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知識歸納

知識歸納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8-14 17:08:2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知識歸納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知識歸納

第1篇

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識歸納報告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高中生物知識歸納報告一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后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么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霉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細胞學說

1、創立者:(施萊登,施旺)

2、細胞的發現者及命名者: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

3、內容要點:P10,共三點

4、揭示問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高中生物知識歸納報告二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高中生物知識歸納報告三

細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組成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6種元素是C、H、O、N、P、Ca(98%)。

2、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間以共價鍵構成的碳鏈,碳鏈是生物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導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細胞中的無機化合物:水和無機鹽

1、水:(1)含量:占細胞總重量的60%-90%,是活細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質。

(2)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劑;②參與細胞內生化反應;③物質運輸;④維持細胞的形態;⑤體溫調節

(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較多)

?結合水:是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作用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結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強)

2、無機鹽

(1)存在形式:離子

(2)作用

①與蛋白質等物質結合成復雜的化合物。

(如Mg2+是構成葉綠素的成分、Fe2+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I-是構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

②參與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如鈣離子濃度過低肌肉抽搐、過高肌肉乏力)

高中生物知識歸納報告四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第2篇

2、開水不響,響水不開【物理原理】水沸騰之前,由于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后,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3、聞其聲如見其人【物理原理】根據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4、余音繞梁【物理原理】聲音的傳播與反射。

第3篇

【關鍵詞】 知識歸納;方式;學法指導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經在談學習方法時說過,有效的讀書必須經歷“由薄到厚”然后“由厚變薄”這兩個過程. 由薄到厚,就是指讀書時依據書中內容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來充分地挖掘書本的內涵,讀者的收獲比書本內容要多. 由厚變薄,它指讀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將書本內容提煉為能反映精髓的綱目要點. 以課題學習為例,課堂上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與學生對知識的探索以及知識的運用就是“由薄到厚”的讀書過程,而課題知識歸納就是“由厚變薄”讀書過程. 然而,絕大多數教師僅注重“由薄到厚”的學習活動設計而忽視“由厚變薄”學法指導.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學法指導教學理念淡薄而未致力于學法指導的深入研究,以致缺乏有效的指導策略. 本文就數學課程知識歸納方式及其學法指導,談談個人的認識.

一、知識歸納若干方式

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是一種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過程,雖然教材內容具有條理化與系統化特點,但由于課堂學習內容的局限性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片段性,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把握卻屬于一種零碎的元認知模式,或者說對課程知識與方法還未形成條理化與系統化的認知結構,而條理化與系統化的認知結構又是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 知識歸納就是梳理知識之間的層級關系,辨析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同時對知識與方法的把握達到要點化、條理化、系統化并簡明化,建立便于貯存與提取的信息編碼形式,進而提升知識與方法的運用能力[1]. 對于知識歸納方式,依據數學課程知識特點,一般為下面幾種方式.

1. 枝干結構式

枝干結構式,就是依據課程知識的形成與結構來梳理知識之間的層級關系,采用樹木枝干的形式來表示這種層級關系. 使學生站在知識結構的層面來認識課程內容,從而對課程內容的認知達到條理化與系統化. “枝干結構式”的方式一般用于章節歸納或模塊歸納. 如《簡易方程》章節,依據教材內容結構,它可以梳理為如下“枝干結構”形式:

上面“枝干結構”中,箭頭連接表示知識間的層級關系,箭頭方向則表示知識與方法的形成過程,如果學生能明確并梳理成這種知識結構,那么他對簡易方程模塊知識內涵與解方程的方法則有著本質性的把握.

2. 表格要點式

表格要點式,就是將那些相近或相反概念知識或技能方法,采用表格并比較要點內涵的形式來辨析知識與方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突破把握中的難點或澄清理解中的混淆點,而這些難點與混淆點正是知識運用的關鍵點. 如《分數》模塊,對于“真分數”與“假分數”等相近概念、“通分”與“約分”等相反運算方法的技能知識,就可以采用如下“表格要點式”方法來歸納:

圖形之間聯系:正方形是長方形特例,平行四邊形是長方形的變形,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組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梯形是平切三角形頂角部分所剩的圖形.任意多邊形都可以分解為這幾種圖形的組合.

圖文注釋式的歸納方式,其特點為內容直觀,要點簡明,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方式的小學生,表象思維是其突出的思維特征,因此圖文注釋式的歸納方式便于學生對知識的長久記憶. 尤其是通過梳理圖形之間的聯系的歸納過程,它有利于促進領悟各類圖形面積計算的研究思路并能較好地掌握各類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4. 代數示例式

代數形式,即用字母和運算符號來描述事物的數量關系,它是數學學科的特有語言,內容簡明,形式簡潔,為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便捷的思維方式. 代數示例式,就是指用代數形式來表示概念與規律,同時提供相應的具體樣例. 小學生在高年級才接觸代數,數學形式邏輯思維僅處在起步階段,具體形象的表象思維仍為他們的主要思維特征. 因此,知識歸納中配置樣例可以促進學生對概念與規律的準確理解與把握. 代數示例式的歸納方法適用于代數類課題內容或模塊內容.

二、知識歸納學法指導

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小結,教師要從學生的學力實際出發. 中年級以下的小學生,他們不會分析教材,也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基礎. 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知識與方法積累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具備了知識歸納的學力基礎. 因此,知識歸納的學習活動應安排在高年級學段開展,其能力與習慣培養的發展過程為:先重在教師引導,逐步過渡由學生自主歸納. 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引導學生歸納課程知識,其過程方式如下.

1. 填充引導式

高年級學生,既不具備自主歸納知識的能力,也沒有形成知識歸納小結的習慣,因此,起始階段,還需教師進行有效引導. 填充引導式,就是指教師按某種歸納方式來設計內容要點,由學生填寫具體內容. 如對“比”與“分數”內涵的辨析,教師就可以設計“表格要點式”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辨析歸納:

“比”與“分數”

在平時課題學習中,一般學生都不會將“比”與“分數”來對比辨析,然而教師提供這樣“表格”形式,學生學習任務清楚,思維方向明確,通過“表示的意義”的比較可以促進學生認識兩者在表征事物方面的本質區別,而通過后面兩個欄目的比較又可以促進學生認識兩者在運算方面的方法聯系. 可見,這種辨析歸納,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化.

2. 問題啟發式

問題啟發式,它指教師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與方法的歸納. “填充引導式”的歸納,它除了能引導學生較好地理解與掌握課程知識與方法外,還具有使學生領悟知識歸納的手段與方法. 當學生基本領悟了知識歸納方式后,教師就可以依據課程知識與內容結構來提出含有啟發性的相關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有關歸納.

3. 完全自主式

隨著“填充引導式”與“問題啟發式”歸納活動的開展,學生已建立了知識歸納的學習意識,歸納小結能力也有所發展,對歸納方法也有著全面且較為熟悉的把握. 同時,當學生對教材知識與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后,教學中就可以要求學生開展自主歸納活動.

課題知識歸納一般安排在課堂進行,而對章節或模塊知識的歸納,視容量或難度而定,容量小且難度低的可以作為課堂活動,對于容量大或難度大的知識歸納,最好放在課外. 因為“完全自主式”歸納是一項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它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人們常說的“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道理.

學會對課程知識的歸納小結,它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新課程要求“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或“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重要方面. 當然,知識歸納還有其他方式,學法指導也可以另辟蹊徑.

第4篇

不去耕耘,不去播種,再肥的沃土也長不出莊稼,不去奮斗,不去創造,再美的青春也結不出,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1、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匯匯率升高和外匯匯率跌落?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

5、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6、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7、價格變動會產生哪些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還會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生產規模 ②提高勞動生產率 ③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8、影響消費的因素;

主要是居民的收入(當前可支配收入、對未來收入預期、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和物價水平。

9、消費結構的含義?變化趨勢?

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變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爾系數的含義?變化的意義?

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小,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11、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消費心理主要有:

從眾、求異、攀比、求實心理

12、怎樣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消費觀)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1、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②消費調節生產。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④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的基本經濟制度是: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公司如何經營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4、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1)黨和政府的就業政策:黨和政府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

(2)勞動者:每個勞動者都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①樹立自主擇業觀 ②樹立競爭就業觀 ③樹立職業平等觀 ④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5、投資方式有哪幾種?怎樣投資才是科學的?

投資方式有:

(1)存款儲蓄:特點是靈活方便,比較安全,收益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結算業務。)

(2)購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3)購買債券:穩健的投資

(4)購買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5)直接投資等。

注意:(1)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

(2)要注意投資的多樣化,不應只局限在銀行儲蓄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給我們帶來了跟多的投資機會。

(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4)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做到利國利民,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

【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1、我國初級階段的個人消費品分配制度: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國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 按勞分配(公有制) 2)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經濟)

3) 按生產要素分配 (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土地和管理等。)

2、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項重要舉措。

完善分配政策,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通過加強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

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調節財政支出,保護中低收入者的經濟利益,減輕老百姓的經濟負擔。

增加社會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特別是中低收入者能夠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3、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系是什么?怎樣實現二者的統一?

(1)效率和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第一,兩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第二,兩者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犧牲一些公平或保證公平必須放棄一些效率。

(2))怎樣實現二者的統一?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4、財政收入的來源?影響因素有哪些?

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性的)和分配政策。

5、財政作用

1) 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平穩運行

6、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稅——對企業的增值額征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個稅特點: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7、違反稅法的行為有哪些?(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8、公民如何做到依法納稅?

(1)公民增強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覺依法誠信納稅,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

(2)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計劃和市場

市場調節:無形手(遵循價值規律——通過價格、供求、競爭實現)

國家宏觀調控:有形手(三個手段)

2、如何規范市場秩序?

(1)實施嚴格的市場規則(準入、競爭、交易)

(2)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個經濟活動參加者都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有哪些?(為什么市場經濟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2)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如果僅有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基本標志。(2)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3)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1)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

6、我國的宏觀調控

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國家運用經濟手段【經濟計劃+經濟政策(財政、貨幣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

7、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8、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

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9、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實質?

(1)主要表現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2)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國家為主導的。(3)載體:跨國公司

10、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1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的影響?

積極影響: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有利于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消極影響:給國內的許多企業帶來生存危機;對我國產品實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傾銷訴訟案會有所增加。

12、我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第5篇

讀書不是為了考試,本來考試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它是用來檢查我們對學習過的知識是否懂了,懂了多少,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1區域聯系與區域發展

1.西氣東輸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為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為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1)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和酸雨)(3)今后,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天然氣分布總體特征西多東少、北多南少四大氣區新疆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陜甘寧的鄂爾多斯。油氣發展戰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2.產業轉移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1)勞動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2)內部交易成本因素: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發達國家的投資,首先要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3)市場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前,西歐、北美是日本農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20世紀末,東亞和東南亞因經濟增長強勁、市場需求大而成為日本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并成為日本企業主要投資地區。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3)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4)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如果一個國家產業大量向國外轉移,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常常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豐富,大量吸收國際產業轉移有助于減緩就業壓力。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2區域經濟發展

1.東北地區地理條件(1)氣候條件:氣候是區域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2)地形、土壤條件: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于農業生產。(3)社會、經濟條件:工業: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農牧興工、共促農牧交通: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發展外向型農業。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有利于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三山脈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

農業布局特點耕作農業區: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區。林業和特產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鹿茸、人參等珍貴藥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畜牧業區: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松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東北商品糧基地生產特點(1)大規模機械化生產(2)地區專業化生產農業發展方向平原區: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山區農業: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并舉的轉變。

2.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條件(1)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2)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于其他地區吸引外資。(3)良好的區位條件: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4)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工業化城市化推進的階段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第二階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術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問題與對策(1)產業升級面臨困境——產業結構調整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2)城市建設相對落后——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加強規劃與管理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3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1.兩類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和能源基地建設開采條件(1)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2)市場廣闊(3)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能源基地建設(1)擴大煤炭開采量(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三條產業鏈煤—電—鋁 煤—焦—化煤—鐵—鋼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采掘工業而占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環境的保護與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2)調整產業結構;(3)“三廢”的治理

3.流域的發發——以田納西河為例田納西河位于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

發源于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不同地段的保護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氣候:亞熱帶地區,冬末春初降水多。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氣候影響,水量很不穩定。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后果(1)18世紀下半葉: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2)19世紀后期: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污染。(3)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流域的綜合開發T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游、土地利用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大規模的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4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1.區域

(區域劃分,有無明顯界限)

(1)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2)區域特征: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以下用長、松替代)同:都是平原地區,并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異:①地理位置差異:長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②氣候條件差異:長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④產資源條件差異:長礦產資源貧乏,松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2.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對農業:長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

松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長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對商業:長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托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3.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早期:長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

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農業社會:(1)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2)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3)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長人口越來越稠密。(4)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農業社會后期:(1)工商業的發展使長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2)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3)今天長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5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和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開展商貿活動,通常會形成較大的居民點。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①不同運輸方式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布局②不同環境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北方地勢平坦開闊,聚落多呈團塊狀,形態比較規則,道路呈棋盤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區,聚落沿河流、鐵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態呈帶狀。(3)交通運輸與城鎮分布:河流航運的起點、終點、與其他交通線的交點處常形成城鎮。(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如運河航運地位的變化與揚州的興衰、城市中心的遷移。

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1)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的影響: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第6篇

高三學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學業或事業的選擇。面對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否考慮清楚了?這對于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困難的想選擇。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三物理必備知識點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物理必備知識點整理1(1)粒子散射實驗

1909年,盧瑟福及助手蓋革和馬斯頓完成的。

現象:

a.絕大多數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方向運動,不發生偏轉。

b.有少數粒子發生較大角度的偏轉。

c.有極少數粒子的偏轉角超過了90°,有的幾乎達到180°,即被反向彈回。

(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由于粒子的質量是電子質量的七千多倍,所以電子不會使粒子運動方向發生明顯的改變,只有原子中的正電荷才有可能對粒子的運動產生明顯的影響。

如果正電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湯姆生模型那模均勻分布,穿過金箔的粒了所受正電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運動將不發生明顯改變。散射實驗現象證明,原子中正電荷不是均勻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盧瑟福通過對粒子散射實驗的分析計算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個很小的核,稱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帶負電荷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旋轉。

高三物理必備知識點整理21.沖量

物體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時間的乘積;矢量;過程量;I=Ft;單位是N·s。

2.動量

物體的質量與速度的乘積;矢量;狀態量;p=mv;單位是kg·m/s;1kg·m/s=1N·s。

3.動量守恒定律

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4.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

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內力遠大于外力;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為零,那么在該方向上系統的動量守恒。

5.動量定理

系統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于動量的變化;I=mv-mv。

6.反沖

在系統內力作用下,系統內一部分物體向某方向發生動量變化時,系統內其余部分物體向相反的方向發生動量變化;系統動量守恒。

7.碰撞

物體間相互作用持續時間很短,而物體間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統動量守恒。

8.彈性碰撞

如果碰撞過程中系統的動能損失很小,可以略去不計,這種碰撞叫做彈性碰撞。

9.非彈性碰撞

碰撞過程中需要計算損失的動能的碰撞;如果兩物體碰撞后黏合在一起,這種碰撞損失的動能最多,叫做完全非彈性碰撞。

高三物理必備知識點整理3(1)極性分子之間

極性分子的正負電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帶正電荷,另一端帶負電荷。當極性分子相互接近時,由于同極相斥,異極相吸,使分子在空間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當接近到一定程度時,排斥力同吸引力達到相對平衡。極性分子之間按異極相鄰的狀態取向。

(2)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之間

非極性分子的正負電荷重心是重合的,當非極性分子與極性分子相互接近時,由于極性分子電場的影響,使非極性分子的電子云發生“變形”,從而使原來的非極性分子產生極性。這樣,非極性分子與極性分子之間也就產生了相互作用力。極性分子對非極性分子有誘導作用。

(3)非極性分子之間

非極性分子間不可能產生上述兩種作用力,那又是怎樣產生作用力的呢?

我們說非極性分子的正負電荷重心重合是從整體上講的。但由于核外電子是繞核高速運動的,原子核也在不斷振動之中,原子核外的電子對原子核的相對位置會經常出現瞬間的不對稱,正負電荷重心經常出現瞬間的不重合,也就是說非極性分子經常產生瞬時極性,從而使非極性分子間也產生了相互吸引力。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什么分子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吸引力,即范德華力。范德華力從本質上看,是一種電性吸引力。

高三物理必備知識點整理4第一、二節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

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1.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

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3.vt?=2gs

豎直上拋運動

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點時間t=v0/g,上升到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拋出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高度:s=v0?/2g

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基本公式:s=v0t+a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

(1)v=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v0?=2as

第四節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于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系,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

可用圖象法解題。

高三物理必備知識點整理51.交變電流: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做交變電流。

按正弦規律變化的電動勢、電流稱為正弦交流電。

2.正弦交流電----(1)函數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線圈平面與中性面重合時,磁通量,電動勢為零,磁通量的變化率為零,線圈平面與中心面垂直時,磁通量為零,電動勢,磁通量的變化率。

(3)若從線圈平面和磁場方向平行時開始計時,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為i=Imcosωt。

(4)圖像:正弦交流電的電動勢e、電流i、和電壓u,其變化規律可用函數圖像描述。

3.表征交變電流的物理量

(1)瞬時值:交流電某一時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與線圈的形狀,以及轉動軸處于線圈平面內哪個位置無關。在考慮電容器的耐壓值時,則應根據交流電的值。

(3)有效值:交流電的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規定的。即在同一時間內,跟某一交流電能使同一電阻產生相等熱量的直流電的數值,叫做該交流電的有效值。

①求電功、電功率以及確定保險絲的熔斷電流等物理量時,要用有效值計算,有效值與值之間的關系

E=Em/,U=Um/,I=Im/只適用于正弦交流電,其他交變電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據有效值的定義來計算,切不可亂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電中,各種交流電器設備上標示值及交流電表上的測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頻率----周期T:交流電完成一次周期性變化所需的時間。在一個周期內,交流電的方向變化兩次。

頻率f:交流電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角頻率:ω=2π/T=2πf。

4.電感、電容對交變電流的影響

(1)電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2)電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

5.變壓器:

(1)理想變壓器:工作時無功率損失(即無銅損、鐵損),因此,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阻均不計。

(2)理想變壓器的關系式:

①電壓關系:U1/U2=n1/n2(變壓比),即電壓與匝數成正比。

②功率關系: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電流關系:I1/I2=n2/n1(變流比),即對只有一個副線圈的變壓器電流跟匝數成反比。

(3)變壓器的高壓線圈匝數多而通過的電流小,可用較細的導線繞制,低壓線圈匝數少而通過的電流大,應當用較粗的導線繞制。

6.電能的輸送-----(1)關鍵:減少輸電線上電能的損失:P耗=I2R線

(2)方法:①減小輸電導線的電阻,如采用電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導線的橫截面積。②提高輸電電壓,減小輸電電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價較高,一般采用后一種方法。

(3)遠距離輸電過程:輸電導線損耗的電功率:P損=(P/U)2R線,因此,當輸送的電能一定時,輸電電壓增大到原來的n倍,輸電導線上損耗的功率就減少到原來的1/n2。

第7篇

知識的確是天空中偉大的太陽,它那萬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數學函數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數學函數知識點11.函數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數,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數,0在其定義域內,則f(0)=0(可用于求參數);

(3)判斷函數奇偶性可用定義的等價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給函數的解析式較為復雜,應先化簡,再判斷其奇偶性;

(5)奇函數在對稱的單調區間內有相同的單調性;偶函數在對稱的單調區間內有相反的單調性;

2.復合函數

(1)復合函數定義域求法:若已知的定義域為[a,b],其復合函數f[g(x)]的定義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義域為[a,b],求f(x)的定義域,相當于x∈[a,b]時,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義域);研究函數的問題一定要注意定義域優先的原則。

(2)復合函數的單調性由“同增異減”判定;

3.函數圖像(或方程曲線的對稱性)

(1)證明函數圖像的對稱性,即證明圖像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圖像上;

(2)證明圖像C1與C2的對稱性,即證明C1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線C1:f(x,y)=0,關于y=x+a(y=-x+a)的對稱曲線C2的方程為f(y-a,x+a)=0(或f(-y+a,-x+a)=0);

(4)曲線C1:f(x,y)=0關于點(a,b)的對稱曲線C2方程為:f(2a-x,2b-y)=0;

(5)若函數y=f(x)對x∈R時,f(a+x)=f(a-x)恒成立,則y=f(x)圖像關于直線x=a對稱;

(6)函數y=f(x-a)與y=f(b-x)的圖像關于直線x=對稱;

點擊查看: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4.函數的周期性

(1)y=f(x)對x∈R時,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則y=f(x)是周期為2a的周期函數;

(2)若y=f(x)是偶函數,其圖像又關于直線x=a對稱,則f(x)是周期為2︱a︱的周期函數;

(3)若y=f(x)奇函數,其圖像又關于直線x=a對稱,則f(x)是周期為4︱a︱的周期函數;

(4)若y=f(x)關于點(a,0),(b,0)對稱,則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

(5)y=f(x)的圖象關于直線x=a,x=b(a≠b)對稱,則函數y=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

(6)y=f(x)對x∈R時,f(x+a)=-f(x)(或f(x+a)=,則y=f(x)是周期為2的周期函數;

5.方程k=f(x)有解k∈D(D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號由口訣“同正異負”記憶;

(4)alogaN=N(a>0,a≠1,N>0);

8.判斷對應是否為映射時,抓住兩點:

(1)A中元素必須都有象且唯一;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練地用定義證明函數的單調性,求反函數,判斷函數的奇偶性。

10.對于反函數,應掌握以下一些結論:

(1)定義域上的單調函數必有反函數;

(2)奇函數的反函數也是奇函數;

(3)定義域為非單元素集的偶函數不存在反函數;

(4)周期函數不存在反函數;

(5)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具有相同的單調性;

(6)y=f(x)與y=f-1(x)互為反函數,設f(x)的定義域為A,值域為B,則有f[f--1(x)]=x(x∈B),f--1[f(x)]=x(x∈A);

11.處理二次函數的問題勿忘數形結合;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必有最值,求最值問題用“兩看法”:一看開口方向;二看對稱軸與所給區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12.依據單調性,利用一次函數在區間上的保號性可解決求一類參數的范圍問題;

13.恒成立問題的處理方法:(1)分離參數法;

(2)轉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組)求解。

高中數學函數知識點2奇偶性

注圖:(1)為奇函數(2)為偶函數

1.定義

一般地,對于函數f(x)

(1)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函數f(x)就叫做奇函數。

(2)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函數f(x)就叫做偶函數。

(3)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f(-x)=-f(x)與f(-x)=f(x)同時成立,那么函數f(x)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稱為既奇又偶函數。

(4)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f(-x)=-f(x)與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數f(x)既不是奇函數又不是偶函數,稱為非奇非偶函數。

說明:①奇、偶性是函數的整體性質,對整個定義域而言

②奇、偶函數的定義域一定關于原點對稱,如果一個函數的定義域不關于原點對稱,則這個函數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數。

(分析:判斷函數的奇偶性,首先是檢驗其定義域是否關于原點對稱,然后再嚴格按照奇、偶性的定義經過化簡、整理、再與f(x)比較得出結論)

③判斷或證明函數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據是定義

2.奇偶函數圖像的特征:

定理 奇函數的圖像關于原點成中心對稱圖表,偶函數的圖象關于y軸或軸對稱圖形。

f(x)為奇函數《==》f(x)的圖像關于原點對稱

點(x,y)(-x,-y)

奇函數在某一區間上單調遞增,則在它的對稱區間上也是單調遞增。

偶函數 在某一區間上單調遞增,則在它的對稱區間上單調遞減。

3.奇偶函數運算

(1) .兩個偶函數相加所得的和為偶函數.

(2) .兩個奇函數相加所得的和為奇函數.

(3) .一個偶函數與一個奇函數相加所得的和為非奇函數與非偶函數.

(4) .兩個偶函數相乘所得的積為偶函數.

(5) .兩個奇函數相乘所得的積為偶函數.

(6) .一個偶函數與一個奇函數相乘所得的積為奇函數.

定義域

(高中函數定義)設A,B是兩個非空的數集,如果按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屬于集合A。其中,x叫作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作函數的定義域;

值域

名稱定義

函數中,應變量的取值范圍叫做這個函數的值域函數的值域,在數學中是函數在定義域中應變量所有值的集合

常用的求值域的方法

(1)化歸法;(2)圖象法(數形結合),

(3)函數單調性法,

(4)配方法,(5)換元法,(6)反函數法(逆求法),(7)判別式法,(8)復合函數法,(9)三角代換法,(10)基本不等式法等

高中數學函數知識點3對數函數

對數函數的一般形式為 ,它實際上就是指數函數 的反函數。因此指數函數里對于a的規定,同樣適用于對數函數。

右圖給出對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數圖形:

可以看到對數函數的圖形只不過的指數函數的圖形的關于直線y=x的對稱圖形,因為它們互為反函數。

(1)對數函數的定義域為大于0的實數集合。

(2)對數函數的值域為全部實數集合。

(3)函數總是通過(1,0)這點。

(4)a大于1時,為單調遞增函數,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時,函數為單調遞減函數,并且下凹。

(5)顯然對數函數無界。

指數函數

指數函數的一般形式為 ,從上面我們對于冪函數的討論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夠取整個實數集合為定義域,則只有使得

如圖所示為a的不同大小影響函數圖形的情況。

可以看到:

(1)指數函數的定義域為所有實數的集合,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對于a不大于0的情況,則必然使得函數的定義域不存在連續的區間,因此我們不予考慮。

(2) 指數函數的值域為大于0的實數集合。

(3) 函數圖形都是下凹的。

(4) a大于1,則指數函數單調遞增;a小于1大于0,則為單調遞減的。

(5)可以看到一個顯然的規律,就是當a從0趨向于無窮大的過程中(當然不能等于0),函數的曲線從分別接近于Y軸與X軸的正半軸的單調遞減函數的位置,趨向分別接近于Y軸的正半軸與X軸的負半軸的單調遞增函數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線y=1是從遞減到遞增的一個過渡位置。

(6) 函數總是在某一個方向上無限趨向于X軸,永不相交。

第8篇

2、be from= come form 來自... pen pal=pen friend 筆友 like and dislike 好惡;愛憎。

3、live in +地點 在...居住 speak +語言 講某種語言 play sports 做體育運動a little French 一些法語go to the movies 去看電影 write to sb 給某人寫信an action movie 一部動作片 on weekends 在周末tell sb about sth 告訴某人某事Excuse me 對不起,打擾 get to 到達、抵達。

4、句型:

5、Where+be+主語+from? 主語+be+from+地點。

6、Where do/does+主語+live? 主語+live/lives in。

7、What language do/does +主語+speak? 主語+speak/speaks。

8、主語+like/likes+doing/to do…

9、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sport? My favorite subject/sport is。

10、It’s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