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編輯技術論文

編輯技術論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3-23 15:14:2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編輯技術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編輯技術論文

第1篇

煉鋼一次除塵風機高壓變頻器采用交-直-交高壓方式,高壓變頻器每相由8個功率單元串聯而成,各個功率單元由輸入隔離變壓器的二次隔離線圈分別供電,功率單元為交-直-交結構,相當于一個三相輸入、單相輸出的低壓電壓源型變頻器,主電路開關器件為IGBT。功率單元由主電路包含整流濾波電路,逆變電路,旁通電路三部分。功率單元的輸入額定電壓AC750V,經熔斷器進入三相整流橋整流,經電解電容濾波,變為直流電;逆變電路由四只IGBT組成單相全橋逆變電路。將直流電變為SPWM波輸出。旁通電路由一個單相橋整流和一只可控硅組成,旁通電路的作用是在功率單元發生某些故障時,把四只IGBT全部關閉,故障單元不再有輸出波形,此時把旁通的可控硅打開,使外電路電流流過本功率單元時通行無阻,旁通整流橋為交流電流提供通路。功率單元串聯多電平PWM電壓源型變頻器拓撲圖如圖1、圖2所示。控制電路由光信號通信電路、IGBT驅動保護電路、可控硅驅動電路、故障檢測電路等組成,變頻器主控制器與功率單元之間的信號傳輸采用光纖,具有良好的抗電磁干擾性能,功率單元IGBT的驅動信號來自于變頻器主控制器。

2調速系統的改進

⑴為保證系統穩定運行及達到好的節電效果,風機傳動采用高壓變頻器進行控制,風機傳動設備變頻改造時拆除電動機與風機之間的液力偶合器,對電機基礎進行改造,將原基礎打去-1000mm至鋼筋網層,重新焊接鋼筋制作澆筑基礎,電機前移與風機直接相連。實施前后見對比圖3、圖4。⑵變頻調速系統和現場PLC控制系統進行通訊連接,從現場PLC控制系統發出變頻器的啟動、停機等信號進行協調控制,根據運行工況按設定頻率,實現對風機電動機轉速的控制。變頻器具有非常完善的自診斷和保護功能,變頻器有過電壓、過電流、欠電壓、缺相,變頻器過載、變頻器過熱、電機過載、輸出接地、輸出短路等保護功能,變頻器配備漢字顯示的液晶顯示屏,可實現變頻器參數設定和顯示電機電壓、電流、頻率等狀態參數;一旦變頻器發生故障,進入保護狀態,系統自動記錄故障原因、故障位置及發生故障時變頻器各狀態參數,便于故障排除。

3運行分析

轉爐一次除塵風機在改造前,風機高速運行在1250r/min,電機功率因素0.88,風機電機電流120A左右,風機低速運行在500r/min,風機電機電流40A左右,自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轉爐一次除塵三臺風機電機采用高壓變頻器控制系統投入運行后,風機高速運行時電機電流在97A左右,風機低速運行時電機電流在6A左右,功率因素0.98,具體參數見表1。

4節能計算

一座轉爐每天平均冶煉32爐,每爐平均冶煉時間35min,一個冶煉周期中,吹氧冶煉時間16min,兌鐵時間3min,風機需高速運轉1250r/min,高速運行時間在19min,風機變頻改造前后高速狀態下電機電流差120-97=23A,電壓10kV,風機電機在高速狀態下每天節省電量為(23×10)×(32×19)/60=2331kWh。一個冶煉周期中,出鋼過程中需低速運轉在500r/min,每爐鋼低速運行時間約16min,風機變頻改造前后低速狀態下電機電流差40-6=34A,電壓10kV,一臺風機電機在低速狀態下每天節省電量約為:(34×10)×(32×16)/60=2901kWh。一臺除塵風機在變頻器調速運行,每天節省電量約為2331+2901=5232kWh。一臺風機全年運行時間按340天計算,電費成本為0.37元/度,一臺除塵風機全年節省電費約為=5232×340×0.37=65.82萬元。三臺除塵風機在變頻調速運行后,全年節省電費約為=3×65.82=197.46萬元。

5結語

第2篇

本次改造主要是根據企業電機系統設施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針對電廠系統特點,對#3、#4、#5、#6鍋爐引風機、一次風機、二次風機共計12臺(電機總裝機容量3900KW)6KV電機進行變頻節電技術改造,采用高壓變頻調速技術,根據工況需要,控制電機的轉速,來調節風量的變化,以替代落后的擋板調節方式,以減少電能損耗。同時,風量的變化由非線性改善為線性,使得爐膛的燃燒效能控制變得更及時、精確。從而達到節能降耗和提高自動化程度的雙重目的。本次節電技術改造新建一座高壓變頻室、增加變頻調速裝置12臺、DCS控制系統、、通風系統及配電設施。

1.1變頻器選型

近年來已有很多大中型電廠采用變頻技術進行節電技術改造的實例,實踐證明不但節電效果明顯,而且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不存在運行風險。此次節電技術改造設備選用原則,變頻技術先進,成熟可靠。選擇雷奇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LOVOL系列高壓智能節電裝置(變頻器),該產品由移相變壓器,功率單元和控制器組成。高壓變頻器采用模塊化設計,互換性好、維修簡單,噪音低,諧波含量小,不會引起電機的轉矩脈動,對電機沒有特殊要求。高壓變頻調速系統的結構圖如下:

1.2電氣改造方案

采用一拖一自動旁路控制,實現變頻/工頻自動切換。旁路柜在節電器進、出線端增加了兩個隔離刀閘,以便在節電器退出而電機運行于旁路時,能安全地進行節電器的故障處理或維護工作。旁路柜主回路主要配置:三個真空接觸器(KM1、KM2、KM3)和兩個高壓隔離開關K1、K2。KM2與KM3實現電氣互鎖,當KM1、KM2閉合,KM3斷開時,電機變頻運行;當KM1、KM2斷開,KM3閉合時,電機工頻運行。另外,KM1閉合時,K1操作手柄被鎖死,不能操作;KM3閉合時,K2操作手柄被鎖死,不能操作。自動旁路控制結構圖如下:

1.3系統控制方案

(1)本地控制:利用系統控制器上的鍵盤、控制柜上的按鈕、電位器旋鈕等就地控制。(2)遠程控制:變頻器與DCS系統連接,進行數據通訊,使運行人員通過DCS系統畫面對變頻器的工作電流,運行狀態及故障信息進行監控,由DCS實現控制。

1.4系統散熱方案

設備自身發熱量較大,運行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會影響設備的穩定性及功率元件的使用壽命,為了使變頻器能長期穩定和可靠地運行,采用室內空調冷卻方式,滿足設備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

2變頻改造效果分析

2.1節電效果

節電改造前,鍋爐正常工況下引風機檔板的平均開度在70-80%左右,二次風機在35-45%左右。采用落后的檔板調節控制方式,用電量高居高不下,影響機組的經濟運行質量。本次節電改造于2012年10月安裝調試完畢,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測試,以3#鍋爐引風機為例,原工頻電流由平均49.5A下降到變頻后的36-39A,功率因數由0.8左右提高到0.95左右。從12臺改造后的風機運行情況看,完全能夠滿足鍋爐運行工藝的要求(主要是風壓、風量、加減風的速率等)。運行后一年的電表數據表明,經過變頻改造后12臺風機總計節電量為280萬KWh,比擋板調節控制方式節能率達到23%,節能效果十分顯著。并且電機在啟動、運行調節、控制操作等方面都得到極大的改善。

2.2其它效果

(1)采用變頻調速控制后,杜絕“大馬拉小車”現象,既提高了電機效率,又滿足了生產工藝要求;(2)采用變頻調速控制后,由于變頻技術裝置內的直流電抗器能很好的改善功率因數,功率因數由0.8左右提高到0.95以上,提高了有功功率,減少了設備和線路無功損耗;(3)實現了電機的軟啟動,避免了對電網的沖擊,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4)減少風機葉片和軸承的磨損,延長大修周期、節省維修費用。風機、管網振動大幅減小,降低了噪聲對環境的影響;(5)變頻器的過載、過壓、過流、欠壓、電源缺相等自動保護功能,使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6)由于變頻器具有工頻/變頻自動切換功能,變頻器發生重故障時可在2-3秒內切換到工頻運行,且在變頻調速控制系統檢修維護或故障時,工頻控制系統照樣可以正常運行,滿足風機系統對電機高可靠性運行的要求;(7)實現了高壓變頻裝置與主控室DCS系統連接,DCS系統能夠滿足實時性的要求,經過電廠運行的邏輯實現對變頻器的控制,對各種數據的分析和判斷,這也是電廠提高效率的關鍵環節之一。

3結語

第3篇

利用數控機床的數控加工,除了對數控機床要求多軸聯動以外,程序的編制是加工中的關鍵問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產效率。據國內外數控加工統計表明,造成數控加工設備閑置的原因大約有20%~30%是由編程不及時造成的,數控程序編制的費用甚至可以與數控機床的成本相提評論。因此,質量高、速度快的編程方法,一直是和數控機床本身并行發展的。自動控制機床問世至今經歷將近半個世紀,數控加工編程方法經歷了手工編程、數控語言自動編程、圖形交互編程、CAD/CAM集成系統編程幾個發展時期。當前,應用CAD/CAM系統進行數控編程已經成為數控機床加工編程的主流。編程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編程方法,制訂合適的編程策略,不僅能有效減少程序長度,提升加工效率,更能提高加工精度,提高零件表面加工質量。

2數控編程概述

在普通機床上加工零件時,一般是由工藝人員按照設計圖樣事先制訂好零件的加工工藝規程。在工藝規程中確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切削用量、機床的規格及工具、夾具等內容。操作人員按工藝規程的各個步驟操作機床,加工出圖樣給定的零件。這樣,整個零件的加工過程都是由人來完成。在由凸輪控制的自動機床或仿形機床上加工零件時,雖然不需要人對它進行操作,但必須根據零件的特點及工藝要求,設計出凸輪的運動曲線或靠模,由凸輪、靠模控制機床運動,最后加工出零件。在這個加工過程中,雖然避免了操作者直接操作機床,但每一個凸輪機構或靠模,只能加工一種零件。當改變被加工零件時,就要更換凸輪、靠模。因此,它只能用于大批量、專業化生產中。數控機床和以上兩種機床不同。它是按照事先編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動地對零件進行加工。編程人員把零件的加工工藝路線、工藝參數、刀具的運動軌跡、位移量、切削參數以及輔助功能等,按照數控機床規定的指令代碼及程序格式編寫成加工程序單,再把這一程序單中的內容記錄在控制介質上,然后輸入到數控機床的數控裝置中,從而控制機床加工。從零件圖紙到制成控制介質的過程,稱為數控機床的程序編制,即數控編程。數控編程是數控加工的基礎,數控機床之所以能加工出各種形狀、尺寸和精度的零件,就是因為有編程人員為它編制不同的加工程序。數控編程主要有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兩類。對于簡單的零件,通常使用手工G代碼編程的方法;而對于復雜的零件,就常常借助于CAD/CAM軟件自動編程。從零件圖樣的分析及工藝處理,數學處理和數值計算,編寫程序清單,直到程序的檢查和校核,均是由人工完成的,稱為手工編程。異型軋輥作為非圓截面零件,由前一章分析可知,加工點計算復雜且繁瑣,而且需要逐點計算各加工點的加工坐標,工作量大,顯然不適用于手工G代碼逐個加工點編程。

3自動編程

手工編程工作量很大,通常只適用于一些簡單的零件。對于幾何形狀復雜或者編程量很大的零件,手工編程便難以勝任。正是因為這種客觀上的需要,自動編程技術出現并發展起來。如今,自動編程技術已是數控加工中的關鍵技術。一般認為,凡是大部分或者全部采用計算機軟件處理圖形并由計算機自動產生數控加工程序的過程就可以稱為自動編程。目前,圖像交互式自動編程技術發展迅速,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交互式圖形自動編程系統采用圖形輸入方式,通過激活屏幕上的相應選單,利用系統提供的圖形生成和編輯功能,將零件的幾何圖形輸入到計算機,完成零件造型。同時以人機交互的方式指定要加工的零件部分、加工方式和加工方向,輸入相應的加工工藝參數,通過軟件系統的處理自動生成刀具路徑文件,并動態顯示刀具運動的加工軌跡,生成適合指定數控系統的數控加工程序,最后通過通信接口,把數控加工程序送給機床數控系統。這種編程系統具有交互性好,直觀性強,運行速度快,便于修改和檢查,使用方便,容易掌握等特點。因此,交互式圖形自動編程已成為國內外流行的CAD/CAM軟件所普遍采用的數控編程方法。交互式圖形自動編程系統實現了造型—刀具軌跡生成—加工程序自動生成的一體化,它的3個主要處理過程是:零件幾何造型、生成刀具路徑文件、生成零件加工程序。

(1)零件幾何造型

一般交互式圖形自動編程系統都提供CAD設計模塊,可以很方便地建立零件幾何模型。除此之外,交互式圖形自動編程系統還提供標準圖形轉換接口,可以通過導入、導出、轉換等得到編程系統的圖形格式。

(2)生成刀具路徑文件

在完成了零件的幾何造型以后,交互式圖形自動編程系統便可以生成刀具路徑,這一過程也常稱為前置處理。其基本過程為:首先確定加工類型,選擇加工部位,選擇走到路線或切削方式;選取或輸入刀具參數等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藝切削參數;編程系統根據這些零件幾何模型數據和切削加工工藝數據,自動計算、處理,生成刀具運動軌跡數據,即刀位文件,并動態顯示刀具運動的加工軌跡。

(3)生成零件加工程序

這一過程也稱為后置處理,其目的是生成針對特定數控系統的數控加工程序。每一種數控系統所規定的代碼及格式不盡相同。因此,自動編程系統通常提供多種專用或者通用的后置處理文件。后置處理文件的作用即是將已成生的刀位文件轉變成合適于被選擇數控系統的數控加工程序。這些文件多數是開放的,編程人員可以根據需要對其進行修改。

4R參數編程

R參數編程方法本質上也屬于手工編程,是西門子數控系統提供的一種先進的編程方法,它是使用參數變量來代替程序中的功能代碼或地址值而編寫的加工程序。R參數編程的實質,就是用變量R編寫邏輯計算公式,并根據R數值的條件,多次調用子程序,以簡化編程,并使得程序簡明精練,計算精確無誤。在加工程序中,靈活地運用R參數能夠使程序簡潔而實用。在SINUMERIK810D數控系統中,系統提供的R參數共有100個,即R0~R99,在編程中可對這些R參數進行賦值,例如:R0=2,R1=-7。R參數還可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乘方、三角函數等運算,例如:R1=R1+1,R2=SIN(R0)。編制R參數程序時,首先確定參數變量,然后根據加工要求編制邏輯計算程序,最后確定參數值和初始狀態,將編好的程序輸入數控機床即可運行。在加工過程中可根據不同零件的特點和加工需求來設定加工參數,從而控制零件的加工精度。對于形狀相似的零件,應用高級編程及R參數編制數控程序,只需編制一個零件的加工程序,僅需改變R參數的值就可實現對不同尺寸零件的加工,從而減少編程工作量,同時還可避免因輸入程序時可能產生的錯誤,還可省去程序校驗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第4篇

東灘煤礦是山東兗礦集團下屬重點煤礦,143下04綜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采3下煤層,位于十四采區,工作面傾斜長333.67m,走向長:軌順1238.27m,運順1263.27m。本工作面采用SGZ-1000/2×700刮板輸送機,適用于煤礦井下緩傾斜、中厚、厚煤層回采工作面,具有高強度、高壽命、高可靠性的特點。但在煤礦井下復雜條件下,啟動次數頻繁及重載荷長時間運轉,將加速設備老化,必須加強設備的檢修力度,不僅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而且加大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將YJVFT-450M-4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變頻調速一體機作為刮板輸送機驅動部電機,實現刮板輸送機的變頻調速,提高使用壽命,減少維修量,同時實現了軟啟動,電機啟動電流遠遠小于額定電流,啟動時間延長,減輕了起動機械轉矩對設備的機械損傷,延長了使用壽命,減少了設備故障率,提高了煤礦生產效率,從而更好地適應綜合機械化采煤的需求。

2變頻調速一體機的性能

變頻調速一體機的輸入電源為1140V、50Hz,變頻器輸出頻率在5~50Hz時為恒扭矩、在50~60Hz時為恒功率,變頻調速一體機隔爆等級為Exd[ib]IMb,防護等級均為IP55,耐溫等級為H級,冷卻方式為外殼水冷式;適用于皮帶輸送機、乳化液泵站、轉載機、刮板輸送機及其他煤礦井下與電動機相匹配且連接尺寸相符合的設備。

3變頻調速一體機電氣系統主要組成部分

變頻調速一體機電氣系統主要由變頻部分和電動機部分組成,其中變頻部分又分為主回路、主控器、驅動單元、顯示屏。

3.1主回路

YJVFT-450M-4采用十二脈沖整流(需兩組相位差為30°的1140V、50Hz的電源供電)。變頻器為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電源經接觸器、電抗器后又經過整流,成為直流,在直流支撐電容濾波穩壓后,再經過IGBT組成的逆變電路,將直流電逆變成頻率可調的交流電(即VVVF電源)。

3.2主控器

主控器是變頻部分的心臟,各種信息的處理、控制以及指令的發送都是由它來完成。它采集大部分實時信號,經過運算后產生IGBT的驅動信號,一方面通過光纖與驅動單元完成數據交換;另一方面把變頻器的各種信息處理后送到顯示屏顯示,并且接收外部操作指令控制一體機運行。

3.3驅動單元

驅動單元接收主控器的IGBT出發指令,經放大后,生產PWM信號,通過光纖控制IGBT導通和關閉時間。同時還進行電流、電壓及溫度等變量信息的預處理,可以對IGBT進行最短時間的保護。

3.4顯示屏

一體機裝有高耐溫的LED顯示屏,通過通訊線接收主控器發送的實時信息并顯示出來。一體機正常工作時,顯示電壓、電流、功率和轉速等實時參數,當一體機報故障,采取保護動作時,顯示準確故障信息。

3.5外部循環水冷系統

本系統根據用戶實際工況有兩種配置:一種為使用外部循環水泵、水箱等構成的閉環冷卻系統;另一種為用戶不使用水箱時,直接由供水管路經減壓閥向變頻器提供冷卻水,出水采用開放式直接排出,采用此方式時供水壓力不得大于3MPa。

3.6變頻單元附屬電路

附屬電路包括變頻器操作、控制及保護電路,主要由直流接觸器、控制變壓器、輸入輸出電路組成。

4變頻調速一體機的應用

143下04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采用變頻調速一體機驅動,供電電壓為1140V,額定電流416.4A。由變電站的2臺1250kVA變壓器(2#和3#變壓器)輸出4路1140V電源電壓通過3*95mm2電纜(A#、B#、C#、D#)給2臺9組合開關(Ⅰ和Ⅱ)供電。再從2臺9組合開關輸出4路電通過3*70mm2電纜分別給機頭機尾變頻調速一體機供電。通過九組合開關控制變頻一體機電源的通斷,配合使用CXJ127S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刮板輸送機操作箱,實現對一體機的故障、溫度和通訊狀態的監測以及啟停控制,檢修或進入運輸機停電時,要對運輸機4路隔離開關全部停電閉鎖。第一,刮板輸送機實現了變頻啟動,使得運輸機鏈條磨損減小,沒有瞬間啟動到較大的速度,鏈條減少了沖擊力,從而延長了鏈條、聯接環的使用壽命。同時啟動時間可以按照自身的使用情況以及配合煤量適當進行調節。第二,由于啟動平緩,在機械傳動方面也減少磨損,對輪皮子磨損較小,對于刮板、鏈條及連接環的磨損較小,減少了斷鏈子事故,連接環也減少了更換次數,同時平緩啟動也降低了機械傳動的噪音。第三,配合使用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刮板輸送機操作箱,即為一個監測、控制的操作箱,可以方便直觀地觀察運輸機的狀態以及方便查詢故障,并可以改變一些參數,從而實現機頭、機尾單電機啟動或反轉。第四,刮板輸送機使用了變頻技術,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耗,減少了電能消耗。

5結語

第5篇

如何利用先進技術解決空壓機組運行中存在的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改造思路如下:(1)將空壓機的人工操作改為計算機操作。(2)利用當前成功的電控技術開發研制螺桿式空氣壓縮機組聯鎖控制系統,實現空壓機組的集中控制;各臺空壓機的運行參數24h實時在線監測,實現空壓機異常即報警。(3)利用變頻技術實現壓力穩定、恒壓供風,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4)1臺變頻器經過切換可拖動4臺空壓機,節約投資。(5)在完善空氣壓縮機組電控的基礎上,實現空壓機房車間無人值守,安全管理上做到“無人則安、少人則安”。(6)應用集中控制與變頻控制技術,消除空壓機卸荷狀態的空載運行時間、減少空壓機啟動次數,達到節能、降低對設備沖擊的目的。

2技術改造實施方案

空壓機組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工控機(上位機)系統、微機控制系統(集控柜)、壓力、溫度傳感器、高壓變頻控制系統、高壓切換系統等。(1)新建集中控制系統,在空壓機房安裝集中控制柜、監視操作用工控計算機(上位機)。其主要完成空氣壓縮機組遠程參數的監視、控制、運行參數設置、實時曲線、歷史報表查詢及其他數據的處理等功能。選用ACS4000型集控柜:由電源開關及熔斷器、觸摸顯示屏、PLC控制器、輸出繼電器、24V直流電源、通訊轉換模塊、指示及報警裝置等組成。高壓變頻器、高壓啟動柜、空氣壓縮機與集控柜通訊模塊通過通訊電纜進行通訊,將空壓機運行、變頻器運行參數、高壓啟動柜電壓、電流、儲氣罐溫度傳輸到集控柜進行數據處理、顯示。根據運算數據控制空壓機與變頻器運行。運行狀況及各種參數、數據在上位機上顯示。(2)在主供風管路上安裝壓力變送器。主要是檢測供風出口壓力并把壓力信號傳輸給集控柜PLC,PLC運算后根據總管壓力和空壓機運行狀態智能地控制變頻器的運行頻率,從而達到根據設定壓力范圍來控制空壓機的運行狀態的目的。(3)增設高壓變頻器,控制空壓機在需要的工況下運行。(4)增設高壓切換柜,如圖2所示,內裝4臺高壓真空接觸器,與空氣壓縮機高壓啟動柜一一對應,并相互閉鎖,達到有選擇性地控制空壓機在變頻狀態下運行的目的。(5)空壓機組控制。1)每臺空壓機啟動、停止、變頻狀態下運行均由PLC控制,PLC內設空壓機運行程序。2)工作方式設定為5種:就地啟動/停止、遠程啟動/停止、緊急停機、聯機控制、單臺控制。3)風壓設定:5.5~6.2kg/cm2;空壓機轉速調節范圍:電機額定轉速的60%~100%。4)空壓機啟動停止全部由PLC程序控制。空壓機運行規定,連續運行不得超過72h,按照空壓機編號設定主機1、主機2、主機3、主機4,程序控制每72h更換一次主機,輔機每24h更換一次。主機、輔機分別在工頻、變頻狀態下運行。變頻頻率達到50Hz、10min內風壓達不到設定值,該臺空壓機自動轉為工頻運行,同時啟動第3臺空壓機變頻運行,以控制風壓穩定。空壓機變頻方式運行頻率30Hz及以下達10min以上時,該臺空壓機自動停止運行,同時原輔機或主機自動轉為變頻方式運行。

3技術關鍵及創新點

(1)工頻、變頻狀態下空壓機運行曲線的智能擬合。(2)ACS400集控系統、高壓變頻的配合控制。(3)變頻方式與工頻方式轉換控制。(4)主機、輔機按時切換控制。

4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分析

2011年1月系統改造完成并投入工業性運行,實現了多臺空壓機組聯動控制,運行狀況良好。(1)節能降耗效果顯著:通過實際測定,技術改造后比原運行方式節能13%~15%,年節電耗43.2萬kW•h,約21.6萬元,節能效果明顯。(2)實現了大型設備車間真正無人值守。機組自動24h穩定高效運行,減少操作人員9人,年可節約人工費用54萬元。(3)穩定的壓力輸出,減少了對生產的影響,為礦井安全生產奠定基礎。(4)維護量小,運行效率高。集控系統及變頻的投入運行減少了空壓機配件的磨損,延長了電機及空壓機的使用壽命,年可維修及配件費用可減少10余萬元。(5)實時設備運行狀況,便于人員觀察和及時掌握,發生異常及時處理,避免機械事故的發生。(6)采用變頻控制,實測減少噪聲15dB,減少噪聲污染。

5結語

第6篇

“自然觀的研究要求運用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發展人們關于自然界辨證發展的總圖景。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人按照科學規律創造出來的自然界。窯洞景觀的組成內容是人工自然辯證發展的結果,交匯著科學和技術,交匯著人、自然和社會,展現著豐富復雜的多重內容”。自然是具有自組織性并且具備能動性。陜西永壽縣和三原縣窯洞村落位于渭北高原傳統民居區域,這一帶地勢相對平坦,土層深厚,氣候涼爽而干燥,由于水土流失導致木材資源匱乏。人們在此挖掘了掩于地下的下沉式窯洞,利用自然的自組織和能動性,而不是強加于自然,對其地域形成絕對控制。這種窯洞的作法是先挖一個方形地坑,然后在四壁挖窯洞,形成一個四合院。在充分利用自然系統的能動作用基礎上,將挖掘深度定為6-8米,土層具備保溫隔熱的作用,窯洞內部空間便形成了冬暖夏涼的效應。在這里,生土窯洞的院子、土坯都是用生土夯打或土坯砌筑的,當地居民利用灰磚對窯臉及披水挑檐精心設計,整個村莊坐落在地下,并且融于大地色彩之中,充分體現了敦厚樸實的景觀特色。在空間組合上也保持了北方傳統四合院格局,有廚房和貯存倉庫、飲水井和滲水井以及飼養牲畜的棚欄。人類通過了解自然環境的自我組織性和能動性,在極大節約自然資本的前提下,造就了一個舒適的地下庭院。人居環境的形成也就產生了對自然的影響,而在影響之余使得人居景觀與自然景觀之間形成了邊緣帶。窯居村落也存在這樣模糊的空間地帶,人們對兩者之間的處理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效應,也遵循邊緣效應的生態性。下沉式窯洞的窯頂一般都碾平壓光,形成窯口向四周降低的地勢,以利于排水,并做打谷和曬谷場,形成了一個公共空間。而在這個公共空間的周邊便是與自然植被形成的邊緣地帶,為保留邊緣地帶生態的多樣性,人們沒有圈地為界,而是自然過渡,形成了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無界共存自然化的特殊景觀。下沉式窯洞入口布置方式各有不同,從平面布置上分有直進型、曲尺型、回轉型三種。這是由于當地居民對自然辯證法的遵循,在有植被影響入口設計的情況下,為避讓植物而形成不同類型。由地面下到院落,步入坡道曲折變化,視野受到約束,再進到院落便又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整個空間充滿了明暗、節奏的對比變化。這樣的邊緣地帶處理也造就下沉式窯洞獨特的景觀。下沉式院落的空間感也十分強烈,院落內不僅種植果木花卉,加之還用磚石等材料裝飾窯洞洞口,從而使小環境變得幽靜宜人。整個地上與地下景觀形成了自然的呼應,窯院景觀也在對自然辯證法的遵循基礎上形成了生態的多樣性。

二、科學技術觀之于渭北窯洞景觀

景觀是人類情感思想在大地上的物理化呈現。而科學技術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第一生產力,是人類景觀設計實現的途徑。渭北高原下沉式窯洞的形成,體現著當地居民利用科學技術對自然界較小影響的改造。土炕、灶臺及煙囪形成了窯院中獨特的排煙系統,出水井與滲水井組成了上下水系統。這些都是人們利用科學技術對窯院中生活功能的解決,也創造了黃土地上特有的人文景觀。在窯洞里,人們用夯土做土炕和灶臺,將排煙管道埋設于窯壁中,使窯壁看來更為統一,而排煙口則不像中原地區的房屋置于屋頂之上,而是含蓄地隱藏于窯壁中。在空氣動力學的驗證下,窯院的氣流是向上的,這樣無論是炕還是灶臺所產生的煙就很容易被排出,以至于形成了人在平地、裊裊炊煙緩緩直上、卻不見房屋的人文景觀。由于地處渭北高原地區,雨水不豐富,窯院居民的飲水變成這一地區的重要問題。人們挖地建房,使得更為接近地下水資源,開鑿水井也更為方便。在上水系統解決的情況下,人們掌握了地下水循環原理,就地開鑿出另外一個井,其功能主要用于滲水。出水與滲水的解決造就了可持續性的上下水系統,也凸顯了科學技術在自然改造中的作用,而這一切人類智慧的物化結晶都是其人文景觀的一部分。隨著人們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科學技術也隨之得到了迅速發展。而對于眼前蒼老的窯院景觀環境,怎樣合理規劃,對原有景觀要素優化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調整或構建合理的景觀格局,使景觀整體功能最優,達到人的改造活動與自然過程的協同進化則是當務之急。

三、自然而辨證的渭北窯洞景觀訴求

辨證思維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既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不利的一面。渭北高原的窯洞民居相信也是當地居民認真考證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許會問自身的生存所產生的對自然的影響是否具有較大的破壞性?這樣的改造方法是否適合人類本身的居住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一方面我們得到生存,一方面我們破壞了自然,而怎樣的方法可以彌補自然資本的損耗?這些問題都遵循著自然辯證法中核心思想,合理處理人與自然的矛盾。窯洞建造和景觀環境的布置不是簡單的處理,而是一種與自然作用和諧共存的方式,它包含了環境處理與自然作用的方方面面。在對渭北高原地區窯洞的重新審視中,我們看到了民間的能工巧匠對窯院景觀的處理進行了全面的衡量。無論是整體窯洞所采用的黃土,還是窯院的各種功能性與裝飾性的布置,都體現著當地匠人對黃土地的情感。窯洞的窯臉是窯院中主要裝飾部分,反映出拱形結構的特征和門窗的裝飾藝術。簡樸的耙紋裝飾、草泥抹面、磚石砌筑窯臉,木構架的檐廊裝飾都是其裝飾的主要手法。護崖墻、女兒墻也是裝飾的重要部位。窯洞的女兒墻是防止窯頂人畜跌落的維護結構,大多用土坯或磚砌成花墻。辯證觀的要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框架,幫助我們重新看待窯洞景觀的同時,為合理改造窯洞景觀環境,和諧處理改造活動與自然環境提供了必要的方法。現在的窯洞已是蒼老不堪,它的問題出現在于不適應現代化的發展,占地面積大、采光不足、上下水處理難題、抗震性不夠都成為其結合自然發展的弊端,眼前我們不要過多地批評,而是需要設計者站出來,利用窯洞自身的優點,改善不足,造就一個新的適合時代需求的窯院。

四、結論

第7篇

對于當前企業的工程造價中,應該全面系統的收集整理歸納造價數據信息,針對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利潤、規費、稅金進行造價管理,并對其作出相關研究。如在郵電系統建筑安裝工程,編制新建郵電通信綜合樓估算及預算,還有編制郵電基站機房、營業廳、辦公樓的裝修估算及預算中,工程項目不僅具有特征多式多樣的特點,同時其工程功能也各有不同,故此在工程建筑中使用的標準也有所不同,一定要采取具有可靠性與的代表性的信息數據,提升數據信息的精確度才行,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可以促進工程造價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于工程造價管理中,應該合理設定自己的技術經濟指標數據庫,并將其作為衡量自身執業水平的標準,可以極大的提高企業造價咨詢執業的行業水平。

2工程造價編制內容及技術經濟指標

2.1確定技術經濟指標

在工程造價預算之前,應該合理確定工程管理的技術經濟指標,不僅是投資估算以及初步設計概算的重要依據,同時造價編制估算中的設備投資率法、估算指標法都離不開技術經濟指標,對于審查施工圖預算以及結算、決算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針對該工程中,針對新建辦公樓裝修指標,其經濟指標單位造價為520元/m2左右,報審的預算為620元/m2,這樣顯然表明其造價中存在問題,應該及時改進糾正造價方案,才可以確保實際工程質量安全。建筑裝飾裝修工程中,由于其工藝復雜、材料品種繁多、施工方法靈活,因此在確定項目定額費用中,應該明確主材具有可操作性,盡可能完善工藝造型描述,就室內裝飾中的地毯材料來說,其最便宜國產地毯不到30元/m2,然而高檔國產地毯價可超過300元/m2以上,由此可見,在工程定額費用確定中,一定要明確材料的產地、廠家、規格、型號,以避免投標過程中產生偏差。

2.2定額費用確定

在項目定額費用確定中,對于項目特征的描述應該達到投標人需求標準,提高描述的可使用性,完善工程量清單,提高報價的公平性、定額的約束性、造價的合理性。對于計算新規格砌塊的人工定額含量的方法,如下所示:首先,在計價表中查得3-29標準磚一磚外墻,其砌塊含量為536塊,其人工含量為1.38工日;在補充定額中查得錫3-1八五磚,其砌塊含量為755塊,其人工含量為1.61工日。而新砌塊的規格正好界于這兩種規格之間,適合進行人工含量的換算測定。其次,可以根據上述數據,計算出二者的砌塊含量差為219塊,人工含量差為0.23工日。根據:0.23÷219=0.001(塊)675-536=139(塊)再根據砌塊含量差得出工日:139×0.001=0.139(日)從而可以計算出采用新規格砌塊的人工定額含量:1.38+0.139=1.519(日)自主報價也必須建立在現行工程定額的基礎上,對于其工程定額費用之中,可以采用砌塊量差插入法推算人工費含量,首先在定額中找到界于比新砌塊規格大和小的兩條子目,對這兩條子目先計算出它們的砌塊量差和人工量差;根據人工量差除砌塊量差,從而得出砌塊單位人工,再利用單位人工去乘新砌塊增加的塊數,從而就可以得到所增加的人工含量;在定額費用確定中,應該將問題考慮周全,利用現有定額子目比較完整的換算,就可以得到最為兼顧各方利益的數據。

2.3工程量清單計價

工程量清單計價編制中,需要按《遼寧省建設工程計價定額》中的清單項目編碼、項目名稱以及項目特征、計量單位與工程量計算規則(五大要件在清單組成中缺一不可)、工作內容及本編制說明所規定的附表編制工程量清單,按實際的發生工程項目進行計價。工程量清單編制中,是根據計價定額已確定的項目內容,針對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消耗的非工程實體,由承包人提出,發包人確認,從而可以形成新的清單明細。工程量清單計價中,需采用統一格式,根據各省、自治區的實際情況,綜合單價,針對材料價格風險,采取有效審核措施,在計價規范計價表的基礎之上進行補充完善。

2.4技術經濟指標可行性估算常見錯誤

可行性研究估算的編制中,常見有如下誤差問題:1)設計人員在提資階段估算的工程量過大,造成工程可研估算費用偏高;2)裝置性材料價格未按信息價計入工程本體,而是直接以市場價格計入工程本體,造成不必要的工程費用增加;3)設備單獨調試費用及系統聯合調試費用等直接計列在工程本體費中,未按要求計列在其他費用中;4)未按要求計列項目前期核準必需完成的支持性文件所需的相關費用;5)對于建筑工程、線路工程常常以單位工程造價進行框算,深度無法滿足報告要求;6)建設期貸款利息費率未能及時調整,建設周期考慮不合理;7)設備購置費的參考價格,未合理考慮物流運輸及漲價因素;8)大型的設備運輸未制訂切實可行的運輸方案,單純以經驗估算,造成較大的費用偏差;9)對于改、擴建工程,缺乏對原有設備改造的相應估算。針對以上問題,需要技術經濟人員加強對標準化設計的文件學習,同時加強與各專業人員的溝通,才能有效避免缺項、漏項及估算失誤。

3結語

第8篇

網絡編碼實際上是將路由和編碼的信息進行相互交換的方式。傳統路由主要是實現信息的存儲和轉發,網絡編碼則能夠接收到幾個不同的數據組,然后將其融合編碼信息,增大傳輸信息的數量,從而能大大提高網絡的利用效率,結束了傳統中認為獨立比特不可壓縮的理論。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運算,將接收到的幾個不同的數據組,在網絡不同的結點中進行重新編碼組合,然后將編碼過的數據以多播的形式轉發給各個目的結點,并由目的結點對其解碼還原,得到原始數據,這樣就實現了通信。網絡編碼的主要優勢是提高了網絡通信的系統性能,提高通信效率,這是因為網絡編碼增大了每次傳輸的數據量,減少了傳輸數據的次數,從而能夠很好地提高網絡通信的性能,不僅增加了網絡數據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寬帶的利用效率,還能平衡各網絡目的結點之間的負載能力。在當前人們越來越依賴無線通信技術的的背景下,網絡編碼對提高網絡安全、提高資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技術研究

網絡編碼在網絡數據通信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其理論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都展開了對網絡編碼的研究,并且在多個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網絡協議結構

當前網絡編碼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還是在網絡層方面,特別是如何有效地將路由協議與網絡編碼有機結合,是基于網絡編碼的網絡結構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經深入到網絡編碼如何有效結合協議結構中其他協議層,例如網絡編碼與MAC層協議或者與傳送層TCP協議等等的結合問題。因為網絡編碼的特性與傳統網絡數據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所以為了不更改已普遍應用的傳統網絡協議,將網絡編碼與其融合將會遇到各種各樣新的問題,例如,它們之間的兼容性、網絡編碼對網絡協議結構是否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這些問題都是后來研究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為研究基于網絡編碼的網絡協議結構提供了框架性借鑒,使得網絡編碼能夠與傳統的網絡協議有機融合,提高網絡通信性能。

2.2數據傳送模型

網絡編碼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將數據智能化處理,這主要是通過對編碼策略的設計來實現,而碼構造算法是編碼策略設計的基礎。碼構造算法主要是針對網絡中間結點的編碼方式,它需要保證目的結點能夠有效識別出傳遞的編碼信息并進行正確解碼。所以碼構造算法包含了編碼和解碼兩個內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復雜程度低,易于實施應用。碼構造算法主要有三種:代數型、線性型、隨機型。線性網絡編碼能將中間結點接受的各路信息進行線性組合,這種編碼運算較簡單,所以得到了普遍應用。

2.3路由協議

基于網絡編碼的路由協議的優化設計能夠有效提高網絡數據的傳遞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夠將網絡編碼應用到實際中的重要基礎,而且將路由協議與網絡編碼進行更高層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可以為以后開發新的網絡提供借鑒和指導。基于網絡編碼的路由協議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獨立路由協議和編碼感知的路由協議,它們主要的不同點是路由協議產生的過程中能否主動編碼,也就是說路由協議是否能夠提高編碼的利用效率。

2.4數據傳輸性能保障機制

實際應用中,網絡環境復雜多變,數據傳輸的突然性和網絡拓撲結構不穩定都可能導致數據傳輸出現不穩定的狀況,例如造成數據丟失或者傳輸延遲等。所以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傳輸技術的開發應該結合實際的網絡環境,研究出能確保數據正確傳輸的保障機制和編碼策略,尤其需要盡可能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時間和保證數據可靠傳輸。所以,基于網絡編碼的數據通信中,利用QoS保證機制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當前已研究出來幾個解決方案,比如建立數據延遲時間的模型,從模型中找出延遲的解決方案;利用多速率編碼器來分析各路中傳輸速率不同的數據,從而減小數據在編碼器中的傳輸時間。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