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財務會計和會計學

財務會計和會計學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10-07 15:56:5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財務會計和會計學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第1篇

Abstract: The basic accounting course content can not be launched in depth and a semester's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 can not achieve the common business training for a skilled level. In view of this, a combination of basic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implemented which puts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points into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ystem. It will not delay students' obtaining of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nd provides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conduct the specific accounting treating training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arly work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s the knowledge preparation for obtaining the primary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knowledge.

關鍵詞:融合教學;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知識點;操作能力

Key words: combination teaching; basic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knowledge points; operation ability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3-0242-01

財務會計課程是財會類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第二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在學習這門課程時,結合實際工作中常見業務,要求學生動用通用記賬憑證和相關賬簿進行實際操作訓練。但是因為涉及內容比較廣泛課時有限,一般每周六學時,大概十六周左右完成,很難達到一些常見業務的比較熟練操作,針對存貨這項工業企業必然核算的流動資產來說,登記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的訓練就不可能到位。然而,實際操作能力強一直以來是高職教育所要追求的一種目標。

針對上述情況,財務會計教學改革首先在2009級財會類高職學生完成第一學期的基礎會計學習之后全面推行。財務會計改革之后,教學時間由原來的一學期增加到兩個學期,時間上延長,同時在教學內容上也進行調整,針對學生就業企業的規模特點,對于中小企業不常見的業務不學習或少學習,有些核算內容雖然中小企業不常涉及,但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第四學期要參加社會考試,所以要同時兼顧學生在校期間的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內容,加強相關內容的學習。

雖然財務會計進行了改革,一些學習內容可以進行細致訓練,但是仍然略顯不足。

2010級學生入學就以財務會計為藍本,將基礎會計的必要知識點融入其中,既不耽誤學生在校期間考取會計上崗證,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各個具體賬戶的賬務處理訓練,同時又為學生在第四學期系統學習初級職稱的會計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次會計課程改革幅度大――涉及兩門重要的專業課: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時間緊――2010年暑期,距離開學上課的時間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所以決定先不在大范圍開展,而是選中會審專業2010級一個班的學生進行會計教學改革試點。

改革的大方向表現為開始就直接切入主題,通過兩大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引入六大類會計要素,五大類常用科目、賬戶。首先,要求學生熟悉五大類會計科目的名稱,強化記憶各類會計科目。

然后,依次學習賬戶的性質、會計等式、各類賬戶的記賬方向,之后就開始學習貨幣資金、應收款項等業務,必要的基礎會計知識點融入其中。

當然在有了改革的大方向之后,改革過程存在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生手里有財務會計課程教材和一本訓練冊,涉及基礎會計的內容,沒有具體教材,考慮到學生的負擔問題,不能給學生兩本獨立的教材。另外,拿著兩本教材也不利于學生把財務會計和基礎會計的知識融合在一起。②大篇幅先講理論再講業務,再訓練,效果不理想。③究竟在財務會計的哪部分內容恰當穿插基礎會計知識點不太容易把握。原來講授財務信手拈來使用的基礎會計知識點,現在直接說的時候,學生感覺挺茫然,所以就要及時補充知識點,講的時候還不能只局限于說,還要把它們寫出來,讓學生記錄到筆記本上,這樣就會將一個完整知識內容先人為打斷,然后再接續。④學生靈活處理業務的能力比較弱,教學過程中,第一遍的訓練通常是老師怎么說,學生怎么做。學生學的非常認真,這往往使得老師對一些知識也能夠重新有一個認識,重新思考,比如學生在學習實際成本法進行原材料的取得、發出核算時,有一個原材料入庫,但是發票賬單未到的業務,需要在月末做暫估入賬的處理,借方原材料,貸方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下月初沖減這筆業務,借方涉及原材料賬戶,在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計算發出存貨單位成本時不要考慮這部分。學生就有些不知所措,登賬時記錄,計算時不算在內,產生疑問,于是針對這一項業務,我寫了這方面的論文,以期改進這個估賬業務的處理方法。

每一個新事物的產生,伴生的總會有問題,有收獲。有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這才能真正將一件事情做好。

第2篇

在新課改理念下,動態生成的課堂已經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預設性、計劃性,學生不再那么“聽話”,常常會“節外生枝”。傳統教學中老師獨霸課堂、表現自己學識的“講堂”,變成了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學堂”,回歸到了教學的本位。教學中的一次經歷,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節課的開始,我把剛考過的單元試卷發給學生。我先向他們反饋了一下這次單元測試的情況,然后對出錯較多的題進行詳細講解。我剛想重點講一講最后一道應用題時,發現幾個學生在小聲嘀咕著什么。看到有的學生精力不集中,我有限的耐心抑不住內心的怒火,生氣地說:“你們幾個是不是想到我這里來,給同學們講一講!”話音剛落,教師里出奇地靜,令我沒想到的是有兩個學生果真舉起了手。他們的表現使我感到有些意外,頓了一下,我指著其中的一位說:“馮越,你來講一講吧。”只見這個學生略帶羞澀地走上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又是畫又是寫,并不時地講解著。我發現他的講解不亞于我的思考,學生中也不時發出共鳴,他們聽得非常認真。我被眼前的情景打動了,聽著他們的話語,看著他們豁然開朗的表情,我找到了我所追求的教學效果。這效果超越了我聲嘶力竭的講述,手舞足蹈的演示。我用手摸了一下馮越的腦袋,鼓勵他說:“你講的正是我要說的,下一次再上講臺大方些就更好了。”帶著我的夸獎,他滿足地回到了座位上。

這件事對我啟發很大。新課程改革要求老師和學生都要重新給自己定位,老師不再是原來高高在上的權威,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我想,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應根據不同的需要隨時進行換位,按照課標的要求努力為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創設充分展示創造性思維的機會和舞臺。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知識和潛能在探究和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整合、發展。這樣才能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也的確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作者單位 劉書華: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樂天小學

郭延順: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中心小學)

第3篇

關鍵詞:校企聯合辦學;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策略

一、校企聯合辦學

校企聯合辦學是指學校為了擴大生源、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和增加建設投入,把辦學籌資的方向轉移到社會的企業中去,形成了學校和企業共同辦學的形式。它是未來教育事業的主要發展趨勢。校企聯合辦學也是為了學校的就業需求和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所以在校企聯合辦學中,把學生培養成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和標準是最關鍵的。企業也可以為校方提供培訓機會,為學生營造真實的企業經營環境。校企聯合辦學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改變人才培養方式,和先進的辦學思想及實踐保持一致。校企聯合辦學的培養方針和傳統的培養研究型人才不同,它主要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滿足企業的標準。

二、校企聯合辦學財務管理

做好校企聯合辦學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保證校企雙方的利益是校企雙方合作成功的關鍵,也是校企雙方能夠長期合作的基礎。

(1)財務管理原則。校企聯合辦學財務管理和企業財務管理有所不同,根據對國內外校企聯合辦學案例的研究,主要依據下面三點管理原則。1)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校企聯合辦學企業一般都作為二級辦學實體,必須由學校統一領導來實行和管理各項辦學活動。聯合辦學企業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雙方建立聯合辦學管理部門作為企業的管理機構,學校財務處作為聯合辦學中學校僅有的財務管理部門,因此,聯合辦學企業的會計業務要放到財務處的財務管理工作中,但是對于大額資金的使用和預算管理等重要工作要通過雙方共建的管理部門進行決議后才能做出會計處理。2)資金集中管理。校企聯合辦學的資金必須放入學校統一開設的賬戶中,沒有學校的批準不能私自存放在商業銀行,這樣可以保證學校對校企聯合辦學的財務管理,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企業利用校企聯合辦學的名譽和資金進行貸款等活動,損害聯合辦學的利益,也影響聯合辦學的形象,使得校企合作成為“一次性合作”。3)嚴格的預算管理。對于校企聯合辦學單位的預算管理,要依據學校的預算管理辦法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科學的做出收支預算,并能夠依據預算嚴格控制財務支出。

(2)財務管理方式。根據校企聯合辦學的財務管理特殊性,主要通過會計記賬和會計委派來管理財務問題。會計記賬方式是指學校對所有財務進行統一的核算和管理,在學校財務處由專門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制訂校企聯合辦學的核算方法,然后會計記賬費用由聯合辦學單位給予。如果校企雙方辦學的規模很大,財務管理方面也會特別煩瑣,這樣可以由學校成立一個獨立的財務部門來專門管理聯合辦學的財務問題,并由學校委派會計人員,會計人員要經過財務處的培訓和指導,提高業務能力,然后運用編寫的核算軟件處理會計業務,委派會計的報酬記入到聯合辦學單位的管理成本當中。雖然校企聯合辦學單位對財務管理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仍然有一些缺陷,如學校主要是依據學校品牌作為無形資產投入,在投資核算方面特別模糊;對于現在主要采取的校企聯合辦學財務管理制度,并不能充分體現出投資雙方的回報。

三、校企聯合辦學會計核算

校企聯合辦學的會計核算與學校的會計核算和企業的會計核算都不同,在聯合辦學單位的會計核算中主要包含成本核算、資產核算、利潤分配和投資基金等,充分體現了投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于聯合辦學單位的財務管理有了更明確的數字化體現。聯合辦學的收入核算主要有教育事業的收入、科研事業的收入和項目基金等的核算,所有的收入都要統一計入辦學單位的賬戶中,不能私自開設賬戶,然后進行收入核算,要杜絕假公濟私行為,收入核算活動應由財務處直接管理。聯合辦學的支出核算主要有教學支出、科研支出和學生事務等的核算,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工作人員的工資報酬、課時費、教學材料費,房屋租金等的支出,所有的支出費用應該按照嚴格的預算來控制,并按照實際開支來管理,不能出現虛報的現象,也不能直接按照預算的結果代替,所有的開支都應該有合法的發票。利潤分配是在校企雙方聯合辦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雙方進行長遠合作的動力。在經過準確計算校企聯合辦學的收入和支出成本后,根據擬定的協議和財務制度進行利潤分配。年終時,由財務管理部門進行財務清查、核對和結算等,確定年終利潤,根據投資雙方的協定進行利潤分配。

四、完善校企聯合辦學中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策略

為了更好地適應校企聯合辦學管理的需要,消除影響我國校企聯合辦學的瓶頸問題,完善財務管理辦法,規范會計核算問題,借鑒我國舉辦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采取措施:

(1)正確定位校企合作單位利益關系。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合作雙方正確定位自己需承擔的責任,確認二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教育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同時具有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特征。正確定位校企合作單位的利益關系是完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前提。學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保證學生能夠了解最新的技術,和用人需求接軌。也要加大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力度,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實訓場地和機會,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工作,做好每一項的財務收入與支出的統計。企業是校企聯合辦學的直接用人單位,學校培養的人才將要步入企業工作,企業要大力支持學校的發展,不能只單純地考慮利益關系。要多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機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提高財務人員素質。為完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問題,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是非常關鍵的。校企雙方在選擇財務人員上應經過多重測試,必須具備一定財務管理專業知識、有責任心、細致認真的員工才能來承擔財務管理的工作。財務人員不僅要具有財務管理能力和會計核算能力,而且也應具備收支預算管理能力,合格的財務人員也應增加業務培訓,提升財務業務素養,不斷補充新的財務管理知識,為做好財務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規范校企聯合辦學的會計核算。在校企聯合辦學中也可以效仿股份制企業關于所有者權益的會計核算方法,把凈資產作為所有者權益來做會計核算,正確評估學校的無形資產,然后與實物投資作為股本在資產表中詳細列出,便于以后的利潤分配,也更有利于校企雙方的長期合作。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校企聯合辦學模式也越來越普遍。而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雙方的利益和合作意向。本文從校企聯合辦學的理論出發,詳細說明了校企合作辦學中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方面的有關問題,并提出了幾點策略,其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總之,在辦學中采取校企合作,不但充分地利用了社會資源,為學生成為一個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條件,也為校企雙方實現互惠互利創造了機會,這種模式將成為教育事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參考文獻:

[1] 李力.高校與企業聯合辦學的財務管理[J].事業財會,2003,5:6061.

第4篇

關鍵詞:中職;分層;分組;合作;教學;企業財務會計

近年來,中職生源不斷減少,招生分數一再下調,中職生中“學困生”的數量逐漸增多,“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中職教學環境。據筆者對教學模式的探索,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改善這一現象。分層分組合作教學,一方面體現了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另一方面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一、相關概念

1.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最早出現在美國。起初在部分美國教育學家的眼中,分層教學是一種歧視性的教學方式,不能體現出美國民主的一面。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大部分教育學家認為,學習者之間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將影響學習者的一生,教育者應該按照學習者的差異將他們培養成各式各樣具有不同能力、資格和水平的人才,所以分層教學是最有效的培養途徑。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成績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異,將學習基礎、學習成績相近的學生進行分層,為分層的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最終實現總體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

2.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自由競爭的需要,不僅要求教育培養大批人才,而且要求教育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于是出現了按能力、按成績分組的教學形式。因此,分組教學就是指教師將學習者按照學習能力的區別劃分成A組(成績最好)、B組(成績較好)、C組(成績較差),根據學生學習目標的不同,定期對每組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并通過考核評價決定學生升級或降級的教學組織形式。

3.合作學習

合作教學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大致可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全員互動三種形式。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知識的“傳授器”,而是如何設置語言環境,以誘發學生的背景知識結構,使學生理解、掌握新的知識;教學效果的好壞不是取決于教師講授的多少,而在于如何發揮教師的“媒介”作用;教學采用啟發式,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學習積極主動。因此,合作教學實質上是在分層分組教學活動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異質同組的組合,加強相互溝通,共同學習,以彌補分層教學在學生“學”方面的缺陷。

綜上所述,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相互輔助的教學方式,分層分組教學主要根據學生個體的異質,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合作教學則更加突出學生的學習方式,兩種方式相互支撐。隨著中職生源數量的減少,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方式成為培養學生的重要教學模式,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師在分層分組合作教學中要客觀公正地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并且要適時地根據學生的成績以及學生對企業財務會計的理解,對分組進行調整,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另外,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師在分層分組合作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鼓勵學生之間加強互動,實現師生之間的合作支持和生生之間的合作支持,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因此簡單來講,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分層分組合作教學就是在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分層分組教學、分層分組學習、合作教學、合作學習。

二、分層分組的原則

1.異質分組原則

異質分組是指將水平、性格各異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異質分組時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師除了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動機、性別差異和個性差異等。

2.少數原則

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相對其他課程難度較大。因此,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師要盡量控制分組的人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以少數為原則,每個小組4人為最佳,一般不要超過6人。這樣的分組方式能夠保證合作教學的效果,增加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機會。

3.適頻原則

分組確定以后,小組成員要盡量固定,切忌教師在分組后因個別學生的原因對小組進行調整,從而影響小組學習的效果。有規律地調整小組成員也不易太頻繁,調整時間大致為一個學期調整一次。

4.公平評價原則

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分層分組合作教學的核心就是機會均等,學生靠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學習的分組,因此,教師客觀公正的評價是分層分組教學良性運轉的根本。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要注重學生進行的程度,而不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心理,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三、分層分組合作教學的實施步驟

1.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

根據分層分組教學的原則,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性格差異以及性別差異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在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我們一般按照高層、普通層、基礎層將學生分成A、B、C三層,每個小組設置4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這三層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層次。比如,講授“收入和利潤”時,我會用到以下案例:

張某是甲公司的市場經理,他向乙公司出售了12件產品。銷售合同是在2012年4月27日簽訂的。合同規定,每件產品的目錄價格為1200元,但是,有5%的數量折扣,產品將于5月10日交貨。如果乙公司能在6月10日之前支付貨款,將給予所欠金額2%的現金折扣。5月10日,賣方按期交貨并于6月9日收到相應貨款。

講授完成后,我要求C層的學生能夠確認在該案例中收入是在4月、5月還是6月;要求B層的學生在掌握C層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確定收到現金后,應該如何進行會計處理;要求A層的學生在掌握B層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如果產品出現耗損,如何從所欠總金額中減去耗損金額,重新進行會計處理。只有這樣設計教學目標,才能做到班內有組,組組同質;組內有層,層層異質,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2.教師分層備課、授課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分層、分組的不同,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授課中要根據學生的分組、分層情況,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進行提問,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技能訓練。比如,在講授“貨幣資金”這一問題時,教師在備課和講授時就要明確通過講授讓C層的學生了解貨幣資金的范圍及內部控制制度、庫存現金的管理、銀行存款的管理,讓B層的學生在掌握C層學生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庫存現金收支的核算、備用金的核算、庫存現金清查與銀行存款的核對,讓A層的學生在掌握B層學生知識的基礎上,掌握銀行轉賬結算方式和其他貨幣資金的內容及其核算。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著眼于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另外,教師在課堂授課提問時要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切忌將難度較大的問題讓C、B層的學生回答,這樣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喪失,也不能將過于簡單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這樣會滋生學生的驕傲情緒,反而影響教學效果。

3.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分層分組教學的關鍵,是教育學的契合點。分層分組教學按照學生之間的差異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有利的分組條件,合作學習則是教學活動的進一步深化和鞏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師生互動合作和生生互動合作的機會,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減少性格之間的差異。比如,在講授“會計報表”問題時,我會根據學生的分層分組情況,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學生合作學習前,我會為學生提供一份財務報表,同時準備四個問題:

(1)這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哪項資產的金額最大?為什么公司在這項資產上作了大筆投資?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哪三項發生了最大的百分比變動?

(2)該公司利潤表上是凈利潤還是凈虧損?凈利潤或凈虧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多少?利潤表上的項目,哪三項發生了最大的百分比變動?

(3)從報表附注中選擇三項內容,并說明它們對信息使用者作出的決策有何影響。

(4)你認為這家公司的優勢和弱項何在?這幾個問題的設置同樣具有分層的因素,C層的學生要能解決前三個問題中的第一個,B層的學生要能夠解決前三個問題中的第二個,A層的學生要解決前三個問題中的第三個。第四個問題為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主題,學生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學習成績。

4.分層評價

評價分層是分層分組合作教學的重要環節,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學生對相同問題的掌握情況不盡一樣,B層的學生覺得難度適中的問題,A層的學生可能覺得比較簡單,但對于C層的學生來講難度可能就比較大,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各層次學生評價的客觀性。評價分層主要體現在課堂提問、課后練習、技能訓練、考核考生等環節當中,教師要按照分層教學目標,把握學生對問題的掌握情況,重視學生的進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夠采取分層考核的辦法,根據A、B、C三層學生的學習目標差異,制訂不同的考核方式,增強C層學生的學習信心,鼓勵C層學生更進一步,同時激發A層學生求知的欲望。

綜上所述,在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采用分層分組合作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體現了“有教無類”的教學策略,改變了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各層次學生學習《企業財務會計》課程的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虹.淺談交際法教學在聽力課堂上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7).

[2]龐益榮.會計專業分層次遞進教學初探[J].現代教育,2011(7).

第5篇

[論文摘要] 會計這一職業是伴隨著錢財的出現而自然演化而來的,是一種社會需要,而且這種需要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日益壯大——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我們不是天生就會做會計的,一名好的會計是經過一系列系統的學習和工作而逐漸造就的。在造就一名高級會計的過程中,課程教學是一項非常基礎、非常重要的程序,而在現今的會計行業里,需求量正日益增加的是高級財務會計,因為現在各個行業里要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1我國高校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對高級財務會計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高校中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增加。從2005年開始,就不斷地有名牌高校開設非會計學專業的會計學精品課程,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滿足了社會的需要,也取得了基礎性的成功。從中取得經驗以后,各高校的會計學專業的精品課程群也不斷建設起來,各高校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在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存有很大的不足,有待改進。 

2我國高校高級財務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們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改進的過程中取得進步,認識錯誤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進步的過程。落實到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不足,通過對這些不足的認識和改進而取得進步。 

2.1高級財務會計教學內容上的不足 

2.1.1教學內容上的創新性不強 

世間存在的事物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是隨著時展而不斷發展的。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在教學內容上也同樣存在不足,有待改進。會計是一種很古老的職業,但是同時它又是一個前沿學科,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會計教學分為兩個方面——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會計學的創新也體現在這兩個方面上。 

會計是一門需要實踐經驗,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和進步的學科。而在傳統的會計教學中非常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脫離了會計的實務性,這也是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之一——沒有經驗。雖然我們會反駁說誰一開始就有經驗啊?但是如果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多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彌補的。 

在理論內容上我們偏重于傳統基礎理論的學習,沒有兼顧會計前瞻性的內容,這也是影響高級財務會計教學內容創新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只有了解了前瞻性內容之后,才能真正認識到這門學科現存的不足,在想方設法彌補這些不足之后我們的教學內容才會實現真正的創新。 

2.1.2高校會計教學課時分配不科學 

高校擴招后學生多了,學校開設的課程也多了,所以相應的每門課程的課時減少了,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也不例外。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的限制,所以很多內容都講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對老師的要求就相應地提高了。如果老師知道哪一方面的內容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在這一方面花費更多的課時,那么學生將來會畢生受益的。反之,如果老師對會計這一行業根本不了解,對現今社會會計需要具備什么技能也不知道,那么他就不會知道這一個學期的課時該怎么分配,長此以往對學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2.2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上的不足 

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填鴨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雖然我們都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不好的一面,也在不斷地改進,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已經根深蒂固,一時也很難根除。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影響就是它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現今學生自主性空前高漲的時代。 

3針對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中的不足采取相應的措施 

有不足我們就改進,有錯誤我們就糾正,我們不是諱疾忌醫的蔡桓公,我們要做不恥下問的孔子。前者得到的是一時的顏面,但是最后卻害自己,遺臭萬年;后者不恥下問,雖然在外人看來是很沒面子的事,但是卻真正學到了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而且萬古流芳。 

3.1改進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 

3.1.1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日常的備課是老師最基本的功課,而備課的內容正是我們要在課堂上講授給學生的內容。針對會計學課程創新性不足的缺點,授課老師需要多花點功夫在內容更新上。平時老師可以多關注本專業的發展,有什么最前沿的研究,把這些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里,雖然學生可能不懂,但是了解一下總沒壞處。再者,在講課內容中,不要只講課本上的知識,這樣不僅抽象而且同學還不易理解,在課堂上多穿插一些實例,尤其是發生在同學們身邊的例子,這樣的內容不僅有趣,而且還有助于同學們理解。 

在實踐務實方面,我們不能局限于課本,要更好地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平時多開一些實踐課,使學生在學校里初步了解會計行業的工作流程。在基本知識牢固以后,逐漸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多給學生一些實習的機會,使其在找工作時不至于什么都不會。 

3.1.2使課時分配更加科學化和實用化 

課時的分配就相當于我們教學重點的分配,而我們的教學重點都應該是將來學生步入社會之后能用得上而且是必需的東西,所以課時的分配十分重要。在這方面,作為老師還是要了解本專業一些前沿的東西,知道專業的發展方向,由此對相應的內容作課時上的增減。 

3.2改進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方法 

現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日益迅速,它在教學上的應用也日益廣泛。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得傳統的老師板書學生抄的教學方法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它節約了課堂時間,使得老師有時間多講一些其他的內容。 

但是,只使用多媒體做課件減少板書時間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現在會計行業的基本業務大都要用到電腦,我們可以根據這一特點使得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能夠熟悉和掌握這些基本流程,這對學生將來找工作會是一大助力。 

4總結 

我國的會計行業一直在改革,因為我們要緊跟時展的步伐,要想不落后就只能前進。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也是如此,課程改革十分重要。希望對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助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奇杰. 會計學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視角[j]. 會計之友,2010(35). 

[2] 易超群. 淺談高校會計課程教學[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5). 

第6篇

一、財務會計學課程在會計學科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學科的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財務會計類課程、管理會計類課程、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類課程、審計類課程和財務管理類課程。我們根據會計基本理論和企業會計準則來編排財務會計類課程,財務會計類課程主要涉及會計循環、各項會計要素的核算和財務報表的編制及分析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是會計需要向高層匯報的內容。由于經濟市場的不穩定性和市場資本的日益龐大,對外報告會計的財務會計類課程成了會計學專業的主要課程,這決定著會計學這一專業的體系建構完整性。財務會計學課程有很多不同的組成部分,本文主要深入探索中級會計學課程,中級會計學課程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連接整個課程體系的內容和結構,對于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和指導作用。

二、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

通過對中國人民大學的財務會計類課程的研究,我們發現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中國人民大學是我國著名的會計類專業的大學,他們已經通過EQUIS (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歐洲質量改進體系)和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兩項的國際認證。他們提供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有以下兩個方面:

1.企業管理中引入財務會計學進行管理實踐。EQUIS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注重理論和企業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所以教師在財務會計類課程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不能空洞說教。會計的主要作用就是使領導者直觀的了解到企業業務的運營情況和具體營利方案存在的有利條件和弊端,進而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這對財務會計學教學的老師提出了挑戰,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推陳出新,不僅僅把會計看做記賬和制作財務報表的機器,而要能結合企業的實際,設計、講解更多與企業的發展相關的問題,比如:淘寶、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公司的崛起是否給傳統零售業造成壓力,蘇寧電器、掌趣科技等輕資產公司快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東方科技、華域汽車在主要營收之外串聯起其他交易收入的經營模式的優點是什么?講課的目的是使同學們對現代企業的業務范圍、營收方式有一個深入的掌握,只有這樣財務會計學這門學科才成為一個體系,具有真正的完整性;同學們也只有深入企業真正的實踐過財務會計學相關方面的工作,才能明白它的現實意義,才算對這一學科有相應的把握和發展的基礎。

2.把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力作為財務會計教學的主要工作。EQUIS認證、AACSB認證重要標準之二是注重學科教學的創新優勢的培養。他們根據企業的會計準則,展開項目的核算及財務報表的編排制作等方面業務的講解。這樣的課程講解模式的缺點在于企業中關于會計的條文準則有時很不靈活,過于教條,不能適應新情況的發展變化,所以這成為老師們需要解決的又一個問題。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企業的財務資金的流轉的模式也在不斷改變,因此財務會計學的教學不只是對理論的解釋和說明那么簡單,還要在講解中結合現代企業的財務會計發展案例進行創新意識的教學活動。財務會計學教學的創新能力指的是培養會計職業判斷力,能夠根據課堂講述的知識結構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財務會計學教學不僅是老師教的活動更是學生學的活動,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只是學習書本上講的東西,更要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案例進行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獨立自主的解決之前沒有見過的問題。高等學校的教育與其說教會同學們知識,不如說教會同學們學習的方法、處理問題的能力,簡而言之是一種職業本能的判斷力,只有擁有這種判斷力,同學們才能在之后的職業生涯中有所建樹。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財務會計學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基礎是要保持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的中國特色,根據中國現實進行有必要的延伸。財務會計基本理論、會計要素核算、財務報告編排制作和分析是構成財務會計學課程的主要內容,他們互相聯系,組成一個系統的組織結構,前后形成緊密的邏輯關系。這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于:金融資產、股票債權投資和固有資產的統計,公司負債、營業收入及所得稅費的統計與分析,財務報表的編排制作及分析等。

財務會計學課程重難點的教學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首先主講老師應該對課堂所需要講的內容、經典案例和組織形式有所準備,特別是重點難點內容典型實例的準備;其次學生課前要進行預習,針對不會的內容做好筆記記錄,重難點內容要反復的學習,最終達到能和同學討論解決的目的,當然過于難的問題還是要詢問老師。如此充分的準備之后,老師和同學們就會對本課的內容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進而提出有深度的有建設性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會超出老師和同學們的預料,比如:公允價值計量一課中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不是由公允價值引起的?

美國的國會議員提出這樣的質疑,我們當然也不能回避這個問題,金融危機表面上看來是資本市場的泡沫經濟的破產,實際遠沒有這么簡單,它是由多種因素作用導致的結果,而財務會計又在中間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因此老師在回答這方面的問題時要謹慎,有著重點,主要著重于財務會計方面內容的講解。這時的會計就不單單是會計那么簡單,它作為整個經濟市場重要的一環,對經濟的平穩運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人可以確定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財務會計無關。老師們應該結合當今世界的發展形勢、存在的問題進行財務會計學的講解,不能空洞說教。對于重難點內容我們更要格外的注意,耐心細致的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那些似是而非的問題也要有所解釋,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掌握重難點;課下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成立小組探討解答問題,或者預留作業,實時的了解同學們的學習進度,達到鞏固練習熟練運用這門知識的效果。

財務會計學課程的教學主要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突出實踐,通過實踐來真正的培養創新精神,把握時展所帶來的問題,最終解決它。因此學科老師多年來不斷進行總結思考,探索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目標、緊跟時代潮流、注重實踐教學,具體的改革方式有以下幾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實例分析、專題討論和多媒體實驗教學等,促進同學消化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成立實驗室,實現會計公司、國有大中型企業“三位一體”全方位教學實踐;建設“會計與財務案例庫”,豐富案例教學資料和已有內容,便于老師們的教學和學生查閱。

四、學習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EQUIS(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歐洲質量改進體系)和AACSB認證有利于AOL

第7篇

一、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目前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結構劃分不明確

財務會計學課程一般分為初級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3部分。但對于初級、中級、高級的財務會計學課程應該包含的內容,卻沒有統一的認識。在實際的課程內容和教材編寫上難以把握。例如。對于企業最基本、最簡單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程序和方法、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財務會計報告等理論內容。初級會計學闡述過,中級會計學有涉及,高級會計學也有描述,且基本內容差異不大。又如,獨資、合伙企業財務會計學知識,本來屬于初級財務會計學知識,但卻列入高級會計學,造成高級會計學課程內容“忽‘高’忽‘初”.難以形成系統的體系毗又如,非貨幣易,在企業中也是常見業務,其處理的基本內容應放在中級會計。而不是高級會計。

2課程內容體系條塊分散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的章節安排基本上是按會計要素內容的不同來分類設置的。一項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往往涉及多個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這必定會造成相同經濟業務在不同章節體系中的重復論述以及課程容量的虛增等。例如,現金折扣的總價法、凈價法的處理,涉及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及主營業務收入等,至少在3個會計要素中重復講述。又如,非貨幣易本是一項完整的經濟業務,按會計要素順序來安排,就會造成內容分割,人為增大教學難度。很多會計理論和會計準則的內容是對某一類或全部會計業務的總體描述,在結構上是不宜進行條塊拆分的。例如,中級會計學往往將關于資產減值業務的論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項資產業務處理的條塊體系中。實際上,資產減值業務是資產期末計價會計方法的具體應用,其凝練度較高,應該集中加以比較論述,這樣既可以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進行系統、直觀的對比,也可以幫助學習對象充分了解資產減值業務的實質,有利于專業理論被系統地消化和吸收。

3.專業理論與實務層次級差不夠合理

初級、中級、高級會計學的專業理論級差層次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兩頭小、中間大”。初級會計學部分原理、概念描述過多。而實務操作內容簡單、數量較少;相對于初級會計課程而言。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和難度急劇增加。造成初級會計學起來太容易,中級財務會計又太難。學生難以適應腳。高級會計本應體現專業理論與實務的高度統一.但實際上該部分內容往往是對初級、中級理論與實務內容的重復描述。出現重實務、輕理論的現象,有高級會計實務之嫌。

4.實驗教學薄弱

財務會計是實踐性很強的的課程,由于種種原因,安排學生到企業中實踐越來越難。很多學校都采用手工及電算化模擬實習。電算化模塊主要是針對企業實際開發的,與教學實踐結合不好。

二、財務會計課程體系模塊的劃分構想

針對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的目前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應調整初級會計、中級會計和高級會計的內容體系安排,同時對中級財務會計內容在教學安排和教材編寫中做重新劃分。并加強實踐環節。筆者對財務會計課程體系模塊的劃分構想如下:

1.初級板塊

分為3個子模塊:會計原理、會計基礎、與中級財務會計的銜接模塊。會計原理子模塊主要包括:會計基本理論的內容,如會計的涵義、目標、職能,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原理及其應用等:會計基礎子模塊主要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核算程序等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工作組織(會計處理流程);與中級財務會計的銜接模塊主要包括:會計核算的基本準則、賬戶按用途和結構分類、企業的資金循環業務流程、銀行結算方式及簡單的票據業務、稅收基本業務等一系列內容,應將貨幣資金的核算、與貨幣資金收付直接相關的其他會計要素的初始確認和簡單計量、經營成果的簡單核算與計量等作為最基本的會計業務處理置于初級會計學部分。

2中級板塊

鑒于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長期采用以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來劃分教學內容的習慣和以會計要素劃分基本教學內容具有的簡潔、與會計報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優勢,對于企業生產經營基本業務內容,如供應、生產、銷售、資金籌集、利潤形成和分配等仍以會計要素來劃分,有利于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業務的核算原則和基本的會計處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考慮業務本身的整體性,會計要素之間重復確認和計量的內容應視情況刪減,進行整合。其他仍屬于企業常規常見業務,但有一定理論和實踐難度的內容。如投資、資產計價、資產減值、借款費用、非貨幣交易、債務重組等,應以會計原則為導向來安排。注重內容的整體性。劃分中級會計內容,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從會計原則高度認識和理解財務會計的要求。新晨

3.高級板塊

高級會計學主要是從會計原則的理論高度出發。結合具體會計準則的基本規定和具體要求。闡述財務會計信息在特定條件下的確認和計量。為全面且高質量地輸出會計信息而服務口】。高級板塊內容應涵蓋企業業務中一些常規內容的延伸,屬于成長中不太成熟的內容,如商品期貨會計、退休金(企業年金)會計、融資租賃會計、中期報告和分部報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會計假設的特殊業務。如合并會計報表、分支機構會計、外幣報表折算、物價變動會計、衍生金融工具、企業清算、重組、破產、企業合并與分立。

4.實踐板塊

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環節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知度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實踐進一步形成初級、中級、高級會計之間的聯系。隨著對大學本科教育教學目標定位的調整。應更加重視財務會計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板塊內容應包括初級會計實踐和中級會計的實踐。初級會計實踐圍繞初級板塊內容進行。可將實驗室的模擬實習與教學計劃中的專業認識實習結合。中級會計實習,既應重視對財務會計核算業務的實習。更應聯系企業的生產、營銷、人力資源等方面來進行。

參考文獻

[1]荊新,孫茂竹,張玉周.財務會計學課程設計的一種新方案[J].會計研究,2002(6):36.

第8篇

一、財務≠會計

長期以來,關于財務與會計的聯系和區別的爭論一直未停止過,此類爭論的焦點主要是“誰大誰小”的問題,即是“大財務”和“大會計”的爭論。前者認為財務包含了會計,后者則認為會計包含了財務。通過長期的爭辯,大多數學者認為,財務與會計是兩門學科。財務是國家財政體系的基礎,它從一產生就擔負著籌集、組織、監督、正確處理和調整資金各種經濟關系的重任;隨著國內、國際經濟的運營,還向外匯風險防范、國際避稅等方面拓展。而會計則是確認、記錄、計量和報告經濟活動,并向相關利益者提供決策所用的會計信息。(劉曉棠、孔凡莉,2004)財務與會計的區別,綜合起來有:

(1)會計與財務的概念不同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全面地、系統地、綜合地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的過程”,財務是“通過合理的財務制度安排、財務戰略設計和財務策略運作,有效地培育和配置財務硬資源和軟資源,以求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和協調化,維持理財主體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是理論研究、課程設置上,還是實務操作、職能科室的安排上,都是既有會計又有財務的,比如科研室有財務研究室,會計研究室,課程安排上有財務學和會計學.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和會計功能也是分設的,這些都說明財務與會計是相并行而存在的,不是同一個事物。(劉曉棠、孔凡莉,2004)

(2)會計與財務的職能不同

財務與會計的概念不同。二者的職能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一般說來。會計的職能主要是反映和監督;財務的職能主要是預測、決策、協調和控制。會計的反映職能又可以分解為確認、計量、核算和報告職能,即會計是對企業所發生的一切會汁事項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會計在對生產經營活動核算的同時.以國家的法令、法規和制度進行控制、干預和指導,確保生產經營活動合法、合理有序高效地發展。財務的協調職能是指協調企業與國家、企業與其他經濟組織及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的職責和功能.財務的控制職能是指通過編制財務預算,進行財務分析,來控制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的職責和功能由于財務與會計在職能上存在差異,作為完成職能結果的財務報表與會計報表不應是同一種報表。(夏既明,2002)

(3)財務與會計的依據不同

會計核算的依據是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具體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用由單位根據國家統一會計政策、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選定的。而財務管理的依據是在國家政策法律允許范圍內,根據管理當局的意圖,單位制定的內部財務管理辦法,享有獨立理財自和自主決策權。(施逢武、田斌,2004)

(4)會計與財務的責任主體和責任對象不同

企業本質上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在信息非對稱的條件下,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在獲取企業實際控制權方面處于有利地位,其他利小勢微的主體利益很難得到保證,甚至受到損害,與此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會計工作要求本著客觀、公允的原則對各利益主體負責。會計工作的責任對象就不僅僅是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還應包括國家財稅及主管部門、銀行等債權人,也包括企業的職工和潛在的投資者等。會計工作應負責向各利益主體提供客觀、可靠、及時的會計信息,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盈虧情況、償債能力、企業發展前景等有關信息。各利益主體作為信息使用者,則依據會計所提供的信息,結合本主體的利益要求和財務狀況,作出相應的決策。然而,實踐中在較長時期一直未明確會計工作的責任主體,導致會計信息存在著嚴重的失真,甚至是惡意的編造和篡改,影響和誤導了相關主體的決策。為此,新《會計法》第四條明確要求,“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就是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或企業就是董事長。所以,單位負責人及其所控制的會計人員就是會計工作的責任主體。(許小青、廖春玲,2002)

(5)會計與財務的工作內容不同

企業財務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理財,它包括資金籌集、風險預測、投資機會的選擇、資產管理、成本費用開支范圍及標準管理、盈虧計算與分配以及企業清算等。而會計的內容主要是從事核算及信息的提供工作,它主要包括會計的有關概念與定義,要求內容的確定,計算方法、科目設置及分類、核算程序、賬務處理、報表編審及信息提供等等。(叢佩茹,1995)

(6)財務與會計的工作性質不同

從財務與會計的工作性質看,財務與會計有質的區別,歸納如下表:(湯業國、張宏偉,1996)

項目會計工作財務工作

工作對象資金運動中能貨幣計量的經濟業務組織資金運動中的資金核定、籌集、運用以及分配各環節

工作方法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審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相結合

工作原則客觀、真實、可比、一致、穩健、重要、歷史成本、明晰等適應環境平衡收支、系統協調、優化比例、靈活組織資金運動

工作目的提供系統的、完整的、真實的、有用的會計信息優化財務狀況、控制風險,合理收益分配、增加所有者權益

工作依據會計準則體系企業財務制度、財務管理方法

工作程序取得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編制報表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是一種典型的管理活動程序

工作要求合乎規范與慣例,信息真實有用合乎管理目的

工作人員知識結構會計慣例、簿記、會計原理、專業會計、經營知識金融理論與實務、投資理論與實務、管理學、財務學、會計學

由此可見,財務和會計是兩門學科,在會計準則中不宜使用財務報告、財務報表等財務學的專業術語,應當使用會計學的專業術語。因此,財務報告≠會計報告,財務報表≠會計報表。

二、報告≠報表

從漢語詞組的含義上講:報告①把事情或意見正式告訴上級或群眾;②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上級或群眾所做的正式陳述。報表是指向上級報告情況的表格。(編輯室,1995)

從會計學科上講:“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會計法》第20條)“財務會計報告是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財務會計報告包括財務報表(作者注:稱‘會計報表’更準確)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財務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及其附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44條)。因此,會計報告≠會計報表,財務報告≠財務報表。

三、財務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報表的關系

由前可知,財務報告≠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報表。會計報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組成部分。“財務會計”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財務學和會計學(FinanceandAccounting);二是相對管理會計(ManagementAccounting)而言的企業對外會計——財務會計(FinancialAccounting)。國家制定統一的會計法規制度的初衷,就是要規范“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會計報表種類和格式、會計報告附注的主要內容等”,而“企業內部管理需要的會計報表由企業自行規定”(《企業會計制度•2001》第153條)。可見,會計準則中的“財務會計”是指的后者,即就是一般常說的“企業會計”。所以,在會計準則中統一使用“財務會計報告”更為科學。另外,自《企業會計制度•2001》頒發以來,國家就再沒有單獨制定財務制度,而是并入會計制度之中,從完善會計制度內容角度將財務制度的內容融化其中。所以,使用“財務會計報告”更加確切。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會計報表是根據日常會計核算資料,通過歸集、整理、加工、匯總,用以反映企業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和現金變動情況的表式書面文件。編制會計報表是會計核算的一種專門方法,也是會計信息系統的最后環節和最終結果。

會計報表原稱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組成部分。由于它的編制依據來源是會計核算,要遵守會計準則、會計法規,并以規范的格式定期反映,故理論界常將財務報表稱為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的基本特征:以會計核算資料為依據;需要對會計核算資料進行加工;定期編制;表格式為主;通用式(具有法律規范);資本運動(會計信息運行系統)的最終結果。財務報告、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報表三者的關系如下圖:

結論:會計報表提法科學。在財務管理學中宜用“財務報表”;在會計學中宜用“會計報表”;在會計法規中宜用“財務會計報告”。

參考資料

1.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2001,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2.編寫組:最新企業會計準則講解與運用,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年;

3.叢佩茹:企業財務與會計的關系,黑龍江財會1995年第9期;

4.湯業國、張宏偉:論財務與會計的區別,四川會計1996年第7期;

5.夏既明:會計報告、財務報表和財務會計報告辨析,會計之友2002年第3期;

6.許小青、廖春玲:試論財務與會計的聯系和區別,江西財稅與會計2002第3期;

7.施逢武、田斌:怎樣區別財務與會計,中國工會財會2004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