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計算機數據庫論文

計算機數據庫論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4-01 10:13:0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計算機數據庫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計算機數據庫論文

第1篇

1.1目前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的應用現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對計算機網絡應用環節開展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存儲以及管理模塊上開展的基礎上,因此其要通過計算機的網絡數據庫,才能適應現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要求,從而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有效開展提供保證。現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運行模塊當中,保證網絡數據庫的安全性已經成為了計算機領域中的重點研究課題。然而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對計算機數據和信息的存儲以及數據庫中儲存的數據信息相當大,其受到外界的安全攻擊很頻繁,給用戶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必須采取高效的安全措施,為計算機網絡安全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是建立在普通后臺的基礎上,是通過瀏覽器等其它軟件進行計算機數據和信息的存儲以及查詢和利用。網絡數據庫特征有:一是能夠有效保證數據和信息存儲的完整性以及一致性;二是能夠高效存儲大量的數據信息。另外,我國目前的網絡數據庫部署具有簡單及方便的特點。它的網絡環境比較復雜和開放,因為網絡環境的開放,造成了其頻繁受到外界的攻擊以及非法入侵,使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的安全得不到保證。因此,為了保證數據庫的可靠性以及多用戶性,我們必須進一步優化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另外,大量重要且敏感的數據信息被存儲在網絡數據庫中,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為網絡數據庫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1.2計算機網絡數據庫中分析其存在的威脅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行過程存在著對網絡數據庫的威脅:一是網絡手段的攻擊,如果網絡系統的安全性較低或者不存在安全性,那么會使網絡數據庫得不到安全保證,因此很有必要優化網絡數據庫安全技術;二是用戶自身的操作不當造成了網絡數據庫出現信息和數據不正確;三是非法訪問了權限范圍外的數據信息。四是攻擊了對網絡數據庫的合理訪問;五是對數據資源信息進行了非法竊取和篡改。

2對計算機數據庫安全技術提出優化

由于目前的網絡環境不斷開放,造成了網絡數據庫在運行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出現安全問題,從而容易泄露和丟失網絡數據庫中的重要數據和信息,給用戶造成的損失很嚴重。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對網絡數據庫進行安全高效的控制管理。為保障數據信息的合法性,我們必須優化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技術方案,通過優化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內容來提高其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于網絡數據庫的安全處理,首先要處理好整體數據信息存取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

2.1對數據庫進行加密對數據庫進行加密是保護網絡數據庫安全的常用技術手段。通過對數據庫加密程序的應用,有效的增強了數據庫內部數據的實效性以及安全性。將特殊的算法有效應用在模塊的加密過程當中,進行高效的改變數據信息,并且為用戶提供了可加密的應用信息。其次在數據庫的加密模塊當中,正確的解密方法用戶必須牢牢掌握,以便于獲取更全面的信息數據及其原始內容。優化處理數據庫加密系統的內部模塊是保證模塊順利開展的關鍵,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加密環節和解密環節進行優化,增強非可辨的數據信息和可辨的數據信息兩者轉換的規范性,對獲取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解密和讀取。另外,對于進行加密的相關數據信息,非授權用戶不能翻閱讀,這樣使網絡數據的安全性從根本上得到了保障。

2.2數據的備份及恢復對數據備份及恢復技術的加強應用,是對網絡數據庫信息被完整統一獲取的保證,及時地發現網絡數據庫系統中出現的各種障礙和問題,以便采取有效的改進及優化措施。數據信息管理人員應當把數據恢復技術給充分應用,進行合理處理相關備份文件,以便在最短的時間里,使數據庫中相關數據資料能夠盡快恢復,使網絡數據庫系統故障問題的出現得到有效避免,從而降低了社會經濟損失。合理建立有效的數據備份以及恢復是網絡數據庫的保障數據機制,并且可以作為一種常用技術手段。此機制在其運用過程當中,在網絡數據庫系統故障的出現時,管理人員能夠結合以前備份的數據文件,可以及時地恢復到初始狀態。數據備份信息處理時,一般采取靜態和動態以及邏輯備份等多種形式。磁盤鏡像和備份文件以及在線日志是經常使用的數據恢復技術,在其使用過程當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數據庫運行模式,對備份恢復技術的可行性有效進行選擇。

3總結

第2篇

關鍵詞:古典文獻數據庫 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 文獻檢索服務系統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古典文獻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中的運用仍然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筆者近幾年來主持并直接參加設計“e書庫”數據庫的過程中,感到有必要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提供給正在設計有關軟件的計算機專業人員、愿意使用該類軟件的專家學者們參考。

一、我國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的歷程

自古以來,歷代學者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一直沿襲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后,計算機技術開始涉入到古典文獻研究中,對傳統的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方法(自然也對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獻資料的專業研究)起到了極大沖擊。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內發展的歷程。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一些圖書館、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陸續開始大規模地利用計算機設計并建立數據庫。大致說來有兩類數據庫,一類是書目數據庫,一類是文獻數據庫。南京圖書館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書目數據庫,對讀者檢索有關書目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之后,各地圖書館紛紛效尤,類似的書目數據庫很快就普及了。雖說至今各地圖書館的書目數據庫的檢索方式,仍存在機讀編碼格式不統一的問題,然而書目數據庫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詢功能,對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具體到學術研究來說,至少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比較方便的查找有關古典文獻的實用工具。

在建立書目數據庫的同時,一些大專院校與科研機構開始研發各自的文獻數據庫。從數據制作格式來說,大致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圖像格式,即將按原著內容掃描成PDF圖像文本,另一類是元數據格式,即錄入文獻文本內容(或掃描并轉化為電子文本)導入數據庫,并轉換成可閱讀與檢索的數據庫機讀格式。一般說來,無論是PDF格式還是元數據格式,它們數據庫容量都較大,也提供了較為原始的檢索方式,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幫助。從上述兩類制作格式的數據庫來說,PDF圖像文本可以直接閱讀圖像文字,但總體說來不太適應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需要。而元數據格式較為精致,初步具備了較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檢索、作卡片等等。

古典文獻數據庫從收錄的文獻內容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類目數據庫,即按“類”收錄有關圖籍,如經學類、史學類、文學類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獻資料、石刻資料等等,另一類是綜合數據庫,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國學寶典》之類數據庫。

大陸最早的古典文獻數據庫是河南大學的《宋人筆記檢索系統南宋主要歷史文獻》,建立于1987年。之后,各種數據庫紛紛涌現,比較重要的有南京大學、河南大學、蘇州大學聯合研制的《計算機甲骨文信息處理系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唐詩》、《先秦魏晉南北朝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十三經》、《全唐文》、《諸子集成》等數據庫、北京大學《全宋詩》數據庫、南京師范大學《全唐五代宋詞》數據庫、四川大學《宋會要輯稿》數據庫(與海外合作)等等。港臺古籍數字化起步較早,均采用繁體字形式。1984年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研發《漢籍全文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則有《漢及以前全部傳世文獻》、《魏晉南北朝全部傳世文獻》、《竹簡帛書出土文獻》數據庫等等。其中《竹簡帛書出土文獻》收錄《馬王堆漢墓帛書》、《武威漢簡》、《睡虎地秦墓漢簡》、《銀雀山漢簡》、《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及其它散見簡牘共140多萬字的竹簡帛書出土文獻,價值頗高。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庫主要是提供給本單位研究人員使用的,當然也有部分數據庫對外開放,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幫助。雖然這些數據庫有種種限制,但它們無疑為古典文獻的研究(當然包括其它專業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方的圖書館、以及其它數以百計的網站向用戶提供收費或不收費的古籍文獻檢索服務,甚至還提供古籍文獻的下載服務。顯然,這些工作的開展,為學術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支持。至今為止,據筆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圖書館數據庫之外,提供各種文獻下載的中文網站至少在200個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獻下載的網站。這些古典文獻數據庫或有關網站的建立,確實為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乃至其它學術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幫助。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古典文獻數據庫大量涌現的同時,一些潛在的問題與數據庫本身的缺陷嚴重地制約著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正常發展。

從古典文獻數據庫技術發展角度來說,筆者認為大致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PDF圖像文本數據庫,其數據來源主要是以掃描方式獲得,形成PDF圖像文本。這種圖像文本優點是直觀,與原書分毫不差,但它的缺點是功能極其單一,僅可供瀏覽圖像和簡單地檢索書目。雖然第一階段的數據庫功能極少,但畢竟能方便而直觀地閱讀文獻了,因此引起了學者們廣泛的興趣。必須指出的是,由于功能太少,這類數據庫難以進一步發展。

第二階段是元數據數據庫,以香港迪志公司投資、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設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庫全書》、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設計、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的《四部叢刊》、尹小林《國學寶典》、南開大學永川公司的《二十四史》,以及大陸、港臺等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制作的較大型的數據庫為代表。它們的優點是具有較多的基本功能,如檢索、卡片、打印等功能,有些還附加了日歷查詢、字典、音樂背景等附加功能。然而,它們都不允許對數據庫內的文本錯誤進行修訂、沒有圖表處理能力、不提供功能升級服務(某些軟件提供所謂新版本,實際上只是增加一些文獻文本,并未真正提升軟件服務功能)。而且由于各自為政,開發者大都采取自定義方法來自造非常用的生僻詞,因此各種數據庫之間字庫不能相互兼容。這一階段的古典文獻數據庫也有吸收第一階段數據庫有圖像的優點,如上述提及的《四庫全書》就附有圖像,以利研究者核對文字。該階段絕大多數數據庫注意到版權問題,但仍有一些數據庫在版權上出現較大問題,乃至引起法律糾紛。

計算機技術廣泛地涉入文科研究領域,各種古典文獻數據庫紛紛建立,當然給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極其有利的幫助,然而,在筆者看來,目前計算機技術在這一領域中的運用形成紛亂無序的“戰國時代”,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否則將會影響或說削弱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乃至其它學術研究)中巨大作用。對此弊病,筆者擬作一概述,企望引起有關部門、數據庫開發者及使用者的重視,以期真正使計算機技術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大致說來,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缺乏整體領導與規劃,國家投資與收益不對稱。當然,首先應該看到,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著手做了一些規劃,也實施建立一些比較大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如2002年10月,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受科技部的委托,牽頭聯合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啟動了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項目。這一項目的目的就是力圖建立我國比較統一和規范的數字圖書館標準,自然也會對建立古典文獻數據庫有較大的借鑒與參考的價值。又如北京大學《中國基本古籍庫》、上海圖書館《古籍影像光盤制作及檢索系統》等等,也由國家有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而且已經啟動并完成了部分內容。不過也應該強調,由于國家沒有制定出一個比較符合國內數據庫發展狀況的真正有價值的規范體系,因此這些項目的承擔者仍是各自為政,數據庫之間并不能兼容,不可能形成技術“合力”。再從所取得的社會效益或說實際使用價值來看,也不盡人意。因為至今為止建立的各種數據庫仍人為地設置許多障礙,無法使它們實現較大的使用價值。數據庫由國家投資,收益自然應該歸國家,或者成為不收費的公益數據庫,但目前收益既不歸國家,又未能成為公益數據庫,這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遺憾。實際上,數據庫制作者無償利用國家投資進行了開發,制作完成后卻獲得相當豐厚的收益,使人感到有“國家投資,個別單位圖利”的印象。筆者不反對交納一定使用費用,但收費單位一定應該說明收費后去向,絕不允許產生國家投資而由個別單位乃至某些個人得利的情況。

其二,開發商嗜利忘義,數據庫錯誤嚴重。除上述由國家投資開發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外,還有一些有一定技術實力的軟件開發商加入到古典文獻數據庫的開發中來了。比較而言,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及各地圖書館建立的古典文獻數據庫質量較高,而開發商則很少關注數據庫中的文獻質量。我們承認確有少量開發商制作的數據庫質量較高,如迪志公司開發的《四庫全書》之類,然而象《四庫全書》這樣的數據庫確實鳳毛麟角,難以尋覓。我們發現,甚至有些開發商僅僅是把文本進行文字掃描導入,疏于校對,因此文本錯誤百出,難以卒讀。由于利益驅使,絕大多數開發商都以“獨自開發”為己任,數據庫設計相互保密,互不兼容,使用戶深感不便。這些問題已嚴重地影響到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正常發展了。

其三,熱門文獻數據重復,冷門文獻數據罕見。雖說目前數據庫品種繁多,但由于考慮到使用者對文獻內容的需求,因此許多開發者熱衷于開發那些熱門數據,而一些比較冷門的文獻則鮮有人問津。實際上,冷門的文獻并非是沒有學術價值的文獻,只是使用人較少而已。因而,目前不但數據庫中文獻內容重復現象極為普遍,甚至同名同姓的數據庫也有不少,如《四庫全書》就出現了武漢大學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等數種不同版本。且不說那些數量繁多、質量也不甚高的數據庫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其實也使用戶陷入無可適從、欲舍不能的境地。用戶往往為了某些少量文獻內容不得不購買和安裝整個數據庫操作系統,而且這些龐大的數據庫大量占據硬盤空間,導致計算機運行速度大為減慢。而那些允許網上檢索的文獻數據庫又往往容量極大,上網檢索者多,導致“交通阻塞”!

其四,技術關卡重重,難以互相兼容。各開發者既鑒于不同開發目的與技術條件,又為防止他人解密,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在數據庫某些程序中人為設置技術障礙,以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損害。自然,開發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本身利益不受損害是無可非議的。然而也由于人為地設置了障礙,卻使各種文獻數據庫之間不能兼容,無法形成合力,先進的技術反而成為技術壁壘。實際上,這一情況大大浪費了寶貴的人力資源與財力,對古典文獻的開發與利用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由于技術壁壘,在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文字方面更導致許多問題。我國古籍常用漢字大約為4萬余個,這還不包括超過2萬個異體字及數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然而我國目前在計算機上采納的國標字庫(GB)和擴展字庫(GBK),兩者相加也只有27000余字,這與我國古籍常用漢字數量相比,實在差距太大。因此,如此小的字庫與需求相比確實是捉襟見肘。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一些軟件設計者就采取在自定義區自造字(乃至占據字庫中擴展B的位置)、有些也用圖片方式來填字。而這些自造字、圖片字,拷貝到WORD文本之后,由于內碼位置的差異就變成其它字了,從而導致文本錯誤。

其五,功能單調,難以真正為科研服務。建立較早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功能比較單調,只能做些簡單檢索、拷貝,沒有更為先進的功能,不能適應學術研究的需要。后來的一些古典文獻數據庫也存在類似問題,例如《四庫全書》的檢索功能,雖說可以采用添加“作者”、“書名”等限定條件,但檢索結果只是羅列一排出處,無法直觀地了解檢索到的具體內容。而且《四庫全書》也沒有提供更多的功能給用戶,因此這一巨大的工程仍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況且這一數據庫目前已經“定型”,不再繼續開發,使用戶對此深感遺憾。而其它古典文獻數據庫設計者的思維大多仍停留在“文本之爭”當中,重復著原來設計思想的錯誤,沒有更多地開發為科研服務的有效功能,因此在筆者看來,這一做法顯然不可能真正擺脫古典文獻數據庫目前面臨著的困境。

其六,學術圈地,使人心有余而力難用。解放后,一些國家級出版社化費了極大的精力,組織專家點校了不少重要古籍,為學術研究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然而時至計算機時代的來臨,卻出現了“版權”的問題。一些制作者忽視了國家有關版權法規,直接利用了一些出版社的成果來牟取經濟利益,理所當然地會產生版權糾紛。筆者以為,保護版權是每個學者乃至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根本毫無討價還價的余地。然而問題是,現在一些出版社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對自己已出版的點校過的古籍進行開發,而愿意開發這些古籍資源者卻無法涉入其中,導致他們處于既想開發這一寶藏又無法回避版權問題的尷尬境地,這就使眾多需要使用者望洋興嘆。如果有關出版社不愿授權,那么想要開發這些古籍者只能返回到沒有標點的原始文本中去。這種情況確實使每一個希望使用古典文獻數據庫的用戶感到極其失望,而且嚴重影響了古典整理與研究的現代化進度。

上述種種現實情況,已經是制約計算機技術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支持的瓶頸了,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計算機技術即使再發達,恐怕也難以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予以真正意義上的支持與幫助。

轉貼于 三、如何解決古典文獻數據庫存在的問題

古典文獻數據庫存在的問題是十分明顯的,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利學術研究(當然包括文獻研究)的迅速發展?筆者以為現在應該設計和開發出新一代文獻數據庫的軟件。按照筆者設想,這代軟件應該以建立能自由升級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為目的,是一種以提供強大功能為主、徹底解決版權問題的數據庫,實際上是建立一個規模巨大的功能相對完善的學術研究資源庫。所謂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是綜合性數據庫,只能由國家有關部門作為主要規劃者,它應該盡可能地包羅我國傳世古典文獻、碑刻資料和出土文獻等。在此基礎上允許建立適應每個研究者研究范圍的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是指每個具體研究者所擁有的安裝在各自計算機上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它擁有一定數量的適合自己研究的范圍的古典文獻文本。其實,各個研究者并不需要一個“包羅萬象”的規模極其巨大的數據庫,即使象占據6至7個G硬盤的《四庫全書》,具體到一個研究者真正需要的內容并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內容。

問題的關鍵在于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與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兩者之間的技術“契合”,即兩者互相兼容的程度。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與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有所區別,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側重于文獻數量的完善、完備,而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則應該考慮其功能強大。因此,從本質上說,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是一個統一的設計比較周密、與其它個性化數據庫在技術上能實現良好兼容的的數據庫;而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應該是“百花齊放”式的但必須能與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兼容而非各自為政的小型數據庫。兩者關系是源與流的關系。鑒于此,筆者以為目前應該從兩個層次上來解決問題,一是盡快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一是繼續開發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

根據筆者近幾年的實踐,感到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不可能的。其實只要認真對目前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作一分析與梳理,重點突破一些瓶頸問題,應該說是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的。那么怎么才能突破上述這些瓶頸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考慮的。

其一,加強總體規劃,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作為一個具體單位來說,誰也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因此,這只能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人力物力來完成。其實,就目前來說,國家投入資金并不少,但由于制度原因,只是向某些重點院校或科研單位、向重點項目投入巨資,而這些單位建立起各自為政的古典文獻數據庫、期刊數據庫,雖然也為學術研究作了一些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各自設計思路不同,相互之間不能兼容,已經妨礙到數據庫進一步發展了。以筆者愚見,國家有關部門應該主動負起責來,加強領導,重新考慮古典文獻數據庫的立項問題,組織力量、投入資金,真正建立起一個規模巨大、能為絕大多數研究者利用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同時也應該考慮所立項的古典文獻數據庫與其它數據庫(如現代文獻數據庫、當代文獻數據庫、期刊數據庫等)之間的兼容關系,只有這樣,或許若干年之后就能建立起一個價值極大的能真正為學術服務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乃至包羅一切文獻的數據庫。當然,就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來說,可以進行適量收費服務,但主要仍應該定位在“公益”上,不以“利”為主,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有價值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來。

其二,數據庫內容與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分離。這個問題與上述問題是緊密關聯在一起的,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數據庫內容與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分離,那么目前“列國紛爭”的面貌是不可能真正解決的。

我們知道,一個古典文獻數據庫實際上是兩大部分組成的,一是古典文獻數據庫內容,即數據庫所包括的文獻文本,二是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其實目前所見有關古典文獻數據庫都是“兩者合一”,即既包含一些文獻數據內容,又有具體的操作服務系統。事實上,這些古典文獻數據庫在功能上明顯存在缺陷的。就目前古典文獻數據庫管理形式來說,一是網絡管理,一是個人管理。前者是網絡數據庫,一般是單位所擁有的數據庫,即我們所說的網絡版,后者是安裝在個人電腦中的個人版。就功能來說,網絡版沒有必要具有卡片、文本修訂、書簽等個性化的功能,個人版應該具有做卡片、文本修訂、書簽、文獻管理等個性化的功能。就文獻數量來說,網絡版自然力求文獻內容豐富,盡可能包羅文獻文本,而個人版實際所需要的文獻數量是根據各自研究需要而定的,因而強行“規定”使用所有文獻內容并不值得肯定。就文獻內容來說,網絡版與個人版都應該允許不斷地增加其數據庫文獻內容,但不同的是,網絡版應該是只增不減,而個人版應該允許用戶根據研究需要自由增減文獻內容。

在筆者看來,應該從單純的文本內容競爭的思維中解脫出來,進入以文獻檢索服務系統競爭為主,文本竟爭為輔的體系,或許是解決古籍文獻數據庫的出路。也就是說,擅長計算機技術的開發者(開發商)應該注重文獻檢索服務功能的開發與完善,而具體文本的整理可由研究學術的專業人士來完成。這樣,開發者就可能開發出比較成功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而數據庫中的文本也由于專業人士的加入而能大大提高文本的準確率,然后合成為一個規模較大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當然,輸入和整理古典文獻文本可以采用投標(或以申報項目形式)來確定,規定統一格式,要求保證文本的正確率達到一定比例,完成后再分別導入這一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中;經過若干年努力,最終能形成一個規模巨大、適應于學術研究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我想,采取這種措施不但節省了大量重復投資,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且一旦建立起這個規模巨大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可以解決了目前數據庫泛濫、文本錯誤太多、重復勞動等弊病,而且真正能做到廣大學者對古典資源“共享共有”。

在此基礎上,各個開發商可以力求開發學者們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它無須考慮文獻文本內容,但必須功能強大、操作方便,并與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完全兼容,學者們通過“購買”文本或其它方式來方便地組建自己的數據庫,這樣或許會給學術研究帶來真正的方便。

還須補充的是,我國的古典文獻中有大量表格與圖片,而由于技術原因,目前所有古典文獻數據庫都沒有導入原著的表格與圖片,極個別數據庫有少量圖片也是不能檢索,這是目前眾多古典文獻數據庫的重大失誤之一。其實只要真正化力氣去探索,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因為筆者曾作過設計并反復試驗,只要設計合理,圖片與表格不但可以導入數據庫,而且都是可以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

其三,加速確定字庫方案,以利數據庫健康發展。當然,要真正解決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問題,還必須解決字庫問題。目前,國家雖然組織專家在論證有關字庫問題,然而由于進程不快,遠遠落后于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需要。按照筆者的看法,應該建立一個以Unicode字庫為基礎的、適應漢語古籍需要的、并與國際接軌的真正有中國特色的字庫。這就需要抓緊工作,迅速落實擴展字庫B的內碼。同時根據我國漢字的具體特點,對自定義區域的6400字的內碼配置也應該有所規范,這樣才能使漢語字庫統一問題落實到實處。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么就能真正解決目前古典文獻數據庫之間字庫互不兼容問題。

與字庫相關聯的是字體問題。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考慮到古代文獻對文字的特殊需要,筆者以為凡是古代文獻數據庫中的文本應該保留繁體字,以防繁簡不分而導致文義偏差。就目前計算機技術來說,解決這一問題是毫無困難的。其實用繁體字輸入文本早已不是問題,而掃描古籍文本再轉換成文字的技術也十分成熟,如北京書同文公司的“數碼翰林”OCR識別系統,應該說是極有價值的識別軟件,對絕大多數繁體文字能夠正確識別。如果能再進一步加以改進,使擴充字庫數量并與Unicode字庫兼容,那么古代文獻的文字識別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應該強調的是,古代文獻以繁體字導入數據庫,但應該允許在數據庫中自由進行繁簡轉換,換句話說,若需要使用繁體字時,文本可以保留繁體字,而需要簡體時,可以十分方便地轉換成簡體,這樣就適應用戶對繁簡體的不同需要了。

其四,徹底解決古典文獻版權問題。這是困撓計算機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的重要難題之一。自然,這一問題要真正得到落實確實存在相當困難的,因為版權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不過,即使困難再大,古籍文獻數據化的發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停止的。筆者以為,有關出版社在維護自身法定的版權權益的前提下,應該從大局出發,在收取一定數量的報酬前提下,允許制作有關古典文獻的數據庫,以利學術研究的發展。至于報酬多少可以也應該實事求是地酌情商定,國家有關部門應該主動與那些出版社協調,亦可將目前大量分散投入到各課題中的資金中抽出部分來補償有關出版社,雙贏互利,以求突破版權瓶頸,早日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與此相關的是古典文獻電子文本的版權問題,這也是個極難處理的問題。因為用戶若貪圖小利,版權意識不強,不愿化費代價使用電子文本,就容易產生“盜版”問題,如此就使得制作古典文獻電子文本者的正當利益大受損失。按筆者設想,如果真正能夠由國家有關部門主管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工作,那么就可以設想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規定導入數據庫的文獻文本都給予一個“統一編號”,沒有統一編號的文獻就不能直接導入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和個人使用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中,也就是說,個人使用古典文獻電子文獻必須化費一定的代價才能取得使用權,這樣就可以保證制作古典文獻電子文本者的一定收益,防止版權意識不強者侵權使用。同時由于古典文獻電子文本都有了統一編號,那么也就可以防止某一具體文獻文本重復錄入的問題。即使有部分重復,古典文獻電子文本也可以在用戶選擇過程中優勝劣汰。

其五,建立公平的交易平臺。建立龐大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當然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而這種古典文獻數據庫自然不是每一個普通研究者購買得起的。在筆者看來,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應該在經濟允許的前提下購買有關數據庫,以供教學、研究之需。當然也應該允許個人在交納一定數量的經費后,自由上網使用這一數據庫,并允許購買(下載)一定數量的古典文獻文本,自行導入各自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以利建立個性化的有實用價值的數據庫。如果真能做到這樣的話,那么就將會促進學術研究的迅速發展。

第3篇

1計算機軟件工程中的數據庫建立

在進行計算機數據庫建立的整個過程中最開始就需要對計算機基礎框架進行設計,并且同時需要對計算機中的數據庫進行改進,而計算機軟件的運行是需要通過網絡這個媒介來作為支撐,要不然計算機系統中的軟件就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系統數據庫的搭建過程中要考慮到這些相關的影響因素,整個系統的各子系統之間相互之間需要形成良好的交互關系,最終才能使系統的軟件運行,同時也可以保證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息的安全性。在軟件工程數據庫一開始建立初期就必須要有明確的應用范圍,這樣就能夠高效地做好計算機數據庫的管理工作,在初步形成了數據庫的總體構架之后,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其他功能的完善,提升整個軟件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并解決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漏洞,當這個軟件在不斷更新升級改進后它的功能將會越來越人性化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在抵抗外界的干擾方面也是會做得更好,此外數據庫也要及時進行更新以免出現使用故障問題。編程技術是形成計算機數據庫的基礎,各功能的協調是解決軟件技術問題的主要途徑,軟件在開發出后投入市場讓用戶進行使用中要有效利用好計算機數據庫中的資源,使得軟件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進行自動更新,來解決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增加一些必要的功能。在做軟件過程中工程師要合理的選擇匯編語言,然后進行軟件框架的編程,這樣就能更好的做出所需的軟件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2數據庫文件建立

2.1類型比較

數據庫需要處于讀取的條件下才能對數據庫的文件進行建立,為此在數據庫進行數據建立的最初階段需要做好對比工作,防止出現在讀取的過程中出現數據的丟失卻不能及時發現的問題。通常采用對比的數據讀取方式更能夠保證數據讀取的穩定性,同時在文件讀取出現問題時也更能夠直觀的發現問題,也更能夠找到合適的類型。在文件讀取時要做到節省計算機的存儲空間,并且短時間地對數據進行讀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可以保證軟件運行的流暢度和穩定性,更不容易出現運行故障問題。

2.2創建數據庫

一般情況下是在文件建立之后進行數據庫的建立,并且在創建之后系統將會對訪問的權限進行限制,會限制用戶之后的相關操作,特別是在當系統出現一些問題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時,由于權限限制的原因將需要對各方面進行調整,需要更加有效的關聯才能使得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有較高的保障。為了保證系統的穩定可靠性可以采用分模塊的形式來對系統的多個功能進行逐一控制,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數據庫各功能的穩定性,保證系統的流暢運行。而一些在外部安裝的軟件就相對來說在對數據庫創建時簡便很多,在對外部軟件進行安裝時可以采取私人模式的安裝方法可以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同時需要根據軟件的具體特征來建立合適的數據庫,保證數據庫中的資源能夠充分利用,此外還需要不斷對編程技術進行改進。為了能夠保證系統在系統出現問題數據丟失的情況下保證系統快速的快速恢復運行,需要對數據庫中的信息做好備份工作。

3對數據庫文件的訪問

3.1面向對象的數據庫存儲模式選擇

分區之后就可以進行數據庫存儲模式狀態,但是這項功能又存在多方面的安全問題。數據庫的存儲的作用就是對用戶的各項權限進行一定的限制,以保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這種訪問權限是被分為多個訪問級別,不同類型的訪問用戶,進入系統的頁面信息也會有所區別,主要目的還是在于保證系統的安全和穩定。建立了文件類型數據庫后,更加有利于文件的訪問,在進行系統的功能設計時需要重點針對這一方面,要做好合理優化系統資源,保證系統高效穩定運行。

3.2數據庫文件的加密保護

文件加密主要是防止用戶的個人重要信息被他人盜取而采取的保護措施,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用戶的信息安全,主要的措施就是通過對用戶的信息根據信息的重要程度來設置,在用戶進行使用時需要設置登錄密碼來保證信息安全,同時在登錄數據庫時也需要密碼,這類分等級分類型的密碼設置可以保證技術人員高效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保證數據庫和用戶的信息不會被木馬等其他病毒攻擊竊取信息,損壞計算機系統,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對于在這個過程中信息選擇問題可以通過加密選擇來解決,通過結構優化來解決功能沖突問題,最終保證系統處于一個安全穩定的狀態下運行。

3.3數據存儲模式使用方法比較

使用方法的對比過程影響著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同時在軟件處于工作狀態下進行判斷系統是否處于不穩定運行的狀態,最終技術人員根據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而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同在網絡如何進行選取完全看之前設計時的功能選擇,以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決定的,最終可以達到提高系統穩定性的作用,而這種解決策略在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入侵系統這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在保障數據庫的信息安全方面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一般性的軟件技術問題,在這種模式下軟件都能穩定運行,此時在系統獲得到信息后能夠自動進行選擇分類,這樣就能保證數據庫調動數據的效率和速度,同時軟件也會根據具體要求進行自動更新,而這都需要各系統間高效配合才能實現。同時系統會對各模式進行篩選,找出其中的問題,優化整個運行系統。

3.4開發設計中的編程技術選擇

保證軟件系統的穩定性是選擇哪種編程技術的重要參考標準,得到編程技術能否保證資源的高效利用,還有保證系統穩定性的能力。通過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編程來解決系統的一些相關問題,當系統出現不穩定時要及時發現問題所在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軟件不會出現較大的功能問題影響到軟件的正常運行。相關的技術人員在進行問題診斷時也要針對性的進行檢查,保證系統能夠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下持續安全運行。所以軟件運行的穩定性和編程技術的選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編程技術選取的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到軟件運行的穩定性,因此要選擇最為適合特定軟件開發的編程技術。在一開始的軟件開發階段遇到問題可以對軟件開發的基礎框架進行優化,以保證之后的開發能夠有效進行,這就對編程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程技術能夠實現軟件特定功能的同時也要保證軟件的安全性。

4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都需要利用計算機技術來獲得發展,因此在很多非計算機類的工程領域內也越來越需要懂得計算機編程技術的人才,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人員面對這門較為復雜的學科一開始學習都會有所困惑甚至退卻。本文就關于數據庫系統做了詳細的說明,希望對相關的使用人員有所幫助,也為非計算機專業人員提供學習方法。

軟件工程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范麗萍.基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的數據庫編程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164-165.

[2]張程譽.基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的數據庫編程技術[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8(6).

第4篇

【關鍵詞】數據庫;計算機;信息化管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科教部承擔全院醫務人員的科研課題管理、繼續醫學再教育的教學培訓以及接收省內外各大院校實習生和醫療單位進修人員的管理工作。根據科教部管理工作特點,自行開發設計的計算機進修人員信息化管理系統,從2002年9月至2008年11月,取得顯著成效。

1 數據庫的建立

在使用傳統方式實行進修人員的教學培訓及建檔的管理工作時期,由于職能部門普遍缺乏計算機參與醫院管理的意識,進修人員管理總停留在手工登記報到,紙質文檔資料保存的水平上,隨著管理工作人員的變更,歷年的進修人員管理檔案建檔無標準,各類管理的統計表、登記表格不統一,在醫院檔案室歸檔的歷年進修人員登記本,記錄不全不規范,查閱起來十分困難,大量寶貴的信息資源被白白浪費,影響了信息在現代化醫院管理中的作用[1]。

近年來,隨著衛生部要求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的規范化培訓質量的提高,我院每年平均承接省內外進修人員近500人,管理工作強度不斷增大。根據進修人員管理工作的特點,運用計算機數據庫原理,建立了 醫院進修人員信息管理數據庫,結構包括有:進修人員基本情況、學歷、職稱、身份證號、資格證號、執業證號、 畢業院校、 選送單位、 醫院級別、 進修科目、進修期限、學分數、報到及離院時間、 進修考核評價等主要項目。使進修人員文檔資料做到標準化和信息化建檔,實現了進修人員規范化的教學、培訓、接待程序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

2 進修人員信息化管理

2.1 進修申請規程化 統一使用自行設計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進修人員申請表》,要求省內外進修人員各選送單位直接從我院網站下載使用,并詳細填寫上述進修人員信息管理數據庫中的各個項目,經選送單位及上級部門簽署意見蓋章后,連同執業證書復印件一起寄來,以便經我院審核同意后,寄發進修錄取通知。實現了對進修人員信息管理的電子建檔。

2.2 進修管理制度化

2.2.1 進修人員持我院進修錄取通知及執業證書復印件等要求的相關證件,按時到我院科教部報到。本人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進修人員登記表》親筆簽到并在登記表及胸牌上貼相片;每位進修人員還要簽收《進修、實習醫務人員職業損傷的處理》,以告知進修、實習的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損傷時的應急處理方法,簽收登記本留存醫院科教部、感染控制科備案。進修人員到進修樓、財務科辦理住宿和交費手續后,再到醫務部、質控科等職能部門簽到。

2.2.2 醫務部簽到,審核進修人員執業范圍及執業地點是否符合,執業范圍不符者,在《進修人員到科室報到單》上附無處方(報告)權通知。

質控科簽到,辦理電子病歷書寫認證書,統一到廣西認證中心辦理發放“電子鑰匙”手續。

2.2.3 全體進修人員報到完畢,由科教部、醫務部、質控科、感染控制科、預防保健科、手術室聯合組織講課,經有關醫院規章制度、醫療糾紛防范、電子病歷與質量管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手術室如何洗手等內容的崗前培訓,并當場組織有關醫院感染控制知識考試,成績存檔科教部和感控科。崗前培訓后,持《進修人員到科室報到單》及執業證書證件復印件進入科室報到。

2.2.4 進修人員學習結束,將《進修人員到科室報到單》經科主任簽字后交科教部歸檔。持《進修人員到科室離院單》到進修樓、保衛科、醫務部(護理部)、質控科等職能科室簽字辦清手續后,將《進修人員培訓考核登記手冊》交科教部留存,攜帶進修鑒定、《進修結業證》及離院通知離院。

2.3 教學文檔規范化 在對進修人員教學管理上,要求各學科每年有教學計劃安排教學總結,對進修人員進行入科考試和離院時的出科考試,并撰寫論文、綜述或學習心得;進修期間日常考勤、手術情況、專科操作、參加學術活動等一律記錄在《進修人員培養考核登記手冊》中,離院時歸檔科教部。要求全院各科室實行教學文檔規范化管理,各科室教學秘書們統一使用科教部發放的教學文檔盒,存放歷年教學計劃、總結、多媒體教學課件光盤以及進修人員的進、出科考試卷、論文、綜述、學習心得等文檔,認真做到實施教學有計劃,檢查教學有文檔 。全院各科室教學計劃和總結,經院內網發送電子郵件匯集到科教部電腦信息備案,教學文檔按年度歸檔。

3 進修人員信息化管理成效

根據科教部管理工作性質,自行開發設計的醫院進修人員計算機信息化管理系統,在windowsXP系統平臺上使用VFP6.0語言設計。錄入數據除了姓名及部分不規范的數據名稱外,他項全部采用數字代碼式快速輸入;使用SQL查詢功能,確保了數據查詢、更改簡便準確;管理模塊功能單一化,系統程序維護簡捷;在管理菜單中使用TYPE命令,將庫數據導出為EXCEL表格,除了固定的匯總統計表格外,還能隨機統計、繪制各種所需的動態性報表及對比統計圖表。

通過對進修人員計算機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從錄取通知寄發到進入科室報到,一律實行計算機文字套打和表格打印,使每位進修人員都建有一份包括進修人員申請表、登記表、保證書、入科報到或離院通知單、進修人員培訓考核手冊、以及各類執業證書復印件的進修檔案和電子文檔。應用進修人員信息管理系統,使過去用傳統的接待方法,1個工作人員需一星期,才能完成每批近百名進修人員的報到手續辦理工作,現在只需2 d就能完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質量。

多年積累的進修人員管理信息,為分析全區不同地區市、縣、鄉基層醫療單位技術人員分布,進修各類學科的趨勢提供了豐富的原始數據。通過對數據庫中選送單位、 醫院級別、 進修科目、進修期限項目的檢索,為醫院決策層掌握全區地、市、縣鄉基層衛生醫療單位,對各類學科人才的需求及技術力量的發展情況提供了全方位的優質動態信息,有利于我院加強與基層醫療單位的技術協作和培訓力度。也為我院教研室有針對性的制定各學科教學計劃、實施導師帶教制、安排各類學術講課提供了科學的分析數據,有效地執行教學計劃的實施。使進修醫師在良好的進修教育環境下,積極自學,輔以指導與講授,使其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提高自我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2]。有效的提高了我院執行衛生部資助的培養我區國家級貧困縣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骨干的“西部地區衛生人才培養項目”,執行衛生廳“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的進修人員培訓質量和執行力度。

運用計算機數據庫技術,使進修人員管理工作全程形成SOP標準化流程,管理制度規范成冊,實現了醫院進修人員信息化管理。

參考文獻

第5篇

本文討論了計算機數據庫通常存在的安全問題,然后主要從應用的角度以及管理高度,探索了如何對數據庫安全進行防范,保證企業、事業單位數據的安全。

【關鍵詞】數據庫安全 數據庫入侵 主動檢測 入侵檢測 數據庫攻擊

根據企業的一個調研機構-策略研究組(其英文縮寫為ESG)在近些年調查報告,指出大約存在 15%的公司企業,上一年碰到過若干次的信息泄露與數據安全問題。這是一般性的,還有特別的將近 41%的公司、組織機構等等碰到過一次特別嚴重的機密數據泄露。當然這些報告通常是對部分情況的統計調查,沒法將全部的情況都理清,可管中窺豹的是數據安全問題以及信息泄露問題現在是一個十分值得重視和加強的問題,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無論是網絡層面還是數據庫方面,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安全性挑戰,本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展開,主要從管理層面、技術層面、應用層面等多角度多維度的探討數據庫安全機制、安全防護等問題,以期盡量減少數據庫遭受破壞和入侵的可能,保證安全特性,為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1 數據庫安全危險性分析

這里根據數據庫結構和功能上劃分,能夠將其信息安全問題劃分為如下的若干方面:

(1)首先是用戶的認證問題。可以說這個是數據庫安全首先遇到的一個情況,相對來說其風險以及存在的隱患是很大的。當有關技術人員、不法分子將這一層面破壞了,那么能夠長驅直入十分便利的就進入到數據庫里進行肆意的破壞活動。這里以甲骨文公司的oracle數據庫為例子,在其數據庫系統里,監聽器就扮演著這個角色。該子系統存在著設計上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就會導致產生很多數據庫系統漏洞,具體的有緩沖區的溢出問題以及管理配置等問題,這都是認證這個情況不完善所衍生出來的數據庫安全隱患。

(2)SQL代碼編程出現的問題。現在一些市場上常見和常用的關系數據庫,通常具有支持存儲過程、以及接受函數、觸發的這些功能,一些良好方便的系統通常甚至具有專門設計的 SQL擴展語言包。所以這種情況下,一個安全的隱患就存在于 SQL代碼編程設計上的不足,也就是系統的漏洞上面,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類似SQL 注入這種安全隱患,最糟糕的是,這種安全隱患并不是很好發現,雖然只是一個小問題,可是萬一被人發現并且突破造成的破壞往往是不能恢復,這種災難后果。

(3)文件系統的隱患。可以這么理解,即使是存儲在數據庫系統中數據,最終從操作系統上看也都是歸結于文件方式存儲到電子計算機上。或者其相關的配置數據,也同樣是通過配置文件的方式進行存儲的。所以文件數據系統層面的數據安全,也是數據庫本身安全問題的重要方面。尤其是網絡計算機,如果從操作系統層面攻破了電子計算機的壁壘,也或者是修改了相關的配置數據,那么等于曲線、間接的影響了數據庫系統的安全,這個典型的體現在一些數據庫諸如Oracle的Exproc漏洞,或者例如Informix 的SPL漏洞方面。

(4)密碼的安全及其管理。實際上,系統密碼、數據庫密碼是相對來說一個非常脆弱的環節。無論是用戶口令的設置和更改,都應該充分保證其安全性,不僅如此在其日常的管理和應用上,制度層面也必須加強安全性教育。然后可惜的是許多一般使用者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能及相關的專業知識,例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密碼過段、過于存在規律性這種的弱密碼情況經常出現,同時也不懂得經常更換密碼等。

2 加強技術應用和管理提高安全的手段

(1)主動對網絡安全進行處理配置。當然購置良好的防木馬和防病毒的系統是必要的,除此以外,一個良好的手段就是通過分段VLAN及VLAN間訪問控制的方式來保證數據庫的安全。一般在傳統不注意VLAN劃分情況的時候,往往將所有的企業內部終端、業務部門子站、以及相關的服務器或者交換機以及路由器全部放在某個具體相同網段,這種情況下所有網絡都具有一樣網絡號,同時也有完全一致的子網掩碼,那么就沒有辦法去有效的防止它們之間的相互訪問,這就給數據庫安全帶來了隱憂。可以說這種防護方式在技術上并不是太難,一般的管理應用者只需要簡單的培訓就可以掌握,通過一些簡單的配置,只需把核心的交換機變為三層結構,而且實現企事業單位內部網段的多VLAN劃分,就能達到良好的防護性能。這是一種投資小、見效快,快速進行系統改造的良好方案,其終極目的是防止內部的亂訪問,控制數據庫不會被內部隨意攻擊,加強了數據流的管理。

(2)通信監控措施。管理者主動應用通信的監控記錄軟件。其實單從管理方面入手這種數據庫安全問題,肯定是不夠的,管理最終還是要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在數據庫系統、服務器上加載跟路由器、多層交換機以及防火墻的系統軟件,確實能夠實現數據的過濾,實現相對來說較為可靠可信的通信,甚至一些部署IPS還能實現避免受信任終端攻擊的情況,然而一旦有“內賊”從內部去破壞、竊聽數據,而且這個行為屬于Telnet, SNMP等等的操作方式,那么單單通信部人員惡意破壞數據庫或竊取數據的行為卻無法識別和阻止。所以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必須要有相關的記錄來配合使用。這里的通信監控措施主要指除了相關的數據安全防護軟件以外,還要有通信記錄系統那么只要有人進行破壞、竊取的操作,只要查找數據記錄,就能夠發現各個終端跟數據庫服務器的通信數據傳輸,從而實現事后追查、甚至事情發生時的報警工作,也有利于數據安全發生問題后的恢復、查找工作。

(3)購買配置良好的入侵檢測系統。一種新型的數據庫安全保證的方式。這種系統專門通過主動的方式去發現存在的數據庫安全問題,能夠面對各種不同種類、品牌的數據庫系統,進行主動的檢測。現在看來這類數據庫入侵檢測主要有兩種方式去實現,首先是一種基于學習等手段來建立數據庫用戶正常行為這種知識庫,再一個是基于各種差異化數據庫安全威脅從而構架異常行為知識庫。

3 總結

論文對數據庫安全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威脅和隱患的特征,從管理和技術結合的層面探索了如何最大程度保障企事業單位數據庫安全,給出了良好的思路,有著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和理論價值。

參考文獻

[1]卿斯漢,劉文清,劉海峰.操作系統安全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美)Cisco Systems公司著,李滌非,歐巖亮,秦華等譯.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3]鄭濤.訪問控制技術研究綜述[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4,12:8-10.

[4]邵佩英,孫淑玲.當前流行的DBMS安全機制的剖析.計算機科學,1999,Vol.26(4),P.23-27.

第6篇

>> 信息生命周期理論在企業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統在施工企業設備采購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在高校檔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管理技術在農業機械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微博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 計算機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數據倉庫在高職院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WebGIS技術在名優農特產品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三維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統在設備采購中的應用研究 VPN技術在企業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自動備份技術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計算機技術在檔案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統在雷達產品檢驗中的應用研究 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政務微博發展研究綜述 計算機數據庫系統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論計算機技術在環境監測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無線網絡技術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Multi_Agent智能決策在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奧巴馬政府加入Twitter革命[EB/OL].(2009-04-27)[2013-05-03].

[4]鄭磊,魏穎昊.政務微博危機管理:作用、挑戰與問題[J].電子政務,2012,(6):2-6.

[5]劉依卿?微博.政府危機公關新手段[J].寧波大學學報,2012,(5):125-129.

[6]李多,周蔓儀,楊奕.網絡平臺對于政府與網民之間關系建設作用的探索――以伍皓的微博為例[J].新聞知識,2010,(8):49-51.

[7]Pu Li.Investig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disasters:Three essays on microblogging and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FOSS)environment[C].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2012.

[8]楊妍.自媒體時代政府如何應對微博傳播中的“塔西佗陷阱”[J].中國行政管理,2012,(5):25-31.

[9]Tobias Ed.Using Twitter and othe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provide situational awareness during an incident[J].Journal of Business Continuity & Emergency Planning,2011,5(3):208-223.

[10]Waters,Richard D,Williams, Jensen M. Squawking, tweeting, cooing,and hooting: analyzing the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on Twitter[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2011,11(4):353-363,11.

[11]Vladimir Barash,Scott Golder.Analyzing Social Media Networks with NodeXL[M].California :Morgan Kaufmann,2011:143-164

[12]C.Williams,G.Gulati.Social media in the 2010 congressional elections,Paper delivered at the 2011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C].Chicago,IL2011.

[13]J.Stromer-Galley.On-line interaction and why candidates avoid it[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0,(5):111-132

[14]張浩,尚進.微博時代的電子政務建設與創新[J].中國信息界,2011,(9):35-38.

[15]李雅.從政務微博看政府信息公開的發展[J].電子政務,2012,(4):34-40.

[16]Craig Chavez,Michael A.Repas,Thomas L. Stefaniak.A New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Residents: Local Government Use of Social Media to Prepare for Emergencies[J].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City/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10,(8):247-258.

[17]Kavanaugh, Andrea L. Fox, Edward A.Sheetz. Social media use by government: From the routine to the critical[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29,(4):12,480-491.

[18]Crowe, Adam.The social media manifesto: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emergency manage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Continuity & Emergency Planning,2011,5,(1):12,409-420.

[19]農專文.政府微博在網絡問政中發展前景與困境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16,35-36.

[20]姜勝洪.微博時代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2,(3):47-51.

[21]劉運來.微博時代政府在危機公關中公信力建設研究――以三亞“天價海鮮事件”為例[J].今傳媒,2012,(5):17-18.

[22]姚寶權.突發自然災害政務微博的實證研究――以北京7?21暴雨為例[J].懷化學院報,2012,(9):48-51.

[23]趙鴻燕,李金慧.西方政務微博的應用現狀與管理對策[J].中國記者,2012,(12):114-115.

[24]Hyehyun Hong.Government websites and social media's influence on government-public relationships[J].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 Public Relations,2013,39,(4):11,346-356.

[25]蔡鈺.“微博問政”與政府管理創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11):78-79.

[26]羅雙江.對突發事件中微博傳播效應的思考[J].傳媒觀察,2011,(3):29-31.

[27]Kavanaugh, Andrea L. Fox, Edward A.Sheetz. Social media use by government: From the routine to the critical[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29,(4):12,480-491.

[28]陳顯中.政務微博引導網絡輿情的機制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2,(5):9-13.

[29]WALL ST. 10 Ways Twitter Will Change American Business[N]. Time,2009-03-29.

[30]趙一鳴.微博在網絡輿論中的傳播機制與對策[J].青年記者,2011,(15):71-72.

[31]匡文波,郭育豐.微博時代下謠言的傳播與消解――以“7?23”甬溫線高鐵事故為例[J].國際新聞界,2012,(2):64-70.

[32]Liu Zhiming,Liu Lu,Hong Li.Determinants of information retweeting in microblogging[J]. Internet Research,2012,22,(4):24,443-466.

[33]Hemant Purohit, Andrew Hampton, Valerie L.Shalin,What kind of conversation is Twitter? Mining psycholinguistic cues for emergency coordin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29,(6):2438-2447.

第7篇

論文摘要:該文通過對于圖書館計算機的網絡系統的分析,詳細的闡述了圖書館計算機的網絡系統安全維護的必要性,并且提供了一部分能夠實現圖書館計算機的網絡系統維護的相關技術措施,其中包括圖書館中心機房的物理環境維護、計算機系統軟件的防護、圖書館網絡資源的管理、計算機網絡數據的安全維護等幾個方面。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滲透到各個領域中來。計算機網絡不僅使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方面呈現出巨大的變化。計算機網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文獻信息數字化,給傳統圖書館的管理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新鮮的活力,向數字圖書館方向發展成為當今圖書館發展方向的主流。

但是,隨著計算機網絡規模的擴大,各種導致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出現問題的部分也不斷出現:如調制調解器、交換機以及通信線路等各種網絡硬件的故障問題;網絡管理軟件和服務軟件的設置與優化問題;同時,網絡病毒使得網絡存在各種安全隱患等。對于如何有效地建設、維護好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系統,并保持其健康穩定的發展,是一座現代化圖書館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對于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系統維護給出幾點論述。

1 圖書館計算機網絡中心機房的物理環境的維護

1)機房是圖書館的數據中心,是圖書館網絡系統的心臟。建立良好的空調系統以及良好的防靜電系統,從而使得機房之中的溫度、濕度等指標得到保證,從而保證系統能夠長時間運行。所以機房內必須使溫度控制在(20±2)℃,而至于相對濕度也應該控制在(50±5)%。空調系統與溫度控制和濕度控制要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還得采取除塵、防塵、降噪等措施。對于如何高效率地避免靜電的影響,機房地面應該鋪設靜電地板。

2)為了保證中心機房的供電系統能夠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需要使用配套的穩定電源,配備大功率、長使用時間并且具有防雷擊功能的UPS系統。

3)對于機房的防盜措施管理,應該要采取比其他部門更嚴格的體系設施,在加固門窗同時還要科學地安裝視頻監視系統。而在防火方面得措施主要包括:裝備專用的滅火工具燈、滅火器,安全隔離通道和火災報警體系等。

2 軟件系統的維護

軟件系統的維護是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維護的重中之重包括對于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以及訪問控制等幾個方面的維護。

1)圖書館應該選擇技術比較成熟、安全性較高的操作系統。如果圖書館對于系統和數據的安全要求較高的話的,應該最好采用UNIX或者由其衍生的操作系統作為服務器的平臺,因為它的抗病毒攻擊、防黑客等性能要比Windows操作系統平臺更出色。

2)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安裝后,必須先安裝所有的系統補丁并安裝病毒監控軟件還要將其升級到最新版本后才能將服務器連入網絡。

3)關閉系統那些不必要的服務器端口,將安裝系統的默認開啟的不必要服務端口統一關閉。

4)以系統安全為基礎,根據用戶的需要,分別設定不同的用戶對數據庫的訪問權限。

5)制定軟件巡檢維護報告,建立軟件信息檔案,同時對軟件進行定期的性能評價,選擇更具性價比和使用性的軟件進行使用。

3 做好針對計算機網絡服務器的維護

服務器是一種特殊的計算機,其主要功能是能有效地在網絡服務中為各個終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同時,在網絡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它將與其相連的打印機、硬盤等專用終端設備提供給網絡上的客戶站點并實現資源共享,還能為網絡用戶提供集中計算、數據管理和信息發表等服務。作為圖書館計算機網絡運作的核心服務器,承擔著所有圖書書目數據和讀者的信息,包括借閱記錄,押金金額,罰款等等。一旦出現問題,那就意味著可能全館工作癱瘓。所以一定要保證它的穩定運行。除了硬件的穩定之外,數據的安全性也很重要。網關和入侵檢測系統無疑是很好的應對措施,同時,對于系統權限的管理也必須要制定一個嚴格的守則。

4 網絡系統的安全維護

1)計算機網絡的維護,首先是要全面的了解圖書館各部分的網絡組成。制定詳細的網絡交換設備和線路的檢查制度。并能對客戶端進行定期的日常維護操作,利用路由器或防火墻等能更有效地管理該計算機網絡。此外,配置路由器設備來分別制定圖書館內部各個部門對Internet的不同使用權限等。

2)提高對計算機病毒防范效率。計算機病毒是由人編譯制造的并對用戶計算機系統進行破壞進而竊取信息影響計算機運行的程序。目前對于計算機病毒的防范,一般都是使用較好的殺毒軟件。

一般使用的殺毒軟件應具備以下一些要求:強大的殺毒功能。目前較常見的計算機病毒約有4萬多種,然而計算機各種操作系統一般都包含大量能夠造成危害的計算機病毒,這就需要殺毒軟件能夠具有殺毒范圍廣、殺毒能力強的特點;完善的軟件升級功能。需要對殺毒軟件不斷地進行升級,主要是為了查殺不斷更新的各種計算機病毒;完好的實時監控能力。在運行計算機系統時,使其能夠得

到殺毒軟件的全方位保護。圖書館安裝的防病毒軟件可以與網絡防火墻相結合,使病毒與內部網絡隔離。所有的計算機都應該安裝能夠實時監測和查殺病毒的殺毒軟件,同時不斷更新最新的版本。圖書館內部使用的計算機一旦發現病毒,必須立即清除,以防止擴散。

5 圖書館網絡的數據安全措施

對計算機網絡數據進行備份:因為在硬軟件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發生故障或者遭到病毒的惡意攻擊甚至火災、地震等自然災難都會使得原有的數據丟失。為了使得各種因素所造成的數據丟失損失最小以及能夠重新恢復丟失的數據,我們必須要定期地對數據庫進行數據備份。數據備份不僅能夠確保數據庫的安全,還能夠對數據實現并行操作,來提高數據庫的使用性能。并且在用戶沒有關閉計算機的情況下還可以替換發生故障的部分。

計算機網絡數據加密:網絡數據加密是幾乎所有數據通信安全的基礎。加密過程必須由眾多的加密算法來實現,主要包括公共密鑰算法和對稱密鑰算法兩種。數據加密主要有數據存儲、傳輸和完整性鑒別等幾個方面。

1)數據傳輸過程中加密。也就是對傳輸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加密,一般采用的加密方法有端口加密和線路加密。前者側重于在信息發送端自動進行數據包的回封,進行加密,最終形成不可識別的數據傳送或者不可閱讀部分,當到達用戶目的地后,系統自動重組和解密,成為可讀的數據;而后者則對加密信息對于不同線路使用不一樣的加密密鑰。

2)數據完整性鑒別。通過對介入信息的傳輸、處理者身份和相關數據內容驗證關卡。通常包括密鑰、口令、身份等鑒別途徑,通過對比驗證對象輸入的特征值與預先設定的數值是否相一致,驗證其合法性。

3)數據存儲加密。同時,為了避免用戶數據存儲的失密,需要進行密文存儲和存取控制。前者通常經過附加密碼和加密算法轉換等方面實現;但后者則是通過對用戶訪問權限進行審查或者限制,來防止非法用戶存取甚至可以阻止合法用戶越權。

4)密鑰管理。如今密鑰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數據加密系統,包括密匙的分發、生成、更換、存儲和銷毀等幾個主要環節。

6 計算機網絡資源管理

網絡中的資源種類繁多,例如域名資源、IP地址資源、磁盤資源等方面。在客觀上,一方面要做好網上資源的規劃,如 Windows NT網的域管理,保證數據存儲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管理和控制網絡上的各種資源,進行共享目錄、共享文件、共享打印機的管理。這里還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現在互聯網上危害特別巨大的蠕蟲病毒,木馬病毒,一旦局域網當中的某個用戶感染上了這些病毒,它就有可能通過網絡傳播到整個局域網當中的任何一臺工作用機,甚至是服務器,雖然可以采用防病毒軟件和劃分不同的IP斷和工作組,通過限制訪問來減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是防病毒軟件通常需要及時的更新病毒庫和引擎,在限制訪問權限的同時,也限制了這些工作用機無法通過互聯網絡來更新病毒庫,這就要求做好更新工作,然后在這些不能登陸到互聯網的用戶作好病毒庫更新的設置,通過下載病毒庫,在局域網內實現病毒庫的更新工作。

7 由于計算機數據資源安全和網絡系統的各項要求,建立和健全成熟的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的責任制度;用戶日常數據備份以及恢復制度;各類口令制度;計算機主機房日常管理制度;計算機病毒的監控和防范體系等。只有建立并完善這些制度,才能夠更有效地規范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管理體系,并加強管理人員的責任制,從而保證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同時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使他們能更高效地完成網絡系統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只有通過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度,才能真正做到規范行為,標準進行。除此以外,安全的網絡需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體系作為保障 。只有規范相應的操作規程,才使得各類技術保障人員能夠各司其職,最終使得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融為一個整體。

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系統維護工作是一項持之以恒的工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計算機的網絡系統將會面臨更多的威脅。如果一旦圖書館網絡系統受到威脅 ,感染病毒,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館藏書目信息,流通信息,圖書館內部數據庫等數據丟失或者被破壞,其帶來的損失將會是災難性的。因此,采取較為完好的維護手段,將系統到應用 、設備到服務等各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夠保證圖書館計算機的網絡系統安全高效的運行,進而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圖書館網絡安全防御體系。

參考文獻

[1] 顏昌茂.高校圖書館網絡系統的安全與維護策略[J].甘肅科技,2009(6).

[2] 范紅領.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安全與維護[J].大舞臺,2010(6).

[3] 高玉德.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安全與維護[N].河南圖書館學刊,2002(7).

第8篇

關鍵詞計量;數據采集;網絡系統

1引言

安鋼計量信息平臺系統設計包括系統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包括硬件及軟件兩部分,主要描述的是該系統的組成與運行過程。按照計量信息需求及的實際情況,系統采用瀏覽器/Web/數據庫服務器三層分布式結構。計量信息共享平臺是一個人機對話系統,從物理機構上看,它主要是由計算機、硬件設備、軟件、數據和用戶組成。

為達到本系統設計目標,在設計中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實用性,可用性,先進性,易用性,人機分工合理性幾個方面。根據信息平臺的實際情況,對各個具體功能和細節進行分析和系統開發,根據用戶需求,在Windows環境下,采用當前最為流行的開發工具進行開發,建立人機友好,可視化的用戶界面,輸入方便快捷,輸出信息易讀易懂。

2體系結構設計

本信息共享平臺采用三層B/S結構,B/S結構中只安裝一個服務器,而客戶端采用瀏覽器運行軟件。在數據管理層和用戶界面增加了一層結構,稱為中間件,使整個體系結構分為三層。中間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負責客戶機與服務器、服務器與服務器間的連接與通訊,實現應用與數據庫的高效連接。這種三層結構在層與層之間相互獨立,任何一層的改變不會影響其它層的功能。

3系統總體設計

圖1系統功能結構圖

根據系統的要求,在建立計量信息共享平臺之前,首先做好數據的采集工作。統一數據是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的基礎。在計量信息共享平臺上,數據層是基礎,通過數據的共享和交換處理形成信息,然后利用技術手段把信息總結、分類和歸納形成知識層,在此之上提供管理與決策支撐。根據系統的需求分析,確定系統的功能如下:基礎數據、電能計量、動力量數據處理、軌道衡數據處理、工作計劃、供應處數據、管理查詢、權限管理、設備維護、設備信息、生產數據、實時監控、數據查詢、數據維護、采集數據上傳、原始數據查詢、組織機構等功能。整個系統的功能結構圖如圖1所示。

4整體網絡方案設計

安鋼計量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首先是網絡系統的建設,整體網絡采用千兆義太網技術,在硬件網絡布線設計上采用了分層的結構,分為: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

網絡核心層采用2臺高性能萬兆路由交換機ExtremeAspen8810交換機組成,放置在數據中心機房作為核心設備,提供與四個匯聚交換機的互連和服務器的連接。網絡匯聚層設置四個節點(網絡交換中心),分別放置在回皮軌道衡、計控部、熱送稱、黑河路,每個匯聚層節點配置一臺高性能的Extreme的SummitX450匯聚交換機。對于接入層,有的地方使用已有的DlinkDES系列交換機,有的地方節點數較少,甚至只有一個節點,就直接連到匯聚層交換機上。接交換機的地方有:回皮軌道衡交換中心在計控倉庫、焦粉稱、西站配置三臺接入層交換機;計控部交換中心在250t/300t稱配置一臺接入層交換機;熱送稱交換中心在進廠稱配置一臺接入層交換機;黑河路交換中心在三煉軌道衡配置一臺接入層交換機。四個交換中心共配置6臺接入層交換機。其網絡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圖2安鋼計量數據網絡拓撲結構

5軟件詳細設計

5.1軟件平臺設計

操作系統:選用MSWindows2000高級服務器;數據庫系統:選用MSSQL2000;系統采用三層B/S的邏輯體系結構,前端用戶界面為瀏覽器。在數據庫和前端業務界面之間為業務邏輯層。采用微軟.NET框架開發。對外的服務功能以Web服務的形式提供。

5.2信息共享平臺整體結構設計

從邏輯功能角度分析,把該系統分為應用系統和支撐系統兩大部分。支撐系統是整個系統繼承的物質基礎,包括計算機系統、通訊網絡系統、數據庫系統和工具層。應用系統是建立在支撐系統之上,根據在子系統中的作用領域又分為計量數據管理系統和現場數據采集兩個應用子系統,兩者之間通過支撐系統的網絡通訊系統實現物理集成,通過數據庫系統實現信息集成。系統基本結構圖如圖3所示。

.3數據采集層系統設計

數據采集層完成現場數據的采集,包括能源量采集系統的升級,物資量采集軟件的編制與更新,它是信息共享平臺的數據來源。

能源量采集網絡采用”893”單總線結構。硬件上把所有能源量計量網絡劃分為四個小的子網絡,每個網絡設一個數據采集子站,由子站完成各子網內的數據采集,子站就近通過光纖在義太網上進行數據交換和網絡控制,同時設立一個中心站完成數據的匯總、分析和網絡傳輸。軟件使用北京亞控公司的組態王軟件對能源量采集系統進行開發。對電量采集數據,使用自編的數據采集軟件把全部電站的結算電表數據實時采入計算機數據庫,并進入數據中心數據平臺,由數據中心按不同用戶的需要對授權用戶提供數據查詢與監控。物資量采集程序開發工具使用Delphi6.0+MSDE數據庫進行開發,完成數據采集任務,并存入本地采集站的數據庫中,由遠程數據庫服務器通過“存儲過程”完成將本地的數據上傳到數據庫服務器,經過加工、處理后提供和授權用戶查詢。

系統采用上傳模型:(采集上傳的數據主要包括:能源量數據、軌道衡計量數據、汽車衡計量數據、皮帶稱計量數據、在線稱計量數據、電量計量數據。)

圖3系統基本結構圖

5.4管理層系統設計

管理層完成對現場計量數據的采集和管理、分析與應用等功能,整個系統采用三層B/S模式結構,數據存儲部分由SQLServer2000完成,業務邏輯層使用開發完成,表示層使用完成開發。系統主要完成系統中提供的能源量及物資量數據的歸類、處理、及相關功能的實現,是信息共享平臺的主要部分。

5.5支撐系統設計

被分為四個層次:計算機層、通訊網絡層、數據庫層、工具層。

工具層介于應用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系統之間的軟件工具的集合。包括開發工具和集成工具。數據庫層是計量數據網絡系統中所使用的數據庫系統,處于通訊網絡層之上,在計算機網絡的支持下,為應用系統提供信息存儲、管理、共享和集成的手段。本系統涉及數據采集系統的本地數據庫及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計量信息共享平臺均采用關系模型。數據庫的設計關鍵是表的設計,信息共享平臺應用的數據庫表有兩種:本地數據庫表;管理層數據庫表。通訊網絡層是計量數據網絡系統中數據通訊的載體和樞紐,計量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完落系統,是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計量設備之間連接,實現了整個系統的網絡集成,支持和保障了計量數據網絡系統的信息集成。采用混合型網絡拓撲結構,TCP/IP協議。計算機層是支撐系統的底層。本系統要求客戶端計算機為PⅢ以上,安裝Windows2000Professionnal;服務器設計為雙冗余、群集方式,運行MicrosoftWindows2000AdvanceServer。

5.6人機監控界面設計

監控畫面是人機交互的界面,一個軟件系統是否成功,最終的檢查標準是它能否使用戶感到滿意。本系統人機交互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對系統的輸入,包括向系統下達的命令,提供的命令參數和系統所需要的其它輸入信息;另一方面是系統向人提供信息,即輸出。輸出信息一般有三種:提示信息;系統向人報告的計算或處理結果;系統對輸入操作的反饋信息。本著使用簡便、界面一致、及時反饋與美觀的原則,結合計量信息共享平臺的功能需求,應用面向對象的方法進行系統的人機界面設計。

6結束語

以上詳細論述了安鋼計量信息平臺的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將整個系統按照橫向和縱向分層介紹,采用具體的方案設計了安鋼信息計量平臺。該系統在實際中得以很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海鷹,,陸婉珍.信息管理系統應用設計.現代科學儀器[M],1996(1):32~45

[2]黃梯云,李一軍.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40

[3]做好能源計量工作的三點意見[J].中國計量,2006(12):4~5

[4]陳燕.重慶大學人事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碩士論文].[D]保存地點:重慶大學圖書館,2002.

[5]王鵬,董群.數據庫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1:101~171

[6]王春海,張曉莉,王金珠.企業網絡應用解決方案——從需求分析到配置管理.[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6.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