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8-11 17:17:5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健康教育基本知識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糖尿病 護理健康教育【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59-01
糖尿病是內(nèi)科常見的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正呈現(xiàn)出逐年增長的趨勢。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考慮,通過對我醫(y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健康教育,觀察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為形成率及該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的變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病例均來源于我醫(yī)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35例糖尿病患者,男76例,女59例,年齡在40至76歲,無嚴重并發(fā)癥。診斷符合《2011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
1.2 方法。由護士負責對入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個出院病人都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隨訪期間通過發(fā)放宣傳單及面對面講解等形式繼續(xù)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隨訪結束后發(fā)放調(diào)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行為變化以及對疾病相關基本知識知曉率的變化。
1.3 健康教育內(nèi)容。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糖尿病患者講解該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及預防等相關的基本知識。②告訴患者該病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癥狀完全可以控制,不會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質(zhì)量,消除患者對該病的恐懼心理和過重的心理負擔。告知患者積極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消除精神緊張,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可以延緩該疾病的進展。③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限酒、食用低鹽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肥胖患者應限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入,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預防便秘,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疲勞。④適量的體育鍛煉。根據(jù)自身的病情選擇合適強度的體育運動,以運動后無明顯身體不適為宜。⑤告訴患者糖尿病是終生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保持血糖穩(wěn)定,應嚴格遵循醫(yī)囑規(guī)律服藥,切不可擅自減藥及停藥。⑥定期到醫(yī)院及社區(qū)門診測量血糖,有條件的患者可購買血糖計并教會患者家人測量血糖的方法,自行測量血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分析,包括正態(tài)性檢驗、卡方檢驗、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等。
2 結果
2.1 糖尿病患者護理健康教育前后行為變化。與護理健康教育前相比,糖尿病患者吸煙及飲酒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對糖尿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變化。
表1 教育前后糖尿病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例(%)]
時間例數(shù)吸煙與糖尿病酗酒與糖尿病肥胖與糖尿病高鹽飲食與糖尿病高脂飲食與糖尿病心理因素與糖尿病教育前13566(48.54)62(44.28)74(52.85)46(32.86)60(44.85)58(41.42)教育后135117(86.41)124(85.57)129(90.00)114(81.43)122(87.14)100(71.42)X213526.7127.5630.2134.2118.9819.28 表示與教育前相比P
2.3 糖尿病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為分析幾種因素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首先將所要分析的因素進行量化,以是否患糖尿病為應變量(是=1,否=0),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經(jīng)濟收入、BMI、吸煙、飲酒等12項相關因素作為自變量,建立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分析有6項因素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為年齡、BMI、飲酒、高熱能膳食攝入、吸煙。
3 討論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腦卒中、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過程[2],是醫(yī)院的重要職能,是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法。健康教育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述可以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3];了解不良行為習慣在該病發(fā)生發(fā)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保持了良好的心態(tài);掌握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識;是臨床藥物治療糖尿病有力的輔助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在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前,多數(shù)患者缺乏對該病的基本知識,多數(shù)患者存在著吸煙、飲酒、缺乏適量的體育鍛煉、飲食習慣不健康等不良生活習慣且由于生活、工作所帶來的壓力,不能長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住院期間及1年隨訪中的健康教育,多數(shù)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識,了解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是糖尿病疾病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自覺養(yǎng)成了戒煙、限酒、適量體育鍛煉,低鹽低脂飲食、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健康行為習慣。我們有理由相信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必將成為保持血糖穩(wěn)定,延緩并發(fā)癥進展,增進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行為療法,必將成為臨床藥物治療糖尿病有益的補充。參考文獻
[1]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分會.慢性病的流行形勢和防治對策[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雜志,2010,18(4):32-33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效果;分析
糖尿病作為現(xiàn)當代我們身邊常見的一種具有內(nèi)分泌代謝性質(zhì)的疾病,乃是由于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具有相對或者絕對的不足以及靶細胞對于胰島素的敏感性已經(jīng)降低了,從而引起了脂肪、蛋白質(zhì)、繼發(fā)性水電解質(zhì)以及糖等等的代謝紊亂。如果一個人的糖尿病比較嚴重時,就會發(fā)生其他的急性代謝性紊亂或者酮癥酸中毒,而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善逐年遞增,下面筆者就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就行簡要的分析。
一、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目的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醫(yī)生或者護理人員將比較科學、健全的糖尿病知識以及自身的保健知識傳教給糖尿病的家屬及患者本人,使家屬和患者都能夠非常充分的認識到糖尿病以及并發(fā)癥的治不達標、不防不治所具有的嚴重危害性以及糖尿病可防可治的重要性,從而在根本上調(diào)動糖尿病家屬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都能夠進行積極的配合,從而有效地對血糖進行控制,進而將住院時間縮短,最終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護患之間的關系。
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效果分析之健康教育內(nèi)容及臨床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五個內(nèi)容,這五個內(nèi)容為:糖尿病患者心理教育、糖尿病患者基本知識教育、糖尿病患者自我監(jiān)測、糖尿病患者治療知識教育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出院指導,下面,筆者就主要從這五個方面內(nèi)容進行分析,進而分析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
(一)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效果分析之心理教育
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療除了日常的藥物和飲食,最為重要的就是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一般情況下,患者只有保持樂觀、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才能夠很好的維持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如果糖尿病患者不斷焦慮,那么勢必會引起一些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以及應激素的不斷分泌,這些物質(zhì)的分泌會拮抗胰島素,從而引起患者血糖不斷升高,最終使患者的糖尿病情不斷加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心理教育的臨床效果就在于在患者住院時,護理的護士應該親切、熱情,從而使糖尿病患者能夠盡快的適應自己住院的環(huán)境,從而消除自身的焦慮情緒,增加其對醫(yī)院護理人員的信任感。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告訴患者其實糖尿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對其進行心理教育,使他們明白只要配合醫(yī)生接受正規(guī)的治療以及合理的控制,就一定會很好的改善生活的質(zhì)量。
(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臨床效果分析之基本知識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知識教育就在于進行相關的糖尿病知識的介紹,這些糖尿病知識主要包括什么是糖尿病、為什么人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相關的控制指標、糖尿病相關的檢查方法、糖尿病相關的表現(xiàn)、如何預防糖尿病、糖尿病的判斷、低血糖的相關預防和處理方法等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之基本知識教育的臨床效果在于能夠使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進行基礎的了解,了解其基本的知識,從而有利于醫(yī)生對其進行糖尿病的治療。
182例患者教育干預后知識總評分比教育前明顯提高(2=122.63,P<0.01),教育前塵肺疾病知識水平優(yōu)良者(總分>20分)為7.69%(14例),經(jīng)過教育后達40.66%(74例)。但仍有9例表現(xiàn)較差,均是文盲。因此,對他們要采用針對性的個人宣教。健康教育后,患者對塵肺病基本知識、危害性知識、治療知識、預防保健知識、職業(yè)病防治法宣傳知識的掌握普遍得到提高,與教育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2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前后SCL-90評分的比較
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后,農(nóng)民工塵肺患者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因子分值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討論
3.1多數(shù)農(nóng)民工塵肺患者對塵肺病知識缺乏了解
本研究顯示,54.95%的患者對塵肺病知識認識較差,他們對塵肺病幾乎是一無所知。另有37.36%的患者對塵肺病知識認識不夠。由于農(nóng)民工患者文化程度較低、流動性強,上崗前多未進行職業(yè)衛(wèi)生知識培訓,對塵肺病基本知識和生產(chǎn)環(huán)境中存在的職業(yè)危害缺乏認識,自我保護意識淡薄,錯過了最佳預防期,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中患上了塵肺病或正處在患塵肺病的過程中而不知,患病后不知道獲得救助的渠道。
3.2農(nóng)民工塵肺患者普遍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本研究表明,該院所收治的182名農(nóng)民工塵肺患者存在多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尤以身體不適、抑郁、焦慮、敵對、恐懼表現(xiàn)突出,這與塵肺病本身的疾病特點有關[3]。目前,塵肺病尚無有效藥物治療,患者不得不長期、反復忍受咳嗽、多痰、哮喘、低氧血癥等癥狀的折磨,后期還影響心臟功能,這無疑會影響塵肺病患者的精神健康[4]。且由于當前很多農(nóng)民工塵肺患者在診斷塵肺病后,其應得到賠償?shù)臋嗬恢鄙形吹玫胶芎玫慕鉀Q,加上患者本身經(jīng)濟條件差、缺少醫(yī)療保障,使農(nóng)民工患者家庭承受了極大的經(jīng)濟壓力,加重患者的抑郁、焦慮不良情緒外,還可影響人際關系,產(chǎn)生敵對情緒。表現(xiàn)為患者往往不配合檢查、治療,有的甚至以破壞公共設施、鬧事來發(fā)泄憤怒,甚至有的還有自殺傾向。
3.3健康教育對提高農(nóng)民工塵肺患者認知水平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血壓;程序化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結合臨床實踐來看,高血壓是臨床上一種發(fā)生率比較高的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深,該疾病也成為了威脅社會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1],此外,由于患者普遍不具備相應的病理知識,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缺乏足夠的依從性,這對正常治療計劃的開展和患者自身的健康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基于此,我院就將以程序化健康教育為研究切入點,深入探討將其作用于高血壓患者護理工作中的臨床價值,現(xiàn)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性分組的方式,將6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6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40~81歲,患者平均年齡(60.5±7.5)歲,體重35~75 kg,平均體重(55.0±6.5)kg;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38~81歲,患者平均年齡(59.5±7.5)歲, 體重34~78 kg,平均體重(61.0±6.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主要內(nèi)容包括,告知患者關于高血壓的基本知識,結合患者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其行知識講解,將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制作成健康知識手冊發(fā)放到患者的手中幫助患者進行學習;觀察組,本組患者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具體內(nèi)容包括:①書面教育,將我院自制的高血壓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由護理人員分別發(fā)送到每位患者手中,指導患者進行學習,對于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護理人員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患者理解[2];②個體教育,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在條件允許下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知識宣傳和護理,內(nèi)容主要涉及患者的治療進度、藥物服用時間與方式以及飲食護理和心理疏導,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對一的健康知識教育[3],不僅能夠加深患者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最主要的是能夠打開患者的心扉,幫助護理人員更好的了解患者,拉近醫(yī)患關系,提高治療依從性,利于后期治療及護理工作開展;③群體教育,選擇早餐前或晚飯后的時間段,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研究中講座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到高血壓的病因、危害、治療方法以及患者的注意事項,通過這些聚集的方式讓患者進行學習,間接的也能夠為患者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患者治療信心。
1.3 療效評定指標 采用我院自制的高血壓基本知識評估表和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讓患者進行解答,兩份表的滿分均為100分;測試分數(shù)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高血壓基本知識知曉率比較 經(jīng)資料整合,觀察組患者基本知識優(yōu)良率(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5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jīng)資料整合,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56.67%)顯著高于對照組(6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結合臨床來看,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壓屬于發(fā)病率最高的一類,而且近幾年來,該疾病的發(fā)病率上升趨勢非常明顯,這也為患者自身、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高血壓影響如此之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非醫(yī)務工作人員對于該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4],老年患者更為明顯,因此,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臨床意義顯著;在研究中我們針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程序化健康教育,具體通過書面教育、個體教育和群體教育,這種類似于"總-分-總"的系統(tǒng)護理,不僅讓老年患者對該疾病的知識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長期交流中,也構建了和諧的醫(yī)患關系,這對于患者的康復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無論是基本知識知曉率還是護理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也從側面證明程序化健康教育的臨床價值[6]。
參考文獻:
[1]李媛媛,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工作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3(21):396-397.
[2]于慧蘭,等.健康教育在高血壓社區(qū)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8(31):4092-4093.
[3]陸國園,梁惠兵,等.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18(09):749-750.
[4]姜喬惠,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08(07):271-272.
一、學校領導重視健康教育工作 對于我校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動,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案和計劃,成立了遏制與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小組,校領導親自掛帥,明確職責,協(xié)調(diào)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實,做到領導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實實地開展艾滋病預防工作,活動真正做到了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
二、 內(nèi)容及方法
1、開展全校師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2、舉辦預防艾滋病板報展覽活動;
三、 主要工作
1、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義、科學地開展預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動。
按照上級的要求,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全校19個教學班,由政教處配合教務處統(tǒng)一安排課程,先由健康教育教師對班主任進行培訓,然后講明班主任本學年需要完成健康教育的部分。每周安排0。5課時為健康教育課。
2、為了提高學校教職工和學生有關艾滋病基本知識水平,增強學生自我防護能力,共進行2次有關知識講座,內(nèi)容包括:
(1)艾滋病流行態(tài)勢及對人類危害的普遍性、長期性及毀滅性。
(2)艾滋病的基本知識:著重介紹了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艾滋病與HIV感染者區(qū)別;艾滋病臨床表現(xiàn);艾滋病毒的體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預防原則:潔身自愛、拒絕毒pin,增強自我防護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學們目前全人類的敵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我們要關心他們,如果歧視,只會加速艾滋病的傳播。
3、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關鍵詞:心理護理;高血壓健康教育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住院治療的患者,符合國際上統(tǒng)一的診斷高血壓標準,確診高血壓病程在1年以上,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將200例患者按出院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100例與對照組各100例。
1.2方法 ①建立患者健康檔案 內(nèi)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身心狀況、治療情況等,建立隨訪情況記錄本,記錄隨訪內(nèi)容及相應的指導措施;②健康教育 對照組只是在出院時進行健康教育,出院后不再干預。干預組在出院時進行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進行隨訪。患者出院前由隨訪護士對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計劃:a.教會患者自護實踐能力,測血壓、心率、脈搏、病情觀察;b.疾病基本知識教育,讓患者了解發(fā)病原因、誘發(fā)因素;c.飲食治療教育,飲食應選擇低膽固醇、低動物脂肪、低熱量、低鹽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d.如何防止與高血壓有關的危險因素,積極治療,按時服藥,自覺戒煙,避免肥胖及缺乏運動等不良因素;e.心理教育,教會患者保持良好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懂得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的重要性。調(diào)整生活方式,緩解工作壓力,促進身心休息;f.藥物治療教育,常用藥物的用法、劑量和不良反應等知識。出院后1w開始進行隨訪,詳細記錄隨訪內(nèi)容,并根據(jù)病情增減隨訪次數(shù),下次隨訪前要了解上次隨訪效果。如有異常及時就醫(yī);③健康教育內(nèi)容形式 護理人員上門咨詢、電話回訪。
1.3評價工具 6個月后為了解高血壓患者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參照相關資料自行設計了20項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認知缺陷問卷調(diào)查量表。
1.4研究步驟
1.4.1隨訪護士將調(diào)查問卷表發(fā)放到被調(diào)查者手中,并向被調(diào)查者詳細說明具體填寫內(nèi)容,因故不能填寫者由被調(diào)查者口述,隨訪護士代為填寫。
1.4.2隨即收回試卷,按照"能"或"不能"統(tǒng)計患者疾病基本知識、飲食知識、運動與休息、情緒控制、自護實踐能力5方面認知情況。
1.4.3詢問患者在6個月之內(nèi)因高血壓復發(fā)而住院的情況,并予以記錄。
1.5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計算。
2 結果
2.1干預組100例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31~86歲,平均年齡59歲;對照組100例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齡35~85歲,平均年齡60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χ20.05)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及表2。
2.2兩組患者自護能力情況比較分析 對兩組患者在疾病基本知識、飲食知識、休息與運動、情緒控制、自護實踐能力5方面進行調(diào)查分析。結果表示,兩組患者在5個方面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
2.3兩組患者再入院情況比較分析 從出院的6個月內(nèi),干預組有21例再次住院,再入院人數(shù)率為21%;對照組39例再次住院,再入院人數(shù)率為39%,兩者之間的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7.71,P
3 討論
高血壓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通過健康教育可以讓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住院期間由于患者及家屬急于減輕疾病引起的痛苦,對病情比較重視,再加上醫(yī)護人員的監(jiān)督,能夠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遵醫(yī)行為比較好;而且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的治療遠多于健康知識的宣傳。出院后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在飲食、睡眠及常規(guī)用藥的指導都需要醫(yī)務人員的全面指導;另外由于癥狀得到緩解,病情好轉,患者往往就會漠視疾病,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重回原來的不良生活行為,因此住院后的患者是疾病復發(fā)的高危人群,所以出院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
高血壓患者應避免情緒激動,因此護士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到"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使其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穩(wěn)定。應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多食蔬菜水果,少食鹽,做到少量多餐,可使高血壓的危險性顯著降低,減少發(fā)病。通過表3可以看到,干預組綜合自護能力(疾病基本知識、飲食知識 、運動、情緒控制、自護實踐能力、等5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合上述,出院后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患者的自護能力明顯提高,護患關系加強,患者信賴,能夠有效的降低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率,提高了生存質(zhì)量。同時促進了健康教育的延伸,彌補了社區(qū)健康教育的不足,適應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進一步的研究方向調(diào)查不同的高血壓患者方面的疾病、藥物、飲食、心理、生活方式等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改變不良行為,從而更加有效地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全國高血壓抽樣調(diào)查協(xié)作組.中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其變化趨勢[J].高血壓雜志,1995,3(4):7.
【關鍵詞】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綜合預防;健康知識,態(tài)度,實踐;全體教工,院校
【中圖分類號】 G 479 G 451 R 51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5-0402-03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s AIDS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Ningxia/ QIAO Hui*, ZHANG Yuhong, LUO Xianghong, et al.*Public Health School of Ningxia Medical College, Yinchuan(7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health educational situation in AIDS preven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Ningxi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AIDS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Ninetytwo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four cities in Ningxi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35.3% of the investigated doctors had received AIDS health education, and over 90% of the doctors had correct answer to the route of AIDS transmission. However they scored very low on the route by which AIDS don't sprea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About 95.7%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doctors and 98.9%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doctors approved of education of AIDS preven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but nearly all the school doctors of Hui nationality(96.8%) opposed giving lectures on condo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49.2% of school doctors opposed giving lectures on the correct way of using condom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Those doctors who had received training scored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n't received training in the aspects of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AIDS prevent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school doctors of Hui nationality scored lower than those of Han nationality in attitudes towards AIDS health education(P<0.01). The school doctors acquired their knowledge on AIDS from books, newspaper and magazines(76.9%) and then from broadcast(45.2%). Training ranks the fifth place in AIDS knowledge acquisition(23.6%). Conclusion Training on AID preven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and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in minority areas. Outline and teachers' reference books on AIDS prevention in school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minority areas should be compil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Universal precaution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Faculty
艾滋病(AIDS)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傳染疾病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初流行以來,已在世界各地蔓延。艾滋病的傳播主要與個人的觀念及行為密切相關,在中學生中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能夠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他們對不良生活行為和高危行為的抵御能力。因此,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學校是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
要場所,學校校醫(yī)、健康教育教師在學校健康促進、預防AIDS健康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寧夏地區(qū)回族人口占全區(qū)人口的34.77%。由于及風俗習慣等原因,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困難將更多一些。為此,筆者于2005年8月對參加“寧夏學校預防艾滋病及生活技能骨干師資培訓班”的98名校醫(yī)和健康教育教師進行了調(diào)查,以期了解校醫(yī)、健康教育教師預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與態(tài)度,為今后在民族地區(qū)更好地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積累經(jīng)驗。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參加“寧夏學校預防艾滋病及生活技能骨干師資培訓班”的全體學員,學員分別來自銀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吳忠市,共98名,發(fā)放并收回問卷98份,有效問卷92份,有效應答率為93.9%。其中男性47人,女性45人;回族35人,漢族56人,其他民族1人;校醫(yī)或學校護士69人,生物教師兼職健康教育教師14人,專職健康教育教師4人,其他教師5人。平均年齡(42.23±2.31)歲。
1.2 方法 參考國內(nèi)外有關文獻,根據(jù)我國具體情況自行設計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1)基本情況;(2)艾滋病基本知識和態(tài)度;(3)接受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訓情況;(4)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和存在的困難。采用不記名方式答卷,當場發(fā)放問卷,當場收回,在填寫調(diào)查表前,由調(diào)查者說明調(diào)查目的和注意事項。
1.3 統(tǒng)計分析 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預防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 被調(diào)查教師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知識(性傳播、經(jīng)血傳播、母嬰傳播)掌握得非常好,正確率都在90%以上;但對共用廁所、蚊蟲叮咬、得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等知識掌握得較差,尤其是對艾滋病目前無有效的疫苗和治愈方法答對率很低,分別只有46.7%和64.5%。有35.3%的教師回答曾接受過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見表1。
被調(diào)查的教師預防艾滋病知識主要來自書籍、報刊、雜志(76.9%),其次為電視、廣播(45.2%),培訓在各種來源中居第5位(23.6%)。
將艾滋病知識題目計分,答對1題得1分,滿分14分。結果顯示,接受過培訓的教師預防艾滋病知識得分為(11.72±1.68)分,高于未受過培訓的教師得分(10.25±2.1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69,P<0.01)。回族教師預防艾滋病知識得分為(10.86±1.23)分,低于漢族教師的(11.43±1.09)分,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預防艾滋病的態(tài)度 幾乎所有的被調(diào)查教師都贊同在初中和高中開展預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對在學校講解正確使用知識的態(tài)度中,有44.6%的教師贊同在初中階段講,71.7%的教師贊同在高中階段講(表2)。96.8%的回族教師反對在初中階段講解正確使用的知識,49.2%的回族教師反對在高中階段講解正確使用的知識。
接受過培訓的教師對在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態(tài)度總得分為(11.19±1.55)分,高于未受過培訓的教師總得分(10.24±1.6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2,P<0.01);回族教師對在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態(tài)度總得分為(9.32±2.01)分,明顯低于漢族教師總得分(11.67±1.9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55,P<0.01)。
2.3 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態(tài)度 多數(shù)教師表示對艾滋病毒感染者不歧視,但仍有部分教師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還不夠寬容,或缺少同情、關心的態(tài)度。見表3。
2.4 校醫(yī)和健康教育教師希望學習的知識 84.6%的教師回答需要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知識,在知識需求中居第1位;其次為預防艾滋病、性病的基本知識(72.8%);還有66.7%的教師表示想要了解有關艾滋病的流行情況及防治研究進展。
2.5 在學校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困難 在47名曾開展過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師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害怕提及敏感問題(45.3%)、缺少課時(23.6%)、不知道具體的教育方法(20.3%)及難以把握教育的度(12.6%)。
3 討論
3.1 重視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訓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寧夏部分中學校醫(yī)關于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較高,但對于有些不傳播HIV的途徑如蚊蟲叮咬、共用廁所等認識較模糊,仍有32.6%和19.4%的教師不知道蚊蟲叮咬和共用廁所不傳播艾滋病,部分校醫(yī)不清楚剃須刀、牙具傳播HIV的危險,不清楚患性病者更易感染HIV;分別有46.7%和64.5%的校醫(yī)不知道目前尚無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也無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學校是有效促進學生、個人、家庭和社區(qū)成員健康的重要場所,在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校醫(yī)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提示在今后對校醫(yī)的培訓中不能只強調(diào)傳播途徑,還要講清楚不傳播的途徑,注意糾正人們的一些錯誤認識,消除大家的盲目恐懼,這對普及預防艾滋病知識有著重要意義。
3.2 積極消除對艾滋病患者的恐懼和歧視心理 調(diào)查結果顯示,仍有相當部分的校醫(yī)回答不愿意與感染有艾滋病病毒的同事在同一個辦公室辦公(44.5%),有28.3%的校醫(yī)不同意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學生與其他學生在同一個教室上課,有39.0%的校醫(yī)同意讓艾滋病人遠離他人生活。在調(diào)查中校醫(yī)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較高,但對AIDS的恐懼心理與歧視并不完全是由于知識缺乏造成的。有關專家認為,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有利于整體預防[1];而歧視會產(chǎn)生負效應,是一種社會危險因素。因此,如何消除恐懼心理和歧視行為應作為今后培訓工作的重點,也應作為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點。
3.3 大力開展校醫(yī)培訓和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校醫(yī)獲得預防艾滋病知識的途徑較為單一,大部分校醫(yī)(76.9%)從書籍、報刊、雜志等大眾媒體獲取信息,培訓在各種來源中僅居第5位(23.6%),因此掌握知識不夠系統(tǒng)和全面,與相關報道[2-3]結果基本一致。提示應加強校醫(yī)的培訓,擴大培訓范圍,使大部分校醫(yī)都能有機會接受全面系統(tǒng)的培訓;另一方面也說明各種大眾傳媒覆蓋面廣,資源利用及傳播效率高等。應充分利用專題培訓與大眾傳媒相結合的方法,滿足廣大校醫(yī)對預防艾滋病知識的需求。
【關鍵詞】 口腔預防醫(yī)學;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結合
口腔健康教育是初級口腔衛(wèi)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口腔預防醫(yī)學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李剛[1]等認為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創(chuàng)作是口腔醫(yī)學生的基本功之一,是醫(yī)生對人群促進口腔健康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高專口腔醫(yī)學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能夠在基層從事口腔衛(wèi)生保健的醫(yī)務工作者,注重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改善口腔健康狀況,提高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建立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在這種背景條件下,我們對口腔預防醫(yī)學的教學作以下的探索,以尋求更適合預防口腔醫(yī)學課程的教學模式,為高職高專預防口腔醫(yī)學的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
1 課程改革
我院《口腔預防醫(yī)學》在三年制高職高專口腔醫(yī)學及口腔醫(yī)學技術專業(yè)中屬于考查科目,由于在專升本及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少,師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早期該課程的教學主要以理論課教學為主,實驗實訓教學項目開出率較低。而基層口腔醫(yī)務工作者應具備較強的口腔疾病預防意識和醫(yī)患溝通技巧,具有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導干預措施的能力[2]。純理論教學不能滿足教學需要,也很難適應崗位需要。自2010年起,我們對口腔預防醫(yī)學課程進行改革,增加實訓學時,開展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力。由原來的理論課30學時,實驗實訓6學時改變?yōu)槔碚?0學時,實驗實訓24學時,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18學時的實驗實訓課時用于社會實踐。
2 理論教學
口腔預防醫(yī)學這門課程內(nèi)包含了大量的純理論、政策性內(nèi)容,還有部分較抽象的提綱性知識。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較少,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效果較差。目前的研究證實,在口腔預防醫(yī)學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課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的掌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自2010年起,我們在部分章節(jié)如口腔健康教育與促進,口腔健康調(diào)查及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等應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其余內(nèi)容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的教學方式。在學期剛開始時,根據(jù)教學大綱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制定提綱,收集信息,分組交流,歸納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并在課堂上進行演講,教師提問、點評。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收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收集信息過程中,師生走出課堂,面向社會,了解社會實際,積極尋找和發(fā)現(xiàn)切實可行的教學資源。通過研究性學習的鍛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鍛煉了自學能力,能夠理論聯(lián)系臨床實踐。
3 實驗實訓課
由于我國口腔疾病防治工作起步較晚,不僅口腔疾病防治機構不足,人才缺乏,而且人民群眾缺乏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識。成功的口腔醫(yī)務工作者,必須在執(zhí)業(yè)活動中進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識。我們在實驗實訓課的開設中以口腔健康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將實驗實訓項目分課堂實訓項目和社會實踐兩部分。課堂實訓以口腔預防必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社會實踐側重于鍛煉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3.1 課堂實訓項目主要是口腔健康調(diào)查及標準一致性檢驗、菌斑控制、窩溝封閉,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口腔疾病預防方法,為口腔健康教育做必需的準備。同時,這些內(nèi)容也是口腔助理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核要求掌握的內(nèi)容。我們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實驗實訓教學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側重于基本技能的訓練。
3.2 將口腔健康知識進校園、進社區(qū)等作為口腔預防醫(yī)學課程的社會實踐教學。實踐的內(nèi)容包括口腔健康檢查、口腔健康咨詢、口腔健康教育等。口腔健康檢查,有利于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已學的專業(yè)知識,并用于臨床實踐;口腔健康咨詢有助于他們了解社會,特別是基層對口腔健康的需要,也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口腔健康教育增強了他們的專業(yè)使命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病人”,在相對輕松的情景下鍛煉他們的醫(yī)患溝通能力,有助于公共衛(wèi)生能力的提高。通過幾年的連續(xù)口腔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我院附屬小學學生口腔衛(wèi)生知識知曉情況有明顯的提高。
3.3 加強口腔健康教育的訓練。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實現(xiàn)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口腔衛(wèi)生保健、實現(xiàn)我國初級口腔衛(wèi)生保健目標的基本內(nèi)容和重要措施。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的手段。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腔健康活動能力,我們自2010年起,在附屬小學及其他專業(yè)學生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在口腔健康教育與促進的實訓課中,我們讓同學根據(jù)不同的健康教育對象進行分組討論,根據(jù)不同的人群選擇適當?shù)慕】到逃齼?nèi)容。如指導小學生正確刷牙,齲齒預防;幫助大學生認識智齒,口腔衛(wèi)生知識競賽等;在附屬醫(yī)院孕婦學校指導妊娠期及嬰幼兒口腔保健等。通過這些口腔健康教育的實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
加強口腔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人群口腔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適應醫(yī)學模式轉變,塑造醫(yī)生形象,改善醫(yī)患關系的需要。我們通過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nèi)容改革進行探索和實踐,調(diào)動同學們自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這對培養(yǎng)高質(zhì)量的實用型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對人人享有基本口腔衛(wèi)生保健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剛.口腔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是口腔醫(yī)學生的基本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志,1994,4(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