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開顱手術護理注意事項

開顱手術護理注意事項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10-05 10:39:5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開顱手術護理注意事項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開顱手術護理注意事項

第1篇

1 手術配合

1.1 術前準備 ①巡回護士要在手術前一天訪視患者,做好其心理護理,向家屬及意識清醒的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手術目的,禁食,水的時間,麻醉方法,手術過程以及需要患者及家屬配合的注意事項。②手術器械及物品的準備 除常規開顱器械外,還需準備夾閉的特殊器械,各型號瘤夾,顯微鏡,腦科專用頭架,電動顱鉆等,備兩臺吸引器,以防夾閉時大出血時急用。

1.2 術中配合 ①巡回護士到病房與病房護士共同核對患者無誤后,將患者接至指定術間,巡回護士與麻醉師,手術醫生,患者本人四方核對無誤后,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路,以保證麻醉,輸液,輸血通暢。并為患者進行導尿,妥善固定尿管。②巡回護士協助麻醉師進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③巡回護士與麻醉師,手術醫生共同擺放。用腦科專用頭架固定好頭部,使其充分暴露術野,并為患者粘好眼貼,防止眼結膜干燥受損。④巡回護士正確連接高頻電刀,雙極電凝,顯微鏡,電動顱鉆等設備。⑤雙極電凝的應用 為防止電凝鑷尖粘著燒焦組織,應不斷用沖洗球滴生理鹽水于術野上,最好能使用滴水雙極鑷。⑥棉片的使用 切開硬膜后將隨時用棉片保護腦組織及壓迫止血。由于切口小,術腔深,因此棉片大小要準備好并與巡回護士認真清點。用后的血棉片及時收回到器械臺上,每10個捆成一束,以便術后清點并防止因棉片使用過多造成差錯。⑦器械護士的配合 密切觀察手術步驟,做好瘤體破裂出血的應急準備。準確傳遞各種器械各種規格的明膠海綿及棉片,根據術中情況及術者要求,選擇合適的動脈瘤夾,用動脈瘤夾持器夾好后遞于術者。動脈瘤夾小且較貴重,使用時防止丟失。⑧瘤體夾閉后,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認真清點棉片及其他用物,并登記在護理記錄單。

2 配合體會

2.1 術前物品要準備充分,精心選擇和認真檢查器械及儀器。防止術中出現差錯。

2.2 巡回護士要密切觀察血壓變化,手術的進展,為手術及時提供物品。

第2篇

【關鍵詞】急性硬模下血腫;治療;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4-0373-02

急性硬模下血腫是顱腦損傷常見的繼發性損害,因其傷后病情變化急劇,治療難度大,治療效果差,故病殘率及死亡率較高。本文回顧分析我院自2008年3月-2011年7月收治27例急性硬模下血腫(手術治療)的臨床病例資料,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男性18例,女性9例;車禍傷15例,墜落傷7例,跌傷3例,打擊傷2例;年齡:30歲-60歲22例,60歲以上5例,其中80歲以上1例(該患者因年齡大,血腫厚度大于1cm,但中線移位小于1cm,于入院第3日行單純鉆孔引流,術后恢復良好)。

1.2 治療: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給予完善的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手術適應癥及術后治療均按照《中國顱腦損傷救治指南》執行,術后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及呼吸機應用,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并發癥、營養支持及精心的觀察及護理。本組病例鉆孔引流1例,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3例,單純開顱血腫清除術17例,開顱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術6例。

1.3 結果:27例患者經治療后,隨訪6-12月,按格拉斯哥預后分級(GOS)1級(死亡)4例,三級(重殘,需他人照顧)5例,四級7例,5級(良好)11例。

2.討論

2.1 急性硬模下血腫是顱腦損傷常見的繼發性損害,是由腦挫裂傷、腦皮質動靜脈血管出血,血液集聚在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而致的,屬于復合型硬膜下血腫。急性硬膜下血腫大多數血腫主要來源于腦皮質挫裂傷灶中的靜脈和動脈受損傷出血,常常發生在外傷著力部位以及對沖部位的顱骨骨折致腦表面的動脈或靜脈破裂而形成硬膜血腫。另一出血來源是腦表面的橋靜脈,即腦表面橋靜脈回流至靜脈竇處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腫,此類血腫多不伴有腦挫裂傷,僅為單純性血腫,但血腫較廣泛地覆蓋于大腦半球表面。的

2.2 診斷:結合臨床表現及CT檢查診斷不難。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病情多很嚴重,變化急劇,因此,CT檢查應作為首選項目。CT掃描可發現在腦表面有呈“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可高達70HU-80HU;其內緣可不整齊,其相對的腦皮質內有點片狀出血灶,腦水腫區也較明顯,同側腦室受壓變形,向對側移位。CT檢查對額底、顳底和兩側性血腫的診斷比腦血管造影等檢查更具有優越性,可減少血腫的漏診。另外,急性硬膜下血腫不會在傷后幾小時就被吸收,而是彌散開來,密度降低,受CT分辨率限制,難以清楚顯示而已。MR可以清楚顯示。MR檢查發現左側大腦半球表面廣泛薄層血腫。

2.3 治療:

2.3.1 硬膜下血腫保守治療,應嚴格掌握適應癥:對神志清楚,病情穩定,生命體征基本正常,癥狀逐漸減輕,僅局限性腦壓迫神經機能受損(CT:腦室、腦池無顯著受壓,血腫在40ml以下,中線移位不超過10mm,顱內壓3.33-4.0kpa以下)的患者可在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的情況下行保守治療。在硬膜下血腫保守治療早期,應用脫水劑,劑量以能緩解癥狀為宜,不宜大量脫水,以免顱壓下降過多而使血腫擴大。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臨床癥狀加重,應及時復查CT,保守治療不能奏效者,應改用手術清除血腫。

2.3.2 手術治療:根據血腫厚度、血腫量、中線移位程度、患者情況來決定手術與否。一般血腫厚度大于1.0cm、血腫在40ml以上,、中線移位大于0.5cm或1cm、患者出現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就需要手術減壓治療。

2.4 手術方式:

2.4.1 鉆孔:顱骨鉆孔引流適于年齡大、開顱手術風險大者,一般在傷后3-5天左右進行。根據血腫大小,選擇鉆孔大小及引流管粗細。引流過程中出現腦疝則改行手術清除血腫。當引流量與血腫量大致相等則可拔管或復查CT后,確定是否拔管。

2.4.2 骨窗開顱:骨窗直徑3.5cm-4cm,可探及范圍5cm-6cm,因此50ml以下血腫可大部或全部清除。清除血腫后懸吊硬膜,常規放置引流管。該手術簡單、快捷、創傷小、恢復快,鉆孔處不需再手術成形。

2.4.3 骨瓣開顱:骨瓣開顱最常用,減壓也最有效,特別對于血腫伴有腦疝患者,此為最佳手術方式,能徹底清除血腫、止血,充分減壓,對搶救生命,提高生存質量極為有利。

2.4.4 顳肌下或去骨瓣減壓術:急性硬膜下血腫伴有嚴重腦挫裂傷、腦水腫或并發腦腫脹時,雖經徹底清除血腫及糜碎腦組織后,顱內壓仍不能有效緩解,腦組織依然膨隆者,則需行顳肌下減壓及或去骨瓣減壓術,必要時尚需將受累的額極和顳極切除,作為內減壓措施,然后關閉顱腔。

2.5 手術注意事項:

2.5.1 急性硬膜下血腫病情發展急重,尤其是特急性病例,死亡率高達50%-80%。一經診斷,具有手術指征,則應爭分奪秒,盡快手術治療。

2.5.2 術中減壓不宜過快:術中減壓不宜過快,由于減壓過快,極易發生急性腦灌注再損傷,進而發生急性腦腫脹、腦膨出;因此,在切開硬腦膜時,如硬腦膜很緊張,應使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待硬腦膜張力降低后,先切開一小口,引出部分血腫,待顱內壓進一步降低后再將硬腦膜切口全部切開。

2.5.3 術中應維持血壓穩定性,對出血較多,血壓較低患者,應積極輸血。對血壓較低患者,不能突然將血壓劇烈升高,以免發生再出血及其它部位出血,同時也極易發生急性腦灌注再損傷,進而發生急性腦腫脹、腦膨出,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

2.5.4 在清除血腫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多血管、多部位的活動性出血,必須耐心細致地加以止血。

2.5.5 對已挫滅失活的腦組織,必須徹底清除,否則術后腦水腫和顱高壓難以控制。

通過該組病例分析及復習文獻,我們認識到急性硬膜下血腫病情發展急重,尤其是特急性病例,死亡率高。因此,急性硬模下血腫的搶救及治療應規范化,對具有手術適應癥的急性硬模下血腫,應早期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術中應注意止血徹底,注意控制顱壓及維持血壓的穩定性,以免發生急性腦腫脹、腦膨出,從而提高急性硬模下血腫的救治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45-448.

[2] 段國升,朱誠,等.手術學全集:神經外科卷.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11:87-90.

[3] 趙青江,趙佩林,王洪生.急性硬膜下血腫預后因素臨床分析[J]. 河北醫學院學報,2007,24(2):59-60.

第3篇

【關鍵詞】 腦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注意事項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728-02

腦腫瘤是神經外科臨床常見的顱腦疾病,是腦組織細胞發生病變所形成的腫瘤,就目前治療方法上手術切除是最佳方案。在此同時,圍手術期護理也起著很多的輔助作用,不僅僅可以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抗壓忍耐力,還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更快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文是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40例腦腫瘤患者的資料進行探討。

1 臨床資料

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腦腫瘤患者手術切除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紀在38.6歲。均通過CT、MRT的檢查,得知其中腦膜瘤20例,垂體腺瘤12例,腦膠質瘤6例,聽神經瘤2例。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神經障礙和記憶力衰退、視力下降、聽力下降、三叉神經痛等等。

2 結 果

本組資料中,40例腦腫瘤患者,有28例進行了全切除,部分切除腫瘤患者是10例,還有2例患者出現了腎功能衰竭狀況。經過手術治療以及護理都渡過圍手術期,并且痊愈出院,此中沒有出現一例死亡。

3 圍手術期護理中應注意的事項

3.1 術前護理準備 手術前的護理準備是對接下來手術進行順利與否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也有幾點是需要強調的:①用簡明、恰當的語言跟患者進行解壓和緩解不安情緒,同時能正確面對腦腫瘤切除手術,包括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及其術前應注意事項、術中的配后和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情況等等。從而促使患者從身心兩方面積極配合手術和治療。比如,告知患者在手術前12個小時必須禁止食物;患者在上手術臺后,要配合主治醫生及其護士的治療。②在對患者進行一個心理輔導的情況外,還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一系列的溝通。讓他們調整好正面情緒,跟患者多多相聚,多多關心。③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做好手術上用的一切醫療工具的準備,待核實檢查無誤后,告知操刀醫生進行手術。

3.2 術后護理 通常情況下,患者在進行手術后,常會出現惡心、嘔吐、腦部病變、肺部感染、腎功能衰竭等等不良反應。因為在做好了心理護理的同時,還需要做好術后相關方面的護理。

3.2.1 預防顱神經損傷 因為腦腫瘤在顱腦中,導致了腦神經有所受損。因此,在術后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根據腦神經受損的部位和程度不一樣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①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進食困難者,要叮囑患者做空吞咽動作及發音訓練,至少每天6到8次的練習;針對此類患者,食物也要是流食,在進食中護理人員還要輔助患者先練習,后再真正進食,以防患者在吸入食物是誤吸、窒息。②通過日常生活護理,幫助患者翻身、肢體麻木部位按摩來解決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這過程中要一步一腳印,切勿慌急,以防止碰傷。③對煩燥患者要加強保護措施,防止摔傷。④對于面神經受損者,在給予藥物治療和配合針灸、按摩的同時,也要患者自己經常鼓腮、吹氣,與旁人多多的交流,促進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還需要經常給予聽音樂、新聞等等來對聽力功能的恢復,音量由強到弱,由弱到強,反復進行。

3.2.2 預防腦積水 腦積水是由于顱腦疾患使得腦脊液分泌過多循環、吸收障礙而致顱內腦脊液量增加,腦室系統擴大或蛛網膜下腔擴大的一種病癥。開顱術后腦積水多發生在術后3-7w。在護理過程中,要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頭痛、嘔吐和記憶力情況,注意有無抽搐、步態不穩、癡呆、反應遲鈍和行為異常等神經功能障礙;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腦積水可能發生的時間,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若需進行腦脊液引流,須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并及時記錄。

3.2.3 控制肺部感染 腦腫瘤患者由于接受了全麻、相繼呼吸功能這一塊也會受到損害,從而易發生肺部感染。術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咳嗽、痰液和肺部音情況,鼓勵清醒患者深呼吸并進行有效的咳嗽;對全麻未清醒或昏迷患者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嘔吐物,及時翻身和叩背。本次探討中,就有6例患者出現了肺部感染情況,不過在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采取以上的護理措施后,均全部治愈。因此控制肺部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氣道管理。

3.2.4 預防繼發性癲癇 經過手術的腦腫瘤患者由于神經會受損,會突然放電,引起反復發作的短暫性大腦功能失調,出現繼發性癲癇。通常情況下會使用安定靜脈推注來抑制住患者癲癇發作,護理上應采取安全保護措施,讓患者平臥,減少外界的聲與光的刺激,床旁也要備有專業防止咬舌器具,并有專人陪護,保護患者避免受傷,并防止誤吸的發生。

4 總 結

腦腫瘤是神經外科臨床常見的顱腦疾病,圍手術期護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抗壓忍耐力,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更方面機能的更快康復。通過抽取對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40例腦腫瘤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不僅僅體會到要嚴格和仔細地觀察患者術后顯露的問題,并且還需要通過問題來進行分析,進行病情評估,心理護理,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后期引發的相關癥狀。這其中應當通過應該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注意并且實施后,才能更快地促使患者康復。可見對腦腫瘤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中應注意的事項對患者能否健康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衛華.顱內腫瘤42例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年09期.

第4篇

【Abstract】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needs to care,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routine care means there is very little difference,although the basic patient needs,but also be able to meet requirements for surgery,but the surgery effects and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effect are small and there is no lack of good methods of care,but the lab reports,as well as lack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issue,the existing methods of care to sum up,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deficiencies,and disadvantages,and th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terventional surgery of the standard of care to play a role in advancing.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volvement in pulmonary embolism; Health care;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Liuzh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mpany Hospital,Liuzhou 545002,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85

開顱手術以及介入手術均是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常用方式,其中介入栓塞術適宜不能耐受開顱手術或者開顱手術困難的患者[1]。同時顱內動脈瘤患者在住院期間存在瘤體破裂風險,因此圍手術期護理對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質量以及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為此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對國內外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圍手術期護理現狀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有利于指導臨床護理,旨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1 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因多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壁結構改變,致使動脈血管瘤狀異常突起[2-3]。特別是顱內動脈血管瘤破裂時異常危險,有極高的死亡率,部分患者往往來不及入院就已死亡,入院患者經搶救存活的也會留下嚴重殘疾。不同的患者顱內動脈瘤所處的位置和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在臨床上表現各異,患者常表現出惡心、嘔吐、頭痛以及神經功能障礙等,同時瘤體破裂與未破裂患者也存在不同的臨床表現。傳統的檢查方法是腰椎穿刺確診,通過穿刺對腦脊液檢查可明確診斷,但腰椎穿刺有引起動脈瘤破裂的風險。隨著影像技術水平的提高,傳統的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方法已逐漸被CT等無創檢查手段替代,對于疑似顱內動脈瘤患者,近年來多數采用CT等影像學方法進行初診,頭顱CTA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初步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均很高,對于影像學診斷后不能明確判定,但高度懷疑為顱內動脈瘤的患者應進一步進行確認,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雖然有創,但并發癥發生率低,且可以準確顯示動脈瘤的位置、大小、形態,不僅利于確診,也可以根據DSA結果有效的判斷治療方案[4]。

2 顱內動脈瘤的介入栓塞術治療

顱內動脈瘤一般需要采用手術治療,開顱夾閉和介入栓塞均是目前較常用的兩種手術方式,開顱手術的優勢在于顱內血腫清除徹底,顱內壓降低快,動脈瘤復發率低。但由于開顱手術對患者耐受要求較高,因此不能耐受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應選用介入栓塞術進行治療,一些復雜的夾層動脈瘤以及開顱夾閉手術難度較大的患者也適宜采用介入栓塞手術進行治療[5]。

3 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護理現狀

顱內動脈瘤采用介入栓塞術的患者大多年齡較大,護理人員在圍手術期需要給予精心的照顧,而一些患者入院后情況較為危險,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有相當高的專業水平以及對患者癥狀的判斷能力,以及時反饋醫師,作出及時的應對[6-7]。目前國內對腦動脈瘤患者的護理報道不多,而方法各異,分為術前、術中、術后常規護理,而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效附加護理方法的研究仍然較少,并且缺乏手術適宜人群或者該類患者的針對性護理方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護理方式在國內十分流行,因此可以認為國內對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尚處于摸索階段。而顱內動脈瘤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很可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手術效果以及術后恢復,國內該領域的護理研究尚顯不足,護理方法缺乏專業性、針對性以及積極性,在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以及安全的基礎上,研究更加有效而積極的護理方法十分重要,在該領域尚需進行繼續研究,將更多理論上可行的護理方法斟酌后投入實踐,并且對有效的護理方法進行推廣,以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

4 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圍手術期護理方法研究

4.1 圍手術期常規護理

國內報道中對顱內動脈瘤行介入栓塞術患者的常規護理大同小異,根據溫薇[8]的報道,常規護理操作分為三個階段,術前主要進行心理護理,對清醒的患者以及家屬講解手術的注意事項以及重要性,以獲得患者的充分理解以及配合,安撫情緒過于激動、精神過度緊張的患者,務必使患者保持相對安靜的狀態,可在必要時給予鎮靜藥物。術前一般不進行侵入性操作,避免動脈瘤破裂,引起嚴重后果,監測患者的血壓等指標,有情況向醫師報告。而術中護理人員須做好手術準備,手術時全力配合醫師進行手術,并且對心率、血壓等指標進行觀察,檢查患者瞳孔變化情況,如在術中造影劑外泄,判斷為瘤體破裂時,應配合醫師立即進行封堵。術后將患者送回病房,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警惕并發癥的出現。該研究中還指出,顱內動脈瘤行介入栓塞手術的并發癥主要包括腦血管痙攣、血栓栓塞、神經系統感染以及穿刺部位出血等,需要警惕。

4.2 圍手術期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近年研究較多的護理方法,旨在改善患者情緒,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療,有利于疾病康復。而腦動脈瘤患者如處于清醒狀態,也可采用心理護理。文獻[9-11]報道中將心理護理納入了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血管瘤的護理中,而一些醫院的常規護理措施中也包含了心理護理。國內研究人員黃小紅[12]對擇期介入術治療顱內動脈瘤患者40例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加入了心理護理措施,對患者學歷、文化水平進行評估,并且分別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對高學歷、高齡患者采取單獨床旁指導,而低齡、學歷較低的患者采用配圖宣教,并且爭取家屬的配合,使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以及需要采取的治療方式,鼓勵患者保持治療信心,報道中觀察十分全面,采用了焦慮、抑郁自評量表、Partners健康兩把以及住院患者活動自評量表等,全面的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了評估,并且設置為采用心理護理的40例患者進行對照,統計數據顯示研究組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到了研究組有著更低的并發癥發生率,說明以人為本,同時注重患者身心的護理方式十分優秀,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減輕患者焦慮抑郁心情,并且影響到了患者的配合,使護理工作更加容易開展,并發癥發生率也得到了降低。而心理護理的優勢不僅于此,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固然十分有利,而對患者家屬也能產生正面效果[13]。患者家屬得知顱內動脈血管瘤消息,胡亂的猜測以及恐慌難以避免,并且焦慮、緊張心情促使下,很可能妨礙一些治療護理操作的進行,甚至做出錯誤的決定,因此對于家屬一并進行勸慰,并且提高患者家屬對疾病以及治療的認知可以有效的緩解家屬的恐懼感,并且告知家屬手術的順利進行,使家屬放心,可使家屬更加配合。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也可以同時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信心以及心情,帶來的幫助不可估量[14-15]。心理護理對患者家屬的影響作用在馮英璞等[16]的報道中有提及,文中對顱內動脈瘤行介入治療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并且向家屬傳達正面信息,使患者家屬的心理恐懼指數有所降低。

4.3 圍手術期舒適護理

以人為本一直是臨床護理所強調的理念,但目前在進行護理時常圍繞的是以醫囑為本的護理模式,雖然可以保證護理不出現差錯,但對于患者而言,除醫療外的實質性幫助十分有限[17-18]。顱內動脈瘤患者需要住院進行手術治療,改善患者住院環境,提供高質量的圍手術期護理服務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王麗[19]的報道中,對行介入手術的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實施了舒適護理,主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改善病房環境,并且給予包括心理護理在內的一系列附加護理操作,使患者感受更加舒適,結果中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并且較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更高,說明了舒適護理的優勢。舒適護理操作中,對病房環境進行改善,注重溫度濕度控制,清潔打掃可起到雙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改善患者住院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降低感染的發生率,使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并且經過指引,患者以及家屬了解院內設施的分布,可更加便利的在院內生活,既方便家屬對患者進行照顧探視,也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總的來說,舒適護理較為全面的顧及到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所需,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不僅對手術的順利進行有利,還可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

第5篇

手術室是涵蓋婦科、產科以及五官科、外科為一體者,屬于醫院內的核心,而控制感染更是各科的重點。手術室護理質量高低將決定手術的成功率,故手術室需創立合理的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確保病患的安全。PDCA循環法[1]又稱之為質量管理工作循環法,其于20世紀50年代而問世,分為4個階段,即P(計劃)、D(執行、)C(檢查)、A(總結)等階段,該管理模式更適用于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本院自2013年將PDCA循環法使用在護理質量控制管理中,取得顯效效果,現將內容闡述如下。

1.PDCA循環法

1.1 計劃階段內容(P)

(1)收集全面臨床資料:待手術室接到手術通知單后,由相應的巡回護士應全面了解手術病患的年齡、床號、性別以及手術時間、術式、麻醉方法等,做好術準備工作;后與病房護士交接,經病房護士同意后可對病患探訪,了解病患的病情、是否有運動障礙、有無義齒和隱形眼鏡,女性有無例假;而病史主要包含既往病史、現病況以及以往手術史;同時掌握病患的生活方式、心理變化、經濟狀況等。(2)依據資料,擬定護理計劃:參照病患的收集資料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用以護理干預指導。圍手期護理應詳細分為術前、術中、術后等干預計劃。由巡回護理人員將整理的臨床資料和本次手術的器械護理人員以及護理小組共同商討、分析,依據不同病患的病情以及術式的差異性制定對應的護理方案。護理干預計劃可涉及到術前的心理干預,對其胃腸道、口腔以及膀胱等準備工作;術中病患的心理變化、手術、生命體征觀察;術后呼吸道、傷口疼痛干預等方面。

1.2 實施階段(D)

1.2.1 術前干預 全部病患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隨著臨床護理理念的轉變,為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故手術護理模式應體現人文化,以病患為中心。在對病患做相應的護理干預同時,向其講解術前常規檢查必要性、準備工作、注意事項以及留置管道的重要性等,消除病患心理的顧慮和疑問。如術前應囑咐病患禁食,主要為避免麻醉和術后出現嘔吐和反流現象;留置導尿管可避免出現尿潴留。針對術前的特殊措施,需由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原因;像腹腔鏡術前的飲食告知,囑咐病患術前3d要食用低脂食品,防止食用全脂類奶粉、煎雞蛋等能刺激膽囊收縮的物品,禁忌飽食。因而,每臺手術護理人員都應根據護理計劃行PIO記錄。在與患者交流時,需做自我介紹、對病患行心理疏導等工作,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2.2 順利完成手術 病患進入手術室內,因陌生的環境以及手術器械的撞擊聲、檢測儀器的聲音均能使其產生不安感;對此,護士需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手術的方法;介紹麻醉師以及手術師的資歷。同時多給予患者鼓勵,多與其溝通,回答其問題。如在更換時,需了解患者的舒服度,避免并發癥出現。翻身動作需輕慢,禁止實施超過患者忍受限度的;麻醉中的頭暈、嗜睡、疼痛和牽拉痛需向其解說。在獲得病患信任后,可與其聊家常,使其生理、心理均處于最佳的狀態中,有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巡回護士需有序協助術者、手術師手術的開展,快速正確提供器械和藥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心理變化保證手術順利開展。

1.2.3 術后無縫護理干預 完成手術需由巡回護士和麻醉師送病人回到病房,向病房護士交代手術方法、麻醉方式、術中用藥情況和術中病患麻醉的情況,麻醉后的注意事項。及時通知患者和家屬手術完成;對于術后疼痛者給予合理干預,指導病患盡早下床運動;預防潛在的并發癥,促進患者快速恢復。

1.3 檢查環節(C) 術后重在檢查計劃和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弊端,并總結護理經驗。故手術室護士長應隨即開展隨訪工作,采用問卷調查法或者和科護士長共同查房;同時對巡回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合理評價,總結本臺手術的不足。在實施質控管理中應根據本院護理綜合量化管理標準,對工作人員手術規章制度落實、核心制度實施、輸血流程以及管道標識落實、手術訪視等工作予以量化考核;最終參照評分結果給予合理的績效獎勵,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1.4 處理階段(A) 在手術結束后,手術室護士長需根據檢查結果及時開展相關的討論,總結護理經驗,重新審視規定;對于復雜型手術像開顱、開胸等之類術式要求護士定期查房,并實施相關的專題報道。

2.結果

PDCA循環法在手術室護理質量控制中,可將護理職責、人員合理分配、獎懲制度等合理化,使制度更加的人性化,管理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同時還能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增加護理人員的凝聚力,使手術任務有序開展,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更有助于建設良好的醫患關系。

3.體會

手術室象征著醫院醫療技術的水平,是救治病人的核心場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每位手術室護士必須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護理能力,是干預行為更加可續化。而PDCA循環法更能保證醫院的護理質量,其主要圍繞4個環節[2]緊密展開,其以質量目標為核心;于每次循環護理質量管理中,都會使護理水準有所提高,在持續不斷地的循環中將護理質量管理的內容不斷豐富化。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顱骨修補;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6-0152-02

在神經外科領域, 搶救危重病人常有的一種方法是去骨瓣減壓術, 去骨瓣減壓術雖可達到一定的治療目的, 但在患者恢復期, 可因顱骨缺損與腦壓之間的變化出現一系列綜合征, 常表現為頭痛、頭暈、易疲勞、易激惹、記憶力下降、失眠、抑郁, 對震動及聲響耐受力下降等, 稱為顱骨缺損綜合征[1]。早期顱骨修補可以防止或逆轉顱骨缺損造成的繼發性損害,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我科從2011 年2月~ 2011 年9 月,共開展以三維鈦網行顱骨修補術10 例,均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下:

1臨床資料

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齡19~ 60 歲。腦出血去骨瓣減壓5 例,開放性顱腦損傷5 例,距上次手術3 ~ 6 個月,無腦積水及顱高壓癥狀。均采用進口三維鈦網覆蓋,鈦釘固定。

2術前護理

2.1指導疾病相關知識,介紹手術流程及高科技的修復材料,根據病人或家屬的需求和經濟狀況,指導其選擇合適的修復材料。

2.2囑患者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避免因貧血或低蛋白血癥引起傷口愈合不良甚至鈦網外露。

2.3囑患者戒煙,指導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病人坐位,雙腳著地,身體稍前傾,雙手環抱一個枕頭,進行數次深而緩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氣未屏氣,然后縮唇(撅嘴),緩慢呼氣,在深吸一口氣后屏氣3~5秒,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張口咳出痰液,咳嗽時收縮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壓上腹部,幫助咳嗽。

2.4指導其健側臥位,避免劇烈運動,外出需戴帽子并有家屬陪同。

2.5做好心理護理 面對二次手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既急于通過手術改變自我形象,又害怕手術和麻醉意外,尤其是年輕人對修補術后的外觀效果和美觀程度要求更高。針對不同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耐心傾聽其訴說,了解他們不同的需求和擔憂,合理解答問題,消除其緊張情緒并做好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手術醫生的基本情況,講解手術的過程、手術的安全性及必要性,防止受涼感冒,積極配合治療。交談時需注意語言藝術,使患者能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疾病,消除疑慮和恐懼心理,為術后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

2.6護送患者行頭顱CT 三維重建將影像學資料輸入計算機導航系統,行術前鈦網設計,確定鈦網大小及形狀,達到造型個體化,符合顱骨缺損部生理曲度,固定牢靠,美觀大方,對稱性好[3]。

2.7術前備皮: 術前常規剔除全部頭發,特別注意動作要溫柔,不要損傷頭皮。如不慎有破損,立即用絡合碘擦拭,晾干。囑患者徹底清洗頭部,對有破損的部位再次用絡合碘擦拭。由于開顱術后局部易形成瘢痕凹陷, 易積存大量污垢, 導致感染, 為此應徹底反復多次消毒。

2.8手術當日術前準備: 向病人講解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項, 按常規禁食水, 遵醫囑給予患者無痛導尿, 極大減輕了病人痛苦。術前常規肌注魯米那針0.1 g, 尤其是有癲癇病史的病人。遵醫囑術前1h靜脈滴注抗生素,可有效預防感染的發生。 

3術后護理

3.1一般護理:患者自手術室回病房后,予去枕平臥位,術后6h適當搖高床頭15°~30°,頭偏向健側。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盡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觀察患者意識,有變化及時報告醫生。注意保暖,防止燙傷。觀察術后患者意識狀況及排尿情況,待患者完全清醒后盡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前,先訓練膀胱功能。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時拔管比膀胱空虛時拔管要好,自然排尿成功率為97.46%[4]。

3.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瞳孔的變化: 術后常規監護6 ~ 12h,特別注意血壓的變化,警惕顱內高壓的發生。注意噴射性嘔吐是顱內高壓發生的一個重要指征,所以特別要觀察患者惡心、嘔吐的性質[5]。術后常規給予氧氣吸入2 ~ 3L/min,并備吸痰器,確保呼吸道的通暢。氧氣霧化吸入3次/天,能有效稀釋呼吸道分泌物,利于咳出。

3.3疼痛護理:予患者安置舒適,遵醫囑使用止痛劑。患者清醒后,第一時間告知手術順利,并予以安慰及鼓勵。

3.4面部腫脹的護理: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面部腫脹,遵醫囑使用七葉皂苷鈉等脫水劑,給予頭高腳低位,抬高床頭15°~30°,術后48 h 給予頭部傷口紅外線照射20 min,每天2次,應注意保護眼部。可起到改善組織血液循環,增強組織營養,促進水腫吸收、炎癥消散,鎮痛,解痙作用[6]。

3.5術后觀察傷口情況:注意有無切口滲血、滲液、腫脹、疼痛及體溫變化, 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潔、干燥。注意無菌操作避免感染。頭皮下積液是人工顱骨修補術比較常見并發癥。頭皮下積液的發生, 主要與術者縫合技術, 術后的術區加壓包扎、引流管護理、植入物材料有關, 植入物的組織相容性不佳,容易引起局部的排異和炎癥反應[7], 其發生時間一般在術后3到7天,輕者通過穿刺抽液使積液消失,重者需要再次手術取出植入物。本組患者有2例在術后3天發生皮下積液,均經穿刺抽液后消失。

3.6術后進高蛋白半流食或軟食,避免進硬質需咀嚼的食物,應限制張口咀嚼活動。可用吸管飲水或流質。這樣有利于鈦網與顱骨的對位。

3.7頭部敷料及引流管固定穩妥。定時向外擠壓引流管監測是否通暢。10例中有3例將引流管接上了負壓引流球,接負壓引流球的患者傷口及顏面腫脹消退較快。觀察并記錄負壓引流球內引流液的性狀及量,及時傾倒負壓引流球內的液體使其保持負壓。

3.8拔管:先夾閉引流管,以免管內液體逆流入顱內引感染。拔管后留下引流管前段1~2公分作細菌培養,并注意有無液體漏出,然后用無菌敷料覆蓋局部傷口,保持敷料干潔。

第7篇

【關鍵詞】  蝶竇徑路  垂體腺瘤  圍手術期  護理 

        垂體腺瘤是發生于垂體前葉的良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顯微鏡下經單鼻孔行蝶竇徑路垂體腺瘤切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外表無需任何切口,具有術中損傷小,患者痛苦少,術后恢復快、生存率高和并發癥發生率低,既能切除腫瘤,又能保存垂體功能,明顯優于傳統開顱手術。有文獻報道顯微鏡下經鼻蝶竇徑路垂體腺瘤切除能夠避免開顱手術對額葉、嗅神經、視神經損傷[1]。因此,經鼻蝶竇徑路成為目前垂體腺瘤手術的首選方法。本科從2008年3月—2010年6月完成此項手術40例,經過圍手術期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手術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40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26—63歲,平均45.2歲。臨床表現:20例患者頭痛、8例有不同程度視力模糊或下降,視野障礙、 5例閉經、溢乳、4例肢端肥大、口唇增厚、3例性功能障礙,均經ct或mri檢查,均無蝶竇或其他鼻竇炎癥患者,經單鼻孔蝶竇徑路切除腫瘤,病理確診為垂體腺瘤。

        1.2 結果

        術后患者平均住院5—10d,40例患者均預后良好,頭痛消失,8例視力明顯恢復,5例出現一過性尿崩,經垂體后葉素治療后消失,3例出現腦脊液漏,經臥床5d自行愈合,術前激素分泌異常的患者術后恢復正常,所有腫瘤患者無復發。患者鼻腔外觀及通氣、嗅覺功能無異常,并發癥減少到了最低程度。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術前有頭痛、視力視野損害,有些還表現為肢端肥大,性功能障礙、女性月經不調等,病史較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頭部手術易產生焦慮、恐懼、悲觀的不良心理狀態。因此,要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特點、手術的科學性、不用剃頭、頭面部無切口,各種檢查的目的及要求,隨著手術的成功,癥狀會逐漸消失。介紹本科室同類治療患者有效手術治療案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了解病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2.1.2 術前準備  術前完善各項常規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檢查t3t4、性激素、皮質醇激素、心電圖、胸部x線攝片、ct、mri檢查了解腫瘤的范圍、蝶竇及鞍底的形態、鼻腔有無炎癥等。術前1d剪鼻毛,注意動作輕柔以防損傷鼻粘膜。因患者術后鼻腔均用膨脹海綿填塞止血及鼻甲的腫脹,不能用鼻呼吸,術前必須學會和適應張口呼吸[2],指導患者練習用口呼吸,每天2-3次。術前3d開始用氯霉素滴眼液滴鼻,每日3次,用銀爾通漱口液漱口,每日3-4次,減少術后感染。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2 術后護理 

        2.2.1 病情觀察  全麻未醒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醒后抬高床頭15°—30°,減輕面部腫脹,引出創腔內滲出液,密切注意呼吸變化及做好呼吸道管理。由于全麻插管所致的喉水腫,鼻腔填塞,鼻面部腫脹,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可致通氣障礙。因此,術后6h使用心電監護儀監測,監測血氧飽和度,經口吸氧3升/分,保持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觀察視力視野恢復情況,如患者頭痛、嘔吐、瞳孔改變、意識障礙、視力進行性下降,多提示有顱內出血或手術創腔內出血[3],應匯報醫生及時處理。

        2.2.2 鼻腔護理  由于切口位于鼻腔內,術后48-72h為創傷炎癥反應和水腫反應高峰期,鼻面部腫脹最為明顯,鼻腔粘膜毛細血管豐富,應密切觀察鼻腔分泌物的量、顏色、性質,注意有無活動性出血,鼻周皮膚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用無菌棉簽蘸吸鼻腔滲出液,觀察鼻腔填塞物有無脫落,嚴禁自行拔出填塞物。囑患者張口呼吸,適量飲水,雙唇涂潤唇膏,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護理,每次餐后用銀爾通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警惕術后切口感染及上行感染的發生。術后3d抽出鼻腔填塞物后,患者傷口腫脹減輕,應密切觀察有無腦脊液鼻漏的發生,禁止挖鼻,用力咳嗽,屏氣,打噴嚏,以免引起局部出血、感染。

        2.2.3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2.2.3.1 腦脊液漏  腦脊液鼻漏常因術中鞍隔破損較大所致,是經蝶竇手術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常發生于術后3—5d取出鼻腔填塞物后,應注意觀察有無腦脊液鼻漏,若患者鼻腔有清亮液體流出或咽喉部有咸樣液體咽下,警惕腦脊液鼻漏的發生【4】。因腦脊液含有葡萄糖,可用尿糖試紙檢測,如呈陽性,則提示有腦脊液鼻漏【5】,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保持鼻腔清潔,禁忌沖洗、滴藥、擤鼻,避免劇烈咳嗽,保持大便通暢,防止顱內壓增高加劇腦脊液鼻漏,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1—2周可自愈,若超過4周可考慮腦膜修補術,本組3例臥床休息5d后自愈。

        2.2.3.2 尿崩  術后尿崩多為一過性,由于手術刺激垂體柄或垂體后葉損傷引起,如能及時正確處理,多在1—3d后穩定,1—2周內好轉。術后1周內每日正確記錄24h尿量,測尿比重,觀察血電解質變化,若患者自覺口渴、多飲、多尿,24h尿量>4000ml,尿比重<1.005,或連續2h以上尿量>200ml/h,應及時匯報醫生處理,根據尿量和血電解質變化調節用藥劑量。本組5例患者出現尿崩癥,予以垂體后葉素、氫氯噻嗪治療,1周后癥狀緩解,尿量逐漸恢復正常

        3  出院指導

        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指導,囑患者出院后1個月門診復查ct或mri,告知注意事項,如避免重體力勞動,預防感冒,注意營養,增強體質,遵醫囑按時服藥,規范化定期復診。

參 考 文 獻 

[1] 劉丕楠,王忠誠,張亞卓,等.內鏡下經鼻腔—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1,17(4):220—222.

[2] 鮑慧,楊慧,楊梅,等.鼻內鏡下經蝶竇切除垂體瘤的圍術期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3):72.

[3] 高小紅,張超,范佩金.41例神經內鏡下經蝶竇手術切除垂體瘤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08,9(10):21.

第8篇

1.病例介紹

患者,女,22歲,孕32周,因車禍致頭部外傷入院。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傷后出現昏迷并伴有一側瞳孔散大,診斷為“腦挫裂傷,硬膜下出血”。查體:神志呈淺昏迷,雙側瞳孔不等大,左側瞳孔直徑為5.0MM,對光反射消失,右側瞳孔直徑為2.5MM,對光反射遲鈍,胎死宮內,即于當天急診行顱腦手術及胎死宮內手術治療,術后患者病情平穩,恢復良好,7天后神志清楚,2個月后康復出院。

2.護理

2.1術后病情觀察。要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意識是判斷患者病情輕重及腦功能狀態的可靠指標之一,瞳孔是判斷顱腦損傷后病情變化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患者處于昏迷狀態,腦疝是病情發展最危險的階段,出現兩慢一高即:脈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壓升高的表現,多提示顱內壓升高。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消失,說明已形成腦疝,對手術來說已為時較晚。所以要求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對病情要有預見性,15~30min觀察一次意識瞳孔生命體征,并及時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及時遵醫囑對癥處理。

2.2術后護理。嚴格生命體征的監測,密切監測患者神志的變化,持續吸氧,持續心電監護,嚴格記錄出入量,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腔的嘔吐物、分泌物,解除舌根后墜。對昏迷時間較長,呼吸道不暢以及痰液粘稠不易吸出的患者應及時行氣管切開。并做好氣管切開術后護理,病室要清潔、安靜、舒適,定時開窗和空氣消毒,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在60%~70%。有頭部引流管的患者回病房后應首先了解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引流目的及注意事項。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不可牽拉、扭曲、受壓,并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和量。患者外出做檢查時應夾閉引流管,以防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對煩躁的患者要予約束帶適當約束(禁止強行約束,避免顱內壓增高),以防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口腔護理2次,口腔護理時要注意觀察口腔黏膜是否完整,舌苔情況以及有無口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排尿功能障礙,表現為尿潴溜和尿失禁,應留置導尿管。長期留置導尿管易發生泌尿系感染,應每日用0.5%碘伏會陰消毒2次,每周更換導尿管一次,必要時每日行膀胱沖洗2次,盡量縮短留置導尿管的時間。給予氣墊床使用,每2h翻身1次,每日擦浴1次。大小便失禁或汗多的患者,要及時更換浸濕衣被,保持床單位干燥、整潔。用約束帶的患者要注意:約束帶松緊應適宜,以防勒傷皮膚,并班班交接,記錄皮膚情況。

2.3飲食護理。在傷后2~3天可遵醫囑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保證營養,促進損傷的修復。必要時予鼻飼流質,鼻飼者一般每次注入流質200~300ml,2~4h1次,鼻飼食物的溫度為38℃~40℃,灌注速度不宜過快,以免造成食管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注食時應抬高床頭30°,注食前后分別予30ml溫開水沖洗鼻飼管,注意每次喂食前應抽出少許胃液,無異常時方能注食,若出現咖啡色樣液,則暫停進食,及時報告醫師;若抽出物為未消化食物,則應根據抽出量來調整鼻飼量及間隔時間。[2]

2.4產科護理。嚴密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陰道出血的狀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新的出血,定期進行凝血功能測定,另外,引產后還可能出現子宮及盆腔附件感染等并發癥,應及時觀察體溫變化,注意外清潔,觀察惡露的顏色及量。

2.5心理護理。患者雖經及時搶救治療后生命得以保全,但常遺留各種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并由此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需要護理人員提供全面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最大程度的康復,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減輕家庭社會的壓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護士在護理患者當中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儀表、態度去影響患者的感受和認識。處置時動作要準確、輕柔,給患者以安全感,并常與患者交談,交談時要注意禮貌,態度要誠懇,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介紹成功治愈的典型病例,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尤其對那些昏迷經治療蘇醒和原來健壯而致殘、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的患者,更應該經常鼓勵安慰他們,耐心、誠懇地與患者溝通,針對患者的心理障礙給以疏導、安慰和鼓勵,讓他們勇于面對事實,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逐步樹立康復的信心,以最佳的心境接受治療和護理,使身體缺陷降到最低限度。

3.小結

患者行顱腦手術多為急診手術,較一般顱腦手術危險性大,并發癥多,且須產科和腦外科雙方密切配合。護理患者,除了需要腦外手術后的密切觀察項目外,還需要觀察引產后相應的癥狀及體征,注意子宮及盆腔附件感染等并發癥,保持外陰不清潔,觀察惡露的顏色及量,使患者未出現并發癥,術后2個月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