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8 16:02:1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手術室患者的心理護理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摘要】: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工作涉及面廣且復雜,其特殊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使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職業行為和管理的法律問題都表現出自身的特點。心理學研究證明:疾病的發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約的。手術的成敗與病人的心理因素有著一定的關系。因此,作為手術室的一名護士,必須了解手術病人的心理狀態,給予病人適當的心理護理,幫助他們建立起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使其積極地配合手術治療,這對手術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復極為有益。
【關鍵詞】:心理護理,手術患者,護士
手術是治療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疾病如:腫瘤、穿孔、腹腔內大出血等,都必須通過手術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但病人的精神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手術病人除了承受疾病的刺痛外,還要經歷一些復雜的心理活動,如緊張、焦慮、恐懼不安、對麻醉師和術者的期望和信任等。心理學研究證明:疾病的發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約的。手術的成敗與病人的心理因素有著一定的關系。因此,作為手術室的一名護士,必須了解手術病人的心理狀態,給予病人適當的心理護理,幫助他們建立起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使其積極地配合手術治療,這對手術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復極為有益。
一、手術前的心理護理
1、患者在手術前都有恐懼心理,表現為心緒緊張,恐懼,白天坐臥不安,夜間睡眠不佳,甚至有的用鎮靜劑都無劑于事,給手術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手術室護士在手術前一天應到病房看望患者,做好解釋安慰工作,講清手術的意義和注意事項,使患者和家屬正確對待手術,手術是對機體有一定創傷的治療措施,在實施前,必須爭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在決定手術時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本病的性質、發展與轉歸,解釋手術的目的,說明手術本身是一種創傷。有時能在麻醉和術中,術后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只有這些問題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充分理解后他們才能在萬一出現不測時以積極的態度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搶救治療。
2、了解患者的近期情況,如:有無心慌、氣促及其他不適,對女性患者需了解其月經情況,以便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手術日期,并向患者講述手術前的注意事項。禁食禁水的目的,對患者提出的各項問題,我們都要采取親切的語言,和藹態度耐心的進行回答和解釋。從而保證患者術前有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睡眠。為接受手術做好充分的準備。
3、對于急診手術患者,醫護人員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患者,同時,要安慰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并向患者及家屬講明病情和拖延手術的后果,以取得家屬和患者的配合,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4、為患者創造安靜、清潔、舒適的手術環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患者緊張的情緒。
二、手術中的心理護理
1、當手術室護士去病房接患者時,態度一定要和葛,動作一定要輕柔,病人進了手術室由于環境的變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緊張,使患者逐漸適應這里的環境,準確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動實施個體心理護理,積極配合手術,使手術順利進行。
2、語言是心理護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紐帶和橋梁。術中要正確的運用語言,準確的表達情感,和病人談些比較輕松愉快的問題,分散其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談話時態度要和藹可親,必要時做些手勢和動作,同時也要做個好聽眾,認真聽病人的談話,不要隨意發言,當病人過度激動哭泣時應給予安慰,也可誘導繼續談些別的話題,在手術中醫護人員要用心工作不要閑談,不要談易使病人誤解的話,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語言在心理護理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的配合手術。
三、手術后的心理護理
病人經過手術,尤其承受大手術的患者,一旦從麻醉中醒來,意識到自己已經活過來,頗感僥幸,這時他們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由于軀體組織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傷,都會體驗到刀口疼痛,加之軀體不能自主活動,又怕刀口流血或裂開,多產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因此,對手術后的病人心理護理應做好以下點:
3.1及時告知手術效果當病人回到病房或是從麻醉中剛剛醒過來,醫生護士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告訴他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目的已達到,只要忍受幾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復健康了。同時醫生和護士應當傳達有利的信息,給予鼓勵和支持,以免病人術后過度痛苦和焦慮。
3.2幫助病人緩解疼痛病人術后的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鎮靜劑應用得恰當與否有關,而且與每個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從環境方面來說,噪聲、強光也都會加劇疼痛。因此,醫生護士都應體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從每個具體環節來減輕病人的疼痛。
3.3幫助病人克服抑郁反應術后病人平靜下來之后,大都出現抑郁反應。主要表現是不愿說話、不愿活動、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所以要努力幫助病人解決抑郁情緒。要準確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主動關心和體貼他們。總之,使他們意識到既然已順利度過手術關,就要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3.4鼓勵病人積極對待人生外科病人手術后大都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恢復過程。如果手術預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是值得的。對于預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實情況告訴他們。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殘,會給病人心理上帶來巨大的創傷,護士術前要交代清楚,并給予同情、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勇敢地承認現實、接納現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鼓勵患者,對患者的某些行為給予肯定,也是做好患者心理護理的一個好辦法。
四、小結
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的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搞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掌握患者主要的心理特征,可使每位手術病人都能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手術,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樊興.心理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11(06)
[2]張燁.手術患者焦慮評估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02)
[3]辛雅麗.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人性化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24)
[4]楊華.手術室護士如何做好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15)
[5]路志峰.術前心理護理對麻醉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8(19)
【關鍵詞】 手術室;患者;心理護理
手術患者因受到精神上和肉體上的一定刺激,患者進入手術間后常會表現出對周圍環境的陌生感、恐懼感和手術中疼痛感等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患者心理狀態的改變,必然導致生理變化,影響患者手術的圓滿順利完成。因此對手術室患者的心理護理相當重要,現總結體會如下。
1 護理問題
患者在接受手術前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心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特殊的手術室環境,對手術室醫護工作人員的不熟悉,使患者產生一種不安全感;擔心手術帶來的疼痛,擔心自身承受不了手術,對恢復健康沒有信心。
2 護理
2.1 保持手術室環境整潔,醫療器械和醫用物品的擺放都必須整齊。手術室護士必須強化感染意識,樹立絕對無菌觀念,保證消毒質量,嚴格各種規范程序,確保各類手術的圓滿順利完成。
2.2 術前訪視 通過與患者交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緒反應及對手術的思想準備情況、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根據患者提出的問題和要求認真予以解答,消除患者的心理疑慮。介紹手術室的有關情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深深感染患者及家屬,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護士在護理實踐中,要注意運用規范的語言、標準的肢體語言、恰當的裝束舉止、主動與患者溝通。在語言溝通過程中,配合相應的動作、表情、手勢等形體語言,強化溝通效果,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2.3 術日晨接患者 熱情問候患者,關心患者的睡眠情況。搬動患者時動作要輕,同時注意遮蓋,多給予關心體貼,安慰患者及家屬,使其產生依托感,其恐懼焦慮心理就會減輕。
2.4 護士要注意衣帽穿著整齊、舉止端莊。醫護人員的儀表言行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便會產生恐懼、緊張、焦慮、孤獨無助的心理。此時護士應適時地給患者以鼓勵、安慰,使患者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受到溫暖。有的患者處于清醒或半清醒狀態,不要高聲喧嘩,也不要竊竊私語,避免對患者產生一切不良刺激。當遇到意外情況時,不應驚慌失措,以免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手術室護士要有準確、敏捷、果斷的醫療作風,熟練快速的反應操作技能;手術室護士除具有一般的護理知識和素質外,還要掌握較全面的醫學理論知識,嫻熟和果斷地配合醫師搶救
2.5 術后心理護理 術后患者主要是想迫切知道手術效果,要及時告訴患者手術情況,并說明術后注意事項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使其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同時術后切口疼痛、周身不適、使患者煩躁不安,告訴患者疼痛及不適逐漸減輕至消失,用和藹親切的語言進行安慰和鼓勵,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后心理護理,對患者術后有較快恢復作用,同時能減少術后并發癥。
3 討論
3.1 按患者的年齡作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兒童思想單純、容易相信他人、自尊心強,好表揚,注意力容易分散,進入手術室后表現出違拗心理、固執、變得不配合治療,術前與患兒建立感情,了解特點,使其熟悉環境,消除恐懼,做治療時注意表揚他們、分散其注意力,從而使他們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從而順利的配合手術治療;青年患者對疼痛比較敏感,應減少或過早暴露患者的特別部、盡量在減少工作人員下進行術野消毒,術中不可對他們譏笑,不然其會感到不受尊重,受到委屈,表現憤怒,甚至要求停止手術;中年患者主要顧慮就是手術后功能問題和勞動力降低,嚴重病癥的預后,家庭經濟問題等,他們對醫護人員的言行十分關注,對這類患者,醫護人員多向患者介紹手術治療的意義,目的、手術效果及手術和麻醉情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產生安全感,提高對手術的耐受能力;老年患者最大特點就是怕死,耐受性差、疑心重,最擔心手術成功與失敗問題,應該多安慰,多關心,多幫助,護理人員應注意引導、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
3.2 按患者疾病的性質針對性的護理 腫瘤患者最擔心的問題是腫瘤的性質及手術的成功與否,醫護人員一般會告訴患者手術順利、成功,以達到他們安心養病;剖宮產患者對胎兒和情況及胎兒性別特別關心,術前應了解產婦意愿,如胎兒符合產婦意愿可以提前告訴她,使她精神愉快,反之要向產婦解釋、安慰;使之努力配合手術的完成。
3.3 通過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隨訪、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加患者的滿意度;通過心理護理的實施能夠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在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語言技巧;護理人員除了應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術及過硬的基本功,還應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高度責任心;同時要掌握患者心理護理知識,認真分析不同患者的心理反應,及時發現心理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時調整護理計劃,提高心理護理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涂顧芳.手術室護士應具備的素質.全國護理論文交流會論文集,1998,4(4):64.
[2] 姚芳,李小云.手術患者術前心理護理體會.武警醫學院學報,2004,13(4):278.
[3] 周春華.手術室病人的心理護理.中華臨床與衛生,2003,2(1):37.
關鍵詞:手術室;急診手術;優質護理;影響
急診手術由于病程發展較快,且一般病情較為嚴重,因此,需要給予更高效的優質護理,保持護理操作的速度與精確度[1]。但由于急診手術患者多數起病突然,患者無心理準備等,多數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對手術的恐懼、焦躁、緊張等,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手術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112例均為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是我院手術室進行急診手術的患者。所有患者按隨機投擲法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為(40.8±5.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文化14例,中學文化20例,大學及以上文化22例。研究組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為(40.3±5.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文化15例,中學文化20例,大學及以上文化21例。上述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備齊手術所需的物品,手術后對手術器械等進行2人的核對與清點。術中對患者常規進行補液,并密切檢測其生命體征。研究組:結合對照組的措施并增加①術前:術前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病情及手術步驟原理的介紹,告知患者手術的必要性,介紹時應保持沉穩冷靜的態度,言辭確切,消除患者的恐懼及顧慮;②術中:與患者簡單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護理人員應與術者進行配合,器械的傳遞應做到準確且快速,注意患者的體溫狀況,注意保暖,防止機體作出應激反應從而影響手術效果,維持各管道的通暢,若發現患者出現異常反應,應及時的告知醫師并作出相對的處理;③術后:用鹽水紗布幫助患者拭去皮膚上的血跡,運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
1.3療效評價標準 探究兩組間患者心理狀況及血壓情況。根據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標準(SAS)[2]:①輕:50~59分;②中:60~69分;③重:≥70分。根據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標準(SDS)[3]:①輕:53~62分;②中:63~72分;③重:≥73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心理情況 經護理后研究組焦慮及抑郁程度相比對照組有所改善,P
2.2生理情況 經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所好轉,P
3 討論
手術室是為患者進行搶救及手術的場所,對醫療工作者的要求較高,而傳統的護理并不能滿足,多數患者心理及生理預后并不理想,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降低了手術的質量[4]。優質護理是隨著人們需求的提高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護理等式,是對傳統護理模式的一種提升與改進,更加的人性化與個性化,能夠根據具體的病情、具體的患者進行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護理[5]。
有研究顯示[6],對手術室進行急診手術的患者結合優質護理配后,使患者的心理情緒的到緩解,改善了心率、血壓、脈搏的水平,減少了不良反應及醫療事故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護理后研究組焦慮及抑郁程度相比對照組有所改善,P
綜上所述,對急診手術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后,銘心的改善了患者的血壓水平及心理情緒,提高了預后。
參考文獻:
[1]李莉,雷鳳瓊,肖婷,等.1例多關節攣縮癥患兒急診手術的配合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2):49-50.
[2]洪小美,陳麗鋒.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19-20.
[3]張秀英,朱國紅,葉惠艷,等.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7-18.
[4]王凌云,陳英.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3):57-58.
[關鍵詞] 心理護理;手術室;心理狀態;血壓;心率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8-0090-03
隨著醫學服務模式的發展,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已成為臨床護理的重點。手術室是特殊的科室,與各臨床科室醫療服務銜接,各手術科室的患者都需要在這同一個環境中接受手術治療,是綜合性和專業性的結合[1]。同時,由于手術作為一種強烈的心理刺激源,會對患者心理乃至生理都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因此,手術室護理更應該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與臨床心理護理形成對接,提高患者對手術的心理及生理的耐受。我院對比綜合心理護理和常規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和生理功能指標的影響,探討心理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0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齡19~72歲,平均(42.93±11.84)歲,排除認知障礙、意識障礙、昏迷及顱腦外傷等患者,其中骨折手術35例,普通外科手術30例,婦科手術22例,其他手術13例;麻醉方式:全麻73例,局麻27例;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36例,大專及以上35例。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麻醉方式、文化程度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
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手術室護理干預基礎上給予綜合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訪視心理疏導 手術室護士在術前1 d對患者進行訪視,在核實手術患者信息和介紹手術相關情況前提下,主動詢問患者心理狀態,傾聽患者心理問題,對其憂慮的問題進行疏導和解釋,同時與陪護的家屬進行溝通,消除患者和家屬對手術的緊張情緒,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使其主動配合心理疏導和自我調節,并可以教給患者一些自我調節的方式,如深呼吸、聽輕音樂等。
1.2.2 手術前和手術中心理引導 患者被送到手術室后,準確、親切地喚患者姓名,及時信息核實,也是對患者的一種心理支持,介紹手術室護士、醫生和麻醉師,在手術準備階段與患者進行交流,舒緩患者緊張狀態,輕柔搬運患者或協助患者上手術臺,調整正確且舒適的,告知患者將進行開放靜脈通路,減少由于突然操作對患者的驚擾,通常全麻患者進行麻醉引導后患者逐漸進入麻醉狀態;局麻患者應遮蔽其視線,避免直視手術部位。在手術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表情和狀態,及時解除患者的不適,并對明顯的心理應激狀態進行安慰,與其溝通讓其轉移注意力,關注其感興趣的事情,緩解應激狀態。
1.2.3 手術結束心理輔助 術畢清潔患者身體上血液、藥液等痕跡,整理患者衣物,避免影響其外觀,蘇醒后輕聲告知其手術順利結束,效果良好,并給予鼓勵,主動詢問患者不適,及時給予處理。送出手術室應立刻告知等待家屬手術成功,并給予心理鼓勵,送回病房過程中關注患者及家屬心理狀態,說明術后注意事項,傾聽患者及家屬心理需求,與專科護士進行交接。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理狀態評價[2] 采用世界上廣泛應用的著名心理健康測試量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兩組手術室護士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價,對照組在術前1天和術后第1天,觀察組在術前訪視前和術后第1天進行。SCL90量表包括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癥狀、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等9個分量表,采用原始得分和5級評分制,本研究采用5級評分制,每個維度1~5分代表無癥狀至癥狀嚴重,量表應用于手術患者心理狀態評價的Cronbach'α系數為0.915,效度系數為0.884,信度和效度較高。
1.3.2 生理指標檢測 記錄手術準備時、手術進行20 min、術畢時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對比兩組數據。
1.3.3 滿意度評價 術后采用問卷對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服務態度、技術水平、溝通和責任心等4個方面,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分別計為3、2、1分,總分4~12分,比較兩組滿意度得分。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定性資料用率表示,定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定性資料檢驗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SCL90各項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各項癥狀得分均下降,觀察組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癥狀、軀體化、敵對和偏執的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1。
2.2 兩組生理指標的比較
兩組在手術準備至術畢時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均有顯著變化(P < 0.05),但兩組在手術準備時和手術進行20 min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術畢時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兩組滿意度評價得分和滿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手術患者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近年來國內外對手術患者的個性、人格等心理特征進行研究,認為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受到疾病、創傷及對手術悲觀、恐懼預期的影響,表現為以焦慮、抑郁、暴躁、恐懼等為主的情緒特點,并伴有明顯的機體癥狀,有較高的精神心理障礙發生率和進一步發展為精神心理疾病的傾向[3,4]。由此可見,手術患者是心理護理的重點人群,各手術臨床科室普遍將心理護理作為重要的護理內容,手術室作為與臨床科室對接并直接進行手術治療的環境,應積極開展心理護理干預,不僅是優質醫療服務的延續,也能對患者心理和生理產生正向影響。
通過應用世界著名的心理健康評價量表SCL90對手術患者進行心理狀態的評價,結果顯示,手術前患者均存在較為明顯的心理障礙癥狀表現,其中焦慮、抑郁、恐懼的得分在兩組都是最高的,提示三者是患者術前主要的心理特征和表現。常規的手術室護理更強調專業性和程序化,以患者順利完成手術治療為目標,缺乏對患者個人的關注,可能增加患者緊張感[5]。我院根據手術室護理的流程,結合臨床科室對患者進行的心理護理,設計了綜合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將心理護理融入術前訪視、術前準備、手術過程中、術畢和返回病房的全過程。綜合心理護理的重點是關注患者細節,術前至手術開始是患者出現心理障礙的高發期和峰值期的觀點[6],在術前1 d進行術前訪視時進行心理護理,引導患者傾述自己的心理問題,通過傾述使情緒得以適當抒發,手術室護士進行解答和開導,并給予鼓勵,能讓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因為家屬的情緒和行為對患者情感認知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應重視對患者家屬的溝通,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起重要的輔助作用。進入手術室準備時,患者無助感最強烈,心理癥狀表現最為極端,此時親切的語言交流,可以轉移患者注意力,并給予其心理的鼓勵和支持,有助于穩定患者情緒[7];術后蘇醒時也是患者最需要關懷的時刻,親切地告訴手術成功,將給予其莫大的心理安慰,也是對手術帶來的心理和生理痛苦的緩解;術后與家屬的交流和鼓勵,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和心理的穩定性起到鞏固作用,從而完成對患者的手術室心理護理與臨床科室護理形成無縫對接。本研究結果證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心理癥狀較對照組減輕程度更為顯著,患者心理狀態恢復更快。
生理機能會受到心理的影響,從而發生劇烈的波動,血壓、心率是最易受到心理因素影響的生理指標,同時又是手術能否順利進行產生重要影響的生命體征[8]。患者在術前即可以表現為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術中由于應激和物的影響可能會放大這種變化,甚至產生嚴重的突發事件,威脅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者的生命[9]。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心理狀態更為平穩,并學會自我調節,在術前降低緊張值,有助于穩定生理指標,減少對手術安全的影響[10-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在手術過程中仍然存在波動,但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手術準備時和手術進行20 min時,患者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術前緊張程度和術中應激程度相對于對照組都有所下降。而且觀察組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心理護理不僅有助于穩定患者心理狀態,更能使患者生理功能更平穩,減少對手術的干擾,提高手術室醫療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燕飛,朱秀美. 急診手術患者手術室心理護理觀察分析[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34(1):99-101.
[2] Jafar,Bakhshaie,Vandad,et al.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SCL90-R symptoms relevant to psychosis[J]. Iran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1, 6(4):128-132.
[3] Femke,Nijboer,Niels,et al.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motivation on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 a longitudinal study[J].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2010,4(1):1245-1248.
[4] 劉美云,劉秋秋,周麗芳. 圍術期心理護理對擇期手術患者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5):101-103.
[5] 吳建中,張愛萍,李靜. 全程個體化心理干預對脾切除術患者圍術期焦慮抑郁影響的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84(2):330-335.
[6] Alexander,Koenig,Ximena,et al. Psychological state estimation from 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during robot-assisted gait rehabilitation[J].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48(4):367-385.
[7] 賈艷艷,單墨水,王栩軼,等. 穩定化技術對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心理應激干預效果觀察[J]. 醫學院學報,2013,(4):350-353.
[8] 姚云,常麗,朱相華,等. 心理干預對冠心病PCI術后病人生命質量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3,27(2):135-137.
[9] 王維梅,李巧梅,石爽. 心理干預對普外科手術患者133例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 陜西醫學雜志,2013,42(1):124-125.
[10] 鄭麗萍. 不同心理干預方法對心臟手術圍手術期應激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9):1734-1736.
[11] 張月敏,韓朝陽. 對婦科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前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7):123-124.
[12] 萬代紅. 個性化兒童手術間在手術患兒心理干預中的作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z2):197.
[13] 張銀鳳,李秀梅,尹淑珍. 乳腺癌手術病人心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護理研究,2011,25(30):2788.
[14] 林娜. 手術室護士對剖宮產患者實施圍術期心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05-106.
[關鍵詞] 舒適護理;手術室;心理狀況;生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3(b)-0148-02
手術患者多精神壓力較大,精神恐懼緊張,這就要求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舒適的護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創造性、個性化、有效的護理模式[1],其目的是改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理、心理狀態變化,舒適護理作為整體化護理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2],使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和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對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3例手術室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手術室患者,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齡20~65歲,平均(50.3±4.1)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16例,婦產科手術30例,骨折手術25例,其他手術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20,大專18例,本科及以上33例。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3例,均知情同意。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類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評估 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前的訪視,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相應的護理方案。
1.2.2 手術環境的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時由進行術前訪視的患者親切地迎接,保持手術室安靜,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3~25℃,相對濕度為50%~60%。
1.2.3 麻醉時的護理 麻醉時護士要仔細觀察患者的變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盡量分散其注意力,用一些簡單的動作和語言,使患者感受到關愛,緩解其緊張的心理情緒。
1.2.4 的護理 患者手術時的是影響患者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手術既要保證手術順利又要保證患者生理的舒適,根據患者的具體手術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側臥位時要注意肩部、臀部的固定;截石位時要注意不要壓迫窩;除全身麻醉的患者外術中要仔細觀察患者的變化,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必要時可進行調整。
1.2.5 術中的護理 手術過程中對意識清醒的患者要用語言、態度、表情等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緊張心理。手術過程中讓患者感到舒適、安全,避免暴露患者的隱私和過分暴露患者的軀體。操作時動作要輕柔,護士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認真完成所有操作。
1.2.6 手術結束時的護理 手術結束后將患者皮膚上的血跡擦干凈,注意輸液通道及各種引流管的妥善固定,給患者穿好衣物、蓋好被子,注意保暖,注意操作時動作要輕柔。將患者平穩的移至平車,安全送回病房。
1.3 評價標準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3]對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評價方法:量表包括90項,主要包括人際關系、焦慮、抑郁、強迫癥狀、敵對、軀體化、恐怖等7個項目,均為患者自我評定項,術后由家屬協助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心理狀況比較
對照組與研究組術前各項心理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明顯下降,與同組術前及對照組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生理指標比較
術后對照組與研究組的血壓、心率及呼吸頻率均有所下降,術后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各指標下降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為滿足手術室患者的需求,舒適護理應用而生,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創造性、個性化、有效的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更注重以人為本,其目的改善患者手術前后的生理、心理狀態變化,舒適護理作為整體化護理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使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和護理滿意度。
術前訪視可加強手術患者與手術護士的溝通,可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和焦慮心理。環境的護理可為手術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手術環境[4-5],對手術的順利實施有重要的作用。麻醉、術中、及術后的護理均可使患者感受到溫暖,可緩解患者的心理,改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減少其對手術及術后恢復的影響。有研究報道舒適護理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6]。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對照組與研究組術前各項心理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明顯下降,與同組術前及對照組術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對照組與研究組的血壓、心率及呼吸頻率均有所下降,術后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各指標下降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與以往報道一致[7-8]。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改善手術室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理指標,值得在手術室患者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志紅,劉婷婷.舒適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J].現代護理,2006,12(21):1983-1984.
[2] 卓燕.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舒適護理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7):165.
[3] 王玲,王偉智.術前訪視在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53-54.
[4] 丁燕,應慧楊,王蓓.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8):1202-1203.
[5] 崔玉紅,林景英,高彩蓮.舒適護理――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目標[J].中外醫療,2009,27(12):189.
[6] 蔡立俠,張玉芝,李文靜.舒適護理對減輕手術患者焦慮水平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9):323-324.
[7] 呂筱霞.手術室整體護理模式臨床效應最大化研究與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4):20-21.
【關鍵詞】手術室護士;手術患者;焦慮;漢米爾頓焦慮量表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可導致患者產生較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臨床實際工作中發現術前焦慮的患者在術中會發生肌肉緊張,麻醉效果不佳,手術疼痛強烈等反應。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手術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意義重大。我院對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手術治療的64例中的32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一系列的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共納入手術治療的病例6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齡21歲~78歲,其中≥60,<70歲者46例,≥70歲者18例;合并高血壓 7例,2型糖尿病 3例,高脂血癥5例,心動過速2例,冠心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3例,慢性胃炎6例,前列腺肥大1例,余無合并癥。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干預組(心理護理干預)各32例,兩組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表1兩組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病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術前一天,手術手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探訪,詳細介紹病區的環境、設施。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及心理狀態,鼓勵病人表達其內心的感受,及時解釋病人提出的有關疑問,消除病人的顧慮和緊張心理,向患者介紹疾病一般知識、手術方法、麻醉過程、手術持續時間等。減少患者接受手術時對環境的陌生感及對手術的恐懼感,改善患者的焦慮心理狀態。手術日進入手術室后,由訪視的巡回護士交接患者,簡單介紹術前的手術儀器、監護設備等給予,告知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感覺以及如何配合醫護工作等,減輕患者的緊張、恐懼、焦慮、擔心的不同心理壓力,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手術,術后由巡回護士護送患者返回病房,向患者及家屬交代術后的不適及注意事項等。
1.3 心理評估 對患者入院后,進入手術室后及術后第3天進行心理評估,主要是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3】進行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比較,干預組進行手術室及術后第3天的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術后干預組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
3 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任務重、責任大,關系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疾病轉歸和生命安全。大部分進行手術的患者術前存在緊張、恐懼、不安、悲觀等心理狀態 [1],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飲食、睡眠及治療。術前患者的焦慮心理主要來自對手術的擔憂及對麻醉手術過程的恐懼感[2],手術室護士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手術與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減輕患者的焦慮、緊張、疑慮的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 進入手術室后,術前訪視的護士加強與病人溝通,減少患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加速對環境的適應過程[3],增強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術后安全將患者安置回到病房后,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術中情況及注意事項,消除他們對手術結果的擔憂,積極配合術后治療及護理[4]。
本組資料顯示,與對照比較,干預組進行手術室及術后第3天的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術后干預組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對手術室進行手術的患者通過心理護理施,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了患者的焦慮心理,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促進了手術患者術后疾病的康復,提高了心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郭少蘭.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 2010,5(3):175-176.
[2] 付春森.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煤炭醫學雜志2010,13(7):1068-1069
關鍵詞:圍術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結石;心理護理
絕大部分的手術患者都會存在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這些負性情緒會使機體處于高應激狀態,影響手術的順利實施,同時也會對術后康復產生不利影響[1]。為此,我院對圍術期膽結石患者予以了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結石,擇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使用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研究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在29~66歲,平均(41.8±2.4)歲,患病時間在1~7年,平均(2.1±1.0)年;對照組男17例,女22例,年齡在26~69歲,平均(42.8±3.0)歲,患病時間在1~9年,平均(2.2±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合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予以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1.2.1術前 ①大部分患者在術前都會對手術又盼又怕,希望早日實施手術,解除痛苦,但真正臨近手術時又會擔心麻醉意外、手術失敗、術后疼痛等,心理活動十分復雜。護理人員在術前要詳細了解患者情況,評估其心理狀態。②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接觸時要表現得親切、誠懇、熱情主動,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給予患者親人般的關心。術前,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手術目的、操作流程,術后留置導管的目的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再向患者傳達醫療信息時,要避免使用專業術語。③術前,可邀請手術成功的患者到病房現身說法,以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1.2.2術中 患者在入手術室后,手術室護士要進一步做好解釋工作,讓患者了解麻醉感受,術中會有輕微的疼痛,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術中密切配合手術醫師,動作輕柔,讓患者感受舒適。
1.2.3術后 待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情況,讓患者放心。在將患者送回病房后,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的相關注意事項,說明留置的各種管路的目的及拔除時間。術后加強巡視,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要及時作答,讓患者產生被重視、被尊重感。
1.3療效評價 在患者入院時及出院前,分別使用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況。同時在患者出院時,使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量表共包括護理措施、病情交代、護士工作態度等內容,滿分100分,≥90分十分滿意,80~90分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
2結果
2.1焦慮情況 兩組患者入院時的SAS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出院前,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較入院時顯著降低(P
2.2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7.44%,對照組為82.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胃腸道疾病,手術仍是目前治療膽結石最有效的手段。雖然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已經是臨床外科較為成熟的一項微創手術,但手術治療仍不可避免地會對機體造成創傷[2]。同時,手術作為一種強烈的心理刺激源,又必然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嚴重刺激,患者在圍術期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變化[3]。
術中密切配合手術醫師操作,動作輕柔,以增加患者舒適感。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要及時解答,消除患者疑慮。通過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較入院時顯著降低(P
參考文獻:
[1]江蘭香.膽結石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J].現代養生,2013(12):199.
[2]閆智利.手術治療膽結石51例的臨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45):246.
【關鍵詞】 食管癌; 圍手術期; 護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31
食管癌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排在癌癥死因的第二位[1]。本病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近幾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食管癌患者要求手術治療。手術作為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和首選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但是,手術所帶來的創傷和術后相關并發癥較多。因此,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對于食管癌手術治療的患者至關重要。
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09年4月-2011年5月食管癌患者67例,其中男38例,女29例,平均56歲,吸煙28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壓5例。
2 護理
2.1 術前相關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做好術前討論,使患者了解利害關系,能有效遵循醫囑和配合相關護理工作,幫助患者做好迎接手術準備。
2.1.2 飲食護理 對于尚能進食的患者給予營養豐富的半流質飲食。而對于不能進食者給予腸外營養。有低蛋白血癥或其他營養不良表現者,要對癥補充相關營養。
2.1.3 管道護理 遵醫囑做好消化道的準備。為防止炎癥和哽住,于術前1周口服抗生素。能進食者于術前3 d改為流質飲食,術前1 d起禁食。開始讓患者練習床上排便。若患者擬行結腸代食管手術,應在手術前3~5 d開始口服抗生素,如慶大霉素、甲硝唑等,手術前2 d進無渣流質飲食,于手術前一晚清潔灌腸。
2.1.4 呼吸道護理 使患者每天保持足夠的飲水量,并指導患者練習咳嗽排痰以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尚未戒煙的患者,入院起就勸其戒煙,并指導患者學習如何有效的咳嗽來達到排出痰液的目的,由此使患者的缺氧得到改善,并有預防術后肺部并發癥的作用[2]。
2.2 術后相關護理
2.2.1 一般護理 術后患者回病房,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并進行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為3~5 L/min;心電監護,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注意觀察各輸液管,保證其固定和引流通暢。注意保暖,幫助患者翻身,囑家屬協助按摩,降低褥瘡的發生率。每天記錄患者大小便情況,預防腹瀉和便秘。
2.2.2 疼痛護理 此類手術創面較大,疼痛常使患者難以忍受,要主動和患者解釋,以減輕其心理焦慮,與此同時盡力幫助患者解除痛苦,讓剛剛經歷完手術的患者能夠更好的休息,從而促進傷口的愈合和病情的恢復。在必要時可予以鎮痛藥,并注意藥物用量、時間和藥物反應。
2.2.3 口腔護理 口腔的清潔對減少術后傷口感染相當重要,告知患者切勿咽下唾液,因其內細菌會進入食管,易導致吻合口瘺[3]。對于可以半臥位的患者使其自己清潔漱口,不能起身的患者代為清潔。術后禁食后2次/d口腔護理,每餐后漱口,一早一晚各刷牙1次。
2.2.4 呼吸道護理 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囑咐其及早翻身,并協助其排痰。對于有部分炎癥表現的患者,可予以霧化吸入進行治療以稀釋分泌物,解除氣道痙攣和促進排痰。為防范氣管阻塞帶來的不良后果,床邊應常備吸痰器和氣管切開用具。
2.2.5 營養指導 術后幾日需嚴格禁食禁水,在此期間通過腸外營養來維持患者所需的能量和營養。手術7 d左右,若病情穩定,可試著經口給患者喂食溫開水,同時夾閉胃管。如無腹脹惡心等不適癥狀,可酌情進食,開始先予以少量流質食物,若未見不良反應,可逐日增加進食量。手術后15 d時,可開始進食半流質,若未見不適,可開始進食軟食。食物應注意營養均衡且易于消化,如米湯、牛奶、菜粥等[4]。
2.2.6 消化道護理 注意觀察并保證消化道通暢,密切關注引流液的情況,切記不能隨意挪動引流管,并囑咐患者及其家屬也注意觀察。胃腸減壓管通常需保留5~7 d,可以降低吻合口張力,有利于傷口愈合。每次管飼以后,需用20 ml溫開水沖管,以防阻塞。
2.2.7 閉式引流管護理 保證引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手術后3 h內若引流量較大,超過100 ml/h,且顏色鮮紅有血凝塊,懷疑為活動性出血;若發現有殘渣,應考慮為吻合口瘺;如引流液渾濁,應懷疑乳糜胸,均需及時予以處理。如若無異常發現,可于手術后1~3 d拔出引流管。
2.2.8 肺部并發癥的護理 食管癌的患者由于術后臥床且呼吸道易感染,常常出現肺炎及其他肺部感染,比一般患者情況更危險。除了以上個種常規治療外,對于此類患者要更耐心地進行心理指導和小心護理。患者有缺氧表現的情況下,可予以氧療,一般以持續低流量的低濃度氧為主。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變化,有中度以上的發熱時及時進行處理,需行抗炎等對癥支持治療。
3 結果
67例食管癌患者均康復出院。
4 討論
食管癌手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常見的、復雜的胸外科手術,積極的應對并做好護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縮短住院時間,還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病痛。有效的心理輔導可以增強患者對此種疾病的認知,能夠盡力配合護理和治療。細心的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手術前后的良好護理和對患者病情的縝密觀察更有效減少各種并發癥和合并癥。通過對67例患者相關的圍手術期護理和保健護理,并聯合整體化的專科護理措施,使手術成功率大為提高,且有效減少了各種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有助其的全面康復。
參考文獻
[1] 黎燕芳.癌癥患者的護理與康復[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76.
[2]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68.
[3] 黃世英,王楚華,李桂寶.45例食管癌患者術后早期應用空腸內管飼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78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