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01 16:25:4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交換旅行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中圖分類號:R541.4、R74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5-0396-01
急性冠脈事件后焦慮抑郁發生率高,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后焦慮抑郁癥狀的早期識別意義重大。本文調查ACS患者焦慮、抑郁現患率。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6年10月~2007年2月,在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等3家教學醫院心內科及CCU病房連續住院的ACS患者共計602例,因在入院1周內病情危重死亡者8例,因入院后同時合并急性腦梗塞無法配合量表填寫者3例,在告知研究目的后拒絕入組者42例,最后連續錄入ACS患者549例(男353例,女196例,平均年齡 67±11歲),脫落率8.8%。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7 例,占45%;不穩定型心絞痛302例,占55%;有糖尿病史者237例,占43.1%;有高血壓病史者442例,占80.5%;有血脂代謝紊亂史者260例,占47.4%;有吸煙史者333例,占60.7%。入選標準:明確診斷ACS患者,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穩定性心絞痛(UAP)[1]。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并發癥如心源性休克等在入院一周內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存在急性腦血管疾病及意識障礙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受教育程度低不能配合完成問卷調查者;原有抑郁癥、焦慮癥等精神障礙既往史者。
1.2工具與方法 在入院1周內,對每位入組者均經過知情同意后進行一般人口學調查和情緒調查。本調查經同濟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使用綜合醫院情緒測量表(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s, HADS)[ 2] 。HADS 包括抑郁情緒測量表(HADa)和焦慮情緒測量表(HADd)兩個分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評分越高表明情緒障礙程度越重。HADa≥6為焦慮障礙,HADd≥7為抑郁障礙,HADa +HADd=HADt≥15為焦慮抑郁障礙。
1.3統計方法 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類變量用頻數分布表示。
2 結 果
549例ACS患者中因量表問題回答不全剔除8例,其余541例中具有焦慮者104例,占19.2 %;抑郁者57例,占10.5 %;焦慮抑郁障礙者199例,占36.8 %。焦慮障礙時點現患率56.0%,抑郁障礙時點現患率47.3%,焦慮并抑郁時點現患率36.8%,見表1。
3 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上海5家醫院的ACS住院患者中,抑郁時點現患率為47.3 %,焦慮時點現患率為56.0%,且焦慮抑郁共病者發生率為36.8%,與國外文獻報道基本一致[3]。因為本研究對ACS患者情緒的測評均在住院1周之內完成,ACS作為常見的急性冠脈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對于患者就是應激源,會導致生理及心理雙方面應激反應。生物性反應具體包括體內發生血兒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經激活、炎性反應增強、血小板活化等病理生理學變化等。心理反應則包括焦慮、抑郁甚至恐懼等。前述生物性反應可能是患者焦慮、抑郁發生增加的病理生理學基礎[4,5]。生理和心理兩種反應很可能相互影響,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待深入研究。面對ACS后如此高發率的焦慮抑郁,心內科醫師應該提高早期識別率并及時有效干預,將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參考文獻
1 Erhardt L, Herlitz J, Bossaert L,et al.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Task Force Report ) . Eur Heart J,2002,23:1153-1176.
2 季建林.主編.醫學心理學. 第4版.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34.
3 John SR, Michael P.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all For Recognition. Circulation, 2005,111:250-253.
4 Lesperance F, FrasureSmith N, Théroux P,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jor Depression and Levels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m J Psychiatry, 2004,161:271-277.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
根據新準則第3條規定,在不涉及交換補價的情況下,換入資產的成本與交換損益的確定如下: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交換損益=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根據新準則第7條規定,在發生補價且仍屬于非貨幣換的情況下,換入資產的成本與交換損益的確定如下:
支付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交換損益=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收到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收到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交換損益=換人資產的成本+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可推導出在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與交換損益的兩個公式。
換入資產的成本=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公允代價 (公式1)
交換損益=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 (公式2)
公式1中“公允代價”可理解為企業所付出代價的公允價值,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公允代價等于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支付(或減去收到)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總額。
二、賬面價值計量的會計處理
根據新準則第8條規定,企業在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計量基礎的情況下,不論是否涉及補價,均不確認交換損益,換入資產成本的確定如下:
不涉及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支付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收到補價時:
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收到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可推導出在以賬面價值計量情況下確定換人資產成本的公式:
換入資產的成本=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賬面代價 (公式3)
公式3中“賬面代價”可理解為企業所付出代價的賬面價值,企業為取得換入資產而付出的賬面價值等于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或減去收到)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之總額。
三、規律總結及例解
筆者認為,本文歸納總結所得的三個公式不但具有普遍適用性,而且簡化了計算過程,較易于理解,同時體現了會計核算的客觀性和明晰性原則。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業務中,若判定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則可運用公式1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運用公式2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若判定采用賬面價值計量,則可運用公式3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
[例1]A公司以一臺辦公用設備換入B公司的一輛小轎車,該設備的賬面原值為100萬元,公允價值為70萬元,至交換日的累計折舊為40萬元;B公司小轎車的賬面原值為70萬元,公允價值為60萬元,已提折舊6萬元。在這項交易中,A公司支付相關稅費7.85萬元,B公司支付相關稅費3.3萬元,B公司支付給A公司10萬元補價。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1,可確定換入資產小轎車入賬價值=A公司為取得小轎車而付出的公允代價=70-10+7.85=67.85(萬元)
根據公式2,可確定交換損益=換出設備公允價值-換出設備賬面價值=70-60=10(萬元)
借:固定資產――小轎車 678500
銀行存款 21500
累計折舊 400000
貸:固定資產――設備 1000000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換收益 100000
B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1,可確定換入資產設備入賬價值=B公司為取得設備而付出的公允代價=60+10+3.3=73.3(萬元)
根據公式2,可確定交換損益=換出小轎車公允價值-換出小轎車賬面價值=60-64=-4(萬元)
借:固定資產――設備 733000
累計折舊 60000
營業外支出――非貨幣換損失 40000
貸:固定資產――小轎車 700000
銀行存款 133000
[例2]承例1,如果該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交換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則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只能按換出設備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基礎。
A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3,可確定換入資產小轎車入賬價值=A公司為取得小轎車而付出的賬面代價=60-10+7.85=57.85(萬元)
借:固定資產――小轎車 578500
銀行存款 21500
累計折舊 400000
貸:固定資產――設備 1000000
B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公式3,可確定換入資產設備入賬價值=B公司為取得設備而付出的賬面代價=64+10+3.3=77.3(萬元)
借:固定資產――設備 773000
累計折舊 60000
[關鍵詞] 環境倫理;鄉村旅游;信陽
[中圖分類號] F5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5-59-4
Environmental Ethic Construction of the Suburb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Rural Tourism in Hudian Town of Xinyang City
Zhou Jin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e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tourism in Hudian town of Xinya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thic, it proposed some targeted 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ethic, and it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the suburb rural tourism.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thic, rural tourism, Xinyang
1 環境倫理觀內涵及運用
環境倫理喚醒人們的生態良知,使人們在切身行動中明白在自然中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實質上是為人確立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它既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性,也承認人類的道德人的責任和對自然的保護作用,以及人類在社會中環境行為的道德規范[1]。所以要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就要使旅游活動中參與的所有人具有環境倫理意識的基本素質,然后在行為中通過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觀,承擔各自的責任。
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收錄的2006年至2014年“環境倫理”相關學術論文的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近幾年研究“環境倫理”基本理論的論文數量比重較大,說明目前國內學者們對環境倫理的研究仍然處于理論研究階段;有關“環境倫理”應用類學術論文并不是很多,各個研究領域的涉入并不是很深入,相應的實踐研究成果也不是很豐富。這說明環境倫理的實踐應用將是我們以后研究的重點。
2 信陽胡店鄉村旅游問題分析
胡店位于信陽市郊,其鄉村旅游雛形很早就已呈現。2008年“石榴文化節”的舉辦標志著該區鄉村旅游正式對外開放。隨著政府的投入,旅游市場規模初步擴大,發展的積極態勢呈現[2]。但在對該區調查研究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勢必影響當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1 旅游參與者環保意識不強,旅游資源破壞嚴重
近年來,當地政府對胡店“中華石榴城”周邊的經營實體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促使其發展規模迅速膨脹,接踵而來的就是旅游垃圾、經營垃圾、生活垃圾等的處理問題。特別是在“石榴美食一條街”的特色飯莊區,經營垃圾、生活垃圾沒有很好處理,產生的廢物、糞便一般是直接往屋后的坑里倒,不加任何處理。
游客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對景區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隨地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不利于景區優美自然風光的保持[3]。
胡店居民是當地鄉村旅游的主要參與者,和游客參與程度基本一樣。胡店居民素質和游客相比更是不高。他們小農意識濃厚,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對自身行為約束力弱,主人翁意識不強,又受長期衛生基礎設施欠缺的影響,以致不注意周邊生存環境的保護,對水源保護不夠,對林木的任意采伐不覺得有問題,認為當地林木夠多,不用珍惜,考慮不夠長遠。同時,對當地經營者的不合理經營方式沒有發揮主人翁精神予以制止,覺得和自身關系不大。
2.2 旅游參與部門不能與時俱進,影響旅游發展
2.2.1 組織部門投資不夠,配套設施不齊全
“石榴文化節”的舉辦為胡店鄉村旅游打開了局面[4]。管理部門和開發部門根據胡店鄉自身優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投資。但長遠來看,這種投資對該區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仍是不足,周邊鄉村的道路、停車場地、垃圾處理、公共廁所、住宿餐飲、通信設施醫療衛生等配套設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患。
到胡店游玩的游客多為周邊城區的居民,出游形式多樣,出行路線不固定,交通工具多樣化,常以自駕游、自助游形式出現,隨時隨地停靠觀賞美景。例如,不算寬闊的鄉村公路,在旅游旺季停車位不足、交通擁堵、意外事故處理無保障等等現象頻發,給旅游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2.2.2 旅游產品開發不夠,資源浪費嚴重
胡店主要旅游產品是當地初具規模的特色石榴園,為游客提供觀賞、采摘等場所。石榴園存在明顯的淡旺季特征,導致該地鄉村旅游季節性較強。賞花于春季,納涼于夏季,采摘于秋季。旺季時人滿為患,淡季時無生意上門,資產的閑置浪費嚴重。究其原因,當地旅游產品過于單一,旅游資源沒有深度挖掘,人文環境資源沒有展現。旅游活動主要停留在采摘、體驗、觀光等物質欲望淺層面上,缺乏精神需求[5]。當前,在中華石榴城也有石榴詩詞等石碑標志,但只是形式文化,不能深入人心。很多游客在采摘、賞花之余也只有玩玩牌、聊聊天而已,娛樂休閑類項目不豐富,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尤其是少年兒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2.2.3 經營管理理念滯后,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不少鄉村旅游經營者對鄉村旅游的理論內涵、本質屬性等沒有深入的探究,在開發經營中首要考慮的是經濟效益,對生態旅游環境的營建和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不足,甚至在開發初期就造成環境的破壞。經營胡店石榴莊園的是當地石榴種植戶,在資源的投資開發上,理念不能與時俱進,重建設輕環境營造的現象嚴重。經營模式也是以一方經營模式為主,相對單調,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另外,經營者服務意識不強,細節之處考慮不到,直接影響游客重游心情。
3 胡店鄉村旅游環境倫理構建
3.1 對旅游活動參與者進行環境倫理素質教育
對旅游活動的參與者進行環境倫理的基本理論教育,使他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樹立環境倫理意識。
3.1.1 確立鄉村旅游的環境倫理教育對象
胡店鄉村旅游的環境倫理教育對象主要有:旅游管理者、旅游組織者、旅游開發者、旅游者及胡店居民。他們是否具備環境倫理理念,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能否遵守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準則,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管理者,主要是縣(鄉)一級的旅游管理部門,有胡店鄉政府、平橋區政府以及平橋區旅游局等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們具有環境倫理意識才能在政策把握和問題處理上做出符合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決策和處理意見。
組織者,主要是一些旅行社管理人員及導游。目前胡店鄉村旅游多為周末游、自助游等形式,旅行社參與的并不多。此類環境倫理主體不多但很重要,他們具有導引作用。
開發者,有胡店石榴莊園和玉泉山莊的開發者以及其他從業服務人員。莊園和山莊的開發者是原來的石榴種植戶。從業人員主要是本地的居民。周邊的農家樂飯莊經營者大多為個體農戶,多屬家族生意,老、中、青、少都有,各種環境倫理素質均不是很高。
旅游者,他們是以信陽市及其他八縣區的城市居民為主的散客和隨旅游團而來的省內外游客。他們是旅游活動的主要服務對象。
居民,可分為旅游直接參與者和間接參與者。直接參與者主要是在景區內從業的服務人員。間接參與者指景區周邊居民、旅游業的受益者。
通過以上對胡店鄉旅游參與者的具體分析,胡店鄉居民在本鄉旅游活動中是主要的參與者。可以分析出環境倫理具體教育對象具體包括: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旅行社從業人員、旅游者、胡店居民。
3.1.2 確定當地環境倫理教育的方式及內容
不同的教育對象適應不同的環境倫理教育方式。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此類人員,他們文化素質較高,為民服務意識較強。并都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現代化的辦公配套設施,報紙信息、網絡信息普及,每周都有政治理論學習機會。目前,他們環境危機感比較強,接受環境倫理心理適應度很高,一般的宣傳教育方式都適應,例如宣傳教育和培養等。具體內容主要有進一步加強他們的環保責任感和危機感;提高其環保政策法規水平及科學決策能力。
旅行社從業人員:旅行社管理人員和導游素質較高,工作中是以旅行社利益最大化基礎上來進行管理、策劃的,具有一定的功利心態。針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有:下達具體政策法規、獎懲制度等措施與日常理論學習相結合。主要使其掌握環保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要加強事業心和責任心,提高責任感,從而引導游客規范旅游行為。
旅游者:大多是城市居民,具備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他們自身修養的表現。對他們的環境倫理影響主要是導游的講解和旅游地環境保護政策宣傳冊、宣傳標語、警示牌甚至是旅游地從業人員的宣傳。例如,在胡店石榴廣場設立專門教育區域,強化旅游者對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認識。從而引導游客的旅游消費行為,使其在旅游活動中以減少資源浪費、保護旅游地文明和文化為主,使自身旅游消費行為適合環境道德規范。
胡店居民:胡店居民的教育是整個旅游地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基本上決定該地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成敗。筆者對胡店鄉人口情況作了基本調查:2006年男女比例是53.5%、46.5%;2007年男女比例是53.9%、46.1%;2008年男女比例是53.6%、46.4%;2009年男女比例是52.8%、47.2%;男女平均比例:53.45%、46.55%。胡店鄉96%以上居民在轄區的18個村,只有少數在鎮上。同時,數據顯示該鄉女性勞動力比例不低,并且參與該區旅游活動的女性居多,大多負責衛生保持、飲食打雜等工作。這樣,女性教育在胡店環境倫理教育中比重較大。考慮女性接受知識特點,在村鎮居民的環境倫理教育中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最好從正反兩方面開展環境倫理教育活動。主要教育形式有:廣播、電視和報刊等新聞媒體的宣傳;環保民間團體開展公益活動等類型的環境教育;以村委會為單位成立環境保護業余學校等。要使村民樹立節約土地、保護林木和水利設施的觀念,改變只顧當前利益的狹隘意識,讓他們知道當地環境資源對他們的意義,環保對提高他們生活水平的功用,從而激發當地居民自愿參加環保活動,規范自己行為。
3.2 規范鄉村旅游活動參與部門的行為
在環境倫理觀的指導下,旅游參與主體要正確處理好不同的利益關系,在旅游活動中遵循符合環境倫理要求的行為規范,堅持保護與開發并舉。在旅游活動中指導人們放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將破壞和污染扼殺于源頭,政府管理部門和開發經營部門的行為規范尤為重要。
3.2.1 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思想指導下政府管理部門的行為規范
旅游管理者主要指當地政府極其下屬機關部門。我國目前仍處于依靠政府強制命令的方式來實現環境保護的階段。管理部門作為環境倫理的主體,為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目標,它的社會行為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他們主要職責就是制定環境制度相關的法規、條約,并進行政策引導,加強監管和資金投入。
第一,制定環境政策,加強監管。政府管理部門要解放思想、轉換思路,深刻認識,正確理解旅游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制定合理的保護環境的政策、法規、條約等,同時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種政策條文落實到實處,不要成為一紙公文。作為上級管理部門,同時要對該區環境質量、環境承載力、旅游產品模式等做動態監控,對環境的利用情況隨時反饋給旅游開發經營者,讓他們了解本區環境利用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經營方案。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鄉村旅游作為本區的新生力量,發展剛起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政策上的扶持,還需要資金的支持。對一些公共配套設施進行建設、修繕。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采取項目補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形式,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投資,發展壯大鄉村旅游。
第三,制定獎懲措施,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當前,政府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只是在具體操作中,一些法規政策沒有落到實處,一些監督、獎懲機制還不夠完善。下一步就要針對當地鄉村旅游的問題,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可以實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修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責任到人。設立景區考察站對景區定期進行評估,考察指標優良的景點要經濟獎勵,不合格的要懲罰。嚴肅處理工作中的違規實例,杜絕一切非倫理現象的發生。政府部門不能因當前僅有的經濟利益,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作為。
第四,發展政府職能,協調各部門關系。旅游業的收入分屬于旅游管理部門、旅行社、交通、餐飲服務等部門和集體。其中旅行社、交通等部門和旅游者只是竭力利用旅游資源,以自己利益為主,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制定相應措施,使他們各負其責,共同承擔環境保護責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旅游規劃及發展的綜合協調、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各部門涉及旅游方面的工作,要事先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另外,教育生態化方面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的參與。它可以通過組織編寫環境倫理方面的出版物、宣傳材料或影視材料,加強宣傳教育隊伍基本建設等途徑來保障環境倫理教育的進行。
3.2.2 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思想指導下旅游開發經營部門的行為規范
旅游開發經營部門受政府調控,同時又是環境污染的主體。或者說環境問題的出現一大部分是開發者的非倫理行為造成的,必須由他們來解決。他們了解和掌握環境倫理思想,以一種長遠的眼光看待開發活動,并在開發中實施與行動,是旅游目的地開發和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第一,保持景區生態化建設。開發鄉村旅游資源要本著“保護第一,開發建設第二”的原則。在鄉村旅游的開發中,注意建設應與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相協調。
旅游設施要選在鄉村旅游區域外面,這就減少了對風景特色的破壞,同時也保護了風景區的現有質量。要限制修道路,盡可能減少對當地現有環境的干擾破壞。建筑物占地面積要做到最小,并減少建筑材料用量和能源消耗。增建建筑色彩、體量風格應與周圍環境和村落整體氣氛協調一致。建筑材料應以土、木、石、竹等鄉土材料為主。要考慮其成本(不同材料在其生產過程中會消耗不同的能源,生產成本不同。)、對環境的影響(要避免使用在制作加工過程中會生產大量的CO2或放射出潛在有毒物質的材料,還應減少不可更新資源材料的消耗。)及耐久性(某些材料比較耐久,最初買時可能投入較多,但由于維修保養費用低,仍可達到節約的目的。)等因素。避免使用不可回收使用的一次性產品和塑料容器。
第二,挖掘鄉村資源內涵,弘揚特色文化。鄉村旅游要“洋”,洋不過國外;“豪華”又比不過高級飯店,它應本著“人無我有”的宗旨,發揮自身的“農”“土”優勢。“農村風光”“農舍民情”“農家飯菜”及“農事活動”,實現產品的特色化,把現代化的服務和設施與農村古樸民居、民風、民俗緊密結合起來,這才是開發的重點與難點。
胡店除了石榴以外還有花生、瓜菜、生豬、漁業等特色農業,可以從它們入手,擴大產品類型。一些魚塘周邊有瓜田,可以在魚塘旁邊建農家飯莊,以垂釣、采摘、吃地鍋飯為主吸引游客。胡店的石榴文化源遠流長,需要以各種形式表達出來。除了刻碑、寫詩以外,還應開展一些文化節目。另外,石榴的加工產品也應該作為胡店的特色,把石榴茶、石榴酒的藥用宣傳給游客,打出旅游紀念品特色。在宣揚農業科教作用方面,這里的石榴研究所、試驗田、資源庫也有很大的科教意義,值得進一步向游客開放。
第三,衛生系統構建。目前,鄉村旅游對自然資源的破壞,除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侵蝕,最重要的一項是景區內污染物帶來的環境破壞。
據統計,在我國北方的觀賞型旅游區,旅游者產生的主要污染物量為糞便約400g/(人.日)、BOD約40g/(人.日)、氨氮約7g/(人.日)、懸浮固體約60g/(人.日)以及垃圾約200g/(人.日)等。其實,全國絕大多數旅游地旅游污染物的產出量都超出旅游區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所以必須對污染物進行人工處理,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增設有機垃圾垃圾桶,對無機垃圾定點收集,統一覆土掩埋。在景區內主干道上設置充足的生態廁所。
另外,旅行社管理人員也應該根據旅游地的承載量對游客路線的安排做及時地調整,從控制客流量來調節旅游地環境的壓力。
4 結語
針對信陽城郊胡店鄉村旅游環境倫理構建,我們可以得出,運用環境倫理理論構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先必須提高當地鄉村旅游參與者的環境倫理素質。根據其自身特點選擇不同方式進行環境倫理教育。其次要對鄉村旅游參與部門的具體行為進行環境倫理規范。管理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旅游法律法規,制定各種實施細則和辦法,規范各參與主體的行為,并且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參與部門在具體工作中要運用環境倫理理念進行合理決策和規劃,控制合理的客流量,使旅游活動順暢持續。
參考文獻:
[1] 李梅.促進信陽旅游業再上臺階的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12):105-106.
[2] 王利紅.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08-05.
[3] 李友亮.信陽旅游業振興思考[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56-58.
關鍵詞:綠色交通 城市軌道交通 自行車 換乘
中圖分類號:U492.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219-02
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污染低,準時,占地少等特點,我國各大城市目前也正在大力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根據我國國務院首輪批準的15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至2015年前后,我國內地將新建城市軌道交通線路62條,新建線路里程1733 km。可見,我國軌道交通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與此相比,中國傳統的自行車出行比例卻在逐年下降。據相關統計,杭州市的自行車比例從2000年的42.8%下降到了2007年的33.5%。選擇自行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少,自行車市場在逐年萎靡。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雖然有效地緩解了大城市的交通壓力,但因全出入只能在站點進行,不夠靈活。自行車出行方式十分靈活,但因速度限制,只適用于近距離的出行。兩種出行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互補,故本文接下來試論證自行車與軌道交通換乘銜接的可行性。
1 軌道交通出行特點
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時,節約土地資源,污染小,安全等特點,結合綠色交通,這里主要介紹其能耗低的特點。根據相關研究結果(如表1),即便在承載率只有25%的情況下,軌道交通的單位能耗都遠低于小汽車和公共汽車,而隨著承載率的提高,其單位能耗進一步降低。可見,軌道交通是一種十分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
然而,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線封閉,僅有線路上各站點可以進出,使得軌道交通的靈活性較差。通常來說,軌道交通站的直接服務范圍只有500~800m,對于直接服務范圍之外的人,只能通過機動車的方式實現與軌道交通線路的接駁,一方面使人們出行不方便;另一方面機動車的排放也會導致空氣的污染。
2 自行車出行特點
(1)環保:自行車是一種綠色交通工具,不消耗能源,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2)健康:騎自行車可以強健身體,有利于改善中國人亞健康的狀態。(3)經濟:與私家車相比,自行車價格低廉,且維修保養方便。(4)靈活:自行車可以由出行者自行掌握時間,提供門到門的服務。當然,自行車出行也有其局限性:根據相關研究[5],自行車的適宜出行距離一般為1km―3km,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們出行平均距離也隨之增加,自行車也漸漸的不能再適應人們的交通需求。
3 可行性分析
3.1 自行車與軌道交通能耗較低,符合綠色交通理念
根據表1所示,在滿載的情況下,軌道交通的單位能耗是私家車的10%,是鉸鏈公交車的50%,自行車出行則更為綠色環保。在能源日益緊張的今天,引導人們使用這兩種方式出行,將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3.2 軌道交通與自行車出行優勢互補
軌道交通適宜長距離的出行,但直接服務范圍較小。自行車出行則十分靈活,但速度較慢,只適用于中短距離出行。若能采用軌道交通與自行車換乘的方式,兩者可以優勢互補,為人們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服務。
3.3 我國自行車持有量大
我國曾經是著名的“自行車王國”。現階段雖然自行車出行率有了一定的下降,但仍處在較高水平。而較高的自行車持有量也是實現自行車與軌道交通換乘的一個必要條件。
3.4 自行車停車場占地較小,在原有的車站上可進行補建
自行車體積小,對停車位要求不高,對于已建成的車站,也可以利用一些邊角部位補建自行車停車場,對于還未建設的車站,也可以在設計階段預留出自行車的停車場,方便日后建設。
4 存在問題
通過表2可以發現,27%的人是因為距離太遠或太近而不選擇自行車,這是由于自行車出行方式本身的局限性所致,所以這條原因不列入考慮范圍。再除去因自身原因無法騎自行車的20%人后,不易攜帶,停車不方便,以及自行車容易被盜是人們不愿意選擇自行車出行的三大原因。
5 改善方法
針對現階段軌道交通與自行車接駁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來引導人們選擇自行車作為與軌道交通換乘的主要方式。
5.1 在地鐵站附近增加自行車停車場
在城市中心區的地鐵車站,因城市中心區土地資源寶貴,一般不設有非機動車道,使用自行車出行極為不便,同時公交線路網密集,所以即便在站點修建了自行車停車場,也難以吸引到足夠的出行者選擇自行車接駁的方式。故在城市中心區可不修建停車場。對于位于市郊的地鐵站,可以選擇修建自行車停車場。但要注意停車場應盡量靠近地鐵站的出入口,以方便人們的換乘。同時,對于已經建好的地鐵站,可以利用一些邊角的部位修建停車場,注意不要妨礙正常的交通。對于未建設的地鐵站,應在設計時將停車場考慮進去,根據預測的自行車換乘客流量設計停車場的大小。
5.2 加大治安管理措施
在地鐵站內自行車停車場內,可設專門人負責車輛安全。為了鼓勵自行車出行,還可通過政府補貼,免收停車費。
5.3 提供自行車的免費租賃服務
針對自行車不易攜帶的問題,可以通過政府出資的形式,在地鐵出入口和各個小區內設置租賃點,提供自行車的免費租賃服務。出行者可以在任何一個租賃點通過公交一卡通免費租到自行車,并在任意租賃點歸還自行車。為了防止自行車的失竊,可以在租借的時候在其一卡通中扣除相應的資金,在歸還的時候將該筆資金打入到卡內。當然,這只是作者的一些設想,具體的實施還有待論證。
參考文獻
[1] 顧保南,葉霞飛.城市軌道交通工程[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4):8-10.
[2] 潘海嘯.中國城市自行車交通政策的演變與可持續發展[J].城市規劃學刊,2011.
[3] 張鐵映.城市不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比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7-0076-02
【摘 要】目的 探討觀察護理干預針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緒障礙的影響。方法 采用通過自評、焦慮、抑郁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進行問卷調查。針對他們的心理狀態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一個月。干預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定。結果 慢性乙型肝炎的心理狀態以抑郁占46%和焦慮占73%為主。主要的影響因素對乙型肝炎病知識缺乏、外界壓力、經濟負擔等。心理干預后患者的SDS、SAS總分顯著下降(P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 焦慮 抑郁 干預
慢性乙型肝炎是血源性傳染性疾病,由于反復發作、復治率高、難治愈,加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轉陰率低,藥品價格昂貴,隨著病程延長醫療費用不斷累加,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經濟負擔。作為一種嚴重的生活事件,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郁而影響其生活質量。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歧視傳染病的現象十分普遍,因此當家庭某一成員患此病時患者家屬往往表現出緊張、害怕、悲傷、憂慮、羞恥等不良心理反應。這種不良的心理反應不僅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護理及康復,也會降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此我們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查,并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而使患者早日康復、重返工作崗位,更好地回報社會而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來源
2006~2008收治我院傳染病區56例患者,經生化實驗指標檢查,各項指標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修訂的標準。a.
符合乙型肝炎診斷標準。b.經過系統的藥物治療后病情穩定或好轉。c.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2 研究對象
56例患者分別為人父母、配偶與子女,長期與家人居住在一起,均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閱讀及回答問題。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33.50± 12.67歲。
3 方法
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包括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經濟水平進行調查,多數為邊遠山區,缺醫少藥,衛生條件極差,對疾病無保健意識。
采用自評抑郁(SDS)、自評焦慮(SAS)對56例乙型肝炎進行問卷調查,由專業責任組長統一宣傳、教育、指導,對存在的心理問題實施護理干預。月末再進行SDS、SAS測評,比較干預前后SDS和SAS程度。SDS、SAS均包含十幾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分值越高抑郁、焦慮程度越明顯。由專業組長用醫學術語指導患者根據最近1W的實際
情況填寫。對干預前后所得的數據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配對t經驗。
4 護理干預
4.1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如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用藥方法、藥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對應方法、飲食治療方法,疾病傳播途徑等。給患者宣傳、教育并實施消毒隔離知識。
4.2 對患者設計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醫療依從性。
4.3 及時正確的給與患者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分析各種情緒障礙發生的原因、性質,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和不健康行為進行健康教育。增強患者對情緒障礙的辨認能力,正確面對各種生活事件,從而提高心理的耐受力。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娛樂、體育、社交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擺脫精神煩惱。
4.4 鼓勵患者將煩惱、苦衷向醫護人員及親朋好友傾訴,是郁悶的心情得以發泄。患者與醫務人員進行情緒傳遞,醫務人員高漲的熱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使患者能夠受到感染。所以我們要用美好的言語、良好的激情、微笑的服務去感染患者。經過護理干預使患者的焦慮、抑郁的發生率降低。
4.5 給予精神支持、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指導。給與心理疏導、分析和解釋患者提出的疾病相關問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減少和避免心理應激,消除顧慮和悲觀、失望心理,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使其戰勝疾病的信念不斷加強。
4.6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長,使患者有依賴醫院行為,康復期甚至不愿出院。焦慮、抑郁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是影響患者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視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并進行針對性的宣教,對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取得家庭的支持,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關心體貼患者,幫助患者提高自信心而減緩各種壓力。
5 結果
表一顯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其中抑郁和焦慮最突出,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4%和73%。
表2顯示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家人、親朋好友及患者對乙型肝炎疾病知識的缺乏及來自外界輿論的壓力、經濟上的負擔以及對此病愈后的擔心等。
從表3可得出結論,心理干預后SDS、SAS總分值較干預前明顯下降,兩者比較有及其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6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多發生焦慮、抑郁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護理干預觀察患者的SDS、SAS較干預前明顯下降。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緒障礙的改善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帶來的不良后果給予杜絕,并轉移患者對病態體驗的注意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喚起或恢復患者的思維能力和社會功能,增強自尊、自信,不斷矯正錯誤的信念和消極的動機,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實施心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消除心理痛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有利于疾病的好轉與康復。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高血壓是臨床治療中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均為發病原因不明確的原發性高血壓疾病,若不能有效的進行治療與控制血壓水平,可能導致高血壓患者出現心力衰竭、心腦血管疾病、血管硬化等情況發生,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治療心態,緩解患者出現的焦慮抑郁情緒,此次針對心理護理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影響進行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從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首發高血壓患者選取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經過CT等相關檢查確診,符合首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49~81歲,平均年齡(57.6±1.1)歲,大部分患者并發有其他疾病。排除標準:臟器發生病變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進行正常的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對其進行常規性的一般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護理方法包括以下幾點:(1)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是改善其心理情緒的關鍵點。護理人員通過科學的心里測試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2)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對其告知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及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樹立患者的治療信心,能夠積極配合治療。(3)在住院治療期間,對患者多巡視和溝通,向患者的家屬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以及治療進展。在溝通時能夠通過患者的表情動作以及語言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結合科學的測量方法,判斷出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的情況[2]。(4)與患者多談康復的后規劃,激發患者的治療信心以及對以后生活的向往,能夠提高患者的求生欲望,自愿的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言語安慰能夠在患者心理脆弱時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將內心的恐懼心理排除。(5)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水平,能夠改善患者對待治療疾病的心態,同時以娛樂性的方式,為患者的住院環境增添樂趣,轉移其注意力。例如播放英語、影視節目等,舒緩的心理情緒能夠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前后的心理焦慮情況,使用SAS評分進行記錄和統計,同時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測量觀察。SAS評分的滿分為100分,分值結果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情緒越嚴重,一般分值大于50分的患者,心理焦慮程度已經十分嚴重。血壓的變化也可以反應出患者實時的心理狀態。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設定p
2.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對其SAS評分進行比較。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后評分(49.37±2.87)分,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評分為(40.38±3.16)分,組間數據比較p
3.討論
1影響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情緒相關因素分析有如下幾方面
①本組病例中聽力恢復的程度對于患者情緒變化影響最大,所占比例為80.2%。目前,我院治療突發性耳聾常規治療2w,患者在第1w治療階段內,都希望盡快恢復聽力,對藥物治療效果期望高,過分關注自身變化而產生焦慮;患者進入第2w治療階段,部分患者經過1w的治療后,聽力恢復的程度未達患者預期目標,又急于回歸原社會角色而產生激烈的內心沖突;還有部分患者剛恢復部分聽力就急于停止治療恢復社會工作,但內心擔憂聽力反復下降,于是產生焦慮。②耳鳴是聽覺功能紊亂引起的,常伴有眩暈,平衡功能差。耳鳴多出現在突發性耳聾之前,為高調蟬鳴音,機器轟鳴聲等。高調的耳鳴影響患者的睡眠,如伴有眩暈,平衡功能失調等癥狀,患者易有惡心、嘔吐等不適,需臥床休息,無法完全自理生活,容易產生煩躁,同時緊張的情緒及睡眠不佳也加重耳鳴。因此耳鳴、眩暈的因素也是引發患者產生焦慮情緒的重要原因。③患者對突發性耳聾的相關知識及治療信息缺乏,如對發病原因、治療常規、如何配合、各項檢查項目意義、聽力恢復程度等不了解也導致患者焦慮情緒產生。④患者聽力下降或喪失,影響學習、工作、生活及與外界的正常交流,短時間內未能適應聽力喪失帶來生活的改變,心境悲觀,引起自身體驗不佳,導致情緒低落。⑤另外,部分患者由于經濟困難不能完成常規治療,也加重患者焦慮程度。
2護理對策
2.1 做好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心理防御能力 心理護理能較好地緩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各種負面情緒與心理問題。根據患者不同的治療階段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能有效減輕焦慮程度,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①患者入院時護士熱情接待患者,通過語言、書面或手勢與患者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情感、想法,表示充分理解。②護士與患者接觸時表現自信平靜,鼓勵患者表達出不安的想法及感覺,幫助患者找到焦慮的原因,提高患者對不良個性的認知,如情緒低落、易激動、依賴性強、性情急躁等,教會患者調節情緒和自我心理疏導,如心理松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等方法,幫助患者學會正確處理各種應急事件的方法,如面臨工作壓力大、夫妻不和睦、子女管教困難等事件。同時,鼓勵患者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轉移患者對聽力變化的過分注意,從而減少患者因為聽力變化引起的負面情緒。
2.2 加強健康教育,避免焦慮情緒產生 有效的健康教育,不僅可避免或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焦慮情緒的產生,還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因此,我們應把健康教育貫穿在日常護理中,可以在輸液時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所使用藥物的作用機理;可能出現的藥物副作用;及時講解各種聽力檢查報告的意義;指導患者高壓氧治療需知的注意事項等并幫助患者掌握耳保健的正確信息。使患者理解突發性耳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爭取恢復或部分恢復聽力,盡量保存并利用殘余聽力的重要性,認識到發病初期及時、正確用藥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2.3 加強生活指導,減輕不良情緒 ①指導患者注意預防感冒,保持病室內空氣流通,防止病毒及細菌感染。飲食方面宜清淡避免油膩、辛辣、忌煙、酒等。②除耳鳴外如伴有眩暈平衡功能差的患者,護士應該指導患者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注意臥床休息,避免過度活動頭部。③穩定情緒,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勞累。保證睡眠充足,枕頭不宜過高,臨睡前忌飲濃茶、咖啡等興奮神經的飲料。④戒除挖耳、掏耳的不良習慣,避免長時間高音量使用隨身聽耳機及長時間使用手機通話。
2.4 改善住院環境,病房里溫度適宜在21~25℃,濕度40%~60%,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噪聲的刺激。護士安排治療檢查項目、護理操作相對集中在日間時段,盡量避免在患者入睡后頻繁進出病房。護士出入房間開關門動作輕巧,治療車輪要上油,避免晚間推車時發出噪聲,為患者創造整潔、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
[關鍵詞]書法訓練;丁螺環酮;廣泛性焦慮癥;焦慮自評量表
據介紹,書法能陶冶情操,穩定情緒,改善注意力,增強對自我調控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減少自卑感等作用。鑒于此,我們對34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在進行丁螺環酮系統治療的基礎上輔以書法訓練,并與單用丁螺環酮系統治療的34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加以對照。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所有病例均系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住院廣泛性焦慮癥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CCMD一3關于廣泛性焦慮癥之診斷標準;②年齡18~60歲,性別不限;③Hamilton焦慮量表(HAMA)評分≥15分,焦慮自評量表(SAS)≥51分;④患者及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伴有心、肝、腎等嚴重軀體疾病和/或其它神經精神疾病者;②有酒精及藥物依賴和類似藥物過敏者;③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有明顯異常者;④因各種原因不愿或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持續合作者。符合上述條件者共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齡32.9±8.2歲;平均病程16.3±9.8月。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33.2±8.3歲;平均病程16.7±10.4月。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兩組均予以丁螺環酮系統治療,初始劑量為10mg/d,以后視病情變化酌情遞增至20~30mg/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輔以書法訓練,時間均為8周。
1.2.2 書法訓練 讓患者每周一~五的下午在書畫室里進行書法訓練,每次90~120min。方法:由經過專門培訓的2位心理科醫師和2位主管護師進行講解和指導。首先講解書法訓練的目的、意義及操作方法,然后讓患者用毛筆按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大字紅膜字體臨摹,由易到難順序完成,并向患者提出書寫要求,檢查和監督書寫作業完成情況,實施期間隨時注意調整患者的情緒,并做好觀察記錄。定期對患者的書寫作品進行現場評估,并帶領其交流書寫體會.在書寫過程中,通過培養對書寫的興趣,逐步建立自我控制的意識,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
1.2.3 評定工具及方法 采用HAMA及SAS對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8周末進行評定。①HAMA:共14個條目,每個條目按0~4分5級評分,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重。②SAS: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1~4分4級評分,其中第5、9、13、17、19條共5個條目為反序計分。臨床療效按HAMA減分率評定:即減分率≥80%為痊愈,60%~79%為顯著進步,30%~59%為進步,<30%為無效。
1.2.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輸入微機,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0.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5.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8.8%(P<0.05),見表1。
2.2 兩組HAMD及SAS評分結果比較經過為期8周的系統治療后,兩組HAMA及S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減少,差異均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t=8.87、13.71、15.17、19.89,P<0.01)。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HAMA及SAS評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但治療8周末,觀察組HAMA及SAS評分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t=3.15、3.52,P<0.01)。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