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自動化節能技術論文

自動化節能技術論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3-08 15:25:3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自動化節能技術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自動化節能技術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工業電氣自動化 應用原理 節能技術 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日益提高,解放勞動力和節能減排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工業問題,因此,工業電氣自動化應用與節能技術被廣泛提及,工業電氣自動化也被我國的各個系統、部門應用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電氣工程的自動化也變得更加人性化,為我國的工業建設帶來了比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為工業電氣自動化的先進性,使得這項技術可以被應用于工業生產的方方面面,時至今日,更是發展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本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次設備的智能化發展、一次設備在線監測的實現、電力互感器向光互式方向發展。

1工業電氣自動化概述

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是電氣信息領域的一門新興學科,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工業電氣自動化更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發展速度十分迅速、發展態勢十分迅猛,與工業生產的密切關系也使得這項技術日趨成熟,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概念方面,工業電氣自動化是指電氣裝置或者電氣設備在沒有人操作的前提下,按照提前輸入的指令對工業進行控制或者操作的過程。目前電氣自動化在工業、農業、醫療等多個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領域被廣泛應用,其中工業電氣自動化不僅可以解放生產中的勞動力,還能使生產過程更高效、安全,很多情況下,工業電氣自動化已經成立一個國家的技術先進與否的重要標準。因此,我國對工業電氣自動化的關注程度、開發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2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情況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電氣自動化專業在我國出現,并由此拉開了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序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已經被推廣到了與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多個領域。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它被廣泛應用在工業領域,便是由自動化的機器代替人工完成工作任務,不僅可以節約人力資源、物力成本,電氣自動化還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為工業創造經濟價值。尤其是一些危險系數高的工作,以安裝了自動化程序的機器為主要勞動力,可以直接避免對人員造成的身體傷害。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例如在空調設備中、制暖設備中、樓宇通信設備中。目前,我國從事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研發的人才更多、領域更廣泛,很多高校已經開設了電氣自動化專業。為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與創新提供支持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特點推動了工業電氣自動化的多方面應用。

2.1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原理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氣自動化也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尤其是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發展更為迅速,OPC技術出現以后更是極大地推動了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發展。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發展基于控制系統,表現為易于集成、比較靈活,并能夠有效地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它的應用能夠促進工業發展,短時間內便可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整個應用原理是:充分利用現場總線控制系統,該系統控制準確性高、智能程度高、互動開放性強、時效性強,能加強工業底層生產過程和生產所需設備之間的關系,加快信息交流過程,能夠保證管理層面和執行層面的通信透明和自動化數據的存取。如此一來,工業電氣自動化應用這一系統后準確度更高、控制更靈活,同時還降低了成本和生產程序誤差,這也正是近年來工業電氣自動化被應用到了諸多領域的原因所在。基于此原理,電氣自動化提升了工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的可靠性,應用此項技術的企業無異于獲得了一項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從而一躍站在同等行業的頂峰,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雖然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發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調整和改進的地方,需要繼續發展。

2.2將工業電氣自動化應用于建筑行業

因為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固定的城市區域內集中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對建筑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建筑任務。工業電氣自動化應用于建筑行業是最常見的,在建筑行業中應用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可以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簡化施工過程、從危險系數較高的任務中解放施工人員,因為這種自動化的技術可以按照最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人員分工、資料分配、時間安排等,將復雜的建筑施工任務簡單化、便捷化。電氣自動化技術為建筑行業增添了新的活力,通過在建筑物中實現現場總線控制系統連接自動化系統和智能設備,就可以快速解決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問題,真正實現工業自動化。同時,在高樓大廈中的安全、防御、防火、監控、通訊、辦公等多個環節也需要應用電氣自動化,這種技術使得目前的建筑行業更加智能化、高端化。使用自動化技術還能夠減少后期電纜的使用,在材料上節省支出,也為后期電纜維護省去了不少麻煩。

2.3將工業電氣自動化應用于空調設備

文獻資料顯示,除建筑行業外,空調設備采用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情況也比較多。空調是家庭中常備的家用電器,因其制冷、制暖的雙重功能而廣受歡迎,使人們能夠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能夠感受到適宜的溫度,但是空調能夠為人們既提供涼爽,也提供溫暖的特點,使得空調設備必須要應用電氣自動化技術,也是電氣自動化技術成就了空調的這兩項基本功能。空調設備的運行原理是:它可以利用內部的電氣自動化裝置,通過比例積分的運算方式對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和處理,空調設備中的溫濕度傳感器可以敏銳地“感受”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比較事先設定好的溫度、濕度和內部傳感器獲得的溫度、濕度數據,并將比較后的信號傳輸到通風濕度控制上,以實現對室內溫度、濕度的調控,使室內的溫度、濕度與設定數值相符。當室內的溫度、濕度達到了預先設定值的時候,傳感器再度通過運算使空調停止運轉,實現對室內溫濕度的控制。這樣的過程便是在空調設備中應用工業電氣自動化的原理。

3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節能技術

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節能技術是最為領先的技術所在,在節省運行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工業環境等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伴隨“綠色工業革命”的興起,在工業領域的節能技術廣受推崇,并已經成為了當前的經濟建設和工業建設的雙重目標,電氣自動化日益成為了工業領域節能的有效武器。在電氣自動化系統中,最為顯著的是對電力資源的節約,以下從減少電能損耗、選對變壓器、無功補償和選對濾波器等四個方面闡述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節能技術。

3.1減少電能損耗

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機器在運行中一定會需要電力支持,但是在節能方面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盡量減少對電能的無謂損耗。在電氣自動化運行過程中,通過電力傳輸才能產生效果,然而由于導線電阻緣故,勢必會造成電力的損耗,這種消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應該采取措施來減少這種電能消耗。第一,在導線的材質方面要選擇電導率相對小的;第二,線路的走向要合理,因為減短導線的長度就可以減少因電阻而產生的不必要消耗;第三,適當加大導線的橫截面積,這樣便可將電阻減小。

3.2選對變壓器

變壓器是工業電氣自動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這種常見的電器設備卻會消耗很多電力,為了節約能源,在變壓器的選擇上也有很多門道。首先,要選擇節能變壓器,便可以在源頭解決耗費電能源的問題;其次,要減少負荷不平衡,只有維持好三相電的平衡才能減少對變壓器的損耗,從而減少耗電,例如采用單相自動補償設備、三相四線制供電等將用電平分到三相電源上。

3.3無功補償

無功補償在電力供電系統中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降低損耗、提高供電效率,從而改善供電環境,正因為無功功率補償裝置不可或缺,但又比較耗電,所以要合理、正確地選擇補償裝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減少電網的損耗,以達到提高電網質量的目的。第一,通過嚴格計算來確定電容器補償的使用;第二,采用具有調節平滑、跟蹤準確、適應面廣等諸多優點的模糊投切方式,改變原有方式來實現補償效果的最優化;第三,要盡量防止整個過程中的投切振蕩、無功倒送等情況出現;第四,無功補償設備就地安裝、就地補償,避免在傳輸過程中出現二次耗能。

3.4選對濾波器

電源濾波器是由電容、電感和電阻組成的濾波電路。濾波器可以對電源線定頻率的頻點或該頻點以外的頻率進行有效濾除,得到一個特定頻率的電源信號,或消除一個特定頻率后的電源信號。因為突然增加設備,在電網擴建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諧波電流,而這些電流又會因為電網的阻抗而產生容易產生畸變的電壓,增加對電氣設備誤操作的可能性,從而影響電網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選對濾波器來實現節約能源,應用有源濾波器,可以過濾到部分諧波電流,從而增加電氣設備有效率,節約電力資源。

4我國工業電氣自動化未來發展趨勢

通過對工業電氣自動化應用情況的分析得知,電氣自動化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領域,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醫療、教育,甚至在國防領域,因為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可以節約成本、解放勞動力、增加工作準確率,獲得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率。

近年來,我國的工業電氣自動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不僅可以直接應用技術,還能夠實現對電氣自動化技術的自主研發,該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科學技術進步、國民經濟發展,逐漸拉近了與工業強國之間的距離。我國工業電氣自動化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應該建立成熟的機制和完善的體制。目前,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還屬于高新技術,發展時間尚短,因此應該在努力研發更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時注意保證生產的規范和標準,不能一味只求高效創收而忽視和諧發展,在發展中需要考慮的問題有污染問題、浪費問題、安全問題、產權問題等。建立成熟的機制和完善的體制就是要確保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研發有章可循,在以創新為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堅持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做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科技的飛速發展。

第二,實現各領域聯動發展。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不僅能夠應用于工業領域,還能夠為其他領域和行業創造效益,因此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實現各領域聯動,集工業、農業、商業、醫療、教育、國防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共同開發電氣自動化技術,實現社會的整體發展。

第三,為自主研發電氣自動化系統和產品提供發展空間。電氣自動化的研發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因此,應該為這種創新工作提供足夠的空間和優越的條件,大力推動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開創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5結語

綜上所述,工業電氣自動化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和系統之中,因其高效、準確、自動等特點為我國的工業建設帶來了重大經濟效益。但是若想工業電氣自動化發揮更大的效能,除繼續發展技術之外,還要做到節約能源。本論文從工業電氣自動化概述、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情況、工業電氣自動化的節能技術以及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未來發展等方面分析我國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與節能技術。在我國,工業電氣自動化主要被應用于建筑行業和空調設備,要想做到節約電力資源需要減少電能損耗、選對變壓器和濾波器、做好無功補償,方能發揮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最佳效用。另外,本文還簡要預測了我國工業電氣自動化未來發展趨勢,電氣自動化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領域:對于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應該建立成熟的機制和完善的體制、實現各領域聯動發展、為自主研發電氣自動化系統和產品提供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曹金華.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2(13).

[2]王李楊.淺析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06).

[3]汪志鵬.關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問題的分析[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2013(05).

[4]武芳軍.工業電氣自動化的重要性和發展趨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04).

第2篇

關鍵詞:保障性住房;層次分析法

1 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普遍存在問題如下

1.1 房屋標準 針對部分地方存在的建筑工程戶型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標準太低等問題,重點加強規劃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管理。在項目選址、規劃布局、戶型設計等方面高標準、嚴要求。

1.2 節能環保 新建樓房要按照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的要求,滿足節能65%的規定。

1.3 高新技術 推廣應用太陽能、地源熱泵、供熱分戶計量等新技術。

通過組織開展廉租住房、回遷安置房戶型設計大賽、社會主義新農居規劃設計競賽等活動,廣泛征集方案,評選出戶型合理、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節能環保的優秀設計,編制戶型標準圖集,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設計水平。

本文針對目前保障性住房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對保障性住房的科技支撐水平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了具體的研究:

首先初步構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撐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通過德爾菲法對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篩選。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撐評價指標篩選的基本流程如下:

為了更加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撐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選擇了對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撐比較了解、有較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相關知識的專家、相關學者、業界人士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管理者等作為咨詢專家群,共進行了兩輪專家問卷調查。在評估中專家人數一般控制在 30%-50%之間,為保證評估的準確性,評估人數不少于20人。本課題為了廣泛地征求專家們的意見,在第一輪問卷調查中,采用開放式和封閉式相結合的問卷調查形式,邀請專家填寫調查問卷。從調查的總體結果來看,除個別專家對某些指標提出修改建議外,其余指標均得到專家們的認可。第一輪調查結果得出后,再次查閱有關文獻,結合第一輪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重新擬定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撐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將各級評價指標制成問卷,進行第二輪專家調查。在第二輪調查中,原則上不要求專家提出新的指標。

接下來通過第二論專家問卷調查,并結合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支撐水平的特征、指標選取原則等,本文最終確定了3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35個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表作為評價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支撐水平的情況。

2 實證分析

2.1 調查問卷形成 結合以上指標按照琿春礦區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形成分析各項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的問卷調查表。

2.2 指標篩選及分析 本文選取了5人專家組對科技支撐調查問卷進行打分,通過問卷獲得了5名專家對第二層要素、第三層要素和第四層要素中各個建筑能效評價指標的權重評價值,最后將個體成員的判斷綜合成專家組的綜合判斷,判斷矩陣如下

3 結論

采用yaahp0.5.2對矩陣結果進行分析結論為:標度類型:e^(0/5)~e^(8/5)。外部環境氣候溫差、季風特點:0.0314;建筑間距體形與科學分區:0.0123;交通可達性:0.0225;建筑方位朝向:0.0146;建筑地點:0.0184;電梯節能技術:0.0157;建筑布局形式:0.0112;制冷節能技術:0.0111;采暖節能技術:0.0285;照明節能技術:0.0234:安防自動化:0.0221;小區微環境:0.0369;給排水:0.0270;屋頂節能技術:0.0842;門窗節能技術:0.0432;外墻節能技術:0.0737;住宅設計公私分區:0.0122;室內空氣質量:0.0404;居住空間最低面積控制標準:0.0271;公共健身設施、活動中心:0.0174;醫療保健設施:0.0278;社區商業配套:0.0199:軟硬景觀:0.0085;綠化指標:0.0177;自然環保:0.0246;環境衛生:0.0210;污水和中水處理:0.0314;垃圾收集與處理:0.0314;表面材料:0.0380;防曬、遮陽材料:0.0195;新型的節能保溫隔熱墻體材料、復合墻體材料:0.0406;節能環保型保溫隔熱屋面材料:0.0732;屋頂設置溫度阻尼區:0.0732。

經過專家對問卷調查的打分,分析上述指標的權重設定均符合矩陣一致性,因此可以將上述的科技指標作為保障性住房的科技水平支撐。

參考文獻

[1]項錚.住宅品質需要建筑科技硬支撐[N].科技日報, 2003-07-31.

[2] 李宏偉 馮凱 關柯.推動我國住宅產業科技進步的對策[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0(2):3-5

[3] 王美媛.淺議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困難與對策[J]. 現代經濟信息,2010(22):252-253

第3篇

【關鍵詞】煉焦技術節能技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 TE0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我國是世界焦炭第一生產大國,同時也是第一焦炭消費大國。近些年來,我國的煉焦技術得到了較大進步,煉焦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煉焦行業節能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二.煉焦技術的工藝特點。

1.回收煉焦工藝流程簡述。

熱回收煉焦工藝技術包括備煤、煉焦、篩焦、余熱鍋爐、廢氣脫硫等主要生產設施。煉焦煤由備煤車間制備好后送到煉焦車間,煉焦煤在裝煤推焦車上由搗固機搗成煤餅送入煉焦爐,成熟的焦炭由接熄焦車送到熄焦塔內進行熄焦。熄焦后的焦炭由篩焦車間進行粒度篩分和儲存。煉焦爐為負壓操作,煉焦煤煉焦時產生的揮發份在焦爐內全部燃燒,高溫廢氣經焦爐集氣管道送到余熱鍋爐回收其熱量產生蒸汽。回收熱量后的低溫廢氣脫除二氧化硫后經煙囪排放。蒸汽送到工業、公共設施,或用于余熱發電車間發電。

2.回收煉焦工藝主要特點。

(1).煉焦爐負壓操作,基本消除了煉焦爐對大氣的污染。回收煉焦產生的揮發份燃燒為高溫廢氣的熱量,并回收其熱量,徹底消除了化學污水的產生。實現了煉焦工業的清潔生產。

(2). 煉焦爐內煤餅和爐頂空間形成惰性氣體保護層,取代耐火磚作為高溫干餾煉焦煤和空氣的隔離物。教好的解決了煉焦煤表面在高溫干餾時的燃燒現象。

(3). 煉焦爐煉焦時揮發性的物質在焦炭層中的流程較長,二次裂解產生的具有活性鍵的碳充分和焦餅上的活性鍵起架橋作用,能改善和提高焦炭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冷熱強度。結合搗固煉焦,對于擴大煉焦用煤的范圍和提高焦炭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4). 熱回收煉焦技術工藝在國際上首次使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搗固,在國內首次使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水平接熄焦,充分體現了我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和科技的創新能力。

三.發展清潔生產的大型搗固煉焦。

大力研發和推廣具有完善環保設施、能夠實現清潔生產的大型搗固煉焦技術。標定、調試和總結我國已投產的6.25米大型搗固焦爐,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并建成6.25米大型搗固焦爐示范工程。

開發適合中國國情的6.7米搗固焦爐,其每孔年產焦炭1.443萬噸,將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搗固焦爐,2×52孔年產焦炭150萬噸,填補我國年產150萬噸級焦炭規模的大型搗固焦爐空白,并建成能起樣板作用的示范工程,推動我國大型搗固煉焦技術的發展,使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發國產的適合中國國情的6.25米和6.7米大型搗固焦爐使用的搗固一裝煤一推焦一體車(SCP機),使其機械化、自動化、安全性能和環保水平等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隨著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逐步接受和采用搗固煉焦技術,應推動焦化和煉鐵工作者共同研究搗固焦炭的冶煉性能、適宜的焦炭質量標準、相應的高爐生產操作工藝和參數,推動大中型高爐使用搗固焦炭。

1.大力推廣的節能技術。

(1). 發展高效節能環保的大型焦油加工裝置。

淘汰耗能高、污染嚴重、裝備水平落后的間歇蒸餾、間歇酸堿洗滌、間歇結晶和污染大的瀝青成型工藝。

進一步推動我國煤焦油加工的集中處理,建設規模大、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世界一流煤焦油加工廠。同時通過不斷開發新產品,擴大產品品種和品級,配合化工、醫藥、材料等市場要求,開發出附加值高的洗油深加工產品、蒽油深加工產品和瀝青深加工產品等。對附加值低的殘油,在滿足炭黑生產的同時,可采用加氫催化裂化、加氫裂解等技術,使其轉化成為高附加值的汽油調和油、柴油調和油。

(2).推薦采用高效節能的脫硫脫氰技術。

新建焦化廠應該首選脫硫脫氰效率高、產品質量好、操作可靠的脫硫脫氰工藝,如利用荒煤氣余熱再生的真空碳酸鉀法脫硫工藝等。

推進我國第一套HPF法氧化脫硫工藝廢液與低純度硫磺焚燒制取硫酸的工業裝置投產,并建成示范裝置,解決全國已有的HPF法氧化脫硫工藝存在的問題,推動其更新換代。

推薦采用間接法蒸氨,以減少焦化廢水,有利于實現焦化廢水的近零排放。

(3)積極研發焦爐煤氣資源化利用技術。

COG含有54%-59%H2和24%-28%CH4。COG燃料化利用不如資源化利用效益高,因此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作燃料和發電。高質量地利用COG不僅有利于降低鋼鐵企業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耗和排放負荷,甚至能開發出大量最清潔能源—氫氣,從而引發鋼鐵制造流程能量流新的供需平衡關系,甚至會引發整個社會新的供需關系。

(4)開發新型焦化污水深度處理技術.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焦化廠必須使處理后的焦化廢水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因為生產1噸焦炭通常產生0.48噸焦化污水和0.42噸循環水排污水(采用CDQ時循環水排污水為0.53噸)。我國已開發出成熟可靠的焦化污水生化處理技術。對鋼鐵企業焦化廠來說,焦化廢水經生化處理后可全部回用于焦化廠和鋼鐵廠的濁循環水系統。對采用濕法熄焦的獨立焦化廠,生化處理時,可減少或不加稀釋水,減少生化處理水量,使處理后廢水全部作為濕法熄焦補充水,在焦化廠內消耗掉。但是,隨著我國獨立焦化廠逐漸采用干法熄焦,處理后廢水無路可去,只能回用于凈循環水系統。而凈循環水系統對水質要求嚴格,對其補充水的水質要求更嚴。若將生化處理后焦化廢水用作凈循環水系統補充水,必須進行降低有機物和脫鹽的深度處理。

“十一五”期間,進行了大量污水回用深度處理技術的開發工作。深度處理一般采用膜分離技術。即:生物處理(A-A/O)+超濾(UF)+納濾(NF)(或反滲透(RO));或生物處理(A-A/O)+膜生物反應器(MBR)+納濾(NF)(或反滲透(RO))。深度處理的產水率可達到70%以上,產水水質可達到循環水補充水的要求,用作循環水補充水。膜深度處理產出占原料水量30%左右的濃縮液。濃縮液不但含有較高的有機物,而且濃縮了大量的鹽。濃縮液可以深度處理回用,也可以蒸發提鹽,但這些手段成本太高,因此,濃縮液處理將是下一步重點開發的課題。

(5)研發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及利用技術。

離開焦爐炭化室的650-700℃荒煤氣所帶出的顯熱占焦爐輸出熱的36%,與紅焦帶出的顯熱相當,余熱回收利用的潛力巨大。

“十一五”期間,國內外許多焦化企業積極研發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及利用技術,如:濟鋼將5個上升管做成夾套管,導熱油通過夾套管與荒煤氣間接換熱,被加熱的高溫導熱油可以去蒸氨、去煤焦油蒸餾、去干燥入爐煤等;寶鋼梅山鋼鐵公司煉焦廠在其4.3米焦爐上升管采用熱管回收荒煤氣帶出熱的試驗;濟鋼和中冶焦耐正在進行用鍋爐回收荒煤氣帶出熱的試驗;無錫焦化廠在其4.3米焦爐上進行用半導體溫差發電技術回收上升管余熱的試驗;平煤武鋼焦化進行了高效微流態傳熱材料作換熱介質的上升管余熱回收試驗;日本已在1個上升管和正在3個上升管上進行用荒煤氣帶出熱對焦爐煤氣進行無催化高溫熱裂解和重整試驗,得到了主要含H2和CO的合成氣體;中冶焦耐在初冷器一段用82℃-85℃的荒煤氣加熱真空碳酸鉀法脫硫廢液,用熱廢液閃蒸的蒸汽再生脫硫液;有的焦化廠擬用初冷器一段熱循環水制冷,所得的低溫水直接用于初冷器三段制冷。

“十二五”期間,應當支持荒煤氣余熱回收和利用技術的研發調試、改進完善、總結比較,選擇最優方法;推動最優方法盡快工業化,總結經驗,建立示范裝置,加以推廣普及。

五.結束語

煉焦,要做好能源生產和節能處理的兩手抓,在確保生產的同時,要減少對能源的消耗,提高最終有效產出。

參考文獻:

[1] 曹海霞CAO Hai-xia. 山西焦化工業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 [期刊論文]. 《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 -2007年5期

[2] 曾子平劉應隆. 應用氨肥法一體化工藝煙氣脫硫促進高能耗產業節能減排——煤化鋼鐵企業煉焦廢氨水脫硫產業鏈建設 [會議論文]. 2008年全國熱工節能減排技術交流會

[3] 武榮成 許光文. 焦化過程煤調濕技術發展與應用 [會議論文]. 2012 - 中國化工學會2012年年會暨第三屆石油補充與替代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論壇

第4篇

【關鍵詞】建筑節能,環境保護,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伴隨著一系列資源和環保問題的出現,居民的環保節能意識顯著增強,環保型,清潔型,節能型的建筑設計和施工受到了廣大消費群體的偏好。近些年來,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飛速提升,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建筑能耗日益增長,給我國的能源增添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加強住宅建筑節能設計和施工,建設節能型住宅,已經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筑節能施工和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建筑節能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的背景下,加強建筑的節能施工,發展建筑節能的施工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將簡單的做出一些介紹。

(一)加強建筑節能施工是緩解能源壓力,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客觀要求。我國整體上而言,能源資源蘊藏量很大,能源資源的種類比較齊全,但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各種能源資源的開采力度不斷加大,各種能源的消耗量日漸上升,但目前我國已經面臨著嚴重的能源危機,在各種能源消耗中,建筑能源消耗占據著龐大的比例,加強新型建筑的節能設計施工,大幅度降低住宅建筑的能耗,將會大幅度緩解我國的能源壓力,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注入新的活力。

(二)建筑節能施工是提高居民生活品位的必然選擇。經濟的繁榮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國民的素質提高,對生活有了新的品質要求,對住宅要求條件越來越高,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型住宅建筑已經日漸成為了一種新的住宅需求,通過加強對住宅的節能設計施工,可以大幅減少各種有害有毒建筑材料的使用,更加注重住宅的溫度,濕度,光線,外部景觀和內部設施的設計完善,不僅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住宅能耗,節約了住宅運營成本,更很大程度提高了住宅建筑的舒適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位。

2.建筑節能的現狀和問題探討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的建筑行業飛速發展,我國將在2l世紀的頭2O年建筑行業達到鼎盛時期,每年建成的住房面積將超過所有發達國家之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房面積以及住房層數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隨著能源緊缺以及能源價格的攀升,人們越來越關注建筑的節能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國目前的建筑節能方面呈現著總量大、比例高、能效低、污染重的特點,建筑節能形勢不容樂觀,建筑節能的任務比較重,但是同時建筑節能的潛力也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各級政府加大對新建建筑的節能審批,同時我們用戶也應加大對建筑后期能耗高帶來的使用費用高的認識,齊心協力搞好建筑節能工作。

(一)建筑的節能設計施工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完善,很多節能技術還沒有通過專業的系統驗證,沒有在實踐中完善便運用到建筑的設計施工中來,不僅僅沒有能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更隱藏著一些有安全故障,不僅降低房屋的耐久性,破壞了建筑結構的穩定性,縮短房屋的壽命,例如,外墻內保溫、外墻外保溫、夾芯保溫等做法所產生的一些問題正在加劇一些垃圾建筑和建筑垃圾產生的速度。

(二)新型的節能材料種類單一,發展緩慢。節能材料是建筑節能設計的物質基礎,節能材料的種類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節能設計的實施效果,更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但是我國目前市場上,節能材料種類單一,多為一次性材料,例如,外墻保溫大多采用聚苯板、聚氨酯,采暖、制冷、通風所需要的能源也大多為煤炭或石油,節能材料市場管理不規范,質量得不到監控,假冒偽劣材料泛濫,嚴重阻礙了建筑節能設計的進程。

三.加強建筑節能環境保護的措施探討

1.墻體的施工

(一)墻體保溫設計和施工

對墻體進行節能保溫設計,是整個建筑節能設計中的重要環節,一般有三種設計方式通過使用。首先,進行外墻保溫設計,在按照熱工規范計算的基礎上,采取隔熱保溫材料,使用一定的設備進行粉刷,噴霧,粘貼等多種方式施工,在外墻上形成保溫層,減少保持室內溫度的適宜。其次,進行內保溫設計施工,將優質保溫材料對內層墻壁施工形成保溫層,傳熱隔熱能夠符合國家節能標準。

最后是加強隔熱保溫材料的開發,利用保溫材料自身的特性進行墻體的設計,促使其他自發的具有保溫功能,且墻體新型材料的節能符合國家標準。

(二)墻體材料的節能施工

空心磚和實心磚的制作方式頗為相似,但是空心磚與實心磚相比較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它能夠減輕結構自重。因此,為節能減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磚替代實心磚。因此不少專家建議以生產塊大、質輕的灰砂空心磚來減輕建筑物重量,提高灰砂磚建筑物抗震性能,節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

2.門窗保溫施工

加強門窗的保溫性能設計,可以再門戶的內部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巖棉板,使得門戶的隔熱絕熱的作用增強,窗戶可以用鋼塑或者是全塑料窗戶,大幅度降低發生冷橋的幾率,為了增強保溫性能,可以設置多層玻璃,甚至可以采用中空玻璃、鍍膜玻璃,有條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輻射玻璃;縮短窗扇的縫隙長度,采用大窗扇,減少小窗扇,擴大單塊玻璃的面積,減少窗芯,合理地減少可開啟的窗扇面積,適當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積。

3.室內節能施工

建筑的節能施工,室內的電氣設備設計與選擇是其中重要的節能組成部分,建筑的高能耗很大程度上是各種高能耗的電氣設備消耗而來,某些商業樓宇中的中央空調系統的能耗接近整個建筑能耗的50%,因此,在建筑設計的前期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后期這些電氣設備的管理使用,以建筑樓宇的中央空調系統、燈光照明系統等自動化管理系統代替人為地,個體地操作,其中水、電、煤氣等能源管理系統和分戶計量可給用戶提供清晰的能源消耗比例,使下一步節能措施可有的放矢,除此之外可以選用節能燈具,節能灶,減少電力煤炭的消耗,安裝凈水系統,小范圍的促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比如可以小范圍進行雨水收集,并凈化利用。

4.加強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推廣應用

太陽能具有清潔無污染,可以再生等優勢,是人類可以利用的最為環保,最為豐富的資源能源種類之一。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太陽能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太陽能具有很多節能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建筑的樓頂可以設計安裝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這種發電系統,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和電力,并將這些轉化而來的電能或者是熱量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進行能量的存儲,在需要使用這種電能和熱能的供電設備上開始接線,如此,可以充分滿足整個建筑物內部的動力和照明系統的各種能量需求。同時,充分利用太陽能作為采暖和供熱功能,既可以減少日常的能源消耗,也使得建筑物的日常熱能得到滿足。同時,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以利用太陽能來控制建筑物的采光,使得整個建筑內部的環境更為舒適。

四.結束語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將會是我國建筑行業設計施工發展的主流趨勢,加強房屋建筑的節能設計施工,不僅有助于我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有助于經濟的發展,更有助于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要大力加強節能技術的研究,將節能理念貫穿到整個建筑節能設計施工過程之中,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曉麗,楊永 論建筑節能中環境保護[期刊論文]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7年22期

[2]王有為 論中國政府實施綠色建筑中的環保考慮 [會議論文] 2007 - 第三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

[3]張禎, 淺析實施節能減排、加強環境保護創建綠色低碳環保建筑業 [會議論文] 2011 - 2011河南有色金屬工業科技創新會議

[4]沈驊, 既有建筑中太陽能熱水系統利用的研究[學位論文] 2009 - 浙江工業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

第5篇

【關鍵字】智能建筑,電氣設備,集成優化,技術探討

中圖分類號:TH18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我國的智能建筑發展到現在,已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即智能建筑電氣集成優化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特征就是各電氣子系統相互滲透,邊界逐漸模糊,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智能電氣設備替代傳統電氣設備,充分提高設備的使用效能,有效地降低系統的建設投入和運行能耗。

二. 智能建筑系統的主要內容

智能建筑又稱為“3A 建筑”, 包括通信自動化系統(CAS)、建筑電氣設備自動化(BAS)、辦公自動系統(OAS)。智能電氣設備自動化是智能建筑系統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系統 ,是利 用 具 有 高 信 息 處 理 能 力 的 微 處 理 機 通 過 通 信 網 絡 對 整 個 建 筑 物 的 變 配 電 、 空調、 給 排 水、 供 熱、照 明 、 電 梯、 廣 播 音響 、 消 防、閉 路 電 視、 防 盜、通 信 、 巡 更 等 眾 多 設 備 進 行 實時 測 量 、監 視 和 全 面 監 控 , 從 而 實 現 最 優 管 理 , 提 高 系 統 運 行的 安 全 性, 節 省 物 力 、人力 和 能源 , 減少 設備 運 行 的 費 用,隨 時 掌 握 設備 狀 態 及運 行 時 間、 能 量 的 消 耗 及 變 化等 。 因 此其 主 要 內容 有 :

1.按 規定 時 間進 行 各 種 設 備 啟 停 控 制 ,以 達 到 節 約能 源 的 目 的 ;

2 .對 各種 設 備 的運 行 時 間積 累 和 維 修 達 到 期 限 的 及 時 報 警 , 以 便 維 修 或 者 更 換 服 役 期 滿的設 備 ,延長 設 備的 使 用 壽命 ,提 高 服 務 質量 ;

3 .供 電 系 統 、供 排 水 系統、 空 調 系 統 、 冷 熱 源 等 的 參 數 調 節 控 制 監 視 和 設備 運 行 狀 態 的 監 測 ;

4 .根 據 建 筑 實 際需 要 的 冷 負荷 , 自 動 控 制 冷 水 機 組 投 入 運 行 的 設 備 臺 數 , 達到 最 佳 的 運 行 方 式 ;

5 .據 設備 運 行 時 間 自 動 更 換 工 作 和 備 用 設 備, 延 長 設 備 的 使 用 壽 命 ;

6 .各 種 文 本 的 自 動 生 成 和 打 印 。

7 .對 各 種 能 源 消 耗 進 行 計 量 和 計 費 ;

三.智能建筑集成優化的技術分析

1.中央空調能量自動調節分析

據有關權威部門統汁,一年內中央空調系統運行及電能消耗情況如下:

圖一中央空調運行及電能消耗情況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一個年度中,不同時段對空調能量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中央空調能耗最大的時段在每年度的1月一2月和7月一8月之間。

應用智能化中央空調機組的能量調節系統,可根據環境溫度和需要溫度差以及實際使用的空調面積,自動進行輸出能量的調節,使中央空調系統的輸出能量成為一個隨需求而變的動態變量。當室內空調使用面積減少或環境溫度與需要溫度減小時,可根據設定值自動進行輸出能量的調節,從而節省較多的電能。

傳統的中央空調主機的調節性能較差,無法對室內的空調使用面積、環境溫度以及需要溫度的變化做出相應調節。在過渡季節,通過智能化中央空調系統的自動調節,可加大對自然冷熱源的利用,有效地節省運行能耗。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采用智能化中央空調系統的節能效率可以達到30%以上。

2.變配電設備的優化配置分析

在一幢建筑中.建筑電氣設備主要由中央空調冷熱源機組,中央空調未瑞設備、離低壓配電設備.發電機組.照明設備、給排水設備、電梯等組成,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通常建筑電氣投資在智能建筑總投資中已占將近40%。由中央空調系統、弱電系統和發配電系統占了智能化建筑電氣系統總投資的絕大部分,高迭86%以上,因此,對該部分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優化配置,對降低大廈建筑電氣設備的投資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此部分進行集成優化。可達到節省投資.節約能耗的目的。

采用集成優化的設計方法,改變了傳統的供電方式,優化的設計方法將供配電系統、發電機系統和中央空調系統綜合集成優化設計,采用發電機補峰的設計方式。發電機的功能除詹備供電以外,同時承擔起供電高峰時的補峰作用,將一部分空調的負荷轉移到發電機上,降低了對供配電系統的投資,同時也減少了配電系統的供電基本費用.提高變配電設備的利用率,提高了建筑電氣系統的建設投資效率。

3.建筑電氣設備和智能化系統的無縫集成技術

新型的智能建筑電氣系統通過建筑電氣設備與智能化系統的集成,使建筑電氣設備除了具備傳統建筑電氣設備的一般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得建筑電氣設備內置了智能化控制系統,并具備開放式現場總線的接口,成為真正的智能建筑電氣設備。這種集成優化給系統帶來的好處,首先是建設過程簡化。在采用了這種集成優化的方法后,只要完成了建筑電氣設備的安裝,也就完成了智能建筑電氣設備的管理系統的安裝,不需要在施工現場二次安裝傳感器、執行機構、控制器等,只需要將網絡接通即可進行集中管理,從而有效降低了系統的造價。

更重要的是,由于智能化系統和建筑電氣系統是由同一標準設置的,并采用建筑電氣總包方式完成,因此,自控系統對建筑電氣設備的運行需求和工作程序以及對建筑電氣系統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符合設備的運行要求,使建筑電氣設備的運行始終保持在最優化的狀態。

如下圖,進行集成化優化后的建筑電氣設備示意圖。

圖二集成化的建筑電氣設備

4.智能建筑電氣設備集成化建設分析

要使智能建筑有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投資效率,對智能建筑做整體的規劃設計和對建設過程的全面綜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智能建筑由于各專業和各子系統分步建設,存在著質量難以控制、協調難、周期長、浪費大等問題。新型的智能建筑的集成優化規劃和建設方式,打破了各自為政的建設方式,將整個建筑的各個機電系統和智能化系統視為一個大系統進行全面的規劃設計,并對系統的建設進行全面綜合管理。這種建設方式在各系統安裝工程管理、進度協調、管線綜合管理、工作面協調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大大減少了協調的工作量、工作周期和工作中的浪費,使工程可以順利進行。

5.智能建筑電氣設備優化節能技術分析

根據有關統計,精確控制溫度所帶來的電能的節約在總能耗的18%以上,如果再加以優化運行方式以及對照明、電梯等系統的自動控制,由此所帶來的能源的節約將是一個十分可觀的數字。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會給國家和用戶帶來較大的利益,同時也為智能化建筑電氣產業領域帶來更好的發展空間。

四.結束語

通過智能建筑電氣設備優化集成,將會開拓建設智能建筑的一個嶄新途徑,所帶來的效率提高是顯而易見的,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節能,將給國家、廣大的戶帶來較大的利益,同時為我們智能建筑電氣產業領域的企業帶來歷史發展的新機遇。

參考文獻:

[1]符智軍 關于智能建筑電氣集成技術的再認識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30期刊

[2]路平; 陳贛予 智能建筑電氣設備的安裝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08年學術大會論文集2008-06-01中國會議

第6篇

關鍵詞:節能;供熱體制;熱力網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步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和提高,一些傳統的能源顯然已經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洪流,在此期間,涌現了許多了新型的科技能源,引得許多科技設計人員的廣泛關注。以前的小區供暖設備,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的映襯下,已經明顯的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使得科技人員不得不對將新能源作為研究課題來研究。以下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驗,對小區采暖的節能措施進行具體分析。

一 小區供暖的不足之處

(一)建筑群自身的保暖性能比較低

由于之前小區的供暖都是傳統的模式,而且時間比較長,剛開始的采暖也不集中,集中供暖也是后來才開展的,因此時間并不長。所以技術還不成熟,在許多方面都有漏洞,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因此我們還是在摸索中前進的。一旦進入冬季,我國北方的一些城市其自身的保溫隔熱性能就非常的差,熱量非常容易流失。建筑物的能耗設計根本達不到標準,普通能耗就是發達國家的幾倍以上。 對于建筑的熱工性能來說,粘土空心磚材料根本就不是最好的選擇。而我國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以空心磚為主的 ,這就使得建筑物的保溫和隔熱性能一再降低,有的熱量甚至還可以通過窗戶進行流失,因此,熱量流失這方面也是達到了發達國家的幾倍之多。

(二)熱力網的熱能損失一再加重

熱力站是在我國算是比較大型的工業場所,因此大型設備的更換是個巨大且非常復雜的工程,而且還不節省成本,所以大多數企業都用維修等手段來維持機器的正常運轉,但這畢竟還是治標不治本,長此以往下去,機器的慢慢老化仍舊還是企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若機器設備老化,其自動化和機械化的效率也會隨之下降,智能化控制技術也就不能完全的開展使用,導致了專業技術開發的時間變長,而且會使產業化速度變慢及熱力供應不能及時準確的發揮其原有的功效。 熱力電網由于建設時間比較長而且年久失修,很多地下工程失水、補水情況嚴重,網管的保溫工作和防水系統也沒有做到位,造成了大量的熱能流失。地下水源污染嚴重,使得管道腐蝕度加重,導致了小滲漏和跑溫的現象仍然存在。

(三)熱源的消耗度偏高

熱源通常都是來自于秸稈、煤碳等的燃燒,不僅造成了空氣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也損耗了煤炭等不可再生的資源,很不環保。目前,我國比較常用的是供暖方式是燃氣供暖,但其燃燒的成本相當之高。所以,由于我國目前鍋爐的性能有限,熱效率的利用一直都沒有達到最大化,而且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導致供暖采暖的成本較高。 城市供暖供熱缺乏專業、科學的設計和規劃,對于熱源的分布情況并沒有進行實際的考察,導致了熱源建成后分布不均,供熱不足,浪費現象嚴重的情況。

二 采暖節能的具體措施

(一)減少盲目性與隨意性區域規劃

爭取建設聯片區域的鍋爐房,提高布局的科學性、整體性;同時要求鍋爐房應該盡量與負荷中心靠近,以便熱力管線的引出。同時確保室外管網布置的經濟性與介理性。

(二)改造鍋爐設備,提高其造型的科學性

首先,盡量保障鍋爐容量的適應性。大容量的鍋爐既能提高熱效率,也可以減少建設的空間,同時又降低了用電量。其次,要對鼓引風機、循環水泵等輔助設備做好基本驗算,提高其與鍋爐的整體配套性。當前,伊春市節能小區新欣小區選用3臺360x 10kcal/h熱水鍋爐,供熱而積為18.37萬m,平均每噸供熱而積約為1.02萬m,而我們普通的小區每噸供熱而積一般只達到5000 m或更少這是很大的差別

(三)加強采暖系統的運行管理

用微機設備、儀表等設備對采暖系統進行優化,實現鍋爐運行的自動化管理。另外,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應確保爐膛負壓,鍋爐產熱量以及供回水壓力、溫度等數據要自動顯示,同時要對系統中的補水,排氣,燃燒等進行自動化調節。對于司爐工作人員,必須做好崗前培訓,提高其的專業操作技能,熟練新設備的操作。

(四)管網設計應予以重視

官網設計要進行嚴格的水力計算,確保網路水力平衡,以保證整個系統冷熱分布均勻。根據水力計算和水壓圖選擇適合的入口裝置,用它來實現各用戶之間的流量、阻力平衡,同時應做好保溫性能,盡量減少和避免熱煤在輸送過程中的熱損失,從而提高了熱量的流失率。

(五)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實行節能措施

在設計施工中根據該小區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建筑物的墻體、門窗、屋頂等維護結構都應采用新型節能保溫材料,使其熱工指標達到節能標準。

三 節能技術的優勢

(一)新能源的種類繁多

太陽能供熱技術是如今比較流行的的能源技術之一,對于這種可再生能源來說,它不僅是是取之不盡的,而且也是人們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能源。 我國的太陽能資源非常的豐富,只要能把它充分的利用到采暖供熱當中來,那么效果是非常可觀的。熱泵供熱技術主要是依靠發電。他利用海水、河水和廢水轉化為可用的高位熱能,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低溫核供熱技術是利用核能的新能源 。 核能是全球各國都致力要研究的能源,其投入費用比較低廉,且發熱性能是非常之高的。地熱能供熱主要利用的是地球內部蘊藏的巨大熱能 。 它的熱量非常巨大,不需要任何燃料而且省去了燃料運輸和燃燒的費用,又降低了環境污染。垃圾焚燒供熱是利用將工業和生活垃圾焚燒而產生的熱量 ,從而獲得熱量,不僅獲得了客觀的經濟效益,還保護了效益。

(二)建設專業科學的熱力網系統

熱力網節能是建設供熱采暖系統的重要關節,它不僅是熱力網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們重點改造的對象。 首先要了解整個城市的水文特征和建筑布局,做好熱力網的建筑設計規劃。須從各方面綜合的考慮,然后制定符合整個城市的熱力網建設系統。 熱力網應采用節能環保的建設方針,采用成本低的硬質聚氨酯保溫直埋技術,將熱網主要干線分布在熱力集中的地區,選擇保溫性好,符合標準的管道。將傳統的熱力網控制和現在的專業技術結合起來,實現科學自動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整個供熱采暖技術人員的管理水平,安排他們參與整個施工中,確保整個熱力網正常運行。 最后要提高熱網的設施和材料的節能水平,使用保溫性能較好的聚胺酣保溫材料。 在各個調節點要安裝調節性能優良的自力式流量控制器,使得管路符合用戶的要求,以便解決供熱中局部過熱,分布不均的問題。

(三)完善了工程外保溫系統

因為外墻直接與空氣相連,所以就對于外保溫系統的可靠、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首先要確保外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應牢靠的固定。城市的老建筑群居多,他們都是經過了多年的風吹日曬,墻體多多少少都會出現脫落現象。 因此,對于保溫材料有效的與基層進行有效的粘結是十分重要的。 在保板這個環節既要選擇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的材料,也要采用現在能阻燃性聚苯板,它不僅有較低的吸水性,還有較小的導熱性和抗腐蝕性,從而對于建筑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在外飾面層涂料時,通常采用保溫層而且輕質多孔材料,在粘合時要有很好的保護措施,防止保護層脫落傷人。

參考文獻

[1]王大偉.淺談小區采暖節能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6:248.

第7篇

關鍵詞:建筑電氣 供配電線路設計 節能設計 線路損耗 接地設計

Abstract: China is a relative resources scarcity, 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s rapidly increasing, the energy crisis is around the corner, as the major energy consumer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endang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major problem. So in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should be focu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

Keywords: building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ircuit design for energy saving design line loss grounding design

前言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電能作為當今社會最主要的能源之一,隨著工業用電和生活用電的迅猛增加,供不應求的局面日益顯現,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節能問題一直是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節約電能是每一位電氣設計人員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的用電需求量直線上升,建筑電氣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所以,建筑電氣的節能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降低損耗、高效利用,如何將節能技術合理應用到工程項目當中,也就成為建筑電氣設計的焦點。

電氣節能的途徑很多,主要從供配電系統、用電設備及智能控制等方面節能。

一、建筑電氣設計節能的基本原則

(1)應滿足建筑物的功能;

(2)節能應按國情考慮實際經濟效益,不能因為節能而過高地增加運行費用:

(3)節能的著眼點,應是節省無為損耗能量。

(4)節能無謂消耗的能量。節能的著眼點應是節省無謂消耗的能量。

如變壓器的功率損耗、電能傳輸線路上的有功損耗.都是無用的能量損耗:又如量大面廣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進的調光技術、控制

技術使其能耗降低。

二、線路上的電能損耗分析及措施

2.1線路損耗分析

由于線路上存在電阻,有電流流過時,就會產生

有功功率損耗。

其公式為:P=3I2pR

試中Ip----相電流

R----線路電阻

若芯線溫度是70°C的銅芯線每公里電阻R’=0.44 ,則R=0.1×0.44=0.044 。故在該線路上的有功損耗為:

p=3×151.522×0.044≈3030.50 W≈3 kW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線路上的功率損耗相當于每2 m的線路上安裝了一個60 w的燈泡(3000÷(100÷2)=60)。

在一個大的工程中,如一個高檔住宅小區、新建的工廠廠區等,線路縱橫交錯,線路總長度動轍數萬米,線路上的總有功功率損耗是不容忽視的,減少線路上的能耗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2.2減少線路損耗措施

線路上的電流是不能改變的,要減少線路損耗,只有減少線路

電阻R:

R=p×L/S

式中.P為電導率;L為導線長度;S為導線截面積。因此減少線路的損耗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 選用電導率P較小的材質做導線。銅芯最佳,但又要貫徹節約用銅的原則。

(2)配電室或配電箱應位于負荷中心,減少配電導線長度L,以減少來回線路上的電能損失。

(3)增大線纜截面S。①對于比較長的線路,在滿足載流量、動熱穩定、保護配合和電壓損失等條件下,可根據情況再加大一級線纜截面。假定加大線纜截面所增加的費用為M,由于節約能耗而減少的年運行費用為m,則M/m為回收年限,若回收年限為幾個月或一、二年,則應加大一級導線截面。一般來說,當線纜截面小于70 mm2,線路長度超過100 m時,增加一級線纜截面可達到經濟合理的節能效果。②合理調劑季節性負荷、充分利用供電線路。

(4)合理選擇線路路徑以減小導線長度. 變配電室及配電箱應盡量靠近負荷中心,以縮短線路供電距離,減少線路損失。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一般不超過200 m,當建筑物每層面積不少于10000 m2時,至少要設2個變配電所,以減少干線的長度。

三、接地系統

在任何的建筑電氣設計中,接地系統都相當關鍵。因其不僅關系到供電系統的可靠性,也關系到用電的安全性。

建筑電器中應選用工作接地。為保證電力系統和設備達到正常工作要求而進行的接地叫工作接地。主要是指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或經消弧線圈接地及中性線(N線)接地,實驗樓設有專用變壓器或低壓電網進戶處應設置此類接地。應注意的是N線必須采用銅芯絕緣線并有足夠的截面積,接地電阻R小于等于4歐姆。并保持恒定.配電中的等電位接線端不能外露,一般設在電氣柜內,且不能與其它接地系統,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靜電接地等混接。

四、合理設計供配電系統及線路

4.1合理計算負載,保證三相負載平衡

由于三相負載的不平衡,往往會造成中性線電位偏移,使單相電壓出現較大的偏差,使電器不能正常的工作,這個問題是電氣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環節。

4.2采用分路供電及控制,區分負載性質

建筑內負載電器比較多,且各種負載對電源及接地要求各不相同,設計時應著重考慮分路供電。照明線路中的熒光燈等非線性負荷,產生的諧波會影響電氣設備的正常工作,因此,計算機房的供電,應設計獨立的供電系統,并且在回路中加設交流不間斷電源,以防意外停電對設備造成嚴重的影響。建筑樓內應設置專門的配電室,實現對上述電路的集中控制,配電室位置應設置在靠近用電量大的區域,以減少線路的電能損耗。

4.3 保護元件的選用

由于樓內各室負荷大小不一,儀器設備承載能力不同,所需的保護要求業不一樣,為了起可靠的保護,需要采用上下級的電氣保護系統.即在配電窒、各摟層、各室均裝設保護元件。如果在各樓層、配電室及有大功率用電器的實驗室,因負載大,電流大,當發生大電流短路時,空氣開關分斷能力往往不夠,必須采用熔斷器才能可靠分斷。而一般情況下只需在各室裝設帶漏電保護的空氣開關即可,發生脫扣時,一般人員即可恢復。

4.4 布線合理,避免相互干擾

建筑樓內有多種布線系統,包括有供電線路布線系統、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保安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閉路電視系統等。在這里面有些是強電系統,有些是弱電系統,而弱電線路容易受強電線路的電磁干擾,造成信號模糊、噪聲大,甚至不能正確使用。

在供配電系統的設計中,積極采取上述各項技術措施,就可有效減少線路上的電能損耗,達到線路節能的目的。

結束語

建筑電氣的節能潛力很大,理性設計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程序的

把握,工程設計中應精心考慮,采用各種措施節約電能,來提高綠色建筑環境效益,同時應滿足科學性、經濟性的要求。并且要求關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從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思路出發來進行設計。我們需要認真予以考慮,并切實進行實施的,爭取使我國建筑能耗下降。由于我國屬于典型的冬冷夏熱氣候,采暖、空調能耗都很高,這些決定了我國建筑能耗基數大。因此,在建筑節能技術上的微小改進,節約的能源總量都是十分可觀的。尤其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技術上我國處于相對落后狀態,這更決定了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潛力很大。只要我

們能夠科學規劃,努力研究,認真實施,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很大的成績,以達到節能和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劉昌明.建筑供配電系統安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

【2】吳九龍 建筑配電線路電氣設計節能措施―城市建設2010

第8篇

論文摘要:我國已經計劃建設的智能電網給通信技術、節能技術和制造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技術的融合帶來了革命性的推動力。智能電網對電力需求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標。結合當前我國電力消費現狀,分析了智能電網中智能電表如何適應并促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通過電力需求側管理技術的實施,進一步降低高峰負荷增長,提高用電效率,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減少排放,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保證我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高速性。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工業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雖然國家投入巨資新建發電廠和改造電網,仍然不能滿足電力消費需要,每年都季節性地出現大面積電荒現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其原因在于,經濟繁榮帶動用電負荷快速增長,用電峰谷差不斷增大,用電設備電能利用率較低;電價水平不合理,造成不合理用電;發電資源單一,發電量易受煤炭供需價格影響等。解決此問題,不能單純增加電源規模,必須解決發供用環節中的相關問題,特別是要搞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尤其是智能電表的推廣使用,從而協調開發和消耗、利用和損耗的關系,使發電、輸變電、供電和用電協調發展,才能根本解決電力供求矛盾。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是一場革命,是解決當前電力系統出現的嚴重供求矛盾,影響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下電力系統的必然歸宿,這給電力需求側管理創造了難得的跨越式發展機遇。

一、智能電網

1.智能電網的出現

人類自從進入工業生產,就大量消耗著有限的自然資源。能源供應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能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利益。為了保持經濟穩定、長期、快速發展,延長能源使用時間,既要積極探索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又要努力開發多種形式的新型能源并將之與傳統能源進行整合,統一配置使用,摒棄高消耗低利用的能源使用模式,[1]保證國家能源安全,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2.智能電網的特點

智能電網是將當前最先進的電網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結合,建立高度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供用雙方互動的、智能控制和決策支持的先進電力系統。智能電網將實現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環境友好的目標,它把各種不同發電資源進行智能配置,電網根據負荷實時變化自動進行經濟調度,協助用戶合理科學用電,最大限度平抑高峰負荷,提高電力系統穩定性,極大地減少了發電資源的消耗。

二、智能電表的功能特點

智能電表是現代電子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發展的產物,采用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來實現電能計量及數據處理功能,[2]因其強大且具擴展性,一表多能,迅速取代老一代電能計量產品,體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1.多級分時計量

雖然機械式電表也能實現分時計量,但受制于結構,不能實現多級數的分時計量,無法體現電能在不同供需條件下所具有的價值,智能電表可以實現多級甚至數十級的分時計量,不僅如此,所設定的分時時段還可重新調整,高度智能化的智能電表通過與控制計算機相連接的通信網絡,甚至可以實現多表同步遠方調整。這一特點為我國擴大實施分時電價范圍提供了計量儀表保證。

2.保護功能

首先,智能電表的全電子式結構和多級權限管理阻止了通過電表本身竊電,如篡改數據、改變結構等,它自動檢測并記錄電表以外發生的竊電事件,如單獨計量反向電量并顯示,且與正向電量疊加;結合功率因數對無功功率進行正確計量;顯示電表接線的相量圖等等。智能電表大大提高了竊電的技術門檻,常見的竊電方式將不復存在。

其次,可以在用戶處實現簡易的繼電保護功能。如失壓報警、過載報警,漏電保護、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與智能電表集成,將簡化線路結構,減少了安裝檢修的工作量,還能實現超功率自動斷電的負荷控制功能,可設置功率限額,超過此限額電表將跳閘停電。

3.抄表簡單或免抄表

由于抄表工作量大,存在各種人為疏漏因素,采用智能電表將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如預付費電表先購買電量再使用,預購電量用完電表將自動斷電,很好地解決了欠繳電費的問題,也將抄表這個程序完全免除掉,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抄表差錯。如果智能電表具有數據交互功能,在遠方即可進行抄表,只要在控制計算機上預置抄表時間則到時就可自動完成抄表任務,且多表可同時進行,抄表花費時間短、精度高。

4.繳費方便

預付費電表通過IC卡進行電表電量數據以及預購電費數據的傳輸,通過繼電器自動實現欠費跳閘,免除了抄表問題,繳費轉變為購買電費卡。電費卡可在專門網點銷售,也可在街頭小店買到,還可以實現網上充值和繳費,這就大大方便了人們繳納電費。

5.數據采集和顯示

機械式電表只有記錄用電量的能力,智能電表大大擴展了與用電相關的數據量。智能電表與機械式電表最大的區別在于具有存儲、處理、反饋大量用電信息(包括數據)的能力,對電力需求側管理來說這正是迫切需要的。通過這些信息,管理部門可以了解負荷變動情況,了解不同負荷的用電結構以及逐年變化趨勢,為電網調度和經濟運行提供了原始資料。

智能電表具有顯示屏,可以顯示大量信息,除基本的用電量外,可顯示諸如電壓、電流、功率因數、分時電價數據等等運行參數,還可顯示電表本身相關數據,如硬件故障信息、時鐘、程序錯誤等。

三、智能電表對電力需求側管理的促進作用

傳統電力需求側管理通過采取各種激勵措施,直接或間接引導用戶改變用電方式和用電習慣,提高用電設備的使用效率。傳統電力需求側管理缺乏可控的硬件設施,對于用戶的節能意識主要進行宣傳教育等虛幻手段,分時電價未全面實行,并不能真正達到用戶自覺節電的目的,智能電表的出現將革命性地改變這個現狀。

1.智能電表更新了需求側管理設備

我國現存的主要電能計量方式主要還是普通的感應式電度表,受制于其結構特點,功能單一,基本上只能計量所用總電量,不能提供更多的用電信息,無法滿足目前不斷變化的計量需要,用戶對需求側管理被動而盲目,無法體現電能使用者的自主作用。智能電表的普及是推進需求側管理實施的重要手段,可以解決傳統需求側管理實施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智能電表配合智能電器和智能電氣設備則可以提供給用戶更多的用電信息,協助用戶合理避峰用電,提高用戶側的用電效率,與用戶建立的雙向實時通信系統也使用戶參與需求側管理變得更加直觀和方便,用戶節約用電、避峰用電的積極性將極大提高。

隨著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電表將由簡單智能朝著復雜智能方向發展,這些不同智能水平的智能電表可以滿足不同場合對智能電表的需要。智能電表的使用將使電力系統在需求側的管理和控制智能化變得可能。

智能電表的使用不僅使用戶自覺加入到需求側管理中來,促進了智能電器的生產和使用,也直接推動了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用電更加自動化、合理化和科學化。

2.智能電表提高了用電管理部門的管理水平

用電管理不僅要與設備打交道,還要與人打交道。傳統電力需求側管理著重于大電力客戶的管理,由于小客戶特別是數量龐大的居民用戶,需求側管理基本沒有可以實施的具體辦法,供電公司與小用戶幾乎沒有接觸的可能,更談不上有什么管理了。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城鎮化步伐加快,居民用電量在逐年遞增,其在總用電量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于這部分用戶的管理必須要納入到需求側管理的范疇中來。目前,許多城市正在開展智能電表的更換工作,這給需求側管理提供了提高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機。

以前對小用戶缺乏管理,主要還是現實原因造成的,例如小用戶數量多,每一戶用電量較少,大量使用的機械式電表功能單一,缺乏負荷調節手段,所以需求側管理工作重點主要放在綜合負荷的管理上,并未深入到具體的用戶個體,然而,整體是由個體組成的,所以,對于綜合負荷的管理離不開個體負荷的管理,智能電表彌補了以前缺乏管理手段的缺陷,可以把需求側管理工作做得更細更廣。智能電表的推廣應用使需求側管理工作變得更加現代化、無紙化和智能化,不僅改變了工作模式,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控制更加精確。

3.智能電表提高了需求側管理實施的效果

常規需求側管理實施手段有引導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和行政手段,智能電網建設下的需求側管理實施手段中的行政手段將弱化。

除積極宣傳節能知識、推廣節能技術外,智能電表在需求側管理中帶來的使人們減少電費支出,間接實現電力生產和供應的低能耗、減排和高效利用的巨大優勢,將引導用戶主觀上對低能耗生產和生活的重新認識,引導用戶主動參與,改善以往主要由政府或供電公司推動的需求側管理,有利于形成全民參與的需求側管理工作。[3]

智能電表的出現將幫助用戶直觀了解其用電的合理性,廣泛實施的多級分時電價政策促使用戶自覺減少電能浪費,提高利用率。智能電表在技術上加快了高效節能設備的推廣和應用,研制、選用新型節能電器積極性提高,主動淘汰高能耗設備的生產和使用,積極進行設備改造,提高設備效率。

智能電表弱化了需求側管理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市場本身的作用,按照市場自身規律運行。智能電網下的需求側管理充分體現了自愿和主動原則,在宏觀調控的大框架下,需求側管理活力不斷增強,使需求側管理的實施由過去的政府主導自然過渡到市場機制下。[4]

4.智能電表推進了需求側管理法律法規建設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需求側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乘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東風,制訂符合智能電網要求的需求側管理法律法規將變得現實而急迫,智能電表則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智能電網把需求側管理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呈現在公眾面前,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步伐加快,與之相關的需求側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也需同步進行,智能電網的出現導致需求側管理手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智能電網建設的初衷是否得以實現,一定程度上需求側管理實施的好壞起到很大作用。[5]

四、智能電表應用中要面對的問題

大范圍普及安裝使用智能電表,投入資金較大,智能電表本身功耗高,復雜的結構給排除故障帶來了困難,智能電表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另外,與智能電表配套的通信設備、控制設備也需要較大投入。應該相信,這些問題將會在智能電網建設中被逐步解決,不會成為智能電網建設的阻礙。

五、結束語

國內外的經驗充分說明,電源建設與需求側管理同等重要。電源是開源,需求側管理是節流,加強需求側管理有利于節約能源,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合理用電,應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電源建設與需求側管理并舉。功能強大的智能電表的開發和使用將做到用電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決策先進化、控制自動化。通過對電力需求側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實施能力的不斷提高,在政府、發供電公司、用戶的共同參與下,使有限的電力能源發揮出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步伐,必將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曉麗,張素芳.國內外電力需求側管理措施對比研究[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5,(5).

[2]張省.國外電力需求側管理經驗[J].農電管理,2008,(3).

[3]劉升,邱向京,等.多措并舉緩解電力供需緊張矛盾[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