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2 17:37:2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幼兒藝術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幼兒教育中往往會開設一些基礎漢字、拼音、計算、繪畫等一些比較基礎的課程,這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因此,更需要語言藝術,通過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這種基礎知識運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向學生時時灌輸,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二、如何將語言藝術運用到幼兒教育中
1.創造良好的溝通交流環境
良好輕松的交流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交流興趣,教師要想讓語言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發揮作用,首先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交流環境。在這里重點強調的,是幼兒教育對于普通話的運用和對學生主觀感受的培養。幼兒教師必須用普通話和幼兒交流而非地方方言或是其他語言,并且不刻意詢問一些專業性高年級的問題,讓幼兒不知所措,而是應該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積極探討,引發幼兒交流的欲望和情緒,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談及自己的主觀看法,然后逐漸將之發揚光大,讓幼兒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都能夠自覺主動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每個幼兒都能夠有暢談自己的機會,逐漸處在了一個較為輕松的氛圍中,相互不斷交流,促進幼兒自身語言能力的運用。
2.形成簡單明了的語言
教師是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除了父母外接觸最多的人,自然會無意識地去模仿教師的說話方式和行為,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幼兒的每一天的成長都非常重要。因此,在實際教學生活中,教師必須能夠簡單明了地讓幼兒明白自己說話的內容。例如在平時的對話中,如果教師希望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諸如勤洗手,就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幼兒為什么要洗手,洗手有什么好處,讓幼兒能夠理解教師的意圖。而講大道理說大話,幼兒并不能有效分析出話中真正的重點,很容易導致出現幼兒常見的厭煩心理。3.語言更具趣味性,行為更加合理化語言技能是幼兒教師的必備技能之一,但是語言藝術對于幼兒教師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語言技巧的選擇和運用,因此,幼兒教師要注意自身語言的趣味性,這是基于幼兒教育,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出發,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的方式。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里,幼兒往往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如果幼兒教育沒有掌握良好的語言技巧,很難繼續開展教學,集中幼兒注意力。當幼兒注意力分散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游戲,在游戲中體會語言的樂趣,例如帶領學生扮演《三只小豬》的故事人物,在扮演中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展開教學。而在行為方式上,由于幼兒對于很多語言本身不具備理解能力,因此肢體動作能夠更直接地傳遞信息,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肢體動作給幼兒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要盡可能地用輕柔的聲音和母親的動作讓幼兒有歸屬感,感到輕松,不會產生焦慮情緒,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三、結語
一、注重幼兒美術教育的觀念創新
藝術的本質是審美,藝術教育作為什么教育,并不是專指某種藝術技巧的教育,而是關于藝術審美的綜合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對藝術教育認識上的局限,一直是制約藝術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主要不是靠灌輸,而是啟發他們進行思維,注重孩子獨立性、求新求異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同時激發他們的藝術情感。教師在教學目標確定、內容設計、教學組織等方面重視孩子能力提升的同時,更應注重幼兒自身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新。我在設計美術活動《好看的臉譜》的目標時,除了讓孩子了解臉譜的對稱以及臉譜代表人物,感受臉譜鮮艷色彩的同時,也讓孩子們能夠大膽積極地創作出自己想象的臉譜。在我看來,創作臉譜更重要。在日常美術教育活動中我盡量減少讓孩子們簡單學畫的教學模式,而注重圍繞活動主題多角度選擇調動孩子思維的題材。例如:花瓶裝飾,多彩的節日,和爸爸媽媽游迎賓湖,樹葉變成的禮物等,都是一些能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的內容,教師加以適當引導,鼓勵孩子大膽創作,并為孩子營造輕松自由的繪畫氛圍,孩子們會把自己最精彩的作品呈現出來。
二、幼兒藝術教育的教學創新
1.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創新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需要激發、培養出來的,幼兒的創新更是如此。要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誘發幼兒的創新靈感。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讓孩子們通過不同的形式來發現美、創造美。在美術活動中除了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線條和技法外。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展開想象,把想象中的東西表現出來。例如美術活動(汽車),傳統的教法是老師教,孩子畫,但教師如果充分挖掘教材的話,孩子可以創作出的內容會更多。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想象未來的汽車是什么樣的,現在的汽車還有什么不足,你心目中的汽車是什么樣的,你的汽車有什么特殊功能等。教師啟發式提問運用恰當的話,可愛的孩子們定會有好的創意。神州飛船的成功發射也可以作為一個幼兒美術活動素材。教師可先讓孩子了解“神十、神十一”知識,想象神秘的宇宙,然后設計自己心目中的飛船、宇宙或外星人等。教師只要肯動腦做一個細心觀察的人,就會使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成為幼兒美術活動的資源。民間和本土的好多東西很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也會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民間、本土美術素材就很適于幼兒學習。例如我市的本土藝術:石頭畫、駝絨畫、沙畫、樹葉拼畫、雕刻藝術、夜光杯等,都可以開發成美術領域的資源,讓幼兒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動手去做。孩子們在理解和參與的過程中開闊了眼界,通過觀察、探究、模仿等形式表達對家鄉本土文化的了解。2.保護孩子的藝術天性。幼兒畫畫、唱歌、跳舞、講故事、做手工等,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認識、想象、愿望或情感。幼兒的畫稚拙、天真,很多作品在我們成人看來有點亂七八糟,內容也不是太合乎情理,與教師的要求不太一致,但這一切都是幼兒自我認識的真實表達。即使孩子的作品水平一般,教師也要以鼓勵欣賞的態度去對待。當孩子們畫出不健康需要糾正的內容時,我們也應該斟酌自己的語言,用孩子能接受的活法去糾正。3.讓幼兒在實踐中發掘出他們的創作潛能。創作靈感來源于充分的實踐、體驗,幼兒美術創作靈感也應來自于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我們要創造條件,讓幼兒多進行動手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在活動區準備多種繪畫和手工材料,讓孩子們隨時都能動手操作和繪畫。孩子們對繪畫材料和基本操作初步認識后,教師要不斷更新和完善操作要求,讓孩子對操作保持新鮮感,從而對美術活動的始終保持較高的興趣。4.正確評價幼兒的藝術思維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個性化表達和創造對于幼兒的創新想法、創新行為應給予更多的鼓勵,讓幼兒在創新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
三、注重美術教育在幼兒情感體驗、情感抒發方面的創新
1.1幼兒的年齡特征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力體現在他們的雙手上。由于幼兒年齡小,雙手比較地靈巧,擁有一定的操控能力,同時,他們喜歡能夠自由發揮他們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多元化工具。從事實來看,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有效地達到強化幼兒腦功能、發展智力的目的。尤其是小班幼兒,該群體的肌肉尚未發育完善,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自然顯得非常重要。環保創意美術活動便是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所設計的一項有意的動手活動,將顏色敏銳度作為切入口,充分地應用生活中的各類素材,強化幼兒的視覺功能,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初次地開發幼兒的創造能力、想象力等相關的幼兒啟蒙教育。而開設幼兒園環保創意美術活動是與幼兒的年齡特征相吻合的。
1.2農村幼兒園的地域性特征
1.2.1教育教學設備不足
普遍農村幼兒園在物質基礎設備方面明顯不足,無法充分地提供農村幼兒必需的學習以及生活需求。部分貧困區域的農村幼兒園甚至連學習必需的桌椅都嚴重地不足,還得讓學生自己配備參差不齊的上課桌椅,對幼兒的身心發育極為不利。至于配置與美術教學所需的高昂用具設備自然更是奢談。
1.2.2農村幼兒教育管理尚不科學
從改革開放迄今,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農民的視野也得到了拓展,但國內當下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法律法范仍舊不夠完善,主管部門在對農村幼兒園的批準設置、資源配置以及監管力度等方面都尚處于空白的狀態,大多數的農村幼兒園教育均屬于私立學校類型,辦學資金實力參差不齊,尤其在美術等藝術方面的教育投入更是捉襟見肘。
2提供科學合理的環保創意美術活動的途徑
2.1搜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幼兒時期對于周邊事物的認知主要借助于直接感知的途徑來獲得。幼兒在親身實踐的基礎上才可以獲得創造的靈感。對于農村幼兒來說,讓幼兒們自覺地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去搜集廢舊的材料是切實可行的美術教學方法。譬如,農村幾乎家家養雞,幼兒們可以把剩下的雞蛋殼作為繪畫的材料,這樣既環保又達到美術創作的目的。相類似地,用過之后廢舊的“可比克”瓶、吸管、毛線、紙袋等等,都被幼兒們搜集來當作創造的物質材料,并被孩子們創造成花草樹木,甚至是飛機、機器人等美工物品。通過搜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明顯地強化了幼兒們的環保理念與勤儉節約的意識,又豐富了孩子們實踐的直接素材,可謂是一舉多得。材料在美術教學中是一個關鍵的媒介,使用豐富多樣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們內心深處強烈的創作欲望。自然界、生活中本身為幼兒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物質材料,果殼、落葉、鵝卵石等這些習以為見的素材都能夠有力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從平凡中發見不平凡。
2.2手腦共用,變廢為寶
由于是自己的實踐成果,幼兒對于所搜集來的素材特別珍愛,并會天馬行空式的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將廢舊的素材自由地創造成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實現自己的創作欲。例如,在教學《毛線的妙用》一課時,幼兒們將自己搜集來的毛線拼湊成多姿多彩的圖案,小兔、小雞、小鴨、小鵝等小動物們,五角星、小房子,甚至是想象中的恐龍、外星人等造型都在孩子們的手下一一呈現。再如,在教學《打扮廢舊瓶子》時,幼兒們將搜集來的廢舊瓶子上粘貼上繪有豐富多彩圖案的紙張,或用涂料水彩等精心地將其打扮一番,或剪成時鐘、動植物等各類造型等,妙趣橫生。
3學校與家庭齊心配合
家長的配合是幼兒園工作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在幼兒們進行環保創意美術活動時,幼兒園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邀請部分孩子的家長一道參加,配合學校的工作,支持孩子們的環保創意美術活動。譬如,雙層活動小人、電池掌控活動的小人等各種類型的紙板小人的出爐也包含了家長的一番心血。家長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了變廢為寶的技術,同時也加強了環保意識,從而使得環保教育有效地在家庭中開展。班級設置的“百寶箱”中的廢舊物品也日益增多,美工區的活動也日趨多樣化,從而進一步地提升了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4結論
一、通過主題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主題活動的內容要有關聯性,要有節奏感,分開成段,合起來成章,使活動開展時形成有機的整體。為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實踐中應注意主題活動的切入點。
如對生長在內蒙古的孩子來說,蒙古包、哈達、奶茶、牛羊等等都是很熟悉的。藍天碧草潔白的蒙古包,草原上飄逸的白云,在彎彎的河邊啃青的牛羊,這些畫卷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藝術之美。我們可以設計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為主題的系列藝術活動,整個主題活動由攝影、繪畫、文學等活動組成。
繪畫要以幼兒心目中的草原為主,在老師的適當指導下讓孩子們畫出蒙古包、草原、河流、羊群等。
通過上述活動,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藝術要素間的關聯性,并將其潛移默化,培養其整合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通過文學作品的學習,并以文學作品作為切入點尋找藝術主題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二、通過單科活動提升幼兒藝術素養
藝術向來都不是孤立的,各種藝術間相互交融,互為補充。幼兒藝術教育內容豐富,像一首兒歌、一幅畫、一個玩具、一個剪紙、一個舞蹈都可以作為主體活動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