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婦科治療原則

婦科治療原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6-08 15:54:4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婦科治療原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婦科治療原則

第1篇

本院門診及住院慢性分腔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2例,對照組48例。治療組年齡20~48歲,病程0.5~11年,病情評分6~22分,平均14.32±3.36分。對照組年齡22~47歲;病程0.5~10年;病情評分6~22分,平均14.42±3.27分。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程度及病程等具有可比性(P>0.05)。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現行婦科教材制定。氣虛血瘀證:反復小腹或少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勞累后疼痛易復發,帶下量多色白或黃,舌質淡或暗,苔白,脈沉細或澀。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癥狀:下腹及腰痛,下腹墜脹,腰骶部疼痛,常在勞累、后、排便時加重,可伴有低熱、月經量多、不孕等。婦科檢查:子宮常見后傾,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輸卵管發炎時,子宮一側或兩側可觸及條索狀物并有輕度壓痛,盆腔結締組織發炎時,子宮一側或兩側有片狀增厚壓痛或在盆腔一側或兩側捫及包塊。

病情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子宮活動受限、壓痛,5分;輸卵管呈條索狀、壓痛,5分;子宮一側或兩側片狀增厚、壓痛,5分;下腹及腰部酸痛下墜,3分;帶下增多,1分;低熱疲乏,1分;經期腹痛,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分級標準;重度,積分在15分以上;中度,積分10~15分;輕度,積分5~9分。

治療方法 治療組選用盆炎康,黃芪、薏苡仁各20g,茯苓、當歸、赤芍、牛膝各15g,桂枝、烏藥、元胡、丹皮、桃仁、莪術各10g,紅藤、敗醬草各30g,每日1劑,水煎150ml口服,每日2次。對照組選用婦科千金片每次6片,每日3次。均連服6周為1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婦科檢查情況。判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①痊愈:癥狀、體征消失,婦科檢查正常,積分為0分;②顯效:癥狀消失,婦科檢查有顯著改善,治療后比治療前積分降低2/3以上;③有效:癥狀、體征及檢查均有減輕,治療后比治療前積分降低1/3以上;④無效:治療后無改善。

安全性觀察 一般體檢項目,血、尿、糞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治療組抽查26例,用藥前后各檢測1次,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結果

治療前后比較,兩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治療后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1)。

第2篇

【關鍵詞】中西藥物;慢性婦科炎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352-01

慢性婦科炎癥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包括陰道炎、外陰炎(改為宮頸炎)、盆腔炎等女性生殖器官炎癥,又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常見。主要是由于女性生殖器官感染衣原體、支原體等,一般來說,支原體呈現陽性,患者沒有出現顯著癥狀,支原體只會寄居人體內,不會引發炎癥,因為支原體的治病能力與其他病原體相比較,非常弱,因此,如果人體內出現炎癥,首先應該考慮是否感染其他病原體,因為只有人體內出現其他病原體導致感染,發生炎癥后,患者機體抗病能力降低,才會繼發支原體感染。慢性婦科炎癥往往會被很多女性忽視,認為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但是,如果人體長期處于炎癥侵害狀態,機體功能會受到嚴重損害,影響人體健康[1]。近年來,我院開展中西藥物聯合治療慢性婦科炎癥,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婦科炎癥患者100例進行臨床觀察,患者年齡最小的為16歲,最大的為49歲。選取的所有患者在臨床檢查中均進行(婦科檢查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其中,39例患者為雙側附近炎癥,34例患者為盆腔、子宮直腸陷窩積液,22例患者為盆腔及附件區出現炎性包塊。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患者均有相等的例數――50。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講兩組患者用于臨床比較。

1.2 方法[2]

1.2.1 治療組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慢性婦科炎癥主要是因為患者體內濕熱引發炎癥,因此,治療中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為治療原則,有些患者的患病類型為寒凝氣滯型,治療中應該側重給予患者行氣活血、溫經散寒治療。

本文中,給予慢性婦科炎癥患者的中藥主要為化瘀散結湯加減,藥物的主要成分為:黃芪、敗醬草、板藍根、川芎、當歸、柴胡、紅花等;用水將中藥煎煮服用,每日服用一劑,連續服用二十劑為一個療程,月經期間患者停止服用。

盆腔灌注療法:給予患者劑量為250毫升的生理鹽水(去掉),250毫升濃度為0.2%的甲硝唑注射液,劑量為5克的頭孢噻肟鈉針(去掉),劑量為24萬u的慶大霉素針及劑量為4000u的糜蛋白酶針及地塞米松5mg。使患者將體內尿液排空,采取平臥的姿勢,將上述藥物通過靜脈滴注(保留灌腸)的方法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藥物劑量調整;連續七天為一個療程,進行彩超復查,包塊如果沒有完全消失,再隔一周給予患者進行第二個療程,可用三療程如果無效,停止治療。

1.2.2 對照組治療方法

給予患者劑量為250毫升的生理鹽水,劑量為250毫升的甲硝唑注射液,劑量為5克的氨芐青霉素,將上述藥物采用靜脈滴注的方法給予患者進行治療,每日靜脈滴注一次,連續靜脈滴注一周至十天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

①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自覺癥狀全部消失,給予患者婦科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為陰性;②有效:患者的自覺癥狀有所改善,給予患者婦科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炎癥病灶出現明顯縮小,附件壓痛癥狀也有所減輕,并且增厚附件也開始變薄;③無效:患者的自覺癥狀及體征均沒有出現顯著變化,婦科檢查結果顯示依然為陽性[2]。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3 討論

一直以來,婦科炎癥都是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傳統治療方法中,單純給予患者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著,再加上西藥毒副作用大,長期使用,患者體內還會出現強烈的耐藥性,并且還會嚴重影響機體菌群平衡,產生不良反應。慢性婦科炎癥中,盆腔感染的患者較多,臨床治療中,如果僅僅采用單純用藥,往往需要給予患者較大劑量藥物,并且療程長,療效不明顯;另外,如果患者并發多種炎癥,機體內內免疫功能就會下降,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患者卵巢功能,對患者的生育能力產生影響。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慢性婦科炎癥藥物治療方法,是婦科醫生關注的重點。

本文中,給予治療組患者中西藥物聯合治療,療效顯著,主要是因為中西藥物聯合治療,結合局部及全身用藥,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盆腔炎性包塊可以從患者“氣虛、血瘀、氣滯”等方面入手進行診斷,治療中主要堅持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藥物治療劑量可以針對診斷結果進行調整,靈活加減藥物劑量。

盆腔灌注療法中的糜蛋白酶及糖皮質激素能夠起到消腫消炎作用,從而能夠將抗菌消炎效果有效提高,進而減緩患者的炎癥反應,促進吸收滲出液,避免患者體內出現粘連作用,從而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另外,中藥治療還能夠修復患者的子宮組織,殺死體內的炎性細胞因子及病原體,增強免疫力,滿足年輕患者的生育需求 [3] 。

所以,給予患者中西醫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文琴.探討中藥在婦科炎癥中的外用情況[J].實用醫技雜志,2007年30期.

第3篇

關鍵詞:腹腔鏡;婦科,腫瘤;綜述

隨著微創理念的不斷升溫,現代微創技術越來越受到臨床親睞,現代微創是在醫學干預過程中,力求保持機體最佳的內環境穩定狀態、最小的組織損傷、最輕的炎癥反應、最理想的瘢痕愈合并且達到最好的醫療效果[1]。婦科腫瘤是女性常見的疾病,嚴重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腹腔鏡微創外科技術的迅速發展,從思維上改變了醫生的觀念、技術路線和手術技巧,從形式上逐步成為婦科手術治療新模式[2]。腹腔鏡手術雖是微創手術,但隨著手術范圍的擴大,難度系數不斷增高,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癥也逐漸增多,重者可使腹腔鏡手術成為“巨創”手術[3]。本文主要就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腫瘤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行綜述,旨在為臨床腹腔鏡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論參考。

1 腹腔鏡在婦科腫瘤中的適應證

腹腔鏡在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手術器械和操作技術日趨成熟,但缺乏明確的手術適應證或規范。韓克等[4]探討了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腫瘤的適應證,研究發現腹腔鏡對

2 腹腔鏡在婦科腫瘤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婦科腫瘤的傳統療法一般在下腹部切一個約15 cm的切口,術后切口疼痛、恢復時間長,并發癥嚴重。腹腔鏡手術是新型微創手術,隨著鏡下縫合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其創傷小、恢復時間短的特點,廣泛應用于治療婦科腫瘤的領域中。王文[7]等研究結果發現59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鏡手術,1例于腹腔鏡手術轉開腹,術后出血1例(1.7%),盆腔感染2例(3.3%),膀胱損傷1例(1.7%),并發癥的發生率為8.3%。;同樣,在腹腔鏡具體臨床應用中,趙寧[8]等研究結果發現兩組均成功施術,研究組無中轉開腹患者,另外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具有切口小、術后盆腹腔粘連少、出血少、并發癥少、恢復快、治療效果確切等優點[9],在婦科腫瘤的治療中,腹腔鏡手術能夠顯著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降低術后疼痛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10]。但治療過程應把握手術的關鍵環節,保證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療效果[11]。

3 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腫瘤患者中常見并發癥

腹腔鏡手術借助于先進的技術儀器設備及手術器械為外科系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微創工具,改變了傳統的手術方式[12]。但隨著手術范圍的擴大,難度系數的增高,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癥也逐漸增多,嚴重時可致患者死亡[13]。腹腔鏡手術并發癥主要包括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因操作導致盆腹腔器官的直接損傷以及間接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主要涉及穿刺引起的并發癥,如血管損傷、膀胱損傷等;氣腹引起的并發癥,如皮下氣腫、大網膜氣腫等;術中并發癥,如血管損傷、胃腸道損傷等;術后并發癥,如腹腔大出血、感染神經損傷等,這些并發癥需要術中額外處理或術后保守治療、再次手術干預或者延長住院時間[14]。并發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但醫生的手術經驗、手術難度、手術范圍及方式、助手的配合是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發生和嚴重程度的關鍵因素[15-16]。其中,缺乏手術經驗者作為腹腔鏡的絕對禁忌證,既是對患者的負責,也是對術者的關愛[17]。臨床醫生必須準確的掌握腹腔鏡手術適應證,研究并豐富腹腔鏡手術基礎理論,強化腹腔鏡手術規范化訓練,充分了解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并掌握最佳處理原則和預防措施,才能從最大程度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總之,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手術技巧、正確掌握手術適應證和合適的開腹時機、避免和降低并發癥,使之成為真正的微創手術,是每個腹腔鏡醫師不斷追求的目 標[18]。

參考文獻:

[1]王海波,李萍,周愛玲.微創手術在婦科應用的研究進展[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7,(5):173-175.

[2]郎景和.新世紀的婦科腹腔鏡手術[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5):289-291.

[3]夏曉夢,方小玲,等.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54例臨床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5(10)3:12.

[4]韓克,姜允飛,葛春曉,等.腹腔鏡治療婦科腫瘤適應證的初步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6):356-357.

[5]王霞.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腫瘤的適應證[J].中國保健營養,2013,(4):1809-1810.

[6]俞曉東.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腫瘤適應證的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8):108-109.

[7]王文.腹腔鏡手術應用于治療婦科腫瘤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4):92-93.

[8]趙寧.腹腔鏡手術與經腹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臨床對比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09.

[9]高紅梅.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在婦科應用中的臨床對比[D].大連醫科大學,2010.

[10]李彥芳,王春艷,劉瑜.腹腔鏡手術治療45例婦科腫瘤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4):5541-5542.

[11]陳斌,周光遠.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腫瘤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3,(5):55-56.

[12]夏曉夢,方小玲,等.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54例臨床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5(10)3:12.

[13]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診斷與治療,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01,3(5)1:69-72.

[14]楊軍欣.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探討[D].長春:吉林大學,2011.

[15]董林紅.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及其防治[J].微創醫學,2006,9(1)3:197-200.

[16]范光升,李琳.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9(1):58-61.

第4篇

【摘要】將120例宮頸糜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宮頸糜爛紅外光治療后應用復方沙棘籽油栓,婦科千金片;對照組宮頸糜爛紅外光治療應用甲硝唑片,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及康復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關鍵詞】復方沙棘籽油栓;婦科千金片;宮頸糜爛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宮頸糜爛Ⅱ度~Ⅲ度患者120例,以婦產科學第5版為標準,年齡25~55歲,行婦科檢查、宮頸細胞學檢查、白帶常規、血常規、B超、排除宮頸癌、生殖器急性炎癥,生殖器其他腫瘤、血液疾病、陰道清潔度Ⅰ度~Ⅱ度。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紅外光家復方沙棘籽油栓,婦科千金片;對照組紅外光加甲硝唑。經統計學處理,兩組一般情況屋明顯差別(P>0.05)。

1.2治療方法:治療組于月經后上復方沙棘籽油栓,每晚1粒,共5d,第6天在常規消毒下,取膀胱截位石,暴露宮頸,1‰新杰爾滅消毒,干棉球擦干,紅外光功率18W,照射糜爛面至黃白,術畢上復方沙棘籽油栓1粒,每晚1粒,共7d,口服婦科千金片6片,一日3次,共7d;對照組與月經后3d~7d,在常規消毒下,取膀胱截位石,暴露宮頸,1‰新杰爾滅消毒,紅外光功率18W,照射糜爛面至黃白,術畢上紫藥水,口服甲硝唑0.2g,每日3次,共7d。術后半個月,1個月,2個月復查。

1.3治療標準:痊愈宮頸糜爛消失,宮頸光滑;顯效:宮頸糜爛面縮小;無效:宮頸糜爛面未消失。

2結果

2.1療效觀察: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顯著性。

2.2術后不良反應比較,從表中可以看出治療組的術后陰道排液、陰道出血、腰痛明顯少于對照組(P

第5篇

北京肖氏婦科

知常達變育陰培本

肖氏婦科代表人物肖龍友,1928年棄官行醫,終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技贏得病家和同行的贊譽。他精研醫理,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擅長治療內、婦、兒科疾病,臨床經驗極為豐富,治愈了很多疑難重癥,譽滿京城,成為北京四大名醫之冠。他曾擔任多職,作為中醫學家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學部委員(即中科院院士),肖龍友為歷史第一人。肖龍友治病深明立法原則,知常達變。他說:“三春早草,得雨即榮,殘臘枯枝,雖灌而弗澤,故對象不同即須作不同之措施,然又須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臨床實踐中,肖龍友重視婦女患者,每每遇之,強調護本,勿妄加攻伐。婦人以血為本,以氣為用。先生在治療婦科病的時候既辨證準確,又顧及婦人之患病特點,故而臨床效果顯著。

肖龍友每治婦科疾患,注重育陰培本,然亦則其要者施之。他說:“欲投育陰培本之劑,必先觀其條件如何。設病宜投而有一二征象不便投,又必須先除其障礙,或為其創造條件。”肖龍友在治療婦科病時還特別注意患者的情緒。婦人之病因肝郁者多,且因病致郁的現象也易出現,故處方中多加入合歡花、橘絡等,調暢其情志,舒其郁結。

浙江何氏婦科

以血為本以肝為先

杭州何氏婦科始于晚清,迄今已傳四代,歷經150多年。創始人何九香曾師從清代名醫錢寶燦。何九香擅長婦科,屢起沉疴。時浙江撫臺因其女閉經腹脹,疑為不貞,何九香診視后力辯其無,用藥后下瘀血盈盆,其恙盡除,由是醫名大噪。

何氏第三代傳人何子淮、何少山1953年向國家捐獻何氏秘方“定嘔飲”,獲政府嘉獎。何子淮在學術上推崇張仲景辨證論治體系,治婦科更得益于陳良甫、張景岳、傅青主諸家學術,重視整體觀念,突出臟腑經絡辨證,并以論治奇經作為調治婦科病的重要手段,理論上強調婦人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治血病注重調氣機,治雜病重視調理肝、脾、腎,診斷注重望聞問切,用藥靈動變化,師古法而不泥古方。對婦科病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治法,臨床療效顯著。早在上世紀70年代,何少山就提出了流產后并發癥的中醫防治,并總結出辨證及用藥規律,對流產后繼發不孕具有獨到的見解,其獨創的溫通疏補法治療流產繼發不孕取得顯著的療效;他還首先將溫陽法用于治療崩漏。對慢性盆腔炎以氣虛血淤論治等學術觀點均為全國同行所認可。

何少山之女何嘉琳,在婦科臨床、教學、科研中學習現代醫學理論技術,運用中醫婦科診療特色診治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癥、復發性流產等婦科疑難病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何嘉琳現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

上海蔡氏婦科

審證求因治病求本

上海江灣蔡氏婦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間,迄今已傳七代,歷時200余年。蔡小蓀是蔡氏婦科第七代傳人,1923年生,畢業于上海中國醫學院,弱冠之年即獨立應診。1952年參與創辦新城區第二聯合診所, 曾任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理事、婦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先后受聘為瑞金醫院、仁濟醫院及國際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顧問,并曾任上海市衛生局主辦中醫研究班教研組成員,《中醫食療學》編委、全國中醫藥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中醫學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等。1992年被上海市衛生局評為“上海市名中醫”兼任評委,1999年受聘于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同時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曾主編《中國中醫秘方大全》婦產科分卷、《中醫婦科驗方選》、《經病手冊》、《中華名中醫治病囊秘?蔡小蓀卷》、《蔡小蓀談婦科病》、《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等,數十篇,帶教主治級以上中西醫師百余位。

審證求因,治病求本是蔡氏婦科臨床經驗的根本法則,蔡氏婦科同時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權衡輕重而不偏,適度寒濕而不怫。危癥急需單刀直入,務期脫險奏功;久病則宜標本兼顧,不求速愈。辨病與辨證結合,分期與分型結合,處方用藥精簡驗廉,驗方今用,務求實效。

上海朱氏婦科

察陰陽審動靜

是近代中醫一大流派,自上世紀初創立以來,已歷百年。全國名老中醫朱南孫教授便是朱氏婦科創始人朱南山的第三代傳人。朱南山擅婦科,自擬《婦科十問口訣》,以治婦科雜病及不孕癥著稱。朱南山重視婦女婚孕育產和經帶腫瘤等方面的保健防治及有關的胸腹診斷。他擬定的《婦科十問口訣》為:“一問年月二問經,及笄詳察婚與親;三審寒熱汗和便,四探胸腹要分明;頭痛腰酸多帶下,味嗅辨色更須清;五重孕育胎產門,崩漏注意腫瘤癥;六七情括三因,八綱九候祖先問;本病雜癥弄清楚,十全診治方得準”,奠定了朱氏婦科的基礎。

朱小南為朱南山長子,他臨診用藥內外兼治,善治崩漏、痛經、不孕等證。他在朱南山先生婦科論治注重氣、血、肝、脾、胃的基礎上,潛心鉆研,認為婦科疑難之病,非究奇經難以奏效。

朱南孫身負兩代名醫的學術積淀,虛心勤勉,潛心醫道,她根據《內經》“所勝平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及“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的理論,提出審動靜之偏向而使之復于平衡是臨床治療之原則,臨證施治總結概括為“從、合、守、變”富有哲理性的四法。在前輩的學術中,又匯入李東垣之脾胃學、朱丹溪之滋陰降火說,張景岳之溫陽益腎論及唐容川、王清仁之活血化瘀法,并揉合進陳自明、傅青主等臨床大師的精髓,融為一爐。

天津哈氏婦科

強調肝脾腎擴大氣分藥

哈氏醫學歷經五代,以內、婦科蜚聲醫林。哈氏強調扶正固本的重要原則,臨床防治疾病強調“以胃氣為本”,認識到胃氣乃脾胃功能之概括,為氣血生化之源泉,人體氣機之升降出入無不以脾胃為樞紐;脾胃升降失常則五臟受病,變證叢生。故在治療各臟腑疾患不同階段皆可調治脾胃以助胃氣,俟脾胃有權,則臟損可復。

哈氏提倡走“西為中用、以中為主、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哈氏幾代人雖有家傳,但都是醫學院校畢業,都能運用西醫知識,借助現代儀器的科學檢測手段,為中醫辨證及療效判定提供依據。哈氏幾代人雖有家傳,但都是醫學院校畢業,都能運用西醫知識,借助現代儀器的科學檢測手段,為中醫辨證及療效判定提供依據。哈氏醫學非常重視氣分藥的應用。萬病不離乎郁,諸郁皆屬于肝。其應用重點在疏肝調肝、理氣解郁,從而斡旋臟腑氣機,調暢氣血運行,而達愈病之目的。臨床應用當區別在氣在血,孰輕孰重,以選用適當藥物。氣分藥應用最重要的是靈動,但氣分藥屬香竄耗散之品,臨床應隨機以處,恰如其分。

在臨床治療疾病中哈氏婦科常有變通、獨到之處。如活血化瘀治子癇,益氣活血法治宮外孕,小柴胡湯治熱入血室,二至丸治更年期綜合征等。

對治療崩漏哈氏提出補脾益腎是關鍵,止血以清、溫、補、瀉四法。復歸以溫補脾腎之劑。在治療痛經時以溫、清、補、行四法通之,用藥輕靈。對習慣性流產提出未孕期調補肝腎、妊娠期應補腎健脾等。

在治療婦科疾患時,哈氏提倡內外并治,用藥物可直達病所,外治局部,內治扶正,病愈很快,其外治法形式多樣,有時針灸、耳針亦有輔助作用。

哈氏婦科還倡導優生優育及產科的振興,針對剖宮產的增多,研制出康宮沖劑以促進泌乳及子宮復歸;針對不孕不育、減退研制出健身填精膠囊;針對產痛、縮短第二產程等研制出一系列方藥,促進了中醫產科學的發展。

廣東羅氏婦科

注重脾腎氣血強調養陰保津

第6篇

關鍵詞 慢性盆腔炎;微炎癥狀態;針刺;白細胞介素-6

本研究選擇微炎癥狀態的慢性盆腔炎進行針刺治療,為明確針刺對于該疾病的臨床療效及對相關炎性因子的影響,進行試驗,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隨機分成針刺組和對照組,各30例。年齡20~45歲,平均(34.51±8.72)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3.5±2.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且非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者。兩組在年齡、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慢性盆腔炎的西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治療盆腔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及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婦產科學》(第7版)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婦科學》(新世紀第2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關于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為本研究納入的中醫診斷標準。③依從性較好,小學以上文化水平者對本研究有正確的認識。④非過敏體質,凝血功能正常,能接受針灸。⑤有性生活史,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因客觀原因不能接受針刺或口服藥物治療的女性患者,如妊娠期等。②實驗室檢查相關炎性指標非輕度增高者。⑤精神障礙或有明顯焦慮抑郁狀態者或對婦科千金片過敏者。④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及目前或試驗期間必須接受其他影響本研究結果的藥物或治療的患者。

治療方法:①針刺組依據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針灸學》(新世紀第2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及臨床經驗選穴,主穴:天樞、關元、中極、子宮、血海、三陰交。配穴:水道、陰陵泉(濕熱瘀結證);合谷、太沖(氣滯血瘀證);合谷、地機(寒濕凝滯證);氣海、足三里(氣虛血瘀證)。使用30號1.5寸或1寸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腹部及腿部穴位采用持針進針法、四肢末端穴位采用單手進針法直刺,得氣后主穴手法采用平補平瀉法,配穴采用捻轉虛補實瀉法,留針30min,15min時行針1次。②對照組:口服婦科千金片,6片/次,3次/d。囑患者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適隨診。療程:兩組均治療4個療程,每療程連續治療5d,中間休息2d。

觀察指標: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綜合癥狀、中醫癥狀及IL-6。

療效判定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①綜合臨床療效:痊愈:癥狀完全消失,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征,B超檢查無異常發現。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大部分轉陰,B超提示包塊縮小或積液減少>2/3。有效:癥狀明顯減輕,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好轉,B超提示包塊縮小或積液減少>1/3。無效:癥狀稍有緩解或無變化,甚至加重,B超提示盆腔情況無明顯改善。②中醫癥狀:痊愈:各癥狀消失。顯效:各癥狀明顯減輕。有效:各癥狀有所減輕。無效:各癥狀無改善或減輕。測定治療前后血清IL-6值。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6.0進行分析,兩組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進行統計描述,若方差齊則采用t檢驗,若不齊則采用秩和檢驗,組問及組內前后差異統計采用t檢驗。規定P

結果

兩組治療后綜合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針刺組90.00%,對照組7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兩組治療后中醫癥狀療效的總有效率針刺組93.33%,對照組7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IL-6值測定治療前后兩組組內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第7篇

關鍵詞:中藥灌腸;中藥外敷;;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痛;臨床療效

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痛不僅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折磨,還會影響生殖健康,導致患者身心俱疲,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為了分析和探討中藥灌腸、中藥外敷治療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痛的臨床療效,本文以50例患者為例進行論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樣選擇從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50例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5.73±5.45)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病程(2.45±1.20)年。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痛,其中2例子宮肌腺癥,7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包裹性積液、盆腔粘連5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36例。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有充分了解,自愿參與,并已與院方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 根據臨床版的《中華婦產科學》確立西醫診斷標準[1]:①病程6個月以上;②非周期性疼痛;③腰骶部脹痛,下腹刺痛或脹痛。

1.2.2中醫辨證標準 根據試行版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確立中醫辨證標準[2]:①主癥:煩躁易怒或抑郁;腰骶脹痛;下腹某處刺痛或脹痛;②次癥:月經經量時多時少,夾血塊,經前脹痛,不定期,排出不暢,經色、黯紅;帶下色白或黃質稠,量多;③舌脈:舌質見瘀點或瘀斑,暗紅,脈弦或弦澀。

1.3納入標準 ①年齡20~55歲的女性;②符合中醫辨證標準;③符合西醫診斷標準。

1.4方法

1.4.1盆痛康Ⅰ號外敷 將追地風、千年健(各12g),紅花、當歸各10g,羌獨活、川椒、細辛、制乳沒、赤芍、血竭、川柏(各6g),透骨草、艾葉(各250g)研末裝入布袋內,然后蒸藥袋。藥袋蒸透后敷于下腹部,直至冷卻,1次/d,連熨4個月。藥袋用10次后更換新藥。經期停用。

1.4.2盆痛康Ⅱ號灌腸 將丹參、桃仁、柴胡、公英、桂枝皂刺、路路通等藥物濃煎100ml。把紅霉素軟膏涂在輸液皮條外,再插入12~15cm,然后把38℃~40℃的藥液通過輸液皮條經注入直腸,保留至次晨。連用4個月。經期停用。

1.5治療指標 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改善情況依據前后數字疼痛評分(NRS)的變化進行評價: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3]。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中醫證候的改善情況依據前后評分的變化進行評價[4];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抑郁情緒的改善依據前后漢密爾頓抑郁評分的變化進行評價[5]。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統計所得的具體數據進行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自身前后配對,如果P

2 結果

2.1疼痛改善情況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個月、治療2個月后數字疼痛評分(NRS)明顯降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中醫證候改善情況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個月、治療2個月后中醫證候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抑郁情緒改善情況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個月、治療2個月后中醫證候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 討論

女性腹部、臀部、盆腔、腰骶部出現6個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即為慢性盆腔痛。引起慢性盆腔痛的疾病有多種,比如泌尿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婦科生殖統疾病、精神神經機能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常引起功能障礙,可通過藥物或手術進行治療。與西藥或手術治療相比,中醫治療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痛具有藥溫和、創傷小、療效好的優勢。在本次研究中,治療2個月、4個月后,患者疼痛、中醫證候、抑郁情緒均具有較大的改善,與治療強相比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中藥灌腸、中藥外敷治療在氣滯血瘀型婦科慢性盆腔痛具有較高的臨床療效,能減少患者的疼痛,改善抑郁情緒,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賽莉,陳琰,房彩平,等.婦科慢性盆腔痛腹腔鏡診治156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4,(10),2059-2061.

[2]許映絮,張龍生.天丹通絡膠囊治療慢性盆腔疼痛癥氣滯血瘀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1,(03),84-85.

[3]梁鈞梅.施氏砭術綜合療法治療氣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疼痛的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0.

第8篇

【關鍵詞】婦科腫瘤;循證護理;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165-01

在各類婦科疾病當中,婦科腫瘤會對婦女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臨床上常見的婦科腫瘤主要有卵巢腫瘤、子宮腫瘤與陰道腫瘤以及外陰腫瘤等。目前,在對婦科腫瘤進行治療時,常用的方法為化療以及手術治療;但是在進行化療的過程中,化療藥物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患者的正常機體功能,致使患者出現并發癥,不利于臨床治療。對此,為了減少并發癥以及化療帶來的毒副反應,則應采用循證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本文對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疾病當中的應用方法進行了分析,以便為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1、關于循證護理的分析

循證護理由循證醫學發展而來,循證醫學以應用最佳證據,為病人提供個性化醫療方案作為核心思想,而循證護理則是將循證醫學所堅持的理念作為自身護理理念,充分融合整體護理思想,而發展形成的一種護理方法。具體來說,在循證護理當中,最佳護理方法的確定原則為批判性地尋找;同時根據批判思維改進醫學護理質量,優化全面護理程序,從而將最優護理服務提供給患者。近年來,健康服務以及臨床實踐護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正變得越來越多,信息檢索方法變得越來越完善,為推廣應用詢證護理方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因此目前的循證護理方法已經變得相對成熟。對于婦科腫瘤疾病患者而言,在進行循證護理時,應將以下三個要素作為提供服務的基本準則:第一,尋找提供最優護理服務的研究依據;第二,患者的愿望、價值觀以及具體病情;第三,護理人員在提供服務時的具體操作技能以及個人的臨床服務經驗。在循證護理當中,以上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在充分考慮以上三要素的前提下,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注重整體護理,同時提供個性化護理,避免統一最佳護理方式,才能做到有效循證護理。

2、循證護理在婦科腫瘤中的應用分析

2.1 心理循證護理分析 心理護理是循證護理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護理婦科腫瘤疾病患者的過程中,不應忽視心理循證護理。需要進行化療的患者可能認識不到化療對于控制病情的重要作用,對于化療的依從性較差,同時也會因對規范化療治療不了解,而產生恐懼心理或者是焦慮心理,當產生消極心理之后,就會進一步削弱治療的依從性,兩者不斷惡性循環,給治療帶來非常大的困難。因此,要根據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特征,對其進行心理循證護理。要向患者介紹化療知識,同時告知其化療之后的預后狀況;同時,要積極主動幫助以及關心患者,盡可能將治療成功的病例介紹給化療患者,以幫助其建立積極的心態;患者家屬的支持,對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著重要作用;對此,要與家屬進行溝通,以保證順利進行化療治療。

2.2 疼痛癥狀循證護理分析 筆者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發現,婦科腫瘤疾病多會引發疼痛癥狀,疼痛癥狀會影響到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此,應對疼痛癥狀進行詢證護理。應先通過查閱文獻,將疼痛護理方面的有效方法找出來;告知患者一旦出現疼痛癥狀,就應及時告訴護理人員;一般采用口服給藥的方法來緩解疼痛;但是要注意不能濫用藥物,以免對患者機體造成不必要的創傷。還可以將部分疼痛的處理方法告知患者,以便減少患者所受到的折磨。此外,為了使疼痛癥狀得以緩解,則應重視舒適護理;對病房進行定期整理以及消毒,以便使其處于舒適與整潔狀態,從而緩解患者煩躁情緒,從而緩解癥狀。

2.3 褥瘡循證護理分析 在對婦科腫瘤疾病患者進行詢證護理時,褥瘡護理是一個重點以及難點。因為腫瘤患者需要長期化療,致使機體抵抗力被嚴重削弱,再加上摩擦力與剪切力以及壓力的綜合影響,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從而引發褥瘡。對此,應首先查閱相關文獻,從而為護理提供有效證據。一般而言,要對褥瘡進行循證護理,則可以從幾個方面人手,即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以及飲食健康護理。要使病房處于透氣通風狀態,在清潔病房時,要進行無菌處理;可將翻身記錄卡設置于病床上,并將褥瘡好發位置狀況以及翻身時間寫在卡片上。為了避免感染對治療產生不良影響,則應對腫瘤疾病患者的泌尿系統狀況、皮膚狀況以及口腔情況等進行觀察,如出現異常,要及時對癥處理。最重要的是,應定期按摩受壓部位,以改善其血液循環;也可在受壓處放置涼墊,從而有效避免局部組織因壓迫時間過長而出現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