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15 15:04:0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食品安全應急預案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為了有效預防和消除我鎮突發性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確保今年“兩會”、“春節”、“世博”期間及全年的食品安全,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現結合我鎮實際,特制訂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按照“政府負總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以預防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為目標,全面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將防控工作納入法制化、科學化的軌道,促進本鎮食品市場規范化運行,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二、組織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一)決策領導機構
由鎮人民政府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全鎮食品安全工作,根據食品安全事件預警和動態變化情況,劃分應急等級,并成立應急指揮部,指揮部設在鎮食品安全辦公室(社會事業發展辦),聯系電話:58046501(工作日),58041131(夜間及節假日),根據事故發生的輕重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
(二)應急指揮機構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等級,建立相應的指揮機構。指揮部成員以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成員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
1、指揮、協調全鎮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指導各種搶救工作。
2、根據食品安全事故輕重情況,適時調整響應級別,使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使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各職能部門、各單位和群眾落實食品安全搶救措施。
4、貫徹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5、負責與上級部門聯系,溝通信息,上傳下達。
(三)各有關職能部門職責
1、食品安全辦公室:組織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處。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援機構,組織開展對食品安全事故的搶救工作,按規定上報事故的發生時間、地點、中毒人員、搶救情況等。
3、經發辦:負責查處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高劇毒農藥、獸藥和漁藥的違法行為。
4、派出所:協助相關部門及時做好事故發生地的治安維護工作,對事故嚴重或造成人員死亡的案件進行立案查辦。
5、教委:要建立健全并落實學校食堂食品責任追究制度。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人數、搶救情況。并組織搶救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對食物安全事故的調查工作。
三、事故分級與應急響應
(一)事故分級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將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
四級事故(又稱散發性集體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中毒人數在0-9人,沒有死亡病例。
三級事故(又稱一般集體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中毒人數在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沒有死亡病例 。
二級事故(又稱重大集體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中毒人數在30人以上(含30人),100人以下或者1人死亡病例的,或者發生在學校的食物中毒事故。
一級事故(又稱特大集體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人數在100人以上(含100人),或者有2人以上(含2人)死亡病例的,或者發生在學校10人以上(含10人)的,或者發生在重要活動期間、重點場所的食物中毒事故。
(二)實行主管與分級響應
為科學、經濟、有效地處理事故,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根據事故等級,發展趨勢及控制的程度,及時將情況上報上級政府,由上級政府根據事故等級情況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調整響應級別或結束響應。
1、四級響應:鎮指揮部根據中毒情況,決定由何部門牽頭,何部門配合,啟動四級響應。
⑴牽頭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其他副職人員應迅速組織相關單位人員、醫療救護隊趕赴現場,采取有效措施搶救中毒者。
⑵收集、分析事故原因,通報有關信息,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⑶各相關部門按相應職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⑷調查并提出處理相關責任人意見。
⑸處理事故發生的善后工作。
2、三級響應:發生三級事故后,經鎮指揮部決定,啟動三級應急響應,在堅持四級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組織醫療救護隊趕赴現場,進行前期處理。
⑵維護現場,配合食品藥品監管、衛生調查。
⑶做好相關材料,上報上級職能部門備案。
3、二級響應:發生二級事故后,經鎮指揮部決定,啟動二級應急響應,在堅持三級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迅速上報上級職能部門,配合相關食品安全職能部門調查處置。
⑵組織工作組進駐事故地點開展工作。
⑶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所擁有的專用急救車輛,統一歸領導小組指揮部指揮,確保隨叫隨到。
4、一級響應:發生一級事故后,鎮指揮部要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在堅持二級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所有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⑵做好宣傳,平息事態,防止事態擴大等工作;
⑶做好善后工作。
四、附則
本預案適用于本鎮行政區域內所有單位食品的安全防控工作。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纜工作全局,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按照“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以預防、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為目標,全面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將防控工作納入法制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的軌道,促進食品市場規范化運行,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二、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一)決策機構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
*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艾福君同志兼任。
(二)管理機構
領導小組下設一室三組
1.辦公室:由佘雪蓮同志牽頭,艾福君任主任。負責綜合協調調度工作,隨時向領導匯報事態的進展情況,辦公室電話:3531100。
2.現場搶救組:由郝懷發牽頭,鎮衛生院全體醫務人員為成員。主要職責是對事故受傷人員的緊急搶救及護理工作。
3.現場維護組:由艾福君負責,鎮安監所同志為成員,主要職責是對事故發生后立即趕赴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
4.后勤保障組:由潘曉同志牽頭,民政辦全體工作人員為成員。主要職責是負責事故后勤保障工作及善后處理工作。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彭福建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工作。
辦公室職責:
1.貫徹應急指揮部的指示,統一指揮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
2.檢查督促各部門、做好各項應急處理工作,及時有效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
3.研究協調解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
4.根據處理食品安全事故需要,必要時決定采取有關控制措施。
5.組織編制和修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6.向上級及時報告、通報事故應急處理動態情況。
學校職責:
要建立健全并落實學校食堂衛生安全責任制度、食物中毒責任追究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在學生中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普及食品衛生安全知識,提高學生食品衛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識。學校校長是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食堂建設與管理、保障學生健康與衛生安全的責任。對不履行職責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限期內*不到衛生要求和無證經營的,要追究其責任。
三、信息報告
1.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應在1小時之內向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辦公室應在第一時間向相關領導匯報情況。
2.若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時,辦公室應向及時向縣政府、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衛生局報告。
3.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四、應急處理機制
(一)應急準備
1.鎮衛生院要成立防治食物中毒診療專業隊伍,負責事故應急處置、病例診斷、病人救治會診調查等工作。
2.各村(社區)要組織一定的應急民兵,配合醫療專業隊伍的應急處理。
3.衛生院、學校、各村(社區居)委會要組織開展各項防控工作,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識。
(二)應急處理
1.發生一般安全事故,辦公室在接到報警后應在10分鐘內將信息報告給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并及時安排人員到現場進行處理。
2.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辦公室在街道報警后應在10分鐘內將信息報告給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及鎮衛生院。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在接到報警后,要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現場,按職責分工做好本職工作。
3.接到食品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急領導小組應通知各相關部門攜帶調查用品、采樣器材、協助搶救的物品等迅速趕到現場。
4.到*現場后首先了解事故發生的經過和簡要情況,吃過哪些事物,進食與病人數,事態發展趨勢,已經采取的緊急措施等,應特別注意對“首例病人”的全面調查。
5.向首先大到*現場的急救治療醫生詳細了解患者臨床表現的特點、急救治療及其效果。進行必要的和可能的協助搶救的措施。
6.迅速控制突發事件局面,最大限度較少事故的損失。必要時封存現場可凝事物與環境、工具。在緊急情況下,根據食品來源與去向,立即追查可凝食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生產儲存、運輸、銷售場所,收回已售出的可凝食品,防止事態繼續擴大蔓延。
為全面履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職能,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減少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危害,保護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安全的環境。
1.2編制依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376號)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河北省重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玉田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
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協調、各方聯動”的工作原則,根據事故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實行分級管理;有關部門按照本預案規定,落實各自職責。堅持群防群控,加強日常監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作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態發展,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做好善后處置及整改工作。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下列情況的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
(1)事故危害范圍跨越鄉鎮行政轄區,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
(2)事故性質特別嚴重,超過鄉鎮政府應急處理能力的;
(3)事故處置涉及縣政府多個職能部門,需要統一領導、統一協調的;
(4)事故原因有可能是新的不明生物所引發,或者隱含重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的;
(5)按照縣政府指揮部指示,緊急啟動本預案的。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2.1應急指揮機構
成立縣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負責對全縣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縣政府主管縣長任總指揮,縣政府辦公室相關副主任、縣藥監局局長任副總指揮,成員由相關職能部門主管領導組成。應急處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藥監局,辦公室主任由藥監局局長兼任,具體負責日常應急管理工作。
2.2主要職責
2.2.1應急指揮部職責
研究制定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方針、政策和工作規則;建立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保障體系;研究解決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中的重大問題,確保事故應急處置工作迅速有效開展,減少人員傷亡,避免事態擴大,力爭減少損失。審議批準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交的應急處置工作報告等。
2.2.2成員單位職責
藥監局:負責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工作;依法對重大食品藥品事故原因進行調查處理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及培訓;
公安局:負責指導、協調、組織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對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偵查、鑒定等工作;
農經局:負責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和相關產品的技術鑒定等工作;
商務局:負責組織對畜禽私屠濫宰,加工注水肉、病害肉、酒類流通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等工作;
衛生局:負責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中的醫療救治,以及依法對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及醫療事故原因調查處理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水務局:負責水質等方面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工商局:依法開展流通領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等工作;
質監局:負責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藥品安全事故進行產品質量檢驗、鑒定和事故原因的調查處理等工作;
畜牧局:負責重大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和相關產品的技術鑒定等工作;
財政局:保證應急處置所需資金及時到位。
縣應急指揮部其他各成員單位在本部門職責范圍內,根據縣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對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給予全力支持。各鄉鎮(街道辦)應建立相應組織協調機構,制定相應預案,負責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2.2.3縣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按照省、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和縣應急指揮部的指示,統一指揮、協調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檢查督促各鄉鎮(街道辦)、各單位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效控制事故蔓延擴大,監督檢查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單位、責任單位的整改工作情況;研究解決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建立全縣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專家庫;按照應急指揮部指示向省、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縣應急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報告、通報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完成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任務。
3監測預警和預防機制
3.1信息監測與報告
無論是縣應急指揮部部署,還是社會舉報的食品藥品突發安全事件,都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向有關部門進行報告、通報,并及時與縣應急指揮部溝通。縣應急指揮部組成部門發現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要立即按照《玉田縣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要求向有關部門通報。
3.2預警
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信息,經報請縣政府同意后,由縣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向社會。
3.3預警和啟動預案
重大食品藥品事故發生后,指揮部辦公室要立即向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根據指揮部領導指示迅速做出部署,并啟動本預案。
4應急響應和終止
4.1分級響應程序
對于涉及食品的突發事件,指揮部辦公室接到縣政府應急指揮部通知后,立即協調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組織專業突擊隊待命,并按應急指揮部的統一安排,進入突發事故發生區域,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擴大。各相關部門依據自身職能,對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情況進行實地檢查,并對涉及食品品種進行采樣,及時檢驗,確定事件發生原因。
縣應急指揮部針對事故發生的原因,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采取相關措施,救助傷員,消除事故隱患,控制事態發展。同時,根據各部門檢查情況,擬定事故報告。
涉及藥品的突發事件,藥監局應立即組織專業檢查人員,深入突發事件現場,在縣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開展工作。檢查人員進入事故發生區域對所涉及藥品進行檢查,必要時對事故涉及藥品就地封存,并按規定采取適量樣品送市級藥品檢驗所檢驗,并將檢測結果及時反饋到指揮部辦公室。辦公室要在第一時間,將檢測結果向縣應急指揮部領導匯報,提出處置建議。對事故責任單位和相關人員,按照《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實施相應處罰,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如突發事件產生原因是藥品不良反應,則按規定向省、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
4.2應急人員和群眾的安全防護
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根據事故發生情況,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做好應急處理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要指導事發地鄉鎮(街道辦)政府開展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必要時可派人參加相應的應急處理工作,也可委托相關部門組成食品藥品安全事故調查組,對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進行調查。
縣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啟動后,縣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要根據事故性質、危害范圍等,立即派人員救治組、事故調查處置組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人員救治組由縣衛生局負責,組織、協調醫療搶救工作,盡快查明中毒原因,提出并采取控制措施;事故調查處置組由縣藥監局牽頭組成,參加成員根據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能和事故性質確定,必要時請其他有關部門參加,主要負責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做出調查結論,為事故處理提供依據;組織協調相關鄉鎮和職能部門實施救援工作,監督救援措施的落實;評估事故影響,提出事故防范意見。
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服從縣指揮部辦公室的統一指揮,根據本預案規定,按要求履行職責,及時組織開展相關應急處置工作并隨時將應急處置情況報告指揮部辦公室。指揮部辦公室要將事故有關情況及時報送應急指揮部和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必要時上報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和市政府。
縣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應急處理工作程序自行終止。
5善后處理
調查活動結束后,調查組應向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通報情況,并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和建議。指揮部辦公室對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單位、責任單位的整改工作進行監督,及時通報處理結果。
6保障措施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日常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報告系統,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值班報告制度,設立應急值班電話,確保24小時信息暢通。指揮部辦公室電話:6132693,縣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電話:6112512。
6.2物資保障
各鄉鎮(街道辦)政府,各有關部門要保障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所需設施、設備和物資,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
6.3人員保障
縣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應急處理工作需要,負責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專家參加事故處理。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技術鑒定機構由縣農經、畜牧、衛生、質監、藥監等部門相關人員組成。
本單位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整個過程中突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準備和響應。
2、組織領導:
本單位成立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任總指揮,辦公室、生產、質檢、銷售、采購、檢驗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各部門根據各自分工負責應急準備和響應的具體實施。
3、各部門要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強對原輔材料的檢測分析,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維護管理,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監測,加強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學習。
The so-called food safety, is the food does not contain any harmful substances to human body. If food spoilage or containing toxic substances, will bring harm to our body and even life-threatening. Food safety is about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Inferior food greatly endanger people's health, light diarrhea diarrhea, or poisoning coma, moreover may cause death. Indeed, food safety is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masses. Schools around there are many small shops, the inviting "gourmet" from the fragrance, the classmates to withstand the snack temptation, you, me one yuan to buy a lot of snacks, the results some buy snacks classmates because bought not health food and have loose bowels.
Remember once I saw a news on TV: a famous yogurt brand for some reason, the expired yogurt repackage again, also good food quality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found in time, otherwise the consequence is unimaginable. Look at these factories, how hard, in order to market competition, regardless of the health of consumers.
The above examples are enough to prov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food safety, food unsafe events caused great influence to people's life, food regulators have also bee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problem. Believe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can seriously, strict management, give you a rest assured food environment. We, as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as a member of a society, we should also b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elf-protection ability and the ego to protect consciousness, render and do our work with regulators.
在人的生活當中,衣食住行,樣樣缺不得。特別是食品,它是與我們每個人緊密相連的,是我們每天的必需品。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我們更該關注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我們生活中日益關心的話題之一,工商部門積極管理的同時,也常常實施著食品檢查的工作。
所謂食品安全,就是食品里不含任何對人體有害物質。如果食品變質或者含有毒物質,就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危害甚至危及生命。食品安全關乎人的生命健康。劣質食品極大得危害了人的健康,輕則拉肚子腹瀉,重則中毒昏迷,更有甚者可能會引起死亡。的確,食品安全直接關系著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學校周邊有許多小店,那誘人的“美食“發出陣陣香味,同學們抵擋不住零食的誘惑,你五角,我一元地買了許多零食,結果有些買零食的同學都因為買了不衛生的食品而拉肚子。
[關鍵詞]食品檢驗;準確性;控制因素
中圖分類號:TS2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8-0345-01
人們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食品,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對食品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食品安全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穩固發展,隨著越來越多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使食品檢驗人員意識到只有保障了食品檢驗的準確性,才能夠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食品檢驗工作者要保證檢驗工作中的每個環節都準確無誤,按照科學有效的方式,將食品檢驗的準確性從根本上得到保證,具體做法如下:
1 食品檢驗過程中的控制
1.1 樣品的抽取環節
抽取試驗樣品是食品檢驗工作的第一個環節,為了保證檢驗的合格有效性,首先必須按照隨機抽取的原則,從有代表性的食品中抽取,其次,保證取樣工具的清潔衛生,進項取樣的過程中,應設法保持原有樣品的各種理化指標,不得引入外來污染物質,最后,進行抽樣的數量要滿足檢驗要求,整個順序的操作必須符合抽樣規范和抽樣要求,保證抽樣環節的順利完成。
1.2 樣品的制備
樣品的制備要做好混勻、粉碎、分取等工作,特別是要保證樣品的均勻性,不同的樣品制備方法也不相同,對于固體樣品要做到混勻、粉碎后再取樣。例如,對帶餡的糕點進行檢驗時,必須先將糕點混勻,然后才能取樣,對面條、米類等進行檢驗時,也要先把樣品混勻、粉碎。檢驗液體時,為確保檢驗結果真實有效,應將液體均勻混合之后再取樣。檢驗啤酒或含二氧化碳的飲料時,要將氣體除掉。對于可溶性的無鹽固形樣品,應在充分搖晃之后,再用濾紙把固體過濾掉。
2 儀器和試劑的選擇
2.1 儀器的選擇和保養
在食品檢驗過程中,儀器的選擇至關重要。用于食品檢驗的精密儀器是需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調試和計量檢定的的,稍微的一點誤差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我們在選擇實驗儀器時,必須選擇國家相關機構合法授權的儀器,并且實驗前要保證儀器的清潔,避免外界雜質影響實驗結果,另外,精密儀器的存放也需注意環境的侵蝕,經常進行儀器的清潔和保養。如果察覺儀器的問題,必須及時上報,進行維修,且維修后應當重新進行準確性測定,避免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
2.2 試劑的選擇和存放
試劑一般是直接與抽取的樣品進行接觸,并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所以試劑的選擇,是影響檢驗結果標準的關鍵。應盡量選擇純度較高的化學試劑,很多試劑是有使用期限的,一定要注意試劑的使用期限。比如,高錳酸鉀溶液,如果放置的時間過長,就很容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變成淡黃色液體,用在實驗檢測中,會導致實驗結果的不準確。在實驗分析中應盡量選用分析純以上級別的實際,最好是能選用優級純試劑。此外,實驗結束后,還應注意試劑的合理保存,比如,檢測亞硝酸鹽的一些試劑,需要低溫下保存,避免陽光照射,否則將會使試劑失去顯色效應。
3 實驗環境的控制
3.1 保證實驗室環境的清潔
實驗室是日常進行檢驗工作的場所,一個干凈整潔的實驗環境,不僅有利于檢測人員身心狀態的愉悅,還有利于保證樣品的無污染,避免雜菌破壞樣品,確保食品檢驗的準確性。所以,應當每天對所在的實驗室進行清潔,工作之后可以采用滅菌消毒,保持一個無菌污染的實驗環境。
3.2 保證實驗室環境的適宜溫度
在保證實驗室的清潔工作后,還應考慮實驗室的溫度和濕度問題,食品檢驗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企業工作環境,實驗環境的溫度可以影響食品檢驗的結果準確性,比如,當檢驗啤酒中的酒精含量時,應該將溫度控制在二十攝氏度左右,否則會造成實驗液體體積產生變化,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
4 正確的檢驗方法
檢驗食品的方法有很多種,對于不同種類的食品有不同的檢驗方法,應該遵照標準規定來選擇。如果一種食品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檢驗,那么檢驗人員就需要根據樣品成分、檢驗性質、設備條件等選擇最佳方式。例如,水分檢驗有直接干燥法、減壓干燥法、蒸餾法三種方式,對于不同的食物采取相應的檢驗方法,才能獲得理想的檢驗結果,直接干燥法通常適用于豆制品、谷類制品、乳制品、肉制品等,減壓干燥法通常適用于檢驗糖類制品,蒸餾法比較適用于含有揮發性成分的食品。
5 對食品檢驗人員的要求
食品檢驗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準確操作,才能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在食品檢驗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由于食品檢驗人員的實驗水平能力不足而導致的檢驗結果不準確。目前,一般的檢驗人員崗前培訓與實際工作需要仍然有差距,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培訓的效果,所以必須加強培訓與實際檢驗工作的聯系,在對不同工作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時,形成針對性的業務考核,提高檢驗工作者的技術水準,例如,進行白酒中總酸、固形物、總酯的含量分別占有多少時,要確保滴定的速度,然而,不同的檢驗者就有不同的滴定速度控制,這就需要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業務熟練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實驗誤差。另外,食品檢驗工作不僅需要檢驗人員擁有熟練的操作水準,還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做到細心的操作實驗的每一個環節。食品檢驗人員都了解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將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只要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員,就會努力做好實驗的每一個環節,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但是,也不能將責任過分施加于檢驗人員,這將會引起實驗人員的壓力疲勞,反而不利于檢驗工作的進行。
6 加強對食品檢驗相關項目的檢查
食品檢查的項目相對來說是比較繁瑣的,準確性的控制因素也較多的,但是很多食品檢驗的項目是具有關聯性的。通過對相關項目的檢驗,可以驗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比如,進行桶裝水安全的檢測時,應側重檢測水中的游離氯消毒劑,如果游離氯消毒劑含量超出安全飲用標準的話,那么相關的游離氯也就超出了合格范圍。再比如,醬油中的氨基酸態氨和全氮的檢測,一般情況是,氨基酸態氨測出的值是全氮值的一半,如果檢測結果相差過大或者過小,那么檢驗結果一定存在問題。所以,在進行食品檢驗時,一定要注意相關項目的檢測,以便保證食品檢驗的準確性。
7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新興食品層出不窮,種類繁多,由于食品監管工作不到位,造成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發展穩定大局,因此要高度重視。作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認真開展食品安全檢驗工作,嚴格把關上市流通食品,高度重視質量檢驗工作,對影響食品檢驗準確性的相關因素要加強控制,確保食品檢驗的準確性,努力保障上市食品的質量,讓廣大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對食品安全重拾信心。
參考文獻
[1] 沈寧.食品檢驗準確性的控制因素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4.
關鍵詞:高校;食品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79-03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簡介:楊慧(1982-),女,河南開封人,講師,從事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社會治安和醫療安全,是當前中國人最擔心的三大安全問題。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必然是不可輕視的問題。而高校作為學生的集聚地,人數多而且相對集中,并且多為在校食宿生,所以高校食品安全衛生更是不容忽視。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對公眾的健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盡管中國政府已經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旨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的行動計劃,加大了立法和監管力度,但針對學校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標準及法律體系尚未完善。所以,正確審視高校衛生安全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對于保證高校食堂飲食衛生安全和學生身體健康,維護校園秩序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中毒類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現狀
(一)近三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據對比
由上表可知,201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2010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14.09%和25.54%,中毒人數增加12.75%。
2012年與2011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7.9%和19.7%,死亡人數增加6.6%。
(二)近三年來校園中毒情況
2012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中毒2 754人,死亡4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20.1%、41.2%和2.7%。與2011年相比,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增加16.7%和44.9%,死亡人數增加3人。
2011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中毒1 901人,死亡1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15.87%和22.84%。其中25起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中毒1 682人,無死亡。與2010年相比,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減少1起,中毒人數增加9.15%。
(三)近三年來數據對比
根據近三年數據,雖然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的得到了各級政府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但是每年的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并沒有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發生在學校內的中毒起數所占全年食品中毒起數的比重也沒有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這說明,中國發生在校園里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仍然嚴重。
二、校園衛生安全問題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完善
表3
除了上述法律法規外,教育部非常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和衛生部聯合制定《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中國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但專門針對學校餐飲方面的法規仍然不多,并且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法規中的責任主體結構不明顯,問責機制不完善,學校常把學校的安全責任推給食堂的經營者。并且,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與之配套的完備的執法細則。
(二)高校食堂經營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食堂經營的主要模式有:學校成立餐飲服務中心,筆者對地處河南省的二十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學校規模比較大、學生比較多的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絕大多數高校所采用的這種模式,而學校規模比較小,學生人數相對不多的比如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等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租賃或承包的經營模式。
在餐廳實施”投標競價“的方式選擇承包商時,重點關注的是承包費用和提供菜品的價格,而對如何確保飲食安全問題則是抱著“誰經營誰管理,誰出錯誰負責”的思想。承包方通過與餐廳簽訂合同,確定其經營期限。由于經營時間有限,餐廳經營的承包方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在食品安全保證設施和條件的改善方面就顯得缺乏;而在選擇炊事人員時普遍注重其“刀”上功夫而忽略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而輔助員工往往不經培訓就上崗,多是學歷較低的社會底層人員。
(三)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而突發性的比如學生集體中毒事件是屬于公共衛生事件的組成部分,針對這樣一些突發事件,在進行處理的時候需要針對突發事件而建立國家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是一套集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于一體的應急體系和工作機制,它包括信息披露機制、應急決策機制、處理協調機制、善后處理機制等。雖然中國各地區、各高校已經初步建立了相應的預警機制,比如高校內部設置食品安全監測點,出現端倪及時上報等,而且也有相對比較完善的應對措施,但是近三年來食品中毒人數的數字來看,證明高校的預警機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四)學校餐廳設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學生健康的重視,很多高校的食堂設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及逐年擴招制度,在校學生在數量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多數學校由于辦學時間教早,餐廳設施不及新的辦學設施。因此,有些問題逐漸凸顯。首先,很多餐廳 存在規模小,設施落后的問題。餐廳規模小,打飯窗口少,導致學生打飯時間長;由于餐廳就餐位置少,學生打飯后無法正常找到座位就餐。同時,由于設施陳舊,餐廳廚房缺乏足夠數量的冰箱,導致生熟食品無法區分保鮮存放。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食堂設置中,清洗區與加工區規劃不合理,未設置餐具洗消間,有的對清洗后的餐具無任何消毒措施。
(五)餐廳從業人員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學校食堂的管理人員多為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食堂內部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從社會上招聘的臨時工,餐廳從業人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多數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這就導致多數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完整具體的概念,同時又缺乏責任心。在未取得健康證明或者健康證過期的情況下,從事餐飲工作。在食品加工中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甚至還出現部分留長指甲的現象。
三、高校食品安全對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雖然中國已經制定了不少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針對高校的法律法規還有欠缺,而且執法的力度不夠,所以,除了需要相關部門,比如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教育部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此外,還要加大執法力度。針對學校門前及周邊無證經營的小攤販,學校應主動與相關執法部門聯系,積極配合執法部門開展的突擊檢查和長期治理工作。對出現無證經營的攤位堅決予以取締;沒收經營中的“三無產品”,并處以經濟上的處罰。
(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針對學校餐廳食品安全,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人制度,從源頭抓起。在原材料采購方面,由專人負責,且盡可能采購有食品安全標識或者認證的主副食品和調料。加強食品儲藏、加工、供應過程的監控,切實保證各個環節的食品質量和衛生處于合格狀態。當出現生產流程事故,立刻明確責任到人,及時解決問題。對后果嚴重的,除予以辭退還并追究責任。針對承包食堂的個體經營者,學校更應該提高監管力度,一旦發現出售的食物以次充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時,立刻嚴厲禁止,情節嚴重者,應交執法部門處理。
(三)完善食品安全應急機制
要使高校盡量避免出現公共衛生事件,要使已經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在人員集中的高校盡量把損失降低到最小,應該建立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首先,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揮系統,建立由學校主管領導、院系領導、后勤管理部門、校醫院、餐廳從業人員和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其次,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及時收集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相關行政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告,還要及時收集相應主管部門的監測和預警信息,以及消費者反映的食品在生產、儲存、流通等各個環節的信息等,有危險情況,積極向學校相關部門及學生通知,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再次,還要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學校要提供完善的物質保障,及時處理突發衛生事件。
(四)加大投資力度,改善餐廳設施
學校餐廳是集體用餐單位,也是食品中毒的高發區。針對餐廳存在的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的現象,應努力做到改善,不應抱有“這么多年都這樣也沒出事”的僥幸心理。學校應將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重點向學校食堂建設項目轉移和傾斜,著力加強學校食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學校食堂房舍標準化建設步伐。另外,對消毒條件不好的學校餐廳,應安排專項資金,為學校食堂配備了消毒柜、冰柜和食品留樣柜等,加強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同時在食堂醒目位置設立“餐廳監管責任人電話”標識牌,對就餐過程或者餐廳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及時的意見,以便出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追究責任。
(五)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由于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多數沒有經過太多的文化教育,在個人行為和社會責任心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制定嚴格的從業門檻和工作職責規范要求。高校食堂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他們是祖國的棟梁,而且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活動量大,需要健康的食品補充足夠的營養,所以,高校后勤集團可以根據需要,聘請一些懂得食品營養搭配的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另外,需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崗位培訓,培訓的內容應包括從食品的采購、加工、存放、烹飪和清潔消毒,食物中毒的類型及預防,增強他們的從業素質,此外,還要不斷地告誡他們食品安全對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四、結論
高校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長遠發展,所以,高校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引起高校及相關主管部門及各地政府的重視,需要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需要有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需要用資金來改善設備,需要改善從業者的素質,如果能從各個環節嚴格要求,不斷完善,減少甚至杜絕食品安全事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當然,這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
參考文獻:
[1] 劉秀娟.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6).
[2] 李云.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重點細節與應對措施[J].中國學校衛生,2009,(2)
[3] 唐曉純.學校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預警研究[J].食品科學,2007,(3).
[4] 胡曉元,李云,劉建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體系的建構與實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7,(1).
Research on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Food Safety
and Heal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關鍵詞: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影響;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03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安全、衛生、營養、健康的農畜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本文從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入手,探討其控制措施。
1 現階段農產品質量與安全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由環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繁l生,致使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質量和安全衛生。作為食品生產基礎的農產品,其質量安全成了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1.1 不科學用藥
農藥、獸藥等藥劑是預防、控制各類農獸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農畜產品實際生產過程中,使用不合規或禁用的藥物、農業投入品或飼料添加劑,或者未按藥品使用要求用藥,均可能導致有毒、有害物質污染農畜產品。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禁用農藥或劇毒農藥、不遵守休藥期相關規定用藥,會造成農藥殘留問題。常見問題包括,獸醫濫用激素類和抗生素藥物、農獸產品生產中全程用藥、使用過期飼料等。
1.2 動植物疫病
動植物疫病是動植物生產常見問題,如未能對疫病進行正確控制或處理,就可能損害消費者健康。目前,動植物常見疾病約有1000余種,其中100余種疾病為人畜共患病,具體包括布氏桿菌病、結核病、旋毛蟲病等。
1.3 農畜產品貯藏、加工、物流過程污染
除農畜產品生產階段,其在貯藏、加工、物流過程中也可能遭受污染,影響產品質量和產品安全,常見問題如下:從事動植物產品加工的蔬菜保鮮庫或屠宰場,在實際操作中如不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清洗及無害化處理不到位,就會導致農畜產品污染;農畜產品物流過程中,未按要求進行操作,會導致產品物流過程中損壞、腐爛、變質;部分加工商為迎合消費者消費心理,提升產品品相、延長產品保質期限,還非法使用大量化學添加劑,這也會嚴重損害產品質量。
2 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措施分析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敏感,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矛盾之一,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筆者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要從源頭抓起,加強監管和農產品質量檢查力度,嚴格把控“從土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
2.1 加強動植物種養監管力度
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動植物種養監管制度,重點提高對于農藥、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監管力度。對于濫用農獸生產藥劑的中央單位及個人,依照相關法律和規定給予嚴厲懲戒,堅決抵制使用禁用藥劑的非法行為。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于農畜生產使用藥劑的質量檢查,從源頭杜絕擅自篡改藥劑組方的行為,以避免禁用藥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對動植物造成不良影響。
2.2 科學進行動植物疫病防治
相關種養單位及個人,應堅持落實“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疫病控制方針,在相關部門主導下,科學地進行動植物疫病防治工作,根據動植物種養情況,科學選擇防治藥物,嚴格遵守藥物使用說明用藥,科學提高動植物疫病防治水平。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藥、獸藥使用人員的監管,規范相關操作人員行為,加強科學用藥宣傳,以杜絕非正常用藥問題,避免農畜產品藥物污染,以達到提高農畜產品品質的目的。
2.3 加強農村產品加工、物流管理
與動植物種養階段相比,農畜產品加工、物流直接決定了其質量與安全品質,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具有較高的誠信和完善的自律機制,是農畜產品品質的基礎保障。因此,相關部門應全面加強企業認證體系建設,加強生產企業內部管理,科學優化生產環境和產品加工硬件設施。在相關制度基礎上,加強企業生產加工規范監管力度,企業應全面落實質量承諾制度和產品公示制度,提高企業社會信譽度。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完善農畜產品質量檢查體系,定期組織農畜產品質量檢測,對農畜產品質量和安全進行檢查和評價。
3 結語
農畜產品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其質量與安全品質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相關企業和監管部門應從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影響因素入手,通過科學的監管手段,提高農畜產品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