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8-02 16:37:1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云計算技術專業培訓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1云計算概述
1.1云計算的含義
云計算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計算,以共享的方式將資源和信息按需提供計算機以及其他設備。云計算是通過將分散于互聯網中的所有用戶共享的超大計算中心進行之前由單獨個人數據中心完成的任務,從而實現計算和服務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充分共享。
1.2云計算的特點
通過對相關云計算的應用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對其存在的特點進行總結,主要由以下特點:1)規模較大。對于云計算來說,其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是規模較大。云計算是一種分散式的、規模較大的創新型的驅動方式。只有云計算以大規模的形式出現,才能充分發揮云計算服務優勢。2)云計算能夠基于虛擬化技術將資源和服務進行快速的部署。利用虛擬化的技術將不同的云服務提供給不同的用戶。3)實現動態化的擴散。計算機用戶呈明顯的增加趨勢,使得云計算服務也不斷擴大規模,用戶的應用將利用云服務在云中得以擴展。4)可靠性。隨著云計算的發展,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保證云服務的安全性惡化可靠性。
2中小企業云計算信息化建設模式分析
2.1中小企業應用公共云計算的必要性
就目前來說,云計算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中小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需要充分借鑒云計算成功運用的案例,不斷積累實踐優秀的實踐經驗,對于部分中小企業來說,該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基礎較差,在使用云計算服務中其收益遠遠多于且企業風險,對于信息化建設初期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經驗,可以采用按需租賃的方式去使用云服務。此外,中小企業的業務結構和流程都較為簡單,對系統功能沒有復雜的要求,因此,公共云服務能夠基本滿足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需求。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路徑以及相關的業務要求,在掌握和了解企業自身條件的同時使用云計算服務,從而最大化的實現中小企業個性化的不同需求。
2.2云計算信息化平臺設計
1)服務提供方式設計。云計算主要是利用IT的服務方式將其提供給用戶,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能夠滿足企業基礎硬件資源需求)、平臺即服務(促進企業應用開發的效率)和軟件即服務(實現軟件的快速交付和投資回報率)。通過以上三種服務提供方式滿足了中小企業對于IT的多種需求。
2)關于運行和維護的設計。處于正在發展和學習階段的企業來說,其自身實力以及核心競爭力都處于培養階段,資金方面較為緊缺,難以留住專業技術人才,存在對IT的應用比較欠缺,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缺乏。因此,由于其需求的特殊性,該階段的企業可以通過共享云進行企業信息化的建設。
3)轉移服務方案設計。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以利用云計算將企業現有的信息和資源遷移到云計算的平臺上。因此,需要對中小企業目前發展現狀以及信息化程度進行調查,對目前正在進行的生產業務歸納和分類,將業務劃分為主要和次要的系統。云計算能夠對資源進行減少開發、實施以及維護,使得用戶可以將關注點放在最為重要的核心業務上,以此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比較成熟的中型企業來說,利用公共云時,要將企業現有的資源和信息進行遷移;而小型的企業來說,可以直接利用基礎設施即服務的方式是企業獲得應用。
3云計算信息化建設模式注意事項
3.1安全問題
中小企業在利用云計算進行信息化建設時,要重點關注信息的安全性問題。首先,要對數據信息的安全性進行審查。為了有效防止特權用戶的接入風險問題,要讓供應商將管理員的詳細信息提供給企業,從而保證企業對系統管理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同時,基于數據的共享化,企業要對信息和數據進行加密。還要充分了解供應商對數據的恢復能力以及具體需要的時間。其次是對安全的數據信息進行篩選。對于企業來說,其最為核心的數據能夠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要保護好這類機密信息,使其在云平臺中安全保存和運行。對此,企業可以先將非核心的信息放到云平臺中運行,待測試穩定且確保安全后,再將核心的信息和數據遷入其中。最后,企業要對信息進行備份。由于信息對于企業極為重要,為了防止云計算系統的潛在風險,企業可以將信息數據進行備份,保證信息的安全。
3.2費用問題
對于云計算的費用問題,一般情況下采用按照企業的不同需求進行租用或付費的方式。采用按需租用的方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從而建立一套計費系統。將云計算服務的租金和企業自身所需要的服務費用進行比較,以此來實現企業在成本方面的收支平衡,避免了預算超支的現象。
3.3網絡問題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計算方式,高速度的網絡是云計算的計算效率的前提和基礎。如果網絡出現故障,那么企業信息化管理也會相繼出現一系列問題。為了避免上述狀況的發生,一般采用的解決方式是在線交付,離線使用:當系統處于離線狀態下時,用戶照樣可以使用離線管理系統,可以將數據和信息先儲存在本地服務器,等到在線時再將之前的數據和信息傳輸到云平臺系統,將信息和數據重新進行同步,確保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3.4內部管理問題
對于中小企業的領導層來說,要注重企業的內部管理,要對企業的核心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提高整個企業的管理質量和水平。云計算主要借助于互聯網平臺,并對各類信息和數據進行計算,為了跟上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中小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進行積極的轉型升級,由傳統金字塔的登記管理向扁平化管理進行轉變,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將信息資源予以合理的配置,使中小企業信息化管理向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4結論
由于中小企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其信息化的發展程度較為緩慢。因此,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利用云計算對企業信息進行計算,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中小企業將自包和外包方式進行結合發展模式,以此來更好的建設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的發展。針對中小企業來說,充分應用云計算進行信息化建設,在應用中要注意和把握利用云計算進行信息化建設時需要注意的方面,從市場化的角度對云計算進行分析為我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新的發展思路,旨在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戴發山,孫波,龍春娥.云計算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商論,2011(06).
[2]王春霞,劉武強.云計算在中小企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策略[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杜會科學版),2014(03).
厚積薄發,十年磨劍
十多年前,杰賽人載一葉輕舟,執著于遠航的豪邁,沖擊于滔天巨浪之中,以堅韌不拔的信念與奮勇向前的精神,鼓動智慧與創新編織的帆,孜孜不倦、不舍晝夜!十多年后,回望來時路,當年的一葉輕舟已煥然打造為摩天巨輪,在科技藍海的律動中繼續譜寫波瀾壯闊的樂章。
杰賽科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創新型企業、廣東省國防軍工骨干企業和廣州市重點軟件企業。杰賽科技是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民品部門于2000年轉制組建的國有控股股份制企業,2011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代碼:002544)。競爭中,她以十年磨一劍的氣魄,開拓出了一片廣闊新天地,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
十幾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換來杰賽科技枝繁葉茂、遍結碩果。如今杰賽科技下設十個分公司和四個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電子信息與通信領域,可提供的電子通信產品和服務包括:通信網絡與電子工程咨詢、規劃、設計和優化,電信增值業務,移動通信網絡系列產品,有線/無線寬帶接入產品,LED顯示與控制,數字電視機頂盒,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無線/有線測控系統,以及印制電路板等。杰賽科技從技術解決方案、建設方案和相關網絡產品等多個維度,以“全流程、跨網絡、多技術”的優質服務,為運營商、政府機構、公共事業部門及大型企事業單位提供信息網絡建設綜合解決方案及相關網絡產品。
鍥而不舍 追求卓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里,杰賽科技從基業初創到行業翹楚,年年都邁上一個新臺階。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創業精神和成長基因呢?
這是一種鍥而不舍、創新不止的信念。創新是開拓的基石,是發展的動力,唯有勇于變革、敢于創新才能開創新局面,才能為客戶、為公司、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十余載崢嶸歲月,杰賽科技始終在創新中尋求突破,在變革中謀劃發展。
杰賽科技在技術上率先引進外國專家及國際先進的理念,在網絡規劃設計、通信產品技術創新等方面始終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成為服務網絡覆蓋整個大中華區域及廣大東南亞市場的兼具全球化視野的IT服務商。機制上,在全國首創與中國聯通重慶、新疆分公司建立長期戰略合作聯盟關系,延伸了服務的深度;與世界知名通信網絡設計和優化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博采眾長、快速提升設計水平;與知名通信設備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互助關系,為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奠定了基礎。管理上,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中積極探索,培養出一支年青有為、敢為人先的技術專家隊伍。服務上,建立了11個國內分支機構和2個海外子公司,著力為客戶提供本地化、全方位服務,逐步取得由“價格競爭”轉為“價值競爭”的新的差異化優勢。運營上,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顧客為中心”,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戶的營銷模式,并通過特色經營和規范管理,不斷更新知識、鉆研專業技術,努力提高公司產品與服務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杰賽科技在產、學、研、用創新體系建設方面,一貫注重與高等院校建立自主創新平臺,開展協同創新,共同培養高端人才,致力于新技術產業化。2004年,公司和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以及中山大學軟件學院簽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在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與工程、信息安全領域的項目申報、產品開發、學術交流、人員培訓等方面展開廣范的合作,在基于WAPI的WLAN安全算法應用領域取得了突破。2009年,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統研究所在科研項目、人才交流和研究生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2011年,“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師范大學服務計算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校企雙方合作研究云計算、信息安全和物聯網等領域的相關技術與產品,共同推動技術的轉化和產品的產業化;依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包為民院士及其團隊,建立了廣東省杰賽科技信息技術院士工作站,利用云計算、信息安全、移動通信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方向及技術成果,積極推動和提升杰賽科技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整合行業資源,促進企業做大做強。2012年,英國肯特大學David Chadwick教授蒞臨杰賽科技,為全體技術及研發人員作了題為“Security APIS for My Private Cloud(我的私有云安全架構)”的專題講座,是擴展研發人員思維、推動杰賽科技與國際先進學術思想交流的重要一步。杰賽科技長期保持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粵港產學研交流,為香港科技大學的“Indoor Localization, Tracking and Navigation(室內定位、跟蹤與導航)”項目成功申報香港政府科技研究課題提供了支持,并為香港中文大學的3G網絡智能終端視頻格式自動轉換(Tranxcode)信息技術在國內的應用拓展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杰賽科技還主持、參加了通信網絡技術等相關的31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申請專利329項(發明專利252項)、軟件著作權60余項、軟件產品登記證書13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30余項,承擔國家、省、市科技攻關項目70余項。
在面對挑戰、變革等逆境時,杰賽人更是發揚了“永不言敗”的精神。“永不言敗”是杰賽文化之魂,是杰賽文化的主旋律。長期以來,杰賽科技正是以可貴的品質和優良的作風贏得了客戶和同行的尊重與贊賞。
孜孜以求 遠航
積跬步以至千里,聚點滴而成江海。杰賽科技的殿堂正是由全體員工不懈追求與永不滿足的熱情一點一滴匯集而成。
在發展過程中,杰賽科技尤其注重科技創新和人才的吸納培養。公司匯聚了一批高素質的技術開發和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較強的科研開發和工程設計施工能力,在電子信息與通信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電子通信產品與服務。
在通信網絡規劃設計方面,杰賽通信規劃設計院早在2002年就率先在國內CDMA設計規范,隨即展開3G網絡規劃設計技術領域的研究,并在3G規劃設計領域力拔頭籌,取得矚目成績。人民郵電出版社結集出版的“第三代移動通信規劃設計叢書”及“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4G叢書,就是由該設計院主編的。該叢書的出版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部分內容已被選為國家“653”通信行業專業培訓教材。
在公眾網建設方面,杰賽科技共承接了中國聯通17個省的GSM網絡設計、14個省的CDMA網絡設計和18個省的3G網絡設計;中國移動2個省、中國電信4個省的網絡設計,以及中國移動9個省、中國電信3個省和中國聯通8個省的移動通信室內分布系統和直放站工程項目。天線及饋電系列產品進入中國移動23個省、中國電信23個省和中國聯通9個省的市場。截至目前,杰賽科技已獲得國家級咨詢、設計獎2項,省部級優秀設計獎50項。
在信息系統集成方面,杰賽科技承接了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航站樓控制中心工程、廣州地鐵治安監控通訊系統、珠海邊檢旅客出入境自助通關查詢系統、廣東科學館智能信息系統、惠州市財政局服務大樓信息化工程、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機房改擴建工程等項目。
杰賽科技攜手北京奧運,在2008北京奧運無線局域網覆蓋項目中,成為WLAN設備的最大中標廠商,產品遍布北京、天津和秦皇島等奧運城市的20多個競賽場館;助力廣州亞運,在2009年承建了“廣州市亞運場館建設項目智能化系統工程”,圓滿地完成了大賽期間13個亞運場館、15個子系統的運行保障任務;光耀上海世博,2010年通過重慶館LED顯示控制系統工程的成功實施,向世界展示了杰賽LED信息及新媒體技術的創新實力;布局智慧城市,2012年完成了“廣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與運行體系頂層設計”項目,提升了政府信息化高端咨詢能力,并使“智慧城市”建設具備長期演進的能力;共建超算中心,2013年承接廣州超級計算中心2個項目、15個子系統,涵蓋智能工程、機電工程、網絡數據工程等。一系列大型項目的成功動作,為杰賽科技未來在物聯網、云計算戰略新興領域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大份額打下了堅實基礎,展現了杰賽的工程技術和管理實力,凸現了公司的行業地位。
在云計算領域,杰賽科技再次率先而為,抓住行業發展契機,發力云計算技術,提出向ICT服務轉型的發展戰略。2010年11月18日,杰賽云計算中心和新技術體驗中心落成,成為國內首批集體驗、科研、測試、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云計算中心之一,充分展示了杰賽科技在ICT領域的最新成果。在研發應用方面,通過“云計算”專利布局,申報了30個核心專利,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威邦云平臺”,完成了云計算中IaaS層基礎設施的建設,未來將逐步邁向PaaS、SaaS推廣應用;在學術影響方面,杰賽科技于2012年2月承辦了SC6國際標準化會議,在大會上向ISO/IEC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云計算目錄》標準報告,得到了與會90多位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賞,大會還邀請杰賽科技參加于日內瓦召開的“云計算”標準討論會,再一次證明杰賽科技在“云計算”方面的突出成績業已得到業界及國際相關領域的關注與認可。
筑中國夢 揚正能量
杰賽科技十余載的興盛之路仿佛是一場逐夢之旅。緣夢而求,求的是一種探索真知的精神與一段自主創新的歷程。
2013年,在做出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的時代解讀后,杰賽科技以其前瞻性的眼光以及對杰賽人艱苦創業正能量宣傳的信心,積極與廣東電視手打造了大型勵志類人物紀錄片系列《追夢在路上》。該欄目以“中國夢”時代大背景下典型的個人夢想為線索,記錄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中國夢”,彰顯了人性光輝與拼搏精神。欄目開播前五期就已經取得了碩果,收視率位于廣東電視臺各欄目的前列,網絡點擊量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600余萬次,2013年11月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2013全國電視制片人創新論壇暨2013全國電視名專欄推薦表彰”中被評為“2013全國電視十大名專欄”。
杰賽科技此次與廣東電視臺深度合作,并通過杰賽員工朱傳軍專集的制作與播出,將“杰賽夢”融入“中國夢”,進行廣東省及全國范圍內的廣泛傳播,助推杰賽科技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提升影響力與知名度。在《追夢在路上》的劇集中,各行各業的精英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圓夢之旅展現在觀眾眼前,讓我們可以體會不一樣的逐夢之旅,體會逐夢過程中不懈奮斗、頑強拼搏的正能量。杰賽科技電子電路分公司朱傳軍副總經理的《夢想四級跳》專集,向全國觀眾講述了他的三十年圓夢之旅,一個懵懂無知、毫無閱歷、連身份證都沒有的山區未成年孩子南下廣東,一步步奮勇前行,從最低層的洗車仔到今天的上市公司銷售冠軍,草根的夢想能開花,朱傳軍的夢想能四級跳,這是當前中國社會最需要的正能量激勵!
【關鍵詞】 SECI; 云會計; 會計人
中圖分類號:F232; F275; TP1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09-0125-03
引 言
云會計作為一種構建于互聯網之上的以云技術為支撐,并向企業提供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和會計決策服務的虛擬會計信息系統,改變了會計人的工作模式,同時也給會計人的心理體驗和行為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關于會計人影響的研究文獻中,申亞楠從心理學的視角,探討了在會計信息系統演進過程中影響會計人行為的因素,進而從會計行為動機和會計行為規范兩個方面研究了會計信息系統演進過程中會計人會計行為的演進;于歡與馬廣奇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了管理層與會計人在會計處理過程中所面臨的博弈競局,并給出了相關對策;徐文娟與歐佩玉運用問卷調查法探索我國企業ERP實施對會計人員角色和技能的影響,研究發現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并沒有完全被取代,只是其重要性發生了變化,會計人員的角色逐漸向復合型方向轉變。
綜觀現有文獻的研究,學者們目前還主要集中在會計信息系統演進過程中會計人行為的演進及新的信息化背景下會計人行為變化的探討,很少有涉及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人心理及行為變化的研究。然而,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會計人的工作模式已經發生很大轉變,會計人的心理及行為也正在發生較大的轉型,探索云會計對會計人心理及行為效率的影響并提出積極的改善措施,將有利于會計人良好行為的建設。
一、SECI理論的內涵
SECI理論由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他把企業知識劃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兩類,隱性知識是高度個性化且難以格式化的知識,如經驗、技術、直覺、預感、文化和習慣等;顯性知識是能用系統化和規范化的語言進行傳播的知識,如可視化的文件等。在此基礎上,野中郁次郎進一步提出了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相互轉換的過程,即SECI模型。他指出知識的創新過程是基于群化、外化、融合、內化四個過程的不斷螺旋式上升的轉換過程。群化是指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換,是知識與經驗在個人之間進行共享的過程,也是個人社會化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外化是指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換的過程,是個人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等進行外化,以便于別人理解或使用的過程。融合是指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換過程,是把顯性知識進行系統化和復雜化的一個過程。內化是指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換過程,是把顯性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的一個過程。這四個過程相互聯系并最終形成一個知識創造與積累的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二、基于SECI理論的云會計對會計人影響分析
云會計改變了會計人的心理和會計行為,一方面使得會計人的需求層次更趨豐富化;另一方面使得會計人的行為動機更趨多樣性和層次性。傳統會計工作環境下,會計內部相關人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上。在云會計環境下,靈活的組織環境和高效的工作模式使得會計人在工作中體驗到強烈的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高度協同的工作模式使得會計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賴增強,體驗到強烈的尊嚴感和價值感,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更多會計人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內部控制和管理決策上,尤其是管理決策層的會計戰略思維將發生重大變革,推動會計人不斷追求自身創新和自我實現,自我實現需求更為強烈。與傳統會計工作環境相比,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人的需求更趨豐富化。會計人的行為動機與人的需求類似,都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通過執行一定的會計行為并獲得報酬,不斷改善自己的生存條件,以此獲得生理性動機的滿足,成為了會計人首要的行為動機。在生理性動機得到滿足之后,會計人的認識性動機開始出現。會計人更多地會去主動關注自己的業務內容,探究自己業務及相關業務的空白領域,以此獲得業務能力的不斷提升,創造高于以往的業績。會計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生于一個組織,與其他會計人的協同工作逐漸成為會計人提高其行為效率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會計人的交往動機逐漸增強并激發其與組織中其他會計人交往、合作,對組織的歸屬感和信任感得到增強。隨著在組織中生存時間的延長,在其生理性動機、認識性動機和交往動機獲得滿足或部分滿足后,會計人的權力動機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支配會計人積極主動地參與組織活動,并期望自己能成為組織的領導者。當前幾種行為動機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后,成就動機最終指引著會計人不斷為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接受更多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并取得理想的成就,這在管理決策者身上表現得尤為強烈。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人生理性動機的實現以其生理需求的滿足為前提,交往動機的實現以其社會需求的滿足為前提,成就動機的實現以其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為前提,會計人的行為動機更趨多樣性和層次性。
會計人需求層次的變化伴隨著其心理體驗的變化,行為動機的變化伴隨著會計行為效果的變化。這些變化影響著組織對會計人能力結構的要求,同時也改變著會計人之間知識的創造與積累。在SECI理論中,知識的創造與積累經歷了群化、外化、融合和內化四個過程,云會計對會計人的影響同樣也具有類似的階段性。基于以上的理解和分析,本文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基于SECI理論的云會計對會計人的影響分析模型。
云會計環境下,工作模式的改變使得會計人之間知識的群化過程增強,在這種組織知識與經驗的共享中,會計人的社會化能力不斷提高;組織環境靈活性的增強使會計人在組織中體驗到更多的勝任感、自主感與歸屬感,會計人把自身隱性知識加以外化的意愿更加強烈,在組織中的主動性得到增強;同時,云會計也帶來了部門間協同度的增強,對會計人的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的內化過程則促進會計人不斷優化自身的戰略組織能力,為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
(一)知識的群化促進會計人社會化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著人素質的提高和主體地位的躍升,拓展了人的生存空間,促進了人思維方式的變革。云會計環境下組織環境的靈活性增強了會計人心理上的愉悅感和舒適感,會計人從繁雜的基礎性核算工作中逐步解脫出來,可以把更多的剩余精力用于和組織中其他會計人的交流,共享工作經驗和心得,這種會計人之間隱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為組織中會計人的共同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種工作經驗和心得不斷群化的過程,有利于整個組織隱性知識的共融與沉淀,促進會計人在組織人際交往中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二)知識的外化增強會計人在組織中的主動性
云會計環境下組織環境靈活性的增強也使會計人在工作中體驗到更多的勝任感、自主感和歸屬感,會計人的工作滿意度增強,會計人在組織中的主動性將得到增強,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隱性知識如積累的工作技能和技巧進行一定程度的外化,形成容易被他人理解和利用的知識形態,同時也有利于組織對員工的了解和管理,提高了組織的管理效率。
(三)知識的融合增強會計人在組織中的協同能力
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中,會計人員主要負責對業務數據的采集、存儲、記錄、報告,而在云會計環境下,業務信息被高度共享在云端。組織中的各部門在云端實現業務信息的傳遞和交流,部門間的協同度大大增強。傳統的業務分工模式被打破,出于信息共享與業務溝通的需要,會計人之間的交往頻次增加。同時,部門間協同度的增大對會計人的協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需要對組織中的顯性知識進行系統化和復雜化的歸納整理以達到對部門間協同度增大的柔性適應,并通過這種群化的過程不斷提高自身在組織生存與發展中的協同能力。
(四)知識的內化促進會計人戰略思維能力的提高
云會計環境下,由于更多的會計人可以直接參與或輔助組織管理或決策,會計人的權力動機得到激發。同時,由于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使得云會計環境下的會計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高效智能的管理模式驅動會計人去追求更高水平的戰略計劃,以實現更高的成就。會計人開始更加注重對知識的內化吸收與升華,在成就動機的驅動下不斷實現更高的成就,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這種知識內化的過程中,會計人不斷優化自身的戰略思維能力,成就越來越卓越,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強,自我效能感的增強推動著會計人去追求更高的挑戰性目標,挑戰性目標進一步激發會計人的成就動機。
三、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人良好行為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云會計環境下,組織環境的靈活性,讓會計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優化自己在組織中的社會化程度。會計人在組織中體驗到更多的愉悅感、自主感、勝任感、價值感和歸屬感,與組織的融合度得到加深,為組織貢獻的熱情和積極性得到提高。部門間協同度的增大也促使會計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協同能力,以保證和實現組織的最大效能。對于組織的管理決策層,云會計激發了他們的權力動機和成就動機,促使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戰略思維能力,為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優化會計人行為的建設:
一是充分利用云會計環境下組織環境的相對靈活性,挖掘會計人的最大工作潛能,使其為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
二是通過專業培訓或宣講,讓會計人知曉協同工作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三是合理利用和平衡管理決策層的高權力動機和成就動機,合理配置不同的權力動機驅動下的權力目標,充分利用不同水平的成就動機,鞏固壯大組織的管理體系,為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
云會計給會計人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充分利用這些影響因素以實現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人良好行為的建設,是企業在當今云計算時代實現持久生存和高速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云會計增強了會計人在組織中的社會化能力和主動性,同時也提升了會計人的組織協同能力和戰略思維能力。本文引入“SECI理論”,構建了基于SECI理論的云會計對會計人的影響分析模型,具體分析了云會計對會計人在新的組織環境中,心理體驗及能力要求上的變化。理性并充分地利用云會計給會計人帶來的積極影響,將促進會計人良好行為的建設,同時也將為組織創造更大的效能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程平,何雪峰.“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1):55-60.
[2] 申亞楠.論會計信息系統演進對會計人行為的影響[J].經濟問題,2011(11):117-120.
[3] 于歡.管理層與會計人員的博弈分析及建議[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4):114-117.
[4] 徐文娟,歐佩玉.ERP系統實施對我國企業會計人員角色和技能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3(2):149-160.
[5] 胡玲敏.提升會計信息化高技能人才服務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會計之友,2012(36):124-126.
[6] 劉曦卉.SECI模型對企業創新知識管理的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160-163.
[7] 孫文龍.ERP實施過程的知識轉移模型研究[J].會計之友,2009(36):46-49.
[8] Deci E,Ryan R.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serial online]. October 2000,11(4):227.
[9] 黃靜,張曉娟.消費者視角下企業家前臺化行為動機的扎根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4):9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