商業銀行的實際財務狀況。不少分支機構,為了完成上級行下達的利潤計劃,不是從經營和管理上去挖掘潛力,而是投機取巧,人為地在賬面利潤和應收利息、應付利息、呆賬準備金的提取上做文章,以調節利潤。
2.財務評價體系不科學。由于財務目標定位不清晰,因而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及其指標考核口徑的設定上,并不能夠充分揭示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它所側重的即期利益,并不能夠從戰略目標角度揭示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同時,不科學的財務評價體系,誘導了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顧及長遠利益。
3.財務調控體系不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對分支機構財務權力的下放,使得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分散,層次低化,調控能力下降,財務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與此同時,由于財務調控體系不完善,以財務杠桿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進行引導和調控的力度明顯不夠。
4.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國有商業銀行一級法人的管理體制在財務上實行了一級法人體制下的分級授權管理,但力度還不足。
5.財務監管不到位。在現有產權結構下,國有商業銀行的責權利不對稱,分支機構的經營者偏重于享有對財產的支配權,缺乏承擔資產經營責任和財產損失義務,往往只是對上級行負責,而不是對財產負責。所有者缺位或所有者雖到位但監管不到位,使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經營行為缺乏有效約束。
6.財務行為控制手段不先進。這表現在財務核算計算機運用程度比較差,相當一部分行處只能在大機上實現內部財務的總分核算,而不能實現財務的明細核算。這使得上級行很難在財務管理上發揮大機數據集中的作用,對下級行財務行為實施實時的控制和監督。同時,財務核算的相對滯后,也使得成本控制中心、利潤中心等責任制度的建立難以進行,管理會計在銀行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運用。
二、財務管理體制改革:規范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行為之必然選擇
(一)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
在當前宏觀財務、管理體制基本建立的情況下,理順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是規范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行為的關鍵。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應著重解決好以下五方面的問題:(1)根據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經營組織形式,確立好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體制類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不同的經營規模和不同的經營組織形式,決定不同的財務管理體制。(2)根據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各分支機構經營責任和經營績效確定財務責任,并以此確定財務權限的大小。(3)通過科學的考評體系,確定各單位履行職責的好壞。(4)以承擔財務責任的大小及其履行情況,確定物質利益的多少。(5)運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延伸管理者的控制力。總之,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要解決好集權和分權的關系,劃分好商業銀行內部的經濟責任,規范好各級行處的財務行為。
(二)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已勢在必行
(1)規范財務行為必須改革財務管理體制。國有商業銀行機構眾多,總行、分行、二級分行以及縣支行,四個層次相對應的是四級核算。多級次核算,多級次決策,使得一級法人對下級行的財務行為難以有效控制。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改革目前的財務管理體制。(2)集約化經營要求必須適時改革財務管理體制。隨著我國金融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加入犠犜犗的挑戰,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將在競爭中不斷深化經營體制的改革,走集約化經營之路。撤并網點、精減人員、收縮經營范圍、轉移經營重心、上收經營權限等措施相繼出臺,以一級法人為特征的經營調控能力明顯增強,集約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與之相適應,必須在財務管理體制上作出相應的配套改革。(3)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格局的調整必然要求財務管理體制作出相應的調整。近兩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格局有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經營重心在向城市行轉移,以城市行為基本經營核算單位的特征愈亦明顯。與此相適應,在賦予支行級的財務權限上也應作適時的調整。(4)財務資源配置的優化要求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現行的財務管理體制,在財務資源的配置上,更多的是采取指標層層分解的方式,財務資源指標下達基層行處之后,會出現兩種情況:財務資源不足與充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財務資源配置效力的低下。改革財務管理體制,使得財務資源適度集中,更有利于在較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三、國有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構架
(一)基本思路
主要包括:(1)收權嚴控與提高效率兼顧。從全行集約化經營的角度出發,收權嚴控將是財務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但在收權嚴控過程中,要根據上級選擇管理能力和下級行財務和業務的特點,進行明確授權,在強化管理中促進業務開拓,在業務開拓中強化管理。(2)核算管理和計劃管理相結合。核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基礎,財務預算和計劃則是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工具。要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賬務核算的真實、準確和完整;賬務處理要受計劃控制,避免超計劃開支。(3)統一模式與分類指導相協調。財務核算層次和財務權限劃分應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但在其他配套改革尚未完成,特別是在國有商業銀行對分支機構普遍按照行政級別進行管理,而同級機構差別很大的情況下,按照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對個別特殊情況特殊處理。(4)授權管理與直接審批相結合。根據法人內部授權經營和授權管理的需要,按照業務種類和開支金額進行財務授權,但對重大財務事項實行上級行審批制,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5)轉移核算和反饋考核相結合。在適當減少核算層次和上收財務權限后,一些業務和事項的會計核算將從下級行轉移到上級行,但應將收入和支出進行歸集和分配,并以此進行考核和反饋。
(二)基本構架
按照“突出法人地位,強調收權嚴控,實施區別管理”的指導思想,主要推出以下改革:(1)重要財務事項授權管理。按照現行行長授權與轉授權的管理模式,對遞延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租賃費和修理費等重要財務事項進行分級分類授權,建立健全重要財務事項的審批程序。總行根據一級分行的考評情況,對一級分行行長分類授權;一級分行根據各二級分行的考評情況在轄內進行轉授權,各級行在授權范圍內對轄內重要財務事項進行管理,凡超越權限的要逐級上報審批。(2)財務核算層次適度減少。凡是涉及權責發生制及資本性支出項目的財務事項,如應付利息、呆壞賬準備金、固定資產、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租賃費等應上收至一級分行統一核算,二級分行以下不再列賬。凡是涉及收益性支出及內部往來收支科目,如費用支出(含手續費支出和其他營業支出科目中的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其他支出)、系統內往來收入及支出、其他應收款科目中的待處理損失款和其他應收款賬戶、營業外支出等方面的財務事項,由二級分行統一核算,縣級支行不再列賬。縣級支行核算權限上收后,二級分行要按縣級分行分戶進行核算反映,繼續加強對縣級支行的財務管理,加大考核力度,按月將成本支出反饋各支行,以便于各支行及時了解經營狀況,進行自律性評價分析。(3)實行費用實撥制或報賬制。商業銀行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性和現金流量的軟約束,使得商業銀行長期以來經營性資金與費用資金沒有得到嚴格區分。這種混用現象,為部分行處不規范財務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因此,實行費用實撥制,嚴格區分經營性資金和費用資金,是從經營理念和手段上規范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經營管理狀況欠佳、虧損較大的一級分行和二級分行,部屬地及一級分行可采取實撥費用資金的方式,嚴格劃分費用支出界限,在規范行為的同時,控制好費用成本支出。對于上收了核算權限的縣級支行,二級分行對其財務支出事項可采取報賬制或劃撥業務周轉金的方式加以控制。(4)試行財務總監(財務主管)委派制。根據財政部《關于加強金融企業財務監管若干問題的通知》(財債字[1999]217號)中的有關規定,在部分一級分行和二級分行推行財務總監(財務主管)可由上級行異地委派,實行任期制,所有關系隸屬上級行。主要負責審核所駐行的重要財務報表和報告,監督檢查其重要財務收支及資金運用情況,參與擬訂其年度財務預決算方案和財務管理規定,及時向上級行報告所駐行資產負債經營及效益變化情況,如實反映其經營中的重大問題。(5)改革經營績效評價辦法和利益分配機制。既要考核賬面利潤,更要考核封閉利潤,以使商業銀行既追求眼前利益,更要兼顧長遠利益。在制訂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基礎上,可以引用通行的業績評級方法,并適當考慮級差地租因素,在合理衡量各級行處經營業績的同時,劃分各級行處的級次,并以此作為確定分支機構財務的權限和財務資源的配置。
作者:閆毅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篇2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規范財務行為的現實表現及成因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規范財務行為的表現
1監管部門所反映的財務違規違紀行為近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強化了內部管理,中央銀行也加強了金融監管力度和頻率,但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違規違紀行為仍屢禁不止。當前,國有商業銀行存在著以下四方面的財務違規違紀:一是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報表編制的隨意性和會計信息披露的人為性較強。二是賬外經營和“小金庫”仍未根絕。三是經營狀況反映不實,特別是涉及到權責發生制類的財務收支項目,人為因素較多,真實性較差。四是成本控制不嚴。“跑冒滴漏”以及鋪張浪費現象仍很普遍。2經營過程中所反映的財務不規范行為除了以上違規違紀行為之外,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還普遍存在著以下不規范財務行為:(1)對經營費用的追求。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的粗放經營,以及業務開拓和發展的需要,上級行很難準確地確定下級行的費用指標。分支機構在爭費用指標時,往往把最硬的“缺口”留出來,如上級行要求投入的科技費用、新業務發展費用等等。另一個表現是費用開支權限分散,費用支出控制不嚴,導致費用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2)對固定資產投入的追求。盡管近幾年來加強了對自身固定資產投入,特別是對房屋等基本建設投入的控制力度,但分支機構對固定資產投入的欲望仍很強勁。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分支機構不顧經濟金融環境差異和電子設備使用效益,一味加大電子化投入,使得固定資產投資膨脹,邊際使用效益低下。(3)創造利潤的內在動力不足。與對費用、固定資產的渴求相比,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創造利潤的內在動力明顯不足,突出表現在對利潤計劃的核定上,下級行總會找出種種理由要求少核利潤計劃或調減利潤計劃。
(二)國有商業銀行不規范財務行為的成因
形成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行為不規范的原因很多,在此,我們主要以財務行為理論,對照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行為,對其不規范成因作一簡要分析,概括起來主要有:
1財務目標定位不清晰。國有商業銀行在財務目標的定位上,長期以來則趨同于企業目標。由此,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在財務行為上,只注重帳面利潤,而不注重國有商業銀行的實際財務狀況。不少分支機構,為了完成上級行下達的利潤計劃,不是從經營和管理上去挖掘潛力,而是投機取巧,人為地在帳面利潤和應收利息、應付利息、呆帳準備金的提取上做文章,以調節利潤。
2財務評價體系不科學。由于財務目標定位不清晰,因而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及其指標考核口徑的設定上,并不能夠充分揭示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它所側重的是即期利益,并不能夠從戰略目標角度揭示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同時,不科學的財務評價體系,誘導了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顧及長遠利益。
3財務調控體系不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對分支機構財務權力的下放,使得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資源配置分散,層次低化,調控能力下降,財務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與此同時,由于財務調控體系不完善,以財務杠桿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進行引導和調控的力度明顯不夠。4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國有商業銀行一級法人的管理體制在財務管理上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近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在財務管理上,對下級行處雖然實行了一級法人體制下的分級授權管理,但力度還不足。1998年末,
4家國有商業銀行15896個縣級支行,1351個二級分行絕大部分都不同程度的擁有財務決策權和審批權。財務開支權力的分散,很難在財務行為上形成規范。
5財務監管不到位。在現有產權結構下,國有商業銀行的責權利不對稱,分支機構的經營者偏重于享有對財產的支配權,缺乏承擔資產經營責任和財產損失義務,往往只是對上級行負責,而不是對財產負責。所有者缺位或所有者雖到位但監管不到位,使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經營行為缺乏有效約束。
6財務行為控制手段不先進。這表現在財務核算計算機運用程度比較差,相當一部分行處只能在大機上實現內部財務的總分核算,而不能實現財務的明細核算。這使得上級行很難在財務管理上發揮大機數據集中的作用,對下級行財務行為實施實時的控制和監督。同時,財務核算的相對滯后,也使得成本控制中心、利潤中心等責任制度的建立難以進行,管理會計在銀行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運用。
二、財務管理體制改革:規范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行為之必然選擇
(一)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在當前宏觀財務管理體制基本建立的情況下,理順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是規范國有商業銀行財務行為的關鍵。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應著重解決好以下五方面的問題:(1)根據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經營組織形式,確立好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體制類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不同的經營規模和不同的經營組織形式,決定不同的財務管理體制。(2)根據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各分支機構經營責任和經營績效確定財務責任,并以此確定財務權限的大小。(3)通過科學的考評體系,確定各單位履行責職的好壞。(4)以承擔財務責任的大小及其履行情況,確定物質利益的多少。(5)運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延伸管理者的控制力。總之,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要解決好集權和分權的關系,劃分好商業銀行內部的經濟責任,規范好各級行處的財務行為。
(二)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已勢在必行
1規范財務行為必須改革財務管理體制。國有商業銀行機構眾多,總行、分行、二級分行以及縣支行,四個層次相對應的是四級核算。多級次核算,多級次決策,使得一級法人對下級行的財務行為難以有效控制。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改革目前的財務管理體制。
2集約化經營要求必須適時改革財務管理體制。隨著我國金融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面臨加入WTO的挑戰,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將在競爭中不斷深化經營體制的改革,走集約化經營之路。撤并網點、精減人員、收縮經營范圍、轉移經營重心、上收經營權限等措施相繼出臺,以一級法人為特征的經營調控能力明顯增強,集約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與之相適應,必須在財務管理體制上作出相應的配套改革。
3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格局的調整必然要求財務管理體制作出相應的調整。近兩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格局有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經營重心在向城市行轉移,以城市行為基本經營核算單位的特征愈亦明顯。與此相適應,在賦予支行級的財務權限上也應作適時的調整。
4財務資源配置的優化要求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現行的財務管理體制,在財務資源的配置上,更多的是采取指標層層分解的方式,財務資源指標下達基層行處之后,會出現兩種情況:財務資源不足與充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財務資源配置效力的低下。改革財務管理體制,使得財務資源適度集中,更有利于在較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三、國有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構架
(一)基本思路與基本原則
1基本原則主要包括:(1)在法人內部適度減少財務核算層次,以便嚴格地執行權責發生制和更真實地反映經營成果。(2)進一步明確各級分支機構的財務收支權限,規范財務資金來源和列支渠道,以強化財務計劃執行和控制經營成本。(3)按照責任會計原則歸集和分配成本與收入,科學客觀地評價和考核分支機構績效,引導全行完成財務計劃和經營目標。(4)通過財務核算和管理體制改革,達到優化財務資源配置、改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目的。
2基本原則主要包括:(1)收權嚴控與提高效率兼顧。從全行集約化經營的角度出發,收權嚴控將是財務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但在收權嚴控過程中,要根據上級行的管理能力和下級行財務和業務的特點,進行明確授權,在強化管理中促進業務開拓,在業務開拓中強化管理。(2)核算管理和計劃管理相結合。核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基礎,財務預算和計劃則是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工具。要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帳務核算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帳務處理要受財務計劃控制,避免超計劃開支。(3)統一模式與分類指導相協調。財務核算層次和財務權限劃分應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但在其他配套改革尚未完成,特別是在國有商業銀行對分支機構普遍按照行政級別進行管理,而同級機構差別很大的情況下,按照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對個別特殊情況特殊處理。(4)授權管理與直接審批相結合。根據法人內部授權經營和授權管理的需要,按照業務種類和開支金額進行財務授權,但對重大財務事項實行上級行審批制,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5)轉移核算和反饋考核相結合。在適當減少核算層次和上收財務權限后,一些業務和事項的會計核算將從下級行轉移到上級行,但是對收入和支出的控制責任并沒有變化,應將收入和支出進行歸集和分配,并以此進行考核和反饋。
(二)基本構架
按照“突出法人地位,強調收權嚴控,實施差別管理”的指導思想,主要推出以下改革:(1)重要財務事項授權管理。按照現行行長授權與轉授權的管理模式,對遞延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租賃費和修理費等重要財務事項進行分級分類授權,建立健全重要財務事項的審批程序。總行根據一級分行的考評情況,對一級分行行長分類授權;一級分行根據各二級分行的考評情況在轄內進行轉授權,各級行在授權范圍內對轄內重要財務事項進行管理,凡超越權限的要逐級上報審批。(2)財務核算層次適度減少。凡是涉及權責發生制及資本性支出項目的財務事項,如應付利息、呆壞賬準備金、固定資產、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租賃費等應上收至一級分行統一核算,二級分行以下不再列賬。凡是涉及收益性支出及內部往來收支科目,如費用支出(含手續費支出和其他營業支出科目中的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其他支出)、系統內往來收入及支出、其他應收款科目中的待處理損失款和其他應收款帳戶、營業外支出等方面的財務事項,由二級分行統一核算,縣級支行不再列賬。縣級支行核算權限上收后,二級分行要按縣級分行分戶進行核算反映,繼續加強對縣級支行的財務管理,加大考核力度,按月將成本支出反饋各支行,以便于各支行及時了解經營狀況,進行自律性評價分析。(3)實行費用實撥制或報帳制。商業銀行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性和現金流量的軟約束,使得商業銀行長期以來經營性資金與費用資金沒有得到嚴格區分。這種混用現象,為部分行處不規范財務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因此,實行費用實撥制,嚴格區分經營性資金和費用資金,是從經營理念和手段上規范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經營管理狀況欠掛、虧損較大的一級分行和二級分行,總行及一級分行可采取實撥費用資金的方式,嚴格劃分費用支出界限,在規范行為的同時,控制好費用成本支出。對于上收了核算權限的縣級支行,二級分行對其財務支出事項可采取報帳制或劃撥業務周轉金的方式加以控制。(4)試行財務總監(財務主管)委派制。根據財政部《關于加強金融企業財務監管若干問題的通知》(財債字〔1999〕217號)中的有關規定,在部分一級分行和二級分行推行財務總監(財務主管)委派制試點。財務總監(財務主管)可由上級行異地委派,實行任期制,所有關系隸屬上級行。主要負責審核所駐行的重要財務報表和報告,監督檢查其重要財務收支及資金運用情況,參與擬訂其年度財務預決算方案和財務管理規定,及時向上級行報告所駐行的資產負債經營及效益變化情況,如實反映其經營中的重大問題。(5)改革經營績效評價辦法和利益分配機制。應根據“財務成果最大,財務狀況最優”的原則,設置好財務指標考評體系。特別是對利潤的考核,既要考核帳面利潤,更要考核封閉利潤,以使商業銀行既追求眼前利益,更要兼顧長遠利益。在制訂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基礎上,可以引進國際上通行的業績評級方法,并適當考慮級差地租因素,在合理衡量各級行處經營業績的同時,劃分各級行處的級次,并以此作為確定分支機構財務的權限和財務資源的配置。
作者:沈如軍 單位:中國工商銀行計劃財務部
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篇3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程度的不斷提高,在政府的引導下,金融體制不斷進行相應的改革與深化,對于金融機構的監督也進一步加強,同時,國有銀行也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市場經濟活動中。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發展,在政府的扶持下順利完成改革與轉型;而另一方面,在改革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就要與國際市場實現接軌,接受來自國外銀行的種種挑戰。本文通過我國現代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現狀和關于對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進行創新的措施兩方面,對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創新與改革這一命題進行深入探討。
一、我國現代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的現狀
1.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發展狀況。近年來,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外資銀行入華投資開辦銀行的數量越來越多,我國的商業銀行不僅要與國內的銀行進行競爭,還要同外資銀行進行市場角逐。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現在仍存在著發展困難的問題,自身存在的缺陷沒能得到根本上的改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打破僵硬的局面,銀行的財務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提高,需要對財務管理作出深入改革。
2.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缺陷,不夠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管理體系中存在著一個顯著的特征,即總行對各分行負責人實行垂直管理以及雙線負責制的財務管理辦法。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完全由上級機構進行任命或調任,分支機構的各部門不具有任何參與權利,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總部具有完全的人事權利。通常,各分機構的負責人由財務管理負責人進行直接擔任,這一做法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從上級機構高下級機構整體的財務管理體系過于松散,不能形成集中的體制,不利于同一管理,也不鯉魚通過財務管理工作對財務狀況做出全面的判斷和了解。
3.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相關理念急需快速提升。在我國,很多商業銀行還為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辦法,沒有將銀行預算與銀行戰略目標結合在一起,即便做了預算管理也僅僅是簡單的費用預算,距離全面預算的最終目標還有一定距離。銀行沒有形成推行全面預算的整體意識,傳統的核算方法不能很好地深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導致資源無法合理分配、成本無法準確計量。同時,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中出現的風險問題應對的不夠全面也是不可避免的現狀。
二、關于對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進行創新的措施
1.增強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推行全面預算,二是推行責任會計制度,三是對內部會計控制進行強化。在全面預算的過程中要注意與銀行的戰略目標以及經營戰略相結合,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控制能力。商業銀行存在分支機構眾多、經營狀況各異等一系列特點,要對各分行的利潤、成本和投資進行詳細的核算,以便對各分支機構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和考核。針對我國銀行財務管理現狀,要對財務管理工作加大管控力度,有效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以資金管理和成本管理為核心,及時監督、檢查,發現偏差并及時糾偏。
2.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相關流程進行進一步整合通過對國外成功的財務管理經驗進行總結和分析,再結合我國財務管理工作現狀,應采取“矩陣式”和“扁平化”并行的財物管理模式。根據銀行的財物管理流程來幫助各個部門進行業務流程的制定,對各個業務部門的日常工作進行全面分析繪制業務流程圖,同時在圖中標明關鍵點和控制點,以做到清晰明了。同時,在工作中應對具體的財物收支進行重點關注,明確相關經手人的責任,切實做到責任到人這一原則,保證銀行日常的財物管理工作順利、正常進行。同時,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實施費用定額、公開也是一項重要的原則。
三、小結
在全球化日趨完善的今天,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發展和生存難題越來越大,具備良好的國際戰略眼光才能進行更好、更快的發展。而財務管理的改革是促進銀行良好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核心,做好了財務管理工作才能順利開展銀行的市場經營活動。因此,銀行需大力加強財務管理以提高自身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汪文成.關于完善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運行機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4,9(15):12-13.
[2]崔磊.基于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相關問題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4,5(4):23-24.
[3]丁仲德.我國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原因探析[J].青年與社會,2013,33(5):11-12.
作者:劉珊珊 單位:建設銀行太原并州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