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17 15:43:0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安全管理規劃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 Abstract ]: Safety managemen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workers in production safety and health, prevent all kinds of accidents, to protect property from loss, ensure the safety, stability, long period run. For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safety is always the weak link of oil petrifaction system, adhere to security is security bureau, security is to maintain stability, security is to protect the benefit of.
[ Key words ]: petroleum,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E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石油化工工藝是建筑施工企業中針對石油化工為主的專業性極強的一個企業,主要從事石油化工建筑工程、大型設備安裝及其配套工程和大型長輸管道等其他專門工程的施工,本施工企業的工程成本管理工作貫穿于施工生產及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安全管理既是關系國家穩定的大局,又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既是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認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化工工藝安全規劃的內容
化工工藝安全規劃是對化工工藝的各項工作進行的綜合性、完整、全面的總體計劃。分為化工工藝管理規劃大綱和化工工藝管理實施規劃。化工工藝中的安全規劃,就是針對施工現場的安全進行計劃、規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化工工藝安全管理系統涵蓋了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保施工、消防保衛等諸多方面,具有整體性、目的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具體實踐中必須把工程系統和環境系統及社會系統相結合,全過程、全方位的規劃、考量,制定并積極落實組織措施、管理措施、技術措施和經濟措施,確保安全工作目標的圓滿實現。 化工工藝安全管理規劃以管理規劃、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為基礎,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充分考慮安全工作系統的整體性、目的性、開放性、預防性和技術經濟性的特點,重點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調配安全資源投入,協調安全與質量、進度、成本控制目標關系,它是為適應現階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臨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標為主線,為項目管理目標的全面實現提供安全保障的實施性規劃。
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及重要性
2.1目前安全規劃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工程造價偏低、安全投入不足與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標準之間的矛盾。為低造價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間找到一個良好的契合點是每一個施工企業必須破解的難題。隨著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續推進,在管理方法上已逐步從經驗型或事后型管理進入到理性的預防型管理階段。但是,生產現場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問題。
2.2根據從事特種作業時,容易發生影響廠區各種化工裝置物料、水、電、動力等正常運行或其他工藝設備、設施以及人員傷害、火災、爆炸事故等情況,從而干擾工廠生產運行正常進行。針對拆除施工作業、起重、動土、電氣、電氣焊等危險程度大的作業,加強特殊工種安全管理,要求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當廠區有這一類作業時,我們經常組織檢查,當施工作業出現與安全管理要求不符合時,責令其停止作業進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才可繼續作業。施工單位進入施工現場前,我們組織施工單位進行安全技術和生產裝置危險因素交底工作,讓施工單位知道項目安全方面的要求,現場有什么危險源。同時我們要求施工單位提交施工方案和相應安全技術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救援等措施,讓施工隊伍了解施工過程的危險因素,通過采取必要削減風險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并對其組織者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考試保證安全交底落實到位。
2.3石油生產的特點決定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從工藝條件看,石油工業具有高溫、高壓或負壓、深冷的特點,高壓增加了可燃物料的活性,擴大爆炸濃度范圍,加速物料分解或膨脹,引起設備蠕變,招致物料泄露;低溫會使物料凍結,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上述原因引起的火災爆炸事故,危害大,后果嚴重。 (2)從設備裝置看,石油生產設備大型化、立體化、集團化。管道縱橫貫通,一旦發生火災,撲救難度大。 (3)從油井分布來看,油井分布范圍廣,并且區域偏遠,這給采油作業和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如果安全管理稍有差池,發生安全事故后治理的難度比較大,造成的損失也將難以估量。(4)從采油作業的復雜性來看,油井開采作業深處地下,并且作業人員對井下復雜的狀況不能做出及時地判斷。發生事故后很難處理,因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提高煉油廠安全管理工作的對策
3.1加強職責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考核、硬兌現,為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煉油廠領導部署全年安全生產工作。應明確管理職責,加強各級領導的體系基礎知識培訓,提高思想認識,對現有的管理模式進行局部的調整,組建一支體系推進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骨干力量,負責體系的日常推進工作。
3.2加強風險辨識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監控體系
煉油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要實行對風險的可靠控制,首先要讓全體職工認識到該行業的風險特點,通過認真的分析、思考,為確定的每一項風險制定切實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具體落實到每個職工身上,形成覆蓋全廠的安全監控體系。從源頭解決設備設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性。
3.3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安全管理的考核機制
各級領導應身體力行地把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建立一套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考核辦法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3.4建立推廣應用HSE管理體系提高科學水平
HSE管理體系是國際先進的安全、環境、健康管理模式,可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全員HSE意識, 積極推廣HSE管理體系,提高安全生產科學管理水平。推廣實施HSE管理體系,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四、結束語
對石油企業來說,安全永遠是石油石化系統的薄弱環節,堅持保安全就是保全局,保安全就是保穩定,保安全就是保效益。施工單位是企業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安全生產管理責任而言,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內容之一。企業安全工作的好壞,不僅僅是反映在發生事故的多少和嚴重程度上,而且還反映在全部的作業過程和每一個成員的安全行為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才能更好地為企業逐鹿國際市場保好駕護好航。
參考文獻:
【關鍵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規劃
【 abstract 】 the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 for solving the good road traffic safety in work, some basic, structural fundamental problems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some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nantong in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 as an example, the process of the planning concept, plann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are discussed.
【 keywords 】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及居民的出行率大幅增加,使得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交通事故多發,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頻頻發生,嚴重危害了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給社會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道路交通事故由此也被稱為“無休止的交通戰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的編制逐漸開始被各級政府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門重視。本文結合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的編制經驗,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的內在含義、技術思路以及評價指標進行探討。
1 南通現狀概況
目前南通交通安全管理現狀主要存在不足主要包括①交通標志標線設置不全;②路口的渠化和信號設施交叉口質量有待提高;③城區交通組織有待優化;④慢行交通設施需要加強;⑤駕駛員培訓、交通安全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⑥交通管理設施的現代化程度需要提高,交通監控和智能交通系統需要增加。
2 國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成功經驗
國外發達國家經歷了單一因素的研究、系統化的研究和信息化研究三個階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成果直接體現在各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目前形成了三種比較典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即美國式、日本式和瑞典式【5】。
美國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種綜合式管理,他們提出交通工程學的三大支柱即:法規、教育和工程。他們的交通工程學者認為道路交通安全是由多因素交織成的一個復雜系統,應注重從安全的源頭和法律的角度認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并將研究成果應用與實踐形成“3E”工程(Education、Engineering and Enforcement)。
日本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除了在綜合管理和信息化上與美國相似之處,其特點還主要體現在:第一、注重駕駛員的管理;第二、注重對整個生命周期的安全教育。
瑞典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零觀念管理。零觀念之父——瑞典交通部門道路安全局長克拉斯·廷瓦爾說:“我們已經不能接受一個僅僅由于犯了駕駛錯誤就要用死亡和終身痛苦來懲罰我們的交通系統”。零觀念管理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宣傳教育和行駛標準細化;第二、加強多方面的合作。
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的技術思路
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交通事故特征,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分析,提出具體的安全對策和措施;其次針對不同等級道路從總體上作出一個分析和事故歸類,針對不同等級的道路,提出相應的規劃方案——安全對策和措施;然后對提出的安全對策和措施進行效果評價;最后形成對南通市整個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具有指導性的推薦規劃方案。
規劃技術路線如下:
圖1 南通市交通安全管理規劃技術思路
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方案設計
規劃方案主要涉及以下環節【4】:
(1)交通安全管理體制與政策。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綜合協調機構;建立和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專報和公告制度;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督察制度、提高交通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增強交通安全執法裝備水平,改進交通安全執法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等。
(2)交通事故統計分析。規范交通事故統計分析工作;提高事故黑點判斷能力;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數據庫;開發交通事故決策支持系統等。
(3) 交通安全設施建設。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交通規劃的部署,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并盡可能改善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完善道路標志、標線等交通管理設施等。
(4) 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針對不同交通參與者群體的心理和行為特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安全宣傳教育,注重宣傳手段的多樣化。
(5) 交通事故快速反應。建立交通事故快速搶救聯動機制;提高事故傷員現場急救護理水平;建立交通事故“綠色通道”等。
5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統性評價
在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評價中,交通事故是安全水平的直接表現,而道路條件、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交通環境等則是反映交通安全水平的潛在因素,它通過影響交通事故進而反映交通安全水平。因此,在綜合評價時應加強各潛在因素的分析,進而研究各因素對交通安全影響程度的大小,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的薄弱環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評價具體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評價指標體系【6】
6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實施保障
(1)規劃方案實施保障體系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實施的工作量大、難度高、涉及部門眾多。保證規劃方案的順利實施。重點在于:①統一規劃、加快安全設施建設;②加大對安全宣傳的力度;③確保穩定的交通安全設施建設資金;④交通安全設施投資政策建議。
(2)規劃的調整滾動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中的大多數管理設施(標志、標線、包括部分硬件設施)都可以根據變化了的交通狀況進行調整,因此規劃滾動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并且城市交通安全信息變化很快,
(3)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研究
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指交通管理部門為防止和應急處理各類交通安全事故而預先制定的應急方案應作專門研究、編制并組織演練。重點在于①制定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和原則;②制定事故應急預案的基本要求;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檢查。
7 結束語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為現代交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這一課題的復雜性和未成熟性也給研究帶來了許多挑戰。本文主要介紹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編制過程中的相關經驗,給相關規劃人員提供參考。未來希望更多的規劃人員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的技術內容及系統評價做出更好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城市交通規劃研究中心 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2010
[3] 趙黎 武夷山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研究
[3] 牛學軍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相關理論與方法研究
[4] 童贛生,任剛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編制的若干思考. 交通標準化,總146期
論文摘要: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安全工作只有強調事前規劃,通過規劃,完善安全管理組織、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理調配安全資源投入、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和完善項目安全管理系統,通過規劃,實現安全工作的有序健康發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減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投資,提高資金利用價值,降低了工程成本。
1.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安全規劃的內容
工程項目管理規劃是對工程項目管理的各項工作進行的綜合性、完整、全面的總體計劃。分工程項目管理規劃大綱和工程項目管理實施規劃。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安全規劃,就是針對施工現場的安全進行計劃、規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項目安全管理系統涵蓋了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保施工、消防保衛等諸多方面,具有整體性、目的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具體實踐中必須把工程系統和環境系統及社會系統相結合,全過程、全方位的規劃、考量,制定并積極落實組織措施、管理措施、技術措施和經濟措施,確保安全工作目標的圓滿實現。
工程項目安全管理規劃以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劃、質量、環境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為基礎,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充分考慮安全工作系統的整體性、目的性、開放性、預防性和技術經濟性的特點,重點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調配安全資源投入,協調安全與質量、進度、成本控制目標關系,它是為適應現階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臨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標為主線,為項目管理目標的全面實現提供安全保障的實施性規劃。
2.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危險源辨識及評估
目前安全規劃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工程造價偏低、安全投入不足與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標準之間的矛盾。為低造價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間找到一個良好的契合點是每一個施工企業必須破解的難題。
在實踐中,建設工程施工項目安全危險源,是指建設施工現場的生產活動中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及物質損壞、環境破壞等意外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業人員等的不安全意識、情緒和行為;機具、材料、施工設施及輔助設施等的不安全狀態;環境、氣候、季節及地質條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這些因素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鑒于導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險源及影響因素諸多,危險源轉變為破壞力的機理復雜,傳統的經驗控制型及過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適應現代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及管理的需要。
(1)危險源分類
危險源是可能導致傷害或病癥、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科學安全理論把危險源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危險源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能量或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第二類危險源為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和環境因素等。
(2)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是指識別危險源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一起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類危險源是事故的能量載體,決定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兩類危險源相互關聯、相互依存。顯而易見第一類危險源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發生并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因此危險源辨識的首要任務是辨識第一類危險源,在其基礎上再辨識第二類危險源。
3.工程項目管理中安全對策
安全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協調”體制中居于核心地位。現階段,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多處于經驗型管理階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的發展。 轉貼于
項目安全管理規劃基于系統的理念,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綜合防范,考量項目安全工作所面對的各種不同因素,制訂切實可行的預控措施,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1)關注過程控制
過程安全監控的對象包括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和安全技術措施實施過程。安全管理體系包括項目目標、指標、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相關文件控制等諸多方面。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是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實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項目管理規劃中必須高度重視對于安全管理體系的監督檢查、督促整改和持續改進。
(2)協調各方關系
項目安全管理規劃在關注安全工作的同時,注重協調安全工作與進度、成本、質量之間的關系。質量、進度、成本控制與安全工作的關系相當密切。項目安全工作耗費的工時多在非關鍵線路上,一般情況下對于進度的影響不明顯,但在工期緊、多單位同時開工、多工種穿插作業時,因安全防護、臨水臨電進度與關鍵線路上的工序沖突,將會對工期造成不良影響。。
(3)對重大危險源的控制與管理
施工單位對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應當編制詳細的名錄,應對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在施工現場顯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內容應當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名錄、可能導致發生的事故類別。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處醒目位置懸掛警示標志。
施工總包單位、分包單位應當分別建立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管理臺帳,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的控制與管理制度。施工總包單位、分包單位對危險性較大的專項工程應當編制專項工程施工方案。
(4)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施工單位在施工人員進入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前,應當對其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安全生產教育的內容應當包括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以及安全防護方案和保證措施,應急救援預案等內容。施工單位設在工程項目的管理機構應當在作業人員進行作業活動前對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技術交底應當明確工程作業特點和重大危險源,針對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具體預防措施,相應的安全標準,以及應急救援預案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參考文獻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市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儲存、使用、運輸危險化學品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應當遵守本辦法。
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定期公布的目錄執行。
第三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安全工作的領導,支持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依法進行事故責任追究。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危險化學品監督管理和應急救援等費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第四條市和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危險化學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本辦法。
公安、質監、環保、工商、交通、鐵路、民航、海事、衛生、郵政等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生產、經營、儲存、使用、運輸危險化學品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的單位(以下簡稱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要求從事危險化學品的相關活動。
危險化學品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六條本市對危險化學品單位的監督管理實行按行為屬地管理原則。
市和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對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行為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的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等經濟功能區依法對發生在其轄區內的上述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本市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第八條本市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通報制度。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行政許可和監督檢查實施情況等相關信息。
第九條本市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度。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協作,實現危險源普查登記率、檢查覆蓋率、隱患整改率、整改不合格關閉率100%。
第十條本市建立企業安全等級考核評級制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對危險化學品單位進行安全等級考核評級,并將其納入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第十一條本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危險化學品單位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危險化學品單位可以自主選擇保險公司投保安全責任險,投保安全責任險的,可以不再繳納風險抵押金。
第十二條本市實行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制度。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安全生產費用,專戶儲存,專項使用。
財政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安全生產費用的提取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本市建立舉報獎勵制度。負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危險化學品安全違法行為。對舉報屬實的,應當給予獎勵。
第三章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和使用
第十四條本市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控制、集中管理。
除運輸工具加油(氣)站外,禁止在外環線內及區、縣城區范圍內新建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項目。
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項目,應當在化工園區或者工業園區內集中布局;已建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和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應當按照規劃向化工園區或者其他工業園區集中。
第十五條對新建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內的化工集中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價,投入使用后,每3年進行一次安全評價。
第十六條新建、改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和設施,以及伴有危險化學品產生的化學品生產裝置和設施的建設項目,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建設項目安全許可手續。
第十七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進行危險化學品中試,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編寫的中試方案應當包括安全技術措施的內容,并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安全論證。
(二)用于中試的建筑物、設施、設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規定;危險工藝應當設置相應的安全裝置;對參與中試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中試成果轉讓時,轉讓合同中應當包括安全技術措施的內容及安全論證材料。
第十八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配備相適應的化工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專職電工。
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國家和本市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托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第十九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參加安全培訓,并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二)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接受相關部門的培訓和考核,取得資格證后方可上崗作業;
(三)危險化學品操作人員應當經本單位專業技能和安全知識培訓后方可上崗作業;
(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時,應當由本單位對有關從業人員重新進行相關安全培訓。
第二十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加強用工管理,制定并落實定員、定崗、定額、定責制度。
具有危險工藝及光氣、氯氣、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的危險崗位應當確定專人操作,禁止混崗、兼崗作業。
第二十一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和特性設置相應的安全裝置、設施。
使用危險工藝的,應當嚴格按照國家相應的技術標準設置安全裝置、設施,并保證其正常運轉。
第二十二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技術檢測檢驗機構,至少每3年對易燃易爆場所的防爆設施、設備和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進行一次檢測檢驗。
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檢測檢驗結果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對經整改仍達不到安全規定要求的設備、設施應當及時淘汰、更新。
第二十三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定期對生產裝置、儲存設施進行安全評價。
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安全評價報告對策建議及相關的技術標準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并將安全評價報告和整改情況向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二十四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對相關場所、設施及其溫度、壓力、液位等主要技術參數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
第二十五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對禁火區范圍的動火作業應當進行企業內部動火審批管理。動火作業前應當進行風險分析,制定監控措施,設置監護人員。
第二十六條危險化學品應當儲存在專用倉庫、專用場地或者專用儲存室內,實行分類、分區儲存,并設置明顯標志。嚴禁互忌危險化學品混存。
第二十七條進入可能存在硫化氫等有毒、窒息性氣體的罐釜、壕池、管道等特殊作業場所從事檢修、拆除、清洗等作業,應當制定安全作業方案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由作業場所產權單位履行內部審批手續。
從事上述作業時應當采取隔離、通風等有效措施,并對作業環境進行風險分析、檢測;配備監護人員及必要的通訊、防護、救援設備。
第二十八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及時處置本單位產生的廢棄危險化學品。無法自行處置的,應當委托由環境保護部門認定的專業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所需費用由產生廢棄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承擔。
第四章危險化學品的經營、運輸
第二十九條本市建立危險化學品集中交易市場。危險化學品經營實行集中交易、專業儲存、統一配送。
現有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應當逐步進入集中交易市場。
第三十條經營危險化學品,應當按照規定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
禁止超越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經營范圍從事危險化學品經營活動。
第三十一條經營進口危險化學品必須標注中文安全標簽,并提供中文安全技術說明書。
第三十二條運輸工具加油(氣)站周邊安全防護距離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受條件限制、不能滿足規定的安全距離要求的,應當采用阻隔防爆、油氣回收等安全技術措施。
第三十三條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單位應當取得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許可證書,其運輸車輛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一級車輛技術等級的要求,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設置明顯標志、標識,并配置車載衛星定位系統以及安全防護、環境保護和消防等設施、設備。
第三十四條道路運輸危險化學品的車輛不得超過規定的荷載運輸危險化學品,不得將危險化學品與普通貨物、互忌物混裝、混運。
第三十五條危險化學品托運人應當委托具有相應危險化學品運輸資質的運輸單位承運。
危險化學品托運人應當如實詳細填寫運單上規定的內容,提交與托運的危險化學品完全一致的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將危險性、應急措施告知運輸危險化學品的承運人。
危險化學品性質或消防方法相抵觸的貨物應分別托運。
第三十六條運輸危險化學品的承運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查驗托運人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許可證,復印后與貨運單證一并留存,不得為無相應許可證的單位運輸危險化學品;
(二)在裝載前核對危險化學品的品名、數量,并檢查包裝情況,不得承運包裝破損或者不符合包裝要求的危險化學品;
(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相關技術標準進行裝卸,不得將承運的危險化學品轉交其他單位或者個人運輸。
第三十七條運輸經營者應當查驗托運人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許可證和承運人的危險化學品運輸資質證書,復印后與貨運單證一并留存,不得為無相應許可證或資質證書的單位提供危險化學品運輸服務。
第三十八條道路運輸劇毒化學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公安部門辦理劇毒化學品運輸通行證,并根據運輸通行證載明的車輛、駕駛員、押運人員、裝載數量和指定的路線、時間、速度運輸。
第三十九條通過鐵路、航空、水路運輸危險化學品的,按照國家及本市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
第四十條天津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納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四十一條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由事故發生地的區縣人民政府組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實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諉。
第四十二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儲備制度。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與有關企業簽訂協議,保障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生產、供給。
第四十三條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必要的人員、器材和設備。每年至少組織一次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建立演練記錄,并將應急救援預案報有關部門備案。
第四十四條受到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或者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單位,應當立即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本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和工作人員營救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同時向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報告。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危險化學品單位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未按規定繳納風險抵押金或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關于中試的規定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配備化工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專職電工的;
(二)具有危險工藝及光氣、氯氣、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的危險崗位混崗、兼崗作業的。
第四十八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規定對易燃易爆場所的防爆設施、設備和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進行檢測檢驗、整改的;
(二)使用危險工藝未設置相應的安全裝置、設施的。
第四十九條危險化學品單位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危險化學品未實行分類、分區儲存或與互忌物混合儲存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進入特殊作業場所從事檢修、拆除、清洗等作業時,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受條件限制、不能滿足規定的安全距離要求的運輸工具加油(氣)站未采用安全技術措施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二條危險化學品單位違反本辦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未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或未按規定組織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并建立演練記錄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三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有關法律、法規已作出明確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四條民用爆炸品、煙花爆竹、國防用化學品、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質和城鎮燃氣的安全管理,不適用本辦法。
第五十五條本辦法所稱危險化學品使用單位,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
(一)以危險化學品為主要生產原料、輔料的;
(二)構成重大危險源的;
(三)使用劇毒化學品的。
第五十六條本辦法所稱危險工藝,是指下列能夠導致火災、爆炸、中毒的工藝:
(一)有硝化、氯化、磺化、重氮化、加氫等化學反應的;
(二)有高溫、高壓、負壓、深冷等極端操作條件的;
當前,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的形勢如何?面臨哪些難點?又該怎么解決?
現狀:大環境趨好 監管風險趨大
自新規施行以來,我國港口危貨管理的現狀如何?“總體上看,我國危險貨物安全監管的大環境得到了逐步改善。”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安全與應急中心總工謝天生告訴記者。
他介紹,在新規執行的這兩年,各級港口行政主管部門積極加強港口建設項目安全審查工作,完善安全監管機構設置、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初步建立了與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相配套的法規標準體系,企業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得到了落實,港口危險貨物經營企業安全狀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這并不意味著相關監管工作可以掉以輕心。”謝天生說,“隨著危險貨物水上運輸量的快速增長以及監管職責的移交,我國港口危貨監管風險也在加大。”據《全國交通運輸統計資料匯編》數據顯示,從2003年―2014年我國港口液體散貨吞吐量從4.55億噸增長到9.48億噸,增長一倍,年均增長率約為10%。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謝天生預測,我國港口液體散貨吞吐量還將保持適度增長,但增速將會趨緩。
此外,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移交了大量儲罐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監管。這些儲罐多分布在大連、天津、寧波、東莞、張家港等地,儲運設施布置集中,緊臨城區,一旦發生火災爆炸等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難點:企業主體責任難落實 相關法規亟待完善
新規賦予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港口危險貨物建設項目安全監管的職責,增大了其安全監管的范圍和內容,增加了港口安全監管的風險和難度。原有的管理機制已不再適應新的監管要求,面對大量增加的儲運設施,以及監管的內容、方式的較大變化,除了危險品碼頭、庫區的設立安全條件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安全專項驗收等新內容外,增強企業主體意識、人才培養以及進一步完善立法等成為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必須面臨的新課題。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港口危險貨物經營企業存在部分儲罐陳舊、安全設施配備不足、應急處置能力不強、重大危險源管理較弱、企業安全生產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謝天生說,“其根本原因就是經營企業沒有很好地落實安全的主體責任。比如有的企業雖然制定了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也建立了安全生產標準化,但是主觀重視程度不夠,并沒有將其作為安全生產的主要工作來抓。”
監管內容的復雜性也增加了安全監管的風險,對監管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技術和知識要求。“企業對責任意識、職業道德、安全文化的培育重視不夠,開展的安全教育和培訓不深入,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實操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不足,都是制約企業安全管理能力的瓶頸,也加大了安全監管的難度。”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環保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耿紅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法律法規還需進一步完善。耿紅認為,目前我國港口危貨管理已有關于港口作業、船舶載運方面的規章,但缺乏一個綜合性的,既能銜接危險貨物水路運輸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又可以規范和加強危險貨物水路運輸各個環節安全監管的規定。
此外,危險貨物事故應急處置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應急處置能力還需加強。
方向:加強頂層設計 建立長效機制
采訪中,耿紅和謝天生都認為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辦法。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加強危險貨物水路運輸安全法規建設和頂層設計,特別是針對修正后新《安全生產法》提出的要求,加快相關法規的‘立改廢’工作。”耿紅說。對此,謝天生表示認同,“從安全規劃入手,可以建立新的安全監管機制和安全長效機制。”
例如在規章方面,建議制定出臺危險貨物水路運輸安全的綜合性規定,全面規范和加強危險貨物水路運輸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進一步明確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及界限,進一步加強對內河危險貨物運輸、散裝危險貨物水路運輸以及危險貨物碼頭、罐區、加油站等重點部位的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危險貨物水路運輸應急管理。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要求,修訂《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的相關配套規定等。
從區域或流域的高度,開展區域和流域應急能力評估,制定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分期實施應急能力建設規劃,開展應急能力建設、加強港口危險貨物應急能力。
關鍵詞:安全工器具, 管理 , 統一編號,監控程序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tools safety powered, the security work for intelligent,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work i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unified Numbers and establish monitoring management program and other measure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tools of intelligence,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Keywords: security tools, management, uniform Numbers, monitoring program
中圖分類號:P624.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存在問題
目前,供電所安全工器具管理是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項難題,特別是個人工器具集中管理制度執行以來,公司檢查考核力度不斷加強,但不少單位仍舊以管理轄區范圍大,操作不便為借口,阻礙了工器具集中管理進程,給安全管理工作留下了不少漏洞,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編號問題
現有編號雖然由公司修試所統一編號、刷寫,安監部、修試所、各供電所各自備檔,也只能采用油漆在工器具上進行刷寫編號,一是不符合集團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的要求,不符合集團公司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要求;二是不美觀大方;三是油漆刷寫容易脫落,造成管理混亂;四是容易給外來工器具造成侵入的空間,如:工器具丟失,個別電工就會使用外來物品,只需用油漆刷寫編號就可以替代進入作業現場,試驗時修試所也難以發現是否原有的物品,這類工器具無安全可靠系數,也滋生了責任電工松散懶緩的不良習氣,銷蝕了公司相關制度的嚴肅性;五是因為供貨單位的不確定性,一旦出現質量、破損或外來物品侵入等問題,修試所無法判斷是否公司庫房出庫物品,只能由公司負擔損失費用。
1.2管理問題
公司三令五申要求個人工器具集中管理,為此,下發了工器具管理辦法,但供電所仍舊以管理轄區范圍大,影響事故處理時限為由,不能認真貫徹執行工器具集中管理制度,工器具管理流于形式,工器具流失嚴重。
1.2.1作業過程的損壞,包括自然損壞和人為損壞,尤其是高空拋甩工器具(如:破壞鉗、緊線鉗等)現象在作業過程中屢見不鮮,領用和歸還缺少必要的檢查和監督,有些工器具在作業前幾分鐘才發現不能使用,耽誤工期,浪費人力,增加停電時限,降低了供電可靠性,嚴重影響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滿意度。
1.2.2工器具外接管理不嚴。專責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不能把好工器具出入庫關口,個別外接工器具,不履行借還手續,長時間外借不還,追查起來,誰也弄不清原因,無謂流失嚴重,造成工器具投入很大,浪費嚴重。
1.2.3由于沒有完成個人工器具集中管理,部分責任電工在領到新配發工器具后,依然使用已經超出安全使用年限的工器具(如腳扣、安全帶、安全帽等),不但造成個人安全無法保障,公司500名一線員工,安全隱患隨時存在,安全管理壓力很大。
1.2.4不能控制員工自行作業。工器具管理松散,責任電工以處理事故、維護線路方便等原因為由,將工器具放置在家中或客戶處,給自行作業留下可乘之機;因這部分工器具處于無人監管狀態,隨意使用造成無關人員的傷害等安全隱患時刻存在。
2.目標要求
2012年渭南分公司推行網上簽發工作票,實現安全工器具智能化、規范化管理,可以促進網上簽發兩票工作的有效開展,所有從工器具室出庫的大到腳扣、安全帶、安全帽、絕緣桿,小到五小工器具,均可實現實時記錄,并同步上傳到主管安全生產副經理和公司安全監察部,檢查工作只需與開工令、網上簽發兩票時間進行核對,就能輕而易舉的發現問題,如:有無開工令、派工單出工,一經核對,一目了然;若因事故搶修原因工器具出庫,即可與96789呼叫中心聯系,核查是否經過事故搶修呼叫流程。利用LED屏幕實時反映當天工器具出入庫情況,站所長、公司檢查人員、上級視察人員可以利用2分鐘左右時間,不需進入工器具室、不需翻閱文字檔案或電子檔案,一目了然可以看到當前工器具使用情況,可以隨即抽查供電所工作開展情況,對標準化作業進行檢查監督。工器具應具備智能化、規范化管理的條件。
2.1建立統一編號
由公司、工器具制造商、智能軟件開發公司共同完成智能標識的建立工作,實現一標三用的效果。
2.1.1 由公司編制各類工器具使用年份的編號。如:腳扣統一編號為J2012-1-1、J2012-1-2,單數代表左腳腳扣,雙數代表右腳腳扣;安全帽統一編號M2012-1;安全帶統一編號Q2012-1。編號含義:J代表腳扣、2012代表采購年份、1代表全年第一套腳扣、1代表第一套腳扣的第一支、2代表第一套腳扣的第二支;M代表安全帽;Q代表安全帶;安全帽、安全帶中的1均代表第一套。
2.1.2軟件開發公司負責編制智能識別系統,并將我公司編制的各類工器具編號與智能識別系統制作成一個合成體。
2.1.3工器具制造商將合成體與廠家出廠商標裝設在同一個位置。可根據不同工器具選擇不同位置如:安全帽可以選擇在帽沿下沿位置;安全帶可以裝設在夾層之內;腳扣可以裝設在腳踏板下方,不易被碰撞的位置。
這種位置選擇具有以下優點:不容易磨損;不易被人發覺,避免人為故意損壞。
2.2 建立監控管理程序
軟件開發商提供智能化監控程序,即在現有智能化工器具室管理程序的基礎上,建立連接公司主管經理、安監部、庫房、修試所的應用程序。要求:
2.2.1實現實時信息記錄、傳遞。
2.2.2從工器具進入庫房的第一個流程開始,記錄所有信息,并保存止需要刪除時為止。
2.3.3凡是庫房、修試所、供電所發生任何信息均可同步傳遞到公司主管經理和安監部。供電所發生信息不需要傳遞到庫房和修試所。
2.3.4上傳止主管經理、安監部的信息自動鎖定,修改無效。
2.3.5軟件開發商還要實現供電所內部辦公計算機與庫房智能識別系統的信息傳遞程序,減少工器具庫房后臺機(主要是操作不方便,增加投資成本),充分利用辦公計算機實現網絡連接,傳遞指令。
2.3.6在庫房房門倒閣處或庫房窗口處設立LED滾動顯示屏幕,實時顯示當前庫房工器具使用、存放情況。
2.3.7如安全帽使用年限為2年,庫房錄入信息時在工器具出廠日期欄內填寫準確時間,當使用中的工器具即將到達指定使用期限時,該工器具檔案顏色應變為紅色,以示警告。
2.3.8具有識別、提示系統。如變電站存放10KV接地線和35KV接地線時,提醒管理人員正確放置合適位置。
3.實現目標
3.1實現工器具職能化、規范化管理。
3.2確保工器具進入公司大庫—出庫—修試所試驗—進入供電所庫房—使用—交回—更換—交回公司大庫的整個流程全程可控,杜絕工器具未進行安全性試驗即投入使用。
3.3實現使用單位工器具出入庫實時記錄、監控。
智能化、規范化管理的優勢
4.1確保工器具在公司使用的唯一性;
4.2杜絕外來工器具流入公司各單位,避免外來工器具因不合格或機械強度不夠、絕緣降低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故。
4.3避免工器具流失,(現在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工器具流失現象依然存在)
利用智能化、規范化管理,因實現了同步監控技術,任何工器具出入庫都能及時、準確的傳遞信息到主管安全生產副經理處和安全監察部,這兩處在接到信息后即對信息進行鎖定,站所不能任意修改檔案。
4.4降低工器具重復投入資金。
4.5有利于修試所在每次試驗時能夠對工器具進行核對、確認身份,辨認各類工器具使用年限,及時進行強制更換,避免工器具因超使用年限使用,危及作業人員的安全。
4.6智能化、規范化流程能夠實現信息共享,每種工器具一旦臨近使用周期,修試所試驗可強制試驗并更換。
4.7工器具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混亂現象,如腳扣,核對編號即可找出對應的另一支,確保一套腳扣在使用時受力均勻。
4.8杜絕自行作業。因工器具出入庫均受到智能控制,任何工器具出入庫必須要有合理的理由,檢查只需根據標準化作業流程進行核查,即可查明是否存在自行作業行為。
4.9督促工器具管理人員增強管理意識,提高全員愛護安全工器具的責任意識。
4.10一旦出現作業人員因工作疲勞或疏忽,導致10KV和35KV接地線時存放位置錯誤,警告管理人員正確放置工器具的合適位置,以防因前一位使用者放錯位置而導致下一位使用者將錯就錯,釀成大禍。
關鍵詞 規模化豬場; 生物安全; 概念;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1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262-03
隨著養豬事業的發展,不少地區的養豬生產已由傳統家庭養殖發展到規模化、專業化生產。規模化養豬飼養的豬數量大、飼養密度高、運動范圍小、應激因素多,給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旦發生疫情,其損失要比一般散養或小型豬場大得多,因此規模化豬場不能忽視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是規模化養豬防控疫病新的理論,鑒于目前不少基層獸醫和養殖業主還比較陌生,筆者通過學習文獻和實際工作中的總結,獲得了不少知識,現就規模化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作一探討,以供參考。
1 生物安全的概念
李增光[1]論述:生物安全是一個綜合性控制疾病發生的體系,即將可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寄生蟲和害蟲排除在外的所有的有效安全措施的總稱。控制好病原微生物、昆蟲、野鳥和嚙齒動物,并使雞有好的抗體水平,由于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科學的營養供給條件下,雞群可發揮最大的遺傳潛力。
丁伯良[2]論述:生物安全是近年來國外提出的有關集約化生產過程中保護和提高畜禽群體健康狀況的新理論,生物安全的中心思想是隔離、消毒和防疫。關鍵控制點是對人和環境的控制,最后達到建立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層屏障的目的。生物安全還包括控制疫病在豬場中的傳播、減少和消除疫病的發生。因此,對一個豬場而言,生物安全包括2個方面:一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傳入,將場外的病原微生物帶入場內的可能降至最低。二是內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傳播,降低病原微生物在豬場內從病豬向易感豬傳播的可能。
吳增堅[3]指出:豬場的生物學安全體系,是以豬的生物學特性為基礎,以傳染病流行的3個基本環節(即傳染來源、傳播途徑、易感畜群)為根據,要求規模化豬場在生產過程中,對豬群建立一系列的保健和提高生產力的措施。這也可以看作是傳統的綜合防治或獸醫衛生監督在集約化生產條件下的延生和發展。
2 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管理具體措施
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內容包括:豬場場址選擇;豬場布局和設施;隔離;加強消毒凈化環境;滅蚊、滅蠅、滅鼠和防野鳥;實施科學的飼養方式;科學飼養;定期驅蟲;搞好免疫接種;加強管理防應激;緊急接種疫苗;無害化處理;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
2.1 豬場場址選擇
規模化豬場需要有良好的隔離條件,要遠離城鎮、村莊(1 km),遠離可能運輸生豬的主干道(500 m),遠離農貿市場、屠宰場、肉類和皮毛加工廠等染病可能性多的單位。盡量避免外部環境外源性的病原菌侵入。豬場還應選擇地勢高燥、平坦、向陽、排水通暢的地方,最好有自來水、具備用電條件的地方。如果豬場四周有大片農田或蔬菜地或魚塘,可就地應用豬糞肥料。不能選在國家政策或地方政府限制養殖的區域內。
2.2 豬場布局
規模化豬場一般可分為4個功能區,即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4],4個功能區要嚴格分開。其中生活區應設在上風向和地勢較高的地方,四周要用圍墻或鐵絲圍與生產區隔開,以利防疫。管理區應建在生產區的上風向和生產區進出口的外面。生產區是豬場的主要部分,包括各類豬群的豬舍、消毒舍、獸醫室、藥房、飼料加工和調劑車間、倉庫及人工授精室、配種室等。該區位于生活區的下風向和隔離區的上風向。整個生產區周圍,應建筑高度在2 m以上的隔離圍墻。隔離區包括隔離豬舍、尸體剖檢和處理設施、糞污處理及貯存設施、填埋井等,應設在整個生產區的下風向、地勢較低處并遠離生產區至少100 m以上。
2.3 豬場設施
生產區大門口設車輛消毒池,消毒池長度與1.5周大型機動車車輪等長,大門旁的邊門通道要墊上腳踏消毒墊。生產區入口處設有門衛和淋浴更衣消毒室,內設淋浴器。各棟豬舍入口也要設有腳踏消毒墊。豬場主要道路和豬舍內及運動場地面應作硬化管理,便于清掃、消毒。場內道路應分設凈道和污道。凈道正對豬場大門,是人員行走和運輸飼料的道路。污道靠豬場邊墻,是出糞和處理病死豬的通道,由側后門與場外相通。凈道和污道應嚴格分開,避免相互交叉。為了避免運輸車輛進入生產區,裝豬臺應放在肥豬舍外附近的道路上。飼料倉庫應靠近墻外道路,并在墻上設卸料窗,飼料由卸料窗入庫。豬場應采用自來水或自建機井、水塔,輸水管道直通各幢豬舍,不用場外的河塘水,以防飲水污染。生產區的雨、污水管道要進行分流,完善排水系統。沖舍污水流入糞尿池或發酵池。糞尿池和發酵池應設在圍墻外的下風頭。豬舍走向應以東西走向向東南方向偏離15°建造,這樣才能保證夏季太陽不會直射舍內的豬只,冬季不會受西北風的侵襲。豬舍屋面和外墻涂以白色,可防熱輻射。豬舍內需備有排風扇、吹風機、噴霧降溫系統等通風、降溫設備,用于通風換氣和夏季防暑降溫。還要有紅外線燈、遠紅外發熱器、自動恒溫電熱板、各種保溫箱等保溫設備,用于冬季保暖。場區綠化對改善環境有重要作用,許道軍等[5]指出:豬舍外周的植被配置,不宜緊臨豬舍四周種植樹型較高的喬木,主要原因是喬木常造成通風不良,影響光照,而且容易吸引飛鳥,不利于豬舍疫病的防疫。豬舍之間一般種植草坪即可,并定期修剪,防止雜草叢生。對此,筆者也有相同觀點。
2.4 隔離
隔離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場外病原微生物傳入場內而引起疫病。根據隔離的對象分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引種豬的檢疫、隔離。豬場引進外來公、母豬必須從非疫區引豬。選好的豬群應做主要傳染病(如偽狂犬病、布氏桿菌病等)的檢測,為陰性的豬群須在當地隔離觀察30 d,隔離期完后回到本豬場還須隔離觀察30~45 d,經補注疫苗、驅蟲、帶豬噴霧消毒后并入生產區。二是人員隔離。嚴禁非本場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獸醫不到外場出診,不收治病豬,嚴禁外人進生產區挑選、屠宰生豬,飼養人員不相互串棟。三是其他隔離。生產區內不應飼養其他動物,特別是貓、狗之類的動物。嚴禁從市場購買活畜、生肉進入生產區進行屠宰、加工后食用,豬場職工食用的豬肉應由本場豬屠宰提供。已出場的豬不準再返回生產區,不喂食堂飯店的泔水、下腳飼料。固定使用工具、物品,外來車輛不得進入生產區[2,6]。
2.5 加強消毒凈化環境
消毒是殺滅和消除停留在媒介物上的病原體,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是實施豬場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措施。規模化豬場的消毒,首先要明確消毒對象,然后選用不同的消毒藥物和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一是豬場大門口的消毒池。選用2%的苛性鈉溶液(7 d更換1次),消毒對象主要是養殖場車輛的輪胎。所有工作人員進入邊門時,都要雙腳踩入消毒墊,進行鞋底消毒。二是環境消毒。管理區、生活區、生產區的地面道路應經常清掃,保持清潔,選用5%~10%漂白粉澄清液或2%~3%苛性鈉溶液噴灑1遍或幾遍,每30 d噴灑消毒1次。三是飼養人員消毒。飼養人員與豬群接觸機會特別多,因此搞好消毒尤為重要。飼養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在更衣室全身淋浴后,更換場內工作服、工作鞋后方可進入自己管理的豬舍,在進入豬舍門口時,雙腳鞋底仍要踩入消毒墊進行消毒。四是豬舍消毒。飼養中豬舍的消毒:豬舍地面和運動場要每天清掃;飼槽、飲水器(或水槽)要定期清洗污垢;豬體可用帶豬消毒,選用0.2%~0.3%的過氧乙酸噴灑。空豬舍的消毒:在建立多點式或全進全出飼養模式的豬場,在轉群或引進新豬種前應將空豬舍全面徹底清掃消毒。用高壓水槍徹底沖洗頂棚、墻壁、門窗、地面(包括運動場),干燥后用2%的苛性鈉溶液或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噴灑消毒。空圈15 d后接納新豬群。五是運輸車輛消毒。豬場運輸車輛經常裝運飼料和生豬,特別是裝運出售肥豬至屠宰場,由此運輸車輛存在很大的生物安全風險。因此,運輸車輛回來后,應對車箱內外和車底部要全面清掃和洗刷(設在生產區外專用消毒場地),最好用溫水沖刷,有助于有機物質的清除。待干燥后,選用2%~5%漂白粉澄清液噴霧消毒,10 min后用抹布擦干,貼上“已消毒”字樣標簽,并停在指定的停車區。
2.6 滅蚊蠅、老鼠和防野鳥
蚊子在夜間叮咬豬身并吸血,鬧得豬群不得安寧,影響正常生長,還能傳播乙型腦炎、豬附紅細胞體病和豬瘟疫病。蒼蠅在豬圈里飛來飛去,在豬身上爬來爬去,在飼料和糞便之間吃來吃去,也使豬群不得安寧。蒼蠅能攜帶60多種病原菌[1],所以極易傳播某些病原體和寄生蟲蟲卵,如豬瘟、副傷寒、蛔蟲等。老鼠在豬場咬傷仔豬,盜食飼料,毀壞器物。老鼠傳播疫病有直接和間接2個方面。直接傳播是感染某些疾病或機械攜帶某些病原體的老鼠,在盜食豬飼料時,病原污染了飼料,可造成某些疫病的流行,如沙門氏菌病、偽狂犬病、豬瘟、鉤端螺旋體病等。間接傳播是老鼠借其體外寄生蟲如蚤、虱等吸血昆蟲,吸血時將疫病傳播開來,這類疫病有流行性出血熱、鼠疫、豬丹毒等[3]。野鳥能攜帶異地或疫區的病原體飛來豬場傳播疫病。
滅蚊蠅:一是經常性整治好舍內外環境,要疏通排水道、填平污水溝,及時清除積糞,豬舍要保持通風良好,地面要干燥。鏟除豬舍內外垃圾、亂草堆,防止蚊蠅孽生。二是用捕蚊器、捕蠅器捕蚊、捕蠅。三是使用山東濰坊諾潔衛生消殺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養殖場專用“蠅蚊通滅”。防治對象:蒼蠅、蚊、虱、跳蚤、蟑螂、螞蟻、臭蟲等害蟲。噴霧于各種墻面、地面、天棚、門窗、籠舍表面,可保持3~6個月無蚊蠅[7]。
滅老鼠:在豬場建設時就要考慮到墻基、地面、門窗等方面都要力求堅固,平時出現洞穴立即堵塞;使用鼠籠、鼠夾之類工具捕鼠;豬場應每個季度定期除鼠1次,使用敵鼠鈉鹽作毒餌,此法安全有效。
防野鳥:宜用孔徑
2.7 科學飼養
一是堅持“自繁自養”的方針。規模化豬場生產肉豬數量多,自繁苗豬自養肉豬,可防止從外地購買苗豬而帶進疫病。二是采用“全進全出”和“多點式”飼養方式。為了適應“全進全出”,繁殖母豬要調整配種日期或實行同期,做到集中配種,集中產仔,以便于產房和哺乳母豬舍的消毒。仔豬斷奶以后應集中進入育成豬舍或肥豬舍,同時出欄。豬群離舍后,豬舍應徹底消毒后再接納新的豬群[7]。多點式飼養方式實際上是將種母豬、保育豬、肥育豬或斷奶—肥育豬飼養在各自獨立的場所,是執行“全進全出”的流動模式。這樣在第1批保育豬、肥育豬舍在下一批豬到達之前全部離開,豬場在第1批豬離開和第2批豬到達這段時間內,豬場可以得到徹底的清理和消毒。這段時間上的間隔可以打破疾病循環[8]。三是科學飼喂。豬場要根據不同階段的生豬,以其不同生長時期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飼喂不同的優質配合飼料。飼料原料要確保質量,達到無雜質、不發芽、無霉變、無蟲鼠害等。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豬群抗病能力。有目的地科學使用保健藥(維生素等),推廣試用有機酸、益生素、酶制劑和植物性添加劑(牛至油、黃芪多糖等)。
2.8 定期驅蟲
由于規模化豬場的豬群密度大、環境適宜,寄生蟲的繁殖、傳播也迅速。在病豬排出少量蟲卵的情況下,極易造成全群感染。豬群感染寄生蟲后,飼料利用率下降,生長緩慢,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如果與某種傳染病并發時危害會更大。特別是患有附紅細胞體、弓形體、球蟲等寄生蟲病時,會侵入機體的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攏。所以豬場不能忽視定期驅蟲工作。豬場中種公母豬飼養年限較長,寄生蟲感染機會多,因此種豬是豬場主要的帶蟲者,是傳播寄生蟲的源頭,也是豬場控制寄生蟲的關鍵環節。另一方面,因為常見的寄生蟲連續生活周期長達75~90 d,所以科學的驅蟲模式為“四加一”驅蟲模式。所謂“四”是指豬場中的種公母豬,每隔3個月驅蟲1次,一年驅蟲4次。“一”則是指新生仔豬在保育舍或進入生長舍時驅蟲1次,以及引進種豬并群前驅蟲1次。該驅蟲模式要求選用低毒、安全、驅蟲譜廣、能驅殺線蟲的幼蟲、使用方便的驅蟲藥,并且還必須保證不引起母豬流產、死胎。一般體內寄生蟲選擇阿苯達唑、芬苯達唑、左旋米唑;體外寄生蟲主要使用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對全場驅蟲后,要馬上進行糞便清理并消毒,要有專人清掃糞便并作無害化處理,避免蟲卵重復感染[9]。
2.9 搞好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能激發豬機體產生特異性抵抗力,使易感豬轉化為不易感豬的一種手段。因此,豬場開展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如何搞好規模化豬場的免疫接種,筆者認為:一是重視豬病毒性疫病的疫苗接種。豬病毒性疫病發病后缺乏有效治療藥物而難于治愈,死亡率高。因此,規模化豬場必需要搞好豬病毒性疫病的疫苗接種工作。以下為豬場必需要免疫接種的病種: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等主要疾病。種公(母)豬配種前應做好豬細小病毒和萎縮性鼻炎的免疫。每年3—4月全群免疫豬乙型腦炎疫苗,每年10—11月進行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免疫。其他如豬喘氣病、豬肺疫、豬丹毒、仔豬副傷寒、仔豬大腸桿菌病(黃白痢、水腫病)、豬鏈球菌等病種,可作選擇性免疫[10]。二是確保疫苗質量。疫苗要選擇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生產的優質產品,或到獸醫部門批準經營生物制品的專營商店購買。疫苗怕熱,需要低溫保存,購買、運輸、保藏和使用時一定要有冷鏈設備,濕苗貯藏溫度為4 ℃左右,凍干苗應凍結保存。昆山市對豬、禽主要病種的疫苗,由市(縣)統一計劃,統一采購、統一發放,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三是制訂好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據規模化豬場必需和選擇性免疫的病種,與其疫苗的性質、免疫期的長短,再結合豬場豬的用途、日齡等生產情況,在接種疫苗的對象、數量、時間和次序上應作科學的安排,制訂全場免疫程序,有計劃地適時免疫接種。四是定期檢測豬群免疫抗體水平和疫病檢測制度。規模化豬場應與當地動物防疫部門建立緊密聯系。豬場自繁仔鍺的免疫,一般在28~30日齡首免,70日齡再次免疫。但最好對28日齡之前的仔豬做1次母源抗體的檢測。因為仔豬的母源抗體的滴度在1∶32以下(1∶16)注射疫苗,可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在1∶32以上則免疫效果很差。因此,仔豬的首免日齡,應根據母源抗體測定的結果來確定。與此同時,要定期對場內豬病進行監測,重點檢測豬的口蹄疫、豬瘟、豬藍耳病、偽狂犬病等,檢出陽性病豬堅決撲殺、凈化豬場,防止疫病發生和流行。五是做好免疫接種操作。接種前要對豬群進行健康檢查,健康豬群才可免疫接種。對使用的疫苗要逐瓶檢查,注意瓶子是否破損、封口是否嚴密、瓶簽是否完整、有效期是否過期,如有1項不合格均不能使用。免疫接種的器材,如注射器、針頭、鑷子等,都要洗凈并經煮沸消毒后方可使用。稀釋后的疫苗瓶蓋上要固定一個注射針頭,不拔出,裹以擠干的酒精棉球,專供吸取疫苗用,避免反復吸取疫苗污染瓶內疫苗。要求一豬或一圈更換1次針頭。注射部位要嚴密消毒,打準部位,不打飛針。稀釋好的疫苗瓶要放在盛有冰塊的冷藏箱(包)內,限在3 h內用完。用過的器具、針頭要及時洗凈、消毒。用過的疫苗空瓶或未用完的疫苗以及消毒過的棉球均不能任意丟棄。特別是弱毒疫苗,因為它們在適合的環境條件下會增強毒性,返回其致病能力,成為野毒。六是緊急接種疫苗。當發生可用疫苗預防的疫病時,應立即對全場其他健康豬進行全面緊急接種相應疫苗,使健康豬迅速獲得相應的抗病力,減少豬只發病。接種順序應先按健康豬群開始,即立即從發病豬舍最遠的健康豬舍開始,接種時要嚴格遵守操作技術,堅持一豬一針。
2.10 加強管理防應激
規模化豬場的豬,常因受到不良因素即應激原的刺激下,如驚嚇、驅趕、擁擠、混群、斗毆、捕捉、保定、運輸、噪聲、悶熱、寒冷、空氣污染、環境突變、外科手術、創傷感染、疫苗接種等都可引起應激反應。由于應激的刺激過強而會引起豬只急性死亡或應激綜合癥:如應激性肌病(白豬肉、水豬肉、暗豬肉)、大腸桿菌病、胃潰瘍、咬尾癥、母豬炎等[3]。應激會影響淋巴細胞的活性,造成免疫抑制。預防應激:應該加強飼養管理,盡量避免或減少各種應激原。做好豬舍清潔衛生、防暑降溫、取暖防寒、通風換氣、適中飼養密度、防止噪音、不能過猛驅趕等。對于應激敏感豬,在可能發生應激前數小時,先給予鎮靜劑、如氯丙嗪、安定等,同時補充硒和維生素E,有助于降低疫病的發生和死亡[3]。
2.11 無害化處理
平時豬糞應運往場外隔離區的堆糞場,挖坑堆積,并在上面覆蓋泥土密封發酵。42 d后可出肥清坑。患口蹄疫、豬瘟、炭疽等烈性傳染病的病豬及帶毒豬必須撲殺。病死豬和撲殺豬以及被污染的墊料、剩料、糞尿、垃圾等,要挖坑并撒上消毒劑深埋,或澆上柴油焚燒。深埋或焚燒必須要在隔離區較遠的地方。
2.12 建立各項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從生產到銷售,從場內到場外,以及到全場的全體工作人員。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各項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如門衛登記制度、進出人員消毒制度、飼養人員更衣換鞋洗手制度、運輸車輛消毒制度、豬場各項消毒對象消毒制度、計劃免疫制度、防疫技術操作制度、不養其他動物制度以及無害化處理制度等。制度制定后要公示于眾,使之人人遵守執行。
3 結語
以上是筆者歸納的規模化豬場有關生物安全的措施,但并不完整,還需進一步摸索。筆者認為,依據傳染病流行的3個環節,控制好危及豬場生物安全的因素,使至豬場疫
病降至最低或不發生疫病,豬場必將會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生物安全是防控畜禽疫病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建議有關動物防疫部門領導將其列為防控畜禽疫病一項重要議事日程來抓。要對業主籌建新場和老場布局、設施的改造進行技術指導,向投資者及工作人員、飼養人員和基層獸醫(鄉、鎮動物防疫站的獸醫)有關生物安全的技術知識進行培訓。規模化豬場的免疫抗體檢測、主要疫病的監測,要列入市(縣)動物防疫實驗室工作內容,幫助豬場指導免疫和控制疫病。
4 參考文獻
[1] 李增光.現代大型家禽養殖企業的生物安全管理[J].獸醫導刊,2011(5):24-26.
[2] 丁伯良.豬場綜合防控的新理念——生物安全[J].獸醫導刊,2011(2):13-14.
[3] 吳增堅.養豬場豬病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37-48,146-149.
[4] 武英.肉豬健康養殖新技術[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82-84.
[5] 許道軍.豬病防控應首要重視環境問題[J].獸醫導刊,2012(1):24.
[6] 吳金先,徐士清.規模養豬手冊[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80.
[7] 蔡寶祥,鄭明球.豬病診斷和防治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
[8] 亞力桑德羅·拉米雷斯.豬場的生物安全——生物風險管理[J].獸醫導刊,2011(12):19-20.
一、加強法律規制建設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由于法的準確性、透明性和強制力,決定了法律規制在政府規制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無論政府是出臺管理條例還是采取行政措施,都是以相關的法律條款為依據的。因此,無論是從依法行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角度還是從構建市場經濟環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把法制建設放在政府規制建設頭等重要的地位。從維護產業安全的角度來看,除了管總的普遍適用的法律法規之外,應該重點加強以下法規的建設:一是盡快制定出臺《反壟斷法》。反壟斷是維系市場活力、實現公平競爭、提高經濟效率的重要保障。幾乎所有市場經濟國家都制定了《反壟斷法》,即使是對自然壟斷性的行業也有明確的法律限制。例如,美國對微軟公司的分拆,就是反壟斷的典型案例。針對國外跨國公司大舉進入我國的實際情況,必須盡快制定《反壟斷法》。二是抓緊啟動《企業并購法》的立法程序。由于我國國內企業的發育程度很低,企業規模不大,而國際上的大型跨國公司超大的規模和超強的實力,要收購大多數國內企業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即使是國內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因此,對于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基礎性產業、戰略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外資并購,尤其是外資的惡意收購,要有專門的法律規范和限制措施。三是進一步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價格歧視、技術歧視、市場傾銷、利潤轉移等不公平競爭行為進行嚴格限制。四是要積極參與wTo新一輪貿易規則談判。規則背后隱藏的是利益。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三大貿易體,應該在國際貿易規則談判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實現從適應規則到參與制定規則的轉變,在維護我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強化產業政策導向
產業政策是一國政府為了加快經濟發展,謀求最優經濟效益而制定的優先發展重點產業、扶持幼稚產業、限制過剩產業,以及糾正市場失敗、彌補市場缺陷所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的總稱,包括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等方面的內容。當前,我國產業政策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突出政策的引導作用:一是要優化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基礎工業和戰略產業,尤其是在工業化進程中要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最近國家作出了《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要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培育和發展一批在國內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尤其是要高度重視國有大型獨資和控股企業的發展。要全面理解和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關于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明確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提高國有資產運營質量和效益,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擴大國有經濟的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要以優化產權結構為重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按照突出主業、優勢互補、增強核心競爭力的要求,通過國內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到境外上市等形式,加快培育發展一批核心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發揮國有企業的比較優勢,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為重點,突出做強做大。要加快與國際慣例接軌,積極鼓勵有實力的大型國有企業有選擇有重點地開展境外投資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海外投資、海外并購,開發境外資源,拓展國際市場。三是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創新體系,全面提升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要像實施863、978計劃一樣,繼續實施科技重大專項計劃,依托重點實驗室、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開發和儲備一批高新技術、關鍵技術,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四是要加強各類標準建設,提高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的等級,完善我國的標準體系。
三、嚴格市場準入制度
準入規制是經濟規制的一種重要形式,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能有效地避免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是保障國內產業安全的重要屏障。盡管我國也出臺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外商投資產業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禁止類,但是該《目錄》過于籠統,缺乏明確的具體規定和操作程序,彈性很大,尤其是限制類產業的變通條款對外商起不了限制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按照《目錄》制定具體的準入規定,并與其他相關的投資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技術政策、貿易政策、生態環境標準、產品質量認證體系等配套執行。
四、完善政府采購政策
我國的《政府采購法》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并將于2007年12月底以前啟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的談判程序,提交政府采購市場開放清單。但是,我國的政府采購法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沒有相應的配套法規出臺。例如,在許多政府機關,小到鉛筆,大到電腦,都是國外名牌產品。從中央政府采購網上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央國家機關的政府集中采購中,通過協議供貨入圍的共18類產品,其中激光打印機、投影儀、液晶顯示器的洋品牌占有率均達到了3/4以上,數碼復印機則基本被“洋品牌”壟斷。雖然政府采購被譽為“陽光下的交易”,WTO也要求開放政府采購市場,但政府采購并沒有完全的自由化和國際化。事實上,各國政府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一些保護本國國內經濟發展的權力,把一些采購項目保留給國內企業,一定價差內優先購買本國企業的產品,所以一些WTO成員方并沒有加入《政府采購協定》。我國還是一個成長型的市場經濟體,在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更應利用政府采購這個龐大的購買力來體現國家意志、維護國家利益,支持國內企業,促進產業發展。
五、健全產業預警機制
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包括預警監測、分析評估、信息、預警應急以及預警效果跟蹤評價。預警機制所體現出來的前瞻性、預防性特征,為維護產業
安全起到了“雷達”的作用,是維護國家產業經濟安全工作的關鍵環節之一。我國產業損害預警從2001年開始建設,初步建立了國家、地方、行業、企業“四位一體”的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在汽車、化肥、鋼鐵、紡織和電子信息產品等10類重點行業和400多種重點敏感商品進行損害預警監測,為做好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礎和有力支撐。今后要進一步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在預測準確、預警及時、預案可行、預控有效上下功夫,把產業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是要進一步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產業預警方面的主導作用,對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敏感產品的市場供求、價格變化、進出口動態及產業運行效益情況進行全國性的預警。二是要充分發揮專家隊伍的作用,加強產業預警的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運用科學的指標和模型分析方法,建立科學的預警系統,提高預警監測質量,完善預警應急機制。三是要建立完備的科學的產業數據庫和數據直報分析系統,為及時發現問題、準確預警信號、科學制定應急方案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
六、完善貿易救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