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兒科護理技術

兒科護理技術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9-25 11:21:2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兒科護理技術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兒科護理技術

第1篇

一 護理管理

1 管理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1.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理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說是護士對病人的管理過程,而管理過程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護患關系,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長格外著急,對護理的要求很高。為此我科安排2個責任心強,靜脈穿刺技術過硬,有溝通技巧的護士做責任組長,專門上白班,負責新入院患兒的接診、治療與護理,要求她們做到接診熱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療護理及時,給家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負責科內危重患兒的一切護理工作和所管轄組內病人的健康宣教,讓家屬了解病情與治療。同時每個病房都有專門的責任護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還要利用一切機會多接觸患兒、跟他們玩耍,以消除他們的陌生感與恐懼感,并且病人多時護士實行彈性排班,如增加中班與夜班工作人員以保證治療護理工作的及時,減少護患矛盾。

1.2 關心和尊重護士 現在兒科患者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都視為掌上明珠倍加愛護, 一個小孩就有兩個甚至四五個家屬圍著,對頭皮靜脈穿刺的要求高, 同時這些父母年青氣盛脾氣大,護士如果不能“一針見血”,常常遭到家長的責怪和投訴甚至謾罵,“一針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兒科患兒病情變化快,小孩自我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差,觀察護理較成人有一定難度。因此兒科護士在工作中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護士都不安心兒科工作,所以護士長在工作中既要對護士嚴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又要關心護士,尊重護士,理解護士,在關鍵問題上勇于為護士承擔責任和風險,有錯誤應在事后單獨批評,維護護士的自尊心;如果護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難,護士長應盡量創造條件給予幫助,關心體貼他們,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安心在兒科工作。

.3 加強醫護合作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兒科由于患兒年齡小,病情變化快,醫護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合作的過程中難免產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醫生對護士的要求是正確執行醫囑,仔細觀察和及時反映病情,而護士卻要全方位地護理患兒,進行健康宣教、解答有關疑問、解決護理問題、做好護理記錄等,工作繁忙。有些醫生很不理解,認為護士不務正業瞎忙碌,使護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醫生工作缺少計劃性,早上忙于寫病情記錄,造成查房不及時、醫囑不及時、臨時醫囑過多,造成護理工作忙亂,護士對醫生有意見等等,對于這些矛盾,護士長首先從護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責任在護士應批評幫助護士,并向醫生解釋道歉,責任在醫生應不卑不亢地給予策略解決,護士切忌同醫生發生正面沖突。本著平等、尊重、團結的原則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2 靈活使用管理策略,加強病房管理

2.1 圍繞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問負責制” “首問負責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護士要主動開口問:您找誰,有事嗎?需要幫助嗎?第二方面是患兒家長有什么疑問,如果問到哪位護士,那位護士馬上負責解決,不推給其他護士,即使護士解決不了的醫療問題也必須由護士傳達給醫生,避免家屬傳達不清或家長認為護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況發生。

2.2 根據兒科特點創造人性化環境 為了減輕患兒對醫院陌生環境的恐懼心理,在病房創造家庭式的溫馨環境。我們在病房透視窗上張貼兒童喜歡的利用靜電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鴨、米老鼠等圖案;在病房走廊的墻壁上張貼色澤鮮艷的育兒知識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圖畫;在護士站大廳的天花板上掛上風鈴;在每個病房里掛有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育兒小冊子,病房內有各種溫馨提示卡。鼓勵家長為患兒買玩具,護患雙方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

2.3 嚴格控制交叉感染 兒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點科室。針對這種情況,我科變過去被動應付檢查為現在主動迎接檢查,采取日提醒、調、月檢查等方法,讓每位護士熟練掌握無菌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制度。積極推廣一次性物品,廠家為我科特制的各種型號的小兒胃管、小兒肛管、小兒吸氧管、小兒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單已經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護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長的普遍歡迎。對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氣表、負壓表、霧化器、呼吸機管道、吸引器裝置等均做嚴格消毒處理,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收住腸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凈消毒液拖地一次。

3 正確對待護理糾紛

3.1 兒科護理糾紛的原因 ①采血輸液沒有做到“一針見血”;②頭皮靜脈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體外滲或針頭脫出;③工作不到位,遺漏液體;④拔針后針眼壓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兒皮膚嬌嫩,液體外滲,致局部出現紅腫、水泡;⑥護士忙著搶救重病人或處置新病人而沒有立即為某位患兒處置;⑦病人多,治療、護理不能及時;⑧各種處置、操作未告知家屬目的、注意事項。⑨解釋不耐煩、態度生硬;⑩給小孩鎮靜后送門診未能及時安排檢查。

3.2 糾紛的防范措施 ①加強“三基”訓練,提高自身技術水平;②護士實行彈性排班,護理人員根據年齡大小、技術水平高低、責任心強弱搭配、優勢互補,解決了8h外護理人員少、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③強化法律意識,進行責任心教育,認真做好每一項護理操作,如實記錄護理文檔,在保護患兒的同時保護自己;④嚴格查對制度,每位患兒每日輸注的液體(包括臨時液體)都要認真查對,藥名、劑量、配制人、每瓶液體的輸注時間及操作護士都要有記錄,責任到人;⑤嚴格執行告知制度,每項操作和處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項;⑥須送檢查時應提前與相應科室聯系,小兒鎮靜后及時送檢查;⑦執行糾紛預警制度,對有糾紛傾向的患兒,除向主任、護士長匯報外,當班護士要做好交接班,將信息迅速傳遞給各班,使各班謹慎對待,防止事態惡化。

二 對家屬心理護理體會

患兒家屬的主要心理問題有:1.恐懼與缺乏安全感:家長對疾病預后產生的恐懼感表現為對其他相同疾病患兒的預后敏感,尤其是急、重?;純旱募议L,表現得很悲觀,避免說一些關于生死的問題甚至字眼; 由于心疼孩子而對各種注射和侵襲性的檢查產生的恐懼感;表現為患兒在接受檢查和治療時家長表現出不敢看或者躲開的行為。 2.焦慮和緊張:對環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緊張與焦慮;表現為反復詢問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斷打聽醫護人員的情況,希望轉到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所管的床位; 住院期間由于病情變化產生的緊張與焦慮;表現為對病情變化的反復陳述,要求醫護人員不斷觀察,耽心遺漏病情變化;由于長期住院經濟負擔較重引起的焦慮;表現為不安心治療,要求提前出院。3.懷疑和不信任:對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對治療方案的懷疑;表現為拒絕配合醫護進行治療,闡自使用自己所謂的辦法或找來許多書籍對醫生的診斷進行對比,并以書上的方案為準;對醫務人員由于年齡、性別、言語、著裝等外在條件和表現引起的不信任;表現為對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換主管醫護人員;對醫療設施和治療環境的局限引起的對治療能力和條件的懷疑;表現為挑剔住院環境和設施,要求轉院等。

第2篇

關鍵詞:基層兒科;靜脈輸液;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322.1+2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6-186-02

小兒靜脈輸液是兒科護理中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術操作,同時也是治療患兒的一個重要手段?;鶎俞t院兒科患者是一群特殊的人群,靜脈輸液護理投訴逐漸增多,為預防和避免護理投訴,確保醫療護理質量,對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兒科靜脈輸液發生的投訴進行原因分析,以便提出針對性預防對策。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兒科住院部靜脈輸液36起護理投訴。

1.2 方法

通過對護患雙方提供的陳述材料進行分析和總結,歸納引起護患糾紛的原因。

2.結果

發生的36起靜脈輸液護理投訴的主要原因是靜脈穿刺失敗的投訴有9起(25% );服務態度不到位8起(22.22% );藥液外滲5起(13.89% );未及時加藥5起(13.89% );同種藥物加錯床3起(11.11% );藥物劑量錯誤3起(11.11% );個別輸液未執行3起(11.11% )。

3.討論

3.1 靜脈輸液護理投訴的原因

3.1.1 靜脈穿刺失敗

環境因素:兒科患者多,兒科護士處于哭鬧嘈雜的環境中,患兒恐懼不合作,同時基層醫院患兒陪護人員多,靜脈穿刺時圍觀者也多,讓護士產生緊張情緒,心煩意亂,產生不良心理壓力。

護士方面:護士工作時間短,技術欠熟練,由于護理工作是一項操作性工作,護士穿刺水平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積累來提高,低年資護士缺乏臨床經驗,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來回進針容易誤入動脈引起出血過多,導致家長強烈不滿,沒有完全掌握小兒頭皮特點及穿刺技術。護士工作狀態不佳,兒科病情易反復波動,變化多,用藥治療復雜,造成工作量大,身體疲勞,在這種情況,護士以良好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工作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護理工作壓力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滿意度,影響護士靜脈穿刺水平。

患兒家屬的壓力:基層醫院兒科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的農村患兒,陪人多,文化程度差異大,城鎮居民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患兒特別關愛,提出過分要求,如有患者要求護士保證“一針見血”,一旦穿刺失敗,容易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對護士進行辱罵或人身攻擊。

患兒自身原因:部分患兒靜脈顯露不清楚,血管不充盈,深淺難把握,還有患兒哭鬧時頭部皮膚變紅甚至變紫,護士只能根據經驗來摸著血管穿刺。嚴重濕疹患兒血管不明顯,其它醫院轉診的患兒,未保護好血管;患兒穿刺時不配合,增加了穿刺難度。

3.1.2 服務態度不到位

一個護理人員以怎樣的心態進入角色,可直接影響其對患者的態度,影響其工作質量。責任心不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力較差、以自我為中心的護士是不可能提供好的護理服務。個別年輕護士缺乏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表現對患兒冷、頂、硬、推、拖,不注意自身修養,言語行為不當,缺乏與患兒交流溝通技巧,解釋告知不到位,以致發生家屬投訴。護理人員配備不足,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農合患者增多,病床增加,

護理人員編制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床護之比,只能應付日常護理,機械地完成工作量。輸液前未按常規周密告知靜脈輸液屬侵襲性操作,有發生熱原反應、過敏反應等意外;皮試陰性、用藥過程中,也可能發生過敏反應,解釋不到位導致家屬產生不滿情緒;注射時與患者交流少,家長對護士操作表示懷疑時,護士忽略了患者及家屬情感需求,回答生硬,導致家屬對護士的冷漠態度,產生反感而投訴。

3.1.3 輸液過程中未及時加藥,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不認真

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工作缺乏主動性,不按時巡視,靜脈輸液墨菲氏滴管內液體滴完未及時加藥,致回血阻塞針頭,需重新注射,造成患者痛苦;或輸液管內液面下降過低,致空氣難以排除,從頭皮針接頭與輸液管接口處排空氣,導致藥液浪費,家長產生反感。

3.1.4 藥液外滲

未按要求介紹靜脈輸液有關注意事項,沒有指導家長如何固定及觀察穿刺部位,當患兒發生補液外滲時,也未做好解釋,個別護士還會責怪家長沒有固定好穿刺部位,漏液發生皮下腫脹,導致患者輸液部位疼痛,晚期受損血管沿靜脈走向呈條索狀紅腫,血管變硬,處理不當,可繼發組織壞死,引起投訴。

3.1.5 同種藥物加錯床、藥物劑量錯誤或個別輸液未執行

因輸液過程中護士法律意識,安全意識不強,違反了操作規程,責任心不強。只憑主觀經驗和估計行事。兒科工作瑣碎,對安全隱患普通存在輕視、輕描淡寫的思想。沒有嚴格執行制度是發生用藥錯誤的主要原因。如沒有核對患兒的姓名、藥名、用藥方法、用藥途徑、用藥劑量等。

3.2 預防

3.2.1 加強護士素質教育,強化服務意識

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認識到位是避免護理缺陷發生、減少護理投訴的主要途徑。因此對護理人員應經常性開展有關法律、法規及各種安全管理制度的學習。一切以患者為中心,把患者當親人,主動地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滿意的優質服務,護理人員在為患者輸液時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責任心,自覺用護理倫理道德規范自己言行舉止,努力達到慎獨的道德境界。

3.2.2 加強技術操作訓練,提高護士靜脈穿刺水平,提高穿刺成功率

給合兒科特點,對新進護士及穿刺技術差的護士進行強化訓練,加強考核力度,有針對性地加強護士靜脈穿刺操作技能培訓。練習過硬的穿刺技術,穩、準、快、好是每個護士應掌握和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滿足輸液患兒安全需要的重要保障之一。

合理選擇血管,3歲以內患兒易躁動,宜選頭皮靜脈易于固定,不影響患兒活動; 3歲以上宜選明顯且直行的手背或足背靜脈;對肥胖兒宜選粗大易摸靜脈;對嚴重脫水血容量不足患兒可選肘靜脈及大隱靜脈。

對于急危、重癥患者,由穿刺技術強的高年資護士操作,力爭一針見血,排班實施新老搭配,做好傳、幫、帶,協調配合好工作。

避免機械性損傷血管,正確掌握靜脈給藥的方法、濃度、輸入滴速以及局部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加強巡視,加強責任心,嚴密觀察輸液部位,杜絕外滲性損傷發生。

保護好穿刺部位,一般采用S型固定法,緩沖壓力,減輕針頭在血管內擺動,降低液體外滲、針頭脫出。告訴患兒及家屬盡量避免觸碰,避免牽拉、擠壓、折疊輸液管,避免患兒搖頭,手抓穿刺針,盡量減少患兒哭鬧,以免引起針頭移位、脫落、阻塞等現象。

3.2.3 提高護士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技巧

要求護士對患兒及家長提出的問題要耐心合理地解釋,爭取得到家長理解和支持。切忌對患兒及家長提出的意見置之不理。及時發現護理投訴苗頭,把投訴解決在萌芽狀態,在交談中避免造成患者家屬心理傷害。

4.結語

要提高兒科靜脈輸液護理質量,減少護理投訴首先要知法、守法,具有一支靜脈穿刺技術過硬、服務質量過硬的護理隊伍,還要合理護理編制,給護士營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讓護士保持健康心身,能更好為患者服務,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減少靜脈輸液護理投訴。

參考文獻:

[1] 劉小平,曾桂珍.從護理投訴談新形勢下門診輸液室的護理管理[J]. 廣東醫學院學報. 2010(04)

第3篇

【摘要】目的 分析兒科住院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需求及滿意度的評分、探討及影響之因素。方法 選取住院患兒及家屬共100例,發放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4份進行分析。結果 患兒及家屬需求廣泛,渴望值太高,對醫院的硬件設施需求比例較高。結論 現成兒科護理服務內容應增多,軟硬件需要加強,以促進寶寶早日康復。

【關鍵詞】兒科患兒及家屬;護理;需求;滿意度

近幾年來,快速高科技的發展對整個醫療護理體系帶來較大的沖擊,現代兒科護理人員應掌握科技化、現代化、綜合化的先進知識與技能,才能確保護理質量安全,很多因素影響護理質量的效果,而患兒及家屬作為被護理對象,是護理質量工作中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對住院患兒及家屬進行正確需求評價并協助滿足是護理人員的重要責任。本研究問卷調查,為進一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促進患者全面早日康復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調查內蒙古婦幼保健院住院病房患兒及家屬共100例發放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4份,問卷有效率94%,94例中3~5歲患兒30例,6~10歲30例,完全不能自理患兒的家屬40例。

1.2 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以Likert量表五分法來計算(51,表示非常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問卷內容分三部分:患兒的的基本資料、需求內容及滿意度內容?;純旱幕举Y料為年齡、性別、自理程度、住院天數。需求內容分別由環境設備、專業技能、操作政策、家屬對護理服務需求程度、護理關懷5方面構成。問卷采取無記名方式直接發給患兒或家屬,當場回收,完成每份問卷大約需要15~20分鐘。

1.3 資料分析應用spss套裝軟件作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統計方法有X2,one-way,ANOVA,pair-t及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2 結 果

2.1 患兒及家屬對護理需求之分布,見表1。

以one-way ANOVA作分析,且事后以Bon-ferroni test作比較。結果顯示在整體對護理服務需求程度已CCU值最高,BC最低,在護理關懷及環境設備兩方面只需求CCU顯著高于BC,而在專業技能及探視政策兩方面之需求均無差異。

2.2 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之分布,見表2。

以one-way ANOVA作分析,且事后以Bon-ferroni test作比較。結果顯示在整體對護理關懷、專業技能及環境設備三方面之滿意度CCU均顯著高于其他單位,而在探視政策之滿意度均無差異。

2.3 家屬對護理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比較以Pair-t test作比較結果顯示在整體護理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比較(FnnFns)以CCU可達滿意程度;在護理關懷需求與滿意度之比較(FnnFns)以CUU,BC,SI可達滿意程度,在專業技能需求與滿意度之比較(FnnFns)易CUU可達滿意程度,在環境設備需求與滿意度之比較(FnnFns)以CUU,BC,SI可達滿意程序,在探視政策需求與滿意度之比較(FvnFvs)以CCU可達滿意程度。

2.4 預測家屬需求之分析以Multiple Regression作分析。結果顯示家屬年齡越大,對環境設備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數越多,對護理關懷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數越多,家屬對探視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數越多,家屬對護理服務需求越多;患者住院天數越少,則家屬對護理服務需求越高,亦即表示第一次住院患兒之家屬其對護理服務之需求最高。

2.5 預測家屬滿意度之分析以Multiple Regression作分析。結果顯示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與專業技能、護理關懷及整體護理服務之滿意度相關,而與環境設備,探視政策是無關的。

3 結 論

3.1住院患兒家屬整體護理服務需求平均為4.24分,整體護理服務滿意度平均分為3.96分。

3.2 就整體對護理服務需求:CCU需求顯著最高,且其中對護理關懷、環境設備之需求,CCU顯著高于BC。

3.3 就整體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其中對護理關懷、專業技能、環境設備之滿意度,CCU顯著較高。

3.4 就整體護理需求與滿意度作比較,CCU其對護理服務之整體需求大滿意程度。

3.5 家屬年齡越大,住院天數越多,住院次數越少,則家屬對護理服務之需求會越多。

3.6 護理人員的病房臨床工作年資越久,則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越高。

第4篇

【關鍵詞】袋鼠式護理;極低出生體重兒;保溫箱護理;日增體重

近20年的實驗和研究顯示袋鼠式護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可能是穩定型低出生體重兒,或是替代保溫箱護理的一個選擇[1]。盡管KMC有一定的優勢,但它仍未被廣泛應用于低出生體重兒的護理,且無足夠的數據證實KMC對極低出生體重兒(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生長參數、袋鼠式護理的可接受性和長期預后的影響。有報道指出與標準保溫箱護理相比,KMC可使極低出生體重兒的體重增加,縮短住院時間及提高嬰兒母乳喂養率[2]。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在過渡監護病房中使用KMC穩定極低出生體重兒是否是一種有效的替代傳統護理的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所選患者均來自漯河市中心醫院兒科重癥監護室,告知患者監護人書面知情同意書。篩選標準: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

1.2方法將篩選患兒隨機分成兩組,即袋鼠式護理組(KMC)和傳統護理組(conventional method of care,CMC)。KMC組進入KMC病房,提供舒適的椅子和床,母嬰共室,由受過訓練的護士對患兒護理進行監督;母親將嬰兒頭朝上直立位或60度角貼于胸前,手臂托于患兒臀部及背部,能使患兒肢體微屈曲,并用衣服或毯子覆蓋患兒,隨時注意患兒呼吸道是否通暢及不舒適征象;KMC期間,由護理人員觀察患兒的生命征象,并評估患兒的耐受程度;結束KMC后,護理人員協助父母將患兒放回保溫箱;鼓勵母親盡可能執行KMC,每天不少于8h[2]。CMC組接受傳統保溫箱常規護理。主要觀察在校正胎齡(40周)時,兩組患兒日增體重的變化及純母乳喂養的嬰兒比例。

1.3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進行t檢驗、卡方或Fisher’s精確檢驗及意向性治療分析,P

2結果

共有151例VLBW患兒進入本研究,平均出生胎齡31.2±3.1周,男女比例87:64,平均出生體重1182±193g,兩組間出生胎齡、性別比、出生體重及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如表1所示,到達校正胎齡(40周)時,兩組患兒的體重、日增體重、身長及頭圍無明顯差異(P>0.05),且母乳喂養比例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研究期間,KMC組出現2例敗血癥和1例低體溫患兒,CMC組出現2例敗血癥,2例呼吸暫停和1例低血糖患兒,終止當前護理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治療。經意向性治療分析后,兩組患兒的各測量值之間仍無明顯差異(P>0.05)。未發現死亡病例。

3討論

目前,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中逐漸認識到KMC的重要性,實施KMC對母嬰產生有利影響,可促進患兒生長發育,降低發病率。我國活產嬰兒中低出生體重兒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常會伴隨不同程度的器官發育不成熟、機體功能較差、營養儲備不足等,早期專業的護理影響極低出生體重兒的遠期生長發育及健康狀況[2]。

從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袋鼠式護理是一種有效的管理穩定型VLBW患兒的方法,可替代傳統保溫箱護理;KMC組嬰幼兒的生長參數、母乳喂養率和發病率與其他護理結果相似。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2-3]。有研究對KMC在VLBW患兒中的作用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KMC組平均增重1-3g/d,高于傳統保溫箱護理[3]。我們研究也顯示KMC組日增體重略高于CMC組,但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由于KMC在短期內對VLBW患兒的生長參數影響較小。有研究發現,當母乳喂養率較低時,KMC可影響母乳喂養率[3]。KMC護理模式中強調母嬰共室及母嬰皮膚-皮膚接觸,為母乳喂養提供了便利,有效促進母乳使用率。本研究中,CMC組由于采取了間隔定時給予患兒母乳,結果其母乳喂養率與KMC組相似。

總之,袋鼠媽媽式護理在穩定型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護理中與常規護理同樣有效,且不會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但KMC對VLBW的長期影響仍需進一步的臨床護理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敏敏,劉曉丹,趙妍妍.袋鼠式護理國內外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11,25(12):3211-3212.

第5篇

[關鍵詞] 電子護理文書;三級質控;缺陷;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7.32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c)-0154-03

Analysis of the pediatric operation of electronic nursing records de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Xiu-l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hildren′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 Nursing docum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records and have legal effects,therefore,the nurses should complete such documents formally,objectively,faithfully,accurately,promptly and completely.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documents lies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Through implement the three-level real-time quality control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anagement mechanism,w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operation of electronic nursing records.

[Key words] Electronic nursing records;Three-level quality control;Defect;Countermeasure

護理文書是臨床護士實施護理過程真實、客觀、動態的記錄,是臨床醫生觀察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之一,是病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應[1],因此,加強病案質量三級質控的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以提高運行電子護理文書的質量以及質量監控的動態管理,尤為重要[2]。本研究對隨機抽取本院兒科2013年1~6月運行的450份電子護理文書質控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6月每月隨機抽取本院兒科5個護理單元運行的電子護理文書各15份,合計450份,其中,危重護理記錄86份,占19%。

1.2 檢查方法

以原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江西省護理文書書寫內容與格式》為依據,每月對隨機抽取的本院兒科5個護理單元各15份運行電子護理文書的體溫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護理評估單進行人工檢查,連續抽查6個月。

2 結果

2.1 體溫單存在的缺陷

①空項,如生命體征繪畫、大便次數、出入量統計、皮試結果、血壓;②醫護記錄的體重數據不一致;③出入量統計結果、生命體征與護理記錄單記錄數據不一致;④記錄皮試名稱與醫囑單不一致;⑤醫護記錄腹瀉患兒的大便次數不一致。

2.2 醫囑單存在的缺陷

①皮試結果漏記錄;②臨時醫囑執行后,執行護士簽名不及時;③臨時醫囑執行時間不準確;④多項臨時醫囑的執行時間為同一個時間。

2.3 護理評估單存在的缺陷

①醫護記錄患兒的既往史不一致,如醫生記錄患兒有反復呼吸道感染史,而護士記錄無;②醫護記錄患兒的皮膚黏膜顏色不一致,如黃疸患兒,醫生記錄患兒皮膚黏膜中度黃染,而護士記錄患兒皮膚黏膜顏色正常;③醫護記錄腹瀉患兒的大便次數不一致;④主要護理措施無針對性。

2.4 護理記錄單存在的缺陷

①空項,如神志、生命體征、氧流量等;②記錄不及時;③醫護記錄患兒的主訴不一致;④記錄過于簡單,記錄無連續性,??铺攸c不突出;⑤記錄與醫囑不一致;⑥出入量統計結果、生命體征與體溫單記錄不一致。

3 討論

3.1 原因分析

3.1.1 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在臨床實際護理工作中,由于兒科病種繁多、患兒病情變化快、輸液量少且步驟多等特殊性,護士忙于治療,注重解決患兒的實際問題,沒有意識到電子護理文書在診療、保險、醫療糾紛、醫療事故鑒定中的重要作用,對電子護理文書記錄不嚴謹,導致漏記錄、醫護記錄不一致,直接影響記錄的真實性,從法律的角度有“偽證”的嫌疑[3]。

3.1.2 電子系統的不穩定及不規范的復制粘貼電子病案系統允許對同一患者的電子病案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體檢以及病程記錄等信息資料進行復制和粘貼[4],但在實際錄入操作中,護士點擊所需床號時,由于電子系統的不穩定或顯示的界面不是所需床號的信息,而護士只是機械的記錄或復制粘貼,未查看床號姓名或結合患兒的實際病情,導致記錄與醫囑不一致或與實際不相符。

3.1.3 醫護溝通欠缺由于陪同患兒就醫的家長多而不固定,醫護收集資料的來源不同,導致醫護記錄患兒信息不一致,而醫護又未及時進行有效溝通,以致信息的記錄不一致未能得到及時糾正。

3.1.4 工作責任心不強個別護士工作馬虎,責任心不強,缺乏慎獨的態度,未按分級護理的要求巡視和觀察患兒,未認真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忙于接待患兒、忙于執行治療,不能及時將患兒的病情變化以及護理的活動過程、護理的效果及時動態記錄,常常事后回顧性記錄,導致記錄與事實不符或醫護記錄不一致或漏記錄。

3.1.5 環節質控不及時環節質控的特點是實時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把缺陷消滅在病歷形成的過程中,進而實現終末質量的提高[5],但在實際護理工作中,護士忙于治療及護理,護士長陷于日常瑣碎工作中,科室質控小組流于形式,質控不及時,不到位,把病案質量的管理重點放于出院后歸檔,導致護理文書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時糾正。

3.2 對策

3.2.1 加強法律法規及規范的學習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強化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轉變觀念,讓每一位護士清醒地意識到護理文書是病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應,必須要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范地完成護理文書記錄。

3.2.2 完善電子病案系統加強電子病案系統的操作培訓,規范錄入數據及文字,在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計算機中心的工作人員,使電子病案系統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同時,計算機中心設置科護士長上機權限,使科護士長隨時可查閱分管科室的運行電子護理文書。

3.2.3 加強醫-護-患三者的有效溝通,避免記錄不符護士記錄與醫生不一致時,護士主動與醫生溝通交流,并再次與患兒家長交流患兒病情,加強患兒的病情觀察,掌握患兒的動態病情變化,避免記錄的不相符性,保證電子護理文書記錄的真實性。

3.2.4 加強運行電子護理文書的三級質控責任護士把好運行電子護理文書的記錄關,同時,責任護士實行責任床包干制,強化責任護士參與病案質量管理意識及對所分管患者的護理文書進行環節質控的作用[6],激發責任護士自覺學習及主動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達到提高觀察病情的思維能力和記錄水平,并且護護交接班時做好相互提醒,質控小組分組包干責任床并每日查床,護士長24 h內抽查,落實責任護士、質控小組、護士長的三級質控制度,科護士長及時抽查危重患者的運行電子護理文書記錄,從細節著手,反復強調,反復檢查,從而提高運行電子護理文書記錄的整體質量,實施記錄時遵循“三個隨時、三個重點、三個不能”原則,有問題隨時記錄,病情變化隨時記錄,特殊檢查、治療、用藥及手術前后隨時記錄,重點記錄客觀事實,記錄護理行為,不能有主觀描述、判斷,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記錄,不能有含糊其辭的記錄[7]。

3.2.5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護士把好自我記錄關,護護之間檢查、護士長檢查、科護士長抽查程序化,檢查-反饋-培訓-整改-檢查各環節循環常態化,做好環節質控管理,分層負責,層層把關,確保運行電子護理文書記錄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范,從而實現由終末質量控制向環節質量控制的轉變[8]。

3.2.6 加強長效管理機制的監督檢查科室準備護士在班必讀記錄本,護士長將檢查發現的缺陷記錄于護士在班必讀記錄本中,在班護士每天查看,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同時,護士長在晨會時進行集中反饋及學習,督促護士整改,并經護士長再次審核,使護理文書的缺陷及時得到糾正,科護士長定期不定期抽查此質控的開展與否,實施實時質量監控和“缺陷管理”,推進質量管理程序化,構建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9],達到從被動管理過渡到主動管理,從終末質量控制管理過渡到環節質量控制管理的最佳目標。

3.3 小結

電子護理文書是解決醫療糾紛、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等的重要依據,規范護士的護理行為,牢固樹立安全防范的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全員參與質量改進,實時有效進行三級質控,切實執行檢查-反饋-培訓-整改-檢查的運行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強環節質控,全程動態監控護理文書質量,達到減少運行電子護理文書終末修改的概率,有效提高運行電子護理文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任文賢.1699份ICU重癥護理記錄單缺陷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研究,2011,25(5):1297-1298.

[2]劉海峰,李維民,馬琳,等.三級質控在病案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2,13(2):20-21.

[3]吳亞萍,尚琴芬,馮月清.住院病歷醫護記錄不一致潛在的法律問題分析與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6):1484-1485.

[4]念華明.電子病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中國病案,2012,13(7):18-19.

[5]郭棟,何偉華,王建偉,等.環節質控對終末病歷質量的影響[J].中國病案,2013,14(2):11-12.

[6]馮仕娜,馬雪玲,吳月意.責任護士在環節質量控制中對護理文書質量改進的作用[J].全科護理,2012,10(8):2089-2090.

[7]馬喜娟,周曉蘭,呂書革,等.護理記錄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1,32(2):156-157.

[8]劉夢春,劉飛.電子病案使用后取消終末質控的可行性探討[J].中國病案,2012,13(8):22-23.

[9]趙洪娟,郭文有,魏玲.努力構建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1):1362-1363.

第6篇

[中圖分類號] R7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b)-0158-02

急性喉炎是小兒常見呼吸系統急癥之一,具有發病急驟,進展迅速等特點[1];如不及時治療易發生喉部梗阻,窒息等,嚴重威脅生命安全。臨床治療關鍵在于保證呼吸道通暢,接觸喉梗阻[2-3]。常規采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靜脈滴注治療,效果不佳。該研究選取該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間收治小兒急性喉炎患兒160例,分別采用地塞米松和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比較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探討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急性喉炎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小兒急性喉炎患兒160例,均符合胡亞美等主編《褚實用兒科學》(第7版)[4]臨床診斷標準。入選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患兒男52例,女38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為(2.7±0.8)歲,其中I度喉梗阻30例,II度喉梗阻50例;觀察組患兒男55例,女35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為(2.6±0.8)歲,其中I度喉梗阻32例,II度喉梗阻48例。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地塞米松治療,2 mg/(kg?d)加入15 mL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觀察組患兒采用普米克令舒治療,1.0 mg加入2 mL蒸餾水中以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兩組患兒總療程均為3 d。

1.3 護理對策

治療前向患兒家長詳細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如發病、病情進展及藥物治療作用等;強調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優勢,用量及次數等,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如發現不適或者不合作應立即停止吸入治療[5]。護理人員可給予哭鬧患兒一些玩具及播放動畫片吸引其注意力[6],必要時采取間歇霧化吸入,分次完成治療。保證患兒足夠營養,攝入食物應以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為主;加強治療后漱口及霧化器消毒工作,以防繼發感染,如咽喉部鵝口瘡等。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聲嘶、喉鳴、咳嗽及喉梗阻等臨床癥狀體改善情況,并記錄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馬秀麗等[7]擬定小兒急性喉炎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進行評價,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4級:治愈,用藥48 h后聲嘶、喉鳴、咳嗽及喉梗阻等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顯效,用藥48 h后聲嘶、喉鳴、咳嗽及喉梗阻等臨床癥狀體征明顯緩解;有效,用藥48 h后聲嘶、喉鳴、咳嗽及喉梗阻等臨床癥狀體征有所緩解;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6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本次研究統計學數據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7.5%,97.5%;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小兒急性喉炎好發于1~3歲兒童,主要因細菌感染所致[8];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聲嘶、犬吠樣咳嗽、喉鳴及三凹癥狀等。病原菌侵入口腔后,因小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粘膜血供豐富及粘膜下組織屏障功能較弱[9],易于感染部位繁殖,進而引起喉部急性炎癥,誘發喉部梗阻出現。

臨床常規給予糖皮質激素配合抗菌藥物靜脈滴注治療,可短期改善喉部炎癥及梗阻癥狀;但是全身藥物應用不良反應較多,患兒耐受性差,治療依從性不高。普米克令舒是一種新型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其活性成分布地奈德能夠高效結合糖皮質醇受體,特別是對于氣道及肺部受體有特異性選擇,可有效減少氣道分泌物、粘膜水腫癥狀,促進氣道收縮及痙攣消除;普米克令舒相較于其他糖皮質激素激素起效快,作用時間長,且抗炎作用為地塞米松500倍。而霧化吸入直接作用于炎癥部位,不增加氣道阻力,有助于更快改善喉部癥狀,且可避免口服用藥方式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及氣管收縮。

第7篇

【關鍵詞】哮喘 急性發作 普米克令舒 壓縮霧化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1-136-02

隨著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許多生物理化等有害因素對人體的不良影響使兒童哮喘的發病率逐漸增高,且發病的年齡趨于小齡化。哮喘急性發作是指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癥狀突然發作,或在慢性炎癥的基礎上突然加劇,常伴有呼吸窘迫等特征。發病的根本原因是氣道高反應性,在遇到變應原或其他刺激因子時,引起廣泛的氣道痙攣和狹窄。因此,哮喘急性發作時,及時選用有效、方便、快捷的解除平滑肌痙攣的藥物至關重要。然而吸入療法治療哮喘效果確切,同時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療哮喘的首選方法。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用普米克令舒壓縮霧化治療兒童哮喘急性發作96例,取得滿意的效果?,F報告如下:

1 對象及方法

1.1對象與診斷標準:

依據2003年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作組再次修訂的《兒童哮喘防治常規》的規定,此病例均符合哮喘診斷標準的住院患兒。治療組與對照組均為隨機分配,各為96例患兒。其中治療組:<1歲為30例, <3歲為48例,<6歲為10例,<14歲為8例;對照組:<1歲為28例,<3歲為42例,<6歲為16例,<14歲為12例。

1.2使用方法:

①在配制或取用藥物之前一定要徹底洗凈雙手。

②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噴霧器,取下其上半部和進氣活瓣。

③按醫囑注入藥液,注入藥液量最大至2ml的范圍內。

④將其上半部垂直插入噴霧器中然后按順時針方向旋緊。

⑤安裝口含器。

⑥握住霧化器,連接壓縮泵的空氣導管。

⑦嬰幼兒用面罩時把口鼻罩住,用力適當。

⑧患兒放松,打開壓縮泵,嘴唇裹住口含器緩慢地吸氣。

⑨直至聽到指示藥物已用完的聲音號響起來,或查看噴霧器的出霧是否清晰可見,當出霧變得不規則時,即停止治療。

2 作用機理

普米克令舒混懸液是目前唯一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藥物。它的作用機制為干擾花生四烯酸代謝,減少血管滲漏,抑制細胞因子合成,抑制炎癥細胞遷移和活化;增加氣道平滑肌對β2激動劑的敏感性。從藥物學特征來看,吸入糖皮質激素宜選擇普米克令舒,因其在肺內沉積率高,滯留時間長,局部消炎作用較強,加之消除率高,在治療劑量時很少發生周身不良反應,安全有效性高。

3 結果

用藥1小時內治療組癥狀(咳嗽、氣促、喘息、呼吸困難)緩解88例(91.6%),體征(肺部哮鳴音)完全消失32例(33%),部分消失64例(63%)。

對照組癥狀緩解74例(77%),體征完全消失12例(12.5%),部分消失48例(50%),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兒癥狀、體征改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4 討論

4.1 優點:

①當前的最佳給藥途徑是吸入療法,局部吸入藥物可直接作用于哮喘受累的氣道, 解除平滑肌的痙攣,改善肺通氣功能,且用藥量最多只是其他方法用藥量的1/10- 1/20,副作用小,比口服起效快。

②操作方法簡單,只要平靜呼吸即可,不要主動配合。尤其適合嬰幼兒。

③噴霧器對霧化顆粒具有高度選擇性,以確保患兒吸入的藥霧可有效沉積,全身副作用輕微,可混合幾種藥物同時吸入治療,節省時間。

④配件可徹底拆洗并可進行常規消毒。

4.2 消毒方法:

①用0.5%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鐘,取出后用冷水沖洗干凈,晾干放置干凈容器備用;

②高溫高壓消毒,患兒住院期間一律采用一次性口含器(每人一套固定使用),在泵吸期間注意避免口含器接觸任何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3 與超聲霧化吸入的比較:

5 護理

5.1 一般護理,按兒科病房護理常規要求進行。

5.2 心理護理 ― 做好家長思想解釋工作,解除患兒對泵吸霧化的緊張情緒,詳細介紹泵吸霧化療法的意義、配合方法和所需時間,以取得患兒及家長的配合。

5.3 操作過程護理:

根據兒童的姿勢調整適當角度和位置,一般患兒呈半臥或坐位,危重患兒墊高頭肩部20-30度,注意使用過程中噴霧器一直保持豎直向上,有利于噴出霧量,在泵吸霧化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的面色、呼吸、心律變化,完畢后予以翻身、拍背,使肺內深部痰液順利排出。

5.4 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①藥物吸入可引起局部刺激出現咳嗽,極少情況可由于刺激產生支氣管收縮反應。

②過敏反應,也有報道用藥后出現皮疹,舌唇和面部血管水腫、蕁麻疹等現象。

③注意泵吸期間不要讓霧化液進入眼睛,以免引起眼部不適。

④注意預防口腔感染,因普米克令舒是糖皮質激素,用藥時間長可誘發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可用3% 碳酸氫鈉溶液擦洗后涂制霉菌素。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規范;細節;管理;優質;護理

細節管理是一切管理的根基,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實施細節管理對于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規避患兒護理風險,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實現兒科優質護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規范細節管理的重要性

細節決定成敗。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它精辟地指出了要抓好管理就要從細微之處入手"。細節管理是否到位同樣是衡量兒科優質護理工作水平的標準。

1.1細節管理是提高護理專業水平的重點環節 兒童患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給治療和護理帶來困難。這就要求兒科護士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心里素質,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善于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從細微之處提高護理質量,做到狠抓大環節、不疏漏小環節。因為任何一個細小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要從細節入手防范護理風險。

1.2細節管理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有效方法 患兒護理工作量大,任務繁忙;護士情緒的變化和心理狀態對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至關重要。遇到問題時,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兒家屬溝通,解答問題要誠心、耐心,如果語言生硬,勢必會發生沖突,甚至嚴重影響患兒的護理安全。因此,要重視護患之間語言的交流,提高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1.3細節管理是防控護理風險的必要因素 患兒護理較成人護理難度大,細節處理不到位就會出現差錯。因此,在患兒護理工作中要仔細核對姓名、藥品名稱、藥物劑量、患兒床位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措施,堅持查驗制度,確保護理安全,避免因細節處理不到位造成護理風險。

2 目前細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兒科不斷加強和規范細節管理,雖然在安全管理、規范工作流程、護理監管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在實際護理工作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患兒護理存在著偏見 由于社會上存在著患兒護理就是服侍患兒的錯誤偏見,使兒科護士對優質護理產生了動搖,護理人員的認知偏差以及兒科護理較成人護理更為繁瑣、家屬不易理解、福利待遇、職稱評定較成人差距大等因素,使得兒科護士不安心患兒護理,甚至調離了兒科,兒科護士的積極性難以調動起來。

2.2患兒護理存在著局限性 患兒護理具有連續性、具體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同時受到醫療條件的制約,兒科設備不及成人科醫療設備先進,小兒一旦患病,患兒家長希望盡快解除孩子的病痛,特別是在給患兒"進針"時要求一次成功,過高的期望值造成兒科護士心理壓力大,現階段患兒護理存在著局限性。

2.3護患溝通欠缺 護患溝通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和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但在患兒護理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因兒科護士缺乏溝通技巧以及患兒家屬迫切希望獲取患兒疾病的發病原因而引發的護患糾紛。護患溝通欠缺導致患兒及家屬難以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

3 規范細節管理的對策

規范兒科細節管理不僅體現在加強護理制度、護理文化、護理技術和護理環境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綜合素質,樹立以"患兒為本"的服務理念,按照優質護理要求,促使護理工作更加細致、更加體貼入微。

3.1落實相關工作制度是規范細節管理的關鍵 貫徹執行制度是做好患兒護理的基本要求,在具體護理工作中, 要嚴格執行《兒科護理規章制度》及護理流程,針對兒科護理的特殊性,注重對其過程實施規范管理,按照制度要求檢查工作程序是否科學、嚴謹,每一個細節是否落實到位。

3.1.1定期組織兒科護士學習相關工作制度,從法律的高度認識護理責任,自覺約束護理行為;讓護士了解制度、遵守規矩,從而實現護理質量的提升。

3.1.2要將相關制度落實到患兒護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搶救預案并細化到每一個步驟。在執行制度中,從細節入手主動查找安全隱患,及時檢查急救車藥品、無菌物品、查看有效期,確保各種急救物品處于完好備用狀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在患兒護理工作中卻發揮了重要作用。

3.2提高護理專業素質是規范細節管理的保證 兒科護士的專業素質往往決定治療的成敗,因此,提高專業素質則成為患兒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2.1兒科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這是保證患兒護理質量的前提,要本著對患兒高度負責的精神,強化責任意識,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在給患兒輸液時要根據醫囑仔細核對、準確計算藥物用量,高年資的護士要協助低年資的護士把關藥量的計算與核對,確?;純河盟幇踩?。

3.2.2兒科護士要通過技術練兵、業務考核提高操作技能。加強年輕護士業務素質的培養,多渠道、全方位鼓勵年輕護士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目前,專科醫院提出了練就"一針見血"過硬技術的倡議,然而要做到"一針見血"就要在實際工作中苦練技術,不斷提高過硬的護理本領。

3.2.3提高緊急狀況的應對能力。要做到患兒優質護理,就要關注每個護理細節,運用專業知識解決護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專題討論、分析原因、及時通報,防患于未然。比如:一位患兒因配方奶過敏,呼吸急促,生命垂危;醫護人員從用藥到輸液,特別是對呼吸通道做了應急處理,由于每個細節處理得當,挽救了這名患兒的生命。

3.3有效溝通是規范細節管理的基礎 掌握溝通技巧是規范細節管理、提升護理質量的基礎,有效溝通可以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

3.3.1兒科護士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在患兒護理工作中,患兒家屬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康復指導,兒科護士要與患兒建立信任關系,學會換位思考,主動周到服務。在治療過程中,與患兒家屬密切配合,促使患兒早日康復。目前,??漆t院建立了APP掛號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方便患兒掛號,受到了患兒家屬的好評。

3.3.2為了保證護患溝通效果,要使用文明語言。比如:在給患兒靜脈注射時,進針需要一次完成,一旦不成功,要向患兒家屬說明情況,爭取患兒家屬的理解。在治療期間,要讓家屬詳細了解患兒的治療措施、護理過程和用藥反應;主動為患兒排憂解難。

3.3.3注重護士心理素質的培養。由于患兒護理的特殊性,要求兒科護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當遇到個性突出的家屬后,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急、不燥,共同解決問題,避免不良情緒影響護理質量。

3.4個性化服務是規范細節管理的途徑 患兒的個性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處處體現為患兒服務的理念。

3.4.1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準確把握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流行季節、主要臨床表現和體征。

3.4.2要了解患兒的性格特點、飲食習慣等,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從而達到精準護理、細致護理。

3.4.3患兒護理文書的書寫要規范。特別要注意記錄單、體溫單、等細節問題;避免因記錄不規范造成護患糾紛。

綜上所述,規范細節管理是實現患兒優質護理的重要保證,在患兒護理工作中,只要腳踏實地注重抓好細節管理,必將對患兒優質護理、構筑和諧的護患關系產生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莉媛.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