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冶金安全論文

冶金安全論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3-08 15:26:0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冶金安全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冶金安全論文

第1篇

班組是煤礦企業的基本單位,班組安全建設是加強煤礦企業管理、搞好安全生產的基礎,也是企業實現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基本保證。公司在班隊長中深入開展“把八關、創三無”競賽活動,并以此為載體,抓實班組安全建設工作?!鞍寻岁P、創三無”競賽明確了班組安全建設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了相應的組織管理及制度體系,使班組安全建設工作做到了高位起步、有序開展。

(1)明確班組安全建設的基本要求。通過班隊長發揮現場安全把關人的作用,主要做到把好“八關”(班前安全教育培訓關、動態安全確認關、班中走動巡查關、安全隱患處理關、質量標準化達標關、無把握人員包保關、班后驗收考核關、自身素質提升關),推進班組安全建設工作進一步強化,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爭創班組安全管理“三無”目標(無責任事故、無傷害、無嚴重違章),逐步向本質型安全班組邁進。

(2)確定班組安全建設組織管理體系。為加強“把八關、創三無”競賽活動的領導與協調,確定了公司統一領導、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基層單位重點管理的三級縱向組織管理體系,成立了“把八關、創三無”競賽領導小組,組長由該公司黨委書記、經理擔任,明確了人力資源部、黨建工作部、紀委監察部、安全管理部、工會、計劃定額科等職能部門以及基層單位在班組安全建設中的職責與分工,建立健全了相應的監管與激勵約束機制,為班組安全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3)建立健全班組安全建設制度體系。為確保班隊長現場安全把關作用的發揮,推進“把八關、創三無”競賽的深入開展,在公司和基層單位兩個層次全面構建班組安全建設制度體系,即班組安全建設六項機制、十項制度。其中各單位本著教育引導、制度約束、考核激勵并重的基本原則,構建和形成“六位一體”的班組安全建設機制,具體包括安全教育培訓機制、準軍事化行為訓練機制、班組安全制度落實機制、重點人員包保機制、班隊長教育管理機制、利益考核驅動機制,以此規范班組安全建設的內容和職責,推動班組安全建設工作的實施和深化,引導班隊長現場安全把關作用的發揮。同時,為有效推進班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十項管理制度,具體包括班組安全建設狀況季度分析制度、班組安全建設推進情況季度檢查制度、班隊長安全履職季度總結講評制度、班隊長爭做安全把關人競賽評選制度、班隊長安全把關典型選樹宣傳制度、安全“信得過”或“三無”班組競賽活動制度、班組群監員匯報管理制度、班組員工討論安全和建議制度、班組安全考核制度、班組安全建設經驗推廣交流制度,以此促使班組安全建設工作逐步朝著制度化、規范化方向邁進,激勵班隊長現場安全把關作用的發揮。

2規范管理,夯實基礎,為“把八關、創三無”競賽的深入開展提供基本保障

班組安全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班隊長隊伍建設基礎工作的不斷規范與加強,我們通過對班隊長崗位及人員的合理調整、班隊長選拔任用與管理制度修訂完善等工作的落實,進一步夯實了班隊長隊伍建設工作基礎,為班隊長“把八關、創三無”競賽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1)合理調整,實現班組崗位設置規范和人員精減精干。隨著公司生產作業環境日趨復雜,安全生產要求日益提高,公司現有班組和人員配備已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出現了個別單位未經公司有關職能部門同意,私自任用班隊長并享受班隊長待遇的現象,造成了公司班隊長人員使用的混亂。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開展班隊長調研入手,本著實事求是、精干高效、裁撤冗余的原則,對基層單位班組及班隊長崗位設置和定員進行了合理調整。按照生產一線、輔助、地面單位的順序,通過各單位登統上報、人力資源部核實、職能部門確認定員、主管領導審閱、單位任用公示等程序,逐一確定各單位班隊長崗位和人員;通過召開基層單位動員會、職能部門定員商討會,使班隊長崗位設置和定員更加合理;通過利用班子考察、日常檢查等方式,積極深入基層單位調研,為班組及班隊長崗位設置提供準確依據。公司班組及班隊長崗位設置和定員調整工作共涉及基層單位25家,確定班隊設置201個,班隊長定員422人。與2008年相比,基層單位增加3家,班隊設置增加50個,班隊長定員增加125人;與各單位上報相比,班組設置減少10個,班隊長定員減少46人;與安管部掌握享受班隊長待遇的人數相比,減少55人。通過班組崗位及班隊長人員的核實調整,實現了班組崗位設置規范和人員精減精干。

(2)完善制度,不斷規范班隊長選拔任用與管理流程。為進一步規范班隊長選拔任用與管理,我們在充分結合公司目前班隊長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將現行的班隊長選拔任用與管理制度進行了有效整合與匯編,修訂完善了《班隊長選拔任用管理辦法》,規范了正式和預備班隊長的選拔任用流程和審批程序,明確了各基層單位和職能部門在班隊長日常管理方面的職責。要求各單位對班隊長個人信息、培訓情況、日??己恕⒐ぷ鳂I績和任免變動等進行檔案化管理;人力資源部建立健全班隊長信息數據庫、定員本、檔案等基礎資料,并對各單位班隊長的日常使用、培養、管理、考核等工作進行檢查與督導。為加大班隊長崗位競爭,對正式和預備班隊長崗位實行任期制(3年)管理,明確了班隊長被免職的條件,有效地激發了班隊長競爭意識和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積極性。重新修訂的《班隊長選拔任用管理辦法》對班隊長的任用進行了大膽創新,具有一定靈活性。如確實因安全生產需要增加班隊長的,經人力資源部、計劃定額科核實,報主管領導簽批后,可臨時增設班隊長,以滿足基層單位工作變化的需求

3嚴格檢查,強化考核,積極跟進班組安全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

各項工作的真正落實,必須在建立健全組織結構和相應制度體系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后續跟進措施,對工作完成的質量和效果進行檢查驗收,針對結果進行相應的考核與激勵,并將信息及時反饋,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管理體系。公司開展的班隊長“把八關、創三無”競賽,對競賽的后續跟進工作采取了有力的考核措施,制定了完善的考核辦法,創新考核方式,擴大考核范圍,強化考核內容與標準,形成了閉合管理,確保班組安全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1)擴大考核范圍,強化考核內容?!鞍寻岁P、創三無”競賽將班隊長和區科班子成員同時納入被考核對象,充分調動班隊長和各單位抓實班組安全建設工作的積極性。針對班隊長,圍繞“把八關”的具體內容和“創三無”班組安全建設的目標,以及班隊長的安全履職情況進行考核;針對區科班子成員,以組織“把八關、創三無”班隊長競賽及構建班組安全建設工作長效管理機制的落實情況為重點考核內容。

(2)完善考核辦法,創新考核方式。針對班隊長的考核,制定了《班隊長安全結構工資考核辦法》,各單位根據安全管理部反饋的考核信息,依據班隊長綜合考評標準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二次分配系數,直接與班隊長月度浮動工資掛鉤,激發了班隊長參與競賽的積極性;針對區科班子成員的考核,制定了《區科班子安全生產綜合考核補充辦法》,對各區科的月份考核結果直接與區科每月安全生產綜合評價獎掛鉤,確保了競賽的有效組織與落實。

第2篇

關鍵詞: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學一位學生在長江荊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學校又發生兩起溺水事故。據調查,這三起學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幾位同學一起到江邊游玩,一時興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時許,北京市林業大學一棟學生宿舍樓發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兩名研究生在大火中喪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一棟女生宿舍樓發生火災,4名女生在消防隊員趕到之前從6樓宿舍陽臺跳樓逃生,不幸全部遇難;2003年11月24日,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一棟學生宿舍樓發生火災,造成41名外國留學生死亡,近200人受傷,其中有中國留學生46人燒傷,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賓馬尼拉市北部大學區的一棟學生宿舍樓發生火災,8人被燒死……。這些事故的發生,暴露了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反映了高校校園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緊迫的。同時,高等學校作為高等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更有義務和責任確保高校校園的安全,努力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學生的成才和全面發展,在科教興國、實現創新型國家中做出更大貢獻職稱論文。

二、高校學生傷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學有三條公理性基本觀點,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兩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嚴重程度和事故發生頻率間存在“三角形”分布規律。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場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從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發現有三點是共同的,即事故相關人員缺乏足夠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安全習慣(這三點是事故的間接原因)。根據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論,這三個共同點間的關系為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安全習慣可以產生兩個結果,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而人的不安全行為一部分直接導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導致了物的不安全狀態,不安全狀態再引起事故的發生。

三、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識普遍不強,安全觀念相對比較落后。就大學生而言,他們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能力都難以令人滿意,更談不上安全習慣。在教職工中也普遍存在學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認識。這種現狀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意識到學生安全事關高校全局,沒有學生安全,高校校園穩定就失去了基礎,而高校的安全穩定對于社會安全穩定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學生安全涉及面廣,包括健康、飲食、交通、學習、心理、戀愛、校園安全與社會安全等。出現安全問題的原因也紛繁復雜,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嘯、臺風、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等等;有社會方面的,比如社會治安、交通、國內社會矛盾和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矛盾與沖突等等;有學校管理與服務方面的,比如消防隱患、飲食衛生差、教學設施和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等等;有家庭和個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經濟困難、與家人感情不睦、個人學習壓力、升學就業壓力、戀愛和婚姻困擾、交友困擾、網絡成癮等問題都可能引發個人安全問題,個人安全問題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引發群體安全甚至社會安全。因此,必須加強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任務緊迫而重要,也只有開展好在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預防和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通過對高校學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們得到事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事故相關人員缺乏足夠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安全習慣,因此,高校安全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現代安全理念教育

從對事故的統計分析發現,在各種傷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災,98%是人禍,由此可見人的意識和行為在日常生產和工作中至關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為,就必須有正確的安全意識和行為、態度,需要從思想上、意識上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在科學技術進步、文化繁榮和知識經濟時代,必須將“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論,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樹立在廣大師生心中?!鞍踩谝还怼钡膶嵸|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為本,人命關天,把關愛生命,珍惜人生,保護人類從事的一切活動的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脫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須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園中形成一個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樹立“以人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預防”的安全理念,培養出具有本質安全化的素質的人才。

對廣大學生進行現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學生的安全素質,這對于提高其走入社會安全生存具有基礎性意義和戰略性意義。大學生應具備的安全素質不僅包括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還包括安全倫理、情感、認知、態度、價值觀和道德水平以及行為準則等。

(二)法制觀念教育

作為培養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應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為社會輸出的人才應是懂法、守法、執法的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以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從而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特別是要加強大學生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除在法律課、德育課等必修課中進行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外,在其他課程教學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對大學生進行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如:《憲法》、《刑法》、《安全生產法》、《國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以及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知識教育,使學生懂得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分清犯罪與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紀律與法律的關系,明確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權益,與犯罪行為作斗爭。

(三)安全知識教育

安全知識教育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基礎安全文化知識,是指提高大學生在各類活動中應具備的安全文化知識。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電安全、交通安全、對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及避災和逃生等。這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都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質。二是專業安全文化知識,是指從事各類生產活動和科研活動時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識。例如,化工安全技術、礦業安全技術、冶金安全技術、消防安全技術、建筑安全技術、運輸安全技術、機械安全技術、科研實驗的各類安全防護技術等。大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識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識,增強安全防范的意識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也可以在危險時更多地幫助周圍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護的知識教育

增強學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識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學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識,如熟記火警“119”、匪警“110”等報警電話號碼,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或侵害時,要立即想辦法報警,如無法報警,要能沉著冷靜地尋求自我保護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學生還應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識,如使用滅火器等知識??傊?,在校內,學生特別要加強宿舍以防火為重點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盜、防騷擾等知識以及防受騙、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識。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搶、防受騙、防流氓滋擾、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識。教育學生遵守校紀校規,不到偏遠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結伴而行。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女生在與異往中,更要注意保護自己。學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應經常不斷地給學生講授這些知識,警鐘長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及自救的知識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傅貴,李宣東,李軍.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為科學預防策略[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5(2).

2、田毅,潘洪江,張福喜.高校學生安全工作體系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J].中國青年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