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關于清明節的古詩

關于清明節的古詩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2-27 11:11:5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關于清明節的古詩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關于清明節的古詩

第1篇

清明古詩附賞析——《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①清明――我國傳統的掃墓節日,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斷魂――形容愁苦極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③借部――請問。

賞析

清明節的時候,

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里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灑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

詩人想著,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一指――哦,在那天滿杏花的村莊,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

這首小詩,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活靈尖現的雨中問路圖。小牧童的熱情指引,自然會叫詩人道謝連聲;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詩人心頭喚起許多暖意!

清明古詩附賞析——《破陣子·春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后梨花紛飛。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只見那柳絮飄飛。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它是預兆我今天斗草獲得勝利啊!不由得臉頰上也浮現出了笑意。

賞析

這首詞以輕淡的筆觸,描寫了古代少女們春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展示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圖畫。

詞的上片寫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這兩句既點明了季節,又寫出了季節與景物的關系,給人以具體的印象。行文輕快流麗,蘊含喜悅的情意,為全詞的明朗、和諧、優美的基調打下了基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春水池塘,點綴那末三四點青苔,密林深處,不時傳來鶯兒的歌唱。“日長”,表明季節已開始變化,多少有點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飛舞,顯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黃鸝”、“飛絮”,看來似乎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經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初夏風光小幅,特別惹人喜愛。

清明時節后,天氣漸漸轉暖,海棠梨花剛剛開敗,柳絮又開始飛花。春社將近,已見早燕歸來。園子里有個小小的池塘,池邊點綴著幾點青苔,在茂密的枝葉深處,時時傳來黃鸝清脆的啼叫。

下片寫人。“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趁著這春暮夏初的季節,少女們停了針線,來到這大自然的懷抱里。這時,東邊鄰居的女伴笑瞇瞇地走了過來,她們正好在那條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東鄰女伴”用白描手法,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情態的描寫,由內心到外表塑造了東鄰女這一形象。內心真情流露的一剎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讀時,使人有似曾相識之感。“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少女們相逢的時候,興高采烈,歡歡喜喜的,隨著,一塊兒玩著那斗草的游戲。詞中主人公勝利了。這位天真的少女充滿著青春的歡樂。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個好夢,認為那原來是“斗草贏”的兆頭,臉上又飛起了笑容。詞中沒有正面來描寫斗草的活動,只用一筆點出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了這位少女不僅聰明,富于想象,而且心靈是那樣純潔無瑕。

清明古詩附賞析——《寒食野望吟》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賞析

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____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____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陣子·春景》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黃庭堅《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____高翥《清明日對酒》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____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____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____王禹偁《清明》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____《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____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張先《青門引·春思》

一郡官閑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____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____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____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____晏幾道《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

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____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____白居易《清明夜》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____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____魏承班《漁歌子·柳如眉》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____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

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____朱淑真《眼兒媚·風日遲遲弄輕柔》

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____《點絳唇·時霎清明》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____張繼《閭門即事》

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____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____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____李冠《蝶戀花·春暮》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____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____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____張泌《滿宮花·花正芳》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____程顥《郊行即事》

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____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

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____王雱《倦尋芳慢·露晞向晚》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____韋莊《長安清明》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____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第2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清明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那么關于清明節活動工作總結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2021清明節活動工作總結_2021清明節主題活動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2021關于清明節活動工作總結(一):

又是一個清明時節,又是一個緬懷革命先烈的日子,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景,在學生中組織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現將活動情景總結如下:

一、做好革命傳統教育。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向學生介紹清明節的由來、各地的習俗等相關知識,大力宣傳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經過講話學生明白了革命先烈們的感人事跡,紛紛表示要繼承先烈遺志,奮發學習,立志成才,愛國愛鄉,學好本領。各班都召開了主題班會,使學生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事跡,讓學生感受到英雄先輩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尊嚴,不惜犧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開展了“吟誦中華經典、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清明節朗誦會。各班學生經過誦讀中華經典,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經過多方搜集資料,有的班級從中國經典古詩文中自選出了一些作品,有的班級朗讀了很多革命英雄故事以及革命先輩的著名作品,各班以帶讀齊讀等多樣的形式誦讀了許多經典的作品,構成了濃厚的誦讀氛圍。同學們在誦讀活動情緒高昂,時刻被革命英雄事跡所鼓舞激勵著,這次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學生繼承優良傳統,樹立從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高尚夢想。

三、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我校進取響應上級號召,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登陸到中國禮貌網,在搭建的“網上祭英烈”互動平臺上獻花、鞠躬并發表了祭奠感言,表達了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并許下了好好學習的宏愿!

四、進行實踐性的調查和研究。要求學生經過參加清明節學校及家庭活動,觀察家人以及周圍的人在清明節期間的行為、交往、習俗,了解現代人對清明節活動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品質。假后,各班組織學生進行了交流,發掘出了清明節的新和新風尚,例如很多農村家庭改變祭掃方式,不再燒紙,改為獻花等。

經過清明節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從而使他們真正明白沒有無數先輩的拋頭顱、灑熱血,就不會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激勵了廣大學生珍惜今日、把握明天,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傊?,本次清明節活動,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參與配合下,開展的順利、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21關于清明節活動工作總結(二):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及兩會精神,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今年清明期間,我校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利用晨會充分動員,為活動宣傳造勢

3月30日,校團委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向全校師生發出了“又到清明”的主題講話和活動動員。團委書記鄧教師在講話中說“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依然貧窮落后。每個炎黃子孫都應當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既是先輩對開創新社會顯示的豪邁氣概,更是對今日的青年人,未來世界的主人發出的無限期望。”,她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向革命先輩一樣樹立遠大抱負,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

二、廣泛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

全校各班按校團委的布置,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同學

們利用微機課或課余在家的時間,經過登陸中國禮貌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站、光明網和中青網等重點新聞網站,進行網上祭奠、發表感言,用行動來緬懷革命先輩,增進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到目前為止,每班均上交了10條精選的祭奠感言,此項活動正在進行中。

三、利用班會引導學生了解節日民俗文化,增強愛國情感

4月3日,全校各班利用班會組織了形式各樣的“清明

節”主題教育活動。有些班級組織全班同學回顧清明節的來歷,增加民俗文化知識;有的班級以“鮮花敬忠魂詩文朗誦會”等詩歌朗誦的形式開展清明詩會的活動,抓住清明祭先烈這一教育契機,培養同學們的愛國情懷。

四、緬懷先烈,進取進取

4月3日,初一年級大隊部全體少先隊員在學校圖書館四樓報告廳,聽取了一次有意義的講座共青團知識講座。團委書記鄧教師借清明節之機,向全體少先隊員介紹了共青團的歷史,激發同學們向團組織靠攏的堅定信念和政治情感。當介紹到我們團的優秀青年徐洪剛、李向群等同志的事跡時,全場都爆發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同學們被他們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更有不少同學一下課就圍住鄧教師詢問如何才能具備入團資格。這次講座實現了活動育人的效果,少先隊員經過唱團歌,讀誓詞而更加了解了共青團的性質,也更進取地向團組織靠攏。

五、向烈士獻花圈,寄深情

在校團委的號召下,有部分班級如C078、K079等班級團支部自發地組織同學于4月4日這一天來到烈士公園,向烈士紀念塔敬獻了花圈,寄托了深情的哀思和祝福。

此次活動效果顯著,同學們經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受益匪淺。很多同學在心得中表示:這次活動加深了大家對英雄人物的了解和敬重,強化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來必須努力學習英雄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實際行動告慰英烈忠魂。

縷縷春風,綿綿細雨,說不及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深情,道不盡對烈士英魂的無盡哀思。清明節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傳統節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來臨之際,我校團委組織優秀團員代表開展了“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祭掃向警予烈士墓活動,號召同學們時刻銘記烈士們為解放國家和民族而不惜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這一活動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主義榮辱觀,促進我校精神禮貌建設。經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同學們熱情謳歌英烈們忠于黨的事業,不怕犧牲、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全面展現英烈們堅持真理、艱苦創業、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使同學們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遠大的革命夢想。

經過這次活動,不僅僅讓學生們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偉大,并且也讓學生們明白了我們今日的完美生活是來得多么不易,他們表示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為今日和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斗。

2021關于清明節活動工作總結(三):

值此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石埠子初級中學開展各種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經過開展的各項活動,使廣大學生理解了良好的革命傳統教育。

首先,由學校團委領頭,成立了清明節活動領導小組,宣傳和開展清明節的有關活動。為此學校團委專門制定了清明節活動實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團支部進行了詳盡的傳達。要求各班團支部在學校統一領導下,創新的開展各項活動,以期到達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__年4月2日,學校專門召開了各級部班主任會議,要求各班于清明節放假前,召開一次清明節主題班會,宣傳清明節的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愛國主義情感。再次,學校團委發出倡議,要求廣大學生在清明節期間進行掃墓活動,經過對革命英雄事跡的搜集,緬懷革命先烈,激勵同學們珍惜當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第3篇

【關鍵詞】中國古代詩詞;英譯;意境

一、翻譯與意境

意境指的是通過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能夠把讀者引入到一個想象的空間的藝術境界。意境的基本構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著兩個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觀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觀創造方面。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典型的景物描寫一般都寄托著詩人的思想感情。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翻譯要特別注意意境的傳達。著名翻譯家許淵沖1983年提出古詩英譯的“音美、形美、意美”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呂俊教授在闡釋許淵沖的意美原則時認為:“意美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忠實地再現原詩的物鏡;2.保持與原詩相同的情境;3.深刻反應原詩的意境;4.使譯文讀者得到與原文讀者相同的象境。”可見,意境的傳達是古代詩詞翻譯別要注意的問題。

二、《清明》的意境分析

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杜牧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出身名門望族,是文武雙全的人物。當他正值壯年,想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卻遭到當朝宰相的排擠,輾轉于偏僻郡州,過著刺史的生活。《清明》這首詩就是他客居安徽的時候寫下的。清明時節人們紛紛祭祀祖先,作者想到自己壯志未酬,未能像祖先一樣建功立業,自然是愁不堪言。

中國古代詩歌結構講究的是“起承轉合”。在“起”句“清明時節雨紛紛”中,是寫景。清明前后正是梅雨時節。作者選了“紛紛”,不但寫出了春雨朦朧的特點,也寫出了行人的心情:清明時節,去掃墓的路上,心情自然是感傷的,又趕上下起了蒙蒙細雨,就更加深了這種哀傷的情緒?!俺小本洹奥飞闲腥擞麛嗷辍保瑢嶋H上是作者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周汝昌先生認為在詩歌里,“魂”指的是精神和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這一句看似寫路上行人,實際上寫的是詩人自己的孤獨的愁緒。在“轉”句“借問酒家何處有”中,作者筆鋒一轉,用“借問”寫出了自己身處異鄉,人生地不熟,只能“借問”的無奈心境,同時又寫出了作者想要找間酒家喝酒,借酒消愁,排遣郁悶的心情。最后的“合”句中,“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遙”寫出了距離感,表達了作者想要喝酒但又不能馬上得到的惆悵心境。酒家不但在遙遠的地方,而且在一個“杏花村”里。這里的“杏花村”不一定是一個專有地名,也可能只是一個杏花盛開的村子而已。它對于突出本詩的主題有著重要的作用。杏花一般都是在梅雨季節盛開,作者想要找一間酒家來躲避給他帶來哀愁情緒的梅雨,得到的答案卻是又要到一個與梅雨相關的杏花盛開的地方,這就使他的哀愁無處逃避,只能是“舉杯消愁愁更愁”??v觀全詩,作者用通俗明白的語言表達了濃濃的哀愁情緒,簡要精煉而又韻味無窮。

三、《清明》英譯本

《清明》這首詩備受我國翻譯工作者的青睞,迄今已有很多的英文譯本。本文選取了楊憲益和戴乃迭、孫大雨、蔡廷干、許淵沖等翻譯的英譯本,并對翻譯中用詞對意境傳達的影響進行探討。譯文如下:

楊憲益、戴乃迭的譯文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孫大雨的譯文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Upon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of spring

The rain drizzleth down in spray.

Pedestrians on country-side ways

In gloom are pinning away.

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

Is hereabouts to be found”,

The shepherd boy the Apricot Bloom Vill

Doth point to afar and say.

蔡廷干的譯文

All Souls’ Day

The rain falls thick and fast on All Souls’ Day,

The men and women sadly move along the way.

They ask where wineshops can be found or where to rest

And there the herdboy’s fingers

Almond-Town suggest.

許淵沖的譯文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四、《清明》譯本中的意境分析

《清明》這首詩的基調應該是沉悶、愁苦、哀傷和凄涼的?!扒迕鳌?、“雨紛紛”、“借問”、“杏花村”等詞語和意象都深刻的表現出全詩哀愁和悲涼的意境。所以,對這些詞語的斟酌和遴選就成為翻譯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僅就上述四個詞語的翻譯所表達的意境進行對比和分析。

1.“清明”是這首詩的題目,交代了全詩的時間背景,對于表現意境十分關鍵。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首句中的“清明時節”指的就是清明節前后的幾天。清明這個詞在漢語里也不僅僅是一個節氣的名稱,它還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提到清明,懂得中國文化的人就會聯想到陰雨綿綿,人們懷著悲痛的心情趕去墓地,去祭祀已故親人的場景。就這個詞的翻譯,四個譯本給出了四個不用的譯法。楊戴之譯為“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此種譯法雖能表達出春季梅雨季節陰雨綿綿的天氣特點,但對于哀愁情緒的渲染和悲涼意境的表達就稍顯遜色,不及漢語“清明”所表達的意境深遠。孫譯為“The Clear and Bright Feast”,這個譯法中的用詞是不準確的,傳遞了錯誤的信息。因為clear 和bright這兩個單詞本身就有明快輕松地含義,與原文說表達的意境不符。feast這個詞指的是節日或宗教節日,而清明是中國的一個節氣,含義上相距甚遠。蔡譯中“All Souls’Day”指的是“萬靈節”,采取的是歸化的譯法。萬靈節在公歷11月2日,是羅馬天主教亡靈祈禱超度的節日。雖然文化內涵有所差異,但從節日和內涵和性質的角度說,這個譯法能部分表達出中國清明節所蘊含的意境。但是萬靈節屬晚秋時節,而且多為少雨晴朗的天氣,與詩中的“雨紛紛”不相符合。許譯采取意譯的方法,譯成“The Mourning Day”,比較好的表達出了“哀悼逝去親人”的含義和意境。但這可能會讓外國讀者以為這個哀悼親人的日期并不固定和統一,沒能表達出中國人都會在每年公歷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節時去祭祀的含義。但是相比其他三個譯法,許淵沖將“清明”譯成“The Mourning Day”,要跟高明一些。

2.關于“雨紛紛”的譯法,楊戴譯、孫譯和許譯都用了“drizzle”這個詞。drizzle是下細雨的意思,可以說這個詞的使用比較形象的表達出了“雨紛紛”所想要表達的煙雨蒙蒙的特點,對于渲染氣氛和表達意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蔡廷干將“雨紛紛”譯為“The rain falls thick and fast”,這種譯法欠妥。因為清明前后梅雨的特點是雨勢總體偏弱,多為綿綿細雨,且降水時間偏長。這種連綿不斷的細雨更加深了作者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苦悶心情,為后文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做好了鋪墊。而蔡譯中譯成了“又大又急”,就全然沒有了這種意境。

3.想要譯好“借問”這個詞,就要弄清楚“借問”到底誰在問?根據全詩的意境來分析,應該是作者在問。因為是作者想要在清明時節的愁苦情緒下找酒家借酒消愁。許譯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和孫譯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都將這個詞譯成了被動語態,沒有出現問話的人,雖然在用詞方式和句式上和原詩保持了一致,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但不能突出作者本人想要借酒消愁的苦悶心情,在意境傳達上略遜一籌。蔡譯中將問話的人譯成了“they”,表示是“行人”在“借問”,這顯然是不恰當和不可取的。楊戴譯中“借問”被譯成“When I ask”,是相對比較準確的譯法,能比較準確的表達出原詩的含義和意境。

4.關于“杏花村”的含義在前文中已有所分析,這里的“杏花村”并不是指一個叫“杏花村”的村子,而是更多的應用了“杏花”的意象,來表達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意境。因此,“杏花村”的翻譯應側重在“杏花”上,而要忽略“村”的意象。因此,蔡譯中的Almond-Town,孫譯中的Apricot Bloom Village,將杏花村都作為專有名詞來譯是不妥當的,破壞了整首詩歌的意境。相比較而言,楊戴譯中的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和許譯中的a cot’mid apricot flowers 更勝一籌。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杜牧《清明》四個譯本中部分用詞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意境的傳達是中國古代詩詞創作和鑒賞的重要方面,如果詩詞的英譯文只是簡單的字面翻譯,,沒能表達出原詩想要表達的意境,就失去了翻譯的意義和美感。因此我們在翻譯中國古代詩詞時,特別要注意用詞對于原詩意境傳達的影響,在詞語的選擇和運用方面要仔細斟酌,慎之又慎,最大限度的表達出原詩想要表達的意境,這樣才能使翻譯更加貼近原詩,讓譯文讀者能更好的體現出原詩的意境之美。

參考文獻

[1]孫大雨譯.古詩文英譯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許淵沖.三談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學學報,1987(2).

[3]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楊憲益,戴乃迭譯.唐詩[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5]孟祥德.在古典詩詞翻譯中重構意境―基于杜牧《清明》六個英譯本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36).

第4篇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感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國學,是祖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博大精深。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是時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教師要學習和傳播國學經典,努力營造課堂的國學文化氣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國學經典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舉行經典誦讀活動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在誦讀經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修養和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古代詩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品味。在國學經典詩詞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內涵,感受古詩文所凝結的文化精髓?!耙恢嘁伙?,當思來之不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等古人的名言警句,使學生自覺按圣賢的要求約束自己,身體力行去實踐。經典詩詞中,還蘊含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膭钪菊芾恚宫F了“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的思維方法,也體現了“吾日三省吾身”、 “人貴有自知之明”的立人之道?!昂却嬷?,天涯若比鄰”使學生體驗到“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處處暖人心”的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從“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中體驗那種辛勤為民、毫無私心、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 從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更讓學生樹立了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奉獻的遠大抱負。可見,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聲情并茂的經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

在平時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式,例如課前五分鐘誦讀、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讀、古詩新唱等,讓學生咀嚼體悟,自然就潤養身心,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無形中得以傳承。此外,我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在國學課上做一些講解與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內涵。讓國學經典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學經典傳承活動中來,增長見識,修養身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把國學與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結合

好的習慣包括舉止文明、尊重他人、誠實守信、認真聽課、規范寫字讀書、感恩、勤儉節約、惜時守時等,這些都可以在國學經典中找到。

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要做到三到,在《弟子規》內容中說道: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讀書時,心、眼、口都能一起用到這件事情上,加上手到、腦到和信心,才能發揮實力??嫌眯乃妓鳎醚劬W械奈淖郑每谇宄啬畛鲎只騽邮炙鸭Y料,并且養成力行的習慣,這樣讀書、做事就能成功了。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有同學因為不小心地碰撞而吵起來,互相指責對方,我就用《弟子規》:“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些內容教育他們,讓他們懂得要講究文明、和睦相處。通過類似的國學經典,讓孩子們懂得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同時,加強養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把國學經典與養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國學經典無不滲透著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名言,經久不衰,至今仍散發著勃勃生機和魅力。我們寶安中學附屬小學創作的《附小三字經》,就是把國學經典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相聯系,讓學生學會感悟和反省,督促自己,規范自己言行舉止,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學生。

三、開展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

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在進行國學教育時,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我在重陽節的時候,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做手抄報。并開展一次交流會,讓學生匯報關于重陽節的知識,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登高、賞菊、飲酒、插茱萸等,并吟誦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利用周末,我組織學生去爬福永鳳凰山,在登高遠眺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在清明祭掃烈士墓和懷念親人時,引導學生誦讀杜牧的《清明》等詩篇。并給孩子們介紹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第5篇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二十四節氣的特征已不很明顯,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二十四節氣?是相信它是靈丹妙藥,還是視其為糟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節氣的演講題目2021,感謝您的欣賞。

關于節氣的演講題目1大家好!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知道怎樣背誦那對我來說如同天書一般的二十四節氣歌。不管它有什么意義,只要老師讓我背誦,我都會用心背誦。那時,我對自然的變化一無所知。我只知道春天來了,大家都會脫下厚厚的棉衣,穿上輕便的衣服。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節氣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漸了解了民間諺語之中蘊含的深刻的自然規律。

當昆蟲開始飛舞的時候,幾乎一切植物都開始發芽,微風拂面,不再寒冷。陽光明媚,潮濕的空氣之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帶著這種感覺,我仰望天空。藍天白云,長風輕柔。鳥兒似乎更加活潑,它們輕盈的身影穿梭在樹梢的屋前,嘹亮的歌聲仿佛向人們展示了春天的腳步聲。柳樹輕拂,婀娜的姿態改變了過去的笨拙,顯得更加柔美起來,樹枝隨風舞動,給原本冬日固有的寧靜帶來了許多活力。仔細看山上,大地不再堅硬、冰凍,似乎有些松軟的感覺。張開雙臂,呼吸潮濕的空氣。你的胸口會感到放松和快樂。

它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大自然,也喚醒了懶惰的農民的心。他們會更加仔細地考慮今年的計劃,限度地擴展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春天播下的希望之光,夏雨澆灌的希望之光,秋風吹拂的希望之光,將會紅紅火火,充滿成功的喜悅。

冬眠的季節過去了,春天明媚,萬物煥然一新。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刻,在這個充滿奮斗的時刻,我們畫出一幅美麗的心靈畫卷,拾起年輕的心靈,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態,邁著人生的道路,走向理想的彼岸,心中的樂園。當我們醒來,我們將遵循自然規律的節奏。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將帶著悸動的心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好嗎?驚蟄帶給人們的是希望和活力。

謝謝大家!

關于節氣的演講題目2大家好!

“驚蟄”,是“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期,此時過冬的蟲卵也將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然而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有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驚蟄谷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說驚蟄日或驚蟄日后聽到雷聲是正常的,風調雨順,是個好年景。

“驚蟄”節氣后,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氣溫明顯回升。常年節氣平均氣溫淮北地區為6~7℃,淮河以南地區為7~8℃,比"驚蟄"節氣升高3℃或以上。該節氣內黃淮地區的氣溫自南向北先后穩定升至5℃以上,而氣溫穩定升至5℃,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氣象界限溫度,它預示著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常年節氣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區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區為20~40毫米。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于是蟲蟻開始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因此驚蟄期間,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

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驚蟄這一天,一些地區要吃炒豆。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的瑤族在驚蟄時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后,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義。

謝謝大家!

關于節氣的演講題目3大家好!

“驚蟄至,雷聲起。”走進驚蟄,最打動人心弦的便是驚蟄的那一聲春雷,這雷聲帶著充滿詩意的鼓點,欣欣然拉開了春天的帷幕。似乎在漫不經心的瞬間,霹靂一聲,天邊,有隆隆的雷聲傳來,仿佛融入了骨髓和靈魂深處。拋棄所有的喜怒哀樂,在怦然心動的顫栗中支起耳朵,仔細的聆聽來自天天籟的絕妙音符。

雨是避免不掉的,那種沁人心脾的涼意似乎就是為了迫使大地打個寒顫,讓一切從惺忪中蘇醒。而春雨,仿佛是云中的精靈,翩然隨風潛入夜的懷抱,她來自哪里?窗外嘀噠的雨聲和著心靈的顫音,在開窗的剎那,擁我入懷。是杜甫筆下那知時節的好雨嗎?天籟之音,時急時緩地敲打窗欞,望不到她輕盈的身影,夜雨迷醉了心緒。憑窗而立慵懶地讀一本古詩,雨打窗欞,傾聽她唐詩宋詞般平平仄仄的優美旋律。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比略谝粓雠L中眩暈了,它輕盈的腳步濺起一片陽光,春天,隨著來自天外的那一聲召喚,頃刻間忙的死去活來:蟄伏了一冬的蟲兒,樹兒,草兒不甘寂寞,從嚴寒桎梏中重新蘇醒,會爭先恐后地擁進春天。一片春色,在驚雷之聲后,淋漓出盎然生機。孩子們過完年,也開始了新的學期。不怪乎有人說:“到了驚蟄,春天才算住穩了江山?!?/p>

驚蟄過后,春分便一步步的近了,風開始變得溫柔,空氣一夜之間清新溫馨了許多;小草們爭相破土而出,流露出青澀的羞赧草芽兒,春天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濃了!透發出勃勃生機,驚蟄帶給人們的,是一春的驚喜,明媚的春日里,隨著一天天的忙碌,也將重新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驚蟄來去匆匆,以特有的民俗和方式,釋放它節氣的韻味,不曾為誰做出過片刻的停留,靜靜傾聽大地耳語,回味季節交替,我們又開始新一輪的播種與憧憬……

謝謝大家!

關于節氣的演講題目4大家好!

朋友們!你知道什么叫驚蟄嗎?驚蟄是指鉆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二十四節氣之一。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蟄是藏的意思。那你們知道驚蟄的特點嗎?驚蟄的特點就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春雷開始震響......

可是,今年3月6日的驚蟄與以往卻大不相同。這天,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天氣特別寒冷,我和媽媽一起到西城廣場去買書,只見路上的行人都穿著大衣、戴著手套、撐著雨傘、吃力地行走。一位阿姨的雨傘被大風吹得“翻了個身”;一輛摩托車竟然被大風“砰”的一聲刮倒了。

風大雨更大,瓢潑大雨落到地上,嘩嘩作響。杭州市氣象臺說,整個杭州地區的面雨量竟達48.6毫米,創了歷史記錄了。我從報紙上看到:杭州連續降雨,運河、東苕溪超出警戒水位,錢塘江已經逼近警戒水位。災情最厲害的是余杭瓶窯,那里成了“威尼斯水城”積水已經深達兩米多,馬路成了水路,車夫成了船夫。水淹沒了路,居民無法出門,只能坐船進出······哎!我望著窗外綿綿不斷的大雨,真為那里的人們感到擔心。

俗話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可今年的驚蟄遇上冷空氣,加上連續陰雨,對農作物生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西湖龍井村的農民伯伯提早用薄膜覆蓋已萌芽的茶葉,怕把茶葉給“凍壞了”!

謝謝大家!

關于節氣的演講題目5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于它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下面就挑一個來講講:“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系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終于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到綿山里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采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煙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個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領群臣去綿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佳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兒童更不忘記他們!

第6篇

滇西老家山窮水瘦,桃花卻肥著呢。南國春來得早,年關后的幾縷春風,便把沉默在房前屋后的桃樹催出了朵朵花蕾。白桃一片雪白,風中的微塵也會讓它受污;紅碧桃一樹殷紅,勝過山間茶花,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白里透紅的那種桃花。

老家春天當數桃花最熱鬧,有的剛吐蕾,有的卻已隨風落下,有的正被蜂蝶親吻,有的卻已零落成泥。細雨中看桃花紛飛,是絕美的景致,雖有傷感的成分彌漫其中,但花后的果實毛茸茸地探出小腦袋來,那該是桃的另一種風景吧。

坐看云起,閱讀桃花,捧一本泛黃的書,是在故鄉最好的休閑。這株平常的桃,圍著生活的炊煙,一直生活在大自然的種種際遇里,想不到吧,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它一樣在質樸的文字里灼灼其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時候,心愛的女子就要出嫁,而新郎卻不是自己的時候,桃花每落一片,眼淚就跟著流出一滴。然而,也就在《詩經》里,一位心事重重的少女,卻在《園有桃》里牽掛初戀的情人?!皥@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但少女沒有敢于面對初戀的情人親口說出自己的無奈,只好在種著桃樹的園子里,郁郁寡歡。也許也是這樣的時節,像我一樣的窮詩人坐看桃花開開謝謝,也許有美女從桃花面前走過,就再也沒有敢對鏡自樂。

一部唐詩,盛開著桃花。在這當中最著名的當數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很動人的愛情故事呢。唐德宗初年,崔護人長安考進士未取,在清明節這天,他獨自一人來到喊南去游玩,邂逅一年輕女子,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清明,又是桃紅柳綠之時,崔護睹花恩人,于是又來到城南尋那女子,結果卻是大門緊閉,崔護不覺惆悵不已,就在那門上寫下了這首詩,并留名:博陵崔護。接下來的下文本來可以不寫了,但還得寫出來,哪怕它是虛構的,也算對每每讀過崔護那道桃花詩的慰藉。

有人以桃花詩求榮,但也有人因為寫桃花詩而獲罪。唐順宗時,劉禹錫曾支持王叔文改革,后來唐憲宗即位,誅殺改革派,劉禹錫也被一貶至連州,再貶至朗州,10年后才得以回長安。一年春天,他去長安城中的玄都觀賞桃花,同時寫了一首《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贝嗽娨怀?,便在長安城內廣泛流傳。有平日里嫉妒他的入便將此詩抄給當朝宰相看,并添油加醋地說盡壞話,后來宰相告訴劉禹錫說他的這首詩惹了事端。不久,劉禹錫就又被貶到更遠更苦的播州。

這真是“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按猴L有意艷桃花,桃花無意惹詩情!”和蓮花相反,艷麗的“桃花”卻作為多情又不專情的女子代名詞被古人今人不停地明褒暗貶。有女人緣的男人被贊作“桃花運”,被女人套牢的男人又被損為“命犯桃花”。古詩中,桃花又往往和流水相和,好像有桃花的地方必有流水。因此,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這么著筆:一個打魚的晉朝武陵人,在一個清澈小溪的盡頭忽然發現了世外桃源,那里“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第7篇

錫伯族從1764年由盛京西遷伊犁屯墾戍邊至今,歷經250年的千錘百煉,不僅為邊疆百姓的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更為維護祖國領土的完整創造了不朽的功勛,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所獨有的民族文化更是中華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包括語言文字、民俗文化、飲食文化、非物質文化的錫伯民族文化被一代代錫伯兒女很好地傳承、并加以完善,現已成為被世界所關注民族文化。

但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觀念的轉變,錫伯族人口數量急劇減少,錫伯族孩子使用本民族語言的環境越來越小,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機會越來越少,導致錫伯民族文化日趨瀕臨消失,作為一名錫伯族后代,面臨這樣一個嚴峻的問題,不得不深思;作為一名錫伯族語文教師,有義務去承接一代一代錫伯人民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遺產,更有義務把民族的寶貴文化精髓傳承給下一代。

那么,作為一名錫伯族語文教師,如何做到很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呢?。

第一,在突破中學語文課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時融入錫伯民族文化。中學語文教材有相當一部分課文涉及民俗文化,如《端午的鴨蛋》、《春酒》、《吆喝》等,這些課文也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課文所涉及的民俗文化時,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同學們身邊最熟悉的錫伯民俗文化引入課堂。

第二,在開拓中學語文學習的新渠道時溶入錫伯民族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借助優質課程資源,充分利用錫伯民族文化的素材,不僅使學生拓寬了學習空間,而且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跳出文本,走進生活。

中學語文教師如果要提高學生的文化感受力,那就得聯系社會生活,運用貼近生活的材料,結合學生最熟悉的民俗民風來教學,比如在教學《到民間采風去》這堂口語交際活動課時,安排一些于錫伯民族、民俗有關的活動,讓學生跳出文本,分組、分話題收集關于錫伯族語言、錫伯族民俗民風、錫伯族西遷歷史文化、錫伯族貝倫舞、錫伯族飲食文化等素材,并通過課堂表演、民俗文化展等活動進行展示。這樣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民族文化閱歷,更使學生在無形中了解并傳承了錫伯民族文化。

第三,通過發現領悟中學語文課本中經典文學作品的內涵來融入錫伯民族文化。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經典古詩詞的豐富內涵往往通過具有民俗風情的事物來表達的,如“龍舟”、“柳枝”、“雁”、“孤城”等,在教學時,語文教師便可以把話題引入到西北邊塞的錫伯族生活習性,把錫伯族的民族文化融入到課堂中。

第四,在對學生的寫作訓練中溶入錫伯民族文化。經過歷史積淀的錫伯民族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許多傳統美德。如:借清明節,引導學生緬懷先輩西遷精神,找素材,進行針對性地寫作訓練,可以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受到錫伯西遷歷史文化的熏陶。

第五,在實踐思想品德教育時融入錫伯民族文化。語文教學每節課都有情感價值目標,若語文教師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內容來激發學生的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本民族文化的激情,就能夠使學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本民族文化的向往。

第8篇

年終歲尾之際,為了更好的積累經驗,改進方法,創造性的去開展今后的素質教育工作, 現將本學期我校素質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1、以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和少先隊禮儀教育為抓手,強化了陣地建設。通過開展班級間每周一次 “星級紅旗中隊”評比;每周一次“紅領巾廣播站”播音;觀看少先隊禮儀宣傳片;開辦“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圖片展;建隊日“紅領巾,我為你自豪!”少先隊入隊儀式及開展以年組為單位的“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優秀主題中隊會評比等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深化了少先隊陣地建設。

2、努力為輔導員的學習、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輔導員工作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提高了輔導員的工作水平。

3、抓好了少先隊的標志、用品管理和使用,使其發揮作用。組建了一支熱心為學校為班級服務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干部隊伍。開學初,就組織學生投票選拔各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生,組成新的大隊和中隊委,分工明確,職責到人,并定期對學生干部的工作進行小結,肯定成績提出不足,不稱職的隊干部可以改選。實踐證明,隊干部責任心增強了,同學們也覺得很公平很公正,有利于學校和班級工作的開展。

1、以“學雷鋒精神做有道德人”主題教育活動為依托,深入開展了文明禮儀教育。組織召開了“學雷鋒”動員大會,以學習雷鋒精神為主線,在各班開展了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即召開了一次“學雷鋒精神,做有道德少年”主題班隊會、出了一期學雷鋒精神手抄報、組織了一次“學雷鋒、心向黨、爭做陽光好少年”小學生演講比賽活動、開展了一次“爭做雷鋒式好少年”清理白色垃圾社會實踐活動、舉辦了一次征文比賽、讀了一本介紹雷鋒事跡的書、召開了一次討論會,引導學生了解雷鋒事跡、感受雷鋒精神,在校園中形成了“人人學雷鋒、天天學雷鋒、時時有雷鋒”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進一步推動了學校文明禮儀教育。

2、以“星級紅旗中隊”評比活動為依托,扎實開展了養成教育。本年度我校繼續開展了班級間“星級紅旗中隊”評比活動,由少先隊大隊部、值周教師和值周生對大課間活動、學生儀容儀表、衛生習慣、文明禮貌、課間活動等進行嚴格檢查,客觀公正評分,發現問題及時教育并責令其改正,從最基礎的小事抓起,使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得到長期有效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

3、以弘揚民族精神為核心,大力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清明節”開展了“緬先烈、弘孝道、知榮辱”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出一期以“清明節”為主題的黑板報,召開“學先烈事跡,弘雷鋒精神”主題隊會;舉行“__英雄中隊”授旗儀式,在英雄中隊中召開以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故事會”;倡導廣大少先隊員跟隨家人踏青、祭祖、掃墓;設計制作手抄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增強了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6月份,我們還積極動員全體師生參加了市關工委組織的“我的中國夢”有獎征文活動;帶領師生觀看了“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圖片展,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激勵師生,弘揚民族精神,有效提高了學校凝聚力。

建立了特殊家庭學生幫扶檔案及本班學生飛信聯系網,及時與家長溝通。針對不同殊家庭兒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開展了“一幫一”結對子幫扶活動。今年四月,學校小學部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建和諧教育”為主題的家長會;十一月份,中學部又組織召開了以“加強溝通,共促發展”大型家長會,通過與家長面對面溝通,組織學生深入德育實踐基地開展活動,充分利用“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對學生進行了全方位的素質教育。

1、完善推進了特色中隊建設。本學年我校積極響應了市局創建“__中隊”活動的號召,在已有的兩個“__英雄中隊”基礎上,又命名了五個中隊為__中隊,并在清明節舉行了莊嚴的授旗儀式。特色中隊先后開展了“__精神在我心中”主題中隊會、英雄故事會、讀紅書、主題手抄報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中隊活動,弘揚了__精神,加深了對黨、對社會主義祖國、對人民、對家鄉的感情。

2、重視班級學習園地、學校文化墻、校報、紅領巾廣播站和室外宣傳欄的出刊工作,內容彰顯了我校“雙語”德育特色。

3、以活動促文化。圍繞辦學特色,本學年我校相繼開展了“英語課本劇”展演、雙語寫字比賽、雙語書簽制作等特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

展,有效的推動了我校“雙語”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并在今年三月份,積極申報參與了市進修學校組織開展的“校園文化先進?!痹u比活動,在接受上級驗收后,各方面工作均受到好評。4、繼續深入開展了“書香校園”創建活動。堅持每天一格言、每日一詩和每學期一次的古詩詞競賽活動。并通過開放學校圖書室,以集體借閱圖書的形式豐富了班級圖書角。積極倡導班級“手拉手”換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為培養“書生氣”學生、“學者型”老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積極深入的開展了“五個一”活動。圍繞“五個一”工程我們先后開展了英語課本劇展演、“推廣普通話,共筑中國夢”普通話推廣周學生雙語寫字比賽、學生演講比賽、朗讀比賽、征文比賽及“相約六一、放飛夢想”師生安全趣味運動會等多項豐富多采的活動,為培養學生各項能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按照“追求高品質,規范加特色”的原則,我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立足校情,創建雙語特色學校,堅持做好總體設計,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以環境文化為基礎,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精神文化為核心,將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有機融為一體。今年圓滿完成了特色學校的驗收,今后我校將更加深入實施“雙語”教學實驗,積極營造特色辦學的氛圍,形成特色鮮明的學校文化,進一步擴大學校的品牌知名度。

1、以校為本,強抓培訓,全面提高師資水平。

本學期中我校加強班級管理,結合實際,注重養成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嚴格執行《__市教師十不準》和《__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以“上好每一節課、善待每一位學生、感動每一位家長”為基本要求,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強化師德師風考評工作,將考評結果作為教師聘任、獎懲、培訓、職稱評聘、績效工資的重要依據,并實行“師德不合格一票否決制”。不斷提高教師創先爭優能力,使“有大局意識、有責任心、有擔當、有創新”成為每位教師的追求。

2、強化了教師培訓學習和業務考核。

一方面堅持了以校為本,組織開展了以新知識、新技能、新手段為主題的培訓。二是九月份組織開展了一次教師基本功比賽,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素養。此外,學校還創造條件為全體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認真落實好國培計劃,全體教師的國培成績達到合格標準。十一月份還組織我校李博老師參加了“國培20__”美術專業教師培訓,作為一名特崗教師能夠參加這么高水準高質量的培訓,讓她在教學觀念及教學藝術等方面耳目一新,決心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教學實際,為孩子們的未來添墨加彩。

3、堅持質量立校,加強校本教研,嚴格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及常規量化考核制度,確保教育質量穩中有提。

積極開展了課程改革研究,開發雙語和國學誦讀校本課程,建立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和評價體系;堅持質量核心不動搖,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輕負高質,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學生在各方面有較大發展。

加強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根據國家課程安排和教師工作量要求,開足開齊課程,高度重視小學英語、音體美學科的教學與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舉行了豐富多彩的適合各年級學生的興趣比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4、建立、健全學校教學常規管理體制。

進一步加強備課、上課、課后輔導、作業批改、命題、監考、閱卷、質量分析和講評等環節的教學常規管理及常規量化考核制度,確保教學常規管理過程的連續、嚴謹、科學、規范。

5、不斷完善教研組常規量化管理細則、學生課堂滿意度評價辦法、教學績效考核制度,并使所有教學評估結果與評優評先掛鉤。

加強對集體備課的考勤、內容及質量的追蹤,重視各年組的“教學公開周”及磨課議課活動,推進優秀教研組的創建及評選活動,使“校本教研”有明顯進步。

(1)、課標解讀,提升學科教師的教學理念。

2011版新課標是廣大學科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為此,我校在初步貫徹學習新課標的基礎上,本學期繼續組織小學部的教師進一步加強學習,深入解讀新課標,認真鉆研教材,努力為一線教師搭建學習的平臺,積極組織我校二年組的班主任參加進修學校師訓部組織的課標培訓,教師們收獲頗多。

(2)、學科引領,開展主題校本教研活動。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以學生發展為本,打造高效課堂”系列學科教研活動,積極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項學科教研活動。參加了由二實小承辦的“__市小學數學教研會”,學習“__市小學教學競賽”活動中優秀教師的數學教學特色,借鑒 “數學廣角”這一主題教學內容的教研成果。

(3)、區域教研,構建學科教研新體系。

積極參加以大學區為單位的教研活動,促進校際交流,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區域協作教研活動。

首先,以“聽推門課”、“蹲點聽課”等方式,了解我校學科教學優勢與存在問題,及時與上課教師進行交流,解決相關問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學期業務領導聽課均超出規定節數,達到60余節,進一步加強了常規教學的研究和指導,加強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對我校教學工作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其次,繼續發揮學科中心教研的作用,積極配合大學區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切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11月22日,我校教師一行八人到__鎮學校參加三中大學區教學教研活動,聽取了第三中學__老師的識字教學、__學校__老師執教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及__鎮學校__老師講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三節教研課,還學習了__鎮學校參觀__學校的專題片,最后聽取了小教部語文教研員__老師對三節課的點評,與會教師均表示受益匪淺。

首先,繼續把設問導讀、當堂檢測質量作為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的兩大抓手,并將兩大環節納入學科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高課堂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其次,加強優質學科教師、優質課堂教學模式的打造力度,樹立典型,引領發展。認真開好書法課,深入推進“讀書、寫字”教育工程,并將此項工程持久地、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學校以使書香、墨香充滿校園,讓讀書、寫字成為全體師生的終生習慣和愛好為長遠目標,通過激趣、導讀、導思,進而達到導行、導寫,讓師生們在讀書、寫字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長的樂趣,不斷提升自我閱讀品味。

建立完善特殊家庭學生檔案,領導教師每人包保一名家庭特殊學生,定期對其進行家訪或慰問。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要對學困生、易輟生予以全面關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在學習上、生活中對其進行幫扶,切實保證學生無流失。

1、深入實施“學生體質健康工程”。大力推廣“快樂大課間”, 嚴格學生在校一天兩次眼保健操制度,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確保了學生每天不少于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規范學生體檢檔案,積極做好學生體檢后的分析和跟蹤。加強家校聯系,明確預防措施,切實降低視力低下、肥胖等常見病發病率。健全和完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預警機制,切實搞好各類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強和改進了藝體工作。

全面實施“藝體2+1”工程(2+1:人人掌握一種藝術表現技能、人人掌握一種樂器、人人掌握一種健身方法)。深入“樂器進教室”工作,提高師生的藝術修養,進一步規范藝體學科教學及活動。

3、加強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和學生興趣特長培養工作,強化學科實踐能力考查和學生個性發展水平的測試,引導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