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景觀設計基本要求

景觀設計基本要求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5-21 08:35:0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景觀設計基本要求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鍵詞:小區;園林景觀;方案設計;思路研究

1 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屬性

園林景觀設計是在傳統園林發展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是具有美學、文學與建筑學等相關知識的人對自然環境所進行的有意識改造的策劃過程。具體分析園林景觀設計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疇內,采用園林藝術對地形種植植物進行特定改造,并營造建筑物等的途徑與方法。園林景觀的生態屬性主要是從人的角度分析,通過在景觀的創意、內涵、視覺方面形成獨特的展現形式與特點,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既要有對自然要素的概括,又要突出人工化的要素,只有園林系統可以實現。園林景觀在維護城市整體生態平衡、美化城市景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為人類提供理想的生活家園,借助大自然的優勢來實現自我控制與調節。近年來,園林景觀在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更多的考慮了園林的生態屬性,展現了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理念,形成了一種和諧穩定的立體園林群落。

2 居住區內園林景觀方案設計思路

2.1 居住區內園林景觀方案的設計原則

在園林景觀方案設計中,要突出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園林景觀設計應改變傳統小區設計中過分強調景物的觀賞性作用,而忽視了小區綠地滿足人們基本娛樂休息的需要。景觀設計要突出以人為本,綜合考慮到人們的運動、娛樂、交流與休閑需求,真正做到景為人所用,以人為本。

2.2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思路

首先,園林景觀設計要盡可能的保留小區內原有的植被。原有植被的保留在園林景觀設計與綠地建設中是經常會忽視的一個問題,保留小區內原有的植物并不是將所有的植物都進行保留,而是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與其景觀效果進行分析,有價值的植物保留下來。一般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很多原生的植物都遭到了破壞,因此,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原生的植物要盡可能的保留下來。

其次,以互惠共生為基本原則,充分協調不同植物種類之間的關系。互惠共生原則要求小區景觀設計過程中要保證2個不同的物種長期生活在一起,并且雙方均獲利,比如,地衣是菌生與藻生的結合體,豆科、龍膽科中很多植物都有與真菌共生的案例,一些物種分泌會促進另一種植物的生長,或者2種植物均有顯著的相互促進關系。在園林設計中,還需要注意一些植物的分泌物會對其它植物產生不利的影響,這需要設計者多多留意,盡量避免。

最后,對植物營養空間的準確定位。一般植物均會需要一定的營養空間,以保證其正常的生長,并發揮其觀賞性價值,植物會受到空氣、光照、土壤等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生長規律,不同生長型的植物會分布在不同的營養空間上。在小區綠地設計中,最好有2個配植層次,比如,喬木與小灌木的搭配,以有效的充實頂層,并在中間留出虛空保證視線,還能避免植物對營養空間的需求而出現的“擁擠”狀況。

2.3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

居住區內園林景觀的設計要注意動靜的統一,這種處理主要表現在水景上,一般水景是作為第4代建筑基本設計理念,已經得到建筑設計單位的認可,并深受居民的喜愛,因此,在居住區綠地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要突出水景的設計,強調水質與水形,保證居住區內水流的暢通,也就是所謂的活水。這要求設計者在設計水景的過程中,對水的補充、循環、排泄與凈化等問題進行綜合考慮,以保證水景的生態屬性。最好以涌泉或者瀑布作為動力,創造水位的高差感,讓水體呈現自然的循環流動,產生涓流或者跌水等動態的水景效果,也可以增加水體與沙石的接觸,以提高水的含氧量。另外,在不同的水體環境中,也可以布置不同的植物和構筑物,比如,蓮花、蘆葦、石頭、長廊、小亭子、花草樹木等,以多種形式來點綴水體,加大景觀的層次性與深度,凸顯出水的靈性與建筑物的韻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感屬性。

3 結論

綜上所述,景觀設計需要與居住區的整體規劃、建筑物的基本風格,以及企業文化進行配合使用。景觀設計的宗旨與目標在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居住區內綠色景觀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居住者的身心需求,同時,也能夠較好地促進生態平衡。因此,在居住區園林景觀方案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為人們營造一種綠色生態的居住空間,更好的展現出“以人為本”的綠色環保設計理念。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居住區;園林景觀;建筑設計

1居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1.1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居住區的主體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相關項目工程施工方在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前,應尊重和了解小區內居民的基本需求情況,在此基礎上對整個居民小區進行整體規劃,制定出園林景觀設計的具體實施方案。在設計、施工管理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和強調“以人為本”的指導理念,切實照顧到小區內絕大多數居民的基本要求,以及部分居民的特殊要求。

1.2整體美觀性的設計原則

園林景觀不僅是居民區內的一種觀賞景觀,更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園林景觀也會因為居民區的規模以及建筑等相關設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是,其設計的主要內容還是保持整體的美感,盡量做到園林景觀與居民區之間相互協調、互相襯托。

2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管理的重點

2.1園林景觀設計工程與建筑工程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

要保證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與小區內居民建筑主要出口協調統一,使地下停車庫的采光井以及車輛的出入口滿足園林景觀整體美觀要求,還應注意到存在嚴重噪音污染的區域內設計是否合理,生活垃圾的設置點也要科學合理。

2.2園林景觀設計工程與市政工程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

花園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一定要和市政道路工程協調統一。在園林景觀道路的設置上,不僅要考慮到其美觀效果,還要綜合考慮到道路的使用功能,以及工程道路的標高是否符合居民區的環境,其基礎的綠化設施設置是否合理,要保證后期的管理工作沒有設計上的障礙。

2.3園林景觀設計工程與綜合管線工程之間的協調關系

在設計和施工管理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到一些基礎設施的處理工作,像獨立開閉所、燃氣調壓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安裝位置是否合理;同時,綜合管線的走向、標高和居民區園林景觀是否存在矛盾等;園林景區內的各種工程管道盡量避開道路、出入口等。另外特別提到的一點是,在小區內幼兒園或者兒童游戲場所內,必須禁止使用帶刺、帶尖、有毒性的植物,因為兒童的免疫力比較差,皮膚也容易受到不良刺激因素的影響,引起過敏乃至中毒的現象。

3居住區園林景觀基本功能需求及設計

3.1功能要求

居民區園林景觀設計最根本的原則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所以,居民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也要重點突出人本思想的基本功能。花園居民小區應該設置功能分區,其功能區可包括居民公共區、配套公建專屬景觀區、私家花園區等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功能還要滿足居民區景觀綠化的作用,盡可能滿足小區內植樹植被綠化覆土率的要求。同時,在對園林景觀整體進行規劃設計時,可以著重從視覺環境、嗅覺環境、人文環境等多個方面來分析各個功能分區的具體要求。園林景觀工程中的居民戶外活動廣場,在布置戶外活動場地時,施工負責單位相關工程技術人員應綜合分析和考慮其整體方向布局,盡量使其朝向位置減少或者避免眩光帶來的危險。

3.2設計內容

3.2.1水景。

設計時應樹立管理和養護服務的指導思想,設計的具體內容要符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突出水景的天然生態氣氛,切勿過分表現出園林工程項目的人工成分。

3.2.2假山、假石。

生活小區中的景觀設計主要包含居民建筑、園林景觀等。假山、假石是園林景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假山、假石的設計方面,應注重和堅持與人文藝術相融合,從而達到提升居民小區整體人文氣息的目標。

3.2.3園林景觀建筑。

在園林景觀建筑設計方面,首要目標是滿足小區內居民的使用功能,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園林景觀建筑的美觀程度,以及與居民區相互融合的協調程度。最大化地實現實用性與觀賞性的統一。

3.2.4小區內園林景觀的灌溉。

生活小區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工程項目,也是屬于城市園林綠化的一種,像景觀中的花草樹木都需要水資源,所以設計時應使用先進的灌溉技術,并加強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設計就是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園林景觀也是一個小區、一個城市綠化系統中的組成部分,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以上總結出居住區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原則、設計要求、設計內容,重點指出在現代化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具體事項,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冠,彭全秀.淺談園林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J].科技視界,2013(17)

第3篇

關鍵詞:園林景觀;駁岸設計;工程力學;美學;經濟

在現代園林景觀中,大多數園林在設計時都應用駁岸設計這一手法,將園林駁岸所具有的獨特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事實上,園林駁岸設計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過程,它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園林水體工程的力學特性,又要在設計中充分出園林的美觀度和經濟性,以便充分展現出園林駁岸在園林景觀中的獨特性,為園林景觀贏取更大的吸引力。簡單來說,駁岸作為園林景觀的一部分,如果駁岸設計良好,能夠與園林環境的整體藝術風格相切合,將對園林起到增色添彩作用,吸引更多的游人。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園林景觀中的駁岸設計作相關探討。

1 駁岸設計的原則

就國內目前現有的園林駁岸設計景觀而言,駁岸水體建筑的設計形式很靈活,按照坡度大小來分,較為常見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即斜駁岸設計和直駁岸設計。另外還可按照形式分為規則式駁岸和不規則駁岸。在園林駁岸景觀設計中,為了在保障駁岸水體建筑質量的同時,還能充分體現出園林駁岸的美觀價值,在設計時就應該嚴格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1 堅持工程力學原則

鑒于園林駁岸是在園林內水體和陸地交界處建設施工而成的一種構筑物,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穩固水體堤岸,保護水體堤岸不會因為長時間的水力沖刷而倒塌,或者淹沒。鑒于這一點,園林駁岸在設計時就應該考慮進建筑工程設計上的力學因素,基本要求是:駁岸設計要能夠承受得住水體水流的沖刷和打擊,要保證駁岸構筑物的自身強度和剛度。另外,由于不同形式的駁岸在遭受到水流的大力沖刷時,水流的方向和大小可能會不同,從而導致駁岸的受力情況也有所差異,這就要求在進行駁岸設計時,結合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來正確采用不同的駁岸設計。

1.2 堅持美學原則

審美價值是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的基本要求,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園林是凸顯城市美學價值的重要標志,所以園林內部所有景觀都必須要求具備相應的美學價值。因此,在進行園林駁岸設計時,同樣也需要遵循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堅實美學原則。具體要求為:園林駁岸設計所體現出的審美價值在藝術風格上與園林的整體風格保持一致,要求駁岸設計風格要和周圍的環境相互協調。為了實現這一點,在設計時就必須重視設計方法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依據駁岸所在的地質條件和地形風貌來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種植方法,避免駁岸設計與園林整體設計出現違和感。

2 園林駁岸的功能

園林駁岸是園林景觀中聯系園林科學與水利科學的交叉。但是以往的園林水景項目中很少對于駁岸的研究,從而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園林駁岸因其具有潛在威脅,需要科學的應對方法和設計方法。園林駁岸的功能具體有安全防護功能、景觀親水功能和良好生態功能。

園林駁岸最重要的功能是水文功能,包括減緩流速、保護岸坡、減少水土流失等。一般采用配置植物、石塊等材料來減緩水體流速。園林駁岸可以采用緩坡式、臺階式、直壁式,同時可以設置親水平臺、木棧道等,使人們更易接近水體。另外不容忽視的是,園林駁岸有很好的生態功能,對于大雨、暴雨具有一定的緩沖和抵抗作用,同時對于水體中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凈化和過濾作用。

3 引起駁岸破壞的狀況和應對措施

3.1 直駁岸的破壞和應對措施

直駁岸有基礎、墻體、墊層和壓頂等構成。主要出現的問題是基礎和墻身的損壞。基礎損壞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駁岸基礎下的地基不能承受基層的重量而引起的下沉造成基礎的下陷甚至斷裂;另一方面是在冰凍層的體積變化引起基層的不穩定。墻身的變化則是由于水流的沖刷和內部土壤等蓄積的水對墻體的推擠造成的損害。

針對直駁岸的損壞的可能情況,可以分別采用合理的措施來避免損害的發生。首先,增強地基的硬度,采用樁基和填充混凝土等方式加強承載能力,避免下陷等情況的發生;其次,對于因溫度差異引起的墻體體積的變化,可以采用設置變形縫的措施,實現墻體內力的緩沖,避免墻體積壓產生變形和坍塌的情況;

3.2 斜駁岸的破壞和應對措施

斜駁岸由其自身的結構決定其穩定性取決于采用的材料之間的結合程度等因素,并且駁岸的穩定性與墊層有密切的關系。故而斜駁岸可能受損的情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選取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施工材料具有在受濕度和溫度控制下不同的力學系數,需要選擇相互匹配的建筑材料,注意材料在吸水后的穩定性的變化。另一方面是駁岸下墊層的材料的使用,需要根據級配和厚度等要求,去除基層中的尖物等雜物,避免存在的擠壓等破壞情況,保護好邊緣面和保護層等重點部位。

4 駁岸設計中美學因素

駁岸設計中的美學因素主要體現在駁岸造型的設計、建筑材料的選用、與環境的匹配、環境適宜程度等方面。

對于直駁岸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采用天然的山石和木材等。在選擇石質材料時要注意避免因為氣候和溫度因素引起膨脹壓力和冷凍變形導致駁岸的損壞,需要選擇合適尺寸的強身斷面,設置相應的變形縫和排水孔。對于木質材料,需要注意采用和周圍環境較為適合的材質和景觀效果的材料。木質材料由于存在空隙,需要在接縫處設置反濾層避免對土基造成的沖淘破壞。并且木質材料可以輕易設置成參差錯落的景觀效果,具有極大的美觀性。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園林駁岸作為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其具有著賞美、為有人提供舒適活動場所或游憩地的功能。園林駁岸作為園林景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切合了國內當前所提倡的園林生態的理念,還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現代人對園林綠化和自然環境的需求。因此我們說園林駁岸是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園林駁岸設計時,務必要把握好駁岸設計的原則,綜合考慮其工程力學和美學之間的關系,盡量選擇能夠同時滿足力學和美學兩方面要求的施工材料和設計形式,以便建設出環境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質量有保障的園林駁岸,為我國園林景觀建設和城市規劃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陶穎穎,張洪東,魏巍.園林駁岸和護岸設計[J].山西建筑.2009(32)

第4篇

橋梁景觀設計必須符合橋梁功能、技術、經濟要求,并以此為原則對景觀構成元素進行美學調整。如橋型的美學比選,橋體結構部件的比例調整,橋梁選線與城市或大地景觀尺度的和諧,橋梁的防護涂裝在城市整體色彩中的感覺等。橋梁景觀的這種以功用與技術為重的特點即為其技術美學特性。但當景觀價值有明顯優勢而功能得以滿足、技術也可行的情況下,有時經濟因素還可向后靠。如風景區的橋梁或城市結構要害之橋梁等。因此橋梁景觀設計的某些關聯域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位次會有不同。

2、橋梁設計的基本準則

(1)良好的結構方案是良好結構設計的重要前提。

在結構設計中,無論多么完美的結構計算都無法彌補經結構構思而形成的結構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結構方案卻能夠部分彌補結構計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見結構構思的重要性。

(2)功能決定結構。

橋梁的跨越功能是橋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橋梁的跨越功能決定了橋梁必須有橋跨結構,而為了支承橋跨結構,必須有支承結構。橋梁要使其上的車輛或行人等安全、舒適地通過,橋梁須能承受車輛、行人等荷載,且不產生過大的變形而影響使用。

(3)橋梁不能為絕對的美學而景觀。

橋梁首先是解決通行功能并在技術可能與經濟之間優化,這是橋梁設計規范的基本要求。橋梁景觀設計是對橋梁及引道在滿足功能、技術、經濟的前提下進行景觀尺度、景觀生態、景觀文化及美學方面的綜合考慮與優化設計。

(4)從大處著眼,使橋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橋梁景觀設計的核心就是要與周邊環境和諧、融入自然,既顯示橋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獨善其身。要想獲得好的作品,就應從實際出發,量體裁衣,靈活、準確地運用造型法則,精心構思橋梁造型、合理安排橋梁的輪廓空間組合,既要簡單又要明確。

(5)于細微處入手,注意其附屬結構與橋梁的協調統一。

橋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鑒賞。橋梁附屬結構則為橋梁主體的通行能力與景觀價值增光添彩、錦上添花。如欄桿的主要功能是保證安全,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決條件。在滿足安全、經濟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簡單、便于更換的前提下,其靚麗的顏色和優美的線性無疑會讓人眼前一亮。

3、橋梁景觀設計內容

(1)景觀本體的形式美。

這是歷來就受各方面關注的領域,如橋梁、引道的水平及豎向線形的美學設計;橋型的美學比選;各種結構部件的比例調整;相關的橋塔或橋頭堡或橋亭或收費站的建筑設計等。

(2)橋梁及引道的景觀設計。

這是隨人們對生態環境日益關注而新出現的內容,如橋梁及引道的軟、硬質景觀設計;橋梁整體色彩設計;橋梁選址與環境景觀尺度的和諧與調整;護坡工程的美學與環保;橋梁建設與水體環境景觀的復原;橋梁夜景觀設計等。

(3)觀景系統。

該系統又可分成觀橋系統與橋面觀景系統,其內容根據橋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觀橋系統的布點及視線分析;人橋親和的觀賞處及流線設計;橋面觀景的流線及視線分析等。

4、橋梁景觀設計方法步驟

首先便是橋梁景觀的規劃,其次才是景觀的深化設計。橋梁景觀規劃應對景觀環境進行分析提出橋址設想;對橋梁區位進行分析提出橋梁的景觀定位;并根據景觀定位進行景觀空間布局;此外還有配套建筑的規劃及橋梁夜景觀的分區與分級等。橋梁景觀規劃目的是對景觀有統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橋梁的特性。橋梁景觀規劃應與橋梁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步,待可研通過有關部門評審后再作景觀深化設計。

5、橋梁景觀設計現狀及問題

(1)橋梁景觀設計存在一些誤區。其一是橋梁景觀"包裝"式設計方法。在社會或橋梁設計界有這么一種傳統認識,即橋梁設計就是結構設計,景觀設計僅僅是對橋梁設計后的包裝。這種將橋梁設計與橋梁景觀設計脫節的做法是一種誤區。橋梁景觀設計要早期介入,建筑師應在橋位的勘測階段便介入到設計工作中,并對橋梁、調治構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線型進行綜合思量使之成為有機整體。另外建筑師還應對橋位方案從政治、經濟、技術、環保上進行多方面比較,從景觀高度提出橋型設想,或對結構專業提出的橋型方案進行景觀論證,以便作為決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據。新晨

另一種橋梁景觀設計的誤區便是"偽橋型"現象。有些部門盲目追求"時代風尚",將梁板結構的橋附加上懸索拱,使橋梁外觀感覺與橋梁實際結構完全不符。這種情況若出現在建成后的橋梁景觀更新中情有可愿,然而有些橋梁設計者為迎合社會風尚,使"偽橋型"變成一種設計。這種違背橋梁設計基本原則的設計方法是橋梁景觀設計上的另一種誤區。

(2)由于我國橋梁設計以功用為主導的傳統,專業設計部門中建筑師擁有量的不足,建筑師在其中并未發揮出應有作用,使橋梁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受到制約,也使橋梁景觀設計工作跟不上社會的要求。

(3)設計思路狹窄,模仿較多,自主創新設計意識較弱。有時設計周期過短,為了趕時間,就要生搬硬套,很少進行創新和論證。

結束語

以往的橋梁設計側重于結構、經濟與交通功能方面的優化分析,而現代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將橋梁的環境景觀提高到一新的認識高度,如橋兩側的引道及橋頭綠地的景觀生態、橋梁工程與城市或大地景觀尺度的和諧、橋梁工程對水體生態的保護等。在設計中,我們應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應以環境美、景觀協調、速度快、質量好,來創建生態工程。

參考文獻:

[1]《橋梁美學》,樊凡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第5篇

關鍵詞:園林景觀;綠化設計;方案

園林景觀設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隨著時代的進步,園林景觀設計不斷龐大,也不斷復雜,逐漸融入了歷史、自然、文化、建筑等因素,在人類建筑發展史上成功構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園林景觀綠化設計有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園林景觀設計則需要不斷地積累,進而適應時代的發展,創造更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

1 園林景觀綠化設計的主要內容

1.1 重視園林景觀綠化設計中的綠化功能。服務于園林景觀綠化的主要對象,才能進一步明確對景觀綠化設計的主題與功能。無論是風景名勝、居住區、休閑廣場、公園等,或是有主題的大型專題園林設計,首先必須要重視其綠化功能。

1.2 加強園林景觀綠化設計的藝術性。在園林景觀綠化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點與線的完美結合,另外,還需要考慮到季節的變化情況,才能成功地將景觀綠化設計作品塑造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藝術欣賞。

1.3 園林景觀綠化設計要有歷史文化內涵。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要將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最大限度的有機結合,要盡量保證園林景觀綠化設計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效果,盡量保證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文歷史景觀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并充分考慮到人們對綠化景觀的審美要求與心理要求,才會被廣大群眾接受,所謂景點要恰到好處,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4 合理配置園林景觀綠化設計資源。在資源配置的初期,首先要對綠化覆蓋率進行計算,充分掌握設計對象人均綠地率數據、立體綠量;另外,要重視多層次植物的配置,加強水土保持力度,對有害氣體進行有效地吸收以及符合生態效益的具體要求。基于設計計算的結果,明確選擇什么類型的草坪,或者是喬、灌木與草坪相結合,尤其需要注意草坪與林木相得益彰,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1.5 園林景觀綠化材料的合理選擇。從具體的設計資料分析,園林景觀綠化材料在選擇時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尤其是不同的植物綜合在一起時,需要考慮各種植物的生長速度與影響能力,另外,還要考慮到其陰陽性、病蟲害的交叉性以及觀花、果、葉樹的視覺效果等因素。

2 園林景觀綠化設計中的要點分析

2.1 園林景觀綠化設計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感染力。綠化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必須將“景”與“意”充分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情景成功交融,實現以景動情的良好效果。當代園林景觀綠化場景對于人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精神愉悅場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好的環境氛圍能夠促進人與自然更加和諧,這也是園林景觀綠化設計必須達到的目標。

2.2 園林景觀綠化要保持一定的時代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園林景觀綠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綠化設計具體的表現形式中,設計者要盡量讓設計成果達到典雅、清新以及時尚的效果,尤其在某些尺度方面要恰到好處。園林景觀綠化設計首先要滿足基本工程要求,還要保持綠化景觀設計簡單、大方、樸素,色彩方面要簡單明快,在構思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要符合人們的生活環境理念,才能激發人們的觀賞興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據當地文化結合自然環境,設計出不同的特色,更好的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時代的風格。

2.3 園林景觀綠化要以綠化為主導顏色,突出造景的優美。綠化環境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們有心曠神怡、心情舒適的感覺,設計者在創造綠化景觀時,要科學合理配置綠化材料,推崇以綠化為主導顏色,以此為基礎,體現不同的自然美與藝術美,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恰當的融入一些春華秋實的內涵。

2.4 園林景觀綠化造景的要點。設計環節中重要的是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灌木、喬木以及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將不同的植物有機結合起來。基于它們生長習性的差異性,以相互協調作為原則,塑造色彩美與線條美,使其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充分體現其藝術性。

2.5 園林景觀綠化服務系統。景觀綠化服務系統同樣重要,能滿足人們日常活動的基本要求。景觀綠化服務首先是考慮人們的需求,例如:具有商業性質的綠化設計,通常設置成外向型,在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地方方便人們觀賞;修建廁所要選擇適當的位置,既方便使用,又不能影響人們的觀賞雅興;垃圾桶要投物方便,便于定時清理,最大限度保持整潔衛生。

總之,園林景觀綠化設計要有時代的特征,要符合人們對綠化景觀的各種要求,設計更多具有人性化的綠化環境,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長遠目標。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園橋;類型;橋梁景觀;設計步驟

中圖分類號: P9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橋梁是這樣一種建筑物,它或者跨過驚濤駭浪的洶涌河流,或者在懸崖斷壁間橫越深淵險谷,但在克服困難、改造了大自然以后,它便利了兩岸的往來,又不阻擋山間水上的原有交通。

園林中一般包括山、水、植物,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會有橋梁,因此無論是傳統的古典園林、或是新建的公園及風景游覽區,都有橋的身影。橋置于自然風景中,可以成為自然風景園林中的主要景觀建筑。此時的橋不僅僅需要滿通功能,還應具備觀賞、游覽以及分割園林空間的作用。一座別致的園林橋梁,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對景區的眷念,流連忘返,徘徊不去;整個建筑景觀使水面與空間相互滲透,婆娑倒影,引人浮想聯翩,給人一種如在畫中的感覺。

1 園林橋梁的景觀設計步驟

園林造園時大都布置水面.布置原則一般以聚為主,以分為輔。聚則水面遼闊,可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布置,雖人工開挖也富有自然情趣,或有白石砂灘鑲邊,或有水生植被點綴;分則似斷似續,可構成曲折深邃的趣味。俗話說的好:山石是園林風景的脊梁,流水是園林風景的靈魂,橋梁則是園林風景的眼睛。所以園內的溝通與連續,聯系必定有橋,少則幾座,多則幾十上百座,而且每一座橋本身就是一個景點,它同時也對應別處的景點,即游人既可從遠處或附近看橋景,亦可站在橋上看遠處或附近的風景,產生借景和對景的效果。由此可見,園橋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園林橋梁景觀設計的基本步驟。1)從布局上總體考慮.橋梁景觀設計的核心就是要與周邊環境和諧、融人自然,既顯示橋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獨善其身.要想獲得好的作品,就應從實際出發,量體裁衣,靈活、準確地運用造型法則,精心構思橋梁造型、合理安排橋梁的輪廓空間組合,既要簡單又要明確.2)確定結構造型.對橋梁造型進行符合美學規律的組織與優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橋梁結構規律的建筑師

的行為.橋梁首先是解決通行功能并在技術可能與經濟之間優化,這是橋梁設計規范的基本要求。切勿出現盲目追求“時代風尚”,將梁板結構的橋附加上懸索拱,使橋梁外觀感覺與橋梁實際結構完全不

符的”偽橋型”現象.3)考慮外裝飾效果.通過人為修飾裝潢,對橋梁的裝飾、形態、材料、色彩及線條等方面的做出改變,改善原結構的形象表現,以迎合人們視覺美學的要求,達到對某些外觀造型原本不足或欠缺部分的補充和改善.這是橋梁設計中比較能出效果的一個重要步驟.

橋梁和其他建筑一樣,它的外裝設計也應考慮到形態、材料、色彩和質感等多方面的因素:

建造橋梁的材料,有天然的藤、竹、木、石到人造的鑄鐵、鋼、混凝土和組合材料.各種材料的物理性能有顯著差別,各適合建造一定的結構形式;再加上色澤、質感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素質.

色彩是人們的視覺對一個空間的第一印象,是空間里最能表達情緒和效果的重要元素之一。色的對比,質的對比,在效果上可以達到強調某種藝術氣氛的目的。色彩用于增加陽光、亮麗和體現形象.色彩燦爛,景物各異,靈活應用,動靜自如。材料特性的各種處理方法應以最美麗的方式表現出來.而這些線和形又使人浮起一些聯想:水平直線的伸展,有擴張感,水平線條又因有韻律的重復而得到增強。垂直線條可產生強烈奮發或進取的效果。垂直和水平線條的結合運用,通過精心的組合能夠得到種平衡的效果。

示例之一,某公園水域面積較大,布置橋梁約有40多座,在設計過程中,要使一橋一景,絕無雷同,除了使用各種橋梁形式:拱橋,索橋,梁橋等等,其它只能通過外部裝飾部分的處理,來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設計原則:其中部分橋梁采用同一跨徑的單跨簡支鋼筋混凝土橋,主梁及橋臺橋墩結構及尺寸盡量相同,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把設計重點放在材料選擇上。橋梁形態、風格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材料、色彩和質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橋梁與環境相協調,以達到“簡潔明快、輕巧纖細、連續流暢”的效果。顯然經濟實用,反響較好:鋼橋的輕盈,冷峻,傳遞著尊崇;石橋的凝重,傳遞著自然與和諧;水泥橋的端莊,傳遞著恬靜與安逸;木橋的純樸傳遞著溫馨。

小技巧:本來橋梁建筑藝術,要求真實地表達材料本身特點。但在材料本身還具有暫時無法克服的缺點時,如鋼材的易于銹蝕,則借助于保護材料改變其外表色澤;混凝土外表灰暗,可采用各種表面處理的方式來改善其色澤和質感。

最后,進行附屬部分的設計。以往的橋梁設計往往偏重于結構設計,附屬部分草草設計或是互相套用,張冠李戴.在設計中,如果忽略了如橋頭引道、橋上建筑、欄桿、錐坡、橋臺、管線預留孔、橋面鋪裝、橋面排水、燈光照明等諸多部分,就會導致橋梁總體缺乏統一一性.

3 設計體會

園林橋梁,應不同于一般市政及公路橋梁,在基本滿通功能的基礎上,著重強調橋梁美學和景觀設計。橋梁建筑的美學表現不是形、色、質的單一呈現,而是三者在美學法則的指導下的相互作用、有機統一。

1)良好的結構方案是優秀結構設計的重要前提

在結構設計中,無論多么完美的結構計算都無法彌補由于結構構思而形成的結構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結構方案卻能夠部分彌補結構計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見結構構思的重要性。

2)功能決定結構

跨越功能是橋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橋梁的跨越功能決定了橋梁必須有橋跨結構。橋梁要使其上的車輛或行人能夠安全、舒適地通過,必須能承受車輛、行人等荷載,且不產生過大的變形而影響使用。

3)橋梁不能為絕對的美學而景觀

橋梁首先是解決通行功能并在技術可能與經濟之間優化,這是橋梁設計規范的基本要求。橋梁景觀設計是對橋梁及引道在滿足功能、技術、經濟的前提下進行景觀尺度、景觀生態、景觀文化及美學方面的綜合考慮與優化設計。

4)橋梁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橋梁景觀設計要早期介入,建筑師應在橋位的勘測階段便介入到設計工作中,并對橋梁、調治構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線型進行綜合思量使之成為有機整體。另外建筑師還應對橋位方案從政治、經濟、技術、環保上進行多方面比較,從景觀高度提出橋型設想,或對結構專業提出的橋型方案進行景觀論證,以便作為決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據。

5)于細微處人手,注意其附屬結構與橋梁的協調統一

橋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鑒賞。橋梁附屬結構則為橋梁主體的通行能力與景觀價值增光添彩、錦上添花。如欄桿的主要功能是保證安全,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6)突破盲點,不斷探索追求

我國橋梁景觀設計還無相應的技術規范,這使橋梁景觀的思考缺乏科學依據。就結構而言,能參考的相關規范甚少,且經常不能滿足景觀設計條件。再者專業景觀的建筑師人員不足,使橋梁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受到制約,也使橋梁景觀設計工作跟不上社會的要求。

4 結束語

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得橋梁美學與橋梁功能性、安全性同等重要。在園林設計中,我們應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完善機制,博覽縱長,在設計過程中吸引更多的建筑師、地景師、環境藝術師、雕塑師介入,實現景觀與技術、經濟、功能的和諧優化,從而提高景觀本體的內在“素質”。

參考文獻:

[1] 唐海山.淺談上海園林景觀中橋的設計[J].綠筆采風,2009(2):2—4

第7篇

關鍵詞: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生態;地域性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逐年來,城鄉引入旅游產業的現象日益普遍。因旅游景觀的構建具備長線的經濟基礎優勢、地區區位優勢和政府優勢,旅游產業成為新城初建的先導力量。而在城市內的引入景觀已趨于飽和、城市區域界限逐步消失,鄉鎮間旅游景觀的開發與利用就顯得由外重要。

1 鄉村旅游景觀構建的優勢

生態因素是城郊鄉村旅游得以興起的基礎,反過來,城郊鄉村旅游也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基于這一關系,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中的生態價值取向觀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國家、社會對鄉村生態旅游景觀構建的迫切需要

從1998年的“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至今,可以看出我國對鄉村的建設從未放松。而現在及未來都是國家發展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著力推進各項發展將成為重中之重,鄉村的發展需要一個新的突破口。鄉村旅游的成為當下當仁不讓的切入點。在如此環境下發展鄉村旅游景觀可以算得上是順應國家的發展政策。

以鄉村旅游資源為吸引,這符合當前社會自然保護大前提的基本要求,能促進環境、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生態旅游的一些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方面表現在對自然、社會、文化和環境的影響達到最小化原則。因此,鄉村旅游景觀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1.2現代人群對鄉村生態旅游景觀構建的迫切需要

現代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壓力下,人們迫切需要回歸自然以放松工作學習壓力。而名川大山等傳統旅游景點的局限性太強,城鄉間的短途鄉村游將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

面對民眾日益增強的生態、環保意識,鄉村旅游景觀的發展成為必然趨勢。生態環境的破壞、城市景觀的唯美、唯藝術的模式化及城市人工景觀的“去自然化”,民眾在精神層面上渴望回歸自然。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以自然生產和環境為基礎,以自然生態系統為主體,強調民眾的自然感受和參與。因此,構建鄉村旅游景觀是生態影響及民眾的共同需要。

2 構建具有地域性、節能性鄉村生態旅游景觀

2.1 城郊鄉村旅游景觀的特質

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中,構建生態價值取向觀是“尊重自然”的表現,是建設特色型、節約型景觀的要求。當前,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中“人造景觀”泛濫已成為一個典型的現象。規模上貪大求全和內容上過于貧乏簡單,“人造鄉村景觀”過分依賴非自然技術手段,人造景觀、景點較多,投資較大,生產性能差,鄉村特征不明顯,致使城市化和人工痕跡明顯,忽略原有寶貴的鄉村自然資源及特色,失去“鄉土氣息”的特色。“人造景觀”脫離樸素、自然、協調這些基本的生態原則。

旅游的本質是追求文化差異,人們旅游的目的就是追求異質文化。特色是旅游者追尋的目標,也是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城郊鄉村旅游景觀作為一種特殊的風景,有其自身的特質,農村風光、固有的風景名勝及鄉村民俗文化均是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可挖掘可表達的內容,建設特色型城郊鄉村旅游景觀必須抓住“土、野、樂、趣”的特色。“尊重自然”是一個共性基礎,針對不同地區,城郊鄉村旅游景觀的設計還要因地制宜,突出個性。“尊重自然”既是源于對生態的考慮,亦是建設特色型城郊鄉村旅游景觀的重要手段。

2.2 城郊鄉村旅游景觀的設計要點

建設特色型與建設節約型城郊鄉村旅游景觀是相輔相成的,自然生態屬性既是城郊鄉村旅游景觀的特色,也是其創建節約型景觀的先天條件。依據城郊鄉村旅游景觀的特色,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的要點,即建設內容包括:①建成的景觀能維護和美化鄉村自然景觀風貌,吸引招徠游客;②建成的景觀有改善生態環境的功能;③景觀設計要考慮在合適的地點,設計相適宜的項目,讓游客具體參與一些鄉村活動。

2.3 城郊鄉村旅游的景觀類型

2.3.1 鄉村風光觀賞型景觀

以自然山水景觀、野生動植物景觀、歷史文化景觀、宗教文化景觀、鄉村民俗景觀為基礎,以自然生態為主題,以特色風光、農事活動或村落名勝等觀光旅游景觀開發為主,包括現代農村觀光、科技農業觀光、古村落民居觀光、名勝觀光等。

2.3.2 農副產品開發利用型景觀

以觀光為主、采摘為輔的果蔬采摘園是典型的具體形式之一。游人融入自然野趣的采摘環境中,體驗休閑的快樂,享受采摘成果。這種保持自然野趣的景觀形式,目前普遍受到游客的歡迎。農副產品開發利用型景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在保持原生態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市場需要、游客興趣,有選擇地種植農、林、牧、漁業的各種農產品,通過農副產品銷售與特色餐飲美食、采摘垂釣活動等結合,可以形成“采摘園”“垂釣世界”“美食村”等特色景觀。

2.3.3 鄉村文化體驗型景觀

鄉村文化體驗型景觀就是通過游客親身參與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盡享勞動、豐收后的一種喜悅的精神狀態。“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物質表象是鄉村文化體驗型景觀營造的重點和難點。鄉村文化體驗型景觀的設計要依托鄉村特有的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將務農體驗活動的場所、設施、活動環節視為一種景觀,通過對自然的再現與解讀,表達出特有的景觀狀態。

2.3.4 復合型城郊鄉村旅游景觀

不過分偏重某一類型,而是幾種類型的融合。復合型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要充分利用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淳樸的鄉土文化,豐富的野生生物種類和適宜的康體氣候特點,多規劃反映自然野趣和參與性強的景觀活動。景觀設計內容應注重康體、休閑、娛樂相結合,強調獲得鄉村生活的體驗和享受淳樸的鄉野之趣。

結 語

鑒于城郊鄉村特殊而獨特的景觀條件和生態環境,在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中建立生態價值取向觀,目的在于運用生態價值取向觀構建合理的景觀設計意識,以確保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能突出鄉村旅游和農事特色,突出生態效益,保持鄉村旅游自身的優勢和特色,促進當地經濟效益的提高。城郊鄉村旅游是一塊潛在的大市場,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去研究城郊鄉村旅游,能更有利于城郊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今天,城郊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的語言、形式變得越來越豐富,風格也越來越多樣,無論設計語言、形式如何變化,那些具有長久生命力的作品一定是尊重自然的、符合生態規律的、反映生態價值取向的。

參考文獻

[1] 黃鸝. 旅游體驗與景區開發模式[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04-108.

[2] 朱建寧.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約型園林[J].中國園林,2009(2):78-82.

[3] 王紫雯.景觀文化與景觀生態學初探[J].建筑學報,1995(8).

[4] 戴春芳,王志凡. 景觀生態學視野下的城郊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研究[J]. 商場現代化,2008(22).

[5] 戴美琪,游碧竹. 國內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研究[J]. 湘潭大學學報,2006(4).

[6] 王云才. 鄉村景觀旅游規劃設計的理論和實踐[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第8篇

關鍵詞:遺產地;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2-0271-01

一、poet生態復合體與遺產地的關系

poet是社會生態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指在一定空間內將人口、組織、技術、環境四大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地域共同體,亦稱生態復合體。遺產地的景觀設計應在生態復合體理論下的功能、人口、組織等多個角度進行評價。遺產區作為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存在于大的組織結構之中,而如何在這個系統中做到poet生態復合體的四大要素之間的平衡和依存關系則是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

二、poet下的遺產地景觀設計評價方法

(一)人口:原真性

遺產地的自然風貌本身是與當地的人口以及民俗民風,民間技藝,文化情操等有著密切的關系,都是遺產地形成的獨特物證。遺產地不是死氣沉沉的文物,它的可持續性發展不僅是其本身的資源發展,也包括了與遺產地發展相關的人類在這個地區的活動、還有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活動等方面,既包含了遺產本身的,又包含了與之發展有關的人類。

遺產區原住民的存在則伴隨了許多千年傳世的神話愛情或鬼神的故事,而這些神話與人的生活習性或自然山川河流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這些故事同樣是遺產地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可以充分的考慮這些涉及到自然景觀的神話因素,突出景觀主題思想,體現出遺產地的人文文化特色。

(二)環境:生態性

遺產地本身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有著其特有的歷史脈絡以及地形地貌、材料、技術等,所以我們在進行評價時需要從遺產地的生態可持續角度出發。在設計中盡量要保持好原有的生態林和保持好景觀的原真性。所以我們在對一個遺產地進行設計時,必須要充分了解和考慮形成這個遺產地的歷史過程,包括這個地區的生物、生態山水環境、自然氣候、植物等問題,然后我們就需要從整體全面的設計角度對這個遺產地的自然屬性進行全面研究,從現有的山、水、植被出發,在不破壞遺產地自然天生的美的前提下,充分體現遺產地的獨特性和適應性。

(三)組織:整體性

在遺產地的景觀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整個遺產地景區的組織考慮,而不僅僅是對某一組織或單個元素的設計。這個整體的設計目標一定要明確清晰。遺產地的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實現遺產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優化和體現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其次為了達到這樣一個打組織的平衡生態系統,遺產地的各個元素就必須把它的最好配置放在這個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環境里面,全面去了解遺產地的整體功能布局和其服務設施情況。

(四)技術

1、自然美學性

技術是指人們認識、利用、改造環境的知識體系,而遺產地景觀設計是要給人們帶來美的視覺享受,只有結合了遺產地自身的自然美與人工的美才能真正的具有技術性。

遺產區景觀設計突顯了景觀格局空間意義、和氛圍,并且使不同的景觀格局空間更加的具有其內在的特征,也在情感和藝術上更加的富有感染力,提高了人們的審美需求。而人類作為審美性的主體,自然要使得人與景觀產生感應和互相之家的情感交流。

自然景觀在其歷史的形成過程中,必然有其獨特的造型,不論是雄、奇、險、秀等都被評為遺產地的重要依據。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賜所給予的。山間的峽谷溪流,風吹樹葉,雨打磐石,林中鳥語,夜晚蟲鳴等或激昂、歡快、喜悅、哀傷構成了一場有節奏和韻味的音樂會,游客們在這樣的天籟之聲中,盡情的暢游這人間仙境,感受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妙交響曲。

2、人工美學性

在遺產區景觀設計中,人工造景對于營造出具有美感的遺產景觀有著重要的作用,殘缺設計是景觀事物外在形象的不完美,如何通過殘缺設計去挖掘這種美感,把遺產地的景觀殘缺變成具有美感的景觀。

如果一顆好的,完整的樹在那個地方,人們肯定會視而不見,但是如果說這棵樹是斷的或者是被砍掉一半的,那么效果肯定就完全不一樣,有可能就是這一缺,才能吸引人的眼球。

峨眉山的景區中對于枯樹、斷樹都是選擇任其干枯,使其能夠形成另一種獨特

的殘缺景觀供人們欣賞。景區內的斷墻,枯山石等也都是文化記憶的符號,無不都體現出歲月的痕跡。或者在野生林中,可以讓人們進行小范圍狩獵野兔野雞等,讓人們去感受這種勞作的野情。或者營造一個鳥語林,以當地原有的自然山體為基礎,充分運用現有的花草樹木、鳥群、山澗溪流、山石等構成的自然風景圖,體現出這種自然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