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地理信息系統及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及應用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12-11 10:07: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地理信息系統及應用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地理信息系統及應用

第1篇

中圖分類號:TL75+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 監測地區(亳州市譙城區)概況本次土地監測的區域為亳州市譙城區,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轄市,位于皖西北邊陲,黃淮平原南端。譙城區位于市西北部,西、北、東三面分別與河南省的鹿邑、商丘、夏邑、永城交界,南與渦陽、太和接壤。地處淮北平原北部,地勢平坦,西北略高。譙城區轄3個街道、20個鎮、2個鄉,總面積約2167平方公里。

二 衛星影像及無人機影像的處理與糾正

1,衛星遙感影像的檢核與處理衛星遙感圖像采用的是2011年11月的spot衛星影像,分辨率為2.5米,作為地類變化前的參照影像。由于此次項目獲取的遙感影像已經經過了輻射校正和幾何校正以及色彩數據融合等各種處理,所以在收到影像資料后,我們只是進行了精度的檢核和色彩的簡單調整。首先以該地區的1::10000地形圖DLG為基準,在每幅一萬圖上取分布均勻的明顯地物作為檢核點。通過檢核,發現本次的影像精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然后進行色彩調整,針對本次土地監控的目的,側重于讓建筑物和耕地影像色調保留多光譜影像的光譜信息和全色影像的紋理細節,以便進行前后變化分析,達到準確的提取非建設用地變為建設用地變化的圖斑。

2,無人機的影像獲取與糾正2.1本次項目的航攝片影像是利用本單位的無人機進行采集的。采集工作的具體流程為:首先對亳州市譙城區進行航跡規劃,在地面控制子系統中將規劃好的航線載到遙感空中控制子系統,然后地面控制子系統按照規劃的航線控制無人機的飛行。遙感空中控制子系統則按照預設的航線和拍攝方式控制遙感傳感器進行拍攝;遙感傳感器子系統將拍攝的數據進行存儲,無人機平臺則利用無線傳輸通道將飛行數據傳輸到地面的控制子系統;地面工作人員可以在地面監測無人機的飛行航線,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根據接收的數據更改本次飛行的計劃。

2.2 對飛行質量的要求,主要是航片重疊率與航線彎曲度要符合要求。按照航空遙感的一般要求,拍攝時的航向重疊率為60%,最小不得小于53%;旁向重疊率30%,最小不得小于15%。本次飛行試驗考慮到天氣等因素以及飛機性能對航拍圖片拼接的影響,設計了航向重疊率為80%,旁向重疊率為60%。對于航帶彎曲度,一般規定不得超過3%。由于譙城區地勢平坦,而攝影季節天氣良好,飛行中,受風的干擾小,所以此次拍攝的遙感影像,航帶的直線性良好,無人機在該地區的飛行航跡和規劃航線能夠吻合并且實際拍攝點的緯度值與預設值的差控制在1s內。

2.3 影像的處理糾正無人機采集的遙感影像,幾何糾正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數碼相機鏡頭非線性畸變的糾正和針對成像時由行器姿態變化引起的圖像旋轉和投影變形的糾正。針對每個影像的條件不同可分別進行這樣幾種處理方式:①利用野外可測控制點求解攝像機的外參數,進行圖像單幅糾正。②利用目標區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圖,選擇合適的控制點,然后按照攝影測量的方法進行幾何糾正。③在目標區域有正射影像的基礎上,將采集的圖像與正射圖像進行配準,從而實現糾正。④基于機載慣性導航系統INS測得的相機姿態和GPS定位系統獲得的相機位置,進行糾正。這樣航片經過幾何定位和糾正后,就具有了準確的坐標,最后把所有的航片按條件拼接成幾張大的圖片。

三 利用ecognition軟件進行影像前后比對及監測圖斑的提取通過以上的步驟,我們就獲得了譙城區不同時段的具有相同地理坐標的影像。接下來,就要利用ecognition軟件采用面向對象的遙感影像解譯思想提取發生變化的地類圖斑。

3.1 定制分割參數通過多次試驗,本次分類決定采用多層次分割的方法進行:水體和非水體信息的提取以分割參數80為基準進行微調,其它參數均為默認;其它類別信息的提取在首次分割基礎上,以分割參數65為基準,其它參數也為默認,進行多重分割來進行分類。

3.2 制定分類策略,創建類層次結構首先分析本地區每種地物類型特征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利用不同對象影像的色調、形狀、面積/大小和紋理等屬性特征,建立父對象之間、子對象之間以及與鄰對象之間的關系三種類型。按照由簡單到困難的順序逐步剝離提取分類體系中每種地物信息,制定合適的分類策略,創建類層次結構。

3.3 分類特征的選取根據創建的類層次結構,選取合適的對象屬性,再進行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提取水體信息。在整個研究區均勻選取樣本,采用標準最鄰近方法,對遙感影像進行分割分類,提取水體信息。在此基礎上,依據水體的形狀特征,把水體分為河流水面和坑塘水面兩類。然后提取植被信息:首先把提取出的水體信息保護起來,在首次分割的基礎上對非水體進行再分割,把非水體分為植被和非植被兩類,然后根據植被中耕地和林地的不同特征把其分別提取出來。最后對非植被信息進一步細分,從中提取出主要交通道路、城鎮居民點和裸地(已收獲耕地)信息。至此,分類體系中的所有類別信息已經全部提取出來,然后,通過該軟件比較遙感影像與無人機影像相同區域自動提取出地類有變化的地方,輸出矢量數據(SHP格式)。

四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arcgis對提取的圖斑進行篩選及輸出成果

4.1 圖斑的篩選與剔除將輸出的矢量數據加載到arcmap,然后加載遙感影像、無人機影像及2011年的譙城區二調數據庫,參照二調庫及結合兩個時相的影像剔除有誤的監測圖斑。然后將最終得到的監測圖斑依據自西向東,自北像南的順序分類編號。

4.2 成果的輸出將acrmap切換至版面視圖(Layout View),將比例尺定為1:8000的頁面大小。把監測圖斑邊界定義為紅色,線粗為1,加載行政界線,插入指北針,比例尺以及添加必要的河流注記,道路注記,居民地注記等說明。然后疊加上無人機影像,以鄉鎮分幅,輸出圖片格式的成果。將統計出的各個圖斑按鄉鎮及不同地類,分別計算面積并標上所處的村和1:10000圖幅號。至此,譙城區的2012年的監測圖斑就按要求分類統計出了成果。五 總結通過此次的土地監測,深切的感受到遙感與計算機技術在土地監測中的巨大作用,能快速,有效,準確的對土地的變化做出實時監控。

參考文獻:

1 丁曉英 eCognition在土地利用項目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5,28(6):116-120.

2 孫曉霞 張繼賢 劉正軍.利用面向對象的分類方法從IKONOS全色影像中提取河流和道路[J].測繪科學,2006,31(1):62-63

第2篇

關鍵詞:消防信息化 地理信息系統 119接警系統 應用。

一、消防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消防地理信息系統分為消防地理信息數據庫(包括:基礎地理數據庫、消防公共地理數據庫、業務專用地理數據庫)、標準地址數據庫、業務關聯數據庫等。

1、消防地理信息數據庫

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消防公共地理信息數據庫、業務專用地理信息數據庫,以矢量庫、柵格圖片庫等形式存儲。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是從國土等部門獲取的一些最基礎的、為社會各行業和業務部門所共用的常規的公共地理信息(包含建筑物、道路、水系、植被等)?;A地理數據應分為數字線劃圖(DLG)、數字柵格圖(DRG)、數字高程模型(DEM)和遙感影像四類。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平臺主要功能:數據管理、數據交換、平臺管理、數據在線采集

功能要求:

數據現勢性要高;城市正射投影圖地理信息數據(1:2000);道路線與道路面需重合,并保持道路線完整;空間數據屬性完整,屬性內容保持一致;線不存在自相交、異點、懸掛、過線現象。影像圖幅接邊無縫隙、各圖幅無色差,與矢量數據精確套合。數據誤差范圍: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于圖上±0.5mm(城市建筑區、丘陵地)和±0.75mm(山地、高山地),相當于0.25米-1米誤差。

、消防公共地理信息數據庫

消防公共地理信息數據是指與消防業務密切相關、且為下屬各單位所共同需要的一些公用性信息。它既可以是包含某一類公共的社會地理目標信息的圖層(如體育場館、黨政機關等),也可以是包含某一類公共的消防地理目標信息的圖層(如消防重點單位等)。

主要功能:

①通過消防公共地理信息平臺提供的基礎搜索、定位功能,在地圖上定位一個建筑物,并顯示詳細位置信息(包括消火栓、消防中隊及轄區、天然水源、街道及街區、重點單位)

②對建筑工程、城市公共消防設施實行數字化管理如,可以查詢位于道路上的所有高層建筑,并以專題地圖的形式顯示出來。

③判定區域火災危險性。通過對每一單獨建筑的火災危險性進行量化,并就整個區域內的建筑火災危險性進行分析、評估,從而確定火災高危區域,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滅火演練、增設消防設施、消除火災隱患,最大限度地確保消防安全。

功能要求:

①道路信息在后期路徑分析上起重要作用的數據之一,在原有的數據上細分,將道路劃分以節點為端點的一條條小線段,并重新命名,并做序號。

②為支持報警定位,要與道路相對應的門牌數據,建立以道路信息中道路名稱,信息字段為索引的門牌號對應數據庫。

③消防信息數據、包括消防點的空間信息和站點屬性、人員、物質配備等信息。

④危險源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如危險類型、等級

⑤消防重點保衛單位的空間位置和屬性信息。

⑥跨平臺的API的接口服務,使要使用到的GIS地圖及相關功能能方便的通過API接口調用到GIS地圖及相關功能。

、消防業務專用地理數據庫

業務專用地理信息是指業務性特強、僅與某一種消防業務密切相關的一些具有特殊業務用途的信息。消防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地址比對和地址匹配功能,可以將各業務部門的MIS數據關聯到電子地圖上,生成業務GIS圖層。

2、標準地址數據庫

在收集、分析城市地址信息的基礎上,要按照公安部標準地址數據庫規范要求,設計相應的地址要素,定義其編碼規則,在此基礎上利用消防地理信息平臺軟件提供的工具自動對已有的地址數據進行分析,自動按照地址要素模型提取相應的地址作為數據字典,并對地址進行編碼、上圖,形成市級標準地址數據庫。省級標準地址庫是市級標準地址庫的匯總,全國標準地址庫是各省標準地址庫的匯總。標準地名及地址數據庫中存儲了各類地名,

在各種地理信息應用中,經常需要在已知地址(如火災事故地點等等)的情況下,在電子地圖中找出該地址的相應位置,定位顯示數據記錄。通過標準地址數據庫和地址匹配服務,就可以實現在電子地圖上的定位功能。

3、業務地理關聯數據庫

從業務數據庫中提取業務標識碼、地址信息、基本信息,并通過地址比對等手段建立地理關聯,形成業務地理關聯數據庫,通過業務地理關聯數據庫可在地圖上查詢和定位業務信息,也可以在業務系統中實現業務信息地圖定位。

二、消防地理信息平臺在119接警系統中的應用:

①電話報警定位

將報警號碼定位到電子地圖上,便于接警人員快速定位案件發生的地點。固定電話報警:CTI系統將報警電話從公眾電話網接入到后臺,其傳遞的信息包括電話號碼、地址等信息,地理信息系統要開發一個接口,當交換機發生電話時,GIS通過自身的地址比對技術將固定電話號碼定位到地圖上,手機報警:,要中國移動或中國聯通開通定位服務,即所有拔打119的手機自動獲得其定位坐標,其精度在200米左右,根據中國移動或中國聯通等的定位網絡協議,自動解析手機號碼,定位坐標傳遞到GIS中,GIS直接定位到地圖上,并畫出200米的范圍。

②快速查詢最佳出警路線

很多火警119接警、出警系統仍然是人工接警、人工判斷出車路線,不免存在人工記憶準確性差,不能確保最優路線等缺點。通過采用消防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立即顯示出距離火災現場最近的消防站位置,并通過算法(如Dijkstra算法,雙向式A算法)快速量算出兩點(從消防站至火災現場)之間的折線(道路)距離,并結合路況選出最優消防車路線,確保及時到達火災現場。

③評估化學危險品擴散、影響范圍

對于氯氣、氨氣等揮發性、擴散性的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泄漏事故,通過消防地理信息系統并結合當時的氣象資料(空氣濕度、溫度、風向等),可以迅速得出有毒氣體最低允許濃度分布區域,有助于快速確定警戒和疏散區域,開展搶險救援。

第3篇

關鍵詞: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GIS)——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在我國很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道路橋梁、城市信息、土地規劃等等。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這種系統主要是對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或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信息進行系統的采集、存儲、分析及描述的一種新興技術。

一、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一)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設計的原則

系統在設計和開發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它的可行性,在產品設計之前,要考慮生產出來的會不會得到人們的認可,能不能給人們帶來幫助。只有將其可行性構思出來,生產出來的產品才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對于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實現橋梁的實用性,實用性是第一位。如果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具有可行性,那么,就是廢品,還會浪費很多人力、財力。

其次,在系統設計的時候還應該存在自己的設計原則。只有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進行設計,才能保證設計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幾率減少,讓設計的過程能夠順利進行,才能保證系統開發的效率性。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主要采用的開發策略是“總體規劃、分布實施”。即在系統開發之前,對系統設計的整體進行一個詳細的規劃,然后在這個詳細的整體規劃之下逐個設計之中的小細節。之所以采用這樣的策略是防止在實際的過程中,一部分出錯連累整體設計的情況發生。同時,如果產品需要升級的話,也可以進行分布操作,方便快捷。

(二)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主要設計內容

我國在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方面的起步,明顯比其他發達國家要晚一些,近幾年才逐漸發展起來,所以說關于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知識掌握的還不夠全面。但是我國個別城市在此方面已經將此種技術應用的狠廣泛,起到了帶動作用,使這種高新技術得到成功的運用和推廣。其主要的設計內容包括以下6個方面:

對橋梁靜態數據的查詢和檢索。

這部分內容是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橋梁的靜態數據主要包括橋梁的結構信息、管理單位、圖像信息以及修建維護歷史等等。地理信息系統都可以將這些數據進行查詢和檢索。

橋梁技術狀況監測方法是每個橋梁管理系統都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術,主要是對橋梁的質量進行監測。對運用這種技術時所產生的數據的采集和更新也是地理信息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

評價功能。

為了保證橋梁的質量,有必要對橋梁進行監測,在此基礎上,還要對其中所應用的技術做出評價,使橋梁的建設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決策功能。

對橋梁的維修和養護工作是延長橋梁壽命的主要手段,所以擁有一個完善的維修養護計劃是非常的必要的,管理者就可以根據技術狀況的評價結果來制定計劃,給出性能趨勢。

預測功能。

在橋梁使用的時間內,管理者要根據橋梁每個時期的數據,來預測橋梁未來性能的發展趨勢,以此制定更好的維護計劃。

生成報表功能。

這種功能也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是對橋梁使用時所呈現出的各種數據進行自動生成報表功能。

二、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根據上文關于道路橋梁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地理信息系統的用途有很多,針對橋梁管理系統的各個功能,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1、在地理信息系統對各種數據進行保存的同時,還會將這些數據之間建立其相應的聯系,為管理者以后的查找和整理提供了幫助,這樣,管理者在平時對橋梁的日常管理中,就可以更加得心應手一些。

2、地理信息系統除了可以收集整理文字數據之外,還能夠對圖形數據進行繪圖,具有AutoCAD、Photoshop等繪圖軟件的功能,不同形態的數據是實現城市橋梁動態管理的關鍵所在。地理信息系統正是能實現這種多種數據收集的技術,對橋梁的維護和管理有很大的幫助。

3、地理信息系統最實用的一點是,它可以根據不同數據的顯示,實現雙向查詢、同時顯示。在對比之中尋找建筑的缺點以及不完善的地方。對橋梁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結語:

在我國城市道路橋梁的建設中,地理信息系統的強大功能會給橋梁的建設、管理、維護起到很大的作用,雖然這種技術菜剛剛起步,但是它給道路橋梁工作帶來的益處是不可言喻的??梢灶A見,在未來的幾年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會逐步向更多領域發展,更好的為人們服務。

參考文獻:

[1]趙明宇.地理信息系統在橋梁管理系統中的應用與開發[J].上海公路.2007(4)

第4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城市規劃;應用

Abstract: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ity planning business closely together, for the city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Nowadays the society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has been improved,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city planning applic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ity planning;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深入應用,信息化工程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顯,特別是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關鍵環節的城市信息化工程更是成為一項戰略工作。在整個城市的信息化工程中,城市規劃與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又是重中之重,對城市規劃與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統結合了地理空間分析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并引起各行業廣泛關注。

一、地理信息系統的概念分析

GIS 即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是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的理論,科學管理和綜合分析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以提供管理、決策等所需信息的技術系統。簡單的說,GIS是綜合處理和分析地理空間數據的一種技術系統,是以測繪測量為基礎,以數據庫作為數據儲存和使用的數據源,以計算機編程為平臺的全球空間分析即時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成為了獲取、存儲、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迅猛發展。

二、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

數據采集與編輯功能是指將各實體要素對應代碼坐標輸入計算機當中。

屬性數據比較規范,所以許多地理信息系統都采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除文件管理功能外,屬性數據庫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戶定義各類地物的屬性數據結構。

2.3 制圖功能

GIS的核心是一個地理數據庫。建立GIS首先是將地面上的實體圖形數據和描述它的屬性數據輸出到數據庫中并能編制用戶所需要的各種圖件。

2.4 空間數據庫的管理

有效數據采集和編輯后,形成了地理數據集。對此可以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

2.5 空間分析功能

通過空間查詢與空間分析得出決策結論,是GIS的出發點和歸宿。典型的空間分析有:

2.5.1 拓撲和疊加

通過特征疊加實現檢索、圖形剪裁、模型分析等功能。將存在共同特點的多邊形要素的數據文件進行疊置,根據多邊形邊界的交點來建立具有多重屬性特征的統計分析。

2.5.2 緩沖區分析

緩沖區分析是根據點、線、面的實體,自動創建其周圍一定寬度范圍的緩沖區多邊形,它是GIS重要的和基本的空間分析功能之一。

2.5.3 空間集合分析

是按照兩個邏輯子集給定的條件來進行邏輯運算。

2.5.4 地學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還提供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應用分析模塊可以應用于不同領域,根據每一模塊的特點來進行分析。

2.6 數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數字高程模型有三種主要的形式,包括格網 DEM、不規則三角網(TIN),以及由兩者混合組成的DEM。

三、城市規劃對信息處理的新要求

新時期,隨著觀念的轉變,社會的發展,城市規劃領域對規劃與管理信息的處理有了新要求。

3.1 類型數據處理的綜合性

城市規劃與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資源環境 社會經濟等多種類型的數據 這些數據在時相上是多相的 結構上是多層次的,性質上又有 空間定位 與 屬性 之分,既有以圖形為主的矢量數據,又有以遙感圖像為源的柵格數據,還有關系型統計數據,并且隨著城市社會的發展,數據之間的關系將變得更為復雜,這就要求對統計數據與現狀圖件進行綜合分析。

3.2 服務對象的多層次

現今,規劃與管理信息的使用對象,不僅有政府主管部門 專業部門和公眾的查詢需要,還有管理 評價分析和規劃預測的不同用戶的需求 由于服務對象的多層次性,這對規劃設計與管理信息處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3 時間上的現勢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必須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適用城市的加速發展 此外,由于彈性規劃 滾動規劃模式的倡導,規劃的制定與修編周期大大縮短 這些變化對規劃與管理信息提出了 逐日更新 的要求,以確保信息在時間上的良好現勢性。

3 4 空間上的精確性

由于現代規劃與規劃管理結合的更加緊密,規劃設計正從總體規劃到詳細規劃層層深入 互相銜接,最終必須落實到地上 這在空間上,要求提高規劃布局圖空間定位的精確性。

3 5 信息管理的規范化 智能化和可視化

從規劃編制到規劃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包括現狀的和規劃的,而在規劃實施后又有了新的現狀數據 因而,規劃信息管理任務日趨繁重 如何將規劃數據規范化,并進行科學的組織與管理是現代城鄉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 同時,如何與辦公自動化實現一體化,并對信息產品進行可視化處理,以便用戶簡單 明了地進行使用,也將是未來城鄉規劃信息技術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規劃中的主要應用

4.1 資源管理及配置(Resource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主要應用的領域包括農業、林業、礦藏等領域,解決各種資源分布、分級、統計、制圖等問題。解決更重能源及資源上的配置,保證資源合理和發揮最大效益。

4.2 城市規劃和管理(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空間規劃是地理信息系統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來對城市規劃和管理具有深遠意義。主要是解決城市資源配置等諸多問題。

4.3 應急響應(Emergency Response)

在發生重大災害時,可以解決例如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員撤離路線、并配備相應的運輸和保障設施等問題。

4.4 地學研究與應用(Application in GeoScience)

對地形地貌分析、流域分析、土地利用研究、經濟地理研究、空間決策支持、空間數據統計分析、制圖顯示等都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完成。

4.5 商業與市場(Business and Marketing)

商業設施的建立充分考慮其市場潛力及諸多商業問題,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和數據庫功能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4.6 分布式地理信息應用(Distribu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機遇網絡時代的地理信息系統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地理信息的分布式存儲和真正意義上的信息資源共享。

4.7 城市規劃管理(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的輔助設計、進行城市管理的輔助決策、規劃控制等工作。

4.8 國土及地籍管理(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adas-tral Applicaiton)

GIS 利用現有的遙感數據,可以有效的對土地利用動態變化進行分析評估研究,包括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質的改變、地籍權屬關系變化、地塊輪廓的變化、等許多內容,都可以通過GIS來高效、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工作。

4.9 生態、環境管理與模擬(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Modeling)

實現對區域生態規劃、環境現狀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污染物削減分配的決策支持、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支持、環境保護等設施的管理、環境規劃等。

4.10 基礎設施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

城市的地上地下基礎設施(電信、自來水、道路交通、天然氣管線、排污設施、電力設施等)廣泛分布于城市的各個角落、且這些設施明顯具有地理參照特征,無論是進行管理、統計、匯總都可以借助GIS完成,而且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4.11 選址分析(Site Selecting Analysis)

不同的區域地理環境有所不同,可以根據不同的特點,綜合考慮資源配置、市場的發展潛力、交通是否便利的條件、地貌地形特征、環境影響等因素,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選擇最佳位置,這也是GIS的一個典型應用領域,充分體現了GIS的對空間的分析功能。

4.12 網絡分析(Network System Analysis)

通過建立交通網絡、地下管線網絡等的計算機模型,使用GIS來研究交通流量、進行交通規則、處理地下管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4.13 可視化應用(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以數字地形模型為基礎,可以建立一定區域區域等三維可視化模型,實現多角度瀏覽。

五、結束語

總之,GIS 技術的發展,為社會諸多行業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目前 GIS 技術推廣到城GIS系統以處理和分析空間數據功能,為城市的規劃提供了準確的依據,并演繹出豐富多彩的系統應用冠能,滿足用戶的廣泛需求。

參考文獻

[1]宋小冬.葉嘉安.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2]龔健雅.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第5篇

[關鍵詞] 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作用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8-0299-02

1.地理信息系統的涵義

地理信息系統是集合管理科學、城市科學、地理學、信息學等的一門學科。地理信息系統能夠為人們提供先進的開發空間分析以及管理地理信息的工具,同時,地理信息系統所具備的可視性以及便捷性是其他系統不能超越的。就內容來分,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分成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內容是按照客戶的要求而設計,能夠用作與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系統。而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統具備了分析、處理以及存儲等功能。緊跟著地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應用型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顯得十分有必要。地理信息系統快速發展的當前,地理信息系統組件化越來越明顯,并成為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的發展方向。

2.組件技術的相關內容

組件技術是新興的軟件工程技術,組件是由能夠重復使用的數據以及程序代碼構成,以往的計算機軟件發展中,通常都是要把應用系統做成單一的應用程序,所以,當應用過于復雜的時候,程序也會變得好復雜,從而導致了系統升級以及開發的難度加大。緊跟著軟件工業技術發展迅速的時候,開發人員每隔幾年都需要升級應用程序的做法已經不再適合當前軟件發展的要求。為了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一定要把應用程序分為小組件,并將各個小組件組裝起來就能夠組成應用程序,通過組件的手段能夠確保應用程序能夠隨時升級。組建軟件從本質上改變了傳統的軟件開發觀念,并能夠促使軟件復用以及隨時升級,從而能夠推動軟件業長期穩定發展。

3.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的有關內容

3.1 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是軟件。當前我國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軟件產品,比如SUPER-MAN、MAPGIS等,已經在相關的領域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傳統的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在開發系統的時候,運用一部分的功能就能夠滿足應用系統的基本功能,而對于剩下的功能而言,一般都不能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平臺開發完成。原因在于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就如同黑匣子,用戶基本上不能對其進行控制。就實際應用而言,地理信息系統不單單只是開發,而是要把地理信息系統有效的和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等相結合,但是地理信息系統應用不能完美的和這些系統集成。無疑,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是能夠提供一定的功能的, 而且地理信息系統的實用系統開發者能夠輕易的使用,但是,對于地理信息系統不能夠提供的功能,基本上都不能依靠地理信息系統平臺來實現。

為了完善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當前主要采用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能夠通過事件以及屬性等方式促使用戶和客戶程序進行一定的交互,進而促使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者不需要掌握相關的地理信息系統開發語言,一般情況下,開發者只需要掌握windows的集成開發環境,并要了解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的事件以及屬性,就能夠通過控件組織以及可視化開發語言來滿足地理信息系統的要求。為此,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所具備的靈活性以及完美的集成能夠促使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

3.2 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把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主要分為幾個相對應的控件,按照客戶的需求,會把不同功能的控件集成,組成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系統。對于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統控件,能夠合理的利用可視化軟件工具集成,從而促使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形成。

對于傳統的地理信息系統而言,在與用戶交互的時候,通常都是使用菜單的按鈕以及命令進行。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能夠通過事件以及屬性促使客戶程序和用戶進行交互。當前,能夠按照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項目的特征以及用戶對編程語言的了解程度,能夠合理的對開發環境進行選擇。比如,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其功能很強大,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數據庫管理能力,從而使用更加便捷,滿足大部分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3.3 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產品

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是當前普遍應用的系統,其中最突出的產品就是PapObjects1.2等。同時,ComGIS能夠為我國的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一個良好的軟件開發機遇,因為該系統能夠打破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商的壟斷現象,并能夠為地理信息系統市場帶來更加專業的組件。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的模型主要包括了一定的功能,比如數據存儲、查詢、圖形編輯等。當時不能夠把全部的功能都放到同一個控件中,就算是放到同一個控件中,也會導致系統效率的下降,為此,地理信息系統構件的設計一定要滿足使用領域的要求。

4.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與COM技術

在以往的計算機軟件發展中,一般都會把應用程序設計為獨立的應用程序,為此,當應用很復雜的時候,程序就會更加大,系統開發的難度就會增加。在組件間的通訊中,一定要有一個接口標準,即COM。COM是組件對象模型,主要是以組件為單元的模型,能夠通過統一的手段促使組件間的交互。通過COM,能夠確保在軟件的組件間進行順利的通訊。

COM組件中有很多個隊形,同時,一個COM對象能夠實現多個接口。一般而言,COM主要是依靠接口機制和外部程序獲得聯系,COM是以二進制代碼級為依據,同時是不會特別對特定的計算機語言產生依賴。

COM技術對軟件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為此軟件開發公司會為COM提供COM組件,而和其他軟件的協調性成為評價軟件產品的主要因素之一。地理信息系統軟件自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組件開發后,大部分的軟件公司都為其開發了地理信息系統組件,比如,MapOjects等。此外,除了微軟外,當前組件技術較為成熟的還有CORBA/IOP技術。很多的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都是以COM為標準主要是因為當前很多的開發工具都支持。

一定要不斷優化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從而才能滿足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的要求,并能夠緊跟時展的潮流。而COMGIS是一種新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因為COM技術具備了透明性高、語言無關性等特征,從而能夠促使可視化語言和COM的DLE、DDE越來越受到不同領域的重視。應用該開發方式能夠更新應用程序,從而確保應用程序在其他不需要更求的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對應用程序進行局部的更新。這種開發方式也不需要專門的語言,能夠直接應用到MIS開發中,此外,開發人員也能夠按照自身的需要在對象庫中選擇所需要用到的功能,有效的促使組件的組裝,進而不單單能夠促使開發過程更加簡便,同時也能促使開發周期俄縮短,同時也能夠隨時都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對系統進行升級。

5.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

5.1 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的形式

通常情況下,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有兩種形式,即由ActiveX控件集組成的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形式的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ActiveX能夠促使組件在網絡環境的前提下,并不需要刻意采用某種語言來創建組件。而且該控件是能夠重用、能夠編程的一種COM的對象。ActiveX控件主要是通過事件、屬性等接口和應用程序進行交互。而對于形式的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而言,主要是與ArcGIS相類似。主要用作于為用戶提供給一個組件庫,從而能夠促使用戶通過組件開發出不同的功能,同時也能夠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系統。由于ActiveX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能夠輕易在可視化開發環境下進行集成以及開發,為此,以下主要是對形式的組件地理信息系統進行闡述。

5.2 基于接口的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

通過COM,能夠對軟件組件以及和其他組件的連接制定標準,通過利用所制定的標準,可以在分布式系統中建立能夠重復使用的軟件組件。同時,COM也對基于接口的編程這種變成模式進行了定義。COM接口是指對象間的通訊方式。利用COM開發即利用接口開發。對于全部對象的通訊而言,主要都是通過接口來滿足的,而且,對象不會對用戶暴露自身的內部資料,為此,接口并不需要時刻連著實現,通過接口,能夠為對象把對接口定義的手段提供實現接口。由于接口具有多態、不變以及唯一等特征,同時接口是采用二級制的標準,為此,能夠促使應用系統的開發,同時也能滿足組件化程序設計的要求,而且,COM接口并不能進行多重繼承,只能進行單繼承。接口繼承重點在于繼承,而所派生的接口只能夠繼承相關的成員函數說明,并不能對基于接口的實現進行繼承,原因在于接口定義并不具備函數的實現。通過該繼承方式能夠促使封裝性的提高,同時也能促使應用程序可拓展性以及可維護性的增強。

6.結語

總而言之,一定要重視組件式開發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同時系統一定要滿足用戶的要求,不斷促使系統操作更加規范簡單,而且功能要更具模塊化。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測量;應用

中圖分類號:P208;TB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5-0236-01

現代工程項目一般具有規模大、精度高、施工環境復雜等特點,為了滿足工程建設的這些實際需求,就要對傳統的工程測量技術進行革新和完善。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電子信息技術與工程測量相結合,不斷提高測量的效率和質量,這構成了現代工程測量技術的新領域。地理信息系統由于其系統功能和數據處理管理功能的的強大,在工程測量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將對地理信息系統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地理信息系統的概述

1.地理信息系統的涵義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種具有重要意義的空間信息系統,這種系統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對地球空間中的地理數據進行收集、儲存、整合、管理、顯示,從而為理論研究或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它一般由五大要素構成,即系統使用人員、地理信息數據、計算機硬件、分析軟件和過程。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現實地理信息的專業化數據管理,從其根本屬性來講,該系統是一個具有集中、存儲、分析和顯示地理參考信息的計算機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進過改進和功能的完善可以在科學研究、資源管理、發展規劃等領域發揮極好的效果

從地理信息系統運作的內涵來講,它是一個經過計算機程序和地理數據相互作用有機結合的空間信息模型,在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時它的意義才能充分顯現出來。該地理信息模型對現實的地球空間和實際地理情況進行了結構化的抽象和模擬,用戶根據其實際要求對模型進行觀測,并從中提取實際需求的數據,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依據。

2.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相繼出現,但對其應用進行研究,可以歸納出以下兩項內容:一是通過GIS系統對用戶數據進行處理;二是以GIS為基礎,開發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地理信息軟件系統。具體功能如下所述:

1)分析評價與預測功能。GIS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對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存儲,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地理情況建立起相應的模型,并且通過科學的算法從中獲取相應的評價結果,以此為各項測量活動提供必要的數據參考。這些發展結果的形式主要為函數和命令,進而對未來結果做出一定的定量與趨勢預測,并能預測自然過程中的最終結果,將這些數據與特殊傾向可能出現的后果和各種決策方案產生的效果進行對比,能夠做出最優決策,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風險的發生。

2)空間的分析和查詢功能。良好的人機界面是實現簡便化和人性化操作的前提,為了方便和利于工作人員對空間地理信息進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通常運用分層建構的方式完成數據庫的建立。該方式的最大優點是在進行數據采集輸入時采用原始圖像,并且使用經過空間操作的圖樣來表示信息分析和查詢的結果,從而保證了經過處理的空間圖像和原始圖像具有相同的格式和可視效果。

3)開發具有特定功能的軟件系統。其主要內容有數據挖掘模塊、地質變量信息的提取模塊、圖像處理模塊、物探數據的處理模塊及綜合預測模塊等,其中地質變量信息的提取模塊通過使用MAPGIS中的輸入函數和空間功能對整體函數進行分析,使該軟件系統目前已基本成形

4)數據輸出功能。信息的輸出形式和輸出效率是影響系統實用性的重要因素,地理信息系統在輸出功能上進行了改進,使其能夠滿足現今社會的要求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地圖制圖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衡量地理信息測量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先進的數據輸出功能,能夠極大提高地圖制圖工藝水平,節省了人力資源和物質成本,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側重于對地理數據的分析處理,而工程測量側重于信息的收集,但兩者都屬于測繪技術。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于工程測量中能夠實現工程項目整體質量的提升。

1.保證系統環境的穩定性和正確性

工程測量中的地理信息系統要處理很多數據信息,如何確保系統環境的穩定性和正確性成為應用系統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重視的問題。所以,應在滿足工程測量基本要求的同時,為地理信息系統配置優質、功能強大且穩定的硬件或軟件是保障信息處理正確性和系統處理速度的重要手段。為了滿足上述要求,我們可以參照以下五點:一是工作人員配置環境過程中應注重周圍環境是否穩定、是否具有高性能、是否達到高效率的條件;二是應保障系統具備強大的連接廣域網和局域網的能力;三是系統必須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和兼容性;四是使系統環境具有可擴展性,這也是保障設備長期使用不間斷的前提條件;五是使環境具備良好的安全性,這也是保障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

2.硬件環境

GIS系統對運行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要具備較高的綜合配置才能夠滿足其運行的要求。而從客戶端的角度來看,對于硬件運行環境的要求就相對較低,只要能夠完成數據的輸入、查詢、輸出等基本功能便可,所以設備配置環境無需很高,滿足要求即可。但客戶端的主要工作就是瀏覽網頁,所以配置顯示器時工作人員必須考慮該設備是否能夠達到良好的瀏覽效果,最好選用一些質量過硬、顯存和像素較高的顯示器。

3.軟件環境與網絡環境需要暢通

如果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硬件要求達標,那么配置軟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系統運行是否穩定。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功能,保障數據讀取過程中的流暢和上傳下載過程中的有效性,對網絡和軟件環境的暢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員在對網絡配置進行選擇時,為了滿足相應要求必須提供足夠的寬帶。調制解調器、路由器及HUB這些部件共同組成了網絡運行環境,網絡環境完善后,工作人員還需選擇合理的協議,例如IPX、TCP/IP協議等。

4.特定功能的系統模塊

為了適應工程測量的實際需求,需要開發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統模塊,目前地理信息系統要建立和完善的有四種模塊:第一是對地圖進行管理的系統功能模塊,地圖是工程測量的重點內容,該模塊要能夠實現較強的地圖編輯和圖庫管理功能,對不同格式的地圖進行準確的轉換,檢測樣本地圖中出現的誤差并進行及時的糾正等等;第二是輔助做圖的模塊,地質圖紙是工程建設和運行的基本依據,地理信息系統要能夠輔助人工將圖像直觀形象的予以描述,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精確度;第三是進行設備管理的模塊,地理信息系統的整體運行和外設功能的操作能夠減小系統數據分析和運行中的偏差,并且能夠對相關數據進行修復性處理;第四是電網分析模塊,該模塊在地理信息系統的分析功能已經具有的數據和電網圖的基礎上,可以精確測量出軟件系統的平穩性、組抗性,進一步加增強對工程項目決策的實際作用。

三、結束語

工程測量工作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需要進一步推動該項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第7篇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作為一種空間信息處理與分析技術,以它為核心建立社會經濟統計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各專業統計數據基于時空框架的集成和整合,集成傳統的統計數據管理和分析手段,并為統計數據資源的分析和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在統計信息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經濟信息指一個地區或某個行政區域各政府部門所收集的各類反映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現狀的數據庫資源,其主要內容包括:地理與自然資源信息、人口信息、基本單位信息和宏觀經濟信息等。社會經濟信息是實行科學決策和管理的一項重要參考,是認識區情、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統計信息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將社會經濟現象數量化,是人類深化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重要途徑,是進行科學決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素材。

一、社會經濟地理信息系統中元數據的提出

在社會經濟統計地理信息系統的搭建過程中,面臨著海量信息資源、信息資源分布式存儲、數據庫異構化,統計數據多時段性等問題。將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和集成,從而實現數據的共享是系統實現的關鍵。另外,由于統計指標體系復雜而多變,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數據結構和數據內容相對穩定的管理信息系統,它必須有效管理不斷擴展和變化的數據,而且能夠自動適應數據的變化。元數據是為了使人和計算機更好地了解數據而抽象出來的對數據的描述。針對統計數據的特征,通過建立元數據庫,不僅實現數據源的整合,還充分滿足了系統的自適應性。

元數據是描述數據的數據。傳統的圖書館卡片、出版圖書的版權說明、磁盤的標簽等都是元數據。在地理信息數據中,元數據是說明數據內容、質量、狀況和其他有關特征的背景信息。其內容主要包括:對數據集的描述,對數據集中各數據項、數據來源、數據所有者及數據序代(數據生產歷史)等的說明;對數據質量的描述,如數據精度、數據的邏輯一致性、數據完整性、分辨率、元數據的比例尺等;對數據處理信息的說明,如量綱的轉換等;對數據轉換方法的描述;對數據庫的更新、集成等的說明。

二、元數據庫的作用

紙質地圖中,元數據主要表現為地圖類型、地圖圖例,包括圖名、空間參照系和圖廓坐標、地圖內容說明、比例尺和精度、編制出版單位和日期及更新日期、銷售信息等。在這種形式下,元數據是可讀的,生產者和用戶之間容易交流,用戶通過它可以非常容易地確定該書或地圖是否能夠滿足其應用的需要。社會經濟地理信息系統中元數據的主要作用有四個:

1.數據分析需要。地理空間數據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統有別于其他信息系統的功能,數據分析的每一個過程都要有地理空間元數據的支持。如在疊置分析中,首先系統獲取要分析的地理空間數據的坐標體系、空間位置等信息以便將數據顯示到一起;然后獲取數據的空間信息,將相應的空間特征合并到一起;接下來獲取屬性數據的結構信息,把相應的屬性合并到一起;最后通過數據的結構信息把分析結果存儲到新的數據中。

2.系統完整性和可擴展性需求。面向對象的地理信息系統的目標之一是把客觀世界中的地理過程或特征表現為類的例子,過程的復雜性導致“類的類”結構。為保證對數據的處理應該獲得數據結構靜態信息和系統運行中臨時形成的面向對象數據結構和系統結構的動態信息,即數據和系統的元數據。開放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之一是功能的可擴充性,運行添加的功能塊必須獲取該模塊對特殊地理空間元數據和因該模塊的添加引起的系統運轉和數據處理過程中系統動態信息。

3.瀏覽查錯功能需求。對數據集空間和屬性特征瀏覽時GIS需要解譯數據結構及具體內容,而這些信息是以元數據來表達的。在查錯時使用地理空間元數據和系統動態信息有助于檢測數據處理及系統運行狀態。

4.程序生成。如果允許訪問元數據,則可以利用關于結構的信息自動生成可實現某些特殊功能的程序,如數據庫查詢的優化處理等。

三、元數據管理功能的實現

目前,元數據管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創建一個專門的元數據庫或目錄,這種方式被稱為“數字圖書館”;另一種是建立分布式的元數據倉庫,并用網關服務器將它們連接起來,這種方式被稱為“數據交換中心”。在本系統中,采用“數字圖書館”的形式,建立專門的元數據庫。將地理空間元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和規劃,確定各元數據項的類型和長度,并建立相應的地理空間元數據庫;利用各種編程工具實現地理空間元數據管理系統,完成對地理空間元數據信息的增、刪、改、查、打印預覽、輸入輸出等功能;通過元數據庫加速對數據庫系統的查詢和檢索;通過元數據庫對系統數據庫進行修改和調整。

四、社會經濟統計信息元數據的邏輯設計

第8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 集成式GIS 模塊化GIS 組件式GIS 網絡GIS 地質災害

1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是介于信息科學、空間科學和地球科學之間的交叉科學與新技術學科,它是計算機科學、遙感技術、信息工程與現代地學理論和方法的有機結合。地理信息系統是基于數據庫系統、地圖的可視化和地理信息的空間分析的計算機系統,處理的數據是具有地理特征和表征地學現象之間空間關系的屬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有:采集、存儲、管理、檢索、查詢、分析、顯示和輸出多種數據[1,2],進行數據維護與更新、區域空間分析、多要素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3]等。

地理信息系統,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類[4]:(1)專題信息系統,它是具有有限目標和專業特點的地理信息系統,為特定的專門目的服務,如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礦產資源信息系統和水土流失信息系統等。(2)區域信息系統,主要以區域綜合研究和區域的信息服務為目標,可以有不同的規模,如加拿大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和我國黃河流域信息系統等。(3)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它是一組具有圖形圖像數字化、存儲管理、查詢檢索、分析運算和多種輸出等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功能的軟件包。地理信息系統的任務,就是對地球表層人文經濟(包括人類工程活動)和自然資源及環境多種信息進行綜合管理與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具

近年來GIS應用系統發展迅猛,GIS工具軟件版本也不斷更新升級,比較鮮明的發展動向有[5]:(1)各GIS軟件工具廠商在優化性能的同時,重視發展Internet 上的GIS;(2)更換開發語言和開發模式,更換或擴展到Windows NT 平臺;(3)在空間數據庫管理方面,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仍是GIS 軟件追求的目標;(4)除了屬性數據外,人們也希望圖形數據采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或面向對象的數據庫管理系統;(5)理論研究方面,時空數據的處理及其三維或四維GIS仍然是一個研究熱點;(6)為了進行空間數據共享和交換,各國都制定了空間數據的交換格式;(7)元數據(Metadata)的記錄、處理與標準也是GIS技術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8)對GIS軟件影響較為深刻的技術還有組件對象模型(COM),軟件廠商已由原來向用戶提供系統轉為提供對象類型庫或ActiveX控件。

在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過程中,目前已出現了大量的GIS系統專業開發工具。從這些專業開發工具的組成結構上,可以歸納為集成式GIS、模塊化GIS、組件式GIS和網絡GIS等幾個主要類別[6]。

(1)

集成式GIS

集成式GIS指集合各種功能模塊的大型GIS系統軟件包。ESRI公司推出的Arc/Info,Genasys公司的GenaMap, MapInfo 公司的MapInfo,AutoDesk公司的AutoMap,Maptitude[7], MapGIS, MapEngine[8], TitanGIS等都是集成式的GIS開發工具。集成式GIS系統的優勢是各項功能已形成獨立的完整系統,提供了強大的數據輸入輸出功能、空間分析功能、良好的圖形平臺和可靠性能,缺點是系統復雜、龐大和成本較高,并且難于與其它應用系統集成。

(2)

模塊化GIS

模塊化GIS系統是把GIS系統按功能劃分成一系列模塊,運行于統一的基礎環境中。Intergraph公司的MGE是具有代表性的模塊化GIS系統。模塊化GIS系統具有較強的工程針對性,便于開發和應用。

(3)

組件式GIS

組件式GIS是隨著近年來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代表了GIS系統的發展潮流。組件式GIS具有標準的組件式平臺,各個組件不但可以進行自由、靈活的重組,而且具有可視化的界面和使用方便的標準接口。組件式GIS平臺的核心技術是Microsoft的組件對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簡稱COM)技術[9],新一代組件式GIS大都是采用ActiveX控件技術來實現的,如Intergraph 公司推出的Geomedia,ESRI公司推出的MapObjects, MapInfo公司推出的MapX,中科院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心開發的ActiveMap, 北京靈圖公司開發的三維虛擬現實地理信息系統VRMap等。這類GIS系統提供的是為完成GIS系統而推出的各種標準ActiveX控件和類型庫(Type Library),使GIS系統開發者不必掌握專門的GIS系統開發語言,只需熟悉基于Windows平臺并且支持ActiveX控件技術的通用集成開發環境,了解組件式GIS各個控件(包括對象)的屬性、方法和事件,就可以實現GIS系統。所以,組件式GIS在系統的無縫集成和靈活方面具有優勢,從一定意義上講,它代表了GIS系統的發展方向。

(4)

(4)網絡GIS(Web GIS)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的信息技術層出不窮。隨著電信網、有線電視網、Internet三網融合步伐的加快和第二代Internet技術的日趨成熟,Internet正日益成為信息化社會人們聯系、交流、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Internet技術改變著世界。戈爾所倡導的“數字地球”概念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Internet環境下的空間信息處理技術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它把多維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計算技術、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網絡技術等作為主要的技術支撐系統。GIS的網絡化應用趨勢已成為必然。Web GIS 是指基于Internet平臺的地理信息系統,又稱為因特網GIS(Internet GIS)。Internet技術的發展,使地理信息系統發生了質的飛躍,對傳統意義上的GIS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導致了Web GIS時代的開始。以單機或局域網為操作平臺的工作模式終將被Internet 操作平臺所取代。

利用這種新方法,從WWW的任意一個節點,Internet的用戶都可以瀏覽到Web GIS站點上的地理數據,制作專題圖件,進行空間查詢檢索以及空間分析,地理數據的概念已經擴展為分布式、超媒體特點的、相互關聯的數據,使GIS進入千家萬戶。終端用戶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共享、使用各GIS服務商或政府機構提供的空間信息、應用服務。通過一個簡單的瀏覽器就可以訪問經過復雜的專業GIS分析產生的簡潔、直觀的結果。可以交互式訪問動態更新的地圖網址,在Internet網上完成單機系統常見的各種基于地圖的GIS信息查詢功能。另外,Internet與組件對象模型技術相結合,進一步發展了基于分布式組件模型的Web GIS??臻g數據庫供應商在服務器上存儲數據的同時,根據數據元的格式安裝操縱該數據的控制,用戶在網上可調用不同的控件和數據,在本機或某個服務器上進行分布式組件的動態組合和空間數據的協同處理與分析,完全實現遠程異構數據的共享。

已經有一些公司推出了Web GIS,如AutoDesk公司的MapGuide,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Sever,Intergraph公司的GeoMedia Web Map,ESRI公司的MapObjects Internet Map Sever for AcrView等。已經推出的Web GIS是利用現有的GIS軟件通過CGI或者Sever API構造的過渡產品,隨著組件式GIS的發展和分布式對象Web技術的逐漸成熟,未來的Web GIS將是基于COM/ActiveX或CORBA/Java技術開發的分布式對象GIS系統。

轉貼于 3 地理信息系統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目前,國內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于研究國土和城市規劃、地籍測量、農作物估產、森林動態監測、水土流失、地下水資源管理[4]和礦產資源勘查[10]、潛力評價及開發[11]等眾多領域。GIS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地質災害評價和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建立地質災害空間信息管理系統[12,13,14],管理地質災害調查資料,顯示并查詢地質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信息,評價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質災害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提出減輕和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對香港地區的滑坡災害進行歷史滑坡編錄,分析滑坡的時空分布特征與動態和靜態環境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對滑坡災害風險進行評價和危險區域劃分[17]。

(2) 地質災害的危險度區劃評價

由于各種地質因素本身的不確定性,以及地質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礎地質環境資料前提下,利用GIS對這些基礎資料進行有效地處理來提高數據的可靠性,通過選取合適的評價預測指標[18],運用恰當的數學分析模型[19,20,21],對研究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的劃分,從而為地質災害的管理及防治和預警決策提供依據。

(3) GIS與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

GIS與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中,GIS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管理時空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專家系統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專家知識和空間目標的事實推理判定災害的危險度[22]。二者的結合將使專家經驗得到推廣,減少野外和室內手工作業工作量,使區域地質災害的動態管理成為可能。

4 結語

(1)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了多種學科領域,從比較簡單的、單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統發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綜合性信息系統,并向多媒體GIS、智能化、三維、虛擬現實及網絡方向發展,新興的地理信息系統將運用專家系統知識,進行分析、預報和輔助決策。