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10 10:19:3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化學污染防治措施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污染;防治
1引言
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樣品包含海水、生物體、沉積物等,組成復雜,檢測項目多。在樣品的分析檢測過程中,會大量使用化學藥品,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會產生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其在監測海洋環境狀況的同時,本身也成為了一個典型的污染源。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實驗室的污染問題備受關注。本文分析了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的主要污染來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2污染來源及危害
2.1廢液污染
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產生的廢液分為三類,即實驗原廢液、一般實驗廢水、生活廢水,來源于多余的樣品、標準曲線及樣品分析殘液、失效的貯藏液和洗液、大量的洗滌水等。幾乎所有的常規分析項目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廢液污染問題。這些廢液成分復雜,包括最常見的有機物、強酸堿廢液、重金屬離子和有害微生物及相對少見的氰化物、細菌、藥殘等[1]。目前,我國部分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未具備良好的廢液處理條件,甚至有直接排放的現象,對環境造成污染。
2.2廢氣污染
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產生的廢氣主要集中在樣品試劑、分析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有機溶劑的揮發及標氣的泄漏等。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較多,成分復雜,排放具間歇性,主要有有機氣體和無機氣體兩大類,如酸霧、甲烷、正己烷、乙醚、鹵化氫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若直接排放到大氣當中,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質量造成危害。
2.3固體廢棄物污染
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自多余樣品、分析產物、殘留失效的化學試劑、消耗或破損的實驗用品等。這些固體廢物成分復雜,涵蓋各類化學、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過期失效的化學試劑,處理稍有不慎,即容易危害土壤以及地下水環境,導致較嚴重的污染事故。
3防治措施
3.1建設污染防治設施
《環境保護法》規定:“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睘榱私档蛯嶒炇覍Νh境的污染,應把實驗室環境保護系統納入實驗室設計與建設中,使之成為實驗室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而有利于貫徹落實各項實驗室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2]。建設廢水處理系統,一般實驗廢水和生活廢水應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通過酸堿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鈉氧化處理、生物接觸氧化等工藝措施處理后達標排放。建設實驗室廢氣處理系統,具體根據實驗室廢氣的特點來選擇處理方法,如建設酸霧凈化塔,采用濕法處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酸性廢氣,建設活性炭吸附裝置,采用干法處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機氣體。建設專門分類存放點,用于貯存、管理固體廢棄物。
3.2妥善收集、貯存、處置實驗室廢棄化學品
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原廢液、固體及可收集的氣體等廢棄化學品應遵循科學的收集技術規范[3]。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化學品分為無機濃酸溶液及其相關化合物、有機酸、有機堿、自燃物質、遇水反應的物質等19類。執行廢棄化學品分類的人員應熟悉其物理、化學、毒害等特性,并做好分類。實驗室應在合適位置明示《實驗室廢棄化學品分類表》,以方便相關操作人員正確分類識別和棄置廢棄化學品,并做好標識。如需對廢棄化學品進行混合收集,收集前應明確其成分,以確保它們之間的相容性,使當兩種以上廢棄化學品混合,或與收集容器、材料接觸時不會發生放熱、著火、爆炸、有毒有害物質產生等反應。在進行相關操作時,應做好個體防護。盛裝廢棄化學品的包裝容器應張貼規范的標簽,貯存設施或區域應設立醒目的警告標志。若無妥善處理的技術設施,應將廢棄化學品收集交給具有相應處理資質的經營者進行轉運、處理處置,對不明廢棄化學品不得擅自處理,嚴禁擅自傾倒、排放或交未取得經營資格的單位進行處理處置。
3.3推行清潔實驗
將清潔生產的先進理念引入實驗室檢驗檢測過程中,以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實現實驗室廢棄物減量化,以期減少對環境的風險。一般一個項目的檢測方法有多種,在保證監測質量的前提下,適當減少和調整化學藥品的用量,選擇污染較小的分析方法,優先選擇無毒害、無污染或低毒害、低污染的試劑,保證好用藥的順序,對于其中即將過期的一些化學試劑,必須優先使用。積極采用先進的檢驗檢測技術和儀器設備,替代傳統的化學試劑法,減少化學試劑的用量[4]。在滿足檢測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采樣,控制多余樣品的廢棄量。
3.4強化監管力度
將實驗室的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實驗室管體體系,形成《環境保護管理程序文件》和制度,將該項工作貫穿實驗室整個管理過程,以對檢測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進行控制,保障實驗室安全、衛生、整潔有序,保證廢棄物處理符合環保和安全要求。對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情況要詳細記錄,廢棄物處理過程要填寫設計好的《實驗室廢棄物處理記錄表》,做好臺賬,使每批廢棄物從產生、收集、轉運、處置情況可追溯。
3.5提高環保意識,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
應使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牢固樹立自己是環境保護工作的踐行者,不是環境的破壞者的意識,在工作中自覺地按相關規定適量取用藥品和試劑,規范操作,不隨意傾倒實驗廢液,不隨意丟棄固體廢棄物,及時妥善的處置好實驗廢棄物,養成良好的實驗作風和工作習慣。充分考慮實驗室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是否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是否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杜絕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4結語
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作為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技術支撐機構,其不應該反而成為一個典型的環境污染源。采取積極措施,妥善處理好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污染,減排控污,最大限度的減小對環境的破壞,是其貫穿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廖京勇.環境監測實驗室的環境污染分析及防治探討[J].廣東化工,2015(42):194~195.
[2]黃家聲,譚錦春.實驗室設計與建設指南[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102~105.
[3]GB/T31190-2014.實驗室廢棄化學品收集技術規范[S].
【關鍵詞】水污染;種類;危害;處理方法
目前,水污染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危害,同時也是影響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環境保護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當前水資源帶來的危害,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凈化水資源,為我國環境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的同時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一、水污染的種類和危害
水體污染是現目前水資源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而中國又已經被列為缺水國家之一,而恰恰又是這個時候我們的水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了,在中國有很多水是因為被污染過后不能在使用,縱然有水處理設備但也不能用于飲用,只能讓水再生用于其他行業。從這些種種就可以看出水污染的嚴重。這里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水污染的種類和危害:
1、生物污染。生物污染是指生活污水、糞便垃圾、生物制品廠、牲畜養殖場、屠宰廠等污水、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支原體、寄生蟲等,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入環境,從而引起的水源污染。該類污染可能導致某些介水傳染的疾病,包括:傷寒、副傷寒、沙門菌病、腸熱、痢疾、霍亂、甲型肝炎、蛔蟲病、病毒流行性腹瀉等,生物污染可引起傳染病的流行,由水污染引起的傳染病種類繁多,有細菌性、病毒性及原蟲性三類傳染病,常見的病原體有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腺病毒、鉤端螺旋體、阿米巴原蟲等,能引起各相關的傳染病。
2、化學污染?;瘜W污染包括以重金屬為主的無機物污染與人工合成的有機物污染。該類污染的危害與微生物所造成的污染不同,其對健康的危害是潛在的,特別是蓄積性毒物和致癌物質。人工合成的有機物種類繁多,部分結構穩定,在環境中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降解完全,長期殘留在環境中,多種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和毒性,對健康產生潛在危害。據WHO報道,世界水體中可檢查出2221種化學物質,其中飲水中有害有機污染物765種,經鑒定確認其中致癌物20種,可疑致癌物23種,致突變物56種,促癌劑18種。
3、其他污染物 。一是甲基叔丁醚。該物質是目前汽油中添加劑鉛的替代物,已經被證實是強致癌物,主要通過城市路網的加油站、輸油管、儲油罐的泄漏,污染地下水從而進入環境;二是藻毒素。我國絕大多數湖泊、水庫都遭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中氮、磷含量增多,致使藻類瘋長,一些藻類能產生毒素,其中微囊藻毒素最為多見,它的生物活性之一是肝毒作用,可引起急性肝中毒,有極強促進肝癌形成作用;三是抗生素。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水中抗生素的問題,細菌、病毒長期暴露在微濃度的抗生素環境下,將逐漸產生抗藥基因,人體內積累抗生素,今后人類得病后,現有抗生素的有效性值得懷疑,北京大學胡建英教授已在鄭州的黃河水源中檢出抗生素;四是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指新發現的一些微生物物種,包括軍團菌、隱孢子蟲、賈第鞭毛蟲等,因其有堅硬的外殼,并具有一定的抗氯性,一般自來水處理工藝無法將其去除,甚至抗生素都不能進入其體內,將其殺死。它們通過飲用被污染的水或接觸傳播到人的腸道內,人染病后的癥狀主要有:身體疼痛、排氣、腫脹、體重下降、嘔吐、低燒和嚴重性脫水腹瀉,健康的人一般持續發病10-14天,然后恢復正常。
二、水污染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
廢水處理基本方法廢水處理方法的選擇取決于廢水中污染物的性質、組成、狀態及對水質的要求。一般廢水的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及生物法三大類。
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處理、分離和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對密度大于1的懸浮顆粒的同時回收這些顆粒物;浮選法(或氣浮法)可除去乳狀油滴或相對密度近于1的懸浮物;過濾法可除去水中的懸浮顆粒;蒸發法用于濃縮廢水中不揮發性的可溶性物質等。
2、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或物理化學作用回收可溶性廢物或膠體物質,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堿性廢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廢物在兩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類、重金屬等;氧化還原法用來除去廢水中還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殺滅天然水體中的病原菌等。
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物。例如,生物過濾法和活性污泥法用來處理生活污水或有機生產廢水,使有機物轉化降解成無機鹽而得到凈化。
以上的方法各有其適應的范圍,必須要取長補短,相互補充,往往很難用一種方法就能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究竟采用哪種方法處理,首先是根據廢水的水質和水量、水排放時對水的要求、廢物回收的經濟價值、處理方法的特點等,然后通過調查研究,進行科學試驗。并按照廢水排放的指標、地區的情況和技術可行性而確定。
綜上所述,水污染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終危害廣大人群健康。對水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水資源保護工作者,必須緊密結合時展的需要,著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認真分析當前我國水污染的現狀和導致我國水污染嚴重的成因.治理污染源,保護水源凈化水源,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楊軍.工業廢物治理技術[J].化工環保,2009,29(1):1~4.
[2]中國水利部.200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Z].北京,2008,10.
[3]郭曉東,李喜才.城市水污染問題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傳播,2012,10:48.
[4]黎慧卉.淺談水污染的現狀及防治措施[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2:168-169.
在化學教學中應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聯系環境保護的知識,重點介紹大氣水體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有關大氣污染的教學
1、CO污染。在進行初中化學CO性質教學時,教師要向學生介紹CO是大氣污染物之一,它可以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氣(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萬人雙目失明。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氣中的重要污染物。礦物質的燃燒,硫酸廠、硝酸廠的廢氣,發電廠的“黃龍”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為大氣污染的元兇,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對人體有刺激作用,其毒性為CO的五倍,NO結合血紅蛋白的能力強于CO,如空氣中NO2濃度達到0.5ppm可使樹葉全部掉光。
3、鹵代烴污染。講鹵代烴時要介紹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氣后可破壞臭氧層。目前臭氧層已經出現了空洞,減弱了臭氧層對陽光中紫外線的阻擋作用,使人類患皮膚癌的可能性增加。有人預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膚癌患者會因臭氧層空洞而顯著增多,紫外線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時白內障病人數也會大增。
4、CO2污染。結合講CO2性質,介紹空氣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溫室效應。
有機物的燃燒使大氣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氣侯變曖,有人預計到下世紀未全球氣溫可平均升高2.5℃--5.5℃,將使冰川融化,許多島嶼被海水淹沒。
防治措施:減少空氣中CO2的排放量,充分利用電能、太陽能、同時要開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發展H2能源。
--有關水體污染的教學
1、無機物污染。在講過濾元素時應向學生介紹重金屬污染物。多數重金屬鹽在水中形成絡合物,其價態變化多,對人體有明顯的毒效應。因重金屬離子與人體內蛋白質等生理活性高的分子結合成不可逆的變性物質,導致人生理活動障礙。
2、有機物污染。在講石油煉制時向學生介紹石油工業廢水中含有酚、芳烴等,酚為五毒之首,為助致癌劑,而且在低濃度就使蛋白質變性。
預防措施:石油廠廢水要經處理回收酚。
3、有機氯農藥污染。在講CL2與苯酚的反應生成六氯環已己烷時,向學生介紹有機氯農藥易殘留不易分解,且易富集在生物體內。例如:DDV可通過食物鏈富集損害植物神經,發生慢性中毒而致癌。
關鍵詞:土壤污染;農藥殘留;積累毒害;治理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6-0034-02
1 引 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土壤生態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國家財富的組成。目前世界范圍內農藥對土壤污染嚴重,不僅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而且可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成為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的一大問題,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江蘇省海門市擁有101萬人口,人均耕地不到1畝,走高效農業之路,必須以優良的土壤環境為基本保障。因此,探討土壤中農藥污染治理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農藥的基本分類
農藥,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物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物質及其制劑。迄今為止,世界各國所注冊的1500 多種農藥中,常用的有300多種,按農藥化學結構可分為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有機氮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醚類、雜環類和有機金屬化合物等; 按其主要用途可分為殺蟲劑(如溴氰菊醋、甲胺磷)、殺蝸劑(如殺螨特)、殺鼠劑(如磷化鋅)、殺軟體動物劑、殺菌劑(如波爾多液)、殺線蟲劑、除草劑(如除草醚)、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助壯素)等;按農藥來源可分為礦物源農藥(無機化合物)、生物源農藥(天然有機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學合成農藥,而生物源農藥又可細分為動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和微生物源農藥3類。
3 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及其毒害
3.1 影響農藥在土壤中殘留的因素
(1)農藥本身的化學性質。如揮發性、溶解度、化學穩定性、劑型等。而且揮發的速度與農藥的濃度、大氣的相對濕度、土壤表面上方空氣的運動速度及土壤中的溫度等因素有關,一般是濃度愈大,濕度大,含水量高,風速大則揮發作用愈強。
(2)土壤性質。農藥在質地粘重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中存留時間較長。
(3)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量。進入土壤中的化學農藥,易受各種化學、物理和生物的作用,并以多種途徑進行反應或降解,只是不同類型的農藥其降解速度和難易程度不同而已。
3.2化學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積累毒害
農藥一旦進入土壤生態系統,殘留是不可避免的,盡管殘留的時間有長有短,數量有大有小,但有殘留并不等于有殘毒,只有當土壤中的農藥殘留積累到一定程度,與土壤的自凈效應產生脫節、失調,危及農業環境生物,包括農藥的靶生物與非靶環境生物的安全,間接危害人畜健康,才稱其具有殘留積累毒害。一般說來,土壤化學農藥的殘留積累毒害主要表現在2方面:
(1)殘留農藥的轉移產生的危害。殘留農藥的轉移主要與食物有關,主要有3條路線: 第1條: 土壤陸生植物食草動物; 第2條: 土壤土壤中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食肉動物; 第3條: 土壤水系(浮游生物)魚和水生生物食魚動物。一般來說,水溶性農藥易構成對水生環境中自、異養型生物的污染危害。脂溶性或內吸傳導型農藥,易蓄積在當季作物體內甚至對后季作物的二次藥害和再污染,引起陸生環境中自、異養型生物及食物鏈高位次生物的慢性危害。積累于動物體內的農藥還會轉移至蛋和奶中,由此造成各種禽獸產品的污染。人類以動植物的一定部位為食,由于動植物體受污染,必然引起食物的污染。可見,由于殘留農藥的轉移及生物濃縮的作用,才使得農藥污染問題變得更為嚴重。
(2)殘留農藥對靶生物的直接毒害。農藥殘存在土壤中,對土壤中的微生物,原生動物以及其它的節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的等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還有試驗證明農藥污染對土壤動物的新陳代謝以及卵的數量和孵化能力均有影響。另外,土壤中殘留農藥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有顯著的影響。農藥進入植物體后,可能引起植物生理學變化,導致植物對寄主或捕食者的攻擊更加敏感,如使用除草劑已經增加了玉米的病蟲害。農藥還可以抑制或者促進農作物或其它植物的生長,提早或推遲成熟期。
4 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為達到既高效又經濟地把農藥對土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范圍,目前已有諸多綜合性防治措施:
4.1 選育良種,加強病蟲害的預報、防治
(1)選用優良品種。利用植物的抗蟲性,選育豐產、抗蟲并具備其他性狀的良種是害蟲防治的較為經濟簡單的方法。
(2)破壞害蟲的生存條件。首先,利用植物密度影響田間溫濕度、通風透光等小氣候條件,影響作物的生育期,從而影響害蟲的生活條件。適時排灌也是迅速改變害蟲生活環境,抑制其生長有效措施。其次,進行土壤翻耕對某些害蟲特別是生活在土面或土中的害蟲迅速改變其生活環境,或將害蟲埋入深土,或將土內害蟲翻至地面,使其暴露在不良的氣候條件下或受天敵侵害或直接殺死害蟲。最后,通過對害蟲生活習性的研究,做好預報、預測,以便及時防治,做到治早、治小。
4.2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防治效果穩定、見效快。當害蟲猖獗時必須用化學防治才能解決問題,或者為了保證生物防治的有效應用必須先用化學防治方法。不過,由于一方面諸多農藥具有嚴重的污染,另一方面易產生抗藥性,因此需不斷培養抗病蟲害的新品種。目前一種來源于糖脂的殺蟲劑即將問世。糖脂作為環保的殺蟲劑,幾乎所有的螨類和體表柔的昆蟲如粉虱、蚜蟲、木虱等接觸到這種脂類后會立即致死,然后降解為無害的糖類與脂肪酸,這些脂類對捕食性益蟲基本無害,對動物和人無毒,有些甚至達到食品安全標準。
4.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環境、專一性強、對人畜無害、對植物安全等優點。生物防治害蟲是指用寄生真菌、細菌和病毒,或某些生物體的代謝物或同類異性個體分泌的引誘激素等進行防治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昆蟲天敵法、微生物防治法和害蟲不孕化法。
5 結 語
總之,農藥這一特殊用途化學物質問世以來,在直接參與土壤生態環境生命過程中,它為人類治理病蟲害,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作物的抗劣性能,改善和提高農作物的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其對環境的污染作用同樣不可小覷。保護土壤生態環境,大力提倡使用綠色農藥,是新世紀的需要,期待肥沃的土壤生態環境污染在極限以下生長出安全食物也是人們的迫切希望。
參考文獻:
[1] 王敬國. 農用化學物質的利用與污染控制[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關鍵詞:煤炭洗選;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建議一、前言
煤炭洗選是煤炭深加工的一個重要途徑,從礦井中直接開采出來的原煤因品質不同、賦存條件不同會含有許多雜質,煤炭洗選就是將原煤中的雜質剔除,或將優質煤和劣質煤進行分門別類的一種工業工藝。經過洗選過程后的成品煤通常叫精煤,它一般具有灰分低、硫分低、發熱值高的性質。只有大力推進煤炭洗選加工,才能。只有通過洗選加工,才能提高煤質、分離雜物,收到降低環境污染、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運輸效率的綜合效益。通過煤炭洗選工藝,可以提高煤炭質量,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減少原煤利用的環境污染,降低煤炭運輸成本,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二、就煤炭洗選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的防治措施
煤炭洗選業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氣(煤粉塵)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下面按各污染類型提出防治措施,詳述如下:
1、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生產系統煤粉塵防治措施
①對原煤皮帶輸送工段設置全密閉式的皮帶通廊,設置噴霧降塵設施;
②對篩分破碎設備進行全密閉,關鍵產塵點設置除塵器。
2)貯運系統煤粉塵防治措施
產品儲存在封閉儲庫內,原料煤配套建設防風抑塵網,并配套灑水抑塵措施,定期對貯存堆場灑水,使煤堆表層含水率達到7%。
3)運輸道路煤粉塵防治措施
對運煤車輛應進行統一管理,煤炭在裝車時必須至少低于車幫上沿10cm并表面拍實,煤炭表面含水率不得低于7%,限載限速,對廠區附近的運煤道路硬化為三級及三級以上路面,廠區及附近的道路經常灑水,運輸道路兩側進行適度綠化,可起到一定的抑塵作用。
2、水污染防治 措施
洗煤用水須實現閉路循環,并配套煤泥浮選和尾煤壓濾措施。具體防止措施如下:
①設置與洗煤規模相配套的循環水池,以保證煤泥水最大程度循環使用。
②在有水作業的車間設置地面排水集中回收系統。生產中會產生煤泥水的車間如主廠房、濃縮車間等在車間設置地溝和集水池等裝置收集設備的跑、冒、滴、漏、事故水和沖洗地板水。并將此部分廢水打入煤泥水回收系統。
③設置相應容積的事故池,保證事故狀態下廢水不外排。
④各處水池及外排管道須做好防滲措施。
⑤加強管理,嚴格限制生產用新鮮水量。
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煤炭洗選行業的噪聲主要為機械噪聲,噪聲源主要來自生產機械設備如破碎機、分級篩、空氣壓縮機、離心泵、風機等工藝設備。產生的噪聲值一般在85~110dB(A)之間。主要減噪措施如下:
①在滿足生產工藝的前提下,選用設備加工精度高、裝配質量好、產生噪聲低的設備或附有配套降噪措施的機電設備;
②平面布置利用建筑物和廠界四周防護林帶來阻隔減弱聲波的傳播;
③對于屬于空氣動力產生噪聲的設備,如各種風機等,應在設備的氣流通道上加裝消聲設備;
④對篩分破碎車間的篩分破碎設備采取加設密閉罩、吸聲體等隔吸聲措施;
⑤在無法采取隔聲、減振、阻尼等降噪措施的作業場所的人員佩戴耳塞、耳罩等勞保產品。
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后,為進一步降低廠界噪聲,可在廠界四周設置闊葉防護林帶,利用綠化的降噪功效提高防噪工程措施的降噪效果,以使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要求。
4、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煤矸石是煤炭洗選行業的主要固體廢物,結合近年來國內外對這項工作的研究,煤矸石綜合利用途徑歸納為三類:①利用矸石發電,如煤矸石電廠。②利用煤矸石制磚,矸石熱值一般控制在2 090 kJ/ kg~4 180 kJ/ kg 范圍內,常與大型選矸廠配套,利用選矸廠產生的洗矸來生產燒結磚建材類。③利用煤矸石生產水泥。煤矸石在化學成分上和黏土相近,且含有一定的煤炭及熱量,可替代黏土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材料或作為混合材料直接摻入熟料中增加水泥的產量。一般生產32.5復合硅酸鹽水泥,混合材中可摻加15~25%的過火或煅燒過的煤矸石。④ 填鋪類。用煤矸石鋪路或者用于露采采坑的填埋。
目前煤矸石的常規利用途徑利用率較低,大部分煤矸石不能做到完全的利用,既占用土地,又可能自燃,不僅浪費資源還會排放大量空氣污染物。建議暫時無法利用的矸石選擇鋪路或者回填于露采礦坑內并分層壓實覆土,防止自燃。
三、幾點建議
目前,煤炭洗選行業的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已基本成熟,若嚴格按要求操作,環境污染可以得到減緩,但由于人為操作、環保意識淡薄和科學技術發展等原因,在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現就以上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1、大氣污染方面。目前,煤炭行業揚塵污染依然嚴重,尤其是風天揚塵更加嚴重。主要原因如下:①原煤堆場防風抑塵網建設不符合規范要求,大部分企業將防風抑塵網當作面子工程,將整個廠區圍封起來,而不是重點將原煤堆場圍封;原煤堆存高度高于防風抑塵網,使防風抑塵網起不到防風抑塵效果。②噴淋灑水頻率低,不能做到使主要運輸道路和煤炭表面不起塵。③車輛裝卸時不能嚴格按要求拍實并做好防護措施,導致車輛運輸二次揚塵嚴重。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①企業應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環境保護責任感,嚴格執行環境環保治理措施。②環境保護部門應該加強宣傳教育,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對惡意排污企業嚴懲不貸。③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公眾對環境污染企業進行舉報監督,做好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共同維護我們共有的環境。
2、固體廢物方面。煤矸石是煤炭洗選行業主要的固體廢物,但從資源角度說,煤矸石既是劣質燃科又是建筑材料等工業的原料。因此,如何大量的利用煤矸石,已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重視。
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①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關的優惠、扶植政策,并制定相關制度保證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提高企業開展煤矸石利用的積極性。
②)加大科研投入,促進煤矸石利用規?;kS著煤炭洗選業的發展,煤矸石的堆存量越來越大,但其利用率相對較低,煤矸石利用實現規模化發展,還需進行科研攻關,加大科研投入,摸清煤矸石的主要特性及分布,以便有效合理地利用煤矸石,節約資源。(作者單位:內蒙古烏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參考文獻
[1]彭維增,劉長青.煤炭洗選和環境保護.選煤技術.1989.1.
[2]趙立門,趙安平.選煤廠煤塵防治技術.中國煤炭.2004.2.
[3]單忠健.煤炭洗選加工生產中的環境問題—治理工程及對策.煤礦環境保護.1995.1.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措施
園林綠化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綠化面積不斷增加,植物種類越來越豐富,大量的花草樹木被種植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為城市增添了美麗的景觀效果,在花草樹木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會遭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從而使花草樹木生長不良、枯萎、腐爛、甚至死亡,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在園林植物綠化防治的過程中,應樹立“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指導方針。提倡因地制宜地協調好各類防治措施,以達到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不成災的目的。
一、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目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化學農藥,因其使用方法簡單,見效快,效果好,特別是當病蟲害大發生時,化學防治往往成為唯一有效的措施。但是化學防治也存在許多弊端,使用不當能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環境,殺傷天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園林植物生長環境惡劣,植株生長不健壯,抗病力差,給病蟲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嚴格檢疫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首要工作是加強植物檢疫,嚴防危險性病蟲的侵入。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斷流入本地,病蟲害也會隨之混入,爆發了大面積的病蟲害,因此對這些苗木必須進行嚴格檢查,在引進或輸出植物材料時,要把進苗地區尚未發現、繁殖力強、適應性廣、危害性大、又能隨植物材料傳播的危險病蟲種類,作為重點檢疫對象,發現傳入的要就地封鎖和消滅。這就要求遵守并嚴格執行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蟲害的傳播蔓延。
三、防治措施
(一)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只在必需應急時進行,實施靶標防治,盡可能地選用選擇性強、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利用化學藥劑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主要作用解決突發或大面積嚴重發生病蟲害。其優點是功效快,便于機械化和大面積應用,受影響的因素較少,但也存在著殺傷天敵、產生抗性、污染環境等明顯的副作用。要抓住保護對象對藥劑不敏感期施藥 ,植物的不同生育階段和不同的植物對農藥的反應不同,幼苗、開花階段耐藥力較差,長勢很弱、營養不良的植物就更易產生藥害。 抓住天敵的安全期施藥 在病蟲害防治中要注意保護天敵,以維護生態平衡。如在天敵昆蟲的卵期或蛹期施藥則可以達到控制害蟲保護天敵的目的。
因此,在使用化學農藥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首先必須對農藥及其劑型、防治對象及農藥的各種使用手段、農藥的毒性等具備正確的認識;其次,需要熟悉和掌握各類農藥的性能,明確農藥對被保護植物的影響,調查分析病蟲等在各個不同地區的發生規律,以及氣象條件等耐病蟲等發生、發展和對農藥發揮作用的影響等。第三,必須為使用農藥準備好所需的各種條件和安全防護措施,同時對操作人員進行嚴格的技術培訓。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許多優于化學防治的特點,如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不產生抗性,且由于參與了生態調控能起到保護生態平衡、持續控制病蟲害的作用。其缺點是防治效果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作用不如化學防治速效,人工培養有益生物的技術難度較高,能用于大量釋放的天敵種類不多等??偟膩碚f,運用生物防治進行生態調控是園林病蟲害防治的發展方向,在園林病蟲害可持續控制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用于防治園林病蟲害的生物產品很多,包括天敵昆蟲、微生物(真菌、細菌、病毒、微孢子蟲、線蟲和農用抗生素)及其代謝產物、害蟲本身具有的化學物質的仿生合成產品(昆蟲激素、性信息素等)、不育劑和植物源農藥等。目前在園林病蟲害防治上應用較廣的生物產品有細菌類的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管氏腫腿峰、周氏嚙小蜂、阿維菌素、瀏陽霉素、井崗霉素、煙參堿等。
(三)物理防治
物理機械防治法 根據害蟲的某些習性,使用工具、設備或創造害蟲所喜歡的物質條件,利用光、熱、輻射等機械、物理以及人工防治等方法防治害蟲。此法因簡便易行,又無污染,特別適合于城市園林。對于蟲害來說主要是通過人工捕殺、誘殺(燈光誘殺、毒餌誘殺、植物誘殺、潛所誘殺),此外還可以通過熱水浸種、烈日暴曬、紅外線輻射來殺死在種子里的病蟲害。
(四)人工防治
刮除樹干或建筑物上的舞毒蛾卵,挖出槐樹附近松土里的國槐尺蠖蛹,采摘楊天社蛾的蟲包,震落捕殺國槐尺蠖、油松毛蟲、天幕毛蟲的幼蟲,刮除樹干上的介殼蟲,剪除病枝、病葉等。
四、養護管理
通過對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提高植物自身的抗性來阻止病蟲害的侵襲,包括以下內容:科學施肥;合理澆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并結合修剪,清除病蟲枝葉;做好綠地衛生,清除病株殘體,減少侵染來源;對草坪、草花等進行合理輪作;結合翻地消滅越冬蟲害等。同時做好園林病蟲害的監控工作,在各個季節都有相應的易于爆發的病蟲害,我們只有做好預防監控,掌握病蟲害的流行區域和時間做好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的機率。
中圖分類號:D922.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1)12-0289-01
摘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分類。針對不同的污染物來源介紹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屬環境污染的范疇。環境污染指的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于人類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環境污染的產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當某種能造成污染的物質的濃度或總量超過環境自凈能力,便可能產生危害。環境污染根據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人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中某些或某種有害物質含量過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損害,理化性質改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受到破壞,肥力下降,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不良,造成減產;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現象 。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淺析:
第一:工業點源污染物主要有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噪音等。工業污染源的防治措施:
(1)推行清潔生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嚴格執行國家工業三廢排放標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技術進步,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物的產生和排放,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過去的“資源-產品-廢物”的生產過程轉變為“資源-產品-再資源”的生產過程。包括征收污染稅和排污費等懲罰性政策,以及政府對環保型產業的財政補貼和信貸支持等鼓勵性政策。最后從側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轉變為工業生產全過程控制;由重濃度控制轉變為濃度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由重分散的點源治理轉變為集中控制與分散治理相結合。
(2)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推進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在化工、冶金、輕工、機械、電力、建材等行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速技術改造,加快生產設施和工藝流程的更新及改造,減少和控制“三廢”的排放量,強制淘汰污染重、能耗物耗高的設備和產品。
(3)編制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城市功能布局。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把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環境保護內容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城市功能分區,調整工業布局,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改變工廠和居民混雜狀況,從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控制城市環境污染。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增強工業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能力,提高城市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水平。
(5)構建森林過濾器作用帶和森林緩沖帶。在工業污染集中的區域,通過構建森林過濾器作用帶減緩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速度,營建森林緩沖帶減小污染物在風力和水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具體地:
①在粉塵沉降嚴重的地段,種植闊葉的泡桐、女貞、夾竹桃、毛白楊、大葉楊等滯塵樹種;
②在工礦企業周圍選擇種植抗二氧化硫的樹種臭椿、香椿、苦楝、垂柳、桑樹、側柏、杜英、夾竹桃、法國冬青; 抗氯、氯化氫的樹種合歡、榆樹、木槿、構樹、紫荊、槐樹、紫藤、梧桐、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防火樹種廣玉蘭、法國冬青、女貞、木荷、油茶、白櫟;
③在鉛汞污染地區栽植有吸鉛塵本領的青楊、桑樹;有吸汞能力的桂花、棕櫚、臘梅。
第二: 土壤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畜禽廢棄物的隨意排放,廢棄的農用地膜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區,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標準化施用化肥、無公害農藥,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從源頭上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對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管理,提倡使用生物農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施用有關規定,控制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量。
(2)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施用次數和施用量,同時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
(3)選擇種植抗性較強的品種,如種植轉基因水稻可以減少農藥的用量[15]。
(4)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大力推廣生態養殖。在畜禽養殖區用畜禽廢棄物充當沼氣底料生產清潔能源,發酵后的剩余物又是高效的有機肥料,既解決了畜禽廢棄物的污染難題,還可以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大力開展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率。
(5)對于已經污染的地區,通過增施有機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劑、調控土壤pH和Eh等生態、生物修復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從而消除污染。此外在面源污染區構建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污染物進入水體,進而遷移到其他地區造成危害。
第三:工農業復合污染的防治
在工農業復合污染區,要采取分類治理的措施,對于已經污染嚴重的地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采用農業生態修復措施,因地制宜地改變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來減輕危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 改變耕作制度,選種抗污染作物品種,或篩選出在食用部位累積污染物少的品種;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如種植樹木、花草等觀賞或經濟作物;
1、污染現狀
*縣地處九河下梢,上游每年有大量的工業污水下泄,同時本縣每年廢污水排放總量在400噸以上,其中工業廢污水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90%以上。由于大量排放工業廢污水,地面水、地下水污染嚴重、河道斷流、水體污染,生態環境惡化,地下水水位連續下降,水質由好變壞,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給*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和破壞。
據20*年度《*縣水資源公報》顯示,全縣廢污水排放總量461.6萬噸,其中工業廢污水420.0萬噸,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91.6%。全縣總入境水量17003萬m3,出境水16446萬m3,入出水量差557m3,主要用于農田灌溉耗于蒸發、滲漏。其中僅滏東排放過境水量(主要為引黃濟淀水量)5748m3為Ⅲ類水,其余11255萬m3為劣V類。據滏陽河小范占監測顯示,揮發酚的超標倍數為97.6,氨氮的超標倍數為41.0,化學需氧量的超標倍數為14.8。工業廢污水在破壞地表水環境的同時,也對地下水質造成了很大影響,通過全縣4眼監測井的分析評價結果看,街關鎮前馬莊站(離主要河渠較遠)評價結果為中污染,其它監測井評價結果均為重污染。主要超標物質為總硬度,亞硝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等。全縣淺層地下水平均綜合污染指數為9.44,比上年增加2.16,污染仍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2、工業污染的危害
工業廢污水對農業、畜牧業、漁業、水利工程等造成嚴重危害,使人民群眾生存受到威脅。由于用污水灌溉,導致莊稼死苗、糧食減產,由于吃了用污染水灌溉生產的糧食,飲用了受污染的水,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近年來,人群中腸道病、皮膚病、腫瘤、癌癥等疾病發病率明顯高于以前。
3、工業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建立污水處理廠。呼吁政府和社會,促使產污廠家要建立污水處理廠(設施),生產的污水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不達標不準排放,并做好水的重復利用。
②嚴格實行污水排放許可制度。凡向河道內排放污水的企業,應實行污水排放制度,對排污企業要收繳排污費,實行定期監測,廢污水不達標的限期達標,到期不達標一律禁止向河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