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康復教育論文

康復教育論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2-28 15:48:5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康復教育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康復教育論文

第1篇

1.1對象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產婦816例為研究對象,按出院日期的單雙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418例,對照組398例。兩組年齡、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

1.2.1對照組干預方法

由責任護士在產婦住院期間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包括產婦飲食、傷口護理、惡露情況觀察、母乳喂養、新生兒預防接種時間、臍帶護理以及產后復查時間,并贈送科室優質護理服務卡,提供出院后來電咨詢。產婦來電咨詢時對其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并提醒復查時間。

1.2.2試驗組干預方法

對產婦的健康教育采用健康管理模式。

1.2.2.1人員組成

人員有產科主管醫師1名、責任護士2名、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助產師1名,均為科室的骨干力量,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技巧。在實施過程中,強調人員的支持與配合,注重團隊合作。

1.2.2.2建立健康檔案

由責任護士在產婦住院期間對產婦作全面評估,建立健康檔案。內容包括:產婦分娩時間、分娩方式、分娩時有無特殊情況、出院后的家屬照顧系統、復查時間、復查內容等。并由責任護士講解建立健康檔案的目的以及產后隨訪的意義和具體時間。

1.2.2.3電話隨訪

順產產婦分娩后第3天出院,剖宮產產婦產后第7天出院。隨訪時首先禮貌問好,語言親切熱情,盡快消除陌生感,建立平等信任的護患關系[3]。隨訪內容根據產婦生理特點和易產生的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并給予產婦相關的健康指導[4,5]。具體隨訪時間及內容為:①出院后第7天,主要了解母乳喂養情況、新生兒有無黃疸、會陰切開愈合情況。指導產婦保持會陰清潔,預防產褥期陰道炎和泌尿系統感染。②出院后第21天,了解產婦惡露和體力恢復情況。指導產婦做凱格爾運動[6],預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礙(FDFP)性疾病的發生。具體方法為:反復練習縮緊的動作,每次≥3s,然后放松,每日鍛煉2次或3次,每次15min~20min,并告知產婦產后避孕知識,按時復診的意義,提高其保健意識。③出院后第40天,提醒產婦復診,了解母嬰健康狀況和需求。如有電話中解決不了的需求,則在第2天由責任護士和主管醫師上門訪視。

1.2.2.4上門訪視

訪視時了解產婦盆底肌訓練效果、護理情況(有無急性乳腺炎發生)、心理狀態、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并解決產婦的健康需求。根據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1.3評價方法

對兩組產婦的復查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復查情況:產后42d了解產婦門診復查情況,有復診病例記錄視為依從性好。并發癥包括會陰切口愈合不良、泌尿系統感染、陰道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急性乳腺炎和產后抑郁。診斷依據:①會陰切口愈合不良。在出院后第7天電話隨訪時產婦會傷口仍有疼痛,切口皮膚裂開,需經過醫生確診并處置者視為愈合不良。②泌尿系統感染、陰道炎。3次電話隨訪中,產婦自述小便時疼痛或有尿頻、尿急等膀胱刺激征或者有外陰瘙癢、灼痛等不適癥狀視為泌尿系統感染或陰道炎。③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產婦自述有尿液或大便儲存及排泄障礙、盆腔臟器脫垂、慢性盆腔疼痛、障礙等[7]。④急性乳腺炎。3次電話隨訪中,產婦出現局部腫塊、紅腫、疼痛(或伴有高熱、寒戰等全身癥狀)3項癥狀中任何1項或以上視為急性乳腺炎[7]。⑤產后抑郁。至今無統一的判斷標準,目前應用較多的是美國精神病學在《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中制定的標準[8],即具備下列癥狀的5個或以上,必須具有第1個或第2個癥狀,且持續2周以上,病人自感痛苦或病人的社會功能已經受到嚴重影響。癥狀包括情緒抑郁、對全部或者多數活動明顯缺乏興趣或愉悅、體重顯著下降或者增加、失眠或者睡眠過度、精神運動性興奮或阻滯、疲勞或乏力、遇事皆感無意義或自罪感、思維力減退或注意力渙散、反復出現死亡或自殺的想法。對照組在接受來電咨詢或門診復查時收集資料,試驗組在電話隨訪和上門訪視時收集資料,本研究調查過程中無遺漏病例。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錄入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2.1健康管理可改善產婦的復查情況

大多數產婦對產褥期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出院后,每天忙著照顧新生兒,很容易忽視自身的健康。實施健康管理后,通過交流、指導,贏得廣大產婦的信任,使產婦認識到產后復查對身體恢復的影響,提高了產婦的預防保健意識,從而提高了產后復查的依從性。本研究與姚葉珊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建立健康檔案,對在我院分娩的產婦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通過電話隨訪和上門訪視,與產婦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不僅提高了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水平,而且擴大了醫院產科的影響力,為醫院增加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健康管理可減少產婦并發癥的發生

第2篇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建立孕婦保健手冊,并在本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初產婦136例,所有孕婦產次均為第1次;孕周7~37周,平均(27.1±3.2)周;年齡22~37歲,平均(27.3±3.0)歲;其中文化程度為初中16例,高中32例,中專18例,大專20例,大學及以上50例。將所有孕產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8例。兩組孕產婦的產次、孕周、年齡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由本院孕婦學校的醫護人員負責對兩組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觀察組按孕早、中、晚期,分娩期和產褥期5個時期采用QQ流平合孕婦學校分別授課,實施分期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收集孕產婦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碼、QQ號碼、末次月經、預產期、家庭住址等一般資料的調查表及孕產婦信息卡(由就診的孕產婦自愿填寫)。由孕婦學校的專職主管護士按上述5個時期創建5組QQ群,并將孕產婦信息錄入電腦,按孕產婦分期保存在相應的QQ群中。(2)QQ流平臺的內容撰寫:由護士長、產科主任及專職主管護士一同編寫并審核。將孕產期知識按孕產婦分期發送至5組QQ群中,每周各發送3~4次。內容包括①孕早期(初診~孕11周):疾病篩查、早期檢查、產前診斷、活動與休息、孕早期營養、預防流產及注意事項。②孕中期(孕12~27周):孕中期心理調適、營養及準備、孕期保健、自數胎動、護理、孕中期體操、瑜伽呼吸訓練和音樂胎教。③孕晚期(孕28~40周):分娩課、分娩前準備、分娩前征兆、自測胎動、預防早產、分娩方式、無痛分娩技巧和產時保健。④分娩期:孕婦產時保健、產后膳食和產褥期保健。⑤產褥期(產后56d):產褥期保健、母乳喂養方法與技巧、撫觸課、新生兒沐浴、嬰幼兒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3)QQ群健康教育情況反饋:孕婦學校專職主管護士每月經QQ流平臺了解觀察組孕產婦及其家屬對知識的獲取與領會情況。(4)孕婦學校傳統健康教育課的安排:①孕婦學校每周星期三上午授課約2h,第1次主講孕期營養知識;第2次主講如何識別高危妊娠,以及如何進行自我監護;第3次主講定期產前檢查、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孕期保健,如何進行胎教,并進行保健及心理指導等;第4次主講分娩先兆、自我監護、住院前準備、分娩經過,以及產程中如何運用拉瑪澤減痛分娩法和如何與醫護人員配合;第5次主講自然分娩與剖宮產的利弊、注意事項、產后護理及產褥期衛生;第6次主講母乳喂養、撫觸、臍部護理與新生兒淋浴,以及如何觀察新生兒和預防接種等常識;第7次主講孕期與哺乳期中的用藥安全;第8次主講懷孕分娩后如何促進盆底組織的功能恢復。②整個孕期開設8次大課堂,每次2h,授課著重于示教和演示。每2個月重復1次授課內容。并將傳統健康教育課堂的開課時間、地點及講課主題發送至各組QQ群,以便孕產婦及其家屬能根據需要合理地安排時間聽課。對照組僅給予常規圍產期健康教育,接受傳統健康教育授課,其授課內容、次數與觀察組相同。所有孕婦及其家屬均可在課堂上現場提問及答疑。

1.2.2評價指標

于產后第8周以后使用本院自行設計的“孕產婦自理能力調查問卷表”,對孕產婦進行問卷調查,主要采取互聯網QQ流回訪、復診隨訪和家訪的方式。該問卷經多名專家審閱和修改,其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91、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α)為0.83。主要內容包括:孕期自我保健知識、孕產期基礎知識、圍產期自我護理能力、產程自我護理能力、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技巧與方法、產褥期自我護理能力7個內容共計100分,其中孕產期基礎知識、新生兒護理及產褥期自我護理能力各20分,孕期自我保健知識、圍產期自我護理能力、產程自我護理能力和母乳喂養技巧與方法各10分,調查得分越高說明其自我護理能力越好。共發放調查問卷136份,回收136份,回收率100%。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QQ群健康教育情況反饋結果

觀察組82%的孕產婦及其家屬均能上網認真閱讀保健知識,13%的孕產婦及其家屬只有一人仔細閱讀保健知識,5%的孕產婦及其家屬上網但未認真閱讀或看不懂保健知識。觀察組孕產婦及其家屬對網絡QQ群的重視程度逐月提高,并主動咨詢孕產期知識。

2.2兩組孕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各項評分比較

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健康教育是一項促使人們改善健康相關行為的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的社會和教育活動,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等特點。隨著社會的進步,借助互聯網傳播知識已成為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QQ流平臺,孕產婦既能夠及時地獲得相應孕期、產褥期所需要的健康知識,也可以提出健康問答,及時與專家溝通交流,解除心中的疑惑。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進入QQ流平臺閱讀知識已成為人們獲得信息的有效途徑之一。此外,目前國內以初產婦為主,大部分孕產婦都不同程度的缺乏孕產期相關知識,且對圍產期保健知識的需求逐漸提高。因此,本院婦產科根據孕產期,將孕早、中、晚期,分娩期,產褥期5個時期的不同保健知識分別在5組QQ流平臺中,以指導孕產婦學習相應時期的保健知識,幫助她們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識。該方法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操作簡單、省時、高效等特點,加大了孕婦學校對相關知識的宣傳量和宣傳面,孕產婦及其家屬可以足不出戶就獲取孕期、產褥期的保健知識。其主要優點:(1)健康宣教的知識面廣,包含了孕早、中、晚期,分娩期和產褥期的健康保健知識,并且通俗易懂;(2)給孕產婦及其家屬,特別是孕產婦的配偶發送相應時期的健康教育知識,使他們通過孕期健康教育掌握相應的保健知識,主動督促和陪同孕婦產檢;(3)通過QQ流平臺本院孕婦學校的開課地點、時間及講課主題,有利于孕產婦及其家屬根據需要和興趣合理地安排時間選擇聽課;(4)可通過QQ流平臺實現在線交流,孕婦學校的老師可以及時地解答孕產婦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人們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達到改善、促進及維持人體健康的目的。按孕產期分期進行健康教育,其效果明顯優于一次性全部講授。將健康教育內容按孕產期有計劃地安排在QQ流平臺與孕婦學校的課程中,孕產婦可以根據所處分期接受相應的健康教育,避免被一次性灌輸整個孕產期的健康教育內容,使健康教育不再因為孕產婦無法接受全部的信息而流于形式。分期健康教育按照不同的孕產期和不同的健康問題設計相應的宣教內容,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既可以保證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實、減少盲目性,又能使孕產婦及其家屬更為輕松地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內容,提高孕產婦的生活質量。此外,通過QQ流平臺的互動,可以縮短醫護人員與孕產婦家庭的距離,使孕產婦更能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愛,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絕大多數(82%)孕產婦及其家屬均能上網認真閱讀保健知識,13%的孕產婦及其家屬只有一人仔細閱讀保健知識,僅5%的孕產婦及其家屬上網但未認真閱讀或看不懂保健知識。觀察組孕產婦的產期自我護理能力、孕期自我保健知識、產程自我護理能力、產褥期自我護理能力、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及圍產期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分期健康教育比常規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好,可促進孕產婦在相應時期保健知識的指導下,提高其自我護理行為。而對照組孕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較差,可能與其對孕期保健教育的重視不夠,以及常依賴醫務人員和家屬的照顧有關。

4結語

第3篇

1重視健康體檢中心開展的婦科健康教育

實行婦科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婦科醫生和護士,以前健康教育主要由護士來承擔,而護士群體中大部分是大中專學歷,知識結構不是很完善,專業知識受限。從技術層面上講,婦科醫生是健康教育的主力軍。21世紀的醫學是以促進人的健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為目標,醫生應該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視為己任[1]。提高健康教育的地位需要醫生護士的共同參與。

2了解體檢中心體檢人群的特點

體檢者的職業、年齡、生理、心理狀況、受教育程度層次參差不齊,前來參加體檢的人群具有較強的自我保健意識,對健康知識的需求較為強烈,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較好。

3健康教育的方式

以語言交流為主,配以文字、圖像、電化教育、集中健康講座和健康資訊的發送,讓參檢婦女了解常見婦科疾病發病原因、危害及預防措施。

4開展健康教育時段

4.1體檢前的健康教育

熱情接待健康體檢者,通過與體檢者交談了解其年齡、月經史、婚育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向體檢者介紹婦科檢查及乳腺檢查的項目、注意事項及禁忌,婦女月經期間,應避免進行婦科檢查和尿液、大便標本的留取,要做宮頸涂片者,體檢前1d勿行、宮頸塞藥沖洗,妊娠或可疑妊娠的婦女禁止做X線檢查。介紹檢查醫生的資歷,消除檢查者的緊張和不信任心理。

4.2體檢時的健康教育

醫生在對體檢者實施檢查操作時,根據個體不同的健康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邊做邊講解,如乳腺檢查時告知乳腺自查時的正確手法。介紹疾病的名稱、發病原因、確診問題和治療問題,并宣傳注意休息、飲食、定期檢查等防病知識和健康行為方式。

4.3體檢后的健康教育

體檢后為體檢者建立婦科檢查檔案,并將由經驗豐富的醫生對體檢者的健康狀況做一個客觀的評價,對相關的疾病防治做宣傳,包括預防保健措施及建議。對體檢中發現重大可疑疾病者,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和健康宣教,做好跟蹤服務,定期對其進行電話隨訪和健康教育。

5開展健康教育的內容

以“兩癌”的防治為主要內容。“兩癌”,即乳腺癌和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婦女的保健意識,才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效地減少兩癌的病死率。

5.1乳腺癌的健康教育

5.1.1了解乳腺癌的發病因素

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位[2],在30歲內少見,45~50歲的發病率較高,絕經后發病率繼續上升,到70歲達到高峰,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①遺傳因素:家族聚集性,曾得過的患者再次發生的風險高于常人,直系親屬乳腺癌史,一級親屬有的風險高于常人的2~3倍;抑癌基因,如P53、BRCA1-2等發生突變會顯著增加乳腺癌發生的危險。②致病因素:月經情況。初潮早年齡小于12歲,絕經晚年齡大于54歲,絕經后出現肥胖或超重;女性從未懷孕或40歲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產時大于35歲,其風險是正常人群的2~4倍;哺乳情況。哺乳時間不足半年;激素替代治療,避孕藥的作用。③乳腺良性疾病。④環境因素:農藥、電離的輻射等。⑤生活方式:習慣夜生活、高熱量、高脂肪、飲酒等。

5.1.2掌握乳腺自查知識

一看二摸三通過,洗澡前、睡覺前、月經完后2~3d,先舉手,后叉腰,然后左右仔細照,左摸右,右摸左,手指平移回腋窩。即月經來潮后第9~11天,觀察兩側的形狀、大小是否對稱,有無局部隆起或凹陷、皮膚有無發紅、水腫及橘皮樣改變,淺表靜脈是否擴張,乳暈是否有糜爛,有無內陷或溢液,采用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觸摸,不要雙手捏組織,否則會將捏到組織誤認為腫物。

5.1.3做到乳腺癌早期診斷

女性應從20歲開始每月進行1次乳腺自查,20~29歲的女性除規律的自查外,應每兩年在固定的??漆t生處進行乳腺臨床體檢1次,30歲以后每年進行1次檢查,35歲開始除乳腺自查外,半年到1年1次乳腺查體外,應做1次基礎的乳腺超聲檢查,40歲以后的女性最好每年做1次檢查。

5.2宮頸癌的健康教育

5.2.1了解宮頸癌的病因

宮頸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子宮頸癌高發的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不良的危險包括過早性生活、早婚早育、孕產次數多、口服避孕藥、營養不良、吸煙、社會經濟地位低下以及免疫因素、遺傳易感性等也與宮頸癌的發生相關。

5.2.2預防宮頸癌的措施

第4篇

曾蘭是民進會員、南寧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副主任、南寧市智培學校副校長,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近20年來,她執著于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教育事業,在廣西特殊教育系統第一個倡導并嘗試對特殊孩子實行“一對一”訓練模式,開辟了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新途徑。

擔起家長和孩子的希望

1995年9月,曾蘭到南寧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當特教老師,她是康復中心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特殊教育的對象基本是聾啞癡癱兒童,對這個特殊的職業,許多大學畢業生敬而遠之,甚至連曾蘭的父母也不愿在街坊鄰居面前提及女兒的工作。

“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有自己的價值。”從到康復中心工作的那天起,曾蘭就在心底默默告訴自己。對每一個前來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她總是盡心盡力地去引導訓練他們。孤獨癥孩子最明顯的特征是存在語言障礙,因而對他們的教育訓練就異常艱難,一個字、一個簡單動作往往要重復訓練數百次。

大部分孤獨癥孩子的家庭都是支離破碎,許多單親媽媽白天陪護孩子一起上課,晚上還要去兼職謀生,擔子很沉重,可她們看到孩子在曾蘭的愛護下一點點發生改變,都欣喜不已?!霸诤⒆痈改傅难劾?,我的形象是高大的,是他們眼中那殷切期望支撐著我,再苦再累都沒關系?!?/p>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曾蘭耐心艱苦的訓練,曾經“金口難開”的孤獨癥孩子們漸漸都會開口說話了。

無私奉獻收獲滿滿感動

2005年,曾蘭通過競爭上崗,擔任中心孤獨癥康復訓練科科長,從此她既要抓好教學又要抓好科室管理。為此,她很少有時間顧及自己的小家庭,即便周末也經常加班到很晚。

每天早出晚歸,下班到家后也不輕松,家長們有事打電話找到家里來,她總是不厭其煩一一解答。她年幼的女兒生病需要去醫院打針或住院,在旁邊陪護女兒的基本是姨媽或舅媽,女兒學校開家長會或開展活動,則由孩子爸爸出面……每每提及家庭,曾蘭總覺得有愧于丈夫和女兒,但為了讓孤獨癥孩子早日康復,她把對丈夫和孩子的愧疚埋在心里,一如既往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一名學生的父親早逝,母親精神失常,家里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全靠已下崗的姨媽資助。曾蘭了解情況后,及時幫助這名學生申請到“兩免一補”和“彩票資助公益金”兩項資助,隨后又為其減免一定的訓練費,同時發動科室員工給他捐錢捐物,曾蘭自己也時常給他贈送衣物等生活日用品。

在曾蘭悉心的關愛和照顧下,孩子進步很快,孩子姨媽在孩子出院時激動地給曾蘭送來了3雙自己親手用毛線鉤織的拖鞋,表示感激。

一位從外地來陪孩子訓練的老人,初到南寧時因水土不服,經常生病。曾蘭像照顧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老人,親自帶老人去看病,天氣轉涼時還抽空帶老人上街買衣服。老人家喜歡找她敘家常,逢人都稱贊她。曾蘭就是這樣對待學生和家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虛心鉆研碩果累累

在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曾蘭還結合教學實踐編寫教材,撰寫了多篇教學論文。其中《淺談中度智力落后兒童的教育訓練》和《淺談孤獨癥兒童的口語誘發》等2篇論文,參加2008年南寧特殊教育論文評比,均獲一等獎;《堅持家長與老師“互動”是訓練孤獨癥孩子的最佳途徑》論文,被摘要入選《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第四屆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并受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邀請赴北京參加學術理論研討會。

無論工作有多忙,曾蘭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時間看書或上網,了解區內外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教育的最新動態。在她的影響帶動下,科室里形成了一股積極鉆研業務的風氣,孤獨癥康復訓練科業務水平也很快走在了區內孤獨癥康復訓練教學發展的前列。

第5篇

相關熱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學

經過十幾年發展的移動學習,已經成為國內外教育技術領域的核心研究課題。移動學習成為主流必將在各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闡述了國內外移動學習研究現狀,一方面論證廣泛應用,另一方面通過論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動學習研究熱點;最后分析制約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發展的因素。以期給研究人員在特殊教育領域進行移動學習研究、實踐提供思路。

 

一、引言

 

以計算機技術作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改變教育技術:第一階段的電化教育;第二階段是與網絡技術結合而形成的網絡教育,網絡教育屬于第三代的遠程教育,并發展為E-learning(數字學習),E-learning迅速改變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第三段階段是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而形成的移動學習。[1]移動學習(M-learning)是移動通信技術與移動計算技術在教育中應用而產生的,是網絡教育的延伸,屬于E-learning的新階段。應該說移動學習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E-learning的必然選擇。

 

美國新媒體聯盟指出移動應用程序和平板電腦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成為主流。移動學習(M-Learning)正成為一個多學科參與、多領域交叉、多主題綜合的研究區域,也逐漸成為國內外教育技術領域的核心研究課題。[2]移動學習在很多領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踐應用,但是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卻鮮有成果,有必要通過文獻比較分析,探索國內移動學習研究現狀,描繪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軌跡,篩選研究主題。

 

二、移動學習成為主流的必然性

 

1.學習方式轉變的必然性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速度不斷提高,采用智能手機作為學習平臺的移動學習自然而然產生,移動學習是E-learning的發展。移動學習是指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3]它打破了時空障礙,構建了靈活、開放的學習環境,滿足碎片式學習的巨大需求,開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學習。[4]移動學習是數字學習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說M-learning是E-learning的子集,其核心特征是4A(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通過實施移動學習進行的教育稱為移動教育。所以,E-learning必然發展為M-learning。

 

2.高速通信網絡發展的必然產物

 

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達到6.1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5]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發放了4G牌照,標志著我國進入了4G時代。[6]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第一大終端,加上網絡環境的改善和上網成本的降低使得用戶走向高流量應用。例如視頻、語音等在應用越來越廣泛。4G相對于3G來說,將更快,更便宜。4G環境下的基于視頻等應用程序將更大發展,這些都將給教育教學帶來巨大變化。

 

4G讓移動學習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其實,在2G或者3G時代已經出現基于云端和客戶端的移動學習產品,但是因為帶寬、穩定性和費用,影響用戶使用。4G網絡將促使移動教育爆發式增長。[7]

 

3.移動學習的特征分析

 

移動學習是E-learning的子集,也擁有E-learning的共有特征:多媒體性、交互性、以學習者為中心。[8]

 

移動學特征是4A,所以其獨有特征如表1所示。

 

移動學習的獨特優勢相對于傳統的E-learning,滿足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這奠定了它在未來學習中重要地位,再加上技術的成熟,使其必然成為主流學習方式。

 

相較于傳統的在線學習,移動學習由于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點,4G網絡又促使移動學習向互動化和移動化、游戲化和社區化及大數據的應用三種趨勢發展,那么移動學習軟件會越來越多,用戶越來越多,所以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會促使移動學習越來越普及。[9]

 

三、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對移動學習研究項目取得很多成果,如黃榮懷教授的“普適學習資源服務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的“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移動學習資源建設研究”(2008年),此處不一一列舉。[10]

 

在中國期刊網上進行文獻檢索:篇名包含“移動學習”或者“移動教育”;期刊為國內教育技術學方面權威期刊(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中國遠程教育+開放教育研究)。如圖1所示,四本期刊上刊發的移動學習論文呈現增長趨勢,尤其是2010年以后。

 

2010年~2013年,在上述期刊有關移動學習論文共計67篇。下面對這67篇論文的主題進行梳理分析,總結出近四年移動學習的研究熱點,以期給研究人員參考。

 

黃榮懷教授將移動學習的研究方向劃分為理論、支撐技術、應用模式、設計方法和開發技術五個方面,本文進行細化,分解為若干個子項,如表2所示。[11]

 

為了提高分析結果可靠性、客觀性,采用兩名研究人員獨立對論文分類。67篇論文兩人相同分類的論文是59篇。我們進行信度分析。[12]

 

相互同意度K為:K=2×M/(N1+N2)=2×59/(67+67)=0.88;

 

分類信度R為:R = n×K/[1+(n-1)×K]=2×0.88/[1+(2-1)×0.88]=0.94。

 

其中n為研究人員數,N1和N2分別為分析論文數,M為兩人分類論文相同數。

 

信度為0.94,可以認為論文分類是可靠的,下表為N1分類。

 

從表2可以看出,近年移動學習研究的熱點是資源開發,系統開發和應用模式。

 

(1)理論研究方面:側重移動學習的理論基礎和學習策略研究;綜述類論文比重最大,說明移動學習的關注高,但缺乏一定的創新;也提出一些新的移動學習模型,如高宏卿等人提出的基于云計算平臺Hadoop的移動學習模型;[13]楊文陽等人依據終身學習理念設計了一個支持移動學習的框架;[14]王夢如等人提出移動學習系統設計的結構概覽功能圖和以OSI為隱喻的移動學習系統設計框架。[15]

 

(2)課程開發研究:側重移動學習的設計、課程資源建設和移動學習環境創設。顧小清等人探討微型移動學習資源設計及實現;移動學習資源建設時有引入主題圖(劉俊等,2012),有引入概念圖理論(李浩君等,2013),還有認知負荷理論(司國東等,2013);移動學習的情境創設有采用MANET(鄭云翔,2010),有采用接合自然增強現實(李婷,2011)還有基于知識可視化(李亞男,2013)。

 

(3)應用模式研究:側重移動學習在教育中應用模式的實踐研究。應用到英語的移動學習,甘文凝等人采用播客技術,曹超等人采用Podcasting技術,劉永權等人采用FRAME模型;有將高等教育的移動學習應用模式,并研究移動學習的成效;有關注遠程教育的移動學習應用及分析(鄭煒,2010,王曉晨,2013)還有研究人員開始關注農村的移動學習和農民工的移動學習和超常兒童教育。[16]-[18]

 

(4)系統平臺開發:側重教育不同理論或者理念開發出不同的系統或者應用程序。設計移動學習平臺有基于專家系統(傅鋼善,2010);有基于GSMModem(黨小超,2010);基于位置服務理念(王萍,2011);有基于RFID(張豪鋒,2012);有基于聯通理論(宓小土,2013);有基于強化理論(王嘉琦,2013)。當然,在這些理論基礎上,開發智能手機APP程序,研究人員開始關注3G和4G網絡的程序設計。

 

四、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啟示

 

1.移動學習研究存在問題

 

(1)偏重理論研究。

 

目前這方面研究主要在移動教育可行性、資源開發、短信息服務、WAP站點建設等四個方面,其中對具體的基層、基礎教育關注極少(2013年的“基于云課堂的中學生移動學習實踐研究”開始關注中學的移動學習),對移動學習學科學習效果提高的相關研究尤其缺乏。

 

(2)缺乏對特殊教育領域的關注。

 

以“移動學習”(或“移動教育”)+“移動教育”(或“盲”、“聾”、“培智”)作為條件檢索,在上述四個期刊中為0篇,僅僅在《中國教育信息化》有《移動學習—未來聾生學習的新視窗》和《聾教育環境下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探究》,為移動學習應用于殘障人士提供了個案。2012年12月南京聾人學校經配備了基于無線網絡移動教學終端等教學設施,僅僅是下意識地將其作為先進的教學設備引進,尚未對移動學習理論、應用模式展開研究??梢园l現,研究者對該領域以及該群體的關注是微乎其微,而國外早就關注這個群體(歐盟的E-learning項目)。

 

(3)片面追求技術,實證性案例不足。

 

我國現在的情況是做了很多系統、平臺或者資源的設計研究,但是普遍缺乏對同一個問題深入研究,這就導致研究深度不夠。研究人員力圖將各類高新技術引入,但是匱乏該類技術在移動學習本身應用中關鍵問題的突破。造成系統數量多,卻鮮有如PCS簡單又賣座的精品系統。即理論研究所占比例較大,但是鮮有深入創新研究,片面追求技術,缺乏針對性實證研究。

 

2.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研究滯后的成因分析

 

從嬰幼兒教育,到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職業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等都有廣泛應用,還有研究人員開始關注農村的移動學習和農民工的移動學習和超常兒童教育,而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卻悄無聲息。[19][20]

 

制約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發展的因素:

 

(1)作為移動學習平臺的移動設備(智能手機)本身存在不足。

 

智能手機有限的存儲容量很難滿足自主學習過程中對視頻音頻的存儲,特殊教育領域的用戶對視頻音頻需求相對于普通人更大,比如盲用學習系統肯定采用更多音頻。

 

智能手機的待機時間短,特殊教育領域采用更多的視音頻,手機處理時大量數據,更耗電,所有特殊教育人群在移動學習時間更短,否則會出現手機沒電的問題。

 

數據處理能力不夠強,應用程序使用過多,會造成處理速度下降而死機,對于特殊教育領域的人群也是障礙。

 

特殊教育領域能夠獲得學習資源較少,缺少資料,缺少互動和交流,使得移動學習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用戶群小,資源少,難以產生客觀經濟效益。這是最重要因素。拋開各種理論基礎,特殊教育移動學習系統單從研發的投入要遠超其他領域的。從嬰幼兒教育到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職業教育等各個領域的移動學習系統不勝枚舉。如英語單詞學習的移動學習系統,除了滬江詞典、金山詞霸等老牌應用外,還有百詞斬、拓詞、完美背單詞等。移動學習系統獲得盈利最主要是擁有龐大用戶量,而特殊教育移動學習系統不太可能擁有龐大用戶量。造成了缺少移動學習系統和學習資料,特殊教育人群更不愿采用移動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3)3G網絡難以滿足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動學習。

 

目前3G網絡的速度雖然能夠基本滿足移動學習系統的數據需求,但是網絡的穩定性對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動學習有較大影響。比如視障人群在使用移動學習系統,肯定下載大量音視頻數據、上載音頻數據,對網絡速度、穩定性都有較高要求。移動學習系統的互動環節,視障人群一般采用音頻作答,輸入法也較多采用語音識別輸入法,如訊飛語點輸入法,字庫是在云端,輸入文字時需要上3G網才能輸入。在這樣的大數據環節下,每月200M左右的數據流量也很難滿足特殊教育人群的移動學習需求。

 

五、4G網絡環境下的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新機遇

 

其他領域移動學習的火熱,由于硬件設備和網絡等因素造成其在特殊教育領域遇冷。4G網絡或許給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新機遇,4G網絡高速度更利于音視頻的傳輸。因此,4G網絡環境下,特殊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研究新的機遇。

 

(1)參考移動學習的研究熱點,將其引入特殊教育,將并探索出適合于我國特殊教育教學規律和發展要求的移動學習應用模式與策略;構建某學科的移動學習內容與資源的設計、分析框架,提出移動學習環境與資源設計的原則和資源共建共享的規范。

 

(2)將移動學習引入特殊教育,并進行應用實證。例如各學科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的資源建設、基于手機的康復(尤其是語言)訓練系統、基于手機的認知評估系統,基于機器學習的移動學習系統等,國內尚屬于空白。

 

(3)將移動云引入到移動學習。移動云是云計算的擴展,即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等)通過3G、WiFi、4G等無線上網的方式使用云計算的服務模式。采用移動云后,大量的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交由云端服務器處理,減少了移動設備工作量,這樣就降低了對移動設備性能的依賴性,在獲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時也延長了終端電池的使用時間。這樣,就能夠較好彌補移動學習中的移動設備的缺陷,也就有利于將移動學習應用到特殊教育。根據移動學習需求和移動云計算特點,移動云計算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有三種模式:移動學習,即服務模式(mLaaS)、移動終端增效模式、微云模式。國外這方面剛剛起步,國內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六、總結

 

移動學習屬于教育技術學科研究熱點。筆者們首先分析移動學習將成為主流的必然性,通過分析國內外典型項目,詳細總結了國內近年在權威期刊發表的有關“移動學習”的論文,梳理出近年移動學習的研究熱點,同時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滯后,分析了其滯后的因素,在4G網絡環境下,通過移動云計算技術或許能夠給特殊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研究帶來新的方向。

第6篇

[關鍵詞] 前列腺增生;圍術期;護理;男性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7(c)-156-02

前列腺增生是人體老化的自然過程,男性在40歲以后前列腺會逐漸增大,而在50歲之后會出現前列腺增生的種種不適癥狀,前列腺增生晚期患者表現排尿無力,排尿不盡,或者尿滴瀝等癥狀,患者可因受涼、勞累、飲酒等使前列腺突然充血、水腫,發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十分痛苦。本院泌尿外科收治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經過篩選均采取經尿道汽化電切術(TUVP)。嚴密觀察病情,精心護理,對減少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F對本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圍術期護理進行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為本科收住TUVP手術患者,年齡為60~90歲,無嚴重的心、肺、腎功能不全,術后均無并發癥發生,均痊愈出院。

1.2 護理

1.2.1 飲食護理

囑患者食用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以防便秘,鼓勵多喝開水,忌飲酒及辛辣食物。

1.2.2 心理護理

前列腺增生均為老年男性患者,老年人知識相對缺乏,有的老年人聽力障礙,與人交流十分困難,社會經濟地位偏低,對手術常有恐懼,焦慮心理。入院后護士面帶微笑,主動熱情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賴,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解釋TUVP手術方法和特點,確保病房環境的舒適。造成患者痛苦的原因常常是環境因素,未能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并非疾病本身的癥狀,舒適的環境是舒適護理的最基本措施,病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床單位整潔舒適,光線充足,良好的病友間的人際關系[1];護士用真誠的態度傾聽,鼓勵患者表達心中的焦慮與恐懼,利用語言與觸摸技巧,輕揉患者的手臂與握持其手,給予情緒支持,能使患者減少焦慮與恐懼[2],使患者積極接受手術治療,達到治療目的。

1.2.3 引流尿液的護理

1.2.3.1本組患者為前列腺增生患者,均有尿潴留,行留置導尿,導尿管常不能順利插入,患者取側臥位,墊高其臀部使成30度角,??刹迦?,個別用此方法不能插入者,先在醫生指導下經恥骨上膀胱穿刺,抽盡尿液后可順利插入,此外,還可采用1 mm有刻度鋼絲內芯的硬脊膜麻醉導管作為引導管,在向尿道內注入無菌石蠟油,充分全程尿道后,按基礎常規護理導尿[3],上述方法若失敗后,報請醫生行膀胱造瘺引流。

1.2.3.2 尿管護理:集尿袋每日更換1次,每周更換導尿管,每日2次行會陰護理[4]。

1.2.3.3 患者下床活動時,集尿袋置于恥骨聯合下方。

1.2.4術后護理

1.2.4.1 病情觀察:老年人因麻醉及手術的刺激可引起血壓下降或誘發心腦并發癥,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體征,觀察有無TUVP綜合征,患者如在術后幾小時出現煩躁、惡心、嘔吐、抽畜、昏迷,嚴重者出現肺水腫、腦水腫、心力衰竭,護士立即減慢輸液速度并報告醫生處理。

1.2.4.2 防止固定或牽拉氣囊導尿管移位而導致出血,手術后最初幾天通常會出現血尿,第1天會有鮮血,以后逐漸清澈,術后6~10 d避免用力解大便、久坐。TUVP術后1個月內若感冒、酗酒、刺激及活動量增加可致電凝痂皮脫落出血。

1.2.4.3 鼓勵患者多飲水,術后1~2 d無腹脹可恢復正常飲食,鼓勵協助患者咳嗽、做深呼吸。

1.2.4.4 避免患者受涼,調節好室溫,預防患者感冒。

1.2.4.5 膀胱沖洗,術后用0.9%NaCl溶液持續膀胱沖洗1~5 d。①沖洗速度根據尿色而定,色深則快,色淺則慢。②確保沖洗管通暢,若引流不暢應及時施行高壓沖洗血塊,以免造成膀胱充盈、膀胱痙攣,加重出血。③準確記錄沖洗量和排出量,尿量=排出量-沖洗量。

1.2.4.6 預防感染,患者留置導尿加之手術創傷,易發生尿路感染和精道感染。術后護士嚴密觀察體溫及白細胞變化,若有畏寒、發熱還應觀察附睪有無腫大及疼痛。遵醫囑應用抗生素,每日行尿道護理、引流管護理,及時傾倒引流液,每日更換引流袋。

1.2.4.7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①避免腹壓增高、便秘,術后5 d內禁用肛管排氣或灌腸,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引起前列腺窩內的繼發出血。②加強對患者的活動指導,術后第2天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定時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形成,并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5健康教育

本組患者大多不具備醫學基礎知識,這就要求護士盡量使用日常生活用語、俗語等能使患者理解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將較深奧難懂的醫學知識轉變成通俗易懂的衛生常識[5]。反復多次耐心地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出院時并將健教知識打印成冊交給患者家屬,更重要的是使患者意識到健康行為的益處,使患者不僅達到“知”,更應達到“信”和“行”,從而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以防并發癥的發生[6]。

1.2.5.1 堅持體能訓練,勞逸結合,循序漸進。

1.2.5.2 術后1個月內不能騎自行車,3個月內禁止提重物,保持大便通暢。

1.2.5.3 術后前列腺窩的修復需要3~6個月,因此術后可能仍會有排尿異?,F象,要多飲水,定期化驗尿,查殘余尿量。

1.2.5.4 指導患者肛提肌鍛煉,其方法是:吸氣時縮肛,呼氣時放松括約肌,每日不少于100次。

1.2.5.5 TUVP術后1個月可恢復性生活。

2 結果

TUVP手術與傳統的前列腺摘除術相比,具有創傷小,臨床效果好,并發癥少等優點,而圍術期的護理質量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通過在圍術期密切觀察病情,耐心細致、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無并發癥的發生,效果滿意,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精心護理,促進患者康復是廣大護理人員的職責?;颊咴诮邮苁中g治療,均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問題,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護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術前的焦慮、恐懼,術后耐心細致地觀察病情,關心、愛護與尊重患者,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對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小梅.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

[2]張佩如.林麗君.劉波兒.一位前列腺肥大患者行經尿道內視鏡手術全期護理經驗[N].現代護理報,2011-04-02(8).

[3]黃賽華,方艷.前列腺患者導尿改良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3):37.

[4]陳雪峰.周艷萍.導尿管留置、集尿袋更換時間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4):47.

[5]林琳.健康教育論文的寫作與規范化[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